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的爱

[大德开示] 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阴魔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一
【注二一】上人于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



    居士: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我讲一段跟大家修行比较有切实关系的。



    在受阴尽的时候,往往会产生贪爱善巧方便,要契合天理,要契机,要化众生的急躁心。这种急躁心产生以后,会有一些现象。好像着天魔以后,有一些没有看过经书的人,往往会说很多经文。



    在台湾有很多修行者——我讲修行者比较好听——他本身所看的经书很有限,本身所受的戒体,可能已经破坏了。但是他因为要得到善巧方便,看人家讲经说法有很多的信众,他很高兴,希望自己也能够快一点发智慧,可以快快讲经说法给很多人听。这种心理产生以后,在禅坐中就会着魔,你看现在很多人很会讲经,这其实已经是着魔的现象了。



    如果他持戒很严,持咒或诵经很勤,又很用功的话,这个人或许就不会有这种现象。如果你看他本身平时持戒不很好,又不诵经礼拜,可是他一上台闭目养神——不只他这个讲的人,我们听的人,到了那个道场以后,跟着起了妄想心,三天两天以后,听的人也可以讲得很好,根本不用学经。



    我认为大家在上人的道场,应该是不会这样;如果到其他的道场,护法神又不很护法,本身又起妄想贪着,这种现象多半发生在喜欢禅坐的人身上;如果不习禅的人,这种现象不太会产生。像台湾有的老太婆,她本身一个字也不懂,但是三天、五天之后,她毛笔字可以写得比吕居士漂亮得多,这种情形我看得多了。几天以后,马上即身成佛,真的是“即身成佛”了!三天前她不会讲经,三天后讲经讲得很好,这种很奇怪的事情都会产生的。



    这就是为什么现在正法大家都不学,要学邪法。这种人你跟他讲佛法,他不听的。我们了解这种现象可能比较切实一点,在这道场的人可能都不会这样,但是在外面就要小心。



   上人:这都是有狐狸精在那儿附身了,这都叫飞精附人。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绵爱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这个人也是愚痴到极点了,“惑为菩萨”:疑惑魔著的这个人就是菩萨了。“绵爱其心”:绵也就是绵密,对着这个魔绵密地生出一种爱心来。“破佛律仪”:所以把佛的律仪也都破坏了,不守了“潜行贪欲”:偷偷地就行这个淫欲。



    口中好言。佛有大小。某佛先佛。某佛后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男佛女佛。菩萨亦然。其人见故。洗涤本心。易入邪悟。



    “口中好言”:这种魔,他的口里头欢喜说什么呢?他有一种说法,他欢喜说:你光是学佛,你可知道佛是怎么一回事?“佛有大小”:佛也有大的佛,也有小的佛;也有老的佛,也有少的佛;“某佛先佛”:又有先佛——先前的佛,“某佛后佛”:又有后来成的佛;“其中亦有真佛假佛”:那么在佛的里边,也有真佛,又有假佛,魔王说自己就是真佛,那个佛就是假佛,“男佛女佛”:又有男佛,又有女佛。



    所以,他说男女交媾这种情形,就是造就佛呢,就是成佛的根本,就是菩提心,他就这么样讲的。所以把人都迷住了,这一班人说:“喔!成佛原来这么成的啊!”所以拼命就恣行淫欲了,豁出命都不要了,就行淫欲。



    “菩萨亦然”:他说菩萨也有大菩萨、小菩萨;也有男菩萨,也有女菩萨。其实除非你没有成佛,你若成佛,就都是男的,没有女的了;你成菩萨也都是男的了,也没有女的。观音菩萨为化女人,所以他变现女人身。



   “其人见故”:这个人见他这么样说,于是乎也就相信了。说:“这对啊!这讲得对!观音菩萨,我看他都是女人身嘛!这是很现成的一个证明嘛!”其实他不明白佛法,观音菩萨他也不是男人,也不是女人,他是随类应机而化,化度众生。



   在这个地方,就很难分别清楚,什么是菩萨化现的,什么是魔化现的,不容易分。因为魔也有那种的神通,也可以变化,那么你怎么知道他是魔呢?你就在他有淫欲心、没有淫欲心上分别;在他有贪心、没有贪心上分别,就在这个地方分别。“洗涤本心,易入邪悟”:把他自己本来修行那个真正的正心洗了,改变了,就变成邪悟了。



    此名魅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魅鬼”:这个就是一种魇魅鬼,魑魅魍魉这种鬼。“年老成魔”:他也是经过时间久了,就变成一种魔。“恼乱是人”:来恼乱这个修定的人。“厌足心生”:时间久了,他生一种厌恶的心。“去彼人体”:就离开这个人的身体了。“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于是乎徒弟和师父,都被国家的法律管住了,把他们抓去圈到监狱里。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你应该先先地觉悟,首先你要觉悟,不入魔王这个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如果你没有智慧,你不明白、不知道,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的。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穷览物化。性之终始。精爽其心。贪求辨析。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根本”:他心里生出来一种想要学这个物理学的心。心爱根本,就是想要学物理,所以就“穷览物化”:他要研究物理这种的变化,“性之终始”:这个物理的开始和终点,是怎么回事。“精爽其心”:他的心里头精益求精。爽,就是要明白。“贪求辨析”:贪求要辨别而分析这个物理。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在这个时候,天魔一看,“哦!你生出这个贪心来,好东西!我现在就要叫我一个眷属来收拾你啰!”于是,“候得其便”:得到这个机会了。“飞精附人”:又派他的眷属,来附到人的身上。“口说经法”:说这经典,说这个魔王的法。



【注二二】 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弟子:看所有想阴的境界,前面都有一段说:“受阴虚妙,不遭邪虑。”这个不遭邪虑,是指的什么意思?是说他没有邪知邪见?还是说他没有不正当的念头?这个修行人到这个地步的时候,他的修行到了什么境界?



   上人:“受阴虚妙”:这个“虚”才能“妙”,“妙”才能“虚”。受阴有这个境界,觉得很自在的。“不遭邪虑”:这个遭是遭遇到。譬如你在这个受阴里头已经有功夫了,本来不会遭遇到,但是你还无缘无故就遭遇到邪虑。这个邪虑就是外边的贼,外面的邪魔鬼怪来了。本来不遭这些个东西,可是不遭这个东西,最后他生出一种或者爱,或者有所求,或者有所贪、有自私心、有自利心。有这个老毛病犯了,所以他就遭了。他如果没有这个老毛病,继续往前去,你若明白一切的境界来了,都不被它所摇动,这就不遭邪虑了;你一被它所转动了,就遭了。



他本来说是不遭这个邪虑,怎么又被转动了呢?这岂不是矛盾吗?不是!就因为你开开那个贼的门了,生出一种爱欲心!潜行贪欲,那个”潜”就是偷偷的,偷偷摸摸地去做这个不净行,不守规矩,不守戒律。他说戒律有什么关系啊,他就是自命已经开悟了。所以我告诉你们,我为什么不敢不守规矩呢?可以说我没有开悟,所以我不敢不守规矩。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二
其人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身有威神。摧伏求者。令其座下。虽未闻法。自然心伏。是诸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即是现前。我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即是法身。常住不绝。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


   这真是佛了,这真是所有的人都是佛了,这个魔就是这样讲法。


    “其人先不觉知魔著”:其人,被魔所附这个人。他也不知道自己着了魔了,因为着魔的时候,他自己就迷迷糊糊,没有知觉了。完全是魔王来替他做全权代表,替他讲话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也说自己得无上涅槃了,得到涅槃的妙果。


