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佛遗教经浅释--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常对你们说:‘善人不怨人,怨人的人就是恶人’,你尽怨人,怨天尤人,这是恶人。‘富人不占便宜’,真正富的人,有钱的人,不会尽想占人家的小便宜,不会一举一动都想要自己得到利益。想要占便宜的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穷人。穷人他尽贪图小利,占人家小便宜,无论和谁来往,先打一打算盘:我能得到这个人的什么好处?欢喜占便宜的人都是穷人。你想一想,有钱的人为什么要占便宜?已经有钱了嘛l!为什么要占便宜?总是觉待自己穷,总觉得不够,所以才尽想占小便宜。‘贵人不生气’,出贵的人不会生气的,你看那一个人若是时时刻刻没有气生,这就出贵,是贵人。‘生气是贱人’,常常生气的人是很贱的,没有价值。‘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智慧的人,没有烦恼;有烦恼的人都是愚人。你看!我对你们说过多少次,人生烦恼是自己给自己上刑,自己打自己嘴巴,打自己耳光,你若是不信,你试试,生了一回气,生了一回烦恼,全身骨头节都痛的,痛得晚上也睡不著觉,吃东西也不香了,就那么厉害。所以你若能持戒,就能灭苦,也能生出大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4、说劝修戒利益

是故比丘。当持净戒。勿令毁缺。若人能持净戒。是则能有善法。若无净戒。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是以当知。戒为第一安隐功德住处。

这一段经文是说劝人修行戒律,才能得到利益;你若是不修行戒律,就没有利益。所以说‘是故比丘’:因为这个,所以一切的比丘,‘当持净戒’:应该持这清净的戒律。持戒干干净净的,一点染污法也没有。‘勿令毁缺’:你不要令这个戒律毁坏,或者犯戒了,不可以的。‘若人能持净戒’:假若有人能持清净的戒律,持得干干净净,没有一点染污法,‘是则能有善法’:这样子就能有一切诸善法的功德生出米了;若是不能持清净的戒律呢?就没有善法能生出来。‘若无净戒’:假如你不修持戒律。‘诸善功德皆不得生’:所有一切的善功德都不会生出来。‘是以’:因为这个。所以‘当知戒为第一’:戒就是第一的‘安隐’:能持戒就能平安,能得到一种快乐。‘功德住处’:这是一切功德所住的境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对治止苦法要

1、根欲放逸苦对治

A、根放逸苦对治

汝等比丘。已能住戒。当制五根。勿令放逸。入于五欲。譬如牧牛之人。执杖视之。不令纵逸。犯人苗稼。若纵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

佛说,‘汝等比丘’:你们各位比丘,‘已能住戒’:若已经能住于清净的戒律。‘当制五根’:你应该制止你的五根。五根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你应该好好管著它,好好控制著它。‘匆令放逸’:不要让它不守规矩。眼睛不视非色,耳不听闻淫声,舌不尝香味,身不贪触尘。‘入于五欲’:不要随著色、声、香、味、触所转。不要为财、色、名、食、睡所摇动。‘譬如牧牛之人’:好像一个放牛的人。‘执杖视之’:拿著杖或者是鞭子,看著这头牛。‘不令纵逸’:不令这牛跑了。‘犯人苗稼’:去把人家的苗稼给吃了。‘若纵五根’:你若是放纵不守规矩,不能控制这五根。‘非唯五欲,将无涯畔,不可制也’:不单这财、色、名、食、睡,和这色、声、香、味、触都没有边际,不可控制,你就是想控制,也没有法子控制,因为你放纵这五根,不令它守规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亦如恶马不以辔制。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如被劫贼。苦止一世。五根贼祸。殃及累世。为害甚重。不可不慎。是故智者制而不随。持之如贼。不令纵逸。假令纵之。皆亦不久见其磨灭。

