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佛教文化] 阿含经中所记载的大乘佛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一阿含经》卷二十九(二),






尔时诸比丘自相谓言:世尊口自记,我声闻中神足第一者,目连比丘是也。然今日不如舍利弗。尔时诸比丘起轻慢想于目连所。

  是时世尊便作是念,此诸比丘生轻慢之想向目连受罪难计。告目连曰:现汝神力使此众见,无令大众起懈怠想。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礼世尊足,即于如来前没不现,往诣东方七恒河沙佛土,有佛名奇光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彼土。是时目连以凡常之服,往诣彼土在钵盂缘上行,又彼土人民形体极大。是时诸比丘见目连已,自相谓言:汝等视此虫正似沙门,是时诸比丘复持示彼佛。

  唯然世尊:今有一虫正似沙门。

  尔时奇光如来告诸比丘曰:西方去此七恒河沙,彼土世界佛名释迦文如来至真等正觉出现于世,是彼弟子神足第一。

  尔时彼佛告目连曰:此诸比丘起轻慢意,现汝神足使大众见之。

  目连对曰:如是世尊,是时目连闻佛教已,以钵盂络盛彼五百比丘至梵天上。是时目连以左脚登须弥山,以右脚著梵天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28 | 显示全部楼层
9、大乘典藉

阿含经明确记载,佛于当世是三乘并弘,小乘人也曾听闻,大乘经典是佛陀亲口所说!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𦋺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如是阿含增一法  三乘教化无差别
 佛经微妙极甚深  能除结使如流河
 然此增一最在上  能净三眼除三垢
 其有专心持增一  便为总持如来藏
 正使今身不尽结  后生便得高才智
 若有书写经卷者  缯彩花盖持供养
 此福无量不可计  以此法宝难遇故
 说此语时地大动  雨天华香至于膝
 诸天在空叹善哉  上尊所说尽顺宜
 契经一藏律二藏  阿毗昙经为三藏
 方等大乘义玄邃  及诸契经为杂藏
 安处佛语终不异  因缘本末皆随顺
 弥勒诸天皆称善  释迦文经得久存
 弥勒寻起手执华  欢喜持用散阿难
 此经真实如来说  使阿难寻道果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等法品第三十九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比丘成就七法者。于现法中受乐无穷。欲得尽漏。便能获之。云何为七法。于是。比丘知法.知义.知时。又能自知。复能知足。亦复知入众中。观察众人。是谓七法。
  云何比丘知法。于是。比丘知法。所谓契经.祇夜.偈.因缘.譬喻.本末.广演.方等.未曾有.广普.授决.生经。若有比丘不知法者。不知十二部经。此非比丘也。以其比丘能解了法故。名为知法。如是。比丘解了于法。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十一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苦乐品第二十九
(五)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有四辩。云何为四。所谓义辩.法辩.辞辩.应辩。
  彼云何名为义辩。所谓义辩者。彼彼之所说。若天.龙.鬼神之所说。皆能分别其义。是谓名为义辩也。
  彼云何名为法辩。十二部经如来所说。所谓契经.祇夜.本末.偈.因缘.授决.已说.造颂.生经.方等.合集.未曾有。及诸有为法.无为法。有漏法.无漏法。诸法之实不可沮坏。所可总持者。是谓名为法辩。
  彼云何名为辞辩。若前众生。长短之语。男语。女语。佛语。梵志.天.龙.鬼神之语。阿须伦.迦留罗.甄陀罗彼之所说。随彼根原与其说法。是谓名为辞辩。
  彼云何名为应辩。当说法时。无有怯弱。无有畏惧。能和悦四部之众。是谓名为应辩。
  我今当教敕汝。当如摩诃拘絺罗。所以然者。拘絺罗有此四辩。能与四部之众广分别说。如我今日观诸众中。得四辩才。无有出拘絺罗。若此四辩。如来之所有。是故。当求方便。成四辩才。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2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10、六度波罗密

增一阿含经
第十九卷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弥勒菩萨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复次。菩萨若惠施之时。头.目.髓.脑。国.财.妻.子。欢喜惠施。不生着想。由如应死之人临时还活。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菩萨发心喜悦。亦复如是。布施誓愿不生想着。复次。弥勒。菩萨布施之时。普及一切。不自为己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成就此三法。具足六度。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具足六度。了诸法本。何以故。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戒。不兴瞋恚。修行慈心。勇猛精进。增其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辩才。法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成就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此四法。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故。弥勒。若菩萨摩诃萨欲施之时。当发此誓愿。具足诸行。如是。弥勒。当作是学。尔时。弥勒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增壹阿含经卷第一
  东晋𦋺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序品第一
时阿难说经无量  谁能备具为一聚
 我今当为作三分  造立十经为一偈
 契经一分律二分  阿毗昙经复三分
 过去三佛皆三分  契经律法为三藏
 契经今当分四段  次名增一二名中
 三名曰长多璎珞  杂经在后为四分
 尊者阿难作是念  如来法身不败坏
 永存于世不断绝  天人得闻成道果
 或有一法义亦深  难持难诵不可忆
 我今当集一法义  一一相从不失绪
 亦有二法还就二  三法就三如连珠
 四法就四五亦然  五法次六六次七
 八法义广九次第  十法从十至十一
 如是法宝终不忘  亦恒处世久存在
 于大众中集此法  即时阿难升乎座
 弥勒称善快哉说  诸法义合宜配之
 更有诸法宜分部  世尊所说各各异
 菩萨发意趣大乘  如来说此种种别
 人尊说六度无极  布施持戒忍精进
 禅智慧力如月初  逮度无极睹诸法
 诸有勇猛施头目  身体血肉无所惜
 妻妾国财及男女  此名檀度不应弃
 戒度无极如金刚  不毁不犯无漏失

