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讲三福集锦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去责怪经典,责怪佛菩萨。实在讲,佛菩萨是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了。自己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这个善的标准,他讲的善男子、善女人,有没有我的分?这个重要!所以净业三福不能不细细讲求,你才真的明了。孝养父母,什么叫孝?怎样养?这里头是大学问,这是佛法的大根大本。具足这样的条件,这就是佛门里面的标准,他完全符合善男子、善女人,他选择这个法门,用这个方法来修。
  经【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
  这是第一个利益,阿弥陀佛常常在你的头顶,这就是得佛本愿威神冥冥当中的加持。因为佛在头顶上,你看不到,他真在你头顶上,真的在保佑你、加持你。诸位要晓得,我们修净业求往生,这机会真难得,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法器。法器,用现代话来说,一定要具备佛对我们所要求的条件,我们统统具足,才有资格接受这个法门。这个条件是什么?就是净业三福。在《观经》里面,这一段经文多重要!韦提希夫人亲眼看见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生起无限向往羡慕之心,想求生到极乐世界去,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修什么方法可以往生?佛没有教给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说完又嘱咐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多重!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决定不能成就。真正想修,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认真去修。第二个利益:
  经【日夜拥护。】
  白天、晚上,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护法善神都拥护你,都保护你,为什么?因为你是真正的阿弥陀佛的学生。第一句「南无阿弥多婆夜」,这就是我皈依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7》)


...他选择这个法门,用这个方法来修。
  经【能诵此咒者。阿弥陀佛常住其顶。】
  这是第一个利益,阿弥陀佛常常在你的头顶,这就是得佛本愿威神冥冥当中的加持。因为佛在头顶上,你看不到,他真在你头顶上,真的在保佑你、加持你。诸位要晓得,我们修净业求往生,这机会真难得,一定要使自己成为一个法器。法器,用现代话来说,一定要具备佛对我们所要求的条件,我们统统具足,才有资格接受这个法门。这个条件是什么?就是净业三福。在《观经》里面,这一段经文多重要!韦提希夫人亲眼看见西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生起无限向往羡慕之心,想求生到极乐世界去,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修什么方法可以往生?佛没有教给她修行方法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说完又嘱咐她,这三条是「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这个话说得多重!过去、现在、未来,所有一切诸佛修行成佛都是以这个为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决定不能成就。真正想修,真正想在这一生成就,不能不注意,不能不认真去修。第二个利益:
  经【日夜拥护。】
  白天、晚上,阿弥陀佛、诸佛菩萨、护法善神都拥护你,都保护你,为什么?因为你是真正的阿弥陀佛的学生。第一句「南无阿弥多婆夜」,这就是我皈依阿弥陀佛,就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我们今天念这个,阿弥陀佛不承认!不是真正的学生。为什么?因为我们不够资格,人家这个资格是善男子、善女人,我们三福一条都没做到!做到了,那你是真正皈依,你才是阿弥陀佛真正的学生。阿弥陀佛的学生,一切诸佛都尊重你,菩萨善神哪有不拥护的道理?第三个利益:
  经【无令怨家而得其便。】
  这个『怨家』是讲过去生中的怨家债主,因为你有佛菩萨保佑,有护法善神拥护,这些累世的怨家债主没有法子接近你。这个好处在哪里?你在修行过程当中一帆风顺,没有魔障,『怨家而得其便』就是魔障。魔障多,魔障决定不能避免,原因在哪里?我们无量劫来生生世世跟一切众生不晓得结了多少怨!尤其是吃众生肉,吃众生肉是跟它结深仇大恨。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吃它半斤将来要还它八两,欠钱的要还钱,欠命的要还命,这一生不还,来生一定要还。你要是想到这些...(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7》)


净公上人讲三福集第一〇卷





...念佛、断恶修善非常重要,为什么?现在我们处的这个社会是乱世,将来究竟乱成什么地步,谁都不敢预料,而且不是一个地区乱,全世界都乱。什么是最安全的?有福、有德是最安全的,这是真的。你有财富,「财为五家共有」,再大的财富一天可以丢得干干净净,古今这个例子太多,不是你的!权势、地位都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正的保障、是真正的靠山。真正的宝藏靠山是人积德,有福有德。你身上虽然没有,你到什么地方,人家一看到你生欢喜心,他就恭敬你,他就来照顾你,这是有福。他能够度过灾难,『现世常得安稳』。
  这一句里面,你诵咒是得佛力加持,但是你这个基础的修持、这个德行,是那个「善」字,你是善男子、善女人,你是个真正修净业三福的,是这种善人,所以得一切天人善神的保佑,这是真的。我在讲席当中常常提醒同修们,你今天在社会上有地位、有权势,你今天有财富,这些东西是暂时在你眼前过一下,你得不到!换句话说,你暂时有权处分,不是永恒的。暂时有权来处分它,我把它做得好,做的是善事,积功累德;如果我处理得不妥当,就造作罪业,要明白这个道理。人生非常短暂,何况「黄泉路上无老少」,一口气不来,就是第二世了。所以什么都要看淡,都要放下,尽心尽力为社会、为大众去造福,不要想自己,不要想家庭。你真正积德修福,你的家庭自然有佛菩萨照顾,有护法善神照顾,比自己照顾周到得多,自己照顾不了!真正只有求佛菩萨、求护法神来照顾,那才是可靠的,这个道...(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7》)


...是菩萨,而且不是普通的菩萨,《弥陀经》上讲皆是阿鞞跋致菩萨。阿鞞跋致还得了!阿鞞跋致是圆证三不退的菩萨,那个地位多高!这是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的。一般人要想自己修到这个地位,阿鞞跋致最低的是七地菩萨,就在别教里面讲,也要修满两个阿僧大劫才能达到这个地步。你看净宗的修行,一生就成就,所以这个法门是真正不可思议。这是第五种利益。
  诸位特别记住,关键就是那个「善」字,标准在这个地方,善男子、善女人才能得这五种利益。同样一个道理,善男子、善女人,你或者受持《阿弥陀经 》,或者持弥陀圣号,都能得同样的利益。并不是只有念往生咒才有这五种利益,不是的,读经、念佛统统都得到,关键、条件就是「善」字。净业三福,你能够把三福统统做圆满了,上上品。
  疏【诸本句读稍异,今依古本,神咒不翻,不必强释。】
  佛经从南北朝时代翻译出来流传到今天,有一千六百年了。历代抄写流通,写错的、写漏的在所不免,古本常常有这些问题发现。於是就有许多不同版本里面字不一样,句子或者多、或者少。『句读』问题就更多,句读是标点符号,因为古书没有标点,都是念的人自己去点标点,有的人点错了,把上面一句点到下面去了,这种颠倒情形也很多。
  钞【诸本不同者,如南无阿弥多婆夜,一本作南无阿弥多婆夜多,以次句多字连属上句,故云稍异。】
  如往生咒第一句,另有一种本子句读跟这个就不一样,他把「多婆夜」下面这个「多」点到上面。本子不一样,怎么...(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7》)


