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常随佛学

[佛教文化] 净土修行必读第一集(全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教把爱生气的人,比作阿修罗。阿修罗的暴怒与难于自我克制在佛教中是有名的。谁愿作阿修罗呢?心要放宽、事事发慈悲心,认真修行、老实念佛专修专念一句佛号求生净土。
阿弥陀佛 !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本是在一场梦与一场戏中生活


人们来到这个世界,把真的都忘掉了,却拿上假的还争名夺利放不下,所以我们生生世世出不了生死轮回。醉生梦死,醉生,就是在生的时候,好像喝醉酒似的,不知怎样就来到这个世界上来了;梦死,就是在死的时候,好像在作梦似的,不知怎样就死去了。人人都在梦中,不知何日才能清醒,所谓「人生本是在一场梦与一场戏中生活着」,以假为真,为名又为利,贪无止境。
人们争权、争财,争的你死我活的,到头来什么都拿不走。我们在梦中升官发财,在梦中有地位、有名誉、有娇妻美妾、有儿孙满堂、有荣华富贵、享受不尽。假设这时你在梦中有人对你说:“先生,这都是虚妄的,不是真实的。”你绝对不会相信。等你梦醒时,你才知道人生就如梦、如唱戏一个样。
我们在这短暂的人生里几十年就像一场梦与一场戏中生活,在这几十年里今天唱这个戏,明天唱那个戏,今天做这工作、明天做那样的工作和唱戏不是一个样吗?有权、有钱也享受不了多少年,等到几十年过去了,就像早晨清醒了一个样,啊,原来是一场梦呀!如果没有醒了,到临命中还认为是真的,还贪恋不舍,不肯放下,还执迷不悟,就像是在做“白日梦”。糊涂而来,糊涂而去,不知道自己从什么地方来的,往什么地方去,一辈子也没有清醒过来,永远在六道轮回中生活。
我们人在一生中被三毒、五欲的绳子捆得死死的,连转身的自由都没有,更谈不到解脱了。所以要发心学佛修道,老实念佛、拜佛,就是解除三毒、五欲的绳子。只要有正知正见修行很快就能解开,那时候就清醒了。再回头一看,过去所作所为,完全如作梦、如唱戏。一旦清醒了,要老实修行依戒为师、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听从祖师大德的教诲、便能出离三界,不受生死的限制。这时生死自由,愿生即生,愿死即死,这种境界,遂心如意,来去自由,才是真正解脱。
可悲的是我们现在抓住假的不放,把真的忘了。什么是假的?五欲之乐(财、色、名、食、睡)是假的。什么是真的?涅?四德(常、乐、我、净)的快乐是真的。可奇怪的人类,真的丢了不怕,把假的丢了却觉得恐怖。为什么?因为认贼作父,舍本逐末,以假为真,没有清醒,还在梦中,贪恋梦中的境界。
因为起惑、造业、受报的缘故,我们好像一粒微尘,在空中飘上飘下,自己做不得主。随着业力在六道轮回中转来转去,所谓“打不破名利关,跳不出轮回环”。什么时候不为名利境界所转,什么时候就能够出轮回往生西方了,我们末法众生念佛的多如牛毛,往生极乐的少如牛角,为什么呢?因看不破、放不下,做什么也不能老老实实的干,所以我们绝对要老老实实的以经典上的去修行,绝对不能听信他人说的与经典上不相符的,要老老实实的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即生成佛。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命运与“忍辱”[摘编]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心怀恶念,就会做坏事,终得恶果;心怀善念就去做善事,就会积德,善人终会有善报。须知善恶只在一念间,切记;不可放纵自己,为所欲为。满足就是幸福。有所得而不知足的人,什么也不能使你幸福,而且你会一直在痛苦里挣扎。唯有知足才能长乐。人生在世,要快快乐乐的过一辈子,何必一天到晚愁眉苦脸?珍惜你的所有,珍惜你眼前的一切,是你的,终归属于你;不是你的,你怎么都得不到。正当的争取会得到属于你的东西,不正当的争取会败坏你的人品,即使一时得到了,也终会有一天失去的,而且还会失去很多其他的东西。
