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应如是

[事迹传记] 480位禅宗大德的悟道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326.侍朗李浩居士悟道因缘
  侍郎李浩居士,天童应庵昙华禅师之法嗣,字德远,号正信,临川(今江西临川)人。李浩居士于南宋高宗绍兴十二年(1142)及进士第,官拜光禄寺丞,慨然以时事为己任,忠愤激烈,切斥时弊,每为执政者所忌,多次遭贬。
  李浩居士幼时即好阅读《首楞严经》,如游旧国,志而不忘。在任期间,李浩居士曾前往衢州明果,投应庵昙华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李浩居士入室参礼应庵昙华禅师。
  应庵禅师用指尖敲击着他的胸脯,问道:“侍郎死后,向甚么处去?”
  李浩居士一听,骇然汗下。
  应庵禅师于是将他喝出丈室。
  李浩居士退出后,遂发奋参究,昼夜不息,不到十天的功夫,即趋堂奥。后作偈,寄给他的同参严康朝云:
  “门有孙膑铺,家存甘贽妻。
   夜眠还早起,谁悟复谁迷?”
  应庵禅师见其悟道偈后,遂称善印可。
  当时有一位卖胭脂的小贩,亦久参应庵禅师,自以为是饱参之士,颇为自负。
  李浩居士听说后,遂作偈赠之曰:
  “不涂红粉自风流,往往禅徒到此休。
   透过古今圈绻(quan)后,却来这里吃拳头。”
  李浩居士归寂于南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春秋六十一岁。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327.华藏有权禅师悟道因缘
  常州(今江苏常州)华藏伊庵有权禅师,道场无庵法全禅师之法嗣,俗姓祁,临安(今浙江杭州)昌化人。有权禅师十四岁出家得度。十八岁前往灵隐,投礼佛智端裕禅师座下参学。当时无庵法全禅师为首座和尚。
  一日,有权禅师入室请益。
  无庵法全禅师举“从无住本,建一切法”这句话,来诘问他。
  有权禅师于是精勤参究,久而有省,答曰:“暗里穿针,耳中出气。”
  无庵禅师一听,便点头称是,并密付心印。
  有权禅师见道后,用功更加精进。一天晚上,有权禅师通宵禅坐参究,早上过堂(寺院早中用斋,称过堂)的时候,负责给大众盛粥的僧人走到跟前,有权禅师因为心心念念在话头上,竟忘了展钵。邻座的僧人于是轻轻用手碰了他一下,有权禅师当即豁然大悟,遂作偈曰:
  “黑漆昆仑把钓竿,古帆高挂下惊湍。
   芦花影里弄明月,引得盲龟上钓船。”
  后来,佛智端裕禅师为了勘验他,问道:“心包太虚,量廓沙界时如何?”
  有权禅师道:“大海不宿死尸。”
  佛智禅师一听,便抚摸着他的禅座,说道:“此子他日当据此座,呵佛骂祖去在!”
  从此以后,有权禅师便埋藏头角,韬光养晦,后游历湖湘江浙,遍参禅席,达数十年之久,曾礼谒过归宗应庵昙华禅师和径山大慧宗杲禅师。
  无庵法全禅师住持道场之法席后,有权禅师应邀前往分座说法。
  现举其上堂法语两则,读者可以从中一探其禅风——
  上堂:“今朝结却布袋口,明眼衲僧莫乱走。心行灭处解翻身,喷嚏也成师子吼。旃檀林,任驰骤。剔起眉毛顶上生,剜肉成疮露家丑。”
  上堂:“禅禅!无党无偏,迷时千里隔,悟在口皮边。所以僧问石头:如何是禅?头云:砖。又僧问睦州:如何是禅?州云:猛火著油煎。又僧问首山:如何是禅?山云:猢狲上树尾连颠。大众,道无横径,立处孤危。此三大老,行生前活路,用劫外灵机。若以衲僧正眼点将来,不无优劣。一人如张良入阵,一人如项羽用兵,一人如孔明料敌。若人辨白得,可与佛祖齐肩。虽然如是,忽有个衲僧出来道:“长老话作两橛也。适来道:道无横径,无党无偏,而今又却分许多优劣。且作么生祇对(应答)?还委悉么?把手上山齐著力,咽喉出气自家知。”
  有权禅师圆寂于南宋孝宗淳熙庚子年(1180)秋天。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328.天童如净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天童长翁如净禅师,雪窦智鉴禅师之法嗣,俗姓俞,明州(今浙江宁波)苇江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出生。如净禅师少时出家,一度勤习经论。十九岁开始游方,后投雪窦山足庵智鉴禅师座下参学。雪窦智鉴禅师是青原系长芦清了禅师之法孙。
  如净禅师初礼智鉴,智鉴禅师便问:“汝名什么?”
