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我要报恩

[体会与效验] 转帖:摘录五十六部经书,及论集和大德们关于戒邪淫的经典语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乘造像功德经》节录
  弥勒!一切女人有八种因缘,恒受女身。云何为八?一者、爱好女身,二者、贪著女欲,三者、日常赞美女人容质,四者、心不正直,覆藏所作,五者、厌薄自夫,六者、念重他人,七者、知人有恩而已背逆,八者、邪伪庄饰欲他迷恋。若能永断如是八事,而造佛像,乃至成佛,常作丈夫,更受女身无有是处。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女人身。何等为四?一者、以女人声,轻笑唤佛及诸菩萨一切圣人;二者、于净持戒人,以诽谤心说言犯戒:三者、好行谄媚,诳惑于人;四者、见他胜己,心生嫉妒。若有丈夫行此四事,命终之后必受女身,复经无量诸恶道苦。若深发信心,悔先所作而造佛像,则其罪皆灭,必更不受女人之报。
  弥勒!有四种因缘,令诸男子受黄门身。何等为四?一者、残害他形乃至畜生;二者、于持戒沙门嗔笑、谤毁;三者、情多贪欲,故心犯戒;四者、亲犯戒人,复劝他犯。若有男子先行此事,后起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斯报,常作丈夫,诸根具足。
  弥勒!有四种业,能令丈夫受二形身,一切人中最为其下。何等为四?一者、于尊敬所而有烝秽;二者、于男子身非处染著;三者、即于自己而行欲事;四者、炫卖女色而与他人。若有众生曾行此事,深自咎责,悔先所犯,起净信心,造佛形像,乃至成佛不受此身。
  弥勒!复有四缘,令诸男子其心常生女人爱欲,乐他于己行丈夫事。何等为四?一者、或嫌或戏谤毁于人;二者、乐作女人衣服庄饰;三者、于亲族女行YH事;四者、实无胜德妄受其礼。以此因缘,令诸丈夫起于如是别异烦恼,若悔先犯更不造新,心生信乐,作佛形像,其罪既灭,此心亦息。
《分别善恶报应经》节录
  邪欲报有十种,何等为十?一欲心炽盛,二妻不贞良,三不善增长,四善法消灭,五男女纵逸,六资财密散,七心多疑虑,八远离善友,九亲族不信,十命终三涂。
《受十善戒经》节录
  云何名不淫戒?不淫戒者,有五功德利,过去、现在、未来诸佛之所赞叹。不淫者,住佛威仪,身香如佛。何等为五?
  一者、不动眼识,不视淫色,设见色时如见粪虫,如刀入心,如火烧眼,心不起爱;无常所切,眼火横动,何爱之有?
  二者、不闻淫声,设闻淫声,不动耳识悦可耳根。愚痴音声,动毒蛇林为爱种子,此名贼风。从耳根出,妄见所起,如夜叉吟,何爱之有?此是幻响,愚夫爱之鼓动诸根,是露人声,从痴爱河,顺五欲流;深知是贼,不动耳识。
  三者、鼻根嗅香。当知是香从八风起,痴风鼓动,爱风吹来,花等诸香从妄想生,颠倒横有从鼻识起,横言是香,或称美味,鼻识惊动,草木众花皆称是香。如来摄身,不嗅香臭,体解非真,不赞香触。
  四者、不动舌识,不说世利,不赞淫事,口终不说淫欲、触乐,不住狂惑黐胶屋宅,亦不乐说可爱乐事,增长无明,五贼痴爱,是故诸佛不动舌识。
  五者、意寂不动,不起淫心,不念淫事,不想淫乐,不动淫根,淫识不转,如解脱心,住寂灭处,处常乐城,安稳无为,随学佛心,住真如际,一向入于十八大空、九种涅槃。
  佛及菩萨得五功德,身形清净,常生莲花,身净无垢,心亦淡泊。是故,诸佛说不淫戒最胜清净无上功德,具足五利,赞叹、称美为解脱因,不可穷尽。淫为极重无索系缚,譬如老象,溺五欲泥,普为一切诸罪根本。
  淫欲之罪,吾今当说:
  汝等一心听,淫独恶万行,没溺诸禅定,障蔽解脱道。
  善男子女等,欲求解脱道,远离三界欲,火坑五欲河,
  汤火寒冰山,解脱生死畏,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
  欲求长寿天,寿命无量劫,梵天转轮王,富有七财宝。
  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欲得见诸佛,闻法证道果,
  具足六神通,游诸十方国,持心如诸佛,当持不淫戒。
  淫有十过患,何等为十?
