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开门

[大德开示] 海涛法师说故事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10. 两角钱多于千两黄金

  从前有一个很贫穷的女孩子,有一天,她从乡下来到舍卫城找工作,碰巧经过一寺庙正在举办供僧法会,她看到很多施主都来供僧布施。

  这时,贫穷的女孩子心里想:「我前世没有种福田,所以今生贫苦,日日出卖劳力为三餐奔波。现在遇到清净福田,应该好好把握布施种福田的机会才对。」

  她就将身上仅有的两角钱,放进功德箱里供养僧众。

  当她将钱放进功德箱的时候,里面的住持老和尚看见了,住持就走出来向大家宣布:「这个女孩子是我们今天的功德主,虽然大家捐的钱都比她还多,而这女孩只捐两角钱,但这却是这女孩身上全部的财产,她以最虔诚的心来布施,就这份布施的心,我宣布她是今天的功德主。」

  这个贫穷的女孩子听了很高兴,但是布施完了,也确实身无分文,当她离开寺庙后,只好沿街行乞,到了中午,她走累了,便走到一棵树下休息,当她睡着了以后,出现一个奇迹。

  此时是正午,日正当中,但是太阳却晒不到她,她上头有一圈云为她遮蔽阳光,相传这是有德的人才能有的瑞相,但竟然在这贫穷的女孩身上产生这种神迹!

  那时候,在附近有一个小国家的国王,他的皇后刚过世,国王的原意是不想再娶,但是,每个大臣都进言:「国王!您一定要再娶,这样才能传宗接代,我们去替国王找一个全国最有德行的女人来做皇后。」

  当这些大臣们在找寻新皇后的人选时,经过这女孩休息的地方,大家同时看到了这太阳晒不到她的神迹。

  「啊!这个女孩子一定是个有德的女人,她就是新皇后的不二人选!」所有的大臣一致认同地说。

  这布施两角钱的贫穷女孩,当下从乞丐变成皇后,成为一国之母,过着尊贵的日子。

  这个女孩子成为皇后之后,知道自己是因布施功德所致,便感念当初捐两角钱供僧的佛寺。

  「我那时候布施两角钱就已经是功德主了,我现在贵为皇后,带更多黄金到佛寺供养,那个老和尚看到我一定会很高兴,一定更尊敬我是大功德主。」皇后心里想着应该再去做更大的功德。

  于是,皇后坐着八人抬着的大轿,几箱子的供养品跟在后头,一路上浩浩荡荡地来到佛寺。

  当皇后驾临佛寺时,随从们大声喊着:「皇后驾到!」知客师父们赶紧出来热络招待,就怕一个不小心得罪了皇后娘娘。

  此时,皇后等候多时,就是看不到住持老和尚,怎么派人进去请,老和尚就是不出来。

  就在皇后心里觉得纳闷时,老和尚派了位小沙弥来向皇后说了以下这番话:

  「住持师父说:『您当年布施两角钱是真正的虔诚,是以全部的财产布施,而您这次来布施并不是因为虔诚的心,而是因为现在贵为皇后,要大家知道,希望受到人家赞美,是为了做功德主而来的。所以,没有什么功德,我不需要出来和您见面。』」

  皇后听了小沙弥一番话,内心惭愧不已,原来贵为皇后的自己,拥有一切,却失去身为贫穷女孩时那份虔诚布施的心!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11. 一亿里的故事

  古时的印度社会,是个阶级制度非常分明的国家,人民的地位相当悬殊,就连住的地方都有划分阶级。

  位于南印度的王舍城,住民都很富有,但还是有阶级的区分,他们按照财产的多少,分成九个阶级居住着,在这九阶级之首,是个被称为「一亿里」的聚落,一定要有一亿黄金的人,才可以搬到这聚落来住。

  当时,有一个居住在第九个阶级中的人,很向往住于一亿里中那份首富者的荣耀,他希望能跃升为那里的住民,可是自己并没有千万的家产。

  这做父亲的人很有骨气,他对着他八岁的儿子和妻子说:「我一定好好地努力赚钱,在这辈子赚满一亿黄金,带着你和你母亲搬到「一亿里」去住,让你们过好日子。

  为了具足这一资格,从此,这个父亲每天早出晚归,努力做生意累积财富,他不惜辛劳多方想法去赚钱,然而数年来的劳力,才凑足十分之九的资格,正差一步就达成理想的时候,却被病魔缠倒了,病势很危急,他知道自己已经不久于人世了,在临死之前,召唤他十多岁的儿子到床前交代遗言:

  「儿子啊!我是不会好了,唯一不放心的是毕生的愿望没有达成,父亲对不起你,无法满足你们的愿望,但是,做儿子的你,要继续努力,带着你母亲,一定要住进『一亿里』里面。」父亲抓着儿子的手不放心地做最后的交代。

  「好!爸爸!我一定依照你的遗愿。」儿子流着眼泪地答应了。

  这孩子虽然还年小,却有高人的智慧,他明白真正的祸福是什么,世界上的财宝像毒蛇,从古以来,多少众生为了贪求而作奸犯科,不惜手段损人利己,招来重重叠叠,理不清、受不尽的苦报。大家不明白,一个人的福报也不是凭空而来的,不下种哪会有收获呢?富贵有它的门路,布施才能踏进富贵的领域。

