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wlxg20130220

蔡礼旭老师细讲《弟子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自然而然就不需要那么多的食物。从许哲女士身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当初颜渊跟孔夫子学习,他是法喜充满。纵使他「一箪食,一瓢饮」,一般的人都受不了他这种生活情况,但是「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当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愈提升,你对于物质的需求自然慢慢就放下,就减少。

许哲女士因为吃少,她穿的衣服,她说她没有买过衣服,都是从垃圾堆里面捡的。因为她是新加坡人,我在想,纵使她是垃圾桶捡的衣服可能也没有破洞,可能退了款式,很多人就把它扔掉,她觉得很可惜,把它拿起来穿。她穿这些衣服,除了惜物以外(珍惜物品),还有一个很深的含义。因为她一个人照顾几十位老人家,她都是登门把一些生活用品、吃的、穿的送给他们。她为什么要穿这些很便宜、很简单的衣服?因为她去探望的都是生活比较贫乏的。假如她身上穿著旗袍很高雅,然后提着一包白米走过去,接受的人一定会觉得很有压力:我会不会弄脏你的衣服?当她穿得跟他们一样的时候,就倍感亲切。

所以她走到这些朋友的家里面,我看到他们看到许哲女士那种欢喜、跳跃的表情,就好象见到自己的亲人一样。所以新加坡尊她为国宝,不只新加坡人尊敬她,世界很多国家也邀请她去演讲,对她也是非常非常地尊敬。所以我说许哲女士才是真正的富贵之人,这样的富贵会非常有意义,人生也会过得让自己觉得充实。当我们好的富贵是这样的富贵,那你的孩子也会往正确的方向去经营他的人生。

我常常会问家长,你希望你的孩子以后能过什么样的生活?诸位朋友,您说说看,你以后希望孩子过什么样的生活?你们都没想过,那你们带队的人每天往哪里带?有没有朋友说说看?「平安快乐」。好,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我们每天想平安快乐,观世音菩萨,平安快乐,求要如理如法去求,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我们要快乐,希望孩子快乐,诸位朋友,你快乐吗?因为很多朋友回馈就说「我只希望他快乐就好了,也不希望他以后赚多少钱」。我说你的要求听起来很简单,事实上做起来很困难,因为你自己假如都不快乐,你如何引导孩子去过快乐的生活?

什么才是真正的快乐,你们想清楚了没有?「知足常乐」。太好了,掌声鼓励!马上就领会在心里面。真的,一个人知足,他与人相交往都懂得感谢别人,他愈是这样的态度,朋友跟亲戚就特别喜欢他。

再来,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快乐?「无牵无挂」,要无忧无虑。确确实实对于人生的道理要很融通,你才能够达到无忧无虑,所谓「理得心安」才能无忧无虑。什么道理?比方说中国有句话叫「儿孙自有儿孙福」,不该你担心的,你就不要多操心。不是叫你不要管孩子,是在他还没有成人以前,在他小时候你要先把他的根基扎好了。之后因为他已经有德行,自然有他往后的人生因缘,你就不要去操纵他,不然你累他也累!

我常常做一个比喻,你就好象教你儿子开车,当他要上方向盘以前,你要把他教好。等他已经上了方向盘在开车了,你就不要站在旁边一直拉他的方向盘,这样会怎么样?车子会晃来晃去,到最后可能「砰」!所以你要先,比方说要让你的孩子懂得如何看人,如何选他人生的对象,你要把他教好。等到他已经长大了,你没教好,到时候他选了一个要结婚论嫁了,你又在那里阻止,真的就你痛苦,他也会痛苦。所以,无忧无虑确确实实要看破世间很多事。当然这是个很好的境界,我们可以往这里去追求。

好,还有什么是真正的快乐?「身体健康」。身体健康也不能求得来,你对于自己的饮食,还有对于自己的情绪都要有很好的管理才会有健康。中国说「五福临门」,其中一福就是身体康健。人假如上了年纪身体不好,纵使子孙贤孝可能也不大快乐。

还有没有?「帮助别人」,掌声鼓励,助人为乐!这个很重要。当人处处为自己着想,人生只会活在患得患失中,助人为乐!这助人为乐,能不能用讲的教孩子?要让他身体力行去感受。假如有机会到医院,你去做义工把他带在旁边,当你帮助这些病人,病人给予你真诚的感谢,甚至于病人的亲人都在感谢你的时候,你的孩子一定会在旁学习,也能够欢喜去感受到别人的善意。

有一个老师,他学了中国文化以后,都拿《弟子规》来教诲他的学生。刚好去年的三八妇女节,他的学生就走到台前来跟他商量,说:老师,我们已经决定,明天三八妇女节要买两朵花。他老师觉得很纳闷,他是男老师,他说:你买两朵花干什么?他就跟老师说:我们全班决定一朵送给全校的女老师,一朵送给自己的妈妈。老师一听马上随喜功德,「太好了,老师支持你们」。你看老师还没想到,孩子学了以后就很能够去想到老师曾经教过他们的这些道理,要尊敬老师,要孝顺父母。

当天这些孩子拿着花在校园里面,就把花送给各个年级的女老师。有一位男同学回来之后,满脸笑容,他老师就过来说:你怎么这么高兴?他就跟他的老师说:当我把花拿给女老师的时候,她的笑容非常灿烂,还跟我说谢谢。老师接着就问他:你在这个时候体会到什么?学生就说:施比受更有福。所以,让孩子去付出,他就会感受到付出的快乐。我们助人为乐,也要从小带着孩子去体会付出的这些经验。这是助人为乐。

还有没有?我们已经举了多少快乐?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还有身体健康,这个都要努力的,这不是平白来的。还有没有?无忧无虑。你们怎么这么想要无忧无虑?无忧无虑要有智慧,所以我们也要不断提升学问。再来,吃得下,睡得着,然后大得出来,这个是真的!我们看到很多很烦恼的人,或者病重的人,这几点都做不到。我们说好吃好睡有福报,现在人要好吃好睡不容易,烦恼的事太多了。所以要好吃好睡,首先要烦恼少,首先要智慧长。

孟子曾经提到人生有三乐,第一乐叫「父母俱存,兄弟无故」;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第一个,我们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是真实的。我们从小都跟爷爷奶奶一起住,假如不跟爷爷奶奶住,当父母的要教孝道,还真不容易教。因为爷爷奶奶一起,父母就能时时关怀自己的父母给他的孩子看,所以父母能够让我们奉养,那是人生最大的福田。而当我们在回馈父母的恩德,你也会觉得人生非常踏实,非常快乐。所以诸位老师,你们假如现在跟父母住,一定要好好珍惜。有一次我们一位老师说他常常帮爸爸洗头,我听了很羡慕,因为我现在常常不在家里,想帮爸爸洗个头都没机会,所以你们有机会要好好珍惜。「兄弟无故」,兄弟生活、事业都发展很好,也没有出现意外、死亡的情况,因为兄弟是陪我们人生走最久的亲人。「父母俱存,兄弟无故」,家和万事就兴,所以这是人生第一乐事。

人生第二乐,「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每天尽心尽力尽自己的本分跟义务,所以活得很踏实,这样才能够做到能吃能睡。假如常常做亏心事,又很怕别人看到,遮遮掩掩,这样的人生绝对不会痛快。「从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前犯的错是因为以前没学《弟子规》,所以不算。从今天开始要做俯仰无愧,从今天开始自己的行为要尽心尽力,随顺孔老夫子的教诲。相信你有这样的态度,一定会赢得更多人对你的赞叹、对你的尊敬。这是第二乐。

第三乐,「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这一乐是不是只有当老师才有?不是。假如今天你非常懂得去协助、关怀别人,你懂得助人为乐,刚好公司里面有新进的同仁。一个人到一个新的环境,内心比较焦躁不安,这时候你适时伸出援手,让他熟悉环境,熟悉他的工作,在能力上扶持他。进一步可能他家里有些问题,你年龄又稍长他,还可以把一些好的经营家庭的观念分享给他,相信你的付出他一定会很感动。他很有可能会在别人面前说:「我这一生就是遇到了这个好的同事,好的主管,人生才走的这么样的顺畅。」所以,你在这位朋友的心目当中,就像一位老师一样。当你身旁有愈多的人对你是这样的评价,相信你也会觉得这一生没有白来。

人要真正做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最重要的要「敦伦尽分」。人生有哪些本分?在这短暂的生命,我们应该扎扎实实去经营一些一生一定要尽的本分。文天祥有一句很有名的名言,叫「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看这一句气魄有没有跟它相应?「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诸位朋友,你们都背过这句话,这句话对你的人生有什么影响?每一句圣贤的教诲应该都可以促进你人生的圆满,不然就只是背而已。

「留取丹心照汗青」,我在高中就读过这句话,但是没什么感觉,因为老师跟我说:来,这句话要背起来,期中考一定会考。还有这个「汗青」是什么意思?「汗青」是史册的意思。期中考没考好,错一分打一下!「丹心」,丹是红色,其实就是指我们的真诚心。人生难免一死,在这短暂的人生,应该怎么样让它发光、发热?应该用真诚的心照历史、照史册。照哪一本历史?你们的慧根怎么这么强?一定要先照自己的历史。

我们人生走了几十年,现在回头看看,你是满意还是不满意?你是欣慰还是惶恐?都这么大了,还有很多事没做。所以,人首先要对得起自己。除了要照自己的历史,当然你人生的历史要靠你走出来,你还可以用你的真诚照谁的历史?照谁的?你们都没有发亮,照谁的?周边的人。我们要「知所先后」,你不要一下子就照到美国去了,旁边的要先照好。先照家人,我们说「百善孝为先」,所以要先用自己的真心去力行孝道,让你的孝心、孝行写在父母的人生历史上,让你的父母面对别人的时候就说「我这辈子养这个儿子真有价值」。当母亲讲出这样的话,相信她是无比地欢喜。好,照父母的历史。

再来还要照子女的历史。当我们用我们至诚的父爱、母爱好好地陪孩子一起成长,让他扎下德行的根基,让他建立正确的人生观。等到他一出社会跟其它的人一比较起来,他会觉得非常幸运,「我这一生就是有这样的父母,才让我有这些正确的观念」。当子女每每想到有我们这样的父母,才能成就他的一生,那我们当父母也是用真心在孩子的人生历史上写下了你的智慧、你的挚爱。

除了父母,除了子女,还有没有?兄弟。为什么老婆都排后面?兄弟,兄弟的缘分也是非常难得,我们兄弟能和睦,其实父母最欣慰、最欢喜。我的两个姐姐跟我的感情也非常好,我姐姐那时候我决定辞掉公职要去推展圣贤教育,我的姐姐就告诉我:你安心地去做,每个月我给你固定一万块钱支持,你不要有后顾之忧。我姐姐的真心马上照遍我的心灵。当然你们不要关心我有没有拿那一万块,很多朋友听完就说:蔡老师,你有没有拿?心意最重要!二姐这一分心会伴随着我一生都觉得心里很温暖,所以我姐姐照了我的汗青。当然人家这么支持我,我一定要尽心尽力做。所以我姐姐,我做了一年多以后,她很高兴,她第一天上课还坐在第一排,她说她是家族代表来听我上课。然后她就跟我妈妈说,她说:我有这个弟弟真的很高兴。所以我也回馈了,用我的真心照姐姐的历史。

接下来应该排到先生跟太太,先生跟太太是同室,同住在一个房间里面,应该是要最亲。怎么样照先生的历史、照太太的历史?今天下午我们不是讲了,怎么照?时时能够看到对方的优点,给他肯定,给他鼓励,他会激发他的潜能。我们也要尽心尽力辅佐对方,比方说让他工作没有后顾之忧。当你的先生跟他的朋友在聊天,你先生说:我就是娶了这个老婆,才让我的人生有这么好的发展。这个时候你就是在你先生的人生历史上写下了恩义、写下了情义;绝对不要说「我就是娶了这个老婆,才开始倒霉」,那就不好。所以我们要定位清楚,要能够用真心照亮每个人的心田、每个人的人生。

还要照谁的历史?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所以,我们要让老师真正觉得教我们这样的学生很有价值。最重要的要怎么样?依教奉行。我小学有一位老师,他非常照顾我。其实你身旁缘分很深的人,只要你好好用心,都会对他的生命造成很大的影响。我这位老师,我上五年级的时候刚好是他带我,他就问我妈妈,他说这个孩子怎么带?我妈妈就说:他就是不爱念书。你们看得出来我不爱念书吗?然后又说:不过很爱面子。我们老师说那我心里有底了。编班第一天,十二个老师站着,然后所有的学生四年级完了要升五年级,统统站在操场中间。然后就开始「某某某一班」,他就跑一班去,「某某某二班」,跑二班去,我就跑到七班,五年七班。

我们老师带着我们进教室,然后他就说:蔡礼旭,带两个同学去领扫把。小学生被老师叫到去服务都很有精神,快步向前跑,然后拿回来。「蔡礼旭,你跟五个同学一起去领书本」,我又跟其它同学去领书本。把这些该忙的事都忙完了,大家都坐好,我们老师就说:来,现在我们选班长,我提名蔡礼旭,其它的你们提名。真是很民主,对不对?你们知不知道结果如何?其它的人也没认识几个,就只听到那个名字,所以我就当上了小学第一次的班长。在小学生的心里,班长跟品学兼优划上等号,所以我们老师不费吹灰之力就把我的成绩一把推上去了。我从那个时候开始名次就没有低过前三名。

所以这个老师对我非常地好,对我有知遇之恩。后来我考上师范院校,也开始教书了。我就打电话给我的老师,然后约他一起在「菜根香」吃饭(我们高雄菜根香)。一坐下来跟老师也聊得很愉快,因为我在继承老师的志业,也在教书,他就把很多他教书的经验跟我娓娓道来。在这个交谈过程,旁边的服务员还跑过来,看我们聊得很愉快,就问我说:这位是谁?我说是我的老师。他听了也很感动。

后来因为我在这几年也接触了很多圣贤的经典,我也拿了几本送给我的老师,结果我老师拿了这些经书以后就对我说,他说今天以后我是不是要喊你学长?我马上跟老师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就是老师。后来我教了两年书,之后辞掉工作,又到了大陆推展中国文化,我就跟我的老师打了一通电话,跟他报告这一年来做了哪些事。我的老师在电话那一头很高兴,他说有你这样的学生真快乐。我在那个时候体会到,两种人绝对不会嫉妒你的成就,父母跟老师。所以我们也要用我们的人生好好地奉献社会,让我们的师长与有荣誉。

再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要让我们这一生能够继往开来,能够不愧几千年中国老祖宗的教诲,我们把它承传下来,承先启后,可不能几千年的文化就断在我们手里,这个罪过可不好算。当初我们抱持着这样的态度,希望能够在现在道德沦丧比较严重的情况,赶快推展文化,推展圣贤教诲。那个时候我的父亲就说了,他说教育文化这件事情很难做,没有几个人做得起来。我就跟我父亲讲,我说:假如有一万人去做,只有两个人成功,请问我们要不要做?他还有两个成功,代表会成功!对不对?我们不用去问九千多个人他怎么失败。「宁为成功找方法,不愿失败找借口」,一个人要退缩,可以找到一百个、一千个理由,都还绰绰有余。但是我们要去看的是这两个人怎么成功!

假如这两个人成功了,是因为他是万贯家财,是因为他父母当大官很有权位,那我不去做,因为我都没有,也确实没有。假如他们没有钱也没有权,做到了,我们要看看他是如何做到的,好好跟他学习。我就举了我自己的老师释净公上人教授,我说老师他没有钱,而所有的亲人也没有跟他聚在一起,统统没有帮助的力量。但是他却能够把圣贤的教诲弘扬开来,甚至于是弘扬到全世界去,凭的是什么?诸位朋友,很多的事其实很单纯,都是从一颗「真诚心」出来。因为他有真诚恭敬的心,所以当他写信给很多著名大学教授,每个人从他的信当中看得出来他的好学,都回信给他说收他当学生。所以他生命当中有三位好老师,都是由于他的好学,老师特别地关怀他。

由于真诚,所以得到学问,由于有使命感,觉得他这一生能有圣贤教诲,也希望利益更多的人。由于这一分心就感得很多人对他的支持跟爱戴,其实他老人家就是真正把圣贤的经典演出来。在《老子》里面有讲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上天绝对没有说这个跟我比较好,我特别疼爱他,没有。天道的回报都跟随在善人的身旁,所谓善有善报。《中庸》又讲,「诚者,物之终始」,一件事情的真正成败在哪里?就在一个字,「诚」。「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这两句话很有味道,用真诚做出来的事,不会因为时空而减少了它的影响性。范仲淹很真诚,所以他的人生态度一直影响了几百年的读书人。相同的,我的老师他用真诚心去付出,去传递圣贤教诲,相信他的这一分心也会留在他所有的学生心中。所以至诚如神,至诚可以感通,这都是你在当下的人生你可以印证的。

而当我们不是真诚的时候,「不诚,无物」,意思就是说,你不是用真诚去做的事,往后一定会败丧下来。比方说你对孩子不真诚,这个家铁定衰败。你对你的员工不真诚,纵使你现在还赚了点钱,迟早会垮下来。所以你仔细去观察,要真诚对待家人、对待员工,他的家业跟事业才能长长久久,不然保证「富不过三代」。现在这句话要改一下,你们有没有观察到,还有三代吗?对!因为人做人的分寸愈来愈不足,折掉太多的福分,所以富不过一代了。

所以我们了解到,真诚就能够把事做好,我们都有一颗真诚的心,面对这个大时代,我们一定要「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诸位朋友,有没有听到?好象好遥远,或者是两肩觉得怎么这么重!其实我们抱持着一个态度,「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所以,现在我们为人父、为人母就把圣贤的教诲用在教育孩子上,用在家庭里面,那你已经在传承中国文化。也用在你跟同事相处,当同事觉得跟你相处很欢喜,你就告诉他,我这些人生态度就是看《论语》学的,就是看《弟子规》学的,我们随分随力去做,也是功德圆满。

诸位朋友,我们现在再来把文天祥这句话念一遍,看看诸位有没有觉得味道不一样?「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你们朗诵的非常有豪情。当我们所确立的人生都是往这些价值去发展,那你做出来的就是让你孩子非常佩服的爸爸跟妈妈。你的孩子有你这样的榜样,相信他的人生也会走向正确的方向。方向正确了,接下来这些小事我们再一一来讨论。比方说孩子现在在念小学,我们怎么去开解「亲所好,力为具」?怎么去开解?像我们当老师的就会引导孩子,父母比方说希望你身体好,希望你学习好,这些要求我们当子女的要尽心尽力去达成。所以,「亲所好,力为具」。

古代的孝子他们也常常都会去满足父母的需要。古代在汉朝有一位孝子叫蔡顺,刚好跟我同姓,我读到跟我同姓的,我也会引以为豪,因为他是我的祖宗。这位蔡顺刚好处在兵荒马乱的时代,刚好他母亲喜欢吃桑椹,所以他就去采集桑椹,拿了两个篮子去。采回来的途中不幸遇到盗贼,盗贼很奇怪:你采桑椹,拿一个篮子就好,还分两边?他们也很好奇,就问他:你采桑椹干嘛拿两个篮子?诸位朋友,干嘛拿两个篮子?你们都认识蔡顺。这个蔡顺因为他的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他采得比较黑、比较紫、比较熟的放一个篮子,比较红色、比较不熟的放另外一个篮子。所以你看蔡顺确实做到「亲所好,力为具」。

结果盗贼听完很感动。我会问学生:诸位小朋友,盗贼会不会感动?会!盗贼都杀人放火,还感动?他杀人放火是养成坏习惯,但是不管怎么坏的人,他的内心还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只是他现在都被坏习惯、被欲望主宰了。当我们的行为很有德行的时候,就能够唤醒他的良知。所以诸位小朋友,遇到坏人要不要打他?要不要骂他?不要!要学习蔡顺,用德行感化他,说不定蔡顺刚讲完说是要拿给母亲吃,突然可能就有几个盗贼在那里抱头痛哭,想到他妈妈。我们下一节课再继续来谈蔡顺的故事,谢谢大家!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二集)

2005/2/17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2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蔡顺他去采桑椹,因为他知道母亲喜欢吃甜的,所以就用一个篮子专门装甜的,他自己吃酸的。这样的孝心感动了这些盗贼,就把他放回去;不只放了他,还把山寨里面的一些食物都送给他。诸位朋友,假如你是蔡顺要不要拿?不要!人家诚心诚意,怎么办?他说:拜托你了,拿去孝敬你的母亲。要不要收?要!你们怎么这么快就变了,要不要?要!好,蔡顺听了你们的意见,把送的东西拿回去。拿到家里才刚坐下,突然官府的人来了:「张三家的米怎么在你们家?李四家的菜怎么在你们家?来,把他抓起来!」那怎么办?这个时候你就百口莫辩。所以,孔夫子说「君子有九思」,九思就是你遇到很多情况如何反省、如何观照?其中有一个叫「见得思义」。当你要获得任何东西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它的来路是否是清白、是正常的。这些山寨里面的东西都是怎么来的?抢来的!所以这个时候绝对不能拿。

诸位朋友,你听了这个蔡顺的故事,印象深不深刻?所以我们讲故事当中很重要一点,要把其中的道理讲给孩子听,这样才能理事圆融去搭配。假如你只是讲事情,讲完了,你的孩子只会说:我听过了!假如你不讲故事,只给他讲道理,他听没有五分钟说:妈,我想睡觉了。所以理跟事搭配好,听话的人就觉得格外地有收获。不管你是老师还是家长,都可以运用这个讲故事当中融入一些道理、一些生活的提醒跟启发。

我们告诉孩子这些故事,就说你看以前的孝子,第一个念头都是想到给父母,诸位小朋友,你知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一问,他们都想半天,有几个比较有良心的,比较想得起来,很多都想不起来。我看他们那种窘况,我就说那妈妈知不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他们马上露出灿烂的微笑,「当然知道」!还可以讲好几样。接着我就跟他们说,我说:你看,妈妈都知道你喜欢吃什么,你却不知道妈妈喜欢吃什么,这样公不公平?你看妈妈这么爱你,你居然都不爱护妈妈,所以今天回去有什么作业?要清楚妈妈喜欢吃什么,这样你才能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以后出去买东西,不是先买自己喜欢吃的,要效法圣贤人,「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我们以他为榜样,先买妈妈喜欢吃的,先买爸爸喜欢吃的。

父母其实都非常关怀我们的健康状况,一个人要健康必须要身心调和。中国话又说「祸从口出,病从口入」,所以吃东西要格外注意,不然现在一大堆文明病产生了。诸位朋友,你有没有把握不会得文明病?你们怎么都没人举手?知识就是力量,正确的知识才可以给你信心,所以你也不要担心。如何让自己吃得健康,这个知识已经有很多人投入他几十年的人生在那里研究了,你要不要从头开始读?要不要?不需要。所以我常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看得更远。诸位朋友,谁是巨人?我们要教导孩子智慧,孔夫子、孟夫子就是巨人,你可以直接把他的智慧、经验学过来。比方说在健康方面,谁是巨人?您可以到书局去看看,哪些书谈健康特别畅销,你就可以去跟他学习。

我刚好在很多年前拜读了雷久南博士的《身心灵全体健康》,其中有提到要少吃肉、多吃菜,这样才会健康。为什么要少吃肉?我们就要去了解。现在人身体不健康是营养不良,还是营养过剩?都过剩!你看,明明是营养过剩,但是人的脑子里都停留在什么?有没有发现人好象都慢半拍?都还是停留在怕这个不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怕那个不够,你看我们所怕的很少遇到发生的。现在孩子要找到营养不良的还不容易,你还必须坐飞机到非洲去找,台湾还真找不到。找到的都是寒暑假还开减肥班,是不是?在那里跳,跳半天,然后这个孩子心里面想:我只要撑过今天,明天就可以去吃麦当劳。这样减有没有用?不从根本下手,在那里流汗,他肚子愈饿。所以,现在的问题不在营养不良,而在营养过剩。

其实人所需要的蛋白质不是很多,一般人觉得肉有高蛋白,其实蛋白质吃太多会损害肝脏、损害肾脏。一个人一天所需要的蛋白质,是四十克到六十克就够了。其实植物里面的蛋白质不比动物少,我们说花生、淮山、海带这些食物,都含有很好的蛋白质。当我们的蛋白质过剩,你的身体就会呈现酸性,有句话叫「酸性的体质是慢性病的根源、温床」。为什么?我们设想一下,假如你的身体很酸,把你所有的内脏都泡在里面,你半夜有没有听到你的肝脏说:我快窒息了。还是你的胃说:我快受不了了。你有没有听到?没有!你当主人的怎么这么不负责任!这些内脏长期泡在酸性的环境里面,很容易功能衰退,所以才会有这么多慢性病愈来愈早报到。我还曾经听过十八岁的孩子中风死了,不知道还有没有更早的?这是我好几年前听的。所以你看慢性病都一直提早,因为人吃的食物错了。

不只是内脏容易衰竭,现在还有一种病也很厉害,叫做「骨质疏松症」,听说这个症状是往后十大死因后来居上的一个。为什么?当你骨质疏松很严重,有时候打个喷嚏会怎么样?骨头会折断。你们不要被我吓到,这也不是我讲的,是报导说的。我们常常说,老人最怕什么?摔!因为一摔可能骨头碎了,就站不起来。现在不是老人摔了会碎,现在很多年轻人去测,像我去测的时候,测试的人脸色也不大好看:你勉强及格!我们可不能三、四十岁去测,测成八十岁的骨头,那就麻烦了。

为什么酸性体质会造成骨质疏松?因为人体是一个很大的化学工厂,它要维持他的酸碱平衡。因为你身体里面都是酸,身体会受不了,所以它必须把碱的东西拿出来中和,而人体里面最大的碱就是钙质。哪里是钙质的仓库?你的骨头,所以一天一点一滴就开始渗出来,久了之后就会骨质疏松。所以食物要均衡,肉类里面含有太高的蛋白质,不可以吃太多。

再来,不只是蛋白质会过高,食物里面还有有形毒素跟无形的毒素。什么是有形毒素?我们看看现在的鸡养多久就好了?要这么久吗?差不多五、六个礼拜;以前要养多久?半年。真是科技发达,有没有?但是为什么能够养那么快?中国人常说要「道法自然」,这个都是不随顺自然养出来的,必须打什么?生长激素、抗生素,打一大堆东西。而这些药物最后到谁的肚子里?我们!对。我记得当时候我还没吃素,吃鸡块,一打开来,看到油油的一团。那是什么?那是荷尔蒙。所以现在小女孩的月经愈来愈早,有的还没到十岁月经就来了,月经来得愈早她的寿命愈短。所以这些食物都在残害我们下一代,我们当父母的不能不谨慎,然后自己的身体也不得不小心去爱护。

除了这些有形的毒素之外,还有无形的。我们设想一下,动物被宰杀的时候,它的情绪一定非常恐惧、非常愤怒。我们自己可以思考一下,你发一次脾气要多少天才能平息?三天。为什么?你有没有看过发完脾气之后神清气爽的人?没有!因为发了脾气,你的肾上腺素很多,那个腺体分泌产生大量的毒,你就会全身无力。动物在被宰杀那时候全身愤怒,就分泌很多的毒素。所以吃肉里面含有很多不好的东西,才会现在人文明病一大堆。不只吃肉对身体有危害,大量饲养这些给人类吃的牲畜,对我们整个地球有很大的危害。什么危害?很多朋友说:你怎么讲得这么复杂?我怎么从来没想过!其实整个地球绝对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牵一发动全身,你可不要小看你每天吃的东西,它在影响整个地球的存亡!因为人类大量的肉食,所以必须砍掉很多原始森林,来种这些麦子、这些谷类。原始森林砍掉了造成什么影响?土石流,很多的土壤都松掉了。再来,原始森林是地球的什么?肺!就好象人体的肺在帮你过滤很多脏空气。当原始森林愈来愈少,整个地球的空气品质就愈来愈差。

所以为什么我们的天气现在会这么不稳定?连墨西哥都下雪。墨西哥是热带地方,都下雪,非常地气温异常,在现在的名词叫做温室效应。我们以前都把温室效应背起来,为什么会造成温室效应?来自于人类排放很多废气,还有因为地球的肺一点一滴被割掉了。其实那些种给畜生吃的这些谷类,拿来给人类吃绝对都不会有人饿死。除了对空气有影响,对土壤、对水源也有直接的影响。因为养了这么多的动物,它们会大量排放什么?粪便,这些粪便就污染土壤、污染水源。

其实人类可以过得比较轻松、比较干净,只要我们懂得选择对自己、对环境有利的饮食习惯,其实我们做环保就在每一天当中在落实。这种自利又能够利他,何乐而不为?所以,你在吃饭的时候也很有使命感,也是为了地球的健康。当我们有正确的知识,才能真正把身体养好,就能做到「亲所好,力为具」。下一句:

【亲所恶。谨为去。】

父母不希望我们有的坏习惯,我们应该赶快把它去掉;或者你交了一些朋友,父母每天都很担心,那你应该有所取舍,因为朋友对我们的影响特别大。诸位家长,你担不担心以后孩子会交到不好的朋友?担不担心?担心有没有用?那怎么办?要提升孩子对人的判断能力,他才知道亲近善良的人,他才知道远离恶友,叫敬而远之。而且他敬而远之的时候,他也会知道,我好好把自己演好就感动这些朋友。

如何让他对朋友懂得去抉择?其实我们已经在学了,一个人有没有德行从哪里看?孝道。所以一个人值不值得交往,你只要判断《弟子规》他做到多少?所以我跟很多朋友说,《弟子规》叫照妖镜,你要选朋友还是选配偶,照一下马上就知道可不可以,所以《弟子规》是照妖镜。《弟子规》也是显圣镜,你会看出来这个朋友做到很多,这样的朋友你要终身相交。