...们就采取哪一个版本。如果是经文,我们可以想意思,哪一种标点这个意思更圆满、更好讲、更明白,我们采取哪一种。
  钞【今不必苦究是非,但依一本。】
  大师建议我们,不要苦苦去追究,只要选择一个好的本子。我们俗话常讲「善本」,好的本子。像我们这个本子,莲池大师他老人家一定看过许许多多的本子,他在此地把咒语附在经后面,这个句读就是莲池大师自己审查过的。我们依照大师这个本子,这也是一个好方法。
  钞【至心诵持,自成利益。】
  『至心』就是诚心,诚心诚意去念,自自然然能够得到利益。可是这个地方诸位千万要记住,「善男子、善女人」,那是基本的一个标准,无论如何我们要把自己的品德提升到这个标准。三福我们没办法做到,最低限度我们要提升到第一福,第一福无论如何都要做到。可是这里头,一定要认真详细的去讲求,否则的话,你会在里面产生误会。譬如「孝养父母」,每天对父母恭恭敬敬的,把他的饮食生活起居都照顾到,这就是孝养了吗?这不是,这不够!在整个孝养里面打分数,这个顶多二十分,不及格。那要怎样养?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父母对子女,天天挂在心上,时时刻刻挂在心上,不做父母的人体会不到!兄弟不和,父母就操心,这就是不孝。读书不用功,考试不及格,父母又操心了,不孝。在外面做事情,不负责、不认真,被你的长官处分,父母担心,不孝。你才晓得孝养的范围非常广大,不是单单照顾饮食起居。如何叫父母省心,如何叫父...(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七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7》)


...方极乐世界的状况,『依』是生活环境的状况,『正』是说阿弥陀佛以及十方往生到西方世界的那些人在西方世界修学的状况,都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尤其我们把《无量寿经》、《观无量寿佛经》、《阿弥陀经 》三经合起来看,对於西方极乐世界的状况就十分的了解。唯有真的了解、真的明白,我们的信心就生起来;信心生不起来,对西方状况不清楚,听说好,到底是真的是假的?他有疑惑,这个信心就不清净。一定要清楚、一定要明了,信心清净了,有信心、有强烈的愿望,愿生净土、愿见弥陀。这个愿非常重要,有信有愿这才肯真干,这有行;『行』是以念佛为正行。《无量寿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教我们断恶修善、持戒念佛,那是助行;《观无量寿佛经》里面三福、九品也是属於助行,正助双修,决定得生。经上所说的,明明白白的给我们讲出来的,这叫显教,非常明显。
  钞【遵佛秘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是之谓密。】
  这个『密』里面,它最重要的条件是绝对的信心,绝对不可以有一丝毫疑惑。显教里面有疑惑还不要紧,在经教里面可以帮助你解决;密教里有疑惑就不行,就决定不能成就。它要绝对的信心,为什么?咒里头没有解释的,佛怎么说的,你就老老实实去持咒,就用这个方法。『但持此咒,即得往生』,就像经上所说的,你能将往生咒持三十万遍,就决定能得生。古往今来,确确实实有不少人看到经上所说的,他也就念,念了三十万遍之后,没效果。什么原因?他没有绝对的信心,一面念、一...(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8》)


...一遍,中日分念一遍,后日分念一遍;夜晚也是的,初夜分念一遍,中夜分念一遍,后夜分念一遍,这才『能灭五逆等罪』。『持名』,诚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咒比不上佛号,这都是佛在经上讲的。有人不念佛,他要念咒,那有什么法子?没办法的事情,我们只好说各有因缘。这里面关键就在诚,真诚,这是因;佛现前,灭五逆罪,那是果。这当中还有个缘,如果没有缘,果就不能现前。我们每天不止念一声佛号,佛也没现前,这什么缘故?当然第一个是因不正,缘缺乏,缘是什么?经上讲的「善男子、善女人」,那是缘。我们果然是善男子、善女人,又有那个诚心,那就灵。善的标准,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讲得很清楚、很明白,就是净业三福,那是善的标准。人天善要真正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要真做到!天天念没有用,那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要做到,这个是人天善。二乘善,还要加三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这个法门、这个经典,这是大乘菩萨法,不但是大乘法,古大德教给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真实第一无上法门,它那个善的标准更高,所以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我们统统都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确实念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往生净土上上品往生。
  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痴,像谛闲法师那个做锅漏匠的徒弟,他不...(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8》)


...念没有用,那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要做到,这个是人天善。二乘善,还要加三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小乘的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这个法门、这个经典,这是大乘菩萨法,不但是大乘法,古大德教给我们,这个法门是大乘中的大乘、一乘中的一乘,真实第一无上法门,它那个善的标准更高,所以还要加上「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些我们统统都做到了,以真诚的心来念这一句佛号,确实念一声佛号「灭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往生净土上上品往生。
  有些人看起来好像很愚痴,像谛闲法师那个做锅漏匠的徒弟,他不认识字,没有知识,中年出家,老法师就教他念一句阿弥陀佛,人家念三年,预知时至,站著往生。他这个三福没学过,他怎么能那样殊胜的往生?说实在话,三福十一条他统统做到,统统具足了;但是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这就是古人所讲「愚不可及」,他虽然愚,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比不上他!他心地清净善良,一样一样去比这个标准,他统统都具足了。听老师的话,「奉事师长」他做到了,老师教他怎么去做,他一点折扣都不打,就老老实实去做,百分之百的顺从,样样都做到,所以他的缘具足。心地真诚,除这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因具足。他因缘具足,果报现前,无比殊胜的果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我们觉得怎么有人念灵,有人念不灵。到底那个灵的,是不是他很幸运?他很侥幸?不是的,一丝毫侥幸都没有。所以理论、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所以,三福是非...(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8》)


...话,三福十一条他统统做到,统统具足了;但是你问他,他说不出来,他不知道。这就是古人所讲「愚不可及」,他虽然愚,什么都不知道,我们比不上他!他心地清净善良,一样一样去比这个标准,他统统都具足了。听老师的话,「奉事师长」他做到了,老师教他怎么去做,他一点折扣都不打,就老老实实去做,百分之百的顺从,样样都做到,所以他的缘具足。心地真诚,除这句阿弥陀佛之外,什么念头都没有,因具足。他因缘具足,果报现前,无比殊胜的果报。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否则的话,我们觉得怎么有人念灵,有人念不灵。到底那个灵的,是不是他很幸运?他很侥幸?不是的,一丝毫侥幸都没有。所以理论、事实真相明了之后,我们就晓得应该怎样修。所以,三福是非常重要。这是讲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比念往生咒要强。
  钞【二、胜余咒者。】
  『余咒』就是其他的咒。佛四十九年所说的一切咒,包括大悲咒、楞严咒、准提咒,都比不上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
  钞【专持名号,即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
  阿弥陀佛的名号就是『大神咒、大明咒、无上咒、无等等咒』。为什么?
  钞【以十念便得往生,一生便得不退,威灵不测,斯名大神。】
  大神咒,从名字的含义来看这六字洪名,当之无愧!「十念往生」就是四十八愿里面的第十八愿。十八愿是说造作五逆十恶之人,临终遇到善友劝他念佛,一念十念就能往生,哪一个咒能够比得上这句佛号?纵然其他神咒也有这个能...(净公上人莲池大师阿弥陀经疏钞演义《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二八八集)  1984/12  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288》)


...的仰慕已久,今天看到这两位大德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极乐世界一定殊胜,不殊胜他们怎么会去?他们平常在哪里?在华藏世界,在毘卢遮那佛的旁边,帮助毘卢遮那佛教化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何等的人物,还发愿求生净土,这净土还能差得了吗?
    「又如本经云:佛告弥勒」,本经前半部的当机是阿难尊者,后半部的当机是弥勒菩萨。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此是指娑婆世界,指这个大千世界,这个大千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这是释迦牟尼佛为娑婆世界这些善根福德因缘成熟的菩萨们,这些菩萨善根厚,他们在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众德的根本。这根本是什么?众德之本就是孝亲尊师,净业三福第一条,「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众德根本。人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人就没法子学习了。师里面最重要的,是古圣先贤,他们都是我们的模范,都是我们的典型,我们应当向他学习。诸佛菩萨是老师,我们称释迦为本师,我们修净土的人称弥陀为本师,我们的根本老师阿弥陀佛。
    所以,我们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能对得起父母吗?能对得起老师吗?能对得起一切众生吗?一切众生人人为我,我要怎样去报答他们?我们每天吃的、穿的、生活所需的,多少人在工作提供,有没有想到?这一餐饭是多少人贡献出来的,少一个都不行。我们今天在享受,有多大的福报在享?就像这个经上说的,我们过去生中已曾供养无数如来,这么大的福报在今天享...(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十二集)    2011/10/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12 》)


