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脉络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1:16 编辑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在这自性具足的境界中,继续无四相地行一切布施,可以证到诸相具足的圆满报身。

    此具足的圆满报身,是幻众见的圆满报身,非实有。

    故“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破了这功德具足的报身相,显出了法身的境界。


要点:
    当度尽了一切“有缘”众生而证无差别的时候,是化身佛。

    当度尽“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而证无分别的时候,就成了功德具足的报身佛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1:23 编辑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破法身相

    破了功德具足的报身相以后,显出了无量三千大千世界诸佛国土的虚幻相,进入法身的境界,但还有法可得,所以如来引导须菩提继续破法相。

    佛告须菩提:“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引出了“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从而破了有法可证法身的境界。


要点:
    破了法身境界后,见到了自性具足的三身四智皆是自性化现,皆自作相。也就破了无明老家,进入到“无有涅槃佛,无有佛涅槃”的自性法身圆觉境界了。

    六祖是在证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时,深信自性本来具足,如如而不再与三界一切相发生任何反应。在他而言,一念过三万大劫,但众生无明妄见他住世弘扬顿教。

    对于须菩提,虽也明白“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但心不坚固,根器不利,故佛陀慈悲,又引领他一层层地破了法身的境界。

    只是一路都在布施,在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

    这不是一条路吗?

    这条路,非路,是名为路。

    这条路,非永恒,非不永恒,皆是众生自己的因缘业力招感而成的,也是无明妄动的自身虚幻相。


    这个境界不是须菩提证到的,而是佛陀引领他通过解悟走到这儿来的,故而须菩提发这样一个慈悲心,问:“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陀立即告诉须菩提,在这个境界上,根本就没有众生。也就是,观一切众生皆如如来自身实相。

    当然,正因须菩提慈悲众生而着这一相,才引出了下面的讲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04 编辑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下面,佛陀使须菩提明白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非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解悟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相无不相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08 编辑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则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最妙的菩提心解释

    佛陀又给须菩提印证了“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度尽一切幻众入无余涅槃,这个境界就是得到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一切善法,包括杀人法、不杀人法,佛法、非佛法,世间法、出世间法等所有法,只要是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的,皆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在这个过程中,心性上,自性如如,本来具足;事相上,始终没有离开过用一切善法度一切幻众入无余涅槃;心相上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的,而得“是法平等,无有高下”,观一切众生如如来自身实相,故不曾度了一个众生,不曾用一个不善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11 编辑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佛陀又用“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这么多的七宝聚以行布施的福德来比喻,证到这个境界,然后受持、读诵、书写、为人解说此经的功德比它还要大。


要点:
    1.这是在自性具足的境界上,佛陀讲“什么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怎样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最妙的一段经文。要理解透,一切诸佛因此成就。

    2.因须菩提是阿罗汉,已经破了小乘五阴。所以,这里没有讲《楞严经》中那五十种阴魔。但在末法时期,如有人说证悟了,可以破戒了,不用严持杀盗淫妄等戒律,那这个人一定是魔头。因此,这里的善法就是“严持戒、广布施”。

    但尽凡心,莫作圣解,安分守己,老实念佛,即一门深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16 编辑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则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则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则非凡夫。





    在证到了一切诸相具足、无有分别的自性法身圆觉境界,往下有三个容易走错的“境界”,佛陀慈悲,继续嘱咐须菩提与末法众生。


第一个境界:“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是名佛法”的境界

    在自性法身的境界上,观一切众生都如自身实相。

    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

    前面没有证到自性本来具足的时候,是“佛法”;

    当证到了自性本来具足,一直到达法身境界的时候,因为一动念就落到四相中,故“非佛法”;

    这一段经文讲的境界是“是名佛法”。

    在这个境界中的修行者,观一切众生和观如来的自身实相,乃心、佛、众生本来一相,无相、无不相。了不可着,本来空寂、寂静。

    但凡夫不知道见到的如来是自己的因缘业力招感的,是自己的无明妄见所产生的执着相,故认为自己见到了如来正在度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21 编辑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身非相

    佛陀引领须菩提在自性法身圆觉的境界上,证到了“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观如来应如观自身实相了不可得,寂静澈然,本来空寂,诸佛本来一相”。否则,“转轮圣王则是如来”。

    佛陀慈悲,作了一个偈子:“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如来本是修行者因缘业力加持出的虚妄相,乃自性的自作相。


要点:
    1.众生、如来、福田、功德、菩提、涅槃、轮回、佛法、三十二好相、般若等一切能思维起来的,皆是因修行者未证到自性本来具足,而妄认为真实存在的,所以才叫众生、如来、般若等。

    在从彻信自性本来具足,到证到自性法身圆觉的境界过程中,因历境修心,动念则落四相,故非众生、如来、福田、功德、三十二好相、般若等。

    当证到自性法身圆觉的境界,观一切相、众生、如来、福田、三十二好相、般若等,皆本来具足,皆自作虚幻相,皆如如来自身实相,故名一切相、众生、如来、福田、三十二好相、般若等。

    2.继续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地行一切善法,用幻法度一切幻众入无余涅槃,是这段经文的基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34 编辑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破断灭相

    到达这个境界,很容易用思维的方式分别:如来本是自己的虚幻相,乃自性的实相,无需再做无量功德,不用以具足三十二净行而得菩提果了。也就是,不用幻法度尽幻众得三十二好相了。

    所以,佛陀又讲“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而引导须菩提证到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而破之。


要点:
    1.这个断灭相在《圆觉经》中就是“寿命相”(“寿者相”)。讲到这里,才彻底讲完了圆觉境界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2.在《大通方广忏悔灭罪庄严成佛经》中,佛陀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如是无量功德,获得如是三十二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49 编辑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如来的法藏

    “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是佛法的中心要点。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都是从这个法藏中出的。这是非常关键的。

    这里的“忍”,不是忍辱的意思,而是不落断灭相,以无我的大慈悲心幻法度幻众入无余涅槃。因为无我地慈悲一切众生,故而才“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

    为什么要忍?

    就是因为无我地慈悲一切众生。

    如果有菩萨证到了这个境界,所得功德比有的菩萨用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来行布施的功德还要大。

    这是功德,不是福德。


不贪福德

    菩萨不是没有福德,因无四相故不贪着,更非不作福德。

    也可以说,一切的境界都要经过磨练,而不仅仅是解悟。


要点:
    有的朋友说:“我对亿万富翁没有感觉,所以不想成为亿万富翁。”

    这叫“泥作坯器,未经火烧,遇雨即化”。

    因为他就不曾有过亿万富翁的家产,怎么能知道自己不喜欢当亿万富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1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2:51 编辑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佛陀又告诉须菩提,证得自性法身的境界后,还有一个如来的定义可着,故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而破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4-4 19:29 , Processed in 0.17706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