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法宏弘法

[原创] 大殿千佛开光瑞祥再现!千佛认捐活动还在进行中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行外布施及内布施时如何分辨应施与不应施?

一个菩萨行者,虽然在无量劫中,经过外布施、内布施、内外施令人崇敬、感动的行舍过程,但是绝对不是一味没有分别能力的随意施舍,而是在具有高度智慧判断下,分辨出何种情况下应该布施,何种情况下惠施后反而害了众生,连不到行施的意义和价值,这是非常需要知道的判别问题;尤其是现代的凡夫学佛者,更应清楚的明白何种情形‘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现在就提出二十三个重点来做分辨:

1.菩萨行外布施时何种情况不应布施?

当菩萨行外布施时,必会做如下观察,也就是说任何人在学菩萨行外布施时,皆应做以下观察:

1.如果观察出有人为了伤害自己或者杀害别人而来向你索取药品、火具、刀物、酒类时,不应布施。相对的,倘若为了利益自己或饶益他人而来求索药、火、刀、酒等物,即应惠施。

2.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没有经过他人同意的物品而行布施。

3.菩萨行者绝对不会为众生说媒,介绍妻妾与人而行布施。

4.菩萨行者对绝不会用有虫的饮食等物而行布施。

5.当菩萨观察出:布施种种玩乐等兵,会令受施者产生骄傲、放逸等恶行,以致命终之后,堕落恶道,即不可布施。相对的,若观察出虽然布施各类玩乐等具,不但不致令受施者增长不善心,反而令其生起利己利人心、敬重佛法心,有因此而导入正道的倾向,即可随彼所求,欢喜布施。

6.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捕鱼、狩猎、罗网……等伤害众生的器具而行布施。

7.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生存在水、陆、空等畜生的性命而行祭祀等杀生害命之施。

8.菩萨行者绝对不会用财物去帮助怨亲之人呵骂、缚戮、杀害、刑囚众生。

9.菩萨行者遇到病患之人前来求索对其有害的非量饮食,绝不布施。

10.菩萨行者遇到性好馋嗜之人,已经饱食,犹经常前来求索珍妙的饮食,绝不布施。

11.菩萨行者遇到众生被愁忧之事所逼,向其求索杀生殴击之物,以及毒食之类,乃至表白杀生之意,欲坠岩、投渊、赴火,绝不施其所欲,并当极力抢求。

12.菩萨行者遇到有人前来求索对其哺乳养育之恩深重的父母、师长之辈,绝不布施。

13.菩萨行者如果身为国王,绝不以其权力强逼国境内的妇女转施他人,仅能在国人同意下,量力而为的用村邑、聚落、川土施与求乞者。

14.菩萨行者在没有经过自己的妻子、奴婢、仆役、亲戚、眷属同意下,绝不强迫妻子、仆人、亲眷施与他人;虽然事先用正义之言晓喻,令妻仆等欢喜,乐意献身求索者,但绝不布施结怨家、恶友、鬼类及凶暴之人,亦不将身体柔弱、多病的妻仆等布施给乞求者当做佣人之用。

15.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王位布施给乐行种种暴恶之行的残酷之士。如果曾经遇有暴恶之徒先居王位,菩萨有力,倘应废黜,何况施国与他?

16.菩萨行者绝不会将众生心念引向‘外道’,教导众生外道法;所学正法,也绝不会施舍给欲利用佛法,破坏佛教的外道行者。

17.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经典施舍给欲利用佛经炫卖、图利的贪财之士。

18.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经书布施给欲秘藏经典,不将经书广利众生之人。

19.菩萨行者绝不会将经书施舍给不求理解经义之人。

20.菩萨行者绝不会为了利用、爱染某一个人或某些人来扩大自己的权势范围,专门为此等人来建立自己的声誉:而舍弃真正利己、利人的广大利生圣业。

21.菩萨行者绝不会侵占、夺取父母、妻子、仆人、亲眷等所拥有的财物,用来布施,也不会逼迫、触恼父母、妻子、仆从、亲眷等捐出财物,布施乞者。

22.菩萨行者绝不用不正当手段积集、赚取的暴利财物,用来布施,也不会逼迫、损恼他人而行惠施。

23.菩萨行者若是依佛正法出家,绝不违背所有菩萨戒法而行布施。

总而言之,凡是遇到一切会令受施者产生逼迫、损害、忧恼等不良后果的现象,菩萨行者皆不布施。(瑜伽师地论卷三十九、菩萨地持经卷四)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6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菩萨在特殊情况下如何分辨应施与不应施?