... 现在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一面倒数第三行:
    「三、明宗」,第一小段「三辈往生,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我们看念老的注解。「经中《三辈往生品》中,所有上中下三辈往生之人,莫不以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因。」这一段将本经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说出来了,就是两句话,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不仅仅是净宗法门,实在说,佛门无论是宗门、教下、显教、密教,无量法门,真正最高的指导原则就是这一句。世尊在净业三福里面告诉我们,净业三福是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说的,佛说了三条,这太重要了。我们净宗学会成立,那个时候在美国,韩馆长要我写个缘起,用她的名义发表的。里面就提到净宗修行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从哪里学出来的?从孝亲尊师。我们细心去观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族群乃至于宗教,许许多多圣哲出现在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孝亲尊师,都从这个根上成就的。
    孝亲怎么个孝法?尊师,不是老师希望你尊重他,我们这样想全错了。孝亲尊师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连畜生里头都有孝道,你细心去观察。中国传统的文化从哪里出生的?以什么为基础?我这么多年来学习观察,我深深体会到,它是从「父子有亲」那个亲爱生出来。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根,跟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一个意思,天性,性德。所以中国传统文化,...(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她的名义发表的。里面就提到净宗修行五个科目,第一个就是净业三福,最高指导原则。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由此可知,世出世间大圣大贤,从哪里学出来的?从孝亲尊师。我们细心去观察,在这个世界上,每个国家、族群乃至于宗教,许许多多圣哲出现在世间,没有一个不是孝亲尊师,都从这个根上成就的。
    孝亲怎么个孝法?尊师,不是老师希望你尊重他,我们这样想全错了。孝亲尊师是性德,一切众生自性里头本来有的,连畜生里头都有孝道,你细心去观察。中国传统的文化从哪里出生的?以什么为基础?我这么多年来学习观察,我深深体会到,它是从「父子有亲」那个亲爱生出来。那是中国传统文化教学的根,跟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一个意思,天性,性德。所以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就知道了。第一个目的,希望这个天性永远保持下去,父子的亲爱这一生不会改变,这第一个目标。第二个目标,把它发扬光大,头一个就是五伦,从父子有亲发展为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都从这个根发生的。五伦是说关系,我们生到这人世间来,人与人是什么关系?父子的关系、夫妇的关系、君臣的关系、长幼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不出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把我们的关系讲尽了,统统包括在里头。做人根本的德行,就是五常,无不是从父子有亲那个亲爱里头衍生出来,那是个根,从那里生出来仁、义、礼、智、信五常,常是永恒不变。《左传》上有句话说...(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的关系、君臣的关系、长幼的关系、朋友的关系,不出这五大类,这五大类把我们的关系讲尽了,统统包括在里头。做人根本的德行,就是五常,无不是从父子有亲那个亲爱里头衍生出来,那是个根,从那里生出来仁、义、礼、智、信五常,常是永恒不变。《左传》上有句话说得好,「人弃常则妖兴」,这个常是什么?是人道、天道,人天道。如果这五样东西没有了,不要、丢掉了,这个世间就是妖魔鬼怪,不是人了,《左传》上这句话意思就这个。礼义廉耻四维,管仲提出来的。一般众人知道的是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全是从父子有亲里头衍生出来。
    孝敬怎么落实?《弟子规》就是孝敬的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你把《弟子规》做到了,净业三福这两句你就圆满了。第三句「慈心不杀」,培养你的慈悲心,落实在《感应篇》。你真正知道善有善果、恶有恶报,你慈悲心自然生出来,决定不再伤害众生。众生伤害我,我也不能伤害他,为什么?爱心。慈悲跟爱意思是一样的,不同的是根不一样,世间人讲爱,它里头有亲情在里头。慈悲没有亲情,慈悲是真实智慧,那是性德,「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性德。有这个基础才能够学大乘,大乘后头有一句,「修十善业」。儒、道、佛第一句,根,你怎么能不要!
    现在人不要《弟子规》,换句话说,不要孝顺父母,不要尊敬师长,不要了。我们对这个事情,不能不深入的去研究、去观察。你不要这个东西,你学佛就学不成,为什么?...(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集)    2011/10/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0 》)


...西有信、有愿,信是世出世间一切法的大根大本。自性里面德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最基础、最底层的就是信德,一切法都从信德里头成就的,没有信,什么成就都没有。所以,「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佛说的,不信就没办法。你有多大的成就,就看你有多大的信心,信心跟你的成就决定成正比例。「蕅益大师以信愿持名为小本之宗,大小两本,宗旨应同。故今曰: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为大本之宗,正是遵奉蕅益大师之垂教也」,跟蕅益大师在《弥陀经要解》里面所判的宗旨完全相同。
    我们再看下面第六段,《观经》发三种心往生,这三种心,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是《观经》上讲的菩提心。我们看念老的注解。「又《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三福这个地方引用第三,前面还有两条。净业三福大家都很熟,那是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教化众生的总纲领、总原则,无论你修哪个法门,这三条必须具备,如果不具备,你就不能成就。这个话都是佛说的,在《观经》上讲的。三福第一个,「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第一条。今天圣教难,太难,难在哪里?难在现在人不孝、不敬,不孝父母、不敬师长,这就难了。为什么?没有孝敬,圣学他听不进去,他听不懂。所以这两句话是根之根、本之本。古今中外世出世间大圣大贤、诸佛菩萨,哪一个是不孝父母的?哪一个是不敬老师的?没有,你找不到一个。在这个世间,真正有成就的肯定是孝子,肯定是尊师,尊师重道。这就是印祖所说的,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诚敬是什么?就是孝亲尊师。现在承传圣教,找一个学生,条件是什么?就这两个字,孝敬,没有这两个字就不能学,无法教。千万人当中难找到一个!
    现在人崇尚科学,科学里面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三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3 》)


...,十年圆满。英文本第一册,《360》第一册,今年年底可以出书。然后我们希望这些老师们、这些研究的同学各个都能讲,把它讲清楚、讲透彻,然后我们把它放在卫星电视、放在网际网络,就能向全世界流通。大家一起来学习,建立共识,六和里头「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这两个是根本。希望藉由这个教诲,再加上宗教教育,来端正心念、改邪归正、断恶修善。不但救自己,救了家庭、救了社会、救了国家,也救了全世界。我们要学大乘,无论做什么好事,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一定要学三轮体空。每天的工作精进不懈,心地干净一无所有,这叫自在!
    所以,这是个非常严重迫切的大问题,就是如何教人知道孝亲尊师的重要性,现在没有人知道。净业三福这两句,实际上就是《弟子规》,落实《弟子规》,孝亲尊师就做到了,落实《感应篇》,慈心不杀做到了,后头修十善业。所以佛法,没有前面这三句,佛法就没有根,学佛学得不像样子,没有达到像古人所说的学佛那种效果,什么原因?没有根。你读经、研究经教、听经,很多把意思都曲解了,是你自己的见解,不是如来真实义,麻烦在这里。你看这是第一个根,第一个根扎了之后才有第二个,第二是从第一个里生出来的。第二个只有三句,「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就三句,这小乘。小乘从第一个根来的,盖房子,第一是第一层,这是第二层,再往上去第三层。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讲得多清楚,我们如果前面两层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三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3 》)


