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开门

[大德开示] 海涛法师说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0. 须提罗王的双眼

  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中行化的时候,每天从远方赶来听他说法的人总是络绎不绝,在街道、在广场、在精舍,随时随地都可以看到这些善男信女们,带着一颗虔诚的心,扶老携幼一起聆听佛陀讲经说法。

  有一天,一位瞎了眼睛的婆罗门坐在路旁,听到了许多脚步声陆续走过,心里觉得非常奇怪,就拦住一位路人问道:「你们究竟要到那里去呀?」

  路人很惊异地看了看他说:「你难道不知道当今佛陀正在我们城中吗?人身难得,佛法难闻,这千载一时的好机会怎可错过?我们正要去听闻佛法呢!」

  这位瞎眼的婆罗门听完就对那路人说:「是吗?他真的是佛陀?假如是真正证了正觉的佛陀,必有一种梵音,而那种梵音我是能够听得出来的,好吧!请你现在就带我去,让我听听是真是假!」

  那位路人为了好奇心所驱使,丝毫不推诿,便带他去,果然他到了佛陀说法的地方,听到了他说法时梵音俱足,不禁非常的惊讶,心中顿然欢喜无限,两眼忽而张开起来,证得须陀洹果。他复请求佛陀慈悲收为弟子,为他开示大道,顷刻又证阿罗汉果,并开慧眼,一时在座的大众无不啧啧称奇。

  这时阿难尊者从座位中起身,跪在佛陀的面前说:「佛陀!自从你降生在这世间上后,饶益众生,像今天这样为他们医治眼睛的事情,虽然已是司空见惯,然而今天医治这位婆罗门,不但肉眼能够使他复明,而且慧眼清净。佛陀!你对他为什么这般隆厚呢?」
佛陀告诉阿难道:「我并不只是今天才医治过他的眼睛呀!」

  阿难听了以后,又问道:「以前的事情,我们多么希望佛陀能够慈悲为我们开示!」

  佛陀这时就开始讲述过去的事情:

  过去无量劫中有一个国王名叫须提罗,他的眼睛清净无比,在四十里以内的事物能够完全看得清清楚楚。

  这位国王心肠非常慈悲,常自念我今天能够贵为国王,都是以前的福报所致,倘若我今世不继续播种善因,广作善缘,恐怕福报一尽,穷困便会接踵而来。

  就譬如一个农夫在春天辛勤耕种,到了秋天一定能够得到丰硕的收成,如果在春天耕种不勤,则秋天的收获,又有什么希望呢?

  于是这国王便召集群臣计议,将府库里所积存的金银珍宝、衣被以及食物等物品,统统取出送给人民,让大家丰衣足食,从此政治清朗,国泰民安,周围许多国家纷纷前来朝贡,他的国力也就更加富强起来。

  话说这个国家的边境上有一个小国,国王名叫波罗陀跋弥,性情偏激,态度鲁莽傲慢,常常利用他的权势欺压人民,并向人民大征赋税,重使劳役,人民在他的暴政下苦不堪言,人人惧其权势,都敢怒而不敢言。

  波罗陀跋弥属下有一个贤臣名叫劳特达,聪明智略而有贤德,他看到当时的情形,便向国王说道:

  「陛下,我们的国家现在有五个祸患,必定会招致亡国:

  陛下性情偏激,凡事不加思虑,以致政策失当。

  陛下耽溺酒色,不理国事,民间的冤情无从申诉。

  国内虽然有忠贤的臣子,但是陛下不往咨询,只一昧盲目而行,独裁独断,这个忧患已经很深。

  国土贫瘠,人民生活困苦,求生不能,求死不得,所以迟早将有造反的可能。

  商人贸易,征以重税,已经超过平常的规度,因此怨声四起。

  国王!有这五种祸因存在,倘若长此以往,亡国之痛定不可避免,现在须提罗王以慈化行事,我王何不恭顺其下,而坐食俸禄,使人民咸蒙惠泽而安居乐业呢?」

  婆罗陀跋弥王听了不但不听从他的忠告,而且还对他痛骂一顿,劳特达黯然退出,心里非常烦闷,自忖道:「我看国事日非,心想挽救国难,使人民安居乐业,以避免刀兵之祸,可是国王竟不采纳,并将我痛骂一顿,惟恐将来迁怒起来身命难保,俗说:『君不君,臣不臣』,我何不率领群众,吊民伐罪,声讨暴君,以救百姓呢!」

