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一)<八风吹不动>



诸比丘!须应败已生之利<得可意事、利益>而住,应败已生之衰<失可意事、减损>,已生之称<称道、赞美>,已生之讥<诽刺>,已生之敬,已生之不敬,已生之恶欲,已生之恶友而住。不败已生之利而住者,必生苦恼、热烦、诸漏;败已生之利而住者,如此不生苦恼、热烦、诸漏。不败已生之衰、称、讥、敬、不敬、恶欲、恶友而住者,必生苦恼、热烦、诸漏;败已生之衰、称、讥、敬、不敬、恶欲、恶友而住者,如此不生苦恼、热烦、诸漏。(南传律藏 小品) < “< >”为行间小注(下同)。>

****************************

宠辱若<乃,于是>惊,贵大患若身<重视身体好象重视大患一样。富贵到来如同大病上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得宠是卑下的;受宠表示卑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

不患人之不己知<君子求在我者,故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则是非邪正或不能辨,故以为患也>。……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论语)

公伯寮<鲁人>愬<诉>子路于季孙。子服景伯<子服氏,景谥,伯字,鲁大夫子服何>以告,曰:“夫子<季孙>固有惑志于公伯寮<言其有疑于寮之言>,吾力犹能肆<陈尸>诸市朝<音潮。言欲诛寮>。”子曰:“道之将行也与<平声>?命也。道之将废也与?命也。公伯寮其如命何!”<虽寮之愬行,亦命也。其实寮无如之何。言此以晓景伯,安子路,而警伯寮耳。圣人于利害之际,则不待决于命而后泰然也。>(同上)

王阳明先生……曰:君子之学,务求在己而已。毁、誉、荣、辱之来,非独不以动其心,且资之以为切磋砥砺之地。故君子无入而不自得,正以其无入而非学也。(人谱)

第八颂 诸法如幻……愿所行不受,八法<八风;为世间之所爱憎,能扇动人心,故名八风: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念垢染;知法如幻智,无执而解脱{愿此一切我所行,不为八法念垢染;以知诸法如幻智,无执离缚而解脱}。(修心八颂)

处世不求无难。世无难则骄奢必起。骄奢起必欺压一切。了难境界、体难本妄,难亦奚伤?以患难为解脱。(十不求行)

隐逸林中无荣辱,道义路上无炎凉。(小窗幽记)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随天外云卷云舒。(同上)

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而转入糊涂更难。放一著,退一步,当下安心,非图后来福报也。(郑板桥-难得糊涂)

既不要畏惧侮辱,也不要希求桂冠;赞美和诽谤,都平心静气地容忍;更无须和愚妄的人空作争论。(普希金-纪念碑)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0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二)<离恩爱>



母为世族本(茅屋{小屋}),妻名转生<死于此处,而生于彼处>族(巢窟{巢}),子{子嗣}俱是相属(藤蔓),爱欲(渴爱)为坚缚(系缚)。我无有族本,亦无转生族,俱相属永断(我实无继系),解脱一切缚。(《杂阿含》)<“{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非绳、锁、(镣、链,)名曰坚固缚。染污心顾念(期待),钱财、宝(宝石耳环)、妻、子,是缚长且固,虽缓难可脱(往下拉的、柔软的、难解脱的)。慧者不顾念,世间五欲乐(舍断欲与乐,无期待的),是则断诸缚,安隐永超世。(《杂阿含》)

若失若复得,于我心不乱。心计于得失,其心不自在。我今日定无,是故安乐住(是快乐的)。断欲离恩爱,而得安乐住。(《杂阿含》)

来者不欢喜,去亦不忧戚。于世间和合{舍},解脱不染着。不染亦无忧,二心俱寂静〔舍除爱欲者,离垢清净行〕。我说是比库,是真婆罗门<净行、梵行,沙门>!【不喜旧妻来,不悲旧妻去。战胜离爱着,彼为婆罗门<说僧伽蓝尊者出家前之妻抱子至其房前,彼寂然不动>。】(《杂阿含》)<“【 】”中为《南传小部 自说经》相应文。>

****************************

魏人有东门吴者,其子死而不忧。其相室<家臣>曰:“公之爱子,天下无有。今子死不忧,何也?”东门吴曰:“吾常无子,无子之时不忧。今子死,乃与向无子同,臣奚忧焉?”(列子)

