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小布施

[事迹传记] 【辛亥百年】孙中山与佛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2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辛亥百年】有心修得百年渡  (转)

2011年09月07日 08:44:11  来源: 人民日报

辛亥革命百年纪念,想起一句话:有心修得百年渡。

“一自海禁开,外夷势跋扈”,列强外夷对中国鲸吞蚕食瓜分豆剖,清朝政府腐败黑暗昏庸无能,“四万万人同一哭,天下何处是神州”?

此时,“亟拯斯民于水火,切扶大厦之将倾”,不愿忍受奴役和压迫的仁人志士和劳苦大众在苦难中觉醒,奔走呼号奋起反抗。辛亥革命爆发,一举推翻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其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

百年过后,仍然扣人心激人心振人心。
  
振何“心”?振兴中华之心。

孙中山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呼唤“万众一心,急起直追,以我五千年文明优秀之民族,应世界之潮流,而建设一政治最修明、人民最安乐之国家,为民所有、为民所治、为民所享者也。”一声振兴中华,至今振聋发聩。一切热爱祖国、爱我中华的人们,不论属于哪一个党派团体,不论属于哪一个民族,不论抱有哪一种信仰,不论居住在何地,一声振兴中华,便引心向往之,亦能心心相印。
  
沉睡的巨狮醒了,“有心”就好,有志事成。何以还要“有心修得百年渡”?
  
振兴中华之大业,不会一蹴而就,难以心想事成。而振兴中华之心,是亿万人民的集体意志,要不断凝聚,休养磨练,锲而不舍,长期坚守。孙中山说,“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虽石烂海枯,而此身尚存,此心不死。既不可以失败而灰心,亦不能以困难而缩步。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乎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这“最后成功之一日”究竟多远?要以“百年”度量。
  
历史学家章开沅说,纪念辛亥革命应该把视野放宽阔一点,不仅仅一个辛亥百年的事情,至少应该重视三个一百年:一个是作为辛亥革命背景的一百年、一个是辛亥以来的这一百年,同时还应该在这个基础上放眼今后的一百年。从这三百年中,我们才能较为完整地把握中华民族从沉沦中走向复兴的历程。
  
如果说辛亥革命前的一百年,中华民族陷入悲惨沉沦之境,那么辛亥革命后的这一百年,中华民族则是在艰难曲折中昂扬奋起。这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各族人民缔造新中国,开辟中华民族复兴的崭新纪元,在历史新时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世人惊叹的传奇成就,迎来民族复兴的光明前景。“最后成功之一日”,就在今后的这一百年里,而成功的密码,就在于这两百年来一代代人前赴后继矢志不移的民族复兴追求与梦想。
  
辛亥百年说百年,有心修得百年渡。振兴中华之心,百年愈坚;奋斗不息之念,百年不变。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百年可期!

【纪念辛亥百年】有心修得百年渡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60&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辛亥百年】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昨日隆重举行日期: 2011-10-10      
  
【新华社北京10月9日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9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出席大会。
  

人民大会堂大礼堂主席台台口上方悬挂着“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会标,后幕正中是孙中山先生的巨幅画像,十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上面悬挂的“1911”“2011”字标格外醒目。
  

上午10时整,贾庆林宣布大会开始。全体起立,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在热烈的掌声中,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
  

他指出,辛亥革命的爆发,是当时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振兴中华深切愿望的集中反映,也是当时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而前赴后继顽强斗争的集中体现。
  

胡锦涛强调,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在他领导和影响下,大批革命党人和无数爱国志士集聚在振兴中华旗帜之下,有力推动了革命大势的形成。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为中华民族发展进步探索了道路。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胡锦涛指出,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开创的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亲密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不断实现和发展了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的伟大抱负。经过20多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国人民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孙中山先生关于建设人民享有民主权利和幸福生活的现代化国家的理想,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谱写了中国发展的辉煌篇章。孙中山先生振兴中华的深切夙愿,辛亥革命先驱的美好憧憬,今天已经或正在成为现实,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胡锦涛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任重道远。我们要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继续团结奋斗。
  

胡锦涛强调,两岸同胞是血脉相连的命运共同体,大陆和台湾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家园。当今时代,两岸中国人面临着共同繁荣发展、共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机遇。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该成为两岸同胞共同努力的目标。
  

胡锦涛最后指出,回首中华民族百年奋斗历史,我们无比自豪。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光明前景,我们信心百倍。我们呼吁,全体中华儿女携起手来,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想,努力作出无愧于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无愧于我们伟大民族的贡献,在时代进步洪流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61&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山东变局辛亥革命之脉搏 (转)

2011-10-10 09:19:00

[提要] 透过丁宝桢、袁世凯、周馥、孙宝琦这几任清末山东巡抚,我们可以洞悉辛亥革命前后山东的政治格局。透过从黄县大户人家走出的徐镜心,我们可以体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绽放。
  