  可是他知道他母亲不会懂得这些道理,等办完父亲的后事之后,这个十几岁的孩子很婉转地对母亲说:

  「妈妈,父亲叫我要完成他的愿望,我有一个很好的办法,不要等到将来,现在就可以住进一亿里享福,只要把家中的财宝悉数交给我,让我来经营,我一定要带着您住进『一亿里』里面。」

  母亲听后将信将疑,可是她是疼爱孩子,想依赖孩子的,所以还是将宝库的钥匙交给孩子。

  孩子拿到全部财产,整天在外面用它雕塑佛像、建造塔庙、供养比丘,做宣扬佛法的费用,又取出一部份来救济贫苦的人。

  这小孩拿着他父亲毕生的积蓄,每天忙进忙出的,忙碌了几个月,做母亲的眼看财宝一天天地消失,虽然儿子每次都婉转解释给她听,但做母亲的心里仍然很担忧,不要说做不成一亿里的居民,就怕连生活也将失去依靠。

  不到半年,父亲半生的积蓄都被儿子散发精光了,这母亲终于忍不住了,把儿子叫来问:

  「儿子啊!这半年来,你到底有没有赚到钱?」母亲不放心地询问着儿子。

  儿子回答说:「我已经将父亲的积蓄全部用完了!」

  他的母亲一听,气的差点昏倒,哭着教训他儿子说:「你说你要去赚钱,怎么会把钱花完了呢?这样叫做经营吗?」

  这母亲无法理解儿子的做法,只知道这下子家里比以前更穷了。

  但是,更不幸的事情又降临了,过不了一个礼拜,他儿子突然高烧不退而死亡,连医生都来不及请,孩子就撒手离开她去了。

  财产没有了,唯一的孩子又死去,福还没有享受到,祸难却先临身了。母亲悲痛欲绝,家里又没有钱,丈夫和儿子接连过世,不知接下来的日子怎么过,恨不得追随孩子一同死亡。

  这时,在一亿里里面传出征募奶妈的消息,原来在一亿里里面有一位大富翁,他是有九亿的黄金那么富有的人,但是结婚多年始终膝下无子,为了没有传宗嗣继家产的儿子整日苦恼着,这一大笔的财宝如何处置呢?

  于是,富翁整天坐在轿子里往所有的寺庙去巡礼祈求,他希望获得一个福慧俱全的儿子。后来,因为他虔诚地拜佛,第一太太果然为他生下一个男孩,孩子长得很俊秀,有一种不同常人的神采,看到的人都啧啧称奇。

  这富翁老来得子虽然很高兴,而且又是唯一的独子,但是这小孩自从生下之后就是每天哭,而且不吃奶,无论用什么喂他,他都不吃。三、四天下来,孩子对母亲总是像陌生人一般,母亲抱他,他就哭;母亲喂他奶,他也哭,不吃奶怎么行呢?而且动不动就嚎啕大哭。
这富翁和妻子都很烦恼,孩子的母亲怕孩子活不下去,硬是灌奶给孩子也不行,弄得小孩哭,大人也哭,而且无论谁来哄孩子都没有用,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老富翁比自己的命都要紧。

  这时候,这富翁只好贴出聘请奶妈的告示。

  这富翁聘请奶妈的方式很特别,就是让应征的人抱一下哭闹不休的儿子,无论是谁,只要孩子在她手上不会哭,或让孩子肯吃奶,就立刻赏赐黄金以及让她成为富翁的家眷,住进家里面来。

  当告示一出的时候,许多女人都来应试,希望有机会获得黄金等赏赐,但是一个个来抱孩子的妇女都使孩子哭得更大声,莫说喂奶,就是抱也抱不住。

  几天过去了,许多女人失望着回去,心想:要做富翁的家眷还真不容易!

  这时候,那个前后死了丈夫和儿子的可怜母亲,虽然已经过了一年多,但她还是很悲伤,不晓得如何独自过生活。当她听到征求奶妈的消息,她也就跟着大家去排队凑凑热闹。

  当轮到她抱小孩的时候,这哭闹不休的婴儿一到她手上时,就像见到亲人般,竟然停止了哭闹,还挂着泪珠朝她微笑,佣人递过奶瓶来,她塞进孩子的小嘴,这婴儿竟然贪馋地吸吮起来。

  那老富翁夫妻看了非常的高兴,一直拜托这可怜的母亲来照顾他儿子,除了赏赐许多黄金给她,并安排居住的处所,只要求这妇人好好的照顾他儿子,做他儿子的奶妈。

  终于,这个死了丈夫、儿子的可怜女人,总算是可以好好安顿她的生活。

  这一天晚上,大家都睡着了,她还不能入睡,躺在床上一次又一次回忆这一天的经过,她实在难以相信,她竟然能住进一亿里来。

  「是不是在梦中?」这母亲喃喃地自言自语。

  「不是的,妈妈!」

  有人在答她的话,谁?她从床上坐起来,向周围寻搜,却四处看不到人。

  「妈妈,是我!」哦!是身边的婴儿,老富翁的孩子在向她说话,老富翁已经请她做奶妈,把孩子交给她照顾。

  「妈妈!妈妈!你不认得我了吗?」

  「你?」她很惊奇,这初生儿竟会说话,还叫她妈妈。

  「是的,是您那死去的儿子又转生了,你不是说爸爸的遗志是要我们住进一亿里吗?现在我们是一亿里中的首富人家的人了。」

  原来,这个孩子将他父亲钱全部用来布施做功德,得到大福报,投胎做为有钱人家的儿子。现在达成愿望了,他真的把他母亲带到「一亿里」里面来住,现在是有钱人了。

  望着怀里的孩子,这可怜的母亲顿时流下了眼泪,这时她才知道散财施舍就是发财致富的快捷方式。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12. 七天的自由