没有智慧者受害最大。没智慧者不明真象,往往会凭知见行事,既伤害了别人也伤害了自己。我们不仅要做个智者,更要做个知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洞察人生。
摒弃贪欲吧,否则会万劫不复。贪欲会使人掉入自我毁灭的深渊。去除贪欲要做到我所奢求,昨日已去,明日是谜,面对今朝我们应尽力。快乐来自施予,烦恼来自要求。要修身养性,经常打扫自己的心灵,给心灵一方净土。
凡事都需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人。仔细想想,没有什么值得你生气的。对于一个能“忍”又会修行的人,他的心是清净平等的,无论在什么环境,顺境、逆境,善缘、恶缘,对他来说是一个样,可是,对初修行的来说,实在讲,每个修行人要在逆境里面去锻炼。一切看不惯的、看不顺眼的,慢慢练习看顺眼,要从这里面去磨练,要在这里面去修。在逆境里面修忍辱,真正下功夫,什么都能忍,最后在顺境里面修清净心、平等心。顺境难,顺境比逆境还要难修!逆境能淘汰人,淘汰人实在讲并不严重,顺境淘汰人不得了!顺境是样样都称心如意,人满足这个境界,向上奋发的心就没有了。
自古以来,修行人被顺境淘汰的,不知道有多少!佛在经上说,“一切法得成于忍”,一些修行人往往到最后失败了,退转了,堕落了,什么原因?忍不过,他不能忍。
“忍”这个字,是对一切境界。顺境不起贪心,逆境不起嗔恚心,顺、逆境界当中,都保持着自己清净心跟平等心,这就是忍。
所以要知道,“忍”这个字,不是专对逆境讲的,逆境里面你要忍,顺境里面你也要忍,所有境界里头,你都要能忍。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忍辱得众善:
忍辱是一种阴德,可以增长福报。《大集经?月藏分》载:
忍为世间最,忍是安乐道,忍为离孤独,贤圣所欣乐,
忍能显众生,忍能作亲友,忍增美名誉,忍为世所爱,
忍得富自在,忍能具端正,忍能得威力,忍照于世间,
忍得诸欲乐,忍能成工巧,忍力降伏怨,及以除忧恼,
忍得好容色,忍能具眷属,忍招诸胜报,忍能趣善道,
忍得人乐观,忍能得妙好,忍能息诸苦,忍得寿命长,
忍能息诸怨,不害于众生,忍能离偷盗,忍能舍淫欲,
忍能止妄语,两舌绮恶言,忍能除贪嗔,及离邪见意,
忍力成施戒,精进及禅那,般若波罗蜜,能满此六度。
忍是菩提因:
忍辱不只可以培养世人的品格,而且也是成佛的重要法门。《罗云忍辱经》说:“吾今得佛,诸天所宗,独步三界,忍力所致。”又《优婆塞戒经》说:“我身若被截斫分离,不应生嗔,应当深观往业因缘,当修慈悲,怜悯一切,如是小事不能忍者,我当云何能调众生?忍辱即是菩提正因,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是忍辱果。我若不种如是种子,云何获得如是正果?”忍辱有如是功德,故《四十二章经》云:“何者多力?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
布施、持戒是修福、修功德,忍辱能保持功德;你要没有忍,你随修随失,这个就很可惜了!佛门有一句话说,火烧功德林,功德就好像树林,好不容易培养起来,一把火就烧掉了。这什么火?嗔恚之火。
大家要知道,功德是戒、定、慧,三学你要是得到定得到慧了,那个戒也是功德,戒定慧统统是功德;如果你持戒持得很好,没有得定,这个戒算福德,不算功德,所以定、慧很不容易培养。
人一发脾气,定就没有了,慧也没有了,统统没有了!我们讲修福德容易,福德你发脾气没有关系,那个福德在,不会烧掉的,功德就没有了,所以时时刻刻要提醒自己——要有耐心,要能忍。