回首辛亥,百年激荡。

  
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的零星枪声将病入膏肓的清王朝摇晃得山崩地裂。
  
一起仓促的起事意外成功,催生了亚洲第一个共和国。
  
这成功来得也许有些偶然,但之前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预备立宪等,注定了偶然中的必然。
  
历史总是表现为细节。
  
透过丁宝桢、袁世凯、周馥、孙宝琦这几任清末山东巡抚,我们可以洞悉辛亥革命前后山东的政治格局。
  
透过从黄县大户人家走出的徐镜心,我们可以体会那个时代的年轻人如何让自己的生命在“三千年未有之变局”中绽放。
  
透过张弼士和他创办的张裕,我们可以观察那些试图实业救国的民族资本家的梦想和举步维艰。
  
……
  
但历史不能给我们开出现成的药方。
  
100年,头上的辫子剪了,心中的辫子剪了吗?
  
100年,抓住了机会,但也错失了一些机会。
  
100年,路虽然曲折,但不会白走。
  
我们“仍须努力”。

【纪念辛亥百年】脉搏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62&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纪念辛亥百年】辛亥百年述评:矢志复兴 圆“中国梦”

2011-10-08 17:28:00     作者: 欧阳开宇    来源: 中国新闻网


[提要] 时下的岁月,世界看到,中国正沉浸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孜孜践诺。马勇认为,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时下的岁月,世界看到,中国正沉浸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孜孜践诺。

  
“振兴中华!”
  
19世纪末,在成立兴中会的时候,孙中山首先喊出了这个口号。那时,这个古老的东方文明之国早已远离太平盛世,一步步坠入半殖民地深渊,志士仁人们不甘沉沦,救亡图存的步履维艰。而正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从那时开始向世界展示一个文明进步、“中国梦”的故事。
  
纵观近一百年,有一条主线是中华民族一以贯之、矢志不渝的方向,即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在这个方向的发端,辛亥革命时期形成了“五族共和”、“中华民族”的概念,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于此基础上,孙中山以“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的胸怀和眼界,为民族复兴、振兴中华开启了历史新程。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近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辛亥革命摆脱了两千多年来在争夺皇位上绕圈的历史运动模式,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建立起共和政体。
  
马勇认为,没有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也就谈不上革命从旧民主主义向新民主主义的转变。
  
亦有学者明确提出,辛亥革命为中华民族带来了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作出了贡献,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毋庸讳言,辛亥革命不足以直接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推翻帝制后,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遗嘱”,就折射出中华民族复兴还有许多未竟的事业。
  
“辛亥革命所创造的中华文明复兴的历史契机,只能交托给农工……冲锋陷阵的优秀力量,而这些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长项。”中国官媒在一篇评论中如是写道。在辛亥革命38年后,中华民族真正实现民族独立,结束了近代以来被列强肆意欺凌的历史,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新中国的建立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了载体和机遇,而要使中华民族复兴成为现实,还必须努力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在中国史学家们眼里,这项任务“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
  
对于国家现代化发展,孙中山的蓝图是“一跃而登中国于富强之域,跻斯民于安乐之天”。他在《建国方略》中记录了中国民主、民权和工农业、交通现代化等宏大设想。由于社会的持续动荡,孙中山的现代化理想在1949年后才得以逐步实现。
  
而新中国成立后的首个20多年里,复兴之路并非坦途,《人民日报》指出,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由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问题还不够深刻,因而有过重大失误,付出了沉重代价。
  
及至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大幕开启,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从建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到沿海、沿江、沿边城市全面开放。马勇认为,这与孙中山“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理念一脉相承。
  
如今,中国已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在产粮、家电产销、服装产销、造船、汽车产销等诸多领域位居世界第一,根据最新统计,目前中国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的达220多种。
  
当下,中华民族正朝着国富民强的方向迈进,而不少观察家认为,中华民族尚未完成海峡两岸的统一,此外,全球化及社会转型带来的种种挑战,以及资源危机、环境污染、贫富差距等高速发展的“副产品”,也在时刻警醒着这个民族要常怀忧患,“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
  
“我辈既以担当中国改革发展为己任……精神贯注,猛力向前,应付世界进步之潮流,合乎善长恶消之天理,则终有最后成功之一日。” 也许,在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奋斗下,中华民族能带着孙中山的这句话走向未来的一百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纪念辛亥百年】愈挫愈勇: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转)

2011-10-08 17:22:00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要] 1926年3月12日,鲁迅应媒体之邀,写下了《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评论孙中山的文章。孙中山的“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绝不是不顾一切蛮冲、蛮干的“莽汉主义”,于挫折中思考,在失败中明辨方向,这是中山先生“一往无前”的大智慧。
  
1926年3月12日,鲁迅应媒体之邀,写下了《中山先生逝世后一周年》一文,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发表评论孙中山的文章。他这样评价这位革命先驱:“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哪一件,全都是革命。无论后人如何吹求他,冷落他,他终于全都是革命。”

  
“永远的革命者”,这句话是对孙中山一生最精辟的概括。数十年艰难的革命岁月,孙中山始终是“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因为,他相信“革命一定会成功,这是天下大势。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从1895年在香港成立兴中会,策划广州起义,到1925年辞别人世,中山先生的一生起起落落,几度沉浮。建立革命组织、策划武装起义、组建临时政府、举行二次革命、护法革命、兴办黄埔军校、实施国共合作,孜孜以求“民主共和”。抛妻别子、流离失所算什么,被通缉、被追捕算什么?整个人的生命都献给了革命,献给了实现推翻封建帝制、建设幸福中国的理想,何谈这些小小挫折?
  
