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讲记26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有什么法子?这没有办法。所以要知道,跟众生相处是日子不好过,你也不要去计较他,在这里成就忍辱波罗蜜。

  『少欲知足』,为什么?要叫众生断烦恼、证菩提,佛菩萨虽然万德万能,福慧圆满,福报是圆满的,但是你要给众生做个榜样,做个示范。你叫众生吃苦,自己享受,人家看到怎么能服气?你叫他要吃苦,我自己要吃苦,大家看到没有话说了。所以释迦牟尼佛虽然出生在贵族,身为王子,他也出家。王子都出家了,王位都不要,出家了,其它一般人他劝他出家很容易,这个有道理。皇宫里面接受一切的供养,这多舒服,出家之后每天去托钵,托钵很辛苦,尤其是有风雨的时候,出去托钵很辛苦。他自己不这样做,怎么能教别人做?所以生活非常简单,知足常乐。这种种的行持,实在讲是身教,他做个样子给我们看,叫我们少欲。你的欲望愈少愈好,愈少你的日子愈好过,愈自在;欲望多,日子就很难过,过得很辛苦,那就是自己找罪受。

  我是过去好几年前,坐计乘车,遇到一个司机,那个司机给我讲,很苦!他说你们出家人不错,我们很苦,日子不好过,钱也不好赚。他给我诉苦,我就跟他讲,我说应该说日子应该很好过。他说怎么说?我说假如你要不跟人争的话,你的日子就很好过了。譬如说你家里买个电冰箱,好好的保养,至少可以用十年,你做的一件衣服,能够爱惜的穿的话,也能穿一、二十年,你日子怎么不好过?如果你看到今天这个花样新了,赶快去买个新的来,明天看到流行的服装,你又要去做一件,那你当然苦,你所赚的钱不够应付那些魔王。天天在那里设计、动脑筋、想花样的,都是魔王,你逃不过他的魔掌。我跟他一讲,他也觉悟了:对啊!假如我要好好的过日子,我的钱花不完。那怎么不自在,就是要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快乐!人生在世,最幸福的是活得很快乐、活得很自在。人家住大房子,我住小房子,我住小房子快乐,他住大房子辛苦。我做小百姓,天天游山玩水,他作大官、作总统,天天开会、应酬那么多,苦死了。实在讲,他磕头作揖请我做我都不做,我不上那个当。不要说别的苦了,就是给那些人天天拉手、握手都好辛苦,那么多人,不愿意拉的也去拉一下,这个多辛苦,不要说别的,这个我就受不了,这不能干。无论干什么事情,我觉得都很自在,只要知足就常乐了,你这个人生就有价值、有意义,真正有幸福,何必跟人争?愈是小愈好,现在很多人不懂这个道理。

  许多同修来跟我说,法师,我们要盖个庙很庄严。我说不可以。我从来没有这个念头,现在有这么个机缘,盖个小小的茅蓬,在美国。我说我这个盖好了,也不要搞落成,也不要搞开光,什么都不要搞,没人知道。你走到我门口,看那个房子矮小,也看不起眼,没人瞧得起,没人瞧得起就平安、就自在。人家瞧得起,今天来拜访你,明天来向你请教,烦都烦死了。所以真实慧就在这,我有点真实慧,是不是?生活简单,不要想很多花样。世间人吃东西,天天想新花样,结果怎么样?吃了一身病出来。我自己吃东西,天天一样,一年到头都吃不厌,非常简单。我在台中跟李老师的时候,其中有五年我一天吃一餐,吃什么东西?吃面,天天吃面。大多数吃的菜是酱菜、豆腐乳,很少有个机会去炒一点青菜,很少很少。我的身体没吃坏,没有毛病。所以东西就是要单纯,我们要的是营养,不是要的味道。要味道,谁要?舌头。舌头只有三寸长,一天到晚为它辛苦为它忙,你讲讲看这个人愚痴不愚痴?过了舌头之后就没味道了,人许许多多的罪业都是为了这三寸舌头。

  许多同修都很好心,做些好吃的东西来给我,实在讲,他们很辛苦,我也很感谢他。我懂不懂?我不懂,我不会吃,不知道味道,做再好的东西给我吃,我也不晓得味道。我记得我第一次人家给我做燕窝是在香港,在香港中华佛教图书馆讲经,讲完经之后,人家就送了一碗,我也不晓得。我一看那个东西,我说你这米粉怎么煮得这么烂?我说这米粉是不是?人家说法师,这是燕窝。我才晓得。你看,不懂,什么都不懂,也没吃过好东西。从前没有学佛,想吃好东西没得吃,现在有得吃的时候不吃了,一点味道、口味都没有。我也不吃零食,生活很简单、很容易。很简单、很容易,不要麻烦人,这个日子就过得自在,就过得舒服。一定要知道少欲知足,高!这是高行,这是真正幸福。多欲苦就多,世界上最可怜的人是不知足的人。

  【专求白法。】

  『白法』是善法,我们中国人讲善恶,印度人的习惯讲黑白。所以业,善业他讲白业,恶业他讲黑业。他说法也是如此,恶法就是黑法,白法就是善法。善法是利益一切众生的,于自他都有利益的,这叫善法。「专求白法」。

  【惠利群生。】

  『惠』是施与,给人家,给人家真实的利益,给人家最丰饶的利益。『群生』是没有分别的,平等对待一切众生。

  【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菩萨行,不疲不厌,唯有『忍力』才能成就一切善法,才能成就无上的道业。佛在《金刚经》上也说「一切法得成于忍」,能行忍辱的人,在佛法里面称之为「有力大人」。忍辱主要是对治瞋恚的,实际上,它确实能够消除三毒烦恼,可见得忍辱这个方法功德不可思议。佛在《宝云经》里面说,菩萨有十种方法能成就清净忍辱波罗蜜。第一个是「内忍」,内是讲身心,心就是我们今天讲精神这一方面,身是生理,对于精神、生理方面的苦难要能忍。「外忍」,这是外面环境,外面环境的刺激,譬如说我们听到恶人恶事,或者人家侮辱我们,恶言相骂,我们能够忍受,不要跟他去计较。诸位要知道,两个人打架,两个人相骂,过失是相等的。我从前在学校念书,很小的时候,念小学,小学里面,同学常常会打架、会吵架。吵架怎么样?老师把两个叫来统统处罚,那时候罚跪,两个都罚跪。这愈想愈气,明明是那个同学他没有理,我有理,为什么我也要去罚跪,想不通。这些印象都很深。到以后学佛才知道,两个人都一样,如果一个好一个坏,那个好的能忍,不去计较,打不起来嘛,对不对?他打我,我不还手,他怎么打得下去,打不起来。他骂,我不还口,骂了,他自然就不骂了。你打了还手、骂了还口,两个一般高,统统处罚,绝对正确。我才了解,以前老师罚学生很有道理。所以这是对于外面的要忍。甚至于我们学佛,听到人家毁谤三宝,也要忍,也不要去计较,因为你愈计较,他毁谤就愈多、愈严重。听了之后不计较、不去理会它,自然就没有了!这个要知道忍。

  第三种「法忍」。法是修行的方法。修行这条路很长,譬如说,开头叫你读经,读经要没有耐心,你就不能完成,尤其是一天要念十遍,把经里面的经文、经义要记住,这都要很大的耐心,要有很长的时间你才能够成就。参访善知识,千里万里我们也要向人去请教,真正高明的人。我到中国大陆去了好几次,我去都是去参学,我没有去看什么山、看什么水,风景、寺庙,我都没去看,为什么?我觉得看那个很辛苦,现在有很多录像带,我坐在家里看就很好了,好的镜头都被他们取到,我们去未必能看到。现在在台湾、美国都可以买得到大陆上风景的录像带,我也买了不少,买了好几十个,还没有看,买了准备去看的,去游览大陆风光的,坐在家里有就好了。所以,我去是参访善知识,不是去游山玩水。

  第四就是「随佛教忍」,就是受持佛法,特别是佛教给我们忍辱,我们一定要认真的去修学。第五种叫「无方所忍」,就是一切时、一切处,常常要有耐心来相处。第六种是「修处处忍」,这是特别在一切顺境、逆境,顺境容易生贪爱心,逆境容易生瞋恚心,必须在一切境界里头学忍辱,学不动心。其它的我就不必细说了。我们再看底下经文: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

