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法界唯心----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底蕴!

晚上假北角大会堂开示。到会数百人,若与亚洲其他地区相比之下,较为逊色,足见佛教在此地,尚未能深入民间。话说回来,菩萨正要在荆棘丛中,佛法尚未发达的地方,勤奋开拓。

‘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得出离。’

──《华严经十行品》

上人开示如下:

学佛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才知道如何修行。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

1.择法觉知: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要明辨邪正、好坏、是非,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途;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渊里,出不来了。选择佛法,首先要有智慧。

2.精进觉知:你如果明白了佛法,并且选择了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去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念兹在兹,不起妄想。选择了正法,才不致于盲修瞎练,更要有善知识的指导,才能有所成就,否则,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却掉入魔道。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3.欢喜觉知:既然选择了相应的法门就要生欢喜心去精进,不要整天生烦恼,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的去精进用功。

4.除觉知: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更要把它平静下来,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一切不良的习气,除掉之后,则能法喜充满。

5.舍觉知:平静下来之后,连这个‘平静’也要舍离,一切都不要执著,‘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地。

6.正定觉知:舍了之后,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糊涂的定,不要修无心定,纵得无想天的定,也是不究竟的。天福享尽仍然会堕落。

7.正念觉知:入正定之后,能生出正确的念。有了正念,不会堕落,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能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的境界。

讲到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禅定,即是‘禅那’,是梵语,此译为‘静虑’,使妄想停止下来;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或参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

现在讲讲四禅之境界:

1.初禅(离生喜乐地):呼吸气停止了;外边的呼吸停止了,但内里的呼吸却活动起来,能达到一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禅离开了众生的欢喜而得到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已经有一点点明心见性。

2.二禅(定生喜乐地):比初禅更快乐,时刻皆在欢喜中,这种喜乐是从定中生出来的,修到此禅天,脉搏停止不动。但不要弄错,此人是入定了,而不是死去!

3.三禅(离喜妙乐地):念住了,把欢喜的一念都断了,因为有欢喜,便有执著,现在把欢喜也除去,进而生出一种妙乐,比二禅的喜乐更微妙。

4.四禅(舍念清净地):把念全都舍去,没有了。这时无挂无碍,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点利益与进步,还不是高境界,切不要修一修,便以为自己开悟了,遂生贡高我慢。必要善知识为自己证明,自己不能为自己证明,切不能未证言证,自己胡扯说开悟了──开什么悟!这是打大妄语,将会堕拔舌地狱。凡是学佛之人,不可作善恶夹杂之业,不要给自己戴高帽子,卖修行,宣扬己德,这是老千行为!

若有人自命是善知识,可以用五个条件来判断真假:

1.观察他是否有贪心,是否贪名、利、财、色?
2.善知识从不与人争,看看他是否有争心?
3.看他是否有贪求?讲话是否坦白,抑或是另有企图,言中有虚?
4.看他是否有自私心?
5.看他是否有自利心?

用此六大条件来衡量,若没有贪、争、求、自私、自利、妄语,大可相信。若沾有一点点这六种毒,他就说是活佛再世,你也不要被他蛊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香港

复忆念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损耗,无有滋味。即时发意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以自安隐。···复忆往世日夜劬劳作诸恶事,即时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

──《华严经入法界品》

今天是弥陀佛诞(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愿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华开见佛,证无生忍。

早课后,照例拜佛。自己往昔所作诸颠倒行,不知不觉,如电影般一幕一幕浮现眼前──使我心生惭愧与哀伤。

复忆念往世身心不净,即时发意专自治洁···复忆念往世起邪思念,颠倒相应。即时发意生正见心,起菩萨愿···复忆念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无利益。即时发愿以其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善知识。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华严经入法界品》

晚间,继续在北角大会堂开示,上人的题材既通俗,又清新,用最平易感人的口吻,把佛法深深地送到每一个众生的心里。很多人说,他们一听到上人的音声如服清凉散,热恼全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人开示:

