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法界唯心---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人为甚么要搭袈裟?

连日来香港报章皆登载本团消息,其中一项‘热门’的话题就是:出家人为甚么要搭袈裟?今晚,针对这因缘,上人不厌其烦地阐释,比丘搭袈裟的重要性:

佛入涅槃后,所有佛弟子皆以波罗提木叉(戒律)为师。戒,即是‘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家人更不应坐享其成,等著人来供养,而是应该献出身心性命,为利益人群,对社会国家有贡献,此方为真孝、真仁义也。所以美国的出家人要搭衣,以表示持戒。搭衣则现比丘相,这并不是标异现奇。但在这世界上,人却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举出实例来作个譬喻:当中国大陆沦陷时,有很多学生逃难到台湾,大部份的学生在急忙中都忘了带毕业证书,其他人便另外伪装一些新的证书,新颖精致。考试官一看便通过,而那些真正携带证书的学生,却不能合格。因为考试官看那么陈旧邋遢的证书,便认为是假冒的。以此类推,今人认为比丘不应搭袈裟的偏见,亦复如是。

本来佛教刚从印度传到中国时,中国比丘也是搭著衣威仪具足。可是那时的袈裟,就好像现代南传比丘搭的衣一样,没有钩环。但是中国气候寒冷,中国比丘要穿很多衣服在袈裟里头。如此衣常丢掉了,也不知道。那么袈裟丢了,怎么办呢?于是大家便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位笨祖师便提议用一个钩环把袈裟勾住,就不会再掉了。大家都赞成通过,从此在中国的袈裟便有了钩环。

后来中国比丘要常出外劳作,嫌搭衣太麻烦了,平常就不搭,只在上殿过堂时才搭。可是到最后,越来越马虎,甚至连过堂上殿也不搭了。所谓‘习焉不察便成风’,现在大家都认为不搭衣是对的,搭衣者反而成了怪物。法界佛教总会的出家人按照古代佛制,故时常搭衣,可是现代的比丘和比丘尼却批评我们标异现奇。但我不和你们争,你们说我们对,我们还是搭著衣;说我们不对,我们还是搭著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公案

台下听众听得兴趣盎然。本来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里,人人生活紧张到喘不过气来,耳濡目染,不外电视、电台哗啦哗啦的喧闹,使人心昧智昏,情绪憨乱。奇怪!本团每晚的开示长达二小时,甚至有时三小时,而台下听众居然全神灌注的聆听,亦未曾见人中途离座,正如恒来法师半开玩笑说:‘不知他们入了甚么定?’大概是菩提种子萌芽了。

接著上人便叙述三藩市发生的一段公案:

在万佛城,什么人都有,善的也有,恶的也有,好的也有,坏的也有,但到万佛城,是龙也要盘起来,是虎也要卧起来。龙不能随便降雨,虎也不能随便刮大风。

一九七八年三藩市曾发生一件金龙血案,惊动当地,使华裔们旦夕不安。事后那一班华青帮,欲再发起第二次或者第三次金龙血案,就是因为华青帮和祖方帮在争地盘。但后来他们都皈依三宝,皈依万佛城,把武器扔到海里去了。以后改邪归正,读书的读书,做工的做工,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一九七八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诞,万佛城举行法会。是日,有八个青年人来皈依,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在皈依时,上人对他们说:‘皈依我的人,不准杀人放火,不准偷盗抢劫,不准打妄语。当知,杀人父,人必杀其父;杀人兄,人必杀其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八个人当时听了,吓得冷汗直流,其中有数人随身还带著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哩!上人又问:‘你们中间,谁是首领?快点举手!’那位首领马上举手承认。经过这次当头棒喝,这几位青年真的被感动了,回到三藩市立志洗心革面。

他们未到万佛城之前,正积极筹购大批军火,如机关枪、手榴弹等,预备与邻帮作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与几个行家联络,尚未找到合理的价钱。皈依三宝之后,翌日来了一个行家,手上正有他们所需要的军火,并且价钱理想。可是大家商议之后,决定洗手不干。

同年九月,当访问团在马来西亚时,那帮会兄弟八人,在同一个晚上梦见上人来为他们摩顶加持。在佛教里,摩顶是慈爱的表现,能消灾解业。自此之后,这班青年人一行十几个兄弟皆改邪归正。此次的骤变,无形中解救了中国城多少居民的生命及治安问题。昔为太保流氓,而今是循规蹈矩的佛教徒。佛法的力量多么不可思议!

