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临海言

华严演义【册二】净空法师演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更深一层的意思,让我们体悟诸佛菩萨没有名号、没有名字,诸佛菩萨也没有身相。你若认为佛菩萨有一定的样子,错了!没有这个道理。佛菩萨没有身相,也没有名号,身相与名号都是随顺众生而建立,《楞严经》上讲随心应量,‘随众生心,应所知量’而化现,所以,缘聚他就现形,随机说法;缘散,他的相就灭。缘聚缘散而已,岂真有相!佛菩萨果地如是,现前我们凡夫因地,实在讲也没有两样,这是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般若经》上所讲的诸法实相,实相本来如是,我们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如果体会得,有很大的利益。一切凡夫破身见最不容易,几个人能把身见看破?把我执放下?能破身见、能放下我执,就脱离六道轮回了,这是小乘阿罗汉的境界,或大乘圆教七信位菩萨的境界,不是容易的事情。如果你逐渐逐渐明白事实真相,确实帮助你看破、帮助你放下,对于破我执很有利益。所以要懂得:决定没有相。一切相缘聚而现,缘散而灭,这是我们凡夫眼中所见的;聪明人在这个现象中就明了,缘聚相也不生,缘散相也不灭,这给你讲真实话,没有生灭,生灭是凡夫的妄想、分别、执著,实际上决定没有。希望我们体会得愈深,受用就愈大、愈殊胜。


海月光大明菩萨代表初住位,初住叫‘发心住’。十住住在哪里?住佛之住。佛住在什么地方?初住菩萨告诉我们,佛住菩提心。如果我们发菩提心,就是圆教初住菩萨,就是海月光大明菩萨一流的人物。菩提心的体是真心,《观无量寿佛经》中叫至诚心,心真诚到极处是菩提心。什么叫诚?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中,给‘诚’下了一个定义:‘一念不生是谓诚’,他说得很好,与佛法相应;心中才起心动念就不诚。儒家讲诚是这个标准,佛法比这个标准高。儒家的起心动念,是见思烦恼而已,尘沙、无明还不知道,所以佛家讲菩提心的标准高。但是儒家所讲的我们都不容易做到,要怎样才能做到诚?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学》八目中有:格物、致知、诚意。什么叫格物?物是欲望,名闻利养、财色名食睡,这是欲望,把欲望断得干干净净叫格物。人有欲望,欲望常常牵动你的心,格是格斗,跟它打一仗,战胜它;换句话说,战胜欲望叫格物。所以格物等于佛法中讲的断烦恼。致知是智慧生起来,儒家也讲这个道理,但是讲得不如佛法明显,也懂得一切众生都有智慧。而今智慧安在?智慧被烦恼盖覆住,实际上,智慧变成烦恼。你如果能够克服烦恼,智慧就现前,所以致知就是佛法中的破所知障。致知而后意‘诚’。所知与烦恼两种障碍破除,菩提心就现前。破除这两种障碍,最低限度的位置就是发心住的菩萨,就入海月光大明菩萨的社团。发心住,发菩提心,住佛之住,所以菩提心一定要断烦恼障,一定要破所知障。佛在经上讲得很清楚,破烦恼障,超越六道轮回。破所知障,超越十法界,证得一真法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都住一真法界。


在这部经上我们看到,海月光大明菩萨是圆教初住,金刚神众是二住,身众神是三住,一直到主药神是十住。无明有四十一品,破一品,地位往上提升一阶,地位愈来愈高。由此看来,我们不发菩提心不行,这一生想真正成就,只有用唯一的真心对人、对事、对物。别人欺骗我,与我不相干,我一定用真心待人。为什么?我这一生要证果,这一生要求生净土。《无量寿经》上说得很明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如果不发菩提心,单有一向专念不能往生。过去李炳南老居士常讲,一万个念佛人,真正往生只有两、三个。为什么那么少?虽做到一向专念,没有发菩提心。没有菩提心就是心不清净,心中还有是非人我、贪嗔痴慢,与西方极乐世界决定不相应。西方极乐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如果心不善,纵然一天念十万声佛号,也不能往生。所以发菩提心比念佛还重要。真正发菩提心,临终一念、十念决定往生,为什么?他已经是上善之人,已经够资格了,只要动一个念头,发愿想往生就成功。所以,我们要仔细去思惟经文,不能够含糊念过。这是讲菩提心之体─真诚。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菩提心的作用,自受用是深心。深心,浅言之,是好善好德之心,自己常存这个心。对一切大众是大慈大悲心,就是此地讲的‘仁慈祐物’,这是菩提心表现在事相上。好善好德,仁慈祐物,不是勉强作出来的,是自自然然的流露。所以发菩提心的人,平常起心动念都是利益众生,都是想怎样帮助众生破迷开悟,怎样帮助众生离苦得乐,不为自己想。还有一念是为自己想,表示你有坚固的我执。我执是六道轮回之根,轮回的根没有拔掉,没有办法脱离轮回。所以现前就要放下,我们只为别人想,只为众生想,决不为自己想。我在讲席中,这些话说过许许多多遍,世尊在经上也重复了千遍万遍。为什么世尊不厌其烦的重复?众生还没有醒过来,还要多讲几遍,所以总是不厌其烦、无数次的在唤醒我们。菩提心的自受用是好善好德之心,一发心就是住佛之住,佛就是这个心,现在我们能发这个心,就与佛心一样。