  一者、贪淫之人,虽生天上为天帝释,受五欲乐,心如偷食狗,常醉不醒,没于五欲,驶流河中。
  二者、贪淫之人,虽为人王威力自在,作恩爱奴,被人所使,多得财宝,如火受薪,不知厌足,亡身丧国,死堕恶道。
  三者、贪淫之人,恒系属他六贼驱策;无常大象蹑其背上,心如猿猴不知众难,欲火焚烧,不识父母、兄弟、姊妹,犹如猪狗,更相荷担,无复惭愧。
  四者、贪淫之人,常饮不净女人脓血,于无量劫常处胞胎;生藏、熟藏、子藏,诸虫以为衣服,唼□女根,用为饮食。
  五者、贪淫之人心如利刀,眼如火车,割截、烧灭功德行藏。
  六者、贪淫之人到刹利众,然结使火,起贪欲薪,意欲剥夺,犹如罗刹;到婆罗门众,不生惭愧,犹如幻人,但作妖祥,说不净事;到沙门众,不知皈依,动诸情根,如胶著草,欲染诸使,围绕意根,六情火起,烧善种子,破灭先世梵行白业。举手动足,犹如利刀,眼如猛火,口如罗刹,遍体毛孔淫火所使。
  七者、贪淫之人造八种业,杀生;作杀生具刀、剑、杖等;和合男女;作大妄语;饮酒歌颂作淫境界;或复偷盗一切宝器;庄严虫聚,为心王所使;眼根恶狗,偷啖臭秽。
  八者、贪淫之人为淫所使,心如大火,亦如铁聚,直当陷堕,破灭梵行,必堕地狱。
  九者、贪淫之人身坏命终,如掷贝珠顷,必定当堕赤铜地狱。赤铜地狱纵广正等七千由旬,如铜花林,下有铁床,床上复有百千由旬热铜八楞柱,柱端有镜,镜中自然有诸女像,或作男形,淫人爱念动诸情根,同时火起,铜花化为大热铁钉,铜柱变成沸铜锥汤,铁床火然。女化为狗,男化为刀,驱蹴罪人,受无量苦;啖热铁丸,吞饮洋铜,求死不得,经无量岁,寿命一劫。
  十者、贪淫之人不得见佛,如重云障,破梵行故,必定当堕阿鼻地狱。身满狱中,寿命一劫;左右宛转,复经一劫。时阎罗王呵责罪人:"汝乐淫欲,今受此苦。是事乐不?汝今复当百千万劫偿他人债,终不可尽!"地狱命终,生鸠鸽中,受龙蛇身,污梵行故。百生、千生不见于佛,不闻于法,终不得道。
  尔时世尊以偈颂曰:
  淫欲不断绝,相续生众生。无明为根本,老死刀所切;
  横受毒蛇林,血盛囊不净;如粪虫乐屎,贪淫者亦然;
  九孔流欲火,恩爱如毒刺;颠倒妄见起,幻惑故生爱。
  一切女色滑,如树生狂花;颠倒风所吹,萎花为虫聚。
  女人如王瓶,渧渧浓血流,瓶满复淋漏,不净盈于外;
  眼见不净汁,如偷狗贪淫;当自灭诸爱,一心观不净;
  服饮于甘露,住大涅槃城。
  佛告舍利弗:"若有持心、持身不造淫欲,持眼不视淫色,持耳不听淫声,持鼻不嗅淫香,持舌不触淫舌,如此名为具足智慧,行八正路。不淫净身心,喻如莲花不著尘垢,成须陀洹道、斯陀含道、阿那含道、阿罗汉道、辟支佛道、无上大道,皆从不淫清净故得。"
《月灯三昧经》节录
  贪爱淫欲甚鄙秽,能生苦恼丧天趣,
  习欲之人离多闻,名为损减智慧者。
  耽著爱欲为盲人,便能伤害于父母。
