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学佛无坏事

大智慧(禅悟)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3
      地狱与极乐

      有一将军去拜访白隐禅师,请示佛门常说的地狱与极乐是真实的呢,还是一种理想?并希望禅师能带他参观真实的地狱与极乐。
      白隐禅师立刻拿所能想到最恶毒的话辱骂他,这位将军十分惊讶。刚开始基于礼貌将军没有回嘴,最后实在忍不住了,就随手拿起一根木棍,大喝:“你算什么禅师?简直是个狂妄无礼的家伙!”说着就往禅师身上打去。
      白隐跑到大殿木柱后,对着面露凶相,从后追赶的将军说:“你不要我带你参观地狱吗?你看,这就是地狱!”
      将军察觉到自己的失态,急忙跪地道歉,请禅师原谅他的鲁莽。
      白隐禅师马上又说:“你看,这就是极乐!”

      【智慧】:我们的心,每天从天堂地狱不知来回多少次。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5
      三 种 人

      一天,玄沙师各禅师问徒弟道:“如果说法的时候碰到盲、聋、哑这三种人,要怎么去接引他们呢?”
      大家都不知如何回答,其中一个学僧特地就此问题去请教云门禅师。
      云门禅师听完学僧的问题,立刻说道:“你既然来问佛法,应当礼拜!”学僧依命礼拜,刚一起身,云门禅师就用柱杖向他打了过去,学僧吓得猛然后退。
      云门禅师说:“你不是盲人!”学僧不明所以,云门禅师又大声叫道:“到我前面来。”
      学僧依言前行。
      云门看着学僧说:“你也不是聋子!”
      然后问:“会吗?”
      学僧迟疑地回答:“不会。”
      云门禅师又叫道:“你更不是哑巴!”
      这次,学僧听后当下有所醒悟。

      【智慧】:我们本来不盲、不聋、不哑,但究竟因为什么有时却如同盲了、聋了、哑了一样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6
      唾沫自干

      有一位青年脾气非常暴躁、易怒、喜欢与人打架,所以大家都不喜欢他。有一天青年无意中游荡到大德寺,碰巧听到一休禅师正在说法,听完后决定痛改前非,就对一休禅师说:“师父,我以后再也不跟人家打架口角了,免得人见人厌。就算是别人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地拭去,默默地承受。”
      一休禅师说:“就让唾沫自干吧,不要去拂拭!”
      “那怎么可能?为什么要这样忍受?”
      “这不是什么忍受不忍受的问题,你就当作是蚊虫之类停在脸上,不值得与它打架或者骂它。唾沫吐到脸上,也不是什么大不了侮辱,微笑着接受吧!”一休禅师和气地说。
      “如果拳头打过来怎么办?”青年问。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事而已。”一休禅师笑着说。
      青年终于忍耐不住,举起拳头向一休禅师的头上打去,并问:“和尚,现在感觉怎么样?”一休禅师非常关切地说:“我的头硬得像石头,没有感觉,倒是你的手大概打痛了吧!”
      青年哑然,无话可说。

      【智慧】:外在的荣辱终究只是昙花一现,何必斤斤计较?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大智大慧—027
      什么是你

      弥兰陀王非常尊敬有过禅悟的那先比丘,那先比丘从禅修中证悟的智能,出言吐语充满了智慧。有一天,弥兰陀王向那先比丘道:“眼睛是你吗!”
      那先比丘笑笑,回答道:“不是!”
      弥兰陀王再问:“耳朵是你吗?”
      那先比丘再回答道:“不是!”
      “鼻子是你吗?”
      “不是。”
      “那么,真正的你就只有身体了?”
      “不,色身只是假相的存在。”
      “那么‘意’,是真正的你?”
      “也不是。”
      弥兰陀王最后道:“既然眼耳舌身意都不是你,那么你在哪里?”
      那先比丘微微一笑,反问道:“窗子是房子吗?”
      弥兰陀王一愣,勉强回答:“不是。”
      “门是房子吗?”
      “不是。”
      “砖、瓦是房子吗?”
      “不是。”
      “那么、床椅、梁柱才是房子吗?”
      “也不是。”
      那先比丘悠然一笑道:“既然窗、门、砖、瓦、梁柱、床椅都不是房子,也不能代表这个房子,那么房子在哪里?”
      弥兰陀王恍然大悟!

      【智慧】:“我”是一个整体,任何割裂都是对“我”的扭曲。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大智大慧—028
      真正的祝福

      有位富人请仙崖禅师为自己写些祝福的话,祝愿家族永远兴旺,并希望能把它作为传家之宝代代相传。仙崖禅师慈悲地答允了。只见仙崖禅师展开大纸,郑重地写了几个大字:“父死、子死、孙死。”
      富人一见非常气愤,喊道:“我请你写些祝愿我家世代幸福的话,请禅师不要开这种玩笑。”
      “没有开玩笑。”仙崖禅师平静地解释道,“假如你的儿子在你前面死,你将十分悲痛。假如你的孙子在你儿子前面死,那你和你的儿子都将悲痛不已。假如你家的人一代一代地照我写的次序死,那就叫做享尽天年。我认为这是真正的兴旺,真正的祝福。”