  这几句是教给我们求学的态度、修行的态度。『有情』是指一切有情众生而说的,不但对人、对一切动物,再扩大,对一切天神、对一切鬼神都一样。天神有没有?有,鬼神也有,都是六道众生。佛既然说了,「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切众生本来成佛」,我们对于一切有情众生要平等的恭敬、要平等礼敬。所以有许多其它宗教排斥佛教,骂佛教是魔鬼,我们听了不需要去辩白,他骂他的,我们还是敬他的上帝。为什么?他不了解事实,我们了解,我们明了。他能够接受,我们就告诉他,他不能接受就不必给他讲。这是要常怀慈悲、忍辱、温和,『和颜爱语』。此地的「爱语」这两个字要注意,爱语不是对方喜欢听的话,如果说对方喜欢听的话,这叫谄媚、叫巴结,不是爱语。爱语是真正使对方得利益的话,你爱护他,要叫他得真正的利益、得真实的利益,这是爱语;以种种善巧方便帮助他破迷开悟,使他觉悟,这才叫**语。『劝谕策进』,劝勉他,谕是告诉他,帮助他进步。

  『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这是我们学佛最基本的态度,要敬三宝、要敬师长。三宝对我们的功德很大很大,因为我们恭敬三宝,才能够令一切众生还没有入佛门的,他们对于三宝起尊重之心,有这个作用。佛菩萨的形像,我们供养佛菩萨的形像,真正的意义是佛像时时刻刻提醒我们自己要学佛。我们学阿弥陀佛,我就供养阿弥陀佛的像,供养阿弥陀佛的像,我天天看到他,我要学他,我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这个像摆在我面前就是一个标本,我要照这个模式来塑造我自己,这个供养的功德利益就大了。他是怎么样存心?他怎样待人接物?我要学他这些,供养佛像真正的意义在此地。不是把他当神明看待,天天叩头求他保佑,那错了,没有这个事情。我们中国俗话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他怎么能保佑你?所以要晓得,供养它真正的意义,是提醒我自己,叫我不要忘记,我要学佛、我要成佛,我要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如果你要供养观世音菩萨,那你就学观世音菩萨,要学得跟他一模一样。所以,佛弟子供养佛像叫供养本尊,什么叫本尊?我自己要学的,这就是本尊。我的目标是求生净土,我是专攻《无量寿经》,那我当然就供养无量寿佛,无量寿佛就是阿弥陀佛,这是本尊。

  法宝是经典,三宝当中,佛不在世,法宝是第一,为什么?我们真正的依据。佛提醒我们,我们依什么修?依经典修,所以经典第一重要、第一尊重。经典所在之处就是佛所在之处,所以对于经典要看的宝贵、要看的尊重。我们对于经典尊重,看得宝贵,一般人会看到,黄金、美钞都不重要,经典这么重要,大概这个比那个更要紧,也能够触发别人对于经典重视。那些东西丢掉没有关系,这个丢不得,这个丢掉,我们修行依靠就没有了,所以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印了很多小本的经典,便利大家随身携带,女同修可以放在钱包里,男同修可以放在口袋里,便利你时时刻刻能够去读诵,念念都不要忘掉。

  僧宝是出家人,出家人有持戒的、有破戒的,这些与我们都不相干,他有修也好、没修也好,与我都不相干。但是他那个样子就是很大的功德,这世间人所不如,为什么?像我们穿这个衣服外面一走,学佛的人一看,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马上提醒他这个念头,也跟佛像一样,提醒我们修行,这就是三宝之僧宝。看到这个形像就要想到,我要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住持三宝有这样的功德利益,我们要恭敬。这个恭敬实在讲,就是提倡,让一般世间人都能够正确的认识三宝。

  「奉事师长」,这师长就不一样了,师长比三宝更亲切了。师长是什么?师长是我跟他学法的,这是我的老师。所以在佛门里面,传法的老师第一大。像我们出家了,剃度师不是第一大,传戒师也不是第一大,那都是介绍、接引入门的,那个都叫阿阇黎,剃头的师父也是阿阇黎,传戒的戒和尚也是阿阇黎。传法的这个,称和尚,和尚是亲教师,我东西是跟他学来的,这个关系非常密切。此地讲的师长就是和尚。我的和尚是李炳南老居士,他是在家人,但是我的佛法是跟他学来的,我跟他的关系是师生关系,这个我们佛法里称和尚。所以,和尚不一定是出家人,这个诸位要记住,和尚、法师都是通称,不一定出家人。在家居士,我们中国人称居士,他讲经说法一样称法师,你跟他学经的时候,你就称他作和尚。

  所以和尚、法师是在家、出家通称,不管在家出家都可以称。只有比丘、比丘尼,这一定是出家的,这个在家人决定不能称,这是出家受过出家戒的。像沙弥、沙弥尼,这都是出家专称的,在家人不能称。和尚在家人可以称。所以有很多年轻同学们来学佛,家里人就怕了,怕将来他当和尚,我说当和尚有什么关系?和尚不一定要出家,和尚是老师。所以他不懂,他是怕出家,怕常常到寺庙里来,将来出家,担心的是这个。其实他对佛门实际上的情形他都不了解,所以有许多的误会。

  「无有虚伪谄曲之心」,这是讲我们用心、存心要真诚,不能以虚伪。此地特别讲虚伪谄曲之心,不能用这个心来对三宝,不可以用这个心对老师,不能用这种心对父母。师长往往跟父母是连在一起的,孝亲尊师,所以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如果这个世间不知道孝道,就不可能尊敬老师,所以佛法要再复兴是一桩相当不容易的事情。我在二十年以前,还没有离开台湾的时候,没有到国外来弘法。当时台湾有不少的法师与国外有这个因缘,到国外来弘法,有很多来看我,我都劝他,到国外最好提倡孝道。我劝他们不要建寺庙,建祠堂,不要建寺庙,我说建祠堂好,建祠堂,祠堂里面供养百姓祖先。在我们中国大陆,每一个姓,自己家里有祠堂。现在我们在海外,我们建共同的祠堂,这个祠堂每一家的祖先牌位都供在这里,我们中国人团结在一起,在这里面讲孝。为什么?人能懂得孝才会尊师,然后才能够建佛堂。佛堂是以祠堂为基础,祠堂没有了,佛堂底下的地基没了,那是假的,不是真的。所以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道非常重要。

  我现在是没这个能力,但是我那个小道场,我供的牌位是供百姓祖先牌位,照《百家姓》写的,供百姓祖先牌位。每年两次祭祖,清明、冬至,我们祭祖是祭全国的百姓祖先,我们这样祭祀,提倡孝道。我祭我自己的祖先,为什么不祭大家祖先?一样的功德。为什么不把心量扩大?所以在美国,我们现在供了两个大牌位,一个是中华民族百姓祖宗神位,另外一个是美国的百姓祖先神位,供两个。我们在人家的国家,自己国家祖先不能忘记,也要供养他们全国人民的祖先,我们这样做法。不像台湾供小牌位是一个姓一个,我们是这样供法的。我们这也没有收人家的钱,没有,一分钱也不收,我们主动祭祀,提倡孝道。

  今天时间到了就讲到此地。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二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12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一面,第二行,从当中看起:

  【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从这里看起。前面佛教给我们求学的心态,就是态度,这个地方接着要跟我们讲具体的行持,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什么地方做起。前面两句这是总说。『庄严众行』,庄是讲的端庄、庄重,严是讲的严肃,也就是整齐的意思,严整的意思,行是行持,也就是说一举一动要合礼。在我们中国人古时候,行持的标准是礼,在佛法里面就是戒,戒里面包括的范围非常之广泛,大部分佛家讲作威仪,威仪实在上就是中国人所讲的礼节,我们现在人讲的风度,一种良好的风度。『轨范具足』,轨范是模范,要为一切众生做个表率、做个模范,这才是真正的佛弟子。这是表现在外面的。

