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至善的爱

[大德开示] 印光大师文钞恭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汝于净土修法,尚未了了。当唯以翻阅研究净土为事。半日学解,半日学行。必期于彻头彻尾,了无疑惑而后已。楞严正脉,且作缓图。纵亲见如来藏妙真如性,亦不能即了生死。见性是悟,非是证。证则可了生死。若唯悟未证,纵悟处高深,奈见思二惑不能顿断,则三界轮回,决定莫由出离矣。若不通楞严,倘净土法门,能仰信佛言,决定无疑。真信切愿,以修实行。则决定往生,为极乐世界中人。况兼现世国界危岌。尚欲以危险时际,有限精神。作不急之法务,企得大通家之名闻,以充体面。致自己专修一事,竟成颟顸乎哉。

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念佛一法,约有四种。所谓持名,观像,观想,实相。就四法中,唯持名一法,摄机最普,下手最易,不致或起魔事。如欲作观,必须熟读观经。深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及心净佛现,境非外来。唯心所现,不生取著。既不取著,则境益深妙,心益精一。能如是,则观想之益,殊非小小。如观境不熟,理路不清。以躁妄心,急欲境现。此则全体是妄,与佛与心,皆不相应,即伏魔胎。因兹妄欲见境,心益躁妄,必致惹起多生怨家,现作境界。既最初因地不真,何能知其魔业所现。遂大生欢喜,情不自安。则魔即附体,丧心病狂。纵令活佛现身救度,亦末如之何矣。须自量根性,勿唯图高胜,以致求益反损也。

善导和尚云,末法众生,神识飞扬,心粗境细,观难成就。是以大圣悲怜,特劝专持名号。以称名易故,相续即生。诚恐或有不善用心,致入魔境也。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观想一法,非理路明白,观境熟悉,无躁妄欲速之心,有镇定不移之志者,修之,则损多益少。

至于实相念佛,乃一代时教,一切法门,通途妙行。如台宗止观,禅宗参究向上等皆是。所谓念自性天真之佛也。

楞严一经,实为念实相佛之最切要法。然又为持名念佛,决志求生极乐,无上大教。何以言之,最初征心辨见,唯恐以妄为真,错认消息。迨其悟后,则示以阴入界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乃知法法头头,咸属实相。既悟实相,则觅阴入界大之相,了无可得。而亦不妨阴入界大行布罗列。所示二十五圆通。除势至圆通,正属持名,兼余三种念佛之外。余者总为念实相佛法门。以至七趣因果,四圣阶位,五阴魔境。无非显示于实相理,顺背迷悟之所以耳。

如是念实相佛,说之似易。修之证之,实为难中之难。非再来大士,孰能即生亲证。以此之难,固为持名念佛之一格量劝赞。了此而犹欲仗自力以断惑证真,复本心性。不肯生信发愿,执持佛号,求生西方者,无有是处。

以实相遍一切法。持名一法,乃即事即理,即浅即深,即修即性,即凡心而佛心之一大法门也。于持名识其当体实相,则其益宏深。外持名而专修实相,万中亦难得一二实证者。能得苏东坡,曾鲁公,陈忠肃,王十朋等之果报,犹其上焉者。了生脱死一事,岂可以志大言大而成办乎哉。宜自详审。是知实相之理,不可不知。

息心研究楞严,则凡圣因果迷悟修证之若事若理,明如观火。而自力佛力,持名实相之利益大小,亦明若观火。固当若自若他,皆期以即持名而实相。决不致以好高务胜,离持名以修实相。致使徒有修心,而无证果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某居士书

易本圣人观象立法,示人以明明德亲民之道,非徒只为卜吉凶已也。后世学者,捨本逐末,遂成艺术,可哀也已。试观每卦之大象,其语言多剀切详明。如乾卦,则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则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六十四卦之大象,可录之一幅,以为立身行道之准。将由此以继往圣,开来学,岂区区然只成一算命之艺,以求糊口而已哉。

复黄智海居士书

所言性心意之分别。心,多约体而言。意,即念虑,乃心之用。性,则约心体之不变动者为论。若泛言之,心性皆可通称,而意则必指其念虑而已。然心有真心,有妄心。言约体者,乃指真心。妄心亦属念虑,乃心体上之妄念耳。