上人接著说:‘这件事情我没有对外发表。为甚么呢?因为如果对外发表这消息,好像要三藩市的人来感谢我;我不需要人来感谢。我的愿力是“我到甚么地方,就愿意那地方安定、昌隆。”同时,我愿用感化力去教化人,而不愿用势力去压迫人。’

自从金龙血案发生之后,曾有一段时期,三藩市的中国城好像一座死城,现在已恢复往昔的繁荣了。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龙蛇。
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六祖坛经忏悔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香港

早上开讨论会时,上人不断地替我们这班年轻人打气:‘修道要作疾风中的劲烛,烈火里的精金,不畏苦、不怕难,要经得起一切磨炼和考验,所谓“百折不挠金刚智,万魔不退菩提心”。’

连日来有很多新闻记者,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等前来访问团员。上人教诫我们:

‘和谁讲话,都不要以假词色。论语上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即此义。说话稍有谄媚甜蜜,会令对方起染污心。当知你们随时随地都是代表三宝说话,故时刻都要郑重其事,不茍言,言必有忠。所谓“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修道人不可信口开河,随便乱讲,若时刻本著六大宗旨,提倡六大宗旨,则谁也不敢轻慢的。

我回答说:‘弟子深知,欲为佛教的领导者,第一步先要持戒清净,持戒精严,则言语行动都能做人的表率。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假使我们身为出家人而操守不严,就没有感化人的力量,无论讲得多好听,若言行不相符,终会露出破绽,凡事只怕我们不真;若真了,则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加被,赋予不可思议的力量。’

上人颔首道:‘对了!要把全副精神献给佛教,为圣教伸张正义,但不可随便批评他人,这很伤缘,最紧要是不存丝毫的自私自利心。’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华严经净行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阿难以四事问佛

晚上,假北角大会堂开示,首先,解释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即是身、受、心、法。佛将入涅槃时,阿难以四事问佛:

1.一切经典之前,应以甚么字义作为经首?

2.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以何为师?

3.佛在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而住?

4.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调伏?

本来佛将要入涅槃时,阿难尊者虽已证得初果阿罗汉,但仍痛哭流涕,好像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阿那律尊者劝他说:‘你不要再哭了,哭也没有用,你应该以四事来请问佛。’阿难说:‘以哪四事?’阿那律遂将以上四事告之,阿难便立刻去请教佛:‘世尊,您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但结集经典时,我们应以甚么为首呢?’因为外道典籍不是谈无,便是谈有,他们都是以‘阿’为首,‘伛’为尾。佛答:‘凡是我所说的经典,开头应安上,“如是我闻”。’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外道和学者,随便安上‘如是我闻’在他们的文章上,一时‘如是我闻’满天飞,甚至有些无知的人,还说楞严经是假的,其实因为楞严经的道理太真了,所以妖魔鬼怪,旁门左道,皆想尽办法要破坏它。楞严经若消灭于世,佛法就不存在。在世上如有一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不敢出来害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出来为害人类,令所有人都变成魔子魔孙,成为他们的眷属,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若人能受持楞严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在前生可能受持过楞严咒,所以今生那么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又迷了,尽享受而不修道,这都是因为往昔造了善恶夹杂的因,善业成熟,便享福;恶业成熟,便受罪。造业不清楚,往往会走错路的,所谓:

要想佛法兴,先学楞严经,
要与魔王斗,先持楞严咒。

因此在一切经典之前,应安上‘如是我闻’四个字,即是阿难尊者亲笔证明:‘我是这样听佛所说’,用来辨别外道的经典故。

第二事:‘佛在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佛答:‘以戒为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有内外诸恶,众善也有内外众善,这种善恶念皆如海里的波浪,旋生旋灭,飘浮不定。人在世上为何不成佛?就因为所作的业,善恶夹杂,未能清净纯一,又有贪欲昏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切所行所为。好像在佛教里,有些人谤佛骂僧,批评佛法,不做佛事,专行外道法。就因为所造的业,善恶混杂,所以所受的果报也很复杂,有善报也有恶报,有些人这一生有苦有乐、有欢喜、有悲哀,这都是往昔善恶夹杂业业缘故。