故事:佛陀过去修菩萨行作忍辱仙人时,当时有个国王叫歌利王。带着妃子们去打猎。中午,他在帐篷里休息,他的妃子们到山上玩,看见一座小庙里有个青年僧人在打坐。他们就上前向佛 陀顶礼,并提出很多问题。佛陀就给她们讲法,教化她们。
国王醒后问妃子在哪里,听说正在和一个年轻和尚交谈,心想:这和尚肯定有坏心,便提起 宝剑来到小庙,看到妃子们跪着把佛陀围在中间,顿时火冒三丈,冲上去一刀把佛陀的膀 子砍掉。当时佛陀的第一个念头是:如果我成佛,首先度你。这是何等的气量!所以我们学 佛的人,应当以佛陀为榜样。当我们遇到别人给我们难堪、过不去的时候,应该想一想 ,佛被砍了膀子,都要先度砍膀子的人,我们仅仅被给了点难堪又算得了什么?你这样一想 ,你的心量一下就扩大了,什么事就都能包容下去了。
如果一个人不能忍受恶骂之毒,就称不上是入道的智者。经常听到有人愤怒地说:“谁骂我?有种的站出来,要敢做敢当!”原来有人在背后骂他。 且不论一个人的品格如何,我们不应该骂他。骂人是不对的,背后骂人更是不对了。在背后骂人的人,就如同躲在暗处趁别人不注意放冷枪的人一样。奉劝那些在背后骂人的人一句,快收起你们那一套,在骂人前先想一想是不是在骂自己。对于挨骂的人,也要反思自己为什么会挨骂,更不必睚眦必报,以牙还牙。有人背后骂你,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星云大师开示中说:“当有人对我们恶口毁谤、无理谩骂的时候,能够漠然以对,以沉默来折服恶口,才是最了不起的承担和勇气。”《呻吟语?应务》中说:“不为外撼,不以物移 ,而后可以任天下之大事。”能够接受他人的指正与批评,不为八风所撼,不为物欲所动,才是真正的大器。要能成就大事,就要一切皆担当。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率大军出征,司马懿中计吃了亏,就闭关不出。诸葛亮先是多次命令士兵到曹军阵前辱骂,但魏兵却采取“骂不还武”的办法,怎么也不出兵。诸葛亮乃取巾帼妇人缟素之服,盛于大盒之内,修书一封骂司马懿不像个男人。司马懿看完信后,并不嗔怒,反而关心起诸葛亮的寝食生活状况。从来使口中判断出诸葛亮活不长了。于是更据守不出,蜀魏双方在渭水一带相持了百余日。结果,诸葛亮不得不撤回汉中,司马懿防御成功。如果说诸葛亮气死周瑜,骂死王朗,气死曹真是因为后者的气度太窄的话,那么,司马懿受辱不嗔则是有容乃大。司马懿的“孔明食少事烦,岂能长久?”一语送终诸葛亮。诸葛亮只活了54岁,其短寿难道跟“轻摇三寸舌,骂死二三人”无关吗?而被骂的人死与气恼,不也值得后人引以为戒吗?
生活中当被别人骂时,大多数人首先会怒火中烧,先是当场“回骂”继而“升级”,甚至大打出手。常常有人还会听到“好心人”传来的“非议”甚至“恶骂”,尽管不是亲耳听见,却比当面听见还要气愤,恨不得冲到当事人面前问个究竟或也反骂他一回,最好让他立刻闭 上嘴。人的本性决定我们饥饿时想抢劫,愤怒时想杀人。但是又因为人大都是有理性的,极端的行为很少人会干,唯其这样痛苦反而更多。胡适先生在一篇文章中说,有人骂我们,当我们听到时,自然很生气,非要跟他拼命不可。可是细分析一下,骂,到底是什么东西呢?不过是由空气传来的一种音浪,自然用不着生气 。至于骂我们的人呢?依着化学分析,也不过是个化合物;而被骂的我们呢,也是和骂我们的人一样,几种化合物而已。等到死后,大家都物归原所,如此看来,所有的骂不过是一种气体的流动,有什么了不得?到此地步,就无人无我,四大皆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前这个社会,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诱惑太大了,几个人能禁得起诱惑?所以要知道,顺境之害,比逆境还要可怕!为什么?逆境里面起嗔恚,你可以觉察到;顺境里面起贪痴,你自己一点警觉心都没有!
