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6 | 显示全部楼层
诸行皆苦

  诸行皆苦,如果能够以智慧如此观照,就能厌离诸苦,这就是清净道。 (偈278)  

  一群比库各自依佛陀给他们的禅观指导到林子里去禅修,但是却进步迟缓,他们便回去见佛陀,请佛陀给更适合他们的禅观指导。佛陀于是透过神通,明白这些比库在过去咖沙巴佛时,曾修习苦观,所以佛陀就告诫他们:「比库!一切缘起法,都令人难以忍受、不完美,所以都是苦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诸法无我

  诸法无我(注),如过能够以智慧如此观照,就能厌离诸苦,这就是清净之道。 (偈279)  

  一群比库各自得到佛陀给他们的禅观指导后,到林子里去禅修,但是却进步迟缓,他们便回去见佛陀,请佛陀给更适合他们的禅观指导。佛陀于是透过神通,明白这些比库在过去咖沙巴佛时,曾修习无我观,所以佛陀就告诫他们:「比库!一切缘起法,都是无我,不受人左右。」

  备注:所有缘起法都是无常、苦和无我。厌离它们的人可以证得涅槃。无我是佛陀的重要观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进,莫放逸

  应当努力修行时不努力;年轻力壮,但意志与思虑不坚定,怠惰的人,无法发现可以证得智慧的正道。 (偈 280)  

  沙瓦提城的一群年轻男子在佛陀的允许下出家,加入僧团,佛陀并且给他们观想的题目。这些初出家的比库,除了一人以外,全部到林子里去禅修。他们日夜不休地精进修习,所以经过一段时间后,全都证得阿拉汉果,便回去向佛陀顶礼问讯。而其中唯一未到林子里去禅休的提撒比库,因为未精进修习,所以毫无成就。  

  当提撒比库发现其他比库的修持都比他好时,后悔曾经浪费时光,他就下定决心,要不眠不休的禅修。当天晚上经行时,他不小心滑倒,而跌断大腿骨,其他比库听见他的哭叫声时,都跑去帮忙。  

  佛陀知道这次意外事件时,说:「比库若在应该精进修习的时候,虚度时光,不知精进修习,无法证得禅定和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护持身、口、意

  愿言语谨慎,调伏心意,不以身作恶;愿如此清净身口意的人可以证得圣者所宣说的正法。 (偈 281)  

  马哈摩嘎喇那尊者有一次和勒叉那比库下山时,看见一只猪面人身、悲惨的饿鬼。这时候,马哈摩嘎喇那尊者只是微笑。回到精舍时,勒叉那比库问尊者,因何微笑?尊者回答说,因为他看见那只满嘴蛆虫的猪面人身饿鬼。佛陀这时候也说,在他证得究竟智慧,成为佛陀时,也曾亲眼目睹该饿鬼,佛陀因此叙说该饿鬼的前世因缘:  

  在过去佛时,这饿鬼是一位经常为人讲经说法的比库。有一次,他到有两位比库居住的一处精舍去。停留期间,他发现当地的人欢喜听他说法,他因此想到,如果能使这两位比库远离该精舍,而为自己独有,就再好也不过了。他于是开始分化离间这二位比库,使他们争论不休,终于都离开精舍。因为这恶业,他在死后,长期遭受苦报。今生,他也生为猪面人身,继续受苦。  

  佛陀因此说:「身为比库,应内心祥和,不可造身、口、意的恶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只有知识,但不能加以领悟是没有用的

  定中生慧,无定则慧减,明白这种道理的人,应该自行努力,以增长定慧。 (偈282)  

  波思拉是一资深的比库,不仅深深理解佛法,并且教导比库佛法,但也因此十分贡高、自负。佛陀清楚他的弱点,希望加以改正,引导他走上修行的正道,所以每当波思拉比库来顶礼问讯时,佛陀就称呼他:「无用的波思拉比库!」几次听到佛陀如此称呼自己时,他仔细思考其中的含意,终于了解佛陀所以如此称呼,是因为自己虽然对佛法具有广泛的知识,却不曾认真精进禅修,所以未能证得圣果,连初禅也没有。  

  因此,他在未知会任何人的情况下就离开了,前往非常遥远的沙瓦提城外一处有众多 比库的精舍。他首先去见最资深的比库,并谦卑地请他担任自己的导师,但这比库为了使波思拉能真正谦卑,就要波思拉去请求第二资深的比库担任导师。他就去见第二位比库,但第二位比库也同样告诉他去见另一较资浅的比库。他于是辗转来到一位年轻的阿拉汉沙马内拉处,最后这沙马内拉在确定波思拉比库会敬谨接受教导后,才答应担任波思拉比库的导师。在这沙马内拉的指导下,波思拉比库收摄心念,如实观身,精进禅修 。  

  佛陀透过神通知道波思拉比库正在精进禅修,就放光,劝诫他要坚定,努力精进,发展更高的心灵境界。不久,波思拉比库就证得阿拉汉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位年老的比库和一位年老的女人

  砍伐欲望之林,但不要伤及真正的树木 (注),欲望之林只能生出恐怖。

  所以,比库!砍伐大大小小的欲望之林,脱离欲望之林。(偈 283)  

