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

大师对大众说:‘有善根及智慧的各位知识们!菩提自性是本来觉悟清净的,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要用这个真心,可以直截了当成佛,不要用你那妄想的心。’接著大师用他本来的名字,自称‘惠能’而说:‘诸位听著!现我将告诉你惠能如何得法的经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惠能的父亲,本籍是范阳(河北省),后因事故,彼降迁到岭南(广东省)。因为父亲对子女管教很严,所以尊称为‘严父’,可是母亲通常以爱心来照顾子女,故尊称为‘慈母’。

‘惠’,意即以法惠施众生。‘能’,即能做佛事。六祖俗家姓卢。六祖的父亲被贬谪到岭南——在唐时是属边疆荒凉之地。其父本来是官员,因犯罪而被流放到岭南。

惠能的生活很不幸,他的父亲在他三、五岁时便去世,而遗下孤苦的他和守寡的母亲,故只好迁移到南海,尝尽各种艰辛及贫乏。为了维持生存,惠能只有入山砍柴,挑回到城市去卖,以此微薄的收入,买米给他母亲和自己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还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

因六祖家贫,他没受过教育,所以不识字。那时在中国上学要缴学费的。虽然他不识字,可是天性聪颖,一听到经文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当下即悟,而了解以前所不明白的境界。现在很多人听过此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但有谁开悟了呢?有人说:‘喔!我悟了!’我问你,你开了什么悟?什么悟没开?要问问你自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崭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

五祖住在东禅寺,教化徒众有一千多人。当时中国人学佛兴盛热忱,所以有一千多人共同在一山学习佛法。

现在(一九六九年)美国那里有千人共同来学佛法呢?在这么大的国家竟然没有。但也许以后会有万人来学佛法这也说不定。这要看看我的徒弟,你们如何用功。大部份美国人都很聪明,但有些人聪明过份了,所谓‘聪明反被聪明误’。每天从早到晚只会吃迷幻药,因为只有依靠药物,他们才会得到某些微异的境界,这些人一再地试用这些毒药,直至发觉药物也无功效了。他们心想:‘我已吃药物很久了,但我仍未开悟。’当他们了解吃药物是错时,也许会回头而求真理吧!所谓‘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我现在教你们佛法,所以你们将来会讲法而教化众生,故不要随便,要认真学习而不迷惑,这样很多人就会跟著来学习了。你们现在学习六祖坛经,应知在那里学的。当别人问你说:‘你在那里学的佛法?’你可以回答说:‘我们在法界佛教总会的佛教讲堂学的。’这就像此段经文的意思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你们要清楚这里所说的‘大师’是指五祖而非六祖。当惠能听说有千余人共同学习佛法的圣地,他非常兴奋,便迫不及待的问这客人说:‘我该怎么办呢?我真想去那里学佛。当我听你念金刚经时,我明白它的义理。我要去求法,但我有一位年迈的母亲,乏人照顾,我应怎么处理呢?’

因为菩萨是不求名的,故六祖并没有说大菩萨在此时来帮他忙。经文只简单说因宿昔因缘,有一客施惠能纹银十两,这真是一个大的供养。因为他一天砍柴到市上卖,只值几个铜板,即使惠能在千日卖柴所积聚的钱,也比不上这些银子那么多。

他便拿这些银子来安顿好他母亲的衣服和粮食。也许这人告诉他说:‘你虽穷,但仍要学佛法。现在我来帮助你。’乃施予他这笔金钱,方便他能去求法。这供养的功德是很大的,将来这人一定是一位肉身菩萨。现在在这里也许也有人这样做,自己想一想:‘我是否有做积德的事呢?’若你不记得,那没有关系,不需要打这种的妄想。

这人敦促他说:‘你有这么大的信心,一听经文就开悟了解义理。快!赶快去黄梅见五祖,那确实将会对你有用的。不要迟了,马上就去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六祖立刻回去将他母亲的生活安顿好,就辞别了。不出三十余日,他便抵达双峰山东禅寺。在旅途中他没有打妄想,只一路赶程,故不知不觉来到黄梅,后礼拜五祖。那时六祖大师才二十四岁。

五祖问:‘你是从那里来的,来此地要求得什么?’惠能答说:‘弟子是从岭南新州来的,我什么都不求,只求作佛(觉悟)。其他的都不重要。’

五祖说:‘你是岭南人,并且又是獦獠,怎能作佛呢?’‘獦’,是一种鼻子很短,与狗相似的小兽。‘獠’,是未开化的蛮夷。这是指这种人不明理,未开化,是属于畜类的人。

六祖马上回答说:‘人虽有南北的分别,但佛性是常住不灭,是没有南北的分别的,虽獦獠身与和肖的身份不同,可是佛性又有什么差别呢?’

