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佛教文化] 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全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阎罗王说:“虽然你吃素不杀生,但是因为你不明佛理而乱批评,骂人,造了许多口业,这些口业,比一般人还多了很多。”
先生再问:“我也天天去某个道场!”
阎罗王说:“虽然你常到这个道场,但是你的行为,并没有改进多少,也不是真正在修行,那个道场其他修行者,大部分都是有成就的,有的开悟,有的证果,有的往生净土,很受我们敬重,我可以告诉你们,这个道场其他修行人成就的多。”
阎罗王就把这个道场修行人的成就,一一说给他夫妻二人听。这些人他夫妻二人都认识,有成就菩萨,有成就阿罗汉,有往生净土,也有的升天为天人。念了半天,就是没有他们的名字。倒是有几个平常看起来修得不怎么样,也往生了净土。有几个自认为修得很好的人,却没有成就了。
阎罗王接著说:“虽然你到这个道场,但是你的行为不正,已从这个道场除名了。所以你并不能算是这个道场的一位修行人。你夫妻二人护持这个道场的福报,就是你们生前生活在一帆风顺,心想事成,求子得子,求长寿得长寿,求健康得健康,不过你们在生前就用完了,所以晚年你生了大病,就是你自已该受的因果成熟所致。”
先生再问:“这个道场不是还有一些人修得很好,怎么也没听到他(她)们成就呢?”
阎罗王看了看,想了一下才说:“虽然这个道场有些人自认为修得不错,但是这些人从开始就心生骄傲,批评其他修行人、这个不如法、那个也不如自己,自己走入魔道而不自知。言行违背圣言量,名字也没有注册在这个道场里。将来也是会到我这里来报到的。”
先生再问:“我太太为什么也没有注册呢?为什么也被带到这里呢?”
阎罗王说:“自己的因果自己了,你太太的问题,虽然生前也布施造福,但不是真心修行人。她还有个错误观念,认为跑跑道场拜拜佛这就叫修行,所以错误理解了修行,只能说结个善缘,不能算修行人,她自己的因果还是她自己了才行!她根本就不能注册,但是因这个错误观念,让她这一生算是白来一趟了。”
阎罗王接著说:“你太太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生前有求的心,可是在你生病的事后求佛菩萨保佑你康复,但你生病没有起色,曾起念怀疑没有佛菩萨,后来便拜佛越来越少了,信心更不坚了。你死后,她也只是偶而拜拜佛,大部分精神还是放在家庭里。
“先生最后叹气道:“我们会有什么下场呢?”
阎罗王说:“你下辈子转为一个穷人,一生皆穷困,但是也容易剌激你精进修行,不要像这辈子不精进。你太太下辈子转为富人所养的猫,因为她的痴业使然,但是她还有一些福报可享,享完后再入轮回,但是会去那里,还得看她的造化。”
有句诗,“莲池无日不花开”,每天都有无数的莲花在池中开放,每天都有无数的众生往生,每天都有众生跳出生方便有余土入实报庄严土,何况方便有余土那还没开放的花苞?那更是不计其数了。但是还要加一句,“地狱整日不关门”,众生入地狱也象射箭一样的,唰唰唰拼命往下掉,枪林弹雨一般,速度又快又密。往生是不计其数的,下地狱更是不计其数。所以说,“度尽阿鼻苦众生”对不对?对!佛光一到,地狱就空了,但地狱一空掉,马上又有众生变现出一个地狱出来。地狱怎么来的?众生业力变现的。我们还在给自己制造迷惑,迷惑就形成地狱。
根据《杂阿含经》,人有四种生死不同:
1. 从暗入暗——暗,不一定指地狱,人间阴暗的一面就是贫穷、多灾多难。如果生在暗处,又再造恶业,死后必定堕三恶道,称为从暗入暗。第二个暗字,是指三恶道。