我们时刻要看着脚下。自己的路由自己走,别人能帮得了你一时,但帮不了你一世。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人能真正帮得了你一世,这个人就是你自己。遇到困难时,不要轻易向别人求助,要学会靠自己求助自己。谨记:求人不如求自己。
故事:有一名虔诚的佛教徒遇到了难事,便去寺庙里求拜观音。走进庙里,才发现观音像前己有一个人在拜,那个人长得和观音一模一样,丝毫不差。
“你是观音吗?”“是。”那人答道。“那你为何还拜自己?”
“因为我也遇到了难事。”观音笑道,“可我知道,求人不如求己。”
这是一则有关佛教的趣谈,它让人深思,让人回味。想来凡人之所以为凡人,可能就是因为遇事喜欢求人。而观音之所以为观音,大约就是因为遇事只去求己吧——如此再想,如果人人都拥有遇事求己的那份坚强和自信,也许人人都会成为自己的观音!
故事:“百忍成金”山东张公五世同居,百忍家道兴。据说他发愿,在他的一生中,要行一百件大忍辱的事,忍过了九十九次之后,第一百次时是他的孙子娶妻那一天,突然来了个道人,要试验他是否真有忍辱功夫,便向他要这个新娘子,先于自己做一夜夫妻,这一件事使张公很感为难,但他宽大一想,我什么悔辱事都忍受过了,这最后一次忍辱有什么不能呢?于是劝其孙儿,完成他的百忍大愿,忍辱一下,后来这位道人在新娘房中,跳个不休,嘴里不停地说:“看得破,跳得过”。跳到天亮,忽然倒在地上死了,新娘骇叫起来,待众人来看时,已变成了一个金人,由此致富。故说张公百忍成金,山东那个地方,到现在还有一座巍峨的[百忍堂]纪念他忍辱的德行。
世上所有的问题都有解决之道, 命运并不是天生注定的,而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当命运不济时,我们需要去改变它。若想改变命运,最重要的不是改变别的,而是改变自己,就看我们能不能“忍” , 能不能看破、放下、一切随缘,能不能用清净心、恭敬心念这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能不能往生西方,就要看我们自己。所以我们必须依戒为师、依四依法修行,深信因果,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念到底, 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佛忆佛当生必定成佛。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7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不如意的事要懂得心宽[摘编]


人生不如意的事在所难免,俗话说:不如意的事让人伤坏了身、让人伤透了心?有句话大家知道的,叫“好事多磨”。我们应该有这个信念:不如意的事,是一种磨炼人生的过程,不如意的事,是我们过分的强求欲望,佛经上说,未断我爱,不如洁净,爱恨恩仇,皆是情障。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当你不知道迷惑时,那才是最可怜的人。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今日的执著,可能会造成明日的后悔。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永远也不可能给你烦恼,皆因你自己的内心放不下强求的欲望,放不下非分的欲望,导致自己的痛苦。