...第一个根来的,盖房子,第一是第一层,这是第二层,再往上去第三层。第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讲得多清楚,我们如果前面两层都没有,来学大乘,不会成就的。大乘里面最特殊的就是净土,但是净土要信、要愿,还是要孝亲尊师,没有孝亲尊师不能往生。所以,这是千万千万不能疏忽的。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净土大经科注》第一百七十八面,从第二行看起,从「解」:
    「又《观经》云: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前面我们学习到这个地方。每次讲到净业三福,我们都有很深的感触,因为这三条不但是净宗修学最高的指导原则,可以说是一切佛法,八万四千法门都必须要遵守。三福后面,此地没有引到,《观经》上记得很清楚,这三条是过去、现在、未来「三世诸佛净业正因」。过去现在未来这些菩萨们要修行成佛,都必须要遵守这三条,你说多重要!
    这三条第一条就是儒释道三个根,「孝养父母,奉事师长」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儒释道的三个根,少一个都不行,特别是前面根本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现在佛法衰了,传统文化衰了,也就是儒释道衰了,这三家都衰了。衰在什么地方?衰在没有人才,学习的人没有了。你说学习的人很多!表面上看是很多,几个会有成就?他没有具备修学的条件,条件就是孝亲尊师,这个问题严重。没有真正的「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就学不到东...(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净公上人讲三福集第一一卷





...学习起来特别困难。现在所学的,那是搞学术性,把儒释道三家的典籍当作一种学术来研究,甚至于拿来做批判,现在有这种风气,比较,搞这些。这都属于知识,这是现代教学风气。古时候不是这样的,古时候学佛,释迦牟尼佛是榜样,要学跟他一样,真的拿到佛陀、菩萨、阿罗汉的学位,真成就。学儒,圣人、贤人、君子,这也是三个学位名称;学道,成神仙。真有受用,真实利益,真实智慧,现在没有了。
    这些典籍,我们真的能解它真实义吗?像开经偈上讲的「愿解如来真实义」,很难。所理解的是自己的意思,我认为是这个说法,你认为是那个说法,各有各的说法,不是如来真实义,是我们自己的意思,这就错了。追究其根本原因,我们没有遵守净业三福,把净业三福丢掉了。所以,世出世间圣贤之法,都要用这三条做根,我们决定不能疏忽。前面我们把第一条学习了,第一条确确实实就是儒释道的三个根,尤其「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根之根,没人教了。中国在从前,这个根是小孩从一出生就扎下去。中国谚语,那个意思非常深刻,「教儿婴孩」,婴孩是刚刚出生,这才能扎得下去根。三岁、四岁他已经学坏了,扎根就难了,不听了。所以现在这个社会,大家都知道,做父母的,子女不听话,孩子不好教;在学校做老师的,学生不好教,特别是小学老师、初中的老师。什么原因?他从小一出生谁教他?电视教他。那个小眼睛睁着就看电视,他全学会了,他虽然不会说话,不会走路,天天在薰习。长大上小学,中国小学我不太清楚,...(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在读书。知道他看些什么?搜集计算机里头负面信息,愈学愈没法子教。所以学校里头,美国常有,学生杀老师、杀同学,滥杀无辜。他从哪里学来的?从电视学来的,从网络上学来的,他不知道那是错误,他在玩游戏。
    所以今天圣贤教育太难太难了!讲,有人听,听了也很欢喜,不能落实,他做不到。要想真的产生效果,必须要划一个小区来做实验,像古老传统那样我们真干,做出个模型,做出个样子来给大家看,大家看了有所感动,慢慢认真来学习。我们错了,希望下一代别错,希望自己将来儿女结婚,怀孕的时候就要开始教。把胎教找回来,把扎根教育找回来,再下一代就可以有救了。如果不从这上下手的话就没救,这一代不如一代。
    净业三福第二条,这个地方也没引进去,第二条「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这才是佛弟子。前面一条不是的,前面一条是社会普通大众,这是我们一般讲普世教育。那学佛,学佛从这儿开始,就是没有普世教育的根你就不能学佛。所以佛法是建立在第一条的基础上,没有第一条怎么能学佛?第一条做到了再开始学佛。第一条是孝道,第二条是师道,佛法是老师。师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孝没有了,师就没有了,像盖楼房一样,孝是第一层楼,师是第二层楼。这是讲受教育,这是佛陀教育。佛陀教育从哪里开始?从受持三皈。受持三皈是什么意思?把佛陀教育的宗旨告诉你。古圣先贤的教育,第一句话一定是这个,为什么要教?教学目的何在?首先说清楚。
  ...(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五年。这个五年住在道场,道场有讲经的,以前道场是学校,有讲堂,这五年他不准听经,不让你听经。道场除了讲堂之外,还有行门,行门,一个总是禅堂,一个是念佛堂,大概行门都归于这两大类。你也不能到禅堂去参禅,你也不能到念佛堂去念佛。这五年干什么?作务,作务就现在讲劳动服务,我们今天讲,义工。你是初学来的,五年你要跟大众服务,为什么?修福!五年之后,新来的人,你这个工作交给他们,你才可以到讲堂去听经,到念佛堂去念佛。很公平,要为大众服务五年,然后就当清众,专心学习。所以它是学校,这个学校不收学费的,可是要做五年义工,人人都要做,平等的。
    这个阶段之后,那就是入第三福,第三福头一个「发菩提心」。你看第一福是善人,世间的善人,世间善;第二福,就是这个三条,这是出世间善,小乘;第三是大乘,正式契入佛的境界。头一个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前面我们学过,有事、有理,随事发心的,就是四弘誓愿,随理发心的高了。发菩提心此地后头有说,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我们下面会讲到。「深信因果」,这个因果,世间法我们就相信了,怎么摆在菩萨、摆在大乘?我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搞了一、二年,始终有怀疑。它如果要放在第一条,我不怀疑。为什么?我们都相信因果报应,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吗?这第三条是菩萨。想了二、三年终于想明白了,这不是普通因果,这是念佛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这个因果,世间法我们就相信了,怎么摆在菩萨、摆在大乘?我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搞了一、二年,始终有怀疑。它如果要放在第一条,我不怀疑。为什么?我们都相信因果报应,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吗?这第三条是菩萨。想了二、三年终于想明白了,这不是普通因果,这是念佛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净宗法门,难信之法,不是我们难信,我们都很容易相信,菩萨难信。八万四千法门好难,不容易成就,可是他要遇到念佛法门,他一生肯定成就。这个深信因果还不就是我们经上讲的「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那就是因果,后面往生净土不就是果吗?一往生净土就作阿惟越致菩萨,不退成佛,这是果,这真不是一桩容易事情。所以第三福有深信因果。
    然后「读诵大乘」,大乘经里头学一样,不是叫你所有大乘经都读,不是的。一样,一门深入,长时薰修,你才能开悟。读诵大乘是一种手段,目的是开悟。一个人能一生学一部经,一般普通的人,上上根人不谈,上中下三根,上中根应该在三年到四年他清净心就现前,心清净了,妄念少了,心清净了。这就是得定,我们叫三昧现前。得三昧之后,应该也在三、四年,会开悟。上根的人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中等根性的人,不能大彻大悟,他也有大悟。彻悟是通教理,见性了;大悟我们通常讲解悟,没有证得,但是他能通教义,就是我本宗的东西没障碍了。彻悟是通一切的,世出世间一切法全通了,那是彻悟。彻悟一定要有的,是以后的事情...(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明心见性,就像惠能大师一样。惠能大师突出,是在一句话之下彻悟了,别人没这个本事。可是三年、五年彻悟的有,十年、二十年彻悟的也有,三、四十年彻悟的也有。悟,彻悟,境界是相同的,圆教初住、别教初地,他都超越十法界,往生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大多数都在华藏世界,华藏净土。可是净宗这一门,从慧远大师提倡,慧远大师东晋时代的人,距离我们现在大概一千七百年。这个法门,往生就是成就。净宗在中国,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中下三辈,我想肯定不止十万人。十万人作佛去了,这太殊胜了。即使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也作阿惟越致菩萨,跟一般大彻大悟没有两样,但他是带业往生的。所以用这个法门成就的人太多了。净业三福特别提出深信因果,非常有道理。
    特别是现代量子力学家告诉我们,意念能量非常之大,这是最近才发现的。大概才三十年吧,最近三十年才发现,意念的能量能控制物质。「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把这个意念用在念佛上。要想这个能量出现,最重要的一个条件,就是要一心专注,就会产生这个能量。一心专注还不就是佛经上讲的「一心不乱」吗?一心不乱难,如果真的是一心不乱,那个能量可不得了。净宗里头一心不乱讲三种,理一心不乱、事一心不乱、功夫成片,功夫成片这是最浅的一心不乱,是我们都能做得到的。事一心不容易,事一心不乱,见思烦恼自然没有了,那个境界超过阿罗汉。理一心不乱,跟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的菩萨...(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修学的;回向众生,为一切众生而修学的;最后是回向实际,回向实际是什么?回向自性。自性本善,就是回向本善,这个意思好!不为自己,这个心量多大,才会有成就,所谓量大福大。
    我们修行做好样子给众生看,给大家做模范,给大家做榜样,人人都能做到心善、念善、行善,这个世界多么美好。与名闻利养不相干,这叫清高。古时候不但修行人是向着这个方向、目标,读书人也都是。读书人志在圣贤,不在世间名利,不是求升官发财,不是的,就是学圣人、学贤人。学佛,就是学佛、学菩萨,那是我们的榜样。所以我这个二十多年来,我讲这三句,至诚我用真诚,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回向发愿是慈悲。这就是发菩提心。真正发这个心,这三福里头第三个第一句发菩提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国」。「发此三心,亦即发菩提心也」,这句话是念老讲的,这三心就是菩提心。《大乘起信论》也讲菩提心,它讲的是直心、深心,第二个是一样的,第三个是大悲心。所以把经、论合起来看,意思就很明白。直心就是至诚心,就是真诚;深心,确实就是清净心。我们学佛求的什么?求清净、求平等,求大彻大悟。清净从持戒里头得到,平等从禅定里头得到,就是三昧里得到。三昧就是平等,还有高下,你的心不平等。所以从透过平等,才会大彻大悟,就是觉,正觉。
    这是佛法修学的三个阶段,这个阶段三种方法,被我们中国古圣先贤接纳了,儒家接受,道家也接受了。就是佛家所谓的因戒得定、因定开...(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四集)    2011/10/2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4 》)


