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自食恶果的人

虽然身穿黄色袈裟,但却造作恶业,又不能调御身口意的人,终究会因造作的恶业而堕落地狱。------307偈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有一次与勒叉那尊者一齐下山。他们在路上遇见几只状况悲惨的恶魔。回到精舍后,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当着佛陀的面,告诉勒叉尊者,说他亲眼看见有五只受苦的恶魔,身子为火所灸烧。佛陀也说:“在上一佛时,这五只恶魔都是出家比库,但对修行不感兴趣,而犯下众多罪行,也因此,他们在地狱受苦。今生他们也变成受苦的恶魔,来偿还他们的余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假装已经证得圣果的比库

  如果犯戒,不能调御身口意时,与其接受他人的供养,不如吞赤焰熔熔的火红铁丸。 (偈308)  

  有一年,跋提发生飢荒,某些比库为了要有足够的食物,就假装他们已经证得清静圣果。村子里的人不明就里,却相信、尊敬他们,而大量供养,只留下极少数的食物给自己。  

   结夏安居结束后,全国的比库遵照当时的习惯,聚集起来,向佛陀顶礼问讯。这些跋提的比库也来了。他们形色饱满欢愉,其它地方的比库则面黄飢瘦。佛陀垂询所有的比库如何结夏安居。他特别询问来自跋提的这群比库们,飢荒时,是否有获得供养的问题?这群比库回答说,没有任何问题。

  事实上,佛陀知道这群比库为什么会得到那么多供养。为了藉机教诲他们,佛陀就问:「你们如何在飢荒期间,得到那么多的供养来结夏安居?」这群比库回答说,他们经过讨论之后,决定作假,利用彼此之间的回答,来误导村人,使村民以为他们都已经证得清静圣果。佛陀马上问他们,是否真正证得圣果?他们说没有。佛陀于是告诫他们,如果名不符实,而接受信徒的供养,是不如法,而且很危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受女人爱恋的男人

放逸,邪淫他人妻子的人必然遭受四种报应:获罪(造作恶业),睡不安眠,受人谴责,堕落地狱。----309偈
因此,邪淫不仅造作恶业,也会堕落地狱。邪淫男女必生惊恐,喜乐短暂,国王也将治以重罪,所以,人不应该与他人妻子邪淫。------310偈

  谶磨既富有又英俊潇洒,很多女性因此深深迷恋他。这些女性无法抗拒他的魅力,而从不自觉地爱上他。谶磨也就和很多女性私通,丝毫没有良心不安。国王的手下前后三次抓到他与人邪淫,并且把他押解到国王面前。但国王的手下告诉国王说,谶磨是给孤独长者的侄子,国王出于对长者的尊敬,每次都是加以谴责就放过他。给孤独长者知道侄子的恶行后,就带他一齐去见佛陀,佛陀向谶磨指出邪淫的罪恶和其严重的后果。从此以后,谶磨就痛改前非,守五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固执的比库

  如果错抓孤沙草 (注1),手会受伤,同理,比库若造作邪行,也会趣向地狱。 (偈 311)  

  懈惰,犯戒,修梵行时却心生怀疑的人都得不到大善报。 (偈 312)  

  应当作的事就尽力、坚定地作。放荡的比库,徒然增长欲望的尘垢。 (偈 313)  

  有位比库后悔曾经愚痴地砍伐一些树木,就向另一位比库透露他的心声。但这位比库却说:「砍伐树木不过是极其微小的戒 (注2) 而已,你已经向我表达悔意就好了,没什么好自责的。」说着说着,这比库为了证明自己不把这种小小戒放在心上,就用双手连根拔取一些树木。甚至当佛陀告诫他时,他一开始也是桀傲不驯,顽强任性,但是当佛陀说法后,这桀傲顽强的比库才明白,身为比库,要克制身、口、意的行为。从此以后他严谨地遵守戒律。后来,更因为修习止观,而证得阿拉汉果。  

  注1:「孤沙草」:香草的名字注2:虽然禁止破坏树木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也不可行,但佛陀的重点在于强调,人必须尊重所有的生命,不管它们可能多么卑微,因为所有的生命都是相互依存的。今天,我们可以更进一步体会并珍惜佛陀的智慧,不可任意破坏自然环境的智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嫉妒心重的女人折磨女佣

  不要造作恶业,造作恶业的人,将来必定受苦;应该造作善业,造作善业的人不受苦。(偈314)  

  从前,有一位嫉妒心重的妇女和丈夫住在沙瓦提城。她发现丈夫和家中的女仆私通,而异常愤怒。有一天,她将该女仆綑绑起来,割掉她的耳朵和鼻子,并且关在房间里。然后,她陪同丈夫到揭达林给孤独园。他们出发后不久,这女仆的亲戚来他们的家,发现女佣被绑着关在房间里,就将她松绑,并带她到给孤独园去。这女仆向佛陀叙说女主人对她的所作所为,她更站在群众中间,让大众亲眼目睹她家女主人的残酷手段。佛陀因此说:「不要犯恶行,以为不会为人所知。私下秘密犯下的恶行,一旦为人发掘,会招致更大的痛苦和哀伤。但善行可以悄悄的做,善行只会带来幸福,而不是哀伤。」  

  这善妒的女主人承认她的恶行,并努力去除嫉妒心。后来,她也确实明白佛法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自求多福的比库

  譬如边境城市,内外都受到防护,人也应当如此护卫自己,不可糟蹋机会 (注),糟蹋的人堕入地狱受苦。 (偈 315)  