“什么比海更宽广是天空,比天空更大的是人的心灵。”生活不论如何磨人,如何将你压缩在一个四方的小盒子里,但思维的空间是不受限制的,生命的迷人之处就在这里! 站得高,你就看得远。红橙黄绿青蓝紫,七彩人生,各色不同;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各有所好;喜怒哀乐悲恐惊,七种情感,品之不尽。没有一帆风顺的人生。没有失败的尴尬和忍辱哪来成功的喜悦?也许你就是忍受不了人情的冷暖和失败的打击,抱头哀叹。早已说过“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当你痛苦的时候,相信痛苦不是永恒的,你就一定有力量战胜痛苦,这是一种信念。可以说信念主导着我们的人生之路,也全在一念之间。
人很善良,常常把宽容给了陌路,把温柔给了爱人,却忘了给自己留一点。有一句话很有用,叫“没什么” ,对别人总要说许多“没什么”,或出于礼貌,或出于善良,不管是出于礼貌与善良,但真正的善良不是爱你所爱的人,还要能宽恕和你对立的人,爱人如爱己。当别人因误会或别的原因而对你无理取闹时,要以善良的心去包容对方,以理智的方法去感化他。如果你一直想改变对方的话,你会很烦恼很痛苦的。
我们人生也能做到永远没有不如意的事,那有什么方法呢?拿修行来改变,可能有很多人都会说修行心地善良就行,但善良到什么程度呢?那些上天堂的人,都是行善积德的好人,为什么还在六道轮回受苦受难呢?因不懂的修行方法,只认为心地善良就行了,多数的老百姓都知道要心眼好,也会做好事,这些不能算真正的好,那什么叫真正的好,修行就是真正的好,世事无常,人生苦短,所以我们对于佛法的修学,一定要勇猛精进,断恶要快,修善要积极,刻不容缓!我们要把握着每一分的光阴,要认真努力修行,老实念佛求生净土,不能等待将来,不能等待明年,明天都不能等,了生脱死永出六道轮回、是刻不容缓!要专修专念一句佛号往生西方。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悔是人格的清洗剂[摘编]


忏悔业障,为普贤菩萨的第四大愿。
忏悔,是修学的重要环节。无始以来,众生由贪嗔痴所缚,造作种种罪业。这些罪业招感的果报,会成为修行的极大障碍。化解之道,就是忏悔。我们所要忏悔的障碍有三种:一是烦恼障,二是业障,三是报障。
一、烦恼障,包括贪心、嗔心、愚痴、我慢、嫉妒等等。因为有贪心,使我们处在永无止境的追逐中,不得安宁。哪怕是在座上,也会受到贪心干扰,一会儿想着这笔钱还没赚到,一会儿想着那件东西还没得手,心中七上八下,妄想纷飞。因为有嗔心,又会使我们陷入极大烦恼中,一会儿想着这个人对不起自己,一会儿想着那个人伤害了自己,越想怒火越盛,恨不能立刻给对方沉重打击。这样的话,不要说得定,连轻安都不可能得到。愚痴,就是缺乏智慧,不明事理,听佛法怎么也听不明白,看经教怎么也看不进去,也是修行的重大障碍。懈怠,则是懒惰放逸,打坐时瞌睡一来,或腿部有些酸麻,就立刻退却。此外,缺乏自制也是懈怠的一种表现,经不起外界干扰,一有风吹草动就给自己放假。以上种种,一旦形成习惯,再想改就非常困难了。所以我们不能轻易纵容自己,更不要执著那些对修行无益之事。这样,打坐念佛时,妄念自然减少。
二、业障。业是梵语羯磨的意译,是佛法核心理论之一,主要包括身业、口业和意业。身业,即身体行为;口业,即语言行为;意业,即起心动念。身口意的行为发生后,将转化为具有潜在力量的种子,直接影响未来生命的走向。无始以来,我们曾做过许多不该做的事,由此积累的业力,便会影响今生修行。有些人想学佛,但身体不适,经常卧床不起;有些人想修行,但经济困难,整日奔忙劳碌;还有些人虽然时间充裕,生活无忧,却生于不闻佛法之地,没有机会接触正法。全世界六十多亿人中,有缘听闻佛法又有机会修行的人,实在少而又少。所以,我们要珍惜这份难得易失的福报!