2. 从暗入明——众生虽然生在贫苦之家,或是多灾多难之处,但仍然能够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命终之后,生在人天享福,是谓从暗入明。
3. 从明入暗——众生生在富贵之家,受身端正而聪明,叫做明。但是恃着自己的财势及聪明造罪,命终之后,生在三恶道受苦,谓之从明入暗。
4. 从明入明——运用自己的钱财及聪明修福德,命终之后,生在天上或在人间享福,是为从明入明。
无论众生是从暗入暗、从暗入明、从明入暗或是从明入明,只要众生一天未认识佛法,未了解因果的道理,就容易造罪堕地狱。若果没有地藏菩萨在地狱度众生,恐怕我们现在还在地狱里面受苦。
“一切法从心想生”,天天想佛,天天念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是作佛。想这个身是我,就决定脱不了轮回身;想天,生天;想财色名食睡这是贪嗔痴,果报地狱、饿鬼、畜生。想什么现什么,都在一个念头。
地狱是幻化的,没有造地狱的罪,你决定找不到地狱。地狱在哪里?没有。你造这个罪业,这境界就会现前。佛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心想生” 。
偈颂:劝君为善曰无钱,祸到临头用万千;
若要与君谈善事,一朝命尽丧黄泉。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劝你做点善事,你说没有钱,这是「有也无」;有了意外或飞灾横祸来临,用去万千,这是「无也有」;假设和你谈行善的事,例如去听经、去弘法,便说没有时间,这是「去也忙」;等无常鬼来领你到阎王殿喝迷魂酒时,不去也不行,这是「忙也去」。
所以我们大家要赶快修行,勇猛精进,早日觉悟、断除一切贪、嗔、痴、慢、疑,用我们的正知正见来修行,千万不要向本文里的夫妻二人,学了一辈子佛,到头来一场空。修行的入道要门是发心要正,修行要精进,愿要切。愿立则众生可度,心发则佛道堪成,行要事事为一切有情众生服务奉献,苟不发广大心,立坚固愿,则纵经尘劫,依然还在轮回,虽有修行,总是徒劳辛苦,只能结个善缘。《华严经》云:‘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法,是名魔业。’忘失尚尔,况未发乎?故知欲学如来乘,必先具发菩萨愿,不可缓也。”
南无阿弥陀佛 —— 万劫难逢无上宝,眼前灭罪除烦恼,他年功满到莲池,与佛长生同不老。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盂兰盆经白话解  
信息来源:天台寺

二千五百多年前,佛说“盂兰盆”经。“盂兰”指的是救倒悬之苦,“倒悬”就是头朝下,脚向上倒挂起来。“盆”指的是盛饮食用的器具,三恶道的痛苦实在是无法解说。经中提到七世父母,因为人人皆有父母。父亲有父母,母亲也有父母;既祖父也有父母,如此祖先逐级增加,若以三十年为一代,以三十三代计算,前后应有祖先三十万万三千三百九十三万四千五百九十二人。
这许许多多的祖先,经过了多少年代,始生出你来,经过了轮回数劫,同时又与这些生的父母有缘,得以借着母胎托生成人,人生难得。