    “来彼求元善男子处”:求元,就是求这个物的本元。到求物理始终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身有威神”:这个魔王,他身上有一种威神,这威神怎么样啊?“摧伏求者”:他能把求元这个善男子摧伏了,摧伏这个求者。“令其座下”:令这个人和座下的人,“虽未闻法”:虽然在没闻法的时候,就“自然心伏”:心里已经都佩服了,心里已经降伏了。


    “是诸人等”:这一切的人等,“将佛涅槃、菩提法身”:他拿着这个佛的涅槃、菩提法身,就说“即是现前我肉身上”:他说,什么叫菩提涅槃那?就是现在我这个肉身上,”“父父子子递代相生”:父亲生儿子,儿子又做父亲,父亲又生儿子,这么代代相传,一代一代地生下来,“即是法身常住不绝”:他说这就是不坏的法身,常住的法身。“都指现在即为佛国,无别净居及金色相”:这个就是说的现在嘛!就这样子,说现在就是佛国,再没有其他的净土可住的,和金色相。他就这么样,说那都是假的。因为他有鬼气,有魔气。我不是常说魔里魔气的吗?有这股魔气,他讲出话来,大家都着了他这个魔,被他迷住了,所以都相信他。


    其人信受。亡失先心。身命归依。得未曾有。是等愚迷。惑为菩萨。推究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其人信受”:这一些个人,听他这样一说,哦!就说这个有道理,讲得不错呀!父亲生儿子,儿子又生儿子,这一代一代相传,就是常住不坏的嘛!这就是法身,哦!原来如此,所以大家都相信了。“亡失先心”:把以前的正知正见都失去,都没有了,没有正念了。你看,人信魔王的道,比信真正的法,信得厉害。魔王这些个旁门左道、邪魔外道,叫这个人:“啊!你做这个,你做那个。”他不敢不做的。那个真的叫他做一件事情,他就将信将疑的。


    这魔王因为有那股魔力,把你迷住了,所以他说什么你信什么。你若叫魔王来讲这个经,他才不讲呢!为什么呢?如果他这一讲啊,把魔王的本相都露出来了,他就是这个样子,所以他不会讲这个经的。为什么我说,在美国他们就算懂佛教,你让他讲一讲这个经,他不敢讲的。一讲,把他本来的面目都揭穿了,所以他就怕了。我告诉你们,为什么你们到那地方去开会,他们也怕,也就是这个道理。


   “身命归依”:身心性命都归依这个魔王了。“得未曾有”:从来没有。“是等愚迷”:这一等的人,真是可怜得很。“惑为菩萨”:他以为这个魔就是个菩萨。“推究其心”:就跟着这个魔王,来学他的魔术。”破佛律仪”:他就不守佛的戒律了。”潜行贪欲”:偷偷地去行那个淫欲、贪欲去了。


    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男女二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彼无知者。信是秽言。


    你看这个魔王多厉害!他“口中好言,眼耳鼻舌皆为净土”:他说眼耳鼻舌身意这六根,就是净土。净土法门,你到什么地方找去啊?这个就是净土法门。


    “男女二根”:男女这两根,“即是菩提涅槃真处”:这就是菩提的种子,涅槃的真处。你看,讲的这个!“彼无知者”:这无知无识,一点智慧都没有的这个人,一听说,“啊!这真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原来这个就是菩提涅槃。”于是乎,他就命也不要了,就往死路上跑,拼命去跑,不要命那么跑。“信是秽言”:信这一种不清净的话,污秽的话。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蛊毒、魇胜恶鬼”:这个名字就是那蛊毒鬼和魇胜恶鬼。魇魅,这不是有个魇魅鬼?那个鸠槃茶就是这个鬼。这个蛊毒鬼和那个魇魅鬼——魇胜恶鬼,“年老成魔”:成了魔了。


    “恼乱是人”:他来恼乱这个修定的人,“厌足心生”:时间久了,他也生一种厌足的心了。“去彼人体”:离开这个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这个弟子和师父一起都受国法的限制和干涉,被抓去坐监狱。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轮回”:不要落到魔王的圈套里,堕落这个轮回去。


    “迷惑不知”:如果你迷惑,不知道,不明白,将来一定会“堕无间狱”的。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周流精研。贪求冥感。


    “又善男子”:这个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在受阴中得到一种虚而微妙的境界,“不遭邪虑”:这时候,不会再有邪魔外道来到他身上,来入他的心腑了。


    “圆定发明”:他这时候得到一种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悬应”:在这个定中,突然间,他心里就生出一种爱欲。爱欲什么呢?爱欲悬应。什么叫悬应呢?就是不论相离多远,也可以知道。好像现在在三藩市,想要知道纽约的事情,那么也就知道了,这就叫悬应。


