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父亲与不肖的儿子们

  求偶时期的财护(注),难以驯服,但被人系缚后,不吃任何食物,只惦记着森林。(译者注)

  沙瓦提城中有位年老的婆罗门非常富有,他有四个儿子,每个儿子结婚时,他就分给那位儿子应得的一份财产。四个儿子全部结婚后,他又把剩下的财产分成两半,其中一半再分给四个儿子。后来,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的儿子们就回来妥善照顾他。他们十分关心,敬爱他,但却慢慢劝服他,把剩下来那一半财产也全部分给他们。从此这老人分文不值。

  老人首先与长子同住。过了几天,长媳妇就说话了:「长子分到的财产比较多吗?难道你不知道去其他儿子家的路吗!」听完话后,老人十分难过,就离开长子的家,前往次子的家。不久,二媳妇也讲类似的话,老人只好移往第三个儿子的家去。结果,情形也是一样。老人最后去找最小的儿子,但与在前面三个儿子家的遭遇一样。老人从此流落街头,拿着一钵一杖,前去找佛陀,寻求护慰和忠告。

  到达精舍后,他向佛陀叙说他的儿子如何亏待他。佛陀就教他数首偈语,请他在婆罗门大型聚会的场合上朗诵,这些偈语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四个愚痴的儿子个个像恶魔,他们虽称呼我『父亲!父亲!』但这只是嘴上亲热而已,内心里全不是这样想。他们全是骗子,工于心计。全都听老婆的话,把我赶出他们的家,现在我只有乞讨为生了!这四个儿子比我手上的枴扙更无用!」

  城里所有婆罗门聚会的日子到了,老人知道他的四个儿子也会出席,就前往参加大会,并且大声朗诵佛陀教他的偈语。当时的习俗认为亏待父母,不奉养父母的儿女都应该接受处罚。因此大家听完老人的偈语后,就愤怒地找出这四个不肖子孙来,威胁着要处罚他们。

  这时候,四个儿子明白自己的错误,就跪在父亲的脚下,请求父亲的原谅。他们发誓从此以后会照顾、爱护和礼敬他,他们也警告妻子要妥善照顾父亲。从此以后这四个儿子供给父亲足够的食物和衣服。老人因此恢复健康,他就前往精舍,请佛陀每天接受他儿子供给他的四盘食物中的两盘,做为他的供养。

  有一天,老人的长子邀请佛陀前去他家应供。供养后,佛陀说,人若妥善照顾父母,可以得到功德。佛陀也讲大象财护照顾父母的故事。大象财护被捕后,天天思念森林里的父母。

  注:「财护」为象名。译者注:佛陀说此法句告诫世人应该孝顺父母。  

  (可参考故事「疏于照顾母亲的子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节制

愚痴的人,懒惰,好吃又贪睡,像猪一样懒睡翻滚,因此生死轮回不断。------325偈

  有一天,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吃完丰硕的早餐后,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顶礼问讯并听佛陀说法。但他却精神不振,不停地打瞌睡,无法保持清醒。他告诉佛陀:“尊者,我自从吃完丰硕的早餐后,身体一直不舒服。”

  “过量的饮食会造成身体不舒服!”佛陀说。

  佛陀接着建议国王饮食应适量,国王也接受佛陀的劝告,日渐减少食量。果然,他变得活力充沛,机敏又快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沙马内拉和前世母亲的精灵

  从前,我的心四处攀缘,但现在我已经调御内心,如同驯象师制服求偶时期的象。 (偈 326)  

  有一天,众多比库要求左奴沙马内拉背诵一些经文,背诵完后,左奴虔诚的说:「愿以背诵神圣经文的功德与父母共享!」这时候,他前世母亲的精灵正好听到他的背诵和话,她非常高兴,立即高声说:「亲爱的儿子,我多么高兴能分享你的功德,你做的太好了,真是好孩子!」由于左奴的缘故,天神和其他精灵更敬重她,聚会时,都优渥礼遇她。  

  但左奴长大后,却对修行生活不满意,而想还俗。便回家向今生的母亲表明心意。他母亲费尽唇舌,劝他不可半途还俗。但他心意已定,他母亲只好答应吃完饭后,给他世俗的衣服。他母亲就忙着去准备餐饭,这时候,左奴前世母亲的精灵在心中想着:「我一定要想办法,阻止他离开僧团。」这精灵就附在左奴身上,使他在地上打滚,并且喃喃自语。他今生的母亲吓了一跳,邻居们也都过来要求精灵安静下来。不料精灵却说:「这沙马内拉要离开僧团,还俗,果真如此,他就无法解脱了。」说完后,精灵就离开左奴的身体,左奴也清醒过来了。  

  他发现母亲满脸泪痕,邻居也聚集在他身边,就问他们究竟发生什么事。他母亲告诉他刚才发生的事情,并且说:还俗是非常愚蠢的事。左奴明白自己的错误,就回到精舍,受具足戒,成为僧团的正式一员。  