佛为什么要说这部经?是因为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大目犍连得到六神通后,想报乳哺之恩,以天眼上下观看,到处寻找,果然看见亡母在饿鬼道中,不见饮食,皮包骨头,骨瘦如柴。目连尊者看到这种情况,赶快拿自己的钵,盛了一钵饭,给母亲送去。母亲看见儿子送来一钵饭,心里急得不得了,赶快用左手护钵,右手去抓饭。不想,饭还没有进到嘴里,就化成了火炭,不能吃,这就是前世业障现前的因果。左手障钵是怕别人来抢,右手抟食只知有自己,不知有别人。佛经曰:“目连大叫,悲号涕泣,驰还白佛,具陈如此。佛言:汝母罪根深结,非汝一人力所奈何。汝虽孝顺,声动天地,天神地只,邪魔外道,道士、四天王神、亦不能奈何”。目连悲痛大声号哭、涕泪迸流。急忙跪倒佛前,向佛哭诉他母亲不能得食的经过。佛听目连诉说之后,对目连说:你母亲的罪根很深,由于根深所以根长。佛说这句话是有根据的,从他母亲左手障钵,右手抟食的具体表现,就断定她悭贪的恶习难改。因此说:“汝母罪根深结”。目连你的神通再大也救不了,各人有各人的定业,谁也替不了谁,这就是定业不可转。就是母子至亲,也不能代替,是故“非汝一人力所奈何”。虽然你的孝心很切,哭的很伤心,叫的声音很大,惊动天地,感动了天神地只,也是不能救的。就是四大天王,邪魔外道,像这些神魔外道,虽然人数不多,也是无可奈何的。“外道”就是心外取法、别为一道,因为这些神魔自己救不了自己,怎么能救别人呢?佛说:“当需十方众僧威神之力,乃得解脱。”佛把能救的力量讲出来。十方众僧就是能救拔的力量,是应当也是必须的力量。为什么众僧就有威神之力?因为佛灭度后,佛法的命脉全赖于僧传,能使正法久住,众僧本身具有六种和合,所以威神力大。尊者的母亲“罪根深结”、只有靠众僧的力量把罪根拔除。这个救济之法,可以使一切受难的众生脱离忧苦,不单是目连的母亲,凡是在三恶道的众生,都可以 解脱。
佛把救济之法的人和时间告诉目连,“人”是十方众僧,“时间”是七月十五日。因此叫作“僧自恣日”,又叫做“佛欢喜日”。因为众僧经过“结夏”、又经过“自恣”,得道的得道,忏悔的忏悔,都具有清净戒,所以佛很欢喜。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这部经的主要大意,就是目连用“盂兰盆”法救母。盂兰盆法不但能救现生父母,还能救七世父母。并不是救一次就算完了,要年年七月十五日照此法去做,而不是烧纸之日。“佛告目连十方众僧七月十五日,僧自恣时,当为七世父母及现在父母,厄难中者,具饭百味五果及灌盆器……”佛把具体设供的方法,应具备的饭是主食,百味是副食。单用食具是不能救倒悬的,必须用百味五果及种种饮食放在盆中,这就是“盂兰盆”最主要的方法,为什么要供养这些僧众呢?因为从四月十五至七月十五日,这三个月的“结夏”中,有的在山间修禅定,有的得四道果,在树下行经,有的得六通自在,还有的证到了十地菩萨果位,在大众中现比丘相。他们可以分破无明,分证法身。出集一处,同生怜愍心,救倒悬苦。这些圣众都是道高德重,他们的道德如同汪洋大海一样。发心设“盂兰盆”供养这些圣众,使现生或已经去世的父母以及六亲眷属,都得到好处。地狱饿鬼畜生,就在这供佛及僧的时候,他们都能够得到解脱,有衣有食,自然快乐。父母健在的,使他们增福延寿,福乐百年。不仅这一生父母的恩可报,就是过去七世父母也可以使他们不受胎胞之苦,得升天上,自在化生,入于天宫,享受花香光明的快乐。“佛说盂兰盆经”,不但救恶鬼苦,还可以利益现生父母。
上供的时候,佛叫十方众僧先为施主家“咒愿”。为做布施的主人,用咒来加持,愿施主的父母离苦得乐。“行禅定意”是显密里的一种定功。就是说受食过程中存想五观。在受“盂兰盆”供时,“咒愿”时必“行禅”,“行禅”时必须“咒愿”。“禅定”就是摄心观想。达到心法不二的圣境。
遵照佛所说的“咒愿行禅”后,目连比丘及大菩萨众,皆大欢喜,破涕为笑。不是笑吃的好,而是笑目连母亲在这一日得脱恶鬼之苦。如果不“咒愿行禅”,哪里会这么快使目连母亲离苦得乐呢。可想佛法威神之力,也是十方圣众获得戒体清净后,才有这不可思议的功德。