...二家的。
    中国用什么统一?传统文化。实际上就是四科,第一个五伦,第二个五常,第三个四维,第四个八德,就这样东西。这个东西在中国绝对不止五千年,五千年是有文字记载的,五千年之前没有文字,没有文字不能说它没有文化,它有文化。我相信这四科,在中国这个地区、这个族群,决定超过一万年。因为这四科传下来,我相信传十万年都不会传错,为什么?它太简单、太容易了。我们看今天四书五经不超过这个范围,这总纲领,总原则,乃至于到清朝编的《四库全书》都不离开这个原则,这是性德,这是真理,永恒不变。你要违背,违背灾难就来了;你要随顺,随顺幸福就来了。而这四科又是以孝悌为中心,我们佛法,你看前面我们刚刚读过的净业三福,一开头「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亲尊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根大本,人不知道孝顺父母,不知道尊重老师,什么都学不到,你完了。今天孝跟敬没有了,所以太难太难了。我们如何能把这个做出来,怎么做法?《弟子规》就是落实孝敬,《感应篇》就是落实因果,《十善业道》是落实大乘,儒释道这三个根。今天要救世界,把这三个根找出来,用这三个根来推动全民教育、普世教育,这个世界可以救,所以汤恩比的话没说错,可以兑现。
    我们在汤池做这个试验,根本就没有想到,怎么开办不到四个月,成绩卓著!我们预想的二年到三年,没有想到不到四个月,人的良心唤醒了,做事情凭良心,不敢作恶了,真不容易。我看到这样的效果,当时就想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十五集)    2011/10/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25 》)


...究竟,故称为径中之径」,近路里面的近路。念佛是近路,有四种念佛,持名是近路里头的近路。
    下面这一段,「四种念佛,事理不二,浅深相即」。我们看注解,「又四种念佛,难易悬殊」。实相难,观想也不容易,观像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大富贵的人才能修,所以持名就方便。四种难易不一样,深浅也不一样,「实则事理不二,浅深相即。若是圆人看来,称名暗合道妙,初步即是到家」。这两句话说得太妙了,是真的不是假的,说得真好!圆人,圆教的菩萨,德行智慧圆满,他们看来,称名暗合道妙。道妙是指什么?是指妙觉果位,最高的果位。为什么叫暗合?一般人看不见,他能看得见。初步即是到家,初步你刚刚开始念佛,到家是什么?成佛了。净业三福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四句是如来教导大乘菩萨们修学的最高原则,里面没有用信愿持名,没有用这个,没有说发菩提心,信愿持名,读诵大乘,劝进行者,但是那个深信因果里头暗含着就是信愿持名,妙极了!为什么?念佛是因,成佛是果。
    我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经文搞了我二、三个星期,我想不通,不能解决。为什么?这三条,第一条是人天果,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大乘,大乘还不相信因果吗?为什么要叫他深信因果?如果他这句话放在第一条里头,我一点问题都没有,佛教凡夫深信因果应该的,凡夫不知道因果,菩萨怎么会不知道?想二、三个星期想不通。最后豁然有一点领悟,那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普...(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二集)    201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2 》)


...。
    我初学佛的时候,这一句经文搞了我二、三个星期,我想不通,不能解决。为什么?这三条,第一条是人天果,第二条是小乘,第三条是大乘,大乘还不相信因果吗?为什么要叫他深信因果?如果他这句话放在第一条里头,我一点问题都没有,佛教凡夫深信因果应该的,凡夫不知道因果,菩萨怎么会不知道?想二、三个星期想不通。最后豁然有一点领悟,那因果不是普通因果,普通因果说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我们都知道,菩萨能不知道吗?这绝对不是一般的,最后就想到念佛是因,成佛是果,难信之法!许许多多菩萨不知道,所以才修其他法门。其他法门难修,不知道修到哪一劫,这个法门一生就成就。所以以后我讲这一句的时候就完全讲到净土。净业三福也就是佛在《观无量寿佛经》里头所说的,真是说的净土法门,不是说别的。
    大乘菩萨要真正能够,前面第一句「发菩提心」,第二句,我们这个经上说的「一向专念」,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这真叫暗合道妙,初步就是到家。这是大乘,不是小乘,这是无上妙法,不是人天法。「故持念佛名又何异于念佛实相」,持名是念佛的初步,实相念佛是到家。持名跟佛实相相应,持名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相应,这不得了!与四十八愿相应,就跟阿弥陀佛五劫修行相应,同时又跟阿弥陀佛成佛以来到现在十劫,这个十劫教化众生功德相应,你说这还得了吗?很少人知道。故持念佛名又何异于念佛实相,这个「于」,我们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又何异就是念佛实相...(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二集)    2011/11/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2 》)