金刚神众这个团体,代表的是守护住佛之住的菩萨。实际上不是金刚神守护,金刚神是表法,表金刚般若智慧。所以二住菩萨叫‘治地住’,地是什么?心地。刚刚脱离十法界,才证得一真法界,心地中的烦恼是断了,习气还在;见思烦恼断、尘沙烦恼断,无明也破一品,但还需要对治无始无明习气。用什么方法对治?金刚般若。金刚神表自性般若智慧,这时候已经破一品无明,自性智慧透露出来了;智慧愈透愈大、愈透愈明,能够破除无始劫来的习气,所以叫治地住。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再往上升是身众神。身众神随侍承事,做佛的侍者,常常照顾佛陀。但是佛在哪里?其实一切众生皆是如如佛,我们应以什么身分对一切众生?身众神教我们作一切众生的侍者,要常常照顾他、伺候他。一切众生确确实实是佛,如果你将他看作是众生,自以为是法师,高高在上,你就错了,你到哪里去找佛随侍承事?找不到。佛告诉我们,自己成佛的时候,看一切众生都是佛;你还看一切众生都是众生,自己也是众生。众生眼中看一切是众生,佛眼中看一切是诸佛如来。我们学佛,哪一天这个境界现前,就成佛了;这个境界不现前,没成佛。所以我常常劝勉同修,并不是把一切众生‘当作’佛来看待,这其中还是隔一层;他‘就是’佛,他是真佛,决定不是假佛。大家能相信吗?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我们从自性中去观察,他怎么不是佛?相是众生,真性是佛。就像此地表演一样,从性上讲,他们是诸佛如来,从相上讲,他们是杂神异类,都是示现的。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了解事实真相,自己修行用功就有下手之处。我对一切人都以佛来看待,对佛恭敬、对佛赞叹、对佛随顺。


如果我们以傲慢的态度对众生,就是以傲慢态度对佛,显示自己烦恼习气起现行,大错特错。你一念生欢喜心,欢喜是烦恼,一念懊恼之心也是烦恼。中国人讲七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欲就是五欲:财、色、名、食、睡,统统是烦恼,心不清净。佛菩萨的喜怒哀乐爱恶欲,示现的,事有理无,相有性无,所以他得大自在。我们凡夫不自在,事有理也有,相有性也有,糟糕不糟糕!其实性相、理事统统没有,事相是什么?梦幻泡影。《般若经》上讲‘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我们要用这个方法来对治自己的心地,让自己的心地放光。所以金刚神是用智慧启发我们的心地,身众神则用随侍承事来修行,因为身众神表三住菩萨,三住叫‘修行住’,这个意思多深!佛法中讲修行,总纲领、总原则与儒家讲的类似。儒家的修行重乎守礼,礼的精神是什么?自卑而尊人,懂礼貌的人,决定不傲慢。《论语》中记载,孔老夫子无论对任何人,善人、恶人,年老的、年少的,无不恭敬、无不谦虚。身众神表演修行,将自己行为中不善的都修正过来,欠缺的都弥补圆满。所以佛家常讲开悟、修行,有很多人问我什么叫开悟?我说得很简单,知道自己毛病的人就叫开悟;知道自己的毛病,又能把毛病改过来就是修行。人最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过失,行门无从下手。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因此,古圣先贤教我们读经,目的何在?拿经本对照自己的心行。展开经本对一对,我们起心动念、言语造作是不是如佛所说?如佛所说之行是正行,违背佛所说之行是恶行。善导大师在《观经四帖疏》中教我们:一个真正佛的学生,必定是佛教我们做的,我们一定要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我们绝对不做,这才叫随顺佛陀教导,那才是真正佛弟子。如果佛教我们做的而不做,佛教我们不可以做的,偏偏要做,这不是佛弟子,不是学佛之人。有些人不是学佛,也研究佛的经论,也上台讲得天花乱坠,那是什么?现在人讲的佛学,他不是学佛,他是搞佛学。佛学不管用,讲得再好依旧搞六道轮回,于事无补,要紧的是真正学佛,学得与佛一模一样。所以‘随侍承事’,真的是将修行讲到极处,真正把一切众生如同诸佛如来一样的恭敬奉事。我们在这段身众神经文中,看到表法是这个意思。