这是就眼、耳、鼻、舌、身这五根,不可以令它放逸,令它随随便便不守规矩。如果你不守规矩的话,这五欲,将无涯畔,没有边际,贪而无餍,你无法控制它。这是说到法,下边说个比喻。譬喻什么呢?‘亦如恶马’:这好像不守规矩的野马一样。这种野马它常常做害群之马。‘不以辔制’,如果不以缰绳来牵制著它。‘将当牵人坠于坑陷’:它就会把人牵到坑里边去,或者堕落到海里边。‘如被劫贼’:也就好像被贼抢了东西一样。可是,被贼来打劫,‘苦止一世’:这种苦只是一生就能受了,不会长远。‘五根贼祸’,这五根—眼、耳、鼻、舌、身,眼被色尘所转,耳被声尘所转,鼻被香尘所转,舌被味尘所转,身披触尘所转,而五根的这种贼害,‘殃及累世’:它连累你生生世世,没有完的时候,这种祸殃,是不知道有多久的。‘为害甚重’:你若是恣情纵欲,被五尘的境界所转,这种害处是非常之远的,累世危害甚重,它危害非常的重。‘不可不慎’:因为这个缘故,我们人不可被这五尘境界所转。‘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忽动被云遮’,要特别谨慎。‘是故’:因为这个,所以‘智者制而不随’:有智慧的人能控制五根、五尘和五欲的境界,不随五根、五欲的境界所转。‘持之如贼’:持守这种功夫就像防备贼人一样。‘不令纵逸’:不令五根和五欲纵逸,放纵起来,不守规矩。‘假令纵之’:假使暂时间放纵它的时候,‘皆亦不久’:也不会令它恣纵太久的。‘见其磨灭’:令这种妄想,这种不守规矩的思想,不久就没有了,磨灭就是灭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B、欲放逸苦对治

此五根者。心为其主。是故汝等。当好制心。心之可畏。甚于毒蛇。恶兽。怨贼。大火越逸。未足喻也。譬如有人。手执蜜器。动转轻躁。但观其蜜。不见深坑。譬如狂象无钩。猿猴得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当急挫之。无令放逸。纵此心者,丧人善事。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是故比丘。当勤精进。折伏汝心。

这段经文是说到五欲放逸苦。我们人有烦恼、有贪心、有嗔心、有痴心,都是因为有这个欲。你若把欲减轻了,一切烦恼也就少了。所以说‘欲放逸苦对治’,要想方法来对治这个欲放逸苦。

‘此五根者’:就是眼、耳、鼻、舌、身这五根。‘心为其主’:这五根不能自主,由我们人的心来主持其事,控制五根。所以你们各位比丘,‘当好制心’:应该要好好的降伏其心,要把心制住。‘心之可畏’:我们人造罪业,一切一切可怕的事情发生,都因为心里头没有定力,所以随境界转。‘甚于毒蛇’:心的可怕就好像毒蛇那么可怕,因为你一不小心,就被它咬死了;心的可怕也好像‘恶兽’那么样可怕,随时可以咬死人;心的可怕又像‘怨贼’似的,怨贼,与你有仇怨的这种贼。‘大火越逸’:心的可怕甚于著了大火。‘未足喻也’:就是前边所说这个毒蛇、猛兽、怨贼、大火越逸,都不能完全比喻清楚这个心的厉害。