  如果对女人仍存有一丝丝之情愫,内心就仍然受系缚,如同小乳牛仍离不开母牛般。(偈 284)  

  从前,沙瓦提城里有五位朋友,年老的时候,他们一起出家。

  他们习惯回老家去化缘。其中一位的妻子烹饪手艺很好,并且妥善照顾他们,因此他们最常去化缘的地方,就是她家。

  有一天,她突然生病了,并且遽然逝世。五位老比库十分伤心,同声哭泣并称赞她的德性。

  佛陀劝诫他们:「比库们!你们深感忧愁、哀伤,那是因为你们未能解脱贪、瞋、痴,这三毒像一座大森林,砍掉它吧!你们就能解除心灵的污垢。」  

  注:佛陀说砍伐森林时,有些新出家的比库误解佛陀的意思,所以佛陀进一步说,砍伐欲望之林,而不是真正的森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想莲花

  断除贪爱,如同摘秋天的百合花;勤修圣者(佛陀)所说,可以引领人走上寂静涅槃的正道。 (偈285)  

  从前有一金匠的年轻儿子在沙利子的引领下出家,加入僧团。他在得到沙利子给他 “观身不净”的禅观指导后,就到林子里去禅修,但却丝毫没有进步。他因此两次回去找沙利子,请沙利子进一步指导,但仍然没有起色。最后,沙利子只好与他一齐去见佛陀。  

  佛陀知道年轻比库是金匠的儿子,过去几世也都是金匠的儿子,因此另外给他观想的题目。佛陀不要他观想厌恶的事情,反而要他从愉快的感觉开始观想。佛陀运用神通力量,创造一朵美丽的莲花,并且要年轻比库把莲花种在精舍外面的土堆中。  

  年轻比库开始集中心念在这朵又大又香的莲花上,终于除去障碍,内心充满法喜,禅修也渐渐有进步,最后并且证得四禅。  

  这时候,佛陀又运用神通,使莲花瞬间枯萎。年轻的比库看见莲花瞬间枯萎,花色不再鲜活亮丽,终于明白莲花和一切因缘和合的事物一样,都是无常的。他因此更进一步了解苦、空、无我的究竟真理。这时候,佛陀再度放光,告诫他要去除贪爱。年轻比库也正念现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诲,终于证得阿拉汉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濒临死亡的富商

“雨季的时节,我将住在这里,冬季和夏季的时候我也将住在这里。”愚痴的人如此盘算,不知生死无常(注)。------286偈

  摩诃答那是巴拉纳西的商人,有一次他打算在某一节庆的期间,到沙瓦提城去贩卖纺织品和其它商品。但当他抵达靠近沙瓦提城的河边时,却因为洪水高涨而无法过河,只好在这岸等待。这一等就是七天,等他进入沙瓦提城时,节庆已经结束了。

  他不想再把商品运回去,就决定在沙瓦提城多停留几天,把商品卖完。有一天,佛陀进城化缘时,看见摩诃答那和他的商品,就微微一哂,阿难达问佛陀,何以微笑?佛陀说:“阿难达!看见那位商人和他的商品吗?那商人心中想要留在城里,把商品贩卖出去,殊不知道他自己的生命就快要结束了!今天应该要做的事,今天就要完成。每天正念现前,活力充沛,并且不受烦恼的干扰,才能拥有真正有价值的生命。”

  阿难达把佛陀的忠告转告给摩诃答那,请他修习正念,不可以无明地过日子。摩诃答那听到自己的生命即将终结时,大吃一惊,而心生恐惧。所以一连七天,他都邀请佛陀和众多比库接受他的供养,并且请佛陀向他说法,协助他解脱生死轮回。

  听完佛陀的说法后,他就证得初果,逝世的时候,他往生都西达天。

  (注)不知生命危脆的道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皆会死

溺爱子女和家畜的人,内心执着贪爱的人,将被死神捉去,如同洪流横扫沉睡的村落般。------287偈

  吉離舍瞿曇弥因为独生子去世,心里哀伤而来找佛陀。佛陀告诉她:“吉離舍瞿曇弥啊!难道你认为你是唯一丧失儿子的人吗?众生都会死的!欲望尚未完全满足的时候,众生就会死去。”佛陀的忠告使吉離舍瞿曇弥不再悲伤难过。

  (注)全文参考八—— 十三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0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儿女不是究竟的依止(注)

父子亲戚都无法救护!面临死亡的时候,父子亲戚都无法加以救护。------288偈
明白此一实相的持戒智者,尽速修筑通往涅槃的正道。------289偈

  波她卡娜失去丈夫,两个儿子,父母和唯一的哥哥后,几乎发疯。当她亲近佛陀时,佛陀告诉她:“波她卡娜!儿女无法照顾你的!即使你的一对儿子仍然健在,他们也不是为你而存在的。有智慧的人遵守戒律,扫除证入涅槃的一切障碍。”

  波她卡娜因为佛陀的婉言相劝而克服她的哀愁。

  (注)全文请参考八 —— 十二的故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1:19 , Processed in 0.21671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