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我来了

[佛教文化] 329个佛经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离众修行

离众修行
昔日,佛陀在罗阅只国的灵鹫山中,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众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于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着观察气息的长短使心念专一,以断除欲求,灭去烦恼之苦,达到涅槃的境界。

比丘来到山谷,正想要打坐定心时,忽然听见山中鬼神说话的声音;因为只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他们的形影,比丘感到万分恐惧,于是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于富贵人家,社会地位又高,今日出家修行竟要待在这杳无人烟的深山中,既无人陪伴,又没有行人路过,只有鬼神的声音经常出没吓唬人……’当他正准备离开时,世尊来到他的身边,并坐于树下。佛陀问比丘:‘你独自一人在此,是否会感到害怕呢?’比丘向佛陀顶礼回答:‘世尊,我不曾独处深山,所以在这里修行,实在感到担忧恐惧!’

这时,有一只野象王来到附近,倚靠着大树躺卧下来,象王心想:‘能够远离其他大象,是多么快乐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于是问比丘:‘你知道这只象为什么会来这里吗?’比丘回答:‘不明白。’佛陀告诉比丘:‘这只象的大小眷属多达五百多只,因为家眷众多,事情繁杂琐碎,感到厌烦,所以它才离开象群,来到这里休息。大象心想:“能够脱离眷属之间的恩爱牢狱,是何等清凉欢喜的事呀!”大象只是畜生,都知道追求清闲幽静的生活,何况你是出家人,舍弃了家庭,不就是为了求道度人,怎么才刚刚独自修行,就想要找寻伴侣?愚痴昏昧的伴侣,只会对你造成损害,还不如独自修道,没人与你谈天议论,才容易契证道果!’于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宁独守善,

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为,

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陀说完偈语后,比丘心开意解,并且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诲,当下即证阿罗汉果。山中的鬼神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亦有所领悟,不但皈依佛陀座下,并且遵从教诫,不再侵扰人民。

典故摘自:《法句譬喻经˙卷一》

省思——

《佛遗教经》云:‘若乐众者,则受众恼。譬如大树,众鸟集之,则有枯折之患。’众生无明,禅定不足,容易迷惑于五欲恩爱中,沉沦生死苦海。所以修行唯有收摄心念,远离愦闹,依法用功,才能启发智慧,解脱自在。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离越尊者

离越尊者
从前,罽宾国有一位阿罗汉,离越尊者。

一日,城中有人遗失一头牛,他循着踪迹找着、找着,就来到山里尊者的住处。此时,尊者正在煮草染衣,突然间,衣变成了牛皮,染汁变成了血,所煮的草变成了牛肉,而他所持的钵竟也变成了牛头。牛的主人一来,正好看见,以为锅中煮的就是自己的牛,二话不说捉了尊者,送交国王审判。结果,尊者被关进了牢狱,这一关,竟是十二年。

离越尊者的弟子中,有五百位已证得阿罗汉果位,但他们即使运用神通也遍寻不着自己的师父。直到尊者业报将尽时,一名弟子终于看到他在罽宾国的监狱里。于是,这位弟子便将尊者入狱之事禀告国王,国王随即派人到狱中视察。果然,找到一位很有威德,但相貌憔悴、须发极长的比丘,在监狱中养马、除粪。尊者的弟子请求国王赦免狱中所有的比丘,仁慈的国王立即下令,让所有的修道人出狱。

这时,狱中的离越尊者须发自然掉落,袈裟自然着身,并且,一跃而起,至空中做了十八种神通变化。国王见状,大叹稀有难得,立即恭敬地俯身顶礼,向尊者致诚忏悔。

但是,大家也感到疑惑,是什么因缘让尊者在牢狱中受这么多年的苦呢?尊者娓娓说道:‘过去有一世,我遗失了一头牛,便依着踪迹找到山里去,正好看到一位修行人在静坐,此人是已证辟支佛果的圣人,而我不明就里的诬谤谩骂他一番。由于造了这个恶业,我曾堕入三涂恶道受苦,但余报未尽,所以,今生虽证得阿罗汉果,还是无法逃过这场劫难!’