‘今生富贵是何因?前生斋僧救贫人。今生贫贱是何因?前生不肯济穷人。今生端正容貌好,前世香花供佛前。’是故应知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人在佛教里,若不知道作清净业,反而造不清净的业,以后所受的果报也是混淆不清。所以学佛的人,要知因达果,不要随便批评他人,时刻谨慎小心不造十恶业,有形有相与无形无相之诸恶,皆不应作;无形无相与有形有相之善,皆要奉行,要立刻‘舍邪归正’。

阿难又以第三事问佛:‘佛住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灭后,我们将依谁而住?’佛答道:‘我入灭后,所有我的弟子皆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即身、受、心、法。

1.观身不净:人的身体若不沐浴,时间一久,就生出一股汗味;就算你常沐浴,但身上的九孔常流不净物,如眼有眼屎,鼻有鼻涕,口有口水、痰,耳有耳垢,再加上大小便。所以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堪的,但是人为甚么仍视其为宝贝,替它带上钻石、金银珠宝,或用香水脂粉来涂抹,这岂不是用香花宝贝来装饰一间厕所?

各位要知道,每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厕所,肚肠里装的皆是大小便,你那么爱惜它干嘛?年轻时,身体各器官尚听话;但到了老年,每个器官都要罢工了:头晕眼花,口齿不清晰,手脚不灵活,且又百病丛生,你说这样的身体还要爱惜吗?所以我们要明白身体是一个不干净、不长久之物,不要再为它颠倒了!

2.观受是苦:受是感受,不要以为享受是快乐,其实享受就是苦之因。‘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宁可受苦,苦尽了便是了苦。纵使现在有福享,也应惜福,切忌暴殄天物,否则将来果报就是贫穷。你看世上有这么多难民,此乃前生不惜福,尽浪费世上能源,故今生受难民之苦报。各位不得不戒慎!

3.观心无常:心是念念无常,念念迁流。

4.观法无我:观一切法没有本体自性,没有一个‘我’。

我们依四念处而住,渐渐把我执看破了,法执也空了,便容易证果开悟。为甚么不能证果?就因为执著未破,放不下、看不破,视甚么都是‘我’的,这大厦是我的,那飞机、轮船、银行也都是我的,一天到晚都是我的、我的、我的···等到死时,两手空空,甚么也带不走。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在作梦,不觉梦黄梁,梦中若不觉,枉作梦一场。

所以我们要学习佛法,了生脱死的法门。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再在苦海中浮沉了,否则永无解脱之日。

最后阿难以第四事问佛:‘佛住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我们将如何对待恶性比丘?’

佛说:‘我入涅槃后,对待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凡遇到不讲道理,以正为邪,以邪为正,或以是为非,以黑为白,不讲真佛法的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不理睬他,久而久之,让他自己反省,知道自己的行为皆不如法,就会改邪归正,依教奉行了。

佛住世时,就有恶性比丘,现在离佛入涅槃的时代更远,故恶性比丘不知有多少。我们不要与恶性比丘争论,因为他们不讲道理,不畏因果且又拨无因果,这种人不要与他们争,要用忍耐心来容忍他们,忍也就是默摈。以上是佛咐嘱四众弟子所应该遵守实行的四念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愿力不可思议

台下听众兴趣盎然,欲罢不能,因此,上人又再说下去:

过去我在香港住了十四年(一九四八——一九六二);一九六二年便离开香港到美国。虽然我住了那么久,可是对香港没有一点贡献。这次从美国回来,愿意和香港各位父老兄弟同胞们结法缘,要实实在在把佛法送到你们的心里,这样我便感到安慰。

尤其现代的青年人,生在这朝不保夕的时代,精神时刻受到威胁,所以脚步要站稳,不可投机取巧,贪小便宜,图一时的快乐而任意妄为,背道而驰;要常安分守己,循规蹈矩,不可放肆,要明白因果,不要错因果。所谓‘种善因结善果,种恶因结恶果。杀人之父,人亦杀其父,杀人之兄,人亦杀其兄’。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听来很浅,但是因果律是铁定不移的,希望青年人要好好充实学问,以后为社会谋幸福求安宁,不要跟著时代的疯狂,糊里糊涂,随波逐流,漂浮不定,应该做一个好人。若有一人能做好人,这世界便清净一分。

