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wlxg20130220

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06 | 显示全部楼层
皆有无量生命被杀,戒律既不禁人呼吸,又不禁人行路,故知是开也。在家优婆塞,优婆夷,戒律无禁止结婚之明文,是对此亦不成杀罪。尊问又疑两万万佛性为多,认作奇怪,请问虚空有尽乎?佛性实则如是,两万万不过沧海一沤而已。



问:有人说,我们佛教是平等,那么佛经中的佛陀降生之时,说出:天上天下唯我独尊之偈,这是不是没有平等呢?(郑义郎)



答:此中有禅机,可会不可言。兹非搪塞之语,当时释尊生时,诸大弟子,尚不见闻,究竟之义,谁能道出。居士逼我说,只得说我之我,我之一字,乃四净德中之真实我。人人皆有,个个不无,称他独尊,平等平等。



问:按佛教之说,自杀罪极重,假若是为了伸张正义,启醒愚蒙,存志士之仁而自杀者,是否也有罪?(张维明)



答:佛法有原则,有方便,未可呆板。所问之事,果于众于国有益,即可为之。佛经有割肉饱亲,半偈舍身等,便是其例,世法中不降敌,不辱身,其例亦多。义之所在,焉得说罪。



问:为何有众生,众生生从何来,死从何去?(赖真悟)



答:此问题看似简单,理实高深,说之固不容易,恐怕说出,解也费力。因为‘诸法实相’能以明白大概,方好谈论这话。台端既问,只有从简奉答。太空本来充满极密度之有形电子,又充满无形无名之‘真如’,他们互相和合,就变化聚形生物,这就是众生。



问:‘菩萨畏因,众生畏果’为什么做了菩萨还要有畏呢?(慧妙)



答:菩萨等级甚多,不到无为无缘境界,还有造作。自必仍加体察,此体察即是畏,如俗谨慎之意,此其一。菩萨泛指觉者,见果知因,见因知果,了福祸之果皆从因来,故于造因慎重,是名曰畏。非同凡夫受果后而始畏,造因时而希徼幸得免焉,此其二。



问:一般天主教徒说‘人类是天主所造’。我佛教对一切生物之来历作何解释?(李仁红)



答:一切皆系因缘合和而生,此佛家所得之真相也。



问:业感缘起与科学生物进化论并无抵触,为何论者每排斥科学进化论?(黎明时)



答:皮毛上有几分相合,旨趣上仍各持一端。



问:法性是一佛一土,还是多佛一土?(胡正临)



答:请仰看苍苍之空,是中国的,美国的,或是英法德日等国的?



问:星球的由来?(李学诗)



答:不必只言星球,总论一切现相,虽则千差万别,唯一原则,即是众缘合和而化生。生成以后,缘仍是不断来临,所以有成住坏空之演变,实非某一现相而是常存者。明乎此理,则了解缘生之义矣。



答:师范大学吴怡同学‘再谈佛法’兹将来问分为九段廿一问,以【  】符号分条,上冠数位,可以对照,按条问答,以便阅读,免前后寻对也。



问:谢谢编者的指教,可是问题的解答,并不如此的简单,我仍然有许多问题须要解答,而这些问题不仅是我各人的迷惑和矛盾,而是佛教本身使我迷惑和矛盾。这些问题,可以分为三部分来分析,一是理论方面,一是实践方面,一是理论和实践的配合。从理论方面来说,佛教浩浩的经典中,的确有许多不可磨灭的真理,而这些真理是不同于哲学和科学的。1.【我在‘佛教的精神与价值’中曾强调过‘佛教是宗教,不是科学,也不是哲学。’因为科学(指大部分的西洋哲学)都是研究外在的,而宗教是研究内在的。】2.【佛教之所以伟大,是由于许多佛教学者真正把握住心的微妙作用,和许多佛教徒真正得到解脱。】宗教的真理是给人生受用的,今天西洋的科学和哲学给予我们什么?只是使我们感觉恐惧,感觉神经错乱罢了。



答:本刊编者因编务忙故,交下尊稿嘱为代答,读毕知吴先生家世奉佛,自己又重实践,惟以求知起见,提出质疑。区区奉答,预有声明:一根据教义,二不事诤辩,三不迎合时潮曲解。所希吴先生由误会而释然,进而探讨实义,达到自己愿力,佛教佛学一致而实践之,是所馨香祷者。1.【佛教性质,确属宗教,历代祖师,曾有教乘、教仪、教相等著作;判教、护教、教下、教内、教外等分别,足可证明。今日讳言教者,乃少数人慑于时潮,以谈宗教,恐落迷信,不如科学哲学兜洋风合潮流也。然佛教之所谓佛教者,原自有其特异处,任何宗教,必有崇拜之神司赏罚,佛教无之,只言因果由己,众生心佛,三无差别,是与宗教之不同也。佛教有五明,一为内明,专研内在,三藏经文是,故曰内典;二因明,属于哲学;余三为声明、医药明、工巧明,乃属科学。夫如有人云非宗教,是科哲,亦有其理,不过偏而不圆而已。】2.【佛法言心多种,其说明心见性之心,非有形之心脏,非无形思想之脑力,非刹那不停之念头,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譬如饮水,冷暖自知之真如,学者能把握者,浅名见道,深名证得。解脱有不了义与了义之别,不了义乃比较上之境界,如现时苦乐,将来人、天、声闻缘觉,住、行、向、地等菩萨,以后较前优,后对前假曰解脱。了义解脱,乃分段与变易二种生死已尽,无住涅槃是也。以惑业苦种种之缠缚已去曰解,不受生死拘束曰脱。先生曰许多学者把握住心,许多教徒得到解脱,古诚如是,今日似难言多。】



问:我承认佛学在理论上,是强调佛教是种纯智的宗教,而且前人们都这样的追求过,可是成就如何呢?我不得不怀疑了,佛教的主要问题,3.【诚如编者所说:‘其根源在于生死。’而佛学所求的,也就在于了生死。所有的佛教经典都集中在这个问题上。可是这个问题是否解决了呢?我的答覆是否定的。因为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了,这些经典可存之高阁,不必大家去研究了。】4.【因为我们只要相信这个结论便可以了生死,正如发明电灯的理论是需要经过千百次的实验,一旦研究成功,我们只要按一按电钮,谁都可以得到光亮,何必要大家再化精力去亲身实验呢?】5.【佛学的道理也是如此,如果轮回的学说真是可证的事实,只要人们相信这个道理,还有谁敢为非作歹的吗?】6.【今天的问题就在于轮回学说还没有可靠的推论,变为一种事实。唯其因为它还没有一个可靠的推论,所以才有研究佛法的需要。唯其佛法本身还没有得到一个确切不移的定论,佛法的前途才有开展的可能。】这一点是我们必须认清的,而问题就产生在这儿。



答:3.【佛经所言之生死问题,先生否认其已经解决,且言如果 解决,经典可存高阁。依教奉行,而功夫到家者皆得解决矣。在佛经上载有许多声缘菩萨,禅之禅宗语录,净之往生传等,载其来去自在事甚异,皆有文献可证,何得云无?不过信与不信,不能强使之也。如谓经束高阁,已了生死者,固可高束,但众生无边,岂能不赠后人。】4.【按电钮得光亮,乃最后一著,按之以前,必须有钮有线有灯有机有电有建筑有技师有工人等种种计划与设备,否则向何处按耶?佛经如先生所喻之说明书,学人如设电气公司之筹备人,不经种种手续,何能按而生光?至于用户按而生光,不过借他受用,他若不供电时,虽按亦不生光。此喻学人自己不用功夫,专靠佛力加被,总是临时之不了义,终非彻底了义也。】5.【事实自有事实,解与不解由于人,信与不信亦由于人,但事有摆在面前,可闻可见者,亦有不在面前,不可闻不可见者,可闻可见,未必不是错觉,不可闻不可见,不能决其必无。三十年前,若有人谈原子弹,大家必笑为神话,若人将智力,移物质而到精神,数十年后,焉知不有科学能作轮回之测验。此界之众生迷惑颠倒,刚强难化,不摆在面前之事,迷重者固不能悟,即摆在面前之事,不信者仍大有人在,监狱遍全国,谁不闻不见?犯罪者仍敢犯罪!】6.【佛教众生,有三量解理,有六通证事,三量者,现量、比量、圣教量也,量者如升斗量谷,可知其数,现者摆在眼前可闻可见之事,如读书毕业,可得学位;作奸犯科,便入监狱等是也。比者闻见此,可推断彼之事,如夜望远屋发光知有灯,隔墙起烟,知下有火等是也。圣教者行圆满之圣人,所立之言教,即三藏十二部之经典是也。现能指明者用现量,现不可证明者用比量,二者皆不可得,只有以人格作担保,信其言教之不欺。阿含经中世尊说自己轮回六道之文触目皆是,何能说轮回没有可靠推论,没有确切定论。即儒家经史,亦多有此记载,易经‘游魂为变’,左传‘彭生为豕’,国语‘杜伯为鬼射宣王于鄗’,史记‘申生死,狐突之下国,遇之与语’,晋书‘羊祜记前生,至邻家取环。’等,不胜枚举。今之英国,为多鬼之国家,世人皆知,是不独佛经为然,此以三量解理也。经中尝记佛或罗汉,至必要时,能借神通于对方,使知前生状况,此以神通证事也。】



问:7.【如果佛教的研究生死问题,也如科学和哲学一样追求真理的话,那么在研究死后问题上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死后有轮回,一种是死后没有轮回。如果是前者,当然可以由解信而起信。万一不幸是后者,佛教岂非没有存在的价值了。这不是由解信反导致了灭信的悲剧?】科学的毛病就在这点,他们只注重事实,只执于事实,只把事实当真理,而不知道‘化’。8.【科学家说人死后便腐朽了,精神也随著灭亡,他们交待到此便结束了他们的工作,他们以为发现了事实,事实就是真理,可是他们的不顾这事实给予人类的恐怖,他们也不好心的把这事实化成另一种真理,使人类得到解脱。】9.【至于哲学家也是如此,他们愈研究,愈看清事实,事实毕竟是血淋淋的,因此他们愈遭受痛苦的袭击,叔本华和尼采等都是如此。他们为什么有这样的后果,因为他们都是追求著知,他们都是纯理智的,所以他们不易得到解脱。】



答:7.【真理二字,在佛法上有确切肯定,更丝毫模糊不得,真理者彻底而不分时间空间永恒之理也。所谓横遍十方而不移,竖穷三际而不变,邪说遇之不能阻,圣人复出不能改也。如不圆满,无定论,昨丹今素,有纠正,有补充,有新发现(除方便权说外)等,皆非真理。设谈到了脱生死,只有佛法是真理,更无有加而上者,更应知有轮回,是凡夫生死流转事,没轮回是修证涅槃果。退一步言,纵不谈佛之出世法,以唯识因明等学应世,亦超过东方之老庄公孙龙,西方之苏格拉底柏拉图等,决不虑其灭之悲剧。】8.【事实在佛法上,又不如是笼统,实者真也,凡一切众缘和合而有之事,曰事相,不曰事实,因其是忽生忽灭之现相,如梦幻泡影露电,都无实境。事既不实,何有真理,他正起惑造业,执著不舍而钻牛角,安有解脱之法与人。】9.【此派虽尚理智,而所走之路,不是涅槃,故得不到解脱,所谓解脱者,乃涅槃三要件之一,余二为‘法身’‘般若’,实三而一,一而三者也。此派亦有比喻,如半边医生,虽会诊病,却不会用药,故只有高调而无实际。佛则不然,称大医王,因善能应病与药也。】



问:至于我强调佛教不是科学和哲学,就是为了使佛教避免科学和哲学的歧。10.【佛教是需要接受事实的,但却不能执著于事实,更不能以事实为真理,而是使事实美化。】11.【即使人死后没有轮回,佛教仍然有发展的价值,这是诉之于情感,而不是诉之于理智的。】这道理好比我们的好友不在人世,我们理智上知道他不存在而悲哀,而在情感上却时时发觉他在我们的身旁。因此我主张佛教的信不是纯智的,而是情感。由这个情感的‘信’,我们再看看佛教的实践方面。



答:10.【佛法有自说语,有随顺语,先生所言之‘事实’二字,本为现时之流通语,区区答此问题姑且用之,佛法析别一切,极为细密,对待名词,亦有多种,事与理即其一也。唯佛家所言,事不离理,理不离事,若使脱节,即不合逻辑,说到‘执著’,先生更不必多虑,岂不闻金刚经,无我人众寿四相。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法尚应舍,何况非法等句耶?佛法既破‘我’执,亦破‘法’执,又破非法邪执。至于事实美化,正是如此,解脱后则有寂光圣境,庄严净土,解脱前则应五戒十善,六度万行,自觉觉他,离苦得乐,无时无地,而不美化,不仅美化人间,且要‘庄严地狱’。】11.【据典籍论,轮回确有,假若无有,生死问题,便是自然解决矣。所谓以死了之。世尊何必弃舍太子之尊,四海之富,去到雪山吃苦,说法四十九年?唯其不了,所以才有种种葛藤。科学说人死神灭,在佛法中名曰‘断见’,乃诸邪见中之一。须知佛陀既称医王,治病自非一法,对上智说无住涅槃,中智说声缘,下智说人天,对下愚只说眼前祸福,不及其余,并非每座说法,必说轮回也。至于信者,情感与理智,亦有随对方根器,不必硬性规定。大概人天及眼前之信仰,多出之于情感,声缘以上,则非理智莫办也。】



问:12.【我常有一个可笑的想法,一个真正读遍了所有的经典,而且能明心见性的佛教学者,和一个什么也不懂,只知道求神拜佛,施舍为善的佛教徒,究竟他们当中谁得到真正的解脱?】13.【前者是纯智的信,后者是纯情的信,这二个‘信’中,谁能把握到真正的真理?】以我的看法,我同情于后者,前者是纯知著手,正如编者说:‘世法都是矛盾的,平常说世法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您先生思想上的矛盾乃人生之常态,佛法正是为解决此种矛盾而有,但佛法一经语言、文字的诠说又成了相对’。14.【的确佛法是相对的,一个从纯智去追求信的人永远落入相对中,因为思想是矛盾构成的,唯有从情去直接感受才能把握绝对的直理。】15.【我母亲是信佛的,但她根本不懂得什么是佛法,她自然没有文字的因缘,而且也不懂得什么明心见性,天赋的条件使她根本无法从纯智上去解信,起信,可是她却是一个虔诚的信徒,而且信的非常可爱,她常常‘爱鼠常留饭’,别人的诉苦,即使是谎言,她也哭得眼红,掏出了腰包,有一次她明知别人的话是谎言,可是她仍然施舍给他。她说她不得不如此。这种行为不是纯智所能解释的。有一次她知道我写些佛教的散文,她羡慕的说:‘你们认得字的真好,你应该多多学习,将来告诉我佛学究竟说些什么?’我当时感慨的说:‘妈:我不能告诉你,我懂得比你少,你的一举一动都是佛法。’当时她怪我卖弄关子,其实,我如把一生的功夫放在研究佛法上,也永远超不出我的母亲,因为她的行为是发乎自然的,而我只是后天学来的,】16.【她的施善是情感的,而我即使能施善,也多多少少是受了因果啦,报应啦等许多影响,因为我是从理智上去起信,我和她比较起来,她的境界比我高,可是她却连佛法是什么也不懂。】



答:12.【读遍经典属于闻,明心见性属于证,闻者不修,说食数宝。证者以前,必事乎修,施舍为善,属于‘助行’,此三事各有分限,不能混为一谈。众生各有偏执,有喜闻者,有喜助行者,有只求证者,兼而有之为正,执著一者为偏。若说得解脱,惟明心见性者为得解脱,除皆渺茫。】13.【读经起修属自利,读经施善属利他,自他两利是菩萨行,方称把握著真理。唯读经不自修不施善,或是只施善而不读修,皆背真理。】14.【佛法有权实二门,权为契机方便,假曰相对,实为契理之第一义,确属绝对!不过第一义,非初机所能接受,兹略言之,善与恶,真与假,实与权,凡与圣,烦恼与菩提,生死与涅槃等,皆系相对,第一义不可言善恶,以至生死即涅槃,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故曰佛法第一义是绝对,而无矛盾。再者先生全篇高论,多重情感,而斥理智,随世法说,情感亦有邪正,乐善好道,情之正也,玩人玩物,情之邪也。先生实属前者,自然可贵。按理智亦分圣俗,世智辩聪俗也,正等正觉圣也。先生知前或不知后者,兹为陈之。本性原净,称曰圆智。因无明染,称曰情识,圆知真如而备德能,情况妄作而起烦恼,情识起惑造业,而有生死;圆智寂照双融,故得涅槃,情识是生灭法,曰妄:圆智是涅槃法,方真。修持之人,若至‘业尽情空’,‘转识成智’,方是了义解脱。话虽如此,初学佛者,十之八九,多是从情感而入,过程如是,然不求开智,终恐遇障退转也。】15.【先生未能将圣俗二智分析,故对智而加排斥,太夫人信佛好施,而无分别,正是烦恼少,无明薄,乃真如中所起之德能,何得谓非出乎理智?先生虽则出乎情感,然依阶而进,亦不能谓永落人后。】16.【太夫人发乎自然,不能误其为情感,先生有所畏有所求,不净著相,不能称是纯理智,若论境界,当然不及太夫人,然有志者事竟成,还希精进于来日。】



问:17.【至于谈到理论和实践的配合上,我的矛盾和迷惑更厉害了,我曾一再的抱怨佛学和佛教的不能配合,这是一个很可怕的现象。依我个人阅读佛教的经典来说,我觉得那些都是象牙塔内的哲学,说得不好听一点,流于概念的玩弄,即使那里面真有一番大道理,也只是为少数人所享用,佛教是众生平等的,为什么只有少数人才能悟出那些道理。释尊在世时,必不会这样,因为他是把佛学和佛教融在一起的。】



答:17.【佛学与佛教不合,此一问题,亦有分别。若一般文人学士,取佛经作哲学或文学用,其目的本如是,而不实践,自无所谓。若教徒只尚空谈,而不实践,便是自排于佛教之外,攀附世俗风雅,自属佛教衰象,先生忧之,区区亦忧之也。至于谓是象牙塔中哲学,及流于概念等思想,未免误会。佛学虽高,说时既分时期,又察根器,更分次第,故有五时演教,及五乘说法,三周说法等别,必使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并未将第一义谛,强使人人皆知,自不属于象牙塔中哲学。古训云:解而不行,说食数宝,千日学教,不如一日修道,本重知行合一,何尝流入概念。又当知人能弘道,非道能弘人,教本主张‘信解行证’,人却自画界线,咎在人而不在教也。】



问:18.【尤其使我感觉矛盾的,是佛学批评迷信,而佛教又多多少少沾有一些迷信,对于迷信,在宗教的立场,轻一点的可以作为点缀,但这些迷信却是不能原谅的,如用钱还愿等。我和许多法师谈起这事,他们认为那都是愚夫愚妇的事,不足以谈佛法,这可使我更迷惑了,既然他们是愚行,为什么佛学者不去点化他们,既然那些违背佛法,为什么佛教不澄清他们?】19.【我觉得今天研究佛法,不在理论上用功夫,因为前人的功夫已用得不少了,而在实践上努力,使佛教一致,这是我们一代的任务。】



答:18.【用钱还愿,虽非佛法,然亦不背佛法,众生因遭厄难,起忏悔心,欲种福田,而行布施,或庄严佛刹,或印经流通,或放生畜,亦是功德。不解其理,而行其事,方称迷信,实无其理,反行其事,亦称迷信。佛教仪规,有似带迷信者,然皆有其取义,如世法儒家礼经所载诸事然,唯后加入流俗者,又当另论矣。】19.【佛学佛教一致,自是金石之论,惟欲求实践,必根其理,如究其理,必为实践,便事理圆融,不偏废矣。再者少究理多实践,为自利固足矣,倘为利他计,教理亦不能忽之也。】



问:20.【最后谈到我个人,我宁愿永远徘徊在矛盾中,因为我敬畏绝对,我不敢想像一个把握了绝对的人,他的人生观究竟如何?同时我也怀疑一个人是否真能追求到绝对,因为不仅语言、文字是相对的,心的作用也是相对的,绝对也许是一种追求的境界,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攀登上这种境界,正如涅槃是佛教的理想,究竟能有几人身入涅槃呢?】



答:20.【绝对问题,前已说明,至于相对,世间万法,莫不尽然,不独言语文字已也。又言‘心之作用’,心是心,心用是心用,在佛法中,心分真妄,真心者前已略解,纯属绝对,妄心则属相对,而起之用属于相对,更不待言矣。绝对真心攀登(随顺语)之境界,是众生皆能者,以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过是肯承当与否之问题。能业尽情空,转识成智,即是涅槃,并非空相。世尊及其诸大罗汉弟子,皆是其人,后之禅净各宗诸祖,及高僧传居士传往生传,多有记其灵异事迹,如无其实,则三藏十二部,皆戏论矣。】



问:21.【虽然我学佛是希望解脱,可是现在觉得解脱对我也是一种奢望,因为我一存解脱的念头,便永远解脱不了。人生的道理往往如此,你追求快乐,你痛苦愈深,你想摆脱荣华,你永远摆脱不了,你要明心见性,你永远明不了心见不了性,因为你是有所需求,永远陷入矛盾的困境。】我以上所说的都是个人的看法,也许很幼稚,很天真,但却是发乎真情的,希望编者和诸位大德不吝指教。



答:21.【追求对相,有自他之别,一切外在他也,在他者不可必,八苦中‘求不得’是。大道心性内在自也,在自者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权由自操。先生所云,有所需求,陷入矛盾,反转来说,即是不求而获,此论甚高,而在佛学上亦有此说,但有分限。兹设一喻,有病求药,此求为去病也,病去而平常自显,但平常非药与送来也,已复平常而求药,便不得平常矣。佛学最后有无为法,经云“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又有“无智亦无得”。然此皆非初学之事,初学必从著相有为作起,明一分教,除一分相,将至登峰造极之时,方如先生所云,学有次第,非可躐等也。再者先生希望解脱,不知指何等解脱?譬如饮食,思甜须食蜜,思碱须食盐,辛姜酸梅等,亦各有自,若散乱而不择头绪,多歧而不识方针,自不免有此怅惘也。】【附语】先生宜先学‘四谛’‘十二因缘’‘五蕴’‘六度’等法,此是学任何学派,必经之门径,过此再研专经,修或禅或净,采取一门,则知行合一,渐入佳境矣。



问:每部经都有记载,天龙八部都有来听佛法,但是八部内有罪业重的蟒蛇等,他如何能听得懂呢?(张宽心)



答:凡此种种,皆为四王天之神类,非是普通蟒蛇,内远护法,当会其意,如象马等,久供驱使,亦解人意然。况佛乐说无碍,音变无穷,经云,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得各解,又何虑乎?



问:佛法无边,万德万能,为何说无缘之人,佛不能度,若如此说,佛力还是有限,请说明其理?(林洪桂)



答:诸法因缘生,此其原理,若无缘而起,理即不真矣。应知佛与众生,皆是此心。心信者即是有缘,不信者即是无缘,心垢轻者易起信,心垢重者难起信。佛为大医王,说种种之法,即是医心垢病,病轻者愈速,病重者愈迟而已,总无不愈之病。无缘者乃暂无缘并非永久无缘,不过如病之轻重,愈有迟速之不同,夫如是,佛法仍是无边,佛力仍无限度耳。



问:有很多佛学丛书皆言善恶不能对消,虽位证阿罗汉菩萨甚至佛也难逃定业之报,如琉璃王诛释种,世尊头痛的故事。百丈老人度野狐的故事,皆如是说。但又有很多经典说,只要依法修行,便可灭除十恶五逆大罪,如观无量寿经,密宗诸陀罗尼经颂等,皆如是说,不知究竟谁是谁非?(李明扬)



答:世尊说法,如良医疗病,须诊断其源,而与之药,服者自无不瘳。但与甲之药,未必能治乙,因病不同,药亦有异也。佛经浩浩三藏,法门多端,看似矛盾,实则当时各契其机,后人能融会其意,理皆无违。善恶不能对消,如同时播瓜豆两种,豆不因瓜变,而瓜亦不因豆转,以地播有两种,故得各生,修行之人业惑未尽,分受其报,亦犹是理,此不能对消义也。设地中播种,有法破其生机,或掘出扬弃,是地空无所有,何能生芽结果。修行人诸惑已断,业尽情空,八识田转为大圆镜,罪因已无,何有罪报?此修行灭除义也。罗汉菩萨未至极果,自不免如前说,佛为一真法界,安有苦报,而经中之头痛背痛,金枪马麦等,皆如八相成道,权示藉以说法耳。



问:在未皈依三宝以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凡有关个人行动吉凶祸福,无不先知之,甚至有什么人来,在先一天都知道,自一九五七年于中市灵山寺皈依三宝受五戒后,一切都失去知觉,其原因何在?(周星元)



答:居士自言一切预知,是曾学习何道而修得者,抑系生来即具此能耶?若修外道,恐系邪法,皈依以后,邪自退去,故失预知。倘系生具,不解正道,久亦著相招魔,是日伏有危险之机,今经皈戒,已复常态,前途平坦矣,正是吉兆。再佛家修定,自得神通,但不得漏尽,亦无所用之,故正知正见者,虽已得通,尚故遣而去之。



问:每日三时半起床,四时上香拜佛(是否过早)不论有病无病,从未间断,自向信愿行具足矣。但现在仍未恢复以前良好境界,是否犯了我慢的罪过,果尔应如何补救或忏悔?(周星元)



答:能早起是好事,各寺规矩,大致起床,亦在四时左右也。‘自向信愿行具足矣’一句,已表居士自赞我慢之心,行人如我辈者,车载斗量,不计其数,我何贵焉。谓有信愿行,固无不可,直称曰‘具足’言太过矣。忏悔则可,希求境界,大可不必,参看第三答,自了其意。



问:三圣像中以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阿弥陀佛的帮手。众生若有紧急的灾难念观世音菩萨,其能寻声救苦,同时常现相给人看,但大势至菩萨为何不曾听见现相给人看,众生有灾难没有闻及人求大势至菩萨。那么其帮助阿弥陀佛是帮助的哪一种?(池慧霖)



答:此有通别之分,观音为普门是通,人多知之,势至唯修净者知之是别,人多不知。知则常念,常念故应现,不知无所念,故不应现,念是能感,现是能应。假若一心信念势至,则势至一定能现,此现与不现,端在众生之念与不念,非势至求感而不应也。弥陀二辅,观音司悲,势至司智,自度度众必智悲双运,云何反疑势至无所帮助耶。



问:释尊过去劫中为拯救众生饥馑之灾而用神通变化为鱼作食物之说。既能用神通变鱼何不直使五谷成熟以食之,倘为定业难转故,然则虽化鱼宁不被业力所障而不能食乎?(许智纯)



答:佛经有大小乘,其说法对相各异,读者须善会圆解,不宜呆看,若效徐六担板作风,岂只此也,处处多碍矣。此间拟三意解之:(1)经既言过去劫中,是释尊尚作学人,纵有神通,其量有限,或只能转化鱼身,而不能转变大地谷梁也。(2)此段经文,当有一定对相及其环境,专为契机,亦如禅家公案,皆因逗机而发也。(3)经中所言之地,既在远劫,是否地生五谷,或仅渔猎,如我国之内蒙,唯宜游牧,俱未可知,自不便昧其实况,率加吹求也。



问:见到印光大师文钞中有:‘夫欲了生死,必须实证。若唯悟而未证,则烦惑尚在,大须努力,倘能兢兢业业,历缘煆炼,则觉照存心,冥符圣智,人我是非之凡情,无由而起,若不加觉照,依旧凡情炽然,功行愈高,情见愈重,由悟入迷,在所难免’。为何功行愈高,而反情见愈重乎?(许智纯)



答:此段议论,当系说普通自力法门之难,以显净土法门之易,特举出证及悟两字,言仅悟未证,凡情仍在,圣者不圆。但凭了悟,知见愈增,知见便是凡情,文中所言之功行,揭了悟知见之功行耳。



问:金刚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又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净土宗念佛求生极乐世界,是不是著相,是不是有为?这一宗我想不是佛家最高学理,大概是引诱人入门,若是真信佛以后,自然另换高深真理,否则单一味念佛,就不必再用三藏经典了。(张祥谋)



答:此须分四段来答:(1)‘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是自证之实智一真法界,方便多门,是利他之权智善巧因缘,权实不二,此是原则。有相是色,无相是空,色即空空即色,实亦不分。有为是造作,无为是法尔,造作是修德,法尔是性德,修岂离性,是亦难分。偏执则五根互争,圆观则诸法一贯,经中有时偏说,是为契机,有时圆说,乃是阐理,理事本自圆融,岂宜呆板。若斥净家有为著相,他宗止观数息参话头断惑等,宁不有为著相耶?(2)净非最高学理之疑,以通言,诸法平等,并无高下,以别言,登地菩萨,尚不能知,唯佛与佛,乃能究竟,是高是低,可以了然。(3)入门以后另换真理之疑,试看禅宗诸德,每多悟后修净,而净宗诸祖,更多禅家彻悟之宗匠,此法可曰入室,非可曰入门,不过三根皆被,利钝俱收而已。(4)一味念佛不用三藏之疑,请居士阅藏自知,各经论中倡导此法,累累皆是,古德云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信非虚语,明乎此,只可曰经论多含净土,不可曰念佛即废群经。



问:听讲行愿品之中有‘留惑可作往各界度众’之说。岂非明心见性才得神通具备来去自在?何反为留惑乎?(许智淳)



答:留惑即不入涅槃之谓,神通得自定力,明心见性,亦有半满之不同,定深可得神通,不待觉圆满也。菩萨别欢喜地,圆发心住,皆已分证法身,示现百界,亦不待觉圆满也。



问:古德译经,经首多冠如是我闻等句,是遵遗教也。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则属例外。全部经文区区二百六十字,除经中舍利子,色不异空而至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等二百一十三字,在新译之大般若经,六百卷中于二百余卷内曾见外,余如冠首之‘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常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二十五字,及末后之‘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二十二字,首尾两节,计四十七字,未审出自何经,学人持诵此经,将四十载,迄今未尝稍懈,并非对于该经有所怀疑,不过欲了知全经真实义而已。请问此经是否确属单行本,抑李唐后,先德择诸经要演译而成,敬烦启示。(赵超)



答:般若波罗蜜之心经,在大藏经般若部,般若有六百余卷之多,此乃其中之一,后人因其精粹,故提出单行流转,此经原有九译,已亡其二,此七译固然内容文句有异,即经题亦不一致。姚秦鸠摩罗什师及唐奘师二译,独无‘如是我闻’,余五译皆有之,至般若咒一段,七译皆载,不过次序不同耳,余五译后,且有‘皆大欢喜,信受奉行’等文。居士所读者,乃奘师译本,亦为普遍流行之本。



问:天界有无方所——人依地球生存,地球日常转动不停,方向根本不能确定,所谓上有廿八层天是指何日何时何地而言之?(李云霄)



答:地球虽则转动,实无碍其假定方向,其自转乃系斜平横转,非上下颠倒转动,即亚美两洲转向,而南北极不转向,自可指向日一方为天。其公转又有一定轨道,即绕日之道也,仍是斜平横行,其所行之环周,可曰此洲天之范围。上有二十八层天者,非谓一洲,乃指如此地球之四个范围而言也。