  如净禅师道:“如净。”
  智鉴禅师便问道:“不曾染污,净个什么?”
  如净禅师无言以对。
  一日,如净禅师入室,请求智鉴禅师:“愿乞某充净头。”
  [净头就是丛林里专门负责打扫厕所卫生的出家人。]
  智鉴禅师便道:“不曾染污,净个什么?若得道,许汝净头。”
  如净禅师又无言以对。
  数月之后,智鉴禅师把如净禅师召入室内,问道:“前来一拶(za),道得也未(数月之前给你的一逼拶,你现在能下一转语出得身吗)?”
  如净禅师正要开口拟对,智鉴禅师便大声呵叱道:“出!”
  就这样,经过数番激扬,一日,如净禅师忽然进入丈室,兴奋地告诉智鉴禅师道:“某甲道得。”
  智鉴禅师道:“纵脱臼窠,即落便宜,如何道得?”
  如净禅师正要进语,智鉴禅师劈面便打。
  如净禅师终于豁然有省,连声叫道:“某甲道得!某甲道得!”
  智鉴禅师于是点头微笑,便当即请他充当净头。
  如净禅师后来又承智鉴禅师之教,参赵州庭前柏树子公案,不久即大悟,并呈偈曰:
  “西来祖意庭前柏,鼻孔寥寥对眼睛。
   落地枯枝才蹦跳,松萝亮鬲(li,炊具或瓦瓶)笑掀腾。”
  智鉴禅师览偈后,遂予印可。
  如净禅师得法后不久,即辞师游方,遍参禅席,达二十余年。后出世,先后住持过建康清凉寺、台州瑞岩净土寺、临安南山净慈报恩光孝禅寺、明州定海瑞岩寺、天童景德寺等大刹。
  如净禅师一生六坐道场,却很少有对徒众讲到自己的秉承、法脉。因此,有人特地请问此事。如净禅师道“待我涅盘堂拈出。”
  后来,如净禅师临终时,果然于涅盘堂中拈香云:“如净行脚四十余年,首到乳峰,失脚落在陷阱,此香今不免拈出,钝置我前住雪窦足庵大和尚(即智鉴禅师)。”
  并书辞世偈云:
  “六十六年,罪犯弥天。
   打个蹦跳,活陷黄泉。
   咦,从来生死不相干。”
  写完,便掷笔而逝。时唯南宋理宗皇帝绍定元年(1128)。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329.笑翁妙堪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育王笑翁妙堪禅师,天童无用净全禅师之法嗣,俗姓毛,慈溪人。妙堪禅师广额平顶,骨气清豪,少时从野庵道钦禅师出家受业,以广记多闻著称。后栖心禅宗,一度行脚,先后参礼过息庵达观禅师、灵隐松源禅师等人,了无发明。后又改投天童无用净全禅师座下参学。
  初礼净全禅师,净全禅师便问:“行脚僧?游山僧?”
  妙堪禅师道:“行脚僧。”
  净全禅师又问:“如何是行脚事?”
  妙堪禅师一听,提起座具就打。
  净全禅师道:“此僧敢来这里捋虎须!”
