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yuanjue

转帖:禅宗祖师憨山大师与准提法的因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与徐明宇侍御

    故学道人。必定生处要熟。熟处要生。便是入门下手初步。其次消磨习气。必定要念力为主。或古人话头。或单提一咒。切切记心。时时在念。久久此念纯熟。中心有主。则于遇境逢缘。内不出。外不入。中闲一念。炯炯孤明。一切应事接物。如镜现像。不将不迎。来无所黏。去无踪迹。此便是最初得力处也。若于微细情想。潜滋暗长。不自觉时。或己知己见。吝惜护痛。不肯一刀两段。此便是因循软暖。自恕自欺。处者里最要吃紧著眼。决不可放过。亦不可被他瞒过。若轻放恕过。便是自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答徐明衡司马

日承枉顾荒山。一见慧光独露。表里洞然。如冰壶玉鉴。自是般若中人。非一世二世善根熏修者。及闻眇论所吐。一片金刚心地。发为忠肝义胆。但有忠君爱国一念。不复知有身家计。真乘愿力而来。救苦众生。诚现宰官而作佛事者也。远惠德音。知法体多病。且云心强骨弱。此在有漏形骸。本来浮脆。理固然也。顾此血肉之躯。原是妄想凝结。念念熏蒸。故少乖调摄。则大不知恩。


况外欲薄[飢-几+蜀]。增益病本。唯佛一人。纯一以金刚心地。念念熏变。故令此身全成坚固。舍利得不坏耳。尝闻圣道之真以治身。其土苴以为天下国家。此乃本末之论。惟今志欲利人。先立其本。在所养坚固深厚。而后忘身从事。


老子云。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必有道矣。惟座下志大愿大。必心大身细而后可。此在中有所守。而外以事试之。则渐入佳境。譬如架阁。必先因其基耳。愚意愿座下从今发心。单持一咒。或准提。或金刚秽迹。含之于心。二六时中。念念不忘。久之发强刚毅之气。自然熏发。不待强而自强矣。知高明信心笃厚。故敢妄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海虞尊胜庵记

海虞僻处东隅。佛化固未易及也。予顷过而观焉。则彼从事三宝者。独盛于他。比闾相尚。盖乡多荐绅先生。素为护法。有以观感而兴起者。信乎佛性本有。法化普周。草芥微尘。皆成佛种。第在开导者何如耳。

今尊胜庵。乃月辉法师明公所创。公为邑之陈氏子。幼即喃喃唱佛名。及教习诸业。皆不谙。独志出世。年十七。礼玉峰庵一源和尚为师。礼云栖大师授具戒。复诣南都。亲雪浪法师讲肆。习贤首教义。苦志七年。己亥秋。归省母氏。于虞山阳露台。掩关三年。参究西来祖意。壬寅。复往诸方。所至见老病者。丛林多不纳。无所依归。因发愿。傥有把茅。当与十方老病共之。惜未就。因循十年。

壬子秋。邑孝廉翁兆吉。愿舍寺前空地。约十亩。建十方禅院。及养老静室。公喜。以为得地。可酬宿愿。邑乘载有尊胜庵。久废。开基入地丈余。得古井一口。水甚甘冽。疑即旧址也。沧海桑田。岂劫运哉。启工于万历丁巳夏。落成于戊午秋。以公生平持尊胜咒。遂以尊胜名。走书乞予以记之。

曰。大地众生。无一人而无佛性。十方世界。无一尘而非道场。第在机缘会合。感应道交。则弹指出现。以翁君之舍地。何必祇园。以明公之建化。何俟百丈。即以禅侣安居。六时礼诵。经声佛号。钟鼓交参。使老者佚。病者安。愚者智。惰者勤。劳者息。饥者食。渴者饮。何莫而非尊胜功德耶。使云栖之清规不坠。灵山之法道常存。若天帝拈一茎草为梵刹。殊未可以思议较计求之也。且以上祝 尧年。下与斯民共跻仁寿。又为大海潜流。润泽无穷。予也不敏。何得而名焉。
回复 支持 反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顶尊胜陀罗尼咒跋

诸佛同证秘密心印。得成无上菩提。含之以为三德秘藏。吐之以为万行庄严。持之以为利生事业。诵之以为洁己妙行。是故一切诸佛因之而成道。一切菩萨因之而转邪。此则凡所谓密咒者。皆称尊胜。而此咒者。出自毗卢灌顶。为法身所演。

又尊胜中之尊胜者也。若书之幡幢。风之所到。影之所临。触之者。皆能离苦得乐。又况行之持之。于心含之。而为心印者耶。故首楞严曰。若有众生欲习难除。但当一心。诵我佛顶光聚秘密神咒。淫火顿除。如汤消冰。应念化成无上知觉。

噫。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今一持此咒。则命根顿断。生死永离。又何况彼区区贪嗔痴慢。不化为无上菩提真种子耶。行人明宽。持此有年。今乞海印老人书写此卷。将终身佩带。持诵不忘。老人嘉其志行。助其坚强。乃为书之。又赘之以此。将以策前程示来学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千手大悲菩萨赞