问:易经‘无极而太极。太极生两仪……’。为宇宙万物构成之原理。西洋科学以星云说为宇宙构成之原理。楞严经释尊答富楼那问‘觉性清净本然。云何忽生山河大地。云……。“觉明空昧。相待成摇,故有风轮。执持世界。因空生摇。坚明立碍。彼金宝者。明觉立坚。故有金轮。保持国土。坚觉宝成,摇明风出。风金相摩。故有火光。为变化性。宝明生润。火光上蒸。故有水轮。‘含十方界。火腾水降。交发立坚。湿为巨海。干为洲琻。以是义故。彼大海中。火光常起。彼洲琻中。江河常注。水势劣火。结为高山。是故山石击则成焰。融则成水。土势劣水。抽为草木。是故林薮遇烧成土。因绞成水。交妄发生。递相为种。以是因缘。世界相续’。为宇宙万物构成之原理。以上三种原理异同之点何在。有无抵触或类似之处。(原子核之构成。与太极生两仪相似,无极而太极,与星云说相似。水势劣火,结为高山、土势劣水,抽为草木。………与五行相生相似,天圆地方,天动地静,与地球绕日而行相抵触。)敬请释示!(鲜纯贤)



答:无极而太极而两仪,是从外在无像而推至有像,星云而宇宙,是从有像而推测演化,楞严所云,乃是从心明昧,相待变幻,生起妄想。此三说之出发点,分内外有无,显已不同,既不从一处立脚,亦无所谓抵触,更不必故求其合。原子核与太极两仪,无极太极与星云,楞严一段与五行相生,固不无几分似处,然究涉勉强,莫如暂听其各自为说。俟有精通此三学之人出,或能道出真异同。天圆地方,易之乾坤二卦,佛之楞严,均未如是说抵触与否,此二者各不负责,天动地静,乃文学家,以眼前现象立言,因日星在人之顶,故称天象,见其运行,称曰天动,地载山岳如常,称曰地静,此不过形容之辞,当然不合科学。犹科学家既解地球自转为昼夜,而日原不升没,亦随顺人云天晓日出,当然亦不合科学。



问:古人讲净土往生,有四句偈,语似矛盾,查书亦不见其解,即是‘生则决定生,去则实不去,去则决定去,生则实不生。’究竟含义何在,请为详示?(翟生)



答:此四句古德早有解释,不过言简意赅,文义俱奥,非初学所能领受而已。兹为浅释如下:‘生则决定生’句;生者,指一念神识,莲花化生,决定生者,证化生至真,而非虚妄。‘去则实不去。’句;去者,指离此往彼之一念神识,实不去者,言识乃性之随缘,识去而性不去,因性量同虚空,尽包沙刹,无去无来,故曰不去。‘去则决定去’句;去者,指一念神识,离此往彼,决定去者,证往彼确实,而非欺诳。‘生则实不生’句;生者,指莲花化生之之一念神识,实不生者,谓性非识能转变,识生而性不生,因性体无色相,强名真如,不生不灭,故曰不生。此四句一三两句皆言识,二四两句皆言性也。’



问: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内‘东方去此过十歹克伽沙等佛土有世界名净琉璃,佛号药师琉璃光如来’一歹克伽沙等佛土有多远,有多少公里,又东方是在那里,地球圆圆到底东方在那里,(我知道日光出来的所在为东方,但从本国看去是东方在美国,又在美国方面看是在欧洲方面,再看去在印度,再看又在中国)到底哪一边在那里为标准?(要南滨)



答:四方上下,在事本无,便于认识,假定名词。然此六方,即是假名,虽无一定之处,却有假定之方。故地有地之假东西,如地球自转,倾日之向曰东,不论日中美三国,日皆从东先见也。天有天之假东西,如此太阳系之太空,则以太阳为中心,既定一中心,便有四方上下,然太空无际,太阳系之世界,自以此一太阳六面,曰六方也。而此太阳系中,星球无数,都自绕日而转,各有轨道,轨道与球转有定,方向亦自有定,标准如是又何疑焉。



问:修行者命终时须经八小时后始可移动(因此时神识尚未离去)不然受到痛苦恐堕入六道(地狱饿鬼畜生修罗人天)不能生西,照此推来非善终者即有痛苦,有痛苦即不能生西,人生难保善终,那么平时勤修苦练,岂非白费心血徒劳无功?(廖清华)



答:非善终者,名曰横死,此是一种恶因缘,能以障道。所以行者,应重福慧双修,慧虽为证道之本,福可为去障助缘,俱不可偏也。然教相通达,心性了悟之大修行人,则能无苦无乐,纵遇恶缘,亦不起烦恼,即不碍其成证也。



问:佛说西方极乐世界无女身唯西方三圣之像观音与势至菩萨为何以女身示现祈开示!(夏镇华)



答:菩萨造像之法,有出家在家之别,圆顶袈裟者,出家之像,如弥勒地藏二圣是也。带发披璎珞者,乃在家之像,如华严文殊普贤二圣是也。西方观音势至二圣,亦在家之像,并非女身。然此皆造像之方便,实则男为女之反无女矣,何必言男,为利众生,化身而已。



问:外教邪道有用一种符咒要迷失人类精气神,但是佛教要用何种咒语来应付外教符咒?(心融)



答:若按密宗,法门甚多,各有各之专用。若以显说,心若在定,定则生光,邪何能侵,但起觉照,便是金刚慧剑,无邪不摧。倘不能摄心在定,则拣平素持熟一咒,诵之即可,或则一句万德洪名,亦可消之。



问:大德一再强调修大乘法门须发大心,上求下化,足征大德行大菩萨道;唯‘度众’须有大智慧及具备相当条件,非一般凡夫当生所能如愿。大德在宣讲弥陀经时曾启示:发‘生西’一愿,即包括四宏誓愿;如是仅发生西一愿,生西后乘愿再来,自已包括度众矣。但或谓如不度众利生,绝对不能往生西土,因此为之彷徨,且恐影响初学者之信心。(孟孝光)



答:大乘者,以自他两利为义,背之者,何得谓大乘?修者必以菩提心为因,教义如是耳。度众必大智慧,此不过收效宏广,如无智而有愿,收效虽微,而愿则大矣。常行其愿,本智即开,事在肯为不肯为,悲心在发与不发也。净土生西,旨在断变易生死,一生补处,不行二利,何以破尘沙无明,如不发乘再来之愿,古德云,二乘不能生,如虽依例念愿,而心却无之,是欺佛而又自欺也。再者,‘或谓不度众利生不能往生’,自是忠言,有何彷徨?遇机劝人念佛,即是度众,修持存心为他再来,即是利生,此二有何难哉。



问:我人将死,即昏迷不醒,既昏迷,则平日虽‘持名’功深,亦不能‘正念’,岂不枉费生平修持?(吴茂松)



答:功夫深者,预知时至,临终如入禅定。神识昏迷,不能正念,自是平素功夫不深。然深者比较总少,所以有助念团组织,可以补救,此净土法门之特殊也。



问:‘婆罗门’为印度民族之一,地藏经云:于过去不可思议阿僧祇劫,时世有佛,号曰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像法之中,有一婆罗门女,’夫二十小劫为一个中劫,又成住坏空,四个中劫,才为一个大劫,阿僧祇劫,译为无量劫,何以地球坏了无量次以前,就有婆罗门族耶?(赖栋梁)



答:婆罗门虽为印族之一,然系修梵行之教,久远劫前既有佛陀,自有佛教以外之教。世界在成末坏初之间,动物依住,文化宗教自亦应有,并非奇事。



问:诸供养中,供佛为最,佛在祇园,有一次舍利弗以一钵饭供佛,佛看身旁有狗,即将钵饭转施与狗吃,同时佛问舍利弗,汝以饭施我,我以饭施狗,谁得福利多呢?舍利弗言,布施狗得福利多,佛即加以印可,此是何说耶?(赖栋梁)



答:外为福田,佛为福田之最,内为心田,慈悲平等为心田之最。再为求福而布施者,其心私所获福德微,为悲悯而布施者,其心公所获福德最。舍利弗供佛,是向福田求福,佛布施狗,是从心田起悲,两者相较,起悲自胜求福。



问:自古高僧或居士,常以三昧火焚身,未知三昧之火,如何吐出?(赖栋梁)



答:此事甚少,并非是常,既云三昧之火,自是正定有成而得。尝见经中云诸罗汉,水定火定,或飞腾虚空,出水出火,皆是通力,由定而来,居士如定有成,水火自然如意。



问:四十二章经言,饭千亿三世诸佛,不如饭一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者,夫无念无住无修无证之人,最高亦不能超过于佛,何以饭千亿三世诸佛,还不如饭他一人耶?(赖栋梁)



答:教义有藏通别圆,其功藏不及圆,三世诸佛,此处是言藏教,无修无证,是言圆教。再有一义,要居士体参,无念无住无修无证,是个什么?



问:听人说周邦道董事之太太骨灰拾取三百多粒舍利是事实否?那样多舍利一定生西乎?(朱幼)



答:此事确实,共得三百八十余粒,捡时有台中人在场亲见,贮瓶收藏现存可证。有此舍利,固已难得,而现佛见光,尚多瑞相。区区虽是凡夫,不能知其归趣,然考诸经论,证乎先德之言,视其所现,其往生莲域尚有何疑。



问:听说病时还有障碍是不是?(朱幼)



答:多劫造业,业种久藏识田,舍报争起现行,人各不免。但能舍报刹那,正念分明,佛强障弱,不障往生。便觉临终助念,实为不可轻忽之事也已。



问:云何功夫那样好,不得延年益寿?(朱幼)



答:四大不实,五浊皆苦,此臭皮囊,有何可恋,再著寿相,益增障碍矣。修净学人,功夫好坏,以往生与否为准,不在俗寿长短也。



问:佛教所说众生是一切有生命存在及神鬼皆是。金刚经曰:若卵生、胎生、湿生、化生、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相、非无相之类,若历史上曰六十万年前北京猿人,南洋爪哇猿人等人数很少代代相传,人口增多未知那灵魂如何产生?祈望赐教。(何泽城)



答:灵魂乃法性迷后,幻成之妄识,识则胎卵湿化,妄现假形。法性无时间无空间,细参前答可知,前答若悟,今可以大海为喻,湿喻法性,妄识喻水,胎卵湿化,喻所起之涛澜。请问太平洋起风,涛澜万状,推岸排空,十日不息水从何来?印度大西等洋,亦复如是,各增涛澜,水皆各从何来?



问:西方极乐世界弥陀经曰:其土众生无有众苦,但受诸乐故名极乐,有七重栏楯七重罗网七重行树皆是四宝,有七宝池八功德水充满其中池底纯以金沙布地四边阶道金银琉璃玻璃合成,上有楼阁亦是如此合成,池中莲华大如车轮亦有各色毫光,照如此者,那时科学未发达,许多宝器要从何处运来建筑,如且太虚空若离地球一万公尺高也无空气可呼吸,如且太寒冷异常何可居住,若照佛陀曰: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万行无常是生灭法,生灭灭已寂灭是乐,若照科学天文曰:太虚空所有星球也是从无量无边的微尘所结成,不论是太阳行星地球亦有灭绝的一日也是不能常住,千祈指教疑问。(何泽城)



答:此问三段,一疑极乐之宝,科学时未发达,宝从何处运来,先请以科学而对,中国之万里长城,阿房三百里楼台,九河导海,九省运河,皆为世界最著钜工,今尚无有其匹,时无科学,从何运料建筑?再此世界,亦有众宝,蓝田多玉,长江流金,岛有珊瑚,浦还珠玑,古无科学,俱从何来,今有科学,增加多少?若信佛法,当知神通,佛放光而现佛国,按足而变金地,倘死执科学,则佛经多成妄语。二疑高空寒冷,不能居住,是又不知科学矣,浑混太空,实无高下四方,言有系方便,依此球而言也,近日则暖,远日则寒,非空气自有寒暖,例地之赤道两极可知也,且太空之中太阳非一,乃多数天文家之新现,离此太阳远时则寒,距他太阳近则热矣。三寂灭为乐,是言转识成智,诸苦尽灭,生死已了也,法性常住,云乎不乐?相皆虚妄,万物幻变,理无常住,有何可疑。更有进者,请俯察之,科学百年有更易,佛法沙劫仍如也,研者不妨对照之,不宜信存轩轾也。



问:岑学吕老居士于癸巳即一九五三年十月在港写过一篇病异记,记述死而复苏情状,兹录其所谓‘梦中境界’一段,请赐登阅,此颇类袁中道之‘纪梦’,有人认是一种病中幻觉,亦有认为确是真实境界,敬乞指示。(钟钧梁)



答: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此幻境也,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此幻觉也,若说是幻,则心境无一不幻。空即是色,知空即妙有,全妄即真,知诸有本空,若说是真,则一切无一不真。岑居士所现之相,说幻者,知理昧于事,说真者,知事疏于理,然理从事来,事因理真,理事合一者实也,理事分张者权也,必明乎此,则幻真之争息矣。再岑居士所幻,‘五光晃耀,宝树金楼’,常人幻梦,昏沉颠倒,恶相恐怖,统以幻论,而常人亦能变自所幻,而幻岑之所幻也否?



问: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胎卵湿化的众生,皆有佛性是不是,可是小毛虫蚊蝇蚂蚁等亦皆有佛性皆能成佛否?(赖宽珠)



答:既言一切众生,尽包四生六道,不论得身大小,皆是秉性而生。身相虽有大小,性则含尽虚空,性称为佛,在乎能觉,觉在闻修,修满即是成佛。惟蚊蝇畜类,为八难之一,纵具成佛之性,而乏闻法之缘,其当身成佛之事,甚不易耳。



问:阳明临终有云:‘此心光明’,宋儒中亦有预知时至,谈笑坐逝者,按宋明儒对于佛法,阴取阳拒,若在佛教言,岂非谤佛谤法?然其临终所现瑞相,又与高僧大德无异,此应如何解释?(钟钧梁)



答:阴取者,心诚求也,阳拒者,言为饰也,诚求者真实,伪饰者虚假。然真实心,自故得益,虚假言,不免误他。修慧不修福,修福不修慧,得报各如其分,身后事肉眼不知耳。



问:根据‘一切唯心造’之理,则地狱似在每个行恶众生之心里,业报成熟,则由自性现出地狱来,又在地藏经似有云:‘佛告地藏菩萨若有行恶众生将坠地狱到门前时如记得一佛名一菩萨名或一偈一句即应现身将地狱粉碎使是众生至涅槃乐…’(上段经文词句记忆不甚清楚若有错误请恕罪)请开示地狱是在行恶众生心里呢?抑或有固定地狱存在。(鲜纯贤)



答:心量不可误会为心脏,心脏仅方寸之间耳,经所言之心,宽广无垠,不独太阳系,包括心中,大银河系,亦不在外。明乎此,不可认为心在身内,地狱不问在远在近,总不出乎心中。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森罗万象,俱是心成,心善现善境,恶现恶境,心净现净土,秽现秽土,自造自受,事理不爽。如自坐火中,自焚其身,自投海中,自溺其体也。



问:按十法界的次序,阿修罗在人法界之后,但阿修罗有神通,能与帝释战斗,普通人死了欲升天还不可能,似乎人还不如阿修罗之修持好,为何人列在阿修罗之前?(鲜纯贤)



答:阿修罗者,天人畜鬼皆有,天道者,依报若天,余者各随其类,何能胜人。兹以天道修罗而论,正报丑恶,时起嗔恚,丑恶有招不敬之果,嗔恚乃种堕落之因,与天战斗,正是当生痛苦,兵凶战危,有何可羡。



问:梁实秋先生曾云:‘由于他们(在家与出家的修行人)的参禅修教,福慧双修,我不怀疑他们有此生此世证无生法忍的可能,但是离开此生此世之后,是否即能往生净土,我很怀疑。这净土,像其他的被人描写过的天堂一样,未必存在。如果它是存在,只是在我们的心里’。这段话,受业赞同‘净土存在心里’,因‘万法心造。’净土真存在西方极乐世界否?此境存乃是假相,而非实体?有人云西方极乐世界真有,此乃佛说,佛说岂可骗人?此说是信仰者之言,不信者当然勿多言。然何以见得真有?若真有,即‘存在心里’。受业谬论多矣。恳请开示。(蔡荣华)



答:梁先生怀疑净土存在,如存在即是在心。学者研究,在不得其要之时,不妨怀疑。其言在心,足见正在确定中,而未得结果。而吾弟云‘万法心造’,即是为‘存在’作承认。此语乃古今贤哲共说,不能更易。但又提出‘假相’‘实体’等问题,是于‘实相’之理,尚未彻知,而与净土之理,亦有隔阂,故不敢有肯定之辞。兹为释之:‘实相’之旨,为‘无相无不相’,即心经所云之‘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义,而净土之存在与否可依经解决矣。西方净土有四相,曰‘同居’‘方便’‘实报’‘寂光’,后一为‘实体’,前三为‘妙相’,四实为一,盖修证所现,深浅不同耳。再者‘存在心里’一语,说亦不错,惟心在何处,心是何物其量之大小,恐梁先生与弟,尚皆不知,假能先读‘楞严经’一遍,‘存在心里’一语,方不致误解也。



问:坛经疑问品云‘迷人念佛求生于彼悟人自净其心’‘使君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凡愚不了自性不识身中净土愿东愿西悟人之在处一般’以上所说与净宗信愿行之发愿往生似有相违,虽云禅净不同,唯但行十善:只获天道福报,而发愿往生却可超出轮回,发愿生西,岂会是愚迷之事,诸义未详,祈释疑虑。(李莲阶)



答:佛之经文,原有了义与不了义之分,祖师语录,更多真实与方便之言,必如是者,皆为时机根器,种种不同,故说法忽东忽西耳。譬病有千种,药亦有千方,虚则补,实则泻,热则清,寒则温,药无良莠,契病为佳,应补者,不妨权斥泻药,应清者,不妨权斥温剂。如达摩祖师曰:‘学吾者入地狱,谤吾者升天堂’。试问若谤祖师,便升天堂乎?明乎此,则坛经数语,为人为时之语也,所谓读经求圆解,其在斯乎。



问:儒云致中和则天地万物育,佛教以一念无明,生起山河大地,同为世界之缘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08 | 显示全部楼层
然儒以中和为修养之极轨,佛教则以无明为烦恼之根本,两说如何才能圆融无碍?(钟钧梁)



答:佛家之无明,生起山河大地,是说真性不守,幻现妄相。儒家之中和,位育天地万物,是说情识节制,涵容万物。佛家此说,如自健康说到发病,儒家此说,如医诊病说到调养。此二说事不同,时不同,不必强牵使合。大凡圣人言,有实有权,因时因机,一人一生之言,尚不能尽使圆融,如佛家‘狗子有佛性’‘狗子无佛性’儒家‘闻斯行之’‘如之何斯行之’等,况学异时异者,而必期其处处融合,势所难能,欲融儒佛,取其大者而已矣。



问:经所记‘万法归一心’如何,一方面又说‘离法(物)无心’请解疑。(周怡君)



答:万法唯心之意,是万法皆心所现,如是则法即是心,心即是法,心与法二而一也。离法无心之意,是能悟法皆空,则心亦不可得也。



问:佛教各宗修观各有千秋,实是复杂,虽然各宗目标一致,但独禅宗的修法和当时佛陀悟道解脱法(打坐,禅宗法)相同,推察之,禅宗修法是不是直系统,最理想的?但我们台湾净土宗占大多数是表示最适合的修法否?请解疑以使未属何宗之信徒清楚,并介绍其修法。(周怡君)



答:八万四千法门,归纳而为禅净密律教,皆是直系统,最理想者。为佛所立,便是直系,离佛而说,便是魔道。理想者,则无标准,甲理想未必合乙理想,丙丁与壬癸等理想,亦复如是。佛说多门,为普众机,契机者便是良药,不能预言适合也。台端如欲学佛,必求知识开示,否则先看入门浅书,小有认识,自会选择修何法门。



问:觉行圆满,仅指一期之机熟众生度尽而言,此只就事迹立解也。请看世尊入灭时,不尚有许多异国众生,未闻佛法乎?若合本迹而言,佛实未曾住涅槃,因众生永不会尽。(蔡荣华)



答:众生生灭灭生,绵绵不尽,然分时期,各个差别,故过现未来,万物亦不一致,并非生则同生,灭则同灭。如木结果,互不相同,有一年四季之果,有当年数年之果,就某期所作果胎,更有大小优劣之不齐。天则运用春、夏、秋、冬,风日雨露,大公无私,平等普施。四季及当年之果,固得成熟,数年之果,亦赖化育,自春徂冬,天之一期化功圆矣,惟天运不息,周而复始。佛时成就者,喻四季及当年之果,佛时未成者,喻数年之果,未闻佛法者,喻木之初萌,佛入涅槃,喻天之冬,佛不住涅槃,喻天运化不息,细味比喻,可解此疑。



问:经论所载,地平不动,日绕须弥山腰而行,四洲昼夜相反。依此理论,中美两国同在南瞻部洲,昼夜相同,而事实则相反,如何贯彻?(韩叔和)



答:甲、贯彻说:佛说为契众机,有真实言,有随顺语,随顺语者,随各类众生习知之语也。一者‘地不动,日绕山’,等似说地平。二者楞严又有‘观阎浮提,如观掌中庵摩罗果’,则形圆。且无尽世界,各有十方,每一世界,既有上下,则并非一平到底,不问为圆为方,是皆有六面。其背日则夜,向日则昼,中与美虽同一洲,而有向背,自然昼夜不同。前说与今难通,后说则相通也。乙、不贯彻义:‘一切唯心造’,‘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观上诸语,则一切色相,皆是众生业识所现,原不真实,同一事也,甲乙丙丁,所见各异,如天人龙鬼见水不同是。同一理也,所解亦异,如父母老矣,中国子女以敬养为孝。丙、随顺语举例:佛分五乘说法,与凡夫说有,与二乘说空,与大乘说非有非空,色空不二,科学家知地自转为一昼一夜,并非日升于东而没于西,但彼于晨,亦说东方出日,于暮,亦说太阳西落。若每句说实,而不随顺,开口即起诤论,不能用其诱掖矣。



问:佛与众生一体,是指甚么一体?一体作何分解?(蔡荣华)



答:体者本也,本者心也。或觉而佛,或迷而众,皆是此心,觉迷虽异,心不变也。即心不因迷时而垢减,不因觉时而净增,此所谓一体也。经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义即如是。



问:我们佛教一向说有个‘无始’的名词,但虽有无始之名,而未知以何物立无始之相。(冬琴)



答:头上这片虚空,请贵居士说个开始,现在拍的皮球,请再指个起头处?观此二者,皆是无始之相。



问:基督教主张天地是上帝创造的预言,而佛教是说无始以来即有,由此要如何解释佛教对天地的开始说明呢?而无始二字如何解释?(冬琴)



答:天地创造,基督教如何说,为互恭敬起见,避而不谈。但佛教并未说,我头上之天脚下之地,是无始而有,但说一切有相,成住坏空,循环无已。言无始者,乃指真如本性。



问:假若是有了天地之后,是什么东西先立有的?(冬琴)



答:事非一概,理有万端,有先发后发者,亦有同时发者,若必皆划成先后,事理皆非其实,佛学名为法执。中国哲学,有‘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请思一与二当然有先后,所谓二者,乃是两个一,请问哪一个先有,哪一个后有?再以物喻,人有两眼手脚,试问结胎以后,左眼先有,抑或右眼先有?手足各有十指,再问先有哪一个指?



问:有人问,人在此世间念佛,西方极乐世界七宝池就生一朵莲华,确有实事否?我答他确实佛说的是不错。可是他要我举现在有所感觉的事证,不知如何解答?(童瑞珠)



答:无法向其证明,此非现量,乃属圣教量,非凡夫所可解也。书载铜山东崩,洛钟西应,哭竹生笋,思鱼涌泉无非感应道交所起现相。如以古书记载不实,出于臆造,而太阳发现黑子,地球之电波即生变化,新发明之心理测验机,能断人语之真假,亦无非一感一应耳。读书多,见事广,自不以驼为马肿背矣。



问:我在经上时常看一句‘无始以来’,我们每个事情都有开始,为什么无始呢?(林耀堂)



答:每事开始,乃系有为法某一部分,及某一段落之现相,非横遍竖穷,时间空间之开始。佛经上所说之无始,多指无为真性,是又不同于有为之某事,欲求部分及段落之开始,亦不可得也。



问:脑筋、意、心、这三样东西不易分开,凡念佛人在二六时中,无思善、无思恶,(即儒家之思无邪)如一张白纸毫无污染,这样是脑筋不想事或意念清净,抑是心不动的作用呢?(周星元)



答:佛言心意,乃无形之精灵虚体,脑筋乃物质之器机,两不相同,无法摄合,若言‘不易分开’,则大不然。如机器与电力,分明二事,不有电力,机器何动?‘思无邪。’乃赞叹三百篇之诗旨,非言心也。禅功之‘不思善,不思恶’二句,乃指静虑无念,此二都属风马牛,牵扯不上。再者贵居士学佛,入手宜看佛书,否则毫厘之差,千里之谬。



问:友人某君问生死轮回,事涉渺茫,有何可证?(王志贤)



答:未能亲见亲闻之事甚多,不只轮回一端也,一人之知识有限,自力不能及,便谓无有,何啻夏虫不信有雪,盲人不信有星。有所不知,或从学理探求之,或从经史征信之,或依圣人之言不疑之。学理言‘能力不灭’,神识即能力也,不灭必有寄托,舍此必依彼,此证一也。经史如易曰,‘游魂为变’;传曰,‘鬼犹求食’;史则彭生为豕,如意为犬等,不胜枚举,此证二也。圣言如孔子言‘天’言‘鬼神’,更累累皆是。此证三也。世书尚如此,佛经更明白显记。若抹杀一切,必求亲见所闻,试问某友二十年前,当系一小娃娃身相,但我未见难信,请他将小娃娃身相,拿出作证。或是某友夜曾有梦,亦请离开上列三条拿出现证来!



问:顷读贵刊第一五○期载有饲鸟之佛学问答一则,答为不能饲养等情,学人亦欲作此工业,致此又不敢遽尔实行,兹有鄙见一些如下,若谓困于笼中,失却自由,但生斯去斯,似亦无伤大雅,如系由天空网捕而来此,也就不同论矣,至于放生园与放生池(何以不放诸海阔天空之处呢?)是否亦系同等有罪,如此解释是否有当?(郑莫翠琼)



答:放生园池所养之畜,多系待人之宰烹者,以救生之心,赎而活之,与为谋利而囚之,性质何能同等,且放生园池,以近处无水,或水量浅,鱼类不便放入,恐为再捉,实为不得已之暂设,非为故意囚之,鸡鸭猪羊等,皆系家畜,试想放往何处?只有圈而待其天年。鸟能高飞远逃,故放生园中,未见笼鸟。凡事求诸理,理求诸心,真相自明,非可以口头争辩也。



问:佛教中的‘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之说,敝人认为对于我们这些世俗人来说,实害大于益;为何前世做恶,已在地狱受过苦,何必今世再受贫苦、刀兵劫,冤仇、失恋等‘注定’之报,如此适足以使一些人努力行善而仍不能改变厄运,因而生退悔之心,且淆乱造一分善因,得一分善果的准则,致使一般人认为善人不一定皆好报,徒乱是非观念,我们亦常可见到实例,如以往‘南京大屠杀’、‘扬州十日’被杀之人难道皆为恶人(其中很多为儿童),又我们也常看到某人素行善良,忽遭横祸等,令人费解?(蔡祖天)



答:此一下问,意有四层请分答之。(1)先生更自承认为俗人,当然有许多误会,‘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等说,乃宇宙万有,因缘聚散一定之现象,非任何人所造,更不是佛教所造,不过他人说之不详,佛教观察清楚而已。若人认有害有益,从客气说见仁见智,各自不同,真实语说,皆是迷惑错乱,认识不清,颠倒其语耳,与佛无干。(2)先生所言今受之报、‘失恋’一条,指夫妻失恋耶?抑‘邪淫’失恋耶?语意未明,除外不论。请言其余,兹反问四时,春暖夏热秋凉冬寒,人所共知。农历四五六谓之夏,十、十一、十二,谓之冬,至秋七月,应该天凉,为何尚热?至春正月应该天暖为何奇寒?昼间下午二时最热,为何不在上午?夜间子后二时最凉,为何不在子前?先生如不能解,另设一问,法律执行徒刑数年,改悔假释为何尚被褫夺公权数年?岂不令改悔者生恨,明乎此,则知乎彼。(3)中国风俗,孝为善首若孝子做盗,法律能因其孝,面不判以窃盗罪乎?善归善报,恶归恶报,各归各事,斯方谓之不淆乱,有准则。(4)此即须统观‘三世’之行,‘业力牵引’之力,行有真伪,力有强弱,情极复杂,毫厘不爽,若与先生言,十日难尽。今以世间圣人之言解之,书有‘积善’‘积恶’‘余庆’‘余殃’,诸训,祈细玩‘积’‘余’二字,再参四时寒热之理,或可悟矣。



问:佛教谓人之眷属聚会,朋友相交等,皆是恩仇报复,那么如我们由相命学中知道我们个人是与家庭中或父母,或兄弟姊妹中人注定以仇报复,岂不可悲,岂不与儒家‘孝悌之道’相违,所以我认为‘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之说实在害人不浅,为何不在地狱中受苦就够了就算了,如果只有这一世,没有过去世,没有未来世,大家只守‘先王王道’以及‘先王之言’,种一粒豆,得一粒豆,种一棵瓜,得一棵瓜,丝毫不相欺,岂不甚好,所以我深深后悔知道一点佛学(也许我学得不够,但已不敢再前进一步了)。(蔡祖天)



答:此亦分段落答覆,(1)先生既说眷属皆是恩仇,为佛教主张,又说由相命所知,究竟此二者,谁负说话责任?又说‘以仇报复,岂不可悲’,先言恩仇,此为何将恩字删去,预知报仇,固然可悲,预知报恩,岂不可喜。‘注定’二字,不知指何人注定,莫非又诬赖是佛注定耶?忽又言:‘与儒家孝悌之道相违’,佛教人杀父杀兄乎?如无之,相违个甚么?(2)重申‘因果报应’‘业力牵引’‘三世’‘实在害人不浅’,先生既举儒家,自然深通儒书,试问‘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是否为言因果?‘自作孽,不可逭’,是否为言‘业牵’?‘祷尼山’而降孔子,‘游魂为变’,‘公子彭生变豕’是否为言三世?此不过略举一二而已。(3)先生喜欢只有一世,不要过去未来,但是空喜欢,事实却不符合,儒家二十四史,记载前生后生者累之,今之科学,又言能力不灭,先生信儒,是佛与儒违,自又愿地狱受过了就了,试问既不信将来,教谁入地狱,岂非自语矛盾。(4)‘守先王之道及先王之言’,‘种一粒豆得一粒豆,种一粒瓜得一粒瓜,丝毫不欺’,请问种豆种瓜之喻,是何先王所言,祈详查明见告为祷。(5)‘深悔知道佛学’‘我已不能再进一步了’此等于饮水闻知水中有虫,食菜闻知有农药,忽生后悔,便思以后不敢再闻卫生之道相同。



问:般若波罗密多心经,有‘空不异色,色不异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四句,空色分明二事,何说不异,‘不异’二字细玩,有或可相似之意,尚能想其大概。继而又说‘即是’,此是肯定之语,便难了解,希望能用科学方法说明。(美国某学者)