『亲所恶』,我们就从「习惯」来谈。有三个犯人同时进了一间监狱,刚好典狱长也很仁慈,看他们已经犯错了,也对他们用四摄法,给他们多请客、多送礼。就跟他们说:你们三个一进去要关三年,你们有什么愿望?我做得到的就帮忙你们。第一个是个美国人,他连想都没想,他说给我一包烟。典狱长说:好!没问题。拿给他就关进去了。第二个是个意大利人,诸位朋友,意大利人给你什么印象?你们都没有认识意大利人?很艺术、很浪漫,是不是?讲那么好听,用中国话讲叫好色。他一想就说:我要一个女人。典狱长说:好!我还做得到。就把他关进去。第三个是个犹太人,犹太人很会做生意,他就说:我人生已经跌倒了,应该好好记取教训,所以你可不可以给我一支通往外面的电话。他说:好!没有问题。就送给他一支电话。

三年以后,这三个犯人的门打开了,第一个美国人的门一打开,他冲出来,「火柴呢?火柴呢?我的火柴呢?」他在三年里在想什么?每天在那里发抖,怎么忘记要火柴!他三年的时光耗在哪?耗在他这个坏习惯。诸位朋友,一个人假如养成坏习惯,他这一生不能主宰自己,都被坏习惯牵着走!这样的人多不多?多!如何让一个人一生不会被这些坏习性牵着走?从小教好,从小有志向,不会玩物丧志。这个美国人有抽烟的坏习惯,不抽烟就很难受。

我们不要笑美国人,其实我们也有可能有些坏习惯,每天不做很痛苦。哪些事?比方说看连续剧,每一次看完就说:怎么演得这么无聊?真乱来!隔天还是乖乖地坐在那里。看的都是别人的人生,每天耗了那么多时间,对自己的人生有没有帮助?没有。一天一天过,人生该做的事不做,想做的时候可能就都没机会了。所以孔老夫子站在河川的上面,讲了一句话,「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你看孔夫子看到流水马上想到,时间就像流水一样,一去不回。所以,我们也不能让我们的生命白白地耗在这些对自己无益的事情上面。

第二个,这个「恶」,我们刚刚讲的,抽烟不好,第二个他的坏习惯是什么?「色」,好色。我曾经跟中学生讲,我就说好色是很不好的习惯,你们可不可以体会?他们说可以,因为「色字头上一把刀」。中国造字厉不厉害?厉害!色字头上一把刀,这一把刀会怎么样?会毁了你的人生,会毁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更有可能毁了一个国家的兴衰。有没有?你看唐朝时代,唐玄宗还没遇到杨贵妃的时候,他是「开元之治」,还很尽心尽力治理国家。遇到杨贵妃之后变成什么?「安史之乱」。所以诸位朋友,唐朝的衰败,谁要负最大的责任?谁?男人都说杨贵妃,女人都说唐玄宗。不过真理还是只有一个,色不迷人人自迷,所以根本还在唐玄宗,是不是?假如唐太宗在的时候,杨贵妃来,可能也没什么作用,因为他念念以江山社稷为重。所以人生遇到很多的问题,不能把责任推出去,要怎么样?反省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原因所在。

这个意大利人好色,他的门一打开,他人还没走出来,已经听到很多什么声音?小孩子的声音。很多这些中学生听了都哈哈大笑,我就问他们,我说:意大利人比较惨?还是美国人比较惨?都很惨!他们说:意大利人更惨!这个讲话是个女学生,她就说:因为他一出来不只要打理自己的生活,还要照顾好多小孩。请问他能照顾吗?能不能?我相信你都可以铁口直断,因为他只是纵欲,他提不起他的责任心。

透过这个故事,我会跟学生讲,找对象要找什么样的对象?有责任感的。我会找一个学生,平常扫地工作不认真,常常不交作业,我都把他叫起来:「你给我起来,你不要给我结婚!」他吓得不知道我在说什么。我说:你连自己都照顾不好,都不能为自己负责,你没有资格结婚;结了婚还害了下一代,还不能照顾自己,不要给我结婚!这个学生会记多久?虽然我是在骂他,其实是骂给谁听?全班都听。女孩子会留下什么印象?找对象要找有责任心的,才能依靠。其它的男生也会反省一下,我有没有责任感?所以很多的预防针要提早打,不能等到他们心花怒放的时候再来打,就来不及了。所以这是第二个坏习惯,我们要根治。

第三个,这个犹太人出来了,恭恭敬敬走到典狱长前面,给他深深一鞠躬:谢谢你!给我这支电话,这三年来,我从透过电话得到很多外面的讯息,也做了一些投资,所以我现在已经有一笔资产,以后的人生我会好好去走。所以,三个人做了三个不同的抉择,也产生不同的命运。我们绝不希望我们的孩子因为一些坏的习惯,而让他一生堕落下去,所以你从小就要根治他这些不好的习惯。

还有,有一个习性会害了自己,还会造成家破人亡,赌!假如一个男生好赌,绝对不要跟他交往,太危险了。因为赌他无法克制,很可能把家里的财产,甚至于祖产都耗进去。

中国圣贤有整理出来,人有四个习性要去对治,叫做「骄、奢、淫、逸」,骄傲、奢侈、淫、逸。我们对照一下,第一个自己有没有?所谓修身才能齐家,假如我们自己有,要赶快修正。再来对照一下,现在孩子有没有这个习惯?假如有,要赶快把他导正,我们前面讲,要长善还有救失。「骄」,骄傲,傲不可长,一骄傲不只自己的学问上不去,无形当中也断了自己贵人的因缘。一个有道德、学问的人喜欢交什么样的人?谦虚!你只要傲慢,这些人就会自己走了。

我很幸运,刚好在我初中的时候,我的老师,是理化老师,有一天写了一行字,我从那天开始就不敢忘记,他写了「人不可以有傲气,但是不能没有骨气」。当他这句话写出来,仿佛有一道光芒照入了我的心田,因为在升学主义之下,很少能够听到做人的教诲,真是如此。这个给我很深的印象,我们也期许自己不可以傲慢。

我在澳洲学习的时候,刚好遇到很多的长辈,在学到「事诸父,如事父,事诸兄,如事兄」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学了就要做,而且也深刻感受到为人父母确实不易。而且每一位为人父母者,不只对孩子有贡献,他每天也在对这个社会有所贡献。所以我回到寝室就开始找这些长辈,我说请问您几年生的?他一讲比我爸爸大,我说:谭伯伯你好。诸位朋友,这个躬鞠下去,发生什么化学变化?躬鞠起来,这位长者笑得合不拢嘴,他说飞了几万里还收了个侄子,他很高兴。另外我又继续问,问到一位陈先生,我说:陈叔叔你好。因为他比我爸爸小。突然有位长者跑过来,他说「我也要」,这位叔叔就是往后影响我生命很深的卢叔叔。

我事后想想,这个长辈真是非常爱护我们这些晚辈,他生怕我们没去叫他叔叔,还自己跑过来说「我也要」,在制造机会给我们这些晚辈。所以我也毕恭毕敬给他鞠个躬:卢叔叔你好。这个躬鞠下去以后,我的人生就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诸位朋友,礼貌要不要教?要!隔天下午卢叔叔就把我找过来,坐在客厅的椅子上,他跟我说,他二十九岁就当总经理。这个总经理还不是自己给的,听说现在一个广告牌掉下来会砸到好几个总经理,不是那种总经理。是股东坐两排,一一询问他企业出现什么问题、人事出现什么状况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解决,都是要真实的功夫跟经验。他就对答如流,开始从二十九岁就当了专业总经理,专门帮人家解决企业的危机。这么有能力的人我们很难遇到!结果很幸运的,就因为我们的一个礼貌,让长者觉得很欣慰,现在年轻人还这么有礼貌。所以,他一坐下来,就把他几十年人生的经验跟智慧跟我娓娓道来。

我愈听一则以喜、一则以忧。忧什么?忧自己的眼光太差,不识庐山真面目,因为这个卢叔叔刚好坐我旁边,我都看不出来。不过也从中体会到一个道理,真正有能力的人愈怎么样?谦卑!就好象你隔壁家很亲切的叔叔,绝对不会跟你炫耀东炫耀西的。两个多小时聊下来,我的内心很激动。当场我只想做一个动作,做哪个动作?那个时候真的深刻体会到,为什么中国人这么重视师道!为什么?因为一个老师确确实实是无私的,只希望用他的智慧成就你的人生,完全不求你的回报。那时候体会很深,当场就跪下去。卢叔叔年轻就学柔道,所以动作特别快,马上就把我拉起来,他说:使不得!我就没有跪成功。

从那天开始,每次我们上完课,卢叔叔就说:来,我们去散步。边走他就问我,今天你听《弟子规》听得怎么样?听《德育故事》听得怎么样?我会把我的心得告诉他,他就会说:你看得不够深,看得不够广。他就一一分析给我听。所以,虽然只相处了两个多月,确确实实给我人生的启示,不是这两个月可以算出来的,真的是一生的助力。除了这两个月以外,后来离开澳洲以后,只要有机会我都会主动打电话给卢叔叔,他都会非常无私给我很好的建议,给我很好的启发。所以诸位家长,傲不可长,所谓「满招损,谦受益」,一定要长养孩子的谦卑态度。

第二个,「奢」,奢侈。一个孩子假如奢侈,那很难转变,因为「由奢入俭难」。有个书法老师,刚好他的一个学生家长打电话来,说今天要晚一点才能够来接他的孩子。然后就跟老师说,可不可以他跟孩子吃个晚饭,之后他才来接。这老师答应了,跟着这个小孩(小学的小孩)去吃馆子。一进去,这个小孩拿起菜单,然后就说:来!服务员来了,他说:给我两瓶可乐。服务员就去拿可乐,他就大摇大摆开始要点菜,后来可乐拿过来,小朋友说「这个、这个、这个」,就自己点起菜来。这个老师都看傻眼了,等他点完,把它拿过来一看,点的都是很贵的菜。

诸位朋友,这个孩子跟谁学的?他父亲是当官的。你看父亲这种奢华的行为直接传给谁?儿子。所以诸位家长,我们不要常常带孩子去大吃大喝,他吃这么豪华吃习惯了,就吃不惯清淡的菜。而且到大馆子去,都会看到一些大人比较不好的一些行为,所以孩子不需要去的场合,尽量不要带孩子常去。谨慎,不要长孩子的奢华之气。

我的母亲不常化妆,要去一些正式场合才会化些淡妆,所以我两个姐姐也不大化妆。不过很有意思,不化妆反而皮肤很好。所以上行下效。《朱子治家格言》里面有提到,「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所以当太太的不要每天擦得花枝招展。出去会怎么样?会有一大堆苍蝇,困扰自己也困扰别人,这不好。有个孩子刚好要跟他父母一起出去,他妈妈擦得很漂亮,他儿子就跟她说「妻妾切忌艳妆」,因为刚好背完《朱子治家格言》。夫妻两个相视而笑,妈妈觉得孩子懂道理,她自己还去把妆稍微弄淡一点。所以不长这些虚华之气。

再来,「淫」。淫,一般世间人的看法就是女色,其实不只是女色会淫,这个「淫」是他陷在某一些欲望当中不能自拔。比方说现在的孩子一打电玩、一上网络就多久?几个小时,玩物就丧志。所以,玩乐的东西尽量也要给他有所节制。其实当一个人真正感受到求学问的快乐,当他真正感受到他身上的使命,他就不会去把很多时间耗在这些跟自己人生不相关的事情上。与其我们在那里一直叫他不要干这个、不要干那个,不如扩宽他的心量,让他对人生有所志向;然后你带着他一起学习,长养他好学的态度。这个很重要。

最后一个「逸」,放逸,就是游手好闲。我们看看很多的家训,都非常注重养成孩子勤劳的态度。《朱子治家格言》第一句话提到,「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所以以前很多家里面的活,谁干?孩子干,他劳动才不会好逸恶劳。当孩子懂得分担家务,他才能够体会到做事的人的辛劳在哪里!所以我们有提到,习劳才会知感恩。有没有发现现在孩子的感恩心很难起得来?原因在哪儿?因为他是茶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个小朋友听完之后,他就对我们说:老师,茶来不伸手,饭来不张口,不然怎么吃?真是不知民间疾苦。

有个小孩,他的老师因为用《弟子规》来教导他们,就告诉他们,生日是母亲的受难日。所以以前都想蛋糕,现在不一样,就引导他们在这个日子应该要多尽一些心力,让父母不要那么辛苦。有个四年级的小女孩,她回去了。回去之后,她就跟她妈妈说,她要炒一盘菜给妈妈吃,她要炒黄瓜。一进去,因为身高不够,搬了个椅子踏上去。再来油倒下去,喷起来,她马上跑去找了个大手套,怕手被油喷到,戴了个大手套。接着又把黄瓜倒下去,结果油喷得怎么样?更高!她情急之下,就跑去把她爸爸的安全帽拿来戴上去,全副武装,终于汗流浃背把这个菜炒出来。相信她那一盘菜端出来,心里面有没有成长?以后她吃她母亲炒的菜会不会嫌东嫌西的?不会了!她有付出就知道,妈妈还要工作还要煮那么多菜,真不容易。所以习劳知感恩。你看我们第一份工作做完,薪水才那么一点点,突然会觉得钱难赚。也会感受到说,以前花钱太凶,真是对不起谁?父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现在要很节俭。

第二个,除了习劳知感恩,孩子因为常动所以非常勤劳。勤快对身体有帮助,而他在做事的过程当中,他的脑筋随时在动,所以常常帮忙做家事的学生脑筋特别灵活。有一些成绩很好但是在家啥事都不干的,你派事情给他做,有时候会被他气死,因为他没有经验!我还遇到一个学生,他只要啥事一定要他妈妈打电话给我,跟我讲。我就跟他说,你就直接跟老师讲就好了,干嘛还麻烦你妈妈?他都这样头低低的,下次还是叫他妈妈打电话给我。因为孩子不常去承担事情,面对事都很怯懦,其实这是害了孩子。

第三,劳动会增加一个人的意志力。卢叔叔曾经说,他小时候刚好隔壁家的水缸没水了,他的母亲说:来,去把水缸填满。谁家的水缸?邻居家的水缸。那个时候已经四点多,四、五点了,而提水要到小溪旁,所以一来一回,而且还不是扛一次就能装满,还要扛两趟,可能这两趟跑下来都八、九点了。要不要扛?他们那一代对父母很尊敬,「父母命,行勿懒」,所以就去扛,回来都八、九点了,才吃着凉掉的饭菜。你舍得吗?舍不舍得?你舍不得就养不出像卢叔叔这样的人才。他母亲懂得多帮助别人,顺便磨炼他的意志力。

他说每次他面临很大的压力,工作压力,脑子里面都会浮现一个影像,就是他在扛水的时候,他在想:我快要撑不住了,假如撑不住,留在这里也没办法,还是坚持一步一步跨出去。所以,当他面对挑战的时候,他第一个念头是什么?跨过去!所以,劳动会让一个人的意志力不断提升。诸位朋友,现在孩子是不是缺乏这些?对!所以要赶快让孩子多做家事,多去付出,才能长他这些好的德行、好的态度。今天我们先讲到这边,谢谢大家!。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三集)

2005/2/18 台南净宗学会档名:52-116-13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讲到的是:

【亲所好。力为具。亲所恶。谨为去。】

昨天也有提到,人要避免很多坏的习性的养成,昨天也提到赌的问题、好色的问题,还有古书当中说的四个习性不能长,叫「骄、奢、淫、逸」。在这个「逸」当中,最重要的是要从小让孩子养成勤劳的态度,做家事的习惯。昨天也讲到做家事有哪些好处?第一个,习劳知感恩,懂得感恩;第二个,养成勤劳的态度,做事能力也会一点一滴的积累。所以,做事能力绝对不是长大才学,从小在家里就可以训练;再来,锻炼他的意志力;最后,他的人际关系会特别好。

我在教书的过程曾经教过自然科,每一次上完课就有很多的器材要收拾。有几位学生他都很自然的,你都没有叫他,他都留下来帮忙你整理,帮忙你打扫。诸位朋友,您看到这样的学生,你的内心怎么样?心生欢喜。对这样的学生,我们一定会多加照顾,所以孩子勤奋很容易得到长辈的提携跟关怀、爱护。在跟平辈相处,假如他很勤奋,对他的人缘也是有直接的影响。比方说他到大学去念书,假如刚好跟几位同学一起住在一个寝室,他一进去看到别人在打扫客厅,他马上就动手去跟他一起做,留给同学是什么印象?是懂得处处帮忙,处处体谅别人辛劳的这一分态度。虽然还没有相处,这个动作已经赢得同学对他非常好的印象,很容易就融入团体之中。

但是,假如他在家里都不帮忙,到了团体里面,比方说在寝室当中,别人在打扫,他依然看着他的电视,那其它同学对他的观感就不大好。不帮忙还不打紧,因为在家里不帮忙就不知道做事人的辛苦,有时候拿了东西乱放,忘东忘西的。到时候很多的公物人家要用的时候找不到,这个时候他在团体当中的信用跟印象就会愈来愈差,人家的怨言慢慢积累,到最后就会爆发出来。我们在「谨」这个部分有提到,「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这些好的生活习惯都会影响孩子往后的团体生活;不然不只帮不上人的忙,还会给人家添乱子。所以,勤劳的习惯、劳动的习惯,对他人际关系也是直接相关。

很多大学生被学校退学,原因是什么?就是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老师跟同学都不愿意跟他住在一起跟他相处。在深圳有位大学生被学校退学,报纸刚好报他,画了一张漫画,戴了一个学士帽,然后他的母亲在喂他吃饭,内容里面写到「专业的高材生,生活的低能儿」。诸位朋友,不要觉得很夸张,他大学时候确实还是他妈妈喂他吃饭,因为他跟他妈是死对头,假如没有他妈妈喂,他不吃,这么大了还这么样让父母操心。

但是我们话说回来,孩子为什么会是这种态度?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当初可能在两、三岁的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喂一次饭要喂多久?要全家跑全场;喂一次饭要一两个小时,喂下来腰都快断掉了。所以无规则不成方圆,教育孩子一定要养成好的生活习惯,绝对不能放纵孩子;到他养成习惯,长大了,要扭转都扭转不回来。所以这个孩子在学校里面,比方说去找老师,到老师家也不会看时间,有时候正中午老师在睡觉,也去按老师的电铃。进去以后要跟老师借计算机,吃东西他掉满地,都不整理。所以老师很怕他,同学也很怕他。我们希望孩子往后人生能够走得顺利,就要养成这些好的习惯才行,不然他这些坏习惯无形当中都是他人生很大的阻力。我们知道哪些是好,要尽力去养成,哪些是不好,要尽力去改过;当然从我们做起,进而当孩子的榜样。

这个『亲所好』,我们也可以把它再延伸开来,当作不只是父母,我们的亲人所希望的,我们做得到也要尽力去做。比方说妻子、儿女一定希望我们能够多陪伴他,有句话是说,所有的成功都取代不了家庭的失败。很多人说,现在我工作那么忙,哪有时间陪孩子?他们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这句话有没有道理?这个叫找借口。人只要有心,一定可以把事情做好。当然确确实实人情当中也是有很多情况会发生,所以一定要学习一个能力,叫拒绝的能力。不然你的时间统统会耗在应酬,耗在很多对家庭、对人生不大有相关的事情上。

拒绝容不容易学?诸位朋友,你觉得拒绝容不容易?不容易。拒绝他人,我们可以拿出两大法宝,这两个法宝拿出来,一般朋友就不会为难你。第一个法宝就是父母。比方说朋友要找你去花天酒地,你实在是不想去,一去又要熬到半夜一、两点,谈的都是什么?「言不及义,好行小慧」的这些言语,你实在不想去,你这个时候就可以把父母请出来。就跟他说:我已经答应我妈妈要回去,今天晚上陪她,我已经一、两个礼拜前就答应她了,所以我得回去。一般的朋友听到你要回去探望父母,他会怎么样?他当然应该不会勉强你。说不定你这么一讲,他也突然想到:我也很久没有回去看我父母了。反而你这个拒绝还唤醒了他的孝心,这是第一个法宝。

第二个法宝是妻儿。当你不想去无谓的应酬,你可以跟他说:今天晚上我要跟我儿子讲两个德育故事,都已经跟他约好了,因为我现在一起跟他在做《弟子规》,来当我们的家规。《弟子规》说,「凡出言,信为先」,孩子还小,我不会失信于他,所以我必须回去。当你把这两个王牌拿出来,基本上,朋友不会强你所难。假如两张王牌拿出来还是没用,还是硬要拉你去,怎么办?假如是这样的朋友,我看人生应该有所取舍,这样的朋友应该敬而远之。

当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就能够去『亲所好,力为具』。我们之前也有提到晨昏定省,常常回家看父母,父母会很欢喜。有些年轻人他也会利用礼拜六或礼拜天回家看父母,怎么看?带着一、两个孩子,一进门就坐在沙发上,开始在那里看报纸。两个夫妻都坐在沙发上,孩子一进来就东跑西跑,爷爷奶奶忙得不亦乐乎。在厨房里面,一大早出去买菜,回来又赶快煮菜,然后煮完以后端出来,我们放下报纸:吃饭了!然后一起吃饭,吃完饭也没有帮忙收拾碗筷,帮忙洗碗,吃完饭就说:妈,我要走了。拍拍屁股,把孩子带走了。爷爷奶奶坐在沙发上喘了几口气,累死了,不如还是不要回来,清净一点。所以我们就要理解到,我们回家探望父母一来是尽孝心,二来也要多体恤父母。我们跟父母先打好电话:菜我们已经买好了。回去的时候,夫妻俩应该主动去做菜,这样才能减少父母的负担,我们这颗孝心才是真正有尽到。我们看下一句:

【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

身体不好了,身体受伤了,会让父母非常担心。所以我们昨天也提到病从口入,对于自己的饮食要非常地谨慎,要吃得健康,让父母不操心。除了吃方面,比方说在生活细节上也要多多关照身体,春秋之际气温变化很大的时候,要记得添加衣服。我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学生都已经寒流来袭了,他都穿什么衣服?穿一件短袖的,在那里觉得他很不怕冷,这个时候我都会跟他说:把衣服穿上。接着我跟他说:假如你感冒了,谁照顾你?他想想:爸爸妈妈。我说:对!假如你生病了,是你自己照顾自己,那我没话说;但是你一生病都是拖累家人,所以你应该有责任让自己不生病。你看你一生病,妈妈还要请假,还骑着摩托车带你去看医生,再把你送回家里。而且不只是这样忙碌,她在公司上班,心里安不安?不安稳。所以时时要注意冷暖,不要让身体着凉。比方说我们在运动、在爬山会有大量汗水,所以在做运动的时候也要记得带毛巾,带干衣服。当我们在这些细节当中都能够关照身体,那你的父母对你就会愈来愈放心。

很多年轻人(青少年),他说:我父母怎么管我这么多!我会反问他:父母为什么管你这么多?当然是你很多的行为不能让父母放心。假如你都能够真正好好照顾自己,父母对你放心了,你就能够得到真正的自由。假如你很多事都不会照顾自己,父母反而不提醒你,那不就父母没有尽到他的责任了!你要体谅父母的用心,进而要让自己更懂事,这样才能真正你自由又让父母放心。所以,我们的生活也要规律,不要常常熬夜,熬夜一天要几天才补得过来?可能要好几天才补得过来。我们时常关注饮食,关注生活规律,让自己的身体能够有很好的调养。

有个孩子他感冒了,在日记上写了一行字,他说:我感冒了,我很难过,不是因为我感冒难受,而是因为感冒是不孝。你看孩子他接受《弟子规》的教诲,他面对很多事的观照能力、自我反省的能力就会与一般的孩子不同。《孝经》在「开宗明义章」也给我们一个重要的教诲,一个人的孝道一定是从爱护自己的身体开始落实,所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我们接着看下一句,『德有伤,贻亲羞』。当我们的道德有损伤,会让父母蒙羞,会让家人蒙羞,甚至于会让国家民族都蒙羞。在汉朝末年,有个臣子叫董卓,后来董卓有了权势就拿着权势作乱,后来很多人起而攻伐他。董卓后来下场很不好,他的家族都被处死,他的母亲已经九十多岁了,还到刑场被处死。所以当我们当子女的,假如我们的行为还造成父母这么大的痛苦,那就真是没有把子女做好。现在是没有这种「灭九族」的刑罚了,但是我们在事业当中假如出了差错,比方说公司被倒了,都有可能连累父母。父母已经辛苦了大半辈子,到时候连他的退休金也都保不住;甚至于还有可能到了年老的时候还要走法院,那时候就很凄凉了。所以我们为人子的人生要诚信、要稳扎稳打,不可好高骛远,造成自己犯下了错误,也连累了自己的父母。所以「德有伤,贻亲羞」。

那德无伤,假如我们的道德能够不断的提升,用我们的德行去造福社会、造福国家,就能够做到《孝经》说的「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这个就是「孝之终也」。「以显父母」,是不是要父母去世以后才来显?不是!你当下能够很年轻的时候就能够好好奉献社会,你的父母会引以为光荣,那他的后半生内心会非常地安慰。孟子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孟子说,「事孰为大?事亲为大」,事奉父母,人生第一大事;「守孰为大?守身为大」,对自己的操持,「守身为大」,也就是守住自己的身、名节,绝对不能做出违反道德、违反法律的事情,而让父母难堪。当我们的行为不符合道德,父母蒙羞,家人也蒙羞,甚至于连下一代也有可能蒙羞。现在因为网络太发达,人跟人之间的交流很频繁,假如没有判断力,又没有理智,很有可能会犯下让自己一生遗憾的事情,所以守身很重要。

现在市面上讲很多「一夜情」,这不只自己蒙羞,可能连让子女都会抬不起头来,所以我们自己要谨言慎行,不可以自取其辱。其实人为什么会犯下这样的过失?在男士当中,可能是太过纵欲了,这都是因为从小没有志向,人生只以享乐去挥霍自己。所以让孩子有志向,他就不会被这些社会污染所影响。女的为什么也会去犯下这样的过失?很多是因为爱慕虚荣,爱慕虚荣就很喜欢听好话,很多存心不良的男士,他用这些花言巧语,就很有可能让这些女士踏出错误的一步。所以我们自己也要反省,不能犯这样的过失。再来,要让孩子从小不爱慕虚荣,让孩子要有人生的志向,人生充实,人生道德有提升,就不会犯下这些「一失足成千古恨」的错误。这是「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亲憎我。孝方贤。】

父母跟我们相处得很好,我们也尽力奉养父母。当然父母也有可能脾气有不好的时候,这时候我们也要能够包容、能够宽恕,因为每个人情绪都会有起伏。人与人相处,我们要记住一个原则,「不管别人对不对,自己一定要做对」。假如今天父母对我们在情绪上比较不好,我们也用不好的情绪对待父母,其实父母错了,我们也错了!假如我们错了,还有没有资格去批评别人错?就没有了。所以不管是父母也好,或者你身旁所有的亲友也好,纵使他们用不对的态度对你,我们依然要用对的态度去面对他们,不然我们也是跟他一般见识,根本没有资格去说别人错。这是个理智的态度,不管别人对不对,我自己首先一定要做对。因为有这样的人生态度,我们中国有很多的圣哲,都能够在『亲憎我』的状况之下,他依然保持他那一分至诚的孝心。也由于这颗至诚的孝心,能够去扭转家庭的气氛,进而家庭和乐。

在周朝的时候,有个孝子叫闵子骞,他的母亲比较早去世,父亲娶了个后母。后母比较对待他不好,在冬天的时候做衣服,因为后母又生了两个弟弟,用棉花帮两个弟弟做棉袄,但是却用芦花帮他做衣服。做起来衣服确实很大,蓬蓬的,但是芦花不保暖。刚好他的父亲叫他帮他驾车,因为冷风飕飕吹过来,所以闵子骞一边驾车一边发抖。他父亲一看衣服都穿那么厚了还在发抖,你这个行为很有可能会让你的后母的名节受到损害,人家看了还以为后母在虐待小孩。所以就很生气,拿着鞭子就抽闵子骞,结果鞭子一打,衣服破了,芦花飞出来。他父亲看了很生气,这继母怎么可以虐待我的儿子?气冲冲的一回家就要把他后母休了。

在这个情急之下,闵子骞马上就跪下去,他就跟他父亲哀求,他说父亲,不要赶后母走,因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母亲在的时候,只有我一个人寒冷,母亲假如离去,我跟两个弟弟都要挨饿受冻。闵子骞讲出这席话,他的父亲听了很感动,气也就消下来。他的后母更觉得很惭愧,一个这么小的孩子都能念念为她的孩子,也为她着想,而她这么大的人却跟一个孩子斤斤计较。所以闵子骞的这一分心、这个德行感化了他的后母,从此家庭过得很和乐。

诸位朋友,假如闵子骞没有用这种宽恕、包容,没有用至诚的孝心去对待他的后母,这个家庭往后会怎么样?会搞得家破人亡。所以,人面对事情,绝不能够意气用事,假如都是以怨报怨,结果绝对不圆满。我们要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用一颗真诚,用一颗孝心,才能上演人生一出一出的好戏。

另外也有位孝子叫王祥,历史上他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叫「王祥剖冰」。就是在很寒冷的天气当中,他的后母叫他去抓鱼给她吃,在冰天雪地当中有没有鱼可以抓?没有!假如王祥不去抓鱼会怎么样?可能会挨打,甚至后母不让他进门。面对后母这样的对待,他依然没有怨言,还是到了冰天雪地独自流泪哭泣。由于这分诚心,天地都感动了,地面就裂开来,跳出了两条鱼,他拿了两条鱼回去奉养后母。当然,无礼的要求绝对不是只有这一件事。在很多事上还是百般刁难,王祥并没有因为这样而退缩。有一次外面要下雨了,他的后母跟他说:现在外面刮风下雨,假如果树上的果子掉下来,那我就要处罚你。王祥就跑出去抱着这些果树在哭泣,祈求它们不要掉下来。这一分真心也是感动,我们说植物、矿物都会因为人心而有所感应,确实果子也掉没有几颗。所以很多情况都是由于王祥这一分孝心才能够化险为夷。

