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不思议

[佛经佛典] 《解深密经》白话翻译——唯识宗必读经典(连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耸!您说的这些能把修行人由生死流转状态引导到自由安乐状态的修学方法裏,究竟有哪些净化的表现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我已经说过,这些修行方法,总的说来有五种净化的表现,还可以根据以前教法的总原则对此稍作发挥。大略讲起来,修行人按照诸种修学方法去践修时,如果他所做正确,那么在他的修行生活裏肯定会有以下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菩萨按照这些修学方法来修行,并不强求别人了解他,虽人不知而不愠;第二,在接受这些方法之後,不执著它们,不因此而把自己封闭在其他学理之外:第三,对这些方法不会产生怀疑、困惑,不会心裏问:我依靠它们真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吗?第四,按这些方法修行的人终不致於抬举自己、轻视别人:第五,修行人终不致於学有所成就骄傲自满,或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第六,他终不致於浅尝辄止:第七,对於同样按这些方法修行而成就极大的人终不致产生嫉妒心理,对於按照同样方法修行而学无所成的人终不致产生吝啬的心理。
  如果更加具体地对待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修行人按照每种修学方法去践修,如果他所做正确,在他的修行生活裏也肯定会有七种净化的表现。以财物智慧帮助其他众生的修行人,在其修行生活裏有下面这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用来帮助其他众生的财富和智慧是正当的、清白的、净化了的:第二,在帮助其他众生时,他恪守著全部的戒律:第三,他对修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与真理相应的;第四,他获得的修行精神结构是完全净化的:第五,他修行生活中的语言功能是完全净化的;第六,他获得与真理相应的智慧:第七,他能一切邪恶情绪的现实活动裏摆脱出来。
  修行人按照持守戒律所要求的方式去践修,在他的修行生活裏有下面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了解为什么要制定某些戒律,哪些戒律针对何种情况才有效:第二,他了解一旦触犯某一戒律後,应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第三,他时时刻刻遵守著戒律,绝不时断时续;第四,他以极大的诚心和毅力持守著戒律,绝不掉以轻心;第五, 他了解哪些戒律是鼓励善行的:第六,他了解哪些戒律是制止恶行的:第七,他对戒
律学已获得全面的详尽的知识。
  修行人修学「安忍逼迫」时,他的修行生活会有下面这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知道自己现在所遭受的一切都是自己过去行为的必然结果:第二,在碰到一切不利於己的环境、不利於己的事情发生时,不愤怒、不责骂别人、不在心裏记恨、不与别人争斗、不恐惧忧患、不出言嘲弄等:第三,不会睚眦必报,不打击报复,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四,不会把对别人的怨恨之情在深层心识中牢牢隐伏起来:第五,如果要去劝谏他人时,说话的方式一定很巧妙,不致触怒对方,同时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常加反省,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或指责自己的错误:第六,不会因为恐惧什么而忍受逼迫,已经消除了恐惧这一心理经验,因为恐惧一样东西,就表明你还深深地执著著它的存在:第七,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有恩惠就听从对方的话,放弃修行生活。
  修行人在按照「自身策励」这一修学方法践修时,在他的修行生活裏就会有以下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知道对於修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适中而行,不能走极端:第二,不因为自己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就抬举自己,看不起他人:第三,能勤勉不懈地制止一切邪恶的思想和行为:第四,能勤勉不懈地从事改变自己精神结构的工作:第五,把实现真理、转化生命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第六,不遗余力地鼓励、倡导良善行为:第七,不遗余力地鼓励、推行一切利生济群的行为。
  修行人在练习静中思维工夫时,在他的修行生活裏就有下面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的静中思维是以体认终极真理为目的的,他最後必然能引发出与真理相应的智慧;第二,他的思维结构是圆满无欠缺的:第三,他的静中思维是与观照思维一起发生作用的:第四,他的思维功能是愈来愈得到强化的:第五,他的思维结构是与体认一切现象没有实体存在的智慧相适应的:第六,他的静中思维能消除诸多邪恶情绪的现实作用:第七,他能在思维状态裏更深入更亲切地体会真理教法,又通过体会真理教法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结构。