与其溺于人也,宁溺于渊。溺于渊犹可游也,溺于人不可救也。(古诗源-盥盘铭)

鄙夫<庸恶陋劣之称>……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许昌靳裁之有言曰:‘士之品大概有三:志于道德者,功名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功名者,富贵不足以累其心;志于富贵而已者,则亦无所不至矣。’志于富贵,即孔子所谓鄙夫也>。(论语)

孔子何以弃鄙夫,只因他患得患失,尽是俗心肠。(围炉夜话)

君子……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贪得。圣人同于人者血气也,异于人者志气也;血气有时而衰,志气则无时而衰也;戒于色、戒于斗、戒于得者,志气也。君子自少至老,无非肆力于学,其大要在存理遏欲、消融血气之累而已。血气有盛衰,而此心随时而受役焉>。(论语)

失既不足忧,得亦不为喜。安贫固其然,处贱宁独耻?(戴舒伦-古意)

人的仇敌,就是自己家里的人。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长遭儿女<子女;男女>累,莫厌水云深。但乐西来意,尘劳久自沉。(古尊宿语录-云庵真净禅师)

亲方贪心如沸水,怨方嗔心似烈火;取舍皆忘痴黑暗,抛弃故乡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

问:“父子至亲,歧路各别时如何?”师曰:“为有父子。”(五灯会元-大随法真禅师)

僧问:“如何是和尚家风?”师曰:“一条寒涧木,得力胜儿孙。”(五灯会元-开先照禅师)

有帆不挂树,无住坦然途。世态那堪恋?恩情尽属愚。(古尊宿语录-黄梅东山演和尚)

父之爱子自是至情,然天理自有个中和处,过即是私意。人于此多认做天理,不知已是有所忧患,不得其正。(人谱)

恩爱吾之仇也,富贵身之累也。(小窗幽记)

施德不求望报。德望报则意有所图。意有图必华名欲扬。明德无性、照德非常,德亦非实。以市德为弃屣。(十不求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三)<独行>



若无智善住,贤明之同行,不得交为友,则卓尔<高高直立样;超然独立>独行;如败弃国王,如森林中象。独行实殊胜<特异;绝佳>,不应友愚人。独行勿作恶,如象安稳林。(南传律藏 大品) <“< >”为行间小注(下同)>

若无同行伴,——善行富智虑,应如王弃国{征服的王国},如象独行林。宁一人独行,不与愚为友。独行离欲恶,如象独游林。(南传小部 法句经) <“{ }”中为同经它译文>

****************************

道不同<如善恶邪正之异>,不相为<去声>谋。(论语)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 <用之则为天下开太平,故曰行;舍之则为万世倡絶学,故曰藏。> (同上)

夫流遁<流荡逃遁>之志,决绝<弃世绝尘;决通诀>之行,噫,其非至知厚德之任与!(庄子)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音许,慢慢呼气>以湿,相濡<沾湿>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忘>。(同上)

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所造虽异,其于由无事以得事,自方外以共内,然后养给而生定,则莫不皆然也。俱不自知耳,故成无为也>。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各自足而相忘者,天下莫不然也。至人常足,故常忘也>。(同上)

智者君抛我,愚者我抛君。非愚亦非智,从此断相闻。(寒山)

安得舍罗网,拂<音服;拂拭,掸除>衣辞世喧。悠然策藜杖<用藜的老茎做的手杖,质轻而坚实>,归向桃花源<典出陶潜《桃花源记》>。(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

道本无为只在人,自行自住岂须邻?坐中便是天台<天台宗>路,不用渔郎更问津<典出陶潜《桃花源记》>。(王阳明-临别方叔贤四首 其四)

交情不求益我。情益我则亏失道义。亏道义必见人之非。察情有因、于情难强,情乃依缘。以弊交为资粮。(十不求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四)<舍胜败>



战胜增怨敌,败苦卧不安。胜败二俱舍,寂静〔安睡眠〕(胜利招致怨恨,败北者睡不好,舍断胜与败后,寂静者睡得安乐)。(《杂阿含》) <“〔 〕”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

人胜我无害,彼无蓄怨之心。我胜人非福,恐有不测之祸。(小窗幽记)

不作风波于世上,自无冰炭到胸中。 (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五)<莫觅他人短>



若见他人过,心常易忿<讥嫌>者,增长于烦恼;去断惑远矣。(南传小部 法句经)

