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学佛无坏事

大智慧(禅悟)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13
      有什么冤仇

      有一位禅僧,甘愿为达摩祖师终身守墓。因为祖师的坟墓在唐代宗时被赐予“圆觉大师空观之塔”的封号,所以大家称这位守墓的禅僧为塔主。
      相传作为一位禅师,一生之中必须到达摩祖师的坟墓来参拜一次。一天,誉满天下的临济禅师也来到达摩祖师的墓旁,因为临济禅师是达摩祖师的第十一代传人,塔主见面后就问道:“请问长老,您是先礼佛,还是先拜祖?”
      临济禅师道:“我来这里的目的,既不是礼佛也不是拜祖!”
      塔主听后非常不满地问:“请问大德,佛陀及祖师与你有什么冤仇?”
      临济禅师一听这话,反问道:“您这么为佛陀与祖师讲话,佛陀及祖师与您有什么恩情?”
      塔主一听,茫然不知所答。许久,塔主问道:“那我该如何自处呢?”
      临济禅师开示道:“泯灭恩仇,体会佛法平等,才能见到祖师的本来面目。”
      塔主又问道:“如何才是佛法平等呢?”
      临济禅师以三袒僧璨禅师的偈语说道:“至道无难,惟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智慧】: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14
      无言教学

      有一次,临济禅师行脚来到翠峰山,便顺道去参访翠峰禅师。
      翠峰禅师一见临济禅师,就问道:“您从什么地方来?”
      临济回答道:“从黄檗禅师那里来。”
      翠峰禅师听到黄檗禅师的名字,非常高兴,因此问道:“平常黄檗禅师如何教导学生呢?”
      临济:“能用言语表达的东西都不是真理,黄檗禅师是从来不用言语教导学生的。”
      翠峰:“什么都不言说,什么都不教导,那学生如何参学?”
      临济道:“教导是有的,只是不同于一般言说,有时扬眉瞬目,有时棒喝打骂,若论教授,一个字也没有。”
      翠峰:“能否举个例子?”
      临济:“我是举不出例子的,因为那是足迹所不能到达的境地,就如一箭射过西天。”
      翠峰:“足迹不能到达,心念总可到达。”
      临济:“如果一定要心念到达,那就有所偏差了。因为有到达的地方,也有不到达的地方。”
      翠峰:“如果完全封闭语言意念,那我们如何见道呢?”
      临济:“当下见道!”
      有一首诗说: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这就是禅。

      【智慧】:我们都拥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机会,都有可能做到未曾梦想的事情。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15
      高 与 远

      一天,龙虎寺禅院中的学僧,正在寺前的围墙上描摹一幅龙争虎斗的画像。图中龙在云端盘旋将下,虎距山头,作势欲扑,虽然修改多次,却总嫌其中动态不足。刚好无德禅师从外面回来,学僧就请禅师评点一下。
      无德禅师看后说道:“龙虎的外形画的不错,但龙与虎的特性你们知道多少?,要知道,龙在攻击之前,头必须向后退缩;虎要上扑时,头必然向下压低。龙头 的屈度愈大,虎头愈贴近地面,它们也就能冲得更快,跳得更高。”
      学僧们非常佩服,纷纷说道:“老师真是一语道破。我们不仅将龙头画得太向前,虎头也太高了,怪不得总觉得动态不足。”
      无德禅师借机开示道:“为人处事,参禅修道的道理也是一样。退一步的准备之后,才能冲得更远,谦卑的反省之后才能爬得更高。”
      有学僧不解,问道:“老师,退步的人怎能向前?谦卑的人怎能更高?”
      无德禅师严肃地说道:“你们且听我的禅诗: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诸仁者能会意吗?”
      学僧们听后均有所悟!

      【智慧】:退一步海阔天空。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大智大慧—016
      快乐与痛苦

      昙照禅师每天开示信徒时都要感叹:“快乐呀!快乐呀!人生好快乐呀!”
      可是有一次他生病了,在病痛中不时地叫着:“痛苦呀!痛苦呀!好痛苦呀!”
      住持大和尚听到了,就来责备他:“一个出家人有病,老是喊苦呀,痛呀,这多不好!”
      昙照禅师问:“健康快乐,生病痛苦,这是当然的事,为什么不能叫苦呢?”
      住持和尚说:“记得有一次你掉进水里,快要淹死的时候还面不改色,那种无畏的样子,真是视死如归。你那豪情如今何在?你平时都讲快乐,快乐,为什么到生病的时候,要讲痛苦,痛苦呢?”
      昙照禅师对住持和尚道:“你来,你来,你到我床前来!”
      住持到了他床边,昙照禅师轻轻地问道:“住持大和尚,你刚才说我以前讲快乐呀,快乐呀!现在却说痛苦呀,痛苦呀!请你告诉我,究竟是讲快乐对呢?还是讲痛苦对呢?”

