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六祖法宝坛经浅释 ---宣化上人主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志诚再拜曰。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不得契悟。今闻和尚一说。便契本心。弟子生死事大。和尚大慈更为教示。
师云。吾刚闻师教示学人戒定慧。未审汝师说戒定慧。行相如何与吾说看。
诚曰。秀大师说。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自净其意名为定。彼说如此。未审和尚以何法诲人。
师曰。吾若言有法与人。即为诳汝。但且随方解缚。假名三昧。如汝师所说戒定慧。实不可思议。吾所见戒定慧又别。

志诚再礼拜六祖大师说:‘弟子在秀大师处学道九年。’你们在这儿只学道一年就觉得很长了,你看古人都是学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长久那么用功,不是学几个月就可以毕业。‘学了九年也没有开悟。现在听和尚所说的道理,就如水投水,如乳合乳,祖师的心就如弟子我的心,本来我们的心是一样的。弟子不知那天就要死了,这生死的问题是最重要的,请祖师和尚大发慈悲,进一步给弟子教诲和指示。’

六祖大师说:‘我听你师父神秀大师教授戒定慧法,不知你师父如何讲戒定慧的形相?其道理如何,说出来给我听听。’

志诚答:‘诸恶莫作这就叫戒。能修一切善法,这叫慧学。自己清净意念,这就叫定。神秀大师是如此说。我不知大和尚您用什么法来教诲一切人?’

大师说:‘我什么法也没有,若我说有一方法教化人,这就是骗人。我不过随人根机,用各种方便法解除众生的束缚,解开众生的执著,这种法根本没有一名字,故给它起一假名叫三昧——正定正受。好像你师父所说戒定慧真不可思议,可是我所说的戒定慧和他又不同了,我很特别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志诚曰。戒定慧只合一种。如何更别。
师曰。汝师戒定慧接大乘人。吾戒定慧接最上乘人。悟解不同见有迟疾。汝听吾说与彼同否。吾所说法不离自性。离体说法名为相说。自性常迷。须知一切万法皆从自性起用。是真戒定慧法。
听吾偈曰。

心地无非自性戒    心地无痴自性慧
   心地无乱自性定    不增不减自金刚
身去身来本三昧。

诚闻偈悔谢。乃呈一偈曰。

五蕴幻身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法还不净

志诚说:‘戒定慧就是戒定慧,只可有一种讲法,怎还有特别的讲法?’

六祖大师说:‘你师父所说戒定慧三无漏学,他是接引大乘根机的人。我所说戒定慧是接最上乘、最高根机的人。所以开悟和明白是不同的。开悟是一悟到底,明白只是明白一点点。所以见解有顿、有渐,有快、有慢。你听一听我所讲的道理,是否与你师父相同?我所说的法不是在外边的法,而是不离自性说一切法。离开自性而说法,这叫著相,亦叫相说。著相则自性常迷,离相则自性常悟。你要知道一切万法,都是从自性生起而起一切用,应变无穷,这才是真正戒定慧。我现再为你说一首偈颂:

心地无非,就是没有贪心、恶心、嫉妒心、障碍心、损人心、利己心。心地无非,就是心地没有恶。心地无非,也就是诸恶不作。但神秀的诸恶不作说是名为戒,而非自性戒。这个心地无非也就是戒,也就是诸恶莫作,也就是心地不要做不对的事,这就叫做戒。

你心地无痴,也就会众善奉行,但这个众善奉行,和神秀大师所说的不同,他在名字上说慧,而没有把自性提出来,没有讲到心地上。心如一块地,你种什么它就长什么,故种善因就结善果,种恶因就结恶果。你心地不要种愚痴的种子,这就是智慧。

心地无乱,也就是自净其意,和神秀大师所说本无分别,但名称不同。六祖大师所说的法,都是从心地讲起,从自性上说起,是心内说法。神秀大师所说都是外边的法,著相的法,是心外说去。