  一群比库到边境的村落去结夏安居。第一个月,村民妥善照顾他们并且提供他们生活的必需品。但抢匪在第二个月的时候掠夺该村子,有些村民甚至被掳去当做人质。村民因此必须重建村子,保护自己,也就无法如愿供养、照顾这群比库。这群比库只好自求多福了。  

  结夏安居结束后,他们回沙瓦提城的揭达林给孤独园,去向佛陀顶礼问讯。他们也向佛陀报告说,由于村民的处境困难,所以,安居的后两个月,他们过的相当艰辛。  

  佛陀告诉他们:「比库们!想要拥有无忧无虑,轻轻松松的日子本来就很困难。一如村民要保护自己的村落,比库要时时刻刻自我警惕,坚定地集中心念,努力修行。」  

  (注) 例如佛陀出现世间,与人共修,健康的身体,拥有正见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念错误的裸行外道


对不该羞耻的事感到羞耻,该羞耻的事却不知羞耻,怀有此等邪见的人,堕落地狱。(偈316)
对不应恐怖的事心怀恐怖,该恐怖的事却不知恐怖,怀有此等邪见的人,堕落地狱。(偈317)

  有一天,几位裸行外道外出化缘时用布遮着他们的钵。一群比库看见他们,就评论道﹕“用布遮住前面身子的外道比只用布遮盖钵,全身却一无遮掩的外道更受人敬重。”这些裸行外道听见比库们的评论时,反唇相讥道﹕“是啊﹗我们是用布遮掩钵,但我们这么做可以防止灰尘跑进食物里面,灰尘中也含有众生啊﹗”

  比库们回到精舍后,向佛陀报告裸行外道的话,佛陀说﹕“比库们,那些外道对该羞耻的行为不知羞耻,不需羞耻的行为,却大感羞耻,由于这种错误的知见,他们无法得到真正的法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孩童拜访佛陀

  邪见视为正见,正见视为邪见,怀有此种邪见的人,堕落地狱。(偈 318)  

  错就是错,对就是对,心怀正见的人,趣向善趣。(偈 319)  

  有一位外道的信徒们不希望他们的孩子和佛陀信徒的孩子混杂在一起,就告诉他们的孩子:「不要去揭达林给孤独园,不可向释迦牟尼的比库们顶礼。」  

  有一次,这些孩子们到揭达林给孤独园附近游玩,不久,感觉十分口渴,但记起父母告诫,而不敢进入精舍,就要其中一位父母是佛陀信徒的小孩进入精舍要水来喝。这小孩进入精舍后,先喝了一杯水,才去向佛陀顶礼问讯,并说他的朋友们因为父母的教诲,而不敢进入精舍。佛陀就邀请他们全部进来喝水,并依孩子们的个性讲说佛法。这些孩子们也因此对三宝有信念。

  回家后,这群孩子们向父母叙说进入精舍,并且听闻佛陀说法的情形。他们无明的父母,却大声叫道:「我们的孩子对我们的宗教不够虔诚,他们被毁了。」

  邻居们有些是佛陀的信徒,听见他们这么喊叫,就过来向他们解释佛法的殊胜。他们才开始去拜访揭达林给孤独园,听佛陀说法,终对三宝有了正确的信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品 象品     
  



  佛陀忍受毁谤(注3)

如同战场中的大象忍受弓箭,我(佛陀)也如此忍受谤辱。事实上,世上多破戒的人。------320偈
只有驯服的象(马)可以参加集会,国王只乘驯服的动物(象),能够忍受诽谤,调御自己的人,是人中最尊贵的人。------321偈
调服的骡最优良,信度的种马(注1)最优秀,矯罗(注2)的象最优良,但自行调御的人,更为优良。------321偈

  摩醯提利对佛陀怀恨在心。后来,她成为优填国王的三位后妃之一。当她听到佛陀来到高赏比城的消息时,就雇请一些恶徒,在佛陀进城化缘时加以诽谤。这些恶徒便到处尾随佛陀,并大肆诽谤。如是一而再、再而三的毁谤,使得阿难达尊者无法忍受,他劝佛陀离开,到另一个城市去,但佛陀拒绝他的建议:“到别的地方去也可能受人毁谤。一个清白的人每次受人毁谤就离开是不如法的作为,在什么地方发生问题,就要在当地解决该问题。就像只战斗中的大象,默默忍受来自四方的箭,我也默默忍受人们的毁谤。”

  注1:印度河地区出产的骏马。
  注2:象名。

  请参考二 —— 一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必须自我训练

任何车乘都无法使人到达涅槃境界,只有善自调御,才能使人抵达涅槃境界。------323偈

  有一天,几位比库看见一位驯象师和他的大象在河边。驯象师正尝试着要驯服大象,但并未成功。一位曾经也是驯象师的比库,就向其他比库解释轻松驯服大象的方法。驯象师听见比库的话,就照着他的话做,很快就驯服大象。后来,这比库向佛陀报告这件事时,佛陀告诫他:“比库,你離究竟解脱还很遥远,你应该专注于心灵的修行。你不可能经由驯服象而证得究竟法喜,只有驯服自己的人才能领会究竟法喜(注)。”

   (注)佛陀不是因为该比库服务别人而劝诫他,而是提醒他不可忘记出家修行的究竟目的:彻底解脱所有烦恼和苦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6 23:42 , Processed in 0.166993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