  如果一个修行人按照「与真理相应的智慧」这一修学方法来践修,在他的修行生活裏就会有下面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修行人既不在存在之上增加什么,也不在存在之上减少什么,他远远舍弃了[增加]和[减少]这两种偏见执著,这样他就能很好地领会有关[三种走入真理之路」的教法道理,这就是说,对於「没有实体存在」、「没有认知对象的存在」以及「不应对世俗之事贪恋追求」这三条「走入真理之路」能在远离极端、远离偏见执著的意义下加以深切体会:第二,他能如实理解存在的三种样态,这就是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样态,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以及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第三,他能如实理解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知道所谓「没有实体存在」是从意识执著、生命过程以及存在实态这三个角度立论的;第四,他能如实理解种种世俗学问,这涉及建筑、医药、逻辑、语言等诸方面;第五,—他能如实理解存在的本质属性,这就是有关七种存在本性的教法道理:第六,他能把教法总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形成佛教哲学的理论系统:第七,他能运用观照思维对无穷无尽的事物属性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分析,因此他的超越性智慧不仅能成就真理而且也能成就与真理相应的一切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16 编辑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耸!您说的这些能把修行人由生死流转状态引导到自由安乐状态的修学方法裏,究竟有哪些净化的表现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我已经说过,这些修行方法,总的说来有五种净化的表现,还可以根据以前教法的总原则对此稍作发挥。大略讲起来,修行人按照诸种修学方法去践修时,如果他所做正确,那么在他的修行生活裏肯定会有以下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菩萨按照这些修学方法来修行,并不强求别人了解他,虽人不知而不愠;第二,在接受这些方法之後,不执著它们,不因此而把自己封闭在其他学理之外:第三,对这些方法不会产生怀疑、困惑,不会心裏问:我依靠它们真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吗?第四,按这些方法修行的人终不致於抬举自己、轻视别人:第五,修行人终不致於学有所成就骄傲自满,或者放松对自己的要求:第六,他终不致於浅尝辄止:第七,对於同样按这些方法修行而成就极大的人终不致产生嫉妒心理,对於按照同样方法修行而学无所成的人终不致产生吝啬的心理。
  如果更加具体地对待这个问题,那么,我们可以说,修行人按照每种修学方法去践修,如果他所做正确,在他的修行生活裏也肯定会有七种净化的表现。以财物智慧帮助其他众生的修行人,在其修行生活裏有下面这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用来帮助其他众生的财富和智慧是正当的、清白的、净化了的:第二,在帮助其他众生时,他恪守著全部的戒律:第三,他对修行生活的认识和理解是与真理相应的;第四,他获得的修行精神结构是完全净化的:第五,他修行生活中的语言功能是完全净化的;第六,他获得与真理相应的智慧:第七,他能一切邪恶情绪的现实活动裏摆脱出来。
  修行人按照持守戒律所要求的方式去践修,在他的修行生活裏有下面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了解为什么要制定某些戒律,哪些戒律针对何种情况才有效:第二,他了解一旦触犯某一戒律後,应如何修正自己的行为:第三,他时时刻刻遵守著戒律,绝不时断时续;第四,他以极大的诚心和毅力持守著戒律,绝不掉以轻心;第五, 他了解哪些戒律是鼓励善行的:第六,他了解哪些戒律是制止恶行的:第七,他对戒
律学已获得全面的详尽的知识。
  修行人修学「安忍逼迫」时,他的修行生活会有下面这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知道自己现在所遭受的一切都是自己过去行为的必然结果:第二,在碰到一切不利於己的环境、不利於己的事情发生时,不愤怒、不责骂别人、不在心裏记恨、不与别人争斗、不恐惧忧患、不出言嘲弄等:第三,不会睚眦必报,不打击报复,不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第四,不会把对别人的怨恨之情在深层心识中牢牢隐伏起来:第五,如果要去劝谏他人时,说话的方式一定很巧妙,不致触怒对方,同时自己对自己的行为常加反省,不需要别人来提醒自己或指责自己的错误:第六,不会因为恐惧什么而忍受逼迫,已经消除了恐惧这一心理经验,因为恐惧一样东西,就表明你还深深地执著著它的存在:第七,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有恩惠就听从对方的话,放弃修行生活。
