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慈然9981

[精进共修] 转《大般涅槃经》略释认证版--- 东北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七】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四】

这时,王舍城有一位阿暗世王,性情卑劣恶毒,喜欢杀人,口有四过(两舌、恶口、妄语、绮语),贪婪暴戾,只知享受世乐,将其父横加逆害。可是害死其父后,心生强烈忏悔,但因遍体生疮,其疮臭秽,身不能穿衣,人不能近前。自己便想,此身疮似花朵一样,受这样的业报还不算完,死后堕地狱受苦报,看来也为期不远了。其母为其涂各种良药,身疮不但不愈反而加剧。这位大王对其母说,此疮虽长在身上,病根是在心里,世医谁也不能治愈。这时,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问大王您是身痛还是心痛啊?大王回答说,现在我身心都痛!我听有智慧的人说,世间有五种人要堕地狱。我横加逆害无辜的父王,已获五逆罪;现在回想起来,我造作的罪业太多太多啦!大臣说,大王您先别发愁,为您说几句偈语听;若常愁苦,愁遂增长;如人喜眠,眠则滋多;贪淫嗜酒,亦复如是。大王您说的有五种人不能脱离地狱,一定是世间有智慧的人所说。大王您说世无良医能治身心之痛,我告诉您,那不一定,今有一位大师富兰那,一切知见,得自在定,修行清净梵行,常为无量众生广说无量涅槃之道。诸弟子听法后,无黑白业报,今生无业下生也无业。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屈驾前去那里,治疗身心痛的病。大王说,如这位智者大师能治愈我病,灭除我业,我当皈依。


这里是著名的外道六师,讲的是相似法。现在有人说,未来无佛,只有智者。在概念上混淆觉者与智者的区别,这是凡夫说。觉者为佛,是自性觉;智者为人,是世间智。另外,佛与外道智者有九种区别;一是数量有区别;在一定时期内示现成佛仅一人;而外道智者不论什么时间,世间有很多人都可以成就。二是功德上有区别;佛是功德圆满,三身成就,五眼六通自在;而外道智者只有世间福报智慧,有人眼或天眼五通,不得自在。三是智慧上有区别;佛有出世间四智;外道智者只有世间智慧。四是成就方法上有区别;佛为无师自悟,心内求法,弃舍两边,住于中道;外道智者无师不成道,心外求法,执著于自然。五是善恶所持标准上有区别;佛说有人间因果,六道因果,出世间因果(行菩萨道为因,成就佛道为果);外道智者只讲人间因果。六是无为与有为上有区别;佛说是世间有为与出世间无为是一;外道智者说世间有为与世间无为是二。七是功用上有区别;佛可示现为人,也可化现菩萨、声闻、缘觉、天人、鬼、畜生等各类众生;而外道智者只能是人。八是住世上有区别;佛法僧三宝于宇宙中真实常住;外道智者与师论无常多变。九是终极结果上有区别;佛具足常乐我净;外道智者无圣果。讲二者区别的目的,是依法不依人。二者的关系在世间是平等关系,教义有区别,但不是对立。人人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佛教称外道不是轻慢,也没有谁大谁小,谁高谁低;只有修行方法不同,证悟智慧不同,终极结果不同。


另外,再讲一下相似法。这位外道也修定、梵行、涅槃、了业等。一些人在这里分辨不清,一看谁静坐就说是外道,谁讲法是外道,谁苦行是外道,拿个外道的帽子乱给人扣,起到破坏正法的作用。有的人是无智谬说,误人正信、正念、正行等。佛法与外道的相似法有四个根本区别;一是法义不同;二是戒义不同;三是修行方法不同;四是证悟智慧不同。正修之人要有择法眼,依法心;不要听风就是雨,一听谁说静坐是外道就不修行了。为什么讲这些,昨夜看经书至今日凌晨一点半钟,不能入睡,便静坐念佛,突然间身体不能动、气不吸、脉不跳,一片空寂,心境自然;此时空中出大音声,半见!大见!依此因缘我才多讲几句,外道智者为半见,佛教为大见。外道所修诸法是世间法,不了义、不究竟、不圆满,形式上、文字称名上等有相同,而实质上、内含上、心性上等都是性质不同的两回事。那首偈语也是世间语,只具世智。黑白业报为阴间与阳间的业报;阴间为地狱,阳间为人间。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王您面容怎么这样憔悴呀!大王说,是我的身心痛苦不堪忍受!我又眼盲心痴,不识善恶,亲近恶友为亲善,听了提婆达多这位恶人之言,将以正确法度治国的父王横加逆害。我往昔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偈,若于父母,佛及弟子,生不善心,起于恶业,如是果报,在阿鼻地狱。因此,我心里又畏惧,又苦恼;没有良医能治愈我的病。大臣说,法有二种;一是出家法;二是王法。依王法治国害父,实际没有罪。出家法杀死蚊子、蚂蚁都有罪。愿大王宽意莫愁。今有一位大师,一切知见,怜悯众生,已离烦恼,能拔众生毒箭,众生无知见觉之法,唯一人独知见觉。大师常为弟子说法,一切众生的生活分为七份,地、水、火、风、苦、乐加寿命。这七份是分不开、丢不掉、舍不了。七份空中无碍,故命也无害,无有害者,也无死者。您别想害了谁,也别想杀了谁,也别听他人怎么说,这样法能让众生灭除无量重罪。现在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前往其所,重罪消灭。

这位外道之法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之法,让世人自宽其心,师与徒众共赴轮回。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王您怎么愁容满面呀!大王说,我现在身心都痛苦啊!我父先王慈爱仁德,很值得怀念。我问过相师,相师说我命里注定克父,要将父王害死。我曾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这是五逆罪,要堕地狱。大臣说,若依法治国,杀父兄无罪;若出家人杀父兄有罪。世事本来无常,众生皆有余业,生死自有定数,先王之死可能就是余业定数。今有一位大师,智深如海,有大威德,具大神通,能解众生心中所有疑惑。这位大师说,若是王者,可以随意造作善恶,虽为诸恶;如火烧物,一把火后物被烧干净一样,都无有罪;害一切众生命;又如用刀割树枝,遇春还生一样,这死那生,实际什么罪也没有。现在无因,未来无果;现在受果,因在过去。若众生持戒勤修精进,遮其恶果。持戒得无漏,众苦得尽,便得解脱。现在这位大师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去其所,治疗身心之痛。

这位大师之法是离心说法,只要有理由什么业都可造;让人想持什么戒是什么漏,都是五蕴中事。又不知因是果、果是因的因果律,为知因果而未明了因果。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问安。大王您不如以前那么庄严了。大王说,我父王心善又关怀我,而我不孝,于父王处不知报恩,只知自己享乐。现在父王被我无辜逆害,失去快乐。我听有智慧的人说,害父要于无量阿僧祇劫受大苦恼;世上又无良医能救治我病,我不久必堕地狱。大臣说,大王您一定知道,历史上有很多大王杀其父而篡权夺位,看见谁堕地狱啦!当今时代也有很多恶性王,也是害其父称王;也没有见到哪位大王愁恼,都天天那么快乐呀!虽说有地狱、饿鬼、天堂等,有谁看见了。这世间只有人与畜生,哪有什么善恶报应呢!不都是有人这么一说吗!您又有什么可愁恼畏惧的呢!况且,此城中有一位大师,什么事都通达,观金与土平等,对用刀砍我右肋和帮我涂药的二人,心无差别,平等对待怨亲。这位大师行住坐卧常在三昧,心不分散。告弟子说,杀害众生,都没有罪;世间根本就没有不让杀害这条戒律规定。杀盗淫妄酒,都属自然规律,哪里有什么罪!这位大师住在此城,愿大王速往,灭除重罪。

这位大师的心无散乱就是三昧,心不去想就是平等。不知身心定空三昧,也不知慈悲平等。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王您怎么面无光泽,有什么愁苦吧!大王说,我能不愁苦吗!我今生所行所作如同愚人,贪其味而不见利刀,食杂毒而不知其害;如鹿见美草而不知陷阱,又如鼠贪食而不见猫;见现在乐而不知未来不善苦果。我曾听一位有智慧的人说,宁于一日身受三百矛刺,也不对父母生一恶念。我造作的罪业,已经接近地狱了!大臣说,是谁狂言有地狱来欺骗大王。说地狱里有什么水火热恼等事,都是那些人文词造作,有什么实际意义呀!我说没有地狱,也无有罪报;地者为人,狱者为天,以其害父还能生人天呢!有一位仙人说,杀羊的人天乐,以杀生得寿命长,哪里有什么地狱。种麦得麦,种稻得稻,杀地狱的人还得生天,杀人的人还得生人。今日大王听信臣所说,世间诸法无常,杀害罪如虚空,实无杀害。所说杀害有罪,如同念生念灭,如火烧木,火有什么罪;如刀割草,刀有什么罪;用刀杀人,刀有什么罪;刀都无罪,人也无罪。一切万物都是如此,没有什么杀害。今有一位大师,什么事都通达,能知您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于一念之间,能见无量世界,听也如此。能让众生远离过恶,所有诸罪,都能清净。为弟子们说法,若人杀害一切众生,天生一切众生就该杀,有什么惭愧!有什么可怕!如同拿水洒向空中,空中无坏无损一样,什么事没有。有惭愧的人等于入地狱,如水落地入地一样。一切众生都是自在天所制作,自在天欢喜,众生就快乐;自在天若不高兴,众生就苦恼。众生祸福,都是自在天决定的。人等于是安装机关程序的木头人,众生也都这样,善恶造化,人无罪无福,全由自在天承担。这位大师就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往,众罪都能消灭。

这位大师所说,是邪知邪见,显而易知。


这时,又有一位大臣前来大王处问安。大臣说,世间有一种愚人,一日之中百喜百愁,百睡百醒,百警百哭;而智人则无事,大王您何必忧愁呢!大王说,我现在身心岂能不痛苦吗!亲近恶友,嘴什么恶语都说,父王无罪又被逆害,自知我一定要入地狱!大臣说,大王您先不要焦虑,您天生就应是大王,您国土上的沙门、婆罗门、人民等,无论怎么杀害,也是无罪。先王虽然恭敬沙门,但对婆罗门心不平等,不配做大王。大王您为供养诸婆罗门杀害先王,哪有什么罪。何况杀害的是人的生命,命为清风,清风不可杀,哪里还有罪呢!今有一位大师,什么事都明白,怜悯众生,善知众生诸根利钝,什么事都可以解答,不被世间利、衰、毁、誉、称、讥、苦、乐八法所染污,修习清净梵行。为弟子说,无施、无善、无父、无母、无今世、无后世、无阿罗汉、无修、无道。一切众生经八万劫,于生死轮回一周后自然解脱,有罪无罪一样;如千条江河归大海,一切众生无有差别,都得解脱。这位大师就在此城中,愿大王速往其所,众罪得以消灭。

这位大师,偏执空理,行于自然,世间知见。而这位大王所说重点有二个;一是亲近恶友,召至恶果;二是发露罪业,生大忏悔。六位大臣所说为世俗世论和外道邪见。


这时,有一位很有名气的医生耆婆来为大王探诊,询问睡眠好不好。大王用偈语作答,常造诸恶业,不得安稳眠;造作十恶业,不得安稳眠。大王继续对耆婆说,我今病重,逆害父王,一切良医妙药和咒术及善巧的语言,都不能治愈我的病。我现在就如鱼在陆地,鹿在琼(猎具)中,身口意都不清净,是将堕地狱之人,哪里还有安稳睡眠呀!今又没有世间最好的医王,用法药除我病苦。耆婆说,大王您虽作诸罪,但您心生重悔,又深惭愧。佛说,有二白法能救众生;即一惭二愧。惭知耻而不作,愧知害而不教他人作;惭自心生羞耻,愧自身羞耻又告知他人为诫;惭是知人自身的丑陋,愧是知社会环境的不良。无惭无愧的人作恶,是人作畜生事。有惭愧之心的人,才能恭敬父母师长,亲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等。大王您今作忏悔非常好。我听佛说有智慧的人有二种;一是不造诸恶;二是作恶后忏悔。愚蠢的人也有二种;一是作罪;二是隐瞒。忏悔如云散月明,清净如初。富有二种;一是有马等畜生;二是有金银珠宝。得到富也有二种;一是恶富;二是善富。众马不抵一珠,诸恶不如一善。一善心能破百种恶;如用少量的铁器,能挖掉一座山等。人若作诸罪,忏悔而不隐瞒,诸罪消灭;如水滴石穿,一小善能破大恶。若隐瞒罪恶,恶业增长。请非常受尊敬的大王能信因果、信业、信报,不要忧愁畏惧。若有人作诸罪隐瞒不悔,心无惭愧,不能向有智慧的人咨询,是不亲近善友。这样的人有病,什么良医也不能医治;如世医见死尸,摆手而无可奈何。隐瞒罪恶的人是一阐提,不信因果,无有惭愧;不信业报,不明现在世与未来世;不亲近善友,不随诸佛所说教戒。大王您不是一阐提,不能说自己的病不可救治。大王您应知,净饭王之子悉达多,无师觉悟,自证菩提,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具足十力四无所畏,世间一切明了,大慈大悲,怜悯一切众生如自己一子,随善众生如犊逐母;法语能让众生永离烦恼等。这尊佛离此城不远,在拘尸那城婆罗双树间,广为无量菩萨和僧人说种种法,若有若无等。大王您若听到佛说法,所作诸罪立即销灭。大王您再听一听,忉利天主将命终,有五相出现;一是衣服垢腻;二是头上花萎;三是身体臭秽;四是腋下汗出;五是不乐本座。这时,忉利天主想求见佛,便到清净处见沙门或婆罗门;这些人都说,我们应皈依您;听此所说,忉利天主知这些人不是佛。忽然有一位御臣对忉利天主说,修罗王有一女,您若有办法让此女嫁给我,我就告诉您佛在什么地方。忉利天主说我的妃子舍旨也是修罗王之女,一定能帮助你娶到所爱之女。御臣说,有佛释迦牟尼今于王舍城,若能拜见,您的衰相会立即灭除。


这里诸位不要听故事,要对佛起恭敬心,生难值难遇想。能听闻佛法的,也应生难值难遇想。我问诸位中的一位,为什么喜欢听我讲经?她回答说,一是听别的法师说您有证悟;二是听您所讲经义简而朴实;三是您的戒修诸行真实,非常人能做到。另外几位说,一是听法心生欢喜;二是感觉身体发暖,好像有一股力量;三是有时见到祥瑞,还闻奇香等。我老实地告诉诸位,我只是凡夫众生;但佛妙、法妙、僧妙,与此经威力不可思议。我与诸位能听闻受持此经不是三生有幸,是无量劫有幸。


御臣驱车乘载忉利天主至王舍城灵山道场,忉利天主礼佛后请法说,什么能束缚天人?

佛说,悭贪嫉妒。

忉利天主请法说,因何而生?

佛说,因无明生。

忉利天主请法说,无明何生?

佛说,因放逸生。

忉利天主请法说,放逸何生?

佛说,因颠倒生。

忉利天主请法说,颠倒何生?

佛说,因疑心生。

忉利天主说,我听明白了,疑心生颠倒,颠倒生放逸等。我今见佛疑心已除,是不是没有悭心妒心了呢?

佛说,你若说无悭妒心,就已得三果罗汉;三果罗汉无有贪心。你若无贪心,怎么为命来至佛所呢!

忉利天主说,有颠倒则有求命,无颠倒则不求命。我不再求命,唯求佛法与智慧。

佛说,有此发心,将来之世,一定得之。

忉利天主听佛说法后,五衰相即刻销灭,起身礼佛、绕佛。忉利天主说,我今即死即生,失命得命,还听闻佛为我授记,将来能证菩提。我这是为更生,为更得命。我还要为天人请法,一切天人怎么增加利益呢?又以何因缘损减利益呢?

佛说,斗争因缘,人天损减;善修和敬,则得增加。

忉利天主说,从今日起我不再发动与修罗的战争。

佛说,很好!修忍辱法是证菩提之因。

忉利天主听佛说法后,礼佛还天。

大王,佛能灭除诸衰相,是佛不可思议。大王您若往佛所,所有重罪,必定解除。


大王您再听一听,有一婆罗门之子杀无量众生,又欲害其母。恶心起时,身体颤抖。这是五逆罪因,必堕地狱。来至佛所,又起恶心想害佛,这时身心都颤抖。佛为说法,当即忏悔,地狱因缘销除,又发菩提心,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还有一大王之子,其父王生气砍断其手足,推进深井。其母怜悯,让人捞出,带至佛所,见佛后手足又恢复如初,便发菩提心。以见佛故,得现果报。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恒河边上有五百饿鬼,没人知他们多少岁,到现在也没见到河水。只见河上流火,饥渴所逼,大声哭喊。这时,佛在河边树下静坐,诸饿鬼来至佛所请法。佛说,恒河清流是水不是火,是你们所造恶业使心颠倒,而见水为火。这样的业报是悭贪所致,财物不施予他人。诸饿鬼闻佛法后,以佛力得以饮水,又舍去饿鬼身,而得天身,都发菩提心。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邻国有五百强盗,被波斯匿王挖出双目。佛怜悯而去安慰,又为其说法。他们听到佛的微妙清音,双目复明;这些人都发了菩提心。称佛真是世间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邻国有一刽子手,杀很多人,见佛弟子大目犍连给他讲地狱因缘,他生忏悔心后,命终得生忉利天。佛能有这样的圣弟子,可以称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波罗奈城有一位长者之子,与其母通奸而杀其父,见其母又与外人通奸后又想杀其母。他有一位阿罗汉朋友,怕这位朋友耻笑他,又将这位朋友杀死。他杀人后想出家为僧,可这些比丘都知他有三逆罪,不敢让他出家。他更生气,夜间放火烧了寺庙,又杀了很多无辜僧人。尔后又至佛所哀求出家,佛为说法后,其罪变轻,发了菩提心。为此,称佛为世间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您性格暴烈,信受恶人主意,放醉象害佛,大象见佛都醒悟,发露罪心,畜生见佛都能破坏畜生业报,何况人呢!您若见佛,重罪一定得灭。

大王,佛未证菩提时,魔王带领眷属至菩萨所,菩萨当时以忍辱力破魔王恶心,大破魔军。尔后为魔王说法,魔王也欲发善心;佛具有大的功德力。


讲到这里,有人会问魔王在哪里?为什么与佛作对?又怎么破坏佛法?我简单讲一讲。魔王为欲界大自在天天主,此世界的罗刹鬼等受其统摄。罗刹鬼住在山洞内,大海边,虚空中;所以,分陆地、大海、空中罗刹。罗刹鬼以人血肉为食,凶猛异常。


有人问,我们怎么见不到呢?我告诉诸位,有佛法住世,天王护佑,罗刹鬼隐而不现。

魔王为破坏佛法,从大自在天派遣魔子魔民降生人间,除住伽蓝外;在俗世发动战争杀人或恐怖杀人及暴政杀人等;既是众生业力,又是魔法破坏力。魔王与佛作对,有二个缘因,一是佛把众生度脱,魔王眷属少了后备军;二是修行人定空三昧中发出的清净光与色界大阿罗汉的清净光相对应时,将魔王及眷属所居宫殿无故震裂。


有人问,魔与佛对立,有没有同一呀?魔与佛对立;佛不与魔对立,佛住于中道,远离对立。对立是有为法,于世间人本身就生于有为中。二者的同一点,存在于人的身心中。一人既可成为佛弟子,又可成为魔王眷属;如火转水(热水),佛能利用魔王、魔法来激励磨炼弟子精进、持戒、修道、成道等;菩萨也可化入魔道,示现魔王,法化眷属。又如水转火(水利发电),魔王破坏佛法,把一部分贪习重的四众弟子又转为魔王眷属。魔王也是众生,是贪欲生火业力召感的众生。


魔障有十种,一是宿业魔,周围的人与事。二是外惑魔,不信因果的人与言论。三是烦恼魔,自己生出来的心事。四是理障魔,也称所知障;听不得他人的善言。五是邪见魔,也称知见障;歪理邪说为正说。六是妄想自障魔,想天下我第一。七是口业魔,也称狂魔;信口胡言,谁也不服。八是病魔。九为昏沉魔,意想安乐。十是天魔,破坏将要有成就之人道行。

魔破坏佛法有十种形式;一是利用外道的相似法混淆佛法。二是魔王所说法。三是挑拨佛教与其它宗教的关系,说佛教歧视其它宗教为外道。实际上佛教与其它宗教在世间是平等关系,人人有佛性,佛与众生平等;只是持戒与修行方法不同,证悟智慧不同,结果不同。四是挑拨在家人与出家人的关系,相互轻慢。五是魔子魔民住伽蓝,破戒、放逸,破坏佛教形像。六是利用众生心中贪念,让魔王掌控的魑魅魍魉等鬼秽,侵入修行人之体,障其修行。七是魔王制造恐怖,让四众弟子心里惧魔不敢修行。八是用世俗世论破坏佛法,攻击这部佛经是伪经,那位法师讲法是外道等。九是利用一阐提灭教逐僧十是扩大众生心魔的功能力量,自己放弃修行。


耆婆接着说,大王,旷野村居住很多旷野鬼,(旷野鬼是三十六种鬼类中的一种,)害死很多众生。当时,有一位善贤长者被旷野鬼抓去,佛为救这位长者,来到旷野村为其说法,旷野鬼闻法欢喜,立即将长者还于佛。

大王,波罗奈国有一屠夫,日日杀羊无数。见到佛弟子舍利弗,给予受八戒一日一夜时间,以是因缘命终得生北方天王之子。佛弟子尚有功德这么大,何况佛呢!

大王,北天竺有位国王,贪国重位而杀其父,尔后悔恨自己,不应这么做;即舍国王位至佛所,愿求出家为僧。佛说,这位国王即善来比丘,重罪消灭,发菩提心。

大王,您知佛有一堂弟提婆达多,破坏众僧,出佛身血,害莲花比丘尼,作三逆罪,佛为说种种法,得重罪轻罚。佛为无上医王,不是外道六师可比。

大王若信臣所说,愿速去佛所!若不信愿,仔细思量后再决定。诸佛大悲,不会因一人少而不弘扬正法;也不能因大王帮助提婆达多害过佛而有怨亲憎爱,剩下大王一人不让发菩提心。佛不仅是四众弟子之师,也是人天、畜生、鬼类等一切众生之师。

大王,佛不但为富贵人说法,也为无数下贱人、贫穷人说法。不但为舍利弗等聪明人说法,也为没有文化、笨拙的人说法。不但允许无贪等品行好的人出家,也允许有贪等品行不良的人出家。不但允许清净的人出家,也允许烦恼重的人出家。不但为有智的男子说法,也为极愚不懂结婚而结婚的傻女人说法。不但能教出家人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四圣道果,也能教在家人证得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三圣道果;在家人不能示现成佛。不但为有时间的人说法,也为事务繁忙的人说法。不但为断酒之人说法,也为酒醉之人说法。不但为入禅定的人说法,也为心乱如麻的婆女说法。不但为自己的弟子说法,也为外道尼犍子等说法。不但为年青人说法,也为八十岁的老人说法。不但为善根人说法,也为善根不成熟的人说法。不但为贵妇人说法,也为淫女等说法。不但受国王美味供养,也受贫穷人而且下毒欲害佛的人以不干净的食物供养。

大王,若一个月用衣食供养一切众生,不如有人一念称佛名所得功德。若以车马财物等无量诸珍宝供养世间无量众生,也不如发心向佛所走一步或一往至佛所的功德。


耆婆向大王说这些话,不是啰嗦,而是彰显佛度众生的神通、功德和圆融无碍的智慧,展示佛的慈悲平等和念佛的功德。


对于神通我讲几句,神通的获得有五种:一修得、二生得、三咒成、四药成、五业成。神通方式也有五类;一是道通,证实相之理而得。二是神通,禅定力引发而得。三是依通,外道利用药、咒、符而得。四是报通,天人、神龙等。五是魔通,妖怪、精灵的魔力业成而得。判定原则有三种:一是自己修行而成;二是作用明晰;三是重复稳定。神通的作用:一预知未来不改变未来;二是方便度化众生;三是超出体能和思维能力的力量;四是自在妙用。神通的限制:一是神通不及业力;二是不可执著;三是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四是不可依持,什么事都离不开。一切魔通、外道通、报通,都不及佛神通的亿万分之一。


阿暗世王说,佛的性格特别好,也得调柔眷属,居所也清净。佛寂净无贪无烦恼,眷属也是这样。而我是极恶之人,满身恶业,其身臭秽,要堕地狱,怎么能去佛所呢?若以前我什么也不想,说去就去。而现在我自己都瞧不起自己,不好意思去。

这时,空中出大音声,佛日将没,入涅槃山。耆婆对大王说,佛若离世,大王重病更没能治的人了,业缘必堕无间地狱无疑。地狱很苦,无一念乐。我今见您也很苦恼,才劝一劝。

此时,大王心里畏惧,全身哆嗦。仰面问天,是谁不现像而有声对我说话。

大王,我是你父王,你要随耆婆所说,莫听外道六师之言。

大王听闻父王音声后,趴在地上,身不能动。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八】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梵行品第二十之五】

这时,佛于双树间,见阿暗世王昏倒在地;对大众说,我要为这样的大王住世无量劫,不入般涅槃。


迦叶菩萨请法说,佛应为无量众生不入般涅槃,怎么单为一位大王不入般涅槃呢?

