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临海言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演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树雷音执金刚神。



这一位金刚神的德号意义非常深广。“树”是建树、树立。‘大树’,他建立的事业不是小事业,是大事业。什么是世间第一等的大事业?以佛法救度一切众生,是世出世间第一等大事业。不仅仅救这个地球上的人类,一个如理如法道场的建立,它的影响决定是尽虚空、遍法界,所以它得到诸佛的赞叹、护念,龙天善神的拥护,都不是偶然的。影响为什么这样深广?因为它是典范、模范道场。这个建树叫大树,伟大的建树。


“雷音”就是念佛的声音。蕅益大师告诉我们,诸佛都是念佛而成佛的,符合一切法从心想生的原理。‘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是成佛。说法的音声比作雷,雷有惊醒一切众生之意。所以真正修行人要断恶修善、要积功累德,到哪里去?念佛堂,念佛堂确确实实能帮助人断恶修善。进入念佛堂之后不会起恶念,眼之所见是阿弥陀佛佛像,耳之所闻是阿弥陀佛佛号,能将内心的妄想、执著、杂念都伏住,这就是诸恶莫作;佛像是一切相中最好的相,名号是一切音声中最圆满的音,如此见相闻声,就是众善奉行;这不是断恶修善吗?念念相续就积功累德,我们到念佛堂来念两个小时,两个小时在积功累德;念一天,一天在积功累德,你如果知道这种功德利益,不会离开念佛堂,抓住机会,认真的积功累德,将这个功德回向法界、回向众生、回向净土,将来往生必定是上上品往生。


所以这个世间道场,我认为每一个宗派建一个道场就足够了。我们将人力、财力、物力集中,那真正叫“大树雷音”。我这个念头也不是凭空想像来的,是早年曾在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与明尼苏达大学弘法,这两个学校叫大学城。一个学校就是一个城市,我看到这个样子,最初想到的是弥陀村,现在想到是佛教的大学城,一个宗派就是一个城市。像我们宗派中,可以分两个部门:一个是大众共修的道场,一个是教理研究的道场。等于一个是佛学院,培养师资的地方,以及对全世界弘扬佛法的地方。另外一个机构,像净土宗的弥陀村;里面建念佛堂,是大众共修的地方,全世界的念佛人,都可以来共修。现代交通便捷与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交通非常不方便,所以各个地方都需要建道场。为了方便大众修学起见,那是一种不得已的作法,现在交通方便,我们再那么做就错了。为什么?人力、物力分散,分散就很难收到成效。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作法,精神不变,方式一定要改变,诸位要懂这个道理。第八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子王光明执金刚神。



“师子王”是比喻,“光明”是般若智慧。有慧一定有福,真正有福的人一定也有慧。谚语中常说‘福至心灵’,真正有大福德的人,心很灵,有智慧。如果说某人福报很大,而没有智慧,那个福报不是真实的。那叫什么福?佛法叫痴福。是有福,但是愚痴的福报,不是智慧的福报。愚痴的福报很快就享尽了。痴福之人也做许多好事,但是所作的都是有漏的福报,福报都不圆满。为什么不圆满?杂有漏心去修,将来享福的时候,也有许多不如意的事连带一起来。中国人常讲‘你好福气’,有福有气,此话很有哲学意味,说明此福报不圆满。圆满的福就不叫福气,叫福德,福德与福气不同。


‘师子’比喻百兽之王,在佛经中常常以狮子比喻佛陀,佛说法有如狮子吼。这个地方也有这个意思,但不一定指佛,一切团体中,无论大的团体像一个国家,小的团体像一间公司行号,乃至于一个家庭,其中的领导人,都可以用师子王来比喻。这个人智慧深、福报大,福与智都非常显著,就像狮子王在群兽之中,显示无畏的姿态,取这个意思。我们要学习著重修福修慧,唯有修福修慧不能有满足的心。佛常教我们知足常乐,对于我们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种种享受要知足,特别是在物质受用上,知足就常乐。但是修福求慧,不可以知足。圆满的智慧福德,一定要奉献给一切众生,让一切众生享受我们的智慧与福德。再看下面第九尊: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密焰胜目执金刚神。