  亦复能害持戒者,是故应当弃舍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宝云经》节录
  (菩萨)如是增长宿世修集善业因缘,常作是念:"苦哉,世间!痛哉,世间!无安立哉,一切世间!久遭重病,痴暗无明。何以故?欲因缘故;是故,我今不当于如是等困厄世间,求受五欲。夫淫欲者,唯是妄想颠倒而已,于三苦中谬生乐想,是故如来处处经中,种种因缘,具说淫欲多诸过失,殊可患厌。所谓淫欲,如炙肉□肉 俱燋,如舐刀刃贪味伪舌,如毒蛇头具四种毒,如猪在厕臭秽不净,如彼痴狗而啮枯骨,其口出血,谓之为乐,亦如猕猴黏著瞝胶。"是故菩萨当生厌离,剃除须发,而被法服,于正法中如法出家,往无家地,而慕精进,未得令得,未证令证,未至令至。
《出曜经》节录
  淫之为病,受殃无量,以微积大,渐致烧身,自陷于道亦及他人,不致究竟,犹自饮毒,复饮他人,是故说淫不可纵!
  断爱除其欲,竭河无流兆;
  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
  断爱除其欲者,爱之为病众患之本,以拔爱本枝叶不滋,于中自拔,永断无余,欲本自灭更不复生。由爱生欲流,犹如驶河,漂溺生类亿千万众,丧其命根,不得全济。河竭之后,众生往来,无形伤害,是故说曰:"断爱除其欲,竭河无流兆也。"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者。爱为形质,欲为枝叶,痴为润津。若彼学人思惟妙观,能断此者,超越苦际,是故说曰:"能明此爱本,是谓名苦际也。"
  能觉知是者,爱苦共生有,
  无欲无有想,比丘专念度。
  爱者众病之首,犹如城郭,聚集人民,凭地自怙。云何爱众病之首?如佛所说:"泥犁受苦,其数无量,皆由爱所造。"凡在地狱受诸苦恼,皆由爱病。诸杀生者,亦由爱致,不与取、淫泆、妄语、十不善行亦复如是,皆由爱心,造斯诸恶。
  欲我知汝本,意以思想生,
  我不思想汝,则汝而不有。
  佛告比丘:"淫火炽盛,便能燔烧诸善之本。"淫荒之士,不识善恶,亦复不别清白之行,不知缚解出要之道。如斯辈人遂无惭愧,宁丧亲族分受形辱,不阙淫性以违其志。或因淫欲,杀害父母、兄弟、姊妹,斯受其殃;或因淫逸,罪及五逆,王者所戮,死受恶报。犹野火行傍树为燋,既罪自深,复及宗亲。人由淫欲,违佛慢法,谤毁圣众,为诸圣贤之所嗤笑。
《孝子经》节录
  自秽妻聚,惑志女色,荒迷于欲,妖蛊姿态其变万端。薄智之夫、浅见之士,亲其如此,不觉微渐,遂回志没身,从彼魃魅邪巧之乱。或危亲杀君,吝色情荡,忿嫉怠慢,散心盲冥,等行禽兽。自古世来,无不由之杀身灭宗,是以沙门独而不双,清洁其志以道是务。奉此明戒,为君即保四海,为臣即忠。以仁养民,即父法明,子孝父慈,失信妇贞。优婆塞、优婆夷执行如是,世世逢佛,见法得道。
《大乘日子王所问经》节录
  追求著欲人,遂醉何曾乐,下劣妄追寻,云何得安乐?
