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大巧不工

[原创] 理想主义情怀和现实主义策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5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巧不工 于 2010-9-15 19:24 发表
因为好人讲究道德。
道德是什么?道德表征着一套规则。按照道德规则在社会上跟人博弈的人,他/她的行为是可以预测的,甚至是可控的,那么,在跟那些不讲道德规则的人进行博弈时,别人就在暗处,他/她却在明处,他/她 ...


德行是什么呢?真正的德行是内心中充满无私的爱,而且在做任何的事情的初、中、末都保持一颗无私爱的心,而且这种爱已经变成自然而生,同时并没有意识到:我这么做是有德行的,是符合德行的标准的。什么都没想,什么也不想,就是自动,类似本能的去做。
真正的德行不是自己意识到的,而是被别人意识到的。
真正有道德、有德行的人是这样的,也只有这样,才具备德行的真正的巨大的威力。
而自己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老是觉得:我这是在按道德去做,我这样做是符合道德要求的。这只能是做表面的道德文章,不具备真正的德行的威力。而且这种表面的道德,也仅能维持一段时间,因为做一段时间后,不能改变到别人,不被别人认可后,自己就生大烦恼了,也极易迷失了自己。
真正的德行要从心性、心相方面入手,而不能仅做事相上的文章。
正如金刚经云:佛法,非佛法,是名佛法。
道德、德行   如何入世应用呢?
那就是内心中,充满无私的爱,充满为大众服务的心,为影响世人走向正确理念(人生观、价值观)而奋斗的心;而在事相上要符合时代、大众的特点,融入时代,融入周围。也就是幻法影响幻众,同时,还要严持戒(如法的行为)。
不能与时代相融合、不能与大众圆融相融,就很难影响到时代的大众。而大乘佛子入世,也必须对世人的种种用极、种种手段也了了分明 ,哈哈,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心性上要圆融、心相上要积极,事相上要了了分明,否则即是甚深般若不到家。
慢慢来,没人天生就是完人,都是一步步修正、一步步走过来的,烦恼即是菩提,超越当前的烦恼,即得菩提。菩提,非菩提,名菩提。
发表于 2010-9-15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深信因果,如何深信,当心极度清净细致,能够观察到每一个念头都会产生相应的果报,就会深信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无明尽 于 2010-9-15 20:51 发表


德行是什么呢?真正的德行是内心中充满无私的爱,而且在做任何的事情的初、中、末都保持一颗无私爱的心,而且这种爱已经变成自然而生,同时并没有意识到:我这么做是有德行的,是符合德行的标准的。什么都没想, ...


感恩这位师兄尽心回复!
但是我有两点想跟你探讨:
1,你说的德行是个人的体会和理解,具体说来应该是回师的说法。但是我在这里所说的道德仅仅指社会上大多数人都认可的那一套道德规则,你说的是心性上的成就,我指的则是一套具体的行为。心性上的成就一般唯有证者自知,但是具体的行为规则却为人人所知,所以我们两个人都在不同的语境下各说各话。不客气地说,其实你并没有针对我说的发表意见,只不过引了一段语录而已。
2,爱心如何变得自然而然油然而生?一个原本内心冷漠的人难道不是通过造作的爱心而逐渐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心性的?如何把刚强的内心逐渐软化,逐渐具备油然而生的爱心,这中间的途径是什么?具体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达到?是否可以直接简明的回答我?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2: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我自己体会,在修养德行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以一个有所得的心态来修养德行。具体说,就是在修行德行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我有德行,那么上天会眷顾我的,我会依凭我的德行,得到我想得的一切。

但是我后来发现,因为有了这种心态,我陷入了一种了智力的惰性之中,凡事欠缺思考,没有分析,头脑退化,理智的能力也在减弱,以为有了德行便可以办事无碍。事实上,并非如此。

于是,在读了一些贤人的书之后,我的心态调整为:我修养德行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为了我自己人格的完善。
 楼主| 发表于 2010-9-15 22: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另外,我想说明一点,我来此真诚地希望和各位同修交流思想体会,因为我们都有共同的为了大众的觉悟的信念,所以我不希望有些同修不经过自己的思考仅仅靠背语录来交流,这样的交流是没有质量的,也不会有什么提高。请大家理解支持!
发表于 2010-9-16 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大巧不工 于 2010-9-15 22:38 发表
我自己体会,在修养德行的过程中,我犯了一个错误,那就是我以一个有所得的心态来修养德行。具体说,就是在修行德行的时候,有这样的想法:我有德行,那么上天会眷顾我的,我会依凭我的德行,得到我想得的一切。

...