  从前,有一对很贫苦的夫妇,衣食不足,生活艰难,虽然到处寻苦工做,但工作机会难寻,因此经常在饥寒交逼中渡着无可奈何的日子。每当看到人家的富裕,比起自己的穷困,两夫妇经常悲叹不已。

  有一天,夫妇俩做完苦工回到破屋时,丈夫罽夷罗对坐在前面的妻子说:

  「佛陀说:贫穷的人,就是前生犯了贪吝所致,今生虽然有万贯家财的人,如果不修福、不布施,来世也一定不得富裕的日子。」

  说到这里,罽夷罗停了一下,接着又说:「唉!我们就是前生不修福,不知种福田,今生才会受到这样的穷苦。」

  「那我们也可以去修福呀!今生得不到富有,也希望来世能脱离贫穷。」他的妻子听了丈夫所说的话,便不加思索地回答着。

  「是的!我也这么想,但现在的我们连一天三餐都无法兼顾,那有钱财可以做布施呢?」丈夫无奈的说着。

  谈起钱,真令人伤脑筋,哪一条才是发财之道呢?但女人总是敏捷的,她很快的想出一个办法,对丈夫说道:

  「别愁!可以把我卖给人家做女仆,你得了钱,不就可修福了吗?」妻子觉得自己想的这个办法很不错,可是罽夷罗摇头叹说:

  「不,不可以的!你卖给了别人,叫我怎么生活下去?」

  虽然是一对贫苦的夫妻,但他们的感情很好,妻子又说:「如果你舍不得把我卖给别人,那么我们一起卖身,共同修福不就可以了啊!」

  夫妇商量决定以后,就到一个富翁家里,说明来由,富翁答应了,并谈好价钱,约期七天,让他们拿着卖身钱去做布施修福的事,七天后,两夫妇就必须到富翁家里一起做奴仆。

  得到金钱的罽夷罗夫妇,高兴得很,赶快到寺院里做布施、办斋供。他们忘记了辛苦,尽心尽力地为大众服务,他们认为这是最宝贵的日子,也是最后属于自己的日子。在这七天当中,他们要改变自己的命运,要为来世造福修因。

  时间过的很快,一下子,六天过去了,自由的日子只剩下最后一天。就在这一天,国王忽然也来到寺院设斋供养僧众。本来,国王一到,无论什么人,都要让国王先做供养,可是罽夷罗不肯让,国王不高兴地叫罽夷罗出来,罽夷罗见到国王,便说:

  「英明的国王啊!请原谅我的无礼,因为唯有今天的日子,是属于我自己的日子,明天起,我是属于他人的财物。所以,我不能相让这最后一天供养僧众的机会。」

  罽夷罗将详细的情形向国王报告,国王在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深为怜悯,称赞他们舍身修福的精神,于是为他俩夫妇赎身,并且送他们许多财物和土地,作为生活之需。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13. 南无佛陀塔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国家,国王有三个王子。有一天,国王和皇后带着三位王子出去玩,当国王和皇后在行宫休息时,三位王子自己跑出去玩,结果在山谷看见了一只瘦弱且饥饿不堪的老虎,老虎身边还有一只刚出生的小虎,母虎饥饿得无法忍耐,好几次望着小虎想将它吞入腹中。

  那位小王子看到了就问他的两位哥哥:「这老虎为什么这么瘦呢?是不是生病了?而且它一直看着小老虎,它可能是饿得受不了,想要咬死牠的孩子。」小王子天真地问着大王子和二王子。

  大王子回答说:「没办法,老虎一定要吃活的肉和血,不然它们活不下去,这只老虎可能生病了,所以没办法去猎捕,最后一定会把小老虎吃掉的。」

  「老虎很可怜,虎和豹大部份都是饿死的比较多,为什么呢?它们若是生病就没有力气去猎捕动物,无法猎捕就要活活饿死,或是迫于饥饿的痛苦而违背了母性,想吞食自己的孩子,这真是残酷而悲哀啊!」小王子哀伤地说着。

  二王子说:「不要理它们啦!我们赶快走吧。」

  那时候,三王子心里想:「大哥说一定要用活的肉,我该怎么救它们呢?」

  「哥哥!你们先走吧,我来想办法救它们。」小王子对着二位哥哥们说着。

  他的哥哥们想一想就回答说:「好吧!随便你,不过你自己也要小心,赶快回来,免得母后担心。」

  当二位王子离开时,小王子独自思维着:「我为什么要从其它众生的肉来救这老虎呢?虽然为了要喂这只老虎,一定要吃活的肉,但是,我去杀死其它众生来给老虎吃,这样也不对啊!我自己也有一个身体,我应该用我现成的身体来布施,而不是去伤害其它众生的生命。布施自己的身体不仅可令母虎饱餐,使小虎远离危险,也可鼓励大众兴起对动物珍爱的心。」