当然,孙中山的“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绝不是不顾一切蛮冲、蛮干的“莽汉主义”,于挫折中思考,在失败中明辨方向,这是中山先生“一往无前”的大智慧。推翻两千多年的帝制,走向民主共和,没有现成的路径选择,一切都需要先行者的摸索。如何摸索?这就需要不怕失败,敢于试错,善于反思。
  
历经挫折的孙中山对革命的反思涉及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方面面,他指出他们的革命,“八年以来的中华民国,政治不良到这个地位实是因为单破坏地面,而没有掘起地底陈土的缘故”;他批评革命党人,“只知道非革命不可,但不知道革命何时可以成功,并不想到成功以后究竟用一个什么通盘计划去建设国家”;他深刻地认识到,“民权何由而发达?则从团结人心,纠和群力始。”
  
懂得于挫折、失败中深层剖析、坦诚反思,才能做到“行路难,终不缀”。深刻的反思与自省使得孙中山透过茫茫迷雾,依稀看到微亮的前路,使他在革命最困难的时候,在“对从前所信仰的一切几乎都失望”的时候,能最终于历史的风雨中挺立,做一个永不消沉的斗士;也使得他历经多次“向西方寻求真理”而不得的挫败之后,选择走上“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道路,促发了以工农为主体的反帝反封建大革命高潮的兴起。
  
任何革命的胜利都离不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革命精神,不因胜利而懈怠,也不因挫折而丧志。“愈挫愈勇”的底气来自哪里?来自对“天下大势”的准确判断,来自对人心所向的敏锐把握,也来自这样的彻底反思、反省能力。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也证实了这一点,无论是孙中山号召的民主革命,还是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以及最近30多年来的改革开放,无不是从深刻的反思中觉醒,明辨了未来的方向。
  
在今日中国改革征程上,我们仍然需要孙中山的“君志所向,一往无前,愈挫愈勇,再接再厉”精神,需要反躬自省的勇气,并在反思中彻底觉醒,进行革命先行者未竟的事业。

【纪念辛亥百年】愈挫愈勇: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64&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纪念辛亥百年】重读林觉民烈士《与妻书》

2011-10-08 17:21:00     作者:戎章榕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提要] 值得庆幸的是,海峡两岸都高度认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与妻书》早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读本。”  辛亥革命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与妻书》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
  
重读林觉民烈士的《与妻书》,纪念辛亥革命百年。

  
《与妻书》,怎一个“情”字了得!是一个大丈夫的柔情与豪情。在信中,林觉民呼唤了爱妻49次,其情之真,其意之切,令人震撼。“吾平生未尝以吾所志语汝,是吾不是处;然语之,又恐汝日日为吾担忧。吾牺牲百死而不辞,而使汝担忧,的的非吾所忍。吾爱汝至,所以为汝谋者惟恐未尽。汝幸而偶我,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中国!吾幸而得汝,又何不幸而生今日之中国!卒不忍独善其身。”尽情表达了为人之夫在慷慨赴义前对生命和生活的眷念与牵挂,同时也充分展示了民主志士“缱绻儿女情,纵横英雄气”的革命情怀。
  
值得庆幸的是,海峡两岸都高度认同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与妻书》早已成为两岸同胞共同的心灵读本。不仅长期以来列入两岸的中小学语文教材,而且还作为两岸艺术家二度创作的题材,真情演绎。
  
遥想当年,中国军阀混战、列强割据、积弱积贫,统一谈何容易!但中山先生喊出了“复兴中华、统一中国”的口号,把追求国家富强、实现国家统一作为他矢志终身的奋斗目标。海峡两岸在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之后,在两岸同胞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了“三通”,两岸全方位大交流实现了良性互动;签署了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两岸经济合作进入了正常化、制度化的新阶段。但中山先生的富强与统一两项历史使命尚未完全达成。
  
“统一”和“富强”,始终紧密相连:富强了一定要统一,统一了必然会更富强。我们应当铭记中山先生临终名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我们应当备加珍惜今天台海局势日趋向好的形势,共同努力持续推进两岸和平发展,我们应当牢记这个方向:“两岸复归统一,不是主权和领土再造,而是结束政治对立。”
  
辛亥革命是两岸人民的共同记忆,《与妻书》是两岸同胞共有的精神财富。

【纪念辛亥百年】纪念辛亥百年:重读林觉民烈士《与妻书》
http://bbs.bushinet.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6965&fromuid=2279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16:35 , Processed in 3.799709 second(s), 15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