这个世界为何还未毁灭?因为有好人存在,好人是世界的光明,是世界的正气,是世界的生命,是世界的能源。因为这世界正处在最危险的时局,如不改变我们疯狂的作风,则世界会一天比一天坏,人类的思想会越来越猖狂,所以希望所有年轻人都能找到正确的指南针,不要做社会的罪人。

在这六天说法期间,或者我有很多话说得不对,希望香港的诸山长老,大德高僧们不吝指教。如果我说得对,你们便试一试;如果我说错了,便把它忘掉算了。因为我不学无术,所说的话得罪不少人,希望各位原谅。

又愿请我来说法的居士们,身体健康,诸事吉祥,万事如意,菩提增长,早成佛道。因为我的愿力是:‘凡是来参加法会的人家庭安乐,眷属和睦,一切顺利。无病的人永远不生病,有病的人,听过法之后,病就没有了。’我希望诸佛菩萨成就我的愿力,我又希望大家身体健康,早成佛道。

在一九六八年,我在三藩市那时候有很多科学家、地质学家、预言家皆预言一九六八年四月四日三藩市会发生大地震,甚至沉到海里去,桑田将变成沧海,所有的人一定都会和海龙王见面。那时候很多人吓得赶快搬到别州去。我的弟子便来问我应该怎么办?当时我对他们说:‘只要我在三藩市的一天,就不准三藩市有地震。’这‘不准’两个字,没人敢说,但我敢说。所以从一九六八年到现在,尚未发生过大地震,虽然有,也是小小的,可是我离开三藩市我就不管了,因为我的愿力是‘我到任何地方,一定要那地方平安无事。’

又有一次,我到纽约去,正好下大雪,本团正要赶著到大乘寺去应供,我便对一位徒弟说:‘这条路我不准它下雪,如果下雪的话,我要罚你在佛前跪七七四十九天,不吃饭、不喝水,也不准大小便。’当时把这位徒弟吓得战战兢兢。果然那一天,那条路周围三哩内没下雪,三哩路外还是照样下雪。这件事信不信由你。当时恒来亦在场。

话说回来,我自认‘德不足以感人,道不足以化人’,没有资格做你们的师父,但是你们皈依三宝一定要发愿成佛,‘凡是皈依我的弟子,如果不成佛,我也不成佛’,这是我的愿力。你们做了三宝的弟子,人打你,要忍;人骂你,也要忍,要知道你们的师父,旁的甚么都不会,只会向人叩头,肯处处吃亏,不占便宜。所以你们做个佛教徒,不要和人打打闹闹,不要拖累你们的师父不能成佛。’

法会毕,有很多人皈依三宝。一时众人恳切至诚,礼拜瞻仰,目不暂舍,皆发大菩提心。


又放光明名欢喜,此光能觉一切众,
令其爱慕佛菩提,发心愿证无师道。

──《华严经贤首品》

所有益我善知识,为我显示普贤行。
常愿与我同集会,于我常生欢喜心。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五日香港─新加坡

金刚力士碎魔坚,调伏大法通地天。
圆满究竟波罗蜜,诸事吉祥灭罪愆。

──《楞严咒句疏解》

今天我们一行十六人,包括在香港加入队伍的方果悟、黄洁芳、李家景伉俪等,浩浩荡荡前往下一站──新加坡。

傍晚七时许,飞机抵达漳宜国际机场,一出闸门,发现近百位的欢迎员,包括法师、居士们,原来早在数月前,星马的佛弟子,为响应本团赴亚洲弘法之事,紧锣密鼓地筹备。新加坡的毗卢寺、双林寺、灵山寺、菩提阁、栴坛寺、龙南殿、万佛林等名刹的诸山长老,包括松年、远藏、常恒、悟峰、明真、法权等大德,联合何果明、郑木荣、卓义成、周天火、李净和、符梅美等众居士,为主办人事。又从马来西亚赶来赴会的杨国新、符爱兰、黄钧梁、吴春海、陈祥如等以及其他的在家弟子,他们都各尽所能,出钱出力来安排此次弘法大会。