目连尊者得蒙三宝神妙不可思议的力量,救母心愿达到了。但是未来众生,人人皆有父母,照此法去做,可不可以呢?佛说:“若比丘比丘尼、国王太子、大臣宰相、三宫百官、万民庶人行此孝者、皆应先为所生现在父母过去七世父母于七月十五日,佛欢喜日、僧自恣日、以百味饮食安盂兰盆中、施十方自恣僧。愿使现在父母寿命百年”。也就是说凡是四众弟子,上至一国之主,下至人民,不分出家在家,也不分富贵贫贱,人人都是父母所生,都应该报恩,教他们奉行“盂兰盆”法,救度现在父母乃至七世父母,不但可使已故的父母离苦得乐,即使现在活在世上的父母,使他们寿命百年。百年之中,没有病苦,这是人生最为幸福的。比如说即使有一点小毛病,也是病苦的,又何况是大病呢?不但死无人代替,就是病也不能代替,任何人都是一样,纵然你是个百万富翁,金钱也买不了替病替死的人。生老病死苦及诸多的苦恼是免不了的。行此“盂兰盆”供,就可以避免。所以说,无一切苦恼之患,这是对活着的父母获得的利益。如果死去的父母,肉眼是看不见的,必须用道眼才可以看见;可是道眼必须行道才能得到,不修道怎么会得到道眼呢?离恶鬼苦,是悲心拔苦的力量,生人天中福乐无极,是慈心与乐的力量。
凡是佛弟子更应当修孝顺,应念念中常忆父母,乃至七世父母。儿女想父母时也正是父母想儿女的时候。这是说活着的父母,如死去的父母堕在三恶道受倒悬苦,那就更盼望有人来救拔,他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儿女。有善根的善男子,善女人,既然闻到了佛法,就要珍惜这个美好的因缘,如梦中见到故去的亲人,望诸阳眷福力救拔,是发出来的求救信号,请拜读《地藏经》就会明了。“应当奉持是法”是佛的苦口婆心、叮咛嘱咐。不论是在当时,还是将来,都可以以此法来报答父母的恩德,像这种事情,都很愿意欢喜奉行才是。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灵犬持戒10年,自在往生


这件往生事迹发生在马来西亚,马六甲洲的净宗学会里。
世界上有多少人能够在离开这个世间时安然潇洒自在、没有呻吟挣扎,这只狗往生前还不忘主人一生养育、照顾之恩,临走还为主人的说法亲身作证明,以性命做最后的供养!  
狗的主人黄佛乾居士说:当时我正与一位姓曾的老朋友谈话,他坚持不信人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他还问我:有谁亲眼看过甚么人能那么潇洒往生?就在此时,慈悲走近黄居士脚边,轻轻躺下,说走就走!  
人出家听得多,狗出家,听过没?  
这不是搞噱头、玩把戏,而是一个长达十年,许多人亲眼目睹的事实。就在邻近三宝山和一座马来坟场之间的一座佛教道场,一只小狗默默追随他的主人长斋礼佛,修行一生!
最近,狗儿修成证果,在众目睽睽下,无病无痛的安然一卧,即刻往生成佛,吓得本来不信佛法、不信念佛真的可以往生成佛的一位‘牙擦仔’当场落荒而逃!‘义犬法师’以畜生身持出家戒的义行也因此而逐渐在信徒间传遍开来。“可千万别小看它只是一只狗,‘慈悲’还会向人讨念珠,挂在脖子上后走来走去的它,看起来,气度、姿势,明明白白就是一只义犬法师!“一位在这间名为马六甲净宗学会的佛教道场活动修学的信徒表示。  
佛法讲平等看待一切众生,因此当小狗流露出有别于他的善根智慧时,这间佛教道场的主持人怀西老人,也即是黄佛乾居士以及他一群志同道合的追随者也就依据佛法,以平常心看待,待之如‘人’。
狗儿名【慈悲】,也的确‘狗’如其名,吃素、念佛、拜佛,一生闭关——大门大开却连正眼也不瞧,依然端坐佛前;最难得也令人难以置信却又千真万确的是:放眼当今社会,连人也不能认真做到的‘佛门四大戒律’: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不妄语,一只狗儿竟然能够严格做了一辈子,令许多善男信女自叹人不如狗!