  于是,便令他下参堂用功。
  妙堪禅师留下来之后,经常入室亲近净全禅师。净全禅师每次都举赵州狗子无佛性之话头来启发他,可是他总是茫然无对。
  一日,净全禅师又问狗子无佛性公案。
  妙堪禅师正要开口拟对,净全禅师突然拿起竹篦,照他的嘴就戳。
  妙堪禅师终于豁然大悟,遂应声呈偈云:
  “大涂毒鼓,轰天震地。
   转脑回头,横尸万里。”
  净全禅师一听,知道他已经开悟,遂予印可,并令他充当烧香侍者(又称侍香,方丈和尚五位侍者之一,陪侍住持上堂、小参、普说等法事活动)。
  妙堪禅师出世后,先后应邀住持过妙胜、灵隐、大慈、瑞岩、天童、育王等名刹。
  在妙堪禅师住持净慈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事情:为解决国库不足,荆湖总臣想出一个敛财的花招,上奏皇上,下令天下僧道购买紫衣、师号,凡是拥有紫衣、师号的人可以当住持,没有紫衣师号的人,即便你有修有证,也没有资格主法。这一诏令下达之后,即遭到佛教界高僧大德的一致反对。
  妙堪禅师道:“若是,则千金之子,皆可主法,我道殆矣!”
  于是他凭借自己的影响,连连上奏皇帝及当权者,终于使这一计划得以破产,保证了佛教的健康发展。
  妙堪禅师住持育王寺的时候,曾有上堂法语云:“膏雨及时,江山如洗。幽鸟语乔林,残红随流水。可怜盲聋瘖痖人,不识此方真教体。”
  这一法语,非常值得我们学禅的人仔细体会。
  妙堪禅师七十二岁示寂。临终时有辞世偈云:
  “业镜高悬,七十二年。
   一槌击碎,大道坦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330.瑞岩景蒙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瑞岩景蒙禅师,万年心闻昙贲禅师之法嗣,俗姓邵,温州平阳人。景蒙禅师十三岁落发。一度学习天台教法。后因领悟到名相之学不足以了大事,遂放弃义学,往参育王佛智端裕禅师。
  初礼育王,端裕禅师便问景蒙禅师乡里何处。
  景蒙禅师道:“永嘉。”
  端裕禅师又问:“还识永嘉大师否?”
  景蒙禅师还未来得及开口应答,端裕禅师早已照着他的脸颊批了一巴掌,将他赶出丈室。
  景蒙禅师不明其理,寝食不安,心里一直想着这件事。这样,过了一个多月。后来有一天,景蒙禅师听到钟声,忽然大悟。
  于是他兴奋地跑进丈室,向端裕禅师报告了他的证悟。
  端裕禅师又象先前一样问他:“还识永嘉否?”
  景蒙禅师道:“即日恭惟和尚尊体起居万福。”
  端裕禅师便问道:“如何是向上事?”
  景蒙禅师正要拟对,又被端裕禅师打出丈室。
  第二天,景蒙禅师又入室请益。
  端裕禅师正准备发问,景蒙禅师大声说道:“老汉今日败阙(露出破绽、被人抓住把柄)也!”说完便拍手而出。
  端裕禅师于是赞叹道:“俊哉!”
  景蒙禅师悟道后不久,即归故里探望母亲。
  后往龙翔,礼谒昙贲禅师。昙贲禅师是庆元育王介谌禅师之法嗣,天宁长灵守卓禅师之法孙。
  昙贲禅师一见景蒙禅师,便非常器重。
  昙贲禅师问:“言无展事,话不投机。承言者丧,滞句者迷。只如言诠不及处,如何通个消息?”
  景蒙禅师于是用左手画了一个圆相。昙贲禅师便拈拂子打了的左手。景蒙禅师于是又在自己的手掌上画,并双手托给昙贲禅师看,昙贲禅师于是又用拂子在他的手掌心画了一画。
  景蒙禅师便礼拜。
  昙贲禅师于是哈哈大笑,说道:“三十年拣苗,今日得此乌喙!”
  [乌喙,即乌头,一种有毒的植物。]
  景蒙禅师从此便殷勤执侍昙贲禅师,并得以穷尽宗门奥旨。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331.雪庵从瑾禅师悟道因缘
  庆元府(今浙江龙泉县)天童雪庵从瑾禅师,万年心闻昙贲禅师之法嗣,俗姓郑,永嘉楠溪人。从瑾禅师少时礼普安院子回禅师落发,后投瑞岩心闻昙贲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从瑾禅师入室请益。昙贲禅师举“红炉片雪”之话头诘问他。
  从瑾禅师正想开口答话,昙贲禅师便大喝一声。
  从瑾禅师恍然有省。于是便留在昙贲禅师身边,执侍三年。
  从瑾禅师后来到福建,参礼西禅佛智端裕禅师。
  佛智禅师问:“甚处来?”