佛说,大众中无一人说佛必定入于涅槃,而这位大王认为佛永灭,才昏倒于地。佛说不入般涅槃,是为一切凡夫和一切作五逆业的人及一切有为众生;而不为无为众生住世。阿暗世王不是一人,还代表无量具足烦恼的王宫后妃及一切妇女。这些人具足烦恼,怨由心生,不见佛性。若让这些人去除心中烦恼怨恨,能见佛性,需要无量劫时间。以此缘故,佛说为这样的人无量劫不入般涅槃。


这时,佛入月爱三昧,天上同时出现三个月亮同辉;放大光明,清凉光照阿暗世王身,身疮立即痊愈。

阿暗世王说,听说劫数尽时才三月共现,众生患苦销除。而今劫数未尽,此光照到身上清凉,病苦销除,生心安乐,这是怎么回事呢?

耆婆说,此三月同辉而不是劫尽,而是祥瑞之相,是佛大悲,疗大王身心之病。

阿暗世王说,我们心里想的和我们说的,是佛听见了还是看见了呢?

耆婆说,如人有七子,一子有病,不是父母心不平等,而是偏重于病子。佛也是这样,对放逸的人生慈悲,对精进修行的人不用操心。此瑞相是佛入月爱三昧之光,专为烦恼众生而放光明。

阿暗世王说,我听说佛不与恶人同座而语;我若去,怎样才能见到佛呢?我想佛宁可接近虎狼,也不愿见或接近如我这样的重恶之人吧?

耆婆说,饥者求食,病者求医,您想见佛天经地义;何况您又不是一阐提,佛一定能够慈悲救度。

阿暗世王说,我听说一阐提不信因果,佛怎么还能为其说法呢?

耆婆说,佛虽知一阐提没有善根,若不为说法,一切凡夫会说佛没有大慈悲,没有平等心;如病人将死,医生明知挽救不了也要抢救,尽医生本分之责,即医德。慈悲才能生一切智慧,慈悲也是佛功德。为此,佛才为一阐提说法。另外,佛为一阐提说法,今世没有利益,但可为后世善因;如一阐提是利根之人,今世也得善根。佛说法无有空过;即不能白听,听了就有利益。还有,佛为一阐提说法;如人掉进粪池,有善知识抓住头发救出,虽痛而得命。一阐提能见佛闻法,也是因缘,佛为方便救度。

阿暗世王说,若去见佛,是不是选个吉日呢?

耆婆说,佛法中没有选吉日这么一说,什么时间去都为大吉。

这时,阿暗世王速办供养,与其王宫后妃同往佛所;随同阿暗世王同去的人中,骑象的有十五万人,骑马的有十八万人,步行的有五十八万人。


这时,佛对大众说,有善友才是菩提因缘。阿暗世王若不随顺耆婆劝说,下月七日必死,命终后堕阿鼻地狱。由此,菩提因来自于善友因缘。


阿暗世王对耆婆说,我们二人同乘一象,我若堕入地狱时,你能拉我一把!我听说有道之人,不堕地狱。

这时,佛对大众说,阿暗世王心有疑虑,应让他有决定心。


大众中有一位菩萨,名为持一切,向佛请法说,佛先说一切诸法,都无定相;现在怎么又说为阿暗世王做决定心呢?

佛说,我今日一定让阿暗世王有决定心。若阿暗世王心中疑虑可以除掉,就证明诸法没有定相。疑心去除,决定心自立。若心是不能改变的,阿暗世王所作逆罪怎么能销除呢!法无定相,其罪可灭。


这时,阿暗世王来至佛所,抬头瞻佛。

佛出八种音声,让大众中八类众生都听闻明白;称阿暗世王为大王。


阿暗世王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心想我犯逆罪,又无福德,佛怎么能欢欣的称我为大王呢?阿暗世王听了后,心里高兴的说,佛爱语于众生,是大悲怜悯,真正的怨亲平等而无差别。现在我心里的疑虑彻底没有了,佛才是真正的众生的无上大师。我今日就是同忉利天主坐在一起御宴也不能这么欢喜;而能得闻佛一言救命,才让我最为高兴。立即以香花歌舞等供养佛,又礼佛足,礼毕坐在一面。


佛说,今日为大王你说正法,请你仔细听闻。凡夫观身有二十种事不应忘记:一是此身中无处不漏;二是无诸善根;三是此生的生死大事没有弄明白;四是周围都是深坑,处处畏惧;五是应有什么方便之法得见佛性;六是怎么修行才能得见佛性;七是生死无常是苦;八是远离八苦很难;九是常为怨家对头追逐;十是世间诸有很难摆脱;十一于三恶趣不得解脱;十二是具足种种诸恶邪见;十三是没有造大船怎能渡过充满五逆罪业的苦海;十四是不知生死什么时候是尽头;十五是不造诸业,不得果报;十六是没有我造业让他人替受果报的事;十七是不造乐因,难结乐果;十八是造业必有果报;十九是因无明而生,又因无明而死;二十是过去、未来、现在常行放逸。凡夫经常观想这二十事,不再乐生畏死,止恶观心,行戒定慧,永远不作恶事。这样,不能再有生死,还能畏惧三恶道吗!若不观想此二十事,心就放逸,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想怎么干就怎么干,什么恶事都能做得出来。


阿暗世王说,我理解佛说的法义是我以前没有观这二十事,才多造诸恶,才惧怕死,惧怕死后落入三恶道;才自我作业遭殃,必堕阿鼻地狱。


佛说,诸法相无常,也不确定必堕阿鼻地狱。

阿暗世王说,法无定相,我杀谁与不杀谁也不能确定;若杀谁是确定必杀,诸法就是有定相吗?

佛说,是此法义。一切杀都是可杀可不杀一念之间的事。另外,大王所说害父,什么是父?众生五蕴,妄想因缘是父。若离开色相,谁是神识之父!谁又是佛性之父!只是众生色蕴妄生父想,执持色有而已。色有可杀与不可杀;可杀与不可杀,为色不定;杀不定,报也不定。罪业有轻重不同;如心想口说,没做为轻;如心想、口说、身作为重;报也依此有轻有重。大王过去对你的父王,砍去双足而不砍头;由此,没有得杀罪,只能是迫害致死。况且,大王当时没有杀死你父的想法,只是狱中关押。若说大王有杀罪,诸佛也有不实事求是之罪。大王你的父王曾于诸佛所种诸善根,因供养佛才有福报居于王位。若佛不受你父王供养,他也没有福报为王,也就没有你为国害父。若什么都联系起来,诸佛也应有罪。由此,不要什么都联系,诸佛无罪。只是各有各自的业报而已。你父王过去有恶心,才召感今世果报。往昔你父上山打猎,一天什么猎物也没遇见,只见一位五通仙人在山中修炼。你父生嗔,是不是这位五通仙人捣的鬼,坏我好事,令一起打猎的人将其杀死。五通仙人临终生恶心,退失神通,而发誓说,我于来世定报此仇!你父王听后,心里后悔,不该这么作。便供养尸体,厚礼安葬,罪报减轻,没有堕入地狱。否则,你父王应受地狱果报。你父王之死,属自作自受;属过去世作恶,今世得报。但是,你若不忏悔,不听闻佛为你说法,业报难脱。


讲到这里,诸位不要疑惑,世上法律约束人,惩罚人,但法律是人制定的;根据不同时代、不同的人群,有不同的变化。规律无论什么时代、什么人群都不能改变;谁能让太阳东落,改变一下规律,肯定不能做到。佛制戒律约束人的身口意,戒律根据人的不同而有区别。对菩萨行人、声闻缘觉之人、出家人、在家人身份不同而有区别;对凡夫等没有约束力。而世间定律则不一样,无论什么人,什么时代都逃脱不了。定律惩罚人与善待人,是人主观意志改变不了的。人造罪恶,世间惩罚,依法律或戒律;自身处罚依据业力,业力受定律支配。可定律是死的,是不能改变的;而造作恶业的人是活的,身心是可以改变的;即心生悔意,身止作恶,修诸功德,可以避开惩罚定律而进入扬善定律。由此,佛法是实际、实有、实修、实证、实得、实悟、实解脱,是二千多年来无数行人验证的真理和世间的定律;不是空洞的理论、学问、宗教等。另外,明佛法不容易再造业;造业多因不明佛法。作恶的人,只知世间法律惩罚,而不知还有自身惩罚;即因果定律的惩罚。


佛接着说,使众生迷惑至发狂的因有四种;一是贪狂;二是乐狂;三是咒狂;四是本业缘狂;即疯狂贪欲、疯狂享乐、疯狂恨人或诅咒人、疯狂了去过去世所结业缘(报仇),又疯狂造作未来世的业缘。佛弟子中有犯戒的人,佛从不记住是人犯戒,而是犯戒人的自心去记。大王你贪国逆害父王,是贪狂心作;世间说是人有罪恶,也可说人无罪恶;而用出世间的智慧来观世间,无论人有无罪恶,这人有一死而已;而心识有罪恶,会如影随形,永不消失。若人知是身作恶,已成不可改;而心生忏悔可改,是有智慧的人;反之,是愚痴人。愚痴人认为世间一切真实,有智慧的人知世间一切无常不真实。大王你宫中天天杀羊,心里不畏惧;唯害父心里畏惧,是人兽差别,命轻命重不同。可在佛看来,二者没有什么不一样;只是世人之心有差别,人本位不明真相而已。人只见人生人,不见今世人下世为羊;不见上世羊今世为人。由此,有因是果,果又是因。佛见一清二楚,才说二者本无差别。

众生迷惑至发狂是无明所致,多为不知不觉;于迷惑中造作,于发狂中获罪。又为往昔因,才有今世果;今世果又为未来世因,又于不知不觉的迷惑中造作。


佛接着说,众生有呼吸,断气为杀。诸佛随顺世俗也说是杀。大王,有色与因缘无常,是受想行识与因缘也无常,无常为苦。若知苦而修行定空,证入定空后,性我摆脱世间诸法控制,还有所杀与无常苦吗!还有地狱可入吗!再也不能有,只有涅槃之乐。


这时,阿暗世王说,我今日才明白身体无常,意识也留不住;若早知如此,我也不能造作诸恶业。我过去听说诸佛常为众生父母;须弥山是金银、琉璃、玻璃所成,若多种鸟落在哪里都是一个颜色。这样的话,至今我也不明白是怎么回事。今日我才明白,慈悲是父母;诸法无常如须弥山与鸟同色。当初,我不知恭敬佛,不信法僧。今日,若不遇佛,我必堕地狱于无量劫受苦。有幸见佛,以见佛功德灭除烦恼恶心。


佛说,很好!佛知你今日能破烦恼恶心。在大王的影响下,无量众生的烦恼恶心也为佛法所破,也为自心而破。

这时,阿暗世王及同行的王后、宫女、人民等都皈依佛,同发菩提心。

阿暗世王对耆婆说,我今日没死,重罪轻罚,将来能得天人身;虽不知哪天命终,但是舍短命、得长命,舍无常身、得常身;我与众生又发菩提心,成为佛弟子,应知感恩;又以宝幢宝幡等供养佛。并以偈语赞佛,“如来为一切,常作慈父母。当知诸众生,皆是如来子。”

佛说,阿暗世王你于过去世曾发菩提心,至今日佛出世,虽隔很多劫,却从没有堕入地狱。要知发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果报无量。以后要勤修菩提行,以此善因缘,能破无量罪恶。

这时,阿暗世王从座而起礼佛,告辞还宫。


从这一品中,要知于不知不觉中造作无量恶业可怕,又不知悔改更可怕;有些人人本位时,尚不知可怕。我今生于定中无数次去过地狱,亲观众生地狱业报苦,不可言表。人命终后心里恐惧不可思议,再无人间的勇气。诸位对自己所作恶业,一应知后悔;二应知受报;三应知人无回天之力。我劝世人,只要有一口气在,忏悔自己的业障都来得及;没有这口气,什么都来不及;哭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只有随业去了,哀哉!正常死亡之人,是魄先离体,神识后离体;即尸体凉透。而非正常死亡的人,是神识被逼迫先离体,魄后离体。修行人能往生佛净土的,因佛接引是神识先离体,魄后离体。而修行人不能往生佛净土的,魄先离体,神识后离体。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佛说,什么是婴儿行,婴儿不能起、住、来、去、语,诸佛也是这样;由此,称婴儿行。

佛心不起为;诸佛于世间诸法不起法相,佛与诸法无碍;如光照虚空,光是光、空是空,空无阻碍光,光也不留碍空。

佛不能住为;佛于一切诸法无执著。娑婆世界为佛法性体,量周法界人不详。

佛不能来为;佛身行无动无摇。不要把佛身看作有形态的人或其它形态众生之像,佛性法身无形无相,是人不能感知到;但依法修证,又人人能觉知到的一种存在。

佛不能去为;肉身示现的佛入般涅槃,而佛性法身无有涅槃,哪里还有离去这一说呢!

佛不能语为;佛为众生示现肉身广说诸法,而佛法身无一法可说。世间佛像、佛经是无为中的有为,佛法灭失时将化为无有。佛有秘密之语,虽有所示,众生难知难觉。


佛接着说,婴儿行为名物不一,不知正语;佛随顺各类众生不同语言而方便说法,让一切众生能听明白。又婴儿行为,菩萨说无为而断有为,说常断无常。又婴儿行为,菩萨不见苦乐,不觉时间,其心平等,不分亲疏。又婴儿行为,菩萨不造作生死恶业,不作五逆罪,不退菩提心。又婴儿行为,佛为度脱罪恶众生方便说,声闻乘有常乐我净;如不让婴儿哭给黄树叶说金叶一样。又婴儿行为,佛为缘觉众生说已解脱生死,见涅槃乐;如婴儿见黄叶生金叶想一样。又婴儿行为,佛说众生相,实无众生相;如佛说无众生,一切众生要落邪见;由此,佛要说众生,还要说破众生相的众生才能入大般涅槃。

如何破众生相等,我在《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浅释中已讲,这里不再详述。


以上九品讲的是菩萨五行;于五行中,天行与病行没有单独立题,只有圣行、梵行、婴儿行单独立题。天行以四禅为体,正定为名;天行者为大般涅槃。病行以菩萨大悲救治众生罪业为大行;病喻为罪业,行喻为示现行作。菩萨大悲,为救度众生,而示现有罪业的众生。虽未单独立题,却暗含其中。同时,菩萨五行为;一说法相,二示践行,法相与践行一体。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一】

从这一品开始,说菩萨修行此经的功德。这里的菩萨,于世间仍要理解为菩萨行人;并不是读诵受持此经就是菩萨,只是发菩提心或成就菩萨道的因。


这时,佛对高贵德王菩萨说,若有菩萨修行此经得十种功德。

第一种功德有五;一是所不闻而能得闻;二是闻已能为利益;三是能断疑惑之心;四是慧心正直无曲;五是能知如来密藏。

所不闻而能得闻。菩萨修行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法僧三宝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而常住不变。此甚深微密法义,过去没有听闻过,而今日能知。

闻已能为利益。若有菩萨得闻此经,不闻一切外道典籍,能帮助理解一切大乘经典法义。若有菩萨听闻受持此经,仅得知诸法名字,为不知其法义;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能知法义。又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众生皆有佛性,但未能得见;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得见佛性。还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六度万行,但未能得见;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得见六度万行。再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则知法义无碍,得无所畏;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不存在偏差时,所修证悟不用再听他人怎么论说,自己就能知已近似于无上正等正觉。

能断疑惑之心。疑有疑名、疑义。听闻此经的人,不再不懂此经的名字。重点是疑义,怀疑佛是不是一定入了涅槃;怀疑佛是不是常住;怎么常住;怀疑佛是不是真有其乐,怎么乐;怀疑佛是不是真净,怎么真净;怀疑佛是不是真我。若有人听闻受持此经,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时,永远不再有这些怀疑。又有怀疑有没有声闻乘,有没有缘觉乘,有没有佛乘。若有人听闻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能理解法理法义时,永远不再怀疑佛法三乘;其它各种疑心,也随之断除。

若听闻不到此经的人,会有很多疑心;如我怎么知五蕴呢?造作怎么受报呢?生死有没有始终呢?一阐提人有没有佛性等。

慧心正直无曲。心若有疑见则不正,一切凡夫不闻此经时,所见邪曲。声闻、缘觉之人不闻此经时,所见也曲。菩萨若得闻此经,修行圣行,得断邪曲之见。

声闻、缘觉之人的邪曲之见是,菩萨从兜率下化有父有母,十月怀胎,降生祥瑞,宫中学习,宫中受乐,四门行后厌恶生死出家,六年参访外道,六年苦行,受牧羊女供养,破魔证菩提,度五比丘等,一切真实存在,为有为法。而菩萨知这是佛随顺世间示现,而真如佛性完全不是这样,法身、报身、化身都不是这样,只是化身所化示现身而已;这才是真实而无为。

能知如来密藏。菩萨听闻此经后,知成佛过程是,修行得见佛性并知众生皆有佛性,严持净戒并忏悔往昔破戒、谤法、五逆罪等;并清楚知一阐提心。更加坚固所发菩提心,清净菩萨行,成就菩萨道。又有,菩萨听闻此经后,知众生身无常而业果不失;知五蕴之身能灭而善恶业习不灭;知身有诸业报之苦的受报因缘;知今生来去此人世的受生因缘;知身我不得自在而性我真自在的法相因缘;知有不生不死之性我与证悟不生不死的戒修因缘等,这些都是佛法密义。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法若有若无,法无生无灭,法闻而不闻,应见佛性而未见佛性等,我没有完全理解此处义理。

佛说,你善知一切诸法如幻,有十住菩萨的知见。


菩萨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之别。十住菩萨为贤位菩萨,具足智慧。


这时,大众中忽然有大光明,大众遇此光身心快乐。先后有五百菩萨向佛询问,此光明是谁所放?佛默然不答。只对文殊师利菩萨说,还是你为大众解说,是何因缘有此光明。

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光明为智慧之光,智慧是常住之法无有因缘。光明的智慧为大般涅槃,能示现般涅槃一定是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光明的智慧是佛,是大慈大悲,是念佛之法,是与声闻缘觉的区别,是灭无明得菩提之灯;既不从因缘又有因缘。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你不要仅说出世间,也要从世间为大众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说,于此东方过无量世界,有佛世界为不动世界,其佛国土清洁,地为七宝所成,无有土石等。如有人在此世界嗅一嗅花香,得比丘入三禅天的身心安乐;又如有人在此世界水中洗一洗,得比丘入二禅天的身心喜乐。此不动世界无有虎狼等诸恶鸟兽,其国人民相互关爱,无有破四重戒、诽谤正法、一阐提、作五逆业等人。无有寒热饥渴等苦恼。菩萨皆得神通,具大功德。佛号为满月光明佛;满月光明佛正在为琉璃光菩萨等众说法。


琉璃光菩萨向满月光明佛请法说,怎么用我方世界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的世界住所,两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吗?

满月光明佛说,于此西方过无量世界,有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土山沙石荆棘等到处都是,常有寒热饥渴等诸苦恼。其国土人民,不敬沙门、父母、师长、贪欲邪法、不信正法,寿命很短,奸诈贪利,杀伐枉死等。此娑婆世界有佛,佛号为释迦牟尼,正在为众说大般涅槃经。你可速往,得闻此经。

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要来至此大会,先现光明瑞相通报,为有因缘又无因缘。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至双树间,供养佛、礼佛后,坐在一面。


佛说,这位菩萨你为到此而来还是不为到此而来呢?

琉璃光菩萨说,到这里等于没来,不到这里不等于没来。知佛性的人无有去来,见有去来的人不见佛性。我还有法所请,请佛慈悲,让我等受教。


佛说,诸佛难值难遇,大般涅槃经法义也难得一闻。

琉璃光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什么是菩萨修行此经闻所不闻呢?

佛说,想听闻此经法义的人,听闻后要生敬信心;无论于何时何处,都要恭敬尊重说此经法义的人,于正解法义中不要找语句过失处;不要有贪嗔痴等想法;不要看法师是什么样的人;不要于法师处生傲慢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要想听闻法义只度自己,只顾自己理解,自己修行,自己先入涅槃,而要度己与度人同时进行,自证涅槃与人证涅槃同时进行。于佛、法、僧生平等心;于生死中生大苦厌离心;于大般涅槃生常乐我净心。于开始修时,先自修后度人;发菩提心后,先度人后己修。于一切法无所执著,又不要专门执著一切法相;于诸法中不生贪求,只要知法理见法义就可以;这就是菩萨闻所不闻。另外,菩萨示现世间刚出胎为不生生,佛般涅槃相为不生不生;菩萨于世间示现死亡时为生不生,凡夫之人为生生不断。此是内法,即佛、菩萨自性愿力和众生业力的作用规律。还有外法,即自身所处外部的客观条件;如种子须外部条件具备时才能发芽为未生生;如败种外部条件又不具备为未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没有生长为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生长为生生。这些外法,都是有为因缘感召的有漏法。


琉璃光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若有生时是有常还是无常呢?是什么因缘不生无漏呢?有生时才说生,为什么没生前不说虚空生呢?

佛说,有的生是可说因缘,有的生是不可说因缘。不生为涅槃,涅槃为不生,因缘不可说;修道证得生与不生因缘也不可说;如世间有佛与菩萨,示现出家人或在家人,是什么因缘或是谁示现为不可说。修十善业道为生因缘是可说。有为之法,生是业力召感的必然的常,但身住为无常;生处又是不能固定的无常,住于六道不能出离是常等;变化与坏掉也是这样。因为,有为法性质决定的生住异坏,是客观存在之常;内在心念变化因缘,又不可说为常。所以,有漏之法业力就是生的动力,为有生性;无为之法为无漏法,无有生的因缘业力,就为无生。

这时,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众,听佛说法后,非常兴奋。而于八万四千菩萨中,有一位无畏菩萨,也想向释迦牟尼佛请法。


佛说,有什么疑难可随意询问。

此时,八万四千菩萨,同时合掌长跪,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此土众生要修什么善业才能得生不动世界去呢?这里菩萨怎么修行才能快捷证得智慧成就呢?

这时,佛说偈语。“不害众生命,坚持诸禁戒,受佛微妙教,不夺他人财,常施惠一切,不犯他妇女,慎口不妄语,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常离于恶口,则生不动国。”

佛接着说,于此世界快捷证得智慧成就,声闻、缘觉要先发菩提心;然后才有一果罗汉八万劫智慧成就,二果罗汉六万劫智慧成就,三果罗汉四万劫智慧成就,四果罗汉二万劫智慧成就,辟支佛一万劫智慧成就。

此处的智慧成就,是成就菩萨的智慧。


佛接着说,一切众生往来不离烦恼,轮回于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为化度众生也示现在众生之中,行菩萨道,才能快捷证得智慧成就。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佛说此经不可得闻,怎么又说常乐我净是可得闻呢?另外,断烦恼的人能证得涅槃,不断烦恼的人不能证得涅槃,其中有涅槃性吗?还有为什么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无量心等,都能成就涅槃因缘呢?还有,佛于《阿含经》中说声闻、缘觉、诸佛皆有涅槃,有常与无常等,与此经有什么差别呢?

佛说,涅槃之肉体于佛没有,而今又示现有;若说今有,佛示现的肉身就不是无漏常住之法。诸众生被烦恼所障,不能得见涅槃实相。只有菩萨修戒定慧明其心智,用智慧断除烦恼,自明心见性后,才实知佛法僧常住;如暗室的井中有珍宝,不得光明的人不能见,得大光明的人才能明见实知。

只有佛性常住,以另外一种生命状态存在,并作用于世间。但众生只见肉身存在,不见其他存在。

佛接着说,若说因庄严而得成涅槃,应是无常;实际不是那回事!佛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善法,以自所修功德庄严,才见性成佛,又示现涅槃。示现涅槃既是随顺世间,又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若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应无常;实际也不是那回事!因缘有五种:一是生因,二是和合因,三是住因,四是增长因,五是远因。佛示现涅槃的肉身之体,不是五因所成。不应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是无常。


生因,业习烦恼是。和合因,行善与善心合;行不善与不善心合;不行善即与不善心合,又与善或不善心合。住因,众生的身体和烦恼是。增长因,众生的衣食住行所需要是。远因,如何祭祀父母遗体为众生远因;节日的各种礼拜也属远因。


佛说,因缘又有二种;一是作因,二是了因。大般涅槃没有作因,只有了因。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是了因。布施是涅槃因,内财外财和善法无有极限的布施,才是大般涅槃因。三十七道品是涅槃因,无量菩提之法才是大般涅槃因。


作因,作事需要具体条件;如种地得准备犁与牛、种子、肥、水等。了因,事情的结果,如室内黑暗、点亮一盏灯,就可以了。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布施与无极限布施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修无极限布施,乃至智慧无极限呢?涅槃与大般涅槃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修行才能证得大般涅槃呢?