美国佛教是一个新产生的佛教,可是,美国佛教本来不是美国的,而是属于全世界的。佛教不应有国籍,种族人我的分别。佛教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宗教。在亚洲,一般人都承认现在是末法时代,可是法本身并无正法和末法,而是因人不修行才有末法。所谓‘人能弘法,非法弘人。’人若认真,不间断地去修行,则正法定能长住于世;人不修行即是末法。

我在香港住了十多年,有很多年轻人跟著我学佛法,因为我也很喜欢年轻人。以后机缘成熟了,便到美国,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八年之间,我是住在坟墓中,所以为自己取名为‘墓中僧’,意思是我不和任何人争,是坟墓里的一个和尚。说我是,我也不争,说我非,我也不争。最初在土库里住,里面湿气很重,以后就搬到空气比较好的地方。

经过几年的时间,也没有什么成就,等到一九六八年在西雅图,有十几位学生来参加暑假班,我每天讲楞严经,教他们坐禅,做早晚课。那时他们什么也不懂,故一切由我包办,又讲经说法,又做炭头、水头、洗碗煮饭,都是我一手承办。

讲完楞严经,这一班学生,宁可舍弃一切搬到三藩市来住。在一九六九年有五位出家人,并到台湾去受戒,从此美国才真正有出家人。之后我便开讲妙法莲华经,六祖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华严经讲了九年半,这么多年讲经,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回到香港几次,但和香港人很少见面。这一次带了十多人来向大家讲真正佛教的道理。

美国的万佛城设立有大学、中学、小学,如有哪位香港的同胞想到万佛城去读书,我是特别欢迎。

十多年前,在香港有一位谢君如居士到美国去找‘度轮法师’;我在香港叫‘度轮’,在美国叫‘宣化’,可是他不认识我。到了佛教讲堂,一看见我便问:‘度轮法师在哪儿?’我说:‘度轮已死了!’

他听了好像很伤感,又问:‘他过世多久?’我说:‘他死去很久了。’他问:‘那么你是他的甚么人?’我说:‘你可以说我是他的徒弟,也可以说我是他的师父。因为我教他英文,所以是他的师父;他教我中文,所以我是他的徒弟。’这位居士昨天也来看我,所以我记起这件有趣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十二种头陀行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具足择法眼,认识正法。要有真知灼见,不要盲从,盲修瞎练,把光阴浪费。学佛法是要向上升,不要一边学佛法,一边造罪业,往下堕落。向上升,便是真正学佛法。一定要认识是非真假,不要附合他人讲话,人云亦云,要身体力行,才是真正信佛的人!

佛教里注重头陀行。佛在世时,摩诃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佛曾说过:‘如果这世界上,有人行头陀行,佛法便能久留传于世间。’但是修头陀行,必须要有正确的方针,不是像印度一些外道所修的睡钉床、火烧身、涂灰、熏鼻之类的无益苦行。

头陀是梵语(Dhuta),翻译为‘抖擞’,即是打起精神。佛设立十二种头陀行:

1.著粪扫衣:出家人所穿的衣服,不讲究华丽,都是穿人家所丢弃不要的衣服,把它洗干净,然后缝补好,再穿上,所以出家人所搭的衣是一截一截的,其中也是代表著粪扫衣的意思。