答:事有体系,理如其实,便是科学。佛经文字,尚分科判,理论丝丝入扣,有其自身之科学。不必削足就屦,牵强附会,反而取椟还珠,兹将四析而答之:一、‘色不异空’;眼能视到之色体,最小者,如兔毛之端一尘,亦系众尘合聚,若以上下四面中等七分之,名为水尘,谓一尘可以入水也;再七分之,名金尘谓可入金属体也;再七分之,名极微,亦名邻虚,虚者空也;再七分之,名极微之微,既不得见,不可分矣。是聚之则成色,析极则成空,聚色本无实体,故曰‘色不异空’也。二、‘空不异色’;极微之微,空无所见,可谓空矣,然此空相极微之微,若动荡而聚,又可由极微,节至金水兔毛,是此空能幻相,故曰‘空不异色’也。总结,照色见空,不必析时,反之,照空知色,不必聚时,此俗谛释也。三、‘色即是空’;性本空,因无明而起三细相,一动作业相,二能见相,三境界相。觉性是空,境相是色,而境色实为性空妄幻,故曰‘色即是空’也。四、‘空即是色’;真如随缘不变,能随无明,而起九界妄法,又如明镜,能现万象,而万法非为外有,乃真空而具妙有,故曰‘空即是色’也。总结,此真谛释也,是四句专为五蕴之色心二法作注,解此者甚多,此不过一格而已。



问:佛经各部经书首句之‘如是我闻’中之我字是指阿难尊者,但以华严经言乃佛成道后六十日内对法身大士所讲,是时之阿难且未曾出家,更何况位登法身?此经中之‘我’是否仍指阿难尊者,抑别有所指?乞为开示?(胡正临)



答:阿难为佛侍者之初,有数请求,其中有一,即佛以前说,为之重述。故华严虽在阿难出家以前,有是因缘,仍得曰‘如是我闻。’此事经中有载,但一时忘其出处耳。



问:此人平时念佛念到正念,前曾发愿往生过,可是有一次他到了十字路口时,人又多,车辆也多,忽一时紧张的一刹那,可惜得很,他把念佛的正念刹那中失去了,万一不幸身死,请问此人可往生吗?(蔡麟定)



答:遇危险,极紧张时功夫好者,更提正念,虽遇不幸,亦能往生。实则功进罪灭之人,不轻易遭遇横祸,如来问之事,正念已失,尚不舍寿,或有办法,倘时舍寿,则往生无望矣。



问:老师说:‘研究佛学须先加强信而后能解,假如想先解而后信则永远没有“信”的时候了,盖因“解”的功夫须开一切智,道种智,一切种智。’这句话固不错,但学生以为:在未解一种学问之前,即已先强信之,则无法以客观态度来研究它,易陷于‘服从权威’之地。所以,对于佛学应先以客观态度求了解,而后再‘信’,否则信终归无意义。以上望老师指正。(黄俊杰)



答:信有精粗,解有深浅,先信者,粗信也,次解者,开始研究也。凡一切事物,如一毫不信,何去研究?肯去研究,必有几分信心。以学问喻之,见笔信其能写字,始持而习之,见字母信能拚音,始念而习之,初见笔见字母,信能写能拚,信其事非信其理,故曰初信初学佛者,信佛理精深,事不欺人而已,而非服从权威,服从者奉持也,乃深解后精信时也。



问:人以思想造万物,然人之思想是自有吗?换句话说人的佛性是否为自有的?还是被造的?抑是由别的方法有的?(游祥洲)



答:思想与佛性,纯是两件事。思想即是妄念,非因缘生,亦非自然有,定不真实,似有而实无。佛性乃法尔如是,亦非因缘生,非自然有,真空不空,似无而实有。



问:有人曰:‘世人多散心念佛,’然亦幸而散心念佛,否则行也弥陀,坐也弥陀,睡也弥陀,其不神经错乱者几稀矣?试观世之忆子成狂者正由其一心念子之故,念佛而至著魔,其理亦当如此。岂得谓为八识田中种子翻动不能抑压也哉!未悉此说为波旬说否?(李莲阶)



答:不学之人,或非佛徒,存是思想,本无足怪。倘系佛教中人,而出是语,自是邪见,真波旬说矣。以修德而论,惟戒定慧,慧为极则,由定而达。必止散乱妄念,方能得定,止必依观,止寂观照,寂照双融,正定得矣。行住坐卧念向一者,止也,系在弥陀圣号者,观也。如水澄清而能照,如烛无风而能明。彼谓‘神经错乱’者,与此风马牛。错者歧中多歧,乱者纠纷无次,冰炭不同,定乱迥异也。又举‘忆子成狂’来比止观,忆子者,中郁,久自成病,止观者,中心恬静,久得轻安,此皆不达事理,随便云云。书曰:‘惟精惟一,允执厥中。’经训‘制心一处,无处不办。’我亦举喻,镜光集中,方能取火,眼光集中,方能穿针,光集中是定,不是狂乱也。至云‘著魔’者,乃功夫不纯,散乱所致,更非恬静之一定也。



问:友问:‘地球上之生物数目与时俱增,以人而论,如我国人口前称四亿七千五百万,今则号曰六亿之谱,岂四亿余之神识能增为六亿乎?若言他方来;他方迢迢远隔或竟连南瞻部洲之名亦未尝闻之,何能受牵而来哉,纵他方三宝昌隆众生得知娑婆之苦,其心当不向往,即轮回六道,亦应在其附近复为熟悉之环境,何不惮烦,若是远来娑婆世界哉?综言之,所谓神识既可由四亿增至六亿,便非无始以来染污之不生不灭不增不减之性,故知识性之说实为虚妄。’余答:神识轮回幽隐难知,如大海之波,时多时少,多时水何曾增,少时水何曾减,真际如水不减不增,俗事如波,万千变化,细思,此理当可明了友言,汝以抽象之理夺具体之事,诚难使人悦服,理果真理必不碍事,请就人数增加之事说明其增加之理可乎,余默然无以应为之奈何?(李莲阶)



答:此问归纳分为三点,一增减之疑,二远近之疑,三譬喻之疑。先说譬喻,喻为易解,为理论辞费,喻以悟之,喻即抽象,而非事实,如诗‘如切如磋,如磋如磨。’岂能见切磋之工时,便呼之此道学也。因此问题,是研究性,在儒学中,三千子尚不闻孔子性学,在佛学中,更是言语道断,除喻之外,开口便错。在下答此,亦惟有喻:一、增减之疑,言性应先明性何在,性如虚空,大而无外,无外自然不增不减。请问地球之上,建一栋屋,有一屋之空气,建百建千,有百千屋之空气,若建全至全球皆满,亦是屋屋有空气,试想空气有增减否。二、远近之疑,须先明吸引之力,太阳系中,各度星球,虽有远近,但吸力彼此有关。月球与地近,月满海生潮,日与地远,日生黑子,地球电波,亦生变化。地与日远,何必管远处事?此是吸力关系,不受远近所限。三、譬喻之疑,譬喻原是抽象,君之所喻,事理并无所碍。性必具体,便非真实,试搅孟荀告扬,所说莫非譬喻。暂不言其难,耻之一事,究竟何物,阳明仅以面赤形容,然赤自赤,耻自耻,究不一事也。如必具体,除非自证。



问:老师反对经文翻成白话,生甚感佩!然生心中有一疑问,我们既不可把经文翻成白话,当然不能翻成英文,如此,目前如何弘扬佛教于西方诸国?(简宗修)



答:此误解矣。翻经事业,以在华翻经之古德论,一者梵华文理皆精,二者已汇通三藏诸旨,不以偏而害圆,三者自是真实修者,已得已证,必契于道,辞不害义。若如是矣,文言译、白话译、英译、日译,无之不可也。惜欧美众生机缘未熟,而无罗什、实叉、玄奘等贤,应世而往作此事业耳。



问:诸佛典均系弟子集结记述而成,然则第二、第三次集结时间去佛灭后远甚,则集者并未亲闻世尊说法,何能有所记述?(王幻明)



答:古人之学,皆有师承,弟子有再传三传,日有考据私淑,古书所传,大抵如是。试以我国经书喻之,不难推想,周公思兼三王,孔子祖述尧舜,周公与三王,孔子与尧舜,相去皆远,何以兼述,此其一。黄帝蚩尤之战尚书三代典谟,距离汉代,皆超千载,一为史迁所记,一为伏生口述,以此例彼,又何疑焉。



问:经云‘无始以来……’若因恒河沙数劫久远,而无法形容以‘无始’代替,若教外友人责问,在‘所有’劫数之前又是一个什么面孔?故无始实难圆辞,晚亦百思不解?(王幻如)



答:无始就是无始,乃真实语、科学语。凡言有始,乃某一期之截断语、方便语。居士‘百思不解’,能千思时或解。在教外人责问,亦易答亦难答,智者见同,哲学科学,俱可释解,听者见执,引经据典,益增其惑也。至于,不妨谈个方便,既知无始,还应再知无终,此二能解其一,是通了然。算术有‘不尽之数,’请问不尽是终乎?再说个方便,开始是相之空,再追问空前,答曰是相变坏,再追坏前,答曰是相停住,再追住前,答曰是相生成,再追成前,答曰是相之空。此无始无终之浅解,知元可悟无生。



问:在‘所有’劫数之前的第一尊佛是谁?(王幻如)



答:‘劫数之前’一语,在下要说个今日以后,若知今日是何日,方能定劫数是何时。如演算法必有定位,始好言其前后,此其大端,无不能答覆。若不如是问,只好曰;劫数以前,仍有劫数,如是劫数劫数,推而无始,时尚不知,遑能言第一佛。



问:观世音菩萨于极乐国土候补佛位,若一旦补登佛位,则阿弥陀佛又到哪儿去了?无量寿,无量光不是不能成立了吗?



答:如来由来,不住涅槃,恒沙世界,随类化身,广度众生,忽现忽隐,甲处而至乙处,此洲而往彼洲,并非是生死,且勿误解。



问:为参加法会及听经,而向双亲妄语可否?(因家境不许可学佛)。(郑志西)



答:若未正式受戒,自可通权达变。若已正受,为听经故而作妄语欺亲,是身作善,而非作恶。可在佛前,至诚祈祷忏悔,舍此一戒,余戒仍当严守。即此所舍之妄语戒,舍则舍矣,亦不可遇事随便欺诳,求法而舍之,意善也,为他事行妄语仍恶也。



问:百界千如者,谓每一界具有十界,然如佛法界,岂有地狱,饿鬼,畜生等界乎?乞释疑。(郑志西)



答:法界者,别言之则恒沙难量,总言之,惟有一耳。‘心佛众生,三无差别。’‘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如此观之,别之十法界,总之只是一也。然虽云是一,佛自佛,凡自凡,其理如是,极为微妙,仅述大概,详则万言不尽。再言其事,此娑婆大千,世界非释迦世尊之法界乎?此娑婆大千,有无六道乎?更要知有念即有界,无念则无界也。



问:古德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其境界与断见所云之‘人死如灯灭’有何不同?(鲜纯贤)



答:凡情者,憎爱分别之念为首,断见者,仍分别之妄念也。妄念即是凡情。古德所云者,是‘尽凡情’,居士所举之‘断见’,是发凡情,岂不同如冰炭。



问:读佛经有感应的缘故,有人谓:是佛的灵验,如各种感应录所言,有人谓是人在念经时,过分地抑制,或想降伏妄念或过分企求,自然会引起抵制作用的相反力量,一种生理现象。若照后说,佛教何必介绍观世音感应录,编印念佛见闻记,引起念佛的人妄念?若照前说,南怀瑾先生所著楞严经大义今释的解释岂非错误?二者孰是?孰非?(郝传森)



答:前后二说,皆有其理,合观为是,偏执便非。譬如一物,须观七面,外有六方,内有核心。知一不知二,知外不知内,是谓一偏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自非真相。学佛之人,依法不依人,经载五眼六通,既有通,何无灵?此前说之无可疑者也。经谓一切唯心造,知此何事而非心用,若不降伏妄念,安有感应。此后说之不可否认者也。古德有喻,心如水,佛如月,月本印水,水若浊动,月不能现,水若清止月现分明。但此二说,须精佛理者言,方得其正,否则似是而非,毫厘千里矣。



问:弟子因鲜与人言谈,只有念头的思索,但耳聋以后,念头方有声相,觉得多在头脑里,睡后仍然糊涂梦不息,而且有时清早醒来,余梦及念头很明显地在头脑里面,所以医家主张,脑是主管知觉思索的,近来方觉得念头实是脑的作用,亦是念头之体,何尚有本性呢?以性迷为念头。又云迷悟虽殊其体不二。念头即本性,念头由本性迷后之用种种立言,因以致疑。乞指迷。(洪朝源)



答:本性寂静光明,一念不觉,而有无明,名之曰迷,迷则妄念不停矣。医家所知,只是生理,心性之学,非彼所知也。念由于妄,妄由于迷,迷由无明,无明由不觉,不觉原于觉性。来问‘念头本性之用’一语,虽欠通达,观上所解,义尚不远。



问:最近医家们说:原子有分解融合之能,万物有相生相克之理,准此,甚明佛家说的万法缘生之言,是的头脑是缘生,念头亦是缘生,无非幻化故,不足生心,念头断了,明明历历,这莫非一念不生全体现乎?可是若单如此未免太死板了,不能致用,盖用即动念,动念即幻故,人不能一生常静,不能永远一念不生,欲得常守不失,大不可能,对否?(洪朝源)



答:此论半明白,半不明白,应知事理有真有幻,真者只一性也,幻者无量诸法也,诸法乃因缘幻生,性却非因缘,性本寂而不变,诸法应而随缘。寂而不变,即是一念不生,不生则不灭,故曰真常,应而随缘,乃不起念而随缘,不闻‘不变随缘’及‘随缘不变’两语乎?即随缘何死板之有。居士所疑之多种不可能,是凡夫之境界,若到圣人,无所谓可不可,能不能,其心照而寂,寂而照,终日不变,终日随缘,终日随缘,终日不变矣。’



问:今科学家,登陆月球在即,彼相信能在一九七○年以前完成,不断对月测验,发回的照片,发现处处都是火山岩石,不见草木生物。至若星球,尝以金星四号仪器,向金星进行探讨,发现金星上的温度,高达二百余度(不知二百或四百因忘了),并说这样高温生物是不能生存的,万一将来登上,证实没有生物,则其他星球,想亦不能例外,以佛言国土无尽,恐也不通,莫非只有地球罢,若然何更有净土乎?则净土事念实则太渺茫了,黄智海居士演述的弥陀经白话解释内序云:‘噫,道本无言,非言不显,且此经者,我佛不得已而言之也’。以将净土是一种觉悟的方便法门之实意,隐约其中,而无事念也明矣。想必是佛权指一境,欲令人系心不散,以证如如本性,大德以为如何?(洪胡源)



答:此论大谬矣,佛法虽有权实,为便于演说,故分析说之,善巧运用,有立有废,有开有显,真则万法一如,何有权实。但诸法如义,其理至深,三言五语,不能了然,今以最浅者奉告,希除偏执!经言世界,其类有三:一有情世间,凡夫身相是。二器世间,山河大地植物矿物是。三正觉世间,佛性佛土是。月球者,器世间也,极乐者,正觉世间也。一个月球,千测万探,仅见半面,尚且模糊迷离,何得以半球所测,遽例银河多星,未免武断矣。纵将星云月球,全测无异,亦是器世间耳,不能依之而论正觉极乐。余言可从乎?曰,亦可亦不可,对不明心法者,可如是言:对明心法者,则仍答以诸法如义!



问:身体是幻化故,须赖营养维生,吃肉可以支援,吃素亦可以支援,但农村的乡下人,都食些田园便菜,兼些肉类,若单食几种园菜,恐不足所需养份,所以希望先进佛徒们,搜集资料,编一本素菜单,倘一菜有几种名称者均应注明,因人畏素食者,大都以无菜营养不足故,余体弱欲素食,家人是以不许。(洪朝源)



答:肉食乃多生之习气,营养实不及素食,中医内经云:东方滨海,其民食鱼,使人热中,其病痈疡。西方民华食而脂肥,病生于内。西医防血管硬化,忌食动物油。佛家素食,古今高僧,寿多八十至百龄,且六根不衰。中国黄河流域,乡村农人,惟每年三节,食肉一次,寿皆比城市吃肉者长,且健康少病。事实俱在,非空理想!至于研究植物中所含维他命之书,及素菜谱药书,年来所出甚多,其如彼等不信何?再西洋讲卫生者有素食会,中国非佛教徒,亦多有如是组织。以上所举,皆就养生言耳,若以慈悲言,倘不能戒口腹之欲,三净肉,五净肉,足解馋吻矣。



问:悉达多太子降生当时,地上涌出七朵莲花,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足踏莲花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有人问:云何生下来就会走路,会说话。天上天下唯我独尊是什么意义?(顾凤英)



答:生而能言,史书多有,况世尊示生,象有异征。唯我独尊,从表视之,三世导师,非尊而何?自道观之,真我性也,教众生识得本性,真常不变,能生万法,余皆虚妄,惟此独尊。



问:普门品中之偈颂有云:‘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著于本人。’如此作法是不是有伤了慈心,对方以毒药来害,虽然我们念圣号得救,但此毒药反害对方,如此不就太失慈悲之旨吗?(本如)



答:宋苏东坡曾有此疑,擅为改易,已为古德呵斥。盖还著本人主义,并非受咒毒者报复,亦非观音移加其身,乃如四十二章经云:‘子以礼从人,其人不纳,礼归子乎?对曰,归矣。’其意同也。



问:张澄基教授著「什么是佛法’一书中有言:‘佛法中了义净土,可以在西方,也可以在东方,也可以即是这个世界。维摩诘经里说:‘心净则国土净’。你能自净其心,此土即是净土。’此与阿弥陀经所述有无冲突之处?(陈大雄)



答:净土二字,泛言佛土之净者也,各经所言净土,性质各异,强归纳之,则有十数之多。所言西 方者,东方者,维摩经者,弥陀经者,尚有其他,义俱不同。所现其因不一,相用亦皆有异,既因相用各别,则无所谓冲突矣。如求详明其义,三藏浩浩,学校修业之时,不易校雠。可先拣袁中郎之西方合论,浏览一遍,虽不能彻底照了,亦足能管窥一斑,庶不疑东疑西,茫无头绪。



问:人与畜生之分野有无一定之标准?若其他星球有智慧较人为高之动物,则属六道中之哪一道。(陈大雄)



答:以形论:头上脚下,中为臂手,立行,手司握,脚司走。皮滑光而衣,身陆居而室。以事论:有伦常,有组织,有事业文化,礼乐政刑,克制天地之自然,支配万物之得所。如是者谓之人,异此者谓之畜,分野清晰,标准一定。身有胎卵湿化,心分有想无想,境或地水火风空,受则苦乐忧喜舍。察乎正报依报之事,六道归类自明。智慧众生一如。发展方面各偏,六道视乎正依二报,而不以智慧为准。



问:地藏菩萨的根本无明断了也未?‘地狱未空,誓不成佛’,成佛以后,来度地狱众生不是更快吗?(简宗修)



答:此尊菩萨,便是等觉,法身解脱,与佛无异,有佛全德,无佛之位而已。亦犹观音菩萨,大悲心切,不入净之净土,而偏向界度众也。



问:若有人说:基督教与佛教各有其独立之系统,不可将基督教所言之天堂与佛教诸天相比,如何回答?(简宗修)



答:佛与言界,有体相用,有成住坏空,所言不遗空间所有,不遗时间所现。基督教之教义,虽有其独立系统,其所言之天堂,似不能超出时间空间。为互尊重计,不评优劣可矣,必将基督之天堂,置诸空时而外,似于理事,俱讲不通。如基督教自言其天在空时外,则与佛典言天无关矣。



问:一佛教化一佛土,为甚么释迦佛只在此地球及少数之天说法?一佛土有甚多之‘地球’及天,难道佛降生在此地球之时,其他‘地球’也有同样同时降生。(简宗修)



答:佛具三身,法身惟一,尽诸虚空,化身无量遍满法界。一地球尚不止千释迦,大千界谁云无佛耶?



问:经藏多处强调‘请佛住世’、‘不久涅槃’,如阿弥陀佛在法藏比丘时,发四十八大愿,谓不得满愿誓不作佛;然则佛者觉也,乃断惑破障终至于中道极境之果位也,欲求自度度他,觉行圆满,非佛不行,若谓不入涅槃方能住世摄化群生,然则佛果岂是寂灭悲愿,无为变化之绝境也?然则:无住‘涅槃’又何谓也?(游祥洲)



答:一种名词,有正义别义之分,此二字译法甚多,人普知者为‘灭’。灭之正义,为解脱灭度等,言大患永灭,证果圆满也。但命终神离,亦借称‘灭’。经中请佛不入涅槃者,留佛身命延续住世耳,非请佛不证果也。明此余义可知。



问: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云,若持观世音菩萨名号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大水灾亦然)由是菩萨威神力故,假使菩萨威力那么大何需消防队,由本教徒可随便消火(水)灾了么?请指示经典意义何在?(周怡君)



答:世间诸端,固有天命,尚有人事,天命人事,互应为缘,互有所胜,诵观音名号听天命也,设消队队尽人事也。至于诵观音圣号,心不能诚,则无感应,必赖消防队尽人事,消防队有时亦生障缘,失其效能,尤赖真心忏求,诵祷观音,读书者,勿以文害义。孔子曾言:‘死生有命’,既如是何必设医院?又曰:‘富贵在天’,就应该坐家中不动,天上向下落钞票?再以近事言,各药房皆有特效药,又何必再设殡仪馆?



问:‘因缘’是否为自然?(尚铭功)



答:此问未解居士会意。意如谓一切法是因缘自然合成,非有神为创造,则所云因缘自然,可以相通。



问:某居士误信一贯道是佛教,并经重誓‘如违一贯,愿遭雷毙’后经佛徒解释以后,虔诚念佛、拜佛、诵经,亦能遭此厄运乎?又只皈依,而不能或不念佛、拜佛、诵经者又如何呢?(吴明安)



答:彼发誓时,监誓为谁?司雷殛者,又系何人?兹举一事反问,乡间小儿夜啼,其母诳曰,黑夜哭毛猴出,儿惧禁声,此正似之矣。今某舍伪趋真,改邪归正,犹虑儿戏誓言,几等于初发誓入窃盗之群,以后析节读书,身为将相矣,而尚凛惧于盗誓欤?昔日所为,方之窃盗,今皈三宝,比拟将相也。



问:照‘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理,则器世间和灵魂界应无二致,以均由众缘和合而生故。众生秉真如本性以生,若能无明断尽,圆智寂照,便可成佛,其理甚明。惟云西方净土,系阿弥陀佛所造,殊令费解,盖佛亦人耳,如能创造宇宙,将生两种矛盾:(1)佛所造之净土,必自有佛始,有始必有终,岂不违反宇宙无始无终之说乎?(2)如云系根据‘一切唯心造’之理,则上帝又何尝不可以依其心以造之也?如斯乱造,将出于多元,秩序必乱,尚成世界乎?请就‘诸法缘生’和‘一切唯心造’,予以分析为祷。(金亚铎)



答:‘色即是空起,至众生秉真如本性而生止’,此段所言,佛法不如是说。以色为缘生,真如本无生也,因所问重心在后,此可从略,答(一)‘佛所造之净土’之问,所立净土,专为度众,众器有差,说有权实。上者悟实,中下信权,信权以后,悟进入实,决非只会说权,不知其实也。实者何,寂光净土也。此乃无为法,无相无始无终,法身契之,非为造作。权者何,实报方便同居三土也,此乃有为法,有相有始有终,报身契之,是造作法,众器多劫,迷惑已深,说实难明,故先开权以显实也。答(二)一切‘唯心造’之问,一切心造,即是有为有相之法,亦是缘生,纯是生灭。上帝能造,我辈亦造,即眼前之秽土山河大地,及生灭之森罗万象也。但即云心造,心万差别,心净者造净,心秽者造秽,净秽二字,经中定有标准,非专谓水清曰净,粪臭曰秽。上帝与我,皆是凡夫心有无明,所造者皆秽无净,佛已三德圆满,圣中之圣,心净如日,故所造能净也。



问:敬聆训诲幸知佛法系彻底解决人生宇宙两大问题,然人何所自来,宇宙如何而成,理曰缘生,事则复杂,其重要过程,亟欲了解,闻有华严原人论,谓人自光音天降,果尔则更欲闻其详矣。科学家谓人从进化而来,历程是单细胞,复细胞,生物而动物而哺乳动物而猿猴而人猿,最后进化为人,基督教则谓上帝所造,佛教缘生想非以上二者,所说人究竟如何而成?人之生存程式(不是问生理怀胎序)亦即地球上第一个人如何形成。(某听众)



答:言乎人类之始,仍以缘生为正。科学言进化者,何能不言多素,如言多素,是未尝背于缘生原则,必执一化而忽多化,故有人从猿来之谬。上帝所造,其义等于自然而有,乃无可如何之语,是等于无说。台端所问,重在本劫人始,既不言生理,又不言无始,而华严光音下降,正当此矣。若问光音下降之详,则仍得言乎缘生,而无始与生理,又不能不论矣。



问:人与宇宙形成之历程,为千古诤论,孔子所未言者,学术界只好根据科学家之说,佛学为最高智慧之学,当有详细说明,但只说缘生之理,使人不易了解,倘有发心者,能将此一问题,著书宣扬,则功德逾须弥,佛日增辉,实深利赖。



答:佛经般若,是明真空,真如无为,一法不立。唯识一宗,是明妙有,缘生起相,万法唯识。此二学门,一体一相,若能汇通,宇宙人生之秘明矣。至于‘缘生’之谓,并非笼统一语,各经皆含其义,更有‘缘生论’,专门之书。但初机学者恐看不懂,必佛学常识,有相当认识后,再入手研究,始不困难耳。



问:魂与灵有什么区别?(胡美月)



答:魂在佛教中名曰识神,乃是本性迷后所变,灵是魂所起之作用。兹举一例以明之,如一钟声,钟者是钟之体,声者是钟所起之用也。



问:世间有鬼,可是在今天科学时代愈觉得世间没有鬼,到底是有鬼没有鬼,如果有怎么都没看见过?(周敏雄)



答:科学时代不时代,暂且不问,只问科学发达不发达? 中国圣经贤传,皆载明有鬼神,全球宗教皆说有鬼神,日本会科学,偏信有佛,欧美会科学,偏说有耶稣。万类学说主张有,一个科学独说无。此是科学不发达之铁证,且不是科学家尽说无。若说没见过鬼,便不承认其有,此乃少见之故,见过鬼神者,自古及今,大有人在。设再发难,请见过者介绍出来?试问周同学曾否有梦?若说有,也请介绍出来我看!



问:佛说的话,完全是对的吗?有可能说错吗?(赖银波)



答:佛是实语者,真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佛者大觉正觉也,错语是糊涂话,安有大觉之人,而说糊涂语,汝勿存是念,疑惑招过。



问:魔之扰我与我自扰是一样的。对不对?(赖银波)



答:魔分内外,其感招者,皆是自心。既是自心所感,谓是自扰,千对万对。



问:根据‘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目前我之所想、所作、所为,甚至念经、坐禅……都是虚妄。对不对?如果是对,我之读经、学佛不是虚妄吗?(赖银波)



答:不觉凡夫,起惑造业,此是病态,念经坐禅,乃是服药。以药除病,病可除去,病是虚妄。病若不存,药仍服用,药即是病,药又虚妄。若到病药双亡,便是真实,现在还在病中,必须服药。



问:如果观音菩萨及释迦牟尼佛能常示现,直接救化众生,众生不就更容易救化吗?为什么要众生看不见佛,而常沈苦海,而猜疑?(赖银波)



答:佛与菩萨,皆多化身,落叶飞花,皆可悟道,是落叶飞花,皆佛化身,在自己之器利钝,悟不悟耳。昔释尊在舍卫国,分明佛身现世,而舍卫城中之人,仅有三分之一信者,又有何说?佛菩萨之身,无刹无时而不现,要在众生有缘无缘而已。

佛学问答类编

(质难第三)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三、质难



问:佛教之宇宙观为何?(何日中)



答:宇宙等言世界,即指空间时间。空间为众生依报寄托之所;时间为因缘起落聚散之阶段。众生有生住异灭;世界有成住坏空。虽云电露泡影,并无实体,在不断变现中,凡众自不免于苦乐忧喜之感。佛法固了真际,然为安乐凡众,并不弃舍假谛,故亦时时讲求方便之利也。



问:佛教对当前之世界,应负何种使命?(何日中)



答:现在世界惟乱耳。远因基于恶业所感,近因仍在不明真理,处处自私,果能彻知自他不二,物我平等,则祸源自清,能使众生慈悲平等,正知正觉者,舍佛其谁?



问:百余年来中国之佛教渐趋低落,其影响如何?欲重振中国佛教,在形而上学之基础上,应有何种取舍?(何日中)



答:中国佛教衰弱,影响民德低降,团结削减。振兴问题,固关于众生福报,然有乘戒俱急,宏愿大士,真肯六度齐资,四等并运,亦未始不能挽正法重住,舍此而取他途务末也。



问:欲强中国应以何者为先?(何日中)



答:本栏不谈政治,然民为邦本,本强则国强矣。尚义而薄利,大公而无私,是今日教民强之先声。



问:耶教在中国之命运怎样?(何日中)



答:落叶飞花君记取,汉家文化复兴时。



问:无始无明与一问三不知有何分别。人家是真正的追求真理,请问怀疑有罪过否?为何不答?纵答之多为辩护其短处自圆其说,答非所问,能令人心诚悦服否?是不是弘扬正法之大德应有之态度?(段树义)



答:无始无明,是说真如一性虽然本有光明,但在不能说出开始之期,即染尘垢,盖住光明,故曰无始无明。一问三不知,此名尘沙惑,固然是无明,纵一问三能知,还是无明,盖所知多是虚妄分别,正为无明所起之作用耳。至于追求真理疑而有问,自无罪咎,惟所问或欠系统,或被问者有所不知,不能答覆,自可不答。今责以护短自圆其说,及答非所问等,未能指出事实,区区亦不敢贸然批评也。



问:吾人居住的地球在南瞻部洲的何处?其他中洲,三大洲还有没有地球,是不是也绕日而行?有没有同样的人类及其他畜牲道等动物?(段树义)



答:地球即是南瞻部洲,他洲乃他星球,一个单位世界即有四大洲,一洲绕日,余三洲自同一行动,不但此界之三洲有人,据佛经世界无尽,众生无尽,是他界亦同样有人,此语自然为人怀疑,先生既崇拜科学,请举一科学家之言,以供研讨。‘美国加里福利亚州,州立大学天文系主任,奥特史特劳夫说,银河系大约有一千亿个星球,其中约一百亿个有行星环绕自转,此中有十亿个行星有生物,至少有一百至一千万个行星,有像地球人类一般的智力极高动物。’此是科学与佛经吻合者,然亦有不合者,则又另当别论矣。



问:其他小世界,天山洲海,地球是不是一样?一样高?忉利天三十三天其他小世界是不是也是如此?假设无量小世界都像这一个基数一样,这整齐排列的大世界,秩序井然,难道没有计划者的安排,能自然这样奇妙?西天固有阿弥陀佛所造,宇宙没有人造,怎么会有了?这宇宙的迷,佛觉悟了为什么不能仔细圆满的解答?(段树义)



答:世界分单小中大者,为世界无量,不如是假定,不易言说耳,如钱之数曰个十百千万亿兆者,亦是假定,取易计算,岂必大小远近,量以绳墨。兹以中国人而喻,不云有四万万之多,岂能高低胖瘦美丑一律,若必执是等世界之井井,有主安排,请问此四万万人,各有五脏六腑,四肢四体,果是谁来主持安排者?