为什么总想着以有所得的心态来做?因为有个“我”。
其实上面你写了那么多,根源就在于有个“我”,一切从“我”出发。
但是对现在的我们来说,还做不到“无我”,离的很远,只能是尽量靠近。
宣化上人说的不自私不自利,还有布施论坛常说的无私的爱,其实都是扩大我们的心量,不要只为这个“我”。
根源还在于来看看“我”到底是什么,很多般若经典都是解决这个问题的。
大威讲解《人性的秘密》里面讲的比较透彻,“我”和众生直接的关系,“我”是什么。建议看看。
发表于 2010-9-16 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两个帖子请师兄看一下,虽然是般若奥运的,不过其中的道理都是一样的,也许可以给师兄一点参考
---------------------------------------------
般若奥运,如何得到经幢?——由回师大威讲解《人性的秘密》想到的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03176
谁为谁回向,谁为谁可怜——“般若”奥运的一点感想
http://bbs.bushinet.com/viewthread.php?tid=103950
发表于 2010-9-16 07: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发布:大巧不工
第一个问题,金刚经里面说的,无我相人相如何理解修行?

人之所以痛苦,乃是因为有一个自我的意识。准确地说,是因为人从自然界分离之后,有了一个“自我-对象”意识,人意识到,自己和世界是不同的,他被偶然地抛到这个世界上,深感孤独。人是孤独的个体,但他面对的确实整个庞大而不可知的世界,这种孤独和焦虑可想而知。这种孤独和焦虑深入骨髓,是每个人不可逃避的悲剧。
这也是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的象征意义:人从自然界分离,具有了自我的意识,所以开了痛苦的生存过程。
动物并不痛苦,不会有生存的压力,因为动物被嵌入在自然界中,没有“自我-对象”意识,它仅仅依靠本能行动。所以有人说猪是幸福的而哲学家是痛苦的。
如果人能消除“自我-对象”意识,那么他可以消除他的痛苦,但是如果这样,他的中枢神经将瘫痪,成为植物人。
我理解的无我相无人相,可以说是淡化或者抹除人我的对立意识,但是这样在心理学上是讲不通的。

---------------------------------------
你所说的“意识”,你可知道是什么?你把这个“意识”当成了“我”,为了“消除”痛苦,这个“我”又想去借助外力来消除自己。这是自己和自己打架。
佛教中说的,如你上面所讲的“我”并不是我们的本有真性,它是从无明而起的颠倒意识。
佛教中所说的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并不是你所说的“消除”“人我的对立意识”,而是去“观照”它,看破它,不执着它。
如真像你说的那样“消除”,确实会自己弄神经了。能做到最基本的“不执着它”就已经非常好了。
当然我们现在说话,仍然还是用这个假我的意识,所谓的修行,其实是假我除假我,借假来修真。当修行到一定程度时,自然这个真我会显现。当然,我只是知道,我还远远没有证到。如果你想知道,可以去看看一些高僧大德们的《金刚经》讲解。

还有你后面所写的那样,“整个人,几乎进入了一种完全没有情绪,思维乃至停滞的状态。”
你这种状况,我说一下我的感觉,未必对,你可以参考下,我觉得你所谓的关注自己,其实是你非常用力用心地去分别、对抗外面的境界,不让它们在你心里产生震动。你的“我相”是很重的。
真正的观照,应当是虽不着它而了了分明的,非常柔和自在本来的,不是你这种状态。
我建议你去看看《圆觉经·净诸业障菩萨章》。
发表于 2010-9-16 0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哇!哈,没想到我昨天才出去一会,今天来这里就这么热闹啊。嘿,看的真过瘾啊!师兄大侠们继续继续啦,也好让大家都学习学习,我先为诸位大侠泡茶
发表于 2010-9-16 0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搬个板凳,我接着关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9 02:33 , Processed in 0.238129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