所以诸位朋友,要感动一个人、感化一个人容不容易?不容易!要很有耐心才行。王祥感动他后母不是小时候,到他大了,也娶老婆了,他的后母不只虐待他,连他的太太也一起虐待。不过他的这一分德行已经感动了他的弟弟王览,王览是他后母生的弟弟。因为他的德行,所以弟弟对他非常地尊敬,每次后母在虐待王祥还有王祥的太太,王览都会带着他的太太一起去帮忙他的兄长王祥。后来王祥的德行愈来愈好,名声也远播出来,他的后母心生嫉妒,很不高兴,居然拿了毒的饮料(毒酒)要给王祥吃。结果因为他弟弟事先已经知道了,在那个情急之下,他的弟弟把那杯酒夺过来,当场要帮他哥哥喝下去。诸位朋友,他的弟弟已经是用什么来劝他的母亲?用死来劝母亲。所以当场他母亲就把那个酒打翻,自己也觉得很惭愧,她的儿子居然能以死来保他的兄长,她又怎么能做人这么没有分寸?这个动作也唤醒他母亲的良知。所以两个兄弟的赤诚,也把家庭转化过来。

朝中刚好有位大臣叫吕虔,吕虔他手上有把宝剑,他就送给王祥,他说有这把宝剑的人可以庇荫后代子孙,都会很有成就。王祥拿到这把宝剑,第一个念头是什么?不是占为己有,马上送给他的弟弟,也祝福他的弟弟以后的子孙能够昌盛。确实有这样的兄弟,这么好的德行,他的后代一定会得到很好的教化,因为《易经》说了,「积善之家,必有余庆」。所以,王祥、王览的后代绵延了九代都是公卿,都在朝中当了大官,服务社会国家。所以,我们确确实实要用一颗真诚心,去转化家庭里面的不圆满。这个叫『亲憎我,孝方贤』。我们接下来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

这里提到的就是父母有过失,这个『亲』我们也可以再把它意义延伸开来,就是你所有的亲人、朋友有过失,我们都有责任去规劝,叫『亲有过,谏使更,怡吾色,柔吾声;谏不入,悦复谏,号泣随,挞无怨』。其实这句经文非常精辟,它不只告诉我们劝诫亲人是我们的本分,连方法、态度,甚至于劝诫的时机都帮我们点出来。

我们来看看,规劝一个人应该注意到:第一个是存心,第二个要注意时机,第三要注意态度跟方法,第四还要注意很有耐性。劝一个人也不容易,很有修养。您有没有劝亲友的时候,当场劝,他从此以后就改过,有没有这样的朋友?假如有,你一定要介绍他给我认识,因为他可能是颜渊转世。因为颜渊做到什么?「不二过」。现在还有这样子的人,一定要叫他出来弘扬中国文化。一般成年人因为很多行为都不是一天、两天形成,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冻了那么久,你那个火要慢慢烤才会把它融化掉。

所以,一开始我们劝诫亲友,要先观照到自己的存心,一定是要一颗念念为对方好的心,而不是一种控制:你就是要听我的,不听我的就不行。假如我们是这种控制的态度,一种强势的态度,可能会出现反效果。所以我们有些经验,劝别人劝到吵起来都有,甚至于让对方恼羞成怒,这样子我们就失去当初劝诫他真正的目的。所以,时时要记住这颗存心,就是要希望他更好。当这一分心很坚定的时候,方法、态度你自然而然会去修正自己。

像我们在教书的时候,很多小孩子很喜欢过来告状。他过来告状,我们就会问说:你现在在讲这个同学哪里没做好,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告诉老师?是幸灾乐祸?还是真的想要让这个同学改过?也让孩子看看自己的存心。然后我们接着跟他说:假如你真正希望这个同学改过,那你自己去跟他讲,不用老师来讲。当然前提之下,你要在班上建立一些很好的做人、做事态度。比方说,全班都学过《弟子规》,《弟子规》里面有一句话叫「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一个人面对别人的称赞,会觉得诚惶诚恐;面对别人的规劝,会觉得感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全班都有这样的态度,这位同学过去规劝另外一个同学,他们就能够互相成就、感谢,就看到另外一个同学会跟他鞠躬:谢谢你,指出我的缺点。当孩子懂得去规劝别人,当孩子也懂得接受别人的规劝,这样的态度都会对他的人生有很大的助力。所以,劝别人第一个要先注意到存心问题。

第二个,时机。什么样的时机规劝人比较好?俗话说,「扬善于公堂,规过于私室」,在称赞别人的优点,称赞别人做的好事,你可以在人群当中讲,因为可以让其它的人「见人善,即思齐」;你给他的肯定,他也会更积极去努力。但是规过,规劝别人的过失应该要私底下,没有其它人的时候。为什么?为什么要没有其它人?因为我们成人最重的是什么?面子!面子很贵,对不对?面子一斤要多少钱?所以一个人道德、学问要成就,首先要把一个东西卖出去,要把面子卖出去。待会儿有人要卖的话,我来买。但是人情要能够体谅到,要能顾虑别人的面子,所以要「规过于私室」。当你做出这样的动作,对方也会觉得你很替他着想。假如你是在公众讲出来,可能当场就有可能发生冲突、辩论,所以规过于私室,这就是抓对时机。

《论语》里面也有一句话提到,「可与言,而不与之言」,时机已经到了,你可以劝诫他,但是你却没有劝他,这样「失人」;我们就失职了,失了子女之职,或者失了朋友之职。「不可与言,而与之言」,时机还没到,你太急躁,就跟他讲了,这样是「失言」;你可能就讲错话了,你的善心可能就行了恶事,就失言。

所以劝诫,在我们整个五伦关系上都要有这样的本分,父子要劝诫,君臣也要劝诫。因为你接受公司的这分职责,就应该有责任把公司辅佐好,当然也要把领导人辅佐好,所以君臣关系也要劝诫。再来夫妻,那当然要,要相夫教子。再来,兄弟也要互相劝诫,还有朋友,这都是我们为人的本分。所以要提高自己劝诫别人的智慧,才能透过我们的言语对我们的亲友的人生有所助力。

《弟子规》这句话提到了『谏不入,悦复谏』,这个「悦」字是很有学问的。就是当父母第一次没有接受,要在什么时候再劝?什么时候?高兴的时候。所以这个时候要察言观色,「悦复谏」。态度跟方法?「怡吾色,柔吾声」,这就是态度,我们平心静气;因为你动了气,就会让他也动气,你不动气,他就不容易动气。所以我们要「怡吾色,柔吾声」,然后又要抓对时机劝诫。再来「悦复谏」,这个「复」是什么意思?对,一二再,再而三,复就是要很有耐性才行。这个耐性是从哪里发出来的?从孝心,从友爱的心,从尽忠职守的心,一定会持续去做得到。

所以我们假如今天劝别人没有效果,我们要理解到问题不在对方,而在自己。当我们处处反省自己,那我们劝诫别人的智慧就会愈来愈高,自然而然别人就会感受到我们的真心诚意,一定会把他转化过来。所以,我们抱持一个态度,假如别人不听我们的劝告,是因为我们「德未修」,所以「感未至」,感应还没到。劝别人还有一个前置作业,我们也要考虑到。孔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君子信而后谏」,君子劝别人有一个前提,一定要先对方很信任他,他才劝诫;假如对方还不够信任他,「未信,则以为谤己也」,假如对方还没有信任我们,我们就规劝他,他还会以为我们是不是有意中伤他。所以今天要规劝别人,首先要赢得对方对我们很深的信任。所以父亲、领导者,或者你的另外一半,你的朋友、兄弟对你有信任,你劝诫才会有效果。

如何赢得别人的信任?我们都很渴望亲人、朋友对我们很信任,信任是求来的吗?信任绝对不是求来的!我们很多时候都很羡慕,你的人缘为什么这么好?大家为什么都这么信任你?我们只在结果当中打转,没有从原因去思考。好,那我们下一节课再来了解,为什么一个人能赢得别人的信任!谢谢大家!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四集)

2005/2/18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4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早上提到了,要劝诫别人有个先决条件,一定要先赢得对方的信任。假如信任不足,可能你劝他的时候,他会误解你,你是不是看他不顺眼?是不是在毁谤他?所以要先有信任。如何能够赢得亲友的信任?这个信任绝对不是凭空而来,必须透过我们真心的关怀、付出才会建立信任。也有些朋友很热心,喜欢帮助别人,但是很多朋友看到他会赶快跑,觉得说他很烦人、很啰嗦。然后会跟他说:拜托你,你不要再照顾我了。有没有这样子的人?有!做得要死,却给人家嫌得要死,有这种人,因为他的关怀跟付出没有针对别人的需要。所以,我们要善于观察他人的需要,然后去付出,自然而然能够赢得信任,然后在适当的时机,我们说的话他就很能够接受。

我们来看一下,比方说在父子关系当中,当你的父亲对你非常地信任。他可能有好几个儿子,特别相信某一个人的话,应该就是这个孩子最让他放心,最孝顺他,所以已经赢得了父亲的信任。因为也常常在父亲需要的时候,他都会尽心尽力去尽他的为人子的本分。再来,在君臣关系上,上司最需要什么?最需要我们去帮他承担一些工作。我们都能够默默的做,而且每次做都能够让他放心,所以也是针对他的需要去付出,他就很信任我们。再来,夫妇关系也是,比方说太太在家里把家里整理好,然后又把孩子教育好,让先生没有后顾之忧。所以自然而然很信任这个太太,那太太所讲的话自然就有分量。

媳妇嫁到夫家去,什么时候可以进谏?什么时候可以劝诫夫君,甚至于是夫君家里的亲友?能不能嫁过去第一天就开始,这里不好,那里也不好,能不能这样?假如一过去就指指点点,这里要改进,那里要改进,那会有什么后果?一定会让夫家的人对我们很排斥,因为才刚嫁过去,还没有建立深厚的信任。所以我们要随顺人情,要善体别人的感受。卢叔叔曾经跟我说过,到一个新的环境一定要多看,看什么?看别人的需要在哪,去付出;多听,听听看,听出别人的需要,有时候也会听出一些忌讳,别人不愿意提到的,我们就先避开,要听出需要、听出忌讳;多看、多听,少讲、少出意见。我们到一个新的公司去,是不是也应该多看、多听、少讲!当你做得多说得少,你的主管、你的上司就会很信赖你,到时候你的意见他就很重视。所以道理都是相通的,都是适用的。

我们当媳妇的,也要能够观察到,什么时候应该扮演什么角色。这个领会我是从我母亲身上学到的,我母亲嫁过去的时候,她的小姑、小叔都还在念书。当时她要嫁的时候,我的外公极力劝退她,外公也很厉害,他就开始分析,他说:你看你嫁的是长子,然后他的弟弟、他的妹妹还在念书,然后你的公公,假如嫁过去,公公又是捕鱼的,收入不稳定,所以你嫁过去一定很累。我妈妈就说:我还是要嫁。为什么?因为她觉得我父亲很孝顺,孝顺的人才有情义,才有道义,所以看了一大堆有钱人都不要,就要一个穷小子。结果就嫁给我父亲,确实很辛苦。

嫁过去以后,教书的钱都拿出来家用,还要给小姑、小叔念书的费用。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女儿,你嫁不嫁?所以,一来要有眼光,要放远,知道孝子,有孝道传家的家庭,往后一定会兴盛。再来,中国人说吃亏就是福,当你舍得吃亏,就会赢得他人对你的尊重,对你的佩服。我母亲家里还算富裕,嫁过去还懂得这样付出,所以小叔跟小姑对她就非常地佩服,我那些叔叔对我母亲也很好。但是慢慢的家庭状况就改善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然后他才去睡觉。日复一日就这样做,做了差不多四、五天,突然有位朋友就站出来,他说:你们还这样乱扔,你没看到人家每天给你们整理的这么干净,你们不会觉得太过分了吗?所有的人都很惭愧,都低下头来。从此以后怎么样?干净多了!所以卢叔叔不以言教而以身教,就让所有的人都警觉到自己应该维护这个环境的整洁。所以确实在成人的世界里面,最重要的还是自己要先做好榜样,自然而然就能够去感化他人。

我是在差不多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开始接触圣贤的学说,因为之前都是升学主义,升学主义带给我们的内心都是什么?竞争。看到别人分数很高,自己都很难过,就小鼻子小眼睛,所以你们知道我为什么眼睛不大了。但是学了圣贤学问,内心很感动。我记得我在上高中的时候,语文、国文也很差,差到什么程度?一定都比你们差!因为我初中的时候,考高中联考,总共考了七科,扣了八十八分,七科扣八十八分,国文一科扣四十四分,等于其它四科总分。我记得初中还有一题考试叫「老气」:一、横春;二、横夏;三、横秋;四、横冬,就是春夏秋冬。我觉得这个题目在侮辱我,但是我确实不会写。我还在那里唱了一首歌,唱一个字就点一下,看到最后点到哪一个,后来还是写错了。「老气」什么?横秋。你们怎么答这么快?对我是一种伤害。

上了高中,恶运还没有解除,确实提不起劲来。所以上课,有一次我的国文老师就把我叫起来,他说:蔡礼旭,你上我的国文课,假如再睡觉,继续打瞌睡,我就记你旷课。所以我的语文,大学联考也没及格。但是在上高中的过程当中,我的脑中有两次好象觉得放了光明,念到两篇文章的时候。第一篇就是诸葛亮的《出师表》,里面提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本来还在打瞌睡,突然怎么样?突然就觉得这句话怎么这么震撼!不过都亮五秒钟而已,后来又乌云密布。第二句话是在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里面提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其实确实也不是很懂,但是又觉得有莫名的感动。后来开始接触圣贤学问,常常在看《德育故事》,都看得会感动的克制不住,真的很感动,体会到圣贤人的存心确实非常仁慈,非常宽广。感受到了,我们就要起而效法。

所以我去念师范院校的时候,刚好离家里比较远,我很早就坐火车,坐到的时候,全班的同学第一天上课都还没到,就只有我一个人。那刚好是放完暑假,一走进去,所有的椅子跟桌子都怎么样?一层灰尘。诸位朋友,你会怎么做?我们就想到,突然自己当了导演,脑子里面就想到这些女同学一走进来,刚好看到这个灰尘,这些女同学会有什么反应?她会说:怎么这么脏!我们都可以推想到,她们一定会有这样的难受。所以就跑到校园里,到厕所里面找了一块抹布,就从头把它擦到尾。擦得很快,为什么?很怕别人看到,这样就有点太做作,赶快把它擦完。擦完以后,自己也觉得今天没有白过,可以有服务到别人。所以后来,同学进来也都坐得很安稳。

当你有这一念心为他人的时候,请问你跟他有没有交流?我们人有种执著,好象就是要面对面,然后讲话,才叫做沟通;其实不然,当你一念心起了,你已经在跟身旁的人沟通。所以我们班那一年每一个都跟我处得很好。我上课,晚上也有我们师范院校的同学来听,我也很欢喜。因为我们有这颗心服务别人,自然就感得别人跟我们很和善的相处。因为我都比较早到,教室后面的垃圾,我都主动每天都把它拿去丢。结果丢没有多久,有一次我要拿去丢的时候,同学就跑过来了:你别丢了,我们来就好。所以确确实实,朋友之间,我们一定是要先自己用心去付出,我们这颗心就能唤醒每个人向善之心,互相体谅之心。

刚刚讲到五伦关系当中如何去劝诫,也举了这么多例子,举这些例子的目的是长养我们大家的存心,然后行事,跟人相处的智慧,还有我们的耐性。相信在往后的日子,每位朋友的生活当中就会有一出一出的好戏要上演。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经文: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亲有疾,药先尝』,父母生病的时候,都是儿女先尝尝看这个药的热度会不会太烫,不会太烫才端给父母吃。这也代表孝子面对父母生病的时候,他都是随侧在旁的照料。这个故事是来自于汉朝汉文帝,我们都知道「文景之治」,而文、景这两位皇帝能把国家治理得这么好,根源也在以孝治天下。其实要把团体、把家庭带好,甚至把国家带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文帝侍奉他的妈妈整整三年,母亲病了三年,他都是这样亲手服侍汤药,后来母亲病情也好转过来。

那现代您有没有听过,父母生病时时随侧在旁的子女?一定有。因为就像老子在《道德经》里面说的,国家昏乱,你才看得出来谁是忠臣。当人愈来愈不孝的时候,你也可以从中看到真正的孝子,他会不因时代的洪流,他会屹立不摇;也相信当他能做出这样的行为,他的父母的身体也会很快可以好转。我们之前也提到,「孟宗哭竹」,由这一分真心感得那个笋子都长出来,他的母亲吃了以后也特别欢喜,病就治愈了。

在这条方面,我们会跟小孩说,现在母亲生病了,你那个药要不要先尝?当然假如母亲吃中药可以舔一下,会不会太烫;假如是吃西药,可不可以「药先尝」?所以我们教《弟子规》,每一句你把经义抓到了,但是要配合生活情境才行,不然到时候吃下去,他妈妈说:你怎么这么做?我们老师教的,「亲有疾,药先尝」。所以,我们就进一步引导孩子,你是端那杯白开水的时候,要考虑到不要太冷也不要太热。我们还会引导孩子去思考,就是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或者有紧急状况的时候,我们为人子女应该怎么样去应对?比方说妈妈刚好有高血压,突然生病,倒下去了,这个孩子怎么办?所以诸位朋友,危机处理,不是企业讲危机处理,家庭也要有危机处理。你从小就教导孩子,面对一些紧急情况怎么去应对,他就很懂得如何在紧急当中要从容不迫的处理事情。

那应该在哪些方面要注意?药物放在哪里?紧急的时候,怎么拿到这些药?假如一堆药在那里,情急之下找得到吗?手忙脚乱。再来,急救的电话打多少?119、110,求救。再来,其它最亲的亲戚的电话,这些都要让他随时知道,让他在遇到的时候懂得处理。甚至于是当父母卧病在床,应该怎么样照顾,你都要让孩子晓得,甚至于让他有做的机会。相信他在做的过程他能够做事愈来愈细心,愈能体谅到病患的痛苦在哪里,或者他的需要在哪里。所以,这是「亲有疾,药先尝」。我们可以再把它推而广之,教导孩子这些方法,这些态度。

一个人生了病,除了要对治这个病之外,还应该可以做哪些事,才能够让父母的病,甚至于亲人的病好得愈快?这也是值得去思考。俗话说,「医生可以医病,不能医命」,你看很多很有钱的人,他也不能长寿。所以人要能长寿,也要如理如法去求,天地之间,只要你如理如法去求都可以求得到。我们的前面的课程已经提到了,财布施是得财富的真因,所谓万法因缘才会生。

一个人的聪明智慧怎么提升?法布施得聪明智慧,这一点我满有体会的。我记得我要去考师范院校,就到补习班去补习,那时候我也给自己一些期许,就是上课一上完就要马上懂,也很专注,然后就坐在前三排。因为坐在前面基本上都是女同学多,然后我身高又高一点,所以后面的人都知道前面有个头凸出来的同学。因为很多女同学她们的数学、物理、化学比较差,就常常会拿过来问我,我就常常花些时间,把她们不会的问题告诉她们。其中有一个我很熟的朋友就走过来,给我拍桌子,拍下去,他说:你教这个同学都教了一个多小时,你自己还要不要念书?他是看了看不下去了,你怎么把自己的时间耗那么多给别人?我就对他笑一笑,我说:其实我告诉她,我自己得到最多,因为她是要把这一题学会,我是必须要把她教会,那不一样!我们的思考要愈清晰、愈深入。

我教别人数学,但是我自己很少去做很多题目,因为也没时间,很多同学还做到其它的补习班的题目去了。结果后来考试,我第一年考试,数学考了九十分,满分是一百分,考九十分。第二年考代课老师,都没有读,因为也没时间,也考了八十八分;第三年再考,还是考八十八分。这个代表当初你的法布施,当初你很欢喜的把这些方法告诉别人,你自己的这种逻辑思惟的能力就愈来愈上升。所以确确实实,法布施得聪明智慧。

由于这样的体会,我常常会问朋友一个问题,我说记忆力是不是跟年龄成反比?有没有?没有。一般都会说活得愈老,记忆力怎么样?衰退下来。活得愈老记忆力愈衰退是结果,原因在哪里?不用了。还有没有?烦恼太多!每天都乌云密布,想到最后都想不起来了!所以人的记忆力为什么衰退?你不用它,又一大堆烦恼,当然就愈来愈衰退。李炳南老师九十七岁讲课的时候要不要翻书?不要!对!所以,我从二十五岁那个时候开始接受圣贤这些经典,也很认真在学习,我的记忆力一直都保持在这样的水平。确确实实,法布施可以得聪明智慧。而且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得到,我们要知道,孟夫子给我们说,「舜何人也?予何人也?有为者亦若是」。好,这个是财施,第二个是法施。

最后一个,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无畏」就是让别人免于恐惧,这个叫无畏。我们举个最实在的例子,最真实的例子,新加坡一百零六岁的许哲女士。她不断的帮助别人去免于这些病痛,甚至是生活的苦痛,她都是主动去帮忙。她是五十几岁才去学当护士,那一分精神真是让我们很感佩。她时时都在帮助别人,都在解决别人的痛苦,所以她就得什么?健康长寿。一百零六岁走路很快,讲起话来也很有精神,都看不出来已经一百多岁了。所以,真理是要透过我们自己去印证,这样你的信心才会很足。

刚好在我去澳洲之前,我的爷爷(那时候八十四岁)中风了。他中风的时候,半夜,我们赶到医院去,结果医生就说:八十几岁,我们不敢给你动刀,但是因为是整片的血管都塞住了﹙一般中风是怎么样?是一条!这是整片血管塞住了﹚,所以你们等着办后事。我父亲还有我这些叔叔、姑姑都很孝顺,面对这个突如其来,因为我爷爷也没什么心脏病,长得高高瘦瘦的,看起来也身体很好,但是其实已经有症状出来,只是没有注意到。因为那段时间,我爷爷他就觉得头晕,因为也没想到,他也没有高血压,头晕,就想应该是感冒,所以这个症状就没有发现。

我看爸爸还有这些长者也都慌了,这个时候我就跟我爸爸说,我说无畏布施得健康长寿。所以我说:爸,你现在要拿五万块钱给我,一定要是我爷爷的钱,因为拿他的钱去做无畏布施,对他的帮助最直接。当然我父亲也满信任我的,就拿给我。然后我到加护病房,去的时候我就跟我爷爷沟通,我说:现在贫苦的人、面临饥饿的人相当多,我们还有余力可以帮助他们。结果我爷爷就点头,话都讲不出来了。我就赶快拿钱去做国际赈灾,去帮助这些困苦的人。结果加护病房住了五天,我爷爷就移到普通病房。所以确实你要去印证。

后来出了普通病房,医生又说:八十几岁的人中风,不可能会走了,你们要做好准备。结果那时候我已经辞掉工作要到澳洲去念书,我就跟我爷爷相约,我说「下一次我回来,你要走给我看」,跟我爷爷有这样的约定。后来我过去以后,因为净宗学院在培养很多弘扬圣贤学问的这些老师,所以我也带了些钱去那里布施,也是以我爷爷的名义把它捐出去。刚好捐完当天,我打一通电话给我妈妈,我妈妈说:你爷爷今天会走路了。所以很多真理,我们绝对要用至诚的心去求证,绝对圣人不可能讲妄语的。「亲有疾,药先尝」,除了治他的病之外,还要治他的命,当一个人的无畏布施愈多,身体才能愈健康。

『昼夜侍,不离床』,这是一种孝子至诚的心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当然你身体假如不大好,也不要硬撑,该休息的时候休息一下。但是只要父母需要你,你马上就可以知道就好,你也可以睡在旁边,然后拿一根绳子绑好,只要你母亲或父亲需要,拉一下,你就起来。我们要懂得变通,你不要说汉文帝都不睡,我也来学,不需要这样。

『丧三年,常悲咽』,这个是指父母已经去世了。在《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提到了「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我们用恭敬心,用一种让父母欢喜的心去奉养他;「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祭则致其严」,就是在办丧事的时候,我们要感怀父母的恩德,在祭祀的时候要很庄严肃穆,不忘父母的教诲,这是一个孝子应该尽的本分。所以丧礼的时候,我们也要办得庄严肃穆,不要吵吵闹闹。有时候办丧事还请一大堆人来帮忙哭,这个有没有意义?哪有什么意义!应该是父母的恩德常常记在心上。而且欧阳修有一句很好的教诲,他说「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祭祀再祭得多好,不如在父母生前好好奉养,更有意义。生前不奉养,死的时候花一大把钱,那真是太颠倒了!

所以我们现在父母健在,要非常珍惜,好好奉养;父母走了,我们也会觉得很踏实、很安慰,毕竟我们已经尽力了。古代有一句名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样的遗憾绝对不要再发生在我们的身上。如果您的父母已经离去了,您可不可以再尽孝心?当然可以,只要你尽心尽力「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就能「以显父母」。而且我们又尽心尽力把自己的孩子教好,让我们家族的血脉能够愈来愈好,这也可以告慰父母在天之灵。所以丧礼办得庄严肃穆,可以依照父母的心愿来做。而在丧礼当中,我们也是所有的家族,缅怀我们的父母这一生对这个家族所做的贡献,也有父母对我们这个家族的期许,透过丧礼来传达。

「丧三年」,这个「三年」是古代的礼仪,要服丧三年的时间。「常悲咽」,很多的人就依照这个文字来解,他说:要哭三年,那不累死了!所以依文解义,圣贤人都喊冤枉!这个「常悲咽」是一个孝子自然而然就会有这样的情绪。因为孝子几十年来念念都把父母的恩德放在心上,当父母一离去,他很难接受,只要又想到父母,他的眼泪忍不住就掉下来,所以「常悲咽」。

因为有这种感怀之情,才会『居处变,酒肉绝』,所以「礼」其实是发自一个人的内心,自然做出来的。父母都离去了,他还会去花天酒地吗?不可能的。父母去世了,所以「居处变」,自然而然对那些挥霍、那些酒肉就不想吃,所以「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这个「祭」就是每年固定的时间祭祀父母,这是我们中国人很好的美德,所以有宗祠。《朱子治家格言》也提到,「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论语》也提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人只要常常想到就是因为有父母、就是因为有祖宗,今天才有我们,时时有这样感恩的心,人心就会很厚道。

祭要尽诚,每次的祭祀不一定要搞得很复杂,但是我们一定要持之以恒,做给我们的孩子来学习。有位父亲,他也是侍奉父母很孝顺,后来父母走了,他固定时间都去扫墓,他的两个孩子都看在眼里。幼儿园有一天发了他们一人一颗糖果,都是很好吃的糖果,小孩子没有当场把它吃下去,反而拿回家里拿给他爸爸。他父亲看了也很感动,然后儿子就说:爸爸,爷爷奶奶在的时候,你每次有东西都会先给爷爷奶奶吃;纵使爷爷奶奶已经去世了,你也都常常还带东西去祭祀,今天我们学校发了两颗糖果,也给爸爸先吃。所以这是上行下效。

『事死者,如事生』,侍奉父母的态度跟生前绝对没有两样。父母对我们的期许跟教诲,绝对不会因为父母离去而有所改变,甚至要更加的努力才对,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有一位小朋友,刚好他的外婆去世了,他们就坐在灵车上面,他的舅舅端着他外婆的骨灰。在这个路上比较颠簸,他的舅舅马上跟开车的人说:你开慢一点,因为我母亲不习惯坐快车。这个孩子看了也很感动,回到学校就跟他们老师说:老师,我舅舅这个行为是不是「事死者,如事生」?所以诸位朋友,不要小看,孩子是很有悟性的。

我们「入则孝」经文就讲到这边。教孩子「孝」有很多的方法,我们都可以好好在生活当中去应用。我们来思考一下,教孩子孝,有哪些重要的方法,我们把纲领抓到。最重要是什么?「以身作则」!标准答案,来,给自己掌声鼓励!以身作则,这个太重要。教孝,第二个要「亲师合作」。老师也教,家长在家里又配合,孩子行为很快就能循规蹈矩。所以我们在深圳的幼儿园,他们家长每个礼拜都上一节家庭教育课,都上《弟子规》,一句一句学习。所以这些家长跟老师就配合得很好,孩子行为的转变就特别快,因为老师跟家长在孩子小时候是最有影响力的。你看小孩子小时候,开口闭口都是什么?「我爸爸说」、「我妈妈说」。上了幼儿园说什么?「我们老师说」。所以这么好的机会要好好利用,亲师合作。

再来,要「夫妻配合」。老师教得少,没关系,因为老师不一定懂教孝的重要,当然,当老师不懂的时候,你应该怎么样?要拿着《弟子规》去跟老师讲。因为社会是一个互动,我们都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们在海口很多学校的推动,是家长去带动的。当老师还没教,我们要赶快教,那夫妻就可以配合。因为你当妈妈,假如你跟你儿子说:儿子,妈妈生你很辛苦,你要孝顺我。你讲不讲得出口?好象觉得怪怪的,总不能自己往自己脸上贴金。这个时候可以父亲来教孩子要孝顺母亲,爸爸就说:儿子,你可以不要孝顺我,但是你一定要孝顺你妈妈。为什么?因为你妈妈当时怀孕的时候多辛苦,每天在那里呕吐。你就把母亲所有的辛劳,都把它娓娓道来,你讲得愈真诚,你儿子可能听到一半,眼泪都掉下来,他知恩就能够报恩!你可不能说:蔡老师,那一段我都不知道,我都去忙了。这样当先生不合格,也是要多陪陪太太。所以先生这么讲,就可以让孩子对母亲的恩德懂得去观照,懂得去珍惜。