菩萨行者在分辨外布施与内布施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后,又应更深一层运用智慧辨别在应施与不应施之外的其他特殊情形下,如何处理某些特别问题,善巧方便的运用布施法门来利益众生。兹举出重要的几种特殊情形,来认识及学习菩萨行者如何善用智慧在特殊情况下分辨应施与不应施的道理:

1.菩萨行者在发大心广开布施大门时,一定会先为特殊情形自许说:如果同时遇到两种人来向我乞索,一秤足自己有能力生活之人,一种是贫贱没有依怙之人。如果我的财物充足,自当两者俱施,令他们满愿而归:倘若我的财物有限:便应将自己所发的先济贫人后济富者的誓愿方便告知自食其力的乞讨者。绝不可因任何一次的布施因缘而令乞索者讥嫌,再与众生结恶缘,障碍修道的前进。

2.菩萨行者在拥有广大的财物时,如果熟识某家主人非常悭贪,终日战战竞竞,吝执财宝,从不供养三宝及修道之人,来世果报可想而知。菩萨为了度化此人,便来到此人住处,与其寒喧慰问,并方便引导主人说:为了求学佛道,我已立下了大誓愿,决定从现在开始修学布施法门,广度众生。如果你在路上遇到穷困之人正在乞讨,或知道,或听闻某乡镇、某地方需要布施、救济,甚至遇著贫者到你家乞讨,可转告乞者,某地方某人正在发大施舍心,普渡众生,可转至我家接受布施。经上说,只要你看见某人行布施,心生随喜赞叹,功德无量。

此人受菩萨方便开导,若是欣然接受,随喜赞叹,虽然未能亲手布施,但已经种下布施种子,是十分难得可贵的,现代凡夫欲学菩萨布施,在事行上的运用善巧方便,发愿去度化悭贪之人令他敞开布施双手,种下佛道种子,是非常重要的实际利他之行。尤其在方便劝导悭贪者种下布施种子,善巧智慧的运用得当与否,是值得省思的!

3.菩萨行者若是正在教导弟子学习戒律与修持梵行,发现共住弟子有人心性悭贪难改,有人虽然悭贪习气较少,但今生资财欠缺,所欲匮乏,这都是前世少修布施之行所致。菩萨为度弟子舍离悭贪习气及广修佛道福德资粮,以身作则,施舍身边财物,交与弟子,令其用此施物发心供养三宝,不仅菩萨福报增加,弟子受其精神感召,逐渐调伏悭贪习性,这是真正发菩提心、布施心、利生心的菩萨行者才能做得到。现代佛弟子欲学菩萨布施,如何引渡认识及身边贫穷又悭贪的亲友行布施,没有菩萨的善巧方便智慧,是不容易做得圆满的。

4.菩萨行者若是遇到有人蓄意前来求乞,观察此人,如其心性矫诈,来意不善,在这种情况下,菩萨不会在众人面前揭穿他的假面具,一定会方便开导他,当其惭愧心生起时,再以财物惠施他,令其欢喜而归。倘若此人不愿接受菩萨开导,仍然蓄意用所得财物,做不正当的勾当,芷口萨以他心通知此‘用心’,绝不布施。反过来说,菩萨若是没有他心通,或是当时鉴察力不足,不能分辨其来意‘企图’,而误施财物与他,后来才觉知他用所得财物去做伤天害理的事情,在这种情形下,菩萨亦绝不会当众举发此人贪财心的过失,也不会去诃责他。因为不论当众举发他或者前去责备他,不但不能使他改过,反而令他更加嗔恨,增长他的报复心与作对心,以及加重他堕落恶道的因缘。菩萨悲愍他的恶报,当下对他发慈悲心,不再与他结怨,只能怪自己‘智慧不足’,没有知人之明,是我让他有造恶机会,众生何辜!

凡夫欲学菩萨布施,具备此处所说知人之明的智慧心来行布施,是非常重要的。若是误施来意不善的乞者,未来必然与其‘共业’,自当谨慎小心!

5.菩萨行者若是正在发大施舍心普渡众生,而欠缺财物惠施,或者财物已经施尽的情况下,会用两种方式处理;一种是运用正当营利的专业,赚取钱财,宿福所感,仅要稍事营业,招财进宝,不虞匮乏,续施众生,又感财源不断。(这是指在家菩萨而言)

一种是将这颗利他心,转向为众生方便说法的方向上去。规劝贫苦者及悭贫之人,发出欢喜心乐行布施,又令富乐者及常施者更加增长其布施心。当菩萨知道某家主人财富丰盈,乐好施,便会引导仁者前往他家求索,令其未来施德无量。或者亲自到乐施之家,随喜赞叹主人。自己虽然不能亲自布施,但经常随缘随力的帮助、劝勉施者、乞求者,坚定他们的利生心、向善心、学佛心,就是实行‘方便法施’的一种。(瑜伽师地论、菩萨地持经)

这是现代任何一个自认已获成佛心的佛弟子,可以经常随喜做到的。否则明白了菩萨修行次第的实际利生内容,而不愿躬身力行,怎能在今生印证佛法的受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随喜赞叹
发表于 2010-11-28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观施者、受施者不实在的理田