****************************

地势坤<上下坤。地形不顺,其势顺>。君子以厚德载物。(周易-象传)

雷雨作,解<震上坎下。音泻;缓>。君子以赦过宥<音又;宽恕、饶恕>罪。(同上)

你们不要论断人,免得你们被论断。因为你们怎样论断人,也必怎样被论断。你们用什么量器量给人,也必用什么量器量给你们。为什么看见你弟兄眼中有刺,却不想自己眼中有梁木呢?你自己眼中有梁木,怎能对你弟兄说,容我去掉你眼中的刺呢?你这假冒为善的人,先去掉自己眼中的梁木,然后才能看得清楚,去掉你弟兄眼中的刺。(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不怨天,不尤<责备;怪罪>人。下学而上达。知我者其天乎!<不得于天而不怨天,不合于人而不尤人,但知下学而自然上达。此但自言其反己自修,循序渐进耳,无以甚异于人而致其知也。然深味其语意,则见其中自有人不及知而天独知之之妙。>(论语)

有颜回者好学<学以至乎圣人之道也>,不迁<移>怒<怒于甲者,不移于乙;在物不在己,故不迁。喜怒在事,不在血气。可怒在彼,己何与焉。如鉴之照物,妍媸在彼,随物应之而已,何迁之有>,不贰<复>过<过于前者,不复于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之未尝复行。学者约其情使合于中,正其心,养其性而已>。(同上)

躬自厚<责己厚,故身益修>而薄责于人<责人薄,故人易从>,则远怨矣<所以人不得而怨之>。<君子尽其在我而已矣,人有不及可以情恕,非意相干可以理遣,何过督之有?此君子所以一体天下而无怨也与。>(同上)

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清者之量>,怨是用希<孟子称其‘不立于恶人之朝,不与恶人言。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焉。’其介如此,宜若无所容矣,然其所恶之人,能改即止,故人亦不甚怨之也>。(同上)

子贡方比人。子曰:“赐也贤乎哉<疑辞>?夫我则不暇。”<比方人物而较其短长,虽亦穷理之事,然专务为此,则心驰于外,而所以自治者疏矣。故褒之而疑其辞,复自贬以深抑之。乌得为贤方人?为贤正欲其反观自镜,深自引愧以为进徳之地云耳。>(同上)

无嗔即是戒,心净即出家。(五灯会元-天台拾得)

莫觅他人短,唯思自己长。处身谦让性和光<谓才华内蕴,不露锋芒;葛洪《抱朴子》‘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与物无私,心地得清凉。(尹志平-悟南柯)

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可以养德,亦可以远害。(菜根谭)

持身不可太皎洁,一切污辱垢秽,要茹<音如,本义:吃;包含、容纳、忍受>纳得。与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恶贤惠,要包容得。(同上)

炎凉之态,富贵更甚于贫贱。妒忌之心,骨肉尤狠于外人。此处若不当以冷肠,御以平气,鲜不日坐烦恼障中矣。(同上)

求备之心,可用之以修身,不可用之以接物。(围炉夜话)

一恕字是接物之要,所以终身可行也。(同上)

恶恶太严,终为君子之病。(同上)

一友每易动气责人。阳明先生曰:学须反已;若徒责人只见人不是;若能反己,方见自己有许多未尽处,奚暇责人?(人谱)

包容别人时,双方的问题就解决了。(圣严法师)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六)<修行软下心>



若能离瞋慢,修行软下心;然后于我所,修行于梵行〔窒师<比丘名>汝今于我所,宜应断瞋及憍慢,习行诸善修梵行〕(降伏忿、慢、悭<躲避(与他人分享自己所得)和吝啬>,低沙<尊者名>住梵行{有愤怒、慢、轻蔑之调伏,则梵行被遵守})。(《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除〕凶恶瞋恚,而得安隐(睡)(杀<灭除>忿{切断愤怒后}最乐眠{睡得安乐})。灭彼苦种子,心得无忧畏(杀忿无有悲{不忧愁})。(《杂阿含》)

****************************

君子泰<安定平和;循理,故安舒>而不骄<矜肆>,小人骄<逞欲>而不泰。 <道充而泰,气盈而骄。> (论语)

