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wlxg20130220

达真堪布点石成金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还要感受恶果。应该把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他,这样我们才能了缘、了债,才能不再造恶业。
     
     
  
  
  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
  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这样才能改变相续,才能
改变命运。
  
  
  
  
  我们经常处在这种状态中:未得到的东西非常想得到,已经得到的东西又害怕失去,这种患得患失也是一种痛苦。这是因为有贪心,有吝啬心。
  我们都不敢舍弃。如果你不怕失去、不怕得不到,心里的这种障碍就放下了;放下的同时,就能够拥有了,就不用舍弃了。因为真正的福报在自己的相续中,在阿赖耶识中,它不是说舍就可以舍掉的。该得到的一定会得到,不该得到的不会得到的;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不会是你的。现在你认为自己得到了,其实这些东西不一定是你的,也不一定属于你的福报,所以没有必要去执着现有的这些福报。
  我们作为修行人,不要特意去想这个果。为什么说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呢?菩萨不敢种恶因,不敢结恶缘,这是他特别在意的地方。果出现了,能解决的就解决,解决不了的也无法逃避。而凡夫不怕种恶因,不怕结恶缘,只怕感受果报。
  我们现在不能超越因果,但是可以转变因果。怎么转变?从因地转变。因改变了,果自然就变了。我们生活中有一些坎坷、艰难或痛苦,这时你想摆脱、逃避是没有用的。若是通过忏悔,真正把恶因、恶缘消掉了,显现的果报自然会改变。你要改变这样的现实,就要从因上入手,从因地上改变。你想掌握将来的命运,也要从因上入手,从因上改变。你懂得了因果,懂得了这些道理,心态自然就放下了。没有必要怕失去,怕得不到。
  我们现在要做的是什么?就是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作为凡夫,也许很多时候做不到,还会种下一些恶因,还会结下一些恶缘;但是我们尽量去忏悔,尽量去种善根、结善缘,这样才能改变相续,才能改变命运。如是因,如是果,谁造谁受,又何必要患得患失、烦恼痛苦呢?
  
  
  
     
  怎样从不好的果报中解脱
  我们现在所遭受、感受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业力所
现,因业力所感,都是自己的业。想改变这一切,就要
发自内心地去忏悔。
  
  
  
         
  有些人拥有的受用容易失去,总是处于贫困之中;有些人总想赚钱,却想尽办法也赚不到钱;有些人暂时赚到了一些钱,却很快失去,又变成了一个穷人……这是业力,是过去世中偷盗、欺骗他人的果报。若是想解决这个问题,就去忏悔,以后就不用再感受这种贫穷、破财的果报了。
  有的人配偶懒惰、丑陋,夫妻关系也不和睦,整天闹离婚,离还离不了,不停地被折磨着,这是过去世中邪淫的果报。有的人去找算命的,问用什么办法能留住他。这都不是究竟的方法,究竟的方法是你应该忏悔自己过去世中造下的邪淫的恶业,并且下决心永不再造。  
  有的人经常遭受诽谤、欺骗,心里委屈、怨恨得不得了。“为什么无缘无故地诽谤、欺骗我?”有人诽谤你、欺骗你,总说你不爱听、让你生气的话,这都是自作自受,是你过去世中说过妄语、欺骗他人的果报,是自己的业力,没有什么可怨恨、可委屈的!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就要猛厉地忏悔自己往昔所造下的恶业,把这些业都忏悔掉了,果自然就结束了,就不会有人诽谤你或欺骗你了。   
  有的人即使说实话也得不到他人的信任,自己又怨恨,又委屈:“我说的都是实话,怎么不相信呢?”这都是自己的因果,也是业障。不会有人相信你的,因为你在过去世中说过绮语。若是再诽谤、欺骗他人,就是错上加错。想解决这个问题,摆脱这种局面,就要发自内心地忏悔。因结束了,果自然就结束了,再也不会有这种现象发生了。
  我们经常在生活、工作中听到不好听的话,自己所做的或所说的,不知不觉地就有人挑理或引起争论等,然后自己想不通。这是往昔说恶语的果报,若是想解决,就要忏悔自己往昔恶口骂人等恶业,这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有些人一说话,别人就喜欢听,虽然话不多,但是有分量。有的人爱讲话,但是没有口才,说话没有分量,说了半天,别人也不喜欢听,也不相信,自己很委屈、很苦恼。这是绮语的果报。
  很多人总有违缘、有障碍,事事不称心、不如意,总是事与愿违,这是贪心的果报。有些人在这里害怕,在那里也害怕;人少时害怕,人多时也害怕;在家里害怕,在外面也害怕。心一直处在恐怖和畏惧当中,经常遭受伤害,这是害心的果报。有些人很想有知识、有智慧、有正知正见,有正确的思想和概念,但是结果总相反,得到的却是邪知邪见等非理作意,这是邪见的果报。
  我们现在所遭受、感受的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业力所现,因业力所感,都是自己的业。修行不离消业,不离忏悔。忏悔是发现自己今世和往昔所造的恶业,然后消除这些恶业。忏悔是改错,要有誓不再犯的决心。为什么佛讲八万四千法门?因为众生的根基不同,因缘不同,所以佛讲的方法也不同。但里面都有消业、忏悔的成分,都离不开消业和忏悔。
  懂得忏悔的人,就是懂得改变因果、改变命运的人。改变心态、改变因果、改变命运、改变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忏悔,只有通过忏悔,最终才能彻底圆满。
     
     
  
  
  
  
  
  
  
  正视偷盗的果报
  偷盗会导致贫穷。只是求财是没有用的!无论是在
家里,还是在单位,从内心里不求回报地付出,同时要
忏悔、消除偷盗的恶业,才能穷尽贫穷的果报。
  
  
  
  
  很多人家里很贫困,特别想改变现状,想发财。因此采取了各种方法,起早贪黑地积累财富,但是始终没赚到钱,也没发财,还是那么贫穷。这是什么原因?就是往昔偷盗的果报。
  偷盗是指将不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别人的财物、受用,在没有经过对方同意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渠道、手段据为己有。自己亲自偷盗,指使别人偷盗,或者因别人偷盗自己跟着欢喜,都属于偷盗的行为。国王、大臣派出军队以武力抢夺,有权势的人利用职务收受贿赂,各种偷税、漏税以及在暗处偷偷摸摸地将他人的东西据为己有,在做买卖的过程中,不择手段地骗取他人的财物等,都属于偷盗。
  因贪心、嗔恨心、愚痴而偷盗的异熟果报是死后堕落三恶趣——地狱、饿鬼、旁生道。
  同行等流果就是今世沿袭过去的恶习,从小就喜欢偷鸡摸狗,感受等流果就是非常贫困,甚至一无所有。例如,有些人虽然有一点点钱财,但不是被别人抢走了,就是被别人偷走了或者骗走了。自己还想不通:“为什么不骗别人,偏偏骗我呢?”这是有因缘的,是你自己的因果。虽然同样是上班、工作、做生意,但是有些人能挣到钱,有些人挣不到钱;有些人能发财,有些人不能发财。有些人虽然没有太多的付出,却利润丰厚。很多人认为老天爷不公平,其实不是老天爷不公平,都是自己的因果。人家前世布施修福,你前世偷盗造恶业,结果能一样吗?有些人拼命地赚钱、积累财富,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舍不得用,最后突然生病了,或者有其他急事全部花光了,这也是因果。所以你想发财、想赚钱,就要断除偷盗。通过欺骗、诈骗的方式得到的东西,也许当时没被人发现或者是侥幸逃脱了法律的制裁,但逃脱不了因果的制裁。
  偷盗的增上果是所在的地方非常贫困,庄稼常遭受霜冻冰雹的袭击,树木不结果实,饥荒时有发生。同在城市里生活,有些人所在单位效益好,逢年过节都发很多东西;有些人的单位效益差,连发工资都困难,甚至被迫裁员或倒闭;有些人找不到工作,即使几经周折找到了工作也拿不到工资。有些人想通过换单位、换岗位来改变现状,也是无济于事。
  偷盗的士用果是造了偷盗恶业后,如果不及时忏悔,恶业会像滚雪球一样不停地增长。
  命中有财,才可以发财;命中无财,从哪里发财?追求钱财是没有用的!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都要多去付出,从内心里不求回报地付出,同时要忏悔、消除偷盗的恶业,才能穷尽贫穷的果报。
     
  
     
  “万法皆空”和“因果不空”的关系
  因果规则本身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才有因果;因为
是因缘果报,所以都是空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果
是不空的,缘起是不空的,但这个“不空”,也不是真
有、实有。这是一种最高的见解,也是诸法的事实真相。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法皆空”讲的是空性,“因果不空”讲的是缘起。不是除了“万法”以外还有一个“因果”,此二者是一个意思。万法的本性是空的,因果的作用是不会空的。因果的作用就是缘起,缘起是不会空的。缘法就是因果,因果就是缘法,只是用词不一样。
  佛讲的“空性”不是“没有”。虽然“空”是“没有”的意思,但这个“空”与“有”是一体的,是双运的。《心经》讲:“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讲的是性空,“空即是色”讲的是缘起,“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二者是一体的。“色不异空”就是缘起不离性空,“空不异色”就是空性不离缘起。既是缘起,又是性空,二谛双运,这就是诸法的事实真相。
  我们凡夫平常讲的“色”就是有,“空”就是没有,认为有和没有是相反的,所以无法了知“有”和“没有”是双运、一体的这种事实真相。
  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是“有”和“没有”双运、一体的。双运的“有”和“没有”,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思想范畴。站在凡夫的境界里,不能说“有和没有是一体的”;站在佛的境界里,可以说是一体的。诸法是“空”的,但是缘起的作用“不空”,这个“空”与“不空”是一个意思。“空”不是如虚空似的,什么也不存在。“不空”也不是真有、实有的有。
  因果是在缘起上、在相上讲的,相上有;空是在体上讲的,体上没有。“有”和“没有”是一体的。因果报应是在相上,在缘起上讲的,不是在体上讲的。造恶业要感受痛苦,修善法能得到善果,这是缘起法。在胜义谛上、在体上讲,好坏、善恶都是无自性的,都不是实有、真有的。但在缘起上、在显现上讲,好坏、善恶还是有的,对我们来说不是虚假的。所以不能认为是空,就不取舍因果,不去修行。明白空性这个道理以后,取舍因果要更加严格、仔细。
  因果规则本身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才有因果;因为是因缘果报,所以都是空性。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果是不空的,缘起是不空的,但这个“不空”,也不是真有、实有。这是一种最高的见解,也是诸法的事实真相。所以如果你只修空性,不取舍因果,也不是正道,也是修偏了。
  旧译宁玛派开山祖师莲花生大士曾经对国王赤松德赞说:“君王,我的密乘见解极其重要,但是行为不能偏堕于见解方面,否则善空恶空黑法漫布,将成为魔见。同样,见解也不能偏堕于行为方面,否则将被实有和有相所束缚而无有解脱的机会。”行为不能跟着见解走,若是行为跟着见解走,那就是善空恶空,叫做黑法漫布,成为恶魔的见解。用“黑”这个词来形容是因为对空性有偏见是最大、最严重的邪见。同样,见解也不能跟着行为走,见解是“空”的,但行为“不空”。见解是性空,行为是缘起。如果我们把缘起法都视为实有、真有,见解如果跟着行为走,那这些现象就会束缚你,你就无法解脱。所以莲花生大士又说:“是故见比虚空高,取舍因果较粉细。”“虽然我的‘见’可以像天空那么广阔,但我的‘行’和我对因果的尊敬、取舍却必须像面粉粒那么细密。”意思是说即使空性的见解再高,取舍因果也要比面粉还细。
  “万法皆空,因果不空”,万万不可以高深见解的法语来轻视因果。现在用无我和空性等高深见解来轻视因果的情况非常严重。很多人对佛所讲的空性都理解错了,修禅宗、密宗都修偏了。认为万法都是空的、虚假的,那就没有善恶,也不用取舍善恶、取舍因果;然后随便杀生、吃肉、喝酒、邪淫,轻视戒律,诽谤因果。
  阿底峡尊者曾经讲:“自从我本人进入别解脱门之后,可以说是一尘不染;对于菩萨学处(菩萨戒),偶尔出现过一两次过失;而步入密宗金刚乘以后,虽然零零碎碎的过失屡有出现,但都是当下忏悔,从来没有让堕罪过夜的情况。”尊者在行途中也是一样,每当闪现恶分别念时,马上取出一个木制的曼茶罗,立即忏前戒后。因此学密法,就更应该严明,因为戒律更多。
  旧译宁玛派祖师麦彭仁波切在《定解宝灯论》中讲:“正修盲修之差别,断证增进而了知。”你所修的法是不是正法,禅定是不是如法,就看你的内心烦恼是不是减少了,觉性智慧是不是提高了。智慧越来越高,烦恼越来越少,那就是对的。很多人修行,功德越来越少,智慧越来越低,邪知邪见越来越多了,烦恼越来越重了,这样修的就不是正法。
  帕单巴仁波切是印度的一位大成就者(有一种传说,说他是汉地禅宗的达摩祖师,他离开汉地后来到了藏地)。藏民第一次见到他的时候,他是个长胡子的老人,在藏地住了很长时间,活了五六百岁。有人问帕单巴仁波切:“如果证悟了空性而造罪,到底是有害,还是无害呢?”帕单巴仁波切回答说:“如果真正彻悟了空性,就绝不会造罪,因为证悟空性和生起悲心是同时的。”真正证悟了空性、生起了大悲心,绝对不会造恶业伤害众生。如果还在造恶业,说明此人肯定没有证悟空性。龙树菩萨说:“诸法了知皆空性,仍然不离业和果,稀有又此极稀有,稀奇又此极稀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些道理是任何时候都不会改变的法则,是诸法的事实真相,是宇宙人生的一种规律。
  那种不取舍因果,以单空为究竟法的观点,都是偏见、邪见。如果持这种邪见就等于断绝了自己积累智慧资粮、福德资粮这两种成佛资粮的机缘。这两种资粮是获得法身和色身的因。怙主龙树菩萨亲口说:“此善愿诸众,圆满福慧资,获得福慧生,殊胜之二身。”佛有法身佛与色身佛,因也有两个:福德资粮、智慧资粮。智慧资粮作为因,福德资粮作为缘,会成就法身佛的果位;福德资粮作为因,智慧资粮作为缘,会成就色身佛的果位。诸法虽然是空的,但是要成就二身佛,还是要积累两种资粮。
  所以应该明了“空”与“有”是一体的,是双运的,既不是单空,也不是单有。应该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双运双修,不能分开。不能单独去抓空性,也不能单独去抓缘起。如果单独这样抓,是不会有成就的。
     
     
  
  
  健康长寿之因
  在众生身心恐惧不安的时候,解除众生的痛苦,全
力以赴地保护众生的生命,包括保护小含生的生命,这
都是无畏布施。我们现在吃素、戒杀、放生、护生等,
都属于是无畏布施。无畏布施的果报是健康长寿。
     
  
  
  
  每个人都可以做无畏布施,在有机缘的情况下,保护自己和他众的生命,爱护身边的众生。蚊子来咬我们,我们要能忍受;苍蝇飞来飞去地染污我们的食物,我们也不去嗔恨,将它们放生,这都属于无畏布施。但有的人不愿意做这种无畏布施,不但认为这些小生命微不足道,而且忽视了它们也有生命,也会感受痛苦的事实,更不会想造了杀业以后,要感受严重的果报。
  有的人因为贪心、吝啬心而不愿意做无畏布施,他们认为自己的生命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不惜用其他众生的生命来保护自己的生命。比如,用乌龟、龙虾等生命来补自己的身体,还自以为有钱有势,是一种享受。根本不考虑其他生命的感受,更不会考虑因果的问题。
  “虽然我想吃,但是可以忍一忍;虽然我身体确实不好,需要补一补,但是我不能拿众生的生命来补。”不仅不伤害众生的生命,反而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其他众生的生命,这才是菩萨心、菩萨行。
  我们随时随地都可以爱护生命,可以做无畏布施,随时积累功德,增长善根。有时,我们也发誓、发愿爱护自他的生命,虽然在实际行动上还没有落实到位,但是内心里有这种决心和愿力,也属于无畏布施。
  大家在一起放生的时候,你也可以拿出一块钱、一毛钱来随喜。虽然微不足道,但是就像一滴水融入大海中,就会和大海一体,拥有大海的力量。这也是放生,也是爱护自他的生命,也属于无畏布施。
  仅仅放生了不叫行善。从内心里做一个决定:从今以后,我不但不杀生,还要多放生,全力以赴地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这个决心才是行善。如果你能够守护这个誓言,健康长寿的果报自然就会现前。
     
  
  
  
  
  
  
  
  
  
  命运的钥匙
  有的人在家里、在单位遇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有
的人到寺院、到道场也遇到了很多恶缘。这都是自己曾
经造作的恶业,现在果报现前了。那么,要怎样化解呢?
  
  
  
  
  有的人在家里、在单位遇到了很多不如意的事,有的人到寺院、到道场,也遇到了很多恶缘。这都是自己曾经造作的恶业,现在果报现前了。那么要怎样化解呢?应该从因地入手,真心地忏悔往昔所造的恶业。往昔造的业是因,业消了,果自然也就没有了。就像火和烟,火灭了,烟自然就消失了。
  菩萨畏因,凡夫畏果。现在我们只考虑眼前的现实或果报,没有考虑到产生这些恶果的因缘,更没有为过去所造的恶业忏悔,这样就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我们现在如果想开心快乐,想得到世间的福报,希望自己能如愿以偿,就要从因地入手,多结善缘,多种善根。因有了,外缘具足了,果报自然就会显现。
  自己是不是修行人,可以用是否取舍因果来衡量。若是你没有用因果来约束自己,那你就不能算是学佛修行人。这是个根本问题,我们一定要重视。真正有修行的人不会东想西想,也不会东跑西颠。他不仅心态好,而且会非常稳重。因为他知道该怎样做,知道应该怎样转变命运。
  但我们现在就是东抓西抓、东跑西颠。“这个单位不行,我应该换个单位……”“和这个对象在一起不幸福,我应该换个对象……”没有修行,你怎么换也不可能好。有些人问我:“我是换个单位好,还是不换好?”我没有回答。这主要看你自己的因缘和福德:若是你有好的因缘和福德,在哪儿工作都可以,都会好;若是你没有好的因缘或者福德,在哪儿工作都不行。你想换个单位,或者换个对象,即使换了也会和从前一样,这都是自己的因果。
  有些人就像无头的苍蝇一样,东闯西撞的,这样做,不可能从恶缘中解脱。深信因果的人是不会这样盲目地乱闯的。若是你有一些不好的因缘或果报,想解脱,就先把心安稳下来,然后去忏悔、消业,这些不好的因缘与果报自然就会消失。同样,若是你想得到一些暂时或究竟的利益,就多做善事,多积功德,好的果报自然就会现前。
     
     
  
  
  因果与空性
  很多人一听说“万法都是空的”,就不取舍因果了,
这说明他们并没有真正明白空性。如果只修空性,不取
舍因果,就是修偏了。
  
  
  
     
  诸法是空的,空是没有的意思,但是这个“没有”不是我们凡夫所认为的“没有”,这个“没有”和“有”是一体的。《心经》里讲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是这个道理。诸法是空的,但是缘起的作用不空,如果我们懂得了空性,取舍因果会更加严格、仔细。
  因果法则本身也是空性,因为是空性才有因果;因为是因缘果报,所以都是空性。此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双运的。
  因果是不空的,缘起是不空的,但这个“不空”不是真有,也不是实有。这是最高的见解,也是诸法的事实真相。其实这个很难把握。若是你把握住了,就成就了;若是把握不住,就会生烦恼,就要六道轮回。
  什么叫缘起性空?性空不离缘起,缘起不离性空,性空和缘起是双运的、一体的。放下和不放弃也是双运的、一体的。放下不放弃,这就是双运。你放下了,才不会放弃;若是你放不下,或者没有放下,就一定会放弃的。如果我们真的放下了,已经得到的不用放弃,尚未得到的就能得到。
  其实放下是一种心态,一种觉悟,一种智慧。你真正开悟了,有了智慧,就放下了,那时什么都不用放弃了,因为这个时候法界就是你的家,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家人。若是你执着于一个小范围的家,执着周围的几个众生为家人,你可以暂时拥有,但是到临终的时候,你不得不放弃,不得不离开。因为它不是尽虚空、遍法界的,不是永恒的。万事万物都是如此。
     
  
  
  
  春种秋收如因果
  金翅鸟在高空飞翔的时候,不是影子与身体分开了,
而是暂时没有显现出来;当它落到地面上的时候,影子
立即就显现了。善业、恶业也是如此。
  
  
  
  
  因果有现世现报,有来世再报,有很多生以后再报。但是很多人不懂,认为必须要现世现报。今天造业了,明天没什么事,就觉得造业没有果报。今天行善了,今晚没有什么变化,就怀疑行善没有善报。觉得不太顺利,跑到庙里烧柱高香,祈祷了很长时间,很有把握地回去了,第二天却没有什么变化,也许更不顺利了,就开始怀疑了:“我给菩萨上了那么高的香,祈祷了那么长时间,我怎么越来越不好了呢?”
  佛让我们不能杀生、不能偷盗、不能邪淫,但是有些人不相信,去做恶业了,结果却什么事都没有。“我今天杀生了,不是说杀生短命多病吗,你看我没有事嘛!我去诈骗了,不是说偷盗贫穷吗,可是我什么事也没有,现在更有钱了,条件更好了。”你做了恶事,这个恶业不一定这么快就成熟,但果报是不会浪费的。
  我们去农村看看,农民是如何种庄稼的?今天播种了,是不是明天就发芽,后天就可以收获了?哪有这样的事啊!春天播种了,到秋天才会有收获,都是有过程的。
  恶业也是这样。为什么有时候造了恶业,反而更顺利、更有钱了?其实当恶业的种子种下去后,就在阿赖耶中储存了。但是,你目前非常好,这是因为你往昔修的善业提前成熟了。本来就没有多少善业,这些善业一定会快速穷尽,穷尽以后就是一片黑暗,要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除了你自己的业力,没有谁能惩罚你。
  佛在《百业经》中说:“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意思是无论是善业,还是恶业,既然种下了,因果即使经过了百千劫,也不会消亡,不会浪费的,一旦因缘成熟了,就需要自己去承受。
  龙钦巴大士在《功德藏》里讲:“高空飞翔金翅鸟,虽暂不见身影现,然与其身无离合,因缘聚合定现前。”金翅鸟在高空自由飞翔的时候,身影不是跟身体分开了,而是暂时显现不出来;当它落到地上的时候,身影立即就显现了。善业、恶业也是如此。这些业果,暂时不一定能显现出来,但它是不会离开自己的。因缘具足的时候,它一定会成熟在自己的身心上,由自己来承担,不会浪费的。
     
     
  
  
  
  
  
  
  
  
  业力靠什么改变
  开始时降伏烦恼,克服恶习肯定难。如果一次、两
次不行,那么就三次、四次,如果还不行,就五次、六
次……经过不断的努力,最后就没什么可难的了,一定
能降伏烦恼,一定能对治习气。
  
  
  
  
  从前,嘎达亚那尊者附近住着一个屠夫。尊者告诉屠夫不要杀生,杀生有严重的后果,让他持不杀生戒。但是屠夫说,自己靠此维生,否则没有生活来源,不能生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做不到不杀生。嘎达亚那尊者问他,能不能做到晚上不杀生?他说自己晚上从来不杀生,只是白天杀生。尊者说,那你就受这个戒,发誓、发愿晚上不杀生。于是屠夫就在嘎达亚那尊者面前发誓发愿晚上不杀生。
  屠夫死后,堕入了孤独地狱。嘎达亚那尊者用神通观察,看到他白天在孤独地狱炽热的铁屋里,感受地狱的痛苦。到了晚上,炽热的铁屋就变成了无量宫殿,他被很多天女围绕着,享受天人的福报。
  你看,仅仅受持晚上不杀生的戒,都有这么大的功德。所以,如果你实在做不到不杀任何众生,就发誓、发愿“某某时间,不杀某某众生”也行。偷盗、邪淫等恶业也是,任何时候都不造这些业做不到,你也可以在诸佛菩萨圣诞日、正月、神变日这些日子里,发誓、发愿不偷盗、不邪淫,这样也有一定的功德。这虽然不是一个完整的断恶,但也是一种断恶。断恶不仅仅是不做,而是从心里发誓发愿,要下决心做决定,有这个决心才是断恶。
  佛很慈悲,教给我们这么多善巧方便,我们还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就是不肯下决心,不肯精进认真。如果我们真的能下决心并坚持,成佛一点点也不难。但我们总是自己欺骗自己,自己糊弄自己。这么虚伪地学修,是很难成就的。
  你若是真想解脱、真想成佛,断恶行善不难。这些都是我们的习气,你一点也不对治,那肯定是无法改变的。你去对治它,去降伏烦恼、克服恶习,很快就能对治、就能降伏。有决心就行了,关键是我们不肯下决心。降伏烦恼、克服恶习,刚开始的时候你去对治它,一次、两次、三次、四次有点难,五次、六次……就没有什么难的了,很容易对治,很容易降伏。
  无数众生根本没有遇到佛法,根本不懂因果,他们永远都没有解脱的机会,连这个可能性都没有,多么可怜!我们现在真的非常幸运,非常有福报,遇到了佛法,懂得了因果,可以取舍因果。这样我们就能解脱,就能成就。这是多大的福报啊,一定要珍惜啊!
     
     
  
  
  
  
  
  
  业果无法躲避,业障可以消除
  镜子不能彻照万物,是因为落满了灰尘,但这些灰
尘不是镜子的一部分,是后来落到镜子上的。经过不断
地、反复地清理,再多、再厚、再久的灰尘,也能清除
掉。镜子本身的清净恢复了,自然就能照出万物了……
我们的本性也是如此。
  
  
  
  
  我们很多时候都有烦恼,都有痛苦。这些烦恼、痛苦是从哪里来的?我们会找很多原因,但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我们有业障,所以有烦恼,要感受痛苦。
  有人觉得,那我们现在换个地方、换个工作行不行呢?当业力现前的时候,你在哪里都一样,是躲不掉的。你换个环境没有用,换个工作也解决不了问题,你躲不掉业障,躲不掉烦恼,躲不掉痛苦。
  现在我们发心学佛,而且想开悟,想成就;但是很难开悟,很难成就。这也是因为我们有业障;若是没有业障,我们就可以解脱成佛了,之后将会永远地脱离烦恼、痛苦的束缚。
  我们都有业障,那么业障能不能除掉,能不能和我们的相续分离呢?可以的!因为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是和佛无二无别的。这些业障不是本具的,是突然来的,也是自己曾经造下的,是我们自己把本性染污了。但是这些染污、这些业障都是可以忏除的。好比镜子虽然能照见万物,但现在却落满了灰尘,但这些灰尘不是镜子的一部分,是后来落到镜子上的。现在经过不断地、反复地擦洗,再多、再厚、再久的灰尘,也能清理掉。镜子本身的清净恢复了,自然就能照出万物了。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本性是清净的,这些功德、福报、智慧是本来具有的,之所以显现不出来,是因为被业障遮蔽了。但是这个业障不是本性,我们可以通过消业的方法,把它忏掉。业障没有了,本具的光明自然就显现了;本具的光明显现了,智慧与福报也就具足了;有了智慧与福报,就不用烦恼了;没有烦恼了,你才能永远地告别痛苦。
  
  
  
  
  慎防绮语
  绮语的果报是,先要堕落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
转生为人时,从小就喜欢说闲话,到哪里都爱说,但
是说话没有分量,言语没有威力,口才拙劣,没有人
愿意听,没有人相信。
  
  
  
     
  现在很多人都有个共同的毛病,闲话不离口。一见面就唠叨孩子怎么样、家里怎么样、单位怎么样,说这些没有用的话。我们都是学佛人、修行人,彼此之间都是善友,应该断掉这些闲话,交流佛法里的话题,谈谈修行上的体会,讲讲大德高僧的传记、经藏里的公案,这样能种下善根,培养慈悲心,增长信心。而总说那些没有用的闲话,甚至说恶语,会生起很多烦恼。这样互相之间不是善友,而是恶友了。我们是善友、同修、金刚道友,要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不能成为恶友,不能一起堕落,这些一定要注意。
  讲一些没有意义的故事,引发愚痴;讲一些YH的语言,引起贪心;讲一些军事武力、战争、抢劫、盗窃之类的话题,引起嗔恨心……这都是造业。尤其是别人在念诵佛号、咒语、修法、打坐的时候说这些话,是破坏法身,破坏慧命,罪过非常严重。
  我们要统统断掉绮语这样的口恶业,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后果。先是要堕落恶趣,感受恶趣的痛苦。转生为人的时候,果报是从小就喜欢说闲话,到哪里都爱说,但是说话没有分量,言语没有威力,口才拙劣,没有人愿意听,没有人相信。现在社会上就有很多这样的人,这就是绮语的果报。而有些人说话特别有威力,一说就有人听,说一句算一句,这是以前断除绮语的果报。
  有的人特别爱说话,如果是为了救度他,你可以先随顺他,然后慢慢地带他修行、学佛。在这样的情况下,说些绮语还是允许的;如果不是,一定要慎防口业,否则因绮语而堕落恶趣实在太容易了!
  
