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极目楚天舒

[实修交流] 一百万遍地藏圣号实修记录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3-5 13:1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极目楚天舒 于 2016-3-6 10:48 编辑

总数月末一更:22360遍。
2月4/50,5/50,6/150,7/10,8/150,9/10,15/10,16/10,17/308,18/108,19/0,20/100,21/0,22-28无,29/80。=1036遍


温馨,温暖。打开袋子,突然惊发现有毛衣和袜子,亲人无微不至的关怀,温暖了我,感动了我。姐姐如此,妈妈如此,家人如此,至亲如此!当感恩,当报恩!泪水…
没经验就是没经验,竟然将西装外套与衬衫放隔两地,还有皮带要穿时才发觉,哪来得及…西装一整套装备(外套、衬衫、皮带、毛衣、袜子皮鞋)要备齐放在一起。吸取教训!收到西装时就应第一时间现场检查,第二天就要穿的东西,肯定提前确保好才行啊!11点了才去买统统关门了…
就是决心做好世间事,示现当代佛子风范!不要怕不要悔。
“新时代佛道文化的发展离不开经世致用,离不开修身日用,离不开性命妙用,离不开担当大用。”
身边都是强人、比我厉害的人,难道你要身边都是比你弱、差的人?身边都是强人、能人,正是你要学习之提高自己的机会。所以不必感到卑、挫、焦虑。
原来所有外境都是诸佛慈悲、心怀我的示现,为了让我悟入佛知见的,在这些境中让你做出判断,选择,行动而历练!阿弥陀佛,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时时在佛的关怀里。(一切外境是否=如来大寂灭海)
萌生了写日记的想法,如实干一样,天天写写着写着原本不懂的问题也写明白了。如有些不愿公开自己的事,可以换种写法嘛,比如不想写自己那就说一个朋友怎样怎样,其实原型还是自己,嘻嘻。这就是写作手法…
早晨应在5、6点之间起床,头脑清晰不昏沉,而在六点后起则难,很困,犹豫很久。
目的导向。明确目的,要的就是实现目的,不择手段形式,不管一切把目的实现。不要拿中途的任何问题当借口,我只要结果——实现目的,拿出结果。
“以自身的行为(自己有成就),侧面影响别人”,不需要主动去要改变别人,除非当人有求时才教自己怎么取得成就的、怎么受益佛法的。原来如此,回师教诲。
见到别人也压力大时,我便坦然了,不会那么焦虑了,这是种什么心态?
晚上又吃太饱,很容易吃过饱,不知觉。要小心,提醒自己。
“宗教没有给她安慰,相反,宗教迎合了她内心的阴影,带给她的是更大的伤害。她始终没有走出心灵的阴影,不敢,也不愿意正视痛苦。她活在记忆里,活在阴影里。阴影和记忆的本质是虚幻的、无常的、无住的,执着使她很多年住在臆造的幻境里,这就是无明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8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承美 于 2016-4-27 18:50 编辑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阿弥陀佛
随喜念佛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30 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承美 发表于 2016-4-18 10:13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南无地藏菩萨

感恩师兄提醒精进修行!
工作时常忙的不可开交,由于是新手,技能需要很多时间来训练来熟练,一天念2万遍圣号感叹挤不出时间,连续49天更是不敢想象。。。
这里也有末学的疑惑,回家人老师告诉我们“与时俱进,弘扬大乘”,在相上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人士,从而影响周边的人积极学习大乘。要成为优秀人士,必然要在本职上倾注大量时间精力,该如何确保自己佛法上的用功以致确保往生、成就等?是否应不执着纯相上的佛法修行,而以无相法在入世中修行呢?希望各位师兄能分享你们的建议!