改写自《杂宝藏经》卷四

省思——

因缘果报,丝毫不爽,再大的神通也抵不过业力,即使圣人,也离不开因果,我们岂能不谨慎小心?一但果报现前,我们是不是能如圣人的安详自在坦然面对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穷人施麦

穷人施麦
久远以前,有一名穷人靠打零工赚得六升麦子,正想拿回家维持家计时,在半路遇见一位正在托钵的沙门。穷人心想:这位沙门容貌庄严、威仪具足,令人生起恭敬之心。若能供养,不知有多么殊胜!沙门察觉到穷人的心念,跟随他来到河岸边。

穷人请示:‘我有麦子想要供养您,可以吗?’沙门回答:‘当然可以。’穷人立即在地上敷衣,请沙门就座。穷人取一升麦子,和成一面团,供养时起心动念:如果这是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成为一个小王国的国王!

沙门食用毕,叹言:‘为什么这么少、这么小?’穷人以为法师食量大、还没吃饱,于是马上再取一升麦子,和成面团,并于供养时又起了念头:如果这是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成为二个小王国的国王!

沙门伸手取回面团,依然感叹不已:‘为什么这么少、这么小?’穷人内心不禁思惟:这位修行人食量真是大得惊人!已经供养两升麦子,还嫌太少。不过,既然我已经决定供养,就应该让对方吃饱!边打着妄想,穷人边取出二升麦子,和成一个大面团,恭敬地供养对方,同时在内心暗暗祈求:如果这真的是一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成为四个小王国的国王!

沙门领受后,喟叹如前:‘唉!为何这么少、这么小?’穷人一听,将剩余的二升麦子悉和成团,全部供养道人,并在内心祈愿:如果这确确实实是一位持戒清净的得道圣人,请让我现世作波罗奈国王,统领四小国,证得初果。

沙门取得最后两升麦子,仍叹息不已:‘为何还是这么少、这么小?’穷人恭敬地回答:‘请您尽量食用,假如不够,我愿意变卖身上的衣服,换取饮食再供养您!’沙门闻言,便将钵中五升面团悉数退还给穷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此时,大惑不解的穷人不禁问道:‘尊者,您原本嫌面团太少、太小,现在为什么只吃一升,不全部吃完呢?’沙门回答:‘你供养我一升面团时,内心冀求成为一个小王国的国王;供养第二升面团时,只求作两个小王国的国王;供养第三、第四升面团时,只愿现世成为四个小王国的国王;供养剩余两升面团时,亦仅仅发愿作波罗奈国国王,统理四个小国,并于其后证得初果。所以我一次又一次提醒你:你的愿怎么这么少、这么小?并不是因为所供养的面团数量多寡啊!’

穷人一听,产生种种自我怀疑:现世成为统理四小国的波罗奈国国王并非小事啊……恐怕不会应验吧!可是,能够知道我的心思,必定是得道圣人,是殊胜的大福田,应该不会欺骗我才对呀!

沙门察觉到穷人种种心念,于是将手中的钵抛掷到空中,腾空飞起,化成量齐虚空的巨大身形;随之又缩小如微尘,一化无量,无量化一,身上出水,身下出火,行走在水面上如同行走在地上一般平稳,行走在地上如同在水中滑行一样迅捷轻快。在种种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之后,沙门对穷人说:‘好好发愿,发大愿,内心不要怀疑忧虑!’言毕隐身而去,不见踪迹。

穷人亲眼目赌圣者示现神通变化,对佛法、布施功德信心大增,于是决定出发到波罗奈国首都去。在半路上,碰巧遇见波罗奈国国王的宰相,宰相仔细端详衣衫褴褛的穷人,开口问道:‘你莫非是某某人的儿子吧?’穷人老实回答:‘的确。’宰相再问:‘怎么会沦落到这种地步呢?’穷人不禁悲从中来:‘少时失怙,家道中落,孤苦无依、无亲无故,一生都在穷困苦恼中度过,才会潦倒落魄到这种地步!’