问:科学家说,月绕地球而行,地球又绕日而行,日又绕昂星而行,昂星又绕不知名的星辰而行,不知名的星辰又绕不知名的星辰而行,这样整个的宇宙界不知名的星辰一个带著一个行星而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不息!互不相撞,岂不奇哉?是谁为之力?除佛所说的无色界天外,诸有色天是诸行星体是不是?不然何以看不到?按现在科学进步用望远镜天文知识均能观察诸天体行星的行运壮观,怎么看不到和我们一个小世界以内的大须弥山,小铁围山?行至太空之际,哪有风轮,水轮,支援一个小世界?(段树义)



答:此段问有三义,(一)群星不互撞,是谁之力?(二)诸有色天是诸行星体。(三)望远镜不见太空之际风轮,水轮支援。先生既明科学,当知各星皆有吸力,两力互吸,则生距离,故不相撞,此其一。天有地居空居之别,色界属空居,不依星球,此其二。风指空气,水指水气,轮作轮廓解,合言器世间之环境有风水二气体。如必取镜觅一圆形车轮。则是以辞害义矣,此其三。



问:此地球初劫成立的时候,其来住这地球上的最初原始男女肉体究竟是怎样来的?按佛经解释人世相续为十二因缘,因乃真如识藏起无明之念,而真识渗垢妄念,真妄和合为成八识阿赖耶识,从无始以来是为相续之‘因’,‘因’无‘缘’不生,这缘为父精母血赤白二渧,因缘和合完成二十二根,是今日人类,此所不明白的是这地球初劫成立的时候,第一对父母为缘的肉身是那里来的?或是如何形成的? 既然有其事实为什么不知其来源?既不知其第一对父母缘的来由?‘因’从何而缘起?又怎么能专责耶稣造人之谜?否则自己既为真理,为什么不说出来?留一手干什么?(段树义)



答:此段高论,分为四义:1.此地最初男女肉体怎样来的?2.第一父母肉体,是那里来的?3.既有事实,为甚不知其来源?4.既为真理,为甚不说出?请查看答何茂坤居士问,自解初义。如以众缘和合化生动物为疑,试想人身久不沐浴,衣裤不濯,忽然生虫,或瓶醋盖覆不密,而生蛆虫,若则不止一对,所云第一对下问,自难成立,是重释初义兼解第二义。佛说法三百余会,百千万言,主体者,求详求尽;客体者,要言不烦。‘万法缘生’,一语肯定,人类生相,岂外此例,何得诬为不知,可解第三义。如必要琐琐屑屑,责以不说肉体之初,实则佛说之经,我国取来者不过几分之几,焉知印土未译部分,而无此等细言,我或管中一斑,断言其无,似嫌太早。



问:佛为觉悟宇宙十法界真理之人,自然是无所不知,知之无所不尽,实实在在的么?读是科学中的科学,怎么不知地球绕日而行?怎么不说其他诸行星上都是有些什么东西?诸行星为何运行不息?既然不知自然法,可见正等正觉尚有问题?如说了记载在何经何典何章?以便恭读学习,假使这些自然有圆满的解释而是符合科学的发现,我想世界将离太平不会太远了。(段树义)



答:世界学术多种,各有其专,不过大圣专中兼普,虽则兼普,而弘扬必重本题,略于其他。孔子主仁尚德,自言军旅之事,未之学也,世未尝以此病孔子,实则孔子非不知兵,如夹谷会,坠三都,均其明证,只不杂言而已。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是其所专,他则有问斯答,岂能不叩乱鸣耶。先生以宇宙假相,责佛不言,已属偏见,实则佛经曾说世界众生,两俱无尽,智者举一可以反三。又责不言星球绕转,兹举一喻,名厨烹鱼享客,只言此名红烧或清蒸,焉能备诵油盐姜酢。‘正觉’二字,正不如是作风,果如所言,实是错觉,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也。又云佛法符合科学,世转太平,予谓科学符合佛法,方转太平。此亦见仁见智,不妨各异。



问:整个的宇宙海中有刹尘世界,其成、住、坏、空是否同一个时间?从劫初成至空劫,可以不可以简略的写出各劫期的福灾情形?又人由十岁果真能增至八万四千岁否?抑是假定计算劫的方法?假设是真的,人能活到八万四千岁,为什么上古时代以前的原始人寿命长,智慧高,为什么还穴居野处,茹毛饮血?为什么不会发明电灯火车等?(段树义)



答:1.请问一山之树,是否同时开花?一树之花,是否同时熟果?若观察明白,自悟此理。2.一部历史,尚有非一人所成者,全部二十五史,限一人写出,或有其才,我非其人也。3.例如蟪蛄不知春秋,蜉蝣仅知朝暮,若告以人生百年,彼定怀疑,然亦无法向其证明也。4.电灯火车,乃诸智慧进化中之物质进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然亦系积千百年之演变,多数人之材料而成。此知解仍属积久积广关系,如不以积久为然,试取近代十岁小儿,不令受学,看他对物质有何发明?况智慧不止一种,又何可据其一,而忽其余耶。



问:宇宙万物有为法界中,系皆由阴阳电极而来,请问这阴阳电极自何而来?佛教如真是真理,为什么不能圆满解答?这些真实的事物来历?地球为什么会自转?是神为之力呢?抑是佛经另有合理的解释?(段树义)



答:1.区区未学通‘阴阳电极’,不能分条析目而谈,若讲万有,佛法中言理,则‘一切唯心’,言事则‘众缘和合’,又云法尔如是,揭出‘无始’。此三言极为圆满,更无何说,能以胜过,能益亲切,先生宜将此三言,深切了解,然后遍阅‘万有文库’,能拣出彻底之语,胜此三言者,不妨对佛法再加责备。2.地转亦众缘和合所致,非有神力,如人身血液流动,根于众缘,岂有神所主耶!?



问:莲邦消息画中画绘的三千大千世界的一个小基数的小世界图究竟对不对?如果是不对,那么对的应该是怎样?请列出一个正确的小世界图来,佛法既是宇宙的真理,就应该尽量排出来给人家看看,为什么把真理藏在箱子里?甚至只能给人超度,不能够给活人设法?向大报界投稿,不要闭门造车,现在的时代为什么不用白话文把重要的疑点解释清楚,使人了解佛法,世界哪一个人不是在追求真理,假使佛教是真理,又有哪一个人不信佛呢?今天的大乱其责任究应由谁来负担。



答:1.此图非佛所画,不过后人略举相似,使人望图解义而已。如求逼真,必须测量,试想我等凡夫,横则一他星球尚不能到,况多星球;竖则四王天尚不能到,况论初禅。只可信经,不必泥图。2.三藏经典,译成中文者,已近九千余卷,早公诸世,安有藏在箱里之理。佛为法义流通,尝说书写、诵持、讲解等,皆有功德,更是极倡流通之证。只可说真理藏在经里,不可说藏在箱里,未入大海,反说大海无水,岂是正论。3.超度死人之经是何种?给活人说的是何种?必对照观方知。不能看见赴经忏之僧,便全称肯定指佛经是超度死人。4.东则日本朝鲜,南则泰越缅柬,西则欧美各文明国家,无论图书馆,及学者私家,皆有大宗佛经,甚有盛于中国者,何得诬为闭门造车?5.佛经有文有白,不过无近代之土话耳。而真理不真理,更不在白话与文言,四书五经是文言,水浒红楼是白话,岂能说水浒红楼是真理,而四书五经为邪说耶?6.今天的大乱之责任,由心存贪嗔痴慢,身行杀盗淫妄之人负担。



问:莲邦消息中谈,劫初人祖是由光音天飞下来的,因贪食地肥而体质渐重,不能起飞,因食故而有米谷等等,后化为众生,这里面就有很多疑问,试问如此说法与耶稣制造众生为迷信有何分别?出自佛经何典?光音天的人是其福报为什么要飞下来受苦?既受苦为什么会再飞回去?既化为众生为何不化美好的?而化为细菌,蝇虫等岂不残忍无道?又谁叫他飞下来的?是不是每一劫初成立的时候都是由光音天飞来呢?假说光音天不飞下来,这地球上没有动物了吗?佛不是说此法界为有漏法界吗?地球坏空了,光音天上的人还会存在?光音天的人又是从那里飞去的人做始祖呢?这与佛理符合吗?假使此说有误,著者本际法师不是大法师对佛理岂敢妄语吗?(段树义)



答:1.光音天降人,是彼界迁住此界,耶稣造人是开始制造人类,犹之中国神话,黄土捏人,二者分别易见。2.众生心理无常,刹那万变,光音天为何飞下来,那只有他知道,譬如欧美建设,本极繁华享受,为何偏要南极探险,自吃苦头?3.变好变坏,由业力支配,此残忍系自己造成,非他所加。4.劫之初成,是否皆由光音天降人,未见经文,不便乱道,以理揣之,当不如是呆板,如去年元旦第一来贺年者,为王甲,今年元旦第一来贺年者,未必仍为王甲耳。5.光音天居上,地球居下,(上下假定语)下界地球坏空,何碍于上界光音。但三灾至时,四禅皆坏,岂独光音而已。6.光音天形身是化生,神识如电,可遍行大千,遇缘即可来投。7.本际法师不但精通佛理,在未出家以前,且是大儒,更为桐城古文大家,所说自有根据。



问:真如识藏本清净不染一法,为何忽起原始无明一念之妄?(段树义)



答:真如一法,为佛学最高之颠峰,佛陀教人,本观察根器与程度,分五乘说之。倘不如是犹医生不察病之本源,一味用高贵药品,不但病不能愈,反而害之,非药之咎,错用之过也。贵居士既问,只有从略奉答,在此问题未能了悟之时,切勿以区区此答,与人作诤论之具,深恐引人误会,或召谤法之嫌。‘本净不染’是云真如之体,不为一切所变所损,非不为一切之所覆障。我辈凡夫,迷惑颠倒,即是真如被烦恼覆障也。‘原始无明’四字,佛典多作‘无始无明’,乃言不能言其始,此语便是真理,若言有始,即破因果原则矣。真如而具无始无明,喻如金必在矿。‘忽起一念之妄’,佛典中乃云‘一念不觉而有无明’,此为接引来学之方便语,使人听之易解,然此‘一念’,亦属无始,若认忽起一念,作开始讲,是又违原则矣。



问:既起原始无明一念后,形成次第山河大地的程式如何?(段树义)



答:山河大地,并非真实,乃是众缘和合,所现假相。如楚人视云如马,赵人视云如牛,秦人视云如美人,唐诗人杜甫谓云如袷衣苍狗,何尝真实。而此山河大地,在九界众生视之,有见有不见,见亦不一律作山河大地观。以此境仍是心造,妄心不一,故视亦不同也。



问:魔鬼有天魔等,请问行十善的人才能升天福报,哪有上天作恶呢!作恶的如何能升天,魔王有诸大神通,为何不明佛法因果而学佛,魔作恶受因果报应否?(段树义)



答:善分‘有漏’‘无漏’之别,此漏无漏二法,含义甚深,不能在此多添枝叶,加以详释。兹可略言其概,能断‘见思二惑’之善,谓无漏善,不断二惑之善,谓有漏善?二十八天之身,皆具见思二惑,故作有漏善者生之。惑轻者易于学佛,惑重者难以学佛,世间小富贵,尚有‘富贵人学道难’之训,天魔大富,不好佛法,有何奇怪。有惑即造业,造业即受报,况有多劫带来之惑乎,此所以二十八天,统不免于轮回,天魔天福享尽堕落,岂能例外。



问:神作何解释?佛经里有很多的神,例如树神、地神、河川神、山岳神、日月神、戒神、善神、恶神等,是从何而来?有多少寿命?住在何处?吃不吃东西?又说修德正直为神,为何有邪神恶凶之神?关公并没有修行,也未学佛,为什么会成神?神之死有何因果?又说神为天地精气,精气何以能成神?算佛学唯识论哪一识?(段树义)



答:1.神字在此处讲,乃鬼道及天道有识者之称。神居六道,互相升降,循环来往,安有一定。来在何处,住在何处,寿命千差万别,并不一律,何能备举。在欲界者,当然饮食。司赏善者及无明轻者,即曰善神;司罚恶者及无明重者,即曰恶神。2.关公成神,乃其生前忠义善果,先生谓未学佛何能成神,大是误会,成神乃六道内之凡夫,不从学佛而得,成佛乃三界外之圣人,必由学佛方成。3.精气为神,与前述职位之神,其义少别,此神乃精气所聚,即所谓众缘而生,试言木禾犀之香,香从何来,此香算哪一识?请参!



问:魔鬼有天魔等,请问行十善的人才能升天福报,哪有上天去作恶的?作恶的如何能升天,魔王有诸大神通,为什么不知佛法因果而学佛?魔作恶受因果报应否?(段树义)



答:作善而希富贵享欲果者,为有漏善;此类众生,不解佛道,且不欲闻,所谓富贵人学道难,以其迷于尘欲也。六欲天享乐特殊,不思解脱,极能障道,魔作障解,谓其障碍佛道也。



问:佛学对宇宙之起缘1.怎样有宇宙生物人生?2.若是因缘所生,缘从何来?例如空瓶子盖上盖,瓶子放在家里不动它,即千百年内中亦无物可睹,瓶内本来空,因何而有物,若说是有物岂不无中生有否?3.本题之结论宇宙人生万物之起源究从何而有?(李维杰)



答:空中本有密度之原子,瓶盖若不严密,进少空气,即能生物。有其一,则生二生三,有三则万类化出矣。此仍是众缘和合而生之理。倘以此缘生怀疑尚能说出他法乎?区区亦愿闻之。



问:众生从无始以来即有贪嗔痴三毒。1.若无此三毒还有什么存在?2.无始若无贪嗔痴是个什么面目?3.无始又从何而来的?本题之结论无始即无终,大地那里有成住坏空之说呢?(李维杰)



答:本来无一物,说个甚面目。无始非物,何能加以来去。‘无始即无终’,此语诚然,但成住坏空,等于易经之贞下起元,并非空而后不再成,循环不息,即是无始无终。



问:经论若有一法胜过涅槃我亦说个如梦如幻1.涅槃寂静不生不灭岂不是死灰,死灰当然永不再复燃?岂不是无情,无情不如顽石?2.又说不住涅槃涅槃之名不可得又云涅槃常乐,岂不是矛盾吗?(李维杰)



答:学佛应有次第,犹之学算术,必依加减乘除递进,若开首即讲微积分,学者必难接受。涅槃之理,等于算术之微积分,非可骤然明白。居士谓涅槃寂静不生不灭,同于死灰顽石,实则灰与石有生有灭,并不寂静!涅槃即是涅槃,无物可以譬喻,今只可略解不生不灭之义,以释误会,‘不生’谓本常,‘不灭’谓永在,何能说是死顽,惟其本常永在,故曰常乐,安有矛盾。



问:大地众生皆有佛性,亦是未来之诸佛1.冬天天气寒,生物即死亡不繁殖,夏天暖生物多,众生岂不为热所生,并无佛性之说否?佛性敌不过气候只是为什么?2.佛出生本地球上已两千多年是为度脱众生,那多一位佛即应少一众生,为何到现世界人口不断增加,动物也是增多减少,证明并未度脱一个众生否?3.本题结论:菩萨发愿,若一众生未度,誓不取正觉,众生有增无已,何时能度尽?(李维杰)



答:佛性不是气候,请问居士能思能想,是气候否?居士所云世界,似指地球,此不过无量世界中,亿万分之一,只知此处众生增,未知他处众生减也。然增减亦是偶有现像,如水中波,忽卷向东,又卷向西,必须以全海论。各经所载有恒沙诸佛菩萨声闻缘觉,何能说未度一个众生。更应知虚空无尽,世界无尽,众生无尽,菩萨度众,亦无尽也。



问:人生本是个梦昙花之幻影,迟早终从变灭,1.一切法一切事物本来都是梦幻泡影,杀人岂不是如梦否?例如我今夜想到我生在世上一事无成,受穷苦病患众苦,末了还得要死,死了与草同腐,我想到本来是梦幻,我亦不怕任何东西天堂地狱,以无我为观,提著刀把你杀死了,但是我犯了国法,我看到执法人执行杀我头,可是我以无我之观不怕也,岂不是什么事都可以干吗?2.本题之结论:有生必有死,死后怎样谁也不能知道,因为只死一次,若说因果所支配,试问美国原子弹轰炸日本,人口死亡廿万不算,众生物算算看算也不能统计,当初发明原子弹的也只有三两个人吧,以三两个发明一种武器杀死恒沙之众生,岂不天道无知否?(李维杰)



答:梦幻泡影是原则,犯法受刑是过程。喻如人身,有生必有死,死是原则,生后死前一段是过程。不能因著有死,中间一段一切不管,静等死也。或是妄作非为,自寻死机,倘人责之,则曰,人迟早是死也。且佛法如医药,应病而施,众生三毒为害,故说梦幻以破之,如看电影,虽有珍味华屋!亦不往就之,知其幻也。居士反以其幻而想杀人,是反用其药矣。更应知‘无我’之义,果无我何有三毒,无三毒如何能杀人耶?又云:发明原子弹,杀恒沙众生,天道无知,亦是误解,有因有果,三世乘除,未之或爽,其中至理,研究方晓。



问:人生是因果所支配,所谓三世因果,今生穷前生未修福以致受苦,请问富人有钱即是贪污而来也是他的福报吗?这福报岂不是太不公平吗?本题之结论,富有前生所修得来,今生不用劳碌生理,能吃苦,有智慧当然可以赚钱,怎么说前生修得来,岂不是矛盾?(李维杰)



答:凡夫作善,多不纯净,大都私多公少,其作善之动机,或为名利,或为地位,或为种种希求,寻一无缘慈悲,毫不著相者几希。是以所作,或始善而终恶,或始恶而终善,或间善间恶,或善恶相混,其因如是复杂,得果亦自复杂。又云既前所修,不用劳碌,不知因果成熟,全在缘力,所谓无缘不生也。如一粒瓜种,虽能结瓜,若无水土风日等缘,但置掌中,亦不能突然结瓜。运用智慧,便是其缘,惟无因者,虽有智慧,亦不赚钱也。俗云,‘百巧百能,还是受穷’,明乎此,岂有矛盾。



问:中国有老子庄子孔孟杨朱淮南墨荀韩非朱子再加上佛学1.中国超过任何国家的学问,尤人伦之学,为何光出奸臣贼子?2.例如儒者士大夫之流终日悬空静守槁木死灰,自命清高,不肯接受任何外来新文化,口讲仁义之诗文,实则心如蛇蚖之毒也。如仁义,己不仁义,教人仁义。道德,己不道德,叫人道德,法令,己不守法,教人守法。老奸巨猾,刮民膏,喝兵血,如此至今成为世界上不发达国家,佛教徒无感情无学问乃至老奸巨猾实不乏人,如是何用信儒佛,倒不如信己,有能力多享,无能则罢了?(李维杰)



答:老庄孔孟佛等,俱教人为善,未教人作奸臣贼子,此在人不接受,非诸圣贤之咎也。至云不接受任何外来新文化!不知所指何种?杀盗淫之电影,黄色音乐,男女跳舞,汽车,洋楼,大餐,男则西装革履,女则袒胸裸腿,飞机大炮原子弹等,皆是外来新文化,何尝未接受耶?佛教徒无感情,无学问,老奸巨猾,乃是不遵佛教所致,非经典教其如是。‘信己’,不知己是何等人?若充分之贪嗔痴慢疑,信之恐表现者,尚甚于奸臣贼子老奸巨猾之所为。最后又讲享受,殊不知人之所以为奸臣贼子老奸巨猾者,即是为享受所趋迫也。



问:佛家主张爱欲枯干1.淫是为首戒,试问中国诸子无妻子吗?佛陀无妻子吗?孔说食饭和女人同等重要,玩女是不应该,这是老年人说说倒也可以。青年人除出家外,想断淫事实上不可能,因为是生理上需要,良知所判决,非心理作祟否?例如桃树到春天必然开花结桃,若是使它不开花,除非砍了它,2.本题之结论男人不应同女玩,不然不能修行作佛,性欲与生理无关系?(李维杰)



答:男女断淫,乃是教真为了生死者而说,其对在家人只教戒邪淫,邪淫者,指非夫妇行淫而言,并不禁正式夫妇同居也。作佛条件甚多,亦非仅断淫欲,倘如是简单,则人人能成佛矣。



【附注】总观八则所问,知居士系不满现状之人,故对诸佛圣贤,咸有微辞。至于看佛书,无非思求出路,然以傲慢责斥心为之,何能得益,且恐更增过尤。奉劝居士如真有心向道,不妨先放下佛经,物色一册‘了凡四训’读之,使略有信仰心后,再看佛经,境界或有进矣。



问:‘西方极乐世界’我认为是一个乌托邦,不然将何事实证明?(丘八)



答:月球中有火山,火星中有人,我也认为子虚乌有。若说以望远镜为凭,我说释迦牟尼佛的眼就是望远镜。莫说十万亿土很近很大的极乐世界,就是恒沙界外一滴之雨,佛也尽知头数,若说自己见不到的便不承认,其见似乎太偏,蚂蚁眼光不见人。不能就说没有人。某甲夜间做梦,某乙并见不到,也不能说某甲没有梦。



问:念佛有何利益?有人说:念佛可国泰民安,那么全国上下一致念佛好了,如此就能消灭邪恶吗?可以,我就不必干了。(丘八)



答:佛学原是一种文化,念佛小而言之,能除邪念,正心术,开智慧。邪念息,自然不害社会;心术正,便能大公无私;智慧开,方得事理分明。此等人办事必公,为政必廉,执法必明,从军必勇。若此岂有不国泰民安之理?否则心术不端,纵有最利之武器,到了利害关头,种种花样,恐怕都干得出来。要知国家的组织,是以种种机构配合成的,单靠文化,固不能消灭邪恶,若废除一切文化,单靠武力,也怕是办不通的。



问:对出家人应何尊称?(丘八)



答:法师或大和尚,皆系尊敬称呼。



问:法师、居士作何解释?是否皆是对和尚的尊称?(丘八)



答:‘法师’系通解佛法之人,按经义凡能于经受持、读诵、解说、书写,皆可称之,后来则成为出家人之专称。‘居士’系在家学佛之人,对和尚不能称之。



问:佛教对人生的看法如何?(丘八)



答:所云‘看法’者,系指个人之一种观念,佛法注重实际,是说真实语,无所谓个人意见,故不能讲看法。佛家见到的是人心迷惑颠倒,因之行为多是造作恶业,结果总是招受痛苦。佛家悲悯世人种种错误,特为指出各种正规,使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而已,其规法不外要心性启发智慧,彻底觉悟,行为要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结果要解决一切痛苦,还我本来自由。



问:对宇宙又作何解?(丘八)



答:此非片言可解,佛家见到之宇宙,无量无边,非如世人坐井观天,只知有此一个世界,而此无量无边之世界,皆系众缘和合假有,实在也不出吾人之心量。



问:出家人为何要吃素?又为何不讨老婆?(丘八)



答:佛家教义慈悲平等,不把他方血和泪来作自己的享乐,故戒杀生,所以吃素。老婆就名家室,有老婆就有子女,更须求田问舍,这就名家室之累。既云出家,就是摆脱一切,把身贡献出来。专作弘法利生之事,犹之当兵上阵,不能带老婆一样。这还是世俗说法,若要立志成佛,淫欲是必须断的。



问:有人说:佛教是消极的,厌世的,迷信的,分利的,绝种的:对此作何答辩?(丘八)



答:不懂佛法的门外汉,任口胡扯,那自可付之一笑。俗人对于升官发财,饮食男女,拼命的去追求,大家便恭维他是不消极不厌世的英豪;对于不畏因果,敢作伤天害理的事,及用尽方法巧取豪夺掠取金钱的,又恭维他是不迷信不分利的时髦。佛家绝对禁止此等行为,所以一般纸迷金醉的人,看了反觉奇怪,就随便加些侮辱名词。你先生教我答辩,这却不必,我只提出几条教义来,请作参考,便可大白。华严经行愿品中略谓:‘尽法界,虚空界,十方刹海,所有众生,种种差别,我皆于彼随顺而转;种种承事,种种供养,如敬父母,师长,乃至如来,等无有异。于病苦作良医,失道示正路,暗夜作光明,贫令得伏藏,虚空界尽,众生界尽,我此随顺,无有穷尽,身语意业,无有疲厌。’又云:‘所有功德,愿令众生常得安乐,恶法不成,善业成就,成就菩提’。这是万分之一的教义,请看是不是消极厌世?佛家主张明心见性,惟我独尊,不崇拜鬼,不崇拜神,更不崇拜甚么天帝。若说佛教迷信,请问什么宗教不迷信?穷和尚担负了普度人天的大责任,只日中一食,就骂他是分利,请问除了农夫工人是直接生利的,莫非党政军法教商,统统不许他吃饭吗?佛教教徒原分出家在家两种,在家的并没禁止讨老婆,又何能谈得到绝种?



问:佛教究竟对国家社会有何贡献?(丘八)



答:晋末五胡十六国时代,嗜尚残杀,赖佛教的宣传,救了不少人的命;唐朝威服四夷,为天可汗,远在海外的日本,亦来中国留学,多半是佛化的力量。明代俺答小王子之役,西北内向;清代蒙藏边疆之巩固,何一而非佛教贡献?要知国之本在民,民族之精髓系乎文化,佛教在中国深入民间,所谓家家观音、户户弥陀,信仰统一,因之精神团结,凡政治家皆明此理,中国自甲戌以后,每一次战败,就订一次不平等条约,里面都有布教权一条,用意就是分化你的团结,教你慢性自杀,明乎此理,便能了解佛教对国家的贡献。



问:佛教徒近常自夸其教并不迷信,但仍终日排著些泥木的偶像,向它烧香礼拜祈祷,试问这些泥木偶像有灵魂吗?泥木有了灵魂是谁赐给它的,若没灵魂,向它祈祷,能说不是迷信吗?(真理)



答:佛家见到的真理,乃是用正智体验得来,并不是靠神赐给的,等于二加三数即是五。智者一看就知,迷者自然不晓。中国有句俗语,不读那家书,不识那家字。不去研究,听也不信。我只总括一句,佛教绝对不迷信。佛教供奉偶像,自有深意,你先生既然意存讽刺,我也不必费辞。请问天主教供玛利亚像,耶稣教崇拜十字架,中国家家供木主,国家礼国旗,这些事都有灵魂吗?你先生四大假合之身,这灵魂是谁赐给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恐怕你先生自己心迷,所以看天下事无不迷也。



问:佛教口称悲慈,又说救度众生,请问社会上的慈善事业,公益事业,办有几处?我见到的只有和尚向人化缘。(真理)



答:化缘二字,讲起来很费事,我们可从俗讲,一般人看到和尚向人要钱,名叫化缘。这样说来,化缘就是要钱。请先生明镜高悬,社会上伸出手来,用强用柔,或明或暗,向人要钱的,何止恒沙?恐怕不止少数的和尚!办慈善事业,我是十亿万分的尊崇与希望,只可惜穷佛徒,没有洋财,那就处处落后了,这是十亿万分抱歉的!



问:现在的国家是军事第一,终日敲敲木鱼,打打钟磬,就能救国吗?依我看来,敲木鱼钟磬是救不了国的举动!(真理)



答:现在军事第一,谁能否认?但是我看,也正需要佛家的大乘救世精神,来振奋士气,使全国上下心德一致,来完成抵御外侮的大业。佛教在历史上协助国家民族的辉煌事迹,代代皆有。不读中国史的,就不知道。佛教的主旨,也不是专敲木鱼磬子,请问学校里升降国旗,唱唱国歌,他教也唱唱赞美歌,难道学校里就是专会唱国歌,他教的教义,仅是唱赞美诗的吗?



问:中国孔圣人,也是信天。尝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又在他书上说,汝无贰心,上帝临汝。佛能超出上天以外吗?(真理)



答:你先生还算聪明,天是六道凡夫,佛是出世圣人。实在是超出天的范围,独立自尊,不但超出,而且为诸天(天决非一个,故说诸天)之师,佛各处讲经,天帝还来侍奉护法。请你先生查看佛经,自然明白。差不多的佛经,都有二千年以上的历史,这可不是为著对待你先生我去新造的。我们辩论佛天,尚且说不清楚,请暂不要拉扯孔子,再出歧路。



问:请你把基督教,孔教,佛教,回教,道教合起来,简单的比较一下,到底哪一教是真理?请你说实话!(真理)



答:我没有这样大的学问,也不敢这样妄为,未曾去深研各教和经典,哪能轻口发表议论。



问:人死了为什么要超荐?死人生前作恶为非,端赖超荐,便可生西吗?如此大家不妨作恶为非。盖只要死后超荐一番便了生死,岂不太便宜了吗?(怀疑)



答:净土经典中,只言念佛修福,求生西方,未言死后超荐,便登莲品。不过佛法威德,不可思议!作佛事自是善事,善因当结善果,既为所死之人而作善事,死人当受几分善果。如地藏云:‘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这并不是了生死,更谈不到讨便宜。



问:求签问卜是不是迷信,香灰咒水治病是否有效?如果吃死了人,是不是佛教杀人?(怀疑)



答:占相吉凶,佛教斥为邪命。庙里设签筒,不知沿自何时(佛家虽有占察经但真伪至今争论未息)。这事好比某镇用鱼肉供观音,实际上观音并未教他供鱼肉。香灰咒水本无毒质,哪能就会毒死人?未免言之太甚!若问治病有效与否,那也不一定,请问盘尼西林及某某特效药,治病皆有效否?若说准有效,世上就该不死人。



问:烧纸锭银箔,是什么意思?既堕地狱受苦,又怎能使用这些金银纸箔?(怀疑)



答:这是中国的风俗,佛经里并未提倡。张三做的事,您先生来责备李四。本李四只好说句:‘对不起,不晓得’。



问:孔子是圣人。为什么他不主张戒杀?吾人祀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杀三牲,岂不罪过?(怀疑)



答:孔子何尝不主张戒杀,儒书上多有记载,论语里钓而不网,弋不射宿。礼记里田猎不合围、不掩群、不杀胎、不覆巢,士无故不杀犬豚。似这一类的限制,不胜枚举。不过孔子是世间圣人,只顺世法用仁慈来方便限制,非如释迦世尊,是世出世圣人,直谈三世因果,主张戒绝而已。但世尊对初学亦许食五净肉,也非不讲方便。杀牲祀孔,是前代礼制,今无规定,沿用习俗,似属不宜。



【附注】上古茹毛饮血,进化到种食五谷,由于肉食习气太深,一时不能全改。但中国先圣也曾觉到弱肉强食是残忍行为。在夏殷两代礼制中,却早定了田泽取猎,专为祭祀享宾之用。是已寓禁止滥杀之义。至问孔子为何不戒杀?除前文答覆,尚有一说:汉儒郑康成注释礼记,曾有‘孔子虽有圣德,不敢改先王之法’之语,而孔子亦自己说述而不作。这是孔子治学取的标准。



问:丹霞烧佛,还有罪过否?(三三)



(按:来稿署名‘三三’,正不知是前三三,或是后三三?是法师,抑系居士先生?使我无法称呼。忽然想起瑜伽焰口中有‘叹骷髅’偈一则。开首云:‘昨日荒郊去玩游,遇见一个大德骷髅’,我便有了办法。一个骷髅,男体女体,尚不能辨。那里再分析出法师居士先生来?故取大德二字,笼统恭维,比较圆融;我依此例,称以大德,亦述而不作之意)



答:此番功德尚无处安住,遑论其他。我要反问一句,大德见佛烧了不曾?