...修,从初发心到如来地,做出好样子。
    第三条特别提醒你,与一切众生相处要和颜悦色,柔和。不能傲慢,不能刚强,不能摆出脸色让别人看,错了。我们要看别人脸色,不要自己摆出脸色给别人看,菩萨!摆出脸色给别人看,自己就变成罗剎了,不是菩萨。「柔和质直」,质直是什么?诚意,对待人是一个真诚心。什么苦都能吃,「代众生苦」。修行就从这开始。所以《弟子规》、《感应篇》不能不重视,根本的根本。没有这个根本,那个四德是假的,有名无实。统统要落实,落在日常实际生活当中。
    初学佛的人,每天在做晚课的时候要做个简单的反省,想想这些我有没有做到。早年我在美国,净宗学会成立,我们提了五科作行门的标准。净业三福,要想想,这三条念念不能忘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好好想想我有没有遵循?这是总纲领、总原则,佛对所有弟子的教诲。然后再想想,三皈、五戒、十善、六和、六度、普贤十愿,能做一次反省、一次检点,就能提升自己的境界。最后归结到,发心一向专念。用的时间不多,十分钟的时间足够了,这是真正做晚课。早课是提醒自己,晚课是反省,早课提醒我这一天不要违背佛陀教诲,晚课我要反省,我今天佛教我做的,我做了没有?佛不许可我做的,我是不是都能遵守?这叫真正做早晚课。早晚课不是形式,形式的早晚课不好,为什么?欺骗自己、欺骗佛菩...(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六集)    20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6 》)


...,他全讲这个。而信讲了六个信,那我们这六个信具不具足?首先信自,蕅益大师讲得好,人要没有自信,佛对你无可奈何,一点力量都加不上。所以头一个要自信,要相信自己本来是佛,就像《华严经》上所说的「一切众生本来是佛」,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佛看一切众生,一切众生都是佛,众生看佛菩萨都是众生,为什么?相随心转,我是凡夫心看佛菩萨全是凡夫。凡夫着相,凡夫执著的法相;佛菩萨见性,要从性上来讲,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点都不错。大经常说,「离一切相,即一切法」,意思是离相就是不执著、不分别,你就能见到真相。真相是什么?永恒不变的性德。
    记住,性德是永恒不变的。我们要晓得,佛法教给我们十善,十善是性德,三福是性德,六度是性德,普贤十愿是性德,弥陀四十八愿是性德,中国老祖宗所讲的五常五伦、四维八德都是性德,性德是不变的,是真的。现在为什么没有了?不是没有了,佛都看出来,都在,一个也没有丢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9-2-24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只是你不去用它。所以这个失掉叫迷失,不是真的失掉,你迷了。迷在什么地方?迷在自私自利,迷在七情五欲,迷在这个里头,迷得很深,把自己本有的性德、永恒不变的性德忘掉了,是这么个意思。佛菩萨看得清楚,你有,不是没有,只是你现在不用它,你用错了,不该用的你拼命在用它,该用的忘掉了,以为自己没有了。其实全都存在,一丝毫都没有伤害到,那个可贵,那值得尊敬。所以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尊重、对一切众生礼敬,为什么?他清楚。你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三十七集)    2011/11/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37 》)


...真理」,这个就是说明,柔顺才能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柔顺的反面是刚强、顽固。佛在经上所教的,我们要认真把它落实,在生活上做到,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能做到,这叫柔顺,柔顺之德。贤首国师《还源观》提倡四德,这是最重要的,第三句就是柔顺。这个四德,学习大乘,尤其修学净土,必须要学习的。第一个是随缘妙用,没有柔顺忍你就不肯随缘,柔顺忍才能做到随缘,恒顺众生,我随顺他,不要求他随顺我。妙用是什么?妙用是不着相,那叫真妙。外面完全随顺,里头如如不动,里面是清净平等觉,这是什么?这是诸佛菩萨的境界,至少是法身菩萨他才能做到。
    第二个是威仪有则,就现在讲的,一定做个好榜样给人看。好榜样是什么?十善、三福、六和、六度、普贤十愿,最好的样子,我们要做出来、表现出来给人看,佛法才受到社会大众的尊敬,大家才愿意学佛,学佛真好。胡小林学到了,他父亲晚年,他觉悟了,以前不懂得孝养父母,全心全意来弥补这个缺陷,尽孝。他父亲欢喜、赞叹,没有想到中国传统文化这么好,在他的老朋友当中大力宣传,儿子学了传统文化变得这么好,完全变了一个人。所以一定要落实。第三句柔和质直,外面要柔和、要柔顺、要和睦,里面质直就是真诚,内里面的心有诚敬,表现在外面柔和。第四条是代众生苦,我们能做出最好的榜样,目的是什么?让众生明白、觉悟、回头就能离苦得乐,成就自己的功德,成就一切众生的福德。这个好事情,世间好事无过于此,我们要真的...(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四十七集)    2011/11/1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47 》)


...,要给他解答,要帮助他。斋主一钵饭是财布施,出家人回应的是法布施;不是接受供养就没事了,一定要有回报,法布施。所以他们对社会,确实做了一些有利于社会的事情,帮助社会安定,帮助人心转恶为善、改邪归正,转迷为悟、转凡为圣,天天都在教。佛的学生去托钵,我们现在知道,每天出去一千二百五十五人,每个人都会教。对社会有利益,对社会有真正的好处,所以大家欢喜。当时朝廷欢喜、人民欢喜,学习的人多。
    佛法世世代代承传,传到中国来这一支无比的兴旺,在中国的成就远远超过印度。这个原因我们现在很清楚,佛法是师道,师道一定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孝道,而且把孝道摆在教育里头第一项科目。所以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接着「奉事师长」,中国人懂得孝亲尊师。我们把孝亲尊师疏忽了,应该是清末最后的一百年,丢失掉了应该是民国这一百年,讲的人都没有了。佛陀在世,有讲经的人、有听经的人、有真修行的人、有证果的人,佛说这是正法时期;如果有讲经、有听经、有真修行,但是没有证果,这叫像法;有讲经、有听经的,没有真修行的,这叫末法;如果讲经都没有了,法就灭了。那我们现在懂得,我们想续佛慧命怎样才能做到?佛门讲经的人多了,佛的慧命才能延续,佛的正法才能常住。我讲经行吗?古人讲经都是开悟之后,明心见性了,这才出来讲经,才能够著书流传给后世。如果没有真修、没有实证,没有人敢做,这个传统是大家都公认的,大家都...(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9 》)


...你会选到这一门?无量诸佛世界,为什么选择极乐世界?你对它认识不清楚,不能透彻明了,半信半疑,这是正常现象,一点都不奇怪。一听了就完全相信,一点怀疑都没有,我们就知道,那是经中所说的,这个人过去生中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如来。这一生遇到这个缘分,得无量诸佛威神加持,你才能立刻相信不怀疑,而且发愿往生,真干,你真成就了。这也不是偶然的事,我们肉眼凡夫,看不到一个人的过去世,如果每个人的过去世生生世世我们都了解,我们就不稀奇了,知道人家善根深厚。所以,修十大愿王,真正依照十大愿王去修学。
    所以我们净宗学会当年成立,在美国,我写了个缘起,里面提出修行五门功课,简单扼要,人人都能记得住。第一门净业三福;第二门六和,六和敬;第三门三学,戒定慧三学;第四门六度;第五门普贤十愿,就够了,我们认真学习这个,决定得生净土。虽然提出来了,十几年看不出效果,我就着急了,这什么原因?不难,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不能成功?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们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跟六波罗蜜做不到,是因为什么?三福里头第一条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没做到,其余的全落空了。这怎么办?我们想到这一条怎么做法?这就想到儒释道的三个根。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希望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有前面两个这样的基础,《十善业》就没有问题。所以儒释道的三个根都在净业三福第一条,引起我们重视,这么多年来愈想愈有道理。如果不从儒释道三个根下手,佛教都变成清谈,都变成玄学,不能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二百九十面第八行,就是第二段: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9 》)