  小王子又想:「这个身体本来就是骯脏、不净的,是痛苦的根源,所以有智慧的人,愿意用这个无常、不清净,而且使我们痛苦的身体来做利益众生的事,这才叫做大智慧。」

  「我一定要利益一切众生!将悲悯心布施所有众生,帮助那些需要被帮助的人或是动物,这是我们身为人最神圣的责任和使命。因此,我决定来舍弃我这个不清净的身体布施给那只快要饿死的老虎和小老虎。希望我赶紧成正觉,了脱生死,也帮助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苦海,愿一切众生得到幸福快乐。」小王子在内心发着誓愿。


  当小王子体悟人生无常、身为苦本以后,他就从山谷跳下去,掉在老虎的旁边,虽然没死但也受伤了。

  此时,老虎靠过来闻一闻,但没有力气咬他,小王子看老虎不咬他,便拿起一枝树枝戳自己的肚子,让自己流血,那只老虎闻到血腥味便开始吸他的血、吃他的肉,最后小老虎也靠过来一起吃小王子身上的肉。

  就在此时,小王子的母亲正在行宫睡午觉,她做了一个梦,梦到一只老鹰来吃三只小鸟,其中一只被吃掉了,这个梦让他的母亲觉得很不吉利。因此,她醒来之后便很着急地等着三个儿子回来。

  等到晚上的时候,真的只有两个儿子回来,此时,全家人赶紧出去寻找。到了山谷的地方,什么都没看到,只见地上有一滩血、骨头和小王子的衣服,大家一看,内心都明白发生什么事了,全家人悲痛不已。

  就在他们为小王子悲伤的时候,天上忽然放光了,一位天神降临下来,跪在他的父母和哥哥面前:
 
  「父王、母后,以及两位哥哥!请你们不要为我悲伤,我今天牺牲自己的生命拯救这只濒死的老虎,以这样的果报让我转世为天神,你们应该替我感到高兴才对,我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要早日成佛、为了要帮助众生。」

  「还有,母后!请您将我的骨头收拾起来,火化之后,建一个塔供奉起来,我发愿:只要众生若有生病,礼拜我的塔,我将以我的愿力使他离开病苦。」成为天神的小王子如此说着。

  这个转世为天神的小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前身,当时那个塔还留着,在现今尼泊尔这个国家,被称为「南无佛陀塔」,这就是世尊过去世布施的愿力,以此和后世的众生结善缘。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14. 树神也来抢功德

  佛陀的两大弟子,舍利弗尊者,人称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则是神通第一。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人的感情很好,他们两个出家没多久,就证得阿罗汉,阿罗汉可以入定七天进入阿罗汉的襌定法乐中。

  有一天,舍利弗与目犍连两人相邀暂时离开僧团,独自去山里修禅定。

  当时他们两人都进入甚深的禅定里,入定七天,当第七天时,目犍连出定了,就去看舍利弗,结果,他看到舍利弗抱着肚子坐在那里。
当时,目犍连看着舍利弗在疼痛就说:「舍利弗啊!你在未出家前,你若是肚子痛的时候,你的母亲是怎么医治你的?」

  那时候,舍利弗说:「在还未出家之前,我母亲若是看我这么疼痛,她都会用蜂蜜加牛奶以及一种酥一起煮成粥给我喝,喝下去肚子渐渐就不痛了。」

  目犍连听了就说:「好吧!舍利弗,明天出去托钵时,我向施主请求,看看是否有这种东西。」

  当他们两位尊者在讲话的时候,外面一棵大树的树神听到了,这个树神,当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尊者在入定乃至出定期间,树神都在一旁做护法,因为,树神知道谁若是能供养到刚出定的大阿罗汉,是功德无量的,现世就超度、现世就得大福报,所以树神听到舍利弗这么说,他想要来抢这个功德。

  于是,到了晚上,树神就利用他的鬼道神通去附身在村长的儿子身上,使得村长的儿子忽然变成乩童。

  村长看到他的儿子忽然间变成这样,眼神怪异,又跳又叫地讲了一些奇怪的话,这时树神就附在他的身上讲话:

  「村长,你赶快请你太太煮粥,用蜜和牛奶再加一种酥把它煮好,明天早上,如果目犍连尊者来到你家,经过这个地方,你赶快供养他,而且要煮两大碗,一碗供养目犍连,另一碗请目犍连尊者带回去供养舍利弗。如果你按照我的吩咐,我就离开你儿子的身体,还会保佑他。」

  村长一听,随即说:「好!好!我一定准备。」村长马上叫他太太立刻准备。

  到了隔天早上,村长老早就站在村口等待,远远看到目犍连,就立刻跪了下去:「尊者!我煮了粥要供养尊者。」

  目犍连接过来一看,正是舍利弗要的牛奶和蜜的酥粥,马上就想赶回去拿给舍利弗。

  结果,村长却拉住他说:「尊者!请您等一下,您一定要先喝完,喝完后,我再另外准备一份让您带回去。」

  那时,目犍连虽然心里觉得奇怪,昨天才说希望托钵时能讨些牛奶和蜜的粥,今天就马上碰到,而且又是这么的凑巧,只觉得不可思议。

  但目犍连也没有多想,就把那碗粥喝了下去。喝完以后,村长果真又供养了一碗,目犍连就用神通飞回去找舍利弗。

  那时,舍利弗还抱着肚子坐着,目犍连就赶紧把托钵得来的牛奶粥端给舍利弗,并且告诉舍利弗:

  「真是不可思议啊!昨天才说希望今天托钵时能讨些牛奶粥回来好消除你的疼痛,结果今天一早就有人供养这碗粥了。」

  舍利弗不愧是智慧第一,他看着这碗粥时也觉得不可思议!为什么昨天才说的事,今天马上就有人供养呢?