太太要帮谁讲话?帮先生讲,要告诉孩子,父亲工作很辛苦,让他去体会父亲每天的辛劳,他自然而然对父亲生起恭敬的孝心。你有没有帮你先生讲过好话?要讲!这样他才会体会到为人父母的辛劳。有些女士不只没有讲先生的功劳,有时候还会在孩子面前数落自己的先生,「你这个爸爸.」,这样的言语犯了兵家大忌。这样的言语会产生什么不好的影响?孩子对父亲的恭敬一点一滴消退。今天不管你先生有做哪些不好,我们要做到「隐恶扬善」。你都净挑不好的,孩子对他父亲根本就不尊重。当孩子对父亲不尊重,父亲能不能感受到?他说:太太瞧不起我,连孩子都瞧不起我,好,那我就坏给你们看!可能无形当中都把他往家庭外推了。人一定都是好坏参半,在这个时候你常常都是说你父亲有哪些很好,孩子就对父亲说:爸爸你那里很好,你这里也很好。父亲一看到儿子这么瞧得起我,那我应该更珍惜,更奋发图强,要对得起儿子的这一分支持,自然而然他就会往好的去发展。所以教孝还可以夫妻共同来配合。

还有,在家庭里面教育的原则要一致,也就是要有共识。假如先生跟太太教育孩子的原则不一样,那孩子听谁的?假如爷爷奶奶又加进来,那就变几头马车?那个时候孩子会听谁的?孩子一定挑那个躲在他后面就没事的那个的,这时候就不好教了,所以确确实实要多沟通才行。有一位女士,她也是自己默默先教《弟子规》,也没有说「公公你要怎么做」、「先生你要怎么做」,她没有这样,她先自己把孩子一点一滴去教。刚好有一次她的儿子到他爷爷的房间,然后就跟他爷爷说:爷爷,我这个可不可以打开来看一看?他爷爷突然觉得这个孩子这么小,居然这么有礼貌,他说:谁教你的?他说:妈妈教我的,妈妈说「事虽小,勿擅为」。他公公一听了很高兴,马上就去跟他儿子说,他说:媳妇很用心教孩子,你要跟她好好配合。所以公公还帮她说话。他们家每一天早上起床是放《弟子规》的读诵带,一起起床。

自助而后人助,用我们的真诚付出,自然而然就能够让身旁周遭的人慢慢取得共识。好,我们这一节课就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六集)

2005/2/18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6

  

诸位朋友,大家晚上好!很多朋友已经很面熟了,每天晚上都来,代表都是下完班,吃个饭,甚至于没吃饭就赶过来听课。孔老夫子有说,一个人求学问有三个法宝,叫智、仁、勇,「好学近乎智,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只要好学,就跟智慧离不远;当我们力行圣贤的教诲,就能慢慢感受到圣贤存心,也能感受到众人的需要,我们那种仁慈、同理心就会出来;「知耻近乎勇」,真正能够了解自己的过失,进而改正自己的过失,能降伏自己的烦恼、坏习惯,这才是真正的勇者。很多朋友已经是做到「好学近乎智」,而你的好学也将带给你的家庭很好的撞击。

我记得我父亲他五十几岁,刚好接了他们银行的证券所,因为接证券所,单位里面要有一个人考上执照,所以就派了很多同事一起去考。我的父亲是年纪最大的,已经五十几了,就去考,就看着父亲晚上在那里看书。考试结果只有一个人考上,其它年轻人都没考上,居然是我老爸考上了。你看父亲没说什么,以他的行动就已经赢得我们对他的佩服。我们这些当儿子的能够不好学吗?能够输给自己的老爸吗?所以上行下效,当我们这一分好学的心能够持续不断,相信对你的家庭一定是个很好的开始。早上的课程刚好把「入则孝」告了一个段落,接下来是第二个单元,「出则弟」。

这个「出」是指家庭以外,就要学习「弟」,「弟」包含兄友弟恭,包含尊敬长辈的礼节态度。因为在家里面兄弟就能够友爱,就能够以礼相待,当然他出去外面与人相交就能够把这个态度带出去。假如在家里面跟兄弟就是吵吵闹闹,不守礼节,那出去会不会突然变得很规矩?有没有可能?不可能!所以,要认识一个人,到哪里最能看清楚?叫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直接到他们家。很多我们为人处事的行为,确确实实是在家里养成,所以为什么家教如此重要!所谓「门当户对」,是什么门当?是什么户对?最重要的是家教、是德行。现在的门当户对是什么?钱财!你们怎么都知道?我比较没有经验。「对」错了,本质错了,结果就麻烦了。所以「德行」才是家之本,才是国之本,绝对不是钱财。

《孝经》里面有一段很重要的教诲,「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教导人民如何亲爱他人,如何关怀他人,没有比教孝更有效果的,莫善于孝;教导人民有节有度,「教民理顺」,懂得尊敬他人,没有比教悌更好的方法,莫善于悌。所以「悌」还包含一个礼节的教诲,孔夫子也说「不学礼,无以立」,没有礼貌很可能在人群当中无法立足。

在这几天的课程,我也跟诸位朋友报告了。因为我小时候养成一个习惯,就是只要长辈到我们家,我的耳朵听到了他的声音,不管我在干什么事,我一定会跑到他们面前来,然后跟他说:叔叔好!阿姨好!你们的笑容很像我叔叔。孩子有礼貌,大人绝对非常欢喜,所以我抬起头来,他很欢喜,我也很满意。因为当一个人在做有德行的事,其实他的喜悦已经从内心散发出来了。有礼貌的态度,我突然会体会到,原来一个人能不能遇贵人,从小就决定了。你信不信?

我跟家长开亲师座谈,我就跟他们说:你们的孩子以后能不能遇贵人,我现在就可以判断。他们眼睛都瞪得很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因为现代人很现实,一提到孩子可以遇贵人,他们就很专注。孩子有礼貌,走到哪儿就赢得众人对他的疼爱;相反的,孩子假如没有礼貌,不只不会遇贵人,不只不会有很多助力,在言语、行为当中还会形成很多的阻力。他就会觉得莫名其妙,他们怎么都看我不顺眼,自己还不明不白。所以,礼貌太重要!

诸位朋友,礼貌这么重要,什么时候教?我都会问家长,考试多两分重要?还是教孩子做人做事的态度重要?做人做事!但是家长都觉得是做人做事,可是大半的时间跟孩子耗在哪儿?耗在分数。所以重要的事不能再拖了,再拖,孩子都太大了,习惯又成自然;许多事刻不容缓,我都替你们着急,因为我没小孩。所以,一定要重视这些影响孩子一辈子重要的德行,他将赢得非常多的助力。

我们来思考一下,假如人与人的相交往没有礼节,会出现哪些情况?比方说,我上次去爬长城,上面写着「不上长城非好汉」,所以要当个好汉,上去爬长城。刚好它会有些关口只能够让另外一边一个人过来,我们这边一个人过去。就在过这个关口的时候,很多人不守规矩,就跑到对面的路上去。结果发生什么事?整个人群就塞在这个关口里面。我们中心的老师在里面一看,不行,因为后面的人不了解这里的情况,他会一直往前挤,另外一边的也一直往前挤,到时候可能会有情况发生。我们的老师马上站出来,开始指挥交通,那些要插队的叫他们赶快排回去,那些人都看着我们,还以为我们是长城管理处的。有时候,我们该出来的时候还是得出来,不然情况可能会怎么样?到时候糟到你想做都做不来,所以时机点很重要。后来就疏通掉了。所以确实,无礼的话,人与人就会自私自利,就可能发生冲突。

刚好我上了杭州天目山讲了五天的课,我们在上山的时候,迎面来了两台车,我们一看就主动靠在旁边,让他先走,因为我们是看到两辆车。第一辆开过来,车上的人很欢喜,对我们挥手,我们也对他挥手。所以当一个人有礼貌的时候,一定会让人家感觉如沐春风,那何乐而不为!结果我们等了一会儿,第二台都没有过来,我们觉得很纳闷,就派人去看一下。结果对面的车早就停在那里也等我们过去,所以我们就开过去,两边车上的人都露出了灿烂的微笑。当人与人都这么样礼敬,那感觉非常地舒服。我们还没上山以前,就已经考察到民情,代表天目山的人民很淳朴。所以我们从生活当中也时时可以体会到,懂礼、懂让才能让人生的路顺畅,才不至于会塞车、会冲突。所以,「教民理顺,莫善于悌」,我们就先从家庭当中来落实友爱、落实礼节。我们先来念一段经文: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是同气连枝,血浓于水,是同一个父母所生,所以兄弟很有可能是陪我们一生走过最长路的亲人。法昭禅师曾经写了一篇描述兄弟情谊的一首词,叫做「同气连枝各自荣,些些言语莫伤情,一回相见一回老,能得几时为弟兄;弟兄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争端,眼前生子又兄弟,留与儿孙作样看」。

「同气连枝各自荣」,兄弟就好象同一棵树延伸出来的树枝一样。「些些言语莫伤情」,人与人相交往,家里的人最常沟通就是用言语,所以言语当中要柔软、要和谐,绝对不要讲话很冲。所以,我们《弟子规》才说『言语忍,忿自泯』,人与人的冲突,一半以上都是因为什么?言语不合。「一回相见一回老」,确确实实我们上了三、四十岁以后,每次看到兄弟姐妹都会有这么一点感觉,你的白头发多了一点。所以「能得几时为弟兄」,我们愈大代表人生的路就走得快到尽头了,要好好珍惜这段情谊。所以「弟兄同居」,一起居住,「忍便安」,懂得互相忍让、谦让。「莫因毫末起争端」,不要因为小小的事故就起了争执。「眼前生子」,眼前兄弟姐妹都生孩子了,他们又各有兄弟姐妹,我们上一代应该做出兄友弟恭的榜样,才能「留与儿孙」做好榜样看。法昭禅师这首诗词值得我们细细去品味。

这首让我想起了杨淑芬老师曾经跟我提到,她说确实兄弟姐妹是同气连枝,她就会去想到怎么样让父亲非常地欢喜快乐。她说唯有子孙贤孝,子孙都有很好的发展,才能让她的父亲非常宽慰。由于她有这一分心,希望她父亲、母亲这棵大树枝叶能够愈来愈茂盛,所以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教导她的甥侄辈读圣贤的经典,还写书法。杨老师有十八个甥侄辈的晚辈,总共十八个,十八个人都被她教过。由于她有这一分心,他们的下一代非常优秀,很多是老师,还出了几个医生。确实,一个家族能好,必然是长辈要怎么样?要带头示范,要真心付出。所以兄友弟恭,不只是在他们那一辈,还把这一分兄友弟恭延伸到哪里?下一代子孙。杨老师她没有生孩子,但是每一次母亲节、父亲节,他们家就特别热闹,因为她有十八个甥侄辈,应该比诸位的小孩多一点。我在他们家住了半年,遇到这些节日都特别热闹,这些被她教导过的甥侄辈确实对她非常孝顺。

我另外有一位结拜的大哥,他也住在台中。他的兄弟姐妹也特别友爱,礼拜六、礼拜天,一有时间,不用相约都会主动回到父母亲的身边。因为他父亲比较早离开,所以他母亲后半生都是他们兄弟姐妹长期陪伴他的妈妈。他妈妈在前几年去世了,去世那时候我有去参加告别式。去了之后我很感动,因为也看到他的下一代,他的这些甥侄辈素质都非常地好,因为他们兄弟这么友爱,就已经给了下一代很好的榜样。因为我很习惯看到结果就要去把原因找出来。后来我的大哥又跟我说,他说当他母亲离去,他的内心很充实。为什么?因为在他这十多年的生活当中,他都尽量推掉很多无谓的应酬,统统去陪伴他的母亲。当他母亲离去的时候,他觉得很安慰,觉得他的抉择正确。所以,兄友弟恭一定可以「留与子孙作样看」。

古代的人兄弟姐妹之情,也是让很多的人感动流泪。在晋朝的时候,有个小孩叫做庾衮,刚好他们村落有瘟疫。他的兄弟已经死了几个,另外有一个兄弟已经病床在卧,他的所有的长辈要带着一些孩子要赶快离去。结果这个庾衮不愿意走,他说:我不能放下我的兄长不管。他的长辈一再劝说:这个太危险了,我们走!他就跟这些长辈说:我天生不怕病,你们就让我留下来!他的长辈拗不过他,就走了。这么小的孩子亲自帮他哥哥熬药,常常半夜还在另外兄长的灵前,在那里痛哭,在那里感伤。由于他这分对兄弟的友爱,他的哥哥奇迹似的好过来。诸位朋友,为什么这个病可以好过来?这种友爱、这种关怀一定会让他的哥哥免疫系统上升。中国人对待病毒不是跟它打仗,好象跟它势不两立,中国人叫「解毒」,中国人不叫「消毒」。当我们的心念很纯正,自然病毒就会慢慢转化掉。所以,爱心可以解毒,慈悲心也可以解毒。后来他的长辈、他的父母回来了,看到他们兄弟还存活,都非常地欣慰。

我们从庾衮这个事例,我们也可以看得出来,虽然他年纪小,他也读过圣贤书。所以在他的人生价值观当中,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事,哪一件事?道义!所以,杀身成仁,舍身可以取义,因为圣贤人的存心,是道义胜过生命。由于他们有这样的存心,才能写下了几千年来可歌可泣让人非常感动的故事,也有很多大圆满的发展。这是晋朝的庾衮对兄弟的态度,兄弟之情胜过自己的生命。

在唐朝有一位大臣叫李绩,其实他的原名不姓李,姓徐(双人徐),因为对国家非常有功劳,所以李世民赐他国姓叫李绩。我们早上已经讲到李世民,确确实实他尊敬贤德之人,做得非常成功。有一次李绩生病,御医就说需要人的胡子做药引,唐太宗听完,马上刀子拿起来,就把他的胡子削了一段下来,拿给御医。这件事传到李绩的耳中,怎么样?太感动了,马上就跪在皇上面前,非常感谢皇上这么对他推心置腹,这真的是所谓「英雄惜英雄」。李绩除了是忠臣,也必然是孝子,也必然对兄弟友爱,因为我们知道,一个人的德行都是从孝跟悌建立起来的。

李绩那个时候年纪也很大了,他有个姐姐,刚好姐姐生病,他去探望姐姐。看到姐姐正好在煮粥,他就亲自帮她煮,就把这些仆人支开。古代当大官的人相貌都怎么样?都有长一把长长的胡子。李绩就在那里煮粥,因为风很大,不小心火烧上胡子来,赶快把火灭掉。他的姐姐在旁边看到了,就说:弟弟,你这是何苦!家里的佣人这么多,你就请他们做就好了,不要自己在那里这么辛苦。结果李绩就回答说,他说:姐姐,你的年纪都这么大了,我不知道还有多少机会能够为你服务。所以诸位朋友,李绩在煮这个粥的时候,内心是充满感恩的心,时时都记住姐姐陪着他成长过程给予他多少的扶持,他都记在心上。

我也很幸运,我有两个姐姐,也特别照顾我。我的大姐刚好跟我是同一个大学,记得那个时候我身体不太好,要吃中药。那个中药一包都很大,然后一煮要煮一个多小时,从一大锅水煮成一小碗。我那时候大学一年级,住在宿舍里面,宿舍能不能煮中药?那一定会破坏人际关系,所有的人一定会拿着抗议牌来我的寝室门口抗议,所以我没有办法煮。我姐姐就在校外她住的地方,每天帮我煮两次,早晚一次。煮完之后,她就从校门外走很远,因为宿舍都是在大学校园的最边边,也是走很远的路,就端着这一碗热腾腾的中药。到了我们男生宿舍,前面还写了一排字,叫做「女宾止步」,她又不能进来。所以就走到我宿舍的窗口,然后跟我敲,敲了几下然后比着手势「来吃药了」。我看到那一幕,病都快好一半了,赶快跑出来喝下充满姐姐关爱的这碗中药。所以姐弟之情非常地深。也由于姐弟之情很深,确实也让父母非常放心,所以『兄弟睦,孝在中』。因为父母会想,等我百年之后,假如你们兄弟姐妹能互相友爱,他就放心多了。

所以,只要家庭弥漫着这种兄友弟恭,相信家族一定会有很好的发展。而且这种孝悌之风不只会感动人,连家庭里面的动物都会被感动,你相信吗?宋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陈昉,他们已经十三世的子子孙孙都一起同住,家里面有七百余口人。他们也非常遵守祖宗的遗训,都不分家,而且都不请佣人,所有的活都自己干,这样做好不好?好!我们之前也讲过,真正让孩子去习劳,他才知道感恩,所以习劳太重要。今天假如孩子花钱很凶,他会奢侈;有什么家活都不干,他会怎么样?懒惰;又奢侈、又懒惰,懒惰又会造成很有依赖心,然后又不知道感恩。你看,一个不勤劳延伸出来的坏习性可真不少。所以有见识的长者,他都会看到这些事情对孩子往后的影响,他就会有所坚持。

曾国藩先生,他在清朝,算是汉人当中当官当得最大,当了四省的总督,管理四省的总督。位已经这么高了,但是他的家规,是所有孩子的家活、自己份内事统统自己动手。这个决定重不重要?重要!所以曾国藩先生的后代,到现在已经几百年了,不衰!我们台湾有一位他的子孙,也很成功,叫曾仕强,也常常到各地去演讲。所以家风的承传至关重要。

人很有钱,又很有权势的时候,他只要没有原则,家道必然在几代之内绝对会败掉。我们去研究林则徐的后代、曾国藩的后代、范仲淹的后代,你一定会了解到,他们那些家规确实是看得非常深远。而家风往往两三代就败掉的,都是商人居多,因为人一有钱就会觉得什么最大?「有钱能使鬼推磨」,这句话是错的!因为他一有钱,他会瞧不起读书的人:你读那么多书有什么了不起,你又没有比我过得好!往往这种财大气粗谁学去了?小孩就给你全盘吸收。

有一本书非常好,叫做《保富法》,如何真正让你的财富可以绵延子子孙孙的方法。只有你保住了,那没什么了不起,因为你保住了,你带得走吗?两手空空也带不走;如何让子子孙孙都真正有福、有慧,那才是本事。刚好曾国藩先生的外孙,叫做聂云台先生,他长期住在上海。诸位朋友,上海这个地方非常地繁华,富可敌国的商人很多,他在那里几十年看到非常多的大富翁在一代、两代之间马上垮下来,他去找寻他的原因在哪里?其中有一个姓周的商人,他是开钱庄的,到处都有钱庄,很有钱,财富是几百万的银两。刚好他某个钱庄的主管,那个地方发生水患,当地很贫穷,他的主管(那个分公司主管)就给他捐了五百两。几百万两捐五百两多不多?不多!结果这个主管被这个周姓老板骂得狗血淋头:你怎么可以把我的钱捐出去?这个周姓的老板他说,他留住财产只有一个方法,就是只要进他的口袋的就不要给它流出去,就是一个字,就是「积」,积财。

诸位朋友,积财就怎么样?伤道,伤做人的本分,「积财伤道」。俗话说的「一家饱暖千家怨」,你们家这么有钱,旁边的邻居都快要饿死了,你还不去救济他,他们已经对你颇有怨言。刚好过几天你们家失火,会发生什么情况?他们都站出来(你看人心所向就把真理讲出来了),他们一定会在那里:太好了,苍天有眼!但是,假如你处处都能够施与他们,可以在生活当中,甚至于在他们子孙的教育当中,你都可以尽一些力量的话,那他们时时感你的恩德。突然你们家起火了,他们一定跑百米,要去争着谁先泼了第一桶水,对不对?因为当你是真诚地付出,对方绝对会感受得到,而他一定会念念想着,只要有机会我一定要回报。这个叫「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所以中国古圣先贤的智慧,我们一定要好好地去体会。

所以钱是通财,中国人说「有水斯有财」,水假如不流动就会怎么样?就发臭了!钱假如不流动,就会发生副作用。这个周姓的商人到他临终的时候,那个时候是民国初年,他的财产换成大圆是三千万大圆,有没有钱?很有钱。他有十个子孙,他就把三千万分成十份,每个人三百万。结果聂云台先生观察,在短短几十年当中,他这十个子孙全部都败掉,所有的钱财都挥霍完,甚至于已经有人走上街头乞讨。其中有一、两个还比较有修养,但是钱财也是都散掉,已经比较有修养了,可是还是留不住钱。

从这件事我们也体会到,《易经》所言真实不虚,《易经》说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就有余殃降临。从这里我们也可以了解到,这个人做人还不错,怎么祸不单行?有可能祖宗的一些余殃还没有报尽,这个时候你要鼓励他行善要坚持,一定可以力挽狂澜;等他余殃消尽,绝对会有善报现前。有这样的见识才能够有好的子孙出来,所以曾国藩也好,陈昉也好,都了解到一定要让子孙习劳,所以都不请任何的佣人。

每次吃饭都是七百口的人聚在一起吃,一定相当热闹。他们家养了差不多一百只狗左右,这一百只狗一定要到全部都到了才开动,有句话就是叙述这个情况,叫「一犬不至,群犬不食」。这种孝悌之风感动了他们家的这群狗。当你是他的邻居的时候,你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样?感动!感动之外?我们可不能连狗都不如,自己还在家里吵吵闹闹。所以,这个盛况传到了皇帝的耳朵,皇帝很感动,马上免去了他们家所有的徭役;就是人民有时候要服些徭役,去帮国家盖一些工程,皇帝因为觉得他们这个家族是个好榜样,所以也免除了他的徭役。你看,人的德行会感动狗。有些人说:我不相信。现在的人都很难相信这些感应,为什么?因为他们都以小人之心说:我都没感应,为什么他们有?都没有去想到这些圣哲人的存心。

在明朝的时候,有一个读书人叫包实夫,他也是在私塾教学,在告一段落的时候,他要回到家里去看他的父母。结果走在路上遇到了一只老虎,马上就把他咬起来,带到另外一个地方,准备把他吃掉。这个包实夫并没有惊慌,古代读书人知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面对生死不恐慌。但是很诚恳地就跪下来跟这个老虎说:我被你吃是我的命,但是因为现在我有七十多岁的父母要奉养,可不可以让我奉养完父母,我再来让你吃。这一片孝心让最凶猛的老虎都感动了,这个老虎就走了。所以当地的人就把那个地方取了个名字,叫做「拜虎岗」,就是纪念包实夫在那里求这个老虎,希望让他能回去奉养父母。连最凶恶的老虎都可以感动,那最忠诚的狗还有什么困难!不只是动物可以感动,不只是植物可以感动,天地万物都能感动,所谓「万物交感,以诚以忠」,真诚到极处,天地都会感动。

在元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李忠,他是孝行已经闻名全国了,刚好那个时候他所居住的村落发生大地震,结果所有的房子全部都倒塌,震央震过来全倒。到他们家的时候,震央变成两条,然后到他们家经过以后,两个震央又合成一条。这是历史上记载的事实,我们不得不信。所以《中庸》里面有讲到「祸福将至」,一个人的祸福,是祸、是福要来的时候,从哪里可以判断?「祸福将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假如是善就知道什么?是福还是祸?福!不善,是祸。所以,他的孝行必然让他避过这个劫难,我们要相信这个真理,让自己坦坦荡荡、光光明明地去走我们的人生。诸位朋友,你有没有信心你人生必能逢凶化吉?有没有信心?有!好,来给自己掌声鼓励。

「兄弟睦,孝在中」,人与人如何和睦相处?我们来想想,比方说陈昉的家族住了七百个人,人家还和睦相处,我们现在家里几个人?三个就已经合不了!所以确实我们退步不少。甚至于还没生小孩,两个夫妻就已经闹得不可开交的都有。所以你看,人家能包容七百个人,那可是大学问!和睦相处是结果,因在哪儿?因在「平等对待」,才能赢得和睦;平等对待,这是因。平等,因为「平」所以人心就怎么样?也平,人心平才不会有纠纷产生。所以,教自己的孩子一定要抓住一个原则,绝对要平等地照顾,绝对不能对大儿子好,对小儿子差一点。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很多因为宠爱某一个孩子,最后造成什么结果?兄弟阋墙的很多,因为人心不平迟早就会有纷争。

我们再深入去思考,比方说我们现在对这个孩子比较好,对他有没有帮助?你比较对他好,他一定会对你好,错了!你对他太过溺爱,他会愈来愈自私,你是害了他;那个被我们忽略的孩子,内心就很不平衡,有时候会变得很消极。你是两边都害了,这就太不理智了,所以「平」很重要。我虽然是家里的独子,但是我父亲对待我们三个孩子很平等,比方说给奖金的时候都一样,也没有多给我,不然我到时候就会恃宠而骄了。

在明朝的时候,有个读书人叫郑濂,他们家族是七代同堂。我们这个时代最多是听过几代?三代?三代太少了!我在大陆有听过五代同堂,郑濂是七代同堂。明太祖朱元璋很佩服他,颁了个匾额给他,叫做「天下第一家」。多少人?千余人,一千个人左右。颁了这个匾额,还送了他两颗大水梨,明太祖也很有意思,他想说:我送两颗大水梨,看看你一千个人怎么分?还派了锦衣卫跟在后面,去看看郑濂怎么处理这件事。诸位朋友,你会怎么处理?我们想一下,下一节课来讨论,谢谢大家!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七集)

2005/2/18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7   

诸位朋友,大家好!诸位朋友,我们刚刚提到明太祖送给郑濂两颗大水梨,假如你是郑濂你会怎么处理?一起煮了,是不是?给这位朋友掌声鼓励。您可能是知道水梨煮起来对喉咙不错!郑濂跟您的做法差不多。他拿了两个大水缸,一边放一个,把这个水梨给它打碎,让这个汁渗在水缸里面。处理完之后说:来,一个人喝一碗。平等,人心都很平,觉得真公平!虽然跟郑濂的血脉不是那么亲,他愈觉得这个长者值得尊敬。

后来明太祖又问他:你怎么管理这一千个人?你到底是用什么方法?结果郑濂就回答四个字,他说「不听妇言」。诸位女同胞,不要看了这句话就说「我不想听,我要走了」,不要依文解义,任何一句话都有它时代上的意义。因为我们要了解,古代的女人比较没有机会读圣贤书籍,所以她没有去领受到圣贤人那种心胸,难免会比较自私一点。只要一自私,为自己的孩子多留一些,就会造成其它人的怨言。所以,怨之所生就在自私。当整个家族里面,很多的细胞都开始在那里争夺的时候,整个一千个人就散了。

但是我们现在的女性都有读书,言语就比较不会自私自利。也很有可能男生他比较自私,比较只为自己着想,假如是这样的男人,那他的性格也比较像妇言。所以,这句话你要广义去了解,就是在家庭当中绝对不能斤斤计较,一定会造成纷争;人家能维持千人,不是没有原因的。人为什么想争,为什么?他觉得好象争到了就是他的。所以下一句就给了我们很重要如何让兄弟、让家庭能够和乐相处的方法。下一句叫:

【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

古代有个孩子叫孔融,他才五岁,当在分梨的时候,他就把那个比较大的让给谁?哥哥,让给哥哥吃。其实这样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因为他可能干的家活比哥哥还少。现在我们都说平等平等,要跟孩子平等,这句话对不对?这句话看你怎么解!应该在人格当中平等,你很尊重他是一个个体,而不是附属在你身上。但是因为他还小,请问他的人生经验跟你平不平等?不平等,对!他的人生智慧跟你不平等,你要引导他,你要教导他,所以要有长幼尊卑,他对你才生得起恭敬心;假如都跟你平起平坐,那他怎么对你恭敬?所以这个平等我们要看清楚。

当孩子有长幼尊卑,他才知道「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为什么以前,父亲没有回来不能吃饭?那也是对于父亲的辛劳的感念,因为整个家庭的重担压在谁身上?父亲!所以这都是在这样的礼仪当中,给予孩子要时时感念父亲的辛劳。假如父亲上班都还没有回来,儿子就大摇大摆,筷子也没拿就在那里吃了。长期下来他学到什么?我行我素,「苟不教,性乃迁」,所以现在孩子很难教。我们要细细去研究,为什么以前几百个人都可以这么循规蹈矩,他的方法到底在哪?在《弟子规》!但是要真做,你才会得到利益。

孔融让出了大的水梨给他的哥哥吃,所以『财物轻』;他哥哥拿到了他弟弟的大水梨,对他的弟弟会更加爱护。你看弟弟都时时想到我,他这个当大哥的就愈来愈抬头挺胸,就跑在前面保护他弟弟。这是在「物」当中懂得舍出去。

再来,在五代的时候,有个人叫张士选,也是个读书人。他的父亲比较早去世,他是他的叔叔带大的。当他十七岁的时候,叔叔就跟他说:你已经大了,我们现在把祖宗的财产分成两份,你一份,我一份。结果张士选马上就跟叔叔讲:叔叔,你有七个孩子,所以应该把遗产分成八份。他的叔叔说:不行,你是代表你父亲,应该分成两份。但是张士选那时候才十七岁,他很坚持,一定分成八份。这么一让,吃亏了吗?这一让让出了什么?让出了他的德行,让出了家庭的和乐,让出了他的心量,量大福大。所以当他在进京赶考,突然看到一个算命的人,走过去一看,这个人脸上怎么这么多阴骘纹(就是积了很多阴德)!这个算命先生就跟他说:这一次你必然高中。果不其然,他这一次考试就高中。相信他这样的榜样会传给他的子孙,一定也会世世代代都有很好的发展。