...定慧三学;第四门六度;第五门普贤十愿,就够了,我们认真学习这个,决定得生净土。虽然提出来了,十几年看不出效果,我就着急了,这什么原因?不难,说起来大家都知道,为什么还不能成功?到底毛病出在哪里?我们的三福、六和(六和敬)、三学(戒定慧)跟六波罗蜜做不到,是因为什么?三福里头第一条不能落实,「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一条没做到,其余的全落空了。这怎么办?我们想到这一条怎么做法?这就想到儒释道的三个根。三福第一条「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我们希望落实在《弟子规》,「慈心不杀」落实在《感应篇》,后面「修十善业」,有前面两个这样的基础,《十善业》就没有问题。所以儒释道的三个根都在净业三福第一条,引起我们重视,这么多年来愈想愈有道理。如果不从儒释道三个根下手,佛教都变成清谈,都变成玄学,不能落实。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净土大经解科注    (第六十集)    2011/1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0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二百九十面第八行,就是第二段:
    「本经以上三大士,为菩萨众中上首,盖因三大士净土缘深,正好影响海会大众,同归净土」,前面我们学到此地。「《普贤行愿品》中普贤菩萨于逝多林中,发十大愿王。继云」,接着说,「是人临命终时,最后刹那,一切诸根悉皆散坏」。这是举个例子,...(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五十九集)    2011/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59 》)


净公上人讲三福集第一二卷





...地执持名号。烦恼再多,不放在心上,别去理它,没事,罪业再重,也别管它;烦恼不消自然没有了,罪业再重,也自然不见了,真妙!所以一切诸佛都赞叹,这不是没有道理。阿弥陀佛第一个提出这种方法,十方诸佛都鼓掌、都称赞,太妙了!所以这一句南无阿弥陀佛称为妙音,妙在哪里?烦恼不断自消了,业障不断自然化解了,这叫真妙。
    那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极乐世界,介绍阿弥陀佛,劝大家念佛往生,弥勒在现场。除了弥勒菩萨在现场,还有九百九十五尊法身大士,他们就是贤劫未来的诸佛也都在场。这就是告诉我们,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弘扬这个法门;贤劫千佛,没有一尊佛不学习这个法门。怎么成佛的?念佛成佛的,释迦牟尼佛就是。净业三福末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一向专念。这个因果不是别的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个因果许许多多菩萨不知道。表法的深意,表法的密意,我们一定要能体会到。
    这些菩萨『皆来集会』,「听佛说法,故知贤劫中未来一切诸佛,皆必同宣此经」。这底下「另说」,也有一个说法,「贤劫共一千零五佛,弥勒以下一千零一人,未成佛。非所常见,故不详录」。有的经上有这个说法,我们知道就好。「以上第一品」,末后这一段是总结。「以信、闻、时、主、处、众六种成就,为本经证信。经中大比丘众万二千人,超越余经,同于《法华》」。佛所说的一切经,听众之多,这一会最殊胜,跟《法华》相同。「又普贤最为上首,同于《华严经》...(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二集)    201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2 》)


...一个不是修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忏悔业障,个个都是这样的。那个礼敬还得了!礼敬的对象是谁?是一切众生,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皆有佛性,当来必定作佛,不敢轻慢一个众生,这是礼敬诸佛,所以他的成就不可思议。我们自以为比别人高,错了。大乘经里面讲得太多,讲得彻底,说明事实真相是平等的,为什么?同一个自性。诸法平等,无有高下。有高下这个念头就错了,这是烦恼习气,这不是性德,性德是清净平等。
    「普贤之德,实亦无量,而其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则为十大愿王导归极乐也。是为本品之纲」。心中之心、要中之要,就是十大愿王,十大愿王就是普贤行,西方极乐世界没有一个不是修普贤行的。但是普贤行的基础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这是普贤十大愿的基础。没有前面基础,普贤十愿做不到。现在前面这个基础我们也做不到,头一个净业三福没做到。净业三福第一条实际上是落实儒释道的三个根。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能不学吗!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怎么做法?《弟子规》做到了,你就做到了;慈心不杀落实在《太上感应篇》上,有这个基础,《十善业道》你才能修;没有这两个基础,下面十善业道有名无实,修十善业。再以这个为基础,才能受持三皈,具足众戒。有三皈、具足众戒,才能够修六和、三学、六度,最后圆满到普贤十愿,它是有层次的。我们今天前面不要了,就想学大乘,好高骛远,一辈子不能成就,我们把根本疏忽掉了。
    我们再看下面经文,「在家菩萨」,底下有个小括号,「他方影响众」,这里面在家菩萨多半都是他方世界来的。我们看注解,正士,这名我们就省略掉,不念它了,十六...(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二集)    2011/11/2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2 》)


...是人,头一个要放下自私,只要有自私自利的念头就是障碍,所有一切善行的障碍,所有一切罪恶的根源,我们要连根拔除,就是不能有自私自利,这点比什么都重要。要广修供养,供养有财供养、有法供养、有无畏供养,有这三大类。
    「四者,忏悔业障」。这是对我们自己,我们自己修学为什么没有成就?就是因为自己有业障。业是不善的起心动念,不善的言语造作,这叫造业。业会产生障碍,障碍我们的善心,障碍我们的善行,障碍我们对于经教的理解,障碍我们修行功夫向上提升,会造成这些障碍,这个业障一定要忏悔。所以佛门里头有早课、晚课。我们净宗成立有二、三十年了,最早是在美国成立的,我们就提出修学的五个科目。这五个科目是:净业三福,这第一个,第二个是六和敬,第三个是戒定慧三学,第四个是六波罗蜜,第五个是普贤菩萨十大愿王,这五个科目。希望我们常常想着,起心动念与这个科目有没有相违背;如果相违背的就不能想、不能做,如果是相应的我们就应该做、应该去想,用这个标准来修行,来做忏悔的项目。每天早课,我们采取的经文是本经第六品四十八愿,希望我们能够认识阿弥陀佛四十八愿,能够理解、能够向他学习,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同德、同行,这早课的目标。晚课是本经三十二品到三十七品,一共六品经。这六品经讲什么?讲持戒,里面讲的是五戒十善,讲得非常详细。每天晚上反省五戒十善我们有没有做到,有哪些地方违犯了,应当要把它改掉,后不再造,这叫真修行...(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五集)    2011/11/30    澳大利亚图文巴市南昆大    档名:02-037-0065 》)


...么一个缘分,释迦牟尼佛说了《十六观经》。所以《十六观经》里面讲两桩事情,一个是讲理论,一个是讲方法。念佛的方法讲了十六种,理论告诉我们,「是心是佛,是心作佛」,这是原理。佛在世,佛天天讲经教学,这是好环境。供养佛,这是修福,听经闻法是修慧,福慧双修。极乐世界讲经教学没有中断,所以他能够常得值遇诸佛世尊,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乃至无上正等菩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终不离佛。这些都不能离开佛,离开佛你修的就不圆满;你不离开佛,天天所修的都是圆满功德、圆满智慧。
    「当知欲不离佛」,你要想不离开佛,「须以念佛为因」,这个话重要。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也是在《观经》上的。《观经》上佛给我们讲净业三福,最后一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诸位听了这句话有没有怀疑?我当初听的时候真有怀疑,为什么?第三福是菩萨修的,难道菩萨还不相信因果吗?我怀疑从这个地方来的。如果它放在第一条,我不怀疑,第一条是人天福,第二条是小乘福,声闻、缘觉的福报,第三条是菩萨的福报。它是放在第三条,不是放在第一条,所以我就有疑问,菩萨怎么不知道因果?最后想通了,这个因果不是善有善果,恶有恶报,这个我们人都知道,菩萨怎么不知道!可是念佛是因,成佛是果,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所以深信因果不是别的因果,是念佛成佛这个因果,真的很多菩萨不知道。菩萨要知道了,他能不念佛吗?他念佛,很快他就成佛了。如《华严经》上所说的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始是初地,终是第十地。换句话说,在华严会上地前每个人学的法门不一样,可以说都有相当的成就...(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六十九集)    2011/1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69 》)


...六十五天,我们要用倒数计时,我们真正把阿弥陀佛放在心上,万缘放下,什么样的念头对我们都有害没有利,我们念念都是阿弥陀佛。它这个地方也提到,有一句,「三度到四度空间最需要的就是人类的精神力量」。我们在度过这个空间,度过的时候,如果我们有好的、充沛的精神力量就不受伤害,这句话比什么都重要。今天我们知道宇宙之间最善的念头、最好的念头就是阿弥陀佛,没有比这个更善,没有比这个更好。阿弥陀佛这句名号是梵语,要翻成中国意思你就明白,阿翻作无,弥陀翻作量,佛翻作觉,无量觉。无量觉是谁?无量觉是自性,无量觉是一切诸佛如来。念这一个名号,把自性体相用全包括,把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也统统都包括,没有比这更善的。净业三福末后一条,「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念阿弥陀佛,念阿弥陀佛决定成佛。这最后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倒数计时,一天都不能空过,什么别想了,不要再搞了,来不及了。
    科学家也告诉我们、提醒我们,他说有可能科学技术全没有了,留下来的人要回归到上古时代过大自然的生活。为什么?电没有了,瓦斯没有了,科学技术没有了,交通工具没有了,飞机、轮船、汽车都没有了。到那个时候人要靠步行,顶多是牛、马,搞个小牛车、马车来代步,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三百六十天这样长的时间,一个真正取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时间足够了。我们曾经看到榜样,《净土圣贤录》里头记载的,宋朝莹珂法师,三天三夜把阿弥陀佛念来,那真的不是假...(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九十四集)    2011/12/22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094 》)


...在境界里头突然遭遇到的事情,顺境有没有欢喜心?逆境有没有畏怖的心?如果有也不及格。无论什么境界现前,心是平静的,心没有受外头境界影响,这是真的,这点很重要。
    真修行,我很多年前讲过,我们的早课是提醒自己,我们的晚课是做反省,这叫真做早晚课,不在形式。每天将真实功德做回向,否则拿什么东西回向?不是念经文回向,那个没用处的。我们这一天当中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性德相不相应?相应的是功德,不相应的是福德。福德离不开三恶道,换句话说,三恶道受报。天天要反省,与性德相应,我们跟极乐世界相应,这个好,把功德回向求生净土,真实功德。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佛的教诲相应。净宗我们只提了五个科目很好记,三福(净业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普贤十愿),你看就这些东西,你很容易,每一条都能记到。每天从早到晚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这个标准,这就是功德。这里头如果有我执,就是福德;没有我执是功德,我每天修不执着,佛法里面讲三轮体空,那功德,真实功德。
    「唯此净宗一乘愿海,六字洪名,十即十生,万修万去,故胜余经」。这真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为什么多次宣讲?为什么常常介绍西方极乐世界?佛讲经带着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有两百多种经论常常提到。说明释迦的本愿,都是希望我们修学这个法门求生净土,是他老人家的本怀,我们现在讲是他老人家的心事。他没有别的心事,就是希望我们到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他的心事就了!我...(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0四集)    2011/12/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04 》)


...业,为了便利商业贸易,这个道路开了,从中国通到欧洲。随着贸易也把文化相互的交流,印度这些高僧从帕米尔高原,那边是伊朗、阿富汗这些地方,越过丛林就到中国现在的新彊。印度这些高僧大德,向四面八方传承释迦牟尼佛的教诲,就有不少人到达西域,那时候西域很多小国家。中国特使到西域的时候就遇到了,遇到摩腾、竺法兰,这跟中国很有缘分遇到,把这两位大德迎请到中国。这就佛教正式传到中国来,他们带的有佛像,带的有经书,三宝正式到中国。
    到中国,当然跟中国朝野这就开始接触,互相交流。佛所说的,跟中国古圣先贤所说的,没有冲突,相同的地方非常之多。扎根相同,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扎在孝道,佛法的根也在孝道。我们看净业三福,第一句「孝养父母」,第二句「奉事师长」,第一句是根,第二句也是根,第一句是根之根。中国人非常重视孝道,佛法是师道,它是教育,是师道,师道一定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不知道孝顺父母,怎么可能去尊敬老师?不可能。所以佛教在全世界传播,唯有在中国这一支真正开花结果,而且成就超过印度,什么原因?根好。根是中国人自己建立的,孝亲尊师。古人懂,现在人不懂。为什么不懂?没人教他。
    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就是老祖宗的东西疏忽了两百年,时间不算短。前面一百年疏忽了,有人讲,没人真干,就是古大德所说的末法时期。最近的一百年,满清亡国之后中国社会动乱,一直到今天都没有定下来,没人讲,也没人听了。照古大德讲...(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0集)    2011/12/3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10 》)


...一个人,为什么我能得到,别的同学没得到?不听话,自己的意见太多,那就没法子。我能得到是我老实、我听话、我真干,我才得到。
    方老师的长公子前两个星期从美国来看我,我们非常欢喜,他夫妻两个带着他女儿,现在住在加州,我们感恩。古时候,师徒如父子,关系多亲密,老师的儿女就是自己的亲兄弟,永远要关怀、要照顾、要互助合作。他今天还在,他还有两个小弟,我没见过面,在纽约。我们要做样子给别人看,老师的儿女跟自己亲兄弟没有两样,好好的照顾,有任何困难全心全力协助,把师生这种关系做出来,现在这个世界上看不到了。今天我们要恢复传统,必须把孝道做出来、把师道做出来,这是传统的核心。大乘佛法不离这个,你看净业三福前面两句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孝养父母是孝道,奉事师长是师道。这两个道都没有了,社会就乱了、灾难就来了;这两桩事我们找回来,社会就安定、灾难就化解了。
    那我们今天要念佛,佛教我们念佛,不但释迦牟尼佛教我们念阿弥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都劝我们念阿弥陀佛。那我们念阿弥陀佛,肯定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加持。我今天以这一点供养诸位同修,祝福同修们在今年这一年为人类做出最大的贡献,我们念佛化解灾难,一心一意,其他的念头统统放下。赞叹我的人是恩人,毁谤我的人是恩人,都是佛菩萨,我们在这里头锻鍊提升我们自己的清净平等觉。祝福大家,恭贺大家,新年快乐,谢谢!
    现在我们看《大经科注》第...(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一四集)    2012/1/1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14 》)


...享尽,恶业的种子成熟,接着要受苦报,受苦报的时间比受福报的时间要长得太多太多!这个要细心去观察,自然就明白了。
    下面说,「何以故?以诸如来尊重法故。以如说行,出生诸佛故」。这就是法供养真实的利益,修法供养,你能作佛,这个利益太大了!什么样的财供养都不能跟它相比,不能成佛,法供养能成佛。如说修行,修什么行?修菩提行。什么是菩提行?六波罗蜜是的。我们今天修行六波罗蜜,为什么得不到像经上讲的功德利益?我们虽然修六度,没有根。这个诸位要记住,根是什么?根是戒律。我们连《沙弥律仪》都做不到,六度修得再好,不会开花结果,没有根。所以这些年来,特别提醒大家,儒释道的三个根重要。这三个根是什么?净业三福的第一福,你就知道它的重要性了。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孝亲尊师落实在《弟子规》,《弟子规》没有做到,净业三福的根没了。根本的根本就是孝亲尊师,就是这两句。
    《孝经》读过,做不到。从天子到庶人,《孝经》上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什么叫孝养父母,《孝经》里头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为什么做不到?没根。《弟子规》做到、《感应篇》做到、《十善业》做到,你就有根了。然后再把《沙弥律仪》做到,你就有菩提根。没有这三个根,你自己不能成就,你这一生当中再大的成就,用现代的话说,你成为一个学者,你成为一个像现在一般学校的大学教授,你只能做到这个,你是凡夫。为什么?小乘须陀洹你做不到,大乘《华严经》上所讲的初信位的菩萨你做不到,这是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2 16:10 , Processed in 0.16462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