  可惜他大事未举事迹就先败露,不得已只好带着残众投奔须提罗王去了。

  劳特达既到了须提罗王那里便将这种情形告诉他,并再三向他苦苦哀求,希望能够发大慈悲心,征讨暴逆来救人民于水火之中。
于是须提罗王为了解救百姓就传檄四方,训练精兵,浩浩荡荡地向波罗陀跋弥王的国境开来。

  不久,波罗陀跋弥王得到这个情报以后,顿时心惊胆颤,坐立不安,因为他平日不得民心,百姓正欲担食壶浆以迎王师,谁也不愿意来替他共赴国难,他没办法只好坐以待毙了。

  正在这个危急的当儿,忽然有一个谋臣的婆罗门献上一个毒计,他说:「我曾听人家说:须提罗王平日慈悲行世,发誓布施,除了自己的父母以外,人家要向他求什么他没有给人失望的,现在你何不招来一个瞎了眼睛的婆罗门去向他请求布施他的双眼,倘能如此,大王不是可以不必枉费一兵一卒而退却须提罗王的大兵吗?」

  波罗陀跋弥王听了顿时转忧为喜,就照着这个计划去做。

  当这个时候,须提罗王国内发现许多警报:雷电齐作、百兽怒吼,举国人民都觉很非常奇怪,不多久,那个瞎了眼的婆罗门果然来到国王的面前说道:「我早仰大王施行仁德,所以不惜跋涉长途,来乞求大王的布施。」

  大王说:「好罢,你希望什么尽管说好了,如果办得到,我一定布施给你。」

  婆罗门说:「我很久以来就瞎了双眼,所以请求大王将双眼布施给我。」

  众人在旁边听到了异常愤怒,正要责骂这个瞎了眼的婆罗门时,不料须提罗王却很高兴地说:「好罢,我当把我的双眼布施给你。」说着就拿小刀准备将自己的眼睛剜下来。

  众人见状,个个吓得目瞪口呆,连忙一起下跪哭泣着说:「请大王怜悯我等愚臣,不要为了他一人而舍弃我们。」

  然而须提罗王布施的意志已经坚决,微笑着对众人说:

  「如此无常的东西,留了它,过后不久也定会烂坏,今天能够用来布施正是求之不得。」说完便毫不犹豫地将双眼剜下,亲手装进那位婆罗门的眼里并为他祝愿说:「我今天得以此眼布施给这位婆罗门,希望他立时复得明眼。」

话犹未完,突然天地神宫剎时为之震动,诸天帝愕然惊醒,向下一看原来是须提罗王用眼睛来行布施,大家见状都一起飞集这里,齐声赞叹,散布香花来供养着说:「伟大啊!大王所作的布施,请问你为的是想得到什么报酬呢?」

  须提罗王回答说:「我不希望得到天上的快乐,只希望将这个功德用来作成佛的资粮,以求度脱众生,使他们能够离苦得乐。」

  天帝又说:「我现在看到你剜下了眼睛一定疼痛得很,不知你心里感觉懊悔吗?」

  王说:「我一点儿也不懊悔。」

  天帝摇摇头说:「不见得吧,我看你血流得这么多,身体抖得这么厉害,还说心里不懊悔,这是不容易使人相信啊!」

  须提罗王随即发誓说:「我今天用双眼布施,虽然周身疼痛,但是心里毫无懊悔,假如我说的话诚实不假,那么我的双眼马上恢复原样。」

  当须提罗王发誓后,果然两眼顿时恢复原样,而且比以前更加明净清澈,于是大家看了这种情形,都齐声赞叹,心里无限的欢喜。

  国王又对婆罗门说:「我现在是以双眼布施给你,等我成佛后我一定又把慧眼布施给你。」说完就令侍卫赐他很多的财宝并送他回国。

  再说那波罗陀跋弥以为此去一定会带着好消息回来,没想到那位婆罗门却将这种情形告诉他,他听到了不禁异常羞愧,没几天就忧闷死掉了。

  佛陀说到这里以后停了停又对阿难说:「那位乞求布施双眼的婆罗门就是现在这位盲人,须提罗王也就是我的前身,以前我布施给他眼睛,所以他今天看到了我能够复明,并且也为了前缘故能又得慧眼,我生生世世为你们修行苦行,累积了功德,今天才能够成佛,你们也应当效法我而努力修行啊!」