问:观经云:是心作佛。黄檗云:不可以心更求于心。听东的话对,还是听西的话对?(三三)



答:君强分皂白,我不辨东西。



问:净土是何境?(三三)



答:问境只管向外去问,何必来牵扯净土?



问:经云:供养百千诸佛,不如供养一无心道人,怎么解?(三三)



答:大德多管闲事!



问:闻人说:唯识不了义,般若太笼统;这是互谤语,是真实语?两宗优劣之处,请略言之!(三三)



答:能转八识成为四智,这不能说是不了义;斩断葛藤,一丝不挂,还说甚么笼统?诸法平等,偏逼我说优劣,我与大德并无冤仇,何苦拖我谤法造罪?



问:教家说华严为经中之王,净家又说阿弥陀经是群经指归;两经的最精华处,请举一二!(三三)



答:曾闻古德杨仁山居士有两句话说:‘教遵贤首,法尚弥陀’’此语可味;更在阿含中见到称赞佛经说,初妙中妙竟亦妙。(手中无书是否为竟字待考)据此,区区心中,凡属佛经,通体都是精华,所谓譬如食蜜,中边皆甜,那能指一指二。



问:四谛中的道谛四行相,一时想不起来,辞典中亦未载,祈告!(三三)



答:道如行出。



问:八万四千烦恼,我想此数当如一念三千,必有数目比倍而成,不是流行成语,然否?(三三)



答:十使互具成一百,历十法界成一千,身口七支业成七千,三世共成二万一千;末那识之痴见慢爱四惑各具此二万一千,合为八万四千法数。



问:现在是科学时代,佛法会能救国救民吗?佛法讲得虽然天花乱坠,我不相信能比原子弹有效用?(梁拳石)



答:我不解尊意所说之救国及科学范畴?只好揣摩风气,代拟其说。尊意或谓救国救民须科学,而科学必限于声光化电机械原子弹。若果这样主张,所有立法考试司法监察教育医学农业文学艺术会计等制度,皆不是声光化电机械原子,那便一例不能救国救民。何独来责佛学?但尊意所问我亦有个疑点,就是‘救’之讲解,不知是要人活?是要人死?若是要人活,我也不相信原子弹会比佛学有效用。



问:印度是佛教策源地,竟致亡国若干年,中国梁武帝最崇佛法,也闹了一个国破身亡。这些事实足见佛法治国没有用。(梁拳石)



答:国家问题,原系多种机构配合,不是单靠某一部分推动。梁武帝若不背盟收纳侯景,安有台城之厄?而背盟纳叛,究于佛学何干?此真同裁缝做坏了衣裳,却向厨子身上问罪。先生既认佛教误国,又熟读历史,如汉明帝唐太宗俱崇佛法,其国威远震,亘古罕有,晋之怀愍,宋之徽钦,均不奉佛,为何也闹了一个亡国,且被俘虏,遗汉族之奇耻,却避而不谈。佛学原非政治,然与治道亦非无关,明代俺答小王子之役,清代蒙藏边疆,多赖佛教之力而内向。遽斥治国没用,也非正确之论。至印度问题,请参阅前面已有答问。



问:不忮不求,何用不臧。佛学专讲求福求寿,今生求之不已,又求来生,其表面虽云清净寂灭,实则贪欲更大。(梁拳石)



答:佛陀说法鉴对方根器分为五乘,最下者为人天根器。以其知见不过福寿来生,若与谈第一义谛,直等向夏虫而说冰雪。为方便计,在小乘典中,偶一说之。然无不以为贪嗔痴为指归,诬以大贪,误解甚矣。



问:孝为万善之首,佛不遵父命,潜逃出家,此于孝道,似有所亏,虽云心行慈悲,究无补于首善问题,然否?(梁拳石)



答:伯夷叔齐,违父命让国远逃,舜不告而娶,温峤绝裾而去,皆从权成其大者,人皆称之。佛为大事因缘出现于世,示八相以诲众,更不同世间之小功业。然其成道以后返国省亲,化众出要,度父超升,其教为大千尊仰,孝之究竟,尚有过于此者乎?



【附注】本栏原为初机同人质疑而设,并非作争辩之用。梁先生所问,皆是辟斥口吻,原不拟答。然佛法如栴檀,头顶足蹙,皆染香气。兹本斯义,而兴慈悯,希启其心?凡后再有类此质问,为免辞锋或伤情感,恕不作覆。



问:佛教真义四大皆空,把心底里的欲望一丝一毛扫得光光;一个真正的佛教徒,必须达于六根清净。请问人若无欲望,哪能促进人类社会生活进步?佛教是以何法解释?怎样使人类谋进步?(白存成)



答:人类根器不同,欲望各异,孔子删诗订礼,无终食之间违仁,朝闻道夕死可矣,颜渊箪食瓢饮,曲肱而枕,乐在其中,此以谋道为欲也。大禹寸阴不息,手胼足胝,而卑宫室,菲饮食,此以功业为欲也。石崇何曾辈,粉白黛绿,日食万钱,上不致君,下不泽民,此以声色货利为欲也。谋道者耻心功业,故许由闻尧让位而洗耳。求功业者,耻声色货利,故有杨震之却金。今人欲望,只是下等之声色货利耳。与其说生活进步,毋宁说道德退步,影响所及,是以有来日大难也。下等之欲,其害如是,世法圣贤豪杰尚能洞而摈之,况佛法乎?



问:青年学佛,把心扫空,无欲望存在,不是要失了进取心,误了前程吗?只以精神上之‘自度度他’偏于精神一面,于现实生活有何益处?(白存成)



答:大道功业,发心进取,是君子上达。声色货利,发心进取,是小人下达。果讲生活,应论必需,非谓纵欲分外奢求。学佛并非不讲生活,只是不应纵欲耳。应知进求享受之人,作世间忠臣孝子,尚无其分,出世间了生脱死之大法,更无其分。然佛家自有大享受,必须放下手中所执,方能再捡,俗云一手不能捉二鱼也。



问:如最近获诺贝尔奖金之吾国青年李君等,设他们心里无存欲望,岂有今日之成就?(白存成)



答:第一答中,亦曾分说,人类欲望各个不同。李君固然成就,大禹难说未成就乎?孔子能说未成就乎?譬登山者,必学抓攀,入海者,必学泅泳,各成就矣,使抓山者抓海,泅海者泅山,能成就乎?学佛有学佛之欲望及途径,发财有发财之欲望及途径,台端既以李君发财为羡,请申其义,可惜李君所发之财,是小者凡者,不久长者,不知佛家有大圣财,取之不竭,用之不尽者在。



问:我听说佛法能以解答一切问题,我很相信。但是有人问我,先有鸡呀,还是先有蛋呀?我不能回答请问怎么说说才对?(采撷)



答:故意问难,早已声明概不置答,兹为随顺,破例一次。区区提一譬喻,可以了然。试问先有女子,抑是先有‘月经?’自然是先有女子!因‘月经’乃女身所出,且单有‘月经’决不能便生儿女也。明乎此,可以白,先有鸡而后有蛋!因蛋为牝鸡所生。实如鸡之‘月经’,须知单纯之蛋,若无雄鸡之乘,亦不能孵出鸡雏。空蛋既不能生鸡,而牝鸡却能生蛋,是以曰先有鸡也。以后如遇人再作如是戏论,远而避之,不必与较长短。



问:又有人眼视窗台上几只蚂蚁,忽开口问道,戒杀固是很好,若有人持刀,来加害我,不能逃避时,可杀他否?(采撷)



答:先勿论其‘项庄舞剑,意在沛公’,仅就其所问;直答可也。顾名思义,戒杀就是戒杀。但众生根性不一,心理自异,故形成种种差别。在大菩萨无人我相,而又同体大悲,虽有暴徒加害,嗔怖两心且无,何有反抗杀他之举。若凡夫受有良好教育者,只作正当防卫,而不还击。其次者,虽然还击,只在制止他方进攻,或消失其武力,还击而不超出不必要之程度。再次者,还击必使他死。最下者,先发制人,我无丝毫之损,已置他于非命。以上所举,足觇仁慈之心,被锢深与浅者也。苟肯学戒杀矣,宜从佛说,初则信几分行几分,进而知几分行几分,更进则闻几分勉强行几分,庶不失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问:汝等切勿弄错,经中只言‘无量佛’降世,而并未言‘南无阿弥陀佛’降生于人间,须知‘无量佛’乃另一佛也,‘大无量佛’乃‘南无阿弥陀佛’也,我佛自有始以来从未降生于任何处也,又须知,我佛实为宇宙中最尊者。我见菩提树六十七期佛学问答中,台中萧绍馨居士所问之第七则,问得差,答亦差矣,另外各处亦有许多不是之处,现在不便细谈。不久之将来自有人升堂广众说法,那时汝自知矣。记得前几年,某罗汉(非平常证四果之普通罗汉)想向你说法,试了你一试,可惜你竟将此大好机会错过了,好好修行,多多弘法,将来或者还有机会的。(萧先生)



答:本栏之辟,专为初学佛者,作一顾问,非为与人争长短也。至其所答,原有范围,越之可以不复。但又因有问不复,恐涉失礼,故亦有格外通融之语。倘与佛越谈越远,或言失常,及神经错乱者,则概不与答,特此声明。先生三函,无名无处,文气大似谕训,宗旨莫名其妙。除上已答者,请再细味,或能了解外,兹再勉答一次。此问可分十层讨论;(一)‘经中只言无量佛降世’,请问是什么经文,哪一教之经?(二)‘并无言阿弥陀佛降生人间’,此是何人发之议论,而向区区反问何为?岂非无的放矢。(三)‘无量佛乃另一佛,大无量佛乃南无阿弥陀佛也’,佛固有同名同号,但尊语出自何典?(四)‘我佛自有始以来,从未降生于任何处也’,据此有始二字,便知先生定非佛徒,亦未读过佛经,且亦不信佛教,恐定奉行外道,果如所测,则各行各道,不必相犯。(五)‘菩提树六十七期萧绍馨居士所问之七则,问得差,答亦差矣’,萧居士据经问,区区据古德之意答,差在何处?(六)‘另外各处亦有许多不是之处,’谢谢指教,区区学浅,此所不免。但对先生则不作如是语,作何语耶?曰金圣叹批六才‘文人看者谓之文,淫人看者谓之淫’耳。(七)‘不久将来自有人升堂广众说法,那时汝自知矣’。不必将来,暂且私揣如何?得非合儒释道耶回现掌天盘之弥勒佛乎?(八)‘前几年某罗汉(非平常证得果之普通罗汉)想向你说法试了你一试,可谓越说越戏论矣,区区不愿造口业,只有以直报先生一句,莫大妄语!(九)‘可惜你竟将此大好机会错过了’,万幸万幸蒙伽蓝菩萨慈悲,当时谅有一支金刚杵在。(十)‘好好修行,多多弘法将来或者还有机会的’,再谢谢先生之教训,区区甚信此言,古谚云,‘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是怕还有机会的。



问:有人说:我们都是中国人,因此我们崇拜中国古代的圣贤,忠臣、义士、孝子……等,也是理所当然。况由佛理说来,他们岂不也是所谓恒河沙数佛中的佛吗?为何你们出家人(一部分)如此的邪视我们此处崇拜举动(不迷信、不浪费的崇拜举动)呢?此种歧视难道也是合于佛理,合于出家人的行为的吗?将怎样答?(叶庆春)



答:只云众生皆有佛性,未言众生即身是佛。然此佛性,却有染净之分,修到净时,方为之佛,佛者觉也,即圆一切种智之谓。其在染时,诸惑覆障,迷而不觉,何得云佛?忠臣孝子等,以世法论,其行已为极高;以佛法论,进善尚是初步。若为办政治,及风社会等,祠而奉之,使人观摩效法,养成社会正气,安有可议?若世俗藉以驾乩扶惊,希求行使神权,祸福与人,或求出世大道,希望媚神便能得道成佛,皆谬之万里矣。夫求出世成佛者,功在心性,忠孝为其助行,忠孝有亏,成佛便无其分。行世间法者,徒媚忠孝之神,不效其行,神尚不享,况降福哉?是以招识者讥笑也。愚言祈分别细玩为祷!



问:有人问你们教人信佛不可再信其他的神,佛法讲平等,既然平等,何有分别,各传其道,何必反对,如此岂不是卖花自夸花香?(朝新班莲友)



答:信之一字,在宗教方面,其范围有各种解释,如对一事一理,或信其有,或信其对,此一说也。或信而敬之,或信而奉之,此又一说也。佛教对于他神,是信其有,亦信而敬之,如各经常载有天龙八部,地藏经载有山川草木等神,楞严载有种种天及仙人,种种魔及鬼王,是信其有矣,佛法一律施供超度,是加以恭敬,惟不承奉皈依耳。因彼与我同是凡夫众生,不能自觉而度,奉之无益,不过如孔子所云,敬而远之,非反对也。且佛法修持,贵乎专精,若脚踏两船,终必堕海,是信之范围,而有区别,切勿误会。



问:有某教向我盘问,吾人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我恐答错,祈指示。(赖阿里)



答:从六道而来,再向六道而去。六道分上三善,下三恶,泛言之,来虽从六道,实言之,去却向三途。



问:菩提树第九十六期第二十四页上说:‘宇宙间的万物乃众缘和合而生’,为什么?蚊子吃人的血是否为了蚊子而生人?又太阳和地球之间有一定的距离,若太近我们势必热死,太远要冻死,这是众缘和合而生吗?(林先生)



答:观先生之文气,缘之一字,似有误解,兹略解释。缘是机会义,此机会倘于某原因契合,则发生某种事物,不契合则不发生,故曰诸法因缘生。蚊子吃人血,正是缘合,若单蚊或单人,何有人血,血由何吃。为了蚊子生人,于此问离题太远,恕不赘答,倘有近似之疑,不妨另问。地球太阳距离,不近不远,我们既不冻死,亦不热死,正是众缘和合,缘如不契,当然冻热而死,此又何疑。



问:九十六期第二十页,陈赞祥先生谈‘佛教的博爱性’说:‘佛教不仅普爱人类,并爱及一切动物’假如像蚊子、毒蛇,也不去杀,那么我们人类如何生存?杀了蚊子,毒蛇是否算犯罪。(林先生)



答:此特分理与事而说:一、以理言之,群生各有生命,各皆乐生畏死,人如此畜亦如此。佛家眼光,众生平等,儒家思想,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人杀畜生,不是罪恶,畜生杀人,应也不是罪恶?若说人强而灵,畜弱而暗,理当人存畜死,试问欧美人有原子武器为强,非澳人无原子武器为弱,理当只存欧美人,尽杀非澳人乎?二、以事言之,若说蚊蛇能以杀人,他来杀我,我为防卫,还而杀他,情尚通达,或言为预防计,必先寻而杀之,然则今日报载,青年时行杀人,汽车时行杀人,即应为预防计,尽寻青年而杀之,尽寻汽车而毁之乎?



问:在佛教中,我常看到我们人类自己用木头做了某某像,说这是某神,然后去拜,这不是迷信?又假如有天灾发生,某某佛,被烧了,或损坏了,岂不是自身难保,安能保人。(林先生)



答:此等问题,本刊在数年前已详解之,本不拟答,因先生盛气指责,谨重解释。人类用木做神,或各有其说,并不全属佛教,在下不便涉及。今只以木头做佛而论,不过取作代表,实非求此木头保人,而保人者别有事在。如总理遗像,中国家庭之木主,墓前之石碑,国家之国旗等,彼有时亦或被烧及损坏,彼自不保,何能保人,向之礼拜,亦岂不是迷信耶?



问:有人托问,天下人绝欲,百年后无复人类,奈何?(周慧德)



答:所问无其事,谁能使天下人尽绝欲?细味问者之意,不外谤佛与护欲耳。因多误会,有是问题。佛教修者,分出家在家四众,出家者作师,其律严其数少,不以妻子财产累心,专门上弘下化,制断欲。在家者为弟,其律宽其数众,各听正业治家,随缘自行化他,许嫁娶。问者不明,误为学佛一例断欲,提出人类灭绝,以作攻击,区区亦要提出反诘,请其答覆。虑绝人类,谅先以自身起,试问日日纵欲,身即常存乎?或曰为求留后代耳,留后代是否为民族国家,先请思自己对民族国家如何?若远推委于后,则渺茫矣。再进言之,今日真绝人类者,为原子弹,曷以不加忧虑?



问:有人托问,牛可耕田,犬可司夜,固当怜之,猪羊一无所能,不食何用。(周慧德)



答:猪毛鬃出口,羊毛织衣织毯,既养人,又生利,实有大恩,而无微罪,杀之不义,食之不仁。如以无能,便应杀食,残废人,老年人,盲聋喑哑,乞丐流氓等,曷不一例杀而食之?



问:中国儒家是肯定人生,肯定生命价值的孝的伦理,每一社会所应该接受的,而佛教反之。在谢幼伟所著的伦理学大纲,内有这样的批评‘孝在中国文化上之地位,这可说是对生命价值的全部肯定,这是中国人最根本的人生态度,和印度佛教的人生态度便极不相同,佛教视生命为本质上是恶的,是充满痛苦和罪恶的,则生命本身便成为无价值之物不必重视,亦不必爱护,所以佛教的人生态度是否定生命的,是否定生命的价值的?佛教主张超出生死海,不重人类日常的生活,尤不重人类男女的关系,以修行、出世、做和尚为人的最高境界,就是由这种否定生命价值的态度而来。但这种态度,从伦理学言,是错误的,伦理学必须肯定人生的价值。不肯定人生的价值,我们就不必谈什么伦理,谈什么做人之道。谈做人之道,即肯定做人有价值,亦即肯定生命有价值,佛教的主张与佛教的实际行为,也是矛盾的。缘生命若真无价值,则应有的行为,是自杀,不自杀而要修行,要做和尚,这就肯定了生命的价值,当你不生存而没有生命时你能修行吗?你能做和尚吗?人人做和尚,你的和尚生活又能维持吗?可见在佛教的实际行为上,生命的价值仍是被肯定的。(陈一士)



答:吾等是为学问而谈话,有话自应据书直言,言直恐欠委婉,祈台端及谢先生皆加原谅。谢先生此段谈话,应最注意者,是举事实少,空批评多,少事实多批评,其批评便如无的放矢,略举分答如下:(甲)谢说:孝在中国文化与佛教极不相同。(属批评)余解:极不同是极相反,细较儒佛两经,未见反处,有之只在追远一事,儒重祭祀,佛重超度而已。(乙)谢说:佛教视生命为本质上是罪恶的(是批评),是充满痛苦的。(是事实)余解:佛经视人生,有如下之言,‘人身难得,’‘人天福报,’‘人天善道,’‘人天小果,’等等,其如何难得,及如何为福善小果,皆有言论,兹不赘,谢氏此评,佛理无之。至云痛苦,佛经曰,‘观受是苦’是说享受者是苦,未说凡事皆苦也。然亦对初机与小乘而调其为欲方便,变犹儒家谋道不谋食之义,若至大乘,则一切平等,无所谓苦乐矣。(丙)谢说:佛教主张超出生死海,(是事实),不重人类日常生活,(是批评),余解:凡是宗教,其通义皆是求一最后归宿,即是神魂不生不死,佛教亦不例外。所谓神魂者,即为变生死之体,易曰,‘精气为物,游魂为变’,但佛教主者乃性非神,惟性常存也。此理非片言而解,暂且不谈。至于日常生活,不知何指?酒池肉林酣歌恒舞,是桀纣之生活。日食万钱锦帐十里,是何石之生活,巴黎狂欢之夜,好莱坞红粉绿酒,是时髦人之生活。佛家生活,‘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一日不工作,一日不吃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已。(丁)谢说:尤不重人类男女关系,以出世做和尚,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批评)余解:佛教制度分出家众,在家众。出家众作师,专门修学教人,是必放下一切,使其物不系累,故不蓄妻子财产。在家众为弟,重自立而随缘随分教人,饮食男女,在道德与国法之中不加限制,惟不许邪淫,邪淫者,夫妇以外之沾染也。(戊)谢说:这种否定生命价值的态度;从伦理学言,是错误的(是批评)余解:佛戒对于动物生命,不问其大小,一律予以同情及爱护。于人之生命,其爱护更何必言,且有禁止自杀之戒,谢先生说佛教否定生命价值,属于误解诬陷。至言从伦理言是错误的一语,伦理者,人类道德之原理,此语讲来,甚不简单。兹先讲道德,后讲道德之原理。按曲礼‘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句,疏中曰,三皇行道,五帝行德,三王行仁,五霸行义,苟相开羁縻,是之谓礼。记中之中庸篇曰,‘率性之谓道’,是道之原谓性,自性至礼递降而为六,以正文言,德以上之三行,施而不求报,此道德原理之浅释也。佛无缘慈悲喜舍,不但不受报,且心不著相,此于伦理而是错误,如何是正确?(己)谢说:佛教实际行为,也是矛盾的后一大段,(是批评)余解:后一段仍不过是前之义,不必细答,所谓矛盾者,因谢先生未研佛典,多有误会,故讥佛学矛盾,至云修行二字,若能了解,则以上之言,便不发矣。兹为略解,以释其疑。今仍以伦理为据,即前言之性道德仁义礼六级,修者从德向上追求,是明其本体,行者从德向下推动,是益乎大众。其余讥刺,合观上解,即可释然。



问:人守伦常,不能抛开孝字,和尚出家,不在家侍奉父母,这是不对的,伦理学大纲这样说:‘印度佛教虽主慈悲,其慈悲不是肯定生命价值的慈悲,而是否定生命价值的慈悲。生命价值被否定,自然家庭的价值亦被否定,随而社会的价值也必在否定之列。所以佛教的人生,便以逃避社会,入山修行为目标,尽管佛有救世之志,然其志究在使人超出社会,而不是在使人成就社会。但没有社会的存在,和尚又如何能修行呢?但在肯定社会的存在上,我们又必须接受孝的伦理。’我看这话是对的?(陈一士)



答:谢先生之‘伦理学大纲’,在下未曾读过,台端大概也未研究佛典,故深表同情。殊不知此一段,亦是误会之批评,等于韩昌黎之谏佛骨表,摸象而已。但人各有志,好恶自由,但不宜看朱成碧,指鹿为马,亦分答如下:(甲)谢说:然其慈悲不是肯定生命价值的慈悲,而是否定生命价值的慈悲。(是批评),余解:慈义是与对方安乐,悲义是与对方拔苦,有生命物始名对方,如无便是空虚界,空虚有何苦乐,而向之去施慈悲,如何所施,实难解释。再佛理向对方之慈悲,在六度中,首重布施,即财法无畏三种,岂对生命物而外所施者?(乙)谢说,自然无家庭的价值,亦被否定,随而社会的价值,也必在否定之列。(是批评),余解:家庭之疑,在第一答丁项中已经释明,不复赘,至言社会也必在否定之列一语,‘也必在’疑辞也,与‘莫须有’相同。大藏诸经,对国家之维护,家庭之秩序,皆有专经,名目不一,事实俱在,不必多辩。盖佛说法,先看对方,遇父言慈,遇子言孝,故有五乘之异,即人、天、声闻、缘觉、菩萨。所谓家庭国家等语,皆载人乘之典,寻非其类,犹向布店去买油盐也。(丙)谢说:所以佛教的人生,便以逃避社会,入山修行为目标,(是事实是误会)余解:人之根器万异,有喜静动及利己利他之别,以性善习远而论,皆有损人利己私心,佛但为其改恶,则顺人之静动,而说大小二乘,逃避深山者经有之,小乘也,在朝在市者经有之,大乘也。众所知者,如代入火坑,代入地狱,皆载大乘经典。历代贤相,晋之王导谢安,唐之房玄龄杜如晦,宋之范仲淹、司马光、吕蒙正、元之脱脱等,名将郭子仪、孟珙、戚继光等,皆深信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师大儒,尤难胜数,逃避社会何有焉。(丁)谢说:然其志究其使人超出社会,不是使人成就社会。(是批评),余解:各宗教皆预备最后归宿,最后者死后之神魂也,前已释矣,佛教所言之超,对俗言其神识由三途超升为人,或由人超升为天。对学者 言,是转识成智。都非说现在肉身逃避山林为之超,坛经曰:‘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是身在社会修因,神转超出成果,不可作倒因为果之错认。若言成就社会,成就者,使得秩序有条而安乐也,我国为人伦社会,聚人成家,聚家而为国为社会,必身修而家齐,家齐而国治,佛经以戒修身,丛林中之组织(等家),曾为大儒(忘名)叹为礼乐之存,身修矣,家齐矣,孔子曰:‘惟孝友于兄弟,奚其谓为政’而反斥以不成就社会,是未之思也。(戊)谢说:是在肯定社会的存在上,我们又必须接受孝的伦理。(是批评),余解:谢先生是肯定孝与社会密不能分,不成就社会即不孝,社会之事,在丁项中已经解明,此不再赘。按儒家孝经,开宗明义,即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佛垂教万古,为人天之师,度生无量,举世尊仰,凡奉佛者,皆知佛父母之名,其显父母,尚有加者乎?再行孝之道,有天子诸候、卿大夫、士庶人等之异,各有其孝,各有其道,或言或辩,俱不简单。(附)尊问尚有数条,皆是引谢先生之伦理学大纲,语文太繁,义止如此,仅答两问,亦可类推其余,因本栏地位有限,无法尽载,再宗教之事,信否自由,不解内容,这个属迷,谤亦不智,况在下性讷,岂肯与人诤论,此为答台端之疑,非无故而向人生事也。



问:现在我是个基督徒,自从我在基、佛两教的杂志各种月刊里常看到互相抨击…最使人遗憾的乃是几位佛教法师及居士,毒骂基教所信的神,以及侮辱圣经,致使引起我研究佛教道理。据我的研究佛教确系崇高深远,初时我以为佛教是世上最深至上的宗教,基教则不过位居次位而已吧!但佛经数目众多,其内容怪谈奇异,矛盾百出,使我无法信佛。(陈志同)



答:佛教毒骂基教,按道不谤道之理,宗教联谊之义,皆不应为,但请指出佐证,再查原因。据在下所知,皆是贵教首先开骂,佛教反诘,如在台十数年前,贵教散布图画传单,画和尚念经,以及孔老等皆不能救人堕落,惟有十字架,乃可超升。又组织军乐队大吹大擂,攻入屏东佛寺内布教,此是在台开衅起点。然过此以后,相安无事。已经十年,阁下突写信来,骂佛经‘内容怪谈奇异,矛盾百出。’假若请为指出,互相辩论,或又说是诬蔑贵教矣。且印有‘僧侣信主记’小册,冷嘲热骂,若佛教徒,搜寻材料,亦写一册‘耶徒皈佛记’,岂非又是互攻。追前查今,是佛徒生事耶?抑贵教生事耶?幸其自省。



问:佛教的归宿涅槃。一、进入涅槃之后到底还有没有我的存在?二、凡信佛的人都得可进入涅槃的把握否?三、听说要进入涅槃只有僧伽,依法修行自得其乐,不知道要修行至甚么程度?(陈志同)



答:万事成就,在于功夫,若言无修持,竟得结果,此是不合逻辑之妄语,涅槃是‘常乐我净’、‘不生不灭’、‘智穷宇宙’、‘量包虚空’,进入涅槃,不分僧俗。涅槃分四种,断惑分三类,断惑是修因,涅槃是证果,因有深浅,果有高低。



问:念经拜忏,以什么证实亡魂会得超度?拙见:因人活著的时候所种的因(即业力)死后便一同带进去了,怎样的会能有效呢!岂不是佛教的因果律破了么?(陈志同)



答:此段议论,甚为正确。佛教念经度亡,有得益者,有不得益者,兹以得益者略论,诵经人必与亡魂感召,使其心开业灭,始能解脱。然感召及心开,则有种种条件,非能数语尽之矣。



唯愿临终神不乱  预知时至体安然  皮肤脱落根尘净  托质金台上品莲



——乘戒大师  

佛学问答类编

(因果第四)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四、因果



问:佛教的‘因果律’,似乎与现实相矛盾?(丘八)



答:因是起始,果是结束,还有甚么不合现实?



问:今有甲杀乙,因乎?果乎?有无根据可以知之?(黄涵)



答:在甲为因,前无故而杀之,固为造因,前有故而杀,乃是造因,以被杀者,不了前缘,仍怀怨恨,怨必思报,故曰仍是因,不过果中之因而已,有因后必仍有果也。在乙曰果,欠甲命而偿之,固为受果,虽不欠甲命,当有他因,借此而食果报,故仍曰果,然果中既该因,恐遇缘仍再造因也。如此怨冤相寻,无有已时,所以佛法贵乎觉悟舍且解也。



问:不信佛,亦不信神,如此种人结果得什么报?(朝新班莲友)



答:我执太重,愚痴太重,执重痴重,是谓二惑。起惑无不造业,造业无不受报,造何业受何报,不能预为定之。



问:信仰与悟道,何故非合一不可。(张清锦)



答:信仰是因,悟道是果,悟而后修,修而后证,修证又是一因果。合一者,即是修因求果也。



问:‘定业不可转’,此句话若对学佛之人,能转定业或不能转定业?(郭莲花)



答:学佛之人其心不同凡夫,改往修来,业力焉有不转之理。偈曰‘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经曰‘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前者为消除,后者为转轻。是皆证明业因学佛而转矣!