感恩师兄的提醒和建议,感恩!,直言才是益友良师!您提的就是一个好办法,做不到连续49天,至少先1天内念满1万、两万遍圣号试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3月
1/108,2/108,4/108,5/108,6/108,7/108,8/128,9/108,10/108,11/108,12/108,13/108,14/108,15/108,16/108,17/108,18/108,19/108,20/108,21/108,22/108,23/108,24/108,25/50(忏悔,环境的变化以致间断)26/80(一定不能躺着念,渐渐不知觉睡着了)27/108,28/108,29/108,30/108,31/108.→3174遍
4月1/50,2/166,3/108,4/108,5/108,6/108,7/108,8/108,9/108,10/108,11/108,12/108,13/108,14/108,15/108,16/108,17/108,18/108,19/108,20/108,21/108,22/108,23/208,24/108,25/108,26/108,27/108,28/108,29/108,30/108.→3240遍
总数更新:28774遍

3月实修感悟
0303身教胜于言传。我还是要把精力放在成就自身善相上,这样才能给人信服。既满足至上又弘道于无形;博文就写教学日记、清一改写和好文转载。博客上弘道不若切实提高我自己,一样做好实修记录(每日小确幸),择周择月发布论坛。
珍惜宝贵的锻炼时间:每日抽30分钟,5慢跑热身+15站桩+10整理;日常保持正确姿势。

0304闭嘴咀嚼是好规定,原来更好地帮助消化吸收。
竞争机制的必要性、重要性!天地无情,自然法则,优胜劣汰,不必慨叹!太极阴阳,咬合循环无始无终。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竞争才是真实的社会(进入职场方懂得,早应意识到,树起精益求精、自强不息之真正行为),优则胜则留、劣则汰则去。
“不着相是以契合菩提道的道体而言,譬如虚空,不着万象。其实修密法等一切渐修法门,都是修“有”法。“有”也譬如虚空,虚空能生万有,含藏万有,“有”是空的“用”,“空”是有的“体”。“有”法有相就有数数。”——南师
越高的领导会亲和地过问下属,显现关心。细节之处,如问我这个新人惯不惯,慢慢来一种鼓励。
“老师表示,这些问题是佛学上的大问题,如果开课来讲的话,讲几个月也讲不完,他要我目前不要去管太多的佛学问 题,由于我们在家人,俗事烦多,所余闲时,本已寥寥,目前只要一心修证即可。”
·学佛不是迷信,不是盲目不问究理的一昧从信,佛法非哲学,亦非科学,学佛人应着手于佛理之探讨,以期知行合 一。
·学佛人不可玩弄神通,神通无助于菩提正道。
·无念无住的境界,不是去拼命追求来的。自性本空,本来就是无念、无住,所谓无念,非无思想而变成迟钝,而是 念来念去,一一观照着,己心有如明镜,念来了,照着它,念去了,仍然明彻一片,老师并以苏东坡的诗句作喻:“事如春梦了无痕”,过 去之念,了无痕,无法追寻,无法捕捉,不必自寻烦恼。
·学佛不可过于入迷,应从基本作人着手,如果作人都作不好,拼命想学佛,也是罔然。

0305:2016年是地藏年^_^,我要以地藏经法为依止,诚心并专心修持地藏经,不再猎奇其他经典。(没有持续的修持是无用的,无非结一善缘而已,无有实质受益受用和改变)
成就的最大秘诀——持续不间断而已,不管学佛修道还是世间技能。
从《地藏经》中知地藏菩萨所度众生成佛的,已有恒河沙数,跟着地藏菩萨乘着地藏菩萨愿力,那就一定能成佛!
马步锻炼的收获:晨间自然醒,且醒来时不那么昏沉嗜睡了。