  后面两句是说我们对于宇宙人生的看法,这样的看法才是正确的。『观法如化』,法是指一切万法,这一切万法都不是实在的,佛在《金刚经》上给我们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个化就是梦幻泡影,没有一样是真实的。从哪里看?从它的本质上去观察,一切法都是剎那在变迁的,佛家讲的无常,统统是在变迁。动物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是讲显著、大的变化,我们很容易觉察到,其实这个变化是一分一秒在变,剎那剎那在变,永远不会停止,这变化不会停止。植物有生住异灭,矿物有成住坏空。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万法它的真相就是梦幻泡影,这是我们自己一定要觉悟。觉悟到事实的真相,你对于一切万法才不会执着,在一切万法里面,把得失的错误观念打掉,这是个很错误的观念,你说你能够得到吗?什么也得不到。既然一样都得不到,哪有一样会丢掉?没有,也不会有失的。世间人无量无边的烦恼都是从得失心生的,哪里晓得得失是个妄想,是一种完全错误的思想,它不是真实的。

  能够把事实真相看清楚、明了了,你的心自然就定了,叫『三昧常寂』,就定了,心才能定。凡夫每天都在造业,为什么造业?他心不定,心里面妄想太多了,妄想是迷惑。迷惑,他对于一切事物的看法、想法全是错误的。因此,他的所作所为都是罪业,既然造作罪业,当然要受果报,所以有三途六道的果报。佛菩萨跟我们凡夫不一样的,佛菩萨对于事实真相他认识得很清楚,在一切诸法里面他不取不舍,这叫随缘。缘来了,他也不必要把它避开,缘不来,他也不强求。所以他心就得自在,他的心是清净的。

  『善护口业,不讥他过』,这是讲身、语、意三业行持的标准。不要说别人的过失,为什么?别人没有过失。别人哪有过失?过失是在自己,看到别人的过失,正是自己过失现行。所以六祖大师在《坛经》上说「若真修道人,不见他人过」,见到别人的过失,正是自己的过失。为什么别人没有过失?因为一切万法,前面讲了「观法如化」,是梦幻泡影,哪来的过失?所以这个心能够在境界上不动,如如不动,没有分别执着,从来不起心动念,他心永远是清净的。这样你才能够真正护口业,口业清净。

  『善护身业,不失律仪』,佛家的律仪就是我们中国人讲的礼节,但是现在中国人把礼也丢掉了,没有了。民国成立以来,大概只有军队还有礼,有军礼,军队之外就看不出来。现在民间所用的礼,婚礼、丧礼这些东西,统统还是用满清的,还是用清朝的,民国一直到今天还没有制礼作乐。所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没有一个依凭,有些人学外国人的,有些人就学满清的。譬如说丧礼,我们在台湾所看见的,有些人还是披麻戴孝,那是满清的礼节;有些人穿着黑的长褂,是外国教会里面的礼节。就有很多同修来问我,他说法师,这对不对?我说都对。为什么都对?你没有礼,没有礼,你爱怎么做就怎么做,国家没有制礼。所以老百姓没有办法,没有一个依据,到底该怎么做法,不知道。

  军队里面还有行礼,因为他有阶级,阶级没有了,谁知道哪个大小,也就不便行礼了。在从前,文官都有礼服,像从前官员穿的衣服,衣服上绣的花纹都代表阶级的,他便于行礼,连王公大臣都不例外。虽然皇帝、亲王,像满清贝勒都是穿龙袍,他龙袍有阶级,皇帝穿的龙袍是五个爪子的,五爪是皇帝,皇帝穿的,四个爪是亲王,三个爪是贝勒,你看看他都很清楚。所以一见面一看到这个章服,他就晓得谁应该先给谁行礼。这是礼服。戴的帽子也分阶级,所以叫章服,章是文章的章,章是彰显,把你的身分都统统表明在外面。士农工商都有礼服,读书人有读书人的礼服,工人有工人的礼服,商人有商人的礼服,他在任何场合之下,他能够不失礼,知道如何来做。这个就是属于「不失律仪」。但是现在统统都乱了。我们自己,现在的话来讲就是守法,尤其现在交通便捷,常常到国外旅行,每个国家有些法令规章不相同,法律不一样,人情也不相同,风俗习惯也不相同,就入境问俗。为什么要入境问俗?便于「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可见得现在不仅要懂自己国家的法令规章、风俗习惯,外国的也要懂得,因为常常去接触,外国人来访,我们到他那里去观光、去旅游,都有必要。

  『善护意业,清净无染』,意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心理、精神、思想、见解,这个要清净,不能受污染。三业当中是以意业为主。这几句是庄严自己,完全属于自己本分上的事情,我们应该要这样的修学。下面所说是成就众生的德行。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

  这是所讲的是身外之物。身外之物可以受用不能执着,执着就错了,受用自在这是对的。所以能够随缘,能够随分,这样子一生才能得到真正的幸福,在佛法修学功夫才用得上力。『国城』是指国家。像法藏比丘他本来是一个国王,他把国家舍弃掉,他去出家,这就是能舍,他不执着,能舍。早年到中国来弘法的,汉朝时候安世高大师,他老人家也曾经做了国王。他是安息国的王太子,父亲死了以后,他继承王位,他做了半年的皇帝,他不做了,他也舍弃王位,他出家了,后半生都在中国弘法利生。他死在中国,对中国早期的佛教很有贡献,在译经的法师,在早期的,他是最有成就的一位。这就是能舍国城。『聚落』就是我们讲现在的乡镇。他如果做乡镇长、县市长,他也能够看得很淡泊,他能够舍。『眷属,珍宝』,这是讲一般大众,他不执着,虽有,不执着,这就很自在了。

  【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

  菩萨用什么方法帮助一切众生?就是用底下这六个方法,这六个方法实在上说就是菩萨日常生活的准则,菩萨行就是指这六条。菩萨自己这样修学,也教大家这样修学。『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弃,把什么放下?你觉得有哪些困难的地方,有哪些痛苦的地方,你为什么会痛苦?是因为你放不下。你把这个东西放下,不就没事了吗?你有烦恼,为什么不把烦恼放下?你有忧虑,为什么不把忧虑放下?甚至于你有生死,为什么不把生死放下?这非常重要,就像前面的,他因为内心里头没有执着,放下就很轻松,轻而易举,他就能放下。布施就是舍弃、就是放下,这是很重要的一个修学纲领。

  『持戒』是守法,循规蹈矩,佛弟子决定是一个守法的人。『忍辱』就是讲有耐心,无论是对人、对事、对物都要有耐心,尤其是学佛,学佛这个道路是相当之长,如果没有耐心,你就不能够圆满。像我们在学校念书,你念个大学要四年,你没有四年的耐心,你就不能毕业,一定要有耐心。佛菩萨这个道路比我们世间求学要长得太多了,不仅是一生,生生世世继续不断努力的修学。『精进』,精进前面都跟诸位说的很多,要求进步,求进步必定要顾及纯而不杂,这个进步才叫精进。一门东西学成了,学成功了,才能学第二门,同时学个两门、三门以上的,很不容易有成就。一定要一门深入,要专精。

  『禅定』是说你心里面有主宰,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叫禅定。所以此地这个禅定,不是禅宗里面讲的坐禅入定,不是指这个。这个六度是讲在日常生活当中,譬如我修念佛法门,我的朋友当中有很多好朋友,他是参禅的,他是念咒的,他修其它的法门,他来劝我,我如如不动,我有定。如果他来劝我、来拉我,我就跟他去了,听听他那个也不错,也想学一学,你就是没有定,就是我们现在的话说,你心作不了主,你心是浮的、是动的。心里头有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他自己能做得了主宰,不会受外面境界所动摇,这个叫禅定。

  『智慧』就是我们今天讲的理智,无论出什么事情,他考虑一定是理性的,而不是感情的,感情就没有智慧。所以绝对不是用情,他是用智。佛以这六个原则教菩萨,菩萨也以这六个原则教我们,这叫『六度之行』。

  『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前面这六种就是日常生活行为的标准,依照这个标准去做,这叫菩萨行,你的行为跟菩萨没有两样,你是真正在学菩萨。后面这一句就更殊胜了,要帮助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无上真正之道是什么?这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一生决定成佛,这就是无上真正之道;不能教我们在这一生决定成佛,这就不是无上真正之道。这个单凭口说不行,你遇到许许多多的出家、在家的,我们现在所讲的知识,遇到他,他教给你,每一个人教给你都是无上真正之道,到底哪个是真的?这个要能辨别。怎么个辨别法?佛在入灭之前教给我们的「四依法」,依就是依靠。佛不在世间了,我们依靠什么?佛教给我们四条,你只要依照这四条,等于佛在世没有两样。