问:转轮圣王是执管轮回之王吗?(施好学)



答:虚空世界无量,为便于言说起见,假定若干个范围,如以四天下(四大洲)作一个单位世界,此转轮圣王有管领一天下乃至四天下者,用金银铜铁等字代名,并非执管生死轮回之王。



问:宇宙间是不是只有一个执管轮回之王?(施好学)



答:此问或系专言执管生死轮回之神。按众生生死轮回,总以其业力为主因,实则不操于地狱十殿阎罗王之权。但来问者在欲明此阎王是一是多,亦仅就此点答之,世界既是无量,阎罗亦无量也。



问:一个世界的众生是不是限在于其世界轮回?(施好学)



答:众生神识入胎,实不限于一个世界,十方尽能趋往也。



问:佛教对有情众生的生生死死,说是由无明经轮回所致,而未知对无情众生(草木类)的生生死死如何解释?(施好学)



答:万法缘合则生,缘尽则灭,动物除色身外,并有神识(情)故起无明。矿植无神识,只其假相因‘缘’生灭耳。



问:阿修罗是造什么因的果报?(慧德)



答:修罗分在天、人、鬼、畜四界,其属天界者乃下品十善之因。



问:自古以来世人多说因果报应是真,如果因果报应是真,即是自作自受,而世人又不少问神托佛,或拜斗祈求元神壮旺,或求补运,或超拔亡灵等等,此等事依照因果报应而言可能生效否?(施水阁)



答:种豆得豆,种瓜得瓜,确凿不虚,诚属自作自受。惟世人问神拜斗,祈求元神壮旺,或求补运皆是虚妄,无补实际。倘真心发露忏悔,止恶向善,实亦能化戾为祥,此仍是因果也。至于超拔亡灵,若果斋戒至诚,七分之中,亡者可获其一,如虚应故事,则无益也。



问: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有些人说:那么认命就好,反正受业力之果报,无形中养成不思精进懒惰恶习,终成无用之人,如此是否亦为果报?(许炎墩)



答:业由心造,亦由心转。能转即可变更果报,或者减其成分,否则即为业缚,而受果报。甘心懒惰,不思精进,亦是因。终成无用自是果。岂非皆由自取,所谓凡夫认命,智者造命,此处大须著眼。



问:出家之人,心田已变慈悲,每日早晚诵念楞严大悲诸咒,岂不是逢凶也能化吉,如果能这样,佛菩萨何不发心将一切遭凶者化为吉祥呢?(颜宽文)



答:出家者未必全具慈悲心,诵经咒亦未必全具真诚心,因果须竖看三世,横看共业,极不单纯。佛魔盛衰,端在佛徒德之进退。居士只知门外破坏佛法,而不知佛徒破坏佛法,物腐虫生,盖有由矣。然此处极须憬悟,莫徒埋怨菩萨无慈。



问:俗语有云:今生受人钱财,若不能还者,要还后世债。若如此今生受人布施,来生岂不作犬马还人债乎?(善因)



答:受与欠小有分别,设人以钱钞赠与者不必偿还,布施即系赠与。受后但求上弘下化,日加精进,一切功德,普为施主回向,则无错过,若受后懈怠放逸,不求了道,恐有危险。



问:念佛兼有信愿行具备,望往生极乐,今生若受人钱财,未知可能往生?或在六道轮回再还人债否?(善因)



答:念佛若能信愿行三者具备,决定往生,何必多疑。余义可以玩索前答即能自释。



问:我读佛经对微妙法常不能解其究竟,而喜谈因果报应,不知有此专书否?(沙壬)



答:贤愚因缘经、经律异相、法句譬喻经、历史感应统纪等,皆谈因果之类。此外有安士全书一种,内容有事有理,颇合初机。



问:设曰‘众缘和合’如是则‘因多果一’;曰‘一迷而有众相’,如是则又‘因一果多’;曰‘瓜熟结实’如是则‘实即是果’;曰‘种实成瓜’如是则‘实又是因’矣。究竟因因果果,是是非非,祈居士有以明我!(吴捷汉)



答:因结果时,以缘为介,因亦称缘者,仅亲因缘一种,其余众缘,皆作起因生果之用,均不可称因。第一节之疑,乃未能分清因缘界线之误也。‘一迷而有众相’,此须设喻解之:譬如目病眩花因也,视一灯而现多灯果也,此仍是一因一果,多灯只能作一果论。盖一灯者,是一个真总相,多灯只能作一果论。盖一灯者,是一个真总相,多灯者是一个妄总相,病目所见多灯,既为一个妄总相,故仍说是一果。第二节之疑,乃未解一个总相之误也。因果原具有连环性,请研十二因缘自知,此连环性便是因既成果,果还赅因,下实(即种子)于地是因,结瓜是果,瓜内包实,则仍是因,第三节之疑,乃以实为果之误也。



问:修何善而生三善道,修何因而堕三恶道,修何因而为胎卵湿化四类?(春燕)



答:此情形极为复杂,有纯善,有纯恶,有善兼恶,有恶兼善,有善多而恶少,有恶多而善少,业既千差万别,报自乘除多变,实非片言能尽。从大体说,造十善业,以上中下三品,分为三善道之生。因造十恶业,亦分上中下三品。即三恶道之生因。若胎卵湿化之四类生法,六道皆有之。善恶之报,应以六道为准,不能以生说也。



问:以三世因果论,畜生道之未来果的现世因如何种下?如猪鹅猴虫类等?(潘思旭)



答:业因分身口意三种,此之又以意之贪嗔痴为主动。一切畜生之意识,不外贪嗔痴,一念十法界,何能云不造因?其口言语虽不得知,其身造杀盗淫,细观之了了分明,又何能云不造因?



问:畜类中之湿生化生及细菌等,是否亦由生死轮回中来?(桂引杏)



答:凡属有情凡类,皆有轮回,细菌是植物,不在此限。



问:畜生数比之人类不在万万倍以上,如人转在畜生道,是一人可以变多数畜生,抑一人只可变一畜生?(桂引杏)



答:只论畜生一道,一神识寄托一身,当闻之矣,若有他说尚不得知。私揣来问之意,或疑畜多人少,若一人,一身,何来如许之畜?要知变畜生者,包括六道而言,况畜生生生死死,有经数大劫尚不能脱离本道者哉。



问:因果永不消灭,善恶不能抵销,何以印光大师临终三要又说:业力凡夫,由念佛故,业便消灭?(桂引杏)



答:因果不消灭者,乃谓不自消灭。岂但此也,且亦不自生。必先明乎‘不自’之理,方能谈斯问题。因谓亲因,果指习果,二者之间有一重要枢纽,名之为‘缘’。此缘具增上力者,因即生起;如种子在地遇水,便能生芽,不遇此增上力,则种子仍伏地中,故曰不灭。倘缘具减损力者,因即变坏;如种子在地遇石灰硝强之类,便渐蚀腐,不遇此减损力,则种子亦仍伏地中,故曰不灭。念佛者实为恶因之减损缘,能将恶种子蚀腐,故曰消灭,理非矛盾。更应知此是以缘转变其成分,决不是善恶抵销也。



问:在圣帝殿作鸾生,后堂主选作讲生,现今听佛理,然后能得好善果否?(吴央)



答:鸾生讲善书,乃是世间之善,仅能保持人身。学佛乃超凡入圣之大事业,所得之果,终能与诸佛同等,两者相较,天渊之别矣。



问:七月开赦地狱,是使好兄弟受食否,或是轮回转世呢?(真月)



答:这是社会上一种俗传,不足听信,实则是人借这一天,凑凑热闹,大吃一顿酒肉而已。



问:法华经说:释迦佛从无量劫以前成佛,何以其他经多说,释尊多生以前曾做过仙人,凡夫,或堕地狱,或做畜生等等?成佛还会再堕落吗?(白永居)



答:无量劫固是说远,多生并非说近,不可误解文义,至云曾作仙人等,皆指成佛以前之事也。岂有成佛以后,再为种种众生者,如二千余年前之迦毗罗国太子乃其化身耳。



问:佛教中每于七月请僧施放瑜伽焰口时,有人为报亲恩,于附荐并设灵位及办纸料衣箱食物等祭拜祖先,是否死亡的鬼,真有领受呢?(杨乘光)



答:按盂兰盆经,七月十五为结夏竟日,诸佛欢喜;供养三宝,可获超荐七世父母,后人推广悲心,怜悯无子孙之孤魂,无人超荐,遂为放焰口行施食,是其演变。至于办纸料衣箱等,则非是经所说;若祖先生在鬼道,或可领受,若在余道,安须此耶。



问:若我们识得念经而无请僧及买办以上各物,亦无设灵位,而自己一人持素于佛前虔诚诵经礼忏,来代亡亲忏悔,代其念佛求生西方,其效果比第一条功德如何?(杨乘光)



答:请僧荐亡,必延戒学双尊之大德,以其威仪具足,心身清净故易获得感应。否则实不如自己之子孙,斋戒虔诚而礼诵,较为有益也。



问:常有人谈说人畜死去一生了结,并无有地狱轮回之事,这无非是昔人传说,倘确有地狱轮回,自古至今有何人见得探到之证?(李俊)



答:佛说之事理,多在体验,有非探讨及化验所能得出。如我昨夜有梦,我知我说确非虚构,而他人实无法探讨化验之。故以现比二量求不出者,只可信仰人格而遵圣言量,考地狱之说实载佛经,宜相信也。如必自己亲身经历,方能相信,我即可不信世有美国,他人虽曾去游,我实未去,故不信也。并无地狱之说,他人不信,只可由他。若来质问居士,可向其反问,汝不常拜拜乎?其拜拜之对相为何?汝亲见之乎?



问:妇人受胎时其灵性就入胎否?或对出胎始入呢?按生苦说是在胎内已入,对否?(钟林招)



答:灵性与父精母血三和合,始能成胎,此是通常,亦有临产之时,而另一灵性来夺舍者,是为特别。



问:人或畜生虫类,死时自动的由其业报再转生,或一一有鬼神引导到转生处呢?(钟林招)



答:业力为主因,偶有为鬼神引导者,亦是业力感召耳。



问:若人死必受阎王审问,经判决转生者,一切众生当然亦必同样为合理,但上至天人,下至蚊蝇虫类,如目不能见之,水中空中极少之虫类。倘若如是,阎王到底几个人,方得行此审问判决之事呢?(钟林招)



答:六道众生固是无量,地狱之类亦甚繁多,而阎罗亦非一人,经中有记载也。



问:人类处世,可筹得何种妙法,能避一切苦恼及灾害,以得安静生活?如他人平白严重的侮辱,余是否能尽力来搏斗,至争斗时,是否能伤他人生命?(曾同德)



答:人生环境顺逆,皆由远近因果以为支配。现受之苦恼灾害,倘现在不造恶因,亦可减其助缘力,且能避免将来之发生。他人横加侮辱,当反求诸己,定有招侮辱之道,宜自忏悔,何可与人争斗,怨再加深?至云伤人生命,更是错误思想,杀人者,国有常刑,宁不知耶?



问:有人未娶妻,亦未侵犯过女淫,但有时欲火燃烧不能自禁,常犯SY,此患何法可治?此是否与犯女淫同罪?将来受报如何?(潘玉泉)



答:比犯女性罪轻,因未加害对方也。淫为恶首,意犯之,身手犯之,此种淫习气愈习愈深,念念即在八识田中,将来淫种子(习气)起现行,定牵神识堕落三途(畜生饿鬼地狱),即现在做此事时,冥冥之中,亦有鬼神见之,知环周皆有见者,做此岂不丑乎?纵不解佛理,不闻曾子曰,十目所视,十手所指乎?



问:众生皆有佛性。只一念不觉(无明)即从无始以来生死轮回受尽苦矣,此不觉之一念,何由而来耶?(宋瑞锡)



答:万法因缘生,此岂例外。



问:畜生是血途,贪嗔争夺互相吃食,且愚痴异常,难闻佛法。时至无终,亦难离三途,经云羊死为人,如何解释?(宋瑞锡)



答:众生多劫以来,造一次业,一粒种子,落在识田,数量何止亿万,其中善恶互有,临终种子生起现行,即牵之入胎受报,此一粒种子报尽,另一种子再起现行,则另受一身,居士只知此生造业,下生受报,而不知识田含藏之义,是以疑也。



问:恶心的人死后灵魂一定去到地狱受刑法,灵魂用甚么刑具呢?(柯仙江)



答:请看地藏本愿经自知,非数语所能详也。



问:女人临产,有苦痛不堪数日难生,在旁照应者皆出声念观世音菩萨名号,决定不须一刻工夫即得安产,这是事实吗?现在有甚么人实验的引证?(柯仙江)



答:心诚者有感应,生疑者则否。若求引证,我认识之人,先生未必认识,举之无益。



问:前次问阿修罗之因,答是下十善,但十善上下如何分解?(周慧德)



答:善恶二字,自有等次,上与下即分矣。以不杀一条来论,如不杀人善也,再以此心扩展,乃至不杀牛犬猪羊鸡鸭鱼虾是更善矣,再至于一切不杀,杀心泯尽,则善之上上者矣。若心量有限,时间短少,推行不普,皆善之小者。反之心量无限,长时不懈,推行普遍,皆善之大者。



问:因果经说:梁武帝的前世是个樵夫,郗氏死后转生为巨蟒。那么依何根据说梁武帝确是从樵夫转生来的?而郗氏死后确是转生为巨蟒?(若说根据因果经,小说家可以乱写,故若说根据因果经是不成理的)。(叶庆春)



答:梁帝郗后等事,皆出释尊以后,故经不载。信与不信,可任个人之见解。然以比量而论,事亦并非无理,阿含经多载释尊前生之事,如喂虎饲鹰等。世间史书,曾载鲧死为熊,彭生为豕等,小说固不可信,经史是否可信耶?



问:每听他人言谈凶毒手段,凄惨情节,或闻人哭泣声,我之周身肉团紧张,而极于泪下,其因何在?(于鲁)



答:此亦善心增长之象,儒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佛曰:同体大悲等,俱近之矣。



问:每于夜梦,常遇见已死叔父,与几个已死兄长及已死友人,有时不语,有时话长,甚至围坐而进食,此种梦影有何意在?(于鲁)



答:梦系下意识作用。攀缘六尘,皆有落影,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然皆虚妄不实,却与吉凶无关。倘能公务之余,摄心念佛,使念归一,则无此事矣。



问:此问常说若人修不好,死后堕畜道,但若还是龙凤呢,是何解决?(潘振邦)



答:龙凤不过畜之灵者,并不贵于人。试看蜂蚁皆有王,岂得谓高于人类之平民耶?



问:世间所有的精忠报国,弘化世间,指善而教,不能则劝节用,博爱人,济贫恤孤,到处救世立功,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等大善,究竟有何吉报眼前?(潘振邦)



答:位、禄、名、寿四者皆是世间吉报。但原因与果报,必论三世,以因有大小,果有迟早,有先善而后恶者,有前恶而今善者,有善小恶大之互异,故须合而统观。如必求眼前吉报,四者中之‘名’报,多能在当下成就也。



问:世间免不了忤逆人,虽聪明又读孔孟之书,一切善恶深明大义,俱悉为何心不遵行?先逆其亲,后与友不睦,自夸其贤,自作自高自大,爱大欺小,女人者不孝翁姑,不遵三从四德,嫌贫悔婚,欺穷爱富等种种逆行,此种人贤愚有保分别?



答:贤愚不在读书聪明,及不读书不聪明而定,当由其善恶两途分别耳。



问:世间免不了的所有罪大恶极,杀人放火,假药魔术害人,拦路行劫,有的父奸女、媳婶,有的老奸幼等罪,除开贪官污吏及私通野合狗盗一切小罪之外,以上十大重罪,若后罪发投网,受阳律宣告死刑示众,后魂到冥府是否免得前愆?(潘振邦)



答:前列之罪固大,后列之罪,须观其构成犯罪之结果及程度,而定其轻重,不能遽云是小。至云阳律冥罚等问题,亦须视其罪之程度,盖阳律严重者不过执行死刑。然古人有云一死不足毕其辜,又云万死有余。再查经载地狱有无间之设,推此可知虽受阳律,但罪性未消灭时,仍不免冥诛耳。



问:佛教讲三世因果,佛教徒生病,请医生服药,是不是徒劳?(支世荣)



答:凡事造作皆是因,有造作必有结果,虽不能骤变前因,亦能作损益之两种增上缘。后来结果,当亦发生变化,有病请医服药,即是增上缘之一种,安得谓徒劳乎?



问:佛云有因必有果,如不种因,则必无果。是则无生无灭超脱因果之外,如此好似‘因果’管辖一切。如是‘本有之因果,由谁而发?此问非为由人由众生所发之因,所得之果,而为最初定因果者谁?是否在因果之上有制定因果者?(支世荣)



答:万法现相,皆由众缘和合。因待缘起,果待缘生。千变万化,不可方说。不可说本有,不可说谁发,不可说在上有制定者。试问气遇冷而化水,水遇冷而结冰,冰遇热而融水,水遇热而蒸气,皆因果也。究以何者为本有?是谁而发,有谁制定乎?



问:有一位住在寺院的女信徒,修行三十余年,最近遇著车祸往生。生前品行良好,虔诚拜佛以及办佛事,实在真可惜!这是什么原因呢?(庄庆贤)



答:因果须合三世观之,有乘有除,有现报、生报、后报之别。盖果之成熟,以力量之大小,而有迟早之不同。如孔子颜子,皆是圣人,孔丧其子,颜竟短命,曹操司马昭,皆篡弑大逆,而其子孙皆有天下,其不能以当时而论当时,可以知矣。况尚有死丧非是祸,而富贵非是福之微机在也。



问:信者中有一部分不孝逆子,父母亲劝解不听,要用什么方法来改善?(庄庆贤)



答:此亦夙生之因果,父子因缘,本有报恩报怨,还债讨债之别。此等事只逆来顺受,遣人常与解说因果,使知怨宜解而不可结。世间名分已定,亦须敦睦伦常,否则又结以后之恶也。



问:每见人讥笑某一人或某一事时,往往摇头脱口喊出‘阿弥陀佛’四字,试问该习气即入八识田中,将来所结之果属善属恶?(楼永誉)



答:此为口意二业相异之表现,意存讥笑,是意恶也;四字名相,是口善也。虽则同时而起,当分下善恶二种,自然各收其果。



问:在于讲演之时说到因果报应之事实,听众当场质问,佛为慈悲,无意相犯一次,何不原谅?(萧慧心)



答:造业受报乃种豆得豆,种瓜种瓜,自然之理,并非佛罚,此如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即酿疾病,请来医生,专为治病,不可误会此病,乃医生所加,佛只拔苦与乐,从不施罚,何原谅之有?



问:六道轮回,三世因果之事理,信而有征,拙内今世为人慈善,竟招短命横死之报,此由于她宿世广造杀业果熟,今生缘遇以致临终报前种种颠倒错误,负屈含冤而死,殊非常情所可理解者,惟她临终剧苦兼以学人当时未闻佛法,于她气绝时,凄惨痛哭抚动,亡人神识未离躯壳,曾否因嗔或爱之心,复感三途恶报?(董颐元)



答:临终起嗔起爱,多半堕落,不明佛法者,大约皆被其害也。



问:两年来,音容飘渺,阴阳路隔,从未有她分毫消息及梦境,是她仍在狱道受苦,不得自由欤?抑已转生他趣?学佛人固不应仍著爱见以增来世因果,况佛法究竟目的,系为了生脱死,不过人死后去趣评判及佛事功德如何?如蒙引据经论指迷,谅亦为一般初机学佛者乐愿闻,以长信根也。(董颐元)



答:众生死后,最长时间,四十九天即行转生,然不问生于何道,为作佛事,皆能受益。关于斯事各经多有显示,不过繁难枚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推测,不知当否?(欧阳曼)



答:出此入彼,名曰六道轮回,出此尚未入彼之际,名曰中阴,故其间最短,如云已生天界,便非中阴矣。天系化生身,圣哲忠孝,是有善业者,自可生彼,慧业文人虽无过恶,但未种十善生天之因,何能有分。



问:五趣众生,是自无始以来由清净本体起一妄念,无明相应,而坠落轮回者;此由本体起惑造业而轮转五趣之众生,是自无始俱来?抑自无始迄今陆续而来?若无始俱来,以佛菩萨慈悲愿力终有度尽之一日,设陆续而来,则五趣众生随度随来,终无穷尽。(罗德彰)



答:风渐起而增狂,浪渐涌而增高,狂风高浪,不由突成。风有一处一时之暂止,浪有一处一时之暂平,悟此可以解彼。



问:既然因果律是自作自受,云何超度可使亡人业债减轻或上生,果尔超度之‘影响’力及他人,系何原理而使然?(张弓)



答:此种问题,情形复杂,解甚费辞,兹举譬喻,可以了然。一粒瓜种下地是因,后来生芽拖蔓结瓜是果,不下瓜种,何能生蔓结瓜,此自作(因)自受(果)之理也。然因(种)与果(瓜)中间,尚大有事在,即风日雨露等,此名为‘缘’。缘对结果,有增益与减损;两种力量,如风雨等调和,则增益其结果,不调和能灭损其结果。是果之损益,‘缘’之力操其大半,借佛法超度者,乃助缘耳,此减轻之原理也。



问:‘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是一个极‘正比’的因果定律,何以佛学之因果反成极‘反比’呢?若然,即前生种下‘杀人’的种子,今生仍应结出‘杀人’的种子,才对。何以反结出‘被杀’的种子来,在‘习性薰染’上如何解释?又前生‘富贵’今生仍应‘富贵’才对,正如白种人,生出来的也是白种人,今何白种人反生出黑种人来,这岂不破定律了吗?(张弓)



答:‘因果’之理,极其精微,从简单言,亦含有变化及反应两义。如先生所云者,乃是种因仍是因,种果仍是果,此不得称曰‘因果’,因果者,是由自因感招来果也!喻以吃饭是因,腹饱是果;食品所含之养料是因,体魄得赖充实是果;此皆含有变化反应自然之理;必如来问主张,吃饭是因,所得结果,则仍是吃饭,即当吃饭再吃饭,吃之不已,或吃米吃菜,大便亦须排泄米菜!知夫物体之态乎?汽体遇冷则变液体,液体遇寒则结固体,固体遇热又变液体,液体遇热复变汽体,此因果变化反应最明事实也,然因果亦不必远讲来生,即就现在而论,贵如秦始皇,富如石崇,为何不常贵常富?被杀被盗之家,对于加杀加盗之人,存何反应,亦可以思得其结果矣。如云薰习种子,此不违于学理,因好杀好盗享富贵之人,其心中总有如是之种子,惟不遇缘,即不能成就而已,再者因果之说,乃万事万理自然之行成,并非佛家一私之言,不过佛学能以论其精微耳。



问:佛为慈悲度众以病施药有求必应,看看有许多家庭佛化之信者,早晚不断焚香课诵念佛,因何亦有偶然身染重病,甚至致命。如此岂不容易使人发生误会,既是佛徒为何反受其殃?所以佛教败在于此,假使对方这样说,应用何话解答?请示其详!(杨素月)



答:大致有二义,可许者则许之,如突遇横祸,凡诚心求,自必应而救之,悯事出乎变也。不可许者则不许,如一期之寿数而身亡,求之不与应,(尚有例外)顺其常也。不悯乎变,则失于慈悲;不顺其常,则乱因果矣,此其一。一切灾殃逆境,皆有其过去之因。念佛人染病,焉知非前世恶因,应坠三途,或罹非命,而以念佛功德,仅得染病乎?是之谓重报转轻。至于因病致死,名曰考终命,乃五福之一,皆非不幸,此其二。以外尚有一义,试问世间有不死之肉身人乎?能真不生不灭者,惟佛一人耳。我辈尚在初机,毫无所证焉能不死?若求肉身不死,更是情见颠倒,为理之所无。若求延寿,佛法中自有其法,亦大有其事也。



问:某甲有悍妇,不事翁夫,漫骂无宁日,劝说再三仍持偏见毫无理喻,致家人除坚忍不予辩驳令其恣意言行外,殆无办法可想,其尊翁早已皈依佛教,终日勤持佛号不稍间断,某甲虽未皈依,但亦崇信佛教默念佛号,是否可蒙佛加被冥冥中稍改彼妇性情?某甲祖母代即于家中设有佛堂,一生素食念佛不懈,修桥铺路广事布施,何其后代有遭此恶运?某甲纵或以因果咎由自取,其尊翁为何亦连遭此磨难?是否亦系因果所致?依因果论,仅及其本身,后代或再后代,何至殃及于长辈,果系孽债所系,则某甲妇今日之言行,即为索取孽债所应为之正当言行?抑对伊本人今后或来世有何影响?(桂向元)



答:凡事之成,皆为众缘和合,既如是已,则每果辄有多因。某悍妇家,各各家人,亦必与其有共因。其家人精进修持,可减夙业,受辱能忍已是还债,不问此悍妇性改与否,但至债务清了,必有境界转变,惟应随缘消旧业,不可更造新殃。再因果有互相报复性,而此悍妇来世有此凶悍习气,亦必自食其报也。而现在虽云讨债,谅必有超过程度之举,恐其过分之处,今生亦有报焉。



问:设有一个犯人本想杀张三,误杀李四,究竟李四之不可抗力之灾殃能说业力所驱使乎?是否该死?如天灾地震等,李四本有二、四、六岁的孩儿各一,便失去了抚养人,这孩儿的冤枉是业力乎?如果是业力,这犯人是该杀乎?(林火寿)



答:众生所受,皆有业因,业因熟时,自受果报,不过有正酬与借酬之别。正酬者,欠甲者酬于甲;借酬者,不必直酬于甲,借他缘代酬之。兹举例以明,如甲持刀伤乙,乙亦持刀还刺之,是正酬也,乙不还刺,而司法者判甲之罪,是借酬也。知此则天灾人祸,莫非无因。至问李死遗孤失养,属于‘共业’所感,而一家聚散,亦各有其因缘,亦各酬其夙业耳。惟智者识机,能使还灭,愚者昧理,任其流转耳。再问‘如果是业力,犯人该杀乎’?国家立法,只论现世行为,犯人自受应得之罪,盖甲杀乙,是杀业,乙反杀甲,宁说非杀业耶?八两与半斤,名有异而实则不异。



问:但我初入佛门,对于念经念佛规矩不大清楚,现我很发心,欲食斋修行,惟不知如何,我越发心我的儿子越坏得很呢?使我无从教导办法,令人讥笑我仗佛失败,太不争气了。(雷居士)



答:子弟好坏,有今因与前因之别。今因者,乃未受善良教育之过;前因者,或多生怨家来报怨仇。亦只有逆来顺受,尽心感化二法,怨解心转,自有变化。念佛行善,是现在之事;子弟顺逆,系以前因果,并非作善事反得恶果也。俗人不明道理,难免误会讥笑,只可由他去。文王大仁,子被纣醢;孔子大圣,子先少亡;颜渊大贤,竟不永寿;冉耕大德,身生恶疾,请问此类事,在俗人口里,又当作何议论?



问:但我以前有好环境之时,自小至大,到老,我今年已五十多岁了,一向行善,每月都有钱米学金,帮助贫人,亦无间断,至今环境变迁,才停止善事工作,我夫妇素来很有同情,怜悯心,为何得此不肖坏儿呢?又在中年丧夫呢?(雷居士)



答:作善得福,作恶得罪,此是圣训,此是因果真理。若不信此,便是邪见,拨无因果。惟报有速有迟,如种瓜当年可得果,种桃必三年而结实。贵居士今生所受之困穷,非念佛行善所得,乃前生所造之业。现在所作之善,不过正是种因,将来定有好果,所谓‘要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知后世果,今生作者是’。请细味之,莫生烦恼!



问:我一向信仰三宝,受三皈五戒,已食素,同时很发心,每天持咒诵经念佛,不忘不断,每逢佛事功德,随喜拜忏,印经、放生常做,惟我有一件刺心事,屡求佛力加被,两年多,未得效果感应,每每还受加重打击伤心,因我有胞弟,自幼丧失父母,由我手抚育,供读长大,今年十九岁了,很不生性,在三年来,放弃学问,不务正业,游手好闲,流离荡荡,聚赌无可收拾,家中与人的东西,都拿去,使我家人与丈夫,非常讨厌,整天怨我,收留此不中用人,令我精神万分苦恼,不知怎样对他,累欲送他到政府处,牢狱警告,但想我是修行人,未知对于此事,有无犯戒,罪过否?乞请大德开示指导一切,俾得明白前因后果,业障深重,现我受舍弟刺激,心情很苦恼,非常难过,逐他不去,整天向我取钱,但给不胜给,真烦了,未知上世我欠他的债否?(伍居士)



答:六亲接合,大抵多为前生因缘,或还债,或讨债,或报恩,或报怨,种种不一。顺心者,多属还债报恩,逆情者,多属讨债报怨。以上所说,乃是夙因,而今生教养得失,亦有关系,乃是近因,须合而观之,方不偏执。令弟似属讨债报怨,以及今生失学之咎,古云怨可解不可结,又曰逆来顺受,尊此古训,宜托有德之人,向其长久教化,不可再结新怨也。



问:欠人钱财,作恶多端,死后堕入畜生为牛,人杀之食肉,论理是应该,何以食它肉之人,说是有罪。(黄春暖)



答:造罪恶,堕畜生,是一因一果,未爽酬报。若杀之食其肉,是另造一因,彼既有因果,此岂无因果乎?兹举一例明之,人犯法律,判罪送监执行,此是一罪一科,若有无干之人,至监向囚犯施以暴行,试问此无干之人,有罪与否?



问:农人每天犁地,有无数的生命,被犁死伤,乃家禽鸟类争食去,农人在因果报应上,有怎样的报应?(张德明)



答:农人意在种植,非存杀生之念,如人呼吸,亦害生命,然目中不见,亦非有杀意也。以因果论之,自有其乘除之理,而在事实上为不可避免者,故学佛者耕种,皆先诵经咒也。



问:友人本来无子,此儿是堂侄,因他自幼,丧失父母,无人抚养,收他养育,以为侄如子也,一心一意,养育长大,今已十八岁,想不到此儿,大不中用,非常之坏,好言不入耳,良药不入口,只跟坏人走,这种因缘,究竟是什么原因?假如是前因,今受恶报,为何念这么多佛经,拜忏等功德,不能解除呢?还增加逆境,令人莫名其妙,今特乞师指示因果理由?(陈居士)



答:宿生自欠他债,故有此聚会,逆来顺受,作偿债想,心则泰然。若起嗔恨,又种恶因,不可不明道理,再讨后苦。且讨债者,有善讨恶讨之别,向人恶讨者,大多超过必要程度,自即种无量恶因,将来亦必食报也。余不明处,参第二答。



问:有某放生会常将放生会经费随喜其他功德,古德告诫弟子不可以盖瓦之资移铺道路,放生会之组织顾名思义其所有经费只能作放生之用,倘作他用,是否违反因果法则?(释永兴)



答:某君此举,大为不可,古有公案,以斋僧之钱为僧建筑食堂,是统归僧用矣,尚受火枷之报,而况以救生物命之钱,改作他事乎。古德云放生之钱,尚不可建放生池,盖放生者救其刀镬之危也,其事急,建池者为其将来之安也,其事缓,所谓缓不济急也。况施者各有愿力,受其施而违其愿,是破人之功德,又谓之舛错因果。虽然,某君或不知此利害,宜教其忏悔,后勿如此可矣。



问:放生组织中以放生捐款来开发车资杂支是否合法?(释永兴)



答:细味前条所答,知其不可,而放生自有车费等开销,可另筹之,或别设一放生费用捐箱,则事理周全,而功德亦益圆矣。



问:佛教是慈悲为本,我们佛教在家的居士,生活在黑暗的社会上,若是用慈悲二字,一定无法生活之地,祈赐示方法。(灵觉)



答:生活者,求衣食瞻养,生命继续不绝也。智者谋道,少欲知足,愚者贪财,多求无厌,知足者心安,影响社会不争,自显光明,无厌者身危,影响社会攘窃,故成黑暗,此眼前之因果也。后前善恶六道,酬偿不爽,是将来之因果也。世尊舍王位如敝履,孔子于富贵如浮云,其所见远,故其成就也大,居士勿为欲所迷惑,乃称智者。



问:佛教对因缘果真重论,李老师,若是真有因果论,我过去信奉一贯大道五年左右,及设坛二三处,常诽谤佛教三宝,然后受前镇念佛会某法师教化,再转变一心信佛教,常行忏悔,以后因果之报如何?(灵觉)



答:凡夫迷惑颠倒,乃其通常,惑则造作罪恶,更所难免。以后闻道而信,便是觉悟,皈依忏悔,是又猛进,皈依是改邪归正,忏悔是从暗转明。因果本由心造,罪福亦由心转,罪恶喻如霜露,忏心喻如杲日,但求后不再作,即是杲日常明,杲日之下,霜露不存。



问:杀牲祭神鬼,神鬼将来亦会与杀牲者共业报应否?(江宽玉)



答:人杀之,鬼神享之,人为享者杀,享者岂无关系?此为共业,当然共受果报。此在经中,及各公案中,多有记载,血食之神,不免堕落,是祀鬼神者,反害鬼神耳。倘鬼神不受其享,则杀业独归祀者,四十二章经曰,‘我今不纳,子自持祸归子身矣’可为殷鉴。



问:据佛教经典说,宇宙之间有因果轮回六道之事,天道人道阿修罗道,此为三善道,地狱饿鬼畜生此为三恶道,今生作善事的人来生即生三善道,今生作恶事的人来生即生三恶道,为什么不给每一个受报的人自己知道今生所受之报是由前生造何业而来?若能给每个今生受乐果的人知道是由前生作何善事,受苦果的人是由前生作何恶业而来的话,那么世界上的人大家都不敢作坏事了,岂不是不化自善,不治亦不乱吗?为什么偏偏不给人知道呢?由此观之,轮回六道之事等于空的。余对此有些怀疑!未知佛教作何解释。(无知)



答:君言似有理,法亦甚善,慈提二则反问,细味即能解决。佛理万法心造,自作自受,不知是谁管理此事,谁能有不忘之术给人?莫说前生,当生之事,自幼至老,谁能记清?再每人都从子宫而来,谁能记得住子宫时之苦乐,此其一。若言知有苦报,便不敢做坏事,请看各地城市,皆有监狱,刑法所载,亦有死罪,岂不昭昭耳目,尽人而知,世人何以犯法累累,甘入囹圄?此其二。



问:佛说人身四大假合,一切万有皆因缘生,有果必有因,从无始最初有何因可能合成一个人身?求大德示教。(黄米田)



答:佛说人身四大假合,应知一切身皆四大假合,知一可以类推。一切身者,总说为六道身,(天、人、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分说则每一道,各有千千万万之不同身。得其一身是果,果前必有善恶之业,业是因,此因果之说也。无始而有‘无明’,无明即是因,有是因即得一种果身,有一则生多,如一果身而造种种业,则又增种种之因矣。现在之人身,并非全从无始之因而来,众生从无始到今,曾造恒沙因,曾变六道恒沙身矣。今得人身,乃从百千万劫三途中来,几千年后,又入三途去矣,可不悲哉?