  
  
  
  不能以常人的标准衡量他人的内心
  若是他人有功德,你再怎样诽谤,他人也不会因为
你的诽谤而堕落;若是他人没有功德,你再怎样赞叹,
他人也不会因为你的赞叹而上升。在不了解,没有特殊
意义的情况下,不赞不谤任何人。这是做人的原则,也
是修行的原则。
  
  
  
  
  藏地有一句谚语:“贼和佛,无法能够了知在何处。”我们很难知道盗贼在何处,在表面上也看不出来;我们也不知道佛在何处,在人群里也很难辨认出来。佛菩萨为了度化猪、鸡、猫、狗、蟑螂、苍蝇、蚊子等众生,就会化现与它们相同的形象。若要度化人也是一样,可能会以男女老少,行善或造恶等形象出现,所以很难分辨。
  不要轻易说别人的过患,说别人的是非。如果你遇到的是一位菩萨,而说他的是非,诽谤他,这样会犯下严重的罪业。比如某人杀害了关在院子里的一百个人,这个罪业非常大,但却无法与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相提并论,诽谤一位菩萨的罪过远远超过了杀害三界一切众生的罪业。
  不用说别的功德,我们现在连他心通都没有,因而无法判断、知晓他人的内心,然后还说这个人、那个人如何如何,甚至去判断这个上师如法,那个上师不太如法;这个上师讲得好,那个上师讲得一般……我每听到这些,都会发自内心地可怜这样的人。
  那些菩萨、天人及一些有特殊能力的人都有他心通。一地菩萨只能衡量一地以下菩萨及凡夫的相续,无法衡量一地以上菩萨的相续;八地菩萨只能衡量八地以下菩萨以及凡夫的相续,无法衡量八地以上菩萨的相续;佛的境界是最高的,只有佛才能完全衡量他人的相续。佛在经中讲过:“除了我和与我一样的人,谁也衡量不了众生的相续。”你和释迦牟尼佛是一样的吗?如果是,可以衡量。但是,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佛也不可能轻易说别人。
  评判他人的是非、好坏、长短,对自己没有任何好处,得不到任何暂时或究竟的利益,但是人都愿意说绮语。若是他人有功德,你再怎样诽谤他也没有用,他人不会因为你的诽谤而堕落;若是他人没有功德,你再怎样赞叹也没有用,他人也不会因为你的赞叹而上升。华智仁波切对我们的忠告是“不赞不谤一切人”,就是在不了解,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不赞叹,也不诽谤任何众生。这是我们做人的原则,也是修行的原则。
  
  
  
  
  
  
  
  
     
     
  金刚道友之间应善护口业
  金刚道友在一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随顺他人,要
顾及对方的心情。这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重。一定
要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因为大家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
心能在一起,力量就会凝聚在一起,这种力量会让我们
无往而不胜。
  
  
  
  
  亲朋好友、金刚道友在一起的时候,语言一定要随顺他人,要顾及对方的心情,不能总是争论,最后双方都不愉快。随顺他人是一种礼貌,也是一种尊重。这样做,对方也一定会欢喜。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让众生欢喜,不应该伤害众生。
  如果是为了让对方明白一些佛理,或者是为了帮助对方而去辩论是可以的。若是在没有特殊意义的情况下,或是在恶意的状态下,不能和他人争论。现在很多人一见面就争论不休,聚到一起就谈论是非。如果说了一些令对方不愉快的事情,实际上也是造了一个很大的罪业。造口业非常容易,大家一定要注意。
  尤其是金刚道友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互相随顺,互相理解,要学会圆融。尤其是经常在一起做事情,时间长了肯定会有意见不统一,甚至发生冲突与摩擦的时候,但是要立即忏悔,心里不能留痕迹。金刚兄弟不是一般的关系,是生生世世的缘分。出现了问题,彼此让一让,忍一忍就过去了,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为什么说一定要和睦相处、齐心协力?因为若不是这样,我们就没有力量了。我们的力量就是心的力量,若是心能在一起,我们的力量就会凝聚在一起。大家的力量像火焰,烧烦恼、烧业障会非常的猛烈。个人的力量像火星,烧不了什么东西。只靠个人的力量修行,成就是非常难的,所以共修非常重要。但是如果不能搞好团结,不能齐心协力,也是一种罪过。不要轻视这些。若是你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就,一定要谨慎。
     
  
  
     
  不以凡夫衡量佛法
  我们不能根据个别人的行为与表现,去分辨和衡量
佛法的真与假、对与错、是与非。这样议论佛法,批评
佛法,批评整个团队或僧团,罪过特别大!
  
  
  
  
  学佛修行、解脱成佛是我们今生今世、乃至生生世世永恒不变的追求。这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更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有些人把学佛修行想得太简单了。现在一说某某居士学佛了很多年,说某某居士修行特别好,就觉得他们应该没有一点缺点、毛病,没有一点烦恼、习气,与佛一样。但这是不可能的。没有缺点,没有习气就是佛了。
  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祇劫这样漫长的时间里积累资粮,最后才圆成佛道。三大阿僧祇劫,对凡夫来说是个天文数字。我们只学修了两三年,有的人还仅仅是偶尔念一念、学一学,不可能这么容易成就的。
  有的人看到了某些同修的缺点、毛病,就不理解了:“这些人的修行怎么这样呢?怎么佛法是这样的呢?”自己就不想修了。除了佛以外,菩萨有时候也会犯错误。作为凡夫,有烦恼习气,有缺点毛病,犯错犯戒很正常。如果完美无缺,就不是凡夫了,就不需要我们去度化、去帮助了。
  佛法是佛法,人是人,我们不能根据个别人的行为与表现,去分辨和衡量佛法的真与假、对与错、是与非。这样议论佛法,批评佛法,批评整个团队或僧团,罪过特别大!这是诽谤三宝,诽谤菩萨,比杀害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众生的罪业还严重!我们没有必要去造这样的罪业吧!
  法是标准。我们作为修行人,一定要依法不依人,应该以佛法来衡量人,包括衡量自己的相续,以佛法来纠正自己,而不能以这些人来衡量佛法。
     
  
  
  
  
  
  
  
  不要用佛法给自己施加压力
  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有多大的能力就
付出多大的能力。我们是要做功德,是要积福德,但是
不要勉强。
  
  
  
  
  我们不择手段、千辛万苦所谋取的财产、事业、权力、地位等福报都是无常的,随时都会失去,最终都会穷尽。所以应该将目前所拥有的福报、财产、机遇利用起来,去承办一些有益的事情。比如:做慈善,做义工,上供下施等。往阿赖耶识这个银行里多存点真正的财富,将来都是可以带走的。无论你转生在哪一道,都是可以用得到的。若是你有善根,有福德,即使出现违缘、障碍,也会一下子度过去的。
  有付出、有奉献一定会有回报,但是你不用去求回报。如果我们有要求,求回报了,我们所种的善就不是纯善了,而是有掺杂的。就好比一种食品,好吃又有营养,但是里面有毒,即使再好也不能吃。我们不要求回报,不求时才有,有所求,本身就是一种苦。
  有舍才有得,但是暂时没有福报也不要勉强。有的人说:“我要为上师三宝赚钱,如果赚了五百万,我就捐四百万。”没有必要!福报是修来的,不是追来的,上师三宝用不着你来赚钱。何况钱真到你手里了,不要说捐四百万,你连一百万都不会捐的。你现在没有钱,你这样说也许是真心的。如果你真的有钱了,心态就不一样了,你现在的想法和那时的想法是完全不同的,需求、欲望、想法都是两个世界的。
  “那个同修道友捐了那么多钱,我也要捐钱。”自己就想赚钱了,可是赚不了钱,却把自己“赚”进去了!他能捐钱那是他的福报与因缘,你随喜就行了。佛讲了,真心地随喜,也能得到同样的功德。所以不要攀缘,能付出多少就付出多少,好好修行就可以了。
  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有多大的能力就付出多大的能力。我们是要做功德,是要积福德,但是不要勉强。有些人很多时候就是勉强,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然后为此烦恼痛苦。我们就是这样犯错误的!你真会学佛修行了,那个时候学佛修行不会给你带来压力,也不会给你带来烦恼,一切随缘而做。
  “我的上师太厉害了,有那么多的弟子,有那么大的寺院、道场,弘法利生的事业那么广大圆满,我也要这样。”然后给自己施加压力。你的福报还没到的时候,再给自己施加压力也没有用。福报到的时候,你自然就会有了。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一步一步地来,不要勉强自己,学到哪儿算到哪儿,修到哪儿算到哪儿,只要不懈怠就行了。
  还有些人,看到别的同修打坐打得好,作业写得好,懂得也多;想想自己,没有文化,也不识字,然后就没有信心了,吃不好,睡不好,越来越没精神了。他之所以好,那是他前世修来的福报,你现在没有这么大的福报、根基与能力,应该多忏悔,然后尽心尽力地修,你也一样能成就的。
  佛是慈悲的,佛法是圆融的,佛是不会放弃任何一个众生的。只要有善根,有缘分,你放心,不会落下你的。我们遇到了殊胜的大圆满法,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这是我们共同的业力、共同的福报,但是每个人肯定也有不共同的业力、不共同的福报。所以不能强求,不能勉强,只要尽心尽力地做,不懈怠就行了。
     
  
  
     
  什么是不清净的身语意
  不该说的不说,没有用的不说,这就是口清净;不
该做的不做,没有用的不做,这就是身清净;不该想的
不想,没有用的不想,这就是意清净。
  
  
  
  
  什么是恶语?无论所说的是何种话,无论是好听的话还是难听的话,只要让对方生起烦恼,让对方反感了,就是恶语。所以说话要把握分寸。虽然你说的话没有不悦耳的,但让对方起烦恼了;虽然你说的话都是好听的,但是让对方起反感了,就是恶语。
  什么是绮语?就是到处说没有用的话,或者说了不该说的话,都是绮语。不是仅密乘里这样要求,一般的断恶行善里也有这样的要求,所以大家要明白。
  如果真心想学佛修行,就要守护好自己的三门,不该说的不说,没有用的不说,这就是口清净;不该做的不做,没有用的不做,这就是身清净;不该想的不想,没有用的不想,这就是意清净。要想让身口意三门清净,就要这样做。
  什么叫妄念?什么叫邪见?不该想的想了,就是邪见;没有用的想了,就是妄念。心存妄念和邪见,还会清净吗?不可能!这就是意不清净,心入邪道了。
  身不清净也一样,就是不该做的去做了,没有用的去做了,对自他没有利益的事情去做了。什么是不该做的?就是对自他有伤害的事,都是不应该做的。什么是没有用的?对自他没有帮助和利益的事。你去做了,就是身不清净,身入邪道了。
  口也是,说了不该说的、没有用的,就是不清净。什么是不该说的?对自他有害的话,就是不该说的。有些话虽然没有害,但都是没有用,说了,也是口不清净,口入邪道了。
  身口意不清净,结果一定是烦恼痛苦。
  想学佛修行,就要有智慧。什么是智慧?就是知道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什么是该说的,什么是不该说的;什么是该想的,什么是不该想的。不该想的想了,不该说的说了,不该做的做了,那不是智慧,那是愚痴。所以大家要明白什么叫学佛,什么叫修行,应该怎么学佛,怎么修行。
     
  
  
  
  
  傲慢与自卑
  人有时候心气太高,很傲慢;有时候心气太低,很
自卑。学佛修行是要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既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把握适度,不
紧不松,不高不低,才是解脱的状态。
     
  
  
  
  我们总是把握不住自己,有一点功德、成就的时候就骄傲了,有一点违缘、障碍的时候就自卑了。傲慢的铁球上不沾功德水,有傲慢就没有功德,即使有功德也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傲慢不让我们发现他人的功德和优点,这样我们就无法学到别人的功德和优点。有的人在世间或是出世间稍微有一点成就,就目中无人、趾高气扬,这样的人没有功德,好似狭沟里的小溪,哗哗作响;而有功德的人,就像无边无际的大海,寂静沉稳。
  所以我们要想办法对治傲慢。当我们骄傲时,与那些更有成就的人比较一下,就会发现自己还差得很远。那些大德高僧的智慧与成就就像太阳,能照亮整个世界;而我们的智慧和成就如同一盏油灯,只能照亮眼前。如此一比,傲慢心自然就没有了。我们也可以思维一切成就都是上师三宝的赐予,这样也能对治傲慢心。
  当我们自卑的时候,可以往下比较。与那些没有成就的人比,自己还算有一些成就,如此就又开始有自信了。我们既不能骄傲,也不能自卑,因为二者对我们的危害都非常大。
  每个人都有我执,这本身就是傲慢。有我执就有自他的分别,就会有看不起的人,就会有看不惯的事。当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你内心的智慧、德行便降到最低处了。倘若总是分别这个人行、那个人不行,如此斤斤计较,这也是一种傲慢。这时我们要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依照上师的教言去降伏它。
  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因为此时你内心的智慧、德行在最高处。心就像大地一样,无论是在上面建造房屋,还是挖沟开渠,都坦然接受。有这样的心态,才是没有傲慢。
  高与低、骄傲与自卑这两者,最好都要观为空性。如果能以空性的智慧来摄持,就会彻底断除这些念头。如果你暂时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就用比较的方法,也可以消除傲慢与自卑。任何时候都要保持适度,这是成就的关键。
     
  
  
  
  
  
  
  
  
  
  
  不要让傲慢心和嗔恨心障碍我们成就
  傲慢心的作用是不让人发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不
让人看见他人的功德和优点。嗔恨心会直接毁坏自己的
相续,扰乱自己的心态,不由自主地造业,身心受到伤
害,不得安宁……
  
  
  
  
  傲慢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碍。因为傲慢心的真实作用就是不让你发现自己的错误和过失,不让你看见他人的功德和优点。人都自以为是,在家里认为自己没有错,在单位也认为自己没有错。你认为自己没错,对方也是这样认为的,于是就产生了很多烦恼、矛盾、冲突。尤其是大家相处在一起的时候,每个人的习惯、意乐都不一样,有点什么事情就闹情绪、起烦恼,这都是傲慢心在作怪。
  人若是真想进步,首先要摧毁傲慢心。如果你看不到别人的优点和功德,怎么能学到这些优点和功德呢?如果你发现不了自己的缺点和错误,怎么能改正这些缺点和错误呢?
  其次是嗔恨心。毁坏功德有四种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嗔恨心。在相续中生起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毁坏一百个大劫中所积累的功德和善根。
  有嗔恨心,会直接毁坏自己的相续,扰乱自己的心态,给自己的现在和将来带来很多不利。嗔恨心一旦生起,就会不由自主地造很多业,身心都会受到伤害,得不到安宁,将来还要堕落地狱感受痛苦——以嗔恨心所做的一切都是堕落地狱的因。
  有人来伤害、羞辱我们的时候,我们容易生起嗔恨心。其实这些都是修行的助缘,在帮你消业、还债。修忍辱是成就的阶梯,是成就的根本。没有人来伤害你,你怎么修忍辱?这是修忍辱的机会,也是磨练自相续的一种机缘。作为修行人,就要在这样的对境当中磨练、成熟,面对什么都不要太在乎,要学会容纳,学会圆融。
     
  
  
     
  什么人可以享用信财
  若是戒律清净,在此基础上有闻思修行,就是佛经
中说的福田,即使享用三界的财富也不会有罪过。若是
戒律不清净,享用信财或亡财,就要堕地狱,尤其要在
无间地狱里感受痛苦。
  
  
  
  
  有一次,大成就者卓滚朗吉日巴向雅卓耶湖中观望,随后竟然悲泣地说:“哎哟哟,千万不要享用信财!”弟子迷惑不解地问:“上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尊者悲哀地说:“在这个湖泊中,一位享用信财的上师的神识转生为孤独地狱的一条大鱼,正在感受着众多痛苦。”弟子们祈请上师示现给他们看。于是尊者大显神变,顷刻之间湖水干涸无余。这时眼前出现了一条巨鲸,庞大的躯体遍及整个湖泊,身上密密麻麻布满了数不胜数的小含生在争相噬食。只见它痛苦难忍而满地翻滚,它无法把这些小动物从身上去除,不是几天、几个月,而是几百年一直不停地感受这样极其难忍的痛苦。弟子问:“承受此恶报者是谁的转世?”上师说:“这是后藏黑马喇嘛的转世。黑马喇嘛的咒力和加持力非同小可,对于鬼迷心窍的人,他只需看上一眼就会立竿见影,成了前后藏众所周知的供养处,名气特别大。他超度亡人只是念一声‘啪的’,便开始收取大量牛马等牲畜,他死后转生为这条大鱼。”这就是享用信财的果报!
  什么样的人可以享用信财?佛在经中讲:第一,戒律清净;第二,每天不停地闻思修行。黑马喇嘛是个比丘,他的戒律很清净,最起码没有犯根本戒。现在是末法时期,不犯支分戒的人极其罕见,若是不犯根本戒就算戒律清净。他为什么不能享用信财?为什么转生到孤独地狱,感受这样极其难忍的痛苦?就是因为他没有闻思修行。佛在经中讲:“虽然戒律清净,但若不闻思修行而享用信财,将来要用自己的血肉偿还的。”
  信众拿来供养三宝的财物叫信财,众生发心给亡人超度用的财物叫亡财。能不能接受供养不是你说了算的。你想接受供养,你不一定有这个能力,不一定有这个权利,佛也没有给你这个权利。若是你接受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将来就要在地狱里感受果报。你说你不能受供养,那也不一定,看看你戒律是否清净,在这个基础上是否不断地闻思修行。若是你戒律清净,在这个基础上有闻思、有修行的话,你就是佛在经中所说的福田,即使享用三界的财富也不会有罪过的。若是戒律不清净,享用信财或亡财的话,将来要下地狱,尤其是在无间地狱里感受痛苦。戒律不清净的人,没有一点一滴享用信财、亡财的权利。
  一些出家人和居士不懂因果,随便享用信财,能占点便宜或好处时就赶紧占。若是人家可怜你,给你做布施,那不叫信财,而叫布施。以信心给你的供养与以同情或慈悲给你做的布施是不一样的。一个是上供,一个是下施。上供是以恭敬心、信心进行的,下施是以悲心、施舍心进行的。发心、动机不同,行为和结果也不一样。
  大家应该多发心,最好上供,最起码也要下施。是不是布施,这要看你的发心。若是以悲心,即使是给儿女、给父母财物也是布施;若不是以悲心,即使是给穷人、给残疾人财物也不是布施。现在很多人都做慈善、做义工,但都是表面上的,根本没有发慈悲心,甚至连同情心都没有,只是借着做慈善的机会谋取一些暂时的利益,这不是布施。
  我们可以以同情心或悲心帮助、施舍他人。人家施舍你的时候,不要贡高傲慢,认为自己了不起,是不是已经有功德了。人与人之间,尤其是同修道友之间,有困难可以帮助,但这是布施,供养是不允许的。





 
 
 
 
第四篇  生活的艺术
  
  
  
            
  未知的余生
  我们都明白有生就有死,都知道有一天一定会离开
这个世界,但是却没有明白死期不定,更不会为死亡去
做任何准备。当死亡突然来临时,无论是少年、青年,
还是老年,都是恐惧、绝望、手足无措。
  
  
  
  
  死亡何时来临我们都不应该感到突然,因为它本来就是不确定的。这是一种自然规律,也是一种真相。死亡究竟是在我们几岁、十几岁的时候来,还是几十岁、上百岁的时候来,都是不确定的!它没有给我们特意安排过,但是它通过各种渠道向我们表达得很清楚:它随时随地都会来。
  从我们出生的那天开始,它就竭尽全力、千方百计地通过各种渠道,不停地给我们发信息,但是我们没有在意,更没有深信。手机来信息了,我们会看一下,但是死亡早就给我们发信息了,频繁地警告我们要做准备,我们却没有重视,因为我们对它发来的消息已经习以为常了、麻木了,都擦肩而过了。我们不应该抱怨死亡来得突然,而应该责怪自己太轻视了。
  知道死期不定有什么意义?知道这些就能鞭策我们争分夺秒地精进学佛修行,在死亡来临之前解脱成佛,这才是最究竟、最圆满的利益!我们可以利用人身承办这样的利益。其实,不是谁都可以学佛修行并且能够解脱成佛的,这是需要条件和机缘的。现在我们得到了人身,并且具备了暇满的功德,就相当于有了学佛修行、解脱成佛的条件和机缘。这些都是很难具足的条件,无法通过钱财、权势来获取,但是我们具备了。对于我们来说,这是千载难逢的机缘,这是我们生生世世修来的福报。从世间的角度看,我们是没有钱财、没有名气的普通人,然而我们却有这么大的福报,有这么大的善根!若是我们自己意识不到,不珍惜机缘,不认真学修,就如同手捧如意宝的乞者,那真是太可惜了。   
     
  
  
  
  
  
  
  
  
  
  
  攀登
  很多人认为守戒难,都不敢受戒;认为修行难,自
己没有希望。其实你有这样的感觉,说明你还是没有明
理。修行是按次第的,首先你要有正确的目标与方向,
然后尽力往这个方向迈步,迈一步就算一次进步,这叫
修行。
  
  
  
  
  我们为什么处处强调修行要有次第?就是因为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到达山顶。如果要经历一百零八个台阶,那么上一个台阶,就是一种进步,一种成就;上第二个台阶,又是一种进步,一种成就……就这样,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攀登,最后一定能到达山顶。那时你已经圆满了。
  如果没有迈出第一步,怎么能到达山顶呢?一步登天是不可能的。作为凡夫,有很多做不到的地方,这是很正常的。佛菩萨的境界是我们所向往的,是我们要到达的目的地,是我们修行的目标。我们要往那个方向努力,能做到哪儿算到哪儿,只要不懈怠、不放逸就可以了。
  比如观修,谁也不可能一下子就观得一清二楚,要慢慢来。实在观不出来,可以看唐卡、看图片,然后再观再想,想不起来的时候再看再想,慢慢想,慢慢观,就能观出来了。这样一步一步、脚踏实地地修,最后才能成就。
  “我的身口意每天都在造业啊!”这是肯定的了,因为你刚接触佛法,刚进入佛门,还是个凡夫。若是你没有烦恼、习气,不造恶业,你就不用进入佛门,也不用修持佛法了。正因为你有烦恼、有习气,每天都在造业,所以你才需要入佛门,需要修持正法。通过佛法,通过修持,改变自己的心相续,改变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这是有过程的。如果刚开始就拿佛菩萨的境界来衡量自己、要求自己,这是给自己施加压力。
  要把心态放下来。如果总认为自己学不会,总认为自己不行,说明你的心态还是没有放下来。你怎么不行?你有佛性,有上师三宝的加持,不可能不行!佛讲,每个众生都有佛性,都有如来智慧德相,都可以成佛。我们也经常讲,上师三宝的加持是无所不能的,是万能的,怎么到你这里就变成无能了呢?说明你还是没有相信!若是你相信自己有佛性,也有信心,还有上师三宝的加持、善神护法的护持,你还担心什么呢?谁有决心,谁能修持,善神护法就和谁形影不离,时刻都会保护他——直至成就的山顶。
     
  
  
  
  
  
  
  
  
  
  
  明日何其多
  学佛修行不能一拖再拖。这次拖到下次,下次又拖
到再下次,这样一天就过去了;今年拖到明年,明年又
拖到后年,这样一辈子就过去了。这是懈怠懒惰,懈怠
懒惰是一种不好的习气,也是一种业障。
  
  
  
  
  很多人也不是不想学,也不是不想修,就是一拖再拖:“我现在忙,等退休吧!我现在忙,等儿子毕业吧!”“今天太累了,明天吧!”明天又开始找借口,又往后拖。今天拖到明天,明天又拖到后天,一年年就这样过去了。
  胆小的懦夫怀里突然钻进了毒蛇,他会立即把蛇赶走,一刹那也不会停留;美女头发突然着火了,她会立即扑火,不可能等一会儿再扑灭;我们学佛修行也应该这样,不能一拖再拖。这次拖到下一次,下次又拖到再下一次,这样一天就过去了;今年拖到明年,明年又拖到后年,这样一辈子就过去了。这就是懈怠懒惰!懈怠懒惰是一种不好的习气,也是一种业障。
  你往后拖的时候肯定有一些理由,但这都不是真正的理由。真正的理由就是你有懈怠心,你有这样的业障,有这样不好的恶习。“我今天有事,还是明天吧!”若是真的能精进,修行不耽误干活,干活也不耽误修行,可以边干活边修行。有些时候也能错开时间,但就是懈怠,然后找借口。
  现在我们每天要打坐,但很多人就是不爱打坐;我们每天要念诵《金刚七句祈祷文》和一些咒语,但都不愿意念。就对吃喝有欲望,就愿意吃喝;就对睡觉有欲望,就愿意睡觉——时间就这样白白地过去了。不愿意起床,不愿意打坐,不愿意念诵,这就是懈怠懒惰。懈怠懒惰是修行的障碍,它会障碍你成就的,懈怠懒惰者是不可能成就的。
     
  
  
  
  非凡的机遇
  人身是解脱成佛唯一的条件与机缘,对于一个真正
渴望解脱、渴望成佛的人来说,这一世人身是千载难逢
的机会,再不能错过了。
  
  
  
     
  佛在经中比喻,得到人身,就像往光滑的墙上撒豆子一样,没有一粒豆子能停留在墙上;同样,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一旦失去人身,就再也不可能得到了。如果不好好地利用它,一旦失去了、错过了,就再也没有得人身的机会了。
  有些人可能会说:“得不到就得不到呗,得人身也是一种苦,人身也是不净的、无常的、虚假的,没有什么可执着的,也没有什么可留恋的。”但是,得人身是解脱成佛唯一的机会,这是要珍惜、把握的。
  佛说,人身比天人还殊胜;但是,我们若是与天人比世间的福报,那是天壤之别:天人一天之中享受的福报,人一生中都享受不到。那佛为什么还说人身比天人还殊胜呢?这是因为人能学佛修行,能解脱成佛,人学佛修行的条件比天人具备,在这方面人比天人还有福报。
  天界的众生福报太大了,他们只顾享受福报,根本无法生起出离心。天界的众生,每天都吃喝玩乐、散乱放逸,即使遇到了佛法,也精进不起来。就像大城市里的人,他们富有、条件优越,尽管都有这些粗大的痛苦——行苦和变苦等,但是暂时感觉不到,因为无始劫以来在六道轮回里已经适应了,苦习惯了。
  天界的众生世间的福报太大了,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每天他们都放逸、快乐,只是快到死亡的时候,才会出现一些死亡的征兆,之前他们连病都不会得,这样怎么能生起出离心?生不起出离心,就无法受持别解脱戒,也就没有解脱的机会。
  因此说,人身比天人还殊胜,人身是解脱成佛唯一的条件与机缘。对于一个真正渴望解脱、渴望成佛的人来说,这一世得人身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再不能错过了。
     
  
  
  
  
  
  
  
  放逸的借口
  有的人贪吃,然后找借口:“我是为众生吃!要多
做些好吃的,不是要供养佛么!”实际上是自己想吃。
穿衣服也是这样:“不是要庄严坛城么,那就要穿
好的。”实际上真实的目的是想打扮,然后去迷惑众生。自己懒惰,早上太阳升起来了还在睡,然后也找借口……
  
  
  
     
  《入行论》里讲菩提心的功德,当生起菩提心时,哪怕是吃喝玩乐等,这些看似放逸的行为都能增长福报,增加功德,增长智慧。
  于是,很多人都会说:“我是在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休息、为众生玩乐……”没有生起菩提心之前,不可能真正地为众生。没有自私自利心,只有利他心,真心实意地利益众生,才可能真正做到为众生吃、为众生穿、为众生休息……这个时候你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
  如果真有菩提心,你吃好、穿好、休息好是为了什么?是为了有个好的身体,为了有个好的心情。身体好了,心情好了,才能真正学佛修行,才能精进。身体不好影响修行,修行不好不能成就,不能成就就度化不了众生。这些都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不是贪,而是为了众生。
  但是不能找借口!有的人贪吃,然后找借口:“我是为众生吃!要多做些好吃的,不是要供养佛么!”实际上是自己想吃。穿衣服也是这样:“不是要庄严坛城么,那就要穿好的。”实际上真实的目的是想打扮,然后去迷惑众生。自己懒惰,早上太阳升起来了还在睡,然后也找借口:“为了众生我要休息好,睡眠对身体太重要了,我应该多睡会儿。”散乱也是:“为众生,我要出去散散步、玩一玩。”也是找借口。
  大家要一步一步地来,先把出离心修出来,再把菩提心发出来。当相续中有了菩提心时,一切都会成为成佛的因,菩提心发出来了,自私心就没有了。有时候我们也有一些相似的菩提心,但那都是刻意发的,而不是从心里自然发出来的。
  真正发出菩提心以后,任何时候都不会有自私自利之心。自私自利心和菩提心好比是水和火,水火是不相容的。同样的道理,有自私自利心就不会有利他心,有利他心就不会有自私自利心。如果你有了真正的利他心,那个时候,吃穿不是为自己,休息不是为自己,都是为众生。虽然不是直接地利益众生,但也是间接地利益众生。
     