0309一切都是练(实修)出来的,所以不要忽视世间练习,以为就是“有为生灭梦幻”。连佛法也是练出来的,无非在一个菩提心的基础上。
讲话应灵光,多主动占主动一些,改变自己等着别人发话的习惯状态。这也跟身体大脑灵活性相关,身体感清灵时反应迅速讲话欢喜,可平时经常是浑重昏沉,感觉气不够不喜说话了,这是为什么又该怎么办?练习闭息吗,什么原因导致我这样的身体。心态+方法。之前错了,所以勿觉得练模拟就是假的不真实的…
0310要以主人翁的姿态,你就是主人翁。
两年前写的:“愿 除我愚痴木讷之钝,开大气丈夫之心,化辩才无碍之利。”
很多修行人念头杂乱,难以降伏,问题出在修身功夫欠缺、炼形功夫不够,阳气没有生起,不能转化气质、阴气。人的念头属阴,而人的肉体和气脉是阳,阳能化阴,佛道修持,在功夫上的转化色身、变化气质,必须做到,才能把持好念头,才能止念、息念而无念,无邪念、无妄念,这样才可以谈真正的解脱道。…修成胎息,需要心性的配合。一定要从调息入手,达成专笃和止念,并通过调息之法养气。补养元气的方法,除了外丹、中草药、滋补品,最好的是呼吸法,通过呼吸法调理五脏,促进体内五行之气而生化,这就是最佳的补养元气之道。