  非真丈夫业,自作不知非,无耻若驼驴,不堪极秽恶。
  斯人少智慧,不悟罪根深,奔竞向女人,如狗便粪秽。
  臭秽不可乐,愚痴所爱直,不知淫欲过,如盲不见色。
  愚人贪爱味,于美起缠缚,何异厕中虫,宁知是不净。
  智者得解脱,女色不可染,见彼生警怖,弃舍如坏尸。
  淫欲臭秽根不净,过后常增业苦深;
  聪慧法师呵欲染,当生父母亦无益。
  譬如广大不净坑,满盛粪壤多臭秽,
  亦似冢间膨胀尸,淫欲之人亦如是。
  复似蝇虫咂疮肿,驴马奔眠粪秽中,
  猪狗食啖臭鱼等,耽爱女人亦如是。
  破坏善名兼德行,恒行毁禁具无惭,
  不生天道堕阿鼻,是故法师呵爱欲。
  如人误饮恶毒药,迷乱猖狂遍体疼,
  不觉无常毒所中,耽欲之人亦如是。
  乐著美味便珍馔,爱听歌音恋色声,
  家事不思多忘失,唯作轮回集苦因。
  贪著淫欲常称赞,不了愚迷粪袋身,
  昼夜恒行下劣行,薄福沉沦于恶趣。
  赞美淫欲行非行,多饶嗔恚长愚痴。
  佛与菩萨众、缘觉及声闻,悉皆离女色,愚者不能知。
  普被魔罗降,离女色染污,能得身安乐,究觅得解脱。
  无智诸众生,爱欲无远离,作罪业无边,堕落三恶道。
  无底欲火坑,猛焰炽不灭,有智乐解脱,不为女色染。
《梵网经》节录
  若佛子发十大愿已,持佛禁戒,作是愿言:宁以此身投炽然猛火、大坑刀山,终不毁犯三世诸佛经律,与一切女人作不净行。……复作是愿:宁以百千热铁刀鉾,挑其两目,终不以此破戒之心,视她好色。
《大威德陀罗尼经》节录
  佛告阿难:"然其妇人多有烦恼,可厌可恶,不喜观察,不喜睹见。妇人多欲,常不知足,以爱欲故,得复欲得,更复欲得;欲欲不止,常求常觅,无知厌足。阿难!其妇女五蛆虫户,而丈夫无此。复次妇人五蛆虫户,在阴道中,其一一虫户,有八十虫,两头有口,悉如针锋,彼之蛆虫,常恼彼女而食啖之,令其动作。动已,复行,以彼令动是故名恼。其妇女人此不共法,以业果报,求欲方便,发起欲行;贪著丈夫,不知厌足。……
  其妇女人,若见丈夫即作美言,瞻视熟视,视已复视,瞻仰观察意念欲事。面看邪视,欲取他面;齿衔下唇,面作青紫。以欲心故,额上汗流,若安坐时即不欲起,若复立时复不欲坐,木枝画地摇弄两手;或行三步,至第四步,左右瞻看;或在门颊,嚬呻出息,逶迤屈曲,左手举衣,右手拍髀。又以指爪而刮齿牙,草枝剔齿,手搔脑后,宣露脚胫;呜他儿口,平行而蹶,急视诸方。阿难!如是等相智者当知,妇女之人欲事以发,厌离弃舍,所以者何?勿令于我流转生死,大暗中住。"
《圆觉经》节录
  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化生、湿生, 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由有诸欲助发爱性,是故,能令生死相续。欲因爱生,命因欲有,众生爱命还依欲本,爱欲为因,爱命为果,由于欲境起诸违顺,境背爱心而生憎嫉,造种种业。
  是故,众生欲脱生死免诸轮回,先断贪欲及除爱渴。善男子!菩萨变化、示现世间,非爱为本,但以慈悲令彼舍爱,假诸贪欲而入生死
  若诸末世一切众生,能舍诸欲及除憎爱,永断轮回;勤求如来圆觉境界,于清净心使得开悟。
