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佛学十四讲》讲记卍南无阿弥陀佛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缺乏的是善根、福德。如果真正有善根、福德,接触这个因缘,这一生一定是圆满成就。
  甲、世法之相
  「世法之相」:这是第一个要觉悟的。「器世间」是宇宙,「不住成住坏空」,「不止沧海桑田」;「万法无常」。这是讲我们的环境,我们要提高警觉。世界各国武器日新月异,天天研究发展,到最後必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一旦战争爆发,整个世界会毁灭,地球上的生物也永远消灭,这是人类将来的结果,要警觉。学会净土法门,将来第三次大战爆发,他们毁灭,我到西方。一定要警觉,不警觉不得了。
  「有情世间」:「不断生住异灭」,「故有六道轮回」;「生死事大」。对於人事环境,对於自己本身,都要有大大的觉悟。觉悟了,要是没有法子解决,只得听天由命,这是痛苦、无可奈何的。在佛法里确实有办法解决,佛法的修学就是解决这个问题。而今天时间太迫切,除了念佛法门之外,用其他的方法来不及,而且不可靠,这个法门是最快速、最稳当的法门。不选择这个法门,一定误事,这是千真万确的事实。
  乙、人身难得
  这一段是佛在经典上劝勉我们的话。人身难得,佛法难闻。
  「最贵」:人身最可贵,因为容易修道。「易近道」,容易接近佛法,「容易觉悟」,「容易解脱」;所以六道里面人身最可贵。「余」:其他的五道;「本」:我们现在的人道。「天耽乐忽解脱」:天上乐多苦少,把生死大事忘掉、疏忽了,这是富贵学道难。「修罗多瞋背道」:修罗瞋恚心太重,好胜心、嫉妒心、瞋恚心特别重,这三样东西障道,所以他修道非常困难。我们自己是不是修罗?如果这三种心重,就是修罗。《楞严经》讲,阿修罗四道都有,天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里有,只有地狱道没有修罗。我们如果在一切顺逆的境界里面,没有争强好胜的心、没有嫉妒的心、没有瞋恚的心,决定不是修罗。「三途昏昧多苦」:地狱、饿鬼、畜生太苦,昏昧多苦,这也是修行的障碍。昏昧,不能辨别是非;多苦,苦障碍修行。人道的好处,「多苦易启觉悟」,「小安能获修道」。人道苦多乐少,能得小安稳、小康之家,这是可贵之处。人身不容易得,得人身就有解脱的机会。我们在六道里,这一生好不容易得到人身,若不好好利用这个机会超出三界轮回,得到等於没有得,空来一场,太可惜!
  「难得」:人身难得。为什麽难得?底下是佛在经上所说的比喻。「机缘喻」:机缘不容易。第一个比喻,「高山垂线穿鍼」:佛是讲须弥穿鍼,须弥山是最高的山,从山上垂一条线下来,山下放一个绣花针,线一掉下来刚好就穿进针孔。你们想想,这个机会有几成?这是说得人身的机会这样渺茫,我们是须弥山那条线,恰巧就穿进人道这个针孔,真不容易。第二个比喻,「盲龟浮木伸头」:瞎眼的乌龟在大海里,大海里有个木板,木板当中有个洞,木板在大海里漂,瞎眼的乌龟头一伸出来,刚好伸在木板洞里;这个机会太难得,机缘不容易。佛说的话是圣言量,我们要相信,佛不会欺骗我们的。《金刚经》说:「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不诳语者。」我们一定要相信佛所说的,人身不容易得来。在六道里,神识投到人道确实不容易。
  「量数喻」:从数量上比喻。「爪土及大地土」:释迦牟尼佛当年在只树给孤独园,只园精舍盖房子有建筑工程,佛带弟子们去看,佛在地上抓了一把土然後撒掉,指甲上还有一点。佛一个动作、一个表示,他的学生们都会问:老师您这是什麽意思?因为佛没有戏论,不会开玩笑,一举一动都是给人启示的。佛反过来问学生:「我指甲上的土多,还是地上土多?」这还用得著问吗?当然是地上的土多。佛说:「我们现在世的人,死了以後来生再得人身,数量就像我指甲上的土;死了以後不能得人身,像大地之土。」人身难得,一生严持五戒十善,来生才能保住人身。我们有没有做到?五戒力量薄弱,来生得人身的机会就很渺茫,所以大多数的人,来生都到三恶道去。贪心重的到饿鬼道;瞋恚心重的到地狱道;愚痴重的,迷迷糊糊、是非黑白颠倒、邪正分不清的,到畜生道。贪瞋痴三毒烦恼是三恶道的业因,所以佛教导我们一定要断贪瞋痴。为什麽?不堕三恶道。佛菩萨苦口婆心都是为我们好,我们没法子报答,他也不需要我们报答。这是数量上的比喻,也是千真万确的事实。一个明眼人,真正有智慧的人,看到现前这些大众,都看得清清楚楚;哪一个人往佛道上走,将来会成佛;哪一个人往地狱道走,将来会下地狱,现在虽然还没去,已在地狱报名注册;哪一个人走饿鬼道,哪一个人走畜生道,清清楚楚。你是什麽样的心、什麽样的行为,将来会到那里去。要从自己的心行去改,於一切法不贪,就不会堕饿鬼道;於一切逆境不瞋恚,就不堕地狱道;对於正法、邪法分得清清楚楚,一点不迷惑,就不堕畜生道。
