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的爱

《圆觉说金刚经》—— 实用可证的智慧(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1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真知灼见就不能够明了智慧经典的真义,反而自以为是地曲解,然后轻易地就为经典扣上“糟粕”的帽子。作为教育工作者,作为想发扬传统智慧文化的社会各界人士,这样来进行智慧教育文化的研究和传播必然会适得其反。

  我们对于古智慧经典的学习和解读,一定要结合现实,为现代人的智慧教育服务,不能盲目地厚古薄今、食古不化;同时,即便是普及性的简析版本,也绝对不能流于庸俗粗浅,尤其是青少年教育读本,表达要深入浅出,但于智慧真义不能有丝毫违背,否则读者必然在误导中反受其害。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够站在智慧整体观的高度,并做到解析的深入浅出,展现出其教育实用性,归根结底还是需要真正的智慧见证者才能为之。因此不可凭一己之私愿来妄解经典。师道尊严,希望我们的教育工作者、文化传播者们慎之又慎。
待续
发表于 2010-3-22 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顶礼金刚经!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传实录:脚踏实地的践证“手把手”的智慧传承

  笔者的朋友圈中也有不少喜好经史者,甚至几十年专研的也不乏其人,往往出言引经据典,似有所得。但是大家却都面临着同样的困惑,就是除了通过博闻强记、理论上似懂非懂的理解,将其用在文学写作或与人论辩上,对于这些传统经典的学习,在我们现实生活中为什么没有为自己起到启智明慧、修身养性的作用?为什么社会关系依然是疑虑淡漠的,没有起到促进交往和谐的作用?难道真的有所谓的“历史局限”,传统就意味着“过时”吗?

  现今市面上所谓“养生智慧”、“处世智慧”、“经商智慧”等等以“智慧”为标牌的流行文化,对普通老百姓来说,为什么看着是那么回事,而到现实应用中却无法下手了呢?

  就这样极具普遍性的问题,笔者曾经请教过圆觉先生。先生认为:不是古智慧经典过时了,而是千百年来见证到其智慧真义的人太稀罕了。智慧教育文化是无古今、无国界的,其内涵具有智慧性、教育性、传承性、科学性和社会实用性。智慧教育实用的作用之所以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没有被体现出来,甚至形成了如今智慧文化传承的断代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缺乏智慧功夫的实证!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传统的智慧教育文化讲究“修身养性”,这是我们每个人呈现身心整体生命活动的根本。身因“修”而正,性因“养”而和,这是处处不离生命实证功夫的。老子讲“虚心弱志、专气致柔、涤除玄览”,释家讲“四果罗汉、智慧五眼”,无不重于理行并进的践行见证。儒家文化在中国千百年来对社会教育影响巨大,历朝历代无以计数的知识分子皆以“儒生”身份为荣,可其中有几人真正注重“止、定、静、安、虑、得”身心修证的功夫内涵?又有几人真正践证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的智慧修养境界呢?

  就像《南华经》中的故事一样:庄子说鲁国儒者太少了,鲁哀公则认为举国上下的人皆着儒服,怎么能说少呢?庄子答说:“儒者戴圆帽,即知天时;穿方鞋,即知地理;佩彩带玉玦,即达人事而至断。明其道者未必如此穿着,这样装扮的人未必真知其道。如果您不相信,可以下令‘未达真儒修养境界的人,擅着儒装则处死罪’。”果然,令下五天,鲁国就只剩下一位有真才实学的人敢着儒服。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少真知、欠实证的“口头禅”之风非释家独弊,儒道后学皆从其害。“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智慧教育文化的学习者与为人师者,皆当以此为纲纪。三家之言根本皆不离“道”之生命实证!一旦沦为知识、学术的“记问之学”,就必然失其智慧性,无法指导我们成就身心整体的健康与生活应对的自觉自由之智,那么教育实用作用又从哪里来呢?智慧传承又怎么可能不断绝呢?先圣言此“不足以为人师”,嘱后世为人师者切莫“毁”人不倦啊!

  如此想来,圆觉先生在如今崇洋忘祖的普遍思想中,仍然致力于智慧教育文化的传承,并潜心深研传统中医,以继往圣之绝学为己任;在如今趋利浮躁的社会风气下,仍然能够真正俯下身来,用自己的生命实践,一步一个脚印地为后来人踏出一条更为平坦广阔的健康与智慧的践证之路,实在令人肃然起敬。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我们平常人来说,研读经典却不能解其真义,想实证智慧却无法下手;书读了不少却不会实际应用,健康没有达成,烦恼没有减少,社会关系没有和谐,自然生存环境日渐破坏。面对这样的问题,圆觉先生认为:智慧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获得身心整体的健康和根本智慧的开发,最终达成人与自然及社会关系的整体和谐性。健康的身心整体是成就智慧的基础,意识修养是达成真正健康的根本,而思想意识必须于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点滴小事中去修正,克除自我的偏执性要从产生意识的源头做功夫,从提高事物应对的警觉性入手。在人的警觉意识没有初步建立起来的时候,不能够自觉修正,那么再多的理论也没有办法付诸实际了。这不是通过知识讲座的教育方式和书本的阅读所能够获得的,必须在实际生活中,由真正明理实证之师进行“手把手、传帮带”式的教育传承,随时随地进行解惑纠偏;而且其中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师者的“言传身教”。
 楼主| 发表于 2010-3-28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待续
发表于 2010-3-29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古时候的师徒传承方式有着现代教育模式难以取代的深意和作用。但是能够跟在明师身边学习的机遇可谓是千载难逢,而现代人们想在紧张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中抽出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寻师问道,也是十分困难的。怎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如临其境地接受明师的教诲呢?因此我们想到,可以将先生的讲课和生活教学内容进行原汁原味的、全方位的实况记录,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这也是我们出版本套“圆觉智慧教育丛书”的初衷。
 楼主| 发表于 2010-3-29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就在圆觉先生隐居前夕,经得先生本人的首肯和全力支持,将自己近年来为学生讲课和生活教授、答疑的录音无私地贡献出来,结集成《圆觉说金刚经》、《圆觉说道德经》、《圆觉说薄伽梵歌》,书中对这三部中外古智慧经典的真义进行了抢救式的还原解析;还有先生现实生活教育的连续而不间断的完全实录——《圆觉智慧书》(普及本即《圆觉说健康》);《智慧整体观》与《智慧养生康复学》也已经排上出版日程。经过两年时间,数十人的集体努力,本套丛书得以正式与读者见面,这其中有太多的艰辛与感动。

(待续)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4 19:01 , Processed in 0.13454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