2.但三衣:五衣、七衣、大衣(又称祖衣,有九条、二十五条、一○八条不一)。

3.常乞食:出家比丘不立烟爨,但常行乞食,无分别心。

4.次第乞食:即是挨家次第去乞食,而不分贫富贵贱;无分别心,令众生皆能平等种福田。

5.日中一食:只吃中午那一餐。因为早餐是天人食,午餐是佛食,晚餐是畜生食,夜后是饿鬼食。种佛因,将来冀得佛果。

6.节量食:按照自己的分量而食,不多亦不少。不会今天把肚子胀得满满的,明天却一点也不食,这就不是行中道。

7.过午不饮浆:午后不再喝饮料、牛奶、果汁、茶等,但可以喝水。

8.住阿兰若:住在寂静处,远离喧闹人多的地方。

9.露地坐:坐在无遮荫的地方。

10.冢间坐:住在坟墓旁,看见人死去的尸体,而修不净观。以警策自己,人生无常。

11.树下坐:在树下打坐。

12.胁不著席:睡不倒单,长坐不卧。

这十二种头陀行,皆是看各人的能力而行,有些人只能行其中一、二种苦行,当然能行十二种头陀,是最好不过了。在万佛城的出家人,皆特别注重修持头陀行,以使正法久住于世。

座下听众,饱得法乳滋润,面上流露欣悦的表情。

为大法师演妙法,譬如甘露悉充满,
慈悲哀愍遍一切,众生心行靡不知。

──《华严经明法品》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金山寺门匾上刻的这副对联,气魄豪迈磅礴,顶天立地。这是创造英雄儿女的道场!选拔圣贤之大冶洪炉!修行人欲成道业,首先要经禅门法匠一番砌磋琢磨,千锤百炼,始堪为载法之器。

上人常说:‘我是造活佛、活菩萨、活祖师的匠人。谁不怕苦,可以来这个大冶洪炉里炼一炼!’‘我把人的个性磨炼提升,使其圆满、和洽、光洁,使其对人对事,通情达理、圆融无碍──这是我一向教化人的宗旨。’

譬如真金,善巧炼冶。秤两不减,转更明净。
菩萨亦复如是···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华严经第三发光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观音菩萨寻声救苦

晚间,继续在北角大会堂开示。先由万佛城监院恒来法师说话:‘在美国佛法刚兴起,在万佛城中每个人都有很多责任来复兴圣教。我是专门管理采购建筑的材料。有一次开著一辆旧货车去一百六十哩以外的郊区买油漆。在回程途中旧货车上的油漆,共有一百五十加仑之多。

这种油漆易燃,我走的那条山路非常狭窄,又颠簸不平。那辆旧货车的摩托发电器突然著火了,一时火星四射,喷到油漆上面,爆炸声传到我耳中,眼看即将车毁人亡。我赶快把车驶到山路旁,在这紧要的关头,后面来了一位公园管理工人。他马上递给我灭火器,我赶紧把火灭了,才不致引发大爆炸。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只有三十秒钟那么短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佛菩萨的加被,令我避免此灾难,这种奇妙的事迹在万佛城很多,真是妙不可言!’

另一团员说:‘我们今天到香港上街买东西,所乘的巴士差一点撞车。在万佛城,有时人也撞车,但多能逢凶化吉。有一次果舟居士撞车,可是车坏人全,因为他正念著楞严咒哩!

又有一次果逊居士在郊外撞著一只鹿,那时他还以为鹿定死无疑,而他的车子也会损坏。没想到,等一下鹿从车底下站起来跑了,而他的车子也毫无损伤。因为那时他正念观音菩萨的名号。

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万佛城,我们专诚供奉观世音菩萨,修大悲法门。万佛城亦是观音菩萨的大本营,可是观世音菩萨不是只示现在一个地方,尽虚空遍法界,观世音菩萨都会寻声救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出家人为甚么要搭袈裟?

连日来香港报章皆登载本团消息,其中一项‘热门’的话题就是:出家人为甚么要搭袈裟?今晚,针对这因缘,上人不厌其烦地阐释,比丘搭袈裟的重要性:

佛入涅槃后,所有佛弟子皆以波罗提木叉(戒律)为师。戒,即是‘止恶防非’,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出家人更不应坐享其成,等著人来供养,而是应该献出身心性命,为利益人群,对社会国家有贡献,此方为真孝、真仁义也。所以美国的出家人要搭衣,以表示持戒。搭衣则现比丘相,这并不是标异现奇。但在这世界上,人却以假为真,以真为假,以非为是,以是为非。

举出实例来作个譬喻:当中国大陆沦陷时,有很多学生逃难到台湾,大部份的学生在急忙中都忘了带毕业证书,其他人便另外伪装一些新的证书,新颖精致。考试官一看便通过,而那些真正携带证书的学生,却不能合格。因为考试官看那么陈旧邋遢的证书,便认为是假冒的。以此类推,今人认为比丘不应搭袈裟的偏见,亦复如是。