  舍利弗冷静的思考并用阿罗汉的神通入定观察这碗粥是怎么来的?入定一观,知道了整个来龙去脉。

  原来,是他们昨天出定时所说的话被树神听到了,而且树神用了不正确的手段附身在村长儿子身上,因此今天目犍连才能得到这碗粥。
那时,舍利弗就把那碗粥端给目犍连,并且告诉目犍连:「这碗粥不可以吃!这是邪求得来的,我宁可肚子痛,痛得肝肠寸断,也不要破坏佛陀所制定的活命戒,这种邪求而来的食物我不能吃。」

  目犍连听舍利弗这么一说,也觉得惭愧,就起身把那碗粥拿去倒掉,当目犍连把那碗粥倒掉的同时,舍利弗的肚子痛就停止了。

  从那时起到舍利弗舍报的四十五年期间,舍利弗不曾再发生肚子疼痛的事。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5. 上天帮忙请客

  在佛陀时代,有个叫做「罗阅城」的地方,有一天罗阅城里聚集了许多人,正在商议每人出百钱,以办斋供养佛陀与僧众的事。

  此时,有一苦人名叫鸡头,贫穷无钱,也跟着挤在人群中听大家会议,众人见他贫穷寒酸的模样,便说:「你没有钱财,无资格参加,赶快离去!」

  鸡头懊丧纳闷,回到家,忧愁叹息,其妻见丈夫脸色沮丧,便问道:「什么事这样忧愁,谁委屈你?」

  「唉!世人都见人不见其心,我虽然贫穷,但我的心是虔诚的,只因为没有钱参加众人供养佛陀及比丘,而被人赶出来。」鸡头无奈地说着。

  「原来如此!不过,没有关系,你可以到弗目余密多罗长者的家里借些钱来办斋会。」鸡头的妻子想出了这个办法。

  鸡头听了之后,立即高兴地前往长者家中借钱,并答应:「我十日当中必定还你的钱,如果到时后不能还时,我将以我的身体及我妻子的身体做为你的奴婢。」

  有了鸡头的承诺,长者才放心把钱借给他。

  鸡头拿到钱后告诉众人说:「我现在已经有钱了,请你们也让我参加供佛的斋会!」

  众人冷漠地说:「我们已经筹备好了,数目充足,不需要你的钱!」

  鸡头虽受挫折,一再地遭受别人的冷淡轻视,但他诚恳的供养之心坚固不移。夫妇二人商量后,来到佛前禀告一切,佛陀怜悯鸡头说道:「你的虔诚恭敬,我已察知,佛陀不会辜负有心人的。明日,我当与诸弟子接受应供;同时,你也可请国王一同来受食。」

  鸡头闻言,欢喜雀跃,心花怒放,喜冲冲地进入宫中,对国王说道:「英明的国王呀!我真是三生有幸,蒙佛陀慈悲,明日要接受我的供养。佛陀之意,也请国王劳驾光临!」

  国王是佛陀的在家弟子,听佛陀有命,那敢怠慢,便驱车前赴应命。

  这时,帝释天知道这件感人的事,便对毗沙门天王说道:「世间有一苦人鸡头,发大欢喜心,虔诚供佛斋僧,你可去扶助设斋。」

  毗沙门天王闻言,立即以神通力办了很多珍肴佳膳,帝释天又对毗湿波伽摩天子说道:「世间有一苦人鸡头,发大欢喜心,虔诚供佛斋僧,你可前去化他的住宅为高广的讲堂。」

  有了毗沙门天王以及毗湿波伽摩天子的示现相助,鸡头夫妇便在富丽庄严如讲堂似的住宅中,设珍肴佳膳供养佛陀及诸比丘,这时,龙天拥护,国王及群臣围绕,场面隆重庄严。

  斋食完毕后,佛陀又为鸡头夫妇以及国王和众臣们宣说苦集灭道的四圣谛之里,在场者,皆大欢喜。此时,那些无法参与盛会的有钱人,才感到惭愧。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6. 变成大鱼的国王

  释迦牟尼佛在王舍城的竹林精舍教化众生的时候,有一次,阿难尊者在法会中站起身来,合掌问佛陀道:

  「佛陀!当初您在鹿野苑中,初转法轮的时候,首先为五比丘说四圣谛的妙法使他们成为阿罗汉。」

  「佛陀!五位比丘在过去生中和佛陀有什么殊胜的因缘,能最先听闻佛法?请佛陀垂爱,慈悲为我们解说!」

  佛陀对阿难和大众说道:「这五位比丘,在过去世曾经吃过我的肉才得以保全生命,所以今世才能最先听闻佛法,得到解脱。」

  佛陀说这些话时,在场听到的人无不感到奇异!