  修行人在按照「自身策励」这一修学方法践修时,在他的修行生活裏就会有以下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知道对於修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必须适中而行,不能走极端:第二,不因为自己有自强不息的意志,就抬举自己,看不起他人:第三,能勤勉不懈地制止一切邪恶的思想和行为:第四,能勤勉不懈地从事改变自己精神结构的工作:第五,把实现真理、转化生命看成自己责无旁贷的义务,第六,不遗余力地鼓励、倡导良善行为:第七,不遗余力地鼓励、推行一切利生济群的行为。
  修行人在练习静中思维工夫时,在他的修行生活裏就有下面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他的静中思维是以体认终极真理为目的的,他最後必然能引发出与真理相应的智慧;第二,他的思维结构是圆满无欠缺的:第三,他的静中思维是与观照思维一起发生作用的:第四,他的思维功能是愈来愈得到强化的:第五,他的思维结构是与体认一切现象没有实体存在的智慧相适应的:第六,他的静中思维能消除诸多邪恶情绪的现实作用:第七,他能在思维状态裏更深入更亲切地体会真理教法,又通过体会真理教法不断深化自己的思维结构。
  如果一个修行人按照「与真理相应的智慧」这一修学方法来践修,在他的修行生活裏就会有下面七种净化的表现:第一,修行人既不在存在之上增加什么,也不在存在之上减少什么,他远远舍弃了[增加]和[减少]这两种偏见执著,这样他就能很好地领会有关[三种走入真理之路」的教法道理,这就是说,对於「没有实体存在」、「没有认知对象的存在」以及「不应对世俗之事贪恋追求」这三条「走入真理之路」能在远离极端、远离偏见执著的意义下加以深切体会:第二,他能如实理解存在的三种样态,这就是意识处处计较所虚构的实体样态,依据因缘条件流转的生命样态以及圆满成就的存在实态;第三,他能如实理解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知道所谓「没有实体存在」是从意识执著、生命过程以及存在实态这三个角度立论的;第四,他能如实理解种种世俗学问,这涉及建筑、医药、逻辑、语言等诸方面;第五,—他能如实理解存在的本质属性,这就是有关七种存在本性的教法道理:第六,他能把教法总体作为对象进行研究,形成佛教哲学的理论系统:第七,他能运用观照思维对无穷无尽的事物属性进行多方面的观察、分析,因此他的超越性智慧不仅能成就真理而且也能成就与真理相应的一切道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17 编辑

原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有几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我终不说波罗蜜多除上五相有余清净。然我即依如是诸事总别,当说波罗蜜多清净之相。总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当知七种。何等为七?一者菩萨於此诸法不求他知;二者於此诸法见已不生执著;三者即於如是诸法不生疑惑,谓为能得大菩提不;四者终不自赞毁他有所轻蔑;五者终不情傲放逸;六者终不少有所得便生喜足;七者终不由此诸法於他发起嫉妒、悭恪。
  别说一切波罗蜜多清净相者,亦有七种。何等为七?谓诸菩萨如我所说七种布施清净之相,随顺修行:一者由施物清净行清净施;二者由戒清净行清净施;三者由见清净行清净施;四者由心清净行清净施;五者由语清净行清净施;六者由智清净行清净施;七者由垢清净行清净施,是名七种施清净相。
  又诸菩萨能善了知制立律仪一切学处,能善了知出离所犯,具常尸罗①,坚固尸罗②,常作尸罗③,常转尸罗④,受学一切所有学处,是名七种戒清净相。
  若诸菩萨於自所有业果异熟深生依信,一切所有不饶益事现在前时,不生愤发;亦不反骂,不嗔不打不恐不弄,不以种种不饶益事反相加害;不怀怨结;若谏诲时不令恚恼;亦复不待他来谏诲;不由恐怖有染爱心而行忍辱;不以作恩而便放舍,是名七种忍清净相。
  若诸菩萨通达精进平等之性;不由勇猛勤精进故,自举陵他;具大势力;具大精进;有所堪能;坚固勇猛;於诸善法终不舍轭,如是名为七种精进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有善通达相三摩地静虑;有圆满三摩地静虑;有俱分三摩地静虑;有运转三摩地静虑⑤;有无所依三摩地静虑;有善修治三摩地静虑;有於菩萨藏闻缘修习无量三摩地静虑,如是名为七种静虑清净之相。
  若诸菩萨远离增益损减二边,行於中道,是名为慧;由此慧故,如实了知解脱门义,谓空、无愿、无相三解脱门;如实了知有自性义,谓遍计所执、若依他起、若圆成实三种自性;如实了知无自性义,谓相、生、胜义三种无自性性;如实了知世俗谛义,谓於五明处;如实了知胜义谛义,谓於七真如,又无分别离诸戏论纯一理趣多所住故,无量总法为所缘故,及毗鉢舍那故;能善成办法随法⑥行,是名七种慧清净相
注释
  ①具常尸罗:指时时刻刻遵守戒律。
  ②坚固尸罗:指以极大的决心和毅力遵守著戒律。
  ③常作尸罗:鼓励善行的戒律。
  ④常转尸罗:防恶禁非的戒律。    •
  ⑤运转三摩地静虑:大意是,他静中思维的能力是愈来愈强化了的。