    “周流精研”:他周而复始地那么精研,精益求精,研究这个悬应的问题。“贪求冥感”:贪求默默中就有感应。好像在三藩市这儿一打坐,就看见纽约的亲戚在做什么,朋友在做什么,或者说什么话,看得清清楚楚。到时候去一调查、一证明,果然是丝毫不错的,这就叫悬应,他欢喜得到这种神通。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这时候天魔一看,你这个定力将要成就了,所以他就生了一种妒忌心。于是乎,就派他的魔子魔孙到你这个地方来,“候得其便”:等着你有了漏洞,有隙可乘,就“飞精附人”:这个魔子魔孙,就附在人的身上,“口说经法”:口里就讲经说法。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三
其人元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敷座说法。能令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心生爱染。不能舍离。身为奴仆。四事供养。不觉疲劳。各各令其座下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别生法爱。粘如胶漆。得未曾有。
啊!这真危险。
“其人元不觉知魔著”:被魔附到身上的这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着了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所以他就说自己得着无上涅槃了。这未证言证,未得谓得;他没得到这无上涅槃,他说得到了。
“来彼求应善男子处”:来到生出一种贪心,贪求冥感、冥应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他也安排一个座位,就说法了。
“能令听众”:有魔的这个人,能使令这一班的听众,“暂见其身,如百千岁”:暂时间的,你们要知道,这不是永远的。啊!这个人就好像一百岁、一千岁这么样一个老人。这些个听众看见他这么大年纪,鹤发童颜,喔!这真是个老修行、老比丘了。
“心生爱染”:爱,就是爱慕;染,也是一种染污。有爱就有染,有染,这就是不清净了,这叫染。“不能舍离”:这一班听众,日夜都要陪着这个魔在一起,为什么呢?因为魔有这个迷人的力量,所以他就把这班人都迷住了!
“身为奴仆”:这就亲身给他做奴、做仆。“四事供养”:四事是什么呢?就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饮食,就是吃的;衣服,就是穿的;卧具,就是棉被或者褥子之类的;汤药,就是医药。“不觉疲劳”:如果需要这四事供养,这班人也不觉厌烦,不觉疲倦。
【注二三】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教她做什么,她就做什么,不是单单四事供养,不是饮食、衣服、卧具、汤药这么简单;她都要以这个身心性命来供养他,都要和他行淫欲。所差的地方就在行淫欲这个地方,有淫欲,这都是邪的;没有淫欲,那才是正的。你什么时候也不可以听那个人说:“开悟了,什么都可以干了,也可以行淫欲了。”这简直地这是大魔王、大魔王、大魔王说的话。你不开悟,不守规矩,那是你不懂;你开悟,你懂了,却明知故犯,再不守规矩,不守戒律,那你开悟,开个什么悟?变成开倒车,往回走了。
所以现在的人不研究那个真理,只知道,噢!开悟了,人家说开悟了,不需要守什么规矩,也就跟着这样说:唉!不需要守规矩了,他开悟的了,抽烟、喝酒、玩女人,什么都干了。
所以最要紧的地方,就是有一个淫欲,他有淫欲心,尽行不净行,这就是魔;他不贪钱,没有淫欲,那就是真的。
他专门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哦!你前生是我的什么太太啊,是我的娘娘啊,你是我的什么啊,我做过皇帝啊,你怎么样怎么样子。公开对大家这么讲,就引诱人生这种淫欲的心。他公开讲就变成去骗人,去攀缘。
为什么呢?你看,真是修道的人,真正的佛弟子,没有人这么样真正地亲近他、供养他。这个魔因为有一种迷人的力量,所以人人就都接近他、欢喜他。
“各各令其座下人心”:那么每一个、每一个魔附身的人,都令在他座下听法的人心,“知是先师本善知识”:迷得这些个人怎么样啊?自己就知道:“哦!这是我前生的师父。”自己就这样子,“啊!善知识!这个真是善知识啊!是我以前的善知识啊!”“别生法爱”:就生了一种法爱,“枯如胶漆”:和这个魔就黏如胶漆,如胶似漆,黏到一起了。“得未曾有”:从来也没有这样子的。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亲近其心。破佛律仪。潜行贪欲。
“是人愚迷,惑为菩萨”:这个人愚痴到极点,是又愚痴,又迷惑,以为这个能变化的,就是佛菩萨了。那狐狸精也会变化,妖魔鬼怪都会变化。他没有想到,这个会变化,不一定是菩萨,也不一定是佛。你有什么善根,能遇到真菩萨、真佛?这个人就“亲近其心”:亲近这个魔附到身上的人,“破佛律仪,潜行贪欲”:怎么知道那是魔呢?主要地就因为他破佛的律仪,所以偷偷地就行淫欲去了。因为他有这淫欲心,所以就知道他是魔。
口中好言。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今来相度。与汝相随。归某世界。供养某佛。或言别有。大光明天。佛于中住。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
“口中好言”:他除非不见到人,见到人他就说了,“我于前世,于某生中,先度某人”:这就好像我说的那个刘金童似的,一见到人,就说是她儿子;再不,就说是她丈夫。哪一生是她的儿子,哪一生又是她的丈夫。或者第一百零一生,或者是一百零二生中,我先度哪一个人。“当时是我妻妾兄弟”:或者说是他的兄弟等等,或者说是他的妻妾。
“今来相度”:我现在来度你了,“与汝相随”:与汝常常在一起,形影不离。“归某世界”:和你到哪一个世界去,“供养某佛”:我们到那个地方去,亲近哪一尊佛。
“或言别有大光明天”:我们生到那个大光明天去。其实这个大光明天,就是魔王所住的地方。“佛于中住”:他说那个地方有真佛,现在你们这儿相信的,都是假佛。“一切如来所休居地”:如来都在那儿休息的,因为如来在世界上,度众生,教化众生,太疲倦了,所以就到大光明天休息去了。
“彼无知者,信是虚诳,遗失本心”:他这么一讲,这些人就信这种的虚诳了。信这种虚诳怎么样啊?就把以前自己那个正信的心都失去了。
此名疠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疠鬼”:这个名字叫什么呢?就叫疠鬼。他也“年老成魔”:这个疠鬼,或者三千年,或者五千年,就成魔了,“恼乱是人”:来破坏这个人的定力。
“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因为时间久了,他这个把戏耍得不愿意耍了,这个新鲜的玩意儿,他也生厌了。讨厌了,就不在这个人的身上了。
“弟子与师俱陷王难”:因为这个魔一走,他自己就没有魔力,就没有办法迷惑人了。所以一般人也就生出怀疑了,于是乎,或者就告到官里去,把他捉去坐监狱了。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地觉悟这个道理,“不入轮回”:不要入这个魔的圈套里边去;不要入魔的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如果你要是不明白这个道理,“堕无间狱”:将来一定堕无间地狱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二十四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克己辛勤。乐处阴寂。贪求静谧。
又善男子:又这个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深入:他的心生出一种贪爱,贪爱什么呢?贪爱深入这种道理。所以就克己辛勤:辛,就是辛苦;勤,就是勤俭。自己刻苦自待,对自己很克己,修行很用功的。
乐处阴寂:他愿意居处到这个阴没有阳光的地方,没有什么人的地方,就好像愿意住深山穷谷的洞里边,那个非常寂寞的地方。
贪求静谧:贪求那个地方清静。因为你太贪清静,也就会生出一种魔。人修道,无论什么也不要贪好的也不贪,坏的也不贪你就平常心是道,要平平常常的,不要生一种贪心,你贪什么都是不对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王,候得其便:等着有了机会,就飞精附人:派一个魔鬼魔王的眷属,附到其他人的身上,就来口说经法:给他讲经说法。
其人本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阴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或于其处。语一人言。汝今未死。已作畜生。敕使一人。于后蹋尾。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于是一众。倾心钦伏。有人起心。已知其肇。佛律仪外。重加精苦。诽谤比丘。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
其人本不觉知魔著:被魔所附的这个人,他自己也不知道他是着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他也这样讲,总而言之,魔王都说自己得了无上涅槃。由什么地方你可以证明出来他是魔呢?魔多数是自己赞叹自己的,你知不知道我呀?我现在已经得到涅槃的果位了,我现在证到初果了,我现在得到四果了,我现在就是菩萨了,你认识不认识啊?一说这话的人,你不用问,这就是魔!
若是佛,他不会说:啊!我就是佛,你快来给我叩头啊,你若不给我叩头,那你就当面错过、交臂失之。嘿!我这个佛,你都不给我叩头,你真是愚痴得很那!他这样,自己称自己是佛,自己称自己又是菩萨,自己称自己又是阿罗汉。若这样一讲,那就是魔了。你不用问,不问可知,这是魔鬼讲话!佛也不自己说我就是佛。
菩萨现在到世界上来,他也不自己说自己是菩萨。就算旁人叫他菩萨,他自己都不会承认的。就算他是佛,旁人说:喔!你是佛了,我知道你是佛了。他自己也不承认的;不要说佛菩萨,就算你说他开悟了,他都不承认的。真正开悟的人,他不会承认自己开悟的。