  第一条,就是「依法不依人」。法就是经典,经典上佛是这样说的,那没错,依法不依人。人,他怎么说,他说的没有经典作依据,这个我们可以不要去相信他。第二个是「依义不依语」。义是什么?道理,我们要依佛所讲的道理,言语没有什么关系,多说一点、少说一点,长说、短说,只要说的道理不错就行了。我们依理,不是依语言文字,重要的是道理。

  第三个是「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佛所讲的经很多,有了义经、有不了义经。什么叫了义经?就是此地讲的「无上真正之道」,这是了义的。佛教给你生天,佛教给你做人,这个没有出三界,虽然是很好,不是了义,为什么?不是真正解决问题。佛叫你证阿罗汉果,佛叫你证菩萨,还不算真正了义,为什么?没成佛。一定要成佛了,才叫究竟了义。哪一部经典是成佛的经典?这个大家都知道,《华严经》是成佛的经典,《法华经》是成佛的经典,《楞严经》是成佛的经典,《无量寿经》是成佛的经典,像这些叫了义经。我们要依了义经为修学的依据。

  像这些了义经都被中国人找出来了,在中国普遍修学都是依这几部大经。你要说,那么多的经典,为什么只选择这几部?这几部真正是了义。如果讲了义当中究竟了义,那就是这部经。为什么?《华严》《法华》《楞严》不见得是人人能修的,那里面理论很深,方法很周密,我们一般人往往不能接受。这个经理论虽深,但是它方法容易简单,人人可以修,人人可以学,人人可以成功。因此,这个经才是一切了义经当中的究竟了义,那就是无上真正之道。「信愿持名,往生不退成佛」,这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里面所说的,能够帮助我们把这个心真正安住在这部经上,这个功德是无量无边,为什么?等于帮助一个人这一生成佛。我们再看下面经文。

  【由成如是诸善根故。】

  这个『善根』是讲前面,身语意这是三善根,六波罗密是菩萨善根,住于无上真正之道,那是究竟圆满的善根。

  【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

  这一句有很深的理论,我们佛法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刚才他提醒我,这四依法还漏掉一条,只说了三个。末后一个是「依智不依识」,智就是理智,识就是感情,我们要依理智,不要感情用事。这是佛教给我们四依法,佛不在世了,我们遵守佛这四句教训,就跟佛在世没有两样,所以这个很重要。我们接着看这个。佛在经典上常讲,依报随着正报转,依报是什么?是物质环境。正报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理。心善,外面环境就善,心不善,外面环境也就不善。这要很细心的去体会、去观察,你才能够得到真相。我们中国俗话说,人有福报,他住在什么地方都有福;没有福报的人,无论住在哪里都困苦,都感觉到艰难。这个地方就是说,你要像前面修积这样的善根,心也善、口也善、身也善,没有一样不善,你『所生之处』物质受用的环境决定不会缺乏。

  『无量宝藏,自然发应』,发是开发、显发,应是一种感应,它自然的,这是什么?这是你自己福德的感应。没有福的人,这些宝藏自自然然就没有了,就变质了。像我们现在这个世界,要跟古时候人比一比,现在世界上的宝藏不如古时候。我们看历史,古时候的帝王对于有功的这些臣子,赏赐都是黄金,黄金多少镒,一镒是二十四两,百镒,常常用这个,你就晓得黄金之多。现在它都到哪里去了?不见了,现在变成稀有金属,少了。从前世间七宝多,现在这个世间七宝很少,这个与每一个时代的众生福报有关系。从前人,人心厚道,杀人的工具就不发达;现在人,人心薄,七宝没有了,杀人的利器是愈来愈多,跟从前恰恰相反。这是与福德、因缘有密切的关系。学佛,佛法眼光看世间,跟世间人看的不一样。所以,人一定要修福。底下说:

  【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剎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这是讲果报。这个人福报大了,他就享福,小一点的『长者居士』。古时候的长者必须要具备几个条件,当然条件里面最重要的是富贵,他必需有财富,在社会上有地位,受到朝野的尊重,这样才能够称之为长者。有道德、有学问,肯帮助大众,这些条件才是长者。长者居士都是一般在家的,长者有很多在社会上做官的,居士大概都是不做官的,有学问、有地位、也有财富,也欢喜救济一些贫苦,不愿意做官,像这些人很难得。

  我在年轻的时候读历史,中国历代史书里面,都会有一类叫「隐逸传」。我那个时候不懂,就想想这些人他有学问、他有能力,他不做官,不替社会做事,他天天去游山玩水,去做个隐士,为什么国家还要给他立传?从前想不通这个道理。立传,应该是对国家有很大贡献的人,才会给他立传,这些人有什么贡献?到以后学佛了才知道,他对于国家民族的贡献是教化,不一定他是用口头教化,他是以身教。有学问、有能力,不做官,这就是教给我们什么?不争名、不夺利。人人都能够不争名、不夺利,社会安定,天下太平。所以这些人很了不起,国家替他作传是有道理的。所以才明了隐逸是很难得,非常之可贵。

  所以在从前,像这样有能力的人,有机缘,国家选拔他,他会替国家做事情;没有机缘,他不怨天、不尤人,逍遥自在去度他一生。甚至于一生相当清苦,清苦他也快乐,绝对不会以为物质生活清苦就怨天尤人,他不会。因为念书人都明理,晓得一生的际遇都有因果关系,所以对于富贵,他不羡慕,他也不嫉妒,为什么?人家富贵是他前生修的财布施,我今生贫贱,我过去没修,怎么能怪人?不怨天,不尤人。这个社会才安定。社会不安定,大家都晓得,贫富不均,悬殊太大,就会有动乱。如果人人都念书明理,悬殊再大,社会不会动乱,为什么?他安于本分。贫贱安于贫贱,富贵安于富贵。富贵也不会傲慢,也不会说瞧不起别人,贫贱的也不会嫉妒富贵,也不会怨天尤人,社会能安定。这都是需要良好的教育。所以说中国的教育跟外国教育在基本上不相同。中国教育基本上的观念,是教给你认识自己,认识生活环境,教给你认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个很重要,这叫真正的教育。外国人教育对这个疏忽掉了,他们讲的是功利;中国人讲的是伦理道德,伦理道德就是人与人的关系,人与一切万物的关系,是要了解这些。所以它跟佛法的教育非常的接近,佛也是教给我们这些。

  福报更大的,在世间就做国王。『剎利国王』,剎利这是在印度的王族,印度的阶级自古以来就分得很清楚,剎帝利是王族,或王族或者做国王。福报更大的就做『转轮圣帝』,转轮圣帝在我们可以说是有历史以来,我们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什么样的帝王是转轮圣帝?如果讲到最小,是统一了全世界,这个地球,这个地球完全统一,他是这个地球上的王,那叫转轮圣王。我们翻开古今中外的历史,还没有一个人统一过全世界,所以转轮圣王在我们世间还没有出现过。这是有大福德的人,确实他的道德为一切众生所尊重,为一切众生所仰慕,那就很可能统一全世界。所以统一是用教育、教化,不是用武力,武力统一的都不能够维持很久。

  『或为六欲天主』,这就是福报更大的了,更大的福报,人间没有这么大的福,到哪里去?到天上去了。六欲天主,我们看其它宗教里面讲的上帝、天主,大概都是这些。为什么晓得他是这些?因为他的欲没有断,欲没有断就生在欲界天。欲界天有六层,从我们这个地面上去有四王天,就四大天王,四王天;四王天再上去忉利天;忉利天再上去夜摩天、兜率天,弥勒菩萨就住在兜率天;兜率天再上去叫化乐天;再上去,这是欲界最高的,叫他化自在天。这六层天都是属于欲界,所以叫六欲天主。愈往上面去福报愈大,到化乐天,化乐天一切受用都是变化所作,不需要制造,真是你心里想什么他就会变现什么,就非常自在。到他化自在天就更自在了,为什么?都不要自己变了,由别人变了送给他来供养。叫他化自在天,别人变化供给他享受,那是最自在的了。