祈专志净宗,勿被密宗现身成佛之语所动。现身成佛,乃理性,非事实。若认做事实,则西藏东洋之佛,不胜其多。且勿说平民,即班禅之心行作为,佛气尚无,况说成佛乎。

显荫自命得密宗正传,谓佛法东流中国,唯弘法大师教理圆妙。历斥中国各宗祖师,皆不及弘法大师之正传。而死时竟成一业识茫茫,无本可据之人。其已现身成佛矣,何又结果如是也。( 印光大师:谛闲法师有一徒弟,名显荫,人极聪明,十七八岁出家。但气量太小,一点屈不肯受。初次讲小座毕,拜其师,其师并未说他讲得不好,但云音声太小,由此一语便生病。而谛公之人,一味令彼心常欢喜,故傲性日增月盛。后由日本学密宗,彼所发挥密宗之文字,通寄上海居士林登林刊。其自高位置,已是唯有我高。后回国,至观宗看其师。谛公云,汝声名很大,惜未真实用功,当闭三年关,用用功方好。彼一闻此语,如刀割心,即日便病。次日带病往上海居士林,年余而死。死后不久,光到上海太平寺,林员朱石僧来,问其死时景象。言糊糊涂涂,佛也不会念,咒也不会念。此乃显密圆通,自觉世无与俦之大法师,以不自量,仗宿慧根,作二十二三岁短命而死之糊涂鬼,岂不大可哀哉。设使显荫能不自高,谦卑自牧,中国学者,未能或超出其上者。)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潘对凫居士书

君子上不怨天,下不尤人,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受宠若惊,受辱不怨,逆来顺受,无往而不自在逍遥也。

与聂云台居士书

因果者,世出世间圣人,平治天下,度脱众生之大权也。当今之世,若不提倡因果报应,虽佛菩萨圣贤俱出于世,亦末如之何矣。

治国平天下之权,女人家操得一大半。以世少贤人,由于世少贤女。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有贤妻贤母,则其夫其子女之不贤者,盖亦鲜矣。彼学堂提倡男女平权,直是不知世务。须知男有男之权,女有女之权。相夫教子,乃女人之天职,其权极大。不于此讲究,令女子参政等为平权,直是不识皂白者之乱统也。

复乔智如居士书

天下治乱,在于家庭中操之有道与否,此根本上之切实议论也。

复江易园居士书

国之荒乱,由乏贤人,其源由家无善教而始。而家庭之教,母教更为要紧,故教女比教子关系更大也。有贤女,则有贤妻贤母矣。人少有贤母,长有贤妻,欲不为贤人,不可得也,此正本清源图太平之良策也。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复慧朗居士书

列子论力,多属于机械变诈之才智,圣贤之所不言。圣贤所言者,皆克己复礼之修持也。唯圣罔念作狂,唯狂克念作圣。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殃。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复庞契贞书

道济禅师,乃大神通圣人,欲令一切人生正信心,故常显不思议事。其饮酒食肉者,乃遮掩其圣人之德,欲令愚人见其颠狂不法,因之不甚相信。否则彼便不能在世间住矣。

凡佛菩萨现身,若示同凡夫,唯以道德教化人,绝不显神通。若显神通,便不能在世间住。唯现作颠狂者,显则无妨,非曰修行人皆宜饮酒食肉也。

复袁闻纯居士书

以众生本具佛智,由烦恼夹杂,则如金在矿,不得真实受用,则此本具之智,变而为妄知。虽此妄知依本智而起,而本智之体用全失,若反而念佛以自摄其心,则其智渐归于纯而得其本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复袁福球居士书

须知悟后之人,与未悟之人,其修持仍同,其心念则别。未悟无生者,境未至而将迎,境现前而攀揽,境已过而忆念。(攀揽二字,赅摄好恶憎爱,勿谓好爱为攀揽,憎恶为不攀揽。)悟无生者,境虽生灭,心无生灭,犹如明镜,来无所粘,去无踪迹。其心之酬境,如镜之现象,绝无一毫执著系恋之思想。然虽于境无心,犹然波腾行海,云布慈门,凡世间纲常伦理,与夫上宏下化之事,必须一一认真实行,虽丧身命,不肯逾越。且莫认作于境无心,便于修持自利利他上宏下化之事,悉皆废弛,则是深著空魔,堕于顽空,由兹拨无因果,肆意冥行,乃成以凡滥圣,坏乱佛法,疑误众生之阿鼻地狱种子矣。

诸佛以八苦为师,成无上道,是苦为成佛之本。又佛令弟子最初即修不净观,观之久久,即可断惑证真,成阿罗汉,则不净又为清净之本。北俱卢洲之人,了无有苦,故不能入道。南阎浮提苦事甚多,故入佛道以了生死者,莫能穷数。使世间绝无生老病死,刀兵水火等苦,则人各醉生梦死于逸乐中,谁肯发出世心,以求了生死乎。