0311看着学生为招生展示解说在模仿训练,更深体会到一切展示都是练出来的。
0312我仿佛错了。为了保持良好人际而一味缝合迎合,不敢有自己的态度显得藏着掖着,无有真实,自然无有真诚,只因真诚又怕搞坏人际,一直怕着…良好人际关系也是假的、观幻不要执着…虚云法师讲的龙裤国师连姐姐来了也毫不理会,这便是明了,不执着三界的感情。
发觉又一个错了。话语时绘声绘色才对,而我想安于那个境,刻刻在观心生怕离了这个境,脸面从来呆滞交流毫无情绪;不是这样的,生活是要有情趣的,就像交流时绘声绘色是情趣的一种,如陈全林老师说看他文章以为是严肃刻板正经的人,其实他生活很有情趣各种欢乐的…活活泼泼的。
“你平常得诚恳,但是千万不要间断,修道最忌间断,一断了,你重头再来吧!”“都可以向地藏王菩萨说,就跪在前面,念十声地藏圣号,念完了就发愿,别以为这是愿,这就是修道。”
0313佛法,活法。
念诵时一口气念完再吸气,吸气时虽然口念诵停了,但意念诵可以继续,因为吸气是自动自发的。正是南师所讲的。
用付出者模式累积资粮。世间,世出。
0314人需要成就感刺激,内在与外在。也许本质上是积极的自信心。
0315通晓人性:人不喜无聊,希望有人聊天不会一个人无聊。
拿快递见同事装单车就几步脚过去打招呼、问问话吗!不习惯主动跟人交流。混熟面,不懂做人,改进!向心性落处开刀。
强势后代方能继承。家族、东西一定要给能继承的人,能承载它光大它的人,而不是给依靠它傍着它而生存的人。佛子亦如此,只有强势具备这种特质的人。
0316人是要有个誓愿。成佛度生也是一个誓愿。誓愿,就是强烈的愿望直白点也是强烈的“欲望”(总之是一种强烈的愿心动力冲劲)。你,强烈吗?世间事也一样,强烈吗?
“不但出家的事业如是,在家的事业也如是,你要想让事业达到巓峰,一定要用心。那个心就是你的智慧,要算计得恰恰合适,三个加五个绝对是八个。那么用你的方法,四个加四个还是八个,两个加六个还是八个。方法是不同,但是八个是目的。”梦参老和尚语
“这时候师父就跟他说:我们自性中间具足万法,本自具足,能生万法,不要自暴自弃,只要你肯。什么是肯?肯定自己的价值,肯定自己的修行。只要自己下决心。”
必须要严管时间了,不明不白耗费,日日又晚睡。每天那么晚,却非一心于事业上,时而这时而那(特别指瞎浏览等毛病),这是极端不负责不惜缘惜福!
0320修行就是修正自己,心性落处开刀没有方便,如果自己不妥善安排自己事务、时间、生活,临到头忙忙乱乱时就来求菩萨,你说这是谁的问题呢?没有其他人可以依靠,只有靠自己只有靠自己只有靠自己不停修正。佛菩萨将方法告诉你,做只有靠自己去做。
“这个时候任何方法技巧都无法救你,除了全力以赴大量的行动。”
0321见一年轻军人,军人气质就是不一样,雄赳赳舍我其谁霸气,大丈夫气质。
感悟:“听了那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与真信吗?
0323组团的积极战胜消极,故共修力量大。
日常保持正确姿势太重要了,尤其平日工作上班,坐姿。
手机闹钟会无端退出,这挺危险的!
欲得佛法利益,需从恭敬起,做个付出者,为佛法付出。
0326回家人老师的文章改变我。感恩!
0326环境变,习惯也变,没有执行。时间安排则无计划,变的随意。亦有收获,如读回师文明真修佛乘、阅林钰堂语明主兼修,回归专一。在世间能力则无有用时,无妥善计划和执行故。回到宿舍,面对回师文及电脑网络,总不自觉要浏览佛教论坛,实追新厌旧之浮躁。照着佛经、循着回师思想踏实修去。何再追新厌旧,变化多端!谨记谨记!阿弥陀佛,地藏菩萨!
0328学佛就是为了做佛,做佛就是度众生,度众生就是做自己影响他人!
净土有明确目标往生,地藏经呢,受菩萨摩顶授记便是目标。
0329就像你学医,是为了给人治病救人。学佛,也是为了给人(众生)拔苦。
0331“根好的树,枝繁叶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5-1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四月实修感悟
0404修佛乘的方法无量无边,八万四千法门门门直取佛乘,条条大路通罗马。作为在家居士,精深一法门即可,并且最应机。菩提心(学佛如学医)、般若大乘、无四相,是总指导方针,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基本国策一世不动摇。就这样,坚持地专一、精深行去。
0404“1.关于净土宗往生:师尊强调要注意《阿弥陀经》提到的“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这句话。即使专持阿弥陀佛一句圣号,也要好好修持福德智慧两大行门。确实,有些同修往往强调只要念到一心不乱就行,哪怕事一心就行了,不需要太多的福德智慧。对于这种观点,师尊此次有一句振聋发聩的开示:没有一定的智慧福德因缘,你根本念不到一心不乱,更何况理一心不乱了。这个前后顺序因果次第,彻底把我打醒了,是呀,以前我也有过类似的错误认识,总觉得净土宗只要信愿坚定,好好念佛到一心不乱即可,不用读诵太多经教,不用修太多福德资粮,师尊一席开示确是正法眼藏,真是如语者实语者。真心希望大家牢记这句开示:“没有一定的智慧福德因缘,你根本念不到一心不乱!”师尊始终强调要把修持的重心转到当下,当下做主,当下往生。期冀同参们共勉。”(我想,福德智慧从哪下手修持?从福德下手,智慧也从福德生。福德从哪生?到世间做事去…)