《法句经》节录
  昔世尊在祇园精舍,有四比丘,共论世间何者最苦?一言淫欲,二目饥渴,一言嗔恚,一言惊怖,共诤不止。佛言:"汝等所论,未究苦义。天下之苦,莫过有身,饥渴、嗔恚、色欲、怨仇,皆因有身。身者,众苦之本,祸患之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一:论书法语
《大智度论》节录
  阎浮提人以三因缘,胜诸天及郁单曰人:一者、能断淫欲;二者、强识念力;三者、能精勤勇猛。
  淫欲为诸结之本。佛言:"宁以利刀割截身体,不与女人共会。"刀截虽苦不堕恶趣,淫欲因缘,于无量劫数受地狱苦。人受五欲,尚不生梵世,何况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于五欲中,触为第一,能系人心;如人堕在深泥,难可拯济,以是故,诸天方便,令菩萨远离淫欲。复次,若受余欲犹不失智慧,淫欲会时,身心慌迷,无所省觉,深著自没,以是故,诸天令菩萨离之。
  若淫欲者,譬如胶漆,难可得离,所以者何?身受欲乐,淫欲根深,是故出家法中,淫戒在初,又亦为重。
  菩萨观欲种种不净,放诸衰中女衰最重,刀火、雷电、霹雳、怨家、毒蛇之属,犹可暂近,女人悭妒、嗔谄、妖秽、斗诤、贪嫉,不可亲近。
  女人相者,若得敬待,则令夫心高,若敬待情舍,则令夫心怖,女人如是,恒以烦恼忧怖与人,云何可近?
《十住毗婆沙论》节录
  以七种淫欲名戒不净:
  一者、虽断淫欲,而以染心受女人洗浴按摩;
  二者、以染心闻女人香,共语戏笑;
  三者、以染心目共相视;
  四者、虽有障碍,以染心闻女人音声;
  五者、先共女人语笑,后虽相离忆念不舍;
  六者、自限尔所时断淫欲,然后当作;
  七者、期生天上,受天女乐及后身富乐,是故断淫欲,是名不净。离此七事,名戒清净。
  离邪淫善行,有二种果报:一者、妻妇贞良;二者、不为外人所坏。
  邪淫不善行,有二种果报:一者、得丑恶妻妇,又不贞良;二者、为他所坏。
《阿含口解十二因缘经》节录
  有阿罗汉,以天眼彻视,见女人堕地狱中者甚多,便问佛:"何以故?"佛言:"用四因缘故。一者、贪珍宝物、衣被欲得多故;二者、相嫉妒;三者、多口舌;四者、作姿态淫多。以是故,堕地狱中多耳!"
《诸经要集》节录
  夫在家俗女,恚毒多过,佛说邪谄甚于男子;或假涂面首,雕饰姿庄;或绮罗花服,诳诱愚夫;或骄弄唇口,邪眄歌笑;或咨磋吟咏,胆视转变;或出胸露手,掩面藏头;或缓步徐行,摇身弄影;或开眼闭目,乍悲乍喜。幻惑愚夫,令心妄著,如是妖伪,卒难述尽,凡夫迷醉,皆为所惑。譬如奸贼种种多诈,亦如画瓶储粪诳人,亦如高罗群鸟落之,亦如密网众鱼投之,亦如闇盲者陷之,亦如飞蛾见火投之,亦如苍蝇贪乐臭尸。近则失国破家,触则如把毒蛇,外言如蜜,内心如鸠,家贫困苦皆由女人,出外丧身亦由女人,室家不和亦由女人,男女反逆亦由女人,兄弟离散亦由女人,宗亲疏索亦由女人,堕落恶道亦由女人,不生人天亦由女人,障善业道亦由女人,不入圣果亦由女人,如是过患,不可具论。众生如是,甚为可怖;常为欲火所烧,而不能离,致受殃苦,尔来不绝也!