当代佛门高僧,目前旅居澳洲的净空法师曾经感叹说:‘现代许多人连鬼都不如!鬼道众生学佛求法态度非常认真,往生的也很多......’言犹在耳,日前轰动马六甲正信佛教界的这件真实‘佛闻’,似乎再度印证了苦口婆心、慈悲之极的老法师所说的法语金言。今天社会许多人不仅不如鬼,也不如畜生!  故事可得从十几年前说起:当时已经吃素念佛的黄佛乾居士还未搬至目前所居住的三宝井万寿园。附近一只母狗常常到来讨食,饼干、糕饼也照样吃得津津有味;流浪在外的它却三番四次被粗心糊涂的公路司机驾车撞伤;黄居士一家于心不忍,便收留了它。不久,母狗生下一胎小狗,当中一只被黄居士命名为‘慈悲’的黑狗更明显表露了他的善根。
黄佛乾居士经济能力并不富裕,要收留这一家母子狗还得从自己的伙食费中省吃俭用,找出一笔盈余来喂养它们;但出于一片修行人的慈悲心,黄居士不介意自己少吃少花一点来救护这几条可怜的小生命。  但是佛法讲因果报应,万事万物都离不开因果,这一家母子狗会轮回流转畜生道流浪街头,几度险些丢失生命也必有其前世业障,救命更须教心,黄居士告诉它们必须认真努力学佛,最好能够严持戒律,不仅吃素,还要不伤害其他小生命。
没想到‘慈悲’独具超凡的善根,竟然把多少大法师自认也不能完全做到的佛门戒律全部做到,成为所有见过它的善男信女口中公认的‘义犬法师’。
四年前,儿女长成,世间责任已尽,了无牵挂的黄佛乾居士,舍家为寺,取号怀西老人,成立马六甲净宗学会。黑狗慈悲的善根更明显的被来来往往的信徒们所广知。
有人说:狗儿不会说话,如何见得他不妄语?事实是:慈悲体格强壮,吠声宏亮,但是从不乱吠,来往马六甲净宗学会的信徒众多,除非来者不善,心存恶念,义犬法师决不乱吠。‘吠’,是狗的‘语言’,不乱吠,即不妄‘语’。 还有人疑:人把狗关着,当然一生‘闭关’(关闭)、没有机会杀生、淫欲啦!事实是:每个信徒都亲眼见过,大门大开,外面不是没有母狗走过,也当然不会没有小猫或其他小动物走过,义犬法师慈悲却总是安然不动,连走出门口的意思都没有!
有人怀疑:让狗儿带念珠,按照出家人的规矩学佛修行是否符合佛法戒律?近代弘一大师的所作所为是最好答案,打开大师的传记年谱,你会看到,弘一大师从小就‘敬猫如敬人’,还有弘一法师亲自著作的《养老鼠实验谈》——而这只老鼠竟然还是一只咬坏佛像、咬破经的捣蛋老鼠!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慈悲’这只慧根独具的狗,黄居士倒是毫不犹豫地翘起拇指,大声赞叹:‘这只狗了不起!肯定往生!’细说黑狗往生那天情形,黄居士告诉记者:‘慈悲把喂它的食物轻轻吐出,然后走去大、小二便,将身体的秽物全部排出……’佛典记载:许多高僧大德、修行有成就者往生时情形也大多如此,先主动断食——停止进食、排泄、沐浴干净,以清净之身等待阿弥陀佛来迎接,清清楚楚、轻轻松松;看慈悲样子,当然已经心里有数。
‘当时我正与一位姓曾的老朋友谈话,他坚持不信人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他还问我:有谁亲眼看过甚么人能那么潇洒往生?’就在此时,慈悲走近黄居士脚边,轻轻躺下,说走就走!
此时,突然不知道从那里飞来许多各类不同颜色的小鸟,情形就像传说中圣德的君王登基时,百鸟和鸣、百鸟朝凰那样,‘义犬法师’的往生竟让马六甲净宗学会门前出现连邻居也目瞪口呆的难得一见瑞相。别说是狗,有多少人能够在离开这个世间时如此安然潇洒自在、没有呻吟挣扎,而且还不忘主人一生养育、照顾之恩,临走还为主人的说法亲身作证明,以性命做最后的供养!
佛门有一种说法:话说出家人接受十方供养,‘施主一粒米,大如须弥山;今生不了道,披毛带角还!’意思是说:出家人接受施主钱财、衣食供养,修行必须有所成就,否则来生就会投身畜生道来偿还!古往今来便有不少佛门典故记载出家人不修行,投胎堕落到动物身上去受苦报。
马六甲这位‘义犬法师’却正好相反,他是不幸落到畜生道,却有幸遇到佛门善心人,身在佛门道场,抓紧机会礼佛修行,结果成就比一般人还了不起!