  ⑥法随法:「法」是真理,指生命活动与真理相契合;「随法」是指与真理相应或与真理不相违背的一切思想、行为、事业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17 编辑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菩萨的五种行为在其修行生活中究竟有何作用?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你应了解,如是五种行为,有五种作用。大致说来,由於菩萨们心无染著,在现世生活中,就能够恒常地郑重地修习各种方便方法,不会松懈或懒惰。由於菩萨们对於世俗生活无所顾恋,就不会放纵自己,沉迷声色,这将为来世的良善生活作奸准备。由於菩萨们坚守戒律,绝不犯罪,因而其修行方法能够圆满、清净、纯洁,能够引向彼岸。由於菩萨们不去妾加分别,所以各种有益於修行的助缘,也就不会白白地丢弃。最後,由於菩萨们随时、随地把自己的修行功德,归诸人群、众生,所以其未来生生世世的果报都会良善而奇妙,乃至最终会将他引向最高最圆满的觉悟。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以上所谓引向清净解脱的修行方法中,何种方法最为广大?何种方法没有染污?何种方法最为智慧?何种方法不可倾动?何种方法最为清静?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心无染著,心无顾恋,以及把功德归诸众生,这些修行方法最为广大。不违犯戒律,不妄加分别,这些修行方法没有染污。运用智慧简择分析,此一方法最为智慧。已经处於第八阶位的菩萨,其修行方法不可倾动。佛地所领摄的一切方法,最为清净,最为圆满。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世尊!菩萨所获得的清净解脱的修行方法,以及靠这些方法得到的生命形式,无穷无尽,无有终端,这些究竟是什么缘故?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善男子!清净解脱的修行方法,以及奇妙美好的生命形式,是相互作为对方的条件而存在的,菩萨在生生世世的生活中,又能精进努力,从不间断,故而其生命无尽,其清净解脱方法相应无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18 编辑

原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五相①各有何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彼相有五种业。谓诸菩萨无染著故,於现法中於所修习波罗蜜多,恒常殷重勤修加行无有放逸;无顾恋故,摄受当来不放逸因;无罪过故,能正修习极善圆满、极善清净、极善鲜白波罗蜜多;无分别故,方便善巧波罗蜜多速得圆满;正迥向故,一切生处波罗蜜多,及彼可爱诸果异熟,皆得无尽,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所说波罗蜜多,何者最广大?何者无染污?何者最明盛?何者不可动?何者最清净?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无染著性、无顾恋性、正迥向性,最为广大;无罪过性、无分别性、无有染污;思择所作,最为明盛;已入无退转法地者②,名不可动;若十地摄、佛地摄者,名最清净。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菩萨所得波罗蜜多诸可爱果,及诸异熟常无有尽?波罗蜜多亦无有尽?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展转相依生起,修习无间断故。
  
注释
  ①五相:即前文之无染著、无顾恋、无罪过、无分别、正回向等五因缘。
  ②入无退转法地者:此指菩萨地修行阶位中之第八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19 编辑

译文
  观自在菩萨再次禀告佛陀说:世尊!您根据什么道理说那些按照诸种修学方法去践修的人,是深深信念和爱乐著引导生命进化的修行方法本身,而不是贪恋於依据诸种修行方法所获得的美好果报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我是根据五个理由作出这一陈说的:第一,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方法自身即是无上快乐的源泉:第二,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方法是能够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真实福祗的真正原因:第三,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方法是帮助修行人获得未来世良善生存状态的直接的、现实的基础;第四,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方法,能消除染污生命真实本性的一切染污性事物:第五,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方法,不属於世俗生命世界中那些终究会变动消亡的无意义的东西之列。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那些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行方法,在修行生活中有哪些重要的现实功能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以上诸种修学方法,在修行人的现实生命活动中都具有以下四种重要功能:其一,在按照这些方法践修时,修行人能够舍弃吝啬身命财产、违犯戒律、怨恨愤怒「懒惰懈怠、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偏见执著等各种心理障碍:其二,在按照这些方法践修时,能为最高觉悟提供最真实的修行基础;其三,在按照这些方法践修时,在现实生活中就能够利济其他生命,为之提供利益和安乐:其四,在按照这些方法践修时,修行人就能为无穷无尽的未来世提供无穷无尽的有益影响。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由哪些前提、条件才能引发出以上诸种修学方法,以上诸种修学方法又能招感什么果报,又能给修行人带来什么利益呢?