‘譬如有人’:譬如现在有个人‘手执蜜器’:手里拿著倒蜂蜜的器皿,‘动转轻躁’:一举一动都很轻躁的,不稳定,‘但观其蜜’:这个人只知道眼睛看著这个蜜,看著蜜糖,‘不见深坑’:他没看见前边的深坑。‘又譬如狂象’:喝醉酒的象,‘无钩’:没有人有办法用钩子钩著狂象。‘猿猴得树’:又好像猿猴跃一棵树,‘腾跃踔踯,难可禁制’:不容易管,不容易控制。‘当急挫之’:要赶快把它降伏了。‘无令放逸’:你不要令心里不守规矩、放逸了。‘纵此心者’:你如果放逸这个心,‘丧人善事’:丧失了人的善事情,丧失功德。‘制之一处’:我们若是能把心控制到一个地方,‘无事不办’:能制心一处,什么事情都能办得到了。‘是故比丘’:因为这个,所以你们各位出家的比丘,‘当勤精进’:应该勤修精进的法门。‘折伏汝心’:这种众生的狂心野性,应该把它折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年轻的时候(二十来岁时),欢喜给人治病,谁有什么病,我一定叫他好;如果不好,我甚至于衣服不穿,饭不吃,觉不睡,我也要给他治病的,就这么厉害。无论你是什么妖魔鬼怪,我都要降伏你,都要把你制住。我所遇到的这些个厉害的魔障,多得不得了。有一个家庭里头,茶杯自己会飞起来,在空中飘飘荡荡,装著一杯水也不会洒,家里什么东西都这样子。这一类的事情,我都遇著过。好像这本书这么晃晃,它自己就著火;看你信不信,就这么样厉害。那么以后因为我尽给人治病,就把山妖水怪、邪魔外道,得罪了很多,他们都来和我敌对,但是他们也没有我的办法,因为我的一举一动都是一点毛病也没有,所以他们对我没有办法。

等我坐船从天津到上海,让你没有法子不相信,这些水里的怪物都来找我,使我坐的船在海里转呀转的,它不走,在黑海洋里,转了十多天。船上也没有东西吃,什么都没有了,甚至于大家都要饿死了。飓风一来,船往上一扬有五、六丈高,往下一砸又砸下五、六丈深,那时候我在船上真的没有本事,躺在船上就等箸死,胆水什么都呕出来。我那时候就把这性命交给观音菩萨,我说:‘观音菩萨!将来如果佛教不用我,我死了没有关系;如果佛教想要用我,你就赶快把这个魔降伏住了。’这样一祷告以后,这船就平稳,把危险度过去了。从这件事之后,我再也不给人治病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4-29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在由上海到汉口的船上,坐船不用花钱,在这船上有一个瘫子,拿著棍子在地上蹲著走路,我一看知道他这个病我可以治好,即刻叫他好,但是我不敢管。为什么不敢管呢?我如果叫这个病好,那船上几百人的病,就治不过来了。直到这一天,我知道下午两点钟船将到汉口,就在上午八点钟时,这个瘫子又从我面前过,我就问他:‘你愿不愿意好啊?’他说:‘愿意好啊!’‘那你怎么病的?你怎么瘫的呢?’他说他因为贩卖煤炭,被政府抓去,囚到监房里受潮湿,就不能站起来,就病了。我问他:‘你愿不愿意好?’他说:‘愿意好。’‘愿意好?那就把你那枝棍子丢到长江里去。’他说:‘丢到长江,我就不会动,那怎么办呢?’我说:‘你不会动?你好了嘛!你怎么还不会动呢?’他说:‘真的吗?’我说:‘我骗你做什么?’所以他就把棍子丢到长江里。我就给他治一治这个瘫病。治了大概有十分钟的样子吧!我叫他站起来,他就站起来了。这腿都可以伸直,以前腿伸不直。我说:‘你走!’他就在我跟前走路;我说:‘你跑!’他就在我跟前跑步。这么跑步,很多人一看见,就说:‘咦!你怎么好的?’他用手一指说:‘这个老修行也不知怎么搞的,用手摸摸就好了。’

这一来船上几百个人,这个头也痛,那个脚也痛,那个腰痛,那个肚子痛,那个肩背痛,都痛啦!都有病了!我一个人被挤得水泄不通。这个时候,我看也没有办法,眼看就要发狂了,好像发神经似的。我说:‘你们这些人啊,你们的病都是短打的病,现在我一人打你们一顿,你们的病就好了。’腿痛的,踢他一脚,不痛了;腰痛,打一拳,不痛了;那个头痛的,拍了一巴掌,也不痛了。我说:‘你怎么这么快就不痛了?吃得什么药?’什么药也没吃,就不痛了,五、六十人有病,都治好了。我治病不像你们这么慢,比抽鸦片烟还来得快。这时有四、五个人说:‘我在汉口有个表亲病五、六年了,怎么治也治不好,你到汉口时,到我家里来给他治一治。’五、六个人都来预约,我说:‘好,到汉口再说吧!’也没说去,也没说不去,因为我不想管闲事,但当时忍不住就给人治病,等到下午两点钟,船到了汉口,人都下船的时候,我乘机就先跑了,那些预约的人,也找不著我了。