‘自性光明无照,有妙湛总持,自己身体就炼成一个金刚不坏身。身去、身来即行住坐卧,四威仪中本来都在定中。’

志诚听完后就一面忏悔,一面称谢,亦呈一首偈颂说:

五蕴—色受想行识,是虚妄不实的,这个身体也是虚妄不实。身体本由四大——地水火风假合而成,故不要将它看得太认真了。给它找好衣穿、好饭吃、好房子住,找个好丈夫或好太太。什么叫地大呢?即身体坚硬的性l——皮肉筋骨属于地大。水大即眼泪、鼻涕、唾沫、痰、大小便等均属于水分。火大即身体暖气,温暖热力。风大即身体上摇动、呼吸。到人死后,身体的坚硬性就归于地大,湿润性就归于水大,温暖性就归于火大,呼吸动摇性就归于风大,各有所归,可是你自己跑到什么地方去呢?不知道。我们现在学佛法,就想知道这个道理。

这个虚幻怎会究竟呢?假如你有一个回向真如的心,那还没有得到法的本体呢!还未复还到清净。为什么?因你还有一念说要回向真如,你还有一念,就没有得到法的本体。所以法的本体是没有取,亦没有舍,不想这样,也不想那样,就是任运而行。任运就是自由去做而不执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师然之。复语诚曰。汝师戒定慧劝小根智人。吾戒定慧劝大根智人。若悟自性亦不立菩提涅槃。亦不立解脱知见。无一法可得。方能建立万法。若解此意亦名佛身。亦名菩提涅槃。亦名解脱知见。见性之人立亦得。不立亦得。去来自由无滞无碍。应用随作应语随答。普见化身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六祖大师给他印证说:‘不错,你的见解是对的。’又对志诚说:‘你师父所讲戒定慧,是劝有小根机那种智慧的人。我所说戒定慧,是劝大根大智的人。你若明白自性,连菩提涅槃都没有了,也没有什么叫解脱,也没有什么叫知见。都没有,都空了,一法不立,万法皆空。因为一法不立,所以才能建立万法。虽说一法没有,但是万法宛然。虽然万法宛然存在,可是还是一法不立。你要明白这个道理,这就叫佛身,当下就是佛。这个法你若明白,亦可叫作菩提涅槃,也可起个名字叫解脱知见,你叫它什么名字都可以,但你要明白;若你不明白,那你叫它什么名字都不可以。’

真正明心见性,开悟的人,立这个办法也可以,不立这个办法也可以,无障无碍,你愿意来就来,愿意去就去,这是指生死自由,所以我常对你们讲:‘EVERY THING IS OK!’这就是来去自如,一点麻烦都没有,无滞无碍。我愿意走就没有人可留得住,没有人可障碍得住。事来则应,事去则净。若有人问我话,就随便答而不经过思索。但这要答得有道理,不能乱讲,不合逻辑。这时,到处都有化身,可是所有的化身都不离开自性,那么随时随地都得到观自在,和六种神通——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得游戏三昧,大家欢喜什么,他就做什么,到处去游戏。他也唱歌,但和唱歌的人不同;他也吃饭,但和吃饭的人不同。大家一起吃钣,他将所有的饭都吃尽,你看著他吃,但饭还在厨房,原封未动,这就叫游戏三昧,这就叫见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志诚再启师曰。如何是不立义。
师曰。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常离法相。自由自在纵横尽得。有何可立。自性自悟。顿悟顿修。亦无渐次。所以不立一切法。诸法寂灭有何次第。
志诚礼拜。愿为执侍。朝夕不懈。

志诚听六祖大师讲如此玄妙之义理后,又启师曰:‘什么叫一法不立,其意如何?’