大众乘用了两部大型的旅游巴士,从机场浩浩荡荡的驶回毗卢寺。经过长途的舟车劳顿,到晚上十一时左右才休息。弟子不禁频频忆念在万佛城未启程时,上人对大众所说的一席话:‘这次我到亚洲去,是本著最大的牺牲精神,明知会遇上很多魔障,但就算上刀山、攀剑树,我也不怕。当知此次是行程艰苦倍常,绝非儿戏。’

上人已届高龄,但仍然为法务终日奔波忙碌,把生死置于度外。回顾一九七八年,本会第一次组团访问东南亚时,上人曾说:‘我们的行为,是全世界最愚蠢的,为甚么呢?因为万佛城的人,不贪便宜,只懂吃亏。所谓不把佛法送人情,我若有一条头发那么多的自私心,甘愿永远堕无间地狱。

在佛教里,我不愿出名,也不图利,不要人捧我作‘某某大法师’,我是一只蚂蚁,一只小蚊虫。我愿作一条平坦大道,让所有的佛教徒走过而达究竟安乐。我们现居于万佛城,做守门人,做清道夫,把道场收拾干净了,等全世界有缘的佛教徒,一齐来这个地方修道。’

于菩萨愿,未曾休息,尽一切劫,心无疲倦。
于一切苦,不生厌离。一切众魔所不能动,
一切诸佛之所护念···修菩提行,精勤匪懈。

──《华严经十行品·第八难得行》

有这样宽宏心量的善知识,使我们深受感动,若不能把佛法兴亡,视为己任,焉能报答上人法乳之恩?佛法一天不兴盛,是我自己没有尽责。佛法一天不显扬,那是我们自身的过咎。佛法的前途,与我有切身的关系。

行菩提道,第一条件是要亲近、承事及供养明眼善知识。以善知识作为眼目,指引光明大道,才不会盲修瞎练,误入歧途,走很多冤枉路。《华严经》〈入法界品》中,德生童子,有德童女,诲诫善财童子如何承事善知识的一段,对我有很大的启发作用:

‘善男子,汝承事一切善知识,应发如大地心,荷负重任无疲倦故。应发如金刚心,志愿坚固不可坏故···应发如给侍心,所有教令皆随顺故。应发如弟子心,所有训诲无违逆故。应发如僮仆心,不厌一切诸作务故···应发如孝子心,承顺颜色故。’

假如人人本著以上种种心来孝顺,依止善知识,那怕佛法不发扬光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六日新加坡

解脱消灾大欢喜,首楞严法世无比,
一切障碍究竟觉,革凡超圣契真了。

若我灭后,末世众生,有能自诵,若教他诵。当知如是诵持众生火不能烧,水不能溺。大毒小毒,所不能害。如是乃至龙天鬼神,精只魔魅,所有恶咒,皆不能著。心得正受。

──《大佛顶首楞严经·卷七》

早上,顶礼上人之时,他再三叮嘱:‘来到东南亚一带,要分外小心,此地歪风炽然,降头邪术盛行,要时刻诵持楞严咒,令一切妖魔鬼怪无机可乘。现在正是身入虎穴,要处处警醒,格外留神,不可丝毫放逸!’对于星、马一带的外道,甚至假冒佛教徒行持密咒,蛊毒害人,于一九七八年本团赴星马时已领教过,所以我们已有多少经验。

从印尼雅加达来了三位女居士,林素华三姊妹,特地搭飞机来谒见上人,诚心可见。稍后上人又训诲道:‘我警告你们不要锋芒外露,是要保护著你们这些青年人。当知名利是致命伤。在佛教里掉进名利网,恐怕你们转不过身来,很容易堕落,切记!要明哲保身,太红了便招人妒嫉。’

下午二时,举行记者招待会。有南洋商报等记者,访问各位法师们,秩序井然不紊。有些居士带来星州各大报纸刊载本会弘法之消息及时间表,有十余篇之多。

晚间七时半,在毗卢寺开示,因为场地面积有限,到会者七百余人,已挤得水泄不通,明晚已安排在中华总商会开示,该场地能容纳一千五百人。

今晚,先由毗卢寺住持远藏法师致欢迎词,继由恒来法师介绍各团员,由数团员先开示。

接著由上人开示:

‘仰仗十方诸山长老,大德高僧慈悲。宣化罪业深重,不自量力,为佛法献出愚痴的思想,虽然到处受到热烈的欢迎,但我觉得很惭愧,为甚么呢?因为我道不足以感人,德不足以化人,可是我愿勉为其难,为佛教尽上一点力。在我们佛教里不要注重口头禅,要躬行实践。

美国是个国富民强的社会,如果说享受,住高楼大厦,坐名贵飞机汽车,这是美国人人多数都能做得到的事。但修行却与这些正好相反,所以我对徒弟们说,你们跟著我出家,不要以为将来万佛城就是你的。

我要他们修行不贪财,乃至无立锥之地。万佛城现在的财产不是他们的,而是属于所有世界佛教徒的,所有任何宗教徒、全人类的,不是某一个人之私有财产。

万佛城是属于全世界的,在万佛城里的住众,只是客人而已,不是主人。所以有一次大宝法王卡玛巴到万佛城来,我告诉他:‘万佛城现在没有主人,世界上那个德高望重的修行人,都可以到城里来做住持。现在在城中的管理人只是看门人而已。’跟著我出家的人,不用打财产的妄想。

再者,修行人要不争,要忍苦耐劳,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让人所不能让。人若打我,我向他叩头;人若骂我,则谢谢他。在万佛城的所有出家人都学习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样世界就没有战争。

世界为甚么有战争?就因为人人贪、争、求、自私、自利、妄语。所以我们要修得不但外边没有这六恶,连内心自性也清清净净。无论哪个人能做到这六个条件,不是圣人也是个贤人了。所以各位要特别注意,能遵守这六宗旨,你将时时快乐平安!’

上人妙语珠玑,大众闻之如餐甘露,法会毕,台下一时轰动,近千名信徒,争先恐后的抢购本会出版之佛书、杂志及佛教歌曲唱片。

为遭生死者,饮以甘露,令其安隐。

──《华严经入法界品》

以无碍辩,巧说深法。其音圆满,善巧分布故。
能令闻者,入于无尽智慧之门。

──《华严经明法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七日新加坡

一早在杨国新、符梅美等居士陪同下,前往探访灵山寺的住持常恒法师。接下驶往万佛林。这是慧僧法师的道场,(时慧老驻锡美国三藩市)一行数十人,就在此间应供。饭后,上人开示如下:

在新加坡这佛教兴盛的国家,处处看见装严的道场,处处建立法幢。我们虽置身于娑婆世界,能以建立道场来影响人发菩提心,这是众生之善业所成就,也是诸佛愿力所成就。

谈到修学佛法,并不是要去追求极深奥的法;就本著「直心是道场,平常心是道’的法门,即能成佛道。可惜一般人未能常用直心,所以不能成就道业。因为不用直心修行,故在六道轮回,生了又死,死了又生,在世间染苦为乐、背尘合觉、认贼作子,执著五欲(财、色、名、食、睡),贪恋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故一天比一天迷误,一天比一天堕落。

1.人执著「财’:希求财宝越多越好,金银堆成山,还觉得不够;越觉不够,则越贪;越贪就越堕落、吝啬。好像那些守财奴,有的人甚至不择手段去欺骗垄断世人之财,如老千集团。‘财’这字在中文又叫‘钱’,有二首偈解释这钱字非常恰当:

二戈争金杀气高,人人因它犯唠叨;
能会用者超三界,不会用者孽难逃。

鱼在水里跃,人在市上闹,不知为善德,亏心把孽造;
金银堆成山,闭眼全都撂,空手见阎君,悔心把泪掉。

想想这‘钱’到底与我们有甚么紧要关系?我们犯得著因钱而做出违背良心的事吗?虽说钱是万能,但也是万恶。义断情疏是因为钱,反目成仇也是因为钱,由于人人看不破钱,而惹出种种麻烦来。

2.‘色’:色也把世人支配得迷迷糊糊,由生到死不醒悟。不单俗人放不下色,就是有些修行人也放不下色。

3.‘名’:名也能害死人。有些人视名誉为第二生命。若其名誉被人破坏了,则拼著命也要对方赔偿道歉。这就是执著于名上而不能解脱。

4.‘食’:有的人财、色、名都不贪,就是放不下吃的,一天到晚要吃山珍海味,佳肴珍馐,把五脏大殿修得庄严无比,养得脑满肠肥,等到死后去见阎王;阎王说道:‘肥佬!你这么肥,把你放进油锅里去炸,一定会炸出很多油来!’这是饕餮无度、贪口腹惹来的果报。