所以这治病的事情是很奇怪的,很不可思议的,也要有缘,你若是和这个人有缘,不要说给他治病,说一句话也就好了。我在香港有一个皈依弟子,他的手有毛病,他问我要怎么样才能好?我说:‘你做功德吧!做多一点功德,你就会好了。’那时候庙上开光,他就买了盆、碗、菜啊,都是他买的。买完了,他问我说:‘我这胳臂还没有好呢?’我说:‘你往前提一提’。他说:‘提不上来,还是这样。’我说:‘好啦!’就这么一句话,旁的什么也没有,哎!他即刻就提上来了,好了!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有的时候事情是这样,很不可思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4-29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2、多食苦对治

汝等比丘。受诸饮食。当如服药。于好于恶。勿生增减。趣得支身。以除饥渴。如蜂采华。但取其味。不损色香。比丘亦尔。受人供养。趣自除恼。无得多求。坏其善心。譬如智者,筹量牛力。所堪多少。不令过分。以竭其力。

这段经文就是说要我们吃饭会吃,睡觉会睡,穿衣服会穿。吃饭怎么样会吃呢?你若是不会吃,那就生出贪心,好吃的就吃很多,不好吃的就不要吃,这就是不会吃饭。你穿衣服,好的衣服,你穿上一百多件;不好的衣服,你一件也不穿,这也是太过了。睡觉,你若愿意睡的时候,睡个十天、二干天,白天、晚间都睡,入了睡觉三昧;你不愿意睡的时候,眼睛睁得大大的,总看天花板,这也叫不会睡觉。或者像打麻将似的,几宿不睡觉,他也都受得了,他若是不打麻将呢?叫他做一点旁的工作,就说:‘我很疲倦了,要睡觉了。’这都是不相当的。

现在这是说我们吃东西就好像吃药似的,能把我们饥饿的病治好了,不管它味道好不好。证了初果须陀洹(初果阿罗汉)果位的圣人,就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了。证初果的圣人,走路脚不著地,脚上没有尘土。为什么他脚不沾尘土?因为他没有色欲,没有食欲,断了八十八品的见惑。见惑—见到就迷惑,这八十八品都断了,所以他走路好像在虚空里一样。他吃东西也不管味道好不好,都是一样的味道。不入色、声、香、味、触、法,不被色声香味触法的境界所转,能把好和不好的味道都变成一个味道,变成一味,吃了就养他的生命,这是证了初果阿罗汉能有这个境界。所以修道的人,你看他吃好东西也吃这么多,吃不好的东西也这么多,没有一点贪味道的思想,没有这种的行为,这个人已经是不被色声香味触法所转的,这就叫不入色声香味触法。现在这一段经文是叫我们人对治食欲的贪心。