往生后的慈悲入殓时一脸安祥自在,俨然老僧入定的自然恬适,看得人羡慕不已,却也暗自警惕:岂可人不如狗?感动不已的佛友们慢慢把消息传播开来,很多人都知道马六甲净宗学会有一位修行、持戒比许多人类都还认真的黑狗行者,‘义犬法师’的美名也逐渐被叫开来。
说真的,一只小小狗儿能够用一生坚持主人兼恩人、恩师的教诲,不受诱惑,虽然大门天天开着,就算大摇大摆走出去,人类也顶多感叹一句:‘动物嘛!本性难移。’动物本能的作用既然也能被克服,如果不是亲眼见到、亲耳听到,而且众口一词,千真万确,还真难以让人相信。真是不得不说一句:‘佛法无边’,更不得不惊叹一句:‘动物真的也有灵性啊!’
报导来源:民生报(马来西亚)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轮回转世实例
来源:佛眼导航网

二○○二年第七期《东方女性》杂志(海南省妇联主办),以显著的位置、近二十页,详细而真实地报道了「转世奇人」唐江山的前世、今生。
这项特别调查称:海南省东方市感城镇不磨村村民唐江山,生于一九七六年。三岁时,他对父母说:「我前世叫陈明道,前世父亲叫三爹(陈赞英),家住儋州(距东方市一百六十多公里)。」并能讲一口流利的儋州方言。六岁那年,他清楚地记得他前世所在地「儋州市新英镇黄玉村」,并带他的父母,在他的指引下,乘车来到这里,接着认出了自己的前世父亲陈赞英及两个姐姐、两个妹妹、前世女友谢树香。他告知前世亲友,一九六七年,二十岁时,他是黄玉村的团支书记、民兵连长,因黄玉村与邻村为土地纠纷,被对方袭击打死,被击中脑后一刀,左腹一刀。记者看到,他的左腹部,现在隐约可见刀伤痕迹!
据陈明道生前好友说,陈明道活着的时候,经常为乡邻做好事,苦活、脏、累活都争去干。唐江山认出前世父亲陈赞英后,经常看望、赞助陈赞英,直到陈赞英于一九九八年去世。陈赞英去世后,村里的人一致认为陈明道还活着,将陈赞英的遗产归唐江山,但唐江山毫不犹豫,全部归陈赞英的侄子陈军助(陈赞英无子)。
应当说,《东方女性》还是有勇气的,敢于将这个轮回转世的实例公之于世。须知,调查这个事实的,皆是自称坚定的唯物主义者,海南省计划生育局副处级干部李书光,中国遗传学会理事、海南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主任符生苗研究员,《东方女性》记者艾男、朱必松,等等。他们这一奇闻事实,寄托生命专家、遗传专家的共同研究,从而解开二世人唐江山之迷。
许多对佛法半信半疑的人,总是抱怨佛教因果报应,六道轮回的例子,缺乏新例;那么,这篇报道便是绝好的新例。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如果有任何能够应付现代科学要求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佛法确实博大精深,敢于接受科学印证而又超越科学的宗教,只有佛教!可叹不信佛法的人,一味斥责轮回转世之说、不可信,甚至贬为迷信;试问,面对这些实地调查的事实,你能否认它吗?