为今之计,当以提倡因果报应,生死轮回,及改恶修善信愿往生,为挽回劫运,救国救民之第一著。谈玄说妙,尚在其次。然欲救世,非自己躬行,断无实效。由身而家,由家而邑,由邑而国,此风一倡,或可有意料不及之效,否则便难梦见矣。

与周法利童子书

第一先要做好人。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焉。第二要知因果报应。一举一动,勿任情任意。必须想及此事,于我于亲于人有利益否。不但做事如此,即居心动念,亦当如此。起好心,即有功德。起坏心,即有罪过。要想得好报,必须存好心,说好话,行好事,有利于人物,无害于自他方可。倘不如此,何好报之可得。譬如以丑像置之于明镜之前,决定莫有好像现出。所现者,与此丑像了无有异。

与马契西书

人生世间,须安本分,越分作为,及与赞誉,皆为招祸取辱之本。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教子女当于根本上著手。所谓根本者,即孝亲济众,忍辱笃行。以身为教,以德为范。如熔金铜,倾入模中。模直则直,模曲则曲。大小厚薄,未入模之先,已可预知,况出模乎。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楞严一经,不知净土者读之,则为破净土之元勋。知净土者读之,则为宏净土之善导。何以言之。以自力悟道之难,净土往生之易。十法界因果,一一分明。若不仗佛力,虽阴破一二,尚或著魔发狂,为地狱种子。而且二十四圆通之工夫,今人谁能修习。唯如子忆母之念佛,凡有心者,皆堪奉行。但得净念相继,自可亲证三摩。知好歹者读之,其肯唯主自力,不仗佛力乎。不知好歹者反是。以其止欲为通家,无心了生死耳。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然在凡夫地,不能无病,亦不能任而不治。其治之之法,最省力,最得益处,在以病为药。以病为药,则病不为累矣。即如爱子女之病,决不能断。不妨即以此爱为本,必欲使子女生为正人,没生净土。此其爱,乃以世间凡情,成就出世间圣果。若不善用爱,任性娇养,则与杀其身,过百千万亿无量无边倍者多多也。国之灭亡,民之涂炭,皆此种不洞事之父母酿成之。可不哀哉。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周群铮居士书五

天下事皆有因缘。其事之成与否,皆其因缘所使。虽有令成令坏之人,其实际之权力,乃在我之前因,而不在彼之现缘也。明乎此,则乐天知命,不怨不尤。素位而行,无入而不自得矣。

与丁福保居士书

若于孝弟忠信,礼义廉耻等事,一不实践。虽终日奉佛,佛岂祐之哉。良以佛教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故于父言慈,于子言孝。各令尽其人道之分,然后修出世之法。譬如欲修万丈高楼,必先坚筑地基,开通水道。则万丈高楼,方可增修,且可永久不坏。若或地基不坚,必至未成而坏。语云,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学佛者亦复如是。

欲学佛法,先须克己慎独,事事皆从心地中真实做出。若此人者,乃可谓真佛弟子。若其心奸恶,欲借佛法以免罪业者。何异先服毒药,后服良药。欲其身轻体健,年延寿永者,其可得乎。

复岳仙峤居士书

若欲此生亲得实益,当依净土法门,信愿念佛,求生西方,则可决定了生脱死。若不依念佛法门,且莫说未得佛教之真传者不能了,即得亦不能了。何以故。以得真传,乃大彻大悟,非是实证。证则可了,悟则未了。修余法门,皆须断惑证真,方了生死。净土法门,但具真信切愿,持佛名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正助合行,不但决定往生,而且品位优胜。不但精粹纯笃之人,决定往生。即五逆十恶之流,临终能生大惭愧,生大怖畏,志心念佛数声,随即命终者,亦得决定往生。以佛慈广大,专以度生为事。一念回光,即蒙摄受。所谓仗佛慈力,带业往生也。末世众生,不依净土,修余法门。但得人天福报,及作未来得度之因缘而已。以无力断惑,则生死根尚在,何能不发生死之苗芽乎哉。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江西端甫黎居士书