  佛陀说到这里,一时在座的大众都倍感佛陀的恩泽,更加刻苦自励,有的便马上得到须陀洹果和阿罗汉果的,有的发无上菩提心,尊者和在座的大众心里都很欢喜,向佛陀顶礼后离去。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21.水上泡

  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美丽的公主十分受到国王宠爱,国王对她的要求总是百依百顺、言听计从。公主像温室中的花朵一样,被细心呵护、照顾着,想要的东西从来没有得不到的。

  有一天,天空突然下起倾盆大雨,路上凹陷的地方积满了雨水,形成一滩滩的水洼。雨滴落在水洼里,生出一颗颗圆润剔透、色彩斑斓的小水泡。公主一看见小水泡,立刻被深深吸引,心里想着:

  「这水泡要是能做成发饰,别在头发上,将是多么美丽啊!」

  公主跑去向国王撒娇,要国王派人去把水泡取来,做成发饰。

  「哈哈!我的宝贝女儿,水泡那么脆弱的东西,连拿都拿不起来,怎么能当头饰呢?」国王有些哭笑不得。

  「我不管!如果父王不做给我,我马上死在您面前!」公主生气地说。

  国王怎么劝都没用,只好募集全国一流的工匠,命令他们:

  「快把水泡取来,把它做成发饰,让公主别在头上。如果办不到,立刻斩首!」

  工匠们听到这番话,全都吓得脸色发白,不知如何是好。这时,有一位老工匠站了出来,自告奋勇要达成这个任务。国王高兴极了,立刻跟公主报告这个好消息。

  「女儿啊!今天有位老工匠说能帮你把水泡做成发饰,你要不要去看看啊?」

  「真的吗?太好了!」公主听了高兴得跳了起来。

  取水泡那天,国王和公主屏气凝神地在一旁仔细观看。这时候,老工匠说话了:

  「启禀陛下,我不知道公主比较喜欢什么样子的水泡,可不可以麻烦公主亲自来选取,选好后再让我加以雕琢呢?」

  公主一听,二话不说,马上在水洼里挑选她满意的小水泡。可是,当她的手指一碰到水泡,水泡马上破灭。公主不死心,一试再试,却怎么也都拿不起来。

  耗了大半天,公主觉得厌烦了,疲累地对国王说:「父王,女儿终于明白,水上的泡沫是拿不起来的,那只是虚幻不实的东西,只有像我这么愚笨的人才会为了得到它,而花了这么多心思啊!」

  其实,不光是水泡,世上很多东西都是虚幻不实的,却有很多人穷其一生的心力,不停追逐那些怎么也得不到的东西。这看在佛菩萨眼里,不禁要深深叹息。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2.农夫的白日梦

  有一位农夫到王舍城游览,回家后就一直闷闷不乐的,朋友问他怎么了,他也不回答,只是常常发呆、叹气,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久而久之,农夫竟然生病了,而且越来越严重,连饭都吃不下,整天躺在床上。

  朋友看见不禁担心地问:「你到底是怎么了呢?说出来也许我帮得上忙啊!」

  「我曾在城里遇见公主一面,她那美若天仙的容貌实在令我难以忘怀,我好想对她倾诉心中的爱慕之情,把她娶回家当妻子,但一直没有机会。我想我的病是不会好了。」农夫难过地说。

  朋友安慰他:「天底下的女孩子这么多,你又何必想着公主一个人呢?人家可是公主啊!」

  「我相信公主只要知道我的心意,一定会给我一个机会的,只是我再也没有遇见过她。」

  「你不要太忧愁,这样对身体不好。我有朋友在城里工作,我请他帮你向公主说一下,以满足你的心愿。」朋友拍拍他的肩膀说。
农夫听了说:「真的吗?太感谢你了!麻烦你一定要帮我传达啊!」