  从瑾禅师道:“四明。”
  佛智禅师又问:“曾见憨布袋么?”
  从瑾禅师便大喝一声。
  佛智禅师于是举起拳头就打。
  从瑾禅师连忙接住拳头,说道:“和尚不得草草(草率)。” 
  佛智禅师道:“瞎汉!过者(这)边立。”
  后昙贲禅师移住江心。从瑾禅师于是离开福建,回江心看望昙贲禅师。昙贲禅师便令他充当维那。  
  一日,昙贲禅师问从瑾禅师:“一喝分宾主,照用一时行。如何是一喝分宾主?”
  从瑾禅师便大喝一声。
  昙贲禅师道:“者(这)一喝是宾主?”
  从瑾禅师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
  昙贲禅师一听,便笑道:“汝又眼花了!”
  从瑾禅师于是又呈偈曰:
  “一喝分宾主,依然又眼花。
   倒翻筋斗去,踏杀死虾蟆。”
  昙贲禅师这才给予印可。
  从瑾禅师后于于童出世化众。
  曾有僧举倩女离魂之话头问从瑾禅师。
  [倩女离魂之话头参见本书“慧林怀深禅师悟道因缘”章]
  从瑾禅师以偈答曰:
  “南枝向暖北枝寒,何事春风有两般?
   凭杖高楼莫吹笛,大家留取倚栏杆。”
  从瑾禅师圆寂于南宋宁宗皇帝庆元六年(1200)七月,春秋八十四岁。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332.破庵祖先禅师悟道因缘 
  夔州卧龙破庵祖先禅师,天童咸杰禅师之法嗣,俗姓王,四川广安人。祖先禅师少时从罗汉院德祥禅师受业。后听说随庵守缘禅师住成都昭觉寺接众,于是前往参礼。因机语相契,守缘禅师便令他留在昭觉,负责管理寺院香火。
  一日,祖先禅师从方丈门前经过。
  守缘禅师问:“有人么?”
  祖先禅师道:“无人。”
  祖先禅师话还未说完,守缘禅师早已一拳劈胸打过来,说道:“你聻(ni,呢)?”
  祖先禅师在这出其不意的一拳之下,忽然有省。
  不久,祖先禅师出蜀游方,依澧州德山子涓禅师落发受具。后又来到苏州万寿寺。
  一天雪夜,祖先禅师正在打坐,想到自己行脚已经好几年了,可是至今仍然未能彻悟,心里闷得发慌。就在这个时候,钟声响了。祖先禅师赶忙起座,来到后架,抬头之际,他不经意间看到“照堂”二字,忽然疑情顿释。
  后来,祖先禅师又来到双林,礼谒净慈水庵师一禅师。
  水庵禅师一见他,便诘问道:“师子尊者被罽宾王斩却头且置(且不谈它),你道西天胡子为什么无鬚?”
  祖先禅师道:“非双林不举此话。”
  水庵禅师道:“作家禅客。”
  祖先禅师道:“心不负人,面无惭色。”
  水庵禅师一听,便用手将祖先禅师托开。
  祖先禅师道:“勘破了也!”