他若说:喔!我是开悟了。你不要听他的,为什么呢?那简直的,连个狗都不如!所以你不要听他尽吹,尽自己捧自己,不要听那个。
你为什么要听经呢?听经你就有照妖镜了,这个妖魔鬼怪他一现形,你就知道了。你若不明白佛法,喔!他说什么,你不知道,你就被他骗了。
来彼求阴善男子处:这个被魔鬼附着身上的人,来到贪求阴谧这个善男子的地方。
【注二四】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其人的人,就是这个修道的人,不是另外有一个人。他自己因为被魔着了,他自己不知道,他自己还以为自己真是开了悟了,真是证果了,啊,现在有这么大本领了!所以自己不能觉察到。
来彼,这个来是外边来的善男子或者善女人,外边来的干什么呢?到这儿来求法。因为他有神通,所以这些人从旁边来,从外边来,所以叫彼。彼,就是他在那儿说法,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就到那个地方去了,他就敷座给他们说法,来教化这些来向他求法的人。
所以我们现在是大家的意见共同来研究,并不是说一定对,一定不对。研究这个真理,真理那就是真金。与真理不吻合,这都是不对的。
所以《楞严经》,为什么我说它是真的呢?就因为它这个理说得太清楚了,太真了,所以那一些天魔外道,他们原形都毕露了。这些冒充善知识,冒充什么什么东西的,都在这里头给他现出来一个写照,好像他现原形了。所以他们没有办法了,只可以说《楞严经》是假的,那么就弄一个鱼目混珠来,又可以混水,在那儿摸鱼了。
【注二五】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这是外边的人来到这儿请他去,不是外边的人没有来,他就去。来,就是外边的人来;彼,就是那个修道人。求阴,就是求阴的修道人。他们到那儿请他去讲经说法,他就去了。你现在懂了没有?这个经文绝对不可以改的,只有这个意思,没有另外一个讲法。你用另外一个讲法就不通了,那就变成食古不化了,那太矫柔造作了。
敷座说法:也是搭上个法座说法,令其听人,各知本业:令所听的人,每一个当时就觉得好像作梦似的,啊!我前生是干什么的?喔,是给人看家的狗。那个说我前生就是猫,那个说我前生就是鸡,那个说原来我前生就是牛。啊!都不是人了。
或于其处:或者在什么地方,语一人言:好像这个魔鬼就告诉一个人说,说什么呢?汝今未死已作畜生:你前生是个畜生,是只狗。你今生没有死呢,已经又做狗了,又做畜生了。你不相信?
敕使一人,于后蹋尾:叫一个人说:我讲话他不相信,你在后边踩着他的尾巴,看看他能起来不能起来?于是乎那个人就用脚往地下一踩,啊!说踩他的尾巴。顿令其人起不能得:你说这个神通大不大?他说这个人有个尾巴,叫人一踩,这个人果然就站不起来。不能起来了,所以他不信都要信了。喔!他说我是畜生,现在真有尾巴了!要不然怎么他踩着,我就起不来身呢?
于是一众,倾心钦伏:于是大家一看,喔!这真灵!你看,这个人没死,他就知道他做畜生了。啊!这真是佛,这真是菩萨,这真是佛菩萨啰!其实被鬼骗了,你还不知道呢!见了鬼,见了魔王,你当他是菩萨了,这真是颠倒众生。这所有听他讲的人,都倾心钦伏。
有人起心,已知其肇:在这个时候有一个人,就想:啊,怎么这个样?不会有这个道理吧?心里这么生一种怀疑心,这个魔鬼就知道了,说:喂!你现在不相信我讲的啊?已知其肇,就是知道他那个开始了,知道他心里讲什么。所以这些个人一看:哦!这真是菩萨,我心里没讲出来的话,他都知道。哦!我生这么一个念头、一个怀疑的念头,他就给我说出来了,啊!这不得了,以后再不能不信了!连不信的这个人也信了。就怎么样呀?
佛律仪外,重加精苦:在这个佛的律仪以外,他说佛的戒律不够,我现在给你们再立一个新戒律。我要教你们做一个新佛!我创一个新佛教,以前那是旧的,没有用了。现在科学时代,什么事情都要维新改良,原子时代那个旧脑筋用不着了,旧佛教也不应该用了。他把佛教都改了,所以又可以做长老,又可以做这个什么比丘,什么都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0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二十五
【注二六】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宗教,有古老的宗教,有时髦的宗教。古老的宗教,没人相信;时髦的东西,人人都趋之若狂。佛所讲的法,最重要的就是戒律。我们现在这一些人,认为佛真是古老,要找一个时髦的东西,所以一找就找到魔王的窟窿里去了。无论哪一个旁门左道,他们都离不了这种的贪欲,贪而无厌,这种欲是损人利己,要把其他的人都伤害了,而利益自己。
    我们万佛城啊,我不能对你们说我们一定是正法,一定是怎么样。但你们跟着我这么多年,所有的人,每一个都算上,我和你们哪一位要过所有的财产了?我叫你们哪一个把所有的财产都捐给庙上?有没有这个事情?那么为什么我不这样子呢?就因为我很古老的,因为我要守戒律,我要尊重戒律。戒律是布施于人;不是尽叫人家布施给自己,自己不往外布施。
  我们万佛城所有的经济来源,都是很自然的,没有用过任何手段要人去捐钱的,我们不用手段。我们所来的经济已经够用了,你再用手段去骗人的钱,这样不是魔法还是什么?叫人家所有的财产,甚至于身家性命都捐给道场,这完全是一种邪知邪见。
    我所以和他们不同的原因,就因为我不贪所有人的财产,我也不贪哪一个任何漂亮的女人。我也不贪什么名,什么名我也不要。而且在外边,我有个臭名,不是个好名。谁要是听见我的名字,就觉得头痛了,尤其是那些个妖魔鬼怪。
  他“诽谤比丘”:他说,“比丘?什么叫比丘啊?比什么丘啊?”就这么样。又说:“你说他是个比丘,我说他是个泥鳅。”
    他“骂詈徒众”:他随便骂徒弟,你是个狗,你是个猫,或者你是个老鼠,或者你是个猪,就骂这个徒弟。这个徒弟一听,啊!这是菩萨骂我,也承认了。啊!你说我是猪,就是猪;说我是狗,就是狗;说我是猫,就是猫,所以也不敢驳嘴了。你说这个真是!这个魔王的力量,你说多大!把人都迷得,他说什么都相信。
    “讦露人事”:就是揭露人的私事,怎么样的私事呀?譬如,这个男女做不正当的事情了,他就:“嘿!你同某一个男人在什么什么地方,干什么什么来着啊?”
    这个女的想:“这他怎么知道的啊?”
    他把她这么公开:他们两个是最不好的人,最坏的人,在什么地方,又做一个不正当的事情,见不得人的事情。你问问她,她不敢不承认的。这两个人果然有这么个事情,也不敢不承认。
   那么这表现什么呢?表现他有神通,表现他什么事情都知道。所以揭露人事,就是揭露人私,揭露人的秘密。”不避讥嫌”:也不怕人来讥讽,有嫌疑。
    “口中好言未然祸福”:口中他常常欢喜说什么呢?你小心那!明天你会不好的,或者会有人给你下毒药,你吃东西小心一点,你若不小心,就会被人毒死你。就讲这个未然的祸福。或者讲祸,或者讲福,“及至其时,毫发无失”:等到那个时候呢,丝毫无失,丝毫都不错,果然应验,灵得不得了。你看,你敢不相信?嘿!这个魔王,比菩萨厉害得多。
  此大力鬼。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此大力鬼”:这个鬼就叫大力鬼。“年老成魔”:这个鬼,年老成魔了;人若不修德,年老就成贼了。我不是讲过吗?中国人有这么一句话,说“老而不死是为贼”,人年老了,他经验得多了,也就会作怪;鬼年老了,就成魔了。“恼乱是人”:他就妒忌人家修道,要去破坏人的定力。“厌足心生,去彼人体”:久而久之,这个魔也生厌足心了,就把他附的这个人撇去。
    “弟子与师俱陷王难”:这个弟子与师俱陷王难了,也就是等于同落地狱一样的。以前我不是说过:
    懵懂传懵懂,一传两不懂;师父下地狱,徒弟往里拱。
   也就是这个道理。因为他没有遇到明白的师父,所以就糊里糊涂的。他师父跑到地狱去了,这个徒弟一看,师父在前边走,他就在后边跟着啰!跟到地狱里的时候,这师父一回头,说:“嘿!你干什么也来了?”
  这徒弟就说:“我看你来了,当然我也要跟着你来嘛!”
    这个师父说:“哎呀!这不是个好地方,你不应该来呀!”
    “那你先来了,我怎么可以不来呢?我是跟你学的嘛!所以你到什么地方,我也应该到什么地方。”
   这个师父想:“啊!自己下了地狱,结果把徒弟也带来堕地狱了,真是对不起! very sorry!”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堕无间地狱了。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
    “又善男子”:又有这种修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定里边,“心爱知见,勤苦研寻,贪求宿命”:心里边想要知道多一点事情,想要得到宿命。他非常地用功,勤俭精进,也不怕苦。他那么研寻,要怎么样呢?想要知道宿命。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又“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其人殊不觉知魔著”:其人也不知道自己着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知善男子处,敷座说法”。
    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口衔其珠。及杂珍宝。简册符牍。诸奇异物。先授彼人。后著其体。或诱听人。藏于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是诸听者。得未曾有。多食药草。不餐嘉馔。或时日餐。一麻一麦。其形肥充。魔力持故。诽谤比丘。骂詈徒众。不避讥嫌。
    “是人无端”:这个人无缘无故,就无端端地“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在说法的地方,就得到一个大宝珠,或者钻石,或者什么如意珠之类的。“其魔或时”:这个魔或者有的时候,“化为畜生”:这个说法的,他自己变成畜生了,他说这个菩萨什么都变的。“口衔其珠及杂珍宝”:他变成畜生,用口叼着珠子,或其他的珍宝;“简册符牍”:或者这个书简、册类,或者符。
  这符,是古来有一种若合符节,用竹子分成两边,都一样的,在中间连着写字。等到用的时候,两个合起来一对,若对上了,这就是真的;若对不上,就是假的。或者画符,这鬼画符,就是拿来降魔捉鬼、降妖捉怪的符。牍,也是一种书牍之类的。