“焰”是火焰,与光的意思相通,都表智慧,特别表般若智慧。“密”是深密。菩萨的智慧太深太广,不但凡夫没有办法测度,即使二乘、权教菩萨也无法测度。佛经一般称不可思议,就是‘密’的意思。“目”是眼睛,菩萨以慈眼视一切众生,以清净心、平等心、慈悲心看一切众生,这种眼就叫慈眼,此地叫“胜目”;胜是殊胜,在一切眼目当中最为殊胜,在佛法中也称为吉祥目,或者吉祥眼。这个意思就非常明显,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应当学菩萨,以慈悲之眼、以密严之心(严是庄严,深密庄严之心),面对广大的群众,这叫学佛、这叫修行。过去我们对一切人事物,总是有分别、有执著,有喜欢的、有讨厌的,这是错误的;这种心是轮回心,是妄心、凡夫心。面对一切人事物起心动念,就是造轮回业,修行就是要将这些修正过来。怎么修正?学这位金刚神的密焰,学他的胜目,密焰是真实的智慧,胜目是真实的慈悲,决定没有自私自利。最后一位金刚神: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莲华光摩尼髻执金刚神。



“莲花”表清净,又表染净不二,因果同时。开花是因,莲蓬中同时结莲子是果。在一般植物中,是先开花后结果,因果不同时,唯独莲花因果同时。又表因中有果、果中有因,有许多表法的意思,都是暗示宇宙人生的真相如是如是。我们学习,最重要的就是出污泥而不染。莲花,根从泥中生长,茎在水中,花开在水上面。佛将污泥比喻六道;水比喻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花开在水面上,比喻超越十法界,到达一真法界。虽超越十法界,根仍在污泥中,又表十法界与一真法界是一不是二,意思多么圆满!用来纠正我们往昔错误的观念。过去以为彼此不相关,现在我们明白十法界是一体,十法界与一真法界也是一体,息息相关。所以诸佛菩萨成道之后,还要倒驾慈航,帮助没悟的众生。为什么?一体,就是自己,道理在此地。帮助众生就是帮助自己,自他不二,性相一如。这种真相,如果不是佛为我们说出,我们确实作梦也想不到。


名号中的“光”,都表智慧;“摩尼”表自在,神通如意。摩尼是宝珠,在佛家说,得到摩尼珠的人,一切受用可以随心所欲。佛家讲的摩尼珠,像西方人讲的神灯,摩尼珠会变化。“髻”是高显的意思,与一般‘幢’的意思相同,都表高显。合起来,此名号有几个意思:有莲花、有智慧光明、有如意宝珠,髻是样样都高显。


菩萨德号中大多数都有光、有明,经常提醒我们学佛一定要重视智慧。佛教育是智慧的教育,佛学是智慧的学问,唯有智慧才能够破迷开悟,才能真正得到离苦得乐。摩尼髻就是得乐,这是得大自在的象征。可是我们要知道,如果没有真正修德,这一种殊胜的庄严得不到,一定要真修。


莲花也显示放下,放下污泥,才能长出水面。污泥表六道,如果不肯舍弃六道,怎能进入四圣法界?最后还得舍弃四圣法界,才能超越到一真法界。这是很明显的显示放下的利益,放下确实就能提升。我们今天境界不能提升,原因何在?放不下,守在现有的位置上。好像爬楼梯,爬到这一级,不肯再上去,上面还很高,守住就爬不上去了。我们要放弃第一层,才能到达第二层;放弃第二层,才能到达第三层。不放下怎么行?所有的阶层统统放下,才圆满成佛。功夫都在放下,愈放下愈自在,愈放下愈得到如来果地的殊胜庄严。所以这一位金刚神,名号摆在最后,很有道理。底下这一句经文︰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如是等而为上首,有佛世界微尘数。



这就说明这十尊金刚神是略举,“等”就是同类的。人数有多少?有佛世界微尘数。结语与前面举类完全相应。前面第一句告诉我们,‘复有佛世界微尘数执金刚神’,总结也是‘有佛世界微尘数’,这是总结执金刚神这一类。由此可知,这个法会之广大,岂不是尽虚空、遍法界?释迦牟尼佛初成道时,在菩提树下,定中召集这个大会。如来在究竟圆满大定之中,所有一切时空的障碍都不存在,所以他的境界是尽虚空、遍法界。我们由此就能体会到,华藏世界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当然是。极乐世界是不是尽虚空、遍法界?也当然是。再回头看看我们自己,我们自己的真心本性,是不是也尽虚空、遍法界?这也是肯定的,当然是。所以要晓得,我们真正生活的空间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边际,无始无终,这是我们自己本来面目。我们学《华严》,如果连这一点都体会不到,那真叫白学了,经也是白念了。现在明白,明白之后,如何将这个理念变成实际的生活,要靠自己修行的功夫。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3、摄德圆满 分二