  
  
  
  
  
  
  
  
  
  在物质生活和修行条件之间谨慎取舍
  什么都不重要,修行最重要!什么都不重要,解脱
最重要!你要学佛修行,要解脱成佛,必须要依止佛法
中土,要具足学佛修行的条件。
  
  
  
  
  佛在经中讲,佛法兴盛的地方叫做佛法中土。佛在世的时候,印度地区的佛法特别兴盛,所以那里是佛法中土。藏传佛教分为八大派,各派都有完整的教法,小乘、大乘,显宗、密宗的传承都非常清净。佛教从印度传到藏地后,各派的传承从未间断过,从未被污染过,并且都有自己的窍诀。在藏地,几乎每个地区、每个人都信仰佛法,所以藏区也是佛法中土。汉地信仰佛教、学修佛法、取得成就的人也非常多,佛法在汉地也是遍地开花、非常兴盛,所以汉地也是佛法中土。
  世界上有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很多地方都没有佛法,很多人都不学佛,不修行。我们生于佛法中土,能学佛修行,都可以得到法益,取得成就,这是最重要的一件事,是关系到生生世世的大事。我们真的很幸运啊!应该好好地利用这个难得的机缘。
  现在很多人,包括很多学佛人,总想出国,总想到其他国家去享受,得到一些暂时的快乐。但是你首先要看看,你向往的那个地方有没有正法,能不能修持正法?作为佛门弟子、修行人,首先应该考虑这一点。
  现在的人考虑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是钱,第二个想到的是安宁。一说那边能赚钱,环境好,生活安宁,就动心了。根本不考虑学佛修行的事,也想不到解脱成佛的事。“能出国就行,能不能学佛无所谓,能学就学,不能学就不学。”虽然嘴上没有这样说,但心里就是这样想的。
  究竟是学佛修行重要,还是享受物质的福报重要,你应该比较一下,衡量一下。根本不考虑有没有正法,也不考虑能不能修持正法,为了享受物质生活的快乐与幸福,却把这么好的一个学佛修行的机缘放弃了,这种人不是真正的佛门弟子,也不是真正希求解脱的人。
  什么都不重要,修行最重要!什么都不重要,解脱最重要!你要学佛修行,要解脱成佛,必须要依止佛法中土,要具足学佛修行的条件。你想出国,想换个环境生活可以,但是首先应该考虑是否方便学佛修行。“我要去的地方有没有正法?能不能修持正法?我到那里能不能解脱成就?这些因缘有没有具备?在这边学佛修行好,还是在那边学佛修行好?”若是那边条件都具备了,自己也能精进,并且有把握解脱成就,你到别的国家也行。如果那里学佛修行的机缘和条件不如这里,你就不应该走。什么都没有修行重要,什么都没有解脱重要。若是你自己没有智慧,到哪里都一样,即使换个地方,换个环境,也解决不了问题,也不会开心、快乐的。
     
     
  
  
  自己的善根是临终时唯一的依怙
  临终的时刻,唯一的依怙就是自己所修的善根,除
此之外,任何东西都带不走,所以佛说“自己才是自己
的怙主”。
  
  
  
  
  我们的寿命就像一桶水,有些人桶里的水是满的,有些人只剩半桶水,有些人桶里只剩下一点点水——因为桶是漏的,里面的水一直不停地向外流——我们的寿命也是这样,每时每刻都在减少。
  死魔随时都在你的身边寻找机会,一旦找到了机会,就会领你走进死亡。尽管你平时脑子很好用,很能规划,非常善于利用时机,但是面对死亡的时候,这些一律都不管用,你想尽办法也逃脱不了死亡。这时候,不管是你的上师,还是你的亲戚朋友,即使把你关在坚固的铁箱里,拿着各种兵器守护着你,也无济于事。当死主阎罗王将黑索套在你的脖子上时,你只能是面色铁青、五体僵硬地被带到死亡的大道上。即使你的权势再大,也无法能够阻挡阎罗王的脚步。
  在世间,对那些有权势的人,我们可以去贿赂他,想想办法也能解决问题;但是阎罗王不受贿,请他吃饭他不吃,给他红包他不要,无论怎样都诱惑不了他。
  有些人快要死了,连医院都没办法救治了,于是跑到庙里想躲避死亡。“能不能找个法力强大的师父念点什么咒语,把这些病魔驱走,让我好起来?”不可能!有些人快要死了,还想:“快把门窗都关上,别让这些鬼魔进来。”想挡住死亡,不可能!这个时候,除了自己往昔所积的善根,无人能救度你,无人能帮助你。
  “没事,到时候阿弥陀佛能来接引我,观音妈妈能来救度我,我还有上师,上师的加持不可思议!”若是你活着的时候没有好好修行,没有积累善根,到临终的时候,阿弥陀佛、观音妈妈或具德的上师都不可能像抛石头一样把你抛到极乐世界去。此时,你唯一的依怙就是自己一生中所修的善根,这个是你可以带走,可以依怙的。除了善根和恶业之外,其他任何东西你都带不走,所以佛说“自己才是自己的怙主”。
  善根和恶业都不是物质,它没有形状,而是相续中的串习。善根是一种好的串习,恶业是一种坏的串习。我们的生命和相续是很多个刹那的连续,它是不间断的,但是这些连续不断的刹那是可以存留的。我们造下的恶业是可以改造的,因为断恶是在相续中,行善也是在相续中。断掉或灭除相续当中不好的串习叫断恶,增长并发挥相续当中好的串习叫行善。
  断恶行善是对我们生生世世都有意义的事情。人到临终的时候,只有善根可以依怙,所以我们要多积累善根,从现在开始就要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学修佛法,断恶行善。在世间我们还有很多缘没有了,很多债没有还。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我们一定要竭尽全力地去了缘了债,赶在死亡来临之前,把该了的缘了完,该还的债还清,否则就无法了脱生死,无法了脱痛苦和烦恼,无法了脱轮回。
  怎样才能了缘了债呢?就是无私地奉献付出,不能虚情假意。能够真心地、认真地对待,那才是了缘,也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
     
  
  
     
  把学佛修行的目标确定下来
  学佛修行,先把目标定下来,接下来,选择法门,
选择修持方法,最后才能成就。
  
  
  
  
  学佛修行的人有三种情况: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为了人天的福报,为了健康长寿、平安发财,为了神通或者世间其他的福报而学佛修行,这是下士道;为了自己解脱求声闻和缘觉的果位而学佛修行,是中士道;为了众生求成佛是上士道。
  大家首先问问自己,是求世间福报的,是求解脱的,还是求成佛的?目标定下来了,再采取方法,选择法门。
  如果是下士道,求世间的福报,就不用修出离心,也不用修菩提心,只要断恶行善,积累福德、善根就可以了。但是即使再努力,再精进,只能得到人天一些暂时的福报与利益,无法能够获得解脱,更无法获得佛果。
  如果求的不是世间的福报,而是求自己解脱,获得声闻和缘觉的果位,可以不发利他心,不发菩提心;但是必须修出离心,断除对世间的贪恋,否则就无法超出世间,超出三界。在有出离心的基础上,再修无我、空性的智慧,这是中士道。
  若是为众生求成佛,这叫上士道,这是最圆满的。这样,只有出离心还不行,还要发利他心、菩提心,因为我们将来要利益众生,帮助众生,所以必须要这样发心。
  如果哪种都不是,就是没有目标、盲目地学修;这样的话,即使再努力也是白费。
  先把目标定下来,接下来选择法门,选择修持方法,最后才能成就。大家一定要有目标,不要盲修瞎练,东跑西颠,这样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这不是在行善积德,而是在造业,不要拿佛法来造业!得人身不容易,一失人身,万劫难复!
  应该往上看,向佛菩萨学;不应该往下看,向凡夫学。六道里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却得到了人身,多不容易啊,这是福报!很多人都没有遇到佛法,而我们却遇到了佛法,多不容易啊,这是福报!解脱不难,成佛不难,难在我们不精进,不珍惜!现在我们已经具足了解脱成佛所有的因缘,就差自己不上进,不老实。
     
  
  
  
  
  
  
  人身何其贵
  在茫茫的大海上,有一带孔的木轭(连接耕牛角用
的木材),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漂荡。海底有一只盲龟,
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
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所以两者
相遇十分困难。但凭着偶然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
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
  
  
  
  
  轮回中的众生无量无边,与其他的众生相比,人特别稀少。大部分的众生都在恶趣里,地狱里众生最多。佛在经中比喻:“地狱众生犹如大地的微尘,饿鬼众生犹如恒河沙,旁生犹如酒糟,阿修罗犹如漫天的大雪,人和天人犹如指甲上的微尘。地狱众生犹如夜晚的繁星,而饿鬼众生则如白昼之星;饿鬼众生犹如夜晚的繁星,旁生众生则如白昼之星;旁生众生犹如夜晚的繁星,而善趣众生则如白昼之星。”这样比较,就知道人和天人少之又少。把人全部放入地狱中,就像将指甲上的微尘放入大地的微尘里一样,一万年也找不到一个人。一个蚁穴里蚂蚁的数量就已经超过了整个南瞻部洲人的数量。
  地狱的众生如此众多,那是因为下地狱特别容易。而人之所以如此稀少,就是因为得到人身特别难,需要具足很多因缘才能得到:首先,要具有世间的正见,即相信轮回、相信因果;其次,要有世间的清净戒律,即断除十种恶业,行持十种善业;再次,要有缘,即做广大的布施等一切善法;最后,还要有殊胜的愿力的承接——诚心发愿,愿来世能够得到人身,最好能得到暇满的人身。具足这些因缘,还需要这些因缘成熟,才能得到人身。
  佛在经中说:“在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漂浮的木轭孔与海底盲龟颈相遇极为困难,而得到人身与此相比更是难上加难。”意思是说,在海面上有一带孔的木轭(连接耕牛角用的木材),随着波浪刹那不停地漂荡。海底有一只盲龟,每一百年上升到海面一次。无心的木轭没有寻找盲龟的念头,而盲龟也不具备能看得见木轭的眼睛,所以两者相遇十分困难。但凭着偶然的机缘,盲龟的颈也可能进入木轭的孔隙内,而获得暇满人身比这更为困难。《涅槃经》等佛经中以“光壁撒豆,颗粒难留”以及“针尖堆豆,颗粒不存”等比喻加以说明。
  人身特别难得,既然得到了,那是非常珍贵的!可我们观察这个人身,从头发、内脏到脚趾甲,无一干净、可用之处,还不如动物的皮毛可以做衣服、鞋子等。那么人身的珍贵之处在哪里呢?是不是有名气、有权力、有财富、有名望,这样的人身就珍贵呢?天人在一刹那中所享受的福报,人在一生当中都享受不了;财宝天王拥有的财产,相当于人间所有的财产;在三界众生中旁生道龙王的名气、权势都非常大,三界众生都知道它们;在饿鬼道里有些空游饿鬼特别富有,权力大到主宰整个世间,很多众生的命运都掌握在他们的手里。所以拥有财富、权力等都不是人身特有的价值与意义,这只属于特别的人身。还有一般的人身与珍宝般的人身:一般的人身没有世间的福报,也遇不到佛法,没有任何幸福、快乐;珍宝般的人身具备基本的生活条件,不仅能闻到佛法,而且有时间、有条件修持佛法,这样的人身也叫暇满的人身,它是解脱成佛的唯一条件与机缘。
  能学佛修行,能解脱成佛,才是人身特有的价值与意义。因为在六道中只有人才能修持佛法,其他五道的众生都没有机会修行佛法。地狱道的众生,因嗔恨心让他们时刻感受寒热、刀剑伤害之苦;饿鬼道的众生心胸狭窄,吝啬与贪心让他们时刻感受饥饿、干渴之苦;旁生道的众生迷惑、愚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感受互相吞噬之苦;阿修罗因为嫉妒而每天争战、打斗不休;长寿天的众生长时间地安住于无思无想的禅定中虚度光阴。所以这些众生都无法修行,更无法解脱成佛!因此说人身宝贵难得,得到人身的意义重大!世间的一切都离不开无常、痛苦的本性,而解脱是永远地离开烦恼、痛苦,得到永恒的快乐、幸福,成佛是修福、修慧达到了最究竟、最圆满,所以说一定要利用人身承办自他究竟的利益,不能空耗和虚度!如果不学佛修行,最终没有解脱成佛,那这个人身也只是个垃圾桶,没有什么价值。
  我们非常幸运,在末法时期、法弱魔强的时候,有幸遇到金刚乘,遇到九乘佛法之巅、至高无上的大圆满法——即身成佛之法,这是三界所有的众生都无法相比的福报。我们在累生累劫积累过很多不可思议的善根、福德,才能拥有如今这样殊胜的机缘。从世间的角度看,我们没有学问,没有地位,没有钱财,没有名气,但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却有解脱成佛的机会,这是那些世间的首富、明星、总统等无法拥有的。“一失人身,万劫不复!”如果我们不珍惜,以后再也没有这样的解脱机会了,将永生永世沉沦于无边无际、不可思议的六道痛苦之中而无有出期。人身非常脆弱,生命就在呼吸之间,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所以解脱成佛的大事不能一拖再拖,要如美女头上燃火,懦夫怀进毒蛇般,抓住今世得到人身的机会,全力以赴地学佛修行,在死亡没有来临之前,让自己解脱成佛。这是我们此生唯一要做的事情,是人生的头等大事!
     
  
  
     
  最值得珍惜的东西
  得人身不容易,算是很难得;但是和善根相比,也
不算什么。失去生命没有什么,还可以再获得;但是善
根太珍贵了,它才是真正的如意宝。
  
  
  
  
  佛在经中做过比喻:在一个漆黑的夜里,连自己的鼻尖都看不到,闪电在眼前突然亮了一下,就是一瞬间。以此来比喻众生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相续中生起点善念特别难,即使生起了也非常短暂。
  我们很多人根本不重视善根。谁重视善根?有善根的人才会重视善根;不重视善根的时候,这个人根本没有善根。善根不是谁都有,真有善根的人一定会重视善根,因为他知道不容易啊!如果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善根,根本没有积累过善根,怎么能有善根呢?
  人身非常难得,尤其是暇满的人身更难得,具有暇满的人身才能积累善根,暇满的人身是积累善根的法器。生起一些善念不容易,积累一些善根不容易,所以真有善根的人,才会对善根很重视、很吝啬。
  我们经常说:“我的善根给你!我的功德给你!”有点太大方了,应该吝啬一点。钱财算什么?生命算什么?善根才是真正的宝藏!但现在的人都是颠倒的,觉得有钱、有权力什么都能解决,其实错了。钱财或权力解决不了什么问题,只是增加烦恼、增加痛苦而已。
  为什么说黄金和牛粪相同呢?对于一个真正的修行人、真正的智者来说,钱财不是什么,相当于牛粪。外边草原上的牛粪,没人看,也没人捡,有没有都无所谓。
  然后是生命。得人身不容易,算是有点难得,但是和善根相比,也不算什么。失去生命也没有什么,还可以再获得;但是善根太珍贵了,它才是真正的如意宝。我们每天都在修、都在念,有没有真正积累到善根?没有吧!每天能积累到一点点的善根就不错了,生命就有意义了。
     
     
  
  
  
  
  
  
  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
  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既是解脱的机会,也是堕落
的机会。若是把握好了,我们就会解脱;若是把握不好,
我们就会堕落。因此我们不应该总往后拖,拖到下个月,
拖到明年,拖到三四年甚至几十年以后再修行,而要在
当下的每一刹那中把握生命,精进修行。
     
  
  
  
  暇满的人身珍贵、难得,是我们解脱的唯一机会。尽管我们现在已经得到了,但人身是无常的,就像水面上的水泡一样,特别的虚幻、飘渺、不可靠,随时都有失去的可能,所以,我们应该好好地珍惜它,利用它修持正法。但是很多人都找借口:“我现在有工作,等退休了,就可以专心修行了;我儿子现在还没毕业,等他毕业了,我就可以安心地学了;我孙子刚上幼儿园,要接送,没有时间,等孙子长大了,我就可以安心地学修了……”我经常听到这样的托辞。学佛修行不能这样往后拖,因为死亡无常!什么时候死,在什么地方死,以什么方式死,谁都无法确定!家里、单位、马路上,处处都可能成为我们的死地!现在、今天、明天,每一刹那都可能成为我们死亡的时刻!
  几乎每个人都认为自己今天肯定不会死。《因缘品》中云:“明日死谁知,今日当精进。彼死主大军,岂是汝亲戚?”意思是:今天死,还是明天死,谁知道呢?也许明天我们就要离开这个世界了。明天不死,你有什么把握?你和阎罗王、狱卒们是不是亲戚啊?是不是已经商量好了?他们跟你说:“你放心,今天你不会死,明天也不会死,等你退休了,老了,到八九十岁的时候,我们再来接你……”是不是这样?如果不是这样,那你有什么把握?你凭什么知道今天不会死,明天也不会死?我们随时都有死亡的可能,所以应该将每一刹那、每一时刻都当作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这样才能精进学修,不生懈怠。
  有的人可能觉得:“死就死呗,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我问你,你有解脱成佛的把握吗?如果没有,那你有来世获得人身的把握吗?如果也没有,那么下场只有一个——堕入恶趣。要么是下地狱,要么是投生为饿鬼,要么是投生为旁生。除此之外,别无选择。很快就要感受无穷无尽、难以忍受的痛苦了,怎么还不害怕呢?
  八寒地狱与八热地狱等十八层地狱里的众生,要感受的寒热痛苦,不是一年、两年,也不是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而是数劫!饿鬼道的众生,因数百年中找不到饮食而要感受饥渴难忍的痛苦。你是不是对这些没有感觉?你可以禁食几天,不吃饭,感受一下饥饿的痛苦;几天不喝水,感受一下干渴的痛苦。其实,这些痛苦与饿鬼道的众生所感受的痛苦根本无法相比,但是,我们这样体验,最起码也能知道饥饿和干渴是什么滋味了,然后再进一步地思维,也许能有更深的体会了。
  现在,我们生命中的每一刻既是解脱的机会,也是堕落的机会。若是把握好了,我们就会解脱;若是把握不好,我们就会堕落。因此我们不应该总往后拖,拖到下个月,拖到明年,拖到三年、四年甚至几十年以后再修行,而要在当下的每一刹那中把握生命,精进修行。如果我们总是考虑几十年以后的事,我们就会忽略眼前的每一刹那;若是我们在解脱、成就之前死去,就会永远失去解脱成佛的机会了。
  世人真是太颠倒了,仅仅为了世间的一点点利益就去造恶业,毫不畏惧堕入恶趣的后果。其实三恶道离你特别近!你现在在佛堂里听闻佛法,也许过一会儿就要在地狱里悲惨地感受寒热的痛苦;你现在在坛城里修行,也许过几个小时,就会头上长角、脚上长爪,无奈地感受旁生的痛苦。
  真的,快了!不要总以为即使自己修不好,也能等到七八十岁的时候才会死,到那时才会下地狱,才会投生为畜生。你想得太远了,不是七八十岁,而是现在、立刻、马上!就要这样思维,就要这样观修,这才是修无常。无常修好了,它能指引你进入佛门,能使你断恶行善,直至明心见性。
     
  
  
  
  
  
  
  
  
  
  
  
  寻找不精进的原因
  我们现在为什么念佛不得力?为什么坐禅没有成就?
为什么修密法没有太大的收获?就是因为没有打好基础,
一些最基本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如果弄明白了,断恶
行善、受持戒律、精进修行一点都不难。
  
  
  
  
  我处处强调加行的基础,修行要懂得轮回,要深信因果。为什么我们断除恶业这么难呢?因为我们还是没有明白这些最基本的道理,把假当成真,把暂时的一些刺激当成无比的快乐,然后去追求。若是你真正明白了这些暂时的东西都是假象,都是痛苦的因或痛苦的果,都离不开痛苦的本性,你还会这样做吗?不可能的。  
  明白了这些基本的道理以后再持戒,那将是一种轻松、自在的状态。那时持戒不难,断十种恶业、行十种善业也不难——因为这是在断除痛苦,享受快乐,谁不愿意啊?但现在我们一讲要受戒、持戒,都觉得难。一听戒律,这个不允许,那个也不允许,这个不应该,那个也不应该,都不愿意听,都觉得有压力,做不到。我们现在持戒是一种束缚,不是一种享受,不但没有断除痛苦、得到快乐,反而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压力、烦恼和不便。
  做功课也是一样。做功课应该是一种最大的享受,应该是在期盼中、渴求中:“什么时候做功课啊?怎么还不到时间啊?怎么这么快就做完了啊?”但是很多人不是这样。每到快要上课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了。不上课不行,这是任务;上课又不是很愿意,心里也很难受。
  你现在持戒是不是很困难?你现在修行、做功课是不是不太情愿?如果是这样,就说明你还是不明理,连最基本的道理都没弄明白,没有相信六道轮回,没有相信三世因果。佛讲的六道轮回和三世因果是佛法的根,是修行的基础。不管是修净土宗,修禅宗,还是修密宗,都需要这些基础。我们现在为什么念佛不得力?为什么坐禅没有成就?为什么修密法没有太大的收获?就是因为没有打好基础,这些最基本的道理还没有弄明白。如果弄明白了,断恶行善、受持戒律、精进修行一点都不难。所以要先把基础打好,把最基本的道理弄明白,然后再进一步地修也不晚,要一步一步地来。
     
  
  
  
  
  
  
  
  
  
  
  
  
  勇猛精进经劫海
  无论是上座的时候,还是下座期间,无论是生活、
工作的时候,还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不停地去学佛
修行。当你将吃喝玩乐都变成了修行的方法,行住坐卧
都变成修行的过程的时候,你离成佛也就不远了。
     
  
  
  
  每天上上课、闻闻法,以为这就是学佛,就是修行了;每天抽出一两个小时打坐、念诵,就觉得自己已经很精进了,就满足了。这种心态是错误的!应该是无论是上座的时候,还是下座期间;无论是生活、工作的时候,还是吃饭、睡觉的时候,都不停地去学佛修行。当你将吃喝玩乐都变成了修行的方法,行住坐卧都变成修行的过程的时候,你离成佛也就不远了。
  我们天天念《普贤行愿品》:“普能清净诸行海”,海代表无量无边,就是一切行为都变成了修行,都变得清净了,不是只在打坐、诵经的时候。“圆满一切诸愿海”,佛菩萨所发的愿犹如大海,也是无量无边的。“修行无倦经劫海”,在无量无边的劫中修行,没有间断的时候,没有疲倦的时候,也不会有满足的时候。因为你真正学佛了、修行了,学佛本身就是一种享受,修行本身就是一种快乐。而我们现在是这种状态:“四外加行什么时候能学完啊?五内加行什么时候能修完啊?是不是三年啊?哎呦,时间太长了!”就想懈怠了。这里说的是“经劫海”,不是一年、两年。“是不是成佛了还要念啊?”是要念的,但是念的时候是轻松的、自在的,是一种无比的享受,那有什么难的啊!“哎呦,我要走捷径,我要走方便道。”就是想偷懒嘛!你以这种心态去修行,永远也不会成就的。
  修行要靠毅力,靠坚定的信念。若是你真正有坚韧不拔的毅力,有坚定的信念,解脱、成就也许就在当下。所以大家的心量不要总是这样缩着,目光不要这么短浅。心量大点,目光放远一点!“修行无倦经劫海”,在无量无边的劫中修行,无有疲倦。有这样的心态,何愁大道不成呢?这样成就就快了,就在眼前了。
     
  
  
  
  莫等见到才相信
  无论是地狱还是极乐世界,都是心的显现,即使用
再先进的仪器也找不到地狱和极乐世界,只可以用心看、
用心感受。想切身感受,要等到业力现前的时候,那时
心自然就会显现这样的景象,就会看到六道轮回的存在。
等你看到了、感觉到了,已经晚了。
     
  
  
  
  佛陀有个堂弟叫难陀。难陀贪欲很重,特别喜欢自己的妻子,每次出远门时都带着妻子的画像。难陀本来没有出家的想法,但是佛陀逼着他出了家。有一次,佛通过神通把难陀带到了天界,难陀看到每个无量宫殿里都有天子在享受着快乐,而其中有一个无量宫殿只有众多天女,却没有天子,他就问天女是怎么回事。天女回答说:“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弟叫难陀,现在出家了,死后要投生到这里,享受安乐。”难陀返回后,佛问他看到了什么,他如实地告诉了佛。佛就问他:“是你妻子漂亮,还是天女漂亮?”他回答说:“跟天女相比,我的妻子就像只母猴子。”佛说:“那你就好好地受持戒律,将来就可以到天界享受安乐了。”于是,难陀为了享受天界的安乐开始修行了。
  佛告诉众弟子:“难陀是为了享受天界的安乐而修行的,你们是为了解脱而修行的,目的不一样,所以不要和难陀同住。”没有人与自己在一起,难陀也挺懊恼的。这时佛又通过神通把他带到了地狱,让他亲眼看看地狱众生所感受的痛苦。地狱中有很多炽热的铁锅,里面煮着众生,阎罗狱卒们还拿着各种兵器打、割、砍他们,但其中一个锅是空的。于是难陀问:“这里为什么没有众生呢?”狱卒们告诉他:“人间的释迦牟尼佛有个弟弟叫难陀,现在出家了,将来在天界享受安乐。待果报穷尽以后,就要堕落地狱,这是为他准备的。”难陀一听吓坏了,将看到的景象如实地告诉了佛陀。佛陀说,即使投生天界也没有意义,最后还要下地狱。从此难陀精进学修,对世间法没有任何的兴趣和贪着,最后成就了阿罗汉果位,而且是持戒第一。
  我们现在一点功夫都没有,还说:“我感觉不到有地狱啊!”无论是地狱还是极乐世界,都是心的显现,即使用再先进的仪器也找不到地狱和极乐世界,只可以用心看、用心感受。想切身感受,要等到业力现前的时候,那时心自然就会显现这样的景象,就会看到六道轮回的存在。等你看到了、感觉到了,已经晚了。
  现在我们还没有堕落地狱,所以无法能够感受地狱的痛苦。业力没有现前之前,若是通过禅定力或者神通也能看到,但是我们也没有这个能力和缘分,只能靠教证和理证,让自己的相续生起定解,生起因果轮回的正见。若是不修行,还想亲身感受、体会,恐怕真要等到下地狱的时候了。
     
     
  
  
  高科技时代求法的易与难
  现在科技发达了,通过互联网、书籍、光盘等,随
时都可以学、可以修;现在交通也方便,哪里有法会,
有讲座,如果自己想去,随时都可以参加。但若是没有
一个恳切、真诚的希求正法、请转法轮之心,虽然你求
法了,学法了,也得不到法;虽然你修行了,也不会成
就。
     
  
  
  
  佛在菩提树下成道以后,虽然通达了宇宙人生的真理,证得了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但是七七四十九天没有转法轮。佛认为众生太愚痴、太颠倒了,他若是直接给众生传授诸法的事实真相,第一怕众生不相信,第二怕众生不能精进修持,于是继续安住。直到梵天王、帝释天王从天界来到人间,向佛供养了右旋海螺、千辐法轮等殊胜的供品,非常恳切、真诚地祈请,佛才开始转法轮。
  为什么要经历这样的过程呢?这也是一种表法,让众生明白正法难求。没有这样一个恳切心、真诚心,求不到正法,得不到正法。有一颗虔诚、迫切的心,才能求到正法,学到正法。
  现在科技发达了,和以前不一样了,通过互联网、书籍、光盘等,随时都可以学、可以修;现在交通也方便,哪里有法会、有讲座,如果自己想去,随时都可以参加。但若是没有一个恳切、真诚的希求正法,请转法轮之心,虽然你求法了,学法了,也得不到法;虽然你修行了,也不会成就。
  在表面上看,现在求法、修法确实比以前方便、容易多了;但是我们内心对佛法的希求之心,对佛法的重视程度,和以前相比差得太远了,简直是天壤之别。以前求法,真正是千里迢迢、跋山涉水。仅仅是四句正法,也要上师善知识亲口传讲才能得到。以前上师善知识基本上都在山洞里修行,所以你也要住山洞,他们才能面对面地给你讲法,给你窍诀。除此之外,没有别的渠道,连书都没有。你们看看阿琼堪布等大德们的传记,他们用的都是跟上师借的书,修法的资具也是从上师处借的。虽然求法难,但一旦求到了,会非常珍惜,会在山洞里一心一意地修持,直到成就。中途不会下山,不会间断修行的。他们求法、修法的态度非常严肃、认真,和现在的人完全不一样。现在很多人把上山当旅游,把求法当尝试,只是感觉感觉,根本没有真正的求法、修法之心。
  虽然现在求法容易,得法容易,但是求不到真正的法,得不到真正的法,都是表面上的。很多人认为现在修行容易,把电脑打开,把光盘放上,把书打开,就可以学修了;坐上火车、飞机就可以去参加法会了,但这只是表面上的求法、修法。想要求到、学到真正的法,必须用心求,用心学。有一颗非常恭敬、虔诚之心,才能求到、学到真正的法。
     