宰相亲自带着穷人,来到国都王宫,入宫向波罗奈国王禀报:‘国王,您某某亲戚的儿子现在正在宫门外,憔悴贫苦。’波罗奈国国王敕令臣下引进穷人,问明身世原委之后,证实的确是亲人的独生子,再三叮咛务必亲近自己,切莫远离、流浪异乡。

七天之后,波罗奈国国王重病不治,舍报往生。众臣商议:此王素无子嗣,仅仅这名穷子,是现存唯一至亲,宜应推举他作波罗奈王,统领四小王国。

穷人先前布施圣者所发的愿实现了,然而登上王位之后,却不行仁政,广肆暴虐,令百姓苦不堪言。此时,当年应供的得道沙门忽然现身于波罗奈王宫宫门前,于虚空中结跏趺坐,对恶王开示:‘你先前发愿要证得初果,为何现在广造恶业,违背本愿?’随后对他广说种种妙法。恶王见恩人示现,忏悔自责,惭愧悔过,行善修道、精进不退,终于证得初果。

典故摘自:《杂宝藏经˙卷四—-贫人以糗团施现获报缘》

省思——

三宝福田诚不可思议!布施供养之福,现世得天人福报,进而得道证果。点滴善法,随愿力不同,所感果报个个殊异。因此我们不仅要发愿,更应该发大愿、发善愿、发无上悲愿,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以坚定信心,于学佛路上勇健不退,终必能圆满心愿,福慧具足,广益群生。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穷人的故事

穷人的故事
从前有个人非常贫穷,无以自立,但志行高洁,从不做非法、非礼的事。因家里实在太穷,无法生活,他就去给一些商人当仆人。

这些商人带着这个穷人,一齐入海采宝。他们采到了不少宝贝便张帆返航但是到半路不知怎么船停了下来无论怎么划桨也无法让船前进半步。

所有商人无不惊恐万状,知道是因为采宝而得罪了海神,海神来惩罚自己了。于是连忙跪下祈祷,请海神放他们一条生路。

而那个穷人,因为自己平生不做亏心事,所以没有参与他们的祈祷。

船之所以开不动,果然是因为海神作怪。海神有心想惩罚这些亵渎了自己的商人,但船上的这个穷人可是好人,不应连累他。他想来想去整整想了七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海神想:“让我考验一下这些商人吧!如果他们经得起考验我就饶恕他们;如果他们经不起考验,那我施行惩罚时,也不会连累了那个穷人。”

船在海上整整停了七天,一动也不能动,商人们都急坏了。

第七天夜里,一个商人作了个梦,梦见海神对他说:只要你们把船上的这个穷人送给我当牺牲品我就放你们走。

他醒来之后,把这个梦告诉了其他人。

他们正秘密商议如何处置时,穷人知道了这件事。

穷人慨然说:“好吧!就让我做海神的牺牲品吧!不要因为我一人,而连累你们大家。”

商人们一听穷人自愿牺牲,高兴极了,因为这样便少了许多麻烦。他们扎了小木筏,在木筏上放了些水和粮食,让穷人上了木筏之后,就扬长而去。

海神见到这情况便卷起一股大浪把商人们的船打翻使他们个个葬身鱼腹。同时,又吹起一股顺风,把穷人的木筏直送到岸边。

穷人就这样安全地回到家乡,与妻儿团聚。

据《六度集经》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穷夫妇的布施

穷夫妇的布施
从前,有一对贫穷的夫妇,靠着做佣工来维持生计。

一天,丈夫看见一些长者们前往寺院里参加供僧法会,回到家后,想着、想着,不禁哭了起来,妻子觉得很奇怪,就问他:‘什么事让你这么伤心呢?’丈夫回答:‘唉!看到别人能够满心欢喜的供僧修福,而自己却是贫穷下贱,连修福报的机会都没有!’妻子便安慰他:‘别再伤心了,于事无补,不如把我卖了,卖来的钱就可以布施供养!你看怎么样?’丈夫更伤心了:‘如果把你卖了,我岂不是更加难过!’于是,妻子想了想,又说:‘干脆我们一起卖身为奴,不仅可以供养,还也可在一起修行。’这下,丈夫也同意了。