0406本尊地藏菩萨的愿力…启发…。我就是要让所有人觉悟。就是去干这件事,有意义的事。我就是要干成这件事。干好这件事。(愿力,你渴望去办的事。)
0407《华严经▪十回向品》有如是菩萨大愿
修善根时,作是念言:愿此善根,普能饶益一切众生,皆使清净,至于究竟,永离地狱、饿鬼、畜生、阎罗王等无量苦恼。菩萨摩诃萨,种善根时,以己善根,如是回向:我当为一切众生作舍,令免一切诸苦事故;为一切众生作护,悉令解脱诸烦恼故;为一切众生作归,皆令得离诸怖畏故;为一切众生作趣,令得至于一切智故;为一切众生作安,令得究竟安隐处故;为一切众生作明,令得智光灭痴暗故;为一切众生作炬,破彼一切无明闇故;为一切众生作灯,令住究竟清净处故;为一切众生作导师,引其令入真实法故;为一切众生作大导师,与其无碍大智能故。佛子,菩萨摩诃萨,以诸善根,如是回向,平等饶益一切众生,究竟皆令得一切智。
“你千万别只在意他们侃侃而谈的专业话题,只要一涉及到生活,很多家伙就语无伦次了,如果是那样的人,他所能想出的那点儿主意不是从书本上硬生生的抄袭,就是干巴巴地没有一点营养。因为他们不会生活。”
0413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诱之以利。
0415“因缘是自己创造的,福德是自己修,罪业是自己作,善根是自己种。”梦参老和尚。因缘也是要自己主动创造的,一切皆是自己要、主动想要才有的。
0416 “当我退役的时候,我希望回头看我走过的路,每一天,我都付出了我的全部!”——科比·布莱恩特
来自罗振宇最客观的评价:“我是干电视出身的,别看人家视频只有两三分钟,没有几十个小时的辛苦工作是不可能做得出来的,天底下哪有什么轻轻松松的成功,吃的苦不一样而已。像我这样三观正的人,一定是盼着人好啊,而且我们正在谈一个有意思的合作,怎么会急的睡不着觉呢?”
0417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扩大心量、扩大心胸,讲的是护国护民护佛果,视角都是从护国护民出发的,而不是求自己安稳、打小算盘。所以说赞!
0419人生没有松懈,上紧发条,持续精进,一旦松懈等同放逸!(紧张努力后松懈有感)
0420累吧,忙吧,累的时候你才能体会度众生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真实含义、切身体会。繁忙、疲累,还愿意去做吗?最初遇到这句话,念着舒服,感动,想来我也要这样。但当初不过是天真地以为这么做很轻松,像大师一样多少人台下坐着听,而我只要讲就行了,自己也可以安稳安逸,所以向往而已。如今的繁忙才真实体会到为度众生,不为自己求安乐的真正含义!大乘佛法的真正精神。
0423“我经常批评天天兄弟,是那种非常严厉的批评,一定要警惕观众的笑声。赞美可以放大你的优点,同时也可以顽固你的缺点。你要警惕:观众到底是因为什么而笑?”
0424邪淫重的人一定要发愿将因缘众生度到西方极乐世界,一是方便,因缘大,末法的我们都与西方极乐缘分深;二是相对容易,契合根性适合现在的我们。度到极乐世界才是度尽众生,最接近成佛。回师留下的文字的确要好好琢磨珍惜,不要以为很小的一点就不信了,这都是有回师在当中的考虑的,如定要度到西方极乐世界,愿力上有,我不曾重视觉得不过如此,殊不知原来老师之所以这么写是有实实在在的考虑安排的。有原因的。
“众生各有因缘,谁也度不了谁,都是众生自己的愿力与福德,形成相对自己的因缘在度自己,因此度尽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只能是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如幻行一切善法,从而影响一切幻众,发大菩提心,入无余涅槃自度之。(批:原来不过是做出最好的自己,影响了他们有了心动,他们这些因缘幻众自发菩提心入无余涅盘,自度自了。你不需要去做多余的事,烦恼我怎么度他们,“谁也度不了谁”,众生自度,各有因缘。考虑做出最好的自己才是)
同理,只能影响一切幻众,如法地培养积极努力的动力与大慈悲心,提高心性自制力,而不是把其培养成某人、某法、某咒语的奴隶。”
“炉韛之所多纯铁,良医之门多病人,度生为急,何思安乐乎!”
0429老师希望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离开他也能生存,而不是依赖老师依附老师。真爱弟子真爱学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6-6 09:25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数更新:45625
5月1/108,2/108,3/108,4/108,5/108,6/0(很困,躺着不知不觉睡着,间断,忏悔),7/0,8/20,9/108,10/108,11/108,12/5760,13/5820,14/1970,15/700,16/203,17/110,18/108补,19/108补,20/108补,21/108补,22/108补,23/108,24/108,25/108,26/108,27/108,28/108,29/0,30/108,31/108.