【1】总彰愿行



下面总有八句是赞叹金刚神的智慧德能。叹德比前面菩萨省略很多,但是比起往后诸神众就相当详细。金刚神以下的诸神众,叹德大概都是一句、两句,此地有八句。请看经文︰


皆于往昔无量劫中,恒发大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于彼岸。



这是赞叹他们圆满的德行。第一句是总说金刚神的大愿大行。由于愿力,自自然然参加这次的法会。他们感佛陀教诲之恩,常常随侍在佛陀身边,担任护法的工作;金刚神都是佛门的护法神。金刚神的数目,有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显示世尊的威德,有大福德的人中谁有这么多护法?天王,大梵天王也不行,摩醯首罗天王也没有这么多护法神护持。显示佛的福德圆满。而佛从来不命令他们来护法,都是自动来的。佛门没有组织,没有一丝毫勉强人。这是受佛教诲,自动发心来护法,人数有这么多。‘皆’,表示每一个人都是的。“于往昔无量劫中”,说得很圆满,这么多金刚神,不是一时成就的,无量劫来。世尊累劫教化,他们发心护法。


“恒发大愿”,恒发是常发,发愿没有间断。像地藏菩萨一样,生生世世常发大愿。这些金刚神也如此,生生世世发愿护佛、护法、护僧。僧包括一切如法修行之人,不一定指出家人。僧是团体的一个名称,我们中国习惯称为僧团。僧团就像现在社会中的一个社团。这个社团是一切社团中最好的榜样、最好的典范,所以称为‘众中尊’,就是所有一切社团中最尊、最贵,最值得人尊敬的。为什么?它是和睦的一个社团。这个社团中,每一个分子都遵守佛的教诫,修六和敬。在佛家一般讲四个人以上,最少四个人,在一起依六和敬修行,这四个人的小团体,就叫僧团。从四个人可以演变到成千上万,无量无边的大团体,像此地所说的世界微尘数,这是个大的团体,人人修六和敬。他们发愿,愿常亲近供养诸佛,不离诸佛。佛在哪里说法,他们就到哪里护持。佛到哪里度众生,他们就到哪个地方护卫。换句话说,凡是佛菩萨示现之处,都有这些护法神保佑。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如同戒经中告诉我们,我们受持三皈,就得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这些护法神,在我们想像当中,一定是金刚神派来的。但是我们现在受三皈了,有没有三十六位护法神保佑?不见得。为什么不见得?我们的三皈靠不住,恐怕是有名无实。有名无实,这些护法神不来。真正有实质的皈依,虽无形式,护法神一样来护持。由此可知,形式并不重要。形式干什么?形式是表演给大众看,让那些还没皈依的人看到这个形式,发心来求皈依。所以形式是度根性还没有成熟,将要成熟的人,帮助他们、提醒他们,是这个用意。著重实质的人,就要真的回头,真的依靠三宝,才得护法神的保佑。又如戒经上所说,受五戒,我们每受一条戒就有五位护戒神,都属于金刚神一类来护持。可是这个受戒也不是形式,要真正做到。形式受不受,没有关系,真做到重要。所以真正的佛法,不重形式重实质;这个话,是早年章嘉大师教给我的。他说:持戒,你真正做到一条,你就是受了这一条;形式不重要,要真正做到。譬如不杀生,对一切有情众生,伤害的念头都没有,你做到了。你虽然没有受过三皈五戒,是真受了,诸佛菩萨承认。