  等到水庵禅师谢职之后,祖先禅师又往参密庵咸杰禅师。咸杰禅师于是让他充当知客(负责接待客人、信众)。
  一日,咸杰禅师正在为一位僧人举“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之公案。祖先禅师当时恰好也在场。他一听,便言下豁然大悟。
  第二天,祖先禅师在寮房前遇到了咸杰禅师。
  咸杰禅师问他:“总不得作伎俩,试露个消息来。”
  祖先禅师应声道:“方丈里有客。”
  咸杰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
  咸杰禅师后来移居蒋山,祖先禅师亦随师前往,执侍五载,殷勤不怠,尽得宗旨。  
  祖先禅师后出世化众,先后住持过夔州卧龙、径山灵隐、常州荐福、真州灵岩、苏州秀峰穹窿、湖州资福等名山大刹。
  祖先禅师在住持灵隐期间,一日,有一位修道者前来请益:“胡孙子捉不住,愿垂开示。”
  [佛门中,经常用“胡孙子”来比喻众生攀缘狂乱的心。胡孙子捉不住,意思是说,妄想攀缘的心难以调伏。]
  祖先禅师道:“用捉他作什么?如风吹水,自然成纹。”
  初学佛的人,都感到这颗心,象猴子一样,七下八下,难以调伏。祖先禅师的开悟告诉我们,面对狂乱的心,我们无须去跟它们作斗争,只要看着它们就行了。因为妄想心也是自性的表现,幻生幻灭,决非实有。所以我们千万不能分别取舍。祖先禅师的这一开示与赵州和尚的“胡来胡现,汉来汉现,有异曲同工之妙。
  祖先禅师圆寂于南宋宁宗皇帝嘉定四年(1121),春秋七十六岁。临终有辞世偈云:
  “末后一句,已成忉怛。
   写出人前,千错万错。”
  [忉怛,啰嗦、唠叨。]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41 | 显示全部楼层
333.松源崇岳禅师悟道因缘
  临安灵隐松源崇岳禅师,天童咸杰禅师之法肆,俗姓吴,处州(治所在今浙江丽水县)龙泉人。崇岳禅师自幼卓荦不凡,有出世志。二十二岁即弃家游方参学。初礼径山大慧宗杲禅师。一天,崇岳禅师听见大慧宗杲禅师升座时夸赞天童应庵昙华禅师“为人捷径”,于是便当天晚上离开径山,星夜兼程,迫不及待地赶往天童。
  在应庵禅师座下,崇岳禅师用功精勤,朝夕咨请,颇得应庵禅师的器重。
  一天深夜,崇丘禅师自举赵州和尚狗子无佛性之话头,参究了一会,忽然有省。
  于是他当即便下座,来到丈室,参礼应庵禅师。
  应庵禅师问:“世尊有密语,迦叶不覆藏。汝作么生?”
  崇岳禅师道:“钝置和尚(如果我有所回答,则埋没了和尚,显得和尚鲁钝无智)。”
  应庵禅师于是厉声一喝。
  崇岳禅师当下恍然有省,便礼拜。
  应庵禅师一见,大喜,认为崇岳禅师是个法器,遂劝他落发。
  南宋孝宗隆兴初年(1163),崇岳禅师于临安白莲精舍落发得度。此后,他继续四处参礼耆宿,但是很少遇到机缘相契者。
  后来,崇岳禅师便入福建,礼谒鼓山木庵安永禅师。但是没有住多久,崇岳禅师便想辞行,欲往他方请益。
  临别那一天,安永禅师特地举“有句无句,如藤倚树”之公案来诘问他。
  [该公案,见于“疏山匡仁禅师悟道因缘”章——匡仁禅师听说福州大沩安和尚曾示众云“有句无句,如藤倚树”,于是便特地入岭,投大沩安和尚座下。刚去的时候,正好赶上大沩安和尚在泥墙壁。匡仁禅师便走上前问道:“承闻和尚道,有句无句,如藤倚树。是否?”大沩安和尚道:“是。”国仁禅师道:“忽遇树倒藤枯,句归何处?”大沩和尚便放下手中的泥盘,呵呵大笑,回方丈寮去了。]
  崇岳禅师回答道:“破裂。”
  安永禅师一听,便叹道:“琅邪道好一堆烂柴聻(ni,呢)!”
  崇岳禅师不服,便道:“矢上加尖。”
  安永禅师道:“吾兄下语,老僧不能过。其如未在,他日拂柄在手,为人不得,验人不得。”
  崇岳禅师于是辩解道:“为人者,使博地凡夫,一超入圣,固难矣。验人者,打向面前过,不待开口,已知渠骨髓,何难之有?”
  无奈之下,安永禅师只好举手道:“明明向道开口不在舌头上,后当自知。”
  崇岳禅师于是离开了鼓山,一年以后,他又来到衢州,参见密庵咸杰禅师。
  初与咸杰禅师相见,一问一答,崇岳禅师皆能应对如流,可是咸杰禅师只是微笑而已,未置可否。崇岳禅师这时心里开始变得不踏实起来。
  为了契入究竟之旨,崇岳禅师于是倍加精勤用功,以至于废寝忘食。
  咸杰禅师后移居蒋山、华藏、径山等道场,崇岳禅师皆随而从之。
  一日,咸杰禅师为众入室说法,问一僧人:“不是心,不是佛,不是物,是个什么?”