本来佛教刚从印度传到中国时,中国比丘也是搭著衣威仪具足。可是那时的袈裟,就好像现代南传比丘搭的衣一样,没有钩环。但是中国气候寒冷,中国比丘要穿很多衣服在袈裟里头。如此衣常丢掉了,也不知道。那么袈裟丢了,怎么办呢?于是大家便开会讨论,如何解决这一个问题。其中有一位笨祖师便提议用一个钩环把袈裟勾住,就不会再掉了。大家都赞成通过,从此在中国的袈裟便有了钩环。

后来中国比丘要常出外劳作,嫌搭衣太麻烦了,平常就不搭,只在上殿过堂时才搭。可是到最后,越来越马虎,甚至连过堂上殿也不搭了。所谓‘习焉不察便成风’,现在大家都认为不搭衣是对的,搭衣者反而成了怪物。法界佛教总会的出家人按照古代佛制,故时常搭衣,可是现代的比丘和比丘尼却批评我们标异现奇。但我不和你们争,你们说我们对,我们还是搭著衣;说我们不对,我们还是搭著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段公案

台下听众听得兴趣盎然。本来在这个纸醉金迷的大都市里,人人生活紧张到喘不过气来,耳濡目染,不外电视、电台哗啦哗啦的喧闹,使人心昧智昏,情绪憨乱。奇怪!本团每晚的开示长达二小时,甚至有时三小时,而台下听众居然全神灌注的聆听,亦未曾见人中途离座,正如恒来法师半开玩笑说:‘不知他们入了甚么定?’大概是菩提种子萌芽了。

接著上人便叙述三藩市发生的一段公案:

在万佛城,什么人都有,善的也有,恶的也有,好的也有,坏的也有,但到万佛城,是龙也要盘起来,是虎也要卧起来。龙不能随便降雨,虎也不能随便刮大风。

一九七八年三藩市曾发生一件金龙血案,惊动当地,使华裔们旦夕不安。事后那一班华青帮,欲再发起第二次或者第三次金龙血案,就是因为华青帮和祖方帮在争地盘。但后来他们都皈依三宝,皈依万佛城,把武器扔到海里去了。以后改邪归正,读书的读书,做工的做工,再也不敢为非作歹。

一九七八年农历六月十九日观音诞,万佛城举行法会。是日,有八个青年人来皈依,当时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在皈依时,上人对他们说:‘皈依我的人,不准杀人放火,不准偷盗抢劫,不准打妄语。当知,杀人父,人必杀其父;杀人兄,人必杀其兄,因果报应,丝毫不爽!’

八个人当时听了,吓得冷汗直流,其中有数人随身还带著本帖涉嫌刑事犯罪类广告,见者请第一时间联系管理员举报!哩!上人又问:‘你们中间,谁是首领?快点举手!’那位首领马上举手承认。经过这次当头棒喝,这几位青年真的被感动了,回到三藩市立志洗心革面。

他们未到万佛城之前,正积极筹购大批军火,如机关枪、手榴弹等,预备与邻帮作一你死我活的斗争。他们与几个行家联络,尚未找到合理的价钱。皈依三宝之后,翌日来了一个行家,手上正有他们所需要的军火,并且价钱理想。可是大家商议之后,决定洗手不干。

同年九月,当访问团在马来西亚时,那帮会兄弟八人,在同一个晚上梦见上人来为他们摩顶加持。在佛教里,摩顶是慈爱的表现,能消灾解业。自此之后,这班青年人一行十几个兄弟皆改邪归正。此次的骤变,无形中解救了中国城多少居民的生命及治安问题。昔为太保流氓,而今是循规蹈矩的佛教徒。佛法的力量多么不可思议!