问:有说因果欠钱现世不还,后世要还,比喻有一商人,借钱周转不灵,宣告倒闭,借主向债主商议返还母钱三成,债主在无奈何下迫收三成回来。以后这商人再奋发事业成功,也发了财,但是以前借给商人被倒闭还了三成的债主既不能向这商人讨回母钱七成,这在后世要还不清?(何美雪)



答:债权人与负债人之债务,十成折三,按因果论,须视其无力偿还,诚实与否。依世间法理论,既经双方同意,债务即为消灭矣。倘负债人后重兴隆,肯再返还七成,乃属于良心之道德,无可无不可。惟法理一项,只限世间时效,道德问题,能贯彻多生福泽。



问:皈依拜师以后假使发生好歹事时,师徒两方有什么关系呢?(庄关贤)



答:善恶各自当之,并无因果连带。尧为圣子丹朱不肖,舜为圣父顽母嚣,况皈依者是僧团,受皈依之师私人善恶,非全僧团之善恶也。



问:昔日晚好垂钓杀生甚多,自皈依三宝后始知杀生为一大罪业,以因果论说,业果报应不能抵销杀生的恶业,将来定要受偿命的恶业,故晚甚感惶恐,不知如何能消此恶业?(廖清华)



答:善恶固不抵消,然因必有缘,而后结果。如今忏悔,不造新殃,是断恶缘,前之恶因,难起现行。再作佛事,为其回向,勤加念佛,使断惑业,或带业往生,万事一笔勾消矣。



问:有些一般非供奉佛菩萨之神庙,亦学佛教,喝炉香赞,弥陀普门品,金刚经,大悲咒等佛教经典,有无意义?(林焕城)



答:彼等愚痴无智,不明所以,以故歧路多途,乱丝无头。然所诵经是正法,福不唐捐,慧则未也,当获人天福报。



问:日前有一太保,被人杀死,因家贫,乃父哀求人帮助埋葬费,我即时与知友合四百多元给他,有人说,学佛人要结好缘,帮助呆人丧费是结呆缘!怎样即对,请老师指示。(陈月娥)



答:凡是众生,皆有惑业,不独太保;不过太保等,自当悯之,况彼已死,而无葬费,受困难者是其父亲,非是太保,至云布施,斥为恶缘,更是错误,出资助人丧葬,并无恶性,何为恶缘,若出资助人杀盗淫女,方为结恶缘耳,不可不辨。



问:这世间的业力好比像一个网,业力的连锁的作用,世间一切事物没有一件不是受因果律支配,此事有什么办法?(洪环)



答:不解佛理者,自受因果支配,无有解脱之术,若学佛法,明了缘生之理,便可利用因果,自度度他。是因果固似连锁,实亦解脱之工具耳。



问:经云心能造业,心能转业,万法唯心,是为真理,又云定业不可转,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此又何说?(赖栋梁)



答:起惑造业受苦,谓之三障,修行者何,断惑是也,惑若断尽,业从何有,此之谓造业转业,圣者能之。但修著相有漏善,不解性空之理,缠缚俱在,即是所作业不亡,遇缘受报,凡夫之事。



问:虚云和尚法汇,有段公案,佛多生以前,作一个渔村小孩,有一次水涸得鱼甚多,中有条巨鲑数千斤,村民都来割大鱼肉,小孩仅打大鱼头三下,后巨鱼作琉璃王,小鱼作兵将,小孩作释迦佛,琉璃王灭释族时,佛亦头痛三天,以受打鱼之报,夫佛既业尽情空,何须受报?(赖栋梁)



答:居士既知业尽不受,何有前问,此段公案,亦是佛方便示相,若作真实,即是谤佛。凡学佛者,皆知世尊久远已证,既已证矣,何又有八相成道,睹星大悟耶?示头疼者,如是而已。



问:老师与梁启超先生均说佛教因果率善恶不能相抵,此与‘了凡四训’所言是否矛盾?尢智表居士的‘佛教科学观’小册子内亦言多行善事可以赎过,究竟何者为是?(罗剑仁)



答:善恶不抵,是言真学理,袁尤所云赎过,是言善巧之事,言理者与事须办,言事者非理不圆,应知万法之生,只一缘字,无缘则徒因不果,且无万法,先明缘生,始能谈因说果,善恶不抵者,如先布瓜种,后布豆种,两种虽聚一地,瓜豆两种,不能互抵,生时瓜自瓜豆自豆耳。赎过云者,先作恶因,续作不改,即是恶缘滋润,则因熟而变恶果,续作不改,即是恶缘滋润,则因熟而变恶果,如已作恶因,后不以恶缘滋润,而改作善业,即将先作恶因压伏,不遇恶缘,因暂不生,而善业日增,善缘日润,有缘润者先熟,先食善报也。而恶因种子,却依然存在,此是不抵之理,故不矛盾,倘善缘停止不压,仍能发生,必善缘压之又压,其恶因久久自腐,是其无力自灭,仍非抵耳。



问:常见僧尼与人做佛事,诵经超度,佛既说自己善恶犹不能相抵,并说:‘人若不能自度,我亦莫能度他。’则僧尼又何能帮死者之忙呢?(罗剑仁)



答:佛度各道之众,法在语言,闻之者转迷成悟,可证道果,万法幻化,佛有神通,以密秘咒,能变幻假。佛之经典,惟法与咒,有修有得之僧尼,依之而行其法,必须尽敬竭诚,与佛与己感应道交,经启其悟,咒变甚幻,能如是者,可云度亡,不能如是,则无效耳。



问:‘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聚会时,果报还自受。’是定业不可逃也。小净土文中又有‘承佛慈力,众罪消灭’之句,是定业可转也。二说如何解说,才能圆融?又永嘉大师‘了则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宿债’语,可否作以上二说之注释。(钟钧梁)



答:业由心造,业由心转,定业不可逃者,是造业之心不转也,乘佛慈力罪灭者,是心与佛合转业也。心不转者,业缘增上,因缘生法,故得熟果。心转业者,不造新殃,无缘不生,久故断灭。偈云,众罪如霜雪,慧日能消除,又云,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理无矛盾,本自圆融。永嘉大师歌之了字,即空与慧也。



问:自作非世说之命运,自受定业不可转,若能至心念阿弥陀佛,可以改造命运,转定业否?(江宽玉)



答:定业系因缘具备,已熟者之谓,既熟不能再使生,故曰不可转,如掷炸弹,掷出之时,其不爆者,乃其因素不备,如备则未有不爆者。心能造业,心能转业,造业是心,念佛亦是心,造业有业力,念佛岂能无佛力,若前迷而造业,后觉而念佛,前业无缘而不起,后佛有力而续发,前业时久,或断或伏,即是转耳。但须前业未熟,提早念佛,若待业果已熟,则念佛恐嫌迟矣。



问:有某居士,多年修行甚好,何为得病呢?甚至遭遇逆境,这是他前生的果报 ,或现生修行不到?(朝新班)



答:某居士修行之勤惰,非浅见能知,然不问功夫勤惰,夙生皆有业障,有障则转苦纠缠,逆境挫折,果偿病因,势所难免。惟惰者之病苦逆境,是道不胜业,若勤者仍病苦逆境,则是重报转轻,以今修持功德,悉将消灭之兆。



问:家人执意要吃肉杀生,不信有因果报应,老居士有何好办法可挽回否。(钟云昌)



答:各人有各人之业障,各人亦有各人之福缘,欲除业障,须赖福缘,不信因果,何有福缘?此须居士善巧方便,以身作则,使家人对己先起敬信,而后可渐转之。



问:兹有亲戚过去是‘捕鱼为生’现在已‘转业为农’如此其过去所造之杀业是否可以减少否?(江宽玉)



答:前为渔,今为农,改恶业固善矣,只是不造新殃,却未能消除旧业。更知‘假使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逢时,果报还自受。’旧业不能自由消除,须修佛法,以心忏悔,方得继灭。



问:同问一经内,复有十业得外恶报。若有众生,于十不善业多修习故,感诸外物,悉不具足,一者,以杀业故,令诸外报的:‘大地碱卤,药草无力’;和二者,以盗业故感外的:一霜、雹、蝗虫等,令世饥馑’,及五者,两舌业故感外,大地高下不平的:‘峻崖险谷,株杌槎菜’请老师分别解疑。(蔡麟定)



答:造如是因,得如是果。‘一者’地变碱卤,不生五谷,人不得食,何以养命,药草无力,不能医病,何救死亡,此是杀业所感,故造者生命亦不得养。‘二者’地虽不变碱卤,但遭霜雹蝗虫,亦损五谷,故人不能足食,名曰饥馑,此是盗业所感,故造者亦受贫乏。‘五者’地险荒芜,行路尽多障碍,此是两舌挑拨是非所感,故造者得受塞阻不顺之害。



问:于佛说业报差别经里,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使众生得短命报的‘五者于恶僧所,欲令丧灭’,请老师开示此疑。(蔡麟定)



答:此说,是对一种动物,心存厌恶,便想将他消灭,换句话说,即是欲将他杀死。此是杀生恶业,当得短命之报。



问:有人一生做善事,尽信佛念佛,到晚年家中得非常不幸大祸,后伊本人变成好像神不在体,感觉信佛人受此恶报甚可怜,因果如何?(陈青龙)



答:学佛有真实途径,有相似途径,有假冒杂凑之道,某君究竟走的哪条路?人有真心求道,有只务虚名,有贪名图利,有懈怠,放逸,昏沉,掉举,如法不如法之别,某君所修,是侧重何等?此应先决之问题也。因果本通三世,因有小有大,有真有伪,有进有退,有始终皆善,有始终皆恶,有先善后恶,有先恶后善,有善恶混杂,有外善内恶,有外恶内善,果有早有迟,有当生报,再生报,有二生三四生报,有转受,有消灭,有先得福后得祸,有先受祸后受福,其中乘乘除除,变化多端,此万法因缘问题也。此上理由虽浅,亦不是粗心凡夫所能明白,此如法官断狱,学有专门,普通人不解法律,自然对法律也生疑惑。



问:有人势权欺人,说谎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打人等不好行动,伊所得果报不坏,为何故?(陈青龙)



答:古人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若还不报,时辰不到。’再参前答一问,自能了然矣。



问:要用什么方法才能知人的前世,是由什么(六道中)来出世的。(郭邦光)



答:此非凡夫所知,得夙命及天眼者,方能识得。但观其人身相,亦可推知前所作业,如喑哑盲聋从诽谤及不信中来等。观其举止,亦可推知来自何处,如轻躁猕猴道来等,繁难枚举,杂见各经。



问:吾母早年持斋,出嫁信仰天主教家庭,未几脱离亲属关系,于今,家父见背,慈母失常,子患咯血(支气管扩张症)请老师解释此段因果。(茆茂盛)



答:因果须论三世,果报又分现生后三种,令堂现在所受者,属于何种,凡夫不能微知。但因能结果,必待乎缘,缘者现作之善恶业,增上与降伏之力量也。令堂现处状况,前因不可知,现业却分明,如先持斋,定不杀生,慈也;先重人伦,定敬尊亲,孝也;慈与孝,皆善也。后破斋,是弃其慈,亲属断绝关系,是弃其孝,弃慈弃孝,皆非善也。其现况是否现果,确不可知,然有不善之缘,却属易见。



问:世尊尝说:定业不可转。今母疾为子不能代替,为子痛苦,母亦奈何。伏思:现在行为,为未来因果之持续,则吾母造业,辗转受报,永无出期矣!为人子者,有何办法为母安身立命?(茆茂盛)



答:定业不可转,佛说也,忏除业障,亦佛说也,为契众机,各有妙用。居士不闻地藏菩萨,及目连尊者之事乎?菩萨与尊者之母,皆堕恶道,皆以孝子之行,俱得超升!令堂现在人间,为时未晚,居士果能发大孝心,为令堂哀恳三宝,多作真善,感应道交,不但后免沉沦,现生或尚获福,然不至诚,效力则微,至诚云何?必须心无夹杂,惟精惟一方可。



问:有些‘仇’是否今世才造的?比如有两人前世并未结恶因,但其中一人却杀害另一人,于是在今世发生了‘杀害’事件?(蔡祖天)



答:事有前因今果,亦有今因后果。明乎此普通之理,自不直竖十丈竹竿,而不能入一丈之城门矣。



问:近几年来蝗虫损害禾苗,特别厉害。这是农家人最烦恼,最痛苦的事。三、五日如失注意检查禾苗,几日间禾苗即变色或枯萎。虫害各期不同,如不用农药喷射,实无法收成。如果喷射毒药犯了杀生罪。万物之灵的人吃饭会发生问题,蝗虫多原因是否在过去世中恶业所感关系?请大居士解释。(钟云昌)



答:中国经传所载,和气致祥,戾气致殃,隆盛之世,风不鸣条,海不扬波,景星庆云现于天,麒麟凤凰游于野。史书又载,循吏治化,政迎人和,蝗不入境,虎徙他邦。据上所述,蝗虫多少,似与业力有关。佛法戒杀也,也开遮持犯之融通,政保农产亦仁也,有人畜先后之分别。此须合观中断,佛言因果必信,农产民生必保,是为得之。试思古无农药,亦多丰年,屠不戒杀,亦享高寿,是更有其他原因,不能只顾眼前也。



问:因果报应之说,颇不简单,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所共许。若夫恶者享福,善者罹殃,则必须以因果通三世释之,以此类推,举凡不合常情之事,如尧舜圣王洪水为灾,亦莫不可以因果通三世释之。遗其可见之自然地理气候诸因由,而发之于共业报应之说,似难令人心悦诚服。要之一切事物,自有其因果律存在,何必或祸或福,定以善恶报应为解。如恶人享受财富,或因其今生经营有术所致,何必定以前生福报释之。善人横遭车祸,何必解以前生恶果成熟,而不探求其是否路上沉思,因果通三世果何如哉?余甚惘然。祈为一说是幸!(李莲阶)



答:此问太散漫,应归纳使有序:一、尧舜圣王洪水为灾,若以三世因果共业释之,遗其可见自然地理气候,难令人心诚悦服。’君不闻乎?论事须合‘因缘果’,未尝说此而忽彼。共业者因,地理气候者缘,洪水为灾者果,‘洪不孤起。’‘无缘不生。’明乎此,则知佛法说缘,多是现在可见者,不过为契群机,说简说繁,方便不同而已。二、‘一切事物,自有因果律在,何必祸福,定以善恶报应为解。’读书在达,不可拘执,恶不必定指杀盗淫,愚痴意业亦恶也。善不必定指施戒忍,智慧一度亦善也。临危制胜,此谓智将,制胜为福果,将智是善因。谋之不藏而败事,不得藏谋是愚人,败事为祸果,谋愚是恶因。儒家亦曰:‘作善降之百祥,不作善降之百殃。’谈因果而曰善恶祸福,正说也。三、‘恶人经营财富,善人遭车祸,何必解前生善恶,不探求有街及路上。’生极乐者,必种极乐之因;生娑婆者,岂无娑婆之因。既知通三世,便非只论前生。余意可思‘因缘所生法’,即易了然。



问:常曰:‘定业不可移’然而我们此生所受之果,是否多为定业?(邱清泉)



答:既受果报矣,焉能无业因耶。



问:本人患‘口吃’之病,于因果来说,不知犯何罪?应如何忏悔以治之。(郑志西)



答:因缘结果,情事复杂,有一缘者,有多缘者,综错变化,非只一端。但患口吃,或可夹有口业,口语不离意念,须兼语意双忏。其法或念佛,或念经,必念到心口摄一,则是双忏,亦是真忏矣。念佛须句句连续,念经要音韵流畅,此后应戒妄语、两舌、绮语、恶口,久必感应。



问:我们现在用数珠念佛,有数则有益,修有尽的因,将来要享受无尽的果,此因此理讲不通?(周慧伦)



答:数珠不会念佛,念佛是自己之心念,念珠记数,不过引起正念,提警日不退转而已。果知念念生灭,灭而复生,若将念珠配合念头,念头不停,珠亦不停,何尽之有?倘能念到念头尽,数珠便用他不著,那方是居士受用无尽之果。



问:有甲乙两者问我,甲问人说发菩提心作佛事就无时间生病,此事真的吗?乙接著就说,有某某甚为佛教发心而他偏偏多病,这又是什么道理呢?使我哑口无言可答请示其详。(信义班)



答:发菩提心,乃善业心。生患疾病,是恶报也。恶报必有恶因,恶因必借恶缘,缘至润因,恶报成矣。若常发菩提之心,是善缘时增,虽然夙有恶因,而现时不遇恶缘,故疾病暂不生也。如某乙所难,亦多有其事,若解教理,疑自释矣。一为恶业太重,发心太微,善不敌恶,自然恶报仍熟,譬一星之火,欲融百丈之冰,冰不融也,力不胜之。应加警惕,须精进忏悔以消之。一为恶业将熟,三途有分,因菩提心猛,力能转之,遽使重报,转而为疾病轻报,应自激励,知功行感不唐捐也。



问:有一天佛在王舍城,迦兰陀竹园,讲经说法,尔时目连从禅定起,游恒水边。见诸饿鬼受罪不同,时诸饿鬼,各起敬心,来问目连。这是往昔的什么因缘,所以受到这种的果报。一鬼问言:我一生以来,恒抱饥饿欲至厕中取粪啖之。厕上有大力鬼,以杖打我,初不得近,这是何罪所致?神通的力量大还是业力的力量大呢?(洪环)



答:此二种事,皆是因果也。业力属于因,神通属于果,因能成果,果不能改因。因是力量正发展,果是力量已完成。明乎此理,则知神通不胜因果。阿含部中,屡有启示。如琉璃王之战,目连尊者不能救释种,二神通比丘入水不能避生死是也。



问:设有某甲因故将某乙杀害,又某甲受国法制裁而处死刑,请问某甲来世仍否须还某乙一命?(幻愚)



答:某甲受国法处死,如因为杀乙故,按阳律论,则是偿之矣。若分析其心念程式,则当另论,盖闻有多因一果者,有一因多果者,此关众生自己之心力,非可笼统说之。某甲处死,若不因杀乙故,甲乙因果,依然存在。



问:佛经中是不是常说前世因,现世果,所以对于两句无法了解,因之前世所做现世是无法可知,是一个无影无形的东西,是否拿来做证据,所以对人弟子是无法可使了解,拿了很多来代表也是无影的存在呀!(王福郎)



答:与人辩论,必具二事,一深入佛海,辩才无碍。二所学虽浅,尚有世智辩聪,前者为正,施于有受之人,后者有权,施于无学之人,如无二者,以不与人辩为佳。兹为代解,问中以无法可知,斥是无影,正显其愚,佛菩萨破尘沙惑,则无不知,凡夫愚痴重重,则无所知,不知便不信,正是凡夫本色,亦无足怪。嘱为提证,应知鸡从卵生,鸡长成不知从卵而来,在人则见卵为前因,鸡为后果,历历分明,鸡何尝见其本因之卵乎?



问:人死去后,为什么还是不能了,因有灵魂之说,仍须六道轮回,所谓灵魂,与有六道轮回之说,如何能使听众确信无疑?(邵佐廷)



答:推知事理,有三量法则,二问皆在‘现量’之外,惟智人方易契信,智不及者,亦无法勉强。‘比量’可知灵魂,如梦非色身,亦无实质,即是灵魂。‘圣教量’可知轮回,佛经记此者甚多,金刚经佛为忍辱仙人,是共所知者,中国先圣经史,载轮回者尤多,如彭生为豕,如意为犬等,此人变畜之证。如鸠化为鹰,雀入大水为蛤等,此畜变畜之证也。



问:我们有一句话说‘立地成佛’。然而居士刚才说善恶不能相互抵消,即善恶永远存在,其所受果报端视善恶力量大小而定,如此一个罪恶满身的人,云何可立地成佛?是否其所作诸恶业因此一念而灭乎?然而行善又有何意义耶?(无名氏)



答:立地成佛,有其人而已,非人人皆能立地成佛,若人皆能之,释尊又何必三僧祇劫。恶业之果,皆是惑因,此惑为何,即见思十使是,必惑断尽,方得解脱,此是经教,非可幻想。若有恶业,必遭恶报,所谓恶有恶报也,若惑断尽,犹树断根,花与果皆不生矣。作善者,分有漏无漏之别,有漏善得天人福报,不出轮回,无漏善但显性德,佛位之阶,所谓善有善报也。善恶分报,奚言行善无何意义?若怕恶业结果,惟有断惑一法,他皆道理难通。



问:有时起善恶二业的念头,没有实行去作。是否有因果报应?祈老师指示(邱合顺)



答:起心动念,便是种子下地,不实行是无增上缘,无缘不生,不生则无果。若念念不停,已是增上缘,虽不实行,缘熟即生矣。最好是念起即觉,觉即不续便清净矣。



问:‘时势造英雄,社会的形势,文化的高低以及偶发的事件,都可造成不同的果,故因果并不如是单纯。(张银富)



答:此问无重心,观其语气,似将佛学所讲之因果,与世俗所讲之因果,一例等观。因果虽无二致,确有深浅之不同,兹以算学为例,加减二法,与微积代数,同其事不同深浅也。若不解‘因明’学,‘缘生论’,‘随缘不变’,‘百法明门’‘四谛’‘十二因缘’等等,无法详谈因果,只知眼前善恶现报,乃真‘单纯’矣。



问:由于以上情形,为了证明社会,文化,历史等变化律则,因果律应该个人的推广到团体性的。(张银富)



答:‘因果不独由个人推广到团体。’因果甚为复杂难讲,有自业,有共业,有竖之因缘,如三际时间是,有横之因缘,如十方空间是。尧桀之仁暴,影响后来之政治,是三际之因缘。太阳黑子,影响地球之电波,是十方之因缘。



问:今在家居士挂佛家招牌,应付念经赚钱维持眷属,如此后果如何?(本如)



答:出家人赶经忏,尚为古德呵斥,何况在家人贩卖佛法,大是不当。



观富贵人当观其气概  如温厚和平者则其荣必久  而其后必昌

观贫贱人当观其度量  如宽宏坦荡者则其福必臻  而其家必裕



——格言联璧  

佛学问答类编

(持戒第五)



李炳南老居士解答



五、持戒



问:受戒者万一犯戒之时,要用什么办法?(庄庆贤)



答:向得戒师或法师,发露忏悔,哀求重受为宜。



问:谈恋爱是否算邪淫?(杨德荣)



答:未订婚者,专对一人,以礼貌求偶,而不及乱,世法所许,自不曰邪淫。反以上所举四端,即是邪淫。



问:‘开遮持犯’怎么解说?(王平郎)



答:此对戒相而言,开者允许通融,遮者禁止勿作,属于教方。持者守而勿失,犯者违犯其制,此属于行方。



问:有人说持戒时不可吃蒜葱韭菜,是实否?为何戒食?(施万进)



答:葱韭薤蒜兴蕖,为荤性植物,气味恶臭。食之昏人神智,且有生淫增恚之害,故持戒者远之。



问:佛理有:‘过去父母故不应食肉’一则。由此观来,难道连娶妻都不应该吗?(因怕娶著过去父母故也)。(叶庆春)



答:食肉为乐口腹,是贪味欲之事,本能避免,以代替品多故,不妨可戒即戒也。娶妻求传嗣,是俗家之伦常,无可避免,以不了圣法故,只得在俗言俗也。



问:吃鸡蛋类的东西是否亦在戒之内?(刘泽中)



答:鸡蛋无雄鸡群中所产者无生命,可暂为通融。否则是杀生也。卵中有胚盘者,是为雄鸡所乘而产者。



问:五净肉是什么?何以佛徒可以吃?(陈荣进)



答:不见杀、不闻杀声、不为我杀、自死、鸟残等五种肉,为之五净肉。众生为口腹之欲,不惜杀他,是残忍之行也。但习气已久,视若固然,若使骤断,有不能者,佛设此方便之法,先使其慈悲之心发生,再令从此渐渐增长,自能达到不食,亦是登高自卑之义耳。



问:杀害毒蛇毒虫一类的动物是否犯戒?(振邦)



答:他不犯人,何必害他?既起杀心,又作杀行,非犯戒而何?岂不闻安禅可制毒龙,说法能驯猛虎乎?纵力不及,对此凶毒众生,防之避之可矣。如必执著杀掉,方为究竟除害,然则凡受邪淫戒者,何不尽将生殖机构一例宫去?以此为邪淫之工具也。思此便释然矣。



问:吃长素是否可吃牛奶?(杜自然)



答:可饮牛奶以不杀生故。



问:有人问曰:受杀戒可以暂时食五净肉否?因负一家之主,兼作生意对社会上不得已也。(钟添登)



答:可以暂食。



问:有病吃药,方剂里有动物,是不是杀生?(邓慧心)



答:新杀生作药却不相宜,如药店中久已储备者,与五净肉意同,不得已时,可方便通融,能发心与他念佛,反有功德。



问:在家修行人受戒最高限度可以受几戒?(周慧德)



答:菩萨戒十重四十八轻极矣。



问:受五戒者因病饮酒,可否?(邓慧心)



答:当药饮可暂通融。



问:受戒最初在印度或是在国内传起?(庄庆贤)



答:佛藏有三,曰经律论,律者戒之文也。且经与论,说戒之处亦多,如六度之尸罗波罗密,即其最显著者。佛藏先出印土,佛戒自然先传印土。



问:听有一部分信者说,受戒者一定要素食,但是无素食,信者可以受戒否?(庄庆贤)



答:既受不杀之戒,固不许直杀,从义理而论,凡涉间接杀,帮助杀,赞叹杀,教唆杀,以及制造杀因,制造杀缘等,俱不应为。不素食者,虽非直接杀生,而是间接杀生,且杀因杀缘,由之而起,故彻底讲,持不杀戒,总以素食为合法。‘无素食信者’一语,当系未有素食信心者之意?不受杀戒,而不素食,可暂方便,如受不杀,便是已生信心矣,自然可以请受,但受后贵能持耳。



问:受戒者无意杀害虫类(蚊蝇蜘蛛等等)有犯戒否?犯戒之时要用什么方法补救?(庄庆贤)



答:无意为过失,可对佛前忏悔,及与念佛回向。有意杀生,则为犯戒,构成罪恶,亦惟忏悔,再行重受,为补救耳。



问:过午不食,是否有下列几项利益。1.容易消化,裨益健康?2.所谓‘饱暖思淫欲’。过午不食是否为了寡欲?3.修行人过午不食,是否也许一部分是为了‘节约光阴’的目的?4.饿鬼夜食。过午不食,是否为了不忍饿鬼闻香见食而受饥火之苦?5.一般的警劝说:‘节衣增福,节食增寿’。过午不食,有此利益否?以上几点,是否正确的论说?若详说之,还有其他利益否?(真惭愧)



答:过午不食,有原则,亦有附带利益,印土之制,僧侣乞食,尊者迦留陀夷日暮乞食,曾惊孕妇堕胎,佛制过午不食,与尊举之第四条皆其原则也。列举其他皆附带于己有益。



问:平常伙食不好之处,中午吃得不太饱,如果过午不食,是否有损于健康?(真惭愧)



答:按医学五脏六腑,皆有主病,胃之病因,曰‘胃家实’。如肠中废物尚未排出,而胃又加填满,此即病矣,古人摄生,统戒过饱。食宜定量,不择甘粗,量数既足,不碍健康。非但不碍健康,最低之益,亦减肠胃诸病。



问:‘过午不食’的一行,对于居士,是否亦称重要?(真惭愧)



答:自他二利之事,何限出家在家,但问能为不能为,肯不肯为耳。



问:以‘过午不食’之功德,可否回向于‘消病,消罪,祈愿……’?(真惭愧)



答:善无巨细,皆可回向,不限于某一事也。



问:已受菩萨戒,内有戒杀盗淫妄,亦有过午不食,何以复得持八关斋戒,两者有何不同,再持午若是牛乳,果子汁,饼干等,可以吃否?(陈灶)



答:菩萨戒,有出家在家之别,为普通大戒,终身持受,有遮有开,其性格较宽。八关戒,无出家在家之别,为加行之戒,限持一日,如犯为破,其性格较严。以杀淫而论,八关只限素食及淫,而无净肉及边菜之通融,更无正淫之分。过午不食,在菩萨戒中,法事忙碌,力不能支,可偶饮牛乳,八关则不许,至于饼干,分明是破矣。



问:弟子已持午,唯尤想弃早餐,日持一食,因有胃病稍感不适,是否可不予理会继续以往?(庞干善)



答:过午不食,是佛所制,早时食粥,是佛所许。各丛林及持律者,皆遵而行之,是早粥有益于营养,所谓粥有十益也。如早时饱饭,则无益于卫生,反害于胃,然于佛戒亦无背也。



问:余自幼因病体弱,服食鹿茸成瘾,现每年需食三、四次,倘受五戒后,不吃会发瘾,吃了又犯戒,受戒后,应该如何办?(鲁开智)



答:鹿茸是药,果然体弱须此,可以通融服用。



问:忏悔罪孽,因无集体拜忏机会参加,拟改于每日课诵时加念忏悔经文,究有此等经否?如何之处,恳请赐示遵行。(黄涵)



答:居士如已受戒,可探听何处,实行半月诵仪规,宜往参加,除此集体忏悔者不多,如每日课诵欲作忏,即诵华严行愿品之‘往昔所造诸恶业……’四句便佳,然有进者,真忏悔者,在求诸心,若只尚形式言语,则效力微矣。



问:过午不食在乡村中,乡人很亲切教我们吃,如果不吃,又怕他再煮附属品而损福,又怕他反感,如果吃会有什么罪过?如果在家,在寺庙持过不食而出外弘法时,方便方法可以吗?慈航法师过午有没有吃水果及附属品?(信慧)



答:食为破斋,有事至人家,宜先声明,则免麻烦矣。在外弘法,更宜庄严,以不食为佳,如事多言多,虑气力不支,除十斋日外,可预在佛前禀明,偶尔方便。附属品为何物?未言明,不便答。



问:未受五戒但尽可能竭力持戒,其功德可与受戒者均等否?(陈圣音)



答:能自持戒,当然而有功德,若与正式受者相较,则相逊矣。盖正受者,一有师承,二明戒相,三有三宝照临加被,四发有戒牒可逢佛事得搭袈裟。此言其常,若正受而不能守及不明(戒相),或破或穿,即应别论矣。



问:‘不得以指割碗钵食’作何解?为何不得盗听比丘诵戒经?(尤彩华)



答:上句‘割’疑是错字,见沙弥律仪中,有‘不得以指刮碗钵食’。此言食讫,钵有余粒或汁,用手指入内刮而食之,为失仪也。比丘戒乃出家众之大法,必传者受者,各具种种之因缘,三师七证,以及相当时间,方得授受,极为郑重,求戒者亦极困难,而与在家众无与焉。应知世间一钱之微,不与而取尚称盗罪,此乃出家比丘之大法,非白衣之事,竟往潜听,斯为大盗,故不宜非分胡为。



问:八关斋戒怎样持?何等人才可以?有什么规律?有何利益?(尤彩华)



答:八关斋戒,乃诸佛尽形寿之大法,我辈不能作到,故有六斋十斋等日行之,即任何一日恭敬持之,亦未尝不可。持此斋戒,不分在家出家,均可受持,惟须依照仪规,大概此等范本,台中成功路瑞成书局或有流通。



问:若有佛子,仅有竹木茅舍为栖身之所,因事先未能防范,发现生了白蚁,除之有违佛戒,不除茅屋将要倒毁,怎么办?(翟孟秋)



答:戒之精神,宁舍身命,而不违戒,古事甚多,难以枚举。假如贫人,只此茅舍,为爱惜故,可用佛法祷祝驱之。如其不应,是有因果,但宜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也。此在世俗观之,固为迂阔之谈,然因果自是因果,谁得而消灭之。



问:素食将来有何感应,素食多年,未有大法师传戒,但自己守戒,有何影响,自守有感应否?(张宽心)



答:素食之人,间接戒杀,有如是善因,自有如是善果,以后定得长寿命少疾病之报,此即是感应之一端。能正式受戒固佳,纵机缘不合,未得受戒,却已实行戒杀,是虽无其仪,而有其实,功德焉能唐损。古书记载,普通人戒杀放生,尚得种种福报,况佛徒而有修持功者,岂得不召感应。



问:受了戒而不持戒,未受戒心里持戒,两者哪一种有功德?(衡钰)



答:未受戒者,而能持戒,当然具有功德!惟不如正式坛受多益耳。盖正受之时,举行忏悔,讲解律仪,能睹三宝庄严,转变境界,以及谛听信受,至诚所感,加被得戒。其受戒而不持者,心存轻慢,知法犯法,造恶而兼破戒,不免罪上加罪矣,遑再论功德哉。



问:受了在家菩萨戒的人,可以任政府调查工作否?(颜佛兆)



答:未尝不可,但宜居心端正,小心谨慎,不枉不屈,实事求是。倘能质诸鬼神而无愧,揆之戒律而可权,是能守职而不滥,保民而不暴矣。



问:戒杀有分程度否?如兽类会伤人命者可以先杀他而保持自己,未知有无犯戒?(莲云班)



答:戒杀是一切不杀,非有分别。杀之前后,有心无心,嗔恨欢喜懊悔,生命大小,处于何等状况之间等等,情形极为复杂,是其程度。恶兽害人时杀之,与寻觅预杜害人杀之,情状不同,犯戒亦有轻重。



问:菩萨戒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其义云何?(萧绍馨)



答:佛五分法身,戒为其一,受戒之人,即等与佛同体一分,故喻如入佛位。凡是佛徒,自应以戒为师,已受戒者,方称真佛弟子。



问:晚已受五戒,唯第一戒不杀生可否食三净肉?曾顶礼三宝尊前能持不杀生,但食三净肉实环境所不许,盖时机缘未成熟,未敢持素,以此愿许佛前可否?(马谦)



答:既受不杀生戒,自当素食,果环境未许可,肉边菜及三净肉,不妨暂为通融。至问中有‘食三净肉实环境所不许’一语,读与上下文意不合或有掉错乎?