  古娄居士正法。以夙习缘。一心顶礼。千手大悲菩萨。心持神咒。精勤有年。冀仗威神。一生取办。因思诸佛菩萨。救护众生。原无定法。如溺大海。随得何物依凭。必登彼岸。又如雪山众草。无不是药。是知众生有能愿出生死者。不论参禅念佛持咒诵经。苟能的信自心。坚强不退。未有不出生死者。况恃大士同体大悲加持之力。及神咒力。岂不一生取办乎。居士来参匡山。请益老人。无法可说。乃为作此赞贻之。若了明暗不二之旨。则圣凡路绝。生死情枯。则日用头头通身毛孔。皆大士手眼光明赫奕时也。居士应如是观。一心具足。不假外也。赞曰。
  众生烦恼。八万四千。以黑暗故。六道周旋。在大士身。变成手眼。毛孔光明。随黑暗转。是故众生。有苦必呼。随呼而应。其暗顿无。众生大士。原非两般。明来暗去。应念现前。诸有智者。但求诸己。凡圣二途。本无彼此。如灯破暗。两不相到。以无二故。乃见其妙。能如是观。大士即己。礼拜持名。如水入水。但从众苦。极处一提。光明照耀。日夜无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臂观音大士赞

通身手眼。何只有四。于无尽中。聊尔如是。宝杵空魔。真经无字。总是神通。不思议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梦境与准提法(1)


出自《憨山老人自叙年谱实录》

      予自住山,至书经,屡有嘉梦。初一夕,梦入金刚窟,石门,榜大般若寺,及入,则见广大如空,殿宇楼阁,庄殿无此。正殿中,唯大床座,见清凉大师椅卧床上,妙师侍立于左,予急趋入礼拜,立右。闻大师开示,初入法界圆融观境,谓佛刹互入,主伴交参,往来不动之相。随说其境,即现睹于目前。自知身心交泰涉入。示毕,妙师问曰,此何境界。大师笑曰,无境界境界。及觉后,自见心境融彻,无复疑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梦境与准提法(2)


出处同上

      又一夕,梦自身履空上升,高高无极,落下,则见十方迥无所有,唯地平如镜,琉璃莹彻。远望唯一广大楼阁,阁量如空。阁中尽其世间所有人物事业,乃至最小市井鄙事,皆包其中,往来无外。

      于阁中设一高座,紫金焰色,予心为金刚宝座。其阁庄严妙丽,不可思议。予欢喜欲近,心中思惟,如何清凉界中,有此杂秽耶。才作此念,其阁即远。寻复自思曰,净秽自我心生耳,其阁即近。顷之,见座前侍列僧众,身最高大,端严无比。

       忽有一比丘,从座后出,捧经一卷而下,授予曰,和尚即说此经,特命授汝。予接之,展视,乃金书梵字,不识也,遂怀之,因问和尚为谁。曰,弥勒。予喜,随比丘而上,至阁陛,瞑目敛念而立。忽闻磬声,开目视之,见弥勒已登座矣。

      予即瞻礼,仰视其面,晃耀紫金色,世无可比者。礼毕,自念今者特为我说,则我为当机,遂长跪,取卷展之。闻其说曰:“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依识染,依智净,染有生死,净无诸佛。”至此,则身心忽空,但闻空中音声历历,及觉,恍然言犹在耳也。自此,识智之分,了然心目矣,且知所至,乃兜率天,弥勒佛阁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开悟前后的梦境与准提法(3)


       又一夕,梦僧来报云,北台顶,文殊菩萨设浴,请赴。随至,则入一广大清净殿堂,香气充满。侍者皆梵僧,即引至浴室,解衣入浴,见有一人先在池中,视之,为女子也。

      予心恶之,不欲入,其池中人,故泛其形,则知为男也,乃入,共浴。其人以手戽水洗予,从头而下,灌入五内,如洗肉桶,五藏一一荡涤无遗。止存一皮,如琉璃笼,洞然透彻。时则池中人呼茶,见一梵僧,擎髑髅半边,如剖瓜状。

       视之,脑髓淋漓,心甚厌之。其僧乃以手指剜取示予曰,此不净耶,即入口啖之。如是,随取随啖,其甘如饴。脑已食尽,惟存血水,其池中人曰,可与之。僧乃授予。予接而饮之,其味如甘露。饮而下,透身毛孔,一一横流。饮毕,梵僧搓背,大拍一掌,予即觉。时则通身汗流如水,五内洞然。自此,身心如洗,轻怏无喻矣。如是者。吉兆居多。总之,皆与诸圣酬酢,尝闻佛言,常有是好梦,信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憨山大师秽迹金刚神咒治疗癫僧弟子



       《憨山大师年谱疏》提及,一日憨山大师在宗镜堂升座,两僧夹扶一僧,历阶而上,颠狂不已,其两道友乞请本师(指憨山大师本人)引救,云此僧持「大悲咒」五年,素无败行,不知何故着魔至此,憨山大师曰,此病可医,即命侍者于堂中遍询,得习持「除秽金刚神咒」者三人来前,本师因于座间先自持,令习者传教之,初传不省,本师以扇于案上震威一击,提授一句,传之,便应声如响,习者因逐句传竟,颠僧如梦斯觉,顶礼而退。
        ──详《憨山大师年谱疏》页一一八。台北新文丰出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7 05:22 , Processed in 0.143813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