  
  
  
  燃起共修的火焰
  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与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为
了实现这个愿望,我们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点非
常重要。
  
  
  
  
  佛在经中讲过,就如有灯就有灯光,有灯光就有灯一样,灯和灯光永远在一起。我们这些金刚道友不是无缘无故地相聚在一起,而是宿世的缘分在今天成熟了,以后生生世世都要在一起,成佛了也要在一起。缘起法不可思议,若是现在搞不好团结,搞不好关系,犯这样的错误,生生世世都会有这样的违缘和障碍。所以不要给自己制造违缘,制造障碍!
  如果没有搞好团结,没有处理好关系,就是犯密乘的根本戒。如果没有及时忏悔,将来就要下地狱。我们是生生世世的一家人,将来成佛的时候也在一个坛城,若是犯了根本戒,不立即忏悔,就要从家里开除,就要下金刚地狱。即使立即忏悔了,也会出现不好的缘起,出现违缘、障碍,所以大家要注意。
  以前我在喇荣的时候,上师如意宝没有那么多的不允许,但是他老人家非常强调这条戒律!他不止一次地讲过:“喇荣没有别的功德,这么多人相聚到一起,大家都很团结、和睦,这是喇荣的功德。”喇荣到现在能有这么大的成就,靠的就是团结,靠的就是这条戒律。
  金刚道友之间的团结非常重要。大乘佛法,尤其是密宗,非常强调这条戒律,因为密宗特别注重共修,共修的时候特别需要大家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单纯这么多肉身相聚到一起,没有什么力量。你的肉身就是你的肉身,我的肉身就是我的肉身,无法相融。佛在经中讲过,个人的力量像火星,大家的力量像火焰。炽热的火焰,烧东西会很快,烧得干净、彻底。那么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团结一致、齐心协力的心中来的。
  心没有形状,心与心可以相连,可以融合。万法一心,我们只有一个心。我们现在分别,这不是真正的心,只是心的一种作用。真正的心是一体的,是一个。大家若是不分别,能够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也就是一心了,力量也就是一体的了,那种力量无往而不胜!我以前也讲过,其实共修不是必须要人的肉身来到现场,如果你能真心发心和大家一起修、念,心到了,力量就到了;心在一起了,力量就在一起了。
  我们有共同的目标与愿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实现这个愿望,我们要团结一致、齐心协力,这点非常重要。佛在经中讲过,外在的任何恶魔或者违缘,都破坏不了佛法、佛教,障碍不了我们的共修与成就;但是佛教内部的人,不学佛却装学佛人,不修行却装修行人,会破坏佛法,会毁灭佛教。
     
  
  
  
  穿越无常
  不管别人现在对你好不好,都不要太当真,有一天
肯定会变。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生活、工作,都要有
这种心理准备。要看淡这些!能了知无常而学会面对,
你就不会受伤害,也不会有烦恼、痛苦。
  
  
  
  
  不管是外器世界,还是内情众生,万事万物、山河大地,乃至一粒微尘、一缕微风、一个微细的起心动念,都在刹那刹那当中变化。世间所有的一切,不管是物质,还是精神,一切法都离不开无常的本性,都是无常,都是空性,没有恒常不变的。对于万物粗大、快速的变化,我们能感受得到,也容易理解;但对于细微、缓慢的变化,我们从表面上、形式上却看不出来。于是我们就认为它是恒常不变的。事实上,它一直在变,像财产、权力、名誉、情感、家庭、寿命等等,都没有不变的。诸法的本性就是这样的,一生即灭,刹那也不会停留。
  一切都是瞬息万变、生灭不断的。有生就有死,有聚就有散,有爱就有恨,有亲就有仇。生死、聚散、爱恨、亲仇都不是独立的,而是相对立、相互依存的,这也是无常的本性。
  生老病死四大苦,是人人都要面对的现实。我们现在的寿命是往昔积来的福报,有积累就有消耗,有消耗就有亏空,说不定哪天寿命就会消尽。寿福享尽时,谁也帮不了你,留不住你,你要一个人孤零零地离去,连自己的身体都带不走。所以要把握人身,好好学佛修行。
  世人都放不下爱,放不下情,都特别贪恋亲朋好友,讨厌怨敌、仇人。但什么叫爱?什么叫仇?昨天还爱得死去活来是一家人,今天就打得你死我活闹离婚。今生的亲友,也许到来世会变成怨敌;今生的仇人,也许到来世又成为了眷属。爱恨、亲仇都是无常的,不可能永远都是亲眷,也不可能永远都是仇敌。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所有的众生都曾经是我们的亲人而有恩于我们,也都曾经是我们的仇人而伤害过我们。一切都是缘起法,没有真相,所以没有必要执着于亲仇爱恨,执着了就会受到伤害。
  世间八法也没有什么可靠的。别人赞叹或诽谤,都不一定是真实的。凡夫心情好,对你的印象也好时,就会赞叹你;不高兴了,就会诽谤你。他这种心态也不是真实的。所以他赞叹你时,你不用高兴;他诽谤你时,你也不用伤心。保持心态稳定,做好自己该做的,把握好自己的身口意就行了。从另一个角度看,有喜欢、赞叹你的人,也肯定有讨厌、诽谤你的人,这些都是相对的,也都是无常的。不管别人现在对你好不好,都不要太当真,有一天肯定会变。不管是为人处事,还是生活、工作,都要有这种心理准备,要看淡这些。能了知无常而学会面对,你就不会受伤害,也不会有烦恼、痛苦,这就是修行。
  生际必死,积际必尽,堆际必倒,高际必堕。虽然我们逃避不了无常,逃避不了现实,但如果我们懂得了这些道理,当面对现实的时候,心里就会有所准备。要明白,不管要感受什么、面对什么,都是应该的,都是正常的,这样到时候就不会烦恼,也不会痛苦。如果我们还不了解无常的真相,就一定会受到伤害。
  顺境、逆境都不会恒常,一定会变。遇到逆境时不必痛苦,忍一忍,很快就能过去。顺境不喜,逆境不悲,才是真正的解脱。   
  
  
  
  
  
  
  
  
  勇猛的心
  对菩萨来说,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三界所
有的众生都是一样的。他要帮助、度化的不只是一个民
族、一个国家的众生,也不只是一个地球、一个世界的
众生,他想帮助、度化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没有分别心。
  
  
  
  
  为什么说菩萨是“勇士”呢?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心里没有畏惧,这是勇士。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我们现在的状态是“这个人比较善良,我可以帮助帮助,可以度化度化;那个人脾气太暴躁了、太凶恶了,我不能帮助,不能度化……”就厌倦了,远离了,这不叫勇士。菩萨不是这样的。对一位菩萨来说,众生都是一样的,都要接受,都要度化;有这样一个毅力,这样一个心态,叫勇士。
  我们去帮助、度化一个人的时候,若是对方非常理解、非常恭敬,我们就能继续帮助他,度化他;若是有一天对方不理解,甚至来伤害自己,就开始生气了:“我对他这么好,对他帮助这么大,他还恩将仇报……”就开始抱怨了,这也不是勇士。对方理解或不理解、报怨或伤害,都能一如既往地帮助、度化他,这叫勇士。
  菩萨帮助、度化众生,是没有要求、不求回报的。而我们是有要求的,按自己的要求做了还行,否则就不行了;我们是求回报的,有一些回报还行,否则就不行了。对菩萨来说,不管是否按自己的要求做,是否有回报都一样。
  菩萨帮助众生的方式也不同。他帮助众生不是给众生吃的、穿的,而是要把众生安置于佛的果位,让他永远地解脱烦恼,永远地解脱痛苦,使他的福德和智慧圆满,这也可以叫“勇士”。
  菩萨不是帮助一两个众生,也不是度化一两个众生,而是帮助、度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无论是亲人还是仇人,无论是家人还是外人,无论是善人还是恶人,对他来说都是平等的。发心非常广大,非常清净,所以叫“勇士”。
  我们现在帮助众生、度化众生不是这样的,想到的就是家人、亲戚朋友。范围再大一点,也就是一个民族或是一个国家,连整个人类都没有想到,其他众生就更不用说了。一个好国王,也许能想到很多人,但他也不是无私的,也许是为了自己的国家或民族,还是有分别的。菩萨就不一样了,对菩萨来说,地狱道的众生、饿鬼道的众生、旁生道的众生……三界所有的众生都是一样的。他要帮助、度化的不只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众生,也不只是一个地球、一个世界的众生,他想帮助、度化尽虚空、遍法界所有的众生,他没有分别心。父母对孩子也有偏心的时候,但是对菩萨来说,没有这些分别,如同两只眼睛对人来说同等重要,不会有轻重的分别。
  对一位菩萨来说,一个有权力、有势力的人和一只小小的蚂蚁是一样的,这叫平等。“菩萨怎么这样呢?人和蚂蚁怎么能一样呢?”因为菩萨明白一个道理:无论是人还是蚂蚁,都一样愚痴,都一样颠倒,都一样可怜,都需要度化。
  如果我们有神通,用神通去观察,就会发现人和蚂蚁想摆脱痛苦、获得安乐的心没有差别。蚂蚁也在希求快乐,蚂蚁也在希求解脱,它和人一样,不愿意感受痛苦,愿意享受快乐。若是按照凡夫的思维方式,就不一样了。“人多厉害,一下子能把蚂蚁踩死。人能挣钱,蚂蚁不能,还是人好……”这都是凡夫的观点。对菩萨来说,所有众生想要离苦得乐的心态是一样的,这叫平等,菩萨对一切众生的心也是平等的,所以叫勇士。
  我们都是大乘行者,都是发菩提心的人,就要跟菩萨学,学这样一个勇猛的心。
     
  
  
  
  睡时佛相伴
  躺下时,做吉祥卧,观想上师诸佛都在枕头上与自
己相伴。刚入睡时,能忆念上师、佛陀的功德,也有一
定的意义;然后把上师观想在心间,安住于这种状态中
入眠。这样入眠非常清净和殊胜,在梦境中也会积累功德。
     
  
  
  
  作为一个大乘修行者,我们的身体是修行的工具,是承办众生利益的工具,所以休息好,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工具。我们在睡眠时也要发心。如果是带着贪心、痴心睡眠,就是造恶业;如果睡前发心是为了休息好后能更精进地修行,这样就不会造恶业,还会积累功德。
  睡觉的时候不要直接躺下,先坐一会儿,观察、观察自己:这一天当中是善的念头多,还是恶的念头多?是造业的时候多,还是行善的时候多?如果是善的念头多,就把一天的功德总集起来做个回向;如果是恶的念头多,就向上师三宝发露忏悔。
  躺下时,做吉祥卧,观想上师诸佛都在枕头上与自己相伴。刚入睡时,能忆念上师、佛陀的功德,也有一定的意义;然后把上师观想在心间,安住于这种状态中入眠。这样入眠非常清净和殊胜,在梦境中也会积累功德。
  很多人经常失眠,即使睡着了也总做噩梦,心总是处在恐惧当中;一会儿担心窗户没关好,一会儿担心门没锁好,频繁起床查看,心没有安定的时候。如果你把上师观想在心间,上师发光加持你,在上师三宝的加持中、光明中入眠,立即就睡着了,基本上不会做梦,即使做梦也是吉祥、善妙的梦。真正学佛修行的人是不会恐怖、不会孤独的,因为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都在围绕着他、陪伴着他,十方三世一切龙天护法都在保护着他。
  晚上睡觉,眼睛一闭,就到西方极乐世界闻法修行;早上醒来,又回到人间,随缘度化身边的众生。这样时时不离上师三宝的光明,既休息了,又积福消业、增长智慧了。如果我们每时每刻都能这样观察、调整自己的心,就会在轻松自在、幸福快乐中获得成就。
     
     
  
  药师佛的事业
  如果生病了,可以去医院,可以看医生,但是一定
要提起正念。要知道医院、医生和药物以及治疗过程都
是佛菩萨的化现,都是药师佛的事业;打针,吃药,都
是消业除障的方法。
  
  
  
  
  我们生病可以到医院打针、吃药,藉此缓解病情。虽然病暂时是好了,却不能彻底治愈,将来还会复发,所以这只是一时扬汤止沸的方法。要彻底治愈,就要抽薪止沸,从根本上解决——忏悔自己杀生的恶业,才是最好的治疗方法。
  有些人认为依靠上师三宝的加持力量,病一定能好。如果你有这种坚定不移的信心,就不用上医院打针、吃药;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心,心里有怀疑,就尽快去医院治疗。但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提起正念。要知道医院、医生和药物以及治疗过程都是佛菩萨的化现,都是药师佛的事业;打针、吃药,都是消业除障的方法。这样病能治好,业也能消除。如果你没有提起这样的正念,认为念佛消业是一方面,到医院看病治疗是另一方面,把修行和治病分开,修行是修行,治病是治病,这样治不了病。因为你逃避不了因果,即使避开了,也是一时的,得不到永远的解脱。
  所以在一切对境中,我们都要提起心中的正念,用佛法来解决问题。有些人不懂因果,不相信因果,身体不舒服了,就到处寻医问药,到处算命,这些都解决不了根本问题。佛法僧三宝是我们的皈依处,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任何时候都要依止。上师三宝的力量不可思议,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因为很多人信心不足,关键时刻还是自以为是,自己说了算,所以很难见效。病障、违缘都是暂时的,你对上师三宝有具足的信心,真能把心稳住,真能勇敢地去面对,那一切病障、违缘很快就会过去,一切都会很快好起来。
     
  
  
  
  晨起之时观心念
  我们每天早上醒来的时候,不要直接下床,先坐一
会儿,观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做善梦了,还是做恶梦了?
如果梦里做善事了就随喜、回向,做恶事了就忏悔,然
后发心:今天一定要做善事,不能做恶事。
     
  
  
  
  观察自己的心以后,开始修上师瑜伽。按照我们的修法仪轨来进行:先迎请诸佛菩萨,接下来祈祷传承上师、法王、根本上师,最后从根本上师处接受四灌顶,观想上师和自己融为一体,自性和上师的智慧融为一体。在这个境界中坐一会儿,然后再起床。晨起上师瑜伽很简单,很方便,也很殊胜。
  起床时也要先发心:为度化一切父母众生要发誓修持成佛,为早日圆成佛道要精进、认真闻思修行。
  如果我们自己还没有解脱成佛,就无法救度众生,所以首先要发誓成佛。我们自己苦,众生也苦,因此要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一定要为众生成佛!为了成佛,今天一定要精进修法,不能虚度光阴,浪费时间!
  观察自己的发心非常重要。如果是为了造恶业而起床,起床的行为就是恶事;如果是为了做善业,为了修行而起床,起床的行为就是善事;如果什么也没有想,马马虎虎地起床,这个行为就是不善不恶,是无记业。
  大部分人都是为了做世间的琐事,都是在愚痴的状态中起床的,这是造恶业。我们谁也没有想到,即使像起床这样简单的动作都会造恶业吧?其实我们随时随地都在造恶业,已经习惯了。现在我们闻到了佛法,明白了佛理,就要将这些起心动念转变过来,修行就在日常的生活中修,一切功夫都要下在心地上。这样,我们的一切才会越来越好。
     
  
  
  
  
  
  
  
  
  
  与佛同行
  皈依上师三宝的人到哪里都吉祥,做任何事都顺利,
因为上师三宝的光明无处不在。只要有一颗纯净、坚定
的信心,一定能时刻受用此无量光明,永处吉祥、圆满
之中。
  
  
  
  
  我们在出差、出门的时候,首先对着自己所去的方向唱诵《八吉祥颂》,祈祷上师三宝,只要念一遍或三遍,八大吉祥佛尊、八大吉祥菩萨、八大吉祥护法和八大吉祥天女以及各自紧紧围绕、跟随他们的很多眷属等,就会在四面八方围绕、保护我们。
  我们是修持大圆满法的,还有四大智慧护法前后左右特殊护卫。前面是普贤王如来的化身一髻佛母,后面是莲花生大士的化身格萨尔王,左面是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多吉拉巴护法,右面是观音菩萨的化身 合拉,他们还各自带着眷属。这样一个气势庞大的队伍,浩浩荡荡地开进,非常吉祥、殊胜!你的心间是上师,头顶是本尊,这么多善神护法在保护,谁还有胆量伤害你,拦你的路?绝对不可能!
  但我们现在,在上班或者走路的时候,总是战战兢兢,忐忑不安的。担忧贼偷钱包啊,强盗抢劫啊,或者是会不会遇到鬼啊,还是突然间有什么灾祸降临等等。你不用活得这么累,神经绷得这么紧,你能祈祷上师三宝,就什么都不用担心。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直接把上师三宝、金刚萨垛佛或者阿弥陀佛观想在自己的右肩上,这样走路就是绕佛,是在消业、积福,也有功德,而且谁也损害不到你。即使是魔也损害不到你,心魔不起,外魔不生。曾经有一个罗刹和密勒日巴尊者辩论的时候说过:“若是你心不清净,有我执,有邪见,鬼魔不止我一个,到处都有;若是你心清净了,放下了自我,鬼魔都是清净的,都是佛,包括我在内。”所以你心里只有上师三宝,没有不清净的念头,人、非人都伤害不到你。
  我们现在每年发愿念诵十万遍莲师金刚七句祈祷文,在走路、坐车时,随时都可以念。“我现在和佛菩萨一起共行,佛菩萨围绕着我、加持我!”你能想到这些,能有这样一种正念,有这样的恭敬心和信心,不管走到哪里,诸佛菩萨都会围绕着你、给你加持。一千遍中能有一百遍这样想,其作用也是不可思议的,也能给同车的乘客带来吉祥,给车辆所过之处所在的众生带来吉祥。同样,在房间里,与你在一起的众生也能得到上师三宝的加持……所以随时念诵金刚七句也是利益众生的机会,能积累很多功德,结下很多的善缘。
  不过,我们也应该明白一切逆境都是上师三宝的加持,是在帮我们消业,也是对我们的考验,看看自己是否能承受得住;一切顺境也是上师三宝的加持,是在给我们安慰与鼓励,所以都是上师三宝锤炼我们的方式。如果在一切境中都能保持一种明明了了、如如不动的心态,那就解脱了!
     
     
  教育孩子要用真心
  如果你能好好修行,放下自我,去积累福报,增加
智慧。你的福报上来了,孩子就会跟着幸福;你的智慧
上来了,孩子也会跟着走运。
  
  
  
  
  现在的孩子都早早地面临着社会的竞争,学业繁重,压力特别大。父母也特别操心,要求孩子必须要考上理想的学校等,并为之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可父母越溺爱儿女,越为他们安排,就越不能利益他们,反而造成了种种伤害。这不是儿女的问题,是父母的问题。父母为了儿女将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也不一定要刻意要求或者特别操心。
  福报是修来的,不是求来的。好好修福、培福,如理如法地行善积德,福报自然而然就会有。如果没有福报,再努力也没有用。现在很多有文化、有技术的人始终没有什么成就,到处给别人打工,生活上也有很多坎坷,即使是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是如此;而很多人没有什么文化,事业却很成功。所以说有前途,不一定要有多高的文化和技术。
  当然,父母特意不让孩子学习也是错误的,一切要随缘。要保持自然,孩子能学多少就学多少,能做多少就做多少,保持这样的心态才是对的;不要总是自寻烦恼,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儿孙自有儿孙福,他们都有自己的命运、前途。现在学习成绩不好,将来不一定发展得不好;现在学习成绩好,将来不一定能出人头地。所以父母特意安排孩子学或不学,都是错误的。
  学佛就是要保持自然、适度,要放下。但有的人就是放不下儿女,贪心特别重。如果你懂得了轮回,深信了因果,就会真切地认识到:在六道轮回的苦海中,饱受煎熬的地狱、饿鬼、旁生道的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与儿女;他们与今世的父母、儿女只是时间上有所不同,没有其他的差别。你真正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对今世的儿女那么贪着,不贪着才会真心地为他们付出,才会真正地利益到他们。而现在的父母为儿女都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心态,表面上为儿女付出了很多,实际上都是为了自己。因为你认为儿女是你亲生的,所以你才那么溺爱与付出,而对宿世的儿女却没有一点感情,没有一点牵挂。你的发心不正,行为就不正,当然也不会有善的结果。
  放下不是放弃,不是让你不关心、不照顾他,只是让你转念。你能认识到儿女是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的众生,发一颗为众生的心,保持这样的心态,再去照顾、关心他们,给他们做安排,这是最好的。
  有的人说:“孩子让我烦恼、痛苦,我不管他们了,他们愿意怎么样就怎么样……”这叫放弃。放弃是罪过,放下是解脱。一切都是缘聚缘散,各有各的因,各有各的果,你能帮他解决问题就帮帮他,不能帮也不要太操心。如果你不肯放下,他肯定会继续伤害你,生生世世都会伤害你,让你烦恼、痛苦,最后都是你自己受到损失与伤害!
  如果你能好好修行,放下自我,去积累福报,增加智慧,你的福报上来了,孩子就会跟着幸福,你的智慧上来了,孩子也会跟着走运。虽说各有各的因,各有各的缘,各受各的果,但是你们之间有特殊的缘分,很容易相互影响。他们如果不好,必然会成为你的障碍;你修行好了,障碍去除了,他们也能受到你的影响。所以,要用真心为亲人着想,为孩子着想,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在家人修家庭和睦是最实在的修行
  好好地爱护、照顾自己身边的这些众生,慢慢扩大
到一切众生,这是最实在的修行。
  
  
  
  
  一定要把握住自己的心,要知道一切都是自心的显现、自心的幻化,我们能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在待人接物的时候,把握住自己的心就好了。一切殊胜圆满、清净平等都在我们的生活、工作当中,我们的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圆满。如果我们的生活没有圆满,工作没有圆满,另外得到一个圆满有什么用?
  家庭不和睦,天天吵吵闹闹,还想得到解脱是不可能的。身体不健康,天天有这个病、那个病,这是不圆满;工作不顺利,总有事,这也是不圆满,说明你修行还是没到位。身体、工作、家庭都越来越好了,那个时候才是有修行。
  家庭有问题,你不要去找其他的原因,肯定是自己的问题,肯定是你没有完全把家人当成佛,把他们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去恭敬。现在我们修慈悲心、菩提心,修慈悲心是你一定要把众生当作自己的父母,修菩提心是你一定要把众生当作佛。家庭不和睦的时候肯定是你没有做好,如果你真正把他们放在自己的头顶上去恭敬,把他们当作自己的父母,当作真正的佛,那时他们对你怎样都行。现在你肯定没有做到,所以我们要努力去做——这也是有过程的,慢慢就做到了。如果你真正去尊重、照顾他们,他们不可能不被感化;如果你把他们感化了,那个时候他们对你也会付诸真心。
  我们是学佛的,天天都说要发慈悲心,家人都是众生——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照顾的众生,你却不去照顾、不去关心、不去尊重他们。他们成为你的儿女,成为你的家人,这也是一种缘分。他们是最需要你的关心、爱护、帮助的众生,你把这些众生忘了,那你怎么发慈悲心?虽然都是众生,但是他们不一样,他们现在最需要你,别的众生不是最需要你,最需要你的就是你身边的这些人,你的家人,你的儿女。你要懂得这个道理。
  现在很多人都说,我对外人行,但是对家人不行。这是什么原因?你对家人不行,说明你彻底没有了慈悲心,你连与自己最有缘分、最了解、最方便接触的众生都没有度化,想度化别的众生是不可能的。但是人都这样,自己学佛修行了,于是家也不管了,孩子也都扔了,还天天跟他们吵闹,认为自己学佛他们不学。其实你要好好地想一想,这也太过分了吧?还执着形式上的东西,总是放不下这些!如果你真能放下了,没有必要与他们争吵。好好地爱护、照顾自己身边的这些众生,慢慢扩大到一切众生,这是最实在的修行。别的哪有什么众生啊?哪有什么佛啊?这都是众生,也可以说都是佛啊!你帮助他们,照顾他们,也可以说是帮助众生、照顾众生;他们都有佛性,你尊重他们,也等于尊重佛了。
  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人,尤其是修密宗、修大圆满法的人,一定要有五种圆满的基础,连这个境界都没有,想修大圆满法是不可能的!在家里的时候也是五种圆满:你自己的家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家人就是无量光佛、阿弥陀佛,亲朋好友就是莲花部的尊众,生活、工作都是大乘法、大圆满法。除了自己的家以外没有西方极乐世界,除了自己的先生、太太以外没有阿弥陀佛,你应该尊重他们。你不是信佛么,这些都是佛讲的道理。
  不是把不清净的东西观想为清净,把不圆满的东西观想为圆满,而本来就是清净的,本来就是圆满的。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那个境界,但是一定要这样明观。还没有明白这个道理很正常,但是你要去观察,要去思维。
     
  
  
  
  
  
  
  
     
  在生活和工作中圆满身心
  若是你真有修行,真学佛了,应该是身体越来越健
康,家庭越来越和睦,工作越来越顺利……一切顺利了,
一切吉祥了,这才叫解脱。
  
  
  
  
  
  现在很多人信佛、学佛了,家庭、身体等各个方面都没有太大的转变,甚至身体越来越不健康,家庭越来越不和睦了。有些人信佛、学佛以后,家也不要了,孩子也不管了,工作也不干了,整天把自己关在一个屋子里,或者到庙里、山上,什么也不顾,只念佛、诵经。一说学佛不能贪执,有些人就开始不讲卫生,不讲营养,也不活动了,最后身体承受不了——垮了!继而出现了各种疾病,然后灰心、退步了……
  这些不如法的行为,在社会上影响也不好。很多人都说:“你们学佛人怎么还有这么多病?你是个修行人,怎么还有这么多灾?”其实这都是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为了健康,该休息还得休息,该吃饭还得吃饭,该活动还得活动。若是我们没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么能学法修行呢?为了能更好的学佛修行,我们可以吃好、穿好、休息好,把自己的身体保养好。有了健康的身体,才能精进修行,才能解脱成佛。
  在家庭方面也是,我一说信佛、学佛,有的人就什么也不顾了,孩子也不要了,家也不管了。今天跑这个寺院参加法会,明天又跑那个寺院接受灌顶,连基本的佛理都不懂,连基础的修法都没有,东跑西颠,结果搞得家不像家,人不像人!为什么现在一些学佛人处理不好家庭关系,甚至离婚的这么多呢?就是学佛修行不如法。
  作为修行人,应该利益众生,更应该利益身边最有缘分的众生;作为修行人,不应该伤害众生,更不应该伤害身边最有缘分的众生。连自己身边最有缘分的众生都没有度化,这都是不如法的行为造成的。如果你真有智慧、真有修行的话,家庭不可能不和睦。若是你对他们有真正的慈悲心,有真心的关怀,他们还能不满意吗?
  我们能用实际行动感动众生,让众生得到教化,这就是修行。修行就是了缘、了债、了生死。了缘,不管是什么样的缘都要了;还债,不管是什么样的债都得还。缘没有了,债没有还,怎么能了脱生死?什么叫了缘?真正尽自己的责任、尽自己的义务,这叫了缘,也叫了债。如果你把自己的生活、工作都当作修行,尽自己应尽的责任、义务,还能不顺利吗?
  若是你真有修行,真学佛了,应该是身体越来越健康,家庭越来越和睦,工作越来越顺利。因为我们要解脱,就要从生活、工作中解脱。一切顺利了,一切吉祥了,这才叫解脱。生活圆满了,工作圆满了,一切圆满了,这才是真正的大圆满。
     
  
     
  夫妻和睦有良方
  改善夫妻关系有两个办法:一是证悟诸法的真相、
真理,这时你能超越因果、不受因果,这样矛盾与冲突
自然就会消失;另一个办法是转变因果——断恶行善
——断一切恶,行一切善。
  
  
  
  
  现在很多人家庭不和睦,夫妻关系不好,非常烦恼。这样的果报,是由以前造的邪淫恶业所致。
  想转变因果,就要发自内心地去忏悔。忏悔最起码要具足四种对治力,其中返回对治力就是从内心里下决心、做决定:从今以后,纵遇命难也不造邪淫的恶业。如果你不能下决心,恶业就不能消净,忏悔也达不到目的。忏悔时必须要下决心,决心特别重要,即使过后把握不住,但那是另一回事。以后真的犯错了,可以再忏悔,这样业障慢慢就能消净。
  忏悔做得越多越好,不是一天只做一次就可以了。有人认为做忏悔不方便,其实没有什么不方便的。我们不是要形式上、表面上的忏悔,不是必须在佛前磕头,念忏悔文,而是要在心里下决心:以后再也不犯错,不犯戒。形式上、表面上的东西都是不真实的,重要的是心,心到位了,一切都会到位。在单位,在家里,行住坐卧……任何时侯都可以做忏悔。
  这是上师三宝教给我们的“治病”方法,拯救家庭危机的方法,夫妻关系和睦的良方。能不能依教奉行,在于我们自己。上师三宝让我们去了解诸法的真相、真理,从而超越因果。如果暂时做不到,就去断恶行善,转变因果。在因果面前,除了自己的业力,谁也做不了主。业力现前时,就像洪水一样汹涌澎湃,无法阻挡。所以通过金刚萨垛除障法,好好地忏悔,邪淫的恶业就能清净;业障消掉了,夫妻关系就能和谐,家庭也能和睦。
     