所以你看,这么一让,跟自己的自性相应。当人了解到「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了解道理以后,理得心安,就不会患得患失,常常想要去跟人家争夺。要了解命运的真相,我们就要去读一本很好的书,叫做《了凡四训》,道理明白,心才会平,就不会去争。袁了凡先生小时候遇到一位很会算命的人,叫孔先生,这孔先生是我们中国邵子《皇极数正传》的传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6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算得特别准。诸位朋友应该有过算命的经验,有没有?听说现在算命算得很贵,有没有?人,命假如被算出来,你真是白来了!没什么建树!因为就代表我们这一生没有好好利用。为什么命运会被算得这么准?因为一个人的善恶业,就会呈现在他这一生当中,才会被算出来。所以一般人会觉得算命的真的很准。

但是有些人的命却不会被算得准,哪些人?两种人算不准:一个是大善,一个是大恶。而一般的人他所行的都是小善、小恶多,然后心量又没有扩大,想的都是儿子、孙子、妻子、房子、钱子,都想这些,也没什么大善,也没什么大恶,所以命运就被算得很准。命运有加、减、乘、除,比方说你命中有一千万的财富,结果你行了一点小善,一千万加多少?五万,所以算得很准;你做了一点小恶,变成九百九十五万,也还满准。但是你假如都是行很多的善事,一千万乘以五变多少?五千万,那绝对不准。假如做了些伤天害理的事,一千万除于五,变两百万,那也是算不准。

所以我们了解到,纵使这个人用不法的手段去抢夺了财物,他抢到了两百万,那也是他命中本来就有的。他抢到两百万,还在那里洋洋得意,「你看我多厉害」,其实他已经亏损掉八百万了。所以「君子乐得作君子」,因为心安理得;而「小人冤枉作小人」,他拿到这两百万,不知道还有没有命花?因为他做了坏事触犯法令的话,很有可能过没有多久就要锒铛入狱了。这样的人多不多?多!因为现在功利主义,很多人在某些情境都铤而走险。

其实我们看到这样的人都替他很惋惜,毕竟他也是有大福之人,只是没有好的教育,把他的人生搞砸了。我们对这样的人应该抱持一种怜悯之心,因为「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他的父母没教他,他的爷爷奶奶也没教。你看现在一般,比方说我考上老师了,亲戚朋友问的第一句话是什么?「一个月多少钱」!所以没有教!人是可以去创造命运的,只要扩宽心量;都没教,只教他唯利是图,当诱惑来的时候,他当然就受不了。了解命运,理得心安,你就可以「财物轻,怨何生」,家庭会充满祥和之气。

当我们遇到学生在争的时候,怎么办?有一班的孩子,刚好那天吃水果,吃西瓜。西瓜已经切好放在桌上,很多的同学狼吞虎咽,要干嘛?饭一吃完,马上箭步如飞要去抢那个最大的西瓜。诸位朋友,假如是你的学生怎么办?你会看到一阵兵荒马乱。这个老师也很沉稳,看到兵荒马乱他还不动声色,等同学吃完饭,睡了午觉。下午第一节课,这个老师就讲了,他说:诸位同学,我们假如去抢那个第一块的西瓜,抢那个最大的,会产生什么效果?产生什么影响?诸位同学说说看。他有没有指出来哪个人抢最大的?没有,这是在给他们留余地。结果很多同学就说:那个人真自私,都要跟人家抢最大的。老师接着说:这样的人你要不要跟他交朋友?当然不要!就是透过这个情境让孩子了解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在影响他在别人心中的形象。不然欲令智迷,他那个欲望驱使,只想着去抢最大的,都没有去想到已经造成哪些后果。

接着老师又说:假如这个同学抢到最大的,他很高兴,赶快把它吃掉,保证肠胃受影响。对不对?因为他吃很快,消化不良。再来,他抢到最大的,高兴多久?一下子。看看别人看他的眼光是什么,马上快乐变什么?变不舒服了。再来,当他抢到最大的,下次他想要拿到什么?也是最大的。当他下次没有拿到,他就快乐变什么?痛苦。「气死我了,没抢到!」当一个人时时处处都要去抢最好的,当他没有办法获得的时候,他会怎么样?他可能就会动歪脑筋,去偷、去抢。老师说完了也没下什么结论,只是让他们讨论讨论。结果隔天吃西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走过去都拿了那个最小的。所以确确实实,家长跟老师只要你肯教,孩子很容易受教。所以「财物轻,怨何生」,往往一个常常肯相让的孩子,都会赢得长辈对他特别的照顾。

下一句,『言语忍,忿自泯』。人跟人相处当中,冲突最多的情况就是在言语。但是言语起了冲突,因为你起了冲突,脾气就上来了,「一念瞋心起」,百万障门就开了。障门在哪儿?我们先来考虑看看,用不好的言语发脾气会造成什么影响?百万障碍就出来了,「障门开」。障碍了自己的什么?心量;也障碍了人与人之间好的关系。你可能发脾气发了五分钟,你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把这个脾气所产生不好的效果去除?花多少?所以「忿思难」,这在「君子九思」当中,提醒我们忿怒不可发,谨慎!因为忿怒一发,很难回归到原来的样子,甚至于可以说不可能回来了,所以「忿思难」。

俗话又提到「利刃割体痕易合」,利刃割身体,可能一、两个礼拜就可以好了;但是「恶语伤人」会留在他心里多久?「恨难消」。人生这么短暂,为什么不好好相处?我们看到这样的结果,慢慢要找到方法对治我们的忿怒。而这个对治的功夫要练到什么程度?练到「忍」这个字的程度。我们看一下,会意字,什么叫忍的功夫?上面一把「刀」,下面一个「心」;意思就是人家拿着一支刀捅在你的心头上,你还要如如不动;不管你怎么骂,我就是不回嘴,一个巴掌拍不响。你能忍到这种功夫,必然能够让身旁的人很佩服,所以「忍」是一门大学问。

你时时处处都在考验忍的功夫,比方说现在听课也在考验忍耐,对不对?忍住不要打瞌睡。曾经有个女士她就跟我说,她说:蔡老师,中国文化不错,不过那个忍到底要忍到什么时候?她对这个「忍」字很无奈。我说:假如你是这样的心态,我保证你一定忍到火山爆发。比方说学了这些课程,知道夫妻要互相体谅,所以回去突然变得很勤劳,就开始扫地,打理家里面。结果先生都没有看到,因为她在扫的时候,都一边看他有没有看到,扫了一个礼拜,先生都没什么反应,突然怒火中烧。然后把扫把摔在地上:我做了那么多事,你都看不到吗?假如这一口气忍不住,爆发出来,会怎么样?前功尽弃!你先生马上冷眼看你:还说学什么弟子规!所以,忍的功夫是要能够忍得明明白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因为每个人,比方说夫妻来讲,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生活习惯差异很大,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明白了,知道改变绝对不是一蹴可几,这个时候你要安心,别人对不对是别人的事,我自己有没有尽好我的本分。本来就是应该做的,所以做得心安理得,自然你的身教就会传递出去,你就让它水到渠成。当我们明白,就能够去包容。所以,现在你回去要叫孩子变勤劳,你可不能说他没有马上变勤劳你就气得半死,这不是孩子错了,是谁错?我们自己的态度不对。习惯的养成必然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还是要道法自然来做,忍得为大局着想。因为在家庭当中,夫妻假如常吵,在公司里面,同事之间假如常吵,那这个家庭跟团体气氛就很不好,家跟团体必衰败。我们能忍得住,就是为大局着想;而当你处处能忍让,也会唤醒对方的惭愧之心。所以,这个忍要忍得明白,忍得为大局着想。

我们在北京上课的时候,有位女士她也五十几岁,上完了「出则弟」,当天就给她妹妹打电话,她们因为一个口角,姐妹已经两年没讲过半句话。她一听完,觉得自己错了,就赶快拨给她妹妹,电话一接起来,她说「妹妹,对不起!」其实,她才讲了三个字「对不起」,她妹妹马上稀里哗啦就哭起来了。其实两个人都怎么样?在闷那一口气。我说幸好才两年,假如继续下去,保证两个人是癌症的高危险群,血脉都不通畅了,何苦来哉!所以你看,一个道歉整个嫌隙就化开了。这一道化开,不只姐妹心上的石头掉下来,还有谁的石头也掉下来?妈妈、爸爸。人生确确实实可以走得圆满幸福,只要我们放下这些不好的习气、不好的执著,一定会愈走愈圆满。

我们现在知道愤怒要懂得收敛,懂得制止。诸位朋友,你都怎么样在愤怒的时候把它处理掉?你用什么方法?来,我们讨论一下,大家可以见贤思齐,互相切磋一下。什么方法?这位朋友,「慈悲、怜悯」。很好,就是扩宽心量,自然就没有障碍。还有没有其它方法?这个方法很高段,我可能还要练三年、五年。所以「怒」的处理,确实也很重要,因为当人的怒气没有消除,它会障碍你整个身心状态。

我在上海跟很多朋友讨论,他们就说,打电话跟人家哭诉一下,把这些怒气发一发。我说你讲完之后觉得怎么样?他说舒服多了。我说你舒服多了,对方不舒服了。对方听完说:人生苦短,怎么这么多冲突!所以,我们不能把垃圾给人家到处丢。很多人都当垃圾桶,有没有?当垃圾桶会有什么情况发生?到时候垃圾满出来了。你看很多专门在给人家做心理治疗的,到最后他也怎么样?所以,我们要提到更高的境界,要当焚化炉,垃圾一来马上就怎么样?轰,把它烧了。这个就要透过我们的德行,就像刚才这位朋友讲的,用慈悲、仁爱的心胸。

答案其实就在中国字,所以我们以后面对中国字要倍感尊敬。因为老祖宗造出了全世界唯一一种可以把人生哲学讲出来的,就只有中国字,除此一家,别无分号。我们来看「怒」,会意字,上面一个「奴」,下面一个「心」;代表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就是他的心当奴隶了,被这些坏习惯牵着鼻子走,要他去东他不敢去西。我们去观察,很多人发完脾气,「我刚刚怎么这样」?很后悔,对不对?但是也无法再拉回来。

有一个父亲,他的孩子脾气特别不好,他为了教导他的孩子,他就跟他说:你现在假如发一次脾气,就到我们家后院那个木柱上面钉一个铁钉。那孩子一发脾气就去了,拿一支铁钉把它钉上去,一开始一天钉五、六支;结果钉了几天,那个孩子吓了一跳,密密麻麻,他突然感受到说,我的脾气居然坏成这样!其实很多脾气很不好的人,他有时候还说:我脾气已经不错了,假如像前几年一样,你不知道已经变成什么样子!都还不知道自己脾气不好。

这个孩子一发现,就开始收敛,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不发脾气了。他的父亲跟他说:你只要今天不发脾气,就去把铁钉拔一颗下来。他儿子拔得很有成就感,拔拔拔,突然有一天拔完了,他很高兴,就跑去跟他父亲报告:我都拔完了。他父亲不急不徐把他带到这个木柱前面,他说:虽然你的铁钉都拔光了,但是留下了多少的坑洞!能不能回到原来的样子?回不到!所以「利刃割体痕易合,恶语伤人恨难消」,到时候你再怎么对不起,也不见得能回到原来的一种关系了。

所以,我们了解到就要更谨慎,下次要发脾气的时候,要马上「言语忍,忿自泯」,这一句经文好象一道光一样,射到你的脑袋里来,能不能做到?要早晚服用一遍《弟子规》,保证有这样的效果。因为在北京有个朋友,他确实做到了早晚念一遍,他说他最难改的就是「人有短,切莫揭」,东家长、李家短习惯了,现在学完了,一下子也改不过来。但是他突然想要讲的时候,这句经文就跑过来,他马上闭嘴,很有效果。我们也可以记这个经文,或者你就记更简单的「忿思难」。

人生要有志气,绝对要当自己人生的主人,不要让这些坏习惯主宰我们的命运,你提起这样的志气来对治它,要从「怒」转「恕」。这两个字像不像?像!去了一点边边角角,把你的棱棱角角削一削就变「恕」了。上面一个「如」,下面一个「心」,会意字,代表设身处地从他的心、从他的角度去看事,你的怒气就可能消一半了。我在教书过程,有些孩子行为确实比较偏颇,我们看有时候会觉得,怎么这么大了还做出这样的行为?但是我们不能在结果打转,会从原因探索。往往这些孩子,我们一去了解他的家庭状况,怎么这么可怜!没人照顾,才会养成这些坏习惯。你当下从「怒」变「恕」,从怒火变慈悲!

曾经我在一个学校服务,有一个孩子偷钱,偷了不少,偷了十万块。但是其实他只是想抽一张一千块的,那天刚好我们这个同仁收了一些钱,可能是这孩子的耳朵听到这个消息了。所以我们长辈在言谈当中也要谨慎,所谓财不外露,财一外露可能又造成这些孩子有犯错的动机。所以他是要抽一张,结果因为情急之下拿了,这个同事也很警觉,就是发觉他在学校里面,就赶快跑回来把他叫住,说:你给我回来!因为希望给这个孩子有些教训,所以就安排警察来给他做笔录,希望他能够记取这个大的教训。

这个孩子经过这件事以后,就坐在楼梯口,刚好那节课我没课,我就经过那个地方。看到他的背影,虽然没看到他的脸,可是已经感觉到他很落寞。我就走到他的旁边,陪他一起坐下来,这时候无声胜有声,我们先让他静静心。结果过了差不多一分钟左右,这个孩子开口了,他说:老师,我很想死!人生如戏,我们当老师的也要很会演戏,你不要听他说很想死,你就说「不能死!」不可以这样,要稳得住。我就问他:你为什么很想死?让孩子把原因找出来。他说:老师,因为都没有人喜欢我,每个人都讨厌我。他情绪很不好,所以我们适时地安慰他一下。

所以我就讲:哪一位老师,辅育老师会讨厌你吗?因为我们学校有两位老师对他满好的,其中一位是辅育老师,另外一位是谁?你们不认识?我们不能先讲自己,这样太不谦虚了,要先讲这位老师。他一听,情绪就比较好一点。我说:那蔡老师很讨厌你吗?他就摇摇头。情绪比较稳定了,我们就可以好好跟他谈。我说:既然人家不喜欢你,那是什么原因造成的?他自己也讲:因为我都打人,我都骂人。那你就不要打人、不要骂人,人家不就喜欢你了!结果这个孩子讲了一句让我很深刻的话,他说「老师,我很想改,可是我改不了」。这是一个六年级的孩子,他的人生他已经觉得控制不了。所以不能长孩子的坏习惯,当我们的孩子的人生已经交给坏习惯主宰,那人生真是不堪设想。

我就跟这位同学相约,就拿了一本簿子,左边写个「善」,右边写个「恶」,我们学习「百过格」。我就跟他说:你今天做哪些好的,写在这边,做哪些不好的,自己写出来,只要要求自己明天要比今天好。说实在的,孩子这个行为十来年了,你要再把他导正,你只要能花三年,那你就是一代名师了。所以确实我们要有耐性去包容,你就可以从怒转成宽恕的心胸;当你时时可以宽恕,相信你整个人生也会翻转过来。

「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现在我们再念这一句,味道一不一样?因为我们已经领受了很多先哲的榜样了。「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我们接着看下一句,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当孩子他都知道要先尊重长辈,他这一分恭敬心就会落实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而我们这一句只指出了几个动作,第一个吃东西。当孩子一看到菜,是先给长辈吃,他的德行就在这夹菜当中就在提升了。我们有个学生他才七岁,他来上读经典,读了一个礼拜。本来都是爷爷奶奶给他夹菜,上了一个礼拜回去,他就主动跟自己的家人夹菜,家里人马上一看心生欢喜,就对中国文化有比较认同。现在人都很现实。所以,我们也要把孩子教好,孩子也会带动家长。

但是真正要让家庭教育能够有很好的进展,还是必须从家长开始提升,我们在前面的课程就有讲到「教儿教女先教己」,这个重要,因为上行下效。假如今天你的孩子在做《弟子规》,然后父母没学没做,比方说《弟子规》说,「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结果爸爸回家,袜子一丢,躺下来看报纸。孩子他觉得:怎么这样?叫我做,爸爸都不做!他甘不甘心?不甘心!假如你是妈妈,怎么办?我的坏习惯又来了,当老师的人很喜欢考试。这种情境有可能发生,怎么办?马上走过来:你不知道儿子在学《弟子规》吗?赶快给我捡起来。那你先生一定说:不要学那些了。有位母亲她就跟她儿子说,她说:爸爸一天工作很辛苦,你赶快帮爸爸一个忙,把袜子拿去,你看爸爸这么累。用这样的角度儿子很能接受,确实爸爸刚下班,儿子就拿去了。先生看到这一幕会怎么样?对,那不是都圆满!所以确确实实人情练达皆文章。

「或饮食,或坐走」,坐也好,走也好,晚辈都应该是后坐后行。所以我们在海口、在深圳,这些孩子学完之后,确实在坐电梯的时候,都会按着门请老师先走。但是我们会跟他说:坐电梯还是你们先走。为什么?怕小孩小,有时候那个门控制不好,会造成危险。所以,虽然这是个原则,但是也要会变通才行。有个孩子,跟着我们一群老师去深圳讲课,这个孩子很不简单,已经读经典读了好几年。他的面相圆圆的,耳朵很大,我一看到就觉得他是很有福气的人。什么是最大的福气?能够闻到圣贤的教诲,那是人生第一大福。刚好我们这些老师去讲课,有人送我们一盒饼,里面有十块饼,确实很好吃,每个人都发一块,都吃下去了。这个孩子在房间里面就跑出来,说:这个饼很好吃,还有没有?结果因为吃掉九块还剩一块。这个孩子走过来拿起这一块饼,然后就走到我面前,他说这一块应该给蔡老师吃。他不只先让长者吃,他还会判断应该再先给谁吃。

所以你看,学礼的孩子会呆吗?绝对不呆!学礼的孩子他知道处处尊重别人,替人着想,脑筋灵活。现在人对「活泼」误解,什么叫活泼?三秒钟都停不下来,在那里跑,叫活泼!我们有时候在机场排队,很多孩子都站不住,在那里撞来撞去的,后面的旅客还说:这个孩子真活泼!哪是活泼?那个叫随便,没家教。真正的活泼是思想活跃,是处处能替人着想,真活泼!所以,学礼的人绝对不会学呆的。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这个习惯影响孩子的恭敬心,这个习惯也很有可能影响孩子往后事业的发展,你相信吗?曾经我们跟一个幼儿园的园长,他就跟我说,他请了一些二十出头的老师教幼儿园。他说有一次他有个客户从广东来,他就接待这个广东的客户,也带了几位园里面的老师一起去吃。这些园里面的老师好几位是湖南人,湖南人喜欢吃辣,广东人比较不吃辣。去请广东的客户,点什么菜?广东菜。点好,开始吃了,这些老师在那里说,这个怎么那么难吃,那个怎么那么难吃!带他们来是干嘛的?带来多照顾客人的。结果他们是来干嘛?搅局的。好不容易上了一道辣的,这个园长就把它转到客户面前,客户夹了一口,这些老师马上转到他们面前吃起来;园长又把它转回来,他们又把它转回去。这样的员工你敢不敢好好用?成事不足,败事都有余!

所以,当一个孩子处处很有进退之礼,你教给他办事,你会很放心。所以主管带下属去赴宴,都是带那些夹菜夹得很好,倒水倒得很好,都带这些人去,是不是?对!所以倒水也要倒的自然,这就是要从小就是这样在对待长辈。有这个态度也会为你的下一代的未来铺很好的路。今天就先讲到这边,谢谢!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八集)

2005/2/19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8   

诸位朋友,大家早上好!我们昨天进入第二个单元「出则弟」,提到了「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俗话讲,家和万事就兴,兄弟一条心,黄土都变成金。确确实实家里有和乐的气氛,家风一定会鼎盛,事业也会兴旺。很多孩子听了这些古圣先贤的故事,他们也是见贤思齐,听完「孔融让梨」,他们回去也都起而效法。有一位姐姐她就很慷慨,就把梨子给弟弟吃,刚好只有一个梨子,结果这个弟弟就一直大口大口地咬。当咬到已经超过一半的梨子的时候,这个姐姐快要忍不住了,后来就把他的梨子抢过来。母亲看到这个现象,她就打了一通电话给老师,这是很好的亲师合作。因为每一句经文,小孩不可能一步到位,还需长期的引导。

老师隔天就跟他们讲了一个故事,说汉朝有两个兄弟,一个叫赵孝,一个叫赵礼,赵孝是兄长。很不幸这个赵礼被盗贼抓去了,他的兄长得知之后,马上寻找了这个山寨,直接就冲到盗贼的大本营去,刚好看到这些盗贼很饥饿,已经打算把他弟弟宰来吃。他哥哥看了非常着急,就跑到这些盗贼的前面,跟他们说:我弟弟有病,身体又瘦,你们不要吃他,吃我,我比较胖,身体又比较好。结果他弟弟看了兄长这么讲也很着急,就赶快把哥哥推开,说:我被你们抓到是我的命,所以我被你们吃是应该的,绝对不可以连累我哥哥。两个兄弟就在那里争着要死,要为对方死。就在这个时候,这些盗贼看了很感动,就把他弟弟都放了。

所以诸位小朋友,赵孝跟赵礼连什么都愿意为兄弟付出?生命都愿意。那我们能不能因为一颗苹果、一颗梨子都跟兄弟争吵?我们应该效法古代这些圣贤人的精神去做。而且赵孝、赵礼,因为为了兄弟不惜牺牲生命的精神,传到了皇帝那边,后来皇帝就让他们兄弟都当了官来治理人民,所以他们有后福。为什么皇帝要用他们来当官?你看,友爱兄弟的,一定会孝顺父母,有这么好的德行,出来当官必定会爱护人民。因为「教以孝」,他会「敬天下之为人父者也」,会敬天下一切父母,「教以悌」,他会「敬天下之为人兄者也」,也会敬一切人的兄弟姐妹。

所以,我们也是透过这个机会教育点,给予孩子一些引导;当然当孩子有很好的表现,我们也要给予一些肯定。另外有个孩子,刚好他的同学拖鞋坏掉了,因为他自己已经有一双拖鞋有一点点坏掉,他换了另外一个新的拖鞋。可是那个有一点坏掉的拖鞋,他又舍不得丢,就把它放在他的床下;可能他学了「勿厌故,勿喜新」,所以旧的拖鞋有感情,他没把它扔掉,放在床下。结果因为他的同学那个鞋子已经坏了,不能穿,他的老师就跟他说:你去把你那一双旧拖鞋拿来给同学穿。这是不是帮助同学?是,不然同学没鞋子穿,冬天很凉。后来我们这群老师突然发现,那一双旧拖鞋是在这位同学的脚上,而那一双新的拖鞋居然是在他的同学的脚上。我们这些大人也被上了一课。你看他真正做到「财物轻,怨何生」。他的同学一定可以感受到,他非常地照顾他。

所以我们当下就鼓励了这个孩子,你确实是孔老夫子的好学生。接着我们也进一步给他期许,说在这些同学你是大哥哥,所以你往后一定要当好榜样。我们肯定孩子,还要不忘让他立志,不忘让他提升他的定位。所以称赞孩子也是一门学问。我们常听到一句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很奇怪,为什么小时了了,能力这么好,但是长大了却不见得有很好的发展?这是个结果,原因出在哪?我们不能在结果停留,那人活得不明不白。诸位朋友,您觉得呢?「没有榜样可以看」。这是个很重要的原因,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好好思考一下。

有一个父亲就讲:我儿子两岁的时候,觉得他可以当国家领导人;我儿子上初中的时候,我觉得他只要能考上大学就不错了;我儿子上高中的时候,觉得他以后出来有工作就好了。怎么差这么多!但是父亲对孩子的期许愈来愈低,孩子会不会有出息?不会!当长者没有好的榜样给他,他就没什么志向,慢慢就终日悠悠放任,很无聊。所以,为什么我们在一开始学习强调「学贵立志」,而且学能力的目的在哪儿?这个要慎于始!孩子学能力的真正目的在哪?为什么要学本事?我们一开始说,读书志在圣贤,而现在的人读书志在赚钱,目标错了,有可能会有好结果吗?所以,一开始一定要有正确的引导观念才行。

为什么「小时了了」,有本事,到最后是「大未必佳」,因为很多的本事是拿来炫耀的。为什么「对尊长,勿见能」,你孩子从小学了一些英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了一些能力,长辈带着他到处表演,在他小小的心灵会觉得他怎么样?你看大人都给我拍手,大人还说我都要跟你学习,你好厉害!好话听多了,建议的言语就听不进去了。所以称赞人也要用理智,也要用智慧才行。这个体会我也从我自己身上,也从他人身上看到,然后再翻开经典印证了。

「曲礼」说到,我们打开《礼记.曲礼第一》,第一页就写着,「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我们来看看这四句,现在的人有没有犯?人只要傲慢心一起,就没有办法受教,他就很难再成长。假如孩子是从小就傲慢,这一生很难有大作为,所以为什么「小时了了」,因为小时假如因为这些能力而自傲,就麻烦了;因为学问要成就重在受教、重在谦卑的态度,这样他才会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第二个「欲不可纵」,玩物丧志,你看,现在是不是都血淋淋摆在那里!「志不可满」,现在的孩子没有志向,常常就是游手好闲,觉得好无聊。所以「志当存高远」,一个人应该有高远的志向,他的人生会充实,他会时时觉得我要提升自己,才能够服务社会、服务他人。「乐不可极」,乐极生悲。当一个孩子从小不懂得掌握分寸,常常就是一玩就不知道人,很有可能在身体上或者会出现一些危险的可能性就增高了。诸位朋友,老祖宗在几千年前就把这些教诲写在经文,老祖宗很对得起我们,我们可不能对不起老祖宗!