佛说,菩萨修行此经,智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即无有和合觉知之色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等。菩萨得知出世间的实相,无贪嗔痴,不用耳听,不用眼见等而是自性见、自性听、自性知真实之相。才能作到布施无极限,乃至智慧无极限。才明了声闻、缘觉涅槃与佛大般涅槃的实相区别。


我们读诵佛经,一定要知义理,明白如何去行作;不能只知死记硬背。我曾对诸位讲过,一个人若死了,还会读经吗!还会念佛吗!能把这个肉体带到极乐世界去吗!不会!不会!一定不会!


佛接着说,见有乞求之人,供养财物为施舍,施舍后不见回报或乞求的人把财物用为不正当处,心生悔意,为有为供养。以法供养与身力供养及内财外财供养,欣然去做,主动去做,心里永无悔意,为无为供养。菩萨见财物心生畏惧;即有王、贼、水、火相伴生。见到贫困的人,欢喜施舍,不望回报。菩萨见名闻利养,家财继承,天上五欲之乐,以及见自我比他人聪明、比他人财大势大等事,都心生畏惧。菩萨见每一文钱都是百姓卖命钱、血汗钱,又是无量动物的生命钱,带有血腥;由此,菩萨施财物为无极限供养。


有人问,波罗蜜多为梵语,翻译成中文应为彼岸,你怎么释解为无极限呢?翻译准确,文字义理也准确,不要有任何疑惑。因为,在声闻的境界中,彼岸为出世间,此岸为世间。在菩萨的境界中,没有世间与出世间;所以,一些古德弘法时,既不说彼岸,又不说此岸;离开彼与此,只说无极限,为方便说。


佛接着说,栽树为乘凉、花果、木材等,是施有回报;如市场交易,公平平等。菩萨修行此经,一切财物布施和布施给谁都不重要,供养多与少,好与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修行佛法,并用佛法去供养众生,利益众生,断除众生贫困的根本;即生死烦恼。这样的法布施为无极限供养。菩萨修行此经行布施时,对财物如抱死尸渡海,为活命而绝不贪著等事,乃至智慧无极限也是如此。菩萨修六度万行,今日因听闻此经而得具足闻。不仅知佛经十二部的名字,又明了各部经典的法理法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二】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谤法、作五逆业、一阐提等人,既然有佛性,怎么还堕地狱呢?这样的人有佛性怎么说无常乐我净呢?一阐提人断善根而佛性怎么不断呢?

佛说,一阐提不能决定永远不变化。这样人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二种;一是内;二是外。内为观念思维,外为身体行作。佛性不在观念思维,又不是身体行作;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漏与无漏;有漏为善根不具足,无漏为善根具足;而佛性不是有漏与无漏;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常与无常;随业力为常,随身体为无常;佛性不是业力之常,也不是身体的无常;所以,佛性不断。犯四重戒、谤正法、作五逆业的人,因业报而堕入地狱,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形体随轮回也要发生变化,胎卵湿化四种生法也不停发生变化,二十五种有形众生的形像也要随着变化。这时,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一阐提无论怎样变化,不去掉业报,不去掉有想与有色,永远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有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都有形态,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性质。法生定相,认为三界内一切存在都有规律的发生变化,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规律。法不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既有形态,又无形态;三界内一切规律是相对规律,不是绝对规律;于相对的规律中,又有绝对规律。


佛接着说,菩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也有定相。定相是佛入般涅槃,常乐我净。无常相为不定相。一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八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二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六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三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四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四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二万劫,才能得菩提心;辟支佛为不定相,要经一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得菩提心为菩萨。

这里的声闻、缘觉得菩提心,是指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不包含未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


佛接着说,今日于此双树间,佛欲入般涅槃,让声闻弟子忧苦,让其他众生供养,又准备七宝棺、香油、香木等火化之物品。佛又嘱托,佛肉体所穿内衣和外衣不可火化掉;内衣表出家人,外衣表在家人。出家人与在家人,在此世间共同承载佛法一万二千年。又嘱托将佛舍利分为八份,让八方供养等。一切声闻弟子见佛这样安排,都会说佛示现般涅槃,也不一定入般涅槃;因佛说如来常住不变。

这里也是说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的具体表现,以法生心。


佛接着说,佛不能用定相来衡量,佛示现般涅槃也是示现不定相。因为天有四种,一是世间天;二是生天;三是净天;四是义天。世间天为此世间;生天为四王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净天为一果罗汉至辟支佛所居天;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四天无定相,佛要示现不定相度众生。

此处四天是从各星球功用上划分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根据各星球的环境和所居天人的欲望划分的。似一件事物的二种说法,这样理解就可以。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也为报身卢舍那佛所居天。


佛接着说,佛于世间,为度脱众生,示现无常,有语言、有姓氏、有父母、有身体形像、有住址、有姓有名等相。

这里也是说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的具体表现,见相生心。


佛接着说,佛于三界无有色相,无有想与无想,而又是确实存在常住之法性身。佛化身不受三界法所控制,有神通自在而不是虚幻。三界有三漏;欲界之漏为一切烦恼,色界与无色界也为一切烦恼。佛已永断三界无明,法性为常。因为凡夫有漏,不见三世,怀疑佛法,执著父母所生身命,沉迷于杀盗淫妄酒诸欲之中,我作、我见、我想、我受等,为恶习、恶念、恶业所牵,最后到不善之道而去,常为三恶道众生。所以,凡夫要都摄诸根,远离三漏。

三漏内为贪嗔痴,外为杀盗淫。


佛接着说,菩萨听闻此经,得智慧专念,诸根不散乱,不见我相,不见法相,于众生不起贪著。菩萨修于此经,无众生相;如见端正女人,不起贪著之心。知五欲法无有欢乐,是烦恼不得暂停;如人逆风持火、筐装毒蛇一样可怕。菩萨修于此经,观诸众生为色声香味触因缘牵引,常受苦恼。观见一一众生一劫中积骨如山;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属命终所哭的眼泪如四海之水;父母于三恶道生死无量,受苦无法计算。菩萨修于此经,不失念慧,诸根清净,护持戒律,诸根无漏。又有诸根离漏,离于恶漏。怎么为离;即受持此经,思维其义,能离恶漏。四众弟子中有接受教化的,心不再造恶。菩萨修于此经,心不造恶。菩萨教化四众弟子受持此经,听闻的人七劫不堕三恶道;如有思维其义,依法持戒修行的人,必能证得菩提。

这里也是说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的具体表现,离相生心,离法生心。


佛接着说,此经有无量功德,如有人书写、读诵、解说此经,思维其义,要知这样的人是真佛弟子,善受佛戒,是佛所见、所念,知佛示现般涅槃而不涅槃。这样的人不论住在城市、村镇、山林等处,常为佛所护佑。这样的人不论是四众弟子还是外道、贫穷或乞食者,常得佛受其所施法财或法食,夜梦吉祥;所施在命中增加,乐修善法。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

命中增加,就是于冥冥中增加;增加就是善业增长,福报增加。


佛接着说,如有人想见佛,供养佛,修行佛法,修行首楞严定,破八种苦魔和破魔师、魔子、魔经、魔律四种魔等;能听闻或受持此经,都可得人天之乐或成就菩提道果。如见到有书写、读诵、解说、思维其义的人,应该亲近、依附、受教、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等。为受持或听闻此经;如家中无物供养,宁可卖身力,都要置办供养,因此经难遇。我释迦牟尼于往昔,在善友处听闻有佛要说此经,心生高兴,但无物供养;便卖身力为人作工,可又找不到顾主。此时,有一人说,我有恶疾,须日服三两人肉,每日给五枚金币。我释迦牟尼与这人商量,能不能先给点钱,再容七日后去你家割肉;那人说,只容一日。无奈之下,只能取其钱至佛所,礼佛听经。当时愚笨,听闻此经只记住一首偈:“如来正涅槃,永断于生死。若能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此后,便至病人家,日割肉三两,割满一个月时间。那人病况越来越差;而我释迦牟尼念诵此偈割肉不痛,连疤都没留下,恢复身力。当时我就发心学佛,并修证成佛。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能受持此经的人,一定能断离恶三漏;一是如恶狗、毒蛇等凶恶漏;二是如悬崖、暴水等凶难漏;三是如恶人、恶国等恶缘漏。要知受持此经,此经功德不可思议。

有的修行人,受持此经后,恶知识等自动得远离。远离恶因缘在世俗的表现为,搬迁、离婚或走、死、逃、囚等事,也有恶人或恶事等自动转化。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一切善恶根本。但身虽不净,还要善待,为善法涅槃的常乐我净。为行菩萨道,为唯一佛乘等缘故;菩萨要善护其身,也应善护其心,让身心免离一切恶漏。

菩萨要善护其身,与众生执著其身,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为法故,后者为己故。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恶兽与恶知识不一样。因为恶兽等只能破坏人的身体,而心不畏惧;但恶知识能破坏人的善行,而心生畏惧。所以,恶知识要比恶兽可怕得多,是身心都被破坏掉。恶兽的破坏有限,而恶知识的破坏力不知有多大;为恶兽伤害的是肉身,而为恶知识伤害的是法身;为恶兽伤害不堕三恶道,而为恶知识伤害必堕三恶道。

恶知识是善法的怨家,凡夫有漏亲近恶知识;菩萨无漏得以远离恶知识。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漏。一切凡夫在衣食住行方面,求得最好为身心快乐;因此造作种种恶业而又不知不觉,糊里糊涂轮回于三恶道中,为身是漏。菩萨见有漏必有恶,穿衣为法衣,不敢有穿得比别人好的想法。于是心常卑下,穿衣不为华丽,只为遮羞,挡风御寒,防蚊虫叮咬等。吃食物为法食,不敢有贪求营养美味的想法,只为治饥饿之病。住房舍、用医药也是这样对待。因菩萨观身有疮疾,才用衣服覆之;身有九孔之漏,才饮食治之;身有风雨之恶,才用房舍挡之;身有生老病死四毒,才用药疗之。菩萨受四种供养,不是为欲乐和寿命,是为身体健康能忍受各种苦难,能修行善法,而得无量功德。

凡夫与此相反,遇诸苦时而怨天尤人,求乐不得时而生烦恼。至此,凡夫之人有身为漏,而菩萨虽有身而无漏。


佛接着说,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贪嗔痴三种恶念不除,难离三恶道。因为,不能保持常久的善念。凡夫之人的善心,有高尚时,也有下劣时,慧心少而愚心多。所以,得人身一次,增长一次漏业。诸菩萨见凡夫众生被贪嗔痴三恶觉因缘束缚增长漏业,不见佛性,心生颠倒,而慈悲心显,积极入世,示范三乘佛法,又示范一乘实有之道。

佛法在世间烦恼处,才有菩萨入世,利用智慧方便与善巧的方法,转化烦恼为菩提。否则,旧烦恼上又增新烦恼。


佛接着说,菩萨入世是众生的最好福田。而菩萨却不想、不说、不认为是最好福田,而以平等心,对众生起父母想;如出家时对忍诸苦和辱难不起一恶念,而是有机遇进山求宝,修行正法之道,修行诸善慧觉。经常用善道慧觉之心提醒自己是修行人,是比丘等,破除恶觉烦恼是理所当然,常起六种心;一是佛世难值;包含佛法住世。二是正法难闻;像法、末法时代依然有正法住世。三是怖心难起;不知、不觉、不信、不怕后有恶果报。四是中国难生;佛诞生时的佛法中心之国或值佛住世之国难生。五是人身难得;三界中无量众生而人少,唯人类易修道成道。六是诸根难具;诸善根所应具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很难具足。再正定之心,忆念善法,身心寂净,正住伽蓝,为人师表。


讲完这一品,诸位要想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生的坐标。有了这个中心目标后,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心里都非常清醒,不以得失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切都应坦然忍受。因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不在世间,而是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诸位要找到人生坐标,确立心中的目标,生生世世无怨无悔的守护这个至高无上的彼岸坐标,那就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证菩提果。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念是漏。一切凡夫若遇到让人身心痛苦烦恼的事件,心里会生起种种恶念。这种没有智慧的念头,为念漏。菩萨于无量劫时间观念是漏,知以恶念为因,恶因缘苦报为果。身心畏惧恶念,不起恶念,转化各种苦恼之事,趋于善念,才远离轮回。菩萨于六度中观念是漏,还要躲避贪、嗔、痴、慢、疑五钝使的追逐,识破眼、耳、鼻、舌、身、意六贼之谋,才能乘上佛法之舟筏,登上生死彼岸。

一切凡夫若遇自身有病和自己缘因的心里痛苦,或外部缘因伤害造成的身心痛苦和财产损失等烦恼,身口意容易起恶心、作恶事。因解一时之恨,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而用愚蠢的心态支配愚蠢的行动,造作三恶道之漏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如匣;即身体见闻觉知的分别性如四大毒蛇,天天见贪毒、闻触毒、觉气毒、知齿毒。众生遇毒而起恶心;即见毒有坚固性,见相起贪为毒;闻毒有深性,触欲难填为毒;觉毒有热性,分别生嗔,火气高万丈为毒;知毒有动性,口齿生是非、齿舌贪诸味为毒。菩萨转身体四大毒性为,视为正见,触为正法,气为正精进,齿为正定。众生若为四毒所害,必堕三恶道。诸菩萨心里畏惧身体的欲望,而修圣道,观五蕴皆空,远离八苦。

众生身体被欲望所牵,造作诸恶,业因转果,必遭恶报。见闻觉知正用为人体功用,妄起差别贪著时,如四大毒蛇。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五蕴为诸烦恼的关键所在。众生没有具足戒的福力,没有依法修行的慧力,没有善知识的导引,必被五蕴贼所害。因为,众生若被刽子手所杀,不堕地狱;若被五蕴贼所害,必堕地狱。刽子手只能杀人于欲界,五蕴贼能害三界众生。刽子手只能杀有罪之人,五蕴贼不论有罪无罪,都能害之。刽子手不杀老人、妇女、儿童;五蕴贼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害之。刽子手能杀别人而不自杀;五蕴贼既能害别人,又能害自己。刽子手杀人,可以利用财物贿求而不杀;五蕴贼害人,不论利用什么财物也不能得免。刽子手杀人有时间性,五蕴贼害人无时间性。刽子手杀人还有逃走的机会,五蕴贼害人无机会可逃。刽子手杀人自己不跟着被杀,五蕴贼害人害己等。所以,菩萨以善行佛法的方便力不受五蕴控制,而入于菩提行。

色受想行识五蕴,善修可转烦恼为菩提,为智慧使;否则,为五蕴贼。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贪爱为生死根本。在贪、嗔、痴、慢、疑五钝使当中,贪爱是伪善,让凡夫之人神魂颠倒,爱的死去活来;实际性质是轮回烦恼之本,生死苦痛之根。菩萨深观贪爱,诈亲伪善,以智慧力,见而不染著;声闻、缘觉也是这样远离贪爱。菩萨深观贪爱,心生极度畏惧。因为,贪爱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表面性,能惑一切众生,无始无终,很难远离,当下也难舍,明日也难离。所以,一切众生远离涅槃而近于生死;远离常乐我净而近于无常苦;远于智慧而近于无明。

众生于贪爱难舍难离,于生死也难离难舍,从而远离一切善法。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识入为空。讲六识入就要知十二因缘;即从无始无明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我执,由我执又产生了生命的求生意志的行,由行又产生以我为中心生命意识,由生命意识又产生受业牵引而投胎产生名色,由名色又产生人身的本能反映六识入,由六识入又产生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为触,由触又产生对感受到的存在加以分别执著为受,由受又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爱,由爱又产生想得到为取,由取又产生对外部存在的依赖为生,由生又产生生命现象的老死。凡夫见生死流转为自然现象,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生命现象这个事实。而佛见到了宇宙人生生命如何产生、如何流转、如何灭掉等三世十二因缘过程的实相,又原原本本的说予众生。一切众生以六识入感受为实,一切以我喜欢不喜欢为中心,去无休止的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而菩萨对六识入转有为空,逆世而行,见五欲之乐如毒蛇猛兽,不但产生今世的烦恼,还有后世的苦报。菩萨内观六识入而心里畏惧,才修正法而观空。

六识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的不同识入界限。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尘为外贼。内有六根为家贼,外有六尘为外贼,相互勾结,自劫家财,将心里的一切善法功德破坏掉,让人甘心情愿地做不信因果的一阐提。又有,家贼外贼相互勾结,可劫夺三世善财,而且不分贵贱,用无明欢乐为诱饵,不择手段将善财抢劫一空!还有,家贼与外贼相互勾结,用见、听、嗅、尝、触、觉为目的,劫夺三界善宝,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都执著于色我与色有和识我之想,有想为漏,将无量功德善宝漏失。一至四果罗汉为勇健人,宁可断其手足也调伏家贼,摧伏外贼;诸佛菩萨早已如此,既转内贼为家珍,又转外贼为家宝。

家贼难防,外贼难破;先亡一贼,六贼销亡。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烦恼无边。菩萨深观烦恼如苦海,无边无底,诸烦恼如鲨鱼凶恶难调难伏;落入烦恼海中,必轮回三界六道各类众生,淹没身心一切善法,三界人天难达彼岸。唯有诸佛、菩萨以戒定慧,修空无相,能干枯苦海;能用六度万行之大船渡至彼岸。但诸菩萨仍有难可为渡,唯佛究竟渡;即菩萨仍须在佛国土修行,还要来此苦海示现众生。凡是有善根、善业、善行、善念之人,诸菩萨有很大的力量能救度得上佛之法船,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救度。诸菩萨为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忍受无量身苦心苦,在诸苦中无有漏;并以苦为乐,修苦乐法。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什么是大般涅槃?

佛说,如饥人得食,病人得安乐,穷人得财宝,是为涅槃。声闻缘觉虽得涅槃,烦恼习气之根尚没有拔出;另外涅槃的地点是色界与无色界,不是自己的国土;再有涅槃时间有限,最长为八万四千大劫。而大般涅槃能了见佛性,得无上法,能主宰清净世界,广度众生;有八种大自在:一是能示一身为多身;即化身成就,化身数量充满十方世界,为自在大我。二是能示一身如尘土那么多而大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为自在大我。三是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于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为自在大我。四是能以自在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众生都能得见,又可化现为各类众生形体,为自在大我。五是能身体六根互用;用耳看路,用眼听声等,为自在大我。六是能无想而得一切法;为自在大我。七是能以戒定慧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其义不尽,为自在大我。八是能如虚空不可见;又可示现让一切众生能得见,为自在大我。还有功德圆满,得有四乐,一得大乐;二得大寂净;三得一切知;四得身不坏等,是佛大般涅槃。又有,大般涅槃有四种纯净;一是永断三界二十五有形众生;二是业大清净;三是身大清净;四是心大清净。

以上是菩萨受持此经圆满成就的第一种功德。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二种功德;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昔所不知而今知之。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日得到。通有两种;一是内;二是外。外通是与外道、天人一样的部分;内通有声闻、缘觉通与菩萨通。罗汉、辟支佛的神通变化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即一人变化成另一人,不能同时变化成二人。菩萨由于受持此经,修行大般涅槃智慧,于一心中能同时圆满变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等无量身。又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心随身;如醉酒人,身动则心随动;又如婴儿身小则心小等。身随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泪横流等。菩萨身心自在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还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平等慈心。所得智慧与声闻、缘觉不同。对过去世的父母与怨敌,菩萨不亲也不憎,无亲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声闻缘觉之人有亲怨相。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他心智通。声闻、缘觉之人以一念智能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众生所想。而菩萨于一念中遍知六道众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罗汉的十六种心,每果罗汉四种次第心。

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是菩萨得清净天眼,一时能遍见十方世界诸佛。而诸天人、声闻、缘觉之人的天眼,一不能见上一层天,二不能见十方诸佛世界。

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是菩萨以一音声能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得听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心也没有动念。但是,众生若听闻不到菩萨为之说法,是生死心;若听闻菩萨为之说法,才能尽生死心。又有菩萨身心可以相互分离开,相不随心在一起。为度众生,虽现大身心也不大,虽现十身心也不小,缘因是菩萨心性广大,身心自在;虽现一身,众生各自见到的都不一样,随类应现。还有菩萨通达三千大千世界各类众生的声相,心里没有无量世界众生音声而又能听闻到不同众生的音声,包含地狱音声、畜生音声等。虽示现其相、闻其声,但菩萨不著其相;即无定相、无果相等。

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是菩萨化身成就;即能化现无量身相,化身至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而报身于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一切罗汉、辟支佛所不能达到。菩萨化身能如细微尘遍无量诸佛世界,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菩萨能将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身入一尘土这么小的化身里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也是心不随身。

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于世间,菩萨一见人的长相、衣着和谈吐,就知这人善恶和大小乘根基差别。于出世间,菩萨修证空性空相,知我相空,明知众生都有佛性,明知一阐提如改变观念与心态也可修善;这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明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听闻此经必得菩提,怎么无定相、无果相呢?

佛说,如说诸音声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诸佛说法无有定果相;如世间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果也无常。由此,法无定相,涅槃不从因生,涅槃之体也不是果,涅槃之体也无定无果。


简单地讲,有定果之相,就被人执著,也会被无常力破坏掉。佛般涅槃的常乐我净,无定果之相,不能被无常力所破坏。

佛接着说,听闻此经不要著文字相,不要有我闻相,不要有我说相,不要给佛也定个相。因为音声无定相;听闻音声而起恶心的人,果相是三恶道;听闻音声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萨听闻音声而生慈悲心,救度众生。所以,音声无固定不变之相,果报的相也不能固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三种功德;即舍慈得慈,不从因缘得慈。

舍慈是舍世间慈;主要舍的世间慈有凡夫慈、一阐提慈、犯重戒慈、谤佛慈、五逆慈、妓院慈、无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刽子手慈、猎师慈、声闻慈、缘觉慈等。

不从因缘得慈;因缘有亲疏怨敌,有善因缘和恶因缘,因缘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间的慈悲心只有众生而没有亲疏怨敌。

菩萨舍去世间慈,得出世间慈,得无因缘慈,不执著慈相,不执著戒相,不执著众生相,而修行出世间的慈悲。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即有十事;一是根深难可倾拔;二是自身决定想;三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净土;五是灭除有余;六是断除业缘;七是修清净身;八是了知诸缘;九是离诸怨敌;十是断除两边。

一、根深难可倾拔;菩萨受持此经,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诸法中为最上,不放逸法在诸法中最为殊胜,故称不放逸根深固难拔。又有,菩萨受持此经,因不放逸而得增长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等。

二、自身决定想;菩萨受持此经,于自身生决定心,要尽此一报身证得未来世菩提,为众生发菩提心。为此,坚决舍去自我心、无常心、声闻心、缘觉心、自乐心、魔心、乐生死心等,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载佛正法之器。

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菩萨受持此经,从观外道持戒到供养诸佛都是福田,但又都是有求想的有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毁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福田上有四种净报;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即供养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的果报,为施主清净;而受供养的人破戒邪见,不知法供养众生得清净果报,为受者不净。二是施主不净受者清净;即供养的人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哪有什么果报,为施主不净;而受供养的人,听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受者清净。三是施受俱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多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施受俱净。四是施受俱不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只不过是你帮我、我帮你而已,为施受俱不净。

什么是清净果报,既不执著于供养,又不执著于果报;再依此经不为果报而供养,不为供养而供养,这是菩萨的持戒正见。


四、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一切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愿力为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杀心。以此因缘善根,众生得寿命长久,共同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偷盗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都是七宝所成,与众生共同富足,喜欢什么自然就满足什么,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淫欲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嗔恚疑心,也没有饥渴苦恼之患,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妄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树,共同与所有众生得妙音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两舌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和合,讲说正法,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恶口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石、荆棘、恶刺,共同与众生和合,其心平等,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无义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贪嫉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恼害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邪见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修佛净土就是成就菩萨自己的佛国土。


五、灭除有余;有余有三种;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

烦恼余报;若有贪欲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鸳鸯、鹿、龟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长相令人讨厌或为淫女等;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嗔恚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毒蛇、虎、狼、猫、鸽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什么恶事、坏事都敢作,生死不惧;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愚痴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象、猪、牛、羊、蚊、蚁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聋、盲、瘖、哑、驼等残疾或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如极少数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骄慢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粪虫、驼、驴、犬、马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为奴仆、乞丐或穷人;若得因缘出家时,常为众生轻贱,要犯重戒。

余业;如借贷款还本后,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是高利贷,是借本一还息万。故凡夫有六道轮回的业,一果罗汉七返生死业,二果罗汉二返生死业,三果罗汉一返色界灭业。

余有;如人伐树,树干断而根未除;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世间烦恼业习已断除,而业习之根在心里未尽除。

菩萨受持此经,烦恼余报、余业、余有这三种业习,全部灭除干净。


六、修清净身;菩萨受持此经,修不杀戒。由于慈心不杀,成就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三界内八十个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净身,令各天众生信伏、受教、发菩提心。又有,菩萨欲证无上法王、欲饮无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净身。以身清净,才能速证菩提。

七、了知诸缘;菩萨受持此经,得大智慧,住于空观,不见色相、色缘、色体、色生、色灭等;诸法空相,了因了缘,得出世间无因缘慈悲,是菩萨的了知因缘。

八、离诸怨敌;菩萨受持此经,住于智慧,远离一切烦恼。但又示现烦恼众生,为教化、救度众生;菩萨示现的烦恼众生,不畏三恶道众生。但畏诽谤三宝的众生,这样的众生被魔控制。故菩萨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是远离众魔怨敌而魔自破。

九、断除两边;菩萨受持此经,智慧出于世间。菩萨远离两边是;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众生业报;二不受爱烦恼之业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第四种功德中十事,怎么只说九事,没有说断除业缘呢?