  
  
     
  把佛法献给家人
  你可以不进佛堂、不上香、不磕头,只要你照顾好
家人,让他们高兴,佛菩萨自然而然就会满意,善神护
法自然而然就会护持你。这样你今生能快乐,来世能快
乐,生生世世都能快乐——学佛修行就应该是这样的结
果。
  
  
  
     
  学佛修行不是为了受苦、受累,更不是为了起烦恼。我们学佛修行,应该越修生活越美满,家庭越和睦。因为你有修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有智慧,就会处事、会待人。
  但是很多学佛人因为家人不信佛、不学佛,还反对自己,就弃家人于不顾,甚至与家人吵架,这是伤害众生!有福报、有根基、有缘分的人才能进入佛门,才能学佛修行,否则是不可能的。家人没有像你一样的福报与智慧,你更应该悲悯他们、照顾他们,让家人体会到学佛的好处。
  家里人反对你,与你吵闹,生活一团糟,你一时应对不了这些障碍,于是伤心、失望,然后就想逃避:“还是自己学佛重要,不管他们了!”结果家越来越不像个家,最后只剩下一大堆烦恼,真的很可怜!不会学佛还学佛,不懂佛法还修行,都修偏了。
  让众生高兴,这是行善;让父母高兴,这是孝顺。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不管采取什么方法,能让家人高兴就行;但要知道,这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众生。以前不听父母的话,惹他们伤心、生气,现在随他们的心,满他们的愿,他们觉得儿女变好了,然后也开始接纳佛法了。以前对爱人特别不好,学佛后对他(她)特别好,家里也干净、利索了,然后爱人也开始跟着学佛了,这就是普度众生!慢慢地能感化他们,你就当菩萨了。
  但有些人不懂这个道理,自己把门一关,念佛诵经,磕头打坐。家也不收拾,饭也不做,甚至与家人吵闹。家人一看,你没学佛时还不是这样,学佛了反倒不如以前了,能不反对你吗?你这样一边伤害家里众生,一边拜佛、供佛,佛菩萨不会加持你,善神护法也不会保护你;因为你已经违背了佛法,违背了上师三宝的教言。你的家人——先生、太太、孩子这些众生,都需要你的照顾和关心,而你却不管不顾,这是舍弃众生。舍弃众生就等于舍弃了菩提心,等于舍弃了佛法。你可以不进佛堂、不上香、不磕头,只要你照顾好家人,让他们高兴,佛菩萨自然而然就会满意,善神护法自然而然就会护持你。这样你今生能快乐,来世能快乐,生生世世都能快乐。学佛修行就应该是这样的结果。
     
     
  
  
  真爱
  通俗地说,慈悲心是一种爱情,这种爱情是一种清
净的爱,是没有私心杂念的真爱,是对一切众生无分别
的爱。用这种爱做一切事都是好事、正事、善事,未来
一定会有好的果报,而且现在也不会有压力。
  
  
  
     
  通俗地说,慈悲心是一种爱情。这种爱情是一种清净的爱,是没有私心杂念的真爱,是对一切众生无分别的爱;而世间所谓的爱情是一种贪爱。带着贪爱,无论想什么,做什么,都是造恶业;而用真心、真爱所做的一切事都是好事、正事、善事,未来一定会有好的果报,而且现在也不会有压力。拥有真爱,可以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地过日子。
  我们现在爱父母、爱儿女、爱亲朋好友,但这都不是真爱,而是有分别的爱。因为是“我的”父母、“我的”儿女、“我的”家人、“我的”亲朋好友,才去爱的。如果把“我”去掉,就没有爱了。对父母不好,担心别人说自己不孝顺;对儿女不好,担心老了没人管。夫妻之间只想占对方的便宜,得到对方的好处;亲朋好友之间在没有利益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对对方好。所以互相都不是真心的,都在互相利用、互相欺骗,都只是爱自己。这种爱的果报就是内心会有很多矛盾、冲突,很多烦恼、痛苦。越爱、越牵挂就越有烦恼,徒增精神上的压力。
  因为我们没有平等的爱,所以与父母、儿女、同事、亲朋好友之间等任何关系都处理不好。虽然也想拔除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但由于没有清净的爱,不会用真心来对待,所以怎么做也做不好。我们为他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互相欠、互相还,都成为了轮回之因。不仅自己得不到自在与安宁,得不到真正的快乐和幸福,他们也得不到。
  佛在经中所讲,每一个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而且是无数次地做过。即使是我们最讨厌的苍蝇和蚂蚁,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父母、儿女!所以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家人,只是在时间上有差异而已,因此我们不应该只慈悲现在的家人,而应该慈悲、平等地对待所有的众生。
  但我们更要善待自己现世的父母儿女、亲朋好友,因为对于今生今世来说,他们是与我们最有缘分、最需要我们的众生。如果我们不为他们付出,他们就会受到伤害,会烦恼、痛苦,也会因此造业。佛菩萨是没有分别的,但是他们在度化众生的时候,无法摄受所有的众生,而只能摄受有缘的众生。我们也应该如此。应该首先善待身边有缘的众生——照顾好现世的父母,抚养好现世的儿女,该为他们想到的要想到,该为他们做到的要做到。去掉了“我”,用清净的爱,真正为他们付出,就能了缘、了债、了生死;否则,你无论怎样表达善意,也感动不了他们,也还不了债,了不了缘,还徒然增加很多恩恩怨怨,很多烦恼、痛苦。
  你若是能真心、真诚地为他们,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事;你若不是真心,而是虚情假意,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事。心是菩萨心,行是菩萨行,在这样的知见中,好好地跟家人一起生活、工作,快快乐乐地过日子,这才是真正的修行,才是真正的度化众生。
     
  
  
     
  化解身边的冤亲债主
  你的家人、同事,形象上也许挺可爱,但也许他们
就是你的冤亲债主。你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就可以
了缘、了债,可以消业。
  
  
  
  
  有人说:“不能在家里做火施!如果把这些鬼神招来了,他们不回去怎么办?”一提到鬼神、恶魔,我们就觉得很吓人,很恐怖。其实这些鬼神、恶魔真来向你讨债,还是很困难的。若是机缘不成熟,他们根本无法对你下手。也许真正向你讨债的,正是你身边那些你最疼爱、最喜欢、最挂念的人,他们向你讨债的机缘也到了。
  那现在怎么办?你生气没有用,埋怨也没有用,解决不了问题。这个时候就要通过做火施,发慈悲心,把自己观想为观音菩萨,想拔除他们的痛苦,给予他们安乐。其实他们才是你的冤亲债主,他们正在向你讨债,正在伤害你。这都是你过去世中欠的,现在就要还了。你不但不嗔恨、不埋怨,还觉得这是还债、消业的机会,不能错过。若是再去嗔恨、埋怨,又跟他们结上了恶缘,将来还要遭受果报。你这样一想,也许心里就更欢喜,更高兴了。“哎呦,太好了,机会来了,我现在就要把握了。”什么是把握当下?这就是把握当下。这个时候你若是能把握住,能转变心态,这样去面对众生,你当下就解脱了。你债还了,业消了,跟他们结的是善缘,种的是善根,将来就结善果了——只有安乐,只有福报。我们每天做火施,也是要提起正念,让自己相续中的这些正念增长。
  其实不仅是我们做火施的时候应该这样想,平时也要这样想,可以把火施落实到生活、工作中去。你的家人、同事,形象上也许挺可爱,但也许他们就是你的冤亲债主,你在跟他们接触的过程中,就可以了缘、了债,可以消业。
  冤亲债主也有我们看不到的,但是大部分都是可以看到的,其实他们就在我们身边。华智仁波切有一个火施仪轨,里面讲什么是真正的冤亲债主:比如这次你给他东西了,他下次还要,不给就不高兴,甚至还会来伤害你,这就是你真正的冤亲债主,但是我们认识不到。其实我们身边有很多这样的人,你这次为他付出了,下次还要为他付出,否则他就会生气,甚至会伤害你。我们跟他们接触、为他们布施的时候,最重要的是要有慈悲心,有慈悲心才能感化这些众生的心灵,才可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怎样看待物质的发展
  物质发展了,精神也跟上了,那么物质的发展就是
好事;物质发展了,但是精神没跟上,那么物质的发展
就不一定是好事。
  
  
  
  
  有一年,我在飞机上遇到了一个华人,他问我:“现在大陆经济发展得一年比一年好,你看这是好事,还是坏事?”我说:“也许是好事,也许是坏事。如果精神跟上了,物质的发展就是好事;如果精神没有跟上,物质的发展就不是好事。精神必须要跟上物质,而且一定要超越物质,这样物质的发展才不会变成精神的压力。”
  虽然我们在竭尽全力地弘扬佛法,但是却没有人听。这也不是某个人的过错,而是因为现在是末法时期。佛早就讲过,末法时期法弱魔强,没有人信佛,没有人修行。没有办法,这是我们共同的业障。虽然物质条件发展了,但是精神越来越落后了,物质的发展变成精神的压力了。我一到那些大城市,就能看到人们愁眉不展的面容,特别可怜,哪有开心、快乐的时候?
  人一生的快乐,与条件的好坏、身份的高低没有多大关系。我从七岁出家,一直在山上苦修。虽然物质条件非常差,一无所有,但是内心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是无比的。在喇荣没有人要求你必须留在山上,如果自己愿意,随时都可以离开;但是我们不愿意离开,一直在山上学修。在木屋里,冬天外面下大雪,里面下小雪;夏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四面八方都漏雪、漏风、漏雨。吃的、穿的都非常少,但内心特别快乐。我不愿意离开喇荣,但是在山沟里只自己享受快乐也不行啊!出来也是迫不得已的。后来我下山了,物质条件好了,但是内心深处没有那种开心和快乐了。
  这种体会,你们也应该有过吧?以前我们的物质条件没有那么好,但是很开心,很快乐;现在生活水平提升了,家庭条件好了,但是家家都吵闹不断,人人都没有笑容。
  大家对佛法的理解都错了,包括我们这些学佛人也都误解了佛法。其实简单地讲,佛法是一种健康的教育,是一种快乐的活法。没有佛法,没有修行,就是一个字——“苦”;有佛法,有修行,就是一个字——“乐”。佛法里讲怎样孝顺父母,怎样善待周边的人,怎样在社会,在家庭,在单位奉献、付出。你按佛的要求做了,身体就能健康,家庭就能和睦,社会就能和谐,世界就能和平。
     
  
  
  
  
  
  
  
  
  
  语言的艺术
  语言是一门艺术,它能给自他带来快乐的享受,也
能给自他带来深重的灾难。如果我们能运用好语言,就
能为自他创造美好的生活。
  
  
  
  
  一般情况下,与人打交道,说话要温和、诚实,但也要适当。因为以什么方式说话,还要看对他人是否有利益,应该说对自他双方都有利的话语。有时候说好听的话利益不了众生,说粗语能直接或间接地利益对方,尤其是能让对方改正一些缺点和毛病,这个时候可以说粗语。但有的人特别爱说粗语,经常出言不逊、骂不绝口,这也许是末法时期的一个象征。如果让他说佛法,讲一些正确的道理时,就呆若木鸡或张口结舌了!
  现在,在人与人、地区与地区、民族与民族、国家与国家之间有很多的矛盾与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媒体胡言乱语、瞎编乱造造成的。经常谈论是非、长短,说恶语,这都是在伤害众生、恼害众生。所以,说话还是要谨慎。
  恶语就是恶口骂人,说别人的缺点,让别人伤心、生气。你只要让人生起一刹那的嗔恨心,就会摧毁他所有的功德、福德和善根。一句恶语就能毁了他的一切美好,因此罪过非常严重。所以在对别人没有帮助的情况下,没有必要去说别人的缺点和毛病。
  有的人以为顺口说几句他人的坏话,没有什么大事,但因果报应丝毫不爽。《百业经》中有个公案,有一个比丘尼骂其他的比丘尼为“母狗”,结果在未来五百世当中转生为母狗。所以说恶语对自己的伤害也特别大。如果说一句让别人听了很愉快的话,那你自己生生世世都能得到好报,时刻都会有人让你心情愉快,这多好啊!
  我们说别人的过失,是善意的想让他人改变,这不会有罪过;但轻易宣扬别人的过失,也许会诽谤到佛菩萨,这样所造的恶业,要远远超过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所以最好不说他人的过失,而且要隐藏他人的过失。在不了解的时候,最好不赞叹,也不诽谤一切众生。但很多人都有习气,经常在暗中说一些是非、长短,说别人的缺点与过失,这本身就是一种过失,是一种造业。
  那些上师善知识,那些国家领导人、高官等,都是众望所归者,人们都把希望寄托在他们身上,他们都有与自己有缘分的众生、弟子、眷属等。尤其是上师善知识是人天的福田,人天众生解脱的希望都寄托在他们身上,很多人都崇拜、赞叹他们。如果你诽谤了他们,连带与他有关系的弟子、眷属等都会受到伤害。从世间角度讲,这会给自己带来危害和灾难;从修行上讲,诽谤诸佛菩萨的罪过超过杀害三界所有众生的罪过。
  善恶不在表面上、形式上,都在心里。你无法判断他人的心,那么就不要盲目地议论、评价别人,这样很容易毁坏自己的功德,消尽自己的善根,断送自己的慧命!对自己一点一滴的好处都没有,为什么还要做这么危险的事情呢?
  有的人热衷于说些没用的闲话、废话,这些话也就是佛法中讲的绮语。自己的经历在别人不问的情况下,最好不要说。如果有人想知道,在对他有利益的情况下可以说一些。有的人因为控制不住自己,不管对方是否想知道,是否有利益,都在那里滔滔不绝地说,说了半天,谁也没听,与没说一样。说闲话的果报是口才拙劣,说话没分量,别人不愿意听。有时候说闲话,会让听见的人生起贪心、嗔恨心、嫉妒心等,弄得人心慌而生烦恼,让人心情不愉快,这也是在造恶业。
  尤其是自己曾经做过的一些狡诈、欺骗的行为,在没有必要的情况下不能宣说。若是为了发露忏悔、改过,应该在上师三宝面前说,而不应该在大众面前宣说。现在有的人把自己所做的这些恶业都当作成就与功德到处宣说,这些坑蒙拐骗、明争暗斗等狡诈的行为,并不是光彩的事;但凡夫却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到处宣说,就会使恶业、罪业增长,将来要成倍地感受果报,那时痛苦是无穷无尽的。
  修行人说话要有威仪,要说有道理、有意义、符合实际的语言。佛的事业就是佛的教育,佛的教育就是传授众生快乐的方法。要想运用好语言,掌握好语言艺术,在没有登地之前——没有开悟、没有明心见性之前,不要轻易地去评价别人。
     
  
  
  
  
  
  
  人规与佛规
  随顺亲友、秉性正直、心地善良、仁义道德,这是
清净的人规法,佛菩萨就是通过这些善巧方便来利益众
生的。
  
  
  
  
  随顺亲友,就是我们的言行应该恒时随顺亲朋好友,不是偶尔随顺。而我们大部分人都有个性,自以为是,脾气倔强,不会恒顺,不肯随顺。人品是学佛的基础,无论是修小乘,还是修大乘,都要有这个基础。如果没有仁义道德做基础,你无法能够学佛。
  秉性正直,心地善良,就是我们应该以一颗正直、善良的心,善待所有的人,对每一个人都不能有恶意。他人有困难的时候,自己要实实在在地去帮助,希望他人得到好处。
  仁义道德就是认真、老实,贤善的人品是学佛修行的基础。如果自己想得到长久的利益,就要先去利益他人,这是一种窍诀。你去帮助、善待他人,以后他人也会帮助、善待你;你去帮助、善待更多的众生,最后他们都会来报答你,这样你得到的利益和帮助就多了。这是一种清净的仁义道德,三世诸佛也是通过这样的善巧方便来利益众生的。
  在人道,要做一个标准的人,要做一个好人,首先要孝顺父母,恭敬师长。孝顺就是知恩、念恩、报恩。要知道父母、师长对自己有极大的恩德,所以要时时刻刻忆念这些恩德。仅是念恩还不行,还要报恩,就是要尽心尽力地为他们做事,回报他们。从世间的角度来讲,能做到这三点,才算是个好人。
  我们学佛修行,想做菩萨、做佛,就要发大心,扩大心量,把心放开。念恩的对境不仅是今生的父母,还要扩大到所有的众生。佛法里面讲,所有的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都对我们恩重如山,只是我们今生今世想不起来而已。我们不能恩将仇报,不能伤害这些众生,一定要报答他们的恩德;否则,就违背了人规,违背了佛规,也违背了事实的真相、真理。
  
  
  
  
  礼从心生
  若是能发自内心地恭敬他人,与他人礼貌相处,这
个力量不可思议。因为,只有诚心,才能感化人心。
  
  
  
  
  无论在哪里,当自己有一点功劳或者成就的时候,不应该去轻视和凌辱他人。互相尊重,互相恭敬,这是做人应有的礼貌。
  大乘佛法里讲,一切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你恭敬他们、对他们有礼貌是应该的。自己是不是大乘行者,就看有没有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父母。若是你有这样的正见或智慧,自然就会有发自内心的恭敬和礼貌。若是能发自内心地恭敬他人,与他人礼貌地相处,这个力量不可思议。因为,只有诚心,才能感化人心。
  虽然现在社会上非常倡导恭敬和礼貌,但是如果没有一定的认知、智慧和信念,很难做到。即使做出来了,也是表面上的。很多时候,有的机构为了礼仪还要去培训员工;但是培训出来的礼貌、装出来的恭敬没有多大的力量,感动不了他人,更感化不了人心。若想做到人人恭敬他人,对他人有礼貌,只有学修大乘佛法。
  很多人都会说:“要考虑对方,要换位思考,要奉献、付出。”这都是徒劳无益的,不可能做到。真正要想做到这些,首先要破除我执,证悟无我,知道“我”不是真有、实有的,而是如幻如梦的。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做到无私地奉献与付出,才可能有发自内心的恭敬与礼貌。
  对现在的社会来说,大乘佛法的教育和理念非常重要。有佛法这种理念和教育,人自然就会转变,家庭自然就会和睦,社会自然就会和谐,世界自然就会和平。
     
  
  
  
  
  
  
  
  
  语言随顺于亲友
  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让众生欢喜,不应该伤害众
生,更不应该伤害有缘众生。
  
  
  
  
  亲朋好友、同修道友在一起的时候,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意义的情况下,语言一定要随顺他人,不能和他们争论;特别是在外人面前,如果彼此唇枪舌剑,会让别人笑话的。另外,随顺他人也是一种礼貌,一种恭敬。这样做,对方也一定会欢喜;如果你和他们争论,最后双方都不愉快。我们作为修行人,应该让众生欢喜,不应该伤害众生,更不应该伤害有缘众生。亲戚朋友,尤其是长辈,不管说的是对,还是错,在一般的情况下,一定要顾及对方的心情,语言要随顺他们,这也是对他们的一种孝顺、一种尊重。
  尤其是同修道友之间,一定要随顺,不能总是争论。如果是为了让对方明理,或者是为了调伏、帮助对方而去辩论、辩经都是可以的。在没有意义的情况下,或是在恶意的状态下,不能争论。现在很多人一见面就争论不休,每聚到一起就说一些是非、长短,这都是造业。造口业非常容易,说一些令对方不愉快的话,也是造了很大的罪业。
  同修道友之间一定要搞好团结,和睦相处。在一般的情况下,应该互相随顺,互相理解、圆融、忍让。尤其是经常在一起做事情,时间长了,难免会有意见不统一,发生冲突与摩擦的时候,但是要立即忏悔,心里不能留痕迹。金刚兄弟不是一般的关系,是生生世世的兄弟。彼此让一让、忍一忍,矛盾很快就会过去;不要针锋相对、以牙还牙。
  人的习性非常可怕,有时候会不知不觉地搞一些不团结的事情。为什么说一定要和睦相处,一定要齐心协力?若是大家的心能合而为一,我们的力量就会永远在一起。大家的力量就像火焰,烧烦恼、烧习性会非常猛烈;个人的力量就像火星,只靠个人的力量修行是非常难的。共同修行,对个人的修行会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如果没有搞好团结,没有齐心协力,也是一种罪业。
  不要轻视这些。若是你真心想解脱,真心想成就的话,一定要谨慎。人都有贪嗔痴慢疑的恶习,尤其是嫉妒和傲慢:别人有一点点功德的时候,嫉妒心就生起来了;自己有一点点成就的时候,傲慢心就生起来了。一有嫉妒心肯定会嗔恨他人,一有傲慢心肯定会轻视他人,这样一定会造很多的恶业,所以大家一定要注意。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学佛修行以后,很多人都有一种疑惑:能否化妆、
打扮?
  
  
  
  
  化妆后的面孔容易搅乱自他的心,容易引起邪念,引发不净的行为,造作恶业。但善恶的关键是心态,是否化妆也要看发心。若是念头没有转过来,无论做什么事都是恶事;若是念头转过来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善事。
  密宗里讲,自身就是坛城。当你化妆的时候,如果是为了庄严自身坛城,那你化妆就是积福,就有功德,就不会造业。如果心态没有调整好,那化妆或不化妆都是造业。比如,你心里特别想化妆,但是因为不好意思,怕人笑话,就没化妆。这种行为不是出于真心,心已经不清净了,所以不但没有功德,反而还造业了。
  要把自己的心态调整好。心态调整好了,你想化妆就去化妆,你不想化妆就不化妆。化妆也行,发心为众生表法;不化妆也行,学佛人干干净净、平平淡淡的也很好。
  一般的情况下,人们都不是以清净心而化妆的。比如,你为什么要选择在快要出门应酬,或者是去见更多人的时候才化妆呢?如果是为了庄严坛城,即使在家里也应该化妆啊!如果在家里无所谓,而出入一些场合、应酬的时候就化妆,可见你的这个发心还是不清净的,这样,你化妆、打扮就是有罪过的。
  现在这个年代,学佛人应该是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如果学佛的人不讲究仪表,邋里邋遢的,别人见了也不敢学、不敢修了,所以我们不能这样!要好好庄严自身,这也是一种表法。我们的自心就是佛性,自身就是坛城;爱护自己是爱护佛性,庄严自己是庄严坛城。
  我们学佛人虽然要受戒、持戒,但更应该干净、利索,更应该庄严。佛住世时,佛和弟子们就非常讲卫生,我们也一样。要干净、整洁,但不能过度,不要因此而引起烦恼,引发不好的行为。
     
  
  
  
  职场大智慧
  有的人很努力,很辛苦,却无法升职、涨薪。在职
场,与上司、同事打交道,要有智慧。
  
  
  
  
  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精神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可现在的人都在拼命地追逐物质利益,非但没有获得自己想要的快乐,反而愈发让自己烦恼、痛苦。没有佛法就没有活法,有佛法就有办法:首先,别想那么多,知足者常乐,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福报;其次,与身边的人——单位领导、同事、家人等好好地相处,这样很容易幸福、快乐。
  在职场,与上司、同事们打交道,要有智慧。你可以把单位和工作的地方看成是净土,不管领导、同事们对你怎么样,你都要把他们观为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等净土圣众。有这样的心态和智慧,你才能和同事们搞好关系。之所以搞不好关系,是因为你没有智慧;如果你有智慧,那时侯,领导、同事对你好不好,是否看得起你,对你而言都是一样的。他们对你不好,说你几句也不要斤斤计较,过一会儿他们高兴了,肯定还会说几句好话。所以圆融一点,容纳一点,无论发生什么事,一会儿就过去了。但你也应该明白,他们对你不好,这是你自己的业障造成的,是自己的因果。他们这样对待你,是在帮你消业,也是好事;你能心甘情愿、心平气和地接受、承担,这样就能了缘、了债。不管他们说你好话、坏话,你的心都不受影响,这是佛的境界。如同看戏,戏里的演员有时候高兴,有时候生气,你只需看着发生的一切。学会看戏,这叫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叫大智慧。
  有的人因为自己要比别人多做些工作而想不开;有的人因为别人的文化没有自己高,能力也不比自己强,却升职了、涨薪了,而心里不平衡——这都是没有智慧!别人不干活,还非常容易地就赚到钱了;别人没有文化,也没有太大的能力,还能升官、发财——这都是他们的福报,是他们自己前世修来的,都是因果。
  你很努力,很辛苦,却没有升职、涨薪,这也是你的因果,没有什么可怨恨的,是自己的业障深重、福报不够。要心平气和地面对这些事情,然后尽心尽力地消业、积福。你能把心态调整过来,你的所作所为就是善,这样就能转变因果;如果没有调整好心态,还怨恨别人,就转变不了因果。
  其实有文化、有技术的人,不一定有福报;没文化、没技术的人,不一定没福报。现在很多大老板、企业家都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但是他就能当老板,就是因为他有福报;很多有文化、有技术的所谓人才,只能在他手下打工,即使是高级打工,也属于打工。这些就是因果,是你自己的福报不如他。你明白了这个道理,就没有什么想不开,也没有什么可抱怨的。
  所以信佛、学佛要懂得因果、掌握因果,然后取舍因果、改变因果,这样才能改变命运,改变自己的一切。
     
     
  
  
  善恶生意经
  很多佛经里都讲过做生意的过患,做生意的行为里
具足了十种恶业,那是不是就不能做生意了呢?
  