当时候,因为我从小,我是长孙,所以得到的掌声特别多。去做一件事的目的是什么?掌声!你怎么知道?是别人有没有看到我在做,所以就变成活在掌声之中。突然我在大学有一次上台讲课,大学四年级,我的一位长辈他听我讲完课下来,他就很高兴地跟我说:你真是活在掌声中的人!他是在肯定我,可是我听了那句话突然回光返照,假如没有掌声,我还做不做?不做!但是很奇怪的是,很多人生非常重要的事都没有掌声的。而当一个人假如常常只活在掌声当中,他的得失心就必然很重,这样的人生也绝对不会自在快乐。

所以我就开始修正。因为以前好话听太多,真的,好话听太多,一句批评的话来,内心就觉得很不是滋味。所以就要常常念那一句《弟子规》的经文,「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确确实实我们只有两只眼睛、两个耳朵,能看多少?能听多少?而当我们有一颗谦卑的心,你不知道多了多少双眼睛帮你看路,多了多少双耳朵帮你听很多的讯息,很多你的缺点。所以,孩子要长得是谦卑,而不是自满。我们在夸孩子,要针对他的好的品行去夸,而不是针对他的才能去夸,夸才能夸久了一定出问题。还有很多家长都夸什么?你怎么长这么漂亮!你夸他漂亮要干什么?夸他漂亮对他有什么帮助?你跟他说:你气质真好!是不是每天都念《弟子规》?是不是常常对长者都很有礼貌?所以能够「诚于中,形于外」。顺便复习复习经文。

太多的小孩,从小就是,比方说小女孩,很多大人一看到她:五官可以长这个样子,鼻子就是鼻子,嘴巴就是嘴巴!这样的小女孩被你这样夸两年、夸三年,会造成什么结果?她每天带在身上一定有一样东西,镜子。你们怎么知道?在一个幼儿园来了一对姐弟,姐姐跟弟弟都漂亮得不得了,但是女孩子的漂亮还是比较吸引一般的长辈,每个人看到她都一直夸她漂亮。所以这个小女孩上课上到一半,还会拿镜子起来照一照,她的学习跟她弟弟就差非常大。因为她只重视外表,常常心思就不专注,常常会很在意别人有没有在看她。这样的孩子很容易往后就走向虚荣的人生、虚华的人生去。所以不要称赞孩子的相貌,不要常常称赞孩子的才华,应该称赞他的德行。

而纵使你称赞才华,也要引导他回到有才华的目的为什么。有才华,他古筝弹得很好,目的在哪儿?在表演给别人看,然后让他觉得我很厉害吗?那不对!假如是这样引导,这个孩子的古筝铁定会有瓶颈。假如我们的引导是告诉他「移风易俗,莫善于乐」,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可以改善整个社会风气,所以你学古筝、学古琴一定要用真诚心去学,就可以弹出利益社会大众的曲子。当他有这个目标,他整个心态就会截然不同。当你称赞他的品德,比方说「你真孝顺」,孝顺跟他的自性相应,他会愈做愈起劲,这个就没有副作用。所以称赞要顺着品德称赞。品德的标准在哪?《弟子规》!一门深入,这一门是掌握纲领。所以诸位朋友,你《弟子规》要念熟,听好,念熟;我们已经上了年纪,说背熟会很有压力,所以念熟。

刚好有一个母亲带着小女孩上街买东西。遇到了一个朋友,这个朋友就跟那个小女孩说:你怎么还没去念书?那小女孩还小,小女孩就问她妈妈:妈妈,念书要做什么?结果这位长辈就马上跟她说:念书可以赚大钱。好,慎于始,假如你是母亲,怎么办?现在这样的价值观占很大的比例!这个母亲马上就抓住这个机会点,就跟她的朋友稍微用眼光打了一下招呼,叫她不要继续说下去。她就跟她女儿说:念书最重要要学本事,因为我们有了本事以后,就可以去帮助别人,在社会上有所贡献,我们要记住「社会国家者,互助之体也」。当孩子觉得社会就是互相帮忙,她这个态度一形成,她面对各行各业的人会怎么样?会尊敬、会感谢。但是假如她学本事的目的在赚大钱,往后她看各行各业用什么看?用钱的多少!她就会去轻慢很多行业的人。所以,学问在存心,只要心偏颇了,就跟道德、学问背道而驰。所以她母亲马上引导她,说是要学本事。

学本事很抽象,孩子还那么小,这妈妈马上(因为她们刚好从超市出来,买了一些馒头)她就说:就像刚刚那个叔叔,因为他有本事,他会做馒头,他就可以帮我们做馒头,让我们有得吃,所以我们要感谢他。可是我们感谢他,能不能把你的玩具熊送给叔叔?还是把你的小汽车送给叔叔?叔叔不一定需要。所以我们感谢叔叔,就可以拿些钱谢谢他,那叔叔也可以拿着这些钱去买他需要的东西。就借由这个机会引导孩子,学习的目的在增长本事,以便服务他人;当她有这种态度,她就不容易傲慢。

我也曾经看到一位二十几岁的朋友,我一刚开始第一次看到他,他长得比我还要高,又比我帅,然后又已经在读圣贤书,我们看了就很兴奋。因为他比我还早念,很替他高兴,我就称赞了他一番,真难得,就一直称赞。第一次见面能不能称赞一大堆?不能!所以言语要谨慎,我没有做好,我就按耐不住我的喜悦之情,给他称赞了一段话。后来相处了一个多礼拜,我观察到一个生活上的细节不是很恰当,因为他也少我不少岁,所以我们也是抱持着一个我是他的大哥哥,也是「怡吾色,柔吾声」跟他讲。结果当我的言语一出来,他的脸色马上就变了,我也是很敏感的人,本来要劝,劝到一半马上踩剎车。因为假如他听不下去,到时候气氛搞僵了下次就不好说话了。我从这个事情当中也体会到,称赞人要顺着品德称赞,不然人确确实实会在称赞声中迷失了自己。

我们称赞这个孩子,他肯拿他的新鞋子给他的同学穿,我们也进一步期许他,以后在德行、在品德方面能够当大家的榜样。所以,为什么以前的大哥都特别优秀,都特别有担当,为什么?父母从小就期许他:爸爸妈妈工作太辛劳,很辛苦,家里你要多多把弟弟妹妹带好。你看他有期许、有责任,自然能力就会增长得快。所以这些经句,我们在教导孩子过程,也会有很多机会点,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好好利用、好好引导。我们昨天讲到了下一句经文:

【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其实这个礼仪虽然是生活里面的一个小细节,它最重要的是要长养孩子的恭敬之心。所以真正的学问就在他的存心,有一句话讲到,人第一等学问就是「为人着想」,这个才叫第一等学问。

范仲淹他的大儿子,他把他取名叫做范纯仁,中国为人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无微不至,连取名字都是在教育小孩。中国人取名字的目的在哪?在透过这个名字给孩子期许,让他能时时提醒自己。所以范仲淹取他儿子的名字叫纯仁,期许他的孩子要能时时存着一颗仁慈之心。我们看这个「仁」字,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什么意思?两人,哪两个人?想到自己就要想到别人,所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欲,施于人」,「己欲利而利人,己欲达而达人」。孩子从小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期许,自然而然他就会常常鼓舞自己、督促自己去往这个方向做。

范纯仁也确确实实没有辜负他父亲的期望,因为有一次范仲淹跟他的孩子讲,我这里有五百斗的麦子,就叫范纯仁从京城帮父亲把它运回江苏老家。结果在中途当中,刚好遇到了他父亲的老朋友,父亲的故友,他父亲的故友就把他的家庭状况告诉了范纯仁。他的父亲的朋友家里面,父母去世了,没有钱安葬,然后还有女儿都还没有嫁出去,生活状况比较窘困。范纯仁听完了,马上就把五百斗的麦子卖掉,把这些钱就拿给他这位长辈。结果钱还不够。帮人要怎么样?送佛要送上西天,帮人要帮到底。所以,他当场把这个运麦子的船也卖了,钱才够。

结果范纯仁处理完之后,就回京城见他父亲,跟父亲坐下来,他就开始跟父亲报告,报告他在途中遇到了他的父亲的故友。就讲到他最后决定把五百斗麦子卖了去帮助他,然后他就说:但是钱还不够。范仲淹就抬起头来跟他儿子说:那你就把船也卖了!结果他儿子说:爸爸,我已经把它卖了。所以父子同心,家道可以长久不衰,范家纯是一颗仁厚之心,吃亏了吗?没吃亏,得了大福。

我父亲给我取名字,也是给我期许,代表要把礼貌好好做好;而且要有使命感,要把礼貌像九颗太阳一样,要把它发扬光大。这样我们才不辜负父亲给我们取这个名字。

所以,学问要长养的,就是这颗存心、这颗仁心、这颗恭敬心。为什么说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从哪里变?从心!因为经典当中,比方说以《弟子规》来讲,它所教诲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他在读这些经文当中,他慢慢会去实践;而当他在实践这些行为的时候,就会从外慢慢内化成他的存心,他这一分恭敬心就愈来愈扎实;恭敬心扎实,诚于中自然就变化气质。所以,当孩子读经文都不做的时候,能不能变化气质?效果就会相当有限,所以学贵力行。

「或饮食」,吃饭的时候要先让长辈先坐、先吃。刚好我们在深圳有一群孩子,他的老师不只教导他吃饭长者先吃,还教导他们坐位子要怎么坐;主位一定要让老师坐,小朋友不可以抢着坐。这是小孩子学,对他以后重不重要?重要。我曾经就听过一个老板,他说他要跟客户谈事情,然后各带了一些公司的人。结果他的一个员工,一进去就坐到那个主位上去,其它的人都不知道要怎么办?因为都这么大人了,当场说他也实在很难为情。主位一定是在正对门的那个位子,因为主位比较是长辈或者是长官,当他坐在那个位置可以掌握全局状况。你能不能把一进门口那个位置让主管坐在那里?那谁进来他都搞不清楚。所以,所有的礼仪它都是随顺一种自然状况,都是很有道理的。主位要让老师坐,孩子他就不会乱坐,很有规矩。

然后老师又说:桌子假如有条纹,那个条纹(一条一条的纹)不能指向主位,这样不恭敬。这样一点一滴都在增长恭敬心,还有他细心的程度。结果有一次,因为我常常不在教室,我到各地去演讲。回来的时候,也会跟这些孩子一起吃饭,结果有一餐一坐下来,他们就在那里转桌子。我说:奇怪,他们干嘛转桌子?他们说这个条纹不能指向蔡老师,这样不恭敬。我们看了实在很感动,相信这些孩子他这种恭敬可以一辈子都不改。这是「或饮食」。

再来,「或坐走」,都要先让长辈坐。有个孩子四年级,刚好跟他妈妈一起去拜访亲戚。进门之后,他妈妈刚好在打手机,结果他就跟他妈妈说:妈,你坐!他妈妈就说:你先坐。结果他又说:妈,你坐!他妈妈就觉得很奇怪:叫你坐就坐,怎么那么啰嗦!他说:妈,你不坐,我不能坐。因为他在落实这句经文,这时候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师长要有敏感,你要成全他的孝心跟恭敬心,他才能立身行道。这个妈妈才回过神来。其实还没学《弟子规》以前,谁先吃?谁先坐?都是孩子。所以倒了!颠倒了,他的行为当然颠倒,你现在要赶快把他扶正才行。

「坐」,我们也会延伸到,比方说你坐车,一定要有秩序,排队排好,不可以争先恐后。上了车除了让长辈、让老人坐,还有让老弱妇孺坐之外,也要先往后走,把位置让出来。不要一上车,后面还一大堆位置,我们尽挑前面坐,这个就不给人方便。因为假如后上来的是老人家,你还要让他走那么远吗?所以,我们要处处为老者着想,处处为后者着想。诸位朋友,现在大人做得到吗?你注意去观察看看。比方说某个团体、某个企业一起出去旅游,早上车的人都坐前面,后面来的人就得往后走。所以我们处处要把恭敬、要把礼让落实下来。

有一个学校出去旅游,很多男老师就坐前面,因为有一个女老师学过《弟子规》,但是大人又很爱面子,你直接说他做错了,他可能又恼羞成怒。所以连老师都要好好学《弟子规》才行,不然可能言语、行为都在反教育都说不定。老师假如反教育会怎么样?会堕到十九层地狱。有个故事是这么讲,刚好有个医生草菅人命,阎罗王很生气,判他下十八层地狱。他下去以后很懊恼,在那里大喊:我又不是故意的,只是不小心!你看,他没学《弟子规》,所以错了还不承认,他不知道「过能改,归于无」,假如他在那个时候起了一念忏悔,可能就离开十八层地狱了;「倘掩饰」,罪加一等,继续待。

结果他就在那里跺脚很生气,突然底下就有人说:你不要再踏了,你的灰尘都掉到我的身上来了!他就吓一跳,十八层不是最低了吗?下面怎么还有人?他说:我是干医生的,草菅人命堕十八层,你是干什么行业的?怎么堕到十九层?底下的人说:我是当老师的。医生断人生命堕十八层,老师是断人慧命,生命有限,慧命无穷。而这个慧假如建立正确,你的学生往后还有他的孩子,他的孩子还有他的孩子,你给予一个学生正确的观念,可能会影响他世世代代的子孙。而一个老师一生又可以教上百、上千的学生,所以老师这个行业叫功德无量。做得好,叫「功德无量」,做不好叫功德无「亮」,前途一片暗淡。诸位朋友,你不要听完之后说:那我不当老师,太恐怖了。真正重要的是什么?那一分心。我们教学的方法也要随着经验慢慢积累,而你那一颗真心才是跟孩子最重要的互动。

我们思考一下,教书是教前五年的学生比较亲?还是教五年以后的学生比较亲?前五年,那很奇怪,你教书的方法什么时候会愈来愈好?一定是后。可是为什么前五年的孩子跟你比较亲?用心程度!因为那个时候你时时都想着怕教不好,所以你很用心教学生。学生不单是看到你的教学技巧,更重要是你的教学态度,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可能你教久了之后,教育的爱心退了,虽然教学技巧比以前好,但是给予孩子内心的撞击,可能就没有前面这么强烈。所以,当老师不要担心教学技巧不够,只要你有这一分心,铁定功德真正是无量,前途一片光明。

当老师的时时要抱持着「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因为老师也是在不断学习当中,所以老师不能停止对于道德、学问的追求,「学所以治己,教所以治人」,我们「教」跟「学」都不能停下来。而学习才能提升自己、修正自己,所以「学所以治己」,对治自己的习气;「教所以治人」,透过教育才能够导正学生的观念,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不学,你就很难有真实智慧,所以,不学则不智,不教则不仁慈,因为唯有教育才能够让一个人的人生从根本救活起来,所以我们时时教学相长。老师绝对不是师范学院毕业了,书本就放下了,反而是要更积极学习,不可辜负国家对我们的期许,不可辜负家长对我们的信任,更不可辜负学生跟我们这一段的师生之缘。所以要时时「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才行。

这一位女老师上来,看到这些老师就坐前面,也不方便直接指责他们,这时候「人情练达皆文章」,运用言语的艺术,然后就跟他们说:女士优先,你们往后走。给他们一点成就感,不当面指责他们,但是可以做榜样给他们看。比方说你本来坐一下,后来有年长的老师上来了,这女老师马上站起来,「吴老师,你坐」,做给其它的人看。当有一个人做出来,其它人的恭敬心就提起来。所以,我们在任何团体,处处要表演给人家看。

她说除了坐车看到这个现象,出去旅游,一进门把所有那个房间里面的灯统统打开。为什么统统打开?因为不用钱。所以人假如什么都是钱,就会做出很多折损自己福报的事。请问这些灯会亮,从哪里来?从电来。电又从哪里来?电力,有水力,有很多发电的方法,而所有发电的方法都必须要耗损地球的能源。当这一代用得愈凶,下一代就愈缺。所以我常常说,打从有人类历史以来,会被下一代骂的狗血淋头的是哪一代?我们这一代。你们怎么知道?你们可以预见未来,很有智慧!我们都可以推想一百年后的人一定会骂说:我怎么有这么差的祖宗,留给我们是什么水?留给我们的又是什么空气?留给我们又是破掉的天空,留给我们的统统是那些喷了农药的土地,我们都生存困难。要不要当这种祖宗?你看,几千年的祖宗怎么对待我们,都留好的,留智慧!我们要当个象样的长者、象样的祖宗才行。

这个老师也没有直接指责,反正他开,我们关就好。所以当老师的要时时想到,所有的言语、行为都应该是给学生、给社会大众做好的榜样。很多老师又说:那我当老师不是很辛苦?其实,会讲这样话,都是他还没有真正去力行圣贤教诲;假如他真正做了,他绝对不会这样讲,因为圣贤的教诲是让你真正过好日子。你说坐还要有坐相,你看沙发躺下去,歪一边多好!那都只看眼前一时舒服,往后痛苦长久。现在最多的毛病是骨头,骨刺、脊椎侧弯,你舒服一下,脊椎弯了,到时候还要去给人家给你用脚踩一踩、用手撞一撞,那时候你就叫苦连天。所以,当你真正是依照这些礼节去过生活,你的身体会很健康,你会过得很轻松。当这些恭敬的态度你已经内化了,你做起来就会觉得很舒服、很自在,一点都不造作。而当你不这么做,随便习惯了,到时候还处处怕会出糗,你那时候所耗损的能量绝对会更多。

人他因为不了解,所以会产生这些误解,也要靠我们大家去表演的精彩,让他觉得说读圣贤书的人笑容满面,然后与人相处也很融洽。你不要学圣贤经典,学到最后都一张苦瓜脸,那人家都不敢学了。所以我们是孔老夫子的招牌,是圣贤人的招牌,要常常把它擦亮。用我们时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态度,来长养自己的道德、学问,也时时期许以身教去带动他人的那一分恭敬、那一分仁慈之心。所以,「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下一句: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在古代因为他们是大家庭,当客人到家里来,可能他要找爷爷,或者要找伯伯。不可能客人到你们家里去,到你们的房间里面去找人,就不合乎礼仪了。所以,当我们是晚辈,遇到长辈、遇到客人来了,要主动:请问你找谁?假如是找伯伯,这位小朋友要怎么样?『即代叫』,跑去找他的伯伯,赶快,不能对客人失礼,让人家等半天就不好。假如伯伯不在,『人不在,己即到』,要回来跟客人讲一下:我的伯伯不在,请问你有什么事吗?因为很有可能人家也是大老远来,所谓无事不登三宝殿,人家来找必有事情。所以我们应该:请问有什么事吗?有什么我可以代您传达的吗?

当一个孩子从小的对应就是如此,以后你让他办事放不放心?放心。所以不要小看这个礼节,它就代表着当他面对一件事,一定从头把它处理到尾,叫有始有终的态度。当他如此,他心就不容易焦躁、急躁。所以,透过这种生活礼仪,都是在长养孩子的修养。我们这节课先讲到这边,下一节课我们继续。谢谢!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十九集)

2005/2/19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19   

诸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们早上讲到了:

【长呼人。即代叫。人不在。己即到。】

这个动作很重要,它可以广泛来运用,就是接待的礼仪,接待客人的礼仪。我们现在在家庭当中来看一下,孩子现在会不会接待客人?比方说刚好阿姨来了,小孩在那里打计算机,他会怎么做?他会把他的大嗓门打开:妈,阿姨来了!这样好不好?习惯了,他就很怠慢、很随便,因为尊敬长辈排在次要,哪一个最重要?我的玩乐最重要。久而久之,恭敬心就不见了。所以要教。您有教过孩子接待客人的举手?好。这个影响他很深远,孩子假如这个礼貌没学好,可能在学校、在他往后的公司都会有尴尬出现。

我们就曾经教孩子,一个一个来练习,如何接待客人。所以,这一条经文不只要讲解,还要实际带孩子操作;而且还不是操作一次、两次,要让他重复练习,他就熟能生巧。刚好一天早上,这些孩子都学会了,也是巧妙的安排,中午吃饭时候就来了一位阿姨。结果她要走进教室门以前,所有的孩子本来在吃饭,统统停止,放下他的碗盘筷子,要干嘛?争先恐后要接待客人。所以其实当他能学以致用,他会学的欢喜。这位阿姨走到门口,六个孩子排成一排,同一时间鞠躬说:客人好!这个阿姨不敢走进来,她说:受宠若惊!从来没有被这么隆重的礼仪接待过。接着她又说:假如下一代的孩子都这样,那我们就很欣慰了。

我们接着,客人要走进来,教他们要放拖鞋。拖鞋怎么放?要放在客人走进来马上可以穿进去。所以诸位朋友,每一个礼仪的动作,其实都是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他的仁厚之心也在一点一滴的生活细节在落实。所以,放拖鞋也要让人家可以顺势穿上。阿姨进来,他们就说:阿姨,你请坐,我去帮你倒杯水。就请阿姨先坐,然后说:阿姨请喝茶,我去叫我妈妈过来。这就是接待客人的礼仪,在家庭当中要学习。

再来,在学校的时候,我们看到隔壁班老师走进来了,孩子看到了,他会怎么做?他也可能站在原地就开始放大嗓门:老师,隔壁班老师找你。这个都不符合礼貌的态度。所以这个也要教学生,教导他们一定要先:老师,你等一会儿,我去叫我们老师过来。跟老师讲了,然后再把老师带过来,就是要把工作从头至尾做好。其实当他在落实礼仪的时候,一个孩子的耐性、沉着就在这些礼仪实践的过程,一直在养成、在培养。

那我们看,公司行号里面,假如有人来找他的朋友或者找上司,一般的人面对这种情境会怎么做?比方说要找经理,经理可能在开会,说:找经理,他在里面。这样好不好?刚好这个客人走过去,结果里面在开会,他门一打开,那就会出现什么情况?很尴尬。会开到一半,到底是要继续开会,还是要接待客人?这样就很失礼了。假如这个主管一追究起来,谁接待的?假如一而再、再而三出现这种情况,那可能工作就保不住了,因为成事不足就败事有余了。面对这样的情境,应该是先请客人「你请坐」,倒一杯水给他喝,「我去先看看经理忙不忙,您先等一下」。等去了,一看在开会,请示一下,说可能还再十分钟、二十分钟,再过来跟他讲一下,让客人的心里也有所准备。所以,处处符合礼仪,处处就让人家很舒服的感觉。

这个接待之礼,不仅在家里、在学校、在公司里面,甚至于在政府机关。而政府机关接待的都是谁?很多可能是各国的重要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或者是他们国家的人民。假如政府单位做事的公务员都不符合礼节,那可能脸会丢到国外去,而且也会让他自己的人民对他失去信心。所以,礼确确实实很重要,孔老夫子才说「不学礼,无以立」,很难在社会、团体当中立足得好。所以,这一句经文我们就可以把它解成接待之礼。下一句经文,我们把它念一下:

【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

『称尊长,勿呼名』,称呼长辈,不要直接把他的名字叫出来,其实也是一种恭敬之心。我记得在家里面称呼两个姐姐,都是喊大姐、喊二姐。突然有朋友或者同学问我说:你姐姐叫什么名字?当我们把姐姐的名字讲出来,全身不舒服,好象觉得有点不尊敬。所以不要小看这种称谓,叫久了,愈叫愈亲,说「姐」、「哥」,真的在这个称谓当中,人与人会愈来愈亲密。但是假如直呼名号,比方夫妻在称呼的时候,都三个字、三个字叫,叫久了,气氛就愈来愈冷淡,甚至于会愈来愈火爆都有。所以这个称呼,我们也应该对尊长都是以「叔叔」、「伯伯」、「阿姨」来称呼。出社会了,我们也以比方说「陈经理」、「陈董事长」,这样去称呼。人家听了舒服,也不至于冒犯他人。

在现在的孩子,他在家、在学校也要落实这样的态度。同事,比方说我们当老师,同事跟同事之间,在孩子面前不要直接说「礼旭老师」,或者「某某老师」,不要这样称呼,因为这样也是都在称老师的名字。应该怎么称好?「陈老师」,「蔡老师」,这也是做个示范给孩子看。虽然我们大人之间称呼可以亲昵一点,但是小孩他还要从小学习谦恭的态度,我们为人老师也可以注意这些细节的部分。这是「称尊长,勿呼名」。

因为西风东渐,西方人称呼自己的爸爸妈妈都直接称名,很多人就觉得西方的月亮比较圆。我们有一个朋友,他看了书籍说可以直接喊名字,结果就叫他女儿都喊爸爸、妈妈的姓名。喊了几年之后,刚好我到海口去教《弟子规》,他才知道错了!他女儿跟他讲话已经跟他是平起平坐,这个时候就不好教导。所以,称呼是要树立长幼、尊卑的态度,这个礼也不可废。

下一句『对尊长,勿见能』,我们早上也有提过,孩子他提升他的才华,我们要引导他,有才华的目的在哪里?学习这么多才华,他的目的到底是为何?诸位朋友,您带孩子去学这么多才能,要做什么?这个很重要,你的目的就会引导孩子往这个方向去走。

我有一个学生,她补习补了四科,国小六年级。我就想,只要她上课认真听,一定不需要补那么多,我就把她找过来跟她沟通一下。我说:你补四科太多了,不然先补两科就好了。结果这个小女孩说:老师,不行,我们那条街的人统统都补四科。你看孩子去补习的目的在哪?别人都去了,我不可以输给人家。相同的,现在学那么多才艺,目的在哪里?人家会钢琴,我不会不行;人家会跳舞,我不会不行。假如都是为了跟别人攀比,好面子,那孩子这些才艺学了之后,不单没有什么大的好处,因为学杂了就学不扎实;不单没有好处,还可能沾染了这种虚华的风气,学了之后,常常想要去跟别人炫耀。所以,我们家长的态度至关重要。

早上我们也提到,假如他是学艺术的,我们应该引导他要有志向。学了艺术这个才华要能造福人群,所谓社会国家者,应该是互助之体也,每个人奉献他的能力跟才华来利益团体。所以我们会引导他,你看这么多,比方说李叔同先生作的曲子,现在还不断陶冶人的性情。你要学音乐,也要像李叔同先生这样,要立定高的志向,要能「移风易俗,莫善于乐」,用音乐来改善社会风气。当我们是这样去引导,他又有志向,相信他的学习一定会跟其它的人有所不同。当他只是为了炫耀,这个孩子学这一门才华,绝对会遇到瓶颈而不能突破。因为当他喜欢跟人比来比去,他就患得患失,情绪化会很严重,到时候就爬不上去。但是他有志向的时候,他会不断鼓励自己向前,所以志向已经决定了整个成败的关键。

我们在《朱子治家格言》有提到,读书应该志在哪里?圣贤。现在的人读书都志在什么?赚钱。所以你看读书的人都读得苦哈哈的,读得气得半死,因为他考不好。那个目标错误了。相同的,很多学艺术的人,艺术志在什么?所以他的功夫就不可能一直上去。我们要抓到根本。范仲淹他读书的目的在哪?要找到一个、要掌握一个可以为人民服务的机会。所以他那种心境跟只为了功名读书的读书人,念出来的效果一不一样?绝对不一样。教育在「慎于始」,慎于一开始,我们引导孩子学习才华、技能,也要有正确的观念。

所以,不可以「见能」是长养他谦卑的态度。我们在《易经》里面有提到「谦卦,六爻皆吉」,《书经》里面也提到「满招损,谦受益」。在《易经》的六十四卦当中,每一卦都有吉凶参杂,只有一个卦是所有六爻都是吉,只有一个「谦卦」。所以一个孩子懂得谦卑,他是可以无往不利。在《了凡四训》这四篇很重要的人生哲学当中,其中第四篇就是描述谦虚的益处。袁了凡先生当初去考试,也参加过好几次进士考试。每一次还没有考以前,他观察要考试的这些同学,他会发现有些人特别谦卑,谦光逼人,对人都很恭敬、很谦逊。虽然这些同学有的年纪很轻,但是他就觉得他一定会考上,结果考试结果果不其然,谦虚的人都考上了。

所以,我们从小也要时时提醒孩子常存谦虚。因为纵使我们今天的才华再高,这个才华是不是靠自己形成的?不是!是在成长的过程,非常非常多的人给予我们照顾、提携。所以愈有才华,我们应该愈能感念这么多人对我们的付出,有这样的心境自然就不会傲慢。所以「对尊长,勿见能」。

下一句,『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在路上遇到长辈,我们就要主动过去打招呼。我们自己教书的,我就曾经听我妈妈讲过,她说:有些学生(教过的学生)在路上看到她,马上就躲开了,没有走过来。诸位朋友,这种情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当然这很多情况,比方说我们当老师的跟孩子不够亲,所以他们都跑了。也有可能这孩子从小就不习惯对大人行礼,当他都不主动跟大人行礼,这种人情世故就会不懂。所以我们也要告诉孩子,遇到长辈一定要向前去问好,鞠躬,这个是见面的礼仪。诸位朋友,鞠躬容不容易?现在叫你对一个人九十度鞠躬,

可能很多人会不习惯。在深圳有一个幼儿园,它训练孩子鞠躬训练了差不多一、两个月还继续在鞠躬,要让这个动作内化成他的恭敬之心。有一个孩子,他的母亲有三个姐妹,他的父亲是四个姐弟,结果只有他一个小孩;就是他母亲的姐妹没有孩子,他父亲的姐姐也没有孩子,只有他一个。这么多人都照顾他,所以诸位朋友,这个孩子好不好养?不好养!你们怎么知道?又有外公、外婆、爷爷、奶奶,这么多大人宠。有一次他的爷爷对着这些长辈说,他说:见到这个孙子就好象见到我一样,这个孩子讲的话就是我讲的,谁要是打他就是打我。这样情况下去,这个孩子会怎么样?那可能是不可一世。所以,长者假如不懂得如何教孩子,确确实实爱之足以害之。所以我们看看,现在的孩子不好教导,都出在哪个字?宠爱。

他的父母看到这种情况,刚好也有个机缘开始学习《弟子规》,觉得情况不妥,应该把他带回来。这个孩子一次在吃饭,桌上的菜太少了,他马上用脚撑着桌子,退到后面说:菜太少了,我不吃了。这样对不对?不对!但是很正常,因为他们这么宠他,已经把他宠成小皇帝了。皇帝吃饭要几道菜?一百道!你这么清楚。所以菜太少,他就不吃。他妈妈把他带回去以后,一天早上,煮了很营养的粥给他吃,结果他跟他妈妈说:我只吃面,不吃粥。他妈妈也没跟他发脾气,因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已经养成坏习惯,现在要有耐性把他修正过来。所以她说:你不吃,好,那算了。结果九点的时候,他又跟他妈妈说他很饿,他妈妈又把那碗粥端出来,他还是不吃。现在很多孩子脾气很拗,怎么办?不要跟他硬碰硬,要跟他磨下去。他不吃又收掉。九点半他已经饿得不行了,端出来,他就大口大口地吃,吃完以后他说:还满好吃的。对!他都不知民间疾苦。

结果把他送到幼儿园去,这位父亲、母亲也很用心跟老师配合,就教孩子鞠躬。他的妈妈带他去,遇到老师了,要跟老师鞠躬,那个孩子站着不动,一个男孩。结果他妈妈就开始跟老师鞠躬,她说:你就像妈妈这样。这个母亲鞠了差不多十个躬,孩子如如不动。不过因为要上班了,他妈妈就急忙要离开,走到社区门口觉得不对,教育要慎于一开始,一开始没有把他教会,往后要教就会愈来愈困难。她就打一通电话给她先生,她先生马上就赶过来,两个夫妻一起走到孩子面前,说:现在爸爸教你鞠躬,跟老师鞠躬。然后他爸爸就一直鞠躬,也不知道鞠了多少躬,这个孩子站在那里就哭起来了。父亲的这一分真心,让他这一颗食古不化的心融化掉了,孩子当场也跟老师鞠了一躬。而当他那一躬能鞠下去,往后就不困难了。所以,教好一个孩子,确确实实亲师合作特别重要。

这一位母亲她也是很有教育的敏感度,因为这个孩子被这么多人宠爱,对人没有恭敬之心,所以她处处也在调伏这个孩子傲慢,希望他恭敬。每一次在他们社区要离开的时候,因为社区都有保安人员,所以她就叫孩子:来,跟叔叔问好,问早。这个孩子每一次都不愿意。有一次他的母亲就在这个保安人员旁边,就跟孩子讲:今天你不鞠躬,我们就不上去。孩子还是硬是不鞠躬,她就跟孩子讲,她说:到国家领导人,还有所有在工作的人,每一个人对社会都有贡献,都值得我们尊敬;而你们年纪这么小,都是要父母照顾,还有很多人替你服务,所以你应该主动跟这个叔叔感谢,跟叔叔问好。就当着这个公安人员的面前教育这个孩子,当孩子把这些道理都能够听进去,都能够跟这些长辈鞠躬,相信所养成的这一分恭敬的态度,将对他一生受用不尽。

见面之礼,我们可以用鞠躬。那大人跟大人之间,现在一般用什么方法?握手。其实握手是西方的礼仪,中国一般也都是鞠一个躬,当然遇到长辈我们就要「疾趋揖」,要主动去鞠躬。你不能大老远看到爷爷了,还慢慢悠悠哉哉地走,那就不恭敬。面对长者,我们可以鞠个礼,平辈的话,就很自然鞠躬。我们看现在韩国的连续剧「商道」,当你看到他们人与人见面这样鞠躬,感觉很舒服。连看到很不顺眼的人,他们也会收敛一下,跟人家行个礼。

因为目前很多场合都是用握手来打招呼,那诸位朋友,握手应该注意哪些事情?比方说,是谁先伸出手来比较符合礼仪?我们要考虑到「顺序」问题,这是握手。长辈跟晚辈谁先伸出手?长辈先伸手,晚辈再伸手,不然我们就鞠个躬就可以了。上司跟下属应该谁先伸手?上司先伸手。比方说你到别人的公司去,看到他董事长,董事长还没伸手,你就伸出来:你好!你好!人家搞不清楚你是谁,手都没伸出来,你不是很尴尬吗?所以,面对别人的长官,也是等长官先伸手,我们再伸手。这个顺序不能搞颠倒,不然可能会有尴尬的情况出现。男生跟女生谁先伸手?女生。你们都很有经验,对,女生先伸手;不然你男生伸出来,人家不跟你握,你也很尴尬。这是顺序。

第二个,我们在握手的时候要注意「态度」问题。握手应该注意哪些动作,哪些态度?我们实际来演练一下,哪一位朋友自告奋勇,上来我们握握手!这位朋友,就是你。人生会有很多变化球,当你接到的时候,你要很自然。我们遇到朋友要握手,首先我们要注意眼睛,眼睛要看对方。比方说我现在跟他握手,「你好!你好!」对方会觉得怎么样?怎么这么没诚意!这种情况有,因为在宴会当中,遇到很多朋友,在跟他握的时候,眼睛看着另外一个人,握过来,「你好,你好」,心不在焉,很没诚意。所以眼睛要直视对方。再示范一次:你好!