  从欲界再往上面去,欲断掉了,没有欲了,那就叫禅天,就是四禅天,这一点我们也要晓得。所以禅不容易成就,诸位很有兴趣学是可以,能不能学得成功?很难。为什么?确实五欲六尘从内心里面舍掉了,财色名食睡摆在面前,绝对不会有一念贪心,如果有一念贪心,你还有欲,色界没有分,去不了,不容易!五欲六尘摆在面前,你能不动心吗?你能够不沾染,那是另外一桩事情,那个没用处的,要不动心。还会起心动念,你还是有欲,你有欲你就得不到禅定;换句话说,四禅你没分。真正在一切情欲里头不动心、不起念了,才有资格生到四禅天,得禅定。『乃至梵王』,梵王是四禅天的天王,这就到色界天。这些统统说的福报,你修积善根,积功累德,你才能得这样殊胜的果报。

  所以世间一切荣华富贵的果报,都是他前生修的。没有学佛,我们看到好像很不平,有的时候嫉妒;学了佛之后,对于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他享福应该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应该享的;我们没有福报,没福也是应该的,没种。明白这个道理了,现在种来得及。所以往往你冷静去观察,穷人修福真心在修,富人修福就修不过穷人,为什么?富人他有傲慢,比如在佛门里面布施,他布施一点钱觉得很了不起,架子很大,要人家侍候招待,稍微得罪他一点,下次就不来了。他捐的虽然是多,但是在他整个财富比例太小了,他所拿出来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分之一,但是那个数字很可观,他财富很多。穷人一个月只赚几百块钱,到这边来捐几十块,是他的收入十分之一,甚至于二分之一、三分之一,从比例上比的时候,穷人种的福比富人大。富人譬如说他有一百万,他捐了一万,才百分之一;这个穷人一个月收入一千块钱,他在这里捐了两百块钱,人家是百分之二十,那你怎么能比得过他?将来得的果报不一样。这个事实搞清楚了,才晓得天道满公平的。富人他不可能生生世世富,穷人不可能生生世世穷,这就是我们中国俗话讲「风水轮流转」,就是这么个道理。往往穷人的时候,布施帮助人慷慨大方,他没有计较;富人往往舍的时候,他还计算,我做的好事将来我要得什么果报,斤斤计较。愈计较果报愈小,愈不计较的果报愈大,一定要懂这个道理。

  所以一切,人这一生,连这个身体也是如此,身体的健康长寿也是果报,你怎么样去保养没有用的,命该如此,怎么保养,救不了命,转不了业。真正转业,转业是多做好事,这才真正转。所以你保养身体,希望身体健康长寿,怎么保养?不是吃补,不是进补,是多多帮助病苦之人,你帮助他们,你就得健康长寿。什么样的因,什么样的果报,你懂得这个才叫真正会修。我天天吃这些补品,我把这些补品省下来,捐助作医药费。你自己不会生病,为什么?医药费捐掉了。你不捐掉,你应该生病,因为医药费没用掉。这个道理诸位去想想,你就会明了了。每年去捐助那些病苦的捐一笔,这一年不生病,要明白这个道理。

  在美国,大概加拿大也是如此,有健康保险,这很好,这等于是捐助医药,帮助那些生病的人。你为了自己健康买保险,你是准备生病,心理上准备生病;我不是这个观念,我是把这个捐助作医药费,帮助那些生病的人,你就不会生病。同样付这个保险,心理上一转,一个是自受用,一个是他受用。自受用就生病,自受用嘛!他受用就不生病。佛法就看你这个念头怎么转,这叫心地功夫。所以你要明了事实真相,才知道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法。

  【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

  这是说他善根非常深厚,虽然得福报享受富贵荣华,还不断的在修因,这很殊胜,他还知道供养三宝。

  【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

  当然,这些都是说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他们心地清净,心地慈悲,得的身也是福德之身,他有福,福德之身、智慧之身。身不但有光明,而且有『妙香』,『犹如栴檀』,栴檀我们叫檀香,但是现在我们一般讲檀香都不是真正的檀香,真正的栴檀也很不容易得到,那个香气跟一般香就不一样,香气能够远闻。下面比喻是比喻着莲花,莲花有清香。这是讲身香的庄严,『普熏无量世界』。

  【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

  前面一段是讲他的体质,这个体质就非常之尊贵,后半段是讲他的色相,『色相端严』,这些实实在在都是福报。真正有大福德的人不需要化妆,不需要用任何化妆品,他身上自然有一股清香,那个味道不难闻。诸位如果要留意,特别在那个真正修行人,真正修行,不管是在家、出家,出家法师、在家的居士,他什么化妆品都不用,甚至于好几天也不洗澡,他身上没有怪味道,确实有一股清香,从这个地方,我们就能够证明经上所讲的不是假话。为什么?修行心清净了,他体质变了。

  如果你再细细观察,假如说这个人死了,真正修行人,那个人死了的时候,身体不容易腐化,所以有能够留肉身的,不容易腐化。心不清净的人,腐化的很快,平常身上他就有一股很难闻的味道,心不清净,身不清净,死了之后很快就烂掉,气味就很难闻了。真正修行人,死了之后,停在那里,身上不会有臭味道,不会有味道的;甚至于更好的,他有香味,这真正不可思议。这些情形我们稍稍留意都能够观察的到,亲身可以体验得到。从这个地方证明佛给我们讲的,依报确实随着正报转。我们身体是最直接的一个依报,所以心清净,身就清净。心不清净,这个身怎样去化妆、怎样去保护,还是不会清净的。学佛真正的好处、功德利益,从这些地方也能够体验的出来。

  【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

  菩萨慷慨大方,尤其是这样的大菩萨,连欲界第五天,一切物质受用都可以变化所作,何况这些大菩萨们?他们的智慧、能力、神通远远超过欲界、色界。我们要问,菩萨既然有这样的能力,我们现在世间贫苦之人太多了,为什么不来帮助我们,解除我们苦难?这样菩萨岂不是不慈悲?我们的想法、看法是感情的,菩萨的想法、看法是理智的,他的看法不相同。众生造作这些罪业,他应当要受报。菩萨确实有能力帮助他解决他眼前的问题,但是他后来的果报会更苦,所以应当要叫他受,果报受完了,他这个心回心转意了,佛菩萨再来帮助他,这是正确的。所以我们怎样想,真的都是想错了,没有佛菩萨看得那么圆满,设计得那么样周到。这一点我们明了之后,你对于诸佛菩萨教化众生的一切设施,种种善巧方便,我们会生敬仰之心。他不是不照顾,他在照顾,真的是「佛氏门中,不舍一人」,照顾得非常周到。

  【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由于前面讲的这些种种因缘,能够使一切众生感动,都发了无上道心,就是学佛,希望自己也能成佛,成佛之后,希望自己能够与诸佛一样,都发这样的心。如果对于佛法,实在讲佛法是什么?佛法就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就这个。宇宙人生的真相搞不清楚,这才迷惑颠倒;真正搞清楚了,哪一个不知道向上?谁不愿意学好?无上道心他自然就生起了。

  上面从第四章一直到此地,都是说阿弥陀佛在因地的时候所发的愿,所修的行门。从底下这一章起,这是讲弥陀果德上的成就,前面统统讲修因,后面这是结果,他所得的果报。我们看:

  【圆满成就第九】

  像这些地方,我们都要认真的去思考、去体会,修好因一定得好的结果。我们在这个地方能够把这个理论搞清楚了,能够向这个方向去学习,我们所得的受用就很多。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

  这里说到『积功累德,无量无边』是总结前面的经文,总结前面他的修持。说不尽,佛能给我们讲的也不过是在许许多多行门里面拈举一、二而已,哪里能说得尽?他所得的果报是『于一切法,而得自在』,这是总说。如果在一切法不能得自在,他的世界怎么可以叫极乐世界?极乐的意思就是一切自在,一切都能够随心所欲,那才会极乐。

  【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

  他修因跟结果实在是太深广了,说不尽。不但说不尽,我们连想也没有办法想得那么样的周全,也不能想得圆满。

  【所发誓愿。圆满成就。】

  这就是说前面所讲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圆满,愿愿都兑现了。

  【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这一句是形容他所居住的世界,他所成就的国土。『如实安住』,实是实实在在,这不是虚妄的,不是虚假的。十方世界都是虚假的,都是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西方世界就不一样了,凡所有相,皆是实相,这个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它那里没有变化,我们这里人有生老病死,它没有,它那边人永远不老、也不死、也不生病,所以它是常住的。一切万物、花草树木它不会变易,它不会枯,花也不会谢,果也不会落下来。那个世界是永恒的世界,这个不一样,如实安住。

  『具足庄严』,具足是没有一丝毫欠缺。就像前面我们所见到的,十方诸佛世界所有一切的美好,西方世界统统有;十方世界所有一切的缺陷,西方世界都找不到,这叫具足庄严。『威德广大』,这就是讲在里面享受无有穷尽。『清净佛土』,清净到什么程度?不但这里面一切染污之事没有,一切染污的名词都听不到,这才是真正清净。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

  阿难听了释迦牟尼佛这个样子把西方世界说得这么清楚,说得这么明白,他老人家有问题提出来。这个问题是我们大家共同的问题,我们也有这个疑问,他代我们提出来。

  【法藏菩萨成菩提者。】

  『成菩提』就是成佛了,他成佛了。

  【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

  他是不是过去的佛?还是未来佛?还是现在佛?现在佛当然不在这个世界,一个世界只有一尊佛,现在佛那一定是他方世界。

  【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

  这就问了,法藏成佛,到底是现在佛,是过去佛,是未来佛?