5月实修记录与摘抄
0501“夫道不欲杂,杂则多,多则扰,扰则忧,忧而不救。”明理而修,守一而成。牢记!谨记!
原来自己是个怕苦的主,看到学习那么多,终于死心了吧!完全是知难就退呐!难怪事事深入不下去,遇到难就打退堂鼓,渴望换个行业。哼,原来是这样。成长,就是跳出舒适区。原来我一直在贪恋舒适,,还假其名曰不是我热爱的事业工作。算是明白了自己,明白了人性。
0502如果你非常自信,你哪里会在意那么多?你心理想太多,担心太多,其实就是有些心虚,你对自己的设计产品满意吗?”她:“还不是绝对满意。”
我:“你认为你全力以赴了吗?”
她:“还可以做得更好。”
我:“以后做每件事都要全力以赴,即便不是最好的,但只要你是全力以赴,你就会有信心和底气,什么是极致?极致不是一种结果,它是一种状态,一种持续更新的状态,永远没有终点,永远不会完美,但一直向完美靠近,当你有了这个习惯和状态的时候,你就会觉得你每次都是最好的,在当下那个时刻是最好的。”
创业的本质是,没有打工者心态。我从前在媒体里工作,也没有打工者心态,每一本新刊,每一个新产品,都当生儿子一样豁了命去干,笑中带泪。
0503像念咒一样念佛号,咒语大总持,更因我不懂它什么意思意义,所以会少妄想地入念。佛号则因知道它的意思(这里的知道其实也是极小范围的),常多妄想。所以,像不懂咒语什么意思、代表什么的样去念佛号。
0511“5.求世间愿望是最麻烦的事情,也是最低级的.因为很多时候,我们看不到一切的前后因缘,很容易造成麻烦.如果你不懂更多的知见,以我的经验,宁可去求改掉自己身上的习气更为重要.而习气改换的时候,很多事情自然会起变化,万法唯心,才可避免逐表废本.很多世间的事情求来了,自己习气不改,业障不忏,会遭遇更多更大的痛苦和内心的煎熬,这不是危言耸听.比如你刚大放生了,或者欲望突然亢进邪缘出现,或者莫名其妙地会突生嗔心,鸡飞狗跳.等等等等,就象别人看你穿了双自己期盼已久的鞋,但没人知道你的脚磨破了在出血.”
0513为一切众生成佛而精进修行,而精进念佛,而精进做一切。
按照时间来统计,现在基本做到一秒念一声地藏圣号。
0514分清平时修和特定时的用。平时修为补为缓和,用是强烈的共鸣,但体质不行反出现疲劳困倦。
0515心诚是关键心诚是关键心诚是关键。真所谓心诚则灵。
坚持每周放生!
0516原来诵经抄经念佛念咒本身就是一种修行,从法界看是称赞如来,供养如来。故今后诵经念佛等,不为别的,就为一切因缘众生称赞、供养如来。这是一种对佛陀表示赞叹的做法,对佛陀进行供养的做法,不是只给饮食财宝才算供养哦!恭恭敬敬、真真诚诚供养佛,菩萨。
0517放生行善之后更要注意修心,欲望亢进或生嗔心燥心等。
印祖在文钞中开示:今人视佛经如故纸,经案上杂物与经乱堆。而手不盥洗,口不漱荡,身或摇摆,足或翘举。甚至放屁抠脚,一切肆无忌惮,而欲阅经获福灭罪,唯欲灭佛法之魔王,为之证明赞叹,谓其活泼圆融,深合大乘不执著之妙道。真修实践之佛子见之,唯有黯然神伤,潸焉出涕。嗟其魔眷横兴,无可如何耳。
0523称念名号关键关键在于具足恭敬心。才能生起法用。
般若真是不可思议,不在范围内,所以布施再多财物也不如信解经中句偈,不在范围内不可思议。