  此时,阿难又站起来问:「佛陀!他们在前生为什么吃佛陀的肉呢?」

  这时四周静悄悄的,大讲堂里虽然坐有上万人,可是一点声音都没有,大家连呼吸都不敢大声,静候着佛陀宣说五比丘的因缘。

  宝座上的佛陀,开口说了:

  过去,有一个国家,国王贤能干练,量大心慈,几百万的人民在国王仁爱的领导下过着国泰民安的生活。可是世事无常,在安乐愉快的生活中也遭遇到旱灾之苦,人民受到煎焚的渴苦,一切农作物都已枯死。据当时天文学家的预测,这种灾难可能长达十二年之久。

  当时国王忧愁万分,十二年的灾害,国内人民的生命还保得住吗?于是,国王招集大臣讨论解救的办法。最后,决定的方法是:

  「将全国人民所积存的粮产都集合起来,并将国库里的所有粮产全部拿出来,然后统计全国的人口,以一天可生存的最少数量分配给每一个国民。」

  国王下令,从当天开始就实施这个办法。人民虽然生活困苦,但还没有发现饿死的人。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的过去,所有的粮食也将吃尽了,田园枯干得不能播种。国王的心里焦急难过万分,左思右想,他决定舍自己的生命以保全大众的生存。这时他宣布说:
「我要到外面周游,时间不限定,走到那里,休息到那里,谁愿意跟我去就去,不愿去的人留在国里。」

  听说国王要出游,就约有二万人愿跟随着去。当天出发,来到一座小山,大家都已疲倦不堪,国王走到茂林下,下令大家随便休息。因为过于疲乏,二万人民很快地睡着了,国王一个人坐在高处,看到大众皆已熟睡,就向四方礼拜以后,默默地发愿说:

  「现在国内的人民遭受饥荒的痛苦,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必有绝命的可能。为了大众的生命,我愿牺牲自己的生命,更愿来世,生为大鱼,以我身上的肉,来救济一切人民的饥饿。在我的身上,令他们有取不尽,用不竭的血肉。」

  祈祷发愿以后,国王爬到高大的树上,舍身跳下来,随即毙命身死。

  国王死后,随着他的愿力化生为大河中的鱼,这条鱼身长有五百由旬,(一由旬为四十里,五百由旬即二万里)。

  这时,城里有五个土木工人。有一天,他们到河边工作,被河里的大鱼看到了,就发出人语说道:

  「你们如果肚子饿的话,可来割我的肉充饥,不过吃饱以后,还愿你们尽量割我的肉带回城里,分给别人吃。今天,你们先吃我的肉,将来我修行证果时,一定先来度你们,离开痛苦。」

  大鱼说到这里,停了一下,又说道:「你们回去时,告诉全国人民,说需要的人尽可以来拿。」

  五个工人听了大鱼的话,非常欢喜,拿起利刀,在大鱼身上随意割肉来吃,吃饱了,又带很多回去。到了城里,逢人就说,把这种消息传遍全国。因此,很多很多的人都到河边取鱼肉吃。

  但真是不可思议,无数的人割鱼肉、吃鱼肉,可是永远有割不完的肉。这样经过十二年的饥荒,却没有一个被饿死的人。

  阿难!你知道我为什么说这段往事呢?当时的国王就是我的前世。回忆当初,发愿要成佛,我经常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利益众生。当时的五个土木工人,就是今世的五位比丘,现在围坐在我四周的八万人,都是曾经吃过我的肉的人。

  佛陀讲到这里,弟子们感动得流下眼泪,并发愿以后要努力勤修,早日证果。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2 | 显示全部楼层
 17. 免除死刑的契机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出家人,他是大迦叶尊者的徒弟,他原是迦叶尊者未跟随佛陀出家前的朋友。他因为看到迦叶尊者出家修行,持戒律、修苦行,很尊敬他,就跟随他出家。

  他出家之后也跟他的师父一样很精进修行,深入禅定,并证得四襌。

  有一天,他到一个施主的家里接受供养,在闲聊中他发觉这位施主的家里很有钱,而且屋内到处都是珠宝的摆饰。

  看着这些珠宝,这位比丘心里起了凡心,贪恋那些珠宝。尔后,因欲望所使,他舍戒还俗了。

  还俗了之后他的生活变的很可怜,也没有钱,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心里又想要得到那里的珠宝。结果,他去结交一些盗贼朋友,开始从事偷抢掠夺的行为,以满足内心的贪欲。

  有一次,他和那群强盗友人结伙偷皇宫的珠宝,结果不幸被抓到,判了死刑。当他要被斩头之前,他从前出家时的师父——大迦叶尊者来到他的面前。

  迦叶尊者不忍他这个徒弟因惧怕死亡而堕入恶道,特来度化他。

  此时,迦叶尊者来到他面前:「比丘啊!『保持正念』,将你过去修持襌定的功夫拿出来,专心在某一个目标,志心一处,无事不办。这样,你就不怕痛苦。」

  这死刑犯听了他师父慈悲的言语,猛然惊醒,他想起了过去修行的清净、自在,继而想到自己因贪欲而落到即将被砍头的地步,内心真是悔恨不已。

  但既然是自己所造的业因,就要坦然接受这苦果。想通了之后,他开始收摄身心,专心念阿弥陀佛,静观内心,提起了过去修禅定的功夫,他整个人感到很安详。

  这时,即将行刑,刽子手看到这死刑犯态度如此安详,心想:「真是太奇怪了,我斩头十几年,不曾看过死刑犯不求不饶的,还这么安稳,面对死亡不害怕,一付从容就义的样子,会不会是另有隐情?」刽子手赶紧将此事报告波斯匿国王。