  当时,崇岳禅师正侍立在旁,一听此语,当下豁然大悟,欣喜道:“今日方会木庵和尚道开口不在舌头上也。”
  从此以后,崇岳禅师机辩纵横,人莫敢当。
  崇岳禅师出世后,先后住持过平江之澄照、江阴之光孝、无为之冶父、饶州之荐福、明州之香山、平江之虎丘等道场。尤其是他住持灵隐期间,法席隆盛一时,得法者甚众。
  南宋宁宗嘉泰二年(1202),崇岳禅师示微疾,特垂二语,以勘验后世学人,此二语是:
  1.有力量人,因甚抬脚不起?
  2.开口不在舌头上。
  说完,便作辞世偈云:
  “来无所来,去无所去。
   瞥转玄关,佛祖罔措。”
  然后,跏趺而逝。春秋七十一岁。
  崇岳禅师圆寂后,陆放翁(游)为他的舍利塔撰写了铭文。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334.万庵致柔禅师悟道因缘
  太平隐静万庵致柔禅师,天童咸杰禅师之法嗣,俗姓陈,潮州人。其祖上世代奉佛。妙喜庵大慧宗杲禅师南迁的时候,曾路过潮洲,被致柔禅师的祖父陈暹请到家中供斋,恭敬有加。其母亲黄氏在怀他之前,曾梦见异僧入室,因而有孕。致柔禅师隆生后,其父母发誓,等他长大之后,一定让他出家,绝不以俗务缠累他。因此致柔禅师很小的时候就出家了。致柔禅师受完具足戒后,即前往蒋山,投密庵咸杰禅师座下参学。
  一日,致柔禅师入室请益。
  咸杰禅师便问:“释迦、弥勒犹太是他奴,且道他是阿谁?”
  致柔禅师道:“无地头汉。”
  [无地头汉,即贫无卓锥之地的穷汉。宗门中常用它来比喻自性无相无住,超越对待。]
  咸杰禅师道:“千闻不如一见。”
  致柔禅师于是打了咸杰禅师一拳。
  咸杰禅师便捉住致柔禅师的拳头,厉声喝道:“者(这)小鬼子,见个什么,胡打乱打?”
  致柔禅师道:“更要吃一拳在!”
  咸杰禅师于是向致柔禅师连挥两拳,说道:“打者(这)无地头汉!”
  就在这个当下,致柔禅师豁然大悟。
  致柔禅师后住太平隐静,出世接众。
  致柔禅师曾上堂,举东山和尚偈颂——
  “空门有路人皆到,到者方知旨趣长。
   心地不生闲草木,自然身放白毫光。”
  举完之后,说道:“东山只解无中觅有,不解有里觅无。隐静(致柔禅师自指)则不然——
  空门有路人皆到,到者方知碍处通。
  石上栽花还结果,到头元不假春风。”
 楼主| 发表于 2010-7-3 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335.学士张镃居士悟道因缘
  学士张镃居士,天童密庵咸杰禅师之在家得法弟子,字功甫,别号约斋,杭州人。官至密阁学士。
  张镃居士曾参礼天童密庵咸杰禅师。咸杰禅师便教他参赵州狗子无佛性之公案。他于是依教参究,过了很久,一日闻钟声,忽有省发,自觉心意如太虚空,了无隔碍,遂作颂曰:
  “钟一声,耳根塞。赤肉团边去个贼。
   有人问我解何宗,舜若多神面门黑。”
  [舜若多,梵语音译,意为“空性”。舜若多神,即虚空之神,又指无色界天。]
  张镃居士晚年退休之后,极尽游观之乐。曾谓同道云:“昔贤云。‘不为俗情所染,方能说法度人’。盖光明藏中,孰非游戏?若心常清净,离诸取著,于有差别境界中,而能常入无差别之定,则淫房酒肆,遍厉道场,鼓乐音声,皆读《般若》。倘情生智隔,逐境移源,则如鸟之黏黐(nian li,粘鸟儿用的木胶),动伤躯命,又乌有所谓说法度人者?”
  张镃居士后来还把自己的宅第舍为寺院,名慧云,并请破庵祖先禅师开山说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0-2 17:15 , Processed in 0.19243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