于是,夫妇俩找到一个富贵人家,向主人借一笔钱,来办一场供僧法会,这笔钱如果无法在七天内还清,他们就必须永远在这户人家当奴仆。得到了钱后,贫穷的夫妇便开始不眠不休地筹备法会,并且互相勉励:‘现在还能够随自己的心意来修福,应该好好把握因缘,往后的一切就很难预料了!’

到了第六天,眼看所有的事都已就绪,寺里却收到了一个讯息:国王也要在同一天举行法会。比丘们都认为,应该先将机会让给穷夫妇,然而,国王知道后,非常愤怒:‘是那一家小民,胆敢跟我抢日子!’立刻命令他们改期。这对穷夫妇虽然无奈,却是坚持不改。

国王不得不召见穷夫妇,要他们说出个理由。穷天妇便把事情的原委一五一十的禀告国王,并恳求国王:‘我们今生如此穷苦,就是因为过去没修福报,这辈子恐怕只剩这一天还能自由作主,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们极力争取!请求国王成全。’听了这对夫妇真诚的发心,国王不禁心生怜悯,不但准许他们如期进行法会,更赏赐财宝,还划了十个村落让他们居住和管理。

改写自《杂宝藏经》卷四

省思——

经云:‘贫穷布施难’,今世贫穷乃是过去生未广修福报,布施供养。但也往往因为贫穷使我们更加悭贪,难以割舍,而不断在贫穷中轮回。若能清楚明白个中因果,难舍能舍,才能从贫穷中跳脱而出。否则也只有徒自空叹,又有何用呢?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进的坚众

精进的坚众
在久远劫前,普德增上云音灯如来应化于世。那时,如来说法教化无数的众生,证得声闻、缘觉、菩萨果位者,不计其数;众多的声闻、菩萨亦至各地弘法利生,使佛法得以流布广传。

在普德增上云音灯如来涅槃八万亿年后,声明法师四处游化度众,将如来的微妙教法普传于世。这时,世界的边陲有座坚宰城,城里住着一位名叫坚众的青年,统领着不少座城池。坚众年纪虽轻,善根却相当深厚。一天,坚众独自静坐思惟着:‘要如何获得真正的无上道呢?又该怎么做,才能修行成道?’正当陷入苦思之际,天上忽然传来一阵悦耳的音声:

‘坚众居士啊!普德增上云音灯如来曾经在这个世上开演无上的妙法,只可惜现在如来已经入灭了……’坚众乍闻如来出世说法,先是欢喜振奋;一听闻到如来已经灭度,不禁陷入无限地悲伤。

这时,天上的妙音又再度响起:‘坚众啊!为什么你要一下子欢欣雀跃,一下子又忧悲苦恼呢?’‘我之所以欢喜,是因为听到有佛出世说法;后来悲伤,是因为佛陀已经入灭了。’坚众回答道。‘其实你不用忧戚。普德增上云音灯佛在入灭前,已将大法传给百亿位法师,其中,声明大法师正在这个世界弘传如来的教法。’‘真的?那么请您告诉我,声明法师如今在那儿弘法好吗?’‘目前大法师正在东边三百六十里远的加毗罗城说法,你赶紧去吧!’