  【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

  阿难所问的是从事相上问,佛所答的是从理上答,理上「一切众生本来成佛」,佛哪有来去?哪有先后?所以诸位要晓得,有很多人问,哪个佛在前,哪个佛在后?有人说古佛今佛,哪个佛大,哪个佛小?这都是我们凡夫的妄想分别执着。其实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没有成就的时候,就像江里面的水、河里面的水,真的有前有后,长江后浪推前浪,有前有后;成佛,就像到大海里面去了。流到大海里面去,那问问哪个先哪个后,哪个大哪个小?没有了,一入大海一切平等。所以诸位要晓得,佛法里面,这成佛,佛法里面平等的,没有先后、没有大小。没成佛之前,有先后、有大小;成了佛,没有先后、没有大小。

  所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这也是如来这个名号的一个意思,《金刚经》上也说得很好,「如来者,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也有这个意思。『无生无灭』,既然无生无灭,没有来去,还说得上什么过去现在未来?这个话说不上。那是有分别、有执着了,那个就不平等了。所以统统说不上,这从理上来讲。我们将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成佛也是如此。下面再从事上来答复:

  【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

  这就给我们说得很清楚,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的报土,是阿弥陀佛在那边示现的,正如同本师释迦牟尼佛三千年前出生在印度,示现成佛,为我们讲经说法,一样的。不过我们这个世界不是释迦牟尼佛当时制造的、当时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是阿弥陀佛建立的,这一点不相同。所以,西方世界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是用它来接引一切众生,帮助大家快速的圆成佛道。所以它不是跟我们这个世界一样,我们这个世界是一切众生大家业力变现出来的。你说这个世界有没有?说实话是非有非无。你不要认为真有,看到好像是实在的,不是真的。你要不相信,你晚上一睡觉的话,这个世界就没有了,你梦中另外有世界,变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了。人死了之后就像作梦一样,不会醒,他到另外一个世界去了,这个世界就脱离了,就没有了。所以,这个世界是假的,不要以为到死了之后,这个现象才出现,每天晚上都死一次,你想想看对不对?睡熟了的时候,人家把你身体抬走了都不晓得,还有什么世界?你才知道,这个世间没有一样是自己的,身体也不是,没有一样是自己的。

  你只要把事实搞清楚了,你不去执着,你的生活就自在、就快乐了;你要是执着,你就苦不堪言。离开一切妄想执着,怎么不快乐?富有富的快乐,穷有穷的快乐。我们今天讲穷,还没有穷到颜回那个样子。颜回过那么穷的日子,孔老夫子说「回也不改其乐」。他乐的什么?他乐的看破、放下了,他了解事实真相。颜回之乐是把贫富放下了,在他的精神生活里,他没有贫富,他是平等的,那叫真乐。我们这个世间人他放不下,他要舍离贫穷,追求财富,那是苦不堪言,一天到晚自己在找罪受,他能追求得到吗?追求不到。追求到的,是命里有的,你不追求它也有!何必要去追求?命里有的,丢都丢不掉,命里没有的,求也求不来。所以真正搞清楚了,乐得清净自在,一切享受自然,那多快乐。

  所以弥陀在那边是示现。『但以酬愿度生』,愿是他当时发的大愿,酬愿,我所发的愿我要兑现;度生,我要帮助一切众生。所以实在讲这四弘誓愿,《大方广佛华严经》所讲的一切,西方极乐世界跟它完全相符。你要是不知道净土,实在讲那四句话里面的含义,你就没有办法搞清楚,那四句话完全说的净土的状况。所以他『现在西方』。

  【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剎。】

  『俱胝』是印度的数目字,『那由他』也是数目字,这到底是多少?其实就是《弥陀经》上讲的十万亿佛国土,就是十万亿。李老师在此地有简单的批注,十万亿。去我们这个世界过十万亿个佛国土,那一边有个世界「名曰极乐」,拿我们现代的话讲,就是外层空间。这个太空,佛讲的一个世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5-2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像我们现在讲的一个银河系。所以这个西方不是我们地球的西方,是我们这个银河系的西方。地球的西方,地球天天在转,哪有西方?找不到西方!银河系的西方,那你能够了解了。银河虽然在动,但是它的范围太大,佛给我们说法到现在三千年,三千年在整个银河系的转动,它的角度是很小很小,微乎其微,几乎这个方向还是决定正确。何况佛的法运只有一万二千年,一万二千年在银河系移动的话,恐怕不会到一度,不可能有那么大,只是几分几秒而已,所以它的方向非常正确。这个诸位要记住,不是讲我们这个地球的西方,是讲『阎浮提』,不是讲地球。

  【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

  这跟《弥陀经》上讲的完全相同,成佛到现在已经有『十劫』了,有这么长的时间。十劫在我们看起来是很长很长的时间,如果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人看起来,很短很短的时间,为什么?他们的寿命是无量劫。无量劫,这才十劫,所以照他们那边的时间观念来讲,才开张没多久,西方世界才开张。我们现在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我在前面跟诸位说了,以后都是元老级的,十劫我们就来了,这是元老级的。所以这个机会要把握住,千万不要把它放过,因为你要是一放过今天的机会,来生再遇到这个法门,不知道到哪一生哪一劫去了。所以这个机会决定不能够错过,谁能把握这个机会,谁就一生成佛了。你能够把握这个机会,不肯舍弃这个机会,给你说,你有福了,为什么?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护念你,护法善神龙天保佑你。为什么?因为你马上要成佛了,这是真正可贵,才能感动诸佛菩萨、天神拥护。可是你得要真心,你假心不行,你是真心还是假意,诸佛菩萨看得很清楚,你是假意他不来,你是真心,他就来,他就来护持。假意,那假的,不是真的,他不会来,不可能有感应道交。所以,一定要用真诚之心。

  【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这个跟我们在《弥陀经》上看到的完全相同。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们是不是也像我们这个社会有种种的行业?给诸位说,没有,它那里什么行业也没有。实际上那边就是个学校,所以进去身分、地位完全平等,统统是学生,弥陀是老师,平等的,到那里全是平等,大菩萨、小菩萨统统平等。为什么?都是直接受阿弥陀佛的教导。文殊、普贤受阿弥陀佛教导,我们生到那边去,带业往生,下下品往生,也是亲自接受弥陀指导。所以它是平等的。那边就是读书、修学,完全是学生,所以种种行业统统没有。

  如果你要从事于某种行业,那离开西方极乐世界到他方世界去,你就可以现种种身,应以什么身得度你就现什么身。你可以现国王身,前面八相成道,是成佛身,示现菩萨身,示现各行各业都可以,像《华严经》的五十三参,男女老少各行各业,随心随意的变化。所以在西方世界是念书,是在那里学习。凡是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发心去上学、去念书,亲近阿弥陀佛,到那里去学习,一直到毕业,毕业就成佛了。

  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皆愿作佛第十】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

  这一句指前面九章所说的,承先启后。

  【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

  这是当时在会的听众,听众里面有阿阇王子,还有五百长者。他们这一帮人在过去生中有共业,所以形成了一帮。

  【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

  这些人听了欢喜,听了非常感动。说法是佛对我们的恩德,佛不给我们说,我们怎么知道有这个事情。佛为我们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为我们推荐阿弥陀佛,这是佛对我们的莫大恩德。为了感谢佛,这是供养,以『金华盖』来供佛,供养佛之后,回到自己的座位,继续听经。可是心里面动了个念头,希望我将来成佛要跟阿弥陀佛一样,没说出来,心里动念头。释迦牟尼佛有他心通,所以你心里一动念头,他就知道了,这种请法叫「密请显应」,密是没有说出来,心里面动念头,可是佛呢?佛是给你说出来,佛是明显的说出来,这是显应。动这么一个念头。

  【佛即知之。】

  他一动念,佛就晓得。佛就告诉大家:

  【告诸比丘。是王子等。】

  就告诉大家,这一批人,这五百人,这一帮人。这一帮人:

  【后当作佛。】

  他们将来会成佛,也等于给他授记了。

  【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

  可见得这些人善根非常深厚。在过去生中生生世世他们都学佛的,而且曾经亲自供养过四百亿尊佛,你说这个善根多厚!