若能在当初,轻松谈笑之间,就都能坚定信心,严格按照师父所传的法,所解答的方案去不打折扣,不讨价还价,不应付差事的去实施。

该抄多少经的,该读多少经的,该做多少好事的,每天该念什么的,做好所吩咐的几年后再来面见的……

如果都认真去完成了,哪还有这么多问题,哪用闹到今天这样呢。

谈笑之间,只言片语,就能感悟良深,勤而习之……可是,有这么多有如此觉悟的,真愿意勤修的好徒弟因缘来召感出好师父们的出世常住吗?

问号?

答案在自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7: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极目楚天舒 于 2016-8-17 23:32 编辑

0601念佛禅辅导员:“师父说过对在家居士来说,持在家菩萨戒最好。建议师兄去学习菩萨戒,若能受持菩萨戒,是不可思议的。”
“师父曾说:发菩提心者心正则一切正。重要在发心时那最初的一念不要为自己上。念圣号时师兄可好好体会师父所说的:“戒忌用力的严持戒,无力可心的心念佛,无一切相的广布施。”这三句话。地藏菩萨”
0605具体表现就是委婉拒绝或直接拒绝,大多业务员在这个时候就选择了放弃,这种业务员直接会在市场上消失。”
回向即是发心,即是愿望,所以将功德回向极乐净土,就是愿望往生极乐净土。
0606

一日,我终按捺不住,请问老师如何处理这次和太太的感情危机,老师问,你爱她吗,我答爱。师说,那你度她成佛去!当时老师表情庄重,开示说,学佛乃大丈夫事,你应该升起心来,担当起你的媳妇,担当起你的家人,担当起你的家族乃至你一切因缘众生,誓度他们成佛!去,跪佛前发愿,度你媳妇成法身佛,这是根本解决之道,人乃心感心,只要你心敞开了,她的心自然慢慢开放。我当下释然,多日来的压抑一扫而空,按老师教导至诚佛前发愿,放下束缚,一心度太太入无余涅槃。

老师:你带着功利心去传播,必定是失望。别人不重视,那是因为你学问不够,谈问题谈不到重点上。

老师:在戒色论坛发戒邪淫文章——你的潜意识老是期待别人如何感激你,必定是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所谓有求皆苦啊。

老师:大德从来不说大话,而是让人老实做事,本分做人(参考文章: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知足常乐。真正明白佛陀智慧的人也从来不卷入是是非非。只是默默做好自己本分,随缘助人,不刻意,不攀援,不图什么。

0607每一代人接一棒,一代人落后了,下一代人就得奋起直追,否则就会更加落后。
瞬间产生的落差让此事直接印刻到记忆!一个场直接把你同化成场内同一种人!你是谁不重要!重要的看你在什么场!
0617魂,外是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内是一个人的愿力发心!
0623“阿信,你要是真的接受了别人的恩情,你就要想办法去答谢人家,不能总考虑自己,那样在社会上是行不通的!”
0629不要老放任对漂亮女孩起心动念,尤其他人的女友,更为不可。这与见人妻起妄心无异,报在自身。
0630佛观一切愍之如子。我等无父无母。无兄弟亲族。一切皆无。佛为我父。如来是母。

佛如日月示人善道。于生死中能救众生令不复生。诸烦恼河甚可怖畏。众生在中烦恼漂溺。如来救之令不复入。世尊怜愍为说正法。示人无上菩提之处。

我等不贪饮食。不欲世间富贵。不愿生天。不畏堕恶道。得人身已愿见世尊。
这三小段,形成了僧伽吒的三段偈子,日常中需要不停地在心里念。这样日常的时候就不至于心落六道,不至于丢失自己的出离心。每天若能拿出五到十分钟时间诵几遍,就会发现自己的出离心,在僧伽吒这个法门的加持下,变得很大,不至于轻而易举地舍弃了。尤其是断淫欲心、断贪心、断妄念,这个方法非常殊胜。-------摘取回家人师父讲解《僧伽吒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15 17: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7月05忘了身体的感受,只奔目标行动。晨起困难有感。
要将功德(好处利益)回向给家人,亲友,同事,邻居,从身边人周围的人做起。回师说空洞的目标是虚妄的。
商场如战场,是你死我活的博弈,必须要没有那么多牵挂,并且要快准狠!必须要赚到钱。(冯仑)
与家人,再感自己的表现事业学业无成就,人格无愉悦,口才无提高,那么会一直反对学佛……做好人,人中龙凤,王者品质,生活中做好了,经典教导的做法落实了再说诵经吧,行有余力则学文,是这个道理!
现代佛子最安全的修学模式,日常入世地藏经法,每年打一佛七,日常戒忌用力严持戒无一切相广布施。
06你身边接触最多的6个人的身价是多少?
你的能力在业内大概是什么水平?哪一项比较优秀?
你有什么“让人喜欢的特色”?你该如何表达给大众?