佛说,一切菩萨和十方诸佛,都修十事。诸佛不因业缘示现在不净的世界,而是佛净土庄严;如有人心想,佛不应在地球这不净而秽恶的世界示现出世。这么想的人,善业智慧不足。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此世界有清净的一面;众生业重而不见。二是此世界不净而秽恶是众生业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无有不净与秽恶,佛示现般涅槃后,化身还久住此世界。三是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其实此世界谁也成不了佛,都是在报身佛国土成就佛道;为度众生,践行因地菩萨时发的宏深誓愿而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转佛法妙义。四是诸佛都这么做;慈氏弥勒菩萨也将依誓愿来此世界,令此世界清净庄严。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有五种果报;一是诸根完具;二是不生边地;三是诸天爱恋;四是常为天魔、沙门、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有人修布施,才能圆满五种功德。今日佛怎么又说因此经圆满成就呢?

佛说,因财物布施有形和有限;有限为数量有限、时间有限;故得不得这五种功德不能确定,不能长久,不能清净,不能殊胜,不能相同,不能无漏,不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而菩萨受持此经的因缘为法布施,是能确定、能长久、能清净、能殊胜、能相同、能无漏、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况且,财物布施让人能得离饥渴,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渴爱之病;财物布施能让人得生命相续,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生死,慧命相续;财物布施能让人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断一切贫穷烦恼,增加善法因缘;财物布施有分别因和差别果,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无分别因和差别果,众生平等。

这里,佛对财物布施与法布施的区别说的非常清楚;财物布施福报有限,法布施功德无量。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六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般涅槃,得金刚三昧。三昧是清净身禅定而得,身口意业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无相、无作,三种境界于一体的神通变化里去;现前相融,过去未来相摄,三世相摄,十方世界在一念间圆满显现出现,是修行人于世间证得的出世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境界。也是诸佛、诸菩萨示现无量妙身,救度一切众生的缘起。

八地以上菩萨能住于金刚三昧中,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行布施讲法教化众生,破坏三恶道与诸魔事,让众生安立于佛教三乘,得到利益,令其成就,而心不动,又无心想之相。这时,才有救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一众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萨,尚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无化身成就。故七地前菩萨的修行,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佛接着说,菩萨安住于金刚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则限制。菩萨因地时于世间修六度万行,已成就无极限的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刚三昧。


十方世界的法则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则,火能烧、水能淹,光速与距离等物质属性法则等等,都不能束缚菩萨化身的往来活动;即能破散一切诸法。世间诸法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动;如星球陨落、恐龙灭绝等现象。这些变化让人畏惧,变化的缘因也让人畏惧;如现时放的电影,病苦劫杀,念念生死,事态变换等,都是魔幻一样的境界,无一真实。

金刚三昧是菩萨化身三昧之根本,其它三昧都离不开金刚三昧境界;即菩萨的神通变化都以金刚三昧为基础。而菩萨报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昧,能够化现无量身自在出入涅槃的境界,生命不受无明存在的限制;又化生种种生命现象,救度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七种功德。闻修此经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缘。当下近因缘法有四种;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维;四是如法修行。若凡夫能听善知识教,至心信受,发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见佛性,去除烦恼,证得常乐我净。

亲近善友为亲近善知识;专心听法为不疑惑善知识所教佛法;系念思维为至心信行;如法修行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

菩萨亲近善友;诸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是众生的善知识,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能这样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识。

菩萨专心听法;知善知识有善法,所行作不为自乐而为众生安乐;说话不讲别人的短处,只说善事;让周围人心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能亲近善知识的人,本来没有戒定慧和解脱知见,而能得之;戒定慧和解脱知见不圆满的人,得到增广。因为,亲近善知识,能让人明白佛法经藏的深义,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听善知识教的人,是真正听法,也是听到真正的法,等于受持大乘经典和听受此经。听受此经虽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见佛性,还要靠善知识引导。

菩萨系念思维;勤修禅定,在定中入空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见人天众生能够真实常住;能入无作三昧的人,必无有愿求;能入无相三昧的人,心无色、声、香、味、触、生、住、灭、男、女十相。

菩萨如法修行;在世间勤修六度万行,得出世间常乐我净。


佛接着说,第一善知识是诸佛、菩萨。经常用三种方法教化众生,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能如此教化众生的人,是真善知识。

软语都爱听,呵责就不好接受。其不知善知识能呵责几句是天大的好事,既了业又能明心智。凡夫若起一念嗔恨心,立即就与善知识断缘,因此失去往生净土的功德;诸位要慎之又慎。


佛接着说,诸佛与菩萨为大医王,真善知识。能观察因缘,能观察根基,能观察修行次第,能观察业报,能认证生往何趣;如知病、知药,什么病服什么药。地热水风之病人,服用酥油,热病服用蜂蜜,水病服用姜汤等。知病根,明药性,用药准,剂量适中。诸佛与菩萨观众生有三种重病;贪欲、嗔恚、愚痴。

贪欲重的人要修白骨观,嗔恚重的人要修慈悲观,愚痴重的人要修十二因缘观。


佛接着说,诸佛、菩萨为大船师,真善知识。能用法船渡众生离生死苦,到达极乐彼岸。诸佛、菩萨是众生修行与证得圆满善法的根本;若有见到的人,至心听教奉行,得断一切烦恼;若有听受妙法的人,依法修行,一定能成就菩提;若有人能亲近到佛、菩萨,至心听教奉行,得灭除一切重罪,还得十善法。以此亲近善友因缘,能让有缘众生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

若无修证,真善知识在眼前,也不能识;因心目不开,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佛接着说,菩萨以听法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一切众生有缘亲自听到诸佛、菩萨说法的缘故,等于具有信根,又信根坚固,欢喜地去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老老实实修行,便可得一果罗汉,乃至出离世间。菩萨为诸众生说法,明确告知修行方法,指明修行路径;如何圆满善法,远离恶法;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善恶美丑自分;又如众生想到善处,求取佛法珍宝,而不知路怎么走,送给一张地图;再如用铁环降伏狂暴醉象,用听佛法的加持力,让众生不起贪嗔痴等造恶之心等,这都是听法功德。

这里,凡夫很难理解,我看这人也没什么特殊,能有果位吗?实话实说,特殊的地方没有在表面上,而在心里功德上;表现在行做上、在修持上、在弘法上。有果位的人,表面上恰好傻里傻气,言辞平常;却能于此五浊恶世中,隐世修行。


佛接着说,如有弟子亲自听佛说法,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并依法修行,都能得证果位;证一果罗汉的人,远离对生老病死的心里畏惧,而果位增长。亲闻佛说法并依法修行的人,有证得开法眼的功德。具足如此听法因缘的人,才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如舍利弗,有一次病很重,用四人抬到道场听佛说法,闻法功德力的缘因,病苦转为安稳。

而世界上值佛住世又亲闻佛说法的人很少,时至今日能听到菩萨行人讲佛法的也不多;在数量不多的人中,还有暂时听法,其心不牢,几天就心猿意马了;只有善根深重之人,才能专心听受,如闻而行。


佛接着说,菩萨以思维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凡夫思维从生老病死开始,观察世间一切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处在颠倒之中。一果罗汉对生老病死也心生苦恼。由于思维,觉知善法,相信佛法僧三宝实有而真常,进而启修戒定慧等,自然成就善道,断除烦恼,增长智慧至功德圆满。


诸位听闻佛法后,要好好想一想,把所听佛法与世间现象联系起来,就容易明白,心里就觉得轻松;再加上禅观的修证,心便得解脱。古有“大疑大悟”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佛教是迷信、是愚昧,实际上佛是让众生明白人生真相、世间真相、宇宙真相,是信而不迷,行而有觉;在世间行戒定慧,得定中三昧,无始劫来大梦方醒,是智觉而不愚。愚夫愚妇修行也可成就,谁修谁得,谁行谁证。

在这里专为在家人讲几句话,有的人见出家人中,有的不静坐禅行,有的不住寺庙住俗家,有的破戒饮酒、食荤、入淫室,有的不为佛事而专为钱事等,就不信佛了,将佛像、经书送走,静坐禅行就更谈不上啦!还说什么,“出家人都那个样子,在家人还能怎么样。”这样的人,一是著假相,人云亦云;二是其心不坚,为别人而修行;三是不明真相,自觉自愿地当了魔子魔民的眷属;四是善根不足,没有善缘;五是业习尚重,家贼召外鬼自劫家财。诸位要学会思维,增长智慧,有择法眼,走自己选择的路,直奔心中目标,至生死彼岸。


佛接着说,菩萨以如法修行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菩萨如法修行,证得出世间的神通智慧,于三界一切法则没有障碍,自由往来,为见一切法空。菩萨又观三界一切法则,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变化着,来此化身示现之身体,也不会有真正永恒的常乐我净。故菩萨行人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精勤修行。

有一位天主教徒问我,天主的天堂是永恒,天堂里的人是永生;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是永恒和永生吗?我说,天堂是宇宙的天体星球,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是有形体的,对吗?她说,是这样。我说,佛教认为天体星球是由物质组合而成,按照客观规律也会有生有灭,地球如此,天堂也会如此。在没有终始的无限时间里,天堂所在星球也会坏掉,散入虚空,再重新组合新生,再成为新的星球和天堂;那里的天人还是永生吗?只是相对地球而言,那里的人享乐天福的时间会比地球长千万倍而已。她又说,那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不也是由物质组合而成的星球世界吗!我说,佛教认为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物体都是这样,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她又说,那你们佛教为什么还要教人往生极乐世界呢?我说,极乐世界只是佛继续教化、善化众生(菩萨)的场所,待菩萨功德圆满成佛后,就不依物质世界而住,无形无相又真实存在于虚空法界之中,住于宇宙更美妙的时空里,常乐我净;也是人人具有的真如法性。她又说,看来佛教确实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不是世人有点文化知识就能明白的。


佛接着说,世人如法修行有两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虽如法修行而不实之人,是不能实际知见自具佛性,不能实际知见宇宙之中存在的佛法僧三宝真相。如法修行而真实证悟之人,明心见性,知涅槃实相。

一、菩萨入涅槃实相是;一尽,即烦恼尽;二善性,即慈悲;三实,即不是虚幻;四真,即确实妙有存在;五常,即如虚空无法坏掉;六乐,即有觉知的妙乐;七我,即性我;八净,即清净无染。

二、声闻、缘觉如法修行之人,依三界无漏功德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世间烦恼已尽;二善合性,即自利功德;三不实,即没有彻底解脱;四不真,即有相;五有乐,即天乐;六清净,即三界业清净。

三、如法修行未证果位之人,依禅定力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暂时离生死烦恼;二善性,即有天福;三不实,即没有摆脱无常力;四不真,即时间有限;五无常,即在变化之中;六无乐,即无妙乐,只有欲乐;七无我,即不见佛性真我;八无净,即业不清净。

佛接着说,菩萨入涅槃,不等于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十地菩萨见佛性如夜观人,尚不能详见其貌。只能说菩萨知于佛性;一知常,二知净,三知实,四知善,五知当见,六知真,七知可证。


怎么理解菩萨知佛性或知如来相呢?因为佛性是菩萨用智慧觉察之相,如山头白云,远可观而近不可持,为度众生慈悲善现相;如太阳照虚空,可有无量道金光。所以,菩萨知佛无相而常乐我净,是真实的烦恼解脱者;为度众生又可示现可知可见的无量身相。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法相呢?菩萨知一切法是众生业力召感而生,不同的众生因业力不同而召感世界不同。各世界的法则;即客观规律和外部环境及自身形态的不同。世间诸法既可利益众生,又可毁灭众生;既可以利益善人,又可以利益恶人;如人离不开水,而水又能将人淹死等;大地生长鲜花,又有毒草,鲜花美丽可观而又有人因花粉而过敏;毒草能置人于死地而又能入药为人治病等。佛法在世间,信解行证可成就圣道;破重戒,谤佛法僧,造五逆罪要受到地狱重罚;不信不解不行之人,自然于六道轮回。佛慈悲善法不惩罚人,而三界法则不饶人。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僧相呢?菩萨知法界不同而僧相有别;此世界的出家人为世间凡夫僧;一至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为三界真僧;菩萨为十方法界真僧;佛为佛法僧一合相僧。


佛接着说,菩萨修行证道得微妙智慧,怎么不能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呢?因为菩萨虽具五眼,但慧眼功德不圆满,知见报身佛相和无量化身佛相,不见遍虚空法界的法性身佛相。众生之性虽是佛性,但被无明覆蔽,召感之身是轮回之物,报身没有功德证悟;既实有受报又等于虚无,不能独立于色相之外而存在,至中阴身时,也是有色相之身。

对中阴身,凡夫肉眼不能得见,有证悟得开天眼的人,一见便知。


佛接着说,涅槃是常乐我净,虽乐而不是受乐,只具足觉乐与妙乐。总的说乐分两种;一是寂灭乐,即报身佛的觉乐与妙乐;二是觉知乐,即化身佛示现的实相之体有受乐、妙乐、觉知乐。具足受乐、妙乐、觉知乐于一法性的为菩提乐。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烦恼断处即可入般涅槃,那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烦恼已断;魔王说,世尊般涅槃的时候到了,佛怎么不入般涅槃呢?又有,诸菩萨于无量劫已断烦恼,而不能称为般涅槃,怎么唯佛独称为般涅槃呢?还有,若断烦恼不是般涅槃,佛怎么说此身即是般涅槃呢?再有,佛怎么告知魔王三个月后当入般涅槃呢?再有,佛如入般涅槃,怎么预定日期呢?

佛说,诸佛、菩萨于无量劫早已远离妄语,所说真实无虚。当时在菩提树下,魔王请佛入般涅槃是魔王真实不知什么是般涅槃。魔王认为,佛默然无语,不化度众生,就是入般涅槃。为此,佛今日不说佛法僧无差别之法,只说佛常住与清净二者没有区别之法;不说佛与佛性般涅槃无差别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和永恒不变之法;不说般涅槃有无差别相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实有不变之法。是什么因缘于三个月前对魔王说,佛要入般涅槃呢?因为,有的声闻弟子发生争论,当时有恶比丘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自称是几果罗汉,诋毁侮辱其他僧众,不尊重教义和戒律等;还在佛面前公开说,我们所言所行佛都知道,也没有制止这样做呀!这样的恶人,不遵佛教导。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这样的恶比丘阻止诸声闻弟子前来见佛,阻止听闻佛法。说佛要入般涅槃了,只有诸菩萨才能见到佛,听闻佛法。而不说,佛是示现般涅槃,而实不入于般涅槃,佛法僧常住等。要知这些邪见恶人等,不是佛弟子,而是魔王同党。佛要在此双树间入般涅槃,而佛实没有入般涅槃;只是佛化身示现的肉身佛入般涅槃,而佛法性真身不入般涅槃,还要常住世间。而有些声闻弟子不明佛法;如见太阳西落而太阳实无西落一样。因为众生无智,心生颠倒,声闻弟子的智慧眼被烦恼遮蔽,不见佛般涅槃实相,对佛示现般涅槃生灭度想。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因为,佛知迦叶菩萨于三个月后善根成熟,来佛所为众生请法;还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能发菩提心;纯陀等五百人三个月后善根成熟;还有一部分外道人三个月后能断外道邪见之根等。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在过去佛于尼连河边对魔王说,还没有多闻弟子的缘因,虽断烦恼,而不能入般涅槃。开始为五比丘说,又为五十人、五百人等说佛妙法等。这时,佛告知魔王,断烦恼是涅槃,不是般涅槃;只有见佛性后断烦恼的人才能入般涅槃。

涅槃为不来不去,不起烦恼,智慧于法无碍等。佛身心智慧遍满虚空法界,常住而无有变化,这才是般涅槃实相。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八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断除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行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

断除五事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能让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业,分散善念,三世受其控制,是众生烦恼诸恶根本,要方便断除。

远离五事为;一是身见;二是边见;三是邪见;四是戒取;五是见取。身见生贪著,边见生差别,邪见生罪恶,戒取生烦恼,见取生轮回。

成就六事为;一是念佛;二是念法;三是念僧;四是念天;五是念施;六是念戒。念佛、法、僧感佛恩而修道,念天是感天恩而精勤,念施是感众生恩而怜悯,念戒是善护清净行。

修行五事为;一是知定;二是寂定;三是身心受乐;四是无乐定;五是首楞严定。定能知空,寂定有悟,身心受乐为法喜充满,无乐定为不执著定乐,首楞严定为三昧智慧观。

守护一事为;常勤守护菩提心。

亲近四事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信顺一实为,唯一佛乘。

心善解脱为;善行智慧,解脱烦恼。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的心解脱,本来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爱想什么都行,还说什么善解脱呢?另外,性本是佛性无贪,那贪心又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所说心本无所束缚,又有所束缚。无所束缚是个体独立,思维无限,这是众生的思维心。又有所束缚是业习因缘和合而有身体,体内诸根有需求的内动力,外有所需求的诸色相物质音声等;这时的心被内力和外力所束缚。性本无贪,而身随外缘红尘诸事,心也随习惯力而定;这样心被业习染污为贪。因贪而生因,因受报而为果;有多因受一果报,也有一因受多果报,因不定果也不定。

由此,世间有人说,天下无恶人,只有恶行;天下无善人,只有善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恶人可转为善人,是心转善;善人可转为恶人,是行转恶;善恶转化只在于心。诸佛、菩萨善非善,只是慈悲。


佛接着说,心解脱因缘有二个;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般涅槃。随于生死,为身有五欲之需求,心为五欲需求而想,去追求满足,为身心俱贪著。有身心贪著因缘的业习,永远在六道中生死轮回,自被魔力控制而不知不觉。随般涅槃,为身虽有五欲需求,但心闻佛法而不执著五欲之乐,先断贪念;再启修断身贪欲。这样为先断因,再断缘,最后因缘共断,达到身心都不贪著。声闻、缘觉持戒修行,由身清净到心清净再到业习清净,为心随涅槃。菩萨是一切清净后,慈悲众生,让有缘众生也得清净为随般涅槃。

世间有的人认为狗猫很好,不劳而获;有的人认为鱼鸟很好,自由往来;可见众生的身心贪著恶习有多重,做人还贪著于动物的欲乐呢!


佛接着说,外道之人,若离邪见,放下我见,以平常心、平等心、求法心,听一听佛教经典;有智慧的人,再受三皈,依法修行,证悟后再发菩提心,也可得清净,随般涅槃。在家之人,有家庭、有事业、有生活等,俗务缠身。但能闻法启修,修行与事业两不误,身淡五欲之乐去其缘,心断五欲之乐去其因,也可身心清净而业习清净,得心解脱。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六】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九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成就五事;一是信;二是直心;三是戒;四是亲近善知识;五是多闻。

;坚信有出世间之法,坚信善行方便,信是道源功德母。有信之人才能修戒定慧,才能修布施等六度万行,才能证得圣性而解脱生死烦恼。

直心;直心是道,是直心说证悟,直心不生邪曲。但直心与善巧方便要结合起来运用,该直心时直心,该善巧时善巧,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巧不碍直心,直心运用善巧,才能达到弘法利生的最佳效果。

;是根据众生五欲三毒习气而说戒,离戒修而无道,戒修才能圆成道果。

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超凡入圣的引路人;离开善知识引领是盲修瞎练,难成道果。

多闻;多听闻佛法,多听闻善知识教导;多闻可以千劫疑问一刻解,一语破凡见圣天。自以为是真愚蠢,轻法慢教最迷顽。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也是佛性不断,佛性中自然有无上正等正觉,也应该自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呀?佛怎么还说要众生听闻佛法,受善知识教,三皈五戒十善业等持戒修行呢?

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很稀有;一是不行恶法;二是有罪能悔。又有两种人很可贵;一是作恩;二是念恩。又有两种人很难得;一是咨受新法;二是温故不忘;如世间的学习新知识,不忘旧学问。又有两种人更稀有;一是造新;二是修故;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创新。又有两种人更可贵;一是乐闻法;二是乐说法。又有两种人更难得;一是善于提出问题;二是又善于解答问题。

在世间修行,以人身为本,人身以心为本,身心依法依戒为本,依法依戒修行又以证悟为本。

佛接着说,如病人遇良医有良药,其病可医;是比喻有缘众生能值遇佛和佛法住世,生死烦恼之病可以断除。如不遇良医和有良药者,是比喻与佛和佛法无缘,生死烦恼之病不能断除。如病人不得医;比喻一阐提,不信佛和佛法。不遇者和不得医这两种人,往昔也修过善,才得寿命。但寿命不定,受九种情况影响;一是吃不该吃的食物;二是嘴不离零食;三是消化不良还多吃;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有病不听医嘱;六是不接受护理;七是有病不治硬挺;八是传染病;九是纵欲。这九种因缘是由业习而来。从一果罗汉至辟支佛,若有缘值遇听受佛、菩萨所说深法,则能发菩提心。也如病人遇良医也有良药。若无缘值遇佛菩萨,又没有听闻到佛、菩萨所说深法,则不能发菩提心,也如不遇者和不得医。众生自然具有佛性,但不能自然成就;佛性既被无明覆蔽,又被业习牵引,不具足成就的功德。一阐提人值佛或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与不值佛或不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都一样;虽有佛性而无信根,都不能发菩提心。一阐提可以理解为信不具,修善方便不具,佛念不具,智慧不具,善不具等。由此,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不能挡住作诸恶落入地狱,不能挡住作诸恶入三恶道。菩萨经常赞叹人的善处,不说人的短处;经常作善事,不作恶事;若有过失,及时忏悔,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对小轻罪生大重罪想而不去做;如有质问,保持默然不语,争辩为有过失等,是菩萨所修直心。菩萨以直心,信有佛性,是佛弟子。以直心因缘,具足三戒。菩萨亲近善友是,为众生经常赞叹善道,不说恶道;若说恶道,必须说明不是善报。菩萨知佛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知识,如有众生能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所有邪见;如有众生能见到佛并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应堕地狱因缘,得生人天;如有人能得佛亲传法门修行,一定证果;如贪欲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方便而为除之;如嗔恚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而为断之;如愚痴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语而为灭之;如极恶之人能见到佛,能以善法因缘受人天敬念;如病重之人能见到佛,能以福寿因而得健康;如作恶事业之人能见到佛,能以慈悲因缘得以舍离或改为作善事业等。菩萨具足多闻是,能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微妙章句,知佛常住,知法无定法。菩萨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而为众生说法,断除众生无量烦恼。在菩萨心里,又不生一念我为众生说法,我为众生断除烦恼。因为菩萨修空、无相、无作三昧,于诸众生不嗔不喜。所以,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那就不应该再去修空啊?若性不空,虽然修空也不能得空啊?

这里是把自性本空与自性不空相对应提出问题。


佛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若不见空性,必落入诸有,又色相相续,不得入般涅槃,不得见诸佛、菩萨。

众生自性虽空,但被无明覆蔽,性空而不显,随心识诸缘转为诸有。修空是恢复自性本空,并不是新生自性本空。一切诸法,来自佛性真空中的妙有;是真空而不空,佛也不须再修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空是无法,那修空三昧,又能见到什么呢?