  【迦叶佛时。】

  迦叶佛是释迦牟尼佛之前的一尊佛。迦叶佛在世的时候,释迦牟尼佛是补处菩萨,也住在兜率天,叫护明菩萨,是在那个时代。

  【彼等为我弟子。】

  他是护明菩萨的弟子。就好像现在,现在补处菩萨是弥勒菩萨,有很多人修弥勒净土的,那就是弥勒菩萨的弟子。『彼等为我弟子』。

  【今供养我。复相值也。】

  现在我成佛了,他们又来供养我,又遇到了,叙说过去生中的因缘。所以诸位同修要知道这个事实,我们人与人间见一面,过去生中都有缘,没有缘,见不到的。所以这个缘要珍惜,难得,多少生多少劫才碰一次,何必过不去?有什么过不去的?那个错误,都想错、看错了。你要知道从前无量劫这个因缘,纵然有什么,都没事了,就很好相处。现在见面聚会的时间很短,短短几十年又离开了,再碰头,又不晓得哪一生哪一劫了。要知道这个事实的真相,冤家要化解,不要再结。

  要与一切众生结法缘,法缘是大家在一起欢欢喜喜的学习、研究、切磋、琢磨,这个缘好,最为殊胜。不要结恶缘,恶缘就是生生世世做冤家对头。也不要结爱缘,爱缘不得了,这个事情,那是绳索愈缠就愈紧,到后来都变成恶缘,这是真的。所有一切的恶缘最初都是爱,爱到最后就变成恶,就变成痛苦,互相残害,苦不堪言,这种缘不要去结。所以佛教给我们要理智,不要动感情,道理就在此地。

  【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与会的大众,听到佛说明他们这些人过去生中的缘分,各个都替他们欢喜。这一段经文里面含的意思很深,不仅仅给我们说了三世因果,李老师在眉注里头给我们注了三条,「应警三点」,警是警觉,我们读了这一段经文要警觉。第一个,你看看他们在过去生中,无数劫来,他是住菩萨道,供养四百亿佛。从前是菩萨,现在做王子、做长者,退下来了,退转了,退得很厉害。从菩萨退到王子、退到长者、退到一个在家居士,这退得太厉害了。佛要不说,他们过去生中事情都不知道,隔阴之迷。一生死、一轮回,前生的事情忘得干干净净,这个可怕。这不是普通人,菩萨供养四百亿佛还有退转,还有隔阴之迷。我们要多想想,这个给自己的确是很大的警惕。

  第二,佛虽然说了「后当作佛」,换句话说,将来他总会,因为有缘,他将来总会成佛。但是什么时候成佛?时间太长了,没成佛之前还要搞轮回,不晓得轮回要搞多少次,这很可怕。他们这些人,我们想想,我们跟他比一比,我们到底是超过他,还是不如他?如果我们听到这个法门,马上就发心,我要这一生当中求生净土,你超过他。换句话说,你在过去生中一定是住菩萨道,你曾经供养无量无边诸佛,绝对不止四百亿佛。四百亿佛,他还没想求生西方,经上没说,他没有说求生西方,只说我将来作佛希望跟阿弥陀佛一样,他没动心。虽然听了,听了很欢喜,没有发愿,不肯念佛,还不想求生西方。

  这就是说明,菩萨供养四百亿佛还是善根少,《弥陀经》上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他们这一类是少善根少福德的人,不容易。我们今天一听了就会发心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想一想,虽然佛没有在此地,没有给你作证明,没有说你前生,我们能想到我们的善根比他深厚。我们过去生中,绝对不只供养四百亿佛,如果供养四百亿佛的话,跟他一样。所以不要轻视自己,不要小看了那些念佛人,有些念佛的一些老太太,不认识字,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能小看,甚至于他们善根、福德超过他太多了,我们怎能小看她!

  所以李老师在此地下了个结论,末后第三条,「不求带业往生,非愚即狂」。你要把这个事实真相搞清楚了,你要不求带业往生,你不是个大笨蛋,就是个狂妄之人。为什么?一个头脑清楚的人,谁不愿意抓住这个机会求解脱,还能再搞生死轮回吗?还会这么傻?还会这么愚痴?不会了。所以,李老这三点,我们一般人读这段经看不出来。佛说这部经,把这一段说在此地,用意就在此地,教我们要警觉,教我们自知善根、福德、因缘超过阿阇王子,超过他们很多很多。这都是在你一念之间,如果你也没有这个意思求生西方,信不深、愿不切,念佛也不用功,你就跟阿阇王子差不多,甚至于你还不如他。

  由此可知,这个事情能勉强吗?不能勉强。我们常常劝家亲眷属,我们劝他念佛,劝他求生净土,他不相信,我们也很难过,还得想种种方法。给诸位说,没有用,为什么?善根不多。他一听就接受,他是善根成熟;听了不能接受,不要勉强他,勉强没有用的,不是少善根福德因缘能生彼国的,所以没有用。我们自己清楚,自己认真努力学习,自己到西方极乐世界去了之后,你的家亲眷属,不管他在哪一道,你天天看到,他的状况你完全明了。等到他什么时候善根成熟,这个成熟就是他能信、能愿、肯念佛,善根成熟,善根一成熟,你一定去帮助他。因为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他的能力广大无边,应以什么身得度,他就能变现什么身得度,就可以能帮助你的家亲眷属。所以说真正要度家亲眷属,除了到西方极乐世界去,没有第二个办法,这是真的,度自己、度众生统统都要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到这个地方,这是一个段落,我想就到这里结束好了。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第十三集)  1991/6  加拿大  档名:02-009-0013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四面,第一行看起:

  【国界严净第十一】

  这一章是介绍西方世界的清净庄严,也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一愿「国无恶道」,第三十九愿「庄严无尽」,就是这些愿成就的一些事实。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

  这就是指的阿弥陀佛的西方极乐世界。

  【无量功德。具足庄严。】

  这两句是总说。

  【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

  这就是「国无恶道」。十方诸佛世界都有苦,都不圆满,都有缺陷,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为什么没有,在前面已经跟诸位报告过了。

  【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

  这一句就是我们所讲的气候的变化,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四季如春。它没有四季,所以说是非常舒适,天气不会太寒,也不会太热。

  【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

  这是地表上面的不平,给予我们在行走的时候许许多多的不方便,也蕴藏许多的毒蛇猛兽。这些在西方极乐世界也没有。

  【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踰十方一切世界。】

  诸佛剎土里面的缺陷它没有,它的美好实在是没有法子形容。佛给我们讲的『七宝』是就我们世间众生执着而说的,其实西方世界的这些珍奇,许许多多是我们这个世间没有的。没有的,佛就没有法子说了,说了我们也不懂,也没见过,想也想不出来。所以只就我们世间大家所重视的,像金银、琉璃、砗磲、玛瑙这一类的珍宝,举这个作比喻。其实我们这个地方的七宝跟西方世界比,差的很远很远。不但跟西方世界不能比,就是跟欲界天,像忉利天、兜率天,都不能比,何况西方极乐世界。

  『黄金为地』,「为」也是自然而为的,不是人工去造作的。「地」就是指的道路,西方极乐世界的道路是黄金所铺的,像我们现在铺水泥、铺柏油一样,铺道路的。地面是『宽广平正』,实在在佛法一般大乘经里面跟我们讲境由心转,心平地就平,确确实实依报随着正报转的,这是个真理、是个事实。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心地都是平正的,所以感得的大地是「宽广平正,不可限极」。