  
  
  
  我们在世间要生存,要生活,所以要工作,要做生意;但是我们不能像世间人那样,单纯为了赚钱而做这些。要会发心、发愿,把所有的思想、行为都转到正知正念上来,这样去做生意,不仅不会造恶业,还能积福德。
  发心、发愿就像一粒种子,善的种子才能结出善果,所以你首先要弄清楚自己为什么要做生意?为什么要赚钱?如果是为众生、为上师三宝的弘法利生事业做生意赚钱,把赚的钱用在正事上,用在利益众生的长久事业上,是可以的;但如果你没发一个好心愿,只是为个人暂时的利益去做生意,那就是造业的。
  有些修行人做生意时,心里会有矛盾,怕自己造恶业,但不做又不行。其实没什么可矛盾的,你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转过来,把握住自己的心态就行了。比如开店,你不为自己赚钱,而是发心为有缘众生提供方便条件,不欺骗,实实在在、老老实实地做生意,这样你的店就是一个服务平台。有人到你店里买东西,是他有所需求,你就客客气气、细致周到地服务,让他称心、满意,这样做任何生意都不会有罪过。你发心到位了,无论做什么事都是善事,这就是修行。再比如,某种商品你想多卖些,如果是出于贪心等烦恼就不行;如果没有掺杂这些烦恼,而是将自己多余的钱拿出来为他人提供一些便利,这是可以的。
  社会上做生意,有做生意的规则,你照着做就行了。不要因为没有生意就烦恼,竞争激烈就痛苦,总考虑自己如何不亏本。不必要特意想赚多少钱,先把份内的事情做好。发心清净了,结果自然就有。饶益众生、帮助别人就像火,火点燃了,灰自然就有,不要也会有。
  不用说修行人,即使作为一个普通人,凡事也应该先看发心是否正确。发心正确了,所要的结果自然而然就会有;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只为了个人聚敛财富,最终肯定会有不好的结果。做生意是这样,做其他事情也是这样。不要总想占别人的便宜,或是不择手段地欺骗众生,这都是造业,是痛苦的因,不会结快乐的果。
  
  
  
  
  学生应如何修行
  正在读书的佛子,常常会感觉到一种矛盾:既要学
修佛法,又要学习文化知识,觉得时间与精力都不够用。
之所以有这种心态,是因为没有明白修行的道理。我们
学修佛法不是要学形式上的东西,而是要转变心态。
  
  
  
  
  在学习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如果能把目光放远,心胸放开,发心发愿,为了将来能够为社会、为人类做贡献;那么学习知识的本身就是修行。如果现在没有更多的时间修法,也可以不修。
  其实真正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人非常少。有些人虽然很有知识,很有能力,但他没有发一个伟大、清净的心愿,内心掺杂着名利,所以没有力量去帮助更多的人,也不能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
  有发心的人与没有发心的人做起事来力量不一样。上师三宝的加持、佛菩萨的加持,其实就是一种力量;而这种力量来自于清净的愿力、清净的发心。所以说,心清净了,一切就都有了,就是这个道理。不管是学功课,还是将来到社会上做事,都要依靠这种力量。
  如果学习文化知识,仅是为了个人前途,为自己将来能拥有财富、权力、地位等而去学习,那就是心胸狭隘,内心不清净。这样,即使努力了,也不一定有结果;即使有结果了,也不一定有真正的快乐。
  佛法讲自度度他,就是说我们不但要自己过得快乐,还要让周围的人、让众生也生活得快乐。如果能明白佛法讲的这些道理,能为社会、为人类去学习、付出,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那么世间的这些名闻利养自然而然就会有。无私的奉献就像火,个人的利益就像灰,火点燃了,自然就有灰,不要也有。
  佛法理论知识虽然深奥、难懂,但通过学修,我们越了解,就会明白得越多。懂得了这些真理,对我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为人处世等各方面都会有很大的帮助。通过学修佛法,我们能打开自己的心胸,能放开心量,能以一个宽阔的心来对待世界,就一定会活得幸福快乐、轻松自在。
  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理想,因为妄念太多了;然后父母不高兴,自己也有压力。学习要用心来学,不管是听课、看书,还是做作业,先要把心静下来,把心定下来,这是一种窍诀。做人、做事都要用心去做,认真去做,这叫活在当下;能活在当下,当下就是圆满,一切都圆满了。所以,不管是现在学习,还是将来生活、工作,转变心态很重要。













 
 
 
 
第五篇  真爱
  
  
  
            
  以佛法的智慧打开心量
  我们始终为自己,始终是自私自利的,因为我们的
心胸没有打开,心量没有放开,所以我们一直都在烦恼,
一直都在痛苦。现在我们心量要放开,心胸要打开。
  
  
  
  
  有利他心是很重要的,利他心直接对治了我执我爱,我执我爱是烦恼、痛苦的根。如果你没有真正发起利他心的话,你表面上去行持善法也没有多大意义,只是种下了一般的善根而已,不能改变你的相续。
  我们为什么不能为自己?为什么必须为他人?因为这是改变心态的一种方法。我们始终为自己,始终是自私自利的,因为我们的心胸没有打开,心量没有放开,所以我们一直都在烦恼,一直都在痛苦。现在我们心量要放开,心胸要打开。
  怎么把心量放开、把心胸打开?就是把自私自利去掉,发利他心,就能对治我执我爱、对治自私自利了。自私心越来越小了,你的心量就越来越大了,这个时候你才能真正容纳别人,才能真正圆融一切;之前是不会的。
  学佛,就是目光要放远一点,心胸要放宽一点。目光不能短浅,不能只考虑眼前的事,不能只考虑今生的事。心量要打开,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周围的人,要想更多的众生,甚至想所有的众生。
  所以,为什么说佛法是无边无际的呢?因为它想的不是一个国家,不是一个地球,而是法界所有众生,是无边无际的众生——它关注的是过去、现在、未来,非常长远,所以是无边无际——这叫佛法无量。心量放得开阔,心态无边无际;目光放得长远,目光无边无际:这叫佛法无量。
  佛法里讲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不是只考虑一世。比如,“哦,今世我没有伤害过他,现在他怎么来伤害我呢?”这个时候你的目光要放到过去世,过去世中你伤害过他,所以今世他来伤害你了。这个时候你不能不择手段地去报复他、伤害他,目光要放到未来。“我不能这样做,如果我这样做,那就种恶因了,将来要遭受恶果。”要以智慧去打开心量,不是去控制,否则就不叫解脱。你以智慧去化解、破开这种执着,这叫打开心量。
  不能只想自己,要想周围的人,要想更多的众生,包括那些动物。如果你能把众生都视为父母,视为亲人,那你看谁都会顺心,到哪里都会高兴,看见谁都会开心。别人怎么对你都可以,因为都是我的父母啊!同样,你应该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孩子,那么,你的孩子对你怎么都行,因为都是自己的儿女啊!
  其实不是要你将非父母视为父母,也不是要你将非儿女视为儿女,而是因为在六道轮回的过程中,他们都轮流做过你的父母,也都轮流做过你的儿女。佛讲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你明白了、深信了以后,就没有烦恼,就不会计较,就怎么都行了,这个时候才是打开心量。
  有一句法语:“你看发生的一切都是正常的,看经历的一切都是应该的,那时,你才是真正开悟了。”都是应该的,有什么不应该?都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
  自己要开心,快乐;但是开心、快乐不是装出来的,而是内心里有智慧。你把佛讲的这些道理弄明白了,自然就开心,自然就快乐了,那时候你是自由自在的。没有修行,没有智慧时,不会有自由自在;一切都看破了、放下了,那个时候,才有真正的自由自在。那个时候就没有区别了,街上的乞丐和宝座上的国王没有区别,天堂和地狱没有区别,住别墅和住茅棚一样没有区别。不是要攀这个攀那个,不是要去求这个求那个;你有所求就不是学佛,你有所攀就不是学佛,而是结缘了缘。有多大的福报,就享受多大的福报,就行了。
  
  
  
  
  
  
  
  
  调伏自相续,稳妥度众生
  遇到大乘佛法,修持大乘佛法,是要度化众生的;
但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先
觉自己,度自己,再去觉众生、度众生。
  
  
  
  
  阳光普照大地,驱除黑暗,朗照万物;同样,传法、讲法,普照众生的心灵,驱除众生心灵上的无明黑暗,让众生本具的光明、福德、智慧显现,这是利益众生的方法,这叫利益众生。
  修持大乘佛法不容易。遇到大乘佛法,修持大乘佛法,是要度化众生的;但它是有前提条件的,就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先觉自己、度自己,再去觉众生、度众生。这是很重要的!不是要盲目地去接触众生,“度化”众生。但现在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尤其在汉地,很多人都是以盲引盲,自己没有能力,却去接触众生。那不是度化众生,而是伤害众生,这样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我讲过,和众生结缘,去度化众生,都不着急;先把自己修好,把自己度好,到时候自然而然就有这个机缘了。我们自觉、自度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觉他、度他!必须要有这样的愿力、前提,但自己首先要有这个能力。如果有慈悲、有智慧了,自然就能保护自己的相续了。就像今天我们要去扶一个人,自己必须先要站稳,否则两个人都会倒下去。众生那么痛苦,虽然我们着急,想救度,但是没办法,我们必须先自觉自度,不是我们不慈悲。不要冲动,稳定下来。自己先站稳,再去扶别人;先度自己,再去度别人——都是很重要的!
  “我要结缘众生,度化众生,是不是要准备很多的金刚结、甘露丸、舍利子,还要买一些念珠、佛像?”其实这些有没有都行。真正想结缘众生,度化众生,只要有一个清净的发心,众生自然就会接近你。万法一心,力量不得了。自己有这个悲心和愿力,有缘的众生是跑不了的,自然就会接近你、亲近你。如果他不来,或者来了,又跑了,也没办法,就是这个缘分,再勉强也没有用,这个时候更要随缘。
  如果真正想度化众生,就要让众生明白佛理,明白诸法的实相、真理。这是最重要的!众生为什么烦恼,为什么痛苦?就是一个字:迷!他迷失了自性。现在你想帮助众生,度化众生,就要帮他破迷开悟,让他明白真理,这叫破迷。如果他开悟了,本具的福德、智慧自然就现前了——其实福德、智慧是每个众生本具的,不用你给,你也给不了。现在就是教给他破迷开悟,开启宝藏的方法。真正的智慧、福报是众生本具的,只是现在没有现前而已,因为他迷失了自性。能回头,能回归自性,这叫破迷开悟。这是唯一度化他的方法。
  我们的历代祖师、传承上师们,都是以讲、辩、著这三种方式度化众生的。所谓“辩”,若有辩论的对境,你可以通过辩论打开他的心结,让他破除无明;所谓“讲”,给他讲这些佛理,让他明白;所谓“著”,可以写论著让众生看,有缘众生看了、读了,也能打开心结,开启智慧。度自己的时候,主要通过闻、思、修的方式;度他人的时候,主要以讲、辩、著的方式。除此之外,没有其他的选择。
     
  
  
  
  点点滴滴施有情
  你尽心尽力地帮助别人,即使给人一个笑容,让一
个座位,让一步路,也是布施。功德、福德和善根要靠
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趋入圆满。
  
  
  
  
  有的修行人特别贪恋自己的身体、受用、善根,若想对治自己的贪心和吝啬心,这些统统都要做布施。如果做布施的时候心里还有吝啬,那还不是清净的布施。
  把自己的身口意献给上师三宝,做上师三宝利益众生的工具;把自己的身口意献给一切父母众生,做众生的服务员。家人是众生,单位的同事是众生,素不相识的人也是众生;你的身口意三门是利益众生、服务众生的工具,是属于众生的。这样,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众生怎么对待自己都可以。在家里多干一些,多付出一些是应该的;在单位多做一点、累一点也是应该的。因为你的身口意是众生的,那还跟他们计较什么?还跟他们讲什么条件呢?你能这么想,心里的烦恼自然就没有了。让一步就是布施!如果你在家里、在单位没有为他们服务,没有让他们满意,那你的发心就是假的。
  有的人家里不清净,身上不清净时,就想把这些无形众生赶走,让他们离开。这时你观察一下自己的发心是纯正的吗?如果是纯正的,那你的身口意三门,包括你的家,都是众生的,你为什么还要赶他们走,让他们离开呢?这说明你发心不正、不到位。你应该善待他们,与他们和睦相处,这样才能断除对身体的贪着与贪恋。
  自己的吃、穿、住、用等一切拥有,在适当、必要的时候也要施舍给众生,包括善根,都要回向给一切众生,使他们能够得到暂时与究竟的利益。
  你在外边尽心尽力帮助别人,即使给人一个笑容,让一个座位,让一步路,也是布施。
  处处要修施舍心,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布施也要一点一滴地做、一步一步地来,如《贤愚经》云:“莫想诸善微,无益而轻视,水滴若积聚,渐次满大器。”每天只积一滴水,通过不停地积累,再大的容器也会装满。功德、福德和善根也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才能趋入圆满。
     
     
  
  
  
  
  
  
  
  结善缘是度化众生的前提
  虽然我们也可怜周围这些不信佛的人,但是机缘没
到,也没有办法。现在只有多跟他结善缘,不能跟他结
恶缘。要让他高兴,让他满意;不能让他烦恼,让他生
气。
  
  
  
  
  虽然我们也可怜周围这些不信佛的人,但是机缘没到,也没有办法。现在只有多跟他结善缘,不能跟他结恶缘。要让他高兴,让他满意;不能让他烦恼,让他生气。否则,如果你跟他结恶缘了,他肯定会感受恶果。
  现在父母对儿女的关爱是一种贪心,虽然父母对儿女那么好,让他读书、上大学,看上去对他帮助很大,但实际上对他没有什么好处,这是一种贪心!贪心没有什么功德,而是一种业障!如果你把家人、儿女都当成众生,当成与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你的众生,然后去关心,这就是一种修行,也是一种慈悲心,完全是善业,肯定有善报,不会有恶报。但是人都想着一个“我”——“我”的家人、“我”的孩子,然后去爱他、照顾他、关心他,这都是贪心,不会有好的结果——对他不会有什么帮助,他对你也不会有什么帮助,结果就是互相伤害。对家人也好,儿女也好,亲戚朋友也好,不要生起贪心,他们都是众生,尤其是与你最有缘分、最需要你关怀的众生,你关心他、帮助他、照顾他,都是应该的,对他们发慈悲心也是应该的。
  不是你学佛了就不让你关心他、帮助他、照顾他,你可以这样做,但是你的发心不对,因为你不是为了他,而完全是为了自己,这也是一种自私。因贪心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业,都要感受恶报——都是互相伤害,对双方没有任何好处。父母对儿女越溺爱,对自己的伤害越大,对儿女的伤害也越大;父母为儿女付出的越多,儿女对父母的要求就越高,儿女越不满意,父母也会没完没了地感受儿女的伤害。   
  我希望大家把家人,包括儿女都当作跟自己最有缘分、最需要自己的众生,这样互相之间都有利益。本来就都是众生么,所有的众生都需要你的帮助,但是现在你身边的那些众生最需要你的帮助。你现在对家人虽然也照顾、关心,但是都是为了从他们那里得到暂时的利益;如果知道从他们那里得不到任何的好处,那时候你不会去关心他们、照顾他们。这都是贪心,都是恶业,只能感受恶报,不会有好的结果。所以要把家人都当成众生,平等地对待,一样去关心、爱护他,抚养他长大;但是一定要从心里放下,一定要明白这些道理。
  别的没有什么可修的,就是修家庭、修身体……“我做不到……”你做不到才要做,如果做到了就不用做了。刚开始肯定难,放不下,但是这些道理你必须懂,都是众生,都是佛,应该尊重他、恭敬他,慢慢地就能做到了。念别的、修别的都没有意义,就应该修这些:修家庭和睦,修身体健康,修工作顺利;修家庭圆满,修身体圆满,修工作圆满,修一切圆满……这才是大圆满!如果你还有不圆满的地方——家庭不行,身体不行,工作不行——就不是大圆满。
  把修行和生活融合在一起,把佛法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把生活和工作变成修行,这样才能解脱,才能成就;之前不可能。发心,然后干活;发心,然后工作。若是发心了,做这些都是做善业;若是不发心,做这些都是造恶业。念佛念心,就是观察心,每个起心动念都能把握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业;如果没有把握住,那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恶业,关键是这个心。表面上、形式上没有善恶,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心不到位,什么都不会到位的。所以要好好地发慈悲心、发菩提心。
     
  
  
  
  利己与利他
  你为众生、利益众生,是解脱自己、圆满自己功德
和福德的一种方法。你发菩提心,不自私,真心地去对
待众生,这样才能感化众生、感动众生。这个时候,自
己的功德和福德当下就会圆满。
     
  
  
  
  一讲菩提心,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心态:“我不为自己,谁为我呀?我不利益自己,谁利益我呀?不利益自己,那我学佛有什么意义啊?”你为众生、利益众生,是解脱自己、圆满自己的功德和福德的一种方法。你发菩提心,不自私,真心地去对待众生,这样才能感化众生、感动众生。这个时候,自己的功德和福德当下就会圆满。
  还有人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是要为自己,但不是自私自利地为自己,而是不自私、不自利地为自己。这样,天能容你,地也能容你。当你以一个狭隘的心态,自私自利地为自己,实际上是伤害自己。这是一种愚痴的做法,不是一个智者的做法。一个愚痴的人,没有智慧的人,就是这样自私地“为自己”、“利益自己”。
  做事也是,如果你以一种不圆融的方式做事,没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没有一个利他的行为,会伤害众生,众生也会伤害你,尤其是无形的众生会伤害你。你如果有一个开放的、利他的心态,才能感化有形和无形的众生,这些众生也会感恩你。无形众生感恩你的时候,你就有了善神护法的护持;有形众生感恩你的时候,你就有了无数的助缘。
  现在你连家人都没有照顾好,都没有感化,就因为你是自私自利的。“我不是自私,我是真心为他们的,是无私的奉献。”其实,你并没有放下自我。你为什么对家人这么好呢?没有别的原因,因为是“我的儿女,我的家人,我的父母……”都因为是“我的”,然后你才去做的,所以就感化不了他们。你应该把他们视为与自己有缘的众生,不是为“我”,而是为众生,这样你才是真正为众生,这叫真心地对待众生。在家里,在单位,处处这样真心地对待众生,才是真正无私地奉献、付出,这样才能感动所有的众生。自私自利地为自己,实际上不是利益自己,而是伤害自己。发利他心、菩提心是圆满自己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利益自己。
  没有自私自利之心,包括吃、穿都可以说是为众生的;自己吃好、穿好、休息好,都是为了更好地利益众生。你不为自己,只利益众生的时候,自己的功德、福德当下圆满,内心当下快乐,当下自在。看人、看事、看一切,如果心态好,就是好;如果心态不好,就是不好。你发慈悲心、利他心,这样去看一切,一切就不一样了,众生都变了。自己快乐,众生也快乐,这就是活着到西方极乐世界了。修菩提心就要明白这个道理。
     
  
  
  
  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我们是渴望解脱、渴望成佛的人,我们要解脱、要
成佛就要靠众生。如果没有众生,我们怎么发菩提心呢?
如果不发菩提心,我们怎么能成就呢?如果我们能发菩
提心,能发度尽众生的愿,才能打开心胸。这也是训练
自心最殊胜的方法。
  
  
  
  
  我们都是修大乘佛法的,我们也都知道,修大乘佛法首先要发菩提心。佛为什么让我们发菩提心呢?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六道中只有痛苦,没有安乐,所有属于世间的快乐都是无常的,都是不可靠的。所以我们不能对世间、对轮回有贪念,要追求解脱——只有解脱了,才能得到真正无伪的功德与永恒的快乐。我们不应该为了自己了脱生死、摆脱痛苦而学佛修行,因为我们宿世的父母正在恶趣中感受着无穷无尽的痛苦。
  我们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因为没有吃的、穿的而流的泪水,如果能够积累在一起的话,比四大海洋的水还多;我们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仅仅转生为蚂蚁的尸体,如果能够堆积在一起的话,比须弥山还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都靠父母而生,这些众生做我们父母的时候,非常慈爱地抚养我们,对我们都有无量的恩德。
  现在,我们得到了人身,而且闻到了佛法,遇到了良师,我们有解脱的机会,有成佛的机缘了;但是这些宿世的父母却在恶趣里感受痛苦,连三宝的名字都听不到,哪有修行的机会啊!既然我们现在有了这么好的机缘,就不能忘记宿世的父母。我们应该平等地对待这些父母众生,为所有的众生发菩提心。这是第一个原因。
  我们是渴望解脱、渴望成佛的人,我们要解脱、要成佛就要靠众生。如果没有众生,我们怎么发菩提心呢?如果不发菩提心,我们怎么能成就呢?如果我们能发菩提心,能发度尽众生的愿,才能打开心胸。这也是训练自心最殊胜的方法。
  我们在生活中、工作中,从小到大,为什么总有想不通的事呢?为什么总有烦恼、痛苦呢?因为我们自私自利,心胸狭隘;因为我们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对方;因为我们不会圆融,不能容纳——所以总是有烦恼,有痛苦。我们想解开这个束缚,让自己的心解脱,就要发大心、发大愿,发饶益众生的心,统统去掉我执我爱、自私自利。那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去掉自私自利唯一的方法是什么?就是发菩提心!真正能发出菩提心的时候,才能去掉自私自利;没有自私自利,才没有烦恼,没有痛苦。所以,如果你真心想解脱的话,必须要发菩提心。这是第二个原因。
  我们都想解脱、都想成佛,但是平白无故能解脱、能成佛吗?当然不能。要解脱、成佛,一方面要积累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而积累资粮最殊胜的方法就是供修曼茶罗,前提是有菩提心的摄持;另一方面要消业。先不说我们生生世世所造作的恶业,只说今生今世所造的恶业——如果身口意没有把握好,每个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啊!我们从无始劫以来到现在,积累了多少恶业?如果能够堆积,比须弥山还高。那么多的恶业,我们怎么承受果报?现在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通过忏悔忏除这些恶业。金刚萨垛除障法是最殊胜的忏悔方法,但是也要有菩提心的摄持;如果没有菩提心的摄持,忏悔也不会有太大的作用。
  我们现在天天修金刚萨垛除障法消业,修曼茶罗积福,修上师瑜伽祈祷上师,但是都没有太多的收获,没有达到真正的效果。为什么呢?没有别的原因,就是因为没有发菩提心,或者菩提心没有发到位。菩提心是大乘一切修法的前提,修大乘佛法首先要发菩提心。
     
  
  
  
  
  
  我们依靠什么利益众生
  能不能帮助他人,能不能利益众生,主要在于发心,
在于愿力。在内心深处有一颗饶益他人之心,不需要花
言巧语,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表情,
里面都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加持,这
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众生,才能真正
利益众生。
  
  
  
  
  现在的一些人,尤其是一些年轻人,觉得自己很有知识、很有学问,能讲一些道理,将来一定能帮助、利益众生。有这样的念头或想法的时候,应该更加谨慎。善星比丘在释迦牟尼佛身边当了二十多年的侍者,能讲三藏十二部,后来却堕落恶趣,变成了饿鬼;提婆达多学问高,能力强,最终却堕入了地狱。
  傲慢的铁球沾不上功德水!这个道理我们要牢记。不要太骄傲,要放下自我,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放下自私自利,把利益众生的事业看得高于一切。没有文化不怕,不会说话不要紧,只要对上师三宝有信心,有清净的发心和愿力,能一门深入,脚踏实地,认真学修,将来一定能利益众生。
  现在这个世上,有文化的人有无数,口才好的人也有很多,但能真正利益众生的人就少了。有些人虽然没有文化,不擅言谈,但是发心清净,这个力量就不一样了。我以前的那些同学,有的非常聪明,有学问,有知识,有智慧,出口成章,但是现在却在帮助别人做事情,没能直接利益众生,也没有接引众生的能力。有的同学没有掌握太多的知识,表面上看也不是很有智慧,但是在各地接引了成千上万的众生,弘法利生的事业非常顺利,真的不可思议。
  能不能帮助他人,能不能利益众生,主要在于发心,在于愿力。在内心深处有一颗饶益他人之心,不需要花言巧语,不需要出口成章,哪怕是一句话,一个表情,里面都有看不见、摸不到的东西。这个东西叫加持,这才是真正的力量,才能融入人心,感化众生,才能真正利益众生。
     
  
  
  
  慈悲心是一种无分别的爱
  所谓的慈悲就是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是一种博爱,
一种大爱。
  
  
  
  
  通常我们所发的慈悲心都是有分别的。我们对穷人可以发慈悲心,但是对富人就发不出慈悲心;我们对患病的人可以发慈悲心,但是对健康的人就发不出慈悲心;我们对老人可以发慈悲心,但是对年轻人就发不出慈悲心。这都是分别。我们所认为的慈悲心,不是佛讲的慈悲心,只是一种同情心。
  缺衣少食、疾病缠身、无依无靠,这都不是众生真正的可怜之处,也不是令众生痛苦的真正原因。众生真正的可怜之处,令众生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无明、愚痴、颠倒。众生无论贫富贵贱,无论健康、患病,无论年老、年少,都是一样无明愚痴颠倒,烦恼痛苦。其实,没吃、没穿不一定痛苦,有吃、有喝也不一定快乐。
  我们这些凡夫总想发财,认为是没钱而导致烦恼、痛苦的。你烦恼痛苦,不是因为没有钱,不是因为没吃没穿。有智慧,在山洞里也快乐;没智慧,在皇宫里也痛苦。对一个真正的成就者而言,地狱和天堂没有区别,皇宫和监狱没有区别。如同我们的上师法王如意宝讲的一样,活着也快乐,能弘法利生;死了也快乐,可以去西方极乐世界。
  有分别的爱叫贪心,无分别的爱叫慈悲。其实,我们现在所感受到的所谓的快乐是怎么来的?是从爱中来的。但我们现在所具有的爱是分别的:爱我们自己,爱我们的父母,爱我们的儿女,爱我们的亲朋好友。爱的范围再大,也就是爱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这些与整个法界,与所有的众生相比较,范围太小了,所以我们得到的快乐也太少了。
  在佛菩萨的境界里,我们的爱不是爱,我们的乐不是乐。爱没有错,但是有分别的爱是错误的,是一种痛苦的因。它只能带来一时的快乐,这样的快乐离不开变苦、行苦。所以,如果要远离痛苦,就不能依赖有分别的爱,而要放开心量。所谓的慈悲就是慈无量心和悲无量心,是一种博爱,一种大爱。在真正的大爱面前,这些小爱不算爱;在真正的大乐面前,这些小乐不算乐。
  众生烦恼、痛苦的真正原因是无明:不明真理、真相,所想所行是颠倒的。三界众生都是愚痴、颠倒的,我们应该对他们生起慈悲心。慈悲的范围越大,爱的范围越大,内心的快乐越多。爱的力量不可思议,有爱才有乐。
     
  
  
  
  发世俗菩提心的两个要点
  发世俗菩提心有两个要点:第一,要去掉对世间的
贪恋;第二,必须要放下自私自利。
  
  
  
  
  菩提心有两种,一种是胜义谛菩提心,一种是世俗谛菩提心。胜义谛菩提心就是无我、空性的智慧,这是一地以上的菩萨才有的发心。一地以下,在资粮道和加行道,只有世俗菩提心,即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
  发世俗菩提心有两个要点。
  第一,要去掉对世间的贪恋,否则连声闻和缘觉的果位都无法获得,只能在六道轮回里感受无穷无尽的痛苦。若还没有放下对世间的贪着,不可能解脱。什么叫解脱?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痛苦,这叫解脱。
  站在佛菩萨的境界里看,一切都是清净的、圆满的;但是站在凡夫的境界里看,世间的一切都是无常的、虚假的、不净的、痛苦的。涅槃是佛菩萨的境界,轮回是凡夫的境界。你对无常的道理有甚深的感受和体会,这叫看破,这个时候才能放得下。
  放下对世间的贪恋,是不是此后就不能生活,不能工作,要放弃一切了?不是。放下是要放下心态,不是要放弃行为,放弃世间的东西。你真正看破、放下的时候,不用放弃一个人,不用放弃一件事。到那个时候,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还用放弃吗?
  佛讲二谛双运,不放弃是世俗谛,就是缘起;放下是胜义谛,就是性空。缘起和性空二谛是双运的,也就是一体的。放下、不放弃是一体的。放下了,就不会放弃;放弃了,就没有放下。一切都随缘而做,因缘和合而生,因缘和合而灭,相聚和分离都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所以一切都要随缘,这也是放下。
  首先,必须要放下贪着,因为是它在障碍你幸福,障碍你快乐。工作、家庭、孩子都有了,为什么还不幸福?为什么还不快乐呢?就是因为有贪欲、有贪恋,所以永远不会有幸福、快乐的时候。凡夫把假当成真,把苦当成乐,根本没有体验过真正的幸福、快乐,所感受到的幸福、快乐根本不是真正的幸福、快乐。
  如果要从内心里放下,就要闻思修佛讲的“诸行无常,有漏皆苦”的道理。你真正明白了诸行无常,明白了属于世间的、属于轮回的都是有漏的,有漏的都是苦的。对这些道理有甚深的感受和体会时,才不会贪恋世间,这是放下。
  第二,必须要放下自私自利。声闻、缘觉看破了世间,放下了世间,但是他们没有看破自我,没有放下自私,是为自己求解脱的,所以断证功德没有圆满,最终只是获得了罗汉和独觉佛的果位;他们的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还没有圆满,所以不能度化众生。
  一讲极乐世界的功德,有的人贪心就生起来了:“人间太苦了,我要去极乐世界,再也不回来了。”只想到自己享受极乐世界的福报,没想到众生。现在一说佛神通广大、无碍,佛智慧圆满,功德圆满,有的人贪心又生起来了:“这好啊,我要有神通、神变!我要有智慧、福报!我要成佛!”这都是私心。
  自私自利是一切痛苦的根源。如果有自私自利,放不下自我,为了自己求生净土,为了自己成就佛果,断证功德就不会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也不会圆满,只能得到寂灭的果;断证功德没有圆满,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也没有圆满,就无法度化众生。你真正明白了这些道理以后,才能放下自私自利,这时你才有真正的利他心。“我不能为自己求解脱、求成佛,我要为众生求解脱、求成佛!”这是愿菩提心;为了实现“为众生求解脱、求成佛”的愿望,“我要闻思修行,要修持六度万行这些菩萨的学处。”这个决心是行菩提心。通过修行,最后真正证得了无我和空性智慧的时候,才是胜义菩提心。
     
  
  
  
  
  
  珍视每个众生的生命
  对每一个众生来说,生命都是最珍贵的。你杀害了
它的生命,对它来说是最大的伤害——即使你夺走了它
所有的拥有,对它的伤害也没有这么大。
  
  
  
  
  当自己的生命遇到危害的时候,为了能够活命,可以舍弃亲朋好友、财产、地位等所拥有的一切。你是不是这样的人?如果你是这样的人,你就要考虑其他众生的感受。其他众生也和你一样,包括你经常杀害的苍蝇、蚊子,以及被你活活杀掉的那些鸡、鸭、鱼等。不要以为打苍蝇、蚊子不算什么,苍蝇、蚊子的生命也是生命,生命对它们来说同样珍贵!
  我们要仔细观察,蚊子飞过来了,为什么先在我们周围飞来飞去,而不直接咬我们呢?就是因为它们也害怕死;但是它们实在太饿了,饿得无法忍受,才冒着生命危险飞过来叮我们,结果还没吃上几口,“啪”地一声就没命了!对它们来说,这不过是一顿饭,却为此搭上了一条命。
  我们为什么不敢杀人呢?因为人能反抗,能报仇。我们害怕受到报复,害怕法律的制裁,所以不敢杀人;而对那些动物,因为它们无法反抗,无法报仇,也没有法律的保护,所以我们就肆无忌惮地杀害它们。
  然而,因果面前人人平等。你活着的时候进监狱是小事,将来死后进地狱才是大事!我们不敢杀人,怕进监狱,怕对方报仇,却敢杀害这些无辜的众生。要知道你将来要去的不是监狱,而是地狱!要遭受的不是报仇,而是报应!
  希望大家不要再杀生了!我们要断除其他的恶行不容易做到,但是不杀生很容易就能做到。现在的社会都讲自由、平等、和谐,其实任何生命都需要自由,需要平等。真正的和谐不是仅由人来营造的,而是由所有的众生共同来营造的。
     
  
  
  
  从利他心的智慧中得到快乐
  虽然我们已经学佛了,但心里还是不敞亮,与他人
相处还是不和睦。在家里觉得受委屈,在道场、单位也
觉得受委屈。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委屈?放下自私自利,
真正成就利他心的时候,才能没有委屈。
  