君子……泰而不骄……君子无众寡,无小大,无敢慢,斯不亦泰而不骄乎<仁则无一物之不体,无一事之不贯,便是无敢慢,盖严密之极为安舒,何至以骄侈逸豫病天下乎?故泰而不骄在心,为无敢慢在貌,即为荘莅正衣冠尊瞻视恭己之象也>?(同上)

君子……忿思难<去声,则忿必惩>……(同上)

山上有泽,咸<兑上艮下>。君子以虚受<容纳>人。(周易-象传)

明入地中,明夷<坤上离下>。内文明而外柔顺,以蒙大难,……晦其明也。(周易-彖传)

我心里柔和谦卑,你们当负我的轭,学我的样式,这样,你们心里就必得享安息。因为我的轭是容易的,我的担子是轻省的。(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凡事谦虚,温柔,忍耐,用爱心互相宽容 (新约全书-以弗所书)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爱是不嫉妒。爱是不自夸,不张狂,不作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处,不轻易发怒,不计算人的恶,不喜欢不义,只喜欢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新约全书-歌林多前书)

不要志气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新约全书-罗马(人)书)

安详是处事第一法。谦退是保身第一法。涵容是处人第一法。洒脱是养心第一法。(小窗幽记)

富贵家宜学宽,聪明人宜学厚。(同上)

天运之寒暑易避,人生之炎凉难除。人世之炎凉易除,吾心之冰炭难去。去得此中之冰炭,则满腔皆和气,自随地有春风矣。(菜根谭)

十分不耐烦,乃为人大病。一味学吃亏,是处事良方。(围炉夜话)

万思默曰:人心惟危,故易动;易动,故有一种躁率粗犷之气,不觉发来与物相忤,所以虽向好事,动多凶悔吝。道心惟微,微便细腻。圣贤兢兢在微处用功,所以气平色和,动必安详而吉。(人谱)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七)<忍恶报善(1)>



帝释<三十三天之主>语:“不以畏故忍,亦非力不足;何有黠慧人,而与愚夫对(竞)(像我这样的智者怎么会与愚者纠葛呢)〔我以胜智自修忍,愚者浅识智无及,而常诤讼心不息;若我以力用禁制,与彼愚者同无异〕?见愚者瞋盛,智以静默伏〔我观制禁愚,莫过于忍默;瞋恚炽盛时,唯忍最能制〕;(寂静于正念{知道对方已被激怒后,他正念地平静下来}。【汝若自默然,如一破铜锣,已得涅槃路,于汝无诤故。】己利胜者{最高利益}中,无有胜{更高于}忍辱。有力忍无力{弱者},此云最胜忍。)知彼瞋恚盛,(正念静己人〔见他瞋恚盛,但能行默忍,彼瞋自然灭,不烦刀杖力〕。)自利亦利他,(双方之医师{治疗两者}。)”

佛告诸比丘:“汝等比丘正信、非家、出家学道,亦应如是行忍,赞叹于忍,应当学〔若能修忍,及赞叹者,是出家法〕(如果天帝释会是忍耐与柔和的称赞者,那么,比丘们!这里,你们在这么善说的法律中出家,应该有超出多少的相同忍耐与柔和呢)!”(《杂阿含》)<“{ }”中为同经它译文,“〔〕”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中为《南传小部 法句经》相应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

……小不忍则乱大谋<小不忍似谋而乱谋;顾小则失大,大谋莫决,能无乱乎>。(论语)

纪渻<古同省>子为周宣王养斗鸡,十日而问:“鸡可斗已乎?”曰:“未也,方虚骄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应影响。”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耳。”(列子)

你不可为恶所胜,反要以善胜恶。(新约全书-罗马(人)书)

我们坚固的人,应该担代不坚固人的软弱,不求自己的喜悦。(同上)

一忍可以支百勇,一静可以制百动。(苏洵-心术)

吾以如子护养人,彼若视我如怨仇;犹如母对重病儿,倍悲悯是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

待小人宜敬,敬心可以化邪心。(围炉夜话)

君子无过行<错误的行为>,小人嫉之亦不能容。可知君子处小人,必平其气以待之,不可稍形激切<激烈直率>也。(同上)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需要沟通;沟通不成则妥协;妥协不成时,你就原谅和容忍他吧。(圣严法师)