六祖大师答:‘你自性里没有一切不对的事,没有一切的恶,没有一切的障碍,就不迷乱不颠倒,念念都是智慧,常生智慧。’所以六祖大师说:‘始知自性,常生智慧。’则能离开所有法相而不执著。这时自由自在,纵横尽得。纵,你往前跳也可以,横,你横著也可以。你说上天就上天,下地就下地,这就是纵。横,即你想到西方极乐世界、东方琉璃世界,都可遂心所欲。无论你做什么都是合法的,能这样子的话,又有什么可立的呢?所以我说一法不立。

你的自性要由你自己悟,你即刻悟就可即刻修,而不必一步步渐次修学。所以我才说不立一切法,一切法都空了,诸法都是寂灭相,那又有何次第可说呢?那又有何第一、第二可说呢?’

志诚法师听六祖大师开示之后,叩头顶礼。这个间谍要弃暗投明反正了,他愿为六祖大师做执侍,做各种服劳执役——叫他做什么就做什么,从早到晚做苦工而不懈怠。因他知道,这个祖师当初都是做苦工换来的,他舂米八个多月才得作祖师,那么现在我来服侍祖师也要很勤劳,不可懒惰。

前边是讲神秀大师派出一特务想要来盗法。在中国唐朝,佛教就已这样复杂,有些人存心就这样不正当,想去偷盗佛法。下一段经文是叙述神秀党徒派一刺客要来暗杀六祖大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僧志彻。江西入。本姓张。名行昌。少任侠。自南北分化。二宗主虽亡彼我。而徒侣竞起爱憎。时北宗门入。自立秀师为第六祖。而忌祖师传衣为天下闻。乃嘱行昌来刺师。
师心通预知其事。即置金十两于座间。时夜暮。行昌入祖室将欲加害。师舒颈就之。行昌挥刃者三。悉无所损。

有一位和尚名叫志彻,这是皈依六祖出家后六祖给他取的法名,江西人、俗姓张,本名叫行昌。少年时欢喜做行侠仗义之事——劫富济贫,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术功夫和轻功很熟练。神秀党徒乃雇用他欲来杀害六祖大师。

自有南顿北渐、南能北秀二宗分化时,两位宗主,即六祖大师和神秀大师二祖师,虽没有人相、我相的观念,但是他们的徒侣(此地是指神秀大师方面的徒侣),竞起爱憎,有如前边他们讥讽六祖大师不识一字,怎能作祖师,如此毁谤六祖大师。六祖座下亦有真诚弟子,说六祖他得无师之智,你们不应毁谤我们师父,故弟子互相攻击。六祖大师的徒众可没有想去刺杀神秀,而神秀的徒众却嫉妒六祖为承接五祖衣钵的传人。我相信这里所说‘竞起爱憎’,神秀那边厉害一点,六祖大师这边则忍耐多过憎恶。

这时北宗门下弟子,有几千人这么多,自己推神秀大师为祖师。他虽然没有得到衣钵,但其弟子却捧他为第六代祖师。为何捧他们师父作第六代祖师呢?因他们其中有人想作第七代。若没有第六代,那第七代又从何生出来呢?但又忌讳不敢公开在庙上讲,为什么呢?因天下已知衣钵已传给六祖惠能大师,所以就买通行昌来暗杀六祖大师,欲抢其衣钵。当时行昌武术高明,人号之为‘飞猫’,言其行踪诡异,人莫能知。这个消息你在那本书都找不到,除非你处在当时的情况才知道他有此绰号。你看以前他们派人去放火,现在又派一个刺客,为什么他们要杀六祖惠能?就因为杀他之后,就可以公然推神秀为第六祖。

在佛教讲堂有一个本来亦有他心通、天眼通、天耳通的人,但因他贪心不小,总想要证四果阿罗汉,要飞行自在,他好几次请求我教他飞身的法术,我对他说:‘你学这法术有何用呢?’他说:‘去台湾受戒不用飞机票就可到。’因他贪证果、贪神通,所以真正智慧还没有现前。