佛说,修空三昧,见不空法。贪是有性,不是空性。色性颠倒,众生生贪。

这里佛说见不空法是,菩萨空中存妙有;一是有性;二是有乐;三是有常。在世间法,众生有色身,身心有业习为贪性;众生没有修空,不能将色身业习空掉;才颠倒生心为贪。众生在世间有法性,诸菩萨出世间无法性,修空见空中妙有。在世间菩萨必修六度万行,证得出世间智慧后,出世间无六度万行;如阿难见亲属离世愁恼啼哭,而佛不但无愁苦,容颜更好,是佛证空寂,不见亲属,已得法忍。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十种功德。菩萨为众生解说此经,显示佛性,从一果罗汉以上证圣位之人,都能信受,发菩提心而得入般涅槃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众生于此经不生恭敬心呢?

佛说,佛入般涅槃后,有一些声闻弟子不修无证,不诵佛经,不闻佛法,而导致愚痴破戒,喜欢斗争和外道典籍,受畜一切不净之财,贪求供养,攀缘权贵等;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无惭无愧。若见有人受持、读诵、讲解、流通此经,当被这些恶比丘杀害;还有,这些恶比丘还开会立下制度,攻击、排斥受持此经之人;还攻击此经是伪经,是外道邪见经,是魔说经等。这样的人不能信受此经,对此经不生恭敬心。那时如有众生信敬此经乃至半句,要知这样的人为佛弟子。如信修行,能得见佛性。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

佛说,谁还怀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无因果等,现在都可问。

这时,师子吼菩萨说,请佛慈悲,我有些疑问。

佛说,你先等一等,待我向法会介绍一下这位师子吼菩萨。大众应对这位师子吼菩萨深生恭敬,尊重供养。因为,这位菩萨已于过去诸佛所深种善根,福德成就。所以,今日欲师子吼。师子吼发声如雷震,有十一种作用;一欲坏其它动物;二欲试身力;三欲让住处清净;四欲让诸子知住处;五为群兽畏惧;六为熟睡方觉醒;七为诸兽不敢放逸;八为诸兽前来依附;九欲调伏大象;十为教诸子女休息;十一欲庄严同类。佛正觉智慧如师子吼,能摧破魔障,为邪见之人作皈依处,安抚畏惧生死众生,觉悟沉迷众生,让行恶之人醒悟,破外道六师的骄慢心,让声闻、缘觉之人发菩提心,让菩萨生大力心等。

师子吼,可以理解为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常住,无有变易。声闻、缘觉不能作师子吼,菩萨能师子吼。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佛性呢?怎么又称为常乐我净呢?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怎么不见呢?菩萨为什么不能了见佛性,唯佛能了了见呢?

佛说,能这样请法,一是有慧德之人;二是有福德之人。若菩萨能慧德、福德庄严,就觉知佛性。功德庄严是一地至十地菩萨所证;福德庄严是在世间修六度万行所得。功德庄严是诸佛、菩萨;福德庄严是声闻缘觉和新发意菩萨。福德庄严在世间有为、有漏、有报、有碍,不常住;功德庄严无为、无漏、无报、无碍,常住。

菩萨若无功德庄严,就不能知慧德与福德是一又是二;菩萨若功德庄严,就能知慧德与福德既是二,又是一。


佛接着说,佛性为出世间智慧,也为无我中道。中道有三种行;一是定乐行;二是定苦行;三是苦乐行。定乐行是菩萨怜悯众生,虽处阿鼻地狱而身如三禅乐;定苦行是凡夫行于生死,苦乐行是声闻缘觉有苦有乐。佛性为诸佛中道种子。道分下上中三种道;下道是梵天无常,误为有常;上道是佛法僧三宝是常,误为无常;中道是出世间智慧,见无常是无常,见常是常。生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无明召感;二是爱习牵引。两个方面中间,有生老病死苦。中道是既不著两边,又无两边,既是中间又无中间;能破两边的无明与爱习,又能破中间的生老病死苦。众生不觉中道,不知佛性,无常乐我净。能观十二因缘的智慧,是菩提种子,为佛性。能观十二因缘的因中因、果中果的智慧,实际是把业力召感到这个世界的程序秘密告知众生,也是把因果循环的规律程序化。这种智慧只有出世间才能证得,只有证得出世间智慧的佛,才能示现给众生;包含佛所说诸法,都是众生逃离三界火宅的方法,而众生愚迷不知,声闻、缘觉少智不觉。唯诸菩萨明了此义,在世间实修实戒,实证实悟,给众生作示范。

可是在世间,众生还笑这样的人傻,这样的人愚,太可笑了。真所谓,愚见智人傻掉牙,智人面傻心不傻,愚人心傻面不傻,圣人装疯又卖傻。


佛接着说,修善生天,行恶堕地狱。众生皆有佛性,修行一定能成佛,只是修与不修而已。佛于此经而说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这里的有分三种;一是未来有;二是现在有;三是过去有。未来有是一切众生未来世能见佛性证菩提;现在有是一切众生现在都有无法解决的烦恼,今无清净心;过去有是过去世有烦恼已断,现在得见佛性。佛说一阐提有佛性而无善法;凡夫有佛性而不行善法;声闻、缘觉自行善法而不觉他人也行善法,得入涅槃而不见佛性;菩萨行人有出世间的智慧行世间法,用出世间的智慧说世间法,示范给众生只有行世间法,从禅定入手至菩萨种种三昧,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证得出世间智慧,把自己的佛性解脱出来,又带领众生从三界中把佛性解脱出来。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一切众生不能见呢?

佛说,一切凡夫虽有佛性而不得见,但不能说无佛性。众生不修善法,连自心都不能觉知,又怎么能见性呢!从入胎开始迷,到生老病死迷,死后被业习迷,又转入轮回迷。众生心不明,无智慧,上哪里去见佛性呢!在世间吾心是佛,是心作佛祖等;而出世间才醒悟,是性作佛祖,吾性即佛性,佛性即佛。世间为方便说,出世间为究竟说。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哪些法才能得见佛性呢?

佛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十法,才能见佛性,但不明了。十法为;一是少欲;二是知足;三是寂静;四是精进;五是正念;六是正定;七是正慧;八是解脱;九是赞叹解脱;十是以般涅槃教化众生。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少欲、知足二者有什么区别呢?

佛说,少欲是不求不取,少有所欲。知足是得少心不悔恨,为法事心不愁恼。欲有三种;一是恶欲;二是大欲;三是欲欲。

恶欲是;有的比丘心生贪欲,想统领一切大众,众生谁都不能超过我,四众弟子都必须供养恭敬赞叹我,一切人等都必须信受我说的话,国王、大臣、长者等也要恭敬我,我的衣食住行药品都必须是上等最好的,也为生死欲。

大欲是;有的比丘生于贪心,让大众都知我是佛,我是菩萨,我是罗汉等,实未证谓证,名为说法,实为利养。

欲欲是;有的比丘贪欲自在利养,不求解脱,只求生梵天、自在天魔天等。

若不被三种欲所害为少欲,若不贪三界之爱为少欲,若不求未来所欲为少欲,不求恭敬为少欲;得而不著是知足,得而不积是知足。这是凡夫的少欲知足。而圣人的少欲是一果罗汉,知足是辟支佛,少欲知足是阿罗汉,不少欲不知足是菩萨。菩萨修持此经和大乘经典不少欲,菩萨欲见佛性不知足。若修行少欲知足的人,要先修寂静,一是心静;二是身静。身寂静的人,身不造作杀盗淫三种恶业;心寂静的人,身心都不造作杀盗淫三种恶业。身寂静的人,身日夜禅行于法喜之中,没有时间与四众弟子闲谈或参与四众弟子所作的事业;心寂静的人,心行佛法而不起一念贪欲、恚痴等烦恼念。但有的比丘,或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或心虽寂静身不寂静,或身心都不寂静。

身寂静心不寂静的人表现为;身坐禅于静处,远离四众人等,心里却想贪欲、恚痴等事。

心寂静身不寂静的人表现为;心无贪嗔痴之念,身却整日和四众弟子国王大臣等在一起。

身心都寂静的人表现为,身于坐禅清修,心清净于无染,顺逆二境不知喜怒之念。

身心都不寂静的人表现为,身不坐禅,口不说正法,意念邪见;身口意在是是非非之中忙碌。

另外,凡夫身口意于财色名食睡的贪欲业中;一阐提身口意于破戒、谤法、作五逆业中。身口意业清净的人,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于一切诸善业,是勤行精进。心念佛、法、僧、戒、施、天六处的人,是行正念。有正念之人,必得三昧,是为正定。有正定的人,观诸法如虚空,是为正慧。有正慧的人,远离一切烦恼,是为解脱。得解脱的人,为众生说解脱法,是解脱永恒不变,解脱就是无上大般涅槃乐。得解脱的人,是诸烦恼火灭;又是房宅能挡烦恼风雨;又是于一切烦恼无所畏;又是洲渚(岛屿),四大暴流,不能漂起;一是欲暴,即欲望暴流;二是有暴,即色有暴流;三是见暴,即能见的烦恼暴流;四是无明暴,即不见的烦恼暴流;又是得一切毕竟乐。


佛接着说,出家之人若有四种病,不能证得果位;一为衣欲;二为食欲;三为卧具欲;四为有欲。此是出家人的四大恶欲,需要四种办法对治。头陀行中的粪扫衣能治为衣恶欲;乞食能治为食恶欲;山林树下能治为卧具恶欲;身心寂静能治为有恶欲。能用此四种对治方法去掉四恶欲的人,是圣行之人,为少欲知足。少欲知足的人为寂静,有四种乐;一是出家乐;二是寂静乐;三是永灭乐;四是毕竟乐。证寂静四乐的人,得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慧、正解脱。少欲为喜欢清净修行,远离世间俗事;知足为既已出家,不生悔心;在空闲处修行,远离闹市为寂静。在空寂处精勤修行必证道果为精进;亲近修行此经为正念;随顺天行为正定;定住正定必有正知正见为正慧。具正知见的人,能远离烦恼束缚是解脱。若有比丘住空寂处,端坐不卧,或在树下、坟地、草地而坐,乞食或坐食,只有三衣为少欲;做过的事已经过去,心不生悔,为知足;修空三昧为寂静。证道果发菩提心为精进,心想佛常住无有变易为正念,修解脱为正定,得智无碍为正慧,远离有为和六根诸漏为解脱,远离生老病死色声香味触无常十相为般涅槃。破恶欲的人为少欲;虽烦恼没有破尽,但佛怎么修行我就怎么修行为知足。这样做的人,是得正念正定的直接因缘;自己喜欢这样做,又得到师与同修的赞叹,圆满少欲知足,得近于般涅槃门。得乐为寂静,持戒为精进,有惭愧为正念,不见心相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为正慧,断烦恼为解脱。见佛性有两种见;一为眼见;二为闻见。眼见是诸佛功德圆满,慧眼具足,为一切觉,见佛性如观掌中果,为明了见。而菩萨有一念无明未破,慧眼功德不具足,虽见佛性而不明了。闻见是听佛说或见经说,听了不能相信不为闻见。一切众生至九地菩萨都闻见佛性,不得眼见佛性。十地菩萨具有慧眼功德眼见佛性,虽不明了,也知十分之八九。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二】

佛说,如有人想见佛,应修行佛说十二部经,并受持解说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无法得知佛的心相,怎么能见得到呢?

佛说,一切众生想见佛有两个因缘;一是眼见;二是闻见。在世间若有人能见知佛所行善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知佛所有口德善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一切众生容貌无法与佛像相比,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听闻佛音声微妙殊胜于一切众生,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知佛作自在神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知佛以他心通观众生,等于眼见佛。因为佛是为众生示现身,为众生而说法;所以,见知为心见,等于眼见佛身。若值佛住世,有缘可见佛;佛入般涅槃后,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等于闻到佛。同时,众生虽身口意有恶业,见到佛像、佛经后不生嗔恨心,才等于闻见佛。这是眼见、闻见佛的第一种因缘。第二种因缘,值佛住世;见菩萨降生、舍太子位出家、参访外道仙人受无想定和有想非无想定后说不是正法、苦行六年、证菩提成道、说法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在世间有四种人怎么才能知他们的心行呢?一是有人行得很好而心不正不实;二是有人心很好而行不正不实;三是有人心很好行也正也实;四是有人心也不好,行也不正不实。

佛说,一是当与共住知;二是当与久处知;三是当与智慧知;四是当以观察知。观的目的是知其持戒还是破戒,亲近持戒,远离破戒。持戒有两种;一是能究竟持;二是不能究竟持。受持禁戒有两个因缘;一是修行持戒;二是不为利养持戒。佛持戒无有因缘,为究竟戒。菩萨若被恶人伤害,能保持心平气和,为成就菩提的毕竟持戒;即究竟持戒。于往昔时,有一只鸽子被猎师追逐,惊慌畏惧,落在舍利弗的身影里还是惊惶万分;而来到佛的身影里,身心安稳,惶恐即除。要知佛毕竟持戒,身影都有这么大的威力。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为利养;二为正法。为正法持戒,要知不仅能见佛性还能证菩提;既是眼见又是闻见。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是根深难拔;二是根浅易动。能禅行修定入空、无相、无愿三昧的为根深难拔。不能禅行修定,只求善业福报的为根浅易动。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为自身;二为众生。为自身持戒落入善业福报;为众生持戒能见佛性,还能证菩提。

不究竟持戒的人,连声闻、缘觉的果位都不能证得,更不用说成就佛道啦!我们虽不能得究竟戒,但必须持究竟戒;学佛首先要学佛持戒,然后才能修定得智慧。如为利养持戒,不得见佛性,不能证菩提;虽听闻到经上说有佛性和念佛名号得功德,但于了义上等于白听白念,只种善根。


佛接着说,持戒的人有两种;一是性自能持;二是须他教勒。若受戒后,虽经无量世,始终没有忘记;但生值恶国、遇恶知识、遇恶时恶世、遇邪恶之法等,一切邪念邪见都被不忘失之戒同时止住;此时,虽无受戒之法,但能保持当初受戒时那样的持戒修行,为性自能持。若因师僧得戒,虽得戒还需要师僧教导才能持戒,为须他教勒。持戒的人又有两种,一是声闻戒;二是菩萨戒。

声闻戒包含沙弥戒与比丘戒。从发菩提心至证菩提阶段,修行所持是菩萨戒。从修白骨观至证得阿罗汉阶段,修行所持是比丘戒。修白骨观是静坐观想,是禅行的初始阶段,静坐禅行是诸法门的修行基础。而现在有的四众弟子,静坐禅行不要了,见谁静坐禅行就攻击是外道。一本经书,一句四字洪名,受了声闻戒就是罗汉了,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就等着往生极乐世界了。我劝这样的人,别做梦了,醒醒吧!先替自己负一点责任吧!同时,才能替众生负责任。我知这么说会有很多人不高兴,但是当这些人证道后,回顾因缘时,会知今日所讲没有误人。要知持声闻戒修行的人,不能见佛性、证菩提;受持菩萨戒而修行的人才能见佛性、证菩提。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是怎样的因缘才能受持禁戒呢?

佛说,因缘持戒为心不悔,心不悔为受乐,受乐为远离,远离为安稳,安稳为禅定,禅定为实知实见,实知实见为生死过患,知生死过患为心不贪,心不贪为得解脱,得解脱为得无上般涅槃,得般涅槃为得常乐我净,常乐我净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为见佛性,菩萨性自能持究竟戒。持戒比丘虽不发愿求不悔心,但能受持此经,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乃至见佛性,不生不灭,自然而得;皆是此经功德,法性自然。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持戒修行可得涅槃,可示现肉身涅槃如灯灭,怎么得常乐我净的呢?

佛说,受持禁戒因缘是信受正法,能信受正法是亲近善友,能亲近善友是有信佛之心,能有信心是听法后理解;听法与信心两者互为因果。涅槃无因,涅槃之体是果。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涅槃无因,果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涅槃之体毕竟无因,因一切诸法无我,而涅槃真实有我,涅槃之体是佛性;如珍珠上有一层灰尘,用水与布抹去灰尘,只是恢复珍珠原貌。而珍珠不是因为水与布抹去灰尘才有的,不是珍珠生成之因。珍珠比喻佛性;水与布比喻身心与佛法;灰尘比喻无明;抹去比喻修持证得的智慧;恢复珍珠原貌比喻得涅槃之体,故涅槃无因。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见佛以及见佛性是什么法义呢?

佛说,佛身有两种;一是常;二是无常。无常之身,为度一切众生方便示现之身,是看得见摸得着之身。佛常身为解脱之身,有的人能见到,有的人见不到。诸佛、菩萨能见到,一切众生不能眼见,只能听闻见。众生眼见的是佛的色相,不能见无色相而为解脱相的真佛。佛性也分有色与无色两种;一是有色佛性为佛示现证得菩提;二是无色佛性为凡夫不得见,十地菩萨得见而不明了。佛性如金矿石,金矿石必定有金,但须开采、运输、冶炼等,才能得见黄金。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求佛性只能向内求而不能向外求呢?

佛说,众生佛性自不见有,外不见无;栓不住,抓不着。但又如矿石之金,确实又有。矿石内为有金,矿石外为无金。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还需要正因和缘因呢?

佛说,正因是身有佛性,缘因是相信有佛性。依法持戒修行,才能得见佛性。只有正因,没有缘因,众生还是众生,不能见佛性。有缘因无正因,久修无果,等于虚无,还有什么佛法僧可谈呢!因为一切诸法因缘而生,又因缘而灭。所以,见佛性必须是二者合而为一,才得成佛。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世间人说,我是由八部分组成;即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第八识;那怎么去掉这八识见到佛性呢?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但不是有佛性之身都是佛身。色相不能见佛性,见佛性需要智慧之性。智慧来源于修戒定增长的无量功德,不是自心想有就有,也不是他人让有就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没有诸佛所说法,怎么得知众生皆有佛性呢?

佛说,世间回答所问有三种情况;一是转答;如怎么持戒,在不明白戒相的情况下,只要照着做就行。二是默然答;如有人问自己,佛性在哪里,不回答就是回答。三是疑答;如一小孩问妈妈,我是哪里来的?妈妈说,等你长大就知道了。现在告诸众生皆有佛性,怎么修学属于转答,只要你照着做就行;不能把佛性拿给众生见,等修行成道后,自然就能见知。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过去已灭,未来未到,怎么说等人长大后才能知呢?另外,世间人如没有儿女,就说没有儿女;而当下众生见不到佛性,怎么说众生皆有佛性呢?

佛说,如世间人种油菜籽,有人问在做什么呢?回答是将来要吃油。等油菜丰收取籽榨油,是此言不虚。按此法理,说未来有,是真实的。又如一人骂国王,数年后国王才知有人骂,下令将其抓来拷问;骂人者说,那是过去的事儿了,我现在没有骂啊!国王说,你过去骂过我,我今日还在世呀!下令将骂国王者杀掉。按此法理,能说没有过去吗!还如到陶瓷厂买瓷瓶,可厂里只有泥而无有瓷瓶,人能说该厂自称陶瓷厂是妄语吗!按此法理,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是虚妄吗!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不知自有佛性,怎么得证菩提呢?就因为众生皆有佛性这个正因就能证得菩提吗?

佛说,众生色身、色目障其思维心,有些看不见的物质,可借助于外力见到;如今日的显微镜观细菌。而佛性无色无相,借助外力无法见到,只能通过修持,除掉各类烦恼障碍,使佛性自我显现出来。只有这个正因,才说得证菩提。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要有正因,还要有了因才能见佛性吗?如树长在地上,自然由细变粗一样。

佛说,佛性本有,不须了因;若本无佛性,了因何了。如火烧木,木先生长而后烧,因木有火性。按此法理,一切法本有生灭,而佛性没有生灭。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不让他一出生就知有佛性呢?

佛说,众生由无明业牵,无此因缘。

众生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即众生业缘不同,佛性相同。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以业缘而生,不以佛性;怎么菩萨以业缘能成佛,而众生皆有佛性却还有一阐提呢?还有落入三恶道呢?一阐提无有因果的断灭想是怎么产生的呢?菩提以什么法因缘趣向佛道呢?众生的佛性是不是本来没有,因发菩提心而后才有的呢?

佛说,因为众生之心不是佛性,佛性有常而心无常。一阐提心无常而断善根堕入三恶道。所以,菩提心不是佛性。众生于无始劫来,自造无量无边恶因缘,虽有佛性,如珍珠落入污泥之中。菩萨也有佛性,如珍珠已出污泥,光泽闪闪,成为宝用。菩萨大慈大悲,广行善业而无恶业因缘,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成于佛道。众生不见佛性,是众生不愿见佛性,如水顺流而下,难以返回源头一样;不听闻佛法,不持戒修行,不发菩提心,难破坏其诸因缘和合,佛性随和合流转。僧为和合相,和合有两种;一是世间和合;二为出世间和合。世间和合为声闻僧,出世间和合为菩萨僧。世间僧无常而佛性有常,出世间僧僧常佛性也常。世间和合为十二因缘,出世间和合为诸佛。众生皆有佛性,修持佛法有退、有不退二种。退转的人有十三种情况;一是心不信;二是不作心;三是疑心;四是吝惜身财;五是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为什么让众生永灭呢);六是心不堪忍,受不了清规戒律;七是心不调柔,不能忍辱;八是愁恼;九是不乐;十是放逸;十一是自轻己身;十二是不能控制自己心中烦恼;十三是不喜欢佛法。还有六种情况可坏所发菩提之心;一是吝法,知而不说;二是于众生起不善心;三是亲近恶友;四是不勤精进;五是自大骄慢;六是营务世业。还有的声闻一听菩萨要三大阿僧祇劫苦行才能成就,畏惧苦行便生退心。还有五种情况退菩提心;一是喜欢外道出家,戒律轻少;二是不修大慈大悲,众生与己无关;三是好求法师过罪,自己一步笑百步;四是常乐处于生死,知有烦恼,不舍烦恼;五是不喜欢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还有二种情况退菩提心;一是贪著五欲乐;二是不能恭敬三宝。不退转菩提心的人,有四十八种愿行;一是自觉修行;二是常发菩提心;三是回向功德;四是亲近善友;五是常闻深法;六是不贪五欲之乐;七是遇苦难磨练心志;八是见同修生欢喜心;九是护持善根;十是对众生的打杀等生大慈心;十一是深自喜庆,今生听闻法音,又增善因缘;十二是发愿不遭恶主,不属恶王,不生恶国等;十三是多有财富;十四是不生骄慢;十五是常受持十二部经典;十六是让众生于我不生恶心;十七是愿作心师,不师于心;十八是身口意业不与恶交;十九是能施一切众生安乐;二十是身戒心慧不动如山;二十一是受持正法,不惜身命财;二十二是不为福业正命自活;二十三是心无邪曲;二十四是受恩常念,小恩大报;二十五是善知世中所有事艺;二十六是善解众生方俗之言;二十七是心不懈怠;二十八是话常柔软,口不宣恶;二十九是能让人和合;三十是愿世间衣食丰足,无疫病之事;三十一是众生财富自在;三十二是愿世间无刀兵之劫;三十三是恭敬父母师长;三十四是对怨憎生大慈心;三十五是常乐修行;三十六是不于声闻、缘觉心知足;三十七是不修外道,破除邪见;三十八是得法自在,心自在;三十九是见有为法之过;四十是为度众生苦行心不生悔;四十一是常生欢喜,不生妒心;四十二乐供三宝;四十三是受戒持佛戒;四十四是忏悔业障;四十五是不作诸恶;四十六是能明了佛性;四十七是善能护持无上正法;四十八是圆满六度万行。菩萨于菩提道中无有退悔,无始劫来不见菩萨有退悔。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为什么不退转道心呢?

佛说,菩萨怜悯一切众生,修行佛的三十二相因缘,得不退菩提之心。三十二相是功德所成就。

修行人一旦证得果位后,道心坚固;若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期限就确定了。往生到极乐世界边地品的新发意菩萨所享天福,三界天福所不能及,何况品位菩萨。所谓菩萨的苦行,在世间是化身菩萨所行,心里无苦的境界,身体有极乐世界的待遇。另外,苦行是相对极乐世界而言是苦,与众生相比是乐,与三界天人相比还是乐。一些人不明真相,心里喜欢得到菩萨的救度;又怕苦行不愿发菩提心去成就菩萨,是无智慧的表现。

菩萨行人与凡夫在境界上是不同的;一是菩萨行人在布施上;对待财物看的非常淡,不义之财不取,认为是有业报;同时,接受供养都是担业;在供养三宝时,同时种悲田。二是在持戒上;认为戒不是约束人身口意的,而是人就应该是这样,主动自觉喜欢去这么做。三是在忍辱上受人欺辱、诋毁、谩骂等,心里感激是大善知识,帮助去掉了业力、助长了道力、增加了慧力;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会付出堕地狱的代价来助我成就道业。四是在精进上;世界珍贵的是时间,多一分一秒的修行时间最幸福快乐;同时,什么脏活、累活主动去做好;有人认为劳作是惩罚或受苦;在菩萨行人这里恰好相反,他认为是众生恩赐给我积功累德的良机五是在禅定上;定中充满法喜,定中充满智慧,心里认为没有禅定就等于没有修行,不能静坐行于禅味中,就失去修行人的意义。六是在般若上;笑天下可笑之人,如驴牵磨;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溪水秋风。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师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有两种因;一是正因;二是缘因。而众生五蕴生灭,与二因是什么关系呢?怎样解开五蕴对二因的束缚呢?