      【智慧】:愚者害怕生死,智者超脱生死。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9
      知与不知

      有一学僧,非常恭敬地请问慧林慈受禅师道:“禅者悟道时,对于悟道的境界和感受,说得出来吗?”
      慈受禅师说:“既是悟道,说不出来。”
      学僧又问:“说不出来的时候,像什么呢?”
      慈受禅师说:“就像哑巴吃蜜!”
      学僧问:“当一个禅者没有悟道时,他善于言辞,他说的能够算禅悟吗?”
      慈受反问:“既未悟道,说出的怎么能算做禅悟呢?”
      学僧说:“因为他讲得头头是道呀。如果不算做禅悟,那他像什么呢?”
      慈受禅师淡淡一笑,说:“像鹦鹉学舌罢了。”
      学僧问:“哑巴吃蜜与鹦鹉学话,有什么不同呢?”
      慈受禅师耐心开示:“哑巴吃蜜,是知,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鹦鹉学话,是不知,如小儿学话,不解其意。”
      学僧继续问:“这样,未悟的禅者如何说法度生呢?”
      慈受禅师回答:“自己知道的就让别人也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不要让别人知道。”
      学僧话头一转:“老师现在是知还是不知?”
      慈受禅师说:“我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也如鹦鹉学讲话,讲得非常像。你说我是知呢?还是不知呢?”

      【智慧】: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30
      净    心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到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依经典的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到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相信你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身心,变化我们的气质,并且不断地忏悔、检讨,改正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食粮。”
      信徒听后,作礼感谢说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寺院中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寺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等待机会到寺院中生活呢?”

      【智慧】:生活是暂时落到人们手上的奇妙的火炬,因此应该让它发出灿烂的光辉。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智大慧—031
      大 与 小

      唐朝江州刺史李渤请示智常禅师道:“佛经上所说的‘须弥藏养子,芥子纳须弥’,未免失之玄奇了。小小的芥子,怎么可能容纳那么大的一座须弥山呢?这不合常识,是在骗人吧?”
      智常禅师闻言而笑,没有回答。停了一会儿,禅师问道:“人家说你‘读书破万卷’,可有这回事?”
      “当然,当然,我岂止读书万卷!”李渤一派得意洋洋的样子。
      “那么你读过的万卷书如今何在?”
      李渤抬手指着头脑说:“都在这里了!”
      智常禅师道:“奇怪,我看你的头颅只有椰子那么大,怎么可能装得下万卷书?莫非你也在骗人吗?”

      【智慧】:大小不一定是指面积,更可以指我们的心胸。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32
      国师是宝

      有一天,唐代宗召见一位自号太白山人的奇人,并请慧忠国师考验一番。
      慧忠国师先看看太白山人,然后问道:“陛下说你是一位异士,请问你有什么特长?”
      太白山人道:“我会识山、识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作文认字,无一不精,并长于算命。”
      慧忠国师道:“请问山人,你所住的太白山是雄山呢?还是雌山呢?”
      此问一出,太白山人茫然不知所对,慧忠国师又指着地问道:“请问是什么地呢?”
      山人道:“算一算便可知道。”
      慧忠国师又在地上写了“一”字问道:“这是什么字?”
      山人答道:“一字。”
      慧忠国师不以为然,纠正他的话道:“土上加一应说是‘王’字,为什么会是‘一’字呢?现在,我再请问你,那三七共是多少数字?”
      山人回答道:“三七是二十一,谁人不知?”
      慧忠国师道:“三和七合起来是十,怎么一定会是二十一呢?”
      在太白山人哑口无言之际,一旁的代宗非常高兴说道:“朕有国位,不足为宝,朕有国师,国师是宝!”

      【智慧】:错误经不起失败,但是真理却不怕失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33
提起放下

      有一次,一个信徒前来拜访赵州禅师,因为没有准备供养他的礼品,就歉意地说道:“我空手而来!”
      赵州禅师望着信徒说道:“既是空手而来,那就请放下来吧!”
      信徒不解他的意思,反问道:“禅师,我没有带礼品来,你要我放下什么呢?”
      赵州禅师立即回答道:“那么,你就带着回去好了。”
      信徒更是不解,说道:“我什么都没有,带什么回去呢?”
      赵州禅师道:“你就带那个什么都没有的东西回去好了。”
      信徒不解赵州禅师的禅机,满腹狐疑,不禁自语道:“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走你?没有的东西怎么好带走你?”
      赵州禅师这才指示道:“你不缺少的东西,那就是你没有的东西;你没有的东西,那就是你不缺少的东西!”
      信徒仍然不解,于是无可奈何地问道:“禅师,就请您明白告诉我吧?”
      赵州禅师也无奈地道:“和你饶舌多言,可惜你没有佛性,但你并不缺佛性。你既不肯放下,也不肯提起,是没有佛性呢?还是不缺少佛性呢?”

      【智慧】:人有一双眼,但只有一条舌头,所以我们要加倍地观察,而不是饶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03:07 , Processed in 0.25464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