次日一早,坚众即带着大批的珠宝璎珞,领着一群族人,前往城中。一进到加毗罗城,坚众马上挚诚地向声明法师请法。听过了法师开示的微妙佛法,坚众心中感到无比法喜,除了将所带的宝物供养法师,还发愿长年在其座下侍奉供养。在这段期间,坚众奉持如来的教法,精进求道;然而,不论他再如何恭敬地请法,声明法师都只是告诉他最初所说的法,而不曾有其他的开示。一心向道的坚众并不因此感到丧气、埋怨,甚至日夜守在法师门外,一心求教。

正当坚众精进用功的同时,有个名为‘常求便’的天魔起了恶念,要破坏他的道心。天魔派了两个小魔,化身为声明法师和一位美女,故意在坚众面前扰乱他;另一方面,魔王自己还在一旁扇风点火:‘你的师父不过是个凡人罢了!像你这样有道心的修行人,千万别上了他的当啊!’坚众虽听到句句恶意的诋毁,心中仍坚定地想:‘我曾经听闻天上的妙音告诉我,普德增上云音灯佛已将大法传给百亿位法师,声明大法师正是其中一位。而且,我首次向法师请法时,他即慈悲为我开示大乘佛法。依此看来,声明法师的确是位真修实证的法师;假若我相信了这些话而轻蔑法师,不就等于轻蔑如来和佛法。’

于是,坚众当下至诚地发了愿:‘如果声明法师真正是位得道的高僧,如果我求法的心是真切的--那么就让眼前的幻象立刻消失!’坚众才发完愿,恶魔的把戏马上就不见了。通过魔考的坚众,并不因此沾沾自喜,反而深自警省:‘过去我一心求法,却未能得到法师的甘露法语,原来是自心的障碍所致。今后,我一定要更加精进求道,突破众魔和业障,等待法师为我开解无上法要!’此后,坚众更加勤奋修持,不敢稍有懈怠。

然而,经过六十亿年精进的坚众,还未再次听闻法师开示,便往生了。往生后的坚众,投生到上方世界的国王家,当时,大肩佛正在那里住世说法,坚众跟随大肩佛出家学道,终其一生。过完此生,下一世又值遇须弥肩佛,七岁于其座下出家修行,弘扬佛法。坚众就这样不断地投胎转世,在值遇六十百千万亿那由他佛的历程中,出家学道,精进不懈,终于如愿圆满无上的菩提妙道。

省思——

发起精进心修行实属不易,而能够持续地发长远心不退,更为稀有难得。在《四十二章经》中,佛陀开示大众:‘学道之人,不为情欲所惑,不为众邪所娆,精进无为,吾保此人,必得道矣。’对佛法深生信心,精进勇锐,不畏前境考验,是成就道果的要因;当然,值遇善知识引导非常重要,而坚持到底的愿心,更是不退菩提的最大动力。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进的舍利弗

精进的舍利弗
一日,释迦牟尼佛在只园精舍附近的林间经行,

弟子舍利弗徐步跟随在后。

这时,天空有一只老鹰正追逐着一只鸽子,

这只鸽子由于惊吓过度,急忙地飞到佛陀的身边避难。

当佛陀经行的身影覆在鸽子身上时,

鸽子马上安详地伫立,

寂静无声,毫无一点怖畏的样子。

然而当舍利弗的影子覆在鸽子身上时,

鸽子便不安地战栗作响,

现出一付惊恐害怕的样子。

舍利弗这时心中起了很大的疑惑,便向佛陀请问:

‘佛陀与我都已经去除了贪嗔痴三毒,为什么佛陀的影子覆在鸽子身上,鸽子便安静不作声,毫无恐惧;可是一等到我的影子覆在它身上时,鸽子便惊慌害怕不已?’

佛陀回答说:

‘这是因为你身上三毒的习气未尽,因此,你的影子覆在鸽子身上时,仍会令它心生恐怖。’

舍利弗虽然相信佛陀的话是真实语,但心中仍有疑惑。

此时,佛陀有神通自在,已经知道舍利弗心中的疑惑,

于是便问舍利弗:

‘你看这只鸽子,打从失去人身,作鸽子已经有多久了?’