待续26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六
“或诱听人”:或者他教这个听的人,“藏于地下”:说把这个珠子藏到地下,“有明月珠,照耀其处”:就有一个好像明月这么个珠子,照得这个地方放光。“是诸听者,得未曾有”:这一切听他说法的人,说:“哦!这真是真的,这个不会是魔了。”他明明是魔,这一些个听法的人说他不会是魔。
   “多食药草,不餐嘉馔”:这个魔常常吃药草,不吃饭,不吃好的东西,就吃药。吃什么药啊?或者人蔘,或者最补的药品。我在香港遇到一个人,他说他不吃饭,帮着人家或者求寿,或者求子,或者求福,或者求什么 ……在人家里一住,就说他不吃饭,其实他吃什么呢?吃核桃。核桃里边有仁,是补脑的,你吃了它,脑筋就很好。这个东西吃很少就不饿了。比如你吃这么一碗饭,这个东西,吃半碗就饱了,它很多油的。或者松子之类的,总而言之,他吃这些个最有营养的东西。
“或时日餐一麻一麦”:或者有的时候,一天就吃一粒麻、一粒麦。“其形肥充”:他还很胖的,胖得比那个肥猪都胖,为什么呢?“魔力持故”:这个魔的力量摄持的缘故。
【注二七】上人于一九八九年五月补述
   弟子:“来彼求知善男子,敷座说法。”
   上人:这就是那个魔,魔到这个地方,到求宿命的那个人那儿。
   弟子:“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其魔或时化为畜生。”是另外一个魔吗?
   上人:不,就是那个魔。
  弟子:这个魔附着的人,又化成畜生了?
   上人:嗯!大家就看见他像畜生,就是现古里古怪的样子嘛!“先授彼人,后著其体”,“彼人”,就是求宿命的人。
   弟子:求宿命的人已被魔附身,化成畜生了,口里又衔着宝珠及杂珍宝?
   上人:给当时那些听法的人。这不是一个人,或者他选择其中的一个人,这都是假设之辞,一定有这个事情吗?没有的,这都是假设的,不是一定的。你不要认为佛说这样,就认为是一定的。这只是举出一个例子,要大家触类旁通,不是就这样死板板地。要灵活运用,再有这种事情,你就会知道,哦!这和那是相同的。你说他变畜生,或者他变一个佛也不一定的。
  弟子:“后著其体”呢?那个魔又着到谁的体上呢?
  上人:又着到每一个人身上。
   弟子:另有魔来着到每一个人身上吗?
   上人:就那个魔,他可以分身无数的,可以着到那一个人的身上,又可着到旁人身上。
  弟子:哦!跳来跳去。
  上人:不是跳,他不是一个,可以变很多的。
   弟子:哦!着到你身上,又可以着在他身上。我哪里知道魔的力量那么大的?
  上人:嗯!那个魔和佛的力量差不多的。不过就是一个邪,一个正。他所做的事情是邪的,佛所做的事情是正的,所差别的就在这里。台湾有一个人,他有这个经验,现在可以叫他再讲。(对居士说)你要和盘托出,把魔传给你的心法讲出来。
   居士:上人、各位法师、各位善知识,我现在所讲的,是我在台湾跑过的外道所显现的,跟我所了解的。或许我了解的,跟佛所说的天魔不大一样,因为天魔是千变万化的。我看到的,只是他们显现的方法之一而已,不是全部的境界,只是供作参考,不一定是全部事实。因为天魔的显现有好几种,一种要经过灵媒,一种不经过灵媒。普通学习外道,如果你的心不太正的时候,他不经过灵媒,在你禅坐时,天魔就直接可以显化,化做一个人的样子。
   在这段经文“是人无端,于说法处,得大宝珠。”因为有“于说法处”,依我所看到的,我想是有灵媒、说法者、听法者三种人存在的情形。“是人”,上人的翻译说是着魔的人,这也是一种的翻法。但是我看过其他的翻译,和我所了解的,“是人”,是还没有着魔。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佛讲《楞严经》,是为了警惕还没有着魔,但是心已经稍微偏的人,你要警觉,如果不警觉,就会着魔。用意是要警诫人:在色、受、想阴已经尽的时候,要特别注意,或许有这些事情会显现。如果显现,你们要怎么样预防。
   两年前,我到一个在家人那里,他也是剃了光头,好像一个沙门的样子,他在家里禅坐的时候,天魔附在他的身上,说:某某人,我送你一本《无字天书》,送你一部什么经。开始的时候,因为你的心不正,想得到一个迅速得证的方法,所以去那个道场,他会化做各种的方法。“五十阴魔”前面这三十阴魔的境界,每一天、每一个地方,像这一切一切,大概我都看过,也听他们说过。
   好像那些简策、珍宝和藏什么东西,我都看过。或是一餐一麻一麦,还是一餐可以吃很多东西的情形都有。就好像授大宝珠,你打坐的时候,他说:“某某人,我授你宝珠好不好?”如果你心一动,想得到这个东西—这是指透过灵媒—你把手伸过去接下来,接下来之后,就产生问题了。
   我以亲身的体验来讲,二年前我到一个地方,他说:“我授你一部《无字天书》,让你练三年,三年练完以后,你可以得到很大的神通。“那天我因为心有点动,就想:“你送我一部《无字天书》,好啊!”我就接下来了。他又说:“你要接受的话,就双手往上提,我授给你。”授完以后,回家第二天,我整天就念,我自己都听不懂,好像在说日文,又好像泰国文。又唱日本明治天皇那时候的军歌,我以前根本没有唱过,其实我的声音很差的,但是一唱起那个军歌来,声音可以很高,可以很低,比电视、电台里歌星的声音还要好。我想这《无字天书》就是经文说的“简策”。
   这里说法处有二种情形,一种是你本身没有着魔的人,没有办法看得到;受阴没有尽,也没有办法看到。一种是你本身在静坐时,被天魔附的那个人看得到,你也看得到。
所以这一段有二种情形:一种是被天魔附的人和你都在定中的时候,他授你什么东西,你本身也可以看得到外界的景象,其实这只是个幻境,是“是人”所变的。一种是你本身没有看到,只心动而已,他说:“我授给你什么东西,好不好?”你讲“好”,那时候就不一样了。天魔其实也有天魔的规矩,你如果说我不要,他也着你不上的。据我所知道,整个台湾的外道都在前面这三十阴魔的境界之内,这是想识还没有尽的境界。
今天的翻译跟我讲的事实,可能有点出入,我是说或许在这种情况下,天魔会用这种方法显现,要来害你,使你不成道。因为你的道行有高低的分别,所以他显现的方法一个一个是不一样的,这只是供大家参考,阿弥陀佛!
   “诽谤比丘”:他专门骂和尚,专门骂出家人,“出家人!出什么家啊?哼!一点都不修道。出家呢!出家人不贪财?越多越好!”他这么诽谤出家人。
   又对人说:“你信他干什么?他也是个人嘛!你真是这个啊, stupid—愚蠢到极点了!”人若信比丘,他说人愚蠢到极点了。“骂詈徒众”:也骂他自己的徒弟,或者什么都骂,不一定就是畜生,或者是其他什么东西都骂。“不避讥嫌”:他也不怕讥嫌。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七
口中好言。他方宝藏。十方贤圣。潜匿之处。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
   “口中好言”:他口里头欢喜说什么呢?“他方宝藏”:“啊!什么地方有很多的宝贝,很多的金银财宝,你想不想要啊?”就这么妖言惑众。说“十方贤圣潜匿之处”:或者是佛,或者是菩萨,他在什么地方修行,你都不知道。