第三类足行神。我们在前面讲解中,把足行神解释为现在的交通警察,指挥交通。在佛法中表什么?指导我们成佛之道。这是第四住菩萨‘生贵住’。世出世间一切尊贵没有超过佛的,没有比得上佛的。菩萨将生于佛家为法王子,生佛之家,住佛之住,真正生于尊贵之家。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场神是守护道场,领众修行。念佛堂中的法师领导大家修行,这一类属于道场神。在此地所表的是第五住的菩萨‘具足方便住’。他有智慧,有善巧方便,领导大家修行。这个护法是内护,对于一个修行人来讲,是最贴身的看护。从表法而言,具足方便就是执持名号,所以道场神也表念佛法门。一切法门中讲到具足方便,无过于持名念佛。这部经的味道,要从这些地方去体会,我们信心才真正坚固,永远不退,这就是守护道场。这个道场在心中,不是形式的道场。前面我们讲到这一段时,也特别举《维摩经》中,维摩大士所说的道场:直心是道场、菩提心是道场,不拘形式。道场是什么?道场是修行证道的场所。所以无处不是,无时不是,真正在于你内心的觉悟,你所在之处就是道场。所以一切法最后都归到心地法门。护持道场,一向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具足方便住。每一类神众扣紧一个环节,这个环节对我们修行证果有密切的关系。


主城神代表六住菩萨,六住菩萨是‘正心住’,诚意、正心。主城护法王城,法王城是心城。坚定意志、坚定信心,永远不退。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住菩萨,在此地以主地神表法。地也是心地,以甚深的弘愿护持一切众生的道心,这是主地神。他们是一个地方、一个地区关心教育的人士,中国古时候常讲的地方士绅,有道德、有学问,在社会上有地位、有财富,这一类的人士。他们最关心的是教育。我们今天谈教育,这个名词大家都懂,其实,我们对于这两个字所知有限,含糊笼统,不求甚解。如果教育真正办好了,它的‘果相’一定是天下大治,世界太平,必然是这个现象。社会为什么会动乱?社会之所以动乱,是教育出了问题。所以现在真正懂得教育两个字意义的,已经不多,大多数人将这个意思扭曲了,正如同对佛教一样。今天大家对‘佛教’发生误会曲解,认为是‘迷信的宗教’。古时候中国的教育,以及印度佛教的教育,都是真善美慧的教学。古代教育的目标是要达到社会安定繁荣、长治久安,所以国家施政第一件大事就是办教育,正如《礼记》‘学记’这一篇所说。‘学记’可以说是我们中国古代的教育哲学,教学的内容就著重于伦理的教育。伦理的关系从夫妇开始。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会为什么会动乱?古人认为:家不家则国不国。家不像个家,国怎么能治得好?家要治得好,从哪里开始?从夫妇。所以夫妇的结合是道义,不是随随便便、简简单单的,现在讲自由恋爱,恋两天又分手了,成什么话!那个自由不是恋爱,是乱爱,简直不懂事。从前结婚非常慎重,自己年轻不懂事,父母长辈的经验丰富,他们来帮助你选择对象,那是你一生的生活。从前的婚礼非常繁杂,为什么要这么繁文缛节?就是告诉你结婚不容易,千万不可以离婚。家好,国才好,家是国的根本。夫妻同一个室,室外面有父子、有兄弟,成为一个家;家的外面是国,国有君臣、有朋友;中国称之为五伦的社会(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朋友)。外国人讲团结,中国古时候不需要再说团结,五伦就是团结。所以中国教育著重在伦理,说明五伦十义的道理,每一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知道应当尽什么义务,做些什么事情。知道人与人的关系后,进而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与大自然的动物、植物、矿物,以及一切万物的关系。再往上提升,了解人与天地鬼神的关系。从前教育是讲这些,然后你才明了,自己应该怎样做一个顶天立地的圣贤人。从前人读书明理,志在圣贤。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佛志在作佛、作菩萨。无论出家、在家,学佛一定要志在作佛、作菩萨。作佛、作菩萨并不需改变现前的生活,也不需改变现有的工作,就在自己现实的生活环境中,现前工作岗位当中,作佛、作菩萨。这就是《华严经》中,许多诸佛如来,示现种种不同身分的用意。足行神、道场神、主地神、主山神、主林神,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大士。这就告诉我们,我们不必改变现前生活方式,不必改变自己的行业,只要将现在凡夫的念头做一个转变。凡夫,就是对于这些道理不清楚、不明了,起心动念自私自利,甚至于只顾自己,连妻子儿女都不顾,社会上真有这种人。所以要懂得什么叫教育,你才知道怎样做个好人,怎样做个圣人、贤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23:4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必须具备的基本德行─‘人格’,什么是人格?做人的基本条件,做人的资格。儒家讲五个,佛法也讲五个,意思都相通。儒家讲的是五常─仁、义、礼、智、信,常是常道,不可须臾离也。这是基本的教学,从小就要培养,养他仁慈的心,养成他懂得尽义务,应当做的事情决定去做,尽义务而不求报酬,这些观念从小培养。懂得礼节,讲信用,再培养他的智慧。所以古时候小学就是训练这些基本德目,完全以‘五常’为教学的中心。古时候,小学是从八岁到十二岁,八岁上学,接受生活的教育。智慧的教育是背诵经典,背诵古圣先贤书,训练根本智,训练一个人的定力。念上几年,妄想少了,正念多了,然后再上太学。太学就像现在的大学,完全著重于研究讨论、讲解,修后得智。《般若经》上所说的‘般若无知’,无知是根本智,后得智是‘无所不知’;般若无知,无所不知,这是两个阶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00:37 , Processed in 0.14935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