为什么有人能听闻佛法,有人却没有机会呢?正是业力使然。有些人想出家修行,但因是家中独子,父母拼命阻拦,以死相逼,使其无法达成愿望。相反,也有很多父母欢天喜地地送子出家。比如我,从小生在佛化家庭中。十几岁时,虽对佛法没什么认识,就因种种因缘际会而决定出家。其实,起先并未真正了知出家意义,随着修学深入,才知佛法如此殊胜。我觉得,我来到这个世界,好像就是为了出家,不仅没有什么障碍,反而有许多顺缘在推动。
当我们在人生旅程遇到任何障碍时,不要埋怨环境,也不要责怪他人,而要反观自身,明白障碍来自过去所造业障,并在佛菩萨前至诚忏悔。世间因缘固然错综复杂,但任何因果都是真实不虚的,由如是因,方才感得如是果。我们无论遇到什么逆境,都不是别人的错,而是自己曾经造作的恶业显现。所以,不要抱怨,而要处之泰然,并积极予以改善。
三、报障。因为烦恼就会造下种种罪业,一旦造业后,就会成为种子,埋藏在阿赖耶识中,待时机成熟必定受报。或许有人会说,世间许多人虽干尽坏事,却能飞黄腾达;有些人虽一生为善,却处处碰壁,这又是为什么呢?其实,这就是常言所说的“不是不报,时候未到”。农民春天播种,要到秋天才能收获。而佛教的因果观是三世论,贯穿着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我们现在的人生境遇,是过去业力所感。但这个过去,未必是前一世,可能是前几世,也可能更早。而现在的所作所为,又会招感未来境遇,可能是下一世,也可能是再下一世或更远。但有一点确定无疑,那就是“业不作不得,业作已不失”。所有业力,哪怕是再微细的善恶之行,若非采取对治手段,必定招感业报。
忏悔的意思是什么呢?忏,忏除过去所犯的过错;悔是后悔,改过自新永不再犯。忏悔是对自己所犯的错误,生起悔过自己的心灵,痛改前非,保证不再犯第二次了。忏悔,并不是佛教特有的法门,像基督教、伊斯兰教都很重视忏悔,共产党也讲批评与自我批评。佛教的忏悔跟其他宗教不同:其他宗教如基督教、伊斯兰教忏悔,他们向谁忏悔呢?向上帝、教主忏悔,求得主的宽恕、饶恕。主宽恕了你,你的罪业也就消除了。佛教的忏悔主要是面对自己,虽然有时也在佛的面前忏悔,主要是自我遣责。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忏悔是人心的清洗剂。佛陀在经中说:有两种人在修学佛法上能有所成就,第一种是能如法理如法的修行、在工作与生活中不会犯错误;第二种人是犯了错误之后能忏悔。一个人有缺点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犯了错误,没有悔过之心,这种人才是最可怕的。所以,当我们犯了错误之后,一定要诚心忏悔,痛改前非,保证以后不再犯了,这样在修学佛法上才能有所成就。
消业障是修行人第一条重要的功课。
什么是业障?障就是障碍,障碍了真心,障碍了本性,什么是障?业就是障,业是事业,人都希望自己事业越大越好,业越大,障越大,烦恼也就大了。人出不了六道轮回,就是造业从来没中断过,拼命在造,作恶有障碍,作善也有障碍,果报都出不了三界。造善业,三善道投胎,造恶业,三恶道受报。佛教我们断一切恶,修一切善,而不著相,就是净业。著相,业就不净,就会产生障碍。
没事想事,这是业障。妄想分别执著是业障。
最大的业障是自私自利,自私自利里最严重的是贪心。贪得了就吝啬,贪不到就生嗔恚、嫉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业障不除,障碍你的智慧、福报。  
求佛菩萨不灵,没有感应,你有业障,把业障消除,就有感应了。  
如何消除业障?忏悔。每天很认真的反省,把毛病找出来,改掉,叫忏悔。  
平常的人都知道把生活的环境打扫干净,然而很少人注意到打扫自己心灵的环境、清洗自己不良的行为,清除自己思想和言行上的污垢。由于无始以来,我们有很多烦恼,造下了很多罪业,我们被贪嗔痴污染得一塌糊涂,如果不用真心忏悔去清洗自己被烦恼污染得心灵,那我们的心灵将是一个什么样子呢?如:就像一件十分漂亮的时装,本来很干净,如果穿一段时间,穿脏了,脱下来也不洗,往那里一放,过几天再穿,再脱;再穿,永不洗;过一段时间,拿出来闻闻再穿,时间长了,已经脏得不能再脏、臭得不能再臭了,然后就这样一直穿下去,一次也不洗。你想这件衣服将会是一个什么样呢?