  
  
  
  虽然我们已经学佛了,但心里还是不敞亮,与他人相处还是不和睦。在家里觉得受委屈,在道场、单位也觉得受委屈。什么时候才能没有委屈?放下自私自利,真正成就利他心的时候,才能没有委屈,否则在哪里都一样。
  你觉得委屈、烦恼、痛苦的时候,应该仔细观察,这是因为什么?这是因为你有自私自利,因为你没有利他心,因为你不会圆融他人。一切矛盾、痛苦、烦恼,都是因自私心而来的。你自私自利,他也自私自利,这样相互之间肯定不会有和睦,不会有幸福快乐。
  现在,我们要做的就是竭尽全力断除自私自利心,想方设法修持利他心。相续中真正有了利他心,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功德就都有了。如果大家想福德资粮、智慧资粮圆满,想永远地摆脱烦恼、痛苦,就要修利他心。
  修利他心,就是让你换角度,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思维。他那样说,那样做,也有他的理由——其实他和你一样,也认为自己是正确的。世间人就是这样,总是互相争。谁暂时弱,谁就失败,处下风;谁暂时强,谁就胜利,占上风。处于下风的那个人就会觉得受委屈了,心不甘,情不愿,但又没有办法,只得随顺对方。你能够修利他心,站在他人的角度想,换位思考后就没有烦恼、痛苦,就没有委屈了。不会换角度,这是没智慧;会换角度,这是有智慧。大家要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不要自寻烦恼。
    
  
  
  
  
  
  
  
  
  
  行菩萨道,从最有缘分的众生做起
  虽然是为了一切众生,但是去修行的时候,还是要
从自己身边这些有缘分的众生做起,先把与自己最有缘
分的众生度好,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
    
  
  
    
  做任何功德,都应该有前行发心殊胜。要发什么样的心呢?要发菩提心。如果没有发菩提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无法成为菩提果的因。菩提心分很多种,有胜义菩提心,也有世俗菩提心。胜义菩提心是一地以上的菩萨的发心,世俗菩提心是一地以下的菩萨的发心。愿菩提心和行菩提心都属于世俗菩提心。
  愿菩提心要具足两个条件:一是为了度化三界六道一切父母众生;二是发自内心地渴望修持成佛,下决心要修持成佛。它有两个特点:一个是对众生的悲心一定要强烈;一个是对众生的悲心是平等的,面对的是法界所有的众生。为了某某众生,或者为了一部分众生想修持成佛,都不属于菩提心。
  虽然是为了一切众生,但是去修行的时候,还是要从自己身边这些有缘分的众生做起,先把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度好,然后再慢慢扩大范围。我们发了菩提心以后,不是不要家,也不是不要照顾这些家人,我们更需要家,更需要照顾家人。把家里的事做好,为家人做家务,都是行菩萨道。
  这些家人是与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我们的众生,也是我们的冤亲债主,我们应该先度化这些众生。今生今世的父母儿女,跟我们有特殊的缘分,在同一个环境里,互相都会受一些影响。我们做不好的话,很容易伤害这些众生;我们做好了,很容易利益这些众生。好好关心、照顾家人,没有私心,不求回报地去付出,不可能不感动人心,不可能感化不了他们。
  我们以前对他们也关心,也照顾,也付出,但都是自私的,都因为是“我的”——“我的”家人,“我的”儿女,“我的”亲朋,“我的”好友。这都是一种私心。我们现在之所以关心他们、照顾他们,是因为他们是众生,是与我们最有缘分的众生,是最需要我们的众生。这样发心,念就变了,就转了。我们这样关心他们,照顾他们,为他们付出,也是一种菩萨行。
     
  
  
  
  平等的生命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生命,都有生命的价值,
动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都一样珍贵。
  
  
  
  
  无论是人,还是动物,都有生命,都有生命的价值,动物的生命和我们的生命都一样珍贵。如果不相信,你就到动物的世界,到鸡的世界问一问,它们肯定都会说鸡的生命重要、珍贵,在鸡的世界里,你是个怪物。它们认为自己能飞,而这些怪物飞不了,连跑、走都费劲;自己一年四季只穿一件衣服,吃的也简单,出去走一走,顺便就吃饱了;人特别麻烦,要买、洗、做……我们不能只站在人类的世界,站在人类的环境考虑。如果我们站在其他动物,站在鸡的世界考虑,我们的生命就没有价值,生存就没有意义了。人类每天为了生存不择手段,伤害了那么多众生。虽然不能说鸡不伤害其他众生,但是它们伤害的特别少。我们误认为人的生命比我们杀掉的那些动物的生命要珍贵,因为它们在人类的世界里无足轻重、无关痛痒;殊不知,在这些动物的世界里,它们也同样地这样看待人类,对它们来说我们也是无足轻重、无关痛痒的。佛在经中讲,各有各的因缘,各有各的因果,所以不能说人就重要。
  前面也讲了,如果我们没有好好地利用人身去学佛修行,没有承办解脱成佛的事业,就真的和畜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很多时候还不如畜生。所以,众生都是平等的,不要去侵犯强者,也不要去欺负弱者。
  其实如果想侵犯那些强者,而不被它们报复是不可能的,因为它们会怨恨我们。为什么我们经常有各种各样的事,有这么多的不顺?就是因为有冤亲债主。一方面是他们来讨债,另一方面是自己的业力现前。你修自他平等,像帮助、利益自己一样地去帮助、利益众生,这样才能了缘,了债,最后才能了脱生死。如果真想解脱,真想成就,这是必经之路。为众生实际上就是为自己,利益众生实际上就是利益自己,成就自己。
  怎样具足弘法利生的能力
  那些大德高僧,真正的具德上师是怎样弘法利生的?
那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这个能力就是发心。发心到位了,
一切都到位了;发心不到位,一切都不会到位的。
  
  
  
  
  现在的人脑子热得快,同修道友之间也是,初次见面,互相刚有一点了解的时候就很亲密,几天以后就开始发生矛盾了,结果是双方都起烦恼了,都造业了,就是因为没有善巧、方便。
  积功德、做善业都要慢慢来,不要太着急,否则容易变成恶缘。有的人特别着急,这不是着急的事。机缘真正成熟的那天,不用你特意联系,善神护法自然就给你联系好,安排好了。
  我们看那些大德高僧,真正具德的上师是怎样弘法利生的?那是需要一定能力的,这个能力就是发心。发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发心不到位,一切都不会到位的。虽然说弘法利生是我们的事业,是我们最终要做的事情,但需要机缘成熟。
  帮助他人、饶益众生需要有一定的能力。我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佛修行的条件,自己好好发心、发愿,好好修持,机缘成熟了,什么都会有。如果机缘不成熟,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勉强也没有用,无论怎样勉强,也不可能达到目的。即使有了一些机缘,也是暂时的,也是害己害他的。就像两个不会游泳的人同时落水,谁也救不了谁,最后都被水冲走了一样。没有能力,谁也帮不了谁。
  想帮助他人、利益他人是可以的,但是要先帮助自己,利益自己。先自觉后觉他,先自度后度他。自己都没有觉悟,怎么能让众生觉悟呢?自己都没有得度,怎么能度化众生呢?这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要摄受哪些众生
  摄受众生,就是要接纳众生。无论众生是美,是丑;
是善,是恶;是愚痴,还是颠倒;都一样能以慈心、悲
心去接纳、度化。
  
  
  
  
  摄受众生对佛来说是一种最大的供养。因为佛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身上的肉,佛把所有的众生都视为自己的独子——家里唯一的儿子、女儿。你去接纳众生、度化众生的时候,佛就高兴了:“这个人太好了!”尤其是你去接纳那些比较丑陋、愚痴的众生的时候,佛可能更高兴。
  对于那些看起来比较顺心、比较顺眼的众生,就想多看看,多接触接触;不顺心、不顺眼的就尽量躲。对于那些比较善良、比较慈祥的众生,就想多看看、多接触接触;脾气不好的,态度不好的,就躲得远远的,根本不想见,不愿意接触。对于那些比较有智慧的——所谓的上师、大德,就跑去见;遇见疯子、乞丐,就躲得远远的。这不叫摄受众生。
  摄受众生,就是要接纳众生。无论众生是美是丑,是善是恶,是愚痴还是颠倒,都一样能以慈心、悲心去接纳、度化。要摄受的是什么样的众生?就是你最讨厌、最反感的人,最不想见面、最不想接触、恨之入骨的人。
  “他对我太好了,对我有恩德……”然后去接纳,这样做没有用,是自私,不叫摄受;对方稍微有一点点态度不好了,就再也不去见了,再也不去接触了,这不叫摄受。想摄受众生吗?想接纳众生吗?如果想,就应该以一颗平等的心,去接受那些鬼神恶魔、怨敌仇人……
     
  
  
  
  把握自己是利益众生的前提
  什么是“把握自己”?在发利他心、做利益众生事
情的时候,不能染污自己,不能舍弃道心。
  
  
  
  
  有的人觉得自己是大乘行者,现在应该去利益众生。这样想是没有错的,但是发菩提心和行菩萨道的时候,第一要把握自己,第二要帮助别人。什么是“把握自己”?在发利他心,做利益众生事情的时候,不能染污自己,不能舍弃道心。有利他心是好事,有想帮助他人的心是好事,但是必须要在能把握自己,能保证自己相续清净的基础上。
  如果按世间的角度来说,“我是好心,我完全是为了对方。”也许你当下的发心是好的,但是世间和出世间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佛法里讲,利他还要有智慧,有智慧地去发利他心,有智慧地去做利他的事情。如果盲目地去做利益众生的事情,这本身就没有智慧的摄持,所以这个发心本身就有问题。如果没有以智慧摄持,盲目地去接触众生的话,最后把自己都染污了,不仅是自己下地狱,还要带一群人下地狱,这是多大的过失啊!
  当你能护持自己的相续,以正知正见守护自己的三门,以正知正见为最究竟的朋友,和它形影不离;然后你再到世间,到红尘中,去接触这些众生。这时,第一,不会染污自己;第二,一定能利益对方。虽然每个人的缘分不同,根基不同,利益众生的程度也不一样。有的能直接利益,有的能间接利益;有的能当下度化,有的能将来度化。但此时你以菩提心、清净心去接触众生,帮助众生,对众生只会有利,不会有害。
  菩提心说起来很容易,但是要做到非常难。有清净戒律的基础,有圆满智慧的摄持,这样的利他心才是菩提心。为什么首先要修出离心呢?为什么要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呢?如果你没有断除对世间的贪着,就去接触红尘,接触社会,你就完了——要么哪天就贪人贪钱,要么哪天就贪名利贪地位,最后自己也陷进去了,破戒了。世上有很多人,为了暂时的利益,拿佛法造业,污染众生的相续。我希望你们以后不要这样“度化众生”。
     
  
  
  
  因地学修为得果,果地学修为度他
  无论在因地的时候,还是在果地的时候,都要礼敬
诸佛。在因地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果,为了自
己能证得菩提果而礼敬诸佛;成佛以后,到了果地的时
候,自己已经证得菩提果了,已经圆满了,还要礼敬诸
佛。
  
  
  
  
  普贤行愿包括在十大愿王当中:1、礼敬诸佛;2、称赞如来;3、广修供养;4、忏悔业障;5、随喜功德;6、请转法轮;7、请佛住世;8、常随佛学;9、恒顺众生;10、普皆回向。十大愿王含摄一切佛菩萨的心愿,我们学修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实际上也就学修了一切佛菩萨的愿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愿愿都是无尽愿——无有穷尽的。
  比如说,恒时礼敬诸佛无有穷尽。无论在因地的时候,还是在果地的时候,都要礼敬诸佛。在因地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证得菩提果,为了自己能证得菩提果而礼敬诸佛;成佛以后,到了果地的时候,自己已经证得菩提果了,已经圆满了,还要礼敬诸佛。
  “道就像船,船是过河用的,过完河了,还留着船干什么?成就了,圆满了,证得菩提果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做这些干什么?”自己已经圆满了,对自己来说不需要,但是还要表法啊!我们都是大乘行者,发的愿都是自觉觉他、自度度他。仅仅自己觉悟了不行,还要让众生觉悟。自己的觉行已经圆满了,但是众生的觉行还没有圆满;自己已经到达彼岸了,但是众生还在六道里。
  摄受众生有四种方法,第一布施,第二爱语,这两点都不是很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同事和同行——和众生做同一件事,有一个共同的行为,这样才能帮助众生,才能度化众生。否则,你就是在鹦鹉学舌。你教鹦鹉说:“不要杀虫,不要吃虫。”它也会说:“不要杀虫,不要吃虫……”但是它会一边说一边杀,一边说一边吃。
  佛菩萨是不会这样做的。成佛了以后,不是在那边只享受,只做“老大”,指挥众生做这个,做那个。现在有的人说:“没有事,我是大成就者了,什么都可以了,可以吃、喝、玩、乐……”释迦牟尼佛在印度的菩提树下示现成佛以后,就不学、不修,只在一边吃喝玩乐了吗?没有!成佛了以后,应该更精进,对自己要求更严格。因为对一个大乘行者来说,众生的解脱比自己的解脱更重要。
     
  
  
  
  
  
  最殊胜的功德
  在所有的功德里,利益他人的心是最殊胜的。
  
  
  
  
  在家里有利他心,这个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在单位里有利他心,这个单位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在一个民族或国家里有利他心,这个民族或国家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如果在整个世界里有利他心,那么整个世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如果在法界里所有的众生有利他心,那整个法界就会和谐,就会幸福。和谐、幸福来自于利他心,利他心就是去掉自私自利、真心实意地奉献和付出。只有消除了自私自利,才能真正地奉献和付出。无论在哪里,只有存有利他心,才能真正地感动对方。
  很多人都说:“别的不敢说,但是我对家人、对儿女是真心实意的,没有任何的自私自利。”这说明你还是没有意识到:你为什么这么爱家人?为什么肯为家人付出呢?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自私。在前面讲过,佛为什么让你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如果你没有放下自我,没有破除我执,就不会有真正的利他心。在家里,你关心、照顾、爱护家人,为他们付出是没有错的,但是你不能自私。“我不自私啊!”你没有放下我,怎么不自私呢?你为什么关心、照顾他们?就因为他们是“我”的家人,是“我”的儿女,都是由“我”来带动的,主要因为是“我的”,应该把这个“我”去掉。
  “家人”有很多,“儿女”也有很多,你会这样关心、照顾、付出、爱他们吗?不会的!没有别的,就是因为他们不是“我家的”,不是“我的儿女”,还是因为这个“我”。你对家人再好,付出得再多,为什么感化不了他们?为什么感动不了他们呢?还是因为自私。如果你有真正的利他心,真正能无私地奉献,人心都是肉长的,能感化不了他们吗?大家要明白,问题出在哪里。佛为什么说要“破我”?就是为了这个。所以,要破除“我”,要放下“我”,要把“我”去掉。
  如果没有“我”的带动,没有“我执”的动力,你还会这样爱家人,为他们付出吗?会的!但这个时候是以悲心和愿力爱他们,为他们付出的。这个时候你的心态变了:“因为他们是与我最有缘分的众生,最需要我的众生,所以我更格外地、特别地照顾他们。”
  虽然所有的众生都是你的父母,你的儿女,但是不一样。在此生当中,你的家人是与你最有缘分、最需要你帮助的众生,所以你要帮助他们,要为他们付出。这样为他们付出,才叫真正的利他心。这是一个纯净的利他心,如果能这样无私地奉献、付出,无论家人是否按你的要求,是否有回报,你心里都不会有任何的怨恨。因为你知道众生对自己有恩,自己奉献付出是为了报恩,没有图别的。如果你有要求,求回报,按你的要求就高兴;不按你的要求就不高兴。有如是回报的时候,心里就高兴;没有回报的时候,心里就不高兴。这都是因为你有自私心。
  如果你没有自私心,有真正的利他心,就能对众生生起感恩心。因为你知道要报答众生的恩,也知道众生是自己种福的福田,然后发利他心,能积累自己的善根和福德。如果没有众生,自己怎么能发心呢?没有众生,自己怎么能积累福德资粮啊?这样一想,无论家人怎样对你,你心里就没有怨恨,也没有痛苦了。这样去付出,你就能感化众生了,家人自然就佩服你了。如果在单位,也能这样无私地去奉献、付出,也同样能感化领导和同事。在社会上也是如此。你有一个纯净的利他心,在他人眼里,这是最美的;在他人心里,这是最伟大的,所以他人不可能不服从你,不可能不被你感化。所以,所有的功德里,利他心最殊胜,大家一定要记住这句话。
  我们在生活中,能不能这样落实一下?能不能发纯净的利他心、菩提心?刚开始在家里发,对家人发;然后在单位发,对单位的同事、领导发。先对跟你关系好的人发,慢慢地到社会上发,对所有的众生发,按次第逐渐发,这也是“次第勤修学”。口头上说慈悲心、菩提心,无我、空性没有用,别总挂在口头上。在山上寺庙里,身边也有不少众生,能不能对他们也发点利他心?不要太自私了!供灯的时候,供水的时候:“这个位置好,我要在这个位置;这个地方方便,我要在这个地方;这个座位舒服,我要在这坐一坐……”不要这样。发利他心,才是真正的、最殊胜的功德!
  
  
  
  
  
  
  怎样修持自他相换菩提心
  如果真心想摆脱所有的痛苦,想获得永恒的安乐,
就要修自他相换菩提心。   
  
  
  
  
  每个人都不愿意感受痛苦,如果真心想摆脱所有的痛苦,想获得永恒的安乐,就要修自他相换菩提心。众生遭受痛苦的时候,愿将这种痛苦拿到自己的身上;自己获得幸福、安乐的时候,愿将这种幸福、安乐施舍给众生。从内心里想把所有的快乐、顺利、好处都献给别人,所有的损失、伤害、痛苦都拿到自己身上。自己遭受痛苦的时候,把他人的痛苦放在自己的身上,替他人受苦;他人享受快乐或福报的时候,真心地随喜。把自己的快乐、幸福施舍给众生,让众生的快乐、幸福更加增上,这叫自他相换菩提心。
  我们还可以通过呼吸修自他相换菩提心。呼气的时候,呼出了白色的气,代表自己的快乐幸福、善根功德都进入了众生的相续;吸气的时候,吸进来的是黑色的气,代表众生的痛苦不幸、烦恼业障都纳入了自己的相续。在生活中、工作中遇到事情,遇到困难、坎坷、挫折了,这个时候也可以修自他相换。遇到老人、病人,或者遭受艰辛困苦的人,也可以修自他相换。
  很多人都害怕,不敢修自他相换。“如果真要承受他人的病或魔,多可怕啊!他人的冤亲债主会不会找上我啊?”因果不虚,丝毫不爽,自作自受。他人的病不可能跑到你的身上来,他人身上的魔也不可能到你的身上来。这样发心发愿,其实是磨练心的最佳方法:要去掉自私自利,才能对治我执、我爱。修行就是要驯服这个私心,通过这些方法才能彻底打开我们的心胸,把狭隘的心胸打开了,才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痛苦;否则,无论你到哪里都一样,都会烦恼、痛苦。
  修自他相换还是驱魔、去病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当我们遇到身体不舒服,遇到坎坷、磨难的时候,不应该逃避,不应该只想自己早日解脱,而要修自他相换,要承担所有众生同样的痛苦,让他们解脱。
  以前在藏区,有人得了麻风病,于是把家里所有的东西都舍掉,到山上修自他相换,后来病痊愈了,也成就了。自他相换是消除业障、病障最好的方法。尤其是在遭受病苦、磨难的时候,不要怨天尤人。要知道,有病,有磨难,是自己的因果,现在业力现前了,这个时候应该替所有的众生受苦,愿所有的众生都能解脱,获得安乐。“在这个世界上肯定有无数病魔缠身,业力现前,遭受痛苦的人,那么就让这些不幸都到我的身上来,由我来承受这些众生的痛苦,愿这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你能这样勇敢地面对,这样发大愿,心量一打开,心里一亮堂,这些病就会立即消除,魔就会立即消失。心正,一切正,就没有邪了。
  遇到逆境的时候不应该害怕,但是很多人都心慌意乱。其实上师善知识早就给你预备好了最殊胜的妙药,可是我们到时都忘了,去采取一些别的方式——这些方式都不是究竟的。这个时候你应该用菩提心妙药,发菩提心,这样就能彻底解决问题。
  在地狱里感受痛苦的是宿世的儿女
  沉溺在六道轮回中,在无穷无尽的苦难中饱受煎熬
的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的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
母和儿女啊!
     
  
  
  
  我们得到人身了,闻到佛法了,还有修习大乘佛法的因缘与福德了,首先要问一问自己:“学佛修行是为了什么?是不是为了解脱,为了成佛?”如果你真心想解脱、想成佛的话,就应当负起利益众生的重任。
  大家仔细想一想,沉溺在六道轮回中,在无穷无尽的苦难中饱受煎熬的地狱道、饿鬼道、旁生道的众生,都是我们宿世的父母和儿女啊!假如你知道了自己现世的父母和儿女在地狱里,感受着极大、难忍的痛苦,心里会怎么想?
  前世的父母和今世的父母有什么区别?前世的儿女和今世的儿女有什么区别?比如,你去年生的儿子和今年生的儿子有什么区别?只是时间上的区别,一个早一些,另一个晚一些而已。我们现在对今世的儿女那么溺爱、执着,对宿世的儿女就不愿意管了。为什么这样呢?还是没有懂得轮回,没有深信因果!问题就出在这里。
  现在很多人都修这个法门、那个法门,其实都没有真正地进入佛门,连最基本的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这些道理都没有明白。首先要懂得轮回,深信因果,然后再进一步地学修佛法,才会真正地领悟佛法,之前是不可能的。也许你在表面上掌握了一些知识,但如果没有懂得佛教这些最基本的理念,你所得到的都不是真正的佛法。真正的佛法是从六道轮回、三世因果这些理念上建立的。
  如果你真心想学佛修行,真心想解脱成佛,修其他高深的法门暂时都不重要,功夫要首先下到基础上,一步步地修,最后才能成就;否则,是不可能成就的。
  
  
  
  
  苦乐之因
  最好不要生起怨恨,即使生起了怨恨,也应该像写
在沙滩上的字,令它很快消失;而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
别人的恩德,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经久不褪,历历在
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任何时候,仇恨都是痛苦
的因,感恩都是快乐的因。
  
  
  
  
  曾经有两个人结伴去一个地方。一天两人发生了矛盾,甲被乙打了一巴掌,甲把这件事写在了沙滩上;过了几天甲掉进了河里,被乙救了起来,甲把这件事刻在了石头上。乙不明白,就问甲。甲回答说,最好不要生起怨恨,即使生起了怨恨,也应该像写在沙滩上的字,令它很快消失;而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别人的恩德,就像刻在石头上的字,经久不褪,历历在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任何时候,仇恨都是痛苦的因,感恩都是快乐的因。
  无始劫以来,在流转轮回的过程中,一切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也都做过我们的敌人。众生无数次地利益过我们,对我们有恩;也无数次地伤害过我们,跟我们有仇。但是我们不能计较他们对我们的伤害,要忆念他们给予我们的帮助与恩德。因为我们要解脱,要成佛,如果继续沉浸在他们对我们的伤害中,就无法获得暂时与究竟的安乐,只会感受痛苦。
  痛苦是怎么来的?去执着众生对我们不好的地方,然后生起嗔恨心,不择手段地想报复他们,这种不清净的心念不仅在当下使我们感受痛苦,还会导致我们继续造恶业,将来仍要感受恶果。无论在世间,还是出世间;无论是暂时,还是究竟,这种记恨、报复的思想和行为都只会给我们带来更深切的烦恼和痛苦,不会给我们带来快乐和幸福。所以我们要去掉这些想法,不能从众生曾经伤害过我们的角度去考虑。快乐是怎么来的?如果去忆念众生对我们的帮助、利益与恩德,我们的内心当下是快乐的、清净的,并且进一步地想报答他们,这样会给我们带来暂时与究竟的快乐。
  一个是痛苦的因,一个是快乐的因。如果我们想获得快乐,不愿意感受痛苦,就要忘记怨仇,时刻忆念众生对我们的帮助和恩德,甚至想着要去报答恩德,这样,才能断除痛苦的因,增长快乐的因。
     
     
  
  听从佛安排,才能无挂碍
  在佛的“单位”里,你就是个“员工”,给你安排
什么,你就做什么;让你怎样,你就怎样……这样,你
自然就放下了,自然就无挂碍了。
  
  
  
  
  受用供养,是发愿将自己的衣食住行等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佛或上师利益众生的一种方便。有的人也许会有疑惑:“如果都供养了,那我吃什么,穿什么,用什么啊?”供养是心里能放下。你现在已经学佛,已经修行了,快要弘法利生了,那你吃、穿、用等所拥有的一切,也都变成弘法利生的一种方便了。如果有这样的发心,你也可以留着自己吃、自己穿、自己用;你所用的、所拥有的、所获得的这一切,也可以说是佛或上师赐给你的,现在你吃、穿、用也是为了保护这个工具。
  心到位了,一切都到位了,重要的是心态能放下。“我要吃好的、穿好的、住好的、用好的。”不要这样贪求,一切都听上师三宝的安排。给你多少,你就用多少;让你快乐,让你痛苦,这都是上师三宝的事,不用你操心。你的身口意都已经供养给佛、上师了,已经变成上师三宝弘法利生的工具了,所以要保护好自己的身体。
  你在心里能真正做到供养一切了,就没有挂碍,没有贪恋了。在佛的“单位”里,你就是一个员工,给你多少你就吃多少,给你多少你就穿多少,给你什么你就用什么,这就可以了。你到人间来,是“单位”安排你出差的,你的任务结束了,一切就都不是你的了。你这样想,自然就放下了。为什么还非要执着“我的”,“我多要点,我要好的”?这是不如法的!说明你还在勉强、执着,没有随缘,你也会因此而烦恼、痛苦。如果你不执着,不这样勉强,一切都听从命令,服从安排,就不会有这些烦恼和痛苦。出家和在家也一样:你现在出家了,是你需要示现这样的身份;你现在在家,也是你需要示现这样的身份——这都是上师三宝的安排,所以没有什么可执着的。
  你的身口意三门是佛的,一切受用是佛的,自己所积累的这些善根和福德也是佛的。一切都要听从佛的安排:让你下地狱你就下地狱,让你到西方极乐世界你就到西方极乐世界。到时候下地狱,你就要心甘情愿地去,这是佛给你安排的任务,是让你到地狱里度化众生;有时也会安排你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让你休息一段时间,让你在阿弥陀佛面前再修修,巩固一下定力和智慧,增加度化众生的能力,然后乘愿再来,到时候有可能又给你安排到地狱里去。因为你不希求解脱,所以你对轮回没有恐惧心,对涅槃也没有贪求心,这样,你心里自然就没有挂碍了。
     
     
  
  
  
  
  
  怎样把佛的事业融入相续
  如果你放下了自我,断除了对世间、对身口意三门
的执着,当下你就有福德、善根了,佛的事业当下就融
入你的相续了。
  
  
  
  
  做供养的时候,很多人这样想:“佛对我太慈悲了,上师对我的恩德太大了,我应该把自己的身口意都供养给佛,供养给上师。”意思就是要报答佛和上师的恩德。其实佛不需要,上师也不需要,包括他们的弘法利生事业,也是靠众生的福德和机缘。众生如果没有福报,没有善根,佛的事业再广大,也利益不到众生;众生如果有这个机缘,有这个福报,佛的事业随时都会有。
  佛的事业任运自成,恒常不变,无处不在,无时不在,主要是众生有没有这个福报和善根。哪里有众生的福报和善根,哪里就有佛的事业,哪里就有佛在度化众生。众生什么时候有福报、有善根,什么时候就有佛的事业。哪一个众生有福报和善根,佛的事业就在他身上,就在他的相续中。
  其实佛的事业不需要靠其他什么外在的因缘。那众生做身口意供养有什么用呢?这是放下自我的机会,放下贪着身口意的机会。如果你放下了自我,断除了对世间、对身口意三门的执着,当下你就有福德、善根了,佛的事业当下就融入你的相续了。
  自己的身口意供养佛,同时能断除对身口意的执着,自己的身口意要变成弘法利生的工具,这样自己的身口意三门也就清净了。三门清净了,也就永远地解脱烦恼、解脱痛苦了,福德和智慧也就都圆满了,也就获得永恒的安乐和幸福了。这都是你解脱的方法,圆满的方法。
  身口意供养给佛,看似你对佛太好了,看似你在帮助佛;实际是佛对你太好了,是佛在帮助你,要明白这个道理。
     
  
  
  
  怎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随喜
  真正的随喜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是在内心深处有
一个随之欢喜的心态。
  
  
  