舍利弗立刻入宿命通三昧,

看到这只鸽子在往昔八万大劫当中,

生生世世就已经是鸽子了,

而在超过八万大劫以前的来历,就无从得知。

舍利弗出定后,向佛陀报告说:

‘这只鸽子在过去八万大劫中,就已经作鸽子了,超过这个劫数以前的事,弟子就不知道了。’

佛陀再问舍利弗说:

‘你若不能尽知鸽子的过去世,那么看看它的未来世,何时才能脱离鸽子身而投生为人?’

舍利弗又入三昧定中,

看到这只鸽子即使再经过八万大劫,仍旧是只鸽子,

超过这个劫数,就不是舍利弗神通力所及,

所以也无法得知未来鸽身何时才能结束。

于是舍利弗起了大惭愧心,向佛陀忏悔道:

‘弟子智力微浅,对于一只鸽子都不能尽知它的本未,何况是其他的事!今天终于知道佛智深广,所以弟子发愿生生世世精进修习菩萨行,如果为了学习佛的智慧,而堕入无间大地狱,受尽无量劫的痛苦,也不以为是难事。’

精进无病第一尊

精进无病第一尊

印度阿育王笃信佛法,施行仁政;统一全印,建立孔雀王朝。一日,阿育王与优波笈多尊者参礼诸塔、广施供养。至薄拘罗塔时,优波笈多尊者告大王言:‘此是薄拘罗塔,应当供养之。’阿育王问:‘此人有何殊胜功德?’优波笈多尊者言:‘薄拘罗尊者为佛弟子中精进无病最为第一。静默精勤修道、少欲知足。’

阿育王乃布施一金钱。然而,此一金钱竟飞出,着阿育王脚边。时阿育王赞言:‘此阿罗汉少欲之功德力,乃至涅槃而不受施一金钱。’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磨金盘

紫磨金盘
有一少年和舅父二人以贸易为生,常常到异国采购。这一天,边境上的界河水深波涌。少年守着二人的货物,舅父先行过河。

岸旁一户贫穷人家,母女二人相依为命。舅父叩门表明身分之后,母亲示意女儿拿家中污损的旧澡盘来交换几颗珍珠。女儿将澡盘恭恭敬敬递上,母女二人屏息以待。

澡盘年久垢深,乌黑油腻,混杂着屋里寒酸简陋的气味。经历人生风浪、成熟练达的商人,他早已学会不依肤浅的表相去判断价值--抽出防身短刀,使力刮开积垢,探究本质。

‘紫磨金!’他险些惊叫出声。这可是千载难逢的宝贝啊,为何沦落在这户不起眼的人家?人生的尘浪,其实也早就掩埋了他曾经天真正直的宝贵心灵。不动声色的,他假装毫不在乎,随手将澡盘扔掷在地。‘真是,把我的手染脏了。没什么嘛!’言毕扬长而去,留下身后母女泪眼相望,羞愧难当。

舅父一出门就眉飞色舞,难掩心中狂喜。回到对岸少年身旁,却又只是一言不发,翻箱倒箧找寻前些时日剩余的劣质珍珠。二人一路早已培养默契,少年打声招呼后,也过河去谈生意。

少年坐着喝茶等待,母女俩在茶水间低声商量。

‘刚才的耻辱,足以令我们警惕了。’母亲无限委屈。

‘妈妈,这人面相仁厚慈悲,和刚才那位完全不一样。我们不妨再试一次!’女儿再次将澡盘取出。

少年是舅父一手培训的年轻贸易商,重覆一模一样的刀法。不同的是,他身为虔信三宝的佛弟子,持戒清净。

‘紫磨金!’少年脱口而出,母女俩吓呆了。‘这是天下至宝,稀有难得。恳请二位容许在下以所有货物换取,请您们答应好吗?’