  佛陀说:善男子!一切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学方法都以对其他生命的真切慈悲为前提、条件,这些修学方法不仅能为修行人的未来世规画出净化的生存方向,而且能使修行人在现实生活裏帮助其他生命,使之得到安乐和幸福:根据引导生命向上进化的修学方法,展开切实的修行活动,修行人最终就能获得最高最圆满的觉悟。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如果那些从事改变精神、净化生命工作的菩萨们有无穷无尽的财产和珍宝,如果菩萨修行生活的出发点又是为了帮助一切生命、把他们引向安乐和幸福,那么为什么在现实人生社会裏,我们又常能见到许多生命挣扎在饥饿困馑之中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现实社会裏的这种不完美状态,应该归咎於众生自己的生存行为。菩萨经常怀有利益他人之心,又拥有帮助其他生命的物资财富,假若不是生命自身的邪恶行为作为障碍,现实人生社会裏又哪裏能找到「贫穷」这回事呢?打个比方说:世间有一种被人们称为「饿鬼」的生命,他们在其存在中常有身心热渴的感觉,为身心中的烦恼所驱使,这些「饿鬼」就跑到大海边,可是在他们眼裏,那大海是乾涸的,没有水能解除他们的痛苦,他们就在痛苦中承受著折磨,那一望无际的涛涛海水在他们热渴的眼睛裏却一无所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显然这不是大海的过错,而是「饿鬼」自身的生命形态造成了这一错误,由於「饿鬼」的生命行为极为特殊,他们的身体结构,精神结构也就极为特殊,以致於人类眼中的汹涌海水,在他们眼中就浑同无物了。菩萨利济生命的财产珍宝正如大海之水那样无边无际,可是那些在饥饿中挣扎著的有情众生由於自己邪恶的生命行为及其影响,就感受下到这些财产珍宝的存在,正如「饿鬼」看不见海水的存在一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19 编辑

原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是诸菩萨深信爱乐波罗蜜多,非於如是波罗蜜多所得可爱诸果异熟?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五因缘故:一者波罗蜜多是最增上喜乐因故,二者波罗蜜多是其究竟饶益一切自他因故,三者波罗蜜多是当来世彼可爱果异熟因故,四者波罗蜜多非诸杂染所依事故,五者波罗蜜多非是毕竟变坏法故。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几种最胜威德?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当知一切波罗蜜多,各有四种最胜威德:一者於此波罗蜜多正修行时,能舍悭恪、犯戒、心愤、懈怠、散乱、见趣所治;二者於此正修行时,能为无上正等菩提真实资粮;三者於此正修行时,於现法中能自摄受饶益有情,四者於此正修行时,於未来世能得广大无尽可爱诸果异热。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是一切波罗蜜多,何因?何果?有何义利?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如是一切波罗蜜多,大悲为因,微妙可爱诸果异熟,饶益一切有情为果,圆满无上广大菩提为大义利。
  观自在菩萨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具足一切无尽财宝,成就大悲,何缘世间现有众生贫穷可得?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是诸众生自业过失,若不尔者,菩萨常怀饶益他心,又常具足无尽财宝,若诸众生无自恶业能为障碍,何有世间贫穷可得?譬如饿鬼为大热渴逼迫其身,见大海水悉皆涸竭,非大海过,是诸饿鬼自业过耳。如是菩萨所施财宝,犹如大海无有过失,是诸众生自业过耳,犹如饿鬼自恶业力令无有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20 编辑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菩萨根据什么去体认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
  佛陀回答说:善男子!修行人根据能引导他生命达到圆满状态的智慧来体认实体不存在的存在本性。
  观自在菩萨接著问:世尊!如果说这一超越的智慧能体认一切实体不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那么为什么不说它也能体认存在的三种样态呢?