  波斯匿王一听就赶到刑场,一看!果真如此,波斯匿王也觉这个人不可思议,就审问了他。原来他是迦叶尊者的徒弟,因一时内心的贪欲,而沦落到今天的地步。

  波斯匿王是个佛教徒,一向尊敬出家人,看到这死刑犯有悔改的样子,就饶恕了他的死刑。

  此时,佛陀借着这个机会来跟这重获自由的死刑犯放光开示:

  「你过去离开世间欲望的污染来出家,因内心的贪欲又回到世间的染污里面,而有今天这样的下场。现在,波斯匿王尊敬你过去出家修行的身分,饶恕你的死刑。获得新生的你,应该保持正念,清净你的内心,在我们的精神上绝对不要有任何的污染,要将欲望连根拔起。」

  这被免除死刑的人,感受到佛陀的放光加持,就入定观察。

  「啊!真的!这个世界凡是一切存在都是因缘和合,生灭变化,一切存在都是无常,苦,无我的,我为什么对它执着呢?」在那个时候,他证得了初果。

  重获自由他又回到僧团出家,依照佛法的修行,很快就证得阿罗汉果。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布施得来的财富

  须达多长者,是位乐善好施的大慈善家,他喜欢救济贫穷的人,常常布施他们衣食物品,在舍卫城的全境内,不分男女老幼,只要是困苦的、没依靠的,一旦去求他,他都很乐意地帮助他们,因此,大家都称他叫做「给孤独长者」。

  有一次,须达长者为他最小的儿子,到王舍城首罗长者的家中议亲,在无意间,拜见到佛陀并聆听到佛陀的法音,须达长者心中非常高兴,当时就发心要建筑精舍,想请佛陀及比丘们到舍卫城去施行教化。

  佛陀很喜欢须达长者的发心,就答应他,等精舍完成后,一定前去。

  须达长者返抵舍卫城,马上开始四处探访合适的地点,在探访许多地方之中,他看中了祇陀太子所拥有的一座园林,这座园林的面积非常广阔,园中有山有水,有花有草,所谓山明水秀,林茂花香,是一个清净幽美的好地方。

  须达长者心里想:「如果能用这地方来建筑精舍,供养佛陀讲经说法以及比丘大众们的安住,那真是再好不过了。」

  可是须达长者又想到这座园林据说是祇陀太子最喜爱的,要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太子肯得把这座园林让下来呢?

  「虽然觉得困难,但是还是要去见祇陀太子,要求太子把园林卖给自己,好建设供养佛陀及僧众的精舍。」须达长者在心中下定决心。
于是,须达长者前往拜访祇陀太子并表明来意。果然,祇陀太子无论如何也不肯答应,看到须达长者再三地请求,祇陀太子觉得不好过份拒绝人家,因为须达长者是国中很负有声望的人,这真不知如何是好!

  祇陀太子心里想:「如果说出个最大的数目,使长者买不起,断了这个念头,这样我也不算得罪他!」

  因此,祇陀太子对须达长者说:「本来我是不愿让的,既然您这样的需要,好吧!只要您能用黄金把园地都铺满,以那铺满的黄金为代价,我就可以让给您。」

  须达长者一听,立刻答应祇陀太子,深怕太子反悔,因为好不容易,太子才说出了这个数目,这样建造精舍总算有希望了。

  须达长者内心高兴万分,立刻回家凑足铺地所需的黄金,并叫家人用车辆把黄金一车车地拉到园中来铺地。

  祇陀太子原先本想难倒须达长者,开出这样的天价叫他买不起,现在目睹此状也很受感动,就对长者说:「地算是您长者的了,但园中的花草树木,我并没卖给您。佛陀究竟是什么人?你肯这样为他热心?现在,请您允许我把这些树木供养佛陀好吗?」

  须达长者听太子如此一说,就把佛陀如何伟大详说了一遍,他俩都深受感动,万分欣慰。

  精舍建成,须达长者马上迎请佛陀及僧众们到来,因为是给孤独长者布施的园,祇陀太子布施的树,所以佛陀就用他两人的名字,把这精舍命名为「祇树给孤独园」。

  此事为须达长者生平布施金钱最多的一次,也是促成他家产赤贫的原因。

  建设完精舍,须达长者已经到了库空如洗,手无一钱的地步,三餐更是有一餐没一餐的。有一天,须达长者在垃圾堆中检得一个木斗,木斗的质料是无价之宝的栴檀木,但因为不洁净,市上很少有人愿意向他收买。