人有一种惰性,稍不留神,就沿着本能(本性)快乐地下滑。进步即改变是要走出舒适区的!

08我发现,现实中同学朋友同事等并不是恭恭敬敬,而是喜欢互损互黑互开玩笑。这与我想象的不同,也与所受经典教导的不同。他们虽然互损爱开玩笑,但关系很好。而总恭恭敬敬,就显彼此总隔着,无形中产生隔阂在。一直恭恭敬敬的我,产生不适,感到矛盾,需要改变包括观念。

即使感到有瑕疵,也要让身边的人先升上去,如同办公室的人,毕竟是共事的人。
12/作为老师,面对学生要有一种天然的霸气、气场,我可以其他场合没有,但一面对学生就不同,我就是这班学生的主,在班上就有霸气,不会顾及其他人包括其他老师
13/即便每天分享戒邪淫文,但欲望来时自己不增强,还是被戏弄,一样看刺激,一样SY破戒。
14/太虚大师:人间佛教,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
23/自觉的护国与被逼无奈;心中要有护国的心力;至少不要让它发生在自己的时空程序中;要灵动的入世修行,更好适应现代。
为什么一到事中,就回忆不起这些教诲,忘得一干二净。这样的话,在现实生活中就无法启用,无法落地。纵然诵再多经也徒然,因为这始终不是你自己的。受用的也许就是口诀、几句话。

摒弃错误观念,神神道道,佛法非神化非神通,佛法实在平凡。对于修行,是有外相、心性的修行。外相上,佛陀有教导规范的行为,旨在从外相上相对正确正气的行为做法,契入最终心性的教导。当一个彻悟心性的修行者,他就已无外相上的区别。自己常有神化的幻想,如想自己利用什么大法惊天地,来让他人惊叹。如似火影动漫一样。又或执着诵经等纯相上的佛法修行,这是目前的错误。让身边人不理解难接受的做法,这不是大乘演绎!我该不执着于相上的佛法,到世间演绎一个现代人追求、仰慕的世间善相。这才是大乘演绎。在外相上是一个现代人追求、仰慕的世间善相。
佛菩萨曾经都是人,近的就想想六组惠能大师此人(此佛),他是个砍柴的农夫,就干砍柴的活,绝不是只要诵经念佛而不干事。他就在普普通通的世间活中平淡的做着,即便到了五祖那他也一样舂米干活,在活中、事中历练。所以,万不可执着相上的佛法,不执着诵经佛号的加持。
0727无论修哪个宗派,首先修“人宗”。无论修什么法,首先懂忏悔!
0731佛教是对治自己习气,不是诵经念佛,是身体力行,不是嘴皮子功夫。诵经念佛是助缘。小心不良习气对自己慢慢默默的腐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22: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总数更新:56,045 /20170207

8月18/淫欲起时发现自己多被牵着走,心念全乱,不停浮现淫欲。如果平日不加修持戒淫,那临终时也有可能是这个状态的,那就只能投生畜生道了,谈何往生极乐净土!故平日做好修持,时刻保持正觉正念,保持观照,临终方谈得上把握。
19/〖勿着诵经念佛等的加持,难怪回师说如食有毒蜜〗自性清净,本为正觉,故诵经念佛皆乃法门,乃是幻法影响幻众法门,乃是对治一切妄心。因自性本觉,故知诵经念佛皆为此时幻法,故知不能执着,乃是为幻法影响幻众而启用,不执着它的加持,因我自性本觉本来清净本来具足。故诵经念佛依旧明了,清楚自性本觉,不进入它的加持,不执着只诵经念佛(只想诵经念佛,不想干其他事),它加持它的,我就是不着,更不死在里面贪着加持没了自