  佛陀说:善男子!我终究不说可以把「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当作一个观念来加以执著。没有实体的存在本性虽然不是语言可以描述的东西,它纯粹意指修行人在精神中自己体会到的那种境界,可是,如果舍弃语言文字,我们就对存在的本性一无所说,我们就不能把真理在现实世界上显示出来。所以我说,修行人根据引导生命进化的圆满智慧来体认「没有实体存在的存在真实本性」,对这一陈说万万不可仅根据表面文字而妄加执著!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您曾经说过,修行人根据引导生命进化的诸种修学方法来践修,根据修行人在净化生命的历程上所达到的地步,可以把践修过程分成三个阶段,即引导生命进化的初步阶段、接近觉悟的阶段以及圆满觉悟阶段。现在我想知道,什么叫做「引导生命进化的初步阶段」,什么叫做「接近觉悟的阶段」,什么又叫做「圆满觉悟的阶段」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如果那些菩萨在无穷无尽的久远时间裏,按照诸种修学方法进修,做了许多值得称道的利他之事,然而他生命内部的邪恶情绪还发生著现实的作用,他没能制伏它们,反而常为它们所制伏,从修行阶位来看,这相当於修行人跃入菩萨阶位前的准备阶段,特别是智慧勃发、对真理形成确定性理念的时刻,更是这一阶段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我就把修行人这一阶段修行生活称作「引导生命进化的初步阶段」:此後在无穷无尽的漫长时间裏,菩萨继续按照诸种修学方法进修,他获得更大的力量和智慧来从事利他之行,虽然他生命内部的邪恶情绪仍然能够发生现实作用,但他已能控制这些情绪,而绝不被它们所控制,从修行阶位来看,这是指菩萨第一地後的修行阶段,此时他已经接近真理、接近觉悟,所以我把这一阶段称作「接近觉悟的阶段」:此後又经过无穷无尽的久远年代,菩萨继续勤勉不懈地从事著净化生命的工作,他获得巨大的力量和智慧来从事利济群生的救度事业,他身心中的一切痛苦烦恼再也不能发生现实的作用,从修行阶位来看,这是指菩萨修行第八地以後的情况,所以我称之为「圆满觉悟的阶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20 编辑

原典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菩萨以何等波罗蜜多,取一切法无自性性?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①诸法无自性性。
  世尊!若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何故不取有自性性?
  世尊!我终不说以无自性性取无自性性,然无自性性离诸文字,自内所证,不可可舍於言说文字,而能宣说。是故我说般若波罗蜜多能取诸法无自性性。
  观自在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波罗蜜多,近波罗蜜多,大波罗蜜多。云何波罗蜜多?云何近波罗蜜多?云何大波罗蜜多?
  佛告观自在菩萨曰:善男子!若诸菩萨经无量时修行施等,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未能制伏,然为彼伏,谓於胜解行地教中胜解转时,是名波罗蜜多:复於无量时修行施等,渐复增上,成就善法,而诸烦恼犹故现行,然能制伏,非彼所伏,谓从初地已上,是名近波罗蜜多;复於无量时修行布施等,转复蹭上,成就善法,一切烦恼皆不现行,谓从八地已上,是名大波罗蜜多。
  
注释
  ①取:体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8 1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不思议 于 2011-12-18 12:21 编辑

译文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在菩萨修行的十个阶位中,痛苦烦恼贮藏於生命深层的心理潜势力又可以分成哪些种类呢?