  过了几天,朋友来跟他说:

  「我的朋友已经帮你对公主说了,但公主对你没有意思。」

  农夫听了,不但不失望,反而欣慰地笑了,好象不了解公主已经拒绝他,只认为公主已经知道他的思慕,还不停地做白日梦,想着自己最后一定能娶到公主的。

  朋友叹了口气说:「唉!怎么就有这样痴愚的人呢?自己白费功夫还不知道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23.守财狗

  有一次,佛陀从杜提长者的门口经过,那时长者不在,佛陀探头一看,看见长者的家富丽堂皇,家俱高贵舒适,大厅旁还放着一张可以半靠半躺的椅子。

  这躺椅一般人是不可以坐的,但却有一只狗很舒服地趴在上面,旁边还有很漂亮的碗装着很好的食物。这只狗看到佛陀探头进来,就从椅子上跳下来,凶狠地一直吠:「汪!汪!」

  佛陀对狗说:「你就是这份贪瞋痴念不去除,过去生这样,现在生也是这样,依然习气不断啊!」然后就转头离去。
  狗听了佛陀说的话,就闷闷不乐地趴在地上。

  没多久,杜提长者回来了,这只狗不像平常一样高兴地跑去欢迎,一直趴在地上不动,连主人叫它,它也不理。于是主人问佣人:
「是谁得罪我的乖狗儿?为什么它会不高兴?」

  佣人向主人报告:「刚才佛陀来过,讲了几句话,它就静了下来,连饭都没有再吃。」

  这位长者爱狗心切,马上去找佛陀,问说:

「您是那么慈悲,但为什么从我家经过,却骂我的狗,让它闷闷不乐呢?」

  佛陀回答:「你关心这只狗是正常的,因为这只狗过去生是你父亲,所以你这么关心它,它也很喜欢你。」

  杜提长者听佛陀这么说,不太相信地问:「用什么方法证明它是我的父亲呢?」

  佛陀说:「他有守财执着的习气。在你小时候,他怕财产失落,所以埋藏一些金子和财物在家里。因为他执着的念头很重,死了以后,还不放心这些金银财宝,所以又投胎到你养的母狗胎内,好回来看守这些财宝。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回去问它,过去所藏的财物在哪里?」

  这位长者听了,半信半疑地回去了。回到家后,他摸摸这只狗,蹲下来对它说:

  「你如果真是我父亲,就带我去你埋藏财物的地方。」

  结果,这只狗在大椅子底下不停地嗅来嗅去,并且用爪子一直扒。长者看到这只狗的举动,就叫工人移开椅子下的地砖,慢慢挖啊挖的,掘了一尺多深,果然发现许多装金银财物的瓮和珠宝箱,全部藏在这里。

  这位长者看到这些东西时,不禁泪流满面地说:

  「可怕啊!心念执着实在可怕!我的父亲为了守住这些财物,竟然在往生以后,还回来投胎生为一只守财狗。真是可怜又可悲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24.美丽只是一层皮肤

  在佛陀时代,王舍城中有一位美丽无比的妓女,名叫斯蕊玛。斯蕊玛号称当时王舍城的第一美女,几乎整个王舍城的男人都迷恋她,尽管她的身价再怎么高,还是有数不尽的人愿意倾家荡产来亲近她。

  有一天,斯蕊玛得了不知名的急症,意外地过世了。消息一传开,大家都伤心不已,伤心的程度远超过自己亲人的死亡,即使不认识斯蕊玛的人,也会莫名地啼哭。如此悲伤的气氛,很快就传遍整个王舍城,人民全陷入莫名的悲伤与混乱,完全无心工作。斯蕊玛的家门前更是门庭若市,凭吊的人络绎不绝,全国宛如丧失国母般的悲痛。

  这时国王紧张了,为防止发生暴乱,国王一边加强军备,一边紧急跑去求见佛陀:

  「请问要如何做才能停止人民的悲痛,让人民回复正常的生活?」

  佛陀对国王说:「您先把斯蕊玛的身体保留三天,向全国人民宣布,从第四天开始拍卖斯蕊玛的身体,只要付出约半个月的收入就可以和斯蕊玛共度一晚,同时更一天一天降低拍卖的价格,最后完全免费,到时人民的悲伤就会停止了。」

  国王依照佛陀的指示,做了这样的宣告,所有悲伤的人民听到这样的告示都大为震惊,立刻就清醒过来。聚集在斯蕊玛门前的人陆续离去,各自回家,没有人愿意花一毛钱来拥有斯蕊玛的身体,更不用说是半个月的收入,甚至到最后完全免费,也没有人愿意来看斯蕊玛一眼。王舍城的悲伤与混乱,不费一兵一卒,立刻就平息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5.有眼不识文殊菩萨

  「慈悲的文殊菩萨,弟子迦罗越,恳请您现身加持,为弟子开大智慧。」

  迦罗越很想拥有像文殊菩萨一样的大智慧,所以,只要一到佛寺,就在身戴璎珞、骑着狮子、拿着智慧宝剑的文殊菩萨像前至诚顶礼,一心祈求文殊菩萨现身,为他加持。

  有一天,迦罗越准备了丰盛的斋宴来供养僧众,并在宴席的最前方放置一张高大精致的座椅,希望庄严的文殊菩萨慈悲应供。

  没多久,在前来应供的僧众中,有一位其貌不扬的跛脚老人,身上披挂着破破烂烂、长短不齐的衣服,衣着显得邋遢不堪,脸看起来也很骯脏。这位跛脚老人正一拐一拐地走向前方的华贵座椅,准备就坐。迦罗越看到这个情形,心想:

  「这高座大位是要给庄严的文殊菩萨坐的,怎么可以让一个邋遢的乞丐坐在上面呢!」于是,迦罗越立刻走了过去,把老人从座椅上拉下来,要他到旁边吃饭。

  不一会儿,老人又一拐一拐地上去坐。

  「怎么又跑上去了?」迦罗越又上前把老人拉下来。

  可是不到一会儿,老人还是拐回到大座椅上去坐。

  就这样拉拉扯扯了七次,老人不再走回高座,找了一处角落席地而坐,迦罗越终于松了一口气。

  斋僧之后,迦罗越就到佛寺中,恭恭敬敬地礼拜,并将今天供僧的功德,祈愿回向:

  「弟子迦罗越,虔诚祈愿:愿以斋僧功德回向今世即能得见文殊菩萨现身加持,令弟子得大智慧。」

  整整忙碌了一整天,疲惫的迦罗越从佛寺回家后,就倒头呼呼大睡了。在睡梦中,他见到了他早也祈求、晚也祈求的文殊菩萨。文殊菩萨对他说:

  「你不是从早到晚念着,希望亲眼见到我吗?希望我去应供吗?为了满你的愿,今天我亲自现身应供,可是你却每次都把我从椅子上拉下来,一共拉了七次,为了不让你起烦恼,我只好到角落边去用斋了。」

  此刻,迦罗越猛然从梦中惊醒坐了起来,想到斋僧当时,一直要坐上高座的跛脚老人,原来正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慈悲的示现,自己不但没上前礼拜,还有眼不识泰山,将菩萨一次又一次地请下座来!

  迦罗越愈想愈懊恼,愈想愈后悔:「唉!都是因为我习惯从外表去分别、执着的习气,才会当面错过大善知识。今天文殊菩萨以这样的外貌示现,不正是在教化我不能以貌取人吗?教化自己心性才是真实可贵的;能够面对种种外境不起任何分别执着,便是真正的大智慧。」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26.狗牙变佛牙

  在西藏,有一位老妇人与儿子相依为命。儿子经常去印度经商,老母亲对他说:

  「印度是释迦牟尼佛出世的圣地,你记得帮我带回一个作为顶礼对境的加持品。」

  虽然嘱咐了很多次,可是儿子每次都忘记,一直没有带回加持品。

  有一次儿子又准备去印度时,母亲说:
 