大师当时有他心通,已预先知道谋刺的事,就预备十两金子放在他座位旁边,你想这情形危险不危险啊?到了天黑,大概晚间十一、二点钟,飞猫张来了,手足无声,来到六祖的居室,到其座前,正将拿著宝剑要杀害六祖,六祖大师就伸长颈子由他砍,此时行昌不管他是和尚、罗汉或祖师,他都要杀,因他只存一个杀性,为要完成神秀徒众的使命。你说此时紧张不紧张?就像原子弹正要爆发时那么紧张!行昌就拿著宝剑猛力对著六祖颈子斩了三下,可是——毫无损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曰。正剑不邪。邪剑不正。只负汝金。不负汝命。行昌惊仆。久而方苏。求哀悔过。即愿出家。师遂与金言。汝且去。恐徒众翻害于汝。汝可他曰易形而来。吾当摄受。行昌禀旨宵遁。后投僧出家具戒精进。

大师说:‘正剑即正法,不怕邪法,邪法不能胜过正法。所谓“邪不胜正”,你虽有宝剑,亦不能奈我何。我前生只欠你十两金子,可是我并不欠你的命。’飞猫张听六祖大师如此对他说,且砍了三剑也砍不动他的脖子,已经吓昏倒在地上,经过一段时间才醒过来。于是求哀悔过说:‘大师,我真对不起您,我真有罪!’当时六祖大师和行昌谈了很久,问他说:‘你为何来做这种事呢?’行昌答:‘并不是我想来杀你,而是神秀的徒弟说你是个最坏的人,以前是做土匪,又是打猎,是到山上砍柴的穷人,现在到这里冒充作六祖,所以我一听有这么坏的人,必定要将他杀了。可是现在我的剑砍不动您的脖子,我才知道他们都错了。如果大师没有道德,凭我手剑那么快,怎斩不动您的头呢?故您一定是位有德行的高僧,我今既遇高僧大德善知识,且我看世上的事也没多大意思,所以想跟大师出家拜您作师父。’

六祖大师将所预备的十两金子给他说:‘你要赶快离开,我这些徒弟,他们都是爱护我的。若知道你来杀我,他们也一定会杀你的。过几天你化好了装(即是叫他到别的地方出家做和尚),以和尚的身分来见我。我一定摄受教化你。’飞猫张听六祖如此说,就在晚间跑了遁匿起来。以后他遇著一和尚就跟他出家,受具足戒后就精进而不懈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日忆师之言。远来礼觐。师曰。吾久念汝。汝来何晚。
曰。昨蒙和尚舍罪。今虽出家苦行。终难报德。其惟传法度生乎。弟子常览涅槃经。未晓常无常义。乞和尚慈悲略为解说。

有一天,行昌想起六祖大师曾叫他易形而来摄受他的话,故从远地来至南华寺拜见六祖。

六祖大师说:‘我天天都在想念你,你怎来得这么晚呢?’

行昌答:‘以前得蒙和尚不怪罪我,我现虽出家修苦行,但总觉得很难报答您这种德行,唯一的方法就是传承佛法,教化众生,这样做才可以报答您的大德。弟子常看涅槃经,但不明白常与无常的道理,求乞和尚大发慈悲,大略为我解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师曰。无常者即佛性也。有常者即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也。
曰。和尚所说大违经文。
师曰。吾传佛心印。安敢违于佛经。
曰。经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言无常。善恶之法乃至菩提心皆是无常。和尚却言是常。此即相违。今学人转加疑惑。
师曰。涅槃经吾昔听尼无尽藏诵读一遍。便为讲说。无一字一义不合经文。乃至为汝终无二说。
曰。学人识量浅昧。愿和尚委曲开示。
师曰。汝知否。佛性若常。更说什么善恶诸法。乃至穷劫无有一人发菩提心者。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又一切诸法若无常者。即物物皆有自性容受生死。而真常性有不遍之处。故吾说常者。正是佛说真无常义。佛比为凡夫外道执于邪常诸二乘人于常计无常共成八倒。故于涅槃了义教中。破彼偏见而显说真常真乐真我真净。汝今依言背义。以断灭无常及确定死常。而错解佛之圆妙最后微言。纵览千遍有何所益。

六祖大师说:‘佛性是无常的,有常就是一切善恶分别心。’行昌认为六祖大师说错了,故说:‘和尚所说的,和经文不相符合。’

六祖大师说:‘我是传佛以心印心这个法门,我怎敢违背佛经的道理呢?’