又末世讲家,每好谈宗。致令听众,多随语转。窃谓禅家机语,绝无义味。唯就来机,指归向上。只宜参究,何可讲说。如是讲经,唯超格大士,能得其益。其他中下之流,尽受其病。于宗则机锋转语,不知力参,妄自以义路卜度。于教则实理实事,由非己境,便认作寓意表法。以宗破教,以教破宗。近世流弊,莫此为甚。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若大通家,则禅净双修,而必以净土为主。若普通人,则亦不必令其遍研深经奥论,但令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即已。此人不废居家业,而兼修出世法。虽似平常无奇,而其利益不可思议。良以愚夫愚妇,颛蒙念佛,即能潜通佛智,暗合道妙。较比大通家之卜度思量,终日在分别中弄识神者,为益多多也。以故愚夫愚妇念佛,易得益。大通家能通身放下,亦易得益。若唯以义理是卜度者,则不得益,或反得病。及未得谓得,流入狂派者有之。

复马契西居士书一

圣贤之学,皆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而始。况欲了生脱死,超凡入圣者乎。格物致知,当看四书蕅益解重刻序,及袁了凡四训序。昔白居易,问鸟窠禅师。如何是佛法的的大意。窠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曰,这两句话,三岁孩童也会恁么道。窠曰,三岁孩童虽道得,八十翁翁行不得。须知此语,乃一切学佛法人之总关切要语。诸恶众善,皆须在心地上论。不专指行之于事而已。心地上了不起恶,全体是善。其念佛也,功德胜于常人百千万倍矣。欲得心地唯善无恶,当于一切时处,主敬存诚,如面佛天,方可希企。心一放纵,诸不如法之念头,随之而起矣。
 楼主| 发表于 2010-2-7 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复马契西居士书九

事持者,信有西方阿弥陀佛,而未达是心作佛,是心是佛。但以决志愿求生故,如子忆母,无时暂忘。此未达理性,而但依事修持也。理持者,信西方阿弥陀佛,是我心具,是我心造。心具者,自心原具此理。心造者,依心具之理而起修,则此理方能彰显,故名为造。心具即理体,心造即事修。心具即是心是佛,心造即是心作佛。是心作佛,即称性起修。是心是佛,即全修在性。修德有功,性德方显。虽悟理而仍不废事,方为真修。否则便堕执理废事之狂妄知见矣。

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须知律为教禅密净之基址,若不严持禁戒,则教禅密净之真益莫得,如修万丈高楼,地基不固,则未成即坏。净为律教禅密之归宿,如百川万流,悉归大海,以净土法门,乃十方三世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法门。故华严入法界品,善财蒙普贤加被开示,已证等觉,普贤乃令发十大愿王,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复以此普劝华藏海众。而观无量寿佛经,下品下生,乃五逆十恶,将堕阿鼻地狱之人,蒙善知识教以念佛,或念十声,或但数声,即便命终,亦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观此,则上自等觉菩萨,不能出于其外,下至逆恶罪人,亦可入于其中。其功德利益,出于一代时教之上。以一代时教,皆仗自力,以出生死。净土法门,未断惑者,仗佛慈力,即可带业往生,已断惑者,仗佛慈力,遂得速登上地。乃一代时教中之特别法门,不可以常途教道,相为并论也。以故华严法华等诸大乘经,文殊普贤等诸大菩萨,马鸣龙树等诸大祖师,悉皆显阐赞导,普劝往生。

复冯不疚居士书

一阴一阳之谓道,此孔子赞易之言。易以阴阳为本,故孔子作如此说。后世之人不知道,便将阴阳二字,崖板认作阴阳。彼邪见者,又将阴阳移于男女。所谓鹦鹉学人语,了不知人事。今不避烦琐,略为指明。庶不致由圣人明道之言,而无知者误之以作永堕三途之恶业耳。一非一二之一,乃混合无间之谓。阳,即明德。此之明德,人人具有,由其人欲之物障蔽,致本有明德,不能显现。若能格除人欲之物,则明德自可显露,是之谓明明德。阳,即明德。阴,即明明德之明。中庸所谓诚明。诚,即明德。明,即明明德之明。诚明合一,则是明明德。则是伏羲神农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各圣所传之道。孔子在大学,则直言明明德。子思在中庸,则言诚明。周易一书,乃圣人观象喻道与教之书,故以一阴一阳为道。后世智识浅劣,遂死认阴阳,竟至拉及男女,竟至邪人引为诓骗无知行邪僻事之据。其诬蔑孔子,破坏易理,疑误后人,罪岂有极。我如此说,恐汝不信。试观乾卦六爻之龙,自可备知,亦不必遍研六十四卦矣。彼谓阴阳相合为道,深山中岂无阴阳之气,而必欲用人之阴阳乎。人之阴阳,是生儿女之本,岂天地日月星辰之本乎。此种邪说,臭秽之极,不堪挂齿,彼犹以为道。真所谓以人粪作栴檀,乃不识香臭之人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22:12 , Processed in 1.59463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