      【智慧】:只要有真心,不管快乐还是痛苦都是神圣的体验。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大智大慧—017
      畸    形

      有位信徒向默仙禅师说道:“我的妻子非常吝啬,对于好事,一财不舍。禅师你能否慈悲到我家去,向我太太开示,让她行些善事呢?”
      默仙禅师答应了信徒的请求。
      默仙禅师来到信徒家里,信徒的妻子出来迎接,但一杯茶水都舍不得端出来供养。
      禅师握着一个拳头说道:“夫人,你看我的手,如果天天都是这样,你觉得如何?”
      夫人回答:“如果手天天是这个样子,这是畸形呀!”
      接着默仙禅师把手伸开,问道:“假如天天这样子呢?”
      夫人:“这样子也是畸形!”
      默仙禅师立刻道:“夫人,您说的不错,手,总是拳头,总是手掌这都是畸形。钱财,只知道贪取,不知道布施,是畸形;只知道花用,不知道储蓄,也是畸形。钱要流通,要能进能出,要量入为出。”

      【智慧】:人世的畸形可谓多矣,人们却总不自知。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18
      肯定自己

      沩山灵佑禅师正在打坐,弟子仰山禅师走了进来。沩山禅师觉得仰山修行得差不多了,就想考考他,便突然对仰山叫道:“喂!你快点说啊,不要等死了以后,想说也无法说了。”
      仰山回答道:“我连信仰都不要,还有什么说不说?”
      沩山禅师加重语气问道:“你是相信了之后不要呢?还是因为不相信才不要呢?”
      仰山回答:“除了我自己以外,还能信个什么?”
      沩山禅师不以为然地说:“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只是一个讲究禅定的小乘人罢了。”
      仰山反应平淡:“小乘就小乘,我连佛也不要见。”
      沩山又问:“四十卷《涅槃经》中,有多少佛说的?有多少是魔说的?现在你所说的,是像佛说,还是像魔说?”
      仰山想也不想地回答:“都是魔说的!”
      一个能把佛说成魔的人,他的悟境应该是一等一的,可以不被任何现象所迷惑,也不会走错路。
      所以灵佑禅师赞许地说:“以后没有什么人能糊弄得了你了!”

      【智慧】:真理尽管苦涩,然而鲜明。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19
      观音念谁

      佛印了元禅师与苏东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正走着,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礼拜观音。
      苏东坡突然不解地问佛印禅师:“观音本来是我们要礼拜、要恳求的对象,为何他的手上与我们同样挂着念珠而合掌念佛,观音到底在念谁呢?”
      佛印禅师意味深长地说:“这要问你自己。”
      苏东坡说:“我怎知观音手持念珠念谁?”
      佛印开示道:“求人不如求己。”

      【智慧】:关注别人不如关注自己。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0
      三件古董

      一休禅师的弟子足利将军请一休禅师到家里用茶,将自己珍藏的古董一件件地拿出来展示,并不断地询问一休禅师的看法。禅师回答道:“太好了!我也有三件古董,一是盘古氏开天辟地的石头,二是历朝忠心大臣的饭碗,三是高僧用的万年拐杖。如果你也一起收藏,必定增添你这些古董的光彩。”
      将军高兴地说:“那太好了,谢谢禅师!要多少钱一件?”
      一休禅师道:“不用谢,每件物品只要1千两银子。”
      将军虽然心痛,可是觉地这三件古董价值很高,便花了三千银子把它们买下,并叫侍从随着一休禅师前去取回古董。
      一休禅师回到寺中,对弟子说:“把在门口抵门的那块石头拿来,还有喂狗食的饭碗,以及花了十两银子买的那根拐杖,给来人带回去吧。”
      将军的侍从将这三件东西拿回去呈给主人,并说明其来处,将军非常生气地跑去找一休禅师理论。一休和颜悦色地开示道:“目前正是饥荒时候,平常人家三餐不续,将军怎么还有心思在欣赏古董?所以我将你的三千两银子拿回去救济贫民,替你做功德,其价值会让你终身受用不尽,比古董可宝贵多了。”
      将军听了,除惭愧外,更深深佩服禅师的智能与慈悲。

      【智慧】:禅不是供给谈论的哲学和理论,禅是艺术的生活,禅是超越的本心,禅是古今一样的自然。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1
      把门关好

      有个小偷晚上钻进一座寺院,但翻箱倒柜都找不到值钱的东西好偷。正准备离去时,睡在床上的无相禅师开口叫道:“喂!这位朋友,走时请顺便为我把门关好!”
      小偷先是一愣,随即就说:“原来你这么懒惰,连门都要别人关,难怪你寺里一点值钱的东西都没有。”
      无相禅师说:“你这位朋友太过分了,难道要我老人家每天辛辛苦苦,赚钱买东西给你偷吗?”

      【智慧】:我们自己就是一座宝库。
 楼主| 发表于 2010-3-14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大慧—022
      真正的自己

      法演禅师问监院师父:“你参加我的法会有多久了?”
      监院说:“我参加禅师的法会已经有三年之久。”
      法眼:“为何不来问我佛法呢?”
      监院:“不满禅师,我已从青峰禅师处领悟了佛法。”
      法眼:“你是根据哪些话领悟的佛法呢?”
      监院:“我曾问青峰禅师说:学佛法的人,怎样才能认识真正的自己?青峰禅师回答我说:丙丁童子来求火。”
      法眼:“说得好。但是,你并不可能真正了解这句话的含意吧!”
      监院:“丙丁属火,以火求火,这就是说凡事要反求诸己。”
      法眼:“你果然不了解,如果佛教是这么简单的话,就不会从佛陀传承到今日了。”
      监院听后,非常气愤,认为禅师看轻了自己,便离开了法眼禅师。
      但走着走着,监院想:“禅师是个博学多闻的人,而且目前是五百人的大导师,他对我的忠告,一定自有其道理。”
      于是他有返回原处,向法眼禅师忏悔,再次问到:“学佛的人真正的自己是什么?”
      法眼:“丙丁童子来求火。”

      【智慧】:从暗夜摸索过来的人,格外珍惜黎明的曙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5 03:45 , Processed in 0.279692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