(甲)从因缘观

为何要观施者、受施者不实在?因为我们今生的生命,是由地、水、火、风、空、识等六大组合而成,因为此‘六大’聚合,才使我们有动作、往来、起坐等举止行为,假名为人。如果将地、水、火、风、空、识六大的‘性与相’层层分割、剖析(如解剖尸体),细心观之,便曾发现这个色身只不过是骨、肉、血、脉、筋、络、温、热、风,气……等色物与心法的组合品,无常一到,‘六大离散’,‘生与死’不是凡夫意志所能控制。初发心菩萨因为时常静下心来做此生死短暂、无常的观法,而恍然惊悟出此不自由、不自主、不实在的幻相色身,有何可贪?

相对的,再观受施者也和我一样,同样是人,同样是由‘六大’所组合,同样不能自主‘生死’,终身为了滋养为名利生存的色身,劳碌奔波,终其一生,甚少反省自己的人生,‘生从何来,死从何去?’实属可怜!今天我施舍财物与‘他’,乃是为了成就与佛道相应的清净‘施德’,若是错用心将布施的发心,坚执在这个‘不实在、生死不能自主、烦恼深重’的受施者身上,岂不是不明白菩萨行者多生累劫行布施的意义何在吗?警之!醒之!

(乙)从生死根本观

从生死根本观,是提升初发心菩萨的出世布施心,非常重要的观法,因为我们今世生命的根源,是由于前世的烦恼心延续而来,这个由过去、现在、未来因烦恼心而延续的生命之光,就像正在燃烧的蜡烛灯光一样,前一个灯火,延续下一个灯火不停地燃烧著,没有熄灭过,也没有驻足过,光光相继,生灭相续,念念不住,又念念不断,不知道这盏由烦恼之油而燃烧的生命之烛,要延续到什么时候……。

菩萨行者就是运用其智慧之光,熄灭了这盏生命之烛的根源,而将自己与受施者带往另一层次新生之命的源头前进……。

我们凡夫众生行布施,因为烦恼心在作祟,而一直将自己布施的‘心态’,固执在此身由十二因缘所束缚的生死之流里打转,跳不出去。凡夫学佛者若不能经常静下心来‘修定’,时常培养、反观这种脱离生死的‘智慧心’,让这颗‘智慧心’--出离生死心尽速薰发出来,当然会一再使自己因为布施的因缘,而跳入与受施者缠结的未来善恶果报中,永远不能出离三界火坑。有智慧、有道心的佛弟子,你难道不会有此生想要出离生死苦海的‘发心’吗?

(丙)从布施果报观

菩萨行者对自己布施时发什么样的心态,必然获得何种果报,一定清清楚楚。因为十分明白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道理,自然对受施者与所施物不会生出占有心与贪执意。(按布施的果报在前愿‘现代人布施的态度’、‘世间布施相的修学次第及果报问题’以及‘如何由世间施导入出世间布施行的修学次第’三篇中有广释,不再赘述)。

布施的果报,与我们所修学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五度程度的深浅是成正比的。未来无论投生人道,生在下层、中层、上层社会人家,或者投生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界天上,乃至种下声闻果位、辟支佛果位、菩萨果位的成果,都与我们今生对布施融通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等五度的行持次第及实践功力有多少而息息相关的,并且具有决定性的力量。

凡夫欲学菩萨行布施,一定要在平素广阅大藏经中有关布施波罗蜜的经文(如十善业报经、六道轮回经、修行道地经、撰集百缘经、杂宝藏经、大智度论‘布施品’、瑜伽师地论‘布施品’、楞严经‘六道众生因缘果报问题’、大般若经‘六度品’……以及陈柏达居士所著‘圆满生命的实现’—布施波罗蜜一书,均可供参考)。如此才能对三界轮回的果报及出三界的出世果报有何不同,有深刻、正确的分辨。当对自己种什么布施因,必得什么布施果,有了理性、正确的分辨能力,接下来就是‘行持问题’。如不能在‘心性’的行持上下功夫,纵然深刻的了解布施波罗蜜的内涵,而在自己布施的行为上,仍然理事分离,我行我素,岂不落入‘说食不饱’的瓶颈吗?

凡夫在仰望佛菩萨崇高宏伟、广度众生的布施精神下,究竟有多少人愿意又能够在我们现实布施行为当下的‘动念’上,痛下克制自己‘贪吝心、悔施心’而生起观照智慧呢?你就是其中的一个‘力行者’吗?