行昌说:‘涅槃经上说,佛性是常,和尚却说佛性是无常。善恶诸法乃至菩提心,这都是无常,而和尚却说是常,这和涅槃经的道理完全不相合,这样一讲,令学人我更加迷惑,以前我只有一种疑,现在却有两种疑了。’

六祖大师说:‘涅槃经,我在以前听无尽藏比丘尼她读诵过一遍,就为她讲解,没有一个字、一个义理,而不契合涅槃经经又的。乃至于我现在为你讲,也没有两种讲法,仍和以前一样。’

行昌说:‘学人学识浅昧,愿和尚委屈婉转开示我。’

六祖大师说:‘你知不知道啊!佛说佛性是常,是对一切执著无常的人说的。佛说有常,是对一切执著无常的人说的。假设你说佛性是常的话,那还有什么善恶诸法可说呢?佛性若常,那一切众生早就成佛了,何必又说法来度他呢?为什么穷尽多少个大劫,也没有人真正发菩提心呢?若常的话,则人人都应发菩提心,人人都早成佛道了,所以我才说佛性是无常。为什么呢?若常的话,一切众生都不用修行就可成佛了。所以我所说的无常,正是符合佛所说的真常不灭的道理,你懂了吗?

又者假使一切诸法是无常的话,那所有一切物类皆有自性,它们既有自性,怎还要受生死呢?要是每一物皆有真常的性,它就不会普遍存在任何地方了。我所对你说常的话,正是佛所说真无常义。’

要讲起这常与无常,根本这都不是佛性,因佛性是非常、非无常,这才是中道了义。为何现在六祖大师说:‘佛性是无常,一切善恶诸法分别心是有常呢?’这都是对治执著。佛法是对治众生一切的执著情。若你将这执著情破了,根本就不需要佛法。佛法是非常、非无常。六祖大师是对机说法,对张行昌应该说这种法,而不是对所有人都这样说的。

六祖对行昌说,凡夫外道执著邪常,一切二乘声闻缘觉于常计无常,共成八种颠倒。本来是四种颠倒,不过因人思想不同,身分不同,二种根性的人,共有八种颠倒。凡夫以苦为乐,非常计常,非净计净,非我计我。一切的道理都是由人而论,你说它常也可以,你说它不常也可以。但是凡夫说非常即是常,非乐计乐,非我,他计我,非净,他计净,这是凡夫的四种颠倒。

二乘四倒即是:乐即是苦;常,他说是不常;我,他说无我;净,他说不净。所以合起来共有八倒。

所以佛在涅槃经了义教,它是属于圆妙的醍醐味。它破凡夫和二乘的偏见,而明显说出什么是真常、真乐、真我、真净的道理。你现在依佛所说之言,而背佛所说的教义。你以断灭的无常,和死板的常,用凡夫的知见来错解佛所说最圆满、最微妙这种了义的教理。你纵然看涅槃经一千遍,又有什么好处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行昌忽然大悟。
说偈曰。

因守无常心    佛说有常性
不知方便者    犹春池拾砾
我今不施功    佛性而现前
非师相授与    我亦无所得

师曰。汝今彻池。宜名志彻。彻礼谢而退。

行昌听六祖大师如此一说,忽然间就开悟,故说出一首偈颂:

因为我守无常的心,而佛说这是有常的性,我不懂佛所说的是方便法,这就像在春天水池里捡一块小石头,有什么用呢?可是现在我不用什么功夫,就返本还原到自己的家乡。佛的圆满妙性现前,忽然间明心见性开悟了。我这种开悟不是祖师教授,送给我的。我虽已开悟,但毫无所得,这是我本有的智慧,所以一法也没有得。

六祖大师说:‘你现是开悟了。’这是给他印证。‘我现在给你改个名字叫志彻,好不好?你喜欢这个名字吗?’