  最后,须达长者勉勉强强换到白米四升回来。

  须达长者的太太,拿了长者换回来的米,先量了一升米,才炊熟,门口站着舍利弗来托钵乞食,她很欢喜地把一升米煮成的熟饭,都供养给舍利弗。

  她又再拿了一升米去炊,正当炊熟的时候,目犍连又立在门口。于是,她又把饭供养给目犍连。

  第三次的熟饭又供养给大迦叶,现在只剩下最后的一升米了。

  正当这最后的一升米将炊熟时,佛陀到了。她心里想:「刚剩下这升米,才煮熟,佛陀就到了,莫非是应受的苦报已毕,福报将要现前?」于是她把锅里所仅余的饭,悉数供养佛陀。

  佛陀亲口为他们一家人祝愿:

  「罪灭福生,从今日起,永恒富饶,更无困乏。」

  这在这个时候,家人来报喜讯道:「家里的金银钱财,珍珠宝贝,仓库中的米谷布帛,未知何因,堆得满如山丘,比以前富有的时候还要多。」

  须达长者心中明白,这是佛陀怜念所致,于是大设斋供,供佛及僧,虔诚地请求佛陀说法,大家都受到很大的法乐。
 楼主| 发表于 2010-2-2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19. 无心之过造成的遗憾

  在佛陀时代,有一位大施主,非常的有钱,他只有一个独生子,这孩子从小就在保母的精心照顾下成长,大施主并请了全国最有学问的老师来教授他的孩子学习文学、天文、地理以及世间各种学术。

  有一天,这孩子突然生病了,而且背上还长出个大疱,腰也佝偻弯曲,成了个驼背人。家人多方求医,花了许多钱治病也无济于事。最后,他们决定请当时著名的大德们来为孩子医治驼背的病。

  在印度当时的外道,有所谓的「六师外道」,这六大师在当时是非常的有名。于是,大施主请来六大本师,供养他们饮食以及无数的财物,祈求能治好他孩子的怪病。

  当时,六大师们用一些药物、咒语等用心地医治,但仍不见效。

  大施主有一个朋友是佛教徒,他提醒大施主说:「您不要皈依那些外道本师,应该皈依我等大师释迦牟尼佛。」

  大施主听后,欢喜无比,便前往拜谒世尊,世尊为他传授了一些法要,大施主又祈求世尊率弟子于次日到家中应供,世尊默许了,大施主非常高兴。

  第二天,大施主亲自去迎请世尊及众弟子。世尊披上袈裟,手持钵盂,率众弟子前往施主家。

  大施主的驼背孩子看见远处走来的世尊,尤其见到佛陀的三十二相好,心中欢喜不已,竟然激动得在床上跳了起来。

  这么一跳,他的背竟然立即直了,恢复如常人一样,这孩子便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信心,马上到世尊面前恭敬、顶礼。

  大施主虽然没事先向佛陀说明是请佛陀来给孩子治病的,但看到自己的孩子如今不药而愈,全家大小对世尊更加恭敬顶礼,并敷起高座,请世尊及僧众分别入座,以最上品的饮食作供养。

  当时,大施主的孩子心想:「世尊治好了我的病,断除我的痛苦,使我获得了安乐,为报佛恩,我应该生生世世出家。」

  于是,他请求大施主同意让他出家,在经过大施主同意之后,他来到世尊前,合掌顶礼、随佛出家。出家后,佛陀给他传法,他精勤修持,不久便证得罗汉果位。

  此时,诸比丘请示佛陀:

  「世尊,此人以何善业得生富贵之家?以何恶业弯腰驼背?以何因缘得佛亲自加持而恢复如常?为何于您教法下断尽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

  世尊回答说:

  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有迦叶佛出世,当时在鹿野苑有一施主,他的儿媳生了双胞胎,长大后他俩对迦叶佛深有信心,于是经父母同意后得以出家受戒。

  他俩认为迦叶佛教法中闻、思、修是得道的根本,所以请问迦叶佛:

  「世尊,我们应该先闻思还是先修行呢?」
 
  「先闻思然后再修行。」世尊如此告诉他们。

  这样,他俩兄弟白天听闻佛陀教诲、思维法义,精进不懈,但每到夜晚休息时,那个顽皮的哥哥老是喜欢去捉弄他那温和稳重的弟弟,经常压在他身上游戏着。日子久了,弟弟很生气,开始起烦恼。

  有一天,弟弟拿了个大砖石裹在自己的衣服里,这时哥哥又故计重施,戏弄自己的弟弟,结果哥哥的腰压在砖石上,把腰椎折断了,从此再也直不起来,成了个驼背子。

  弟弟心里很难过:哥哥虽然不应该对我无理,可我却使他残废了,弟弟内心后悔不已,他请了无数的医生给哥哥治疗,渴望哥哥能早日康复。

  不久,哥哥终于恢复如前。这哥哥也因为生病的关系,对生死轮回起了无比的厌离之心,更加精进修持,终于证得了罗汉果位,弟弟非常高兴,便经常恭敬供养罗汉哥哥。

  最后,弟弟在临终时发愿:

  「我一生中出家持戒,愿以此功德,能生生世世转生富贵家,并能在释迦佛出世时出家,证得罗汉果,愿我害哥哥的恶业不要成熟,若因果无欺,定要成熟,则愿释迦佛亲来消除我的痛苦。」

  当时,他害哥哥的业果成熟,而感得今生的驼背,也因临命终时发善愿成熟故,我今天亲自来消除他的痛苦,使他能立即恢复正常,今生能生于富贵之家,并且在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这一切皆是业感所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23 18:03 , Processed in 2.37842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