5.‘睡’:有些人甚么都不贪,就是放不下睡觉;少睡一点,就觉得疲累不堪。有个人说:‘我打七十二天的饿七可以,但睡我可放不下!’所以世人在生时各有所迷,各有所执著,一旦大限临头悔之晚矣,再说:‘早知道我应该多做些功德就好了。’唉!这时才说这种话太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50 | 显示全部楼层
烦恼地狱

万佛林信众听法后,欣喜无限。上人以最平易近人,天真活泼的话语,破众生疑网。乍听起来,幽默风趣,其实字字皆是觉悟之钥匙,句句莫非出迷之关键。

下午五点半,在毗卢寺授皈依,众人先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诚心忏悔以求消除罪愆,在佛教里重新做人。

晚上七时半假市中心的中华总商会开示。到会一千余人,两层楼之讲堂早已爆满。不但所有通道乃至堂外的衢道亦壅塞不堪。团员均以华、英语对译。兹摘录部份团员之开示: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地狱。什么地狱呢?就是我们的烦恼。人烦恼有八万四千那么多,例如嫉妒、障碍、自私、自利。就因为有嫉妒障碍,把我们的心缩小到连一粒沙也容纳不下,所以不能了解悟入佛的知见。

在授皈依时,上人常对新皈依弟子说:‘你们做我的皈依弟子,要学忍、学让,不要和人争。人家打你,要向他叩头;人家骂你,亦要向他叩头。要处处吃亏。’有些人一定在心里想‘这位法师怎么搞的?只会教人家吃亏叩头,要忍要让?为甚么你不教我们一些成佛的秘诀?’

可是各位想想,当人家真的打我,我能忍吗?在这关头,向人叩头是不容易的!一般人的作风是以牙还牙,以眼还眼;你打我一拳,你骂我一句,我要回报你两句。这是因为我们太聪明了,不必学也无师自通。可是要我们去忍、去让、常吃亏,不占便宜,向人叩头,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事。

上人平常教我们不要发脾气,要忍,要布施。我们平常也知道不要发脾气,要忍辱,要布施他人,可是当考验来临,便忍不住那一口气,而大发雷霆,不能忍了!应当布施时,吝啬的习气又回复了,不想布施他人。所以修行就是在这紧要关头上要注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恢复自己本来面目

随后上人开示如下:‘我与诸位往昔都有缘。自无量劫以来,互为父母、子女、兄弟、六亲眷属,关系是根深蒂固。但转过身来改头换面,便互不认识。不要说前生,就是今生的事,人到年老便忘了中年的事;那么少年的事更不用讲了。不要说昨天,就是下午,已把早上的事情忘了,何况前生呢?何况旷劫生生死死呢?是故人就糊里糊涂,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不知怎样来的,也不知往哪里去?一般人认为人生是快乐,其实此快乐是假的,真的快乐,要从自性里寻找,不是从外觅。

人生如梦。梦中的事,隐隐约约,依稀不清。人生下来就读书,及长,便去做工、赚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正巧稍有点成就,无常就到,又要去见阎罗王。无量劫以来便是生老病死,成住坏空,连环无端。人与人之间的悲欢离合,有如一场戏。刚演到紧张处,又要下台了。故《金刚经》云: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甚么叫有为?有生命、有生灭、有形色者,都叫做有为。修道就是要修无为法,所谓‘无为而无不为’,有为法终归坏灭。譬如,眼睛所能见的山河大地,世间上一切众生等,都像一个大舞台上演一场大戏。发财时便欢喜若狂,可是忽然间生了癌症,就忧悲苦恼。到死时,两手空空,财一点也带不去──你说这不是作梦吗?皆是恍恍惚惚的幻相示现,引诱人做种种颠倒事。又有一首‘西江月’说得很好:

富贵五更春梦,功名一片浮云,
眼前骨肉已非真,恩爱反成仇恨。
莫把金枷套颈,休将玉锁缠身,
清心寡欲脱红尘,快乐风光本分。

孔子曰:‘富贵,是人所好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贱,是人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故我们不要贪非法之财,宁可清贫自守,独善其身。若有能力,则兼利天下。一生里富贵,眨眼间如梦中事,故云:‘富贵五更春梦’如春天里短暂甜美的一场梦。功名,也是天上一朵浮云而已,所以孔子曾说:‘富贵于我如浮云’。