除了眼睛之外,还要注意这个手,力气不要太大,不然会把人家捏得很痛。比方说,我就把他捏很大力,「你好,你好」。他的忍受能力比较强。所以「力度」也要注意。再来,握得位置也要对,比方说很多人握的时候没有力度,就是这样,「你好,你好」。有没有看过这样的?好象职业病一样,就跟人家碰一下就好了,这个都没有诚意。应该抓得差不多这个位置,这样很好。再来,还要注意握的「时间」不可以太长,不然你这样,你好,他也不知道你什么时候要松手。尤其我们男生遇到漂亮的女生的时候,这一点更不能犯过失。当我们处处都能够注意到,那别人跟我们握手就很欢喜。好,谢谢你,掌声鼓励。这个是握手当中,也是要处处让人家感觉很舒服。

握完手以后要介绍,要互相介绍。这个介绍的顺序很巧,刚好跟握手的顺序倒过来。比方说,长辈先伸手,晚辈再伸手,介绍的时候,先把晚辈介绍给长辈,把下属介绍给上司,把男生介绍给女生,刚好是转过来的。其实它虽然是一个礼仪,但是我们今天设想一下,当你带着你的同学跟你父亲认识,你会不会牵着你父亲的手说:爸,来,我们去认识我同学。这样感觉很奇怪!其实礼仪它就是一种天然的顺序。哪有把老人家带去认识一个可能身高还差他一大截的人?那不是很奇怪!所以礼,我们在《礼记.乐记》有提到「礼者,天地之序也」,天地很自然的顺序跟规律。这个是介绍的要注意的情况。

在介绍过程,也很有可能人家会递名片给你,这个递名片跟接名片也要注意。怎么递名片?你不要那个装名片的袋子拿起来,你一张,你一张,这样给人家什么感觉?不够尊重别人。当一个人不尊重别人,其实已经也不尊重自己,所以俗话叫「自取其辱」,你不敬人,事实上已经是不敬己了。那一张名片是代表你,你怎么可以发得这么随便!所以一张拿起来,双手递给别人;而且递得时候应该用哪一面面向朋友?他马上递过来就可以看的那一面。你假如递反了,他还要转过来看。这细节也处处流露出你处处替人着想。

你接过来,一定要先看一下。「称尊长,勿呼名」,不只对尊长如此,一般人与人相交往,他假如是总经理,假如是科长,我们就以这个称呼来尊敬他,他也会觉得很欢喜。所以,你一定要先把姓看好,比方说陈科长,「陈科长,您好」。你不要拿过来也看不清楚他姓什么,突然坐下来要交谈了,才想到忘记了,然后又再拿出来看,就怪尴尬的。

拿了名片应该放哪里?你可能就把皮包拿起来放。很多的人就直接把它放在餐桌上,刚好在吃饭的过程,那个汤滴来滴去,可能对方一看:我的名片!他会不会跟你做生意?会不会跟你合作?你对我的名片这么不尊重,可能给他的印象就很不好。当我们处处有礼,就留给人家很好的印象,就跟人家搭起一个友谊的桥梁。所以见面的礼仪,我们也不可忽略。从一开始,讲了接待的礼仪,现在讲见面之礼。

「路遇长,疾趋揖,长无言,退恭立」,比方说我们去跟长辈打招呼了,长辈假如没什么事,等他离去了,我们就可以走了,叫「长无言,退恭立」。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很少有机会回家里,一个学期回去没几次。当我们一进门,看到爸爸妈妈,这叫「遇长」,我们叫:爸爸,妈妈。很多大学生回到家里,跟妈妈就好象沾个酱油,沾完以后,比平常在学校更忙,忙着干嘛?找一大堆同学。有没有这种情况?你看爸爸妈妈好不容易等着你回来,可能有很多话想对你讲,我们都忽略掉父母、长者的感受。这种事我也干过,要发露忏悔。

应该是跟父母打完招呼以后,把这些行李都放下,赶快过来。因为一段时间没有跟你谈,对你的情况不了解,一定会有许多的担心。这个时候你就坐下来,陪妈妈看书也好,陪妈妈喝杯茶也好,这个时间绝对不能省。很多人就说:我妈妈都没什么话跟我说。因为你都打一下招呼就走了,她那个话还没沉淀到要讲出来。其实当你很有心,静静地陪父母、陪老人家坐一会儿,他的灵感就来了,自然就有很多话可以跟你好好沟通。所以我们与长者交谈也要有耐性,陪他们坐一下,真正坐了一会儿,父母确实没有话,我们再「长无言,退恭立」。

我从海口回来,当天下午我就先去看我爷爷。看完爷爷,晚上回来,也是有四个多月没跟父母一起交谈,所以我马上什么都放下,就先跟爸爸、妈妈交谈,一谈就谈了两、三个小时。这个谈话的过程,我们就把自己生活、工作情况,仔仔细细跟父母报告,让父母很放心我们在那里所做的事。所以我父亲,记得我第一次回来跟他报告,他在这个听的过程,眼中有三次流着泪水。因为他听到在海口、在深圳这些地方,很多的孩子学了以后回去拜父母,他听了忍不住眼泪都掉下来。后来那一次我回海口继续工作,第一次打电话回家里来,结果我父亲就跟我说:你在那里做,好好做,不要担心家里事,家里的事爸爸会处理得很好。父亲还安我的心,希望我不要牵挂。

记得我还跟他讲了一个例子,就是我们海口有个学生,因为他的老师很认真教他们《弟子规》,所以他过年回去,他就想要礼拜父母,感谢这一年的照顾。这个孩子就端了两杯茶,在房间里面准备走出来,他要端出来以前,觉得心里噗通噗通地跳,有点不敢。结果还没走出来,来了一些客人,他更退却了,又有别人,愈来愈不好意思。不过他就打起勇气,老师都教了,我们要认真去做。所以就把门打开,就直接走到父母面前,这个孩子就突然间跪下来。所有的亲人本来还在聊天,这个孩子一跪下来,一片寂静,不知道是什么力量,所有的人很有默契都闭嘴。然后这个孩子就说:感谢父母这一年来的养育之恩,在这个一年的开始,祝父母健康长寿。就跟父母顶礼三拜。结果旁边的家长看了都很感动,所以孩子也在影响大人。

这个孩子回学校以后,写了一篇文章,他说他要去感谢父母的时候非常紧张,但是他那一跪跪下去的时候,突然觉得脑筋一片清醒。所以跨出第一步比较困难,但是只要你勇敢跨出去,你就会愈做愈好。

下一句,『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个是叙述到我们古代交通工具,坐在马上,坐在车上。当我们坐在马上遇到长辈,就应该赶快下马,因为你坐在马上,遇到你爷爷,然后你这样:爷爷,你好!那很不恭敬,要赶快下马。或者是坐在车上,也应该先下车行礼。推而广之,可能你刚好在忙,比方说你在打计算机,长辈来了,应该先怎么样?先放下来,先问好。处处不要忘失了这个恭敬之心。

但是假如,比方说现在是坐在车子上面,车子正在高速行驶,突然发现叔叔在开车,这时候怎么办?能不能把车窗摇下来,大声在那里:叔叔!这个就会有安全的顾虑。所以,学礼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死了。我们接着把下一句经文读一遍: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刚刚前一句还没讲完,「骑下马,乘下车,过犹待,百步余」。这个「过犹待,百步余」,我们可以衍生成什么?送宾的礼仪,送客人。「过犹待,百步余」,就是送长者、送客人,要等他离去以后我们才走。在讲解这一条,我会让学生实际送客人,就一个人当主人,一个人当客人,然后走到门口,说:再见。那个主人马上把门「哐」关起来。其它的同学就一阵笑声。然后再把门打开来,就问那个客人,假如人家这么送你,你有什么感觉?他说:好象恨不得我赶快走,我下次不来了。所以送客,也要能让人家宾至如归的感受,备受尊重。

我们就直接透过讨论,除了实际操作以外,透过讨论。诸位同学,你觉得怎么样送客比较适当?很多孩子就开始想了,把他送到电梯口,坐电梯下去了,我们再回来。这样子客人的心中是什么感受?很温馨。假如没有电梯?我们就把他送到楼梯口,再回去。

古代的人他在送长辈、送师长的时候,确确实实都是做到了「过犹待,百步余」,都是看到老师已经转弯了,见不到老师的身影了,他才离开。我到澳洲去学习,学了就要用,所以晚上师长讲完课,我们就一起送师长回他住的地方。我都会一直站在那里,等到师长已经进了房间,我们再离开。其它的同学就很奇怪,我为什么一直站在哪里?我就跟他说,「过犹待,百步余」。其实当我们在做这个动作的时候,内心真是无比地欢喜。因为在送师长的这个过程里面,我们的脑海不断浮现是什么?浮现着我们的人生,假如没有遇到师长,智慧不开,烦恼不断!就是因为有师长点点滴滴的教诲,我们才得以在人生能有这么多的成长。所以,目送师长的过程,都是含着一颗感恩的心,珍惜这一分师生之缘。所以古代人,人与人相处非常有情义,就是有这一分情义,才写得出很多非常感人的诗词。我们这一节课先上到这边,谢谢大家!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集)

2005/2/19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20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提到了,古人很重情义,在亲人当中、在朋友当中都会流露出来。所以李白写了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提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他送着他的朋友是等到朋友已经完全看不到了,他才舍不得地离开了,对朋友那分情义、那分相惜之心就在送别当中流露出来。现在的孩子能不能写出这样的诗?很难!因为孩子现在没有恭敬之心,比较焦躁、烦躁。所以我们也在这些礼仪当中,长养孩子对人的恭敬。

刚好前天我的结拜大哥来听我讲课,他从台中赶过来。他听了两节课,他马上又有事,就在下午要离开,他就说不来听我讲,他很难受,对我的支持就不言而喻,真的是很支持我。后来我就陪他走了一段路,送他去坐火车,当他离去的时候,我也是一直在那里「过犹待,百步余」。突然想到跟他相识这十年,我很多的决定他都很支持,虽然很多次我都失败了,但是他还是一直很信任我。他说:你只要抱持着你对人、对社会的这一分初心,一定会做出一些能够利益他人的事。所以他是时时都在关心我,看到我这几年投入教育,他也非常欢喜、非常欣慰。下一句是;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就是当长辈站着的时候,晚辈我们不要坐,等长辈叫我们坐了我们再坐,这是进退之礼。学礼仪也要学得灵活,不可以学呆了。比方说看到人要行礼、要鞠躬,刚好你在电梯里面,很挤,突然看到你叔叔来了,你要不要再给他鞠个躬?可能旁边的人都被你弹到旁边去了。所以,学礼要学得灵活运用。刚刚张教授也说,在厕所的时候要不要鞠躬行礼?那就不用了,等出来再打招呼就好了。我们要顺势而为,因地制宜。

刚好我们有位老师他也学了『长者坐,命乃坐』,所以到一个单位去,跟当地的负责人在谈话,对方是个女性。结果站了很久,这个女性她就坐下来,一坐下来,我这个朋友因为她是长辈,「长者坐,命乃坐」,但是长者没有说,他还是继续站着,这位长辈她都必须头一直仰着。因为他很高,她又坐下来,头就这样。突然这位长辈觉得头很酸了,她说:你坐下来吧!我的头都快受不了了。当我们看到别人已经在那里仰头而望了,不等长辈叫你坐,你就很自然地坐下来。所以学不可以学呆。所以「长者坐,命乃坐」。

有一个孩子她才差不多两、三岁,一个小女孩。有一天跟她父母还有外婆出去出游,在公园里面,她父亲坐在那里看报纸,小女孩坐在一个板凳上面。突然她的外婆走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很多的孩子行为偏颇我们先不要责怪他,长辈要先反省,到底我们有没有教?而这个教又不是嘴上教,而是有没有以身作则才是。这个孩子接着又说:我还没有学《弟子规》以前,每天都在想如何谋害父母。七岁!他的妈妈坐在底下,突然瞠目结舌,她绝对不相信她的孩子居然会想要谋害他们。

诸位朋友,我们知不知道孩子在想什么?知不知道孩子每天在做什么、说什么?知不知道?当我们都不知道他在想什么,那怎么教?所以确实教育需要用心、需要耐心,我们要多花点时间去了解孩子,去关怀他,才能慢慢让他循规蹈矩。为什么一个七岁的孩子会想谋害父母?这就是父子无亲。父子有亲有没有可能这样?为什么现在父子无亲?原因在哪?父母很努力赚钱,都没有时间陪他,他跟谁比较亲?跟补习班老师亲,跟佣人比较亲。那妈妈呢?父母有时候为了虚荣、为了面子,又把他送去补一大堆东西,他愈学愈厌烦。而这样的心境、这样的情绪,父母有没有察觉?可能没有察觉。所以,我们真正要花一点心去了解孩子的心情、孩子的想法、看法才行。我们一定要把原因找出来,才容易进一步教导孩子。

「谨」这个部分,现在的孩子自制力不够,所以「谨」一开始「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就是一个人能够生活有规律,绝对不要常常睡懒觉,这也是一个自制力。「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所以在饮食方面他也懂得节制,都是在训练一个孩子的自制能力。第二个方面独立生活的能力,「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虽然只是讲了两个东西,衣服、帽子要放好,我们能不能只教衣服跟帽子放好?应该教什么?一切物品,甚至于一切时间都应该让它有所规律,所谓「动物归原」,动的东西应该再放回原处。这一些生活的能力,他才懂得如何不把生活搞得乱七八糟。

现在听说很多大学生还请佣人帮他洗衣服、帮他打扫家里,花谁的钱?花父母的钱去请佣人来打扫。所以确实现在的学生在生活能力方面真的要加强。当他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他以后在事业、在家业当中,有没有办法承担?那就很困难了。而我们做父母的假如不让他多锻炼,把这些事都扛在自己肩上,请问为人父母能扛到什么时候?所以现在很多人结完婚,生了孩子,交给谁?都是爷爷奶奶带。到底爷爷奶奶什么时候才会清闲?我想可能连眼睛闭上了都无法清闲。这样的人生好不好?表面上好象我帮了儿子一把,事实上他当父亲、当母亲没有尽责,也没有学到这些本事、应尽的本分。所以我们把孩子应该做的工作、应该尽的本分回归给他,他的人生才会过得充实,才会过得问心无愧,这样才会圆满。

第三个能力是做事的能力。所以「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事非宜,勿轻诺;茍轻诺,进退错」,这都是做事的能力。所以「谨」这个部分,有这几方面可以提升孩子这些能力。我们接着就经文一句一句来讨论。

【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

提到这个时间,中国圣哲是最重视光阴的,最熟悉的话,「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说是这样说,你有这个感觉吗?有没有这个感觉?有。我们去问问十几岁的孩子,他有没有这个感觉?很困难。所以一个人为什么这么珍惜时间?我们看看很多古代留名青史的这些读书人,对时间都非常地珍惜。比方说司马光,司马光用了十九年的时间完成了一部非常重要的典籍,叫《资治通鉴》。他为了怕自己睡太多,所以用木头做了一个圆形的枕头。圆形的枕头睡起来怎么样?只要稍微翻一下,可能就滑下来。所以他只要醒过来了,已经稍微休息了,他就马上再继续工作。就是有这样的态度精神,所以他全心全意完成这一部钜作。什么样的动力让他宁可少睡觉也要多做事?诸位朋友,为什么动力?为国家的动力,为往后子孙造福的动力。因为历史就像一面镜子一样,只要他们肯熟读这一本《资治通鉴》,相信人生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过失,所谓鉴往能知来。所以就是他有这一分使命,才能推动他这样的积极精进把这一本书做好。

王阳明先生曾经提到一个人「志不立,无以成事」。一个人没有立志,这一生能不能把事做好?不可能。所以要能珍惜时间,首先还要先立定人生的志向。人生很短暂,我们运用这个短暂的生命,要对得起父母的养育之恩,要对得起兄弟姊妹的照顾,要对得起成长过程中非常多长者的提携,要对得起我们国家对我们的诸多照顾。所以,当一个人念念会念着这些恩德,他将尽心尽力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进一步奉献社会。所以一个人他要能珍惜时间,还要从对人的恭敬开始。当他对父母、对关怀他的人都能恭敬,他就不愿意糟蹋自己,而让这些关爱他的人伤心难过。所以当一个人他懂得去完成他人生的本分、使命,没有人去推他,他也会快歩向前。

而人常常会忽略光阴,就是对时间一去不复返的敏感度不够。所以有一位智慧者曾经说过,他说一个人从生下来只有一件事没有停过,哪一件事?就是从生下来就一直往死亡的大路迈进,从没有停过。所以我们刚过完新年,代表新的一年又来了,另外一个角度是代表旧的一年已经过去了,我们还有多少重要的事、该做的事还没有做?明代有一个画家叫文嘉,他就曾经写到一首诗,也是给我们期许、提醒,他写到「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假如我们常常想着还有明天、还有明年,这个光阴可能就会在不知不觉当中就流失掉,这样就太可惜了。

我到海口去做了四个多月,突然有一个很深的体会,人生有一个遗憾,就是当你觉得很多事很重要必须做,一定要去做,但是你却没有能力去做,那个时候你会非常懊悔、非常痛苦。所以当我们有机会可以推广中国文化、可以利益众人的时候,回过头来一看,自己往后的人生没有好好利用,能力又不足,又帮不上忙,这个时候就怎么样?很难受。就好象明明看到一个人快溺死了,你却怎么样?不会游泳,无法救他。所以当我们看到我们的孩子必须要好好教导,而这个时候我们却没有学问、没有智慧,那将是人生很大的遗憾。所以我们不要让人生有这样的遗憾产生,就要赶快积极努力提升自己的智慧。因为只要有智慧,人生的问题绝对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现在人生第一要事不是赚钱,而是什么?开智慧,增长智慧。没有智慧,你人生就会下错很多抉择。你光是收拾这些错误的抉择,就可以耗掉你大半的人生。所以生涯规划第一要事是要学习,要成长,要长智慧。我们来看看一个人大学毕业以后,是比学生时代用功还是不用功?很多人是大学毕业就跟书本说拜拜了。其实,你人生很多的本事是出了社会才是真正要学习历练的时候,可是我们的态度却是停止学习,难怪人生愈走愈沉重。为什么这么多事都不如我想象,然后又不知道怎么解决,每天借酒消愁愁更愁,醒过来还是要解决。所以人生要有所取舍,要赶快拿更多的时间来好好跟圣贤人学习。

我们先有珍惜时间的态度,进一歩也要教导孩子珍惜时间。有一个家长,刚好孩子游手好闲不爱念书,这个家长很希望能够引导孩子对时间有所重视,他就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干什么?找了一条八寸长的木棍,很多小朋友一听,说:打他!打人用八寸长,太恐怖!他父亲拿了一个八寸长的木棍,就跟他说:人生就好象这一条长长的木棍,八寸代表八十岁。当你二十岁以前,你还没有能力帮助家庭、帮助社会,你只能接受大家对你的服务、对你的奉献。这一段你帮不上什么忙,所以要砍掉。就拿一个斧头把前面两寸怎么样?切断。这个动作,给他的孩子震了一下。

他接着又说:人六十岁以后年老体衰,对家庭、对社会也贡献不大,所以这一段我们也要把它去掉。就再砍了一下。接下来这一段,他的父亲又把它分成三份:接下来这些时光,你光是睡觉就用掉了三分之一,所以要砍。这个孩子开始有点紧张了。父亲接着又说:你每天要吃饭、要洗澡,要一大堆生活作息,都不能省的时间,这一段也要再砍掉。孩子就说:爸爸,你别砍了,我知道了。他爸爸说:你不知道,人还有很多时间是生病躺在病床上,这一段也要砍。他的儿子去拉他的手:爸爸,我以后不浪费时间了。儿子,你不懂,你每天又讲了多少废话。确实引导孩子要有正确的观念,也需要我们为人家长用许多的善巧方便,因为现在孩子不喜欢听大人说教,所以这些时间点我们也要好好去掌握。

另外有一位母亲,刚好她的孩子念小学一年级,早上起来孩子就磨磨蹭蹭,他妈妈一看他必然会迟到,可是也没去制止他。这样做好不好?先让他承受自己拖拖拉拉的结果。所以他妈妈就不去制止他,看他拖到什么时候。结果确实,现在小孩子连那个牙刷、牙膏上面都画得很漂亮对不对?刷牙的时候还要玩两下,结果果不其然,去上课的时候迟到了。所有的同学都去升旗了,这个妈妈跟着孩子一起到学校去,一看,孩子没有去升旗。因为他们中午有回家休息,下午再去。结果这个母亲看儿子回来蹦蹦跳跳还面带微笑,她想一定是老师没有处罚他,不然怎么一点惭愧的脸都没有。假如你是妈妈怎么办?所以教育这三个字要时时提得起来,要「慎于始」。孩子一开始的错误假如没有修正过来,等他养成习惯,你到时候就要跟他拔河,就累了。

所以这个母亲就主动打电话给他的班导师(班主任),就打来。她第一句话就跟班主任说:老师,我儿子今天迟到。那位老师就说:我知道,没关系,没关系。这位妈妈说:怎么可以没关系?接着这位班主任就说:我说没关系,是想说你是不是又要来替儿子解释说他为什么迟到了。所以你看,从老师的反应就可以看得出来,现在孩子犯错谁在帮他掩饰?这是害了他。所以接着这一位母亲就跟老师说:老师,这大有关系,你下午一定要狠狠地教训批评他。结果这个老师就哈哈大笑,他说:现在还有母亲来讨批评教训的!所以,溺爱了孩子反而会怎么样?害了他。

所以这一位小朋友下午回来,脸色怎么样?不怎么好看。然后一进门,就去拿他买的闹钟,这个闹钟终于派上用场。结果他很紧张,马上调六点半,然后心里比较安,就放在那里。他母亲看了就在那里笑,就赶快跑过来跟他说:你调六点半,待会吃饭就响了。孩子想说调六点半,明天可以叫他,没想到一天有二十四个小时,有两个六点半。所以他母亲这么一讲,他才恍然大悟:对!吃饱饭以后再来调。所以这个母亲并没有骂他,只抓住了这个机会教育点。这个孩子从此以后,不管他到哪里,他的闹钟都带在身上。所以就养成了这个好的习惯,就不会迟到,也不会赖床。所以教育孩子我们也要时时掌握这些重要的时机点。

一个人如何珍惜时间?从我们刚刚所叙述的这些故事,我们就可以掌握到,要先立志,再来也要有所计划、有所规划如何把孩子教好,我的事业也有短期、中期、长期的目标,这样你才会知道这一歩一歩如何跨过去、如何运用。接着,我们也要少讲一些无关紧要的话。你看人一打开话匣子,聊多久?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那时间很快就流失过去。所以言语「话说多,不如少」,因为可以拿这些时间再好好学习。而且,假如话说得太多,这些话又传出去,又有一大堆是是非非,你人就烦死了。

另外,也要少打烦恼。有一个实验研究的结果,是百分之五十的烦恼是烦恼未来,百分之四十的烦恼是烦恼过去,只有百分之十是用在当下。他们就做了一个实验,就叫所有的人把他现在在烦恼的事写下来,然后就放在抽屉。一个礼拜以后,他们又来上课。说:来,你们现在把上个礼拜在烦恼的事拿出来。一看,百分之九十都是不需要烦恼的。他说:好,再放回去。又过了两个礼拜(总共三个礼拜)再拿出来,一看,统统怎么样?不需要烦恼。所以中国话有一句成语叫什么?杞人忧天。就耗掉我们很多的时间跟金钱。所以应该要努力的是增长智慧,下对抉择,人生才会少走冤枉路。所以投入学习的时间绝对不能减少。这里是提到整个我们对于珍惜时间的一些观念。我们接着看下一句。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这是提到一个人的整洁习惯。俗话说的整洁为强身之本。你要爱干净,身体才不会有一些病毒或者一些细菌,造成身体的损伤。而当一个人真正爱惜身体,其实也在力行孝道,「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弟子规》也说「身有伤,贻亲忧」。所以「谨」,看经文好象都是自己的事,事实上自己跟别人是互相关联的,息息相关。所以当我们自己身体搞不好,一定会让这些至亲替我们担忧。

所以孔夫子在《论语》里面有提到一句教诲,说道「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最担忧的就是孩子的疾病,这个「疾」我们可以当作生病看,也可以当作坏习惯、坏毛病看。所以,爱整洁才不会身体受伤,然后生活有规律,这也是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再来,当你做事谨慎,就不容易犯很多过失,这也是让父母能够安心、放心。所以这个「疾」字我们可以广义来解释,就是在身体健康、在为人处世当中,都不要犯不好的过失,以致于让父母担忧了。而一个人很爱惜身体、很爱整洁,也是对别人的尊重。所谓「自重而后人重」,当你自己重视整洁,穿衣服也穿得很整齐,人家就会敬你三分。当我们自己蓬头垢面,身上又脏脏的,他人还没跟你相交往,已经对你怎么样?有所轻视,有所轻慢。所以当别人瞧不起我们,我们首先不要责怪别人,要先怎么样?先反观自照,看看自己是不是在这些礼节当中有所缺失。

「晨必盥,兼漱口」,这是把我们的口气能够保持清洁。因为人与人每天在言语当中的交谈很多,所以这一定要注意。假如孩子不刷牙,那口气很不好,到学校去,他的人际关系会怎么样?大受影响。当孩子从小人际关系不好,对他的自信心也是一种伤害。因为我们曾经带过学生,是身体都很脏,所有的同学都排斥他。所以这个习惯的养成确实也是受到家庭的影响。另外,我们成人假如有口臭,也会影响我们的人际关系。一个人有口臭,就是体内的毒素太多了,所以都溢出来了。为什么人的毒素会这么多?跟他吃的东西有关,所谓「病从口入」。其中还跟一个因素很有关系,就是吃宵夜。诸位朋友常不常吃宵夜?不常。吃宵夜的人口臭的比例很高,为什么?因为他们在晚上十点多、十一点多,甚至于在半夜才吃下这些食物,有的又吃海产,又吃大鱼大肉,一吃下去,过了一、二个小时他去睡觉。一躺下去,身体所有的功能,只有两个器官还在动。哪两个?心脏,心脏不跳就麻烦了,还有呼吸。其它的内脏都会跟你说:主人,我先关门休息一下,明天再来。所以胃也停止消化,所以这些食物、这些肉就在胃里面怎么样?在那里发酸、发臭了。因为体内,在胃里面是胃酸,食物很容易坏,而且温度又三十七度,所以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腐败。腐败以后,这些毒素就会在你的全身循环。所以吃宵夜确实对身体有不好的坏处,这个我们也要注意到。

下一句「便溺回,辄净手」。就是上完厕所,要先把手洗一洗,时时注意到手上的清洁。因为人吃东西都是会跟用手拿有关,假如手上有细菌,就容易造成身体的损害。除了上完厕所要洗手,还有哪一些时候必须要注意洗手?饭前一定要洗手。诸位朋友,你要多多去观察,因为你讲得愈细,孩子的警觉性就愈高。你不要忽略你这样一点一点提,其实孩子的记忆力特别好,都会帮你记住。因为我常常跟孩子提醒一些事,我自己都忘了,小孩都怎么样?都还会提醒我。常常看到很多大人在算钱(算钞票),然后一边翻一边怎么样?手指就舔一下,这都是不良示范,要多注意。所以这些生活习惯,要注意整洁,才能让身体健康,也可以当孩子的好榜样。我们接着看下一段经文,我们一起把它念一遍: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这是提到一个人的仪容要端庄。假如今天我在这里演讲,然后前面的扣子有两个没有扣,你们看了会怎么样?可能一半的人都走了,连穿衣服都不会穿,还讲什么课。所以古代的人很注重仪容,他们时时提醒自己要「三正」:第一个帽带要正,第二个裤带要正,第三个鞋带要正。所以时时都会检查一下,帽子有没有戴歪;然后裤子有没有扎好,不然掉下去就麻烦;然后鞋子也要绑好,不要松松垮垮的,走起路来发出声音,人家看了就会轻慢你。

刚好有一次我去上课,时间比较紧迫。在海口有一个交通工具叫摩的,你们听过没有?摩的的意思就是motorcycle的「的」,「的」就是像出租车,所以很多都是骑着摩托车载一个客人。我马上就叫了一辆摩的赶到讲课会场。到了以后,我就进去上课,没迟到。讲完课,我走下来就去厕所。结果一照镜子我的头发是翘起来的。因为一路一边坐车,风就一直吹。所以我在那里讲了两个小时,居然都没人告诉我。后来我出来就跟这些中心的老师说:你们怎么都没提醒我一下?害我出糗两个小时。所以我们处处要谨慎仪容,才不会出现这些糗事。