上人接著说:‘这件事情我没有对外发表。为甚么呢?因为如果对外发表这消息,好像要三藩市的人来感谢我;我不需要人来感谢。我的愿力是“我到甚么地方,就愿意那地方安定、昌隆。”同时,我愿用感化力去教化人,而不愿用势力去压迫人。’

自从金龙血案发生之后,曾有一段时期,三藩市的中国城好像一座死城,现在已恢复往昔的繁荣了。

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龙蛇。
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


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
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

──《六祖坛经忏悔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四日香港

早上开讨论会时,上人不断地替我们这班年轻人打气:‘修道要作疾风中的劲烛,烈火里的精金,不畏苦、不怕难,要经得起一切磨炼和考验,所谓“百折不挠金刚智,万魔不退菩提心”。’

连日来有很多新闻记者,电视台、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等前来访问团员。上人教诫我们:

‘和谁讲话,都不要以假词色。论语上说:“巧言令色,鲜矣仁”即此义。说话稍有谄媚甜蜜,会令对方起染污心。当知你们随时随地都是代表三宝说话,故时刻都要郑重其事,不茍言,言必有忠。所谓“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修道人不可信口开河,随便乱讲,若时刻本著六大宗旨,提倡六大宗旨,则谁也不敢轻慢的。

我回答说:‘弟子深知,欲为佛教的领导者,第一步先要持戒清净,持戒精严,则言语行动都能做人的表率。众人的眼睛是雪亮的,假使我们身为出家人而操守不严,就没有感化人的力量,无论讲得多好听,若言行不相符,终会露出破绽,凡事只怕我们不真;若真了,则佛菩萨无时无刻不在加被,赋予不可思议的力量。’

上人颔首道:‘对了!要把全副精神献给佛教,为圣教伸张正义,但不可随便批评他人,这很伤缘,最紧要是不存丝毫的自私自利心。’

若说法时,当愿众生,得无尽辩,广宣法要。
若见众会,当愿众生,说甚深法,一切和合。

──《华严经净行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难以四事问佛

晚上,假北角大会堂开示,首先,解释阿难尊者以四事问佛:三十七道品中的四念处即是身、受、心、法。佛将入涅槃时,阿难以四事问佛:

1.一切经典之前,应以甚么字义作为经首?

2.佛在世时,我们以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以何为师?

3.佛在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而住?

4.佛在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后,我们如何调伏?

本来佛将要入涅槃时,阿难尊者虽已证得初果阿罗汉,但仍痛哭流涕,好像小孩子一样手足无措,阿那律尊者劝他说:‘你不要再哭了,哭也没有用,你应该以四事来请问佛。’阿难说:‘以哪四事?’阿那律遂将以上四事告之,阿难便立刻去请教佛:‘世尊,您说法四十九年讲经三百余会,但结集经典时,我们应以甚么为首呢?’因为外道典籍不是谈无,便是谈有,他们都是以‘阿’为首,‘伛’为尾。佛答:‘凡是我所说的经典,开头应安上,“如是我闻”。’

可是现在却有很多外道和学者,随便安上‘如是我闻’在他们的文章上,一时‘如是我闻’满天飞,甚至有些无知的人,还说楞严经是假的,其实因为楞严经的道理太真了,所以妖魔鬼怪,旁门左道,皆想尽办法要破坏它。楞严经若消灭于世,佛法就不存在。在世上如有一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不敢出来害人;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人会诵持楞严咒,妖魔鬼怪便出来为害人类,令所有人都变成魔子魔孙,成为他们的眷属,所以这是很严重的问题。

若人能受持楞严咒,最低限度,在七世中也能成为最富有的人。譬如那些石油大王、汽车大王,他们在前生可能受持过楞严咒,所以今生那么荣华富贵。可是他们又迷了,尽享受而不修道,这都是因为往昔造了善恶夹杂的因,善业成熟,便享福;恶业成熟,便受罪。造业不清楚,往往会走错路的,所谓:

要想佛法兴,先学楞严经,
要与魔王斗,先持楞严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9 0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因此在一切经典之前,应安上‘如是我闻’四个字,即是阿难尊者亲笔证明:‘我是这样听佛所说’,用来辨别外道的经典故。