  「如果这次还不替我带回顶礼对境的加持品,我就死在你面前。」

  偏偏儿子在印度经商时又忘记这件事,快到家门口才想起母亲的话。

  「糟了!现在该怎么办呢?我忘了带加持品给母亲。如果这样空手而回,母亲一定会自尽身亡的。」

  正在烦恼的时候,他忽然看到路边有个狗头,于是灵机一动,拔出狗牙,用绸缎裹好,带回家交给母亲。

  「这是佛的牙齿,希望您将它作为祈祷的对境。」儿子说。

  老母亲非常开心,对这颗「佛牙」信以为真,经常顶礼供养,后来狗牙竟降下许多舍利,在老妇人在去世时,还出现了彩虹光环。

  怎么会这样呢?这不过是狗的牙齿啊!原来是因为老妇人有强烈的信心,认为它是真正的佛牙,使佛的加持力融入狗牙中,于是狗牙就像真的佛牙一样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27.念佛除灾

  过去有个贤慧的妇人,因为常常听闻佛法,了悟到人生的短暂和痛苦。她知道假如不修学佛道、防范过失,将永无尽期地沉沦在六道里。

  虽然持家忙碌,她仍不忘在行住坐卧中精勤念佛,连左邻右舍的人都受她劝化,跟着她殷勤修学,大家沐浴在佛号中,日子过得很和乐。

  也许是机缘未熟吧!这位贤慧的妇人,就是劝化不来自己的丈夫。妇人经常为此感到忧心。

  有一天,妇人看到邻居的孩子手拿一个铜铃在玩耍,她忽然灵机一动,想到一个好法子。

  傍晚,丈夫回到家时,她对丈夫说:

  「最近常听说有小偷,你出门去,我一个人在家里,门户没人照顾,真是危险!我想买一个铜铃挂在门上,你回家来时摇它几声,每摇一次,念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做为暗号,我就将紧闭的门打开,这样子既可以防止小偷,我也能安心在厨房工作。」

  丈夫微笑着说:「好!这真是一个不错的办法。」

  从此以后,丈夫回来必定在门口摇摇铜铃,念几声佛号,不知不觉中养成了念佛的习惯。

  后来,她的丈夫因为造恶业,一病不起,离开了世间,被送到大地狱去。那里有各种最惨最厉的刑法,凶恶的狱卒会举起手中铁叉,用叉子把罪人送进油锅里。当狱卒手持铁叉向丈夫走来时,铁叉上的铁环叮叮当当响,就像妇人挂在门上的铜铃声,他听了不由脱口念出: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奇怪,漆黑阴森的地狱,顿时光明起来。狱卒们放下手中的刑器,地狱熊熊的火焰也熄灭了,整个地狱变得清净凉快,许多正在受刑的鬼魂都得到休息。这时狱吏对狱卒下令说:

  「把这个人送上人道去,他具有持念佛号的功德。」于是地狱又恢复原来的惨象,但妇人的丈夫已往生到人道去。
  一句佛号的功德,如此之大,希望不念佛的人能够及早念佛!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28.学佛要及时

  有兄弟二人,哥哥经商,赚了很多钱,但日子过得非常忙碌;弟弟志愿做个修道者,日子过得很清苦,但由于他精进不懈,很快便得证阿罗汉果。

  弟弟每次看到哥哥为生意忙碌,就劝他学佛、做功德。

  「我忙啊!生意都忙不过来,那有时间学佛呢?这些事以后再说吧!」哥哥总是这么回答。

  弟弟说:「生命无常,及时植福修慧是最重要的。」

  但不管弟弟怎么说,哥哥总是听不进去,忙着赚钱,把学佛的事摆到一边。

  不久,哥哥忽然得急病死去。弟弟很伤心,运用他的天眼通观照六道,寻找哥哥的灵魂。没想到在人道、天道都找不到,最后在三恶道的畜生道中找到哥哥的身影。那时哥哥的样子已经不是人,而是一匹瘦弱可怜的马了。

  那匹马身上有横竖不齐的鞭痕,拖着一辆满载货物的车子,走在高低不平的路上。因为车的重量太重,好几次马的脚都陷进泥水里,支撑不起身体来。

  弟弟看到这种情形,难过得掉下眼泪,他走到马的旁边,对哥哥说:

  「以前不论我怎么说,你就是无法了解无常的道理,不肯精进学佛,唉!现在我也帮不了你啊!」

  马听了以后就把头低垂下去,后来一直不肯吃东西,过几天便死了。

  许多驱车的同伴感到很奇怪,都说:「一定是那位出家人用什么法术把它咒死的。」

  大家把出家人找来问罪。弟弟从容地说:「那是我哥哥,他前生不听劝谏修学佛法,只顾着赚钱忙生意,以为学佛是老了的事情。哪知人生无常,忽然得了急病而死。因为他生前不肯学佛,不懂得植福修慧,既没有福报,也没有智慧,所以转生到畜生道中做一头可怜的马。我靠我的神通力找到他,他听了我的话后羞愧觉悟,所以绝食而死。」

  大家听了这番话,也纷纷自觉,要求弟弟引渡他们,并且捐一笔钱出来供佛斋僧,为这头可怜的马作福超度。因为这两份功德,哥哥很快地离开畜生道,超生到天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29.王舍城的由来

  过去,在印度有一位有怪癖的国王,喜欢以人肉为食,但是又怕这个癖好泄漏出去会王位难保,所以经常命令他的厨子:

  「你们趁夜半时,悄悄地出去,抓些人来烹煮给我吃。但是,要注意,不要泄漏行踪。」

  日子久了,纸包不住火。宫中的大臣都知道国王为了自己的嗜好,竟然杀害子民,实在残忍不仁!大臣们共同商量之后,决定把食人肉的国王放逐到深山,并且推举一位贤明、仁慈的君子为王,称号是「信达王」。

  被放逐到深山的食人王,不但不知悔改,还变本加厉,生出邪恶可怕的想法。他向树神祷告祈求:

  「伟大的树神啊!我愿意奉上最尊贵的国王五百人来祭祀您,请给我力量,助我恢复王位!」

  这时,食人王的身上竟然长出翅膀,肌肉也变得强壮有力。他用石头封住山谷的出口,把抓来的国王都关在谷里。很快的,谷里已经关有四百九十九位国王,只差一位就凑齐五百人了。

  某天食人王在天空搜寻目标,刚好看到正在池里沐浴的信达王,立刻俯冲下来,把信达王抓进山谷。被抓到的信达王,神色安详,不像其它国王那样惊恐。食人王不禁好奇地问:

  「我抓到你就凑齐五百人了,你和其它人都要被杀来祭神,一个也不能幸免,你难道不怕吗?」

  信达王回答:「世间万物本就无常,都有败坏的时候,人也不离这个规则。从出生以后,总有一天要面临死亡,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害怕并不能改变这个事实。只是我来这里之前,已经答应供养一位道人,可否请您让我去履行承诺,完成我的心愿,几天后我一定回来。」

  食人王心想:「我抓他是易如反掌的事,就成全他吧!」

  于是,信达王回到宫中,打开皇库,不但供养道人,也对百姓大行布施,并宣布太子继承王位。一切都安排好之后,就依照约定的时间回到食人王的山谷里。

  食人王看到信达王居然真的回来了,难以置信地问:

  「生命是世人最爱惜与不舍的,而你却为了信守承诺,宁愿回来送死。为什么?」

  「这一切,我都是依照佛法所说的道理。」信达王回答。

  「佛法到底说了那些道理?」

  于是,慈悲的信达王将五戒、十善、四圣谛、十二因缘、六波罗蜜等种种道理,仔细讲述给食人王听;食人王的善根与佛性就这样被启发。心开意解的食人王,放下屠刀,发愿受持五戒,并放出囚禁的四百九十九位国王。

  这四百九十九位国王,在生死的边缘走了一遭,感受到即使贵为国王也无法避免人命的无常。他们都被信达王的教化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全部追随信达王。

  慈心广大的信达王,就为每一位国王盖一栋宫殿,并且供给奴仆、美食及一切生活所需。邻近的百姓蔚为奇观,于是,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各个国家。最后,全天下的人都称此地为「王舍城」。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17:57 , Processed in 5.71903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