我们的心也像新衣服一样,本来很干净,因为有了贪嗔痴的原因,使我们造下了许多罪业。烦恼污染我们的心灵,罪业带来生命的痛苦。因此,我们现在学习普贤菩萨的第四大愿“忏悔业障”,真正忏悔了觉悟了,增长愿力和正知正见,就会少造业。如忏悔完了还是以前那样,忏悔也是假的,白忏。
故事:“清洁妇人”。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他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行为,为什麽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佛陀严肃地看他一眼,回答:“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力,做事负责,为什麽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於改善呀!”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智慧是学不到的,鹦鹉学舌是世间聪,放下才是清净的根本,清净心是最大的营养,最大的健康。我们学佛人,要看破、放下,一心向佛,依教奉行,把佛法变成我们的思想、行为,好好去落实到工作与生活中去,念念为众生,不再为自己,帮助众生就是真正帮助自己。
做错事,不怕人批评、舆论。如果你造极重的地狱罪,只要一口气没断,还有救,忏悔,真正从内心忏悔,后不再造,你可以不堕三途,带业往生。“念一句阿弥陀佛,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有口无心的念不行,要诚心诚意的念。对世间万缘真的放下,一心求往生。阿弥陀佛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把恶运转成好运 [摘编]


我们行善,为什么还有不好的遭遇?这是消业障,你业障报掉了,业障消了之后,善果就一定现前。
我们看到世间做大官的、挣大钱的,一般讲师级以上的、有几千万资产的大企业家,都是在前生中乐施好善修积下得,在一般来讲一生中做过大善事,至少也是帮助过很多很多的穷苦人和做过很多很多有益社会与大众的事业才能修积这样的果报;可是如果他不懂得惜福和再造福的话,福报很快就会享光。
你现在有权有钱,可以任意享受,实在说,这桩事情并不难懂。譬如我们在银行储蓄,储蓄十万、百万要用很长的时间,可是如果花天酒地很快就花光了;假如去赌场赌博,可能几分钟就输光了。你才晓得,福报修积不容易,很快就享完了。
实实在在讲,事实真相是这个样子,所以我们要惜福要造福。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当中多发慈悲心,不管大善小善看到就做就干,从小到大很快就积下福报与往生的资粮了,可是一般人认为命运有一定的安排,所谓「命有八尺,难求一丈」。不错!但这是指平常人而言。若是修道人,就不在此数中。修道人,不要问〈易经〉,那是一般凡夫俗子所用的。修道人的生死尚且能了,何况其它的数呢?只要能如理如法的修行很快就能够把恶运转成好运。
真正修行在哪里修?就是在境界中修行。境界里头特别是人事环境,逆境恶缘不生嗔恚,顺境善缘不起贪恋,境界就转过来了。我们在《华严经》里面看到善财童子,为什么人家一生成就?他靠什么成就?没有别的,在日常生中做什么事情都能够老老实实的干。
凡有因就有果,修因的时候,我们能够想象到将来的果报;受果报的时候,一定知道过去的业因。这样,你就不怨天、不尤人,不管是顺境与逆境来了都受,我们还要培养耐心、虚心、细心、孝心、直心、诚心、赤子心、清净心、慈悲心、宽恕心、欢喜心、布施心、供养心、平等心、忍辱心、惭愧心、忏悔心、感恩心、般若心、菩萨心、佛心,发挥出心中不可思议的妙用来。
你的付出越多,你得到的越多。别占别人便宜,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让别人干,这都是消耗福报的,欠别人的,你早晚也得还。欠一条命就还五百条命,一样,你欠一件事,就还五百件事。别欠别人的,多干点,这有什么?按世间法来说,是锻炼;按佛法来说,是消业。通过这些,能增加你的见识,能增长你的智慧,这不是坏事,是好事!可是人都特别自私,总想占别人的便宜,自己不干让别人干,自己不愿意做的事情让别人做,这都是造业,别这样!在家里也是,在单位里也是,多干点又怎么了?你想改正别人,首先改正自己;你把自己改正好了,别人自然而然就会转变。如果自己没有改正,自己没有做到位,别人也不会转变。