  佛陀也为了帮助左奴证得究竟涅槃,而告诫他:「比库!无法制服心,使心不四处飘浮的人,无法证得究竟法喜。所以控制你的心念,一如驯象师驯服大象一般。」左奴正念现前地奉行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阿拉汉果,更娴熟三藏。后来,更是宣说佛法的优秀比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随着鼓声起舞的老象

人应该欢喜正念现前,并且妥善护卫自心;如同象自力脱离沼泥,修行的人也应自力脱离烦恼的陷阱。 (偈327)

  大象波梨耶年轻的时候非常强壮,但老了以后,却衰弱不堪。有一天,它走到池塘时,陷在泥淖中,无法脱困。国王知道这件事后,就派一位驯象师去帮助它。驯象师抵达波梨耶陷身的地方时,就要人吹奏战鼓。波梨耶听见战鼓声时,觉得自己似乎又回到战场了,精神为之大振,而一鼓作气,脱离困境。

  佛陀以波梨耶的故事告诫众多比库:「比库,一如波梨耶自行脱困,你们也要自行从精神的烦恼中解脱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照顾佛陀的大象(注)

如果有行为端庄,智慧具足,适合共住的益友,应该欣然与他共住,克服所有的困难。------328偈
但如果没有行为端庄,智慧具足,适合共住的益友,就应该像国王放弃王国,或独自生活在森林中的象,独自居处。------329偈
宁可一人独居,也不要与无明的人为友,独自居处,不造作恶行,自由自在,如同森林中的象。------330偈

  高赏比的比库有一次因一件小事而引发不幸的争吵,他们甚至不听佛陀的劝解。佛陀就一个人独自到一处林子里去结夏安居,在这期间大象波利哩亚卡妥善护守着佛陀。相反地,当地的信徒明白佛陀离开的原委后,不再供养这些比库,他们终于知道犯错了,就拜托阿难达尊者前去邀请佛陀回来。

  结夏安居结束后,阿难达和五百名比库到佛陀安居的林子里。五百比库在林子外等待,阿难达尊者独自进去见佛陀。佛陀要阿难达叫五百比库全都进来,他们进来向佛陀顶礼问讯后,说:“世尊!您一个人独自在林子里结夏安居,真是辛苦了。”

  “比库们!快不要这么说,波利哩亚卡大象在这段时间里妥善护守着我,它实在是个好朋友,真正的朋友。人如果有它这种朋友,应永远维持这份友谊,但如果无法找到真正的朋友,最好还是独处。”佛陀如是说。

  (注)相关经文请参考一 —— 五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魔波旬企图怂恿佛陀

  在患难的时候,得遇善友是一件好事;知足是一件好事;

  生命即将结束时,能具足功德是一件好事;能够解除所有苦是一件好事。 (偈331)  

  今生能礼敬、照顾母亲是件好事;今生能礼敬、照顾父亲是件好事;

  今生能礼敬、照顾沙门是件好事;今生能礼敬、照顾圣者(注)是件好事; (偈332)  

  老年时,仍然能够持戒是件好事;具有正信是件好事;智慧具足是件好事;不造作恶业是件好事。(偈333)  

  有一次,佛陀在喜马拉雅山附近居留时,发现很多百姓受到暴虐君主不公平的统治,他心想,是否有法子可以使这些君主能公平、如法地善待百姓。魔波旬明白佛陀的心思后,就怂恿佛陀当国王。  

  佛陀对魔波旬说:「邪恶的魔波旬!你的教法和我的大不相同,你无法左右我,人应该警觉那些口口声声要帮助我们,而实际上却处处为自己利益打算的 "朋友"。」  

  注:「圣者」:指佛陀、阿拉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品 爱欲品     
  



  口臭的金鱼

  放逸人的贪爱,如同蔓草到处增长(攀缘),他们不停地生死轮回,一如林中的猿猴不停的寻找水果。(偈334)

  在此世间,如果为恶欲所缠缚,苦痛增长如同雨后的毘罗草(注)。 (偈335)

  但,在这世间,如果能够降伏难以克服的贪欲,则苦痛远离,如同水滴滑落莲花叶。 (偈336)

  所以,恭贺所有聚集在此的人,深入掘除爱欲的根,如同想得到甜根的人,努力挖掘毘罗草;

  不要让魔波旬像洪水伤害芦苇草般,一再伤害你们。 (偈337)  

  沙瓦提城的一群渔夫捕到一只非常漂亮的金色鱼。这鱼实在太漂亮了,他们就把它献给国王,国王也带着鱼去见世尊。但当鱼张开嘴巴时,一股恶臭剎那间瀰漫整个精舍,国王问佛陀,为什么如此漂亮的鱼,却口臭难耐。  