形式上受戒,找一个法师来给你作证明。世间人还有妄想、分别、执著,一定要选一个什么法师,要选一个大德高僧。你能不能得到?得不到。为什么?因为你有分别、妄想、执著。岂不闻佛门常讲:‘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要懂这个道理。我们受三皈五戒,为什么要亲近善知识?善知识能把三皈五戒的道理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要的是这个,不是要善知识的名望、威德。好像我做了他的徒弟,我很光荣,我值得骄傲,那就完全错了。所以佛家剃度的师父、传戒的师父都是属于接引,引学人入门,佛门并不很重视。重视什么?重视传道的师父,我们佛家常讲‘法子’,重视传法的老师。真正教导你的老师重要,这个老师要慎重选择。至于剃度的师父、受戒的师父、传授三皈五戒的师父,我们要以清净心、平等心,最好不选择。我们用真诚的心,真正发愿,依教奉行,就能真的得戒。刚才讲了,不重形式,你真正做到,你也得戒,这是佛承认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刚神亲近佛陀,佛陀是第一善知识,世出世间最好的老师,智慧、道力、神通样样圆满,所以他发心亲近供养。同样一个道理,佛陀的学生无论在哪一个阶层,高的为圣为贤、法身大士;其次权教菩萨、声闻、缘觉;凡夫,像我们这些人;只要真心向道,只要认真修行,金刚神也无一不护持。他们护持佛,就要照顾佛的学生。假如你是佛的假学生,不是真学生,当然他不会照顾,也不会护持。我们一切依佛法,依法不依人,如理如法的演说,与一切善友切磋琢磨,互相勉励,增进道业。自然感得佛供养我们,护法神供养我们,我们还有什么忧虑?佛经中说得很好,世尊当年出世,世间人寿百岁,释迦牟尼佛八十岁就圆寂,还有二十年寿命余福未享,留下来供养后世的出家弟子。佛二十年的余福就能供养正法、像法、末法一万两千年当中出家修行的学生,行四事供养,佛这个余福给我们了。我们如理如法的修行,决定不用担忧物质生活,问题就是你对佛法有没有信心。确确实实诸佛护念,龙天善神照顾,还操什么心?这个利益是无比的殊胜。


“随愿所行,已得圆满,到于彼岸”。这就说明,这些金刚神,实际已经证得如来的果位,示现以金刚神的身分来护法,正是所谓‘一佛出世,千佛拥护’。此地我们要学菩萨恒常发愿,要学菩萨的承事供养,不离开佛陀。在我们后学,古德常讲不离开善友,不离开道场。道场只要真正如法,道风、学风与经论所说都能相应,就是正法如法的道场,我们修学决定不可以离开,因为善友与道场是修学最殊胜的增上缘。末法时期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如果没有好的助缘,的确很难成就。如果遇到恶缘的环境,实在说,决定随缘堕落。有几个人能在恶缘中把持得住?能够坚定信心,不被境界所转?古时候有,也不是多数,现在就很少听说了;不要说见到,听到都很少。所以修学的助缘,对我们这一生的成就,有决定性的影响。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2】别显满相



积集无边清净福业。



这一句是积福。这个福是净业,不是世间杂染业,是清净的福业。世间人说到福报,叫‘洪福齐天’,是说红尘福报之大,这一种福报是世间有漏之福。前面与诸位说过,享福中带有一些副作用,不如意事还是很多,可是清福则不然,清福也很不容易享,必须具足戒定慧三学的人,才有条件享清福。世间人享福都喜欢热闹,总以为热闹场所是有福之处;而清福则不然,听不到这些喧哗,清净寂灭,与定、慧相应,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福报,这个福报把我们的境界不断向上提升。欲界天就比我们人间清净很多,色界天更清净,再提升到声闻、缘觉、菩萨、佛─四圣法界那一种清净寂灭的境界,我们凡夫想像不到。他们所享之乐,与凡夫享的乐不一样,我们享的乐是什么?是五欲六尘的刺激。五欲六尘就好像毒品吗啡一样,打下去很快乐,快乐完了之后苦就来了。可是清净寂灭之乐是真乐,这里面有无量智慧、无量的神通、无量的德能、无量的功德,只有修净业才能享受得到。底下一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诸三昧所行之境,悉已明达。



“三昧”就是禅定,就是净宗讲的一心不乱。三昧是梵语,翻成中国意思叫‘正受’;受是享受、是感受,正是正常,正常的感受。“诸”,是多的意思。正受有事有理,事的正受是自在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在随喜、恒顺中成就无量功德,这功德就是此地讲的诸三昧。理的正受无碍,《华严经》中所赞叹的无障碍法界,无障碍是理。由此可知,我们今天就是因为理事不能圆融,所以有障碍。


“所行之境,悉已明达”。‘明达’是智慧现前,‘所行之境’就是六根所接触的六尘境界;我们每天从早到晚,面对著社会复杂的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有戒、有定、有慧。戒是什么?戒是守法、守礼,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合规矩,这是戒。于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不动心,心永远清净、永远平等,清净、平等就是定。清净、平等心照外面的境界,清清楚楚,明了通达,就是智慧现前。


这个句子总共有八句,后后深于前前,好像八层楼,修积净福是基础,是第一层;‘悉已明达’,开智慧了,是第二层。第三句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8:57 , Processed in 0.17552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