  
  随喜他人所做的功德,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正的随喜不是在口头上说的,而是在内心深处有一个随之欢喜的心态,所以一般来说很难做到。做到真正的随喜,要具足两个条件:
  第一,从胜义谛来讲,有无我的智慧。放下自我了,才能真心实意地随喜他人的功德。
  我们听到、看到别人在做功德、做善事,心里能真正生起那种无伪的欢喜之心是非常难的。因为凡夫都有贪嗔痴慢疑这些烦恼,而烦恼之根就是我执。如果没有放下自我,没有无我的智慧,就无法能够去除我执;如果有我执,这些烦恼就无法根除,一遇到对境时,嫉妒心自然就会浮现出来,所以很难生起真正的欢喜之心。
  第二,在相续中生起愿、行菩提心。尤其是生起愿菩提心后,才能生起欢喜心,才能真正随喜他人的功德。
  为什么呢?因为要生起愿、行菩提心,首先要有慈悲心,而慈悲心的基础是知母、知恩、报恩。真正知道一切六道众生都做过我们的父母,他们对我们的恩德和现在的父母一样,所以要报答他们的恩德。这些想法都是真心实意、发自内心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他人积累功德与善根,得到好处与利益了,相续中自然就能生起欢喜之心,因为我们有报恩的愿望。为众生承办一些利益,本来是我们要做的事,现在我们不用为他们做什么,他们自己就有功德和善根了,自己就能得到解脱和成就了,我们肯定会非常高兴地随喜!比如,今天你要帮助某人做一件很麻烦的事,但他自己解决了,不用你帮了,这时你一定会非常欢喜。
  如果不是这两种情况,在其他的情况下,就不能说是真正的随喜。
  随喜应该是平等的,有分别的随喜不是真正的随喜。比如,你的儿女在外面做了一件好事,你肯定会发自内心地欢喜,但这不是此处讲的随喜。平等的随喜是对谁都一样,无论是恩人或仇人,喜欢或讨厌的人,都能对他的善根、功德生起欢喜之心,这才是真正的随喜,才会有极大的功德。
     
  
  饶益众生是佛法
  我们皈依佛法以后,不能再恼害众生,连这个念头
都不能有。虽然现在做不到,但是要尽心尽力,慢慢地
必须要做到,这样才能把正法融入到自己的相续中。
  
  
  
  
  我们皈依佛法以后,不能再恼害众生,连这个念头都不能有。虽然现在做不到,但是要尽心尽力,慢慢地必须要做到,这样才能把正法融入到自己的相续中。
  法本身是饶益众生的,如果你恼害了众生,就等于违背了佛法。不能恼害众生,包括对自己的家人也不能恼害。你不能为了修行、为了念佛而恼害自己的家人,一定要好好地关心、照顾他们,让他们高兴,让他们满意。这就是饶益众生,这就是佛法!为了学佛,你到处乱跑,家扔了,孩子也不管了;在家里也是如此,一进佛堂,把门一关,什么也不顾,家务不干,饭也不做,孩子的学习也不管,丈夫下班回来也不给他做饭,让家人伤心、起烦恼,让他们痛苦,这都是恼害众生。
  有的家庭,太太或者先生信佛了,家就不像个家,人也不像个人,家里也没有快乐的气氛了,这样学佛、念佛没有任何功德。你已经违背了佛法,你所修的法,根本不是正法,而是邪法。这样念佛,这样修行,不能解脱,别想往生成佛,不可能!那怎么办?把家里的事情做好,好好了缘、了债——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不管是家里事,还是家外事,样样都要做好。把家里搞得整整齐齐、干干净净,让他们高兴、满意,让家庭幸福起来、快乐起来——这就是信佛,这就是学佛,这就是念佛!
  如果我们在家里、家外到处恼害众生,我们虽然在表面上念佛、诵经、持咒,其他的功德也做得很多,但这都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你的相续已经脱离了佛法,这样修行就没有意义了,因为你断不了烦恼,改变不了习气。
  现在很多人都是如此。虽然念佛念了很多年,学佛修行了很多年,但是没有一点点改变和进步,烦恼依旧,痛苦依旧,习气、个性还是那么恶劣,那么顽固。越学越糊涂,越修越痛苦,越修越有压力。身体没有变化,甚至越来越不好了;工作没有变化,甚至越来越不顺利了;家庭没有变化,甚至越来越不和睦了:所有的一切都没有一点点的转变。如果自己不转变,周围的一切就不会转变。
  想改正别人,先改正自己;自己转变了,一切都会转变。改正自己这些错误的思想和行为,一切都会好。把自己的心放平了,一切都会风平浪静,不会有任何的违缘与障碍,不会有任何的矛盾与冲突;把自己的心放正了,一切都会一帆风顺、心想事成。学佛就要这么学,修行就要这么修,别盲修瞎练,盲修瞎练没有任何意义,还会通过佛法造业。
  佛法是不恼害众生的,饶益众生就是佛法。如果你恼害众生、伤害众生了,那就违背佛法了。丝毫也不伤害众生,连这个念头都不能有。刚开始想做到是很难的,但是慢慢改,有一天就会做到的。
  
  放低自己
  我们无论是在家里、在单位,还是在其他地方,任
何时候对任何人应该都是同样的心态。对亲人、仇人,
善人、恶人等一切众生,都不能有轻视和怠慢,应该恒
时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别人放在最高处。
  
  
  
  
  我们无论是在家里、在单位,还是在其他地方,任何时候对任何人应该都是同样的心态。对亲人、仇人、善人、恶人等一切众生,都不能有轻视和怠慢,应该恒时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把别人放在最高处。你能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实际上你就在最高处;如果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实际上你就在最低处。
  有些人有了一点世间的学问、技术、势力,或者在修行上有了一点功德和成就的时候,就特别傲慢,开始看不起别人。其实你所拥有的这些,相比较佛法而言,算不上什么。你再有学问,也是愚痴、妄想、颠倒,因为没有掌握诸法的实相;你再有知识,只能是增加分别、妄念,与诸法的事实真相、真理相背离;你再有财产、权势,也是属于世间、属于轮回,离不开无常的本性,超不出轮回的范围。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在奔波忙碌,历经坎坷,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从没得到过真正的幸福、快乐!由于诸法无常的本性,所谓名望、地位、财产、权力等世间的成就,犹如在沙滩上盖的建筑一样,最后只会剩下一堆沙子。
  末法时期,众生的福报越来越小,烦恼越来越重。只会考虑自己,从来也不考虑别人。人人都把自己看得非常重,认为自己比谁都强,把自己摆在最高处,处处想压制、限制别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13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让别人超过自己。靠一些自私自利的手段,虽然暂时获取了世间的利益,权力大,势力强,名利多,但造下的恶业也越多越重,将来要感受极大难忍的痛苦。
  眼光要放长远,不要太短浅;心胸要打开,不要太狭窄。一切痛苦的根源是自私自利,一切快乐的来源是饶益众生。饶益众生,实际上是你自己得到了利益。所以恒时放低自己,谦虚起来,学习别人的优点和功德,改正自己的缺点与不足。这样别人也会关心你、尊重你、崇敬你。想获得永恒的幸福、快乐,就要这样去做。
     
  
  
  
  认真不执着,放下不放弃
  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无论修什么法都要认
真。要认真,但不能执着;要放下,但不能放弃;要随
缘,但不能随便。
  
  
  
  
  《心经》云:“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个道理说得容易,但真正要明白含义,要做到,非常困难。“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在我们的思想概念里是矛盾的,但实际上不矛盾,这叫超越,是真正的诸法实相。
  用生活化的语言简单来解释,就是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认真,无论修什么法都要认真。要认真,但不能执着;要放下,但不能放弃;要随缘,但不能随便。
  简单点说叫缘起性空:性空不离缘起,缘起不离性空,性空和缘起是双运的,一体的。“放下”讲的是空性,“不放弃”讲的是缘起,二者是双运、一体的,不是相违的,是圆融的。“要放下”,这是真空;“不放弃”,这是妙有。认真和不执着也是双运、一体的。“要认真”,这是妙有。“不执着”,这是真空。真空离不开妙有,妙有离不开真空,就是相离不开空,空离不开相。
  但很多人因为不懂得其含义,弄不清楚这些,都混在一起。把执着当成了认真,把放弃当作了放下,把随便当作了随缘。我们强调做事情、修法的时候不能执着,他马上就不认真了,认为认真是执着,这是错误的。认真不是执着,执着也不是认真,不执着不影响认真,只有在你不执着的时候,才能认真。不执着的时候,才有真正的智慧;有真正的智慧,才有真正的认真;有了智慧,有了真正的认真,才有究竟、圆满的成就。我们之所以一直没有成功,没有成就,就是因为有执着,而没有认真。
  不认真是罪过,不执着是解脱,这两个不一样。佛、菩萨、上师不可能不认真,但是他们没有执着心,所以这两个是不矛盾的。你们所认为的认真,实际上是一种执着!因为当你真正认真了,就解脱了。
  你现在对家人、对亲朋好友很好,这实际上是一种执着,而不是认真。因为你对他们所谓的“认真”给你带来了烦恼和痛苦,所以不是认真,是罪过。认真是一种缘起的作用,是完全的解脱;而你现在的认真是一种执着,是轮回的因,完全是痛苦的。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演戏的时候你要认真,不能执着。在演戏的过程中又不能糊涂,不能把这些当真,要放下,不执着。我们都会说“放下”,但很多人都放弃了。放下就是不放弃,没有放下就是放弃。“放下”是一种心态,是一种智慧,不是一种行为。“不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不是一种行为。不放弃是因果不虚,是大慈大悲。我们有一句法语:“能放下一切众生,这叫智慧;不放弃一个众生,这叫慈悲。”有大智慧,才有大悲心,智悲双运!这是佛法里讲的慈悲、平等。
  在上师三宝面前,每个众生不管贫富贵贱、男女老少,不管亲仇,不管是佛,还是魔,都是一样的。不放弃任何人,不放弃任何事,这才是圆满。“处处都是好处,人人都是好人,事事都是好事。”还要放弃什么啊?这叫放下。这些道理虽然不太好理解、不容易明白,但通过学修,有一天一定会明白的,那时你就具有大智慧了。
  佛讲众生愚痴、颠倒,就是因为这些简单的道理我们都不懂,非常容易的事情我们都做不到。事实上如果我们真的放下,就能得到,就不需要放弃,而且是永恒地不放弃。我们现在所认为的把家放下了,孩子也放下了,实际上是已经放弃了。
  再比如,有的人害怕自己家里有鬼魔,就想找人把他们送走,这就叫放弃众生、舍弃众生!你放弃了,就有烦恼、痛苦,所以放弃是罪过。当你没有烦恼、痛苦的时候才是真正放下了。所以,这些道理都一定要分清楚,要在日常生活工作中、实际行动上分清楚。解脱就是在日常的生活工作当中放下、解脱,除此以外,没有什么可放下的,也没有什么可解脱的。
  我们遇到事情时,经常会说要“随缘”,但大家说“随缘”时说得太容易了。因为随缘是有大修行、大智慧的人,大成就者才能做到,一般的凡夫怎么能做到随缘呢?你们说的随缘不是随缘,而是随便。随便是造业,随缘却是一种解脱。随缘的含义很深,一切都让它自自然然,这是随缘。在心里把一切万法都看成自然,自自然然地发生,来去自然,生死自然,聚散自然,高低自然……如一个有智慧的老人在看一群玩耍的小孩一样,一切显现都知道,明明了了,不动心,不执着,这叫随缘。所以说要做到随缘很难,在没有达到随缘的境界时,还要认真地取舍与对照,这才是对的。如果还没有达到这种境界,就随缘,那是随便,那叫散乱、懈怠。这不是修行,也不会有成就。
  随缘不随便,放下不放弃,认真不执着,叫二谛双运,含义都非常深。如果想把缘起性空的道理运用到生活当中,那就需要这样去运用。不能把缘起和性空都挂在虚空当中,不去做,不去落实。能做到,这就是最究竟的。虽然我们用的都是很普通、很生活化的语言,但是含义很深,要仔细去思维、体会,这样一定会有成就的。
     
  
  戏中的空与有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
演着各自的角色。佛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他认真而
不执着,放下而不放弃,随缘而不随便,所以不会计较,
也没有烦恼、痛苦。但凡夫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戏,把一
切都当真,执着于爱恨,总计较,然后活在烦恼、痛苦
之中,这是佛和凡夫的区别。
  
  
  
  
  我们看演员演戏的时候,无论是演善人,还是恶人,无论是演爱情,还是演战争,都演得特别形象、逼真,这就是缘起;但他们内心里知道自己是个演员,正在演戏,这就是性空。因为有缘起和性空这两种智慧,所以演员内心就不会受到角色的影响。他们演爱情时,心里不会有真实的贪爱;演战场厮杀时,心里不会有真正的嗔恨。因为他们知道表面上的爱恨都是虚假的,所以不会有烦恼、压力和痛苦。
  人的一生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在人生的舞台上扮演着各自的角色。佛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角色,他认真而不执着,放下而不放弃,随缘而不随便,所以不会计较,也没有烦恼、痛苦。但凡夫不知道自己是在演戏,把一切都当真,执着于爱恨,总计较,然后活在烦恼、痛苦之中,这是佛和凡夫的区别。
  我们学修佛法就是要修出这种心态:对现实不逃避、不放弃,该演什么样的角色,就演什么样的角色。父母有父母的责任,子女有子女的义务,上学、工作、成家、生孩子,都是各自的因缘。有什么样的缘,就结什么样的缘;结什么样的缘,就了什么样的缘。可能随时要演佛,随时也要演魔,这是你的任务,必须照做;但你要明白,你只是在演戏,而不是角色中的人。
  一个好演员,在演戏的过程中一定会非常用心,演得非常到位。我们既然有了这样的机缘,也要做一个好演员,要演到位,这样才能了缘了债。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好好对待周围的有缘众生,这叫认真地演戏。如同佛有寂静相和忿怒相,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需要有恨的表情、爱的表情,但是内心里不能有爱与恨。
  我们现在演的戏份,都是宿世前接的“单子”。如果你以后不想再演不好的角色了,只想演好的角色,也可以,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里!但是今生这场戏,我们一定要认认真真地把它演完。
     
  
  
  
  
  
  
  
  
  
  
  放下自我,随缘尽责
  你要尽责任、尽义务,就要放下自我,完全为众生、
为他人付出,包括为父母、为儿女付出。
  
  
  
  
  我经常说:“好好学,好好修,世间的一切琐事都要随缘。”有人问:“我现在只学佛、修行就行了?”是,这样就行了!但是你要知道什么是学佛修行,怎样学佛修行。学佛修行不是只坐在一个地方念一部经、诵一个咒,而是了缘、了债、了生死。
  尽责任,尽义务,而且要心甘情愿、心平气和,无私地奉献付出,这叫了缘。我们现在也在生活工作,但这不叫尽责任、尽义务。因为我们都有私心,不是真心地为他人、为对方、为众生。即使奉献、付出了,也是有要求、求回报的。
  你要尽责任、尽义务,就要放下自我,完全为众生、为他人付出,包括为父母、为儿女付出。比如说,我们现在也为父母、儿女做一些事情,但都是有私心的。因为你做这些事情最大的动力是“我”——“我”的父母、“我”的儿女、“我”的家人。如果你真要奉献、付出,先要把这个“我”去掉,不要这个“我”了,你能有这样的精神吗?
  父母有很多,天下的众生都是父母;儿女有很多,天下的孩子都是儿女。你会这样为所有的众生付出吗?不可能!所以佛讲,你如果真心想了缘、了债,真心想为众生付出、奉献的话,首先放下自我,把“我”去掉。
  天下的父母、儿女都是你爱护的对境,这叫大爱无疆,这叫大慈大悲!你想行善,就行一个纯善;要行纯善,首先要去掉自我。当你不为自己,只为众生的时候,才是真正放下了自我。小乘虽然层次很低,但首先讲的也是破除人我执。破除人我执,就是放下自我,不然你不能了缘、了债;如果你不了缘、了债,就无法了脱生死。
  要放下自我,破除我执,就要修无我的智慧。“我”没有了,剩下的就是众生了,真心地为他人、为众生,才能了缘、了债。不然的话,今天我欠你,明天你还我,互相欠,互相还,还了欠,欠了还……这叫冤冤相报,没完没了,没有尽头,这叫轮回。那什么时候才能不再欠呢?你放下了自我,真心地为众生、为他人,才不会再欠。
     
     
  
  
  
  
  
  
  
  
  
  
  
  放松下来,圆融一切
  佛法是圆融,是容纳,是恒顺众生的。有佛法,才
能圆融,才能容纳,才能恒顺众生。不管站在世俗的角
度,还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只要你有圆融不了,容纳不
了,恒顺不了的,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痛苦。
     
  
  
  
  佛法是圆融,是容纳,是恒顺众生的。有佛法,才能圆融,才能容纳,才能恒顺众生。不管站在世俗的角度,还是站在佛法的角度,只要你有圆融不了,容纳不了,恒顺不了的,就会有烦恼,有烦恼,就会有痛苦。
  学佛修行是一种解脱,受戒、持戒是一种放松。如果学佛修行、受戒持戒变成了一种痛苦,那就不是真正的学佛修行,不是真正的受戒、持戒。只有受戒、持戒,自己的身口意才能完全放松下来。佛没有让我们控制自己,更不会让我们受苦、受累。不管好坏,佛希望我们都能容纳,这样才会轻松、自在。如果你做不到,那是你自己还没有修好,是自己的问题。
  圆融与容纳能否令你造业,要看发心与动机。如果你是为了自己而容纳与圆融的,那就是造业;如果你是为了众生,为了他人,没有我执我爱、自私自利而容纳与圆融的,那就是行善。
  很多修行人为了自己持戒而伤害与自己最有缘分的众生,让他们起烦恼、造业,这样持戒不但没有功德,反而有罪过。这样持戒对自己的修行是一种障碍,对他人也是一种障碍。所以任何时候都不能自私自利,一定要考虑到他人,不能伤害他人。
  有时候受了一种戒,却犯了另一种戒。比如,受了别解脱戒,却犯了饶益众生、恒顺众生的菩萨戒。只要你会调整心,就不会犯戒;如果犯戒了,忏悔就可以了。修持大乘佛法完全看发心,没有自私自利之心,真心地善待一切众生,为了众生怎么做都行。用一颗真诚心、慈悲心来感化周围的人、感化一切众生,他人自然而然就会改变。倘若自己都无法改变,还能改变别人吗?
  学佛修行就是要圆融、容纳、恒顺众生,那样众生肯定会理解你、尊重你,不可能排斥你,看不起你。我们的本师释迦牟尼佛,众生都崇拜他,尊重他,因为他做得好,会恒顺众生。有智慧、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行,都好;没有智慧、没有方便的人,怎么做都不行,都不好。在知道如何做的前提下调整好心态,只要没有自私自利心,完全是为恒顺众生,不会有任何的罪过,不会犯戒。
     
  
  
  
  
  
  
  
  
  摧破世缘用真心
  该了的缘一定要了完,该还的债一定要还清,否则
无法了脱生死之苦,无法了脱轮回,无法了脱痛苦和烦
恼。那么怎样才能了缘、了债呢?就是对家亲眷属等有
缘众生要真心地对待,无私地奉献、付出,不能有虚情
假意。
  
  
  
  
  我们都知道有一天死亡会来临,但是在相续中没有生起死期不定的观念。死神随时都有可能降临,面对死亡的时候,真的非常可怕啊!那时只能依靠善根,没有其他任何办法。所以现在就要分秒必争、全力以赴地积累善根,在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地去了缘了债。
  该了的缘一定要了完,该还的债一定要还清,否则无法了脱生死之苦,无法了脱轮回,无法了脱痛苦和烦恼。那么怎样才能了缘、了债呢?就是对家亲眷属等有缘众生要真心地对待,无私地奉献、付出,不能有虚情假意。
  也许很多人都会想:“我对儿女、对家人是真心实意的,一点私心都没有!”不可能!真心说起来容易,要做到难。“妄心不死,真心不活。”妄念没有断,哪来的真心?你没有放下自我,没有破除我执之前,不可能没有私心。也许是自己没有意识到,没有发现而已。
  我们希望对方满意、高兴,希望对方理解自己,这就是分别、执着、妄想,这里没有真心。你对他再好,为他做的事情再多,也只是“冤冤相报何时了”,只是欠债、还债的过程而已,所以这个缘了不了。
  想了缘,就要真心地对待一切事、一切物、一切人,也就是看破放下,也就是自在随缘,无私地奉献付出。没有要求,不求回报。无论对方理解也好,不理解也好,高兴也好,不高兴也好,都这样做,这就是了债还债。如果你这样做,对方不可能不感动,不可能不感化。
  有时候我们也为对方做一些事情,对他关心关心,但都是有要求、求回报的。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得不到如是的回报时,就没有动力了,还一肚子委屈,满脑子埋怨:“我对他那么好,付出那么多,他还不理解我,还这样对待我。”你有这样的想法,就说明了你不是无私地奉献付出。他有没有按你的要求做,有没有回报是另外一回事,这些跟你奉献付出没有关系。
  没有要求,不求回报,才是坦荡。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心里都是亮堂的;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心里都是喜悦的。如果有私心杂念,最终的结果都是烦恼、痛苦;如果没有私心杂念,最终的结果不管是好,还是不好,都是快乐的、喜悦的。
  我们经常讲了缘、了债、了生死。要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破除我执、放下自我,就要断除分别、妄想和执着,就要明心见性,就要看破放下。那个时候,我们才能了缘了债,才能了生死。
     
  
  
  认真是觉,执着是迷
  做任何事情,都能觉而不迷地做,定而不散地做,
静而不乱地做,正而不邪地做,这叫认真。认真的当下
就是成就,成就的当下就是解脱。
  
  
  
  
  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程序、有次第的。我们学佛修行了,为什么没有多少进步,没有多少改变,没有多少成就呢?就是因为没有按次第、按程序学修。三主要道,第一个是出离心,第二个是菩提心,第三个是证悟空性的智慧。要仔细观察自相续,有没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先修出离心,接下来修菩提心,然后再修般若空性智慧。如果没有出离心,就去修菩提心,不可能有成就;如果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就去修般若空性智慧,也不可能有结果。
  我们现在做世间的事情也是这样,前一件事还没做好,就做另一件事。“我这个单位不行,我想换一个。”“我现在没有工作,没有什么可做了。”怎么会没有什么可做呢?我们讲了缘了债,讲的就是无论大事小事,家里家外的事,都要做,而且要用心做。
  佛讲,一精通一切精通。同样道理,成就一个的当下,就成就了一切。每一件事,包括出门进门,都包含了一切;如果你能够用心地出门进门,你就解脱了。但是我们现在不是这个状态,而是做什么事都不用心,不认真,都是糊里糊涂的。我们是迷而不觉,还意识不到,反而觉得自己很认真。
  认真和执着不一样。执着是一种迷,认真是一种觉;执着是一种束缚,认真是一种解脱,但很多人都分不清楚。现在很多教授、老师都给学生讲“要执着!学习要执着!做事要执着!”他们认为认真就是执着。错了,这是两回事。我们经常说“真空妙有”:要认真,这是妙有;不执着,这是真空。
  如果能认真地做事,就是解脱,就是成就。做任何事情,都能够觉而不迷地做,定而不散地做,静而不乱地做,正而不邪地做,这叫认真。认真的当下就是成就,成就的当下就是解脱。
     
     
  
  
  有恭敬心才能得到恭敬
  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你把
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
  
  
  
  
  我们为什么要给佛菩萨顶礼呢?不是因为佛菩萨说:“我是至高无上的,你不如我,你必须要给我顶礼。”顶礼主要是对治傲慢心。顶礼有身顶礼、语顶礼和意顶礼三种。在这三种顶礼当中,最重要的是意顶礼,也就是恭敬心。有了恭敬心,才能对治傲慢心。
  傲慢心有两个特点:一是看不到自己的毛病和过患;二是看不到对方的优点和功德。我们的家庭为什么不和睦?单位为什么不和谐呢?就是因为我们有傲慢心。我们看到的都是对方的缺点和过患,觉察到的都是自己的优点和功德,矛盾和冲突因此而产生了。
  傲慢心是成就最大的障碍。有傲慢心的人无法能够改变自己,这样的人是不会有进步,也不会有成就的。总认为“我做得对”,“我说了算”,没有把自己放在低处,没有把他人放在高处,总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有这种心态,你永远都改正不了自己的毛病和过患,也永远学不到他人的优点和功德。这种人就像石头,永远不会有柔软的时候;就像木棒,永远不会有拉长的时候。所以,我们要培养恭敬心。
  什么叫恭敬心呢?第一,多看他人的优点和功德,生起欢喜心,有想学习他人的优点和功德的决心;第二,观察自己的缺点和过患,生起惭愧心,有想改变自己的决心。
  我们不仅要给佛顶礼,还要给一切众生顶礼,因为他们都是我们顶礼的对境。但是我们现在还做不到这些。总觉得佛是最高的,给佛顶礼行;上师善知识有智慧、有功德,给他们顶礼也行。面对家里的众生,肯定不会顶礼,甚至会想:我最了解他,我的功德比他还大。这是一种傲慢。面对街上的乞丐或残疾人时还会想,我再怎么样都比他强!这也是傲慢心。其实众生都是我们过去的父母,都是未来的佛。如果我们能这样看,就会觉得对他们有礼貌是应该的,顶礼他们也是应该的。不管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从心里要有这样一种恭敬、一种礼貌,才能对治傲慢心。
  我们有一句法语:“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实际上你在最低处;你把自己放在最低处时,实际上你在最高处。”为什么要这样讲呢?你把自己放在最高处时,体现的是你狭隘的心胸。或许有些人表面上跟你客气,但是在内心不会恭敬你,这样实际上你还是在最低处。
  你如果能把他人放在最高处,把自己放在最低处,实际上你在最高处。因为,这时候体现出来的是你宽阔的胸怀,无限的智慧,无量的功德。他从内心里一定会崇拜你、恭敬你,所以说实际上你在最高处。这样,不管是在家里,还是在单位,你都不会和他人有矛盾、有冲突的。这样家庭和睦了,工作也和谐了,一切都和睦、和谐了,这叫修行。
     
  
  
  
  
  
  
  
  
  
  
  
  
  
  
  心灵的营养
  能学佛修行,能有佛法,生病或健康无所谓,有钱
或没钱也无所谓。世间的财富或名利等,生不带来,死
不带去,所以有了不拒绝,没有也不追求,非常自在轻
松。一个人如果能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这种心态,那
才是真正的享受,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心灵取之不尽、
用之不竭的营养。
  
  
  
  
  为了提高生活质量,现在大家都讲营养、讲卫生。但是如果心理不卫生,心灵没有营养,再讲营养、讲卫生也没有用。最究竟的营养是心灵的营养,只有心灵上健康了,内心快乐、精神活泼了,对自己的身体才会有益,身体才会越来越健康,人才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有智慧。
  心灵的健康来自于佛法,有佛法才能实现这些愿望。有佛法才能活得健康快乐、轻松自在、幸福美满;没有佛法,就没有这一切。不管你是为了健康长寿,还是为了升官发财;不管你是为了今生暂时的利益,还是为了究竟的解脱,唯一正确、可行的方法只有佛法。
  现在很多没有学佛修行的人,都害怕疾病与死亡。一旦生病了,就着急上火,赶紧去医院,或者吃营养保健品。但如果没有修行,即使医院条件再好,食物再有营养,也不是获得健康的原因。美国是最发达的国家,医疗卫生条件好,营养学的研究也属最尖端,但在美国百分之七十的人都有心脏病。原因就是生活压力大、烦恼重,没有一个轻松自在的心情状态。所以很多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虽然吃了很多品牌的营养保健品,但吃来吃去,不仅没有让身体恢复到自然健康的状态,甚至还成为伤害身体的因素。
  还有很多有钱、有权、有势力的人为了健康,享用专门调配的所谓高档营养餐,进行各种保健运动——打高尔夫、保龄球,或者进行保肾、保心等保健治疗,然后去吃喝嫖赌、坑蒙拐骗,似乎很享受、特别幸福。这种活法已经对他们的身心造成了很大的伤害,将来还要遭受不好的果报,所以根本没有幸福、快乐可言。真正的苦乐不在表面上,内心的苦才是真正的苦,内心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精神的享受才是真正的享受!
  能学佛修行,能有佛法,生病或健康无所谓,有钱或没钱也无所谓。世间的财富或名利等,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所以有了不拒绝,没有也不追求,非常自在轻松。一个人如果能在任何状况下都能保持这种心态,那才是真正的享受,才是真正的快乐,才是心灵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营养。
  
  
  
  
  
  
  
  
  
  在轮回中得自由
  莲花生于水中,但不会被水染污;日月在虚空中运
行,但不会被虚空阻碍。
  
  
  
  
  成佛以后是什么样的?是不是不要吃饭,不要睡觉,一句话也不说,也不动,暂停了一样?“佛肯定是不会吃饭的,哪有吃饭的佛啊?佛肯定是不会睡觉的,哪有倒下来睡觉的佛啊?”不是这样的。成佛了以后,还是在这个空间,还是和我们这些众生在一起。他不会离开众生,也不会离开这个世界。他成佛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生的事业,如果没有众生,怎么利益众生啊?如同《普贤行愿品》所讲:“犹如莲花不著水,亦如日月不住空。”
  莲花生于水中,但不会被水染污;日月在虚空中运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1-29 06:53 , Processed in 0.182935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