所以佛说,‘汝等比丘’:虽然说是比丘,也包括优婆塞、优婆夷都在内。比丘是梵语,翻译成中文有三种意思。第一:乞士。上乞法于诸佛,以养慧命;下乞食于众生,以养色身,所以叫乞士。乞士就是托钵乞食,次第去化斋。在暹罗、缅甸、锡兰,比丘都一早就出去,托著钵到每一个家庭去化缘,化斋饭来吃。虽说是化斋饭,可是施主布施什么东西,他们都吃。布施肉,他就吃肉;布施鱼,他们就吃鱼。因为这是旁人布施给他的,不是他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如果自己想要吃这个东西?就要到有钱的家里化肉啊!鱼啊!这就是贪心。第二:怖魔。魔王见到比丘,听到比丘这个名字就怕。这是在比丘受比丘戒,登比丘坛,三师七证在那儿做羯磨的时候,就问他:‘汝已发菩提心否?’说你已经发菩提心了吗?他说:‘已发菩提心。’说:‘汝是丈夫否?’你是不是一个大丈夫?他说:‘是大丈夫。’就在羯磨师问他的时候,地行夜叉就去报告空行夜叉。夜叉鬼有在地上行的夜叉,也有空行的夜叉。这空行夜叉就又去报告给天魔,天魔听见有人发菩提心了,有人要做大丈夫,他就恐怖了。他恐怖什么呢?他心里就想:‘啊!我魔王的眷属又少了一个,佛的眷属现在又多了一个。’于是乎他就恐惧害怕了。因为这样子,所以比丘有一个名字叫怖魔,令魔王恐惧。第三:破恶。破什么恶?破烦恼的恶。我们人有烦恼在我们自己身上,跟著我们跑,烦恼就是罪恶的源流,我们若是没有烦恼,就没有罪恶。我们造种种的罪,都因为生烦恼,所以如果能把烦恼没有了,罪业也就消除了。因此第三个意思就叫破恶。因为有这三个意思,所以翻译的时候,也就不翻译它,还保留这个梵音:比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6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受诸饮食’:受诸饮食就是受人供养的时候,这是因为斋主供养,你来吃这个斋菜。‘当如服药’:就应该好像吃药似的。出家人吃饭的时候有三念五观。所谓:‘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三心就是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我们修道的人不要尽打妄想,不打过去的妄想,不打现在的妄想,不打未来的妄想,三心了不可得。你三心若是不了,没有把三心制之一处,前边不是说:‘制之一处,无事不办’?把这个心制得什么念头也都没有了,一个妄念也没有了。制到一处,就没有什么事情没有办完的,都办完了。所作已办,不受后有,什么都做完毕,再不会有来生了。

三心也代表三念。三念是什么呢?第一个念‘愿断一切恶’,愿意断了所有一切的恶,我不能在修道里头加了不善的念头,所以愿断一切恶。第二念是‘愿修一切善’。上面两句也就是诸恶不作,众善奉行。第三念是‘誓度一切众生’,我发誓愿普度一切的众生,把所有的众生都度明白了,令他们都明白佛法,愿意修一切善。这是出家人在吃饭的时候应该观想的三念。你观想这三念,就不打其他妄想,什么妄想也没有了。所以说:‘三心不了水难消,五观若明金也化。’

出一家人吃饭的时候不讲话,而作五种的观想,‘散心杂话,信施难消。’本来说‘佛制比丘,食存五观。’若出家人、在家人很多人在一起吃饭时,可以改成:‘佛制食时’佛制吃饭的时候,‘食存五观’,要观这五观。五观是:

(一)计功多少,量彼来处。第一要算一算自己的功德有多少?这粮食用了多少工?自己有多少的功德受人家的供养?这一粒米经过农夫多少的工夫才能有?好像春天种田似的,中国古老的方法,先种下去,然后用锄头把草都铲去,铲完了又用泥巴把它摊上去,这是一遍。过了十多、二十多天,草又长出来了,又用锄头把它铲除一遍,铲完了又摊。每一次种田要铲三遍、摊三遍。你看这费多少人工?所以古来说‘锄禾日当午’。锄禾就是铲地;日当午,太阳正在中午的时候,非常的炎热。‘汗滴禾下土’,出了汗,就滴到禾苗土上。‘谁知盘中飧’,谁知道这一碗饭,‘粒粒皆辛苦’,每一粒、每一粒都来得很辛苦的,由这看来,所以说计功多少,量彼来处。

(二)忖己德行,全缺应供。忖就是想一想,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什么德行?是不是整天尽打妄想?是不是天天参禅打坐?是不是天天学习佛法?要‘忖己德行’,要忖度忖度自己修行有没有德行?‘全缺应供’,或者这德行够了,或者是不够。那么我应施主的供养,我够不够德行?这叫‘忖己德行,全缺应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18:43 , Processed in 0.293235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