佛说,众生所修善恶业,只是早与迟的事。众生的五蕴也是这样,此灭彼生,灯明暗灭,灯灭暗生。现在身中五蕴灭,中阴身五蕴生;二者不会同时出现在身中。中阴身五蕴,人的肉眼看不见,天眼或有天眼通的人能见到,定中也能观到。中阴身有三种食;一是思食;二是触食;三是意食。中阴身有两种情况;一是善业果;二是恶业果。善业果随善业因缘到行善之家受生而心生欢喜;恶业果随恶业因缘到行恶之家受生而心嗔恨;即中阴身善恶觉观不同,有三种烦恼;一是于母生爱;二是于父生爱;三是于父生嗔。受生后中阴身五蕴坏掉,入人身五蕴。人身五蕴有两大因缘能束缚正因和缘因;一是贪爱;二是无明。贪爱和无明使人心见境界产生四种颠倒;一为无常见常;二为无我见我;三为无乐见乐;四为无净见净。有此四颠倒,才作恶行,烦恼作业,业作烦恼。善觉观中阴身生人后,其中与佛有善缘的人,有机缘见到佛、僧人和善知识,闻受佛法,得大智慧,有正知见,厌于生死,于五欲不生欢乐,破除贪心,修八圣道,得无生死,为得解脱;如火遇不到薪则自灭一样,生死灭则五蕴灭,就解除了五蕴对正因与缘因的束缚。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人的五蕴存在是看不见摸不着,是怎么束缚正因与缘因的呢?

佛说,五蕴集中反映在烦恼上,烦恼是标,五蕴是本,离五蕴无烦恼;烦恼又是本,五蕴又是标,离烦恼无五蕴。众生有烦恼为束缚,无烦恼为解脱。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眼不自见,刀不自伤;怎么理解众生是名色,又被名色所束缚呢?

佛说,名色束缚众生有二种;一是内名色身口意,有生存需求为束缚;二是外名色诸有,可满足需求为束缚。众生与名色,如同左手摸右手,是一身二臂自用;若离名色为解脱。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有名色为束缚,阿罗汉未离名色,是不是有束缚呢?

佛说,解脱有二种;一是子断;二是果断。子断为断烦恼,阿罗汉为子断,烦恼已尽,名色不能再束缚。但没有果断,阿罗汉不见佛性,圣果没有离开三界,名色烦恼之根没有除掉。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烦恼是众生,众生即烦恼;众生为五蕴,五蕴即众生;五蕴是烦恼,烦恼即五蕴;为什么将此比喻为灯与油呢?

佛说,比喻有八种情况;一是顺意比喻;二是逆意比喻;三是现时比喻;四是表面与此无关,暗里却说明法理的比喻;五是先比喻后说法;六是后比喻先说法;七是说法前后都比喻;八是能用什么比喻就用什么比喻,只要能说明法理就可以遍喻。比喻还有少分喻,多分喻,全部喻三种情况;如佛面如满月为少分喻;如乳似水蜜为多分喻;如糖似蜜甜是全喻。按此法理,用柱、灯、芯比喻二十五有,灯油比喻爱,灯光比喻智,灯的热量比喻圣道;由此灯光智慧破无明黑暗,油尽则爱尽,灯灭为生死灭。虽有灯名与色,而油尽灯灭不受束缚。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五蕴空无所有,是谁在受教修道呢?

佛说,一切众生有念有心,念能念生念灭,却又能相续不断。由此,受教的是身心,修道的也是身心。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法念念灭又念念相续,身心是怎么修行的呢?

佛说,法虽念念灭而由于心不断绝,能使善心增长。初修不见效果,久修道果自成。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果罗汉证果后,再来时虽生恶国,独能持戒。那么一果罗汉此处五蕴灭,为什么不生到净妙的国土,怎么还说生恶国而不作恶业呢?

佛说,一果罗汉虽生恶国,道果不失,以道力而不作恶业。一果罗汉虽此处五蕴灭,生天后再来人间换了另一个五蕴之身,仍是一果罗汉的道力;如孙子承受祖父的家业一样,财产仍归自家人。

诸位应注意,在心里一定不要轻视一果罗汉的果位,这个果位已入圣人流,永不会再有人以下四道。没有这个果位为基础,什么发菩提心和往生极乐世界等,都无从谈起。同时,这就是说,佛法不在语言文字上,在功德上,在道力上,在证悟上,在心行上。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佛所说偈,“比丘若修行,戒定及智慧,当知是不退,亲近大涅槃;”那怎么修行戒定慧呢?

佛说,若有人为自利人天受乐,不为度脱一切众生受持禁戒,不能护持无上正法,只为利养和畏惧三恶道,这不是修持戒律。真正修持戒律的人,受持禁戒时,为度脱一切众生,为护正法;在修行时自觉持戒,身口意自然不破戒,不用刻意去持戒,也不去想持戒有什么果报,也不用想毁犯戒有什么恶报,修行人就应是善行之人。若有人修行禅定,为自度和利养,不为众生,不为护法等,不是真正的修行禅定三昧。真正修行禅定三昧的人,于众生中得平等心,让众生得不退法、得圣心、得大乘、为护无上正法,引导众生也修持佛法,禅行三昧,见佛性等。这样修行时,不去执著三昧,也不觉得自己比众生高一等,也不去想自己有什么果报,修行人禅行三昧是自然而然的事。若有人修行智慧,为自得解脱,为自断烦恼,不是真正的修智慧。真修智慧的人,众生一切苦果我皆代受,让众生都得解脱,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修行时,不去执著智慧,不用想我有智慧,不用想将来有什么果报,修行人自应证得智慧。同样修行戒定慧,两种发心,结果不同;一是得声闻果;二是得菩萨果。佛赞叹菩萨修行戒定慧的发心,护念菩萨善行。

两种发心不同,所行所作自然不同,所证道果也自然不同。所证道果不同,是功德不同。


佛接着说,修行于戒能破坏众生十六种恶律;一是为利,养食羔羊或养肥转卖;二是为利,买来羔羊屠杀;三是为利,养食猪崽或养肥转卖;四是为利,买来猪崽屠杀;五是为利,养食牛犊或养肥转卖;六是为利,买来牛犊屠杀;七是为利,养肉鸡卖;八是为利,买来肉鸡屠杀;九是钓鱼;十是打猎;十一是抢劫;十二是把领头的动物杀死食肉;十三是网捕飞鸟;十四是两舌;十五是狱卒;十六是用咒术驱用动物。众生若能永远不作这十六种事,为菩萨修戒。

戒为止恶而善生,戒又为恶行与善行的标准,戒又为大慈大爱的道德底线。持戒修行的人,一定是信仰佛教的人,也一定是道德高尚的人,更是有清净功德的人。

佛接着说,修行禅定,入空无身三昧等;让众生去掉颠倒心,去修行禅定,得断世三昧等。若能自修禅定,又引导众生修禅定,为菩萨修行禅定。又有,修行智慧,破世间所有恶见。一切众生都有恶,五蕴为我,苦乐是我,生灭是我等。若自修智慧,又引导众生修智慧,为菩萨修行智慧。修行戒的人,为身寂静;修行禅定三昧的人,为心寂净;修行智慧的人,为坏疑心;坏疑心的人,为修行道;修行道的人,为见佛性;见佛性的人,为证菩提;证菩提的人,为得般涅槃;得般涅槃的人,为断众生一切生死、一切烦恼、一切诸有、一切诸界(十八界)、一切诸谛、得常乐我净。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不生不灭是般涅槃,怎么不是涅槃呢?

佛说,众生不生不灭为有始有终;即开始修道,至入般涅槃为终点站。涅槃是始与终的中间站。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生灭法无始无终;无始无终怎么不是涅槃呢?

佛说,生灭法都有因果;何况生灭法是常式,不是常乐;涅槃之体无有因果。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涅槃应该有因有果呀!因为佛说偈语可以为证啊!“从因故生天,从因堕地狱,从因故涅槃,是故皆有因;”另外,佛告诸弟子修戒定慧,这不是因吗?罗汉、菩萨等不是果吗?

佛说,因为涅槃无因,是根据佛性不从因生而说。破烦恼是果,但此果不是从修道而生,而是通过修道见佛性,佛性自断烦恼。所以,涅槃无因无果。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性是众生共有,还是一人一个呢?若是众生佛性不一不二,佛性如空,有佛性有众生,怎么能平等呢?

佛说,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诸佛平等,犹如虚空,一切众生同样共有。若众生依法修行,则自见佛性。若不依法修行,则众生是众生,佛是佛。一切众生以因缘亲近;即血缘关系、共同利益、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等。而诸佛慈悲众生,怜悯众生,是众生皆有佛性。在宇宙中,佛与众生同样拥有佛性,在佛性上说是一体同悲,佛与众生平等。在世间说,众生佛性是各个有,在出世间的菩萨境界上还是名个有;成就佛道时,也由愿力不同,佛国土各异。而在佛的境界上,佛与众生佛性相同而生慈悲。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样依法修行才能自见佛性呢?

佛说,依法修行如人走中路圣道,佛性如路中间有一棵树的树影。行人在此可乘凉,却不能将树影带走;又如人进城,人人走桥与城门,谁也不能把桥与城门背着走。进城如依法修道,城门、桥比喻佛性。众生虽皆有佛性,依佛性可以走路、桥、门,却不能见佛性。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人修行圣道见佛性,能不能影响他人呢?

佛说,众生在世间修行圣道是有障碍的,身障、烦恼障和业障等,对他人会有影响。众生在世间修行不是一个起跑绒,也不是一个终点,是以因缘业力不同而不平等。若在圣人无漏的正道上,无有障碍,一切平等。

有人问,禅密法师,人人平等,为什么佛法不传承于我而传承他人;还有的人东奔西跑又寻求密法呢?不要白费草鞋钱,要修好当下,佛菩萨不会误人。按此法理,应该明白,传承要择根基,法师要观察人的业力因缘,起跑线是不平等的。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身千差万别,佛性是怎么为一的呢?

佛说,如牛奶中有毒,把牛奶加工成奶粉,人吃了照样会中毒。众生也是这样,业力召感形体不一样,而佛性没有变化。


师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入般涅槃怎么选择此城呢?是由于此城被诸佛微妙功德庄严吗?

佛说,首先,选择此城入般涅槃是报恩。往昔无量劫,有一善觉劫。那时,有一憍尸迦圣王在此地建城。这位圣王百岁时对人民说,我听佛说,一切诸法都是无常。若有人修十善法,能断无常大苦。从那时起,初闻佛名号,受持十善法,持戒修行,发菩提心,教化无量众生,说佛常住法。因往昔因缘,选择此地涅槃,是报此地往昔养育之恩;也是告诸众生,佛与弟子受恩能报。其次,选择此地双树林间涅槃是有因。往昔有一四天王名善见,见长子出家修道得辟支佛果,也舍王位来此双树间修道,得菩萨慈悲喜舍等。当初的善见天王就是我释迦牟尼。佛不舍有因之地,也是不舍有缘众生。然后,选择在此说涅槃经是愿力。往昔无量劫,此城国王有太子出家证菩提,入般涅槃时在此说涅槃经。在法会上听完此经就发愿,愿我释迦牟尼成佛时,佛名、弟子名要与这尊佛一样,说涅槃经地点也一样。佛践行愿力,也是告诉众生,佛不会忘失愿力。最后,选择此地入般涅槃是与此国人民有缘一是初出家时,此国国王遣使臣供养,并请证道后先来此国说法度人。当时,佛默然接受。二是在此国降伏毒龙,度脱摩诃迦叶等弟子。三是在此国为国王说法,度人民无量;同时,度脱欲界天以下天众无量。四是在此国度舍利弗、大目犍连弟子。五是降伏外道徒众,在此国各地遍造寺庙;又建祇陀园精舍说法道场。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一】

从这一品开始,说菩萨修行此经的功德。这里的菩萨,于世间仍要理解为菩萨行人;并不是读诵受持此经就是菩萨,只是发菩提心或成就菩萨道的因。


这时,佛对高贵德王菩萨说,若有菩萨修行此经得十种功德。

第一种功德有五;一是所不闻而能得闻;二是闻已能为利益;三是能断疑惑之心;四是慧心正直无曲;五是能知如来密藏。

所不闻而能得闻。菩萨修行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法僧三宝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而常住不变。此甚深微密法义,过去没有听闻过,而今日能知。

闻已能为利益。若有菩萨得闻此经,不闻一切外道典籍,能帮助理解一切大乘经典法义。若有菩萨听闻受持此经,仅得知诸法名字,为不知其法义;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能知法义。又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众生皆有佛性,但未能得见;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得见佛性。还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六度万行,但未能得见;若受持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为得见六度万行。再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则知法义无碍,得无所畏;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不存在偏差时,所修证悟不用再听他人怎么论说,自己就能知已近似于无上正等正觉。

能断疑惑之心。疑有疑名、疑义。听闻此经的人,不再不懂此经的名字。重点是疑义,怀疑佛是不是一定入了涅槃;怀疑佛是不是常住;怎么常住;怀疑佛是不是真有其乐,怎么乐;怀疑佛是不是真净,怎么真净;怀疑佛是不是真我。若有人听闻受持此经,能为他人解说法理法义时,永远不再有这些怀疑。又有怀疑有没有声闻乘,有没有缘觉乘,有没有佛乘。若有人听闻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能理解法理法义时,永远不再怀疑佛法三乘;其它各种疑心,也随之断除。

若听闻不到此经的人,会有很多疑心;如我怎么知五蕴呢?造作怎么受报呢?生死有没有始终呢?一阐提人有没有佛性等。

慧心正直无曲。心若有疑见则不正,一切凡夫不闻此经时,所见邪曲。声闻、缘觉之人不闻此经时,所见也曲。菩萨若得闻此经,修行圣行,得断邪曲之见。

声闻、缘觉之人的邪曲之见是,菩萨从兜率下化有父有母,十月怀胎,降生祥瑞,宫中学习,宫中受乐,四门行后厌恶生死出家,六年参访外道,六年苦行,受牧羊女供养,破魔证菩提,度五比丘等,一切真实存在,为有为法。而菩萨知这是佛随顺世间示现,而真如佛性完全不是这样,法身、报身、化身都不是这样,只是化身所化示现身而已;这才是真实而无为。

能知如来密藏。菩萨听闻此经后,知成佛过程是,修行得见佛性并知众生皆有佛性,严持净戒并忏悔往昔破戒、谤法、五逆罪等;并清楚知一阐提心。更加坚固所发菩提心,清净菩萨行,成就菩萨道。又有,菩萨听闻此经后,知众生身无常而业果不失;知五蕴之身能灭而善恶业习不灭;知身有诸业报之苦的受报因缘;知今生来去此人世的受生因缘;知身我不得自在而性我真自在的法相因缘;知有不生不死之性我与证悟不生不死的戒修因缘等,这些都是佛法密义。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法若有若无,法无生无灭,法闻而不闻,应见佛性而未见佛性等,我没有完全理解此处义理。

佛说,你善知一切诸法如幻,有十住菩萨的知见。


菩萨有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之别。十住菩萨为贤位菩萨,具足智慧。


这时,大众中忽然有大光明,大众遇此光身心快乐。先后有五百菩萨向佛询问,此光明是谁所放?佛默然不答。只对文殊师利菩萨说,还是你为大众解说,是何因缘有此光明。

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光明为智慧之光,智慧是常住之法无有因缘。光明的智慧为大般涅槃,能示现般涅槃一定是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光明的智慧是佛,是大慈大悲,是念佛之法,是与声闻缘觉的区别,是灭无明得菩提之灯;既不从因缘又有因缘。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你不要仅说出世间,也要从世间为大众解说。

文殊师利菩萨说,于此东方过无量世界,有佛世界为不动世界,其佛国土清洁,地为七宝所成,无有土石等。如有人在此世界嗅一嗅花香,得比丘入三禅天的身心安乐;又如有人在此世界水中洗一洗,得比丘入二禅天的身心喜乐。此不动世界无有虎狼等诸恶鸟兽,其国人民相互关爱,无有破四重戒、诽谤正法、一阐提、作五逆业等人。无有寒热饥渴等苦恼。菩萨皆得神通,具大功德。佛号为满月光明佛;满月光明佛正在为琉璃光菩萨等众说法。


琉璃光菩萨向满月光明佛请法说,怎么用我方世界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的世界住所,两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吗?

满月光明佛说,于此西方过无量世界,有娑婆世界;娑婆世界中土山沙石荆棘等到处都是,常有寒热饥渴等诸苦恼。其国土人民,不敬沙门、父母、师长、贪欲邪法、不信正法,寿命很短,奸诈贪利,杀伐枉死等。此娑婆世界有佛,佛号为释迦牟尼,正在为众说大般涅槃经。你可速往,得闻此经。

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要来至此大会,先现光明瑞相通报,为有因缘又无因缘。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至双树间,供养佛、礼佛后,坐在一面。


佛说,这位菩萨你为到此而来还是不为到此而来呢?

琉璃光菩萨说,到这里等于没来,不到这里不等于没来。知佛性的人无有去来,见有去来的人不见佛性。我还有法所请,请佛慈悲,让我等受教。


佛说,诸佛难值难遇,大般涅槃经法义也难得一闻。

琉璃光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什么是菩萨修行此经闻所不闻呢?

佛说,想听闻此经法义的人,听闻后要生敬信心;无论于何时何处,都要恭敬尊重说此经法义的人,于正解法义中不要找语句过失处;不要有贪嗔痴等想法;不要看法师是什么样的人;不要于法师处生傲慢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要想听闻法义只度自己,只顾自己理解,自己修行,自己先入涅槃,而要度己与度人同时进行,自证涅槃与人证涅槃同时进行。于佛、法、僧生平等心;于生死中生大苦厌离心;于大般涅槃生常乐我净心。于开始修时,先自修后度人;发菩提心后,先度人后己修。于一切法无所执著,又不要专门执著一切法相;于诸法中不生贪求,只要知法理见法义就可以;这就是菩萨闻所不闻。另外,菩萨示现世间刚出胎为不生生,佛般涅槃相为不生不生;菩萨于世间示现死亡时为生不生,凡夫之人为生生不断。此是内法,即佛、菩萨自性愿力和众生业力的作用规律。还有外法,即自身所处外部的客观条件;如种子须外部条件具备时才能发芽为未生生;如败种外部条件又不具备为未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没有生长为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生长为生生。这些外法,都是有为因缘感召的有漏法。


琉璃光菩萨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若有生时是有常还是无常呢?是什么因缘不生无漏呢?有生时才说生,为什么没生前不说虚空生呢?

佛说,有的生是可说因缘,有的生是不可说因缘。不生为涅槃,涅槃为不生,因缘不可说;修道证得生与不生因缘也不可说;如世间有佛与菩萨,示现出家人或在家人,是什么因缘或是谁示现为不可说。修十善业道为生因缘是可说。有为之法,生是业力召感的必然的常,但身住为无常;生处又是不能固定的无常,住于六道不能出离是常等;变化与坏掉也是这样。因为,有为法性质决定的生住异坏,是客观存在之常;内在心念变化因缘,又不可说为常。所以,有漏之法业力就是生的动力,为有生性;无为之法为无漏法,无有生的因缘业力,就为无生。

这时,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众,听佛说法后,非常兴奋。而于八万四千菩萨中,有一位无畏菩萨,也想向释迦牟尼佛请法。


佛说,有什么疑难可随意询问。

此时,八万四千菩萨,同时合掌长跪,向释迦牟尼佛请法说,此土众生要修什么善业才能得生不动世界去呢?这里菩萨怎么修行才能快捷证得智慧成就呢?

这时,佛说偈语。“不害众生命,坚持诸禁戒,受佛微妙教,不夺他人财,常施惠一切,不犯他妇女,慎口不妄语,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常离于恶口,则生不动国。”

佛接着说,于此世界快捷证得智慧成就,声闻、缘觉要先发菩提心;然后才有一果罗汉八万劫智慧成就,二果罗汉六万劫智慧成就,三果罗汉四万劫智慧成就,四果罗汉二万劫智慧成就,辟支佛一万劫智慧成就。

此处的智慧成就,是成就菩萨的智慧。


佛接着说,一切众生往来不离烦恼,轮回于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为化度众生也示现在众生之中,行菩萨道,才能快捷证得智慧成就。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佛说此经不可得闻,怎么又说常乐我净是可得闻呢?另外,断烦恼的人能证得涅槃,不断烦恼的人不能证得涅槃,其中有涅槃性吗?还有为什么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无量心等,都能成就涅槃因缘呢?还有,佛于《阿含经》中说声闻、缘觉、诸佛皆有涅槃,有常与无常等,与此经有什么差别呢?

佛说,涅槃之肉体于佛没有,而今又示现有;若说今有,佛示现的肉身就不是无漏常住之法。诸众生被烦恼所障,不能得见涅槃实相。只有菩萨修戒定慧明其心智,用智慧断除烦恼,自明心见性后,才实知佛法僧常住;如暗室的井中有珍宝,不得光明的人不能见,得大光明的人才能明见实知。

只有佛性常住,以另外一种生命状态存在,并作用于世间。但众生只见肉身存在,不见其他存在。

佛接着说,若说因庄严而得成涅槃,应是无常;实际不是那回事!佛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善法,以自所修功德庄严,才见性成佛,又示现涅槃。示现涅槃既是随顺世间,又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若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应无常;实际也不是那回事!因缘有五种:一是生因,二是和合因,三是住因,四是增长因,五是远因。佛示现涅槃的肉身之体,不是五因所成。不应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是无常。


生因,业习烦恼是。和合因,行善与善心合;行不善与不善心合;不行善即与不善心合,又与善或不善心合。住因,众生的身体和烦恼是。增长因,众生的衣食住行所需要是。远因,如何祭祀父母遗体为众生远因;节日的各种礼拜也属远因。


佛说,因缘又有二种;一是作因,二是了因。大般涅槃没有作因,只有了因。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是了因。布施是涅槃因,内财外财和善法无有极限的布施,才是大般涅槃因。三十七道品是涅槃因,无量菩提之法才是大般涅槃因。


作因,作事需要具体条件;如种地得准备犁与牛、种子、肥、水等。了因,事情的结果,如室内黑暗、点亮一盏灯,就可以了。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布施与无极限布施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修无极限布施,乃至智慧无极限呢?涅槃与大般涅槃有什么区别呢?怎么修行才能证得大般涅槃呢?

佛说,菩萨修行此经,智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即无有和合觉知之色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等。菩萨得知出世间的实相,无贪嗔痴,不用耳听,不用眼见等而是自性见、自性听、自性知真实之相。才能作到布施无极限,乃至智慧无极限。才明了声闻、缘觉涅槃与佛大般涅槃的实相区别。


我们读诵佛经,一定要知义理,明白如何去行作;不能只知死记硬背。我曾对诸位讲过,一个人若死了,还会读经吗!还会念佛吗!能把这个肉体带到极乐世界去吗!不会!不会!一定不会!


佛接着说,见有乞求之人,供养财物为施舍,施舍后不见回报或乞求的人把财物用为不正当处,心生悔意,为有为供养。以法供养与身力供养及内财外财供养,欣然去做,主动去做,心里永无悔意,为无为供养。菩萨见财物心生畏惧;即有王、贼、水、火相伴生。见到贫困的人,欢喜施舍,不望回报。菩萨见名闻利养,家财继承,天上五欲之乐,以及见自我比他人聪明、比他人财大势大等事,都心生畏惧。菩萨见每一文钱都是百姓卖命钱、血汗钱,又是无量动物的生命钱,带有血腥;由此,菩萨施财物为无极限供养。


有人问,波罗蜜多为梵语,翻译成中文应为彼岸,你怎么释解为无极限呢?翻译准确,文字义理也准确,不要有任何疑惑。因为,在声闻的境界中,彼岸为出世间,此岸为世间。在菩萨的境界中,没有世间与出世间;所以,一些古德弘法时,既不说彼岸,又不说此岸;离开彼与此,只说无极限,为方便说。


佛接着说,栽树为乘凉、花果、木材等,是施有回报;如市场交易,公平平等。菩萨修行此经,一切财物布施和布施给谁都不重要,供养多与少,好与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修行佛法,并用佛法去供养众生,利益众生,断除众生贫困的根本;即生死烦恼。这样的法布施为无极限供养。菩萨修行此经行布施时,对财物如抱死尸渡海,为活命而绝不贪著等事,乃至智慧无极限也是如此。菩萨修六度万行,今日因听闻此经而得具足闻。不仅知佛经十二部的名字,又明了各部经典的法理法义。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二】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犯四重戒、谤法、作五逆业、一阐提等人,既然有佛性,怎么还堕地狱呢?这样的人有佛性怎么说无常乐我净呢?一阐提人断善根而佛性怎么不断呢?