志彻说:‘这个名字真好,谢谢祖师!’叩头退到一边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3 1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童子名神会。襄阳高氏子。年十三。自玉泉来参礼。
师曰。知识远来艰辛。还将得本来否。若有本则合识主。试说看。
会曰。以无住为本。见即是主。
师曰。这沙弥争合取次语。
会乃问曰。和尚坐禅还见不见。
师以柱杖打三下云。吾打汝痛不痛。对曰。亦痛亦不痛。
师曰。吾亦见亦不见。
神会问。如何是亦见亦不见。
师云。吾之所见。常见自心过愆。不见他人是非好恶。是以亦见亦不见。汝言亦痛亦不痛如何。汝若不痛同其木石。若痛则同凡夫。即起恚恨。汝向前见不见是二边。痛不痛是生灭。汝自性且不见。敢尔弄人。
神会礼拜悔谢。

有一童子,此童子非普通之童子,他是个为法忘躯、为法不辞劳苦的童子,名字叫神会,是湖北襄阳高氏的儿子,年十三岁,从湖尢神秀大师玉泉寺远来参礼。此小童子虽小,却胸怀大志,心量宽广。他在神秀大师那里,一看就知神秀大师没有真正明白佛法,所以就跑到广东来,距离有一两千里路。他走路将脚都走出泡来,甚至于光著脚走,皮肉被石块、玻璃刺破出血了,于是就将身上衣服扯下把脚包好,再继续走。走了几千里路,好像没有一回事似的,所以到六祖大师处,六祖一看他这个童子这样辛苦,衣服破烂,脚也走坏了。他叩头顶礼六祖后,六祖大师说:‘知识。’六祖大师对一个小孩子也叫他善知识。‘你从那么远走路来太辛苦啰!太艰难啰!你是不是识得到本来面目啊?假设你得到本来面目,明心见性了,那你就应该认识主人—即佛性,你现试说看!’

这个童子很调皮的,故他说:‘我以无所住为我本来的面目,而我的见性就是主人。’

六祖大师听他如此说,就教训他:‘这个沙弥啊!你尽学人家说话,很莽撞的,不知以为知,不明以为明,不见以为见,就是学人的口头禅。你尽学人说剩下来的话,人家说完了你又说,而非从你自性流露出来,这叫取次语。’

神会这小童子,胆子可不小,他敢和祖师辩论就问说:‘和尚您坐禅时还见不见啊?’你看,他反问起六祖来。这小童子很调皮不易教化。他这样一说见不见,六祖大师以一祖师的身份,当然不能和他一般见识,拿起柱杖就打他三下,说:‘我打你,你痛不痛啊?’不知神会当时害怕否?被人打了三下,不知有没有哭?

神会答说:‘我也痛,也不痛。’

六祖大师说:‘你问我坐禅见不见?我也见,也不见。’

神会又问:‘什么叫亦见亦不见?’

师答:‘什么叫见呢?我常见自己心里的妄想,打恶妄想时,就赶快将其停止。什么叫不见呢?我不见他人的是非好恶。(你们学佛法,都要在这里注意,要亦见亦不见,要见自己的过错,莫见旁人的过错。所谓:‘他不好,他不对,他的冤孽他的罪’。你不要尽给旁人看门口,好像狗似的,自己什么都没有,而尽看人家的门口。)不说人家的是非好恶,故我说亦见亦不见。你说你也痛也不痛,是如何解法?我打你,你若不痛,就和木头石头一样。你若痛,就和凡夫一样,也没有开悟。你一痛就生烦恼嗔恨,要发脾气著火了。你以前所说的见和不见,这是两边的道理。我问你痛不痛,这是生灭法。你尚不认识你自己的见性呢!却胆敢来捉弄人和人辩论。’神会一听知自己所讲的道理不究竟不圆满,所以就叩头顶礼,认错谢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2 01:41 , Processed in 0.37331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