第二事:‘佛在世时,我们依佛为师;佛入涅槃后,我们依谁为师?’佛答:‘以戒为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有内外诸恶,众善也有内外众善,这种善恶念皆如海里的波浪,旋生旋灭,飘浮不定。人在世上为何不成佛?就因为所作的业,善恶夹杂,未能清净纯一,又有贪欲昏心,根本不知道自己的一切所行所为。好像在佛教里,有些人谤佛骂僧,批评佛法,不做佛事,专行外道法。就因为所造的业,善恶混杂,所以所受的果报也很复杂,有善报也有恶报,有些人这一生有苦有乐、有欢喜、有悲哀,这都是往昔善恶夹杂业业缘故。

‘今生富贵是何因?前生斋僧救贫人。今生贫贱是何因?前生不肯济穷人。今生端正容貌好,前世香花供佛前。’是故应知因果报应是丝毫不爽的。人在佛教里,若不知道作清净业,反而造不清净的业,以后所受的果报也是混淆不清。所以学佛的人,要知因达果,不要随便批评他人,时刻谨慎小心不造十恶业,有形有相与无形无相之诸恶,皆不应作;无形无相与有形有相之善,皆要奉行,要立刻‘舍邪归正’。

阿难又以第三事问佛:‘佛住世时,我们依佛而住;佛入灭后,我们将依谁而住?’佛答道:‘我入灭后,所有我的弟子皆依四念处而住。四念处即身、受、心、法。

1.观身不净:人的身体若不沐浴,时间一久,就生出一股汗味;就算你常沐浴,但身上的九孔常流不净物,如眼有眼屎,鼻有鼻涕,口有口水、痰,耳有耳垢,再加上大小便。所以我们的身体是非常污秽不堪的,但是人为甚么仍视其为宝贝,替它带上钻石、金银珠宝,或用香水脂粉来涂抹,这岂不是用香花宝贝来装饰一间厕所?

各位要知道,每人的身体就是一个厕所,肚肠里装的皆是大小便,你那么爱惜它干嘛?年轻时,身体各器官尚听话;但到了老年,每个器官都要罢工了:头晕眼花,口齿不清晰,手脚不灵活,且又百病丛生,你说这样的身体还要爱惜吗?所以我们要明白身体是一个不干净、不长久之物,不要再为它颠倒了!

2.观受是苦:受是感受,不要以为享受是快乐,其实享受就是苦之因。‘受苦是了苦;享福是消福。’你宁可受苦,苦尽了便是了苦。纵使现在有福享,也应惜福,切忌暴殄天物,否则将来果报就是贫穷。你看世上有这么多难民,此乃前生不惜福,尽浪费世上能源,故今生受难民之苦报。各位不得不戒慎!

3.观心无常:心是念念无常,念念迁流。

4.观法无我:观一切法没有本体自性,没有一个‘我’。

我们依四念处而住,渐渐把我执看破了,法执也空了,便容易证果开悟。为甚么不能证果?就因为执著未破,放不下、看不破,视甚么都是‘我’的,这大厦是我的,那飞机、轮船、银行也都是我的,一天到晚都是我的、我的、我的···等到死时,两手空空,甚么也带不走。

人生一场梦,人死梦一场,梦里身荣贵,梦醒在穷乡。
朝朝在作梦,不觉梦黄梁,梦中若不觉,枉作梦一场。

所以我们要学习佛法,了生脱死的法门。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不再在苦海中浮沉了,否则永无解脱之日。

最后阿难以第四事问佛:‘佛住世时,恶性比丘佛自调伏;佛入涅槃,我们将如何对待恶性比丘?’

佛说:‘我入涅槃后,对待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凡遇到不讲道理,以正为邪,以邪为正,或以是为非,以黑为白,不讲真佛法的恶性比丘,应默而摈之,不理睬他,久而久之,让他自己反省,知道自己的行为皆不如法,就会改邪归正,依教奉行了。

佛住世时,就有恶性比丘,现在离佛入涅槃的时代更远,故恶性比丘不知有多少。我们不要与恶性比丘争论,因为他们不讲道理,不畏因果且又拨无因果,这种人不要与他们争,要用忍耐心来容忍他们,忍也就是默摈。以上是佛咐嘱四众弟子所应该遵守实行的四念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23:51 , Processed in 0.830550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