不用说别人,先说自己。先自己做,做好了,别人自然而然就会转变。尤其是你周围这些人,儿女也好,爱人也好,你们之间有特殊的缘份,你好了,他们也会好;你不好了,他们也不会好。      
你真想改变他们的命运,首先改变自己的命运。你的命运转过来了,他们的命运也能转过来了。他们那边不好,你也受影响;你这边不好,他们也受影响。好好学佛,好好修行。怎么学?怎么修?好好地待人、处事,老老实实念佛。佛让你过日子,不让你混日子。佛法是过日子的方法,不是混日子的方法。让你放下,不是让你放弃;让你认真,不是让你执着。
故事一: 1994年,我到村里的一个井边挑水,遇到一个近70岁的老阿婆在挑水,我就悦“阿婆,我替您挑吧!”阿婆说不用,但我还是为她挑了一桶水,当时我不认识她,她也不认识我。后来那阿婆遇到我妈,说有一个小青年很乖,前几天为她挑过水。我妈说,他是我儿子,我听他讲过此事,我妈回来告诉我,原来那个阿婆和我们还有亲戚关系。5年后报应来了,我和我妈在去医院的途中丢了一个钱包,内有现金近千元,还有一些证件。我很急,以为一定找不到了,这世上拾金不昧的人还有多少呢,况且是在较贫穷的农村。结果在我回家途中,一位小女孩一直喊我和我妈,我当时因丢钱包心里急,有点生气,后来那小女孩的妈妈追上我们,说钱包被她女儿捡到了。我拿回我的钱包,并谢谢她们,当时我不认识她们,她们也不认识我。后来回家,我妈经打听知道那小女孩是5年前我帮其挑过一桶水的阿婆的外孙女。
一桶水值一千多元,并省了很多麻烦(证件)。仔细一想,不免吓一跳,两件事的过程很有联系,又太相似了。我帮阿婆,我俩互不认识,后来经我妈介绍才知道。阿婆的外孙女帮我,我俩也互不认识,也是后来经我妈打听才知道而且以我每小时近50公里的车速,那小女孩还能看清楚是我掉的,在公路上钱包又刚好是她捡到。而一桶水最多仅值一角钱,5年后,利息竟是一万多倍。
 楼主| 发表于 2011-3-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二: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人,名叫孙叔敖,为人很仁慈。他十岁的时候,有一天出外玩耍,看见一条两头蛇,他马上把两头蛇打死,埋在土里,然后就哭哭啼啼的回家了。因为当地有个传言,只要见到两头蛇的人,一定活不了,孙叔敖见到后,不希望别人再看到,所以把蛇打死之后埋好,但是想到自己再也不能对父母尽孝了,就一路哭着跑回去。他的母亲也是个明理之人,听了这件事之后很感动,就对他说:“你念念都是为别人,不会有难的,别担心。”后来孙叔敖果然做到了楚国的大臣,很得楚庄王的信任。从这里我们看到,只要你念念想着利益他人,就是在行善积福,兴建大利。
我们怎能不听佛菩萨的话去努力行善呢。因果不爽啊!而且报应又是如此之快,根本没等到来世,其实当我在帮阿婆时,我不但行无畏布施,又行了财布施,因为有一桶水的价值利息这么可怕,难怪圣人教导我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我们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的能够忍,依旧能够惜福再修福,把福报回向到西方就给往生积下资粮了,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永出六道轮回,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成了无量寿、无量无、什么都是无量的、不生不灭,思什么就来什么。西方极乐世界太好了、真是拿语言无法能表达出那里的美丽庄严与奇妙。
阿弥陀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8 20:21 , Processed in 0.30117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