佛说,一阐提不能决定永远不变化。这样人的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二种;一是内;二是外。内为观念思维,外为身体行作。佛性不在观念思维,又不是身体行作;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漏与无漏;有漏为善根不具足,无漏为善根具足;而佛性不是有漏与无漏;所以,佛性不断。因为善根分有常与无常;随业力为常,随身体为无常;佛性不是业力之常,也不是身体的无常;所以,佛性不断。犯四重戒、谤正法、作五逆业的人,因业报而堕入地狱,观念也会发生变化,形体随轮回也要发生变化,胎卵湿化四种生法也不停发生变化,二十五种有形众生的形像也要随着变化。这时,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一阐提无论怎样变化,不去掉业报,不去掉有想与有色,永远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有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都有形态,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性质。法生定相,认为三界内一切存在都有规律的发生变化,无论如何变化都不能改变其规律。法不生定相,认为世间一切存在既有形态,又无形态;三界内一切规律是相对规律,不是绝对规律;于相对的规律中,又有绝对规律。


佛接着说,菩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也有定相。定相是佛入般涅槃,常乐我净。无常相为不定相。一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八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二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六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三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四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四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二万劫,才能得菩提心;辟支佛为不定相,要经一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发菩提心为新发意菩萨,得菩提心为菩萨。

这里的声闻、缘觉得菩提心,是指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不包含未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


佛接着说,今日于此双树间,佛欲入般涅槃,让声闻弟子忧苦,让其他众生供养,又准备七宝棺、香油、香木等火化之物品。佛又嘱托,佛肉体所穿内衣和外衣不可火化掉;内衣表出家人,外衣表在家人。出家人与在家人,在此世间共同承载佛法一万二千年。又嘱托将佛舍利分为八份,让八方供养等。一切声闻弟子见佛这样安排,都会说佛示现般涅槃,也不一定入般涅槃;因佛说如来常住不变。

这里也是说声闻、缘觉,观一切法生定相的具体表现,以法生心。


佛接着说,佛不能用定相来衡量,佛示现般涅槃也是示现不定相。因为天有四种,一是世间天;二是生天;三是净天;四是义天。世间天为此世间;生天为四王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净天为一果罗汉至辟支佛所居天;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四天无定相,佛要示现不定相度众生。

此处四天是从各星球功用上划分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根据各星球的环境和所居天人的欲望划分的。似一件事物的二种说法,这样理解就可以。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也为报身卢舍那佛所居天。


佛接着说,佛于世间,为度脱众生,示现无常,有语言、有姓氏、有父母、有身体形像、有住址、有姓有名等相。

这里也是说凡夫之人,见一切有生定相的具体表现,见相生心。


佛接着说,佛于三界无有色相,无有想与无想,而又是确实存在常住之法性身。佛化身不受三界法所控制,有神通自在而不是虚幻。三界有三漏;欲界之漏为一切烦恼,色界与无色界也为一切烦恼。佛已永断三界无明,法性为常。因为凡夫有漏,不见三世,怀疑佛法,执著父母所生身命,沉迷于杀盗淫妄酒诸欲之中,我作、我见、我想、我受等,为恶习、恶念、恶业所牵,最后到不善之道而去,常为三恶道众生。所以,凡夫要都摄诸根,远离三漏。

三漏内为贪嗔痴,外为杀盗淫。


佛接着说,菩萨听闻此经,得智慧专念,诸根不散乱,不见我相,不见法相,于众生不起贪著。菩萨修于此经,无众生相;如见端正女人,不起贪著之心。知五欲法无有欢乐,是烦恼不得暂停;如人逆风持火、筐装毒蛇一样可怕。菩萨修于此经,观诸众生为色声香味触因缘牵引,常受苦恼。观见一一众生一劫中积骨如山;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属命终所哭的眼泪如四海之水;父母于三恶道生死无量,受苦无法计算。菩萨修于此经,不失念慧,诸根清净,护持戒律,诸根无漏。又有诸根离漏,离于恶漏。怎么为离;即受持此经,思维其义,能离恶漏。四众弟子中有接受教化的,心不再造恶。菩萨修于此经,心不造恶。菩萨教化四众弟子受持此经,听闻的人七劫不堕三恶道;如有思维其义,依法持戒修行的人,必能证得菩提。

这里也是说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的具体表现,离相生心,离法生心。


佛接着说,此经有无量功德,如有人书写、读诵、解说此经,思维其义,要知这样的人是真佛弟子,善受佛戒,是佛所见、所念,知佛示现般涅槃而不涅槃。这样的人不论住在城市、村镇、山林等处,常为佛所护佑。这样的人不论是四众弟子还是外道、贫穷或乞食者,常得佛受其所施法财或法食,夜梦吉祥;所施在命中增加,乐修善法。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

命中增加,就是于冥冥中增加;增加就是善业增长,福报增加。


佛接着说,如有人想见佛,供养佛,修行佛法,修行首楞严定,破八种苦魔和破魔师、魔子、魔经、魔律四种魔等;能听闻或受持此经,都可得人天之乐或成就菩提道果。如见到有书写、读诵、解说、思维其义的人,应该亲近、依附、受教、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等。为受持或听闻此经;如家中无物供养,宁可卖身力,都要置办供养,因此经难遇。我释迦牟尼于往昔,在善友处听闻有佛要说此经,心生高兴,但无物供养;便卖身力为人作工,可又找不到顾主。此时,有一人说,我有恶疾,须日服三两人肉,每日给五枚金币。我释迦牟尼与这人商量,能不能先给点钱,再容七日后去你家割肉;那人说,只容一日。无奈之下,只能取其钱至佛所,礼佛听经。当时愚笨,听闻此经只记住一首偈:“如来正涅槃,永断于生死。若能至心听,常得无量乐。” 此后,便至病人家,日割肉三两,割满一个月时间。那人病况越来越差;而我释迦牟尼念诵此偈割肉不痛,连疤都没留下,恢复身力。当时我就发心学佛,并修证成佛。以此因缘,要知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能受持此经的人,一定能断离恶三漏;一是如恶狗、毒蛇等凶恶漏;二是如悬崖、暴水等凶难漏;三是如恶人、恶国等恶缘漏。要知受持此经,此经功德不可思议。

有的修行人,受持此经后,恶知识等自动得远离。远离恶因缘在世俗的表现为,搬迁、离婚或走、死、逃、囚等事,也有恶人或恶事等自动转化。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一切善恶根本。但身虽不净,还要善待,为善法涅槃的常乐我净。为行菩萨道,为唯一佛乘等缘故;菩萨要善护其身,也应善护其心,让身心免离一切恶漏。

菩萨要善护其身,与众生执著其身,有本质上的区别;前者为法故,后者为己故。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恶兽与恶知识不一样。因为恶兽等只能破坏人的身体,而心不畏惧;但恶知识能破坏人的善行,而心生畏惧。所以,恶知识要比恶兽可怕得多,是身心都被破坏掉。恶兽的破坏有限,而恶知识的破坏力不知有多大;为恶兽伤害的是肉身,而为恶知识伤害的是法身;为恶兽伤害不堕三恶道,而为恶知识伤害必堕三恶道。

恶知识是善法的怨家,凡夫有漏亲近恶知识;菩萨无漏得以远离恶知识。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漏。一切凡夫在衣食住行方面,求得最好为身心快乐;因此造作种种恶业而又不知不觉,糊里糊涂轮回于三恶道中,为身是漏。菩萨见有漏必有恶,穿衣为法衣,不敢有穿得比别人好的想法。于是心常卑下,穿衣不为华丽,只为遮羞,挡风御寒,防蚊虫叮咬等。吃食物为法食,不敢有贪求营养美味的想法,只为治饥饿之病。住房舍、用医药也是这样对待。因菩萨观身有疮疾,才用衣服覆之;身有九孔之漏,才饮食治之;身有风雨之恶,才用房舍挡之;身有生老病死四毒,才用药疗之。菩萨受四种供养,不是为欲乐和寿命,是为身体健康能忍受各种苦难,能修行善法,而得无量功德。

凡夫与此相反,遇诸苦时而怨天尤人,求乐不得时而生烦恼。至此,凡夫之人有身为漏,而菩萨虽有身而无漏。


佛接着说,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贪嗔痴三种恶念不除,难离三恶道。因为,不能保持常久的善念。凡夫之人的善心,有高尚时,也有下劣时,慧心少而愚心多。所以,得人身一次,增长一次漏业。诸菩萨见凡夫众生被贪嗔痴三恶觉因缘束缚增长漏业,不见佛性,心生颠倒,而慈悲心显,积极入世,示范三乘佛法,又示范一乘实有之道。

佛法在世间烦恼处,才有菩萨入世,利用智慧方便与善巧的方法,转化烦恼为菩提。否则,旧烦恼上又增新烦恼。


佛接着说,菩萨入世是众生的最好福田。而菩萨却不想、不说、不认为是最好福田,而以平等心,对众生起父母想;如出家时对忍诸苦和辱难不起一恶念,而是有机遇进山求宝,修行正法之道,修行诸善慧觉。经常用善道慧觉之心提醒自己是修行人,是比丘等,破除恶觉烦恼是理所当然,常起六种心;一是佛世难值;包含佛法住世。二是正法难闻;像法、末法时代依然有正法住世。三是怖心难起;不知、不觉、不信、不怕后有恶果报。四是中国难生;佛诞生时的佛法中心之国或值佛住世之国难生。五是人身难得;三界中无量众生而人少,唯人类易修道成道。六是诸根难具;诸善根所应具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很难具足。再正定之心,忆念善法,身心寂净,正住伽蓝,为人师表。


讲完这一品,诸位要想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生的坐标。有了这个中心目标后,无论做什么事,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心里都非常清醒,不以得失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切都应坦然忍受。因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不在世间,而是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诸位要找到人生坐标,确立心中的目标,生生世世无怨无悔的守护这个至高无上的彼岸坐标,那就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证菩提果。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念是漏。一切凡夫若遇到让人身心痛苦烦恼的事件,心里会生起种种恶念。这种没有智慧的念头,为念漏。菩萨于无量劫时间观念是漏,知以恶念为因,恶因缘苦报为果。身心畏惧恶念,不起恶念,转化各种苦恼之事,趋于善念,才远离轮回。菩萨于六度中观念是漏,还要躲避贪、嗔、痴、慢、疑五钝使的追逐,识破眼、耳、鼻、舌、身、意六贼之谋,才能乘上佛法之舟筏,登上生死彼岸。

一切凡夫若遇自身有病和自己缘因的心里痛苦,或外部缘因伤害造成的身心痛苦和财产损失等烦恼,身口意容易起恶心、作恶事。因解一时之恨,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而用愚蠢的心态支配愚蠢的行动,造作三恶道之漏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如匣;即身体见闻觉知的分别性如四大毒蛇,天天见贪毒、闻触毒、觉气毒、知齿毒。众生遇毒而起恶心;即见毒有坚固性,见相起贪为毒;闻毒有深性,触欲难填为毒;觉毒有热性,分别生嗔,火气高万丈为毒;知毒有动性,口齿生是非、齿舌贪诸味为毒。菩萨转身体四大毒性为,视为正见,触为正法,气为正精进,齿为正定。众生若为四毒所害,必堕三恶道。诸菩萨心里畏惧身体的欲望,而修圣道,观五蕴皆空,远离八苦。

众生身体被欲望所牵,造作诸恶,业因转果,必遭恶报。见闻觉知正用为人体功用,妄起差别贪著时,如四大毒蛇。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五蕴为诸烦恼的关键所在。众生没有具足戒的福力,没有依法修行的慧力,没有善知识的导引,必被五蕴贼所害。因为,众生若被刽子手所杀,不堕地狱;若被五蕴贼所害,必堕地狱。刽子手只能杀人于欲界,五蕴贼能害三界众生。刽子手只能杀有罪之人,五蕴贼不论有罪无罪,都能害之。刽子手不杀老人、妇女、儿童;五蕴贼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害之。刽子手能杀别人而不自杀;五蕴贼既能害别人,又能害自己。刽子手杀人,可以利用财物贿求而不杀;五蕴贼害人,不论利用什么财物也不能得免。刽子手杀人有时间性,五蕴贼害人无时间性。刽子手杀人还有逃走的机会,五蕴贼害人无机会可逃。刽子手杀人自己不跟着被杀,五蕴贼害人害己等。所以,菩萨以善行佛法的方便力不受五蕴控制,而入于菩提行。

色受想行识五蕴,善修可转烦恼为菩提,为智慧使;否则,为五蕴贼。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贪爱为生死根本。在贪、嗔、痴、慢、疑五钝使当中,贪爱是伪善,让凡夫之人神魂颠倒,爱的死去活来;实际性质是轮回烦恼之本,生死苦痛之根。菩萨深观贪爱,诈亲伪善,以智慧力,见而不染著;声闻、缘觉也是这样远离贪爱。菩萨深观贪爱,心生极度畏惧。因为,贪爱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表面性,能惑一切众生,无始无终,很难远离,当下也难舍,明日也难离。所以,一切众生远离涅槃而近于生死;远离常乐我净而近于无常苦;远于智慧而近于无明。

众生于贪爱难舍难离,于生死也难离难舍,从而远离一切善法。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识入为空。讲六识入就要知十二因缘;即从无始无明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我执,由我执又产生了生命的求生意志的行,由行又产生以我为中心生命意识,由生命意识又产生受业牵引而投胎产生名色,由名色又产生人身的本能反映六识入,由六识入又产生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为触,由触又产生对感受到的存在加以分别执著为受,由受又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爱,由爱又产生想得到为取,由取又产生对外部存在的依赖为生,由生又产生生命现象的老死。凡夫见生死流转为自然现象,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生命现象这个事实。而佛见到了宇宙人生生命如何产生、如何流转、如何灭掉等三世十二因缘过程的实相,又原原本本的说予众生。一切众生以六识入感受为实,一切以我喜欢不喜欢为中心,去无休止的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而菩萨对六识入转有为空,逆世而行,见五欲之乐如毒蛇猛兽,不但产生今世的烦恼,还有后世的苦报。菩萨内观六识入而心里畏惧,才修正法而观空。

六识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对应色声香味触法六尘,产生的不同识入界限。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尘为外贼。内有六根为家贼,外有六尘为外贼,相互勾结,自劫家财,将心里的一切善法功德破坏掉,让人甘心情愿地做不信因果的一阐提。又有,家贼外贼相互勾结,可劫夺三世善财,而且不分贵贱,用无明欢乐为诱饵,不择手段将善财抢劫一空!还有,家贼与外贼相互勾结,用见、听、嗅、尝、触、觉为目的,劫夺三界善宝,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都执著于色我与色有和识我之想,有想为漏,将无量功德善宝漏失。一至四果罗汉为勇健人,宁可断其手足也调伏家贼,摧伏外贼;诸佛菩萨早已如此,既转内贼为家珍,又转外贼为家宝。

家贼难防,外贼难破;先亡一贼,六贼销亡。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观烦恼无边。菩萨深观烦恼如苦海,无边无底,诸烦恼如鲨鱼凶恶难调难伏;落入烦恼海中,必轮回三界六道各类众生,淹没身心一切善法,三界人天难达彼岸。唯有诸佛、菩萨以戒定慧,修空无相,能干枯苦海;能用六度万行之大船渡至彼岸。但诸菩萨仍有难可为渡,唯佛究竟渡;即菩萨仍须在佛国土修行,还要来此苦海示现众生。凡是有善根、善业、善行、善念之人,诸菩萨有很大的力量能救度得上佛之法船,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救度。诸菩萨为救度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忍受无量身苦心苦,在诸苦中无有漏;并以苦为乐,修苦乐法。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什么是大般涅槃?

佛说,如饥人得食,病人得安乐,穷人得财宝,是为涅槃。声闻缘觉虽得涅槃,烦恼习气之根尚没有拔出;另外涅槃的地点是色界与无色界,不是自己的国土;再有涅槃时间有限,最长为八万四千大劫。而大般涅槃能了见佛性,得无上法,能主宰清净世界,广度众生;有八种大自在:一是能示一身为多身;即化身成就,化身数量充满十方世界,为自在大我。二是能示一身如尘土那么多而大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为自在大我。三是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于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为自在大我。四是能以自在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众生都能得见,又可化现为各类众生形体,为自在大我。五是能身体六根互用;用耳看路,用眼听声等,为自在大我。六是能无想而得一切法;为自在大我。七是能以戒定慧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其义不尽,为自在大我。八是能如虚空不可见;又可示现让一切众生能得见,为自在大我。还有功德圆满,得有四乐,一得大乐;二得大寂净;三得一切知;四得身不坏等,是佛大般涅槃。又有,大般涅槃有四种纯净;一是永断三界二十五有形众生;二是业大清净;三是身大清净;四是心大清净。

以上是菩萨受持此经圆满成就的第一种功德。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二种功德;即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昔所不知而今知之。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日得到。通有两种;一是内;二是外。外通是与外道、天人一样的部分;内通有声闻、缘觉通与菩萨通。罗汉、辟支佛的神通变化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即一人变化成另一人,不能同时变化成二人。菩萨由于受持此经,修行大般涅槃智慧,于一心中能同时圆满变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等无量身。又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心随身;如醉酒人,身动则心随动;又如婴儿身小则心小等。身随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泪横流等。菩萨身心自在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还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平等慈心。所得智慧与声闻、缘觉不同。对过去世的父母与怨敌,菩萨不亲也不憎,无亲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声闻缘觉之人有亲怨相。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菩萨受持此经得他心智通。声闻、缘觉之人以一念智能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众生所想。而菩萨于一念中遍知六道众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罗汉的十六种心,每果罗汉四种次第心。

昔所不见而今见之;是菩萨得清净天眼,一时能遍见十方世界诸佛。而诸天人、声闻、缘觉之人的天眼,一不能见上一层天,二不能见十方诸佛世界。

昔所不闻而今闻之;是菩萨以一音声能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得听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心也没有动念。但是,众生若听闻不到菩萨为之说法,是生死心;若听闻菩萨为之说法,才能尽生死心。又有菩萨身心可以相互分离开,相不随心在一起。为度众生,虽现大身心也不大,虽现十身心也不小,缘因是菩萨心性广大,身心自在;虽现一身,众生各自见到的都不一样,随类应现。还有菩萨通达三千大千世界各类众生的声相,心里没有无量世界众生音声而又能听闻到不同众生的音声,包含地狱音声、畜生音声等。虽示现其相、闻其声,但菩萨不著其相;即无定相、无果相等。

昔所不至而今至之;是菩萨化身成就;即能化现无量身相,化身至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而报身于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一切罗汉、辟支佛所不能达到。菩萨化身能如细微尘遍无量诸佛世界,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菩萨能将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身入一尘土这么小的化身里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也是心不随身。

昔所不知而今知之;于世间,菩萨一见人的长相、衣着和谈吐,就知这人善恶和大小乘根基差别。于出世间,菩萨修证空性空相,知我相空,明知众生都有佛性,明知一阐提如改变观念与心态也可修善;这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明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听闻此经必得菩提,怎么无定相、无果相呢?

佛说,如说诸音声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诸佛说法无有定果相;如世间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果也无常。由此,法无定相,涅槃不从因生,涅槃之体也不是果,涅槃之体也无定无果。


简单地讲,有定果之相,就被人执著,也会被无常力破坏掉。佛般涅槃的常乐我净,无定果之相,不能被无常力所破坏。

佛接着说,听闻此经不要著文字相,不要有我闻相,不要有我说相,不要给佛也定个相。因为音声无定相;听闻音声而起恶心的人,果相是三恶道;听闻音声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萨听闻音声而生慈悲心,救度众生。所以,音声无固定不变之相,果报的相也不能固定。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三种功德;即舍慈得慈,不从因缘得慈。

舍慈是舍世间慈;主要舍的世间慈有凡夫慈、一阐提慈、犯重戒慈、谤佛慈、五逆慈、妓院慈、无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刽子手慈、猎师慈、声闻慈、缘觉慈等。

不从因缘得慈;因缘有亲疏怨敌,有善因缘和恶因缘,因缘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间的慈悲心只有众生而没有亲疏怨敌。

菩萨舍去世间慈,得出世间慈,得无因缘慈,不执著慈相,不执著戒相,不执著众生相,而修行出世间的慈悲。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即有十事;一是根深难可倾拔;二是自身决定想;三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净土;五是灭除有余;六是断除业缘;七是修清净身;八是了知诸缘;九是离诸怨敌;十是断除两边。

一、根深难可倾拔;菩萨受持此经,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诸法中为最上,不放逸法在诸法中最为殊胜,故称不放逸根深固难拔。又有,菩萨受持此经,因不放逸而得增长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等。

二、自身决定想;菩萨受持此经,于自身生决定心,要尽此一报身证得未来世菩提,为众生发菩提心。为此,坚决舍去自我心、无常心、声闻心、缘觉心、自乐心、魔心、乐生死心等,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载佛正法之器。

三、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菩萨受持此经,从观外道持戒到供养诸佛都是福田,但又都是有求想的有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毁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福田上有四种净报;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即供养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的果报,为施主清净;而受供养的人破戒邪见,不知法供养众生得清净果报,为受者不净。二是施主不净受者清净;即供养的人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哪有什么果报,为施主不净;而受供养的人,听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受者清净。三是施受俱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多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施受俱净。四是施受俱不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只不过是你帮我、我帮你而已,为施受俱不净。

什么是清净果报,既不执著于供养,又不执著于果报;再依此经不为果报而供养,不为供养而供养,这是菩萨的持戒正见。


四、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一切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愿力为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杀心。以此因缘善根,众生得寿命长久,共同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偷盗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都是七宝所成,与众生共同富足,喜欢什么自然就满足什么,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淫欲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嗔恚疑心,也没有饥渴苦恼之患,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妄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树,共同与所有众生得妙音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两舌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和合,讲说正法,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恶口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石、荆棘、恶刺,共同与众生和合,其心平等,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无义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贪嫉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恼害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邪见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修佛净土就是成就菩萨自己的佛国土。


五、灭除有余;有余有三种;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

烦恼余报;若有贪欲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鸳鸯、鹿、龟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长相令人讨厌或为淫女等;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嗔恚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毒蛇、虎、狼、猫、鸽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什么恶事、坏事都敢作,生死不惧;如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愚痴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象、猪、牛、羊、蚊、蚁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聋、盲、瘖、哑、驼等残疾或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如极少数得因缘出家时,要犯重戒。若有骄慢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粪虫、驼、驴、犬、马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为奴仆、乞丐或穷人;若得因缘出家时,常为众生轻贱,要犯重戒。

余业;如借贷款还本后,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是高利贷,是借本一还息万。故凡夫有六道轮回的业,一果罗汉七返生死业,二果罗汉二返生死业,三果罗汉一返色界灭业。

余有;如人伐树,树干断而根未除;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世间烦恼业习已断除,而业习之根在心里未尽除。

菩萨受持此经,烦恼余报、余业、余有这三种业习,全部灭除干净。


六、修清净身;菩萨受持此经,修不杀戒。由于慈心不杀,成就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三界内八十个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净身,令各天众生信伏、受教、发菩提心。又有,菩萨欲证无上法王、欲饮无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净身。以身清净,才能速证菩提。

七、了知诸缘;菩萨受持此经,得大智慧,住于空观,不见色相、色缘、色体、色生、色灭等;诸法空相,了因了缘,得出世间无因缘慈悲,是菩萨的了知因缘。

八、离诸怨敌;菩萨受持此经,住于智慧,远离一切烦恼。但又示现烦恼众生,为教化、救度众生;菩萨示现的烦恼众生,不畏三恶道众生。但畏诽谤三宝的众生,这样的众生被魔控制。故菩萨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是远离众魔怨敌而魔自破。

九、断除两边;菩萨受持此经,智慧出于世间。菩萨远离两边是;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众生业报;二不受爱烦恼之业报。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第四种功德中十事,怎么只说九事,没有说断除业缘呢?