山不转路转,路不转人转,人不转心转。(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忍恶报善(2)>

富楼那白佛言:“我欲于西方输卢那<富楼那出生国>人间游行。”佛告富楼那:“西方输卢那人凶恶、轻躁、(粗暴、)好骂、毁辱(辱骂、诽谤你),当如之何(你将怎么想)?”“我作是念:虽于我前凶恶、(粗暴、)好骂、毁辱我,犹尚不以手(掌、拳)、石(土块)而见打掷。”“复当以手、石打掷者,当如之何?”“虽以手、石加我,而不用刀(刀剑)杖(棍棒)。”“若当彼人脱以刀杖而加汝者,复当云何?”“虽以刀杖而加于我,而不见杀。”“假使彼人(以刀)杀汝者,当如之何?”“当作是念:有诸世尊弟子,当厌患身。彼西方输卢那人于我朽败之身,以少作方便,便得解脱(我乃不求而得)。”“善哉!汝善学忍辱(具有此自调与安息{具备这调御与寂静}),汝今堪能于输卢那人间住止(将能住在…)。” (《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为行间小注(下同)。>

若人打骂不还报,于嫌恨人心不恨,于瞋人中心常净,见人为恶自不作。(摩诃僧祇律大比丘戒本)

能忍打与骂,而无有瞋恨。……于憎怨人中,我等无憎住。(南传小部 法句经)

****************************

……大小<大事看小;变大为小>,多少<多事看少;化多为少>,报怨以德。(老子)

子曰:“参<曾子>乎!吾道一以贯<通>之。”曾子曰:“唯<应之速而无疑者也>。”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尽己;以己及物,仁也;天道>恕<推己及物;人道>而已矣<竭尽而无余之辞>。” <一贯之道即天地之道,非圣人所得而私也。圣人自任以为吾道者,圣人从自己心上看出,此道满盘流露、一实万分、盈天地间万事万物各有条理,而其血脉贯通处浑无内外人已感应之迹,亦无精粗大小之殊,所谓一以贯之也。一本无体就至不一中会得无二无杂之体,从此手提线索一一贯通,纔有壅淤、便与消融,纔有偏枯、便与圆满,时时澄彻,处处流行,直将天地万物之理打合一处,亦更无以我合彼之劳,方是圣学分量。一贯之宗本之大易。然不必作一贯解,说是一贯反属安排,此盖圣人就自己心上言:心无死地则曰贯,无所不贯则曰一;以贯之非以一贯万也,一以贯之便还他天地自然本色,故曰:天地无心而成化,圣人有心而无为。> (论语)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可谓善学矣>?”子曰:“其恕<如心为恕,心合是这样,还他这样>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言举斯心推诸彼而已矣>。” <恕之一言终身可行,即忠恕一贯之旨。> (同上)

子路问强,子曰:“……宽柔以教<含容巽顺以诲人之不及>,不报无道<横逆之来,直受之>,南方之强也<以含忍之力胜人为强>;君子居之。……故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强貌;诗曰:矫矫虎臣是也;这才是真强啊>;中立而不倚<偏着>,强哉矫……<所以抑其血气之刚、而进之以德义之勇>”(中庸)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子贡曰: “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己耳。”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诗曰:“人之无良,我以为兄。”(韩婴-韩诗外传九卷)

忍之须臾,乃全汝躯。(古诗源-书锋)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苏轼-留侯论)

欲享善乐之佛子,一切损害如宝藏<很多人无缘无故地害你时,不应有丝毫的怨恨心,应当看成是自己修忍辱度的善缘>;故于众生无怨心,修忍辱是佛子行。(佛子行三十七颂)

不以恶报恶,以辱骂还辱骂,倒要祝福。因你们是为此蒙召,好叫你们承受福气。(新约全书-彼得前书)

你们听见有话说,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我告诉你们,不要与恶人作对。有人打你的右脸,连左脸也转过来由他打。有人想要告你,要拿你的里衣,连外衣也由他拿去。有人强逼你走一里路,你就同他走二里。有求你的,就给他。有向你借贷的,不可推辞。你们听见有话说,当爱你的邻舍,恨你的仇敌。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新约全书-马太福音)