持心护戒如坏瓶  此名戒度不应弃
 或有人来截手足  不起瞋恚忍力强
 如海含容无增减  此名忍度不应弃
 诸有造作善恶行  身口意三无厌足
 妨人诸行不至道  此名进度不应弃
 诸有坐禅出入息  心意坚固无乱念
 正使地动身不倾  此名禅度不应弃
 以智慧力知尘数  劫数兆载不可称
 书䟽业聚意不乱  此名智度不应弃
 诸法甚深论空理  难明难了不可观
 将来后进怀狐疑  此菩萨德不应弃
 阿难自陈有是念  菩萨之行愚不信
 除诸罗汉信解脱  尔乃有信无犹豫
 四部之众发道意  及诸一切众生类
 彼有牢信不狐疑  集此诸法为一分
 弥勒称善快哉说  发趣大乘意甚广
 或有诸法断结使  或有诸法成道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1、弥勒下生

阿含经中明确记载,此劫下一尊佛是弥勒佛!而且指出弥勒菩萨正在三十三天说法!



《中阿含经》卷十三:

   
佛告诸比丘:未来久远人寿八万岁时,当有佛,名弥勒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犹如我今已成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佑。彼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犹如我今于此世,天及魔、梵、沙门、梵志,从人至天,自知、自觉、自作证成就游。彼当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犹如我今说法,初妙、中妙、竟亦妙,有义有文,具足清净,显现梵行。彼当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犹如我今广演流布梵行,大会无量,从人至天,善发显现。彼当有无量百千比丘众,犹如我今无量百千比丘众。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
0
是时。尼健子弟子遥见师来。各各自相谓言。此沙门瞿昙弟子今着道来。各各取瓦石而打杀之。
  时。诸童子闻尼健子为弟子所杀。往至世尊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诸童子白世尊言。如来所可教化尼健子者。今为弟子所杀。今以命终为生何处。
  世尊告曰。彼是有德之人。四谛具足。三结使灭。成须陀洹。必尽苦际。今日命终生三十三天。彼见弥勒佛已。当尽苦际。此是其义。当念修行。尔时。诸童子白世尊言。甚奇。甚特。此尼健子至世尊所。捔论议。还以己论而自缚。来受如来化。夫见如来者终无虚妄。犹如有人入海取宝。必有所克获。终不空还。此亦如是。其有众生至如来所者。要得法宝。终不空还。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力品第三十八之二
  (七)
   是时。此辟支佛在彼仙人山中。比丘当知。以此方便。知此山中恒有神通菩萨.得道真人.学仙道者而居其中。是故名曰仙人之山。更无异名。若如来不出现于世时。此仙人山中诸天恒来恭敬。所以然者。斯山中纯是真人。无有杂错者。若弥勒佛降神世时。此诸山名各各别异。此仙人山更无异名。此贤劫之中。此山名亦不异。汝等。比丘。当亲近此山。承事恭敬。便当增益诸功德。如是。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增一阿含经
第十九卷



(五)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尔时。弥勒菩萨至如来所。头面礼足。在一面坐。尔时。弥勒菩萨白世尊言。菩萨摩诃萨成就几法。而行檀波罗蜜。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之道。佛告弥勒。若菩萨摩诃萨行四法本。具足六波罗蜜。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云何为四。于是。菩萨惠施佛.辟支佛。下及凡人。皆悉平均不选择人。恒作斯念。一切由食而存。无食则丧。是谓菩萨成就此初法。具足六度。复次。菩萨若惠施之时。头.目.髓.脑。国.财.妻.子。欢喜惠施。不生着想。由如应死之人临时还活。欢喜踊跃。不能自胜。尔时。菩萨发心喜悦。亦复如是。布施誓愿不生想着。复次。弥勒。菩萨布施之时。普及一切。不自为己使成无上正真之道。是谓成就此三法。具足六度。复次。弥勒。菩萨摩诃萨布施之时。作是思惟。诸有众生之类。菩萨最为上首。具足六度。了诸法本。何以故。食已。诸根寂静。思惟禁戒。不兴瞋恚。修行慈心。勇猛精进。增其善法。除不善法。恒若一心。意不错乱。具足辩才。法门终不越次。使此诸施具足六度。成就檀波罗蜜。若菩萨摩诃萨行此四法。疾成无上正真等正觉。是故。弥勒。若菩萨摩诃萨欲施之时。当发此誓愿。具足诸行。如是。弥勒。当作是学。尔时。弥勒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12、念佛法门

阿含经中多处明确记载了念佛法门,说明此法门也不是后世发明的!