  『微妙奇丽』,这是形容那边物质资源的丰富,微妙是超越我们一般人常识之外的,奇丽是讲它珍奇光丽无比。『清净庄严』,清净是讲它的体质,庄严是讲它的整齐、排列,都不是人为的,自自然然生长。『超踰十方一切世界』,十方一切诸佛剎土都比不上西方世界。这是弥陀在因地的时候,我们看到他是亲近老师,千亿岁的求学,后来又有五劫的时间修行,造成这个世界。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

  这是阿难尊者提出来的疑问,这个疑问实在讲是我们的疑问,阿难哪有这个疑问。因为十方世界都有六道、都有十法界,唯独西方极乐世界是非常奇怪的一个世界,它没有六道,这完全是凡夫知见提出的问题。假如说西方世界没有『须弥山』,没有铁围山,四天王天住在哪里?我们知道佛在经上说,四天王天是住在须弥山当中,须弥山腰,忉利天是住在须弥山顶。没有须弥山,四王天跟忉利天就成了问题,提出这么一个问题来。

  【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

  佛不跟他讲极乐世界的实际状况,反过来问他,夜摩天、兜率天,往上去色界天、无色界天,他们住在哪里?这一问,阿难就明白了。

  【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这句话就引起这些问题,这些问题实在讲值得我们深思,确实这是人生大问题,我们往往把它疏忽掉了。『不思议业,汝可知耶』。

  【汝身果报。不可思议。】

  回过头来,我们自己想想,这是我们真正切身的问题。我们这一生的果报,我们来生的果报,这是大问题。所以佛在经上常常讲,一切众生迷惑颠倒,他迷的什么?他不认识他自己,他不去预想他的将来,这是迷惑,这是浅见。不可思议,果报不可思议。

  【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

  业,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语造作这都是业。造业必定有果报,善业有善报,恶业有恶报,任何一个人都不能够免除。即使是成了佛,再到这个世间来,要不要受报?还要受报。不过诸佛菩萨受报跟我们的情形不一样,我们受报的时候确实是有痛苦,他受报是示现,这不相同。所谓的是大修行人不昧因果,他受报的时候他知道前因后果,所以是坦然接受,没有一丝毫的怨天尤人。为什么?他知道应该要受的,受完了等于还债一样,还清了、没有了,后面就自在了,他知道。

  凡夫受果报不知道,不知道,受的时候他不甘心、不情愿,受的时候又迷惑、又造业,所以果报是一世不如一世。这个我们一定要清楚,不可能说是我们来生比今生要好一点,那很难,太难太难了。来生比今生好,那是真正觉悟的人;没有觉悟的人,来生一定不如这一生。这桩事情如果我们自己很冷静的去想一想,应该可以能够理解。我们一天到晚起心动念,是觉的念头多,还是迷的念头多?这个要知道。是善念多,还是恶念多?有很多的恶念,自己都把它当作善念,不知道那个念头是恶,太多太多了。所以业报不可思议。

  【众生善根。不可思议。】

  我们虽然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这是有的,但是不可以否定我们也有很深厚的善根。一个人在一生当中,专门造恶业,从来一个好事也不做的,这样的人也找不到;专门做好事,一个坏事没有的,也找不到。所以,一切众生在世间所造之业善恶混杂,一般讲总是恶的多,善的少,这个可以能够体会得到,恶业的力量大,善业的力量小。可是长远以来,无量劫中的熏习,特别是三宝力量的熏习,这个也不可思议。

  此地讲善根,最殊胜的善根是念佛,念阿弥陀佛,这是一切善根里面最真实、最殊胜的善根,知道的人并不多。夏莲居老居士所说的「亿万人中一二知」,这个话说得不过分,确确实实不容易。念佛成佛,你想想看这个善根多大,多么深厚。如果再能劝人念佛,这个善根就更不可思议了。

  【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

  这些我们就很难想得到了,如果不是释迦牟尼佛在经上这样再四的开导,为我们说明,我们怎么晓得有佛力?怎么晓得有『诸佛世界』?经上说,不思议的业力即使再远还是相牵的,到缘熟的时候果报现前,是决定不能够避免的。佛在《宝积经》上说,他说阎罗王告诉那些罪人,也是很恳切的说,他说「无有少罪我能加,汝自作罪今自来,果报自招无代者」。这三句话就是说明,阎罗王没有能力说加一点罪给你,不可能的,而是你自己造作的罪业,你今天自己来了。你造罪业自己来了,自己去见阎王,阎王没有办法来抓你,是你自己去见阎王,你在阴曹地府受那些罪,没有人能代替,自作自受。在大乘经里面,像这些开示都很多,我们的确要多想想。

  学佛一定要依靠经论,你才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尤其是这部经,经上说得很明白,赞叹,这是释迦牟尼佛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把阿弥陀佛赞叹到极处了,一切诸佛之王。赞叹阿弥陀佛就是赞叹这部经,阿弥陀佛是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无量寿经》岂不是经中之王。我们这一生有幸能够得到这部经典,能够依照这部经典修学,决定往生不退成佛。所以,我们在二六时中,能够忆念弥陀弘愿功德,能够思想西方世界依正庄严,这叫做正念。佛法里常常讲提起正念,这叫做正,如果不是这个念头,那就是《金刚经》上所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形」,「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换句话说,你所念的统统是妄念,不是真的,都要落空的,为什么?不可能成就。言语里头只有这一句阿弥陀佛是真言,除了这一句真言之外,其它的叫废话,这个要知道。

  真正修行人,你抱住这部经,这一句名号,没有一个不成佛的,一生成佛。能够相信、能够发愿、能够认真修行,佛在本经上说,这个人不是凡夫,这个人在过去生中一定是供养、奉事无量诸佛如来。他这一生成佛的缘成熟了,是如来第一弟子,不是普通人。所以我们念佛的人不要怕人讥笑,人家讥笑、讽刺我们,说我们是自了汉、说我们是小乘,我们听了心就动摇、就退心了,那是善根很少,那个是一生不能成就,有魔来扰乱。

  【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

  这个才真正答复了阿难尊者。『其国众生』,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人,都遵守一个条件,「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样才能往生的。小本《弥陀经》上讲信、愿、行三资粮具足,本经里面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就是正助双修。『住行业地』,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跟阿弥陀佛一见面,就得平等身业,闻名得平等口业,遇光知法得平等意业,这三种平等业,我们首先得到的是平等的口业。我们念阿弥陀佛往生,阿罗汉、辟支佛,乃至等觉菩萨,也是念阿弥陀佛往生,大家统统念阿弥陀佛,所以阿弥陀是平等口业,没有例外的。文殊、普贤怎么生到极乐世界的?念阿弥陀佛往生的。我们在其它的功夫、智慧、神通,我们比不上普贤菩萨、比不上文殊菩萨,我们念阿弥陀佛跟文殊菩萨没有两样。他也念阿弥陀佛往生的,我也念阿弥陀佛往生的,这一点跟文殊菩萨平等,叫平等口业。到见佛、见光的时候,身业、意业统统跟诸佛菩萨都平等。这就是佛门里常讲的「入如来家,住弥陀行业地」,这里讲住行业地。

  『及佛神力』,神力是阿弥陀佛威神加持。须弥山不需要了,自然安住了。

  【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

  阿难对这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尊者这个问是代我们问的。我们初学的人,尤其听了佛法的人会起迷惑,阿难哪有这个疑惑?他是代我们问的。

  我们再看底下一章:

  【光明徧照第十二】

  这一章是说西方世界的正报庄严。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

  这句话我们要特别注意到,这个话是释迦牟尼佛亲口宣说的。『十方诸佛,所不能及』,弥陀光明第一。

  【徧照东方恒沙佛剎。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

  这是说明弥陀光明徧照法界,可以说是尽虚空遍法界,没有一个地方照不到的,徧照,这个就是十方诸佛,所不能及。为什么诸佛跟阿弥陀佛比不能及呢?在理论上讲,佛佛道同,成佛能力是相等的,为什么光明不相等?下面说出来了。

  【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剎。或照百千佛剎。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剎。】

  这是比较比较,确实是不一样。『顶上圆光』这是讲的常光。佛的光明有常光、有放光,弥陀的光明是常光。诸佛如果要徧照十方法界,要用放光,就是他作意放光,他能徧照,他不放光他不能徧照;弥陀不放光也徧照,不一样的地方就在此地。这是为什么原因?下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5:22 , Processed in 0.14931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