  书云仲尼称:"难养小人与女子,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也。"是以经言:"妖冶女人,有八十四态。大态有八,慧人所恶;一者嫉妒,二者妄嗔,三者骂詈,四者咒诅,五者镇压,六者悭贪,七者好饰,八者含毒。是为八大态。"是故女人,多诸妖媚,愿舍谄邪,以求正法,早得出家,自利利人。
  蛇有三事害人:有见而害人,有触而害人,有啮而害人。女人亦有三害:若见女人,心发欲相,灭人善法;若触女人,身犯中罪,灭人善法;若共交会,身犯重罪,灭人善法。复有七害:
  一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此一身;若为女人所害,害无数身。
  二者、若为毒蛇所害,害报得无记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善法身。
  三者、若为毒蛇所害,害五识身;若为女人所害,害六识身。
  四者、若为毒蛇所害,得入清众;若为女人所害,不与僧同。
  五者、若为毒蛇所害,得生天上人中,值遇贤圣;若为女人所害,入三恶道。
  六者、若为毒蛇所害,故得四沙门果;若为女人所害,于八正道无所成益。
  七者、若为毒蛇所害,人则慈念而救护之;若为女人所害,众共弃舍,无心喜乐。
  以是因缘故,宁以身分内毒蛇口中,终不以此而触女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法苑珠林》节录
  如佛说:邪淫有十罪:一者、常为所淫夫主欲危害之;二者、夫妇不睦常共斗诤;三者、诸不善法日日增长,于诸善法日日损减;四者、不守护身,妻子孤寡;五者、财产日耗;六者、有诸恶事常为人所疑;七者、亲属知识所不爱喜;八者、种怨家业因缘;九者、身坏命终死入地狱;十者、若出为女,多人共一夫,若为男子妇不贞洁。
  除己妻外,余之男女、鬼神、畜生可得行淫者,悉是邪行,虽是自妻不犯,然须避于非处。谓自妻非道(非交合之道)及得身(怀孕)已,亦须禁之,恐伤胎故;产(生子)三年内,亦须避慎,谓防乳竭。
《净心诫观法》节录
  女人十恶者,具说难穷,今略言之,令生厌离:
  一者、贪淫无量无厌。经云:十方国土,有女人处,即有地狱。
  二者、嫉妒心如毒蛇。家有妇类,悉生憎垢,口似相亲,心如冤家。
  三者、谄曲诈亲。凡见人时,未语先笑,口云忆念,心怀嫌恨。
  四者、放逸。但念彩衣,装粉钗钏,修治面目,望他爱念。
  五者、口多恶业,出言虚诳,实情难得,凡所论说,虚多实少。
  六者、厌背夫主。
  七者、一切女人多怀谄曲,实情难得。
  八者、贪财不顾恩义。
  九者、欲火烧心。
  十者、女身臭恶,不净常流,春夏热时,虫血杂下。
  是名女人十种恶业,能观、能远,名为净心。偈曰:
  四百四种病,宿食为根本;
  三途八难苦,女人为根本;
  生死无数劫,贪爱为根本;
  贤圣解脱乐,离欲为根本。
  四蛇成身界,颠倒想为心;
  脓血遍九窍,净想起贪淫;
  顺情称快乐,不信堕刀林;
  报生猪狗道,由前贪爱深。
  一切女人性,少实多谄曲;
  不念臭秽身,坐卧思食欲;
  邪视他男子,情喜相逼触;
  百千万亿劫,毕竟不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附录二:大德语录
紫柏尊者
  奇男子,须割爱,爱不割,则堕软暖魔网矣!