问:敝人兵役年龄已到,入营受训后,倘须上战场,未知可以持枪打死对方否?因敝人已经皈依五戒,第一戒不得杀生,此有何法能够解决?(萧金荣)



答:当兵御敌,是保护良善,作战杀人,犹之法官判刑,乃是职务,但求从严格不滥杀即可矣。



问:后学屡思此后有寺院传戒,拟往受比丘式,而身已残,未知可受否?(翁德和)



答:比丘戒乃出家众所受者,在家人尚不许闻,况受耶。



问:念佛人因生活上服务于执法机关,将罪大恶极无可逭人犯,判处极型,对念佛戒律,有无妨碍?(卓忠扇廋)



答:彼犯国法,是法杀之。司权者存心慈悲,不过求其可生之理,而为尽心求减而已。果曰罪无可逭,故纵之,是己违法,与其如是,何如改业为愈乎。



问:有人受了菩萨戒,怀著悲悯对方之慈心,劝教一仅受三皈依而未持斋之人,杀鸡配药,滋养病身,则彼受戒之人犯戒欤?(张仲岳)



答:此受戒者,定是慕虚名而无实行之人,谅于所受之戒,亦不了解,恐怕受而未得。然教人杀生,自是罪过。



问:佛教之律有多少条,其受戒对相如何?(柯冰)



答:戒之根本在心,对相即他众及环境。律之种类甚多,大别分出家四众戒,在家五戒菩萨戒,出家在家统受之八戒等,条文若干不一。



问:出家人受戒后,并无照戒律所行。每日恶口恶意不知犯过多少戒律。此种出家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1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在世时释尊称做‘狮子虫’欲论此类将来是否能往生?(颜宽文)



答:出家人如何,暂且不论;在家居士受戒者,几如过江之鲫,能守戒而不恶口恶意者,岂尽是耶。我但守‘不见出家人之过’一戒,益在我矣。



问:兹见楞严咒(中英注音妙觉尤纯净编注者)一小册里面‘持诵须知’各节细读,始知我们罪业加深一等,诵此神咒中之王,诵持此咒须净口业,住菩萨戒,发菩提心,至少能守五戒力行十善,持诵时间以每朝晨寅卯时,地点以庵观寺院正设坛场布置如仪为宜。次则家庭静处整洁香花,城市者最高层无顶层清净处为可。若在楼下楼上为卧室红室易遭罪过云云。课诵本无此注明使我们不知累犯,惟我们净土法门受五戒者稀少,虔诚念佛持咒反得罪障加重?今为束手呆立不知是从?(林祈宏)



答:净土法门,云何受戒者少?须知戒为良师,烦恼能得清凉,秽垢能转庄严,三无漏学,戒为一,大小十宗,皆须受持,非必学楞严神咒,方得持戒,而修净既不持戒,此其大错误也。居士既学此咒,不必中辍,但能立愿不杀不盗不邪淫,持之即有功德也。



问:近来阅读树刊年余,对于在家人的斋戒,并不十分严格,因为我在部队里吃素实在太困难,有时相反的增加不少的麻烦和烦恼,我想在五戒中放弃斋戒,是否会犯戒罪?(章普明)



答:菩提树月刊,‘对于在家斋戒,并不十分严格’何所见而云然?如谓军中不便,肉边菜不妨食之。



问:有受五戒之居士若有耕田做菜园者,尽量防止发生虫类,但是天气之关系发生虫类可以慈悲心来杀吗?若不杀稻及菜被虫类损害者,如何增产?亦可念往生咒杀吗?(巫前亭)



答:戒有开遮持犯,然须有责者处理之。此位居士向何戒师受戒,即向何戒师去请问,自得正当指示。



问:五戒学佛基本戒,请大德把学佛之戒全部指教可否?(何永丁)



答:在家人除五戒外,尚有菩萨戒,文繁非本栏可录,可向流通佛经店中,请璎珞及梵网两经读之,自知梗概。若出家戒例不许在家人看,不必多事。



问:佛家五戒合儒家五常请老师意义详细解释?(耀耕)



答:五常仁义礼智信也,五戒杀盗淫妄酒也?不杀仁也,不盗义也,不邪淫礼也,不妄语信也,不饮酒智也,故曰相合。



问:佛制沙弥律仪十戒中,即有午后不食一戒,据说是悲愍饿鬼,免他见食,喉出猛火燃烧!有人说凡食物入口吐落地时,若有碎渣的食品,都不可吃!若进口里吐落无碎渣的无论何物,都可以吃。如开水,牛乳,豆浆等,皆可食之。此说对吗?(潘金泉)



答:过午不食,不止沙弥律仪,不食之义,亦不仅悲悯饿鬼。大旨有十,如一、断生死缘,二、表中道义,三、调身少病,四、道业尊崇,五、坚固戒品,六、堪能修定,七、出生智慧,八、离鬼畜业,九、不恼檀信,十、不扰行人等,此见蕅益大师开示,尚有他说,繁不备举。水许饮之,浆与乳,病时可与方便。若开为无碎渣者皆可食,即有乖上义矣。



问:佛家说:‘天人早食,佛午食,饿鬼夜晚食’。——佛家戒晚食,以慈悯鬼道故。(当然不另有道理)。按:最低层天(四王天)一昼夜,为人间百年。不知鬼道昼夜时序,亦与人间相同否?若不相同,则佛教禁晚食便应剔除此一理由了。(真惭愧)



答:过午不食,其义甚多,可参看前条答潘金泉居士问自详。鬼趣之日夜,固与人趣不同,然修道者不晚食为不与鬼同习尚耳。有人解作悲悯饿鬼,亦非不通。盖人世夜晚,易与鬼类相感,故不使其见人饮食,而引起彼之烦恼而已。



问:佛教戒杀生,但主张火葬。吾人之身体既是一大虫具,火葬是否杀生?何不亦行土葬,让它自行腐朽风化?(真惭愧)



答:人体死亡,所寄之虫,亦随之而起变化。犹地球上之液体干枯,或失去运转,甚或消尽空气,即谓之死球。试问依地球上之一切动物,尚能生活乎?故人死火化,无杀生之嫌。居士主张土葬,倘寄虫不死,岂不是活埋众生乎?如曰悬诸高竿,让他风化,殊不知悬之腐烂,反更生虫,乌兽聚而啄啮,将以何法而护之哉?



问:按佛制,出家二众应该托钵乞食。我国僧宝,何未依教奉行?(真惭愧)



答:此须视各国风俗而定,我国民众信佛不普,若次第而乞,有不与者,反增其过;分别而乞,又失平等。其势难以推行,所以有丛林挂搭之制也。



问:在家学佛法要合刊本中,释太虚大师著「居家士女学佛程式’第一一页第六行‘故当向菩萨沙门乞受璎珞之十重戒而严持之可也’,此则希详细说明,而璎珞之十重戒是指何种戒?(李荣棠)



答:杀、盗、淫,(在家二众邪淫)妄语、酤酒,说四众过,自赞毁他,悭惜加毁,嗔心不受悔,谤三宝等。



问:树刊二十八期学人所问之第三题意为在家佛子研习佛书,心存敬意,并遵世尊三皈五戒之律而行。如此是否仍应受戒律仪式之意?(因当初问,以下段未曾写出,敬祈鉴谅并予再示)!(胡正临)



答:自己守戒,固然亦有功德,惟律必须经过羯磨正受,持而不失,方为得戒。否则不过道共定共耳。



问:农业上防除虫害,杀虫甚多,其目的为人民生活资料之增产,似有功于民生,然杀生之罪业如何?(金天铎)



答:能有预防生虫之法,及生而除去不杀之法,则尽善尽美矣。农人如是存心,于无可避免之中而误杀者,只是过失耳,再能以佛法先为其咒愿,则情与理兼至,可无愧于心矣。罪责本重于有心,农作之意,非起于杀,故因果自与业屠钓猎者不同。



问:酒为五基本戒之一,是否因其为昏之增上缘?何以十恶业中无饮酒?是否饮酒不为恶业?饮酒如不乱性(即不过量),将来遇何种缘?得何种恶果?(金天铎)



答:酒岂止为昏沉之增上缘,四分律载饮酒有三十六失,智度论载饮酒有三十五过,既有如许过失,自招如许恶果,乌得不称恶业。十种恶业,乃专列身口意之性戒,饮酒乃遮戒一类,故不混入。



问:五里内外,法师讲经无去听,就会犯戒,弟子儿子病中入院,家庭责任很忙,不能如法参加听经能犯戒否?(宽谅)



答:言五里者,乃系错闻。律云四十里中。儿子病重入院,此系救人之命,合于‘自修胜业’不往非犯。如云家务忙者,未言忙于何事,不便回答,若事不限时间,或提前,或待后,而可办者,却不往听,即是犯矣。然尚有应知之处,倘彼‘颠倒说法’不往亦不为犯!



问:考烧顶制,创自胡元,乃当时为防民族革命英雄起见,特令僧伽须于顶上前面明显处,烧以符号,希冀藉此或可扑灭穿著僧服潜在丛林之志士,惟并未限制比丘尼也,(向例男从女不从,不知起自何时,比丘尼现亦随之烧顶。)强令执行后,人民反感尤甚,而元室不久亦亡,但各寺院仍奉行维谨,以迄于今,未有自行撤销,近且有以之区别曾否受戒云,查此系不良政制,殊非佛制,应否保留?(赵超)



答:考梵网经,内有烧身烧臂烧指之文。既身臂指可烧,而烧顶似亦不是后制。应否除留,区区未研律学,无从置喙。



问:在家菩萨或居士因幻驱孱弱,不食肉类,仅食无雄鸡之鸡蛋,牛奶,或鸭蛋,能否称为长素?(罗德彰)



答:持戒精严之人,卵亦不食,为其不洁也。若病人必需,果系无雄乘者,可暂方便,梁武帝困台城时,曾食之。牛奶无杀性,向非所禁,释尊亦食之。若是食者,可云长素。



问:杀、盗、淫三业,人皆知盗与淫二者之明中犯法,冥中堕行,犯此者在人类中殆占少数,惟食肉即犯杀业,此则占人类中之最大多数,今试以不应盗与淫之理语于人人,虽闻者不必皆能遵行,然言下必当首肯,惟若劝人素食,则能信奉者不多,果有何道而能收宏效欤?又未能茹素之人,惟仅已戒杀,如其诵经持咒,不审亦能得到佛力之加被否?(宾罗)



答:食肉乃多生习气,而又日日增上故较难劝。只有随缘随分,善为说词。佛制不能素食,许食肉边菜,再不能,则有食五净肉之法。此五净肉,即戒直接与间接等一切杀业也。果戒杀矣,慈心自然日加增长,当能得佛加被。



问:受五戒是不能杀生,则经已有明文。如家人托出市购猪肉鸡蛋等,能否代购?如遇雇主嘱购酒肉等物送礼则可否照办呢?有时要招待客人,能否奉以香烟、啤酒呢?(王明)



答:人委购肉购酒理宜婉言谢绝。如未受菩萨戒,为职业上之关系,接会宾客,招待烟酒,在无可避免时,可暂通融。



问:根据慈悲心所发的妄语,有无犯戒?例如小儿忆母啼哭不止,状极可怜,欲默小儿之婆心,发出妄言说‘小孩子不要哭,你的妈妈买香蕉回来了。’(李永茂)



答:子不闻曾参闻杀豕,曾母偶语之事乎?所问,原其心固佳,倘能以善巧方便践其言,尤善矣。



问:佛说木积喻经时,有六十比丘漏尽结解,有六十比丘舍戒还家,传说生在‘正法时期’能得闻佛亲口说法之人,都是累劫种有甚深善根的,闻法毕,最起码都能证得初果罗汉。为何此六十比丘非但不能证得圣果,而且反生退心舍戒还家呢?若以人情客观之,世尊即是慈悲宽恕,主重个人自由,不勉强人之难为,准弟子舍戒还家。若以因果主观之,比丘受戒破戒,即是明知故犯罪过加倍,世尊虽然准弟子舍戒还家,其罪过是否亦可赦免?果然如是,然今‘末法时期’众生更是障深慧浅,如比丘不能守戒,亦都可效法前人舍戒还俗罢?以此观之,是不违背佛陀所制,亦无罪处。以为然否?(潘成林)



答:破戒退转,功德皆失,业惑俱在,遇缘自受。佛不加罪,又何赦免。前人之失,后人效法,亦各同落堑坑而已。



问:受妄语戒的人,说欺骗即为破戒。倘在长途旅行,盘费有限,一共仅有二百块钱,不幸途遇土匪要钱,可否不说实话,仅出百元给他。说我别无余几乎?(赖居士)



答:古德云:宁舍身命,而不破戒,公案甚多,不能枚举,此为曾所闻者。假行权破戒,亦多系益众之事。如今所问,专为利己,区区于律,未有深研,尚不敢妄答,致背因果也。



问:出家后未受沙弥戒的,其地位是否与优婆塞同?(王平郎)



答:出家众有出家之进修阶段,在家众有在家众之进修阶段。不必互比高下,多生分别。果依佛制,正式出家圆顶者虽尚未受戒,自较在家为尊,其‘依制正式出家’六字,大须著眼,绝非自由剃了头,跑到庙里一住,便可自诩是出家众。



问:单受结缘三皈依(未曾受优婆塞戒)的,是否可以称居士?其资格是否同优婆塞?礼佛时可不可穿大袍披缦衣?(王平郎)



答:若向比丘僧受三皈,得有三宝证书者,即为佛门正式弟子,可称居士,许穿大袍。惟缦衣须受戒后,方许披耳。



问:华严经云:‘一切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又佛遗教经云:‘汝等比丘,持净戒者,不得贩卖贸易,安置田宅,蓄养人民奴婢畜生,一切种植,及诸财宝,皆当远离,如避火坑。不得斩伐草木,垦土掘地。皆所不应’。1.两经所说,是相成抑相反?2.华严经所说,是为居士而教否?3.遗教经所云,是专指比丘中之持净戒者言,抑凡属比丘必须持净或?(赵永超)



答:华严部分,未指出何品第几行,不及检考,无从置答。遗教经部分,凡属比丘,无不须持净戒。按此名亦不能滥称,处今无佛之世,并非已经鑧发出家,即得此号,然必正式戒坛,受具足戒后,方得称之。明乎此,则知无戒不是比丘。



问:妄语戒之规定怎样?譬如下列之例有无犯戒?(李水茂)1.对人说要做,但后来因环境,机会不佳,不能做到。2.预测未来之语,不对。3.为安慰他人,说的虚语。4.日常误说之语。



答:‘1、2’未考虑而轻诺,以致不能履行,是不能慎重言语,始有此弊。‘3’安慰而不履行为欺骗,如不便明言之语,可以不说,或推以‘说不定’。盖天下事未至实现,皆在未定也。‘4’既知误说,何不立即更正?所举四端,均妄语也。



问:有人说信佛人,太不合理,为要慈悲不杀生,猫狗牛马若不杀他,几年后大地岂不是遍满……人类岂能生存,定必被他咬死,要如何答覆他呢?(陈招)



答:雀鼠人不常食,未见飞雀蔽天,跳鼠盖地,若谓人虽不食,却恶而害之,因以减少。试问麒麟凤凰,世称祥瑞,人多喜爱,何以今世绝迹。即彼所提之‘猫狗牛马’等,理由亦不充足,狗与马并非常食之畜。何尝见其塞满世间,而人类被其吃绝乎?



问:对有市面生活的地方(有卖鱼肉等类),宣传戒杀,岂不受他们(商人)斥骂,妨害他们生意吗?(隐名者)



答:又何必专往鱼肉市,去宣戒杀,于地于时于人,皆不契机,且触他之忌,自难免谤,情也。若抱大慈大悲之心,专度屠人,亦宜各别私谈,或能生效。



问:依照戒杀观来,那么,海边捕鱼生活及耕鱼璍者,耕田的农夫,以及增产方面:养家畜者(有生灵问题),不是不能做佛的真弟子呢?(隐名者)



答:世间职业甚多,何必专作恼害众生之事。儒家孟子曾说:‘矢人惟恐不伤人,函人惟恐伤人’;又说:‘择术不可不慎’。儒家尚且如此,何况佛家大慈大悲?然耕田自与捕鱼有别,耕田非有杀意,故不称恶;捕鱼专为杀生,故称是恶。至于养畜,以严格论,出家弟子,绝对不许,从宽论,在家弟子,可渐渐改去。



问:比丘僧替在家居士介绍徒弟(介绍在家人拜在家人为师),并替在家居士皈依,是否犯戒,照称还有资格称为比丘僧否?(王平郎)



答:正式比丘僧,经过三坛大式,律仪当已详明,似不能作如是之事。



问:在家居士收徒弟是为佛制所不许,设若收徒弟之时,是否有罪(违背佛制)?其将来(死后)如何?(王平郎)



答:收徒有种种不同,若以艺术传人,如文章书画,百工技艺,自必收徒,方能授艺。若佛家之三宝皈依,则绝对不许在家人冒滥,三宝者佛法僧也。顾名思义,在家人何与焉。



问:在家信众,向比丘僧求受五戒者,可以称为满分优婆塞(夷)否?或须上正式戒坛,方才可称为优婆塞(夷)乎?(王平郎)



答:尊问意在正名,兹亦仅就名相上言之。男女居士,果依比丘僧,受持五戒,自可称优婆塞(夷)。即受多分少分者,亦可称之。受时以入正式戒坛为合法,倘戒师及受者,皆不足定数者,亦可方便单受。至云比丘二字,亦应明白,从宽处讲,自必出家以后,经三师七证,正受三坛具足戒者,方称比丘。并非人一出家,便可以此号称之。



问:邪淫是犯十恶之首,那么人人都说奸情是宿世偿欠债之事,从何为对?(李俊)



答:此讲人为恶之邪说,不可听信。设今生乙被甲奸,谓乙是偿甲夙生淫债,果如此说,当然是前一生乙曾向甲行淫。试问前一生乙淫甲时,甲是否亦是偿乙前二生之淫债?若谓非是,发此论者,便自矛盾。若谓是偿,一直推上去,其初淫人者,是何因缘耶?



问:受菩萨优婆塞戒或优婆夷戒的人是否允许吃三净肉?念经时可不可以穿大袍?搭披衣?及祖衣?(王平郎)



答:受戒以后,是否食三净肉,要视自己发心如何,及在受戒时愿力如何,传戒师讲解如何,优婆塞(夷)皆系在家弟子,袈裟只许缦衣,除正式典礼外,如居家平素念经,袍与缦衣,均不必穿。



问:皈依三宝以后,有限于戒杀否?倘有者但世俗习惯已是难断,有何方法?(萧慧心)



答:皈依与受戒不同,未正式受戒者,迫于上人指使,为不得已之举。然应在平素向对方宣传杀生之害,并述说自己不能杀生之理,以善巧方便,能避免处,尽量避免耳。



问:佛法戒杀,但我以为世上万物,必须互相牺牲方能生存。在此互相的牺牲中方能维持其生命。不然一刻也无法生存。如我们人类,必须要行呼吸、饮食,然而在我们的呼吸饮食间,就无法保持无数微细菌的生命了。为了保持自己的生命,无数细菌也就受牺牲了。这样说来,戒杀一事焉能做得完善?(叶庆春)



答:细菌非有情,姑置不论。此条须分言之:前段云‘必须互相牺牲,方能生存’,此是达尔文‘弱肉强食,适者生存’之同调。‘必须’是一定的意思,‘互相’是彼此的意思,就是你这样、我也这样,‘牺牲’是牛羊任由人宰杀了的意思。要合起来讲,就是你一定要死去,我也一定要死去,才能生存?但不知你我同死,让谁生存?若说让他生存,他也有个对相(你我),那也得互相牺牲,这样是不到同归于尽不止。后段言戒杀,是否责备不能做到彻底,就不如不做?若如所猜,请反问一句:吾人有生终有死,倘是得了病,就不必去医治,因虽这次医好了,并不算彻底,终有一天还是死。



问:对后面注明‘版权所有,翻印必究’之书籍的翻译(为金钱利益)是不是偷盗的行为?(李永茂)



答:他人版权,既已声明,不许翻印,若强去翻印或译印,便为不与而取,自是成立偷盗行为。



问:老鼠是为动物中之害物也,人所共认。如啮咀人之衣物,盗食五谷,打洞毁壁,饲猫以捕杀之,此人即难‘无过’,如听其所肆,祸将胡底?(吴亮辉)



答:鼠本畏人,不待猫捕,试看饲猫者能日食几鼠乎?只能洁其屋宇,严其箱笼,鼠寻食无著,自不来肆扰矣。



问:凡所动物,害死之是杀,若不是动物,专意破坏之是杀不是杀?(慧贵)



答:动物有情识,知恐怖痛苦,故戒杀之。不动物究何所指,或指矿植物乎?此物虽无情识,无恐怖痛苦,专意破坏,似又多事,然真有智慧具慈悲心者,知一切动物,皆寄生矿植之间,无必要之事,亦不当专意破坏之。



问:养猫顾家,猫若伤死老鼠,饲主有罪否?(李永茂)



答:譬如养虎伤人,主人岂能辞咎?然猫亦是一个生命,既养矣,宜每天饱饲其食,项上挂铃,使鼠闻而先避,则三全其美矣。



问:普通的拜师受三皈五戒和去传戒的戒坛(如大仙寺举行)受三皈五戒,在资格上或其他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李永茂)



答:大仙寺去岁传戒,乃系正式戒坛所办。如机缘不合,未能参加,但依曾受大戒之比丘,方便求戒,亦无不合。此等事先求合法,后求能守,此即是其资格。



问:敝人之拜师受三皈五戒是本人不到道场,委托姊妹代办的,如此之皈依有效果否?(李永茂)



答:不明皈戒之义,焉能遵守?他人代办,向何处办来?区区不详底蕴,不敢妄谈。



问:设有众生身在苦恼之中,发愿作诸佛事,但以环境障碍,愿不能了,是否犯戒?(翟孟秋)



答:有力不为,是为欺诳,障碍难成,不为犯戒。但宜时时忏悔,以期早了心愿为是。



问:‘四、一’为愚人节,佛子随顺力俗作愚众之言行是否犯佛戒?(翟孟秋)



答:是谓犯戒,不可随顺也。



问:五戒中单守一戒,得戒神之拥护吗?(李永茂)



答:一戒便有五位善神守护。



问:实有戒神吗?要守到甚么程度方获得五戒神之保佑?此人有病障吗?(李永茂)



答:经云如是,岂有虚妄,严持不破,即邀戒神加护。病是业果,安能不受,但持戒之人,无形之中,业已转重为轻矣。



问:妄言戒。有甲乙二人相恨,后两人对丙讲嫉话。丙若实言明者,甲乙必再相争。改换好话者,自是破戒。到底如何好?(林善缘)



答:甲乙不问,何必去言。甲乙若问,以不谈是非拒而不答,岂非两全乎。



问:阅优婆塞戒经中,犯破戒有可悔及有不可悔罪,然而陀罗尼门如持诵大悲咒者破戒重罪悉皆消灭,此莫非悔者属自力,而咒重佛力乎?(观培)



答:持咒注重三密相应,果到相应,念自不起。此等忏悔,最有力量。偈云:‘罪若起时将心忏,心若亡时罪亦亡,心亡罪灭两俱空,是则名为真忏悔’。不可单云佛力自力,实则两力皆有。



问:假如受杀戒后,因心浮多妄想,故偶遇感触,竟意中想杀人,外却无行动,或夜梦中有杀人之梦境,如此有无犯戒?如有犯,有何忏法?(观培)



答:初受五戒者,先从身有行动上戒绝,意念乃多劫积习,浅学人何能不起。如起恶念之时,急宜提起一句佛号,将妄念打去,不使相续。至夜梦颠倒,更不作主,不为犯戒。然意不净,亦是功夫太浅,忏悔颇佳,但在佛前自述境界,恳求加被即可,并无一定方式。



问:有人说打死一只蚊子也是开杀戒罪,如果此言若真,一切传染病该有病虫,服药者就犯杀戒之罪,那么佛教徒有染了病者怎么样呢?又一般人讲不传子孙者就是不孝,在佛理内对父母不孝也有罪,若不传子孙者,又有不孝罪,到底怎样办呢?传子孙对者,寺院的僧尼怎样解说?(杜自然)



答:此二问题,答问非止一次。请自检阅可能详知。兹再略述大概:一者一切害虫,宜事前设法防范,使不侵入,既染病后,有割肉喂鹰之精神,则何妨牺牲;否则施医药时,作治病想,莫作杀生想。又者佛法有世法出世法二类,僧尼既已出家,专重出世。无后不孝,乃世间孝义;成佛度累世父母,乃出世孝义。



问:五戒中最难的第四妄语戒,虽受了戒,但此乃是昔来之习性,倘不知不觉,突然问说出破戒时如何?(钟添登)



答:或在传戒师前,或在佛前,发露忏悔,后不再作。



问:受邪淫戒除妻室以外不可,但他有纳妾者,对其妾如何?(妾生数个子女)(钟添登)



答:妾与妻同,礼之所许。



问:‘无作戒体’之义,请开示!(陈如德)



答:作者,动作也。戒体者,因戒所得之防恶功能也。受戒时如法动作之三业,可得见闻者,谓有作戒体。反之,受戒时,全身因之起有一种特别变化,外表虽不得见闻,而确有其防恶功能,相续存在者,谓无作戒体。此不过粗言之耳,义微事繁,不便详述。



问:食肉与杀生是同犯戒否?孟子云: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如有食肉者可谓助杀者之杀生,此食肉者是否犯杀生戒?(廖武卿)



答:食肉与杀生有联带关系,何容讳言。不过由野蛮时代茹毛饮血,直至今日,积重难返。世间出世间圣人,皆主张胜残去杀,使性复仁。故儒家先提倡远庖,不见,不闻,以求心安。佛家为初学则有三净五净肉之制,亦主不见不 闻不为我杀等,居士能素食固佳,否则净肉为佛所制,不妨暂食。



问:现在学校教材,尤其常识卫生,尽是讨论杀灭害虫等事,予体贴佛愍众生,依遵戒杀;但不久即当教书匠,若依教导儿童,恐犯杀戒,不知如何处置?(林宗亮)



答:教部审定课本,教员所负任务,岂能不依而讲。只可于课外方便教以预先驱除及防范发生之法。使人懔于因果,减少杀业;庶亦小补所失矣。



问:受五戒之医师,病人来诊知腹有虫,即用杀虫剂,药到病除,杀虫救人,未知有犯杀戒否?(林梦丁)



答:此是业务上之责任,只作治病想,不作杀虫想,否则遇有此病,辞谢不诊,亦是方便。



问:前读贵刊佛学问答栏答林梦丁居士第一问中所示,末学颇有彷徨之感。因为过去所看的有限的佛经或刊物中,似乎是都在强调佛教的宗旨多著重于人类的觉悟而得解脱,持戒要义也是在使人弃邪归正和增长大悲心,来帮助修持,俾能速证菩提,如果为持戒而拒诊腹有虫疾的患者,是否有因小弃大之嫌?而且与菩萨道相违;又若取唯心的作医病想,不作杀虫想,是否与世法不合而使人生疑?(张贵)



答:戒律必具三聚,即律仪聚,摄善法聚,饶益有情聚。以戒杀论,不独为自解脱,更在饶益有情,所谓有情,包括九界,要一律平等,不似世法(世间俗事俗理)有等级贵贱分别,此方称曰大慈大悲。佛徒拒杀腹虫,自是平等慈悲;不得已而杀之,须有善巧方便。至于治疗之时,只作医病想,不作杀生想,治疗乃施行技术,想乃一种观感,既为治病,仅心理上观点不同,似亦无碍世法。



问:八关斋戒一日一夜,次日不守,是否犯戒?过日再持可否准许?(管新盘)



答:八关斋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10:12 , Processed in 0.15739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