因为他身旁徒众聚在左右,五祖就止住不说了。他只简单告诉六祖说:‘好,你已来了,赶快跟随大众去做事。’

惠能启禀五祖说:‘我自心常生智慧,这智慧是从自性生出来的,不离此即是福田。我不知和尚要我做些什么样的工作呢?’(福田是指在佛法僧三宝前所做的各种功德。又僧人穿的袈裟,缝成一条一条的,象征福田。若恭敬供养三宝,即是种下功德之根的地方,以后定会成熟而结福果的。)

五祖听惠能这样说后即言:‘这獦獠根性锐利。’(根是指一个人听、信、解、受、持佛法的能力。众生根性有真、俗、中的分别。)五祖警告惠能要谨慎,不要再继续讲了。他说:‘你不必多说了,到后院槽厂去。’

在后院有一个行人便教惠能如何如何做。每当人到一新环境时,常会被人欺侮。这个徒弟还没出家,他就不客气地吩咐惠能说:‘你每天要去砍柴,用来烧火煮饭,这是一把斧头,一定要砍些干木来。还有,每天你必须用脚踏舂米碓。’

如此过了八个多月,某日,五祖见惠能在打谷场上工作,便对他说:‘我想你的智慧和见地是可用的,但是担心有人会嫉妒你而起害你之心,所以故意不和你说那么多话,你明白我的苦心吗?’惠能回答说:‘我明白,所以我不敢走进前殿法堂和师父讲话,以免别人注意到我的行为,或师父慈悲的对待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

有一天五祖大师唤所有的徒众集合起来,对他们说:‘世人最重要的事即是生死,无论你曾如何地荣华富贵,仍免不了死。应知生如何生法,死如何死法,若对生死不了解,那么这一生可说是糊涂而来糊涂而去。你们这些修行人,每天只知求人天的福报,而不知修慧,不想办法了脱生死,总在生死苦海里转来转去。若自己的本性迷昧了,尽求福报,怎可救你自己生死的问题呢?’所谓‘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象身挂璎珞’。象身挂璎珞,也就是迷昧自性,修福是救不了你自己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轮刀上阵亦得见之。

你们每个人去观察自己真正的智慧,要在自己本心找出般若之性,即真正的智慧。现在去作一首偈颂(‘偈’是梵语,译为颂,颂是四字、四句或五、六、七、八字不定。),拿来给我看,若你明白真正智慧的大意,我就授衣钵及传法给你,为第六代的祖师。

你们快点作来给我看,不要拖延。若用思量分别心来作,那是没有用的,因明心见性,见到佛性的人,说完后便即刻明白。你若能这样才有用处,好像拿把刀到两军阵前,也能即刻见到自性,是同一个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

大众得到五祖吩附后,乃退回各人的寮房,大家互相地说:‘我们大家不必搜索枯肠作偈颂了,因为那是白费功夫的。’相信说这话的是神秀一派人,准备将来请神秀作第六代祖师。这一派人也许是他的徒弟、兄弟或有亲戚关系的人。

‘且我们也没什么学问,作出来也不会上选的,神秀首座和尚仅次于方丈和尚,他是我们的教授师,给我们讲经说法,他的学问好、道德高,一定是他得到祖位。我们即使费心作颂也是很粗陋,只是白费心思罢了。’所以其他人听到这话,皆打消作偈颂的念头。若大家都作,恐怕有人会将神秀上座的祖位抢去了。

众人听神秀徒众这样传言,就一起说:‘我们以后要依靠他吃饭、穿衣、住和修行——这即是依止师。我们何必自找麻烦来作偈颂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3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缉法。大难大难。

在这时神秀心想:‘唉!大家所以不作偈颂的原因,是因为我是他们的教授师父,按理来说我应该作偈,他们大家都那么客气而等著我来作呢!’神秀自己也知逍没有人来和他抢祖师的位子,所以不管作得好不好,都没有人和他争的。

‘我要作一首偈颂呈给和尚,假使我不作的话,和尚如何能知我对佛法的见地、深浅的程度,和是否有智慧呢?可是,我苦呈偈的用意,是为向五祖求法,那是好的。但若是为做第六代祖师,这想法就不对了。’

‘如果为了要做祖师而作偈,这和凡夫世俗人心理一样,来夺取圣位,又有什么分别呢?可是我若不作偈颂,那怎么办呢?我始终也得不到法,五祖也不会传给我,因为他已经这样宣布,定要呈一首偈才能得法。唉!这事情实在太难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3:13 , Processed in 0.356176 second(s), 12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