    “随其后者,往往见有奇异之人”:在他后边的人,往往就看见,或者是放光,或者是怎么样子。总而言之,非常古怪的。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年老成魔。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与承事者。潜行五欲。或有精进。纯食草木。无定行事。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此名山林、土地城隍、川岳鬼神”:这个是什么呢?这是或者在山上树林子里边,或者是土地,或者是土地鬼、城隍神,或者是川岳的鬼神。”年老成魔”:他也时间久了,变成魔了。
    “或有宣淫,破佛戒律”:他都是有一种淫欲的心,破坏佛的戒律。“与承事者”:和他在一起的这个人“潜行五欲”。什么叫五欲呢?就是财、色、名、食、睡,这人间的五欲。
    “或有精进”:或者有的也好像很精进似的,“纯食草木,无定行事”:单单吃草、吃木。他不打坐、不修行,单行这个无益的苦行。
    “恼乱是人”:他令这个修道的人,不修行。“厌足心生”:他厌足的时候,生了一种厌足心,就“去彼人体,弟子与师俱陷王难”。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觉悟,不入这个魔的圈套,“不入轮回”:不入魔的这个轮回里头去。
   “迷惑不知”:如果你迷惑不知的话,“堕无间狱”:堕落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种种变化。研究化元。贪取神力。
    “又善男子”:又有一种修道习定的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神通”:他心里又打了一种妄想,打妄想干什么呢?想要得到这个大神通吧!
“种种变化”:现空中十八变,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身下出水,身上出火,好像罗汉在空中有十八变,他也想这个神通。“研究化元”:研究变化的本元这个道理。“贪取神力”:他贪求这神通的力量。
【注二八】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破色阴、受阴,一样还是着魔。这色受想行识都破了,那是很平常的事情,不是真有定力,不着魔了。他不过是很高了,很高了还一样着魔,为什么呢?就因为他还有个爱心和贪心,就因为有这个,或者贪知见,或者贪神通,或者贪感应。这一贪就开门了,并不是他一想,就不会着魔了,那个着得更厉害的。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魔,“候得其便”:就在那儿等着、等着,等着有了机会了,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这个人口里讲说经法。
    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敷座说法。是人或复。手执火光。手撮其光。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是诸听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亦无热性。曾不焚烧。或水上行。如履平地。或于空中。安坐不动。或入瓶内。或处囊中。越牖透垣。曾无障碍。惟于刀兵。不得自在。自言是佛。身著白衣。受比丘礼。诽谤禅律。骂詈徒众。讦露人事。不避讥嫌。
   “其人诚不觉知魔著”:也不知道有魔著到他身上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也说自己得到这无上涅槃了,得到涅槃的妙果了。“来彼求通善男子处”:来到求神通这个善男子的地方。“敷座说法”:也给他说法。
    “是人或复”:魔附的这个人,“手执火光”:或者手里拿着这火光,“手撮其光”:一只手拿着火光,一只手又把这火光,这么抓起来,放到旁人的头上。“分于所听四众头上”:放到四众的头上,一个人头上放一堆火。
   “是诸听人”:这所有听的人,“顶上火光皆长数尺”:这个“长”字,也可以读如“肠”音,也可以读如“掌”音。长了有数尺;也可以说长了,长起来数尺。他放那儿的时候,就是这么一把火,放到这个人的头上了,它就一点一点长,长起来好几尺长。“亦无热性”:也没有热的性质,“曾不焚烧”:也不再往旁的地方去焚烧。
    “或水上行,如履平地”:魔所着的这个人,或者在水上走路,就好像在平地上一样。“或于空中”:或者在空中行走。或“安坐不动”:空中本来是无所着的虚空,他坐到虚空里边。“或入瓶内”:或者他自己钻到瓶子里头去。“或处囊中”:或者钻到一个口袋里头去。“越牖透垣”:你这窗门关着不是吗?他可以窗门不开,随便就出去,透墙到外边。“曾无障碍”:一点障碍都没有。
    “惟于刀兵”:他就怕什么呢?就怕刀枪刺他。因为什么怕呢?他因为还有形质,他有一个形质的障碍。虽然他有五通,但是他也怕刀来割他。“不得自在”:那么刀剁他、枪刺他,他就不能得到自在,就是他还怕刀来砍他、枪来刺他。
    “自言是佛”:他自己说他就是佛了。“身着白衣,受比丘礼”:身上不穿出家人的衣服,穿在家人的衣服,受出家人来叩拜。“诽谤禅律”:他说这个禅和律,都不对的,都没有用的。“骂詈徒众”:他骂自己的徒众,“讦露人事”:也是把人的秘密给揭穿了,“不避讥嫌”:他也不怕人家讥讽,也不避嫌疑。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或复令人。旁见佛土。鬼力惑人。非有真实。赞叹行淫。不毁粗行。将诸猥媟。以为传法。
    “口中常说,神通自在”:说种种的神通,“或复令人,旁见佛土”:或者他教人见着十方的佛土。“鬼力惑人”:因为他有一种鬼的魔力来迷惑人,“非有真实”:不是有真实的功夫,不是有真正修行的功夫。
    “赞叹行淫”:他所最赞叹的就是淫欲,他说这真是最妙了,这就是菩提涅槃的根本。“不毁粗行”:他说这种行为不要紧的,不要守戒律。“将诸猥媟”:将这一切不清净的事情,“以为传法”:做为他传法的一种用途。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09: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八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一切草木。积劫精魅。或复龙魅。或寿终仙。再活为魅。或仙期终。计年应死。其形不化。他怪所附。年老成魔。恼乱是人。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此名天地大力、山精、海精、风精、河精、土精”:这个名字就叫天地的大力鬼神,或者山上的精灵,或者海里的精灵,或者风里头的精灵,或者河里头的精灵,或者土里头的精灵,“一切草木”等,“积劫精魅”:积着很多劫的这种老妖怪。
   “或复龙魅”:或者是龙的这种怪物,“或寿终仙”:或者这修仙的,他或者修一千年、两千年、三千年、五千年。寿命终了,“再活为魅”:他再活起来,就成了一种魔魅。
    “或仙期终”:或者这个仙的期限终了了,“计年应死”:算计算计他到这个年应该死了,可是他死了,“其形不化”:他那个身形不变换,“他怪所附”:其他的怪物又来附到他身上。