  「时间喻」:这是时间上的比喻。「天鬼狱世寿长」:天道、鬼道、地狱道寿命都很长,人的寿命短,人身难得而易失。「七佛世仍蚁身」:这个故事也是佛说的。在只树给孤独园,佛看到一些蚂蚁,就问弟子;弟子有许多证阿罗汉果的,都有宿命通;叫他们看蚂蚁,七佛世仍蚁身。阿罗汉的天眼、宿命通观察不到,阿罗汉只能看五百世,佛能看到五百世以前。藏教佛从修行到成佛是三个阿僧只劫,七佛是二十一个阿僧只劫,牠还是蚂蚁;不是说蚂蚁寿命有那麽长,牠愚痴执著,认为那个身就是牠,所以死了之後还是投胎作蚂蚁,到七尊佛过後还是蚂蚁身。佛看了之後很感叹:畜生道不容易脱离!畜生愚痴、执著,所以不容易出离。
  「得为大幸」:人身容易接近佛法、容易觉悟、容易修行证果。人身难得,得为大幸,所以要珍惜自己的生命,把西方净土修成。真正修净土,三年的时间就足够;《净土圣贤录》、《往生传》里,三年修成的人非常多,我们三年必定也能修成。可是这里头有一个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一切万缘要放下。你之所以修不成,牵肠挂肚的事情太多,胡思乱想太多,这是大障碍,要把身心世界统统放下。像印光大师一样,把「死」字贴在床头,提醒自己:我快要死了!万念俱灰,万缘放下,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这是正经事。不放下是累赘,不放下是大病,不放下是大苦大难,放下就自在。
  丙、佛法难闻
  这一段讲佛法难闻。闻到佛法是机缘,这个机缘非常难得。今天全世界四十多亿人口,有几个人在一生当中听到佛法?很难!台北市二百多万人口,几个人闻到佛法?闻佛法的机缘实在不容易。「佛法为宝」:佛法有什麽好处?佛法是宝。宝的意思是有用,我们人要是得了财宝,物质生活就不缺乏,可以过很富裕舒适的生活,取这个意思。佛法能帮你「破迷启悟、离苦得乐」:离的是三界轮回之苦,得的是究竟之乐;这是我们人生所向往的,所追求而追求不到的,佛法里头有。「不遇不真」:佛法不容易遇到。我们现在遇到了吗?未必。遇到的也许是假佛法,不是真佛法。遇到不是真的佛法,跟没遇到没有两样,不能成就,你跟他学,迷上加迷,苦上加苦,不能解决问题。「不解不信」:遇到真正的佛法不解,《大藏经》看不懂,那也得不到利益。看懂了,又未必相信。有很多大学教授、天主教神父,买《大藏经》在家里看,研究参考,但他不相信;不信,也是枉然!能信,信了之後又不愿意修行,那也不行。信了之後要发愿,有愿,又不肯行;或者肯行,行了又不努力,进进退退。这样一层一层的淘汰,剩下来没几个人;台湾这麽多人学佛,淘汰下来,剩一百个都不到,岂不是佛法难闻?「闻为大幸」:闻了之後,确实是真的,又能理解、又相信、又发愿、又努力的依教奉行,没几个人。这是真正要觉悟的,机缘实在不容易,开经偈说「百千万劫难遭遇」,不止百千万劫。好不容易得到人身,又遇到正法的机会,这一生不能成就的话,怎麽能对得起自己?甚至对不起佛菩萨,对不起父母师长,对不起一切众生。
  丁、四马警喻
  这一段也是佛经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比喻,比喻警觉心。拿五马做比喻,马有五等,警觉心不相同。「一等顾见鞭影而驰」:主人骑著马要牠走,鞭子一拿起来,牠在地上看到影子,晓得主人要牠开步走,牠就乖乖走了;这是第一等的好马。好比学佛,告诉你这个情形,你一下子就觉悟,不必要人督促,自己肯发愤努力,精进不懈,一定成就。「二等鞭著毛尾而驰」:第二等警觉心差一点,牠看到影子没有警觉心,必须主人拿鞭子在牠身上轻轻的敲几下,牠才晓得要牠走,这才开步走。这就是在生活当中遭遇到一些折磨苦难,警觉人生是真苦。前面一等人,什麽样的苦难也没有受过,但是聪明,一听佛说,对!有道理,就开始学了。
  「三等鞭杖小侵而驰」:重重的打牠,打痛了牠才走。轻轻的打几下,不痛不痒的,牠还无所谓,还不警觉,打痛了不走不行。他受到相当的苦难,才会警觉,才会回头。「四等铁椎刺伤著路」:警觉心太差,怎麽打牠都不走,用马靴後面的马刺向牠腹部刺,非常痛,忍受不了,这才走。人遭了大苦难,九死一生逃出来,他才警觉,才肯学佛。第五种这里没写。第五种马刺刺下,牠倒下去。前面四种还有救,佛还能救他;第五种,佛没有法子救。
  诸位一定要警觉,在现前这个时代,万事莫如念佛急!其他事情都不重要,这一桩事情太重要了。

◎第十四讲 吾人应有之警觉完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2-2 21:22 , Processed in 0.149981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