  佛陀说,咖沙巴佛时,这鱼原是一名叫迦毗罗的比库,由于非常娴熟佛法,所以有相当好的名声和荣耀,但也因此贡高,瞧不起其他比库。若有比库向他指出什么是正确,什么是错误时,他总是讥讽地说:「你又懂得多少?」言下之意,就是他比其他比库懂得太多了。许多比库渐渐回避他。有一次,他正在诵比库的别解脱律仪戒 (Patimokkha Sila) 时,没有任何比库加入他的行列,当他察觉其他比库都默默不语时,他说:「没有所谓的经、律与论。我不在乎你们听不听别解脱律仪戒。」说完话后,就离开了。迦毗罗比库的言行障碍了佛教的开展和传播。基于这份恶业,他生生世世受到很多的苦。  

  佛陀接着说,迦毗罗曾经向大众教导奥妙的佛法,所以仍具有美丽的金色鱼身,但他诽谤、辱骂其他比库和法,所以今生才会恶臭难闻。  

  佛陀最后告诫大众,解行并重的重要。  

  (注) 「毘罗草」:草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业报

耽于爱欲的人时时惊骇,如同陷阱内的野兔。因此,志求涅槃的比库应该弃除贪欲。------343偈

  佛陀有一次在王舍城化缘时,瞥见一只母猪,佛陀微微一哂,阿难达问佛陀何以一笑,佛陀说:“阿难达!这只猪在上一佛时,是住在一处精舍附近的母鸡,所以有机会听闻经文的唱诵,因此死后往生成一位公主,有一天,她在厕所中看见咀虫,而正念现前,明白色身不净等法义;死后,往生至梵天,为婆罗门。今生,由于以前的一些恶业,却又投胎为猪。阿难达!请留意观察善恶业,如何使人生死轮回永不间断!”

  (注)以譬喻贪欲如同蔓草,经由六根,染着六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勇敢面对死亡的男人

  离开欲望的丛林(世间的生活),加入修行的丛林(出家为比库);

  一旦脱离世间的生活,却又返回欲望的丛林(出家后又还俗),看啊!这位脱离系缚,却又回头再受系缚的人。(偈344)

  马哈咖沙巴尊者的一位弟子已经证得四禅,有一天,他在金匠叔叔的家中看见一些非常美丽的东西,而生起非常的爱恋,就还俗离开僧团。但他十分懒惰,不努力工作,终于被叔叔赶出去,于是沦落为小偷(注)。后来,他被政府逮捕,准备送往墓园去处决。这时候,马哈咖沙巴尊者看见这位以前的弟子,就告诫他:「收摄你的心念,坚定地观想某一目标。」他遵照马哈咖沙巴尊者的教诲,系念在前。

  到达墓园时,行刑官员告诉他:「我们要处决你了。」就开始做各种准备工作。尽管马上就要被处决了,他丝毫不恐惧或焦虑,只是静静坐下来,进入禅定,忘掉即将来临的危难。

  执行的人对他沉着的态度和勇气,十分钦佩,就说:「看看这小偷,虽然马上就要被处决了,仍然不恐惧颤栗。从来没遇见这样的人,他实在非常勇敢。」

  执行的人觉得最好向国王报告这小偷异乎寻常的举止,他们就向国王报告,国王也因此下令释放他。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就放光劝诫他:「你以前离开欲望的丛林(世间的生活),加入修行的丛林(出家为比库),但去除丛林的欲望后,却又惹上所有的束缚。」

  佛陀又说:「清净你的内心,不要有任何精神上的烦恼,连根拔起欲望的根,清净自在吧!」

  这小偷于是坚定地察觉因缘和合事物的生灭和无常、苦、空的性质,不久之后就证得初果。

  后来,他到竹林精舍向佛陀顶礼问讯,也在佛陀的允许下,重新加入僧团,并且在佛陀更进一步的教导下,很快就证得阿拉汉果。

  备注:证禅定的人仍可能有贪欲,而利用他们的能力去造做恶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贪欲的束缚

  智者明白,铁、木、或麻所作的束缚不够坚固,对珠宝、装饰、儿女或妻子的贪爱才是真正的束缚。 (偈 345 )

  智者明白这些贪欲(注1)是坚牢的束缚,它们虽然外表看似松弛,但实际上却难以解困。

  智者断除这些贪欲,不再贪爱,而出离世间 (出家修行)。 (偈 346 )  

  一群比库到沙瓦提城化缘时看见几位手脚带着镣铐的囚犯。回到精舍后,他们向佛陀报告在沙瓦提城中的见闻,他们问佛陀有没有比镣铐更束缚的东西。佛陀说:「比库们!和对食物、衣服、财富和家庭的欲望比较,镣铐真是微不足道的束缚。这些欲望比脚镣手铐和囚笼更坚固,这就是为什么有智慧的人断除欲望,弃绝世间,加入僧团为比库的原因。」

  (注1) 指对珠宝、装饰、儿女、妻子的贪爱。(注2) 请参考「勇敢面对死亡的男人」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1:10 , Processed in 0.30037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