‘眼前骨肉已非真’:眼前的骨肉是真的吗?那么为何一天到晚争争吵吵?烦烦恼恼?有些人很执著,生我的那个才是我的爸爸妈妈,但佛教的菩萨思想:‘是男子皆是我父,是女子皆是我母。’我们的爸爸妈妈多得很,遍天下皆是!你不相信吗?因为你的程度不够;若智慧够水准,你自然会相信。

菩萨不单观所有人为自己过去的父母,未来的诸佛,甚至蝼蚁蚊虫,也不轻慢,皆把它看为自己以往的父母兄弟儿女,可惜这些众生堕落了,因此我们要发愿修行开悟,来度过去无边的父母,令他们个个成佛。

话虽如此,在座诸位已把往事忘了。你们其中,有些前生是比丘,或比丘尼,但今生却糊里糊涂地,只懂替人生儿育女,被家锁上了,而忘了往昔修行的本色。诸位都是往昔已种善根的人,不单这里的人,就是世界上所有众生,将来也必当成佛,只不过暂时迷了罢。你看,婴儿生下来,知道又上当,因此张大嘴巴哭!哭!哭!也即是在喊:‘苦!苦!苦!’──那么谁叫你来的?!

虽然说‘眼前骨肉已非真’,但不是教你去破坏家庭,不是鼓励你离婚,或分居,只是教你不要太迷恋眷情,不要太执著境界。

‘恩爱反成仇恨’:青年男女谈恋爱时,山盟海誓。所谓‘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今天打得火热,过一会意见不合便绝交!本来同是一个人,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厉害呢?故此句应深自反省,其中意味无穷。

‘莫把金枷套颈’:虽然是金子所造,仍然是个枷锁,令你不自在。故不要被金钱所缚。

‘休将玉锁缠身’:这句不是说你不能拥有任何的珠宝首饰,而是劝你不要太迷了,否则金玉也像锁链、手铐,把你缠住而不能脱身。

那么,最解脱的境界是什么呢?就是‘清心寡欲脱红尘,快乐风光本分。’若能少欲知足,返本还原,便得睹本地风光,自己本来面目,这才是真快乐!’

上人用最浅显的字句将最深奥的佛理,送到每个人的心里。时已十时,但大众还是聚精会神的谛听,毫无倦意,台下鸦雀无声。故又继续演讲下去:

‘学佛人要学吃亏,不占便宜,不争名,不争利。名属火,利属水;贪名者死于火灾,贪利者死于水患,此属常见。

有人曾问佛:“世上有多少人?”

佛陀答:“只有两个人,一个求名,一个求利。”

求名为名奔波,求利为利颠倒。譬如,求名者,爱名如命,有云:“名誉者,人之第二生命也。”但他说:“名誉者,人之第一生命!”故把名誉看得比自己生命更为重要。好利者,所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很多人为财死而甘心。

这个嗜名好利的毛病,在佛教里也流行,故常见人成立什么总务组,财务组等等,口号满天飞,总而言之:‘我是第一!’财务组谓:“金钱万能!”其中也有把三宝的基金放到自己口袋里去。你看!本来想做好事,但好事内却参杂恶业。所谓:“眼不见,嘴不馋;耳不听,心不烦。”人都是见财起贪,见色生情,见利忘义。

诸位啊!不要在佛教里作不清净的业。如水土合泥,污浊不清。要拿出大公无私的心,不自私、不自利,才是真的佛弟子!’

台下听众豁然觉醒,正所谓:‘是时踊跃生欢喜,听受如来深法味’。已经十点多,团员齐步下台,信众肃穆恭敬,严守秩序。法会完毕,特地从美国运来的中英文佛书,在十分钟内竟被听众抢购一空。

譬如工画师,普现诸色像,徒令众贪乐,毕竟无所得。

一切皆如幻,幻作男女形,及象马牛羊,屋宅池泉类,园林华果等。幻物无知觉,亦无有住处,毕竟寂灭相,但随分别现。

──《华严经十忍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0:36 , Processed in 0.36056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