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开门

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解行法要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性原生灭,云何获圆通】
实际理地,方无生灭。佛事门中,何一非生灭法乎。等觉菩萨,破四十一品无明,证四十一分秘藏,亦不出于生灭之外。是生灭乃生死之根,亦菩提之本,视其人之所用何如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乃以彼背觉合尘之生灭,转而为背尘合觉之生灭,以期证于不生不灭之真如佛性也。(增广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虽属意识,而诸识咸具】
又此念佛虽属意识,而诸识咸具。不观上文都摄六根乎。六根既摄,则六识将何为乎。即转送含藏者,亦唯此事而已。(增广卷一复濮大凡居士书)

【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
楞严大势至云,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文殊选圆通偈,谓反闻闻自性,性成无上道。今例之曰,反念念自性,性成无上道。(增广卷一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与佛所证之觉道相契相合】
  契者,符合不异之意。觉即佛所证之无上觉道。现在以自利利他之菩提心,信愿念佛,念之久久,业消智朗,即与佛所证之觉道相契相合。故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云,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契觉之义。(三编卷二复韩觉安居士书二)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念佛圆通,即净而禅】
  某某来山,问及起居。言日阅禅录,常谈机锋。愚谓衰老之年,当勤念佛,即净为宗,方有实诣。请试论之。禅与净土,理本无二。若论事修,其相天殊。禅非彻悟彻证,不能超出生死。故沩山云,可中顿悟正因,便是出尘阶渐。生生若能不退,佛阶决定可期。又云,初心从缘,顿悟自性。犹有无始旷劫习气,未能顿尽,须教渠尽除现业流识。弘辨谓顿悟自性,与佛同俦。然有无始习气未能顿尽,须假对治,令顺性起用。如人吃饭,不一口便饱。长沙岑谓天下善知识未证果上涅槃,以功未齐于诸圣故也。所以五祖戒又作东坡,草堂清复为鲁公。古今宗师,彻悟而未彻证者,类多如此。良由惟仗自力,不求佛加,丝毫惑业不尽,生死决不能出。净土则具信愿行三,便可带业往生。一得往生,则永出生死。悟证者顿登补处,未悟者亦证阿鞞。所以华藏海众,悉愿往生。宗教知识,同生净土。良由全仗佛力,兼自恳心。故得感应道交,由是速成正觉。为今之计,宜屏除禅录,专修净业。于一尘不染心中,持万德洪名圣号。或声或默,无杂无间。必使念起于心,声入乎耳,字字分明,句句不乱。久之久之,自成片段。亲证念佛三昧,自知西方宗风。是以观音反闻闻自性之工夫,修势至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之净业。即净而禅,孰妙于是。(增广卷一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代悟开师作))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念佛三昧宝王】

由是世尊,随顺机宜,为之开示。俾彼各各就路还家,于彼六根,六尘,六识,七大中,随于何境,谛审观察,以期亲见此宝。然具般若之智照,直下蕴空厄尽者,虽则大有其人,而非末世钝根众生所能希冀。于是遂开一特别法门,以期上中下根,同于现生,得其实益。令以深信切愿,专念阿弥陀佛圣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久而久之,即众生业识心,成如来秘密藏。则由三昧宝,证实相宝,方知此宝,遍满法界,复以此宝,普施一切。以故自佛开此法门以来,一切菩萨,祖师,善知识,悉皆遵行此法。以其具足自他二力,较彼专仗自力者,其难易奚啻天渊之别。(续编卷下念佛三昧宝王论疏序(民十九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指要】

  净土法门,乃如来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三根普被,利钝全收。等觉菩萨,不能超出其外。逆恶罪人,亦可预入其中。不断惑业,得出轮回。即此一生,定登佛国。末世众生,根机陋劣,舍此法门,其何能淑。凡修净业者,第一必须严持净戒,第二必须发菩提心,第三必须具真信愿。戒为诸法之基址,菩提心为修道之主帅,信愿为往生之前导。净土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非信何由发愿,非愿何由起行,非持名妙行,何由证所信而满所愿。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信,愿,行,如鼎三足,缺一则蹶。若不注重信愿,唯期持至一心,纵令深得一心,亦难了生脱死。何以故。以烦惑未尽,不能仗自力了生死。信愿既无,不能仗佛力了生死。世有好高务胜者,每每侈谈自力,藐视佛力。不知从生至死,无一事不仗人力,而不以为耻。何独于了生死一大事,并佛力亦不愿受,丧心病狂,一至于此。净宗行者,所当切戒。至于修持法则,常当如子忆母,行住坐卧,语默周旋,一句佛号,绵绵密密,任何事缘,不令间断。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能如是者,决定往生。又须心念仁恕,气象浑穆。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常思己过,莫论人非。等觉菩萨,二六时中,礼十方佛,忏除宿业。况在凡地,常当惭愧,何敢自恃。若自恃者,纵有修持,皆属魔业。如是之人,切勿亲近,免致日久,与之俱化。直须守定宗旨,不随经教及善知识语言所转,捨此别修也。此之法门,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总持法门。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故得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吾辈末学,何可立异,以取自误误人之罪愆乎。愿深思之,愿深思之。(续编卷下净土指要(民二十年))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势至菩萨像赞】
  如子忆母勤念佛,都摄六根耳听著。若依大士此开示,因心各得契果觉。(文钞续编卷下)

【大势至菩萨偈赞】
  势至菩萨德无疆,辅弼弥陀作慈航。救苦直同观自在,导西不异普贤王。修因遍用根尘识,证果俱获圆通常。摄念佛人归净土,此恩永劫莫能忘。

大势至利生深,专主念佛法门。如子忆母忆世尊,直下即蒙恩。因心果觉两相契,立刻返本还源。都摄六根妙难论,愿遍界流存。

(文钞续编卷下)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势至楹联】
  本愿不违,摄念佛人归净土。

  分身无量,居极乐国遍十方。

  都摄六根,获大寂灭。

  单提一念,证真圆通。

  以智慧光,普照一切。

乘圆通道,广度众生。

【念佛堂(二首)之一】
      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专注一境毕命为期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但念弥陀,莫加他法】

    念佛一门,须信愿行具足。信之既深,则发愿必切。发愿既切,则行持必力。但念弥陀,莫加他法。当以真信切愿,执持名号。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心念耳听,字字句句,念得分明,听得分明,便是往生正因。既以此法自行,必须又以此法化他,则化功归己,实为往生最胜资粮。惟当先劝自家父母兄弟妻子,以身为本,由亲而疏。又念佛功德,不但能往生西方,并能消除奇灾横祸。凡怨业病,医不能治者,若至诚念佛,久之皆得痊愈。以医者只能医病,不能医业。惟念佛则身病心病,无有不治也。伏愿诸居士都要发菩提心,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戒杀护生,吃素念佛。所谓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故得因该果海,果彻因源。诚所谓甚难希有之法也。(三编卷四南京素食同缘社开示法语)
 楼主| 发表于 2010-4-6 1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
念佛法门,以信愿行三法为宗。以菩提心为根本。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为因该果海,果彻因源之实义。以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为下手最切要之工夫。由是而行,再能以四弘誓愿,常不离心。则心与佛合,心与道合。现生即入圣流,临终直登上品,庶可不负此生矣。(三编卷三复康寄遥居士书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13:11 , Processed in 0.85276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