只是我告诉你们这听道的人,你们的仇敌要爱他,恨你们的要待他好。咒诅你们的要为他祝福,凌辱你们的要为他祷告。有人打你这边的脸,连那边的脸也由他打。有人夺你的外衣,连里衣也由他拿去。凡求你的,就给他。有人夺你的东西去,不用再要回来。你们愿意人怎样待你们,你们也要怎样待人。你们若单爱那爱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爱那爱他们的人。你们若善待那善待你们的人,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是这样行。你们若借给人,指望从他收回,有什么可酬谢的呢?就是罪人也借给罪人,要如数收回。你们倒要爱仇敌,也要善待他们,并要借给人不指望偿还。你们的赏赐就必大了,你们也必作至高者的儿子。因为他恩待那忘恩的和作恶的。(新约全书-路加福音)

不要以恶报恶……(新约全书-罗马(人)书)

逼迫你们的,要给他们祝福。只要祝福,不可咒诅。(同上)

第四颂 愿惜此宝<正行殊胜、安住于无缘空性中修安忍>:性恶之有情,猛烈罪苦迫;见时如遇宝,难得愿珍惜<回向殊胜、将此功德回向给他们>{秉性邪恶众有情,恒为猛烈罪苦迫;见时如遇大宝藏,愿恒惜此难得宝<怨敌就是无穷无尽的宝藏>}。(修心八颂)

第五颂 自受亏损:他人以妒心,非理谤辱我<因受业力的支配来伤害我,如不得已生病一样>;恶言我取受<这是我的业力,我应该对他们生起大悲怜悯之心>,胜利愿献他<甘受其报,用来转为道用,增上自己的修证功德,进而对众生生起感恩报恩之心>{他人出于嫉妒心,非理辱骂谤我等;亏损失败我取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同上)

第六颂 视害为师:吾昔益某人,并曾寄厚望;彼虽妄加害,视如善知识<导我于善道者>{吾昔饶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彼虽非理妄加害,愿视彼为善知识}。<只有在经历最悲剧性的环境中,你才能发展真正的力量。谁教你这一点呢?不是你的朋友,不是你的上师,而是你的敌人。>(同上)

语云:“登山耐侧路,踏雪耐危桥。”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菜根谭)

于人不求顺适。人顺适则内必自矜。内自矜必执我之是。悟人处世、观人妄为,人但酬报。以逆人为园林。(十不求行)

被抑不求申明。抑申明则人我未忘。存人我必怨恨滋生。受抑能忍、忍抑为谦,抑何伤我?以受抑为行门。(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二十九)<慈悲>



你们舍断心的染污、慧的减弱之五盖后(善摄其心,住四念处),以与慈俱行之心(心与慈俱)遍满(善修习充满)所有一切世间而住,以广大、无量、无怨{怨恨}(嫉)、无嗔{恶意}之心遍满而住;以与悲俱行之心……(《相应部》)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杂阿含》文。>

心与慈俱、多修习,于净(慈心解脱者以清净为)最胜。悲心修习、多修习,空入处(以悲而心解脱者以虚空无边处为)最胜。(《杂阿含》) <“(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

君子所以异于人者,以其存心也<存于心而不忘>。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此仁、礼之施>。(孟子)

慈悲没有敌人,智能不起烦恼。(圣严法师)

用智能处理事,以慈悲关怀人。(同上)

以智能时时修正偏差,以慈悲处处给人方便。(同上)

烦恼消归自心就有智能,利益分享他人便是慈悲。(同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8 17: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经与其它典籍互参对读选段

(三十)<不害>



若身不杀害,口.意{心}亦俱然,是则为离害,不恐怖众生(凡不以身.语.意伤害他人者,他确实是无害者)。(《杂阿含》) <“{ }”中为同经它译文,“( )”中为可对照的《相应部》文。>

不害一切众生。于一切世间作慈心色像。(《杂阿含》)

慈心无害想,〔不挟怨憎心。〕心常无怨结,是则生天<天界>路。(《杂阿含》) <“〔 〕”中为《别译杂阿含》文,“< >”中为行间小注(下同)。>

****************************

人皆有所不忍<恻隐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故莫不有所不忍.不为,此仁.义之端也>,达之于其所忍,仁也;人皆有所不为,达之于其所为,义也<然以气质之偏.物欲之蔽,则于他事或有不能者。但推所能,达之于所不能,则无非仁.义矣>。人能充无欲害人之心,而仁不可胜用也;人能充无穿踰<穿穴.踰墙,皆为盗之事>之心,而义不可胜用也。(孟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20:53 , Processed in 0.13843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