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世穿僧衣 今生总经理


有次到龙溪 两僧指天机
我的朋友李平,南阳市某公司的经理,深信佛法,为人善良,聪明过人。在一次闲聊中说出了他前世,是浙江省龙溪镇紫光寺住持的经过。从一个梦,到两个大法师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讲出同一个轮回故事,一个真实的梦境。
一九七九年在外地当兵的李平,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到一片汪洋大海。他在水中往下沉,沉到一个小山上,中心有洞,顺着洞再往下看是一条小河,他便掉到小河中心,一个无人驾驶的小船上,船飞也似地驶到岸边。他看到一块龙头石碑,碑上面刻着“龙溪”两个醒目的大字和碑周围的花纹,梦醒了。几十年来在脑子里一直印象很深,可当时他没有把此梦当成一回事。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九一年,他成了一家公司的领导,到杭州出差与杭州某茶叶公司有业务关系。该公司高经理热情接待了李平,并陪他一起去龙溪镇,参观紫光寺,走到小河边龙溪石碑跟前,他大吃一惊,他给高经理讲了上述梦境,并说此时此景就是这个石碑和这个地方,一点不错。
高经理是一个虔诚的佛弟子,他把李平领到紫光寺方丈室,老和尚睁开眼说了句:“你回来了。”李平当时心里很纳闷,不知其意。中午老和尚热情的请他们吃了饭,安排小沙弥领他游玩。高经理与方丈在一起谈话,老方丈告诉高经理说:李平上一世是他的师兄,活了七十八岁。高经理转告给李平,因为当时李平还不信佛法,就没有当成一回事。
接着游杭州灵隐寺,高经理和李平走到飞来峰前,宏德法师正在给外宾讲解灵隐寺历史时,一直盯住李平,李平不解其意,上前问道:“老师(当时他不懂佛教称呼),你老为什麽老看我?”宏德法师说:“你等一会儿到客堂来找我,我有事给你说。”
李平一行参观以后来到客堂,宏德法师在此已等了很久,见到李平,让他难以置信的是老和尚给李平跪下了,李平莫名其妙也下跪了。高经理把他们二人扶起来。老和尚向他讲述:“最早,你是光明佛的弟子,上一世你是师兄,在紫光寺当住持,你有恩于我,为我犯了戒,你八岁出家,活了七十八岁,本应投生到阿修罗道 ,因为你善事做得多,所以今生才转为人。没有想到老衲今生还有缘见师兄一面。”这时李平仍还是半信半疑。
老和尚慧眼看到他还在怀疑,问他:“你是那一年出生?”李平告诉是1963年。接着老和尚便说出,李平是11月12日晚上八点出生,说得李平哑口无言,并指出他背部上还有个“蓝痣”,李平自己不知,宏德让高经理掀开李平的上衣进行验证,果然如此。当天中午老和尚按贵宾设素宴招待了李平。
李平临走时,老法师给他留下通信地址、电话。双方一直通信几年,直到一九九八年宏德法师大和尚圆寂。高经理打电话给他,李平确因工作走不开,没能赶上吊唁。后来高经理打电话说:“宏德大师追悼法事,非常隆重,中国佛协会长赵朴初亲自参加。还烧出十二颗五光十色的舍利子,留下两颗给灵隐寺”。
这一公案,说明宏德法师是开悟高僧。轮回确实是真的。学佛人不打诓语,如果多记,有意歪曲事实愿受地狱果报。
现在李平常诵大悲咒、心经等,学佛很虔诚,我们一起讨论佛学,一起去寺院朝山拜师,我相信他不会打妄语。
整理人:高 光。地点:南阳车站路新聚仙饭店,饭店老板王东霞和李平的司机四人在场。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12 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前世,究竟是谁埋的你


“书生拿着书在打瞌睡”。
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用功,睡着了还拿着书。
不欣赏他的人说,你瞧,他多懒惰,一拿着书就睡着了。
看的人不同了,书生就不是那个书生了。
你爱他的时候,他的缺点都是优点,你不爱他了,他的优点也成了缺点。
看的眼光不同了,他就不是他了。
和一个人牵手的时候,就以为会是一生一世的相守。等到隔着太长的一段心路望回来,才惊讶的发现,虽然彼此都那么熟稔的活在彼此的身边,却连相互述说的欲望都已经没有。是的,冷眼旁观着,彼此都在不知不觉中成了河川。而河川,永远都只会觉得是对方这座桥在走。
有一则佛教故事。
从前有个书生, 和未婚妻约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结婚。到那一天,未婚妻却嫁给了别人。书生受此打击, 一病不起。这时, 路过一游方僧人,从怀里摸出一面镜子叫书生看……
书生看到茫茫大海,一名遇害的女子一丝不挂地躺在海滩上。路过一人, 看一眼,摇摇头, 走了。又路过一人, 将衣服脱下,给女尸盖上, 走了。再路过一人,过去, 挖个坑, 小心翼翼把尸体掩埋了。
僧人解释道, 那具海滩上的女尸,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你是第二个路过的人,曾给过他一件衣服, 她今生和你相恋, 只为还你一个情。但是她最终要报答一生一世的人, 是最后那个把她掩埋的人, 那人就是他现在的丈夫。书生大悟。
“前世,究竟是谁埋的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0:21 , Processed in 0.29821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