   “年老成魔”:这也是年纪老就变成魔鬼了,“恼乱是人”:来恼乱这个人的定力。“厌足心生”:时间久了,他厌足心生出来了,“去彼人体”:离开这个人的身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魔在的时候,这个人就好像很有魔力似的,等这个魔一走,这时候徒弟和师父,就都被国家的王法所限制、制裁了。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阿难那!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轮回”:不入这个魔的圈套,到魔这个轮回里边去。“迷惑不知”:如果你迷惑不知道,即“堕无间狱”:就会堕落无间地狱里了。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入灭。研究化性。贪求深空。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三摩地里头,“心爱入灭”:就生出一种爱好入灭的心理,“研究化性”:研究自有化无、自无化有,这种变化的情形,“贪求深空”:他贪图一个深的空理。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当尔之时,这个天魔就等着你,一有机会,于是乎就“飞精附人”,“口说经法”:口说这个经法。
    其人终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敷座说法。于大众内。其形忽空。众无所见。还从虚空。突然而出。存没自在。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垂手足。作旃檀气。或大小便。如厚石蜜。诽毁戒律。轻贱出家。
    “其人终不觉知魔著”:被魔所附的这个人,自己也不知道有天魔来着他的身,“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他也是这么说,说什么呢?说:喔!他已经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了。
   “来彼求空善男子处”:来到这个求深空、求灭的这个人的地方,“敷座说法”。
   “于大众内,其形忽空”:在大众中,被魔所着的这个人,因为有魔的神通,忽然间,他这个身体没有了。他在这儿说法,你就看不见他了!变成一个人空、法空!啊,人也没有了,法也没有了。“众无所见”:大家都看不见他了。
    “还从虚空”:等了一等,大约几分钟之后,喔!他又从这个虚空”突然而出”:又出来了。“存没自在”:他愿意存在就存在,愿意没有就没有。存在和没有,都是自在的,都是随他自己意的。
    “或现其身洞如琉璃”:或者把他这个身,现得像琉璃那么样地透明,里边也可以看到外边,外边也可以看到里边。“或垂手足作栴檀气”:或者他把手往下一垂,就有栴檀香气放出来。“或大小便如厚石蜜”:或者他大便,或者他小便,就好像那个非常浓厚的冰糖那么甜。
    “诽毁戒律”:他说你不要持戒律,持戒律是小乘的东西,你持它干什么?没有什么大意思。
    “轻贱出家”:唉!你不要出家,修行就是修行嘛!何必出家呢!唉!出家人?出家和在家又有什么分别呢?他就这么诽谤出家人。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一死永灭。无复后身。及诸凡圣。虽得空寂。潜行贪欲。受其欲者。亦得空心。拨无因果。
    “口中常说无因无果”:说没有因,也没有果,你不要信因果,因果这是一种错误的,没有这么回事的。“一死永灭”:人死如灯灭,你死了就没有了,“无复后身”:没有来生的。“及诸凡圣”:他说也没有凡,也没有圣,那不过都是那么讲讲而已。
   “虽得空寂”:虽然这个人得到一种空寂的道理—空理,但是“潜行贪欲”:他偷偷地尽行淫欲。这个贪欲,就是淫欲。“受其欲者”:和他行过淫欲的这种人,“亦得空心,拨无因果”:受了这种魔气,他也什么都空了,没有因、没有果,不必信因果了。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金玉芝草。麟凤龟鹤。经千万年。不死为灵。出生国土。年老成魔。恼乱是人。
“此名日月薄蚀精气”:这个是什么呢?这就是日月的精华。日月有日蚀、月蚀。日月相交、相薄蚀的时候,有那一种的精气,堕落到地上。“金玉芝草”:或者落到这个金子上,或者玉上,或者芝草上,“麟凤龟鹤”:或者这个麒麟、凤凰,或者是龟,或者是鹤。“经千万年”:它们活了千万年了,“不死为灵”:它因为不死,也成了精灵。
“出生国土”:出生到这个国土里边,“年老成魔”:他因为年老成魔了,“恼乱是人”:就恼乱这个修道的、修定的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十九
厌足心生。去彼人体。弟子与师多陷王难。
等目的已达,厌足心生便离去。被魔附的人,和其徒众,妖言惑众,为害人群,当然受王法惩罚。
【注二九】上人于一九八三年一月补述
    上人:你要用择法眼来观察,也用妙观察智来观察这种境界的问题。你观察,不要执著到这个上,说我观察观察。这种妙观察智就像个镜子,和大圆镜智差不多的。不过大圆镜智是不动不摇的,就现出来一切的诸法实相。妙观察智是用一种观察的力量,才能够知道清楚。那么你能用客观的态度,就不落这一种偏见。你认识这种境界,就不被它转。
  弟子:我有一个问题,孙悟空是从石头里头生出来的。为什么那石头会生出这只猴子?是因为这石头经过几万年的日月精华以后,就会有这种现象发生?像孙悟空这种情形,是不是跟经文上讲的是一样?就是日月薄蚀精气,然后这些什么金玉芝草,麟凤龟鹤吸取这些精气,变成这些魔。像孙悟空这种情形,从书本上看,他好像还有一点善根,知道生死轮回是很痛苦,所以他经过八百年之后,就跑去求道,学各种法术,后来又变成佛教的护法。
   像孙悟空这还是好的例子,可是这里说,这些什么精灵鬼怪,他们年老的时候就变成魔。那是什么情形之下,他们老了会变成魔?因为在这种情形下,魔好像是流氓似的,就做不好的事。我想是不是有的不会变成魔,有的会变成魔?因为有的是好的,有的不是好的。
  上人:孙悟空这只是魔的一份子,类似这个情形是很多的。孙悟空也就是大约在想阴上修行有问题了,所以就变成一只猴子,钻天入地。这正是《楞严经》说的,魔的一个代表者。那么至于其余的魔,当然他做魔做够了,也就会皈依三宝。在什么时候他能一念回光返照,觉悟了,他还不失为一个佛的弟子。他若不觉悟,就是魔。这魔就是他越老,年头越多,神通越大。他若年轻,就没有那么大的力量,没有那么大的神通。越老那力量、神通,都不可思议了,所以叫魔。这个魔比鬼更厉害。魔鬼、魔鬼,这鬼是会变魔的。
   你们听没听过以前那个如意魔女?那是周朝的一个鬼,她不守规矩,就被雷给劈了。雷劈了她,但是没有完全把她消灭了,所以她聚精会神地又聚会到一起,就修行成一个魔,各处去要人的命。
    为什么魔要人的命呢?就是因为要增加自己的势力和眷属的势力。每逢这个魔魔死一个人,其余的魔就来恭贺他说:”你真有本事!”就像我们做官的,升官似的,就那样子。因为魔多杀一个人,就增加一种势力,这个鬼的势力也听魔招呼的。如意魔女以后遇到我,也皈依三宝了。这也是魔皈依佛的一个例证。
