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我。世尊。闻说是语。得未曾有。即于一切菩萨深起敬心。复作是念:“斯有家名。辩才智慧。乃能如是。其谁不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我从是来。不复劝人以声闻、辟支佛行。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什曰:‘秦言善业,解空第一,善业所以造居士及致失者,有以而往,亦有由而失,请以喻明之,譬善射之人,发无遗物,虽轻翼迅逝,不能翔其舍,犹维摩诘辩慧深入,言不失会,故五百应真莫敢闯其门,善业自谓智能深入,辩足应时,故直造不疑,此往之意也。然当其入观,则心顺法相,及其出定,则情随事转,致失招屈,良由此也。维摩以善业自谓深入,而乖于平等,故此章言切而旨深者也。诸声闻体非兼备,则各有偏能,谓之第一,故五百弟子皆称第一也。’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入其舍从乞食。时维摩诘取我钵盛满饭。谓我言:“唯。须菩提。若能于食等者。诸法亦等。 佛性平等,故平常日用穿衣食饭,无不平等,乃至八万四千陀罗尼门,皆是绝对平等者。 黄檗禅师云:‘终日吃饭,未曾咬著一粒米,终日穿衣,未曾挑著一根纱,终日行路,未曾踏著一寸地。’乃指绝对法身也,与维摩同旨。 佛性绝对,故五逆相亦变为佛性。无解者,亦无缚者(黄檗传心法要)。 佛性绝对,四谛皆消归一味一相,故不见有四谛,见同无见也。 佛性绝对,故凡圣不二,住于圣位而不离凡夫法,度众生而实无众生可度。 若须菩提不见佛、不闻法。彼外道六师:富兰那迦叶、末伽梨拘赊梨子、删阇夜毗罗胝子、阿耆多翅舍钦婆罗、迦罗鸠驮迦旃延、尼犍陀若提子等。是汝之师。因其出家。彼师所堕。汝亦随堕。乃可取食。 凡法皆相对也,与绝对本体无关,绝对本体中,并无所谓正法、邪法,若尚存邪正之见,则未明心见性,维摩以此勘验须菩提。 若须菩提入诸邪见。不到彼岸。住于八难。不得无难。同于烦恼。离清净法。汝得无诤三昧。一切众生亦得是定。 意谓汝与众生,同为具足凡夫,倘你自以为得无诤三昧,则众生亦皆已得此三昧矣。 为与众魔共一手。作诸劳侣。汝与众魔及诸尘劳。等无有异。 于一切众生而有怨心。谤诸佛。毁于法。不入众数。终不得灭度。 怨心未除,谤佛毁法,故不能入于四众之数,终不能成道。 汝若如是。乃可取食。”时我。世尊。闻此茫然。不识是何言。不知以何答。便置钵欲出其舍。维摩诘言:“唯。须菩提。取钵勿惧。于意云何?如来所作化人。若以是事诘。宁有惧不?” 未明心见性之人,凡圣之情未尽,故闻说正法则喜,邪法则惧,须菩提亦然,故维摩复止而告之曰:倘遇无情之化人,以此等语诘之,还如汝之恐惧否? 我言:“不也。”维摩诘言:“一切诸法如幻化相。汝今不应有所惧也。 一切言说皆是相对者,不离幻化相,倘闻之而惧,是为所转,未见佛性。 佛性中无文字相,故见性智者闻人说善说恶,皆无所惧,不著文字,离于文字故也。 维摩诘说是法时。二百天子得法眼净。故我不任诣彼问疾。’ 什曰:‘富楼那,秦言满也,弥多罗尼,秦言善知识,即其母名也,其人于法师中,第一善说阿毗昙也。’ 富楼那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我昔于大林中。在一树下为诸新学比丘说法。 什曰:‘近毗耶离城有园林,林中有水,水名猕猴池,园林中有僧房,是毗耶离三精舍之一也,富楼那于中为新学说法。’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富楼那。先当入定。观此人心。然后说法。 明心见性之人,无时不在大定之中,能知众生种种根性,富楼那未见性,无法分别,故维摩劝其先自明心见性后,方可为人说法。 当知是比丘心之所念。无以琉璃同彼水精。汝不能知众生根源。无得发起以小乘法。彼自无疮。勿伤之也。 佛性本体清净,无有疮疣,若行小乘有为之法,则反足伤之。 欲行大道。莫示小径。无以大海内于牛迹。无以日光等彼萤火。富楼那。此比丘久发大乘心。中忘此意。 如何以小乘法而教导之?我观小乘智慧微浅。犹如盲人。不能分别一切众生根之利钝。”时维摩诘即入三昧。令此比丘自识宿命。曾于五百佛所。植众德本。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即时豁然。还得本心。 久植大乘根德者,得善知识指点,触著机缘,便可悟道,看见本来佛性。 于是诸比丘稽首。礼维摩诘足。时维摩诘因为说法。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退转。我念:“声闻不观人根。不应说法。”是故不任诣彼问疾。’ 迦旃延白佛言:‘世尊。我不堪任诣彼问疾。所以者何?忆念昔者。佛为诸比丘略说法要。我即于后敷演其义。谓无常义、苦义、空义、无我义、寂灭义。 时维摩诘来谓我言:“唯。迦旃延。无以生灭心行。说实相法。 圆觉经云:‘以有思惟心,测度如来圆觉境界,如取萤火烧须弥山,终不能著。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 常与无常其性不二,明心见性者,说常说无常皆对,佛性不二也,未明心见性者,见无常便计常,见常便计无常,皆是脑筋妄想作用,故佛性不生不灭,才是无常之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