  佛陀回答说:概略说来,这些邪恶情绪的心理潜势力共有三类:第一类潜势力被称作「有害的助伴」,这是指菩萨修行前五地中那些後天生活裏培植起来的邪恶情绪之潜在势力,它们能帮助另外那些与生俱来的烦恼潜势力,协助它们,使它们发生出现实的作用,所以说这些後天的烦恼势力是与生俱来的烦恼潜势力的有害的助伴,这类「有害的助伴」在修行第五地将被永远清除掉:第二类潜势力叫做「没有现实作用的烦恼潜势力」,这些潜势力在修行的第六地和第七地上或者有微弱的表现活动,或者已被修行人完全控制住了,不再能发生任何现实作用:第三类潜势力叫做「微细的烦恼潜势力」,这是指第八地以後的烦恼潜势力,在此地,修行人尚不能对存在的各方面透澈地进行体认,这是由於菩萨心理上还残存著对一切认知境界极为细微的实体执著,这种微细的实体执著正是「微细的烦恼潜势力」之表现形式。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消除这些邪恶情绪潜在势力的过程又可以分成哪些阶段呢?
  佛陀说:大略说来,可分成两个阶段:其一,消除烦恼潜势力的初步阶段,这是指消除菩萨修行第七地以前的那两种烦恼潜势力,由於这些潜势力在生命结构裏还属於较表层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把这一修行阶段形象化地称为「消除皮肤裏的烦恼潜势力」:其二,消除烦恼潜势力的高级阶段,这是指消除第八地以後那些不再发生现实作用的烦恼潜势力,由於这些潜势力在生命结构裏属於较深层次裏的内容,所以我
们又可以形象化地把这一修行阶段称为「消除腠理中的烦恼潜势力」。再者,我们还可以说存在一个消除烦恼潜势力的最高阶段,这指的是成佛地,在此地:一切烦恼潜势力都被彻底地消除了,换句话说,修行人知识上的那种细微障碍在此也被彻底突破,修行人对存在获得圆满透澈的认知,由於那种细微的知识障碍是生命结构中最深层次的内容,所以我们也可形象地把这一修行阶段称为「消除骨髓裏的烦恼潜势力」。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要经过多少不可称数的久远时间才能彻底消除掉这些挠乱生命、使之不得向上进化的烦恼潜势力呢?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要经过三个「不可称数的久远时间」修行人才能完成其修行任务。在此,我用所谓「不可称数的久远时间」来指那种绵延极长的时间单位:这个时间单位是无法用数字表示出来的。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世尊!修行人在菩萨阶位上新生起来的烦恼,它的表现特徵是怎样的?它会引起过失吗?它自身还有其他功用吗?
  佛陀告诉观自在菩萨说:善男子!修行人在菩萨阶位上发生现实作用的烦恼,其主要特徵是,这些烦恼不会影响他的修行生活,下会染污修行生命的真实本性。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修行人既然已跃进菩萨修行阶位的第一地,那就表明他对存在现象各种可能有的分类、区划已经有了正确的认识,根据这一点,菩萨就必然清楚地意识到修行地上可能会引发的烦恼现实活动,他是自觉的,他已消除生命的无知状态,他的精神结构已具备这样一个特徵:他对自己表层意识和深层心识中的一切行为、一切动作都保持著清醒的反思能力,所以我说,这些烦恼绝不会染污修行生命的真实本性,绝不会阻碍他向上的发达和进化:菩萨修行阶位上发生著作用的烦恼情绪不致於对其身心构成压迫,不致於引起生命的流转、变动和沦没等,所以说它们不会产生什么过失。更有甚者,菩萨修行阶位上这些发生现象作用的烦恼情绪?对於其他众生来说,正是帮助他们解除身心苦痛的重要外部条件,所以说它们拥有巨大的作用和功能。
  观自在菩萨又禀告佛陀说:十分奇特!世尊!无上的圆满觉悟乃有这样的大功德利益,能令希求成佛的修行人生起烦恼,且还胜过一切有情众生、体会四种真理的修行人、思考生命流转过程的修行人,更何况其他的无量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23:55 , Processed in 0.66465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