印光大师
  若当临命终时,一心念南无阿弥陀佛,以此至诚念佛之心,必定感佛大发慈悲,亲垂接引,大家轮班助念佛号时,若见悲痛哭泣,则情爱心生,佛念便息矣。随情爱心去,以致生生世世,不得解脱,欲生西方,万无有一也。
  淫念一生,诸念皆起,邪缘未凑,生幻妄心;勾引无计,生机械心;少有阻碍,生嗔恨心;欲情颠倒,生贪著心;羡人之有,生妒毒心;夺人之爱,生杀害心;种种恶业,从此而起,故曰:"万恶淫为首。"今欲断除此病,当自起念,始截断病根。
  凡人不必常近女色,只此独居时辗转一念,遂足丧其生而有余。
虚云老和尚
  《楞严》一经由阿难发起作我们的模范,全经著重说一"淫"字,由这"淫"字,说出很多文章来。
  《圆觉经》说:"一切众生从无始来,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若诸世界,一切种性,卵生、胎生、湿生、化生,皆因淫欲而正性命。当知轮回,爱为根本",所以说:"三界轮回淫为本,六道往还爱为基"。
来果禅师
  要知身为淫本,防淫如防火,防爱如防贼,火不防既成灰烬,贼不防悉为贼有。
  无始劫来攀情扯爱,极恶深交,致使改头换面不知凡几,直到今天再随情欲转去,辜负佛祖父母师长,何脸见人?
宝静大师
  古今多少英雄汉,谁不于此茫茫欲海中,为恩爱奴,作色情魔?所谓:"汝爱我心,我怜汝色"。恩爱绸缪,旷劫相缠,无有了期。悲夫!色欲之害人,实甚于猛兽横流,吾侪凡夫,应当猛省而讨斥之。
  世无无因之果,果必有因,如桃树由桃核而来,现在生死,由贪欲而生,吾人最初受生,亦山一念爱心而来,纳想为胎,流爱成种。
  吾人来世如何,不必问他人,问自心便知。吾等现须看破一切,断去贪欲,切不可被其所迷,于无量劫中为恩爱奴。
慈舟大师
  杀我、盗我、骗我者,作随缘消旧业想。唯有"淫",是不能作随缘消旧业想的,这个业是不能随缘消业的。别的戒自不犯,他犯只是片面的。淫戒,我淫他(她),他(她)也淫我,双方犯戒,这个因果无有了期定规,要从此一刀两断,绝对不淫才好。
  《楞严经》云:"汝爱我心,我怜汝色,以是因缘,经百千劫,常在缠缚。"假如学佛法不划清道路,就不能了生脱死。望大家念念之间,念兹在兹,将生死斩断两戡,精进勇猛的修行。
广钦老和尚
  如果情执不断,嘴里念佛,念念还是堕娑婆;如果恳切至诚放下万缘,那么一念之间便能到西方。万缘牵扯,割舍不下,那么百年万年还是在三界内。
  我们这里能看到十方人,形形色色,双双对对。年轻出家众,爱情惜别之念较重,看到情侣时,若被环境所转,对他们生起羡慕之心,则是没有道心。若认为他们这样下去会堕落的,才是有道心。
  爱情惜别,千万劫也是在轮回这些,也是为这些在轮回。
妙莲长老
  六道众生都在生死轮回中,不知生从何来死往何去?一般人只知是从妈妈肚千来,不错,是从妈妈的肚子来,但为什么人会到妈妈肚子呢?因为有情欲,颠倒想,一有了颠倒想,霎时昏蒙就迳直投胎了。
  什么是颠倒想呢?颠倒想就是欲念。人就是从动淫念而来,也就是中阴身来投胎时有此欲念。因为有情有爱,有爱就进"生"因,有生必有"死",生死是个大苦趣呀!你想断绝苦,就要斩情断爱,千万不可再有颠倒想。
  要想了生死,不受凡夫之苦就不要生,不生才不灭,那就决定要断淫欲,断淫欲才是走出世之道。所谓"三界无安,犹如火宅",我们修行一定要出离三界。如果守五戒不邪淫,只可保人身,一定要不淫才能真正了生脱死,出离三界。