7.结论

菩萨行者在无量世修行以来,就是因为累积了以上所说出布施生般若心的种种因缘观,并且融通持戒、忍辱、禅定及精进波罗蜜的行持;因而真正达到由此五度引导布施的发心而前进,才能真正圆满‘施德’,而达到本愿所说‘净土菩萨在诸佛前,供具如意’的布施圆满境界。以下就来说明,菩萨行者如何由发心供佛的阶段,进入供具如意的过程,来做为圆满本愿布施成果的重心。

(六)菩萨如何进入发心供佛的深入学习次第

1.菩萨学布施有两种修行路线

菩萨行者因为因地发心不同,而形成两种修行路线:一种是发悲愿心一直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一种是发深证心以出家身分行菩萨道(大智度论卷八十一)。而以在家身分行菩萨道,正是初发心时的一种方便,当其经过多生多劫的学佛,觉悟深一层的修行道理时,一定会进一步行大施舍,‘遵佛遗教’,改头换面,转以出家身分,续佛慧命。而当一个菩萨行者获证诸佛一分寂灭法性,能以变化身行菩萨道时,无论示现在家或出家身分行度生之道,皆能随心所欲,应化自如。

而当一位菩萨行者发心以居家身分行菩萨道,又能广行外布施—财施、妻儿施……,及内布施—身命施,便证明他一定在学布施的道路上经过无量劫数的修持,才能做得到如此艰钜的发心。现代佛弟子可谨慎观察身边有无此等不出家又能广行内、外施的‘在家大菩萨’存在!?

而当一个菩萨行者深入发心以出家身分续行菩萨道时,此‘智信’发心出家的出世行为,本来就是一种难舍能舍、难行能行的大布施—外布施,为在家菩萨‘初发心’修持阶段所不及。就因舍财、舍妻、舍子、舍情、舍欲的智信出家之大布施行为难发,更可证明‘一分’生生世世依‘智信出家的僧宝’,是经过多生累劫的力行‘外布施’—出尘心后,才能做到的。因此出家菩萨在舍弃名利之心,广行布施(法施)时,格外受到世人的敬重与赞誉,良有因也!

而且当菩萨初发成佛心,力行布施法门时,一定会获得天上的福乐果报,但是已经深发成佛道心的菩萨行者,不会贪著因布施所获得的天乐之报,纵然生天,也会当下因宿世所发大悲心度众的悲愿所趋使,转生人间,仍然用先行财施,再行法施的方便度生原则行菩萨道。(智度论卷十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11-28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对象没有限制。举凡天上飞的如鸽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鸡鸭、牛羊,水里游的如鱼虾、鲈鳗,土里钻的如蚂蚁、蚯蚓,大到狮子、大象,小到蚊子、苍蝇,只要有生命的个体,都可以放生。   戒杀放生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要亲身力行,既可消除业障又可长养慈悲的殊胜法门。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难能可贵的是放生功德三种布施,一概俱备。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因为放生,与物类众生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是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 ¬
 楼主| 发表于 2010-11-30 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就是救急 ¬
  放生与其他的功德不一样,是救命在旦夕,随时将被宰杀的生命,是千钧一发,刻不容缓的行动,就好像是医院的急诊急救一般,一个刹那,一个行动便可挽救成千上万无数的生命,所以功德至深!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就是实践 ¬
  与其空口说得万言,不如老实行得一字。学佛最重要的就是实践。在放生真实的行动中,真正去培养慈悲,真正去解救生命,真正去为众生皈依念佛忏悔回向,真正去体会众生平等一如,皆具佛性,皆能成佛的道理,真正做到自利利他,这样的修行才能真正得到利益。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2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就是看到有生命的异类众生,被擒被抓被关被杀,惊惶失措,命在垂危之际,发慈悲心,买物救赎,予以解救释放的一种行为!放生的对象没有限制。举凡天上飞的如鸽子、麻雀,地上走的如鸡鸭、牛羊,水里游的如鱼虾、鲈鳗,土里钻的如蚂蚁、蚯蚓,大到狮子、大象,小到蚊子、苍蝇,只要有生命的个体,都可以放生。   戒杀放生是佛陀金口告诫我们,要亲身力行,既可消除业障又可长养慈悲的殊胜法门。六度万行以布施为首,布施分财布施、法布施、无畏布施。难能可贵的是放生功德三种布施,一概俱备。在放生过程中,因为放生,花钱买物赎命,是财布施;因为放生,与物类众生一起皈依,一起忏悔,一起念佛,一起回向,是法布施;是为放生,解除物命被擒被抓,死亡前挣扎怨恨的痛苦恐惧,是无畏布施;三种布施,放生一应俱全,放生功德真的是不可思议! ¬
 楼主| 发表于 2010-12-3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放生就是消灾 ¬
  灾难不幸之所以发生,都是源于我们以前所结的冤业,所造的杀业而来。放生解救众生的命,免除了众生的死难,也同时消除了我们的宿业,免除了未来源本应该偿受不幸的业报,这是因果必然的道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4 02:01 , Processed in 0.30328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