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0-2-19 2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习佛法,从工作到家庭,一切时一切处,整个生命处于什么样的状态,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如果大家的身心都能处于宁静、安闲的状态,这就跟持戒清净很有关系。凡夫都是随心所欲的,刚开始持戒,难免会感到束缚,一段时间坚持下来就会习惯,这才是真实的人生态度,因为严持五戒是人身最基本的保障,
第二衣食具足者
衣法有三种:一者如雪山大士,随得一衣蔽形即足,以不游人间堪忍力成故。
修行人如何穿衣服?有三种。第一,像雪山大士在喜马拉雅山修苦行,跑到雪山里穿一件衣服就可以了。在深山里修苦行的这种人是很历害的,他堪能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这是一种禅定的功夫。像xi zang那个“拙火定”修完后,打赤足站在雪地里,一小时后,周围一、二米的积雪全部融化,换做我们的抵抗力就不行了。
“二者如迦叶常受头陀法,但畜粪扫三衣不畜余长。”第二,迦叶尊者是佛陀的弟子之一,他是修苦行第一。“常受头陀法”头陀翻译成汉字就是抖擞的意思。如果精神抖擞整个行为也会很抖擞,那怕没衣服穿,或者穿一件破衣服也是精神很好。粪扫三衣:过去在印度有些人衣服不穿扔掉了,或者人死了以后原来穿的衣服不要了,还有些老比丘、老修行去世了,他们的衣服没人穿了,把这种破旧衣服捡回来穿的叫粪扫衣。三衣是指五衣,七衣和主衣,这是我们出家人的搭衣。出家人除了三衣以外其它的衣服就不能多要了。但这个是佛陀在印度说的,我们中国就没有这个要求。xi zang那些地方特别冷,在印度,三衣右肩是露出来的,中国人肩膀露出来就不可能,在南方还可以。
“三者若多寒国土,及忍力未成之者,如来亦许三衣之外,畜百一等物。而要须说净知量知足,若过贪求积聚则心乱妨道。”第三种,在寒冷的地方,还未成就忍耐力的修行者,除了三衣以外,再加毛衣、棉袄还是需要的。百一等物,是指很多东西。出家人需要的生活用品来源要清净,不能偷,不能自己拿,对信众的供养,不能贪得无厌继续要,过量的贪求是妨碍道业的。
修行人吃饭有四种状况:
“一者若法师大士,深山绝世,草果随时得资身者。” 法师是指上德之人,所谓内有德智,外有胜行,在人之上,故名法师。大士是指菩萨,如观音菩萨也叫观音大士,与世隔绝住深山老林,随时吃些野果野菜,就可以滋养身体。印度这种情况比较普遍,一年四季热带野生水果,随时可以吃,吃饱了没事就坐着玄想,所以他们的思辩能力就非常发达。我们中国人以人为本,文化跟他们不同。因此印度人的懒散,是地理环境造成的,中国人没有这样的地理环境,所以中国人都很勤劳勇敢。
“二者常行头陀受乞食法。”
第二种人就是自己没有厨房不用煮饭, 一天只吃一餐饭, 午饭时间到了,拿个钵去化缘,叫乞食法。化的只是饮食米饭不化别的。“是乞食法,能破四种邪命,依正命自活,能生圣道故。”这个托钵化缘的乞食法告诉我们,它可以破除四种属于邪命的不正当职业。“邪命自活者:一下口食、二仰口食、三维口食、四方口食,邪命之相,如舍利弗为青目女说。”
第一下口食。是低下头来干活的一种。印度出家人不种地,土地中有昆虫,掘地、除草、打农药都会杀生,所以在农业社会里就有人说我们出家人,光吃饭不干活的是寄生虫。印度出家人不干活没关系,有天然野果维系生命,所以说“下口食”是一种邪命,佛教传入中国,也带来了这个观念。第二是仰口食。仰头观察星相,以此谋生,如天文、地理、看风水、观星座的人。第三是维口食。装神弄鬼、算命、抽签、问卦的人,佛教把这个也叫作邪命,不属于正命。但我们把易经八卦、奇门遁甲、阴阳五行等做为文化来了解也不妨,只是不能作为维持生计的一种职业。第四方口食。游说家们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游说各个国家,并用动听的语言劝说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和建议,还有做媒的人以饶舌赚钱为目的等等,这类人都属于邪命自活之人。
“三者阿兰若处,檀越送食。”阿兰若处,指寂静的地方。离城市二三里,牛羊声听不到。什么叫檀越送食?我有过这样的经历:九零年我在一个小庙住了一年,居士只送饭菜,送别的东西都不收,庙里只有两个人,不做佛事也不接待任何人,每天念佛下来,就有人送米、菜过来,也不会打搅我们。这是属于第三种:阿兰若处檀越送食。
“四者于僧中洁净食。有此等食缘具足,名衣食具足。”第四是指出家在这个寺庙里,有人供斋,吃的是洁净食。
具备了以上四种食物因缘,叫做“衣食具足。”没有这样的食物因缘就会于心不安,于修道有妨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