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都很微妙不可思议的。在这个经上,只是说一少部分,要是详细说,每一阴的魔,就有千千万万那么多,有种种的不同。所以举出这一样,大家也可以触类旁通,就不要生那种贪求爱心了。没有欲念了,什么魔也不怕。你要是没有贪欲了,什么魔也拿你没办法。魔就是看见你门开了,他就会进来;你总是门不开,他就不会进来。
         为什么魔生到天上去,因为他修了很多福报。经上说天魔,不要以为那个天魔就是在天上,他可以到天上去,但他不一定常常在天上。那么人间这一切的有神通的魔,都可以做为天魔。天上的魔如果需要他们去,呐喊助威,随时他们都可以去的。他们生到天上,不单有欲念,而且根本这个脾气是最大,刚强得不得了,就是因为有一种好勇斗狠,所以就做魔了。他若没有好勇斗狠,没有脾气了,那就是佛的眷属了。有脾气,这个无明很重的,这都是魔的眷属。
   至于他们将来受什么果报,那是很远很远的一个事情,这不可以考究的。他们有的遇到这个神通大的,如果他们太不听教化,可以把他们摧毁,没有了,化为和虚空一样。那么有的没有经过摧碎,他做的恶多了,他不改过,还是那么背觉合尘,还是那么迷,当然将来他也有他的果报,他的果报那也是很辛苦的。或者去做狐狸啊,做黄鼠狼啊,都堕落到畜生道去,这都是魔的精灵,他做这一种的东西。或者变蛇啊,或者变老鼠啊,或者做种种奇奇怪怪的畜生,这都是那种魔里魔气的东西变的。所以你们若看见很恶的众生,好像老虎啊,这都有一点魔的力量在那儿帮助它,所以它才有那么大本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十
这个世间一切的事情都很微妙不可思议的。在这个经上,只是说一少部分,要是详细说,每一阴的魔,就有千千万万那么多,有种种的不同。所以举出这一样,大家也可以触类旁通,就不要生那种贪求爱心了。没有欲念了,什么魔也不怕。你要是没有贪欲了,什么魔也拿你没办法。魔就是看见你门开了,他就会进来;你总是门不开,他就不会进来。
    汝当先觉。不入轮回。迷惑不知。堕无间狱。
    “汝当先觉”:你应该先先地觉悟,“不入轮回”:不堕入魔王的轮回里边。“迷惑不知,堕无间狱”:你如果不觉悟,将来就会堕无间地狱。
    又善男子。受阴虚妙。不遭邪虑。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心爱长寿。辛苦研几。贪求永岁。弃分段生。顿希变易。细相常住。
   “又善男子”:在修定的这个善男子,“受阴虚妙”:受阴虚明而微妙,“不遭邪虑”:这时候不被邪虑所扰,“圆定发明,三摩地中”:在这个圆妙的定里边,忽然间就生出来一种的变化,什么变化呢?
   “心爱长寿”:他忽然间心里就想着:“噢!我这永远不死、长生不老是最妙的了。”于是乎他就“辛苦研几”:他辛辛苦苦地就研究那个几微奥妙的地方。最微细的那个地方就叫“几”。
   “贪求永岁”:他想求这个长生不老,“弃分段生”:弃这个分段生死?弃,就是舍弃。什么叫分段生死呢?我们人,每一个的生死就叫分段生死,每一个人有一分,这叫分;每一个人有一段,这叫段。怎么叫一分呢?你也有一个身体,我也有一个身体;你也是个人,我也是个人;你有你一分,我有我一分,这是分。段,就是由生到死,这是一个段落。由你脚底下到你头上,这也是一个段落,所以这叫分段生死。
   “顿希变易”:凡夫有这个分段生死,证了四果阿罗汉,就没有分段生死了,但是他有变异生死。怎么变异生死啊?他还念念迁流,有这个念,念生念灭,这个念念是变异的,这叫变异生死。那么,他分段生死没有了,顿希变易,他想要变异生死也没有了。
   “细相常住”:微细那个相常住,得到永生,得到长生不老了。
    尔时天魔。候得其便。飞精附人。口说经法。
    因为他这种贪心一生起来,心爱长寿,所以“尔时天魔”:当尔之时,这个天上的魔王,“候得其便”:就等着得到这个机会了,于是乎就“飞精附人”:叫一个魔王的眷属,来附到一个人的身上,“口说经法”:来给他讲经说法。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亦言自得无上涅槃。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敷座说法。好言他方。往还无滞。或经万里。瞬息再来。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或于一处。在一宅中。数步之间。令其从东。诣至西壁。是人急行。累年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
    “其人竟不觉知魔著”:被魔所附的这个人,他自己因为失去知觉,完全被天魔控制他的思想,所以不知道自己着魔了,“亦言自得无上涅槃”:也说自己得到无上涅槃的妙果。
    “来彼求生善男子处”:来到这个想要求长生的善男子的地方。“敷座说法”:搭上了一个法台就说法。
    “好言他方往还无滞”:这种的魔他欢喜说什么呢?他说:“千里万里,我现在就可以去,现在就可以回来。我从这儿到日本去,不要坐飞机的。到日本我又可以随时买东西,把日本的东西就拿回来。你若不信,我就试给你看。”就专门显神通,专门显他这种不可思议的微妙作用。往返无滞,去和回来,都不留滞,也不需要多少时间。
   “或经万里”:或者经过万里,“瞬息再来”:就这么一转眼、一瞬眼,这么喘一口气的时候,我就回来了。“皆于彼方取得其物”:我不单能去,能回来,而且还可以在那地方买东西,把这个东西拿回来。你若不信,我这个东西就是日本某某公司的专利品,我在那儿买的,你看看。或者收音机,或者是无线电,或者是录音机,这是日本的牌子,也没有经过关口,什么手续都没有的。这就是那儿出口的,那个公司所出的产品。
    “或于一处”:或者就在一个地方,“在一宅中”:在一个房子里头,“数步之间”:数步,就是七、八步远,这么个距离。“令其从东诣至西壁”:使令一个人,从东边往西边走,到西边墙那个地方,这虽然不过数步远不是吗?“是人急行”:这个人就跑着走。急行,就跑啊,“累年不到”:就是几步远之间,他跑呀,跑一年也跑不到,从东边跑不到西边。
    你看!成年也跑不到这个地方,眼看着也走不到,“因此心信”,“疑佛现前”:“噢!这是佛现身给我说法那!”这心里就怀疑起来。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我生诸佛。我出世界。我是元佛。出世自然。不因修得。
    “口中常说,十方众生,皆是吾子”:说你知道吗?十方所有一切的众生都是我的儿子啊!
“我生诸佛”:你知道佛是谁的儿子吗?佛也就是我的儿子来着,就自己这么大言不惭的。“我出世界”:这个世界就是我造出来的。他说:一切的佛都是我生的,我造出来这个世界。
‘我是元佛”:我是第一个佛,在我以前就没有佛了。“出世自然”:我是自自然然地就造出这个世界来。“不因修得”:我出世就是佛,也不需要修行,不是因为修行才得到这个佛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30 16:12 , Processed in 0.32252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