增壹阿含经卷第十四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高幢品第二十四之一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昔者。天帝释告三十三天。卿等若入大战中时。设有恐怖畏惧之心者。汝等还顾视我高广之幢。设见我幢者。便无畏怖。若不忆我幢者。当忆伊沙天王幢。以忆彼幢者。所有畏怖。便自消灭。若不忆我幢。及不忆伊沙幢者。尔时。当忆婆留那天王幢。以忆彼幢。所有恐怖。便自消灭。
  我今亦复告汝等。设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若有畏怖衣毛竖者。尔时当念我身。此是如来.至真.等正觉.明行成为.善逝.世间解.无上士.道法御.天人师。号佛.众祐。出现于世。设有恐怖衣毛竖者。便自消灭。
  若复不念我者。尔时当念于法。如来法者甚为微妙。智者所学。以念法者。所有恐怖。便自消灭。
  设不念我。复不念法。尔时当念圣众。如来圣众极为和顺。法法成就。戒成就.三昧成就.智慧成就.解脱成就.解脱见慧成就。所谓四双八辈。此是如来圣众。可敬可事。世间福田。是谓如来圣众。尔时若念僧已。所有恐怖。便自消灭。
  比丘当知。释提桓因犹有淫.怒.痴。然三十三天念其主即无恐怖。况复如来无有欲.怒.痴心。当念有恐怖乎。若有比丘有恐怖者。便自消灭。是故。诸比丘。当念三尊。佛.法.圣众。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九三一)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迦毗罗卫国尼拘律园中。
  尔时,释氏摩诃男来诣佛所,稽首礼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世尊!彼当云何修习,多修习住,于此法、律得诸漏尽,无漏心解脱、慧解脱,现法自知作证:‘我生已尽,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
  佛告摩诃男:“若比丘在于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彼于尔时,当修六念,乃至进得涅槃。譬如饥人,身体羸瘦,得美味食,身体肥泽。如是,比丘住在学地,求所未得,上升进道,安隐涅槃,修六随念,乃至疾得安隐涅槃。
  “何等六念?谓圣弟子念如来事:‘如来、应、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圣弟子如是念时,不起贪欲缠,不起瞋恚、愚痴心,其心正直。得如来义,得如来正法,于如来正法、于如来所得随喜心;随喜心已,欢悦;欢悦已,身猗息;身猗息已,觉受乐;觉受乐已,其心定;心定已,彼圣弟子于凶险众生中,无诸挂阂,入法流水,乃至涅槃。
增壹阿含经卷第二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
  广演品第三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当修行一法。当广布一法。已修行一法。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逮沙门果。自致涅槃。云何为一法。所谓念佛。

  佛告诸比丘。云何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
  尔时。诸比丘白世尊曰。诸法之本。如来所说。唯愿世尊为诸比丘说此妙义。诸比丘从如来闻已。便当受持。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广分别之。
  答曰。如是。世尊。诸比丘前受教已。
  世尊告曰。若有比丘正身正意。结跏趺坐。系念在前。无有他想。专精念佛。观如来形。未曾离目。已不离目。便念如来功德。如来体者。金刚所成。十力具足。四无所畏。在众勇健。如来颜貌。端正无双。视之无厌。戒德成就。犹如金刚。而不可毁。清净无瑕。亦如琉璃。如来三昧。未始有减。已息永寂。而无他念。憍慢强梁。诸情憺怕。欲意.恚想.愚惑之心.犹豫网结。皆悉除尽。如来慧身。智无崖底。无所挂碍。如来身者。解脱成就。诸趣已尽。无复生分。言。我当更堕于生死。如来身者。度知见城。知他人根。应度不度。此死生彼。周旋往来生死之际。有解脱者。无解脱者。皆具知之。是谓修行念佛。便有名誉。成大果报。诸善普至。得甘露味。至无为处。便成神通。除诸乱想。获沙门果。自致涅槃。是故。诸比丘。常当思惟。不离佛念。便当获此诸善功德。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6-27 10: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
  闻如是。
  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
  尔时。世尊告诸比丘。若有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云何为一人。所谓如来.至真.等正觉。此谓一人出现于世。此众生类便增寿益算。颜色光润。气力炽盛。快乐无极。音声和雅。是故。诸比丘。常当专精一心念佛。如是。诸比丘。当作是学。
  尔时。诸比丘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12:31 , Processed in 0.22561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