佛说,一切菩萨和十方诸佛,都修十事。诸佛不因业缘示现在不净的世界,而是佛净土庄严;如有人心想,佛不应在地球这不净而秽恶的世界示现出世。这么想的人,善业智慧不足。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此世界有清净的一面;众生业重而不见。二是此世界不净而秽恶是众生业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无有不净与秽恶,佛示现般涅槃后,化身还久住此世界。三是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其实此世界谁也成不了佛,都是在报身佛国土成就佛道;为度众生,践行因地菩萨时发的宏深誓愿而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转佛法妙义。四是诸佛都这么做;慈氏弥勒菩萨也将依誓愿来此世界,令此世界清净庄严。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有五种果报;一是诸根完具;二是不生边地;三是诸天爱恋;四是常为天魔、沙门、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有人修布施,才能圆满五种功德。今日佛怎么又说因此经圆满成就呢?

佛说,因财物布施有形和有限;有限为数量有限、时间有限;故得不得这五种功德不能确定,不能长久,不能清净,不能殊胜,不能相同,不能无漏,不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而菩萨受持此经的因缘为法布施,是能确定、能长久、能清净、能殊胜、能相同、能无漏、能利益安乐怜悯一切众生。况且,财物布施让人能得离饥渴,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渴爱之病;财物布施能让人得生命相续,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生死,慧命相续;财物布施能让人的欲望得到满足,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断一切贫穷烦恼,增加善法因缘;财物布施有分别因和差别果,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无分别因和差别果,众生平等。

这里,佛对财物布施与法布施的区别说的非常清楚;财物布施福报有限,法布施功德无量。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六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般涅槃,得金刚三昧。三昧是清净身禅定而得,身口意业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无相、无作,三种境界于一体的神通变化里去;现前相融,过去未来相摄,三世相摄,十方世界在一念间圆满显现出现,是修行人于世间证得的出世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境界。也是诸佛、诸菩萨示现无量妙身,救度一切众生的缘起。

八地以上菩萨能住于金刚三昧中,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行布施讲法教化众生,破坏三恶道与诸魔事,让众生安立于佛教三乘,得到利益,令其成就,而心不动,又无心想之相。这时,才有救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一众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萨,尚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无化身成就。故七地前菩萨的修行,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佛接着说,菩萨安住于金刚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则限制。菩萨因地时于世间修六度万行,已成就无极限的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刚三昧。


十方世界的法则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则,火能烧、水能淹,光速与距离等物质属性法则等等,都不能束缚菩萨化身的往来活动;即能破散一切诸法。世间诸法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动;如星球陨落、恐龙灭绝等现象。这些变化让人畏惧,变化的缘因也让人畏惧;如现时放的电影,病苦劫杀,念念生死,事态变换等,都是魔幻一样的境界,无一真实。

金刚三昧是菩萨化身三昧之根本,其它三昧都离不开金刚三昧境界;即菩萨的神通变化都以金刚三昧为基础。而菩萨报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昧,能够化现无量身自在出入涅槃的境界,生命不受无明存在的限制;又化生种种生命现象,救度众生。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七种功德。闻修此经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缘。当下近因缘法有四种;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维;四是如法修行。若凡夫能听善知识教,至心信受,发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见佛性,去除烦恼,证得常乐我净。

亲近善友为亲近善知识;专心听法为不疑惑善知识所教佛法;系念思维为至心信行;如法修行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

菩萨亲近善友;诸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是众生的善知识,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能这样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识。

菩萨专心听法;知善知识有善法,所行作不为自乐而为众生安乐;说话不讲别人的短处,只说善事;让周围人心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能亲近善知识的人,本来没有戒定慧和解脱知见,而能得之;戒定慧和解脱知见不圆满的人,得到增广。因为,亲近善知识,能让人明白佛法经藏的深义,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听善知识教的人,是真正听法,也是听到真正的法,等于受持大乘经典和听受此经。听受此经虽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见佛性,还要靠善知识引导。

菩萨系念思维;勤修禅定,在定中入空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见人天众生能够真实常住;能入无作三昧的人,必无有愿求;能入无相三昧的人,心无色、声、香、味、触、生、住、灭、男、女十相。

菩萨如法修行;在世间勤修六度万行,得出世间常乐我净。


佛接着说,第一善知识是诸佛、菩萨。经常用三种方法教化众生,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能如此教化众生的人,是真善知识。

软语都爱听,呵责就不好接受。其不知善知识能呵责几句是天大的好事,既了业又能明心智。凡夫若起一念嗔恨心,立即就与善知识断缘,因此失去往生净土的功德;诸位要慎之又慎。


佛接着说,诸佛与菩萨为大医王,真善知识。能观察因缘,能观察根基,能观察修行次第,能观察业报,能认证生往何趣;如知病、知药,什么病服什么药。地热水风之病人,服用酥油,热病服用蜂蜜,水病服用姜汤等。知病根,明药性,用药准,剂量适中。诸佛与菩萨观众生有三种重病;贪欲、嗔恚、愚痴。

贪欲重的人要修白骨观,嗔恚重的人要修慈悲观,愚痴重的人要修十二因缘观。


佛接着说,诸佛、菩萨为大船师,真善知识。能用法船渡众生离生死苦,到达极乐彼岸。诸佛、菩萨是众生修行与证得圆满善法的根本;若有见到的人,至心听教奉行,得断一切烦恼;若有听受妙法的人,依法修行,一定能成就菩提;若有人能亲近到佛、菩萨,至心听教奉行,得灭除一切重罪,还得十善法。以此亲近善友因缘,能让有缘众生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

若无修证,真善知识在眼前,也不能识;因心目不开,只见树叶,不见森林。


佛接着说,菩萨以听法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一切众生有缘亲自听到诸佛、菩萨说法的缘故,等于具有信根,又信根坚固,欢喜地去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老老实实修行,便可得一果罗汉,乃至出离世间。菩萨为诸众生说法,明确告知修行方法,指明修行路径;如何圆满善法,远离恶法;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善恶美丑自分;又如众生想到善处,求取佛法珍宝,而不知路怎么走,送给一张地图;再如用铁环降伏狂暴醉象,用听佛法的加持力,让众生不起贪嗔痴等造恶之心等,这都是听法功德。

这里,凡夫很难理解,我看这人也没什么特殊,能有果位吗?实话实说,特殊的地方没有在表面上,而在心里功德上;表现在行做上、在修持上、在弘法上。有果位的人,表面上恰好傻里傻气,言辞平常;却能于此五浊恶世中,隐世修行。


佛接着说,如有弟子亲自听佛说法,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并依法修行,都能得证果位;证一果罗汉的人,远离对生老病死的心里畏惧,而果位增长。亲闻佛说法并依法修行的人,有证得开法眼的功德。具足如此听法因缘的人,才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如舍利弗,有一次病很重,用四人抬到道场听佛说法,闻法功德力的缘因,病苦转为安稳。

而世界上值佛住世又亲闻佛说法的人很少,时至今日能听到菩萨行人讲佛法的也不多;在数量不多的人中,还有暂时听法,其心不牢,几天就心猿意马了;只有善根深重之人,才能专心听受,如闻而行。


佛接着说,菩萨以思维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凡夫思维从生老病死开始,观察世间一切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处在颠倒之中。一果罗汉对生老病死也心生苦恼。由于思维,觉知善法,相信佛法僧三宝实有而真常,进而启修戒定慧等,自然成就善道,断除烦恼,增长智慧至功德圆满。


诸位听闻佛法后,要好好想一想,把所听佛法与世间现象联系起来,就容易明白,心里就觉得轻松;再加上禅观的修证,心便得解脱。古有“大疑大悟”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佛教是迷信、是愚昧,实际上佛是让众生明白人生真相、世间真相、宇宙真相,是信而不迷,行而有觉;在世间行戒定慧,得定中三昧,无始劫来大梦方醒,是智觉而不愚。愚夫愚妇修行也可成就,谁修谁得,谁行谁证。

在这里专为在家人讲几句话,有的人见出家人中,有的不静坐禅行,有的不住寺庙住俗家,有的破戒饮酒、食荤、入淫室,有的不为佛事而专为钱事等,就不信佛了,将佛像、经书送走,静坐禅行就更谈不上啦!还说什么,“出家人都那个样子,在家人还能怎么样。”这样的人,一是著假相,人云亦云;二是其心不坚,为别人而修行;三是不明真相,自觉自愿地当了魔子魔民的眷属;四是善根不足,没有善缘;五是业习尚重,家贼召外鬼自劫家财。诸位要学会思维,增长智慧,有择法眼,走自己选择的路,直奔心中目标,至生死彼岸。


佛接着说,菩萨以如法修行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就佛道。菩萨如法修行,证得出世间的神通智慧,于三界一切法则没有障碍,自由往来,为见一切法空。菩萨又观三界一切法则,都按照各自的发展规律变化着,来此化身示现之身体,也不会有真正永恒的常乐我净。故菩萨行人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精勤修行。

有一位天主教徒问我,天主的天堂是永恒,天堂里的人是永生;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是永恒和永生吗?我说,天堂是宇宙的天体星球,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是有形体的,对吗?她说,是这样。我说,佛教认为天体星球是由物质组合而成,按照客观规律也会有生有灭,地球如此,天堂也会如此。在没有终始的无限时间里,天堂所在星球也会坏掉,散入虚空,再重新组合新生,再成为新的星球和天堂;那里的天人还是永生吗?只是相对地球而言,那里的人享乐天福的时间会比地球长千万倍而已。她又说,那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不也是由物质组合而成的星球世界吗!我说,佛教认为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物体都是这样,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她又说,那你们佛教为什么还要教人往生极乐世界呢?我说,极乐世界只是佛继续教化、善化众生(菩萨)的场所,待菩萨功德圆满成佛后,就不依物质世界而住,无形无相又真实存在于虚空法界之中,住于宇宙更美妙的时空里,常乐我净;也是人人具有的真如法性。她又说,看来佛教确实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不是世人有点文化知识就能明白的。


佛接着说,世人如法修行有两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虽如法修行而不实之人,是不能实际知见自具佛性,不能实际知见宇宙之中存在的佛法僧三宝真相。如法修行而真实证悟之人,明心见性,知涅槃实相。

一、菩萨入涅槃实相是;一尽,即烦恼尽;二善性,即慈悲;三实,即不是虚幻;四真,即确实妙有存在;五常,即如虚空无法坏掉;六乐,即有觉知的妙乐;七我,即性我;八净,即清净无染。

二、声闻、缘觉如法修行之人,依三界无漏功德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世间烦恼已尽;二善合性,即自利功德;三不实,即没有彻底解脱;四不真,即有相;五有乐,即天乐;六清净,即三界业清净。

三、如法修行未证果位之人,依禅定力而入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暂时离生死烦恼;二善性,即有天福;三不实,即没有摆脱无常力;四不真,即时间有限;五无常,即在变化之中;六无乐,即无妙乐,只有欲乐;七无我,即不见佛性真我;八无净,即业不清净。

佛接着说,菩萨入涅槃,不等于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十地菩萨见佛性如夜观人,尚不能详见其貌。只能说菩萨知于佛性;一知常,二知净,三知实,四知善,五知当见,六知真,七知可证。


怎么理解菩萨知佛性或知如来相呢?因为佛性是菩萨用智慧觉察之相,如山头白云,远可观而近不可持,为度众生慈悲善现相;如太阳照虚空,可有无量道金光。所以,菩萨知佛无相而常乐我净,是真实的烦恼解脱者;为度众生又可示现可知可见的无量身相。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法相呢?菩萨知一切法是众生业力召感而生,不同的众生因业力不同而召感世界不同。各世界的法则;即客观规律和外部环境及自身形态的不同。世间诸法既可利益众生,又可毁灭众生;既可以利益善人,又可以利益恶人;如人离不开水,而水又能将人淹死等;大地生长鲜花,又有毒草,鲜花美丽可观而又有人因花粉而过敏;毒草能置人于死地而又能入药为人治病等。佛法在世间,信解行证可成就圣道;破重戒,谤佛法僧,造五逆罪要受到地狱重罚;不信不解不行之人,自然于六道轮回。佛慈悲善法不惩罚人,而三界法则不饶人。

怎么理解菩萨知于僧相呢?菩萨知法界不同而僧相有别;此世界的出家人为世间凡夫僧;一至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为三界真僧;菩萨为十方法界真僧;佛为佛法僧一合相僧。


佛接着说,菩萨修行证道得微妙智慧,怎么不能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呢?因为菩萨虽具五眼,但慧眼功德不圆满,知见报身佛相和无量化身佛相,不见遍虚空法界的法性身佛相。众生之性虽是佛性,但被无明覆蔽,召感之身是轮回之物,报身没有功德证悟;既实有受报又等于虚无,不能独立于色相之外而存在,至中阴身时,也是有色相之身。

对中阴身,凡夫肉眼不能得见,有证悟得开天眼的人,一见便知。


佛接着说,涅槃是常乐我净,虽乐而不是受乐,只具足觉乐与妙乐。总的说乐分两种;一是寂灭乐,即报身佛的觉乐与妙乐;二是觉知乐,即化身佛示现的实相之体有受乐、妙乐、觉知乐。具足受乐、妙乐、觉知乐于一法性的为菩提乐。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烦恼断处即可入般涅槃,那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烦恼已断;魔王说,世尊般涅槃的时候到了,佛怎么不入般涅槃呢?又有,诸菩萨于无量劫已断烦恼,而不能称为般涅槃,怎么唯佛独称为般涅槃呢?还有,若断烦恼不是般涅槃,佛怎么说此身即是般涅槃呢?再有,佛怎么告知魔王三个月后当入般涅槃呢?再有,佛如入般涅槃,怎么预定日期呢?

佛说,诸佛、菩萨于无量劫早已远离妄语,所说真实无虚。当时在菩提树下,魔王请佛入般涅槃是魔王真实不知什么是般涅槃。魔王认为,佛默然无语,不化度众生,就是入般涅槃。为此,佛今日不说佛法僧无差别之法,只说佛常住与清净二者没有区别之法;不说佛与佛性般涅槃无差别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和永恒不变之法;不说般涅槃有无差别相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实有不变之法。是什么因缘于三个月前对魔王说,佛要入般涅槃呢?因为,有的声闻弟子发生争论,当时有恶比丘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自称是几果罗汉,诋毁侮辱其他僧众,不尊重教义和戒律等;还在佛面前公开说,我们所言所行佛都知道,也没有制止这样做呀!这样的恶人,不遵佛教导。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这样的恶比丘阻止诸声闻弟子前来见佛,阻止听闻佛法。说佛要入般涅槃了,只有诸菩萨才能见到佛,听闻佛法。而不说,佛是示现般涅槃,而实不入于般涅槃,佛法僧常住等。要知这些邪见恶人等,不是佛弟子,而是魔王同党。佛要在此双树间入般涅槃,而佛实没有入般涅槃;只是佛化身示现的肉身佛入般涅槃,而佛法性真身不入般涅槃,还要常住世间。而有些声闻弟子不明佛法;如见太阳西落而太阳实无西落一样。因为众生无智,心生颠倒,声闻弟子的智慧眼被烦恼遮蔽,不见佛般涅槃实相,对佛示现般涅槃生灭度想。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因为,佛知迦叶菩萨于三个月后善根成熟,来佛所为众生请法;还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能发菩提心;纯陀等五百人三个月后善根成熟;还有一部分外道人三个月后能断外道邪见之根等。所以,才告知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在过去佛于尼连河边对魔王说,还没有多闻弟子的缘因,虽断烦恼,而不能入般涅槃。开始为五比丘说,又为五十人、五百人等说佛妙法等。这时,佛告知魔王,断烦恼是涅槃,不是般涅槃;只有见佛性后断烦恼的人才能入般涅槃。

涅槃为不来不去,不起烦恼,智慧于法无碍等。佛身心智慧遍满虚空法界,常住而无有变化,这才是般涅槃实相。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八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断除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行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

断除五事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能让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业,分散善念,三世受其控制,是众生烦恼诸恶根本,要方便断除。

远离五事为;一是身见;二是边见;三是邪见;四是戒取;五是见取。身见生贪著,边见生差别,邪见生罪恶,戒取生烦恼,见取生轮回。

成就六事为;一是念佛;二是念法;三是念僧;四是念天;五是念施;六是念戒。念佛、法、僧感佛恩而修道,念天是感天恩而精勤,念施是感众生恩而怜悯,念戒是善护清净行。

修行五事为;一是知定;二是寂定;三是身心受乐;四是无乐定;五是首楞严定。定能知空,寂定有悟,身心受乐为法喜充满,无乐定为不执著定乐,首楞严定为三昧智慧观。

守护一事为;常勤守护菩提心。

亲近四事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信顺一实为,唯一佛乘。

心善解脱为;善行智慧,解脱烦恼。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的心解脱,本来心也没有什么束缚,爱想什么都行,还说什么善解脱呢?另外,性本是佛性无贪,那贪心又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所说心本无所束缚,又有所束缚。无所束缚是个体独立,思维无限,这是众生的思维心。又有所束缚是业习因缘和合而有身体,体内诸根有需求的内动力,外有所需求的诸色相物质音声等;这时的心被内力和外力所束缚。性本无贪,而身随外缘红尘诸事,心也随习惯力而定;这样心被业习染污为贪。因贪而生因,因受报而为果;有多因受一果报,也有一因受多果报,因不定果也不定。

由此,世间有人说,天下无恶人,只有恶行;天下无善人,只有善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恶人可转为善人,是心转善;善人可转为恶人,是行转恶;善恶转化只在于心。诸佛、菩萨善非善,只是慈悲。


佛接着说,心解脱因缘有二个;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般涅槃。随于生死,为身有五欲之需求,心为五欲需求而想,去追求满足,为身心俱贪著。有身心贪著因缘的业习,永远在六道中生死轮回,自被魔力控制而不知不觉。随般涅槃,为身虽有五欲需求,但心闻佛法而不执著五欲之乐,先断贪念;再启修断身贪欲。这样为先断因,再断缘,最后因缘共断,达到身心都不贪著。声闻、缘觉持戒修行,由身清净到心清净再到业习清净,为心随涅槃。菩萨是一切清净后,慈悲众生,让有缘众生也得清净为随般涅槃。

世间有的人认为狗猫很好,不劳而获;有的人认为鱼鸟很好,自由往来;可见众生的身心贪著恶习有多重,做人还贪著于动物的欲乐呢!


佛接着说,外道之人,若离邪见,放下我见,以平常心、平等心、求法心,听一听佛教经典;有智慧的人,再受三皈,依法修行,证悟后再发菩提心,也可得清净,随般涅槃。在家之人,有家庭、有事业、有生活等,俗务缠身。但能闻法启修,修行与事业两不误,身淡五欲之乐去其缘,心断五欲之乐去其因,也可身心清净而业习清净,得心解脱。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六】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九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般涅槃,要成就五事;一是信;二是直心;三是戒;四是亲近善知识;五是多闻。

;坚信有出世间之法,坚信善行方便,信是道源功德母。有信之人才能修戒定慧,才能修布施等六度万行,才能证得圣性而解脱生死烦恼。

直心;直心是道,是直心说证悟,直心不生邪曲。但直心与善巧方便要结合起来运用,该直心时直心,该善巧时善巧,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巧不碍直心,直心运用善巧,才能达到弘法利生的最佳效果。

;是根据众生五欲三毒习气而说戒,离戒修而无道,戒修才能圆成道果。

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超凡入圣的引路人;离开善知识引领是盲修瞎练,难成道果。

多闻;多听闻佛法,多听闻善知识教导;多闻可以千劫疑问一刻解,一语破凡见圣天。自以为是真愚蠢,轻法慢教最迷顽。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也是佛性不断,佛性中自然有无上正等正觉,也应该自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呀?佛怎么还说要众生听闻佛法,受善知识教,三皈五戒十善业等持戒修行呢?

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很稀有;一是不行恶法;二是有罪能悔。又有两种人很可贵;一是作恩;二是念恩。又有两种人很难得;一是咨受新法;二是温故不忘;如世间的学习新知识,不忘旧学问。又有两种人更稀有;一是造新;二是修故;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创新。又有两种人更可贵;一是乐闻法;二是乐说法。又有两种人更难得;一是善于提出问题;二是又善于解答问题。

在世间修行,以人身为本,人身以心为本,身心依法依戒为本,依法依戒修行又以证悟为本。

佛接着说,如病人遇良医有良药,其病可医;是比喻有缘众生能值遇佛和佛法住世,生死烦恼之病可以断除。如不遇良医和有良药者,是比喻与佛和佛法无缘,生死烦恼之病不能断除。如病人不得医;比喻一阐提,不信佛和佛法。不遇者和不得医这两种人,往昔也修过善,才得寿命。但寿命不定,受九种情况影响;一是吃不该吃的食物;二是嘴不离零食;三是消化不良还多吃;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有病不听医嘱;六是不接受护理;七是有病不治硬挺;八是传染病;九是纵欲。这九种因缘是由业习而来。从一果罗汉至辟支佛,若有缘值遇听受佛、菩萨所说深法,则能发菩提心。也如病人遇良医也有良药。若无缘值遇佛菩萨,又没有听闻到佛、菩萨所说深法,则不能发菩提心,也如不遇者和不得医。众生自然具有佛性,但不能自然成就;佛性既被无明覆蔽,又被业习牵引,不具足成就的功德。一阐提人值佛或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与不值佛或不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都一样;虽有佛性而无信根,都不能发菩提心。一阐提可以理解为信不具,修善方便不具,佛念不具,智慧不具,善不具等。由此,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不能挡住作诸恶落入地狱,不能挡住作诸恶入三恶道。菩萨经常赞叹人的善处,不说人的短处;经常作善事,不作恶事;若有过失,及时忏悔,不隐瞒自己的过失;对小轻罪生大重罪想而不去做;如有质问,保持默然不语,争辩为有过失等,是菩萨所修直心。菩萨以直心,信有佛性,是佛弟子。以直心因缘,具足三戒。菩萨亲近善友是,为众生经常赞叹善道,不说恶道;若说恶道,必须说明不是善报。菩萨知佛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知识,如有众生能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所有邪见;如有众生能见到佛并听闻佛为其说法,能断应堕地狱因缘,得生人天;如有人能得佛亲传法门修行,一定证果;如贪欲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方便而为除之;如嗔恚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而为断之;如愚痴心重的人能见到佛,能得以智慧语而为灭之;如极恶之人能见到佛,能以善法因缘受人天敬念;如病重之人能见到佛,能以福寿因而得健康;如作恶事业之人能见到佛,能以慈悲因缘得以舍离或改为作善事业等。菩萨具足多闻是,能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微妙章句,知佛常住,知法无定法。菩萨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而为众生说法,断除众生无量烦恼。在菩萨心里,又不生一念我为众生说法,我为众生断除烦恼。因为菩萨修空、无相、无作三昧,于诸众生不嗔不喜。所以,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那就不应该再去修空啊?若性不空,虽然修空也不能得空啊?

这里是把自性本空与自性不空相对应提出问题。


佛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若不见空性,必落入诸有,又色相相续,不得入般涅槃,不得见诸佛、菩萨。

众生自性虽空,但被无明覆蔽,性空而不显,随心识诸缘转为诸有。修空是恢复自性本空,并不是新生自性本空。一切诸法,来自佛性真空中的妙有;是真空而不空,佛也不须再修空。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空是无法,那修空三昧,又能见到什么呢?

佛说,修空三昧,见不空法。贪是有性,不是空性。色性颠倒,众生生贪。

这里佛说见不空法是,菩萨空中存妙有;一是有性;二是有乐;三是有常。在世间法,众生有色身,身心有业习为贪性;众生没有修空,不能将色身业习空掉;才颠倒生心为贪。众生在世间有法性,诸菩萨出世间无法性,修空见空中妙有。在世间菩萨必修六度万行,证得出世间智慧后,出世间无六度万行;如阿难见亲属离世愁恼啼哭,而佛不但无愁苦,容颜更好,是佛证空寂,不见亲属,已得法忍。


佛接着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十种功德。菩萨为众生解说此经,显示佛性,从一果罗汉以上证圣位之人,都能信受,发菩提心而得入般涅槃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众生于此经不生恭敬心呢?

佛说,佛入般涅槃后,有一些声闻弟子不修无证,不诵佛经,不闻佛法,而导致愚痴破戒,喜欢斗争和外道典籍,受畜一切不净之财,贪求供养,攀缘权贵等;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无惭无愧。若见有人受持、读诵、讲解、流通此经,当被这些恶比丘杀害;还有,这些恶比丘还开会立下制度,攻击、排斥受持此经之人;还攻击此经是伪经,是外道邪见经,是魔说经等。这样的人不能信受此经,对此经不生恭敬心。那时如有众生信敬此经乃至半句,要知这样的人为佛弟子。如信修行,能得见佛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1-10 18:46 , Processed in 0.173100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