在春秋时代有一个大臣叫赵宣子,他是晋国的大臣。刚好那时候晋灵公在位,晋灵公年纪不大,还小,很不听话,都不知道好好爱护人民。赵宣子他很忠诚,就常常直言不讳劝他的君主。结果晋灵公居然起了歹念,派杀手鉏麑(一个很有力气的人),就要去把赵宣子刺杀。刚好早朝都是很早的时间,所以鉏麑是抓在早朝以前的时间就到了赵宣子的家里。结果一看,因为赵宣子起得太早,所以他已经把整个朝服穿得整整齐齐,正襟危坐,在闭目养神。而他这种仪容、威仪,鉏麑一看非常地感动,他说:这个赵宣子在无人见到的地方都如此恭敬,想必在有人的时候也都一定是非常地认真办理国事,对人一定都非常地谦逊、恭敬才是。所以他说这样的人绝对是国家的栋梁、是人民的主人,我不能杀他。杀了他,我就不忠了。可是因为是晋灵公,是国君交代他的事,假如他没有做,他就不信(没守信用),所以鉏麑当场就对着那棵槐树就撞头自尽。所以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体会到,当一个人仪容端庄,就能赢得他人对他的尊敬。也由于这样的恭敬态度救了自己一条身命。所以这一些生活的气节我们也不可不慎。好,这一节课我们先上到这边,谢谢。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二集)

2005/2/19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22   

诸位朋友,大家好。我们刚刚谈到:

【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所以这是一个人仪容的端庄相当重要。当你重视自己的仪容,人家就会进一步尊敬你。而当我们的仪容非常奇装异服,这样不只会让别人对你轻慢,更有可能会造成社会不良的风气。所以很多公众人物的衣着就特别重要,假如她穿得很暴露,那可能就带动整个社会不良的风气。所以公众人物必须慎思他对于整个社会的影响,应该要多谨慎自己的行为才是。而我们父母的衣着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所以当母亲的假如衣着也太暴露,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她以后穿衣服也会比较暴露,这样子对她很不好,会造成很多人对她的什么?轻浮,甚至于还会造成危险,所以穿衣服也不可不谨慎。

一个人的衣着确实会影响你的内在状态。比方说在国外,甚至于在我们一些重要的场合,都有规定一定要穿正式的服装,才能进到国际的这些场合之中,有些比较慎重的表演都会要求。比方说我们到文化中心去都应该怎么样?穿得端庄。我们去看这个节目态度也会比较专注。假如你穿个拖鞋、穿个短裤去看,那就很不恰当。所以当我们穿得整齐,内心也会恭敬。像我们去爬山的时候,可不可以穿得像我现在这个样子?那就又不恰当。因为爬山的时候要放松,这个时候就要穿适合的衣着去。

在行销界有一个销售高手叫乔其拉德,他很会卖车子。他有一次在家里睡觉,突然就惊醒起来,赶快跑到镜子前面就开始穿西装打领带。都打好了,然后开始恭恭敬敬拿起电话,打电话给他的客户。然后跟客户谈完以后,把电话放下,马上领带解开,西装脱下来,又钻到被窝里面去睡觉。他太太看了说:你疯了吗?乔其拉德就跟他太太说:客户虽然没有看到我的样子,但是假如我穿得很随便,我在言谈当中也会随便,他可以感受到。假如我非常地慎重,穿得这样西装笔挺,这样的态度也会从言语当中传递给他。所以确实衣着也会影响一个人的心理状态。当然,当他这个习惯养成了,每当他面对客户的时候,绝对都是恭恭敬敬,因为连客户看不到的地方他都是一样恭敬,这叫言行一致。

很多大学生去应征,常常都没有录取。杨老师也曾经遇到很多在才华当中还有学历都不错的大学毕业生,甚至研究生,都找不到工作。后来杨老师在他的衣着当中给他指点指点,往往就怎么样?就上了。所以纵使有好的才华,假如去应征的时候衣着不当,很可能就已经把这个机会挡在外头了。我们看下一句: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

所以就是衣服、帽子,甚至于所有日常生活用的东西,都应该让它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到处乱放,『勿乱顿,致污秽』,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脏掉。你不爱惜它,这些东西的寿命也会变得很短。所以万物,这些物品虽然没有生命,但是你善待它,它也会用得愈久。所以爱人者人恒爱之,爱物者物恒爱之。假如你每天都暴饮暴食,你的胃可以用多久?可能它三、四十年就给你罢工了。你假如很尊重它,三餐时间都很固定,不会吃得太多,也不会把它饿着了,这个胃也会好好报答你,可以用很久。所以我们也要爱惜一切东西。

当东西都有固定的位置,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就能够有条不紊。我们观察看看现在的孩子,甚至于不要说现在的孩子,像我还有这些同学、兄弟姊妹都会有一个场景,比方说要找一个作业簿找不到,开始整个家翻来翻去,翻得自己也暴跳如雷,跟谁生气?跟自己生气。这个生气还把全家的气氛都搞得很糟。所以一个小小的不注意,我们可能要耗掉的时间跟精神那就不成正比了。当这个好习惯没有养成,改天去工作,公司有一个很重要的合同放在你那里,因为你已经习惯了,下意识就把它随手一放,过了三天怎么样?忘了。很有可能到时候你找不到,你这一份工作也就保不住了。所以这一些生活的习惯确实会影响一个人一辈子。

曾经有一个小孩他在家里都不扫地,有一位长者进了他家,就跟他说:这个地这么脏,怎么不扫一扫?他就说:我这个手是拿来扫天下的。口气大不大?你看很多小孩他也说以后要当大官,要当大企业家,结果看他的房间乱七八糟。结果这一位长辈就跟他说: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连个屋子都扫不好了,还可以扫天下?相同的,连个屋子都整理不好了,怎么去当企业家?有没有可能?那不可能。

所以《弟子规》也是管理学,是基础管理学。这种有条不紊的习惯从哪里开始扎根?从小。你不要脑子里只想着以后让他念企管他就会了,现在要先打底。所以当一个企管硕士要来应征,然后他连家里、他连房间都很乱,这样的人你敢不敢用?敢不敢?那一些学到的管理学都是什么?纸上谈兵。卢叔叔曾经就跟我讲过,他说他到分公司去巡视,一定会去看这些分公司主管他的桌子有没有整理好,他的档案有没有归档好。假如连这一些小事都没有处理得有条不紊,公司的一些工作那就很难能够循规蹈矩。所以小地方大学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4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可以从小地方看到一个人的心是定的、是不乱的,还是很杂乱、很躁动,都可以从这些小动作看出来。

所以诸位朋友,你的孩子这些做人做事的能力一定要从小扎。因为一些成功的企业家他都有火眼金睛,一看就可以看得出来你孩子这些做人做事的火候到哪里,骗不了他。所以很多人觉得:我用大学、用硕士就可以让我找到很好的工作。假如他做人做事不好,铁定不会被这些很优秀的企业家录用。假如有录用,那也是没有功夫的企业家,所以这个企业也怎么样?也不会很长久。所以为孩子往后能够到一个非常有前景的企业,现在就要把他这些根基打好。

我为什么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因为我到澳洲去的时候,刚好我们要安排差不多几个礼拜就要洗碗,就把六、七十个人吃的碗都要洗一洗,还有一些煮饭的用具。比方说那个桶子这么深、这么宽,因为都快上百人吃,所以要用这么大的桶子。我这一辈子到那里去才真正洗过碗。我在那里洗碗的时候,突然体会一个人生的哲学,就是一辈子该干的,你逃都逃不掉。所以诸位朋友,该干的事啥时候干?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该干的时候要趁年轻。年轻的时候多劳动、多付出,老年福报就现前,才能享福;假如年轻的时候不勤劳,常常还挥霍,老年一定会很凄惨。所以,该干的跑不掉,我们就趁年轻好好地干,所以我在那里洗碗也洗得很欢喜。刚好有一天,卢叔叔就到厨房里面来,本来要走过去了,突然停下来对我说:看你洗碗就知道你太好命了。你看,我一个洗碗的动作,就已经把我的底细怎么样?对,因为一看笨手笨脚。所以诸位朋友,我从这里就体会到,真正有智慧的长者,你是瞒不过他的眼睛。所以当你的孩子对人恭谦,做事又很勤奋,你不要担心他往后没有人提拔,你大可放心。

「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而当一个人的生活能够有条不紊,定中就常常能生智慧。因为定就好象这个湖面很清净,没有波澜,它就能够把周遭的东西都照得清清楚楚。所以在澳洲那段时间,有一次我刚好到卢叔叔的房间去,刚好卢叔叔要拿衣服。因为那个床它里面是空心的,里面可以摆衣服,就把床拉起来,突然我看到里面的衣服摆得跟Giordano(佐丹奴)一样,跟商店里面卖衣服折得整整齐齐。所以当所有的东西都摆得如此整齐,都有定位,一想用什么马上就可以拿得到,那心随时都是很平静,就常常能够不乱,处理事情都能有条不紊。所以这个习惯相当重要,一定要从自己做起,进而也引导孩子养成这样的好习惯。我们接下来看下一句经文,一起把它念一遍: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我曾经听过一个长辈他说,他还没有结婚以前,觉得养一个老婆很轻松,因为都吃那么一点点,他觉得应该很轻松。后来娶了以后,觉得很困难,因为东西、食物很便宜,但是衣服很贵。所以他就说,他跟他的太太去买衣服的时候,他太太一看上说:买了、买了。他在旁边说:唛啦、唛啦!(不要的意思)。所以他后来才了解一个真相,女人的衣柜里面永远少一件衣服。其实我们衣服最重要的目的是保暖、是遮羞,衣服绝对不是拿来炫耀、拿来虚荣。

人往往会忘记一个事物本来的本质。比方说,有一位教授他就拿了几十个杯子。刚好上了两节课,他知道学生一定会口渴,他就把这些杯子拿出来,他说:诸位同学,你们去喝水。口渴了,所以喝水是最重要的目的,对不对?结果,他们一走过来,在那里迟迟不去装水,都在干什么?挑哪一个杯子比较漂亮。都把时间耗在哪儿?挑杯子上。就好象衣服它的目的是来保暖、来遮羞用的,可是我们在买的当中,已经忘记它本来的目的,反而沾上虚荣的习性。还曾经听说有一群女人都很有钱,然后她们一起看巴黎时装(在电视上看到时装秀),看完觉得那一件很想要,隔天就坐着飞机飞过去买。人假如这样花钱,钱会怎么样?跑光光,再有金山、银山也不够她花。因为她这样的榜样一出来,谁学得很彻底?子女一定学得彻底。所以,铁定富不过几代?你们现在判断正确,富不过一代。所以我们穿衣服,「上循分,下称家」,依据我们的经济状况去买衣服,绝对不要打肿脸充胖子,这样就不好。接下来。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对饮食要追求均衡,绝对不可偏食。当然吃的过程,也要吃个七分饱、八分饱就好,不要吃撑了,这样胃会伤到。所以在饮食当中,我们也是要有所节度,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病从口入」,我们吃东西也要有判断力,要把营养吃下去,不要把毒素吃下来。很多人吃东西都是骗肚子,反正饱了就好。很多的食物它含有很多毒素、很多致癌物,可能我们都不知道。所以我们常常也听到「垃圾食物」,你有没有在吃垃圾食物?现在有统计出来叫十大垃圾食物,哪十大?我们来看一看,不过你们心里要有准备,不要我讲完之后,你说:我活不下去了,都是我最爱吃的。

第一个油炸类。现在医院里面一位难求的就是心血管疾病,油炸类的东西吃多了,容易让血管阻塞,中风、动脉硬化都跟这个有关,所以油炸类的东西少吃(你假如说不吃,他会很有压力)。第二个腌制类的东西。腌得很咸的,它会造成、会导致鼻咽癌的可能性,或者导致溃疡,所以这方面的东西也少吃。有一些腌制的它比较天然,那就比较没关系,你还是要了解一下它的制作过程。

再来第三个肉制品。诸位朋友,一个新鲜的肉放在空气中,多久就臭了?差不多三个小时左右。结果这些肉制品居然可以放多久?有的放三年,有的放五年。什么力量造成的?放了很多防腐剂。所以听说现在制造木乃伊也不需要放防腐剂了,很多人死了以后就不烂,长期吃这些防腐剂。这肉制品里面还含有亚硝酸盐,这是三大致癌物之一。因为我们现在也可以了解到癌症的比率有多高?四分之一。有没有最新数字?已经往三分之一迈进了。对。癌症是不是抽签的?是不是?「真衰,我得了癌症」。有果必有因,所以当你饮食很注意,然后心情又很好,常常读诵《弟子规》,不看别人的缺点,就看自己的,这样就不会心情那么不好。因为看到自己缺点就努力去改,你就会有成长的喜悦。因为癌症的病因,除了饮食之外,还有一个比饮食更厉害的,情绪,所以要管好我们这颗心。心又好,吃的又注意,保证你跟癌症是绝缘体。所以诸位朋友,你有没有信心不得癌症?有,掌声鼓励一下。

第四个饼干类。因为很多饼干现在都特别顺着消费者的口味,所以饼干之外又夹一大堆夹心酥,这里面都是很多的糖精、很多的热量,所以吃多了,这些醣类会转成脂肪,所以现在人都愈来愈胖。吃甜食的风气从哪里传过来的?欧美真是很会吃甜食,所以你一看我们这里的胖子跟他们比起来,实在不够看。他们有时候坐飞机要坐好几个位置,那看起来很恐怖。所以人确确实实不能重欲望,那会苦了自己,可能又会连累亲人。假如一个男士中年的时候中风离去,那又是人间的不幸。所以今天要劝先生在饮食方面要有节制,这也是很重要。当然,你要劝先生也要有善巧方便,所以要把女人最大的本事用出来,叫温柔。你就要告诉他:先生,有你,我的人生是彩色的;没有你,我的人生会是黑白的。你看我们的儿子女儿多可爱,所以你的健康就是全家的幸福。你的先生愈听愈欢喜,你再慢慢叫他把一些不好的食物戒掉。

第五个汽水可乐类。这个食物我的印象最深刻,因为我就是受害者,你们有没有看出来?人瘦脾胃一定不好。所以我以前去参加亲友喜宴,菜还没有上来,我都吃饱了,厉不厉害?而且还会打嗝。所以该吃的没吃,不该吃的喝一堆。因为汽水有刺激性、酸性,所以把胃壁都磨薄、磨破了。所以我在初中的时候胃就发炎了。记忆还很深刻,都是爷爷奶奶拿着那种煮烂的粥来给我吃。所以你看,一个人不健康,确实对不起家人。我有这么惨痛的教训,希望我们的小孩不要再犯。你看我那个汽水到现在气还没有排完,都还在胃里面。所以,父母亲一个正确的饮食观念是孩子一生的幸福。

再来第六个方便面。这个汽水类我再补充一下,诸位所喝的橘子汽水、柠檬汽水都是什么做的?都是石油做的,绝对不是苹果,绝对不是橘子,都是从石油里面提炼出来的一个酚,那个味道就跟橘子一样,就跟很多水果一样。因为我曾经去买过这一些用品,然后我就现场制造橘子汽水给我的学生看。就看我这样,拿着一瓶一瓶的化学物质,做出了香喷喷的橘子汽水。所谓眼见为凭,所以要做给学生看,他们才有所警惕。

第六类是方便面,方便面热量太高,而且添加很多的防腐剂,就对身体不好。第七个罐头类的食品,这也是含有很多的防腐剂。第八个话梅蜜饯类。也有很多报导说制造话梅的地方环境都很脏乱,不小心,那个蟑螂的脚。所以这个话梅蜜饯做出来,连这些昆虫都不吃,你看它们的判断力比人还好。因为它吃一颗可能就翘辫子了,你吃一百颗还不会翘辫子,所以它们自然而然感受到这个食物的毒素太多,就不会去吃。

第九个冷冻食品。人体它是一台机器,打个比喻,假如今天转动的马达,你马上拿一盆冷水把它浇下去,然后它又热了一下,你又再拿一盆冷水喷下去,请问这个引擎能用得久吗?本来可以用十年,可能用三年就报销了。人体也是一个机器,它都在三十七度左右。你每次冰水喝下去,有没有听到?这些冰一吃下去,它会耗损你体内很多的能量,所以你的体质就一点一滴在下滑。所以这都是我椎心之痛,以前读书也没有老师教我,我应该是满受教的才对。所以我在大学时代才开始学习这些知识,也确实那些东西我都不碰了,这叫亡羊补牢,犹未晚矣。

女性现在有很多妇女病,跟吃冰有关系。尤其女性在生理期的时候,那几天也是一个排毒的日子,有很多的毒素要排出去,结果这时候你还吃冰,热胀冷缩,所以你吃太多冰下去,子宫会收缩,所以该排的没排出去。当它关起来以后,它会说我二十八天以后才开。所以这一些没排出去的毒会留在体内多久?假如顺利的话就二十八天。而这些毒素就在你的体内循环,所以才会有一大堆妇女的疾病。诸位女性同胞,不要很沉重地看着我,您该下人生的抉择。

第十个烧烤类的食品。烧烤类的食物,一只烤鸡腿相当于六十支香烟的毒,这都是统计出来的;然后它里面所含有的致癌物是三大致癌物之首,所以吃这些东西确实是损害身体。我们人生已经体会到有太多的事要做,要让人生活得很有价值,首先就必须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来当基础。所以当你实在忍不住要吃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想到一句文天祥的话,「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还有很多事该做,所以身体不能搞坏。这个时候你可能就可以退出来不吃。

「对饮食,勿拣择;食适可,勿过则」;『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这个酒我们说是穿肠毒药,所以孩子从小绝对不能染上喝酒的习惯。而且喝酒不只伤自己的身体,还会造成别人生命财产的危险。所以很多交通事故都跟什么有关?饮酒有关。酒会乱性,酒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所以从小就要不饮酒。当然,酒有时候是药用,这就比较没有关系。在一些很寒冷的地方,他们会喝一点小酒促进血液循环。当然,我们在台湾应该不用促进血液循环,我们台湾是宝岛,四季如春,还不至于这么样的寒冷。

除了酒不可以喝,一些坏的东西也要远离。比方说烟也不能抽,伤身体,而且又不只伤身体,又怎么样?危害到别人的健康。所以你看抽烟的人没得肺癌,他家里的妻儿得了肺癌。有没有可能?有!他吸进去的还会吐出来,他这些亲人吸进去的都不吐出来。所以确确实实我们是群体的生活,一个人的行为绝对会造成其它人的影响。到底我们是要好的影响,还是要坏的影响?当然人要有志气,一定要做好的影响。

我有一次在海口坐公车,就看到一个人在那里抽烟,怎么办?「国家兴亡」,虽然我人在异乡,举目无亲,但是也要有正义感,所以我就走过去请他不要抽烟。其实他们没学过《弟子规》,「有心非,名为恶」,明明公车上都写的什么?禁止吸烟。但是我假如走过去跟他说:先生,你不识字吗?那我可能就有危险。所以我走过去就跟他说:这位先生,不好意思,我有气喘,可不可以不要抽烟?结果这个先生可能没遇过人家劝他不抽烟,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所以就突然又想对我发脾气又不想发,然后就这样讲得不清不楚。然后我看他已经有一点气愤,我就还是对他保持和善,缓缓地把我的脸移过来,继续坐车。但是我们相信「人之初,性本善」,所以我开始用我的真心帮他祈求,然后他一定会善根流露不抽烟,就开始唤醒他的觉悟。结果突然过了一段时间,我稍微吸气一下,没有味道了,后来一看,他已经没抽了。下了车,跟我同车的两个朋友他就跟我说:这个抽烟的先生瞄了你两次。就这样偷偷地瞄我,这个时候我们气定神闲,会激起他的惭愧心,后来,他看了以后就把烟熄掉了。所以确确实实社会的风气都靠每个人去经营。

结果我们中心的老师听完以后,他也很有使命感,要劝人家不要抽烟。结果有一天他坐上公车,看到有一个人吸烟,马上走过去也跟他说:先生,我有气喘。这叫善巧方便,请他不要抽烟,那先生马上把它弄掉。结果他才刚坐下去,突然又有第二个人把烟拿起来,他又走过去劝戒他,那个人熄掉了。突然又要坐下来,上来了几个人,第三个人又拿起来,他在心里想:是不是老天爷要考验我有没有真正的决心?他就跑过去叫那个人不要抽烟。结果第四个人拿起烟来,第一个人说:不要抽烟了。我们坚定的心才能唤醒每个人的公德心,所以也不要小看自己的力量。我们接着看下一段经文:

【歩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这句经文最主要教导一个人站有站姿,坐有坐姿。我们的老祖宗也做了一个很好的比喻,给我们很好的提醒,叫做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其实这样的习惯就是最道法自然,对身体最好。因为「立如松」,所以你的脊椎很直,才不会造成脊椎侧弯。现在得骨刺的人多不多?很多。为什么?诸位有机会到公车站去看一看就知道,一排的人在那里排队准备搭车,每个人站的样子怎么样?都不一样,都是站的歪一边的多。所以我们看现在很多年轻人好象骨头软掉一样,看到什么东西都要靠一下,所以骨头长期弯掉。我们上一代教孩子,站没站好,眼睛就瞪过去了;筷子没有拿好就敲下去。所以这些习惯从小养成,长大了就很自然。从小没养成,长大就很辛苦。你们看得出来我很辛苦吗?我就是「立如松」没做好,所以诸位朋友,以后看到我驼背,不要客气,把你的如来神掌拿出来,提醒我一下。因为这个身体好好照顾好,这样才对父母有交代,也对支持我们的人、爱护我们的人有交代。

所以立如松。怎么站是标准的、是比较好的?我今天示范,你们不要介意。这个站,男众站,脚与肩同宽,然后要挺胸,这个气势叫做顶天立地。假如你这样子去跟人家谈判、去跟人家谈生意,人家看你这样气宇非凡,比较值得信任。假如你今天去谈判,腰是弯下来:我们今天来谈一笔大生意。他都没什么兴趣。所以我们这种威仪也是让人家能够信任。所以与肩同宽,然后头不要抬得太仰,对后面的血管不好,就直视前方。你要跟人家谈判以前就站好,就观想前面是一个浩瀚的大海,我的心就跟它一样,这是男士的站法。那女士呢?女士就站一只脚前面一只脚后面,可以这样站。这个手怎么放?让人家看起来就觉得很可以打听看看,或者直接就这样平着就好了。所以你看人家选美的时候,选美小姐都站得很端庄,这也很重要。这是站的姿势,立如松。「卧如弓」,躺着的时候我们是右胁,因为假如你躺左胁,会压到你的心脏跟胃会不舒服,所以都是躺右胁,其实这样对身体是最好的,卧如弓。「行如风」,这个「风」就是速度很快,但是不会有很大的声响。所以我们常常也要放轻脚步。我们常常比较晚的时候,听到邻居上楼,确确实实脚步都很大声,但是我们要体谅他,因为他觉得人生苦短。你要赶快把《弟子规》介绍给他,他才会知道养孩子没有这么困难。所以我们行为动作也要处处能观照到有没有造成别人的负担。这是行如风。走的时候,男士是顺着一条线的两边走,女士是踏在这一条线上走,这就会显得比较优雅。男士在走的时候不要肩膀左右晃,这样走起路来,人家看了眼睛都花掉了。

再来是「坐如钟」,坐如钟。我们来示范一下怎么坐。我先示范一下女士怎么坐。女士坐的时候脚要并拢,然后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轻轻放在你的左腿上。你们觉得我嫁不嫁得出去?有一位老师他就是开古筝学校,他对他们的员工都有做礼仪训练,所以跟家长做座谈,很多的学生家长一起来开会,他们整排的老师都是这样子坐。结果开完会,这些家长都跑过来说:李老师,你这些员工去哪里找的,怎么这么端庄?在这个开会过程,本来一开始很多妈妈就随便坐,什么姿势都有(我就不示范了),但是看到所有的老师都坐得这么端庄,慢慢地这些家长,本来都是躺在后面,开始往前,所以这个环境的影响确实潜移默化。我们坐有坐相,你的家庭风气才会坐有坐相。假如你父亲坐的时候把脚都抬到桌上来,那你的孩子可能就学坏了。他们的家长又跟他说:把孩子交给你们,我们很放心。所以你看,我们的言语行为、我们的仪容就已经在增加别人对我们的信任。好,我们明天再示范男生怎么坐。好,谢谢大家。


--------------------------------------------------------------------------------

  

细讲《弟子规》

蔡礼旭老师主讲

(第二十三集)

2005/2/20   台南净宗学会   档名:52-116-23   

诸位朋友,大家早。昨天我们的经文是讲到: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立端正』,我们稍微复习一下。在女士,站的时候可以这样子站,然后这个手,右手放在左手上面,您穿裙装的话可以放低一点,假如穿裤装,手可以抬高一点,这是女士,也可以直接这样平站就可以,也可以双手自然下垂,也可以,反正我们就是动作要优雅就对了,这样子站就可以。男士要有大丈夫的气概,所以双脚与肩同宽,直视前方,这是站的姿势。

再来,我们昨天示范到坐。昨天也提到我们老祖宗教导我们要「立如松,卧如弓,行如风,坐如钟」。昨天是先提到了女士的坐法,双脚要并拢,也是右手放在左手上面,然后放在左脚上,这是女士的坐法。我们今天示范男士的坐法。男士的坐法,双脚可以微微打开,然后双手很自然放在你的大腿上。诸位朋友,这个姿势你有没有熟悉的感觉?在三十年前,家庭里面在照团体照的时候,谁的姿势都是这样?父亲的姿势都是这样,那时候坐这个样子很有威严。我刚好在汕头讲课,我也是很标准就坐这样,结果那个摄影师一直叫我脚合起来,脚合起来。我不知如何是好,我就慢慢稍微合一点,但是也不可以太合,你看男生假如坐这样,感觉怎么样?好象很小家子气。好,这是坐的姿势。

在坐的姿势当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细节。就像经句上提到的『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勿践阈」,在站或者在坐的时候不要去踩东西。比方说,古代有那个门槛,你踩这样,那个姿势就很难看,也让人家觉得你很轻慢、很随便。而且东西让你踩久了会怎么样?容易坏掉,所以这也是一个惜物的态度。现在很多小孩子坐在椅子上,他可能脚是踏在椅子的杆子或者桌子的杆子上,所以这都要及时修正。像我们在带读经班,看起来都坐得不错,可是往底下一看,那就千奇百怪都出来了。有的念的时候脚底下是在那里左右晃腿「弟子规,圣人训」,有的就踩在椅子,还有桌子的杆子上。还有情况是突然上课上到一半,有孩子的椅子就倒下去了,为什么?那个椅子的杆被他踩断了,就倒下去。所以孩子很多动作我们都要适时给他修正,他才会习惯成自然。所以勿践阈。他已经习惯的话,你要不厌其烦地提醒才行。

「勿跛倚」,就是站的时候歪一边或者靠东西,这都很不好。当他连站的时候都这么随意、这么随便,你敢把重要的事情给他做吗?相信小事都这么忽略,大事的时候也不可能突然变谨慎。所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一个人大的能力也都是从小地方开始扎起,一个人不好的行为也都是从生活细节开始忽略掉的。下一句「勿箕踞」。箕是畚箕。畚箕,因为它那个口开得很大,所以勿箕踞的意思就是坐下去两脚不要开得很开,这我就不要示范了。你开得很开,看起来就很不文雅,假如又是女性,可能就要惹人非议,人家讲我们的闲话就不好。「勿摇髀」,就是坐下来的时候会晃腿,有的还不是左右晃,还会怎么样?上下晃。我们曾经去参加会议,旁边有一些主管从头晃到尾,我们头都有点晕了。假如你在上课的时候,前面的人也是在那里一直晃,你可能会很难受。所以这个习惯要改掉。

人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一个人讲话要必须在那里晃?他的内心状态怎么样?焦躁不安。当他内心焦躁不安,跟你在谈话的时候,其实都是在应付,不得不做。而很多他觉得很重要的事,比方说孩子的教育或者家庭夫妻关系,他都没有办法解决,所以一直都挂在心上,但是每天又不得不把这些必须要赶快去忙的事情去做,他的心就一直没有办法完全专注在当下去用心,所以他一焦躁,身体就开始晃动了。所以现在的人确实也是生活得很不简单,因为要让心安下来,这是一个很大的工程。所以,一来要提升我们的智慧,二来也要从外在的行为时时保持警觉性,常常观照自己的言语还有自己的肢体、动作是不是有不恰当之处,久而久之,你的这些言语行为就会内化,时时保持一个恭敬,保持礼节的分寸。所以「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经文里面还有提到『揖深圆,拜恭敬』。鞠躬的时候,我们要鞠下去,这叫九十度鞠躬。有一位朋友他第一天来上课,看到别人都互相问候,他也是跟人家点一个头。后来第五天上完课要回去的时候,他就到我们老师前面来,他说他前面鞠的躬都不算数,因为不是打从内心的恭敬,所以现在要很正式对我们讲课的老师行三鞠躬礼。所以我们这个鞠躬的动作是不是从内心出来,自己知道,别人也感受得到。礼节确确实实不是做表面的,而是要「诚于中,形于外」。这是提到我们整个威仪的部分。接下来我们就下一段经文,先读诵一遍:

【缓揭帘。勿有声。宽转弯。勿触棱。执虚器。如执盈。入虚室。如有人。事勿忙。忙多错。勿畏难。勿轻略。斗闹场。绝勿近。邪僻事。绝勿问。】

我们看这一段经文,它大体上就是让我们养成一种心细胆大的态度,我们常讲要胆大心细,所以在做很多动作尽量要放柔和、放恭敬。但是面对一些挑战的时候要不怕困难,所以『勿畏难』。因为心细,所以做事很谨慎,自然而然就不会出状况,所以胆大心细都是在生活的细微之处开始培养。

我们来看第一句『缓揭帘,勿有声』。当我们在揭帘子的时候要轻手轻脚,拉,不要发出太大的声响。因为人都是群居在一起,互相工作,互相生活,所以我们的一举一动是不是造成别人的困扰、别人的烦恼?这我们要有这样的敏感度去观照。比方说,旁边有人在睡觉,你开帘子的时候,嚓!他说不定已经两三天没睡好,好不容易入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3 19:06 , Processed in 0.17165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