母亲瞪大双眼喃喃说了声好,就接不了下文。她太意外了。女儿松口气,理智地问:‘可以借两枚金币让我们雇船运货吗?’

少年一口答应:‘不用说借,这是我分内该做的啊!’于是,少年回到对岸,向舅父借了两枚金币,并约定下次会面的时间和地点,便请船夫将货物全部送至母女住处,然后离去。

此时,舅父拿了一些劣质珍珠回到母女住处,穷陋小屋积满了少年的货物,推门而入的舅父暗自惊奇。他职业性地摆出老练的身段,冷漠地递出褪尽光泽的珍珠:‘脏兮兮的澡盘呢?’

母亲温和的脸变了色。她拿起扫把,喝道:‘有位善良的年轻人用名贵的珍珠百袋换走了,还不停地道歉,说抵不上紫磨金盘。你这狡猾的奸商,识趣一点,赶快离开吧!否则我就不客气了!’

舅父沿着约定好的路线,披星戴月赶路。终于在海边追上了少年。他贪婪的心充满污紫磨金盘的影子,边奔向少年边声嘶力竭大喊:‘还我宝物来!’由于气急逼心,一腔热血上涌,竟就倒地不起;少年见状,赶紧飞奔向他,但已回天乏术。少年从衣袋掏出两枚金币,轻轻放入他温热的掌心,泪水如决堤般滴落下来--

‘亲爱的舅父,何必为了贪念而断送宝贵的生命呢?’

原公案出自《六度集经》

省思——

紫磨金盘是稀世珍宝,劣质珍珠是廉价饰品,市场上它们的价值是相对的,天壤之隔。

每个人,不都也拥有紫磨金盘和劣质珍珠?

健全的身心和虚泛的功名,真挚的亲情和表面的利益,美好的品格和邪僻的言行,诚实的心行和欺诳的谎言,谦和的美德和狂傲的恶习,利他的善意和自私的诡计,持戒的净心和毁戒的贪心……

它们也是相对的,天壤之隔。

这念心,在三千大千世界旅行。这念心,不断在贸易;智慧练达的商人啊,请布施您如名贵珍珠般的美好品德,并将紫磨金盘上的贪嗔垢染刮尽,还它光耀纯澈的尊贵自性。
 楼主| 发表于 2011-5-15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紫金钵

紫金钵
从前有一位高僧,名叫金碧峰,

他有很深的禅定功夫。

有一天,皇帝送他一个紫金钵。

他心里非常高兴欢喜,于是对钵起了贪爱。

由于他禅定功夫已经到达无念的境界,

只要一入定,任何人都找不到他。

一日,

他阳寿将尽了,閰罗王就派了二个小鬼来找他,

可是任他们东寻西找,就是找不到!

二个小鬼不知道该怎么办。

于是,去找土地公帮忙,

土地公对小鬼说:

‘金碧峰已经入定了,你们是没办法找到他的。’

二个小鬼央求土地公为他们想个法子,

否则不知如何向閰王交差?

土地公想一想说:

‘金碧峰他什么都不爱,就爱他的紫金钵,如果你们想办法找到他的紫金钵,轻轻地弹三下,他自然就会出定。’

于是,二个小鬼东找西找,找到了紫金钵,轻轻地弹了三下。

当紫金钵一响,

果然!金碧峰出定了!

说:‘是谁呀!在碰我的紫金钵。’

小鬼就说:

‘你的阳寿尽了,现在请你到閰王爷那里报到。’

金碧峰心想:

‘糟了!自己修行这么久,结果还是不能了脱生死,都是贪爱这个钵害的!’

于是,就跟小鬼商量:

‘我想请几分钟的假,去处理一点事情,处理完后,我马上就跟你们走。’

小鬼说:

‘好吧!就给你几分钟。’

于是,金碧峰将紫金钵往地上一摔,砸得粉碎。

然后,双腿一盘,又入定去了。

这一回,任二个小鬼再怎么找,也找不到他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1:43 , Processed in 0.29147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