  说到愿生西方,念佛的人谁不愿住生呢?可是这里头还有个重要的问题:愿有两种意义:一是欣求,要欢喜生西方;二是厌离,要厌离这个世界。要厌离它啊!什么情情爱爱的,那都是魔,杀你法身慧命的魔,你还当它是怎样的好,舍不得,说什么我们要白头偕老,长相厮守,死在一起。世间这一切不厌离,怎能生西方去?所以重在要"厌离",那生西方就决定成就了。
  当有人拉你(你)作恶或找你(你)麻烦时,没有关系!只要念句"阿弥陀佛"就没事。但怕的就是人家对你(你)好,就情情爱爱的沉迷下去,我们凡夫一定要突破情感这一关,此关若不破,生死难了啊!
  对于男女间的情爱,当用金刚利剑来斩,要斩情绝爱不可茧断丝连,只要有一丝情爱在,就会被束缚住。是谁缚你?是你(你)自己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10-29 2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录三:警世珠玑
  ◎鱼吞饵,蚕作茧,蛆逐粪,蛾扑火。得人断欲,须具智、勇。
  ◎德深情淡,孽重欲炽,爱桩未拔,情缆犹牢。
  ◎毫厘系念,三途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
    淫欲不断,万劫沉沦;念头方动,天怒地嗔。
  ◎男女之体,本是革囊,满盛恶露,只因薄皮所覆,瞒尽天下英雄。
  ◎情之同处即为性,舍情则性不可见。
  ◎己之情欲不可纵,当用逆之之法以制之,其道只在一忍字;
    人之情欲不可拂,当用顺之之法以调之,其道只在一恕字。
  ◎耳目见闻为外贼,情欲意识为内贼,只是主人公惺惺不昧,独坐中堂,贼便化为家人矣。
  ◎饱后思昧,则浓淡之境都消;色后思淫,则男女之见尽绝。故人当以事后之悔悟,破临事之痴迷,则性定而动无不正。
  ◎天下有极惨极烈至大至深之祸,动辄丧身陨命,而人多乐于从事,以身殉之,虽死不悔者,其唯淫欲乎。
  ◎色欲火炽,而一念及病时,便兴似寒灰。名利饴甘,而一想到死地,便味如咀蜡。故人常忧死虑病,亦可消幻业而长道心。
  ◎贪欲之人,无有厌足,求于欲境,忧苦艰难。得已守护,缠缚倍增,死堕地狱,受大剧苦。求静虑者,常于如是色欲怨家,不应相念,况亲近之。
  ◎人生祸区福境,皆念想造成。故释氏云:
    刊欲炽然,即是火坑,贪爱沉溺,便为苦海。
    一念清净,烈焰成池,一念惊觉,船登彼岸。
      念头稍异,境界顿殊。可不慎哉!
      绳锯材断,水滴石穿,学道者须要努索;
    水到渠成,瓜熟蒂落,得道者一任天机。
  ◎大火烧人,是犹可近;清风无形,是亦可捉; 
      蚖蛇含毒,犹亦可触;女人之心,不可得实。


              --全文上传完毕--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愿以此功德 消除宿现业 增长诸福慧 圆成胜善根
所有刀兵劫 及与饥馑等 悉皆尽灭除 人各习礼让
读诵受持人 辗转流通者 现眷咸安乐 先亡获超生
风雨常调顺 人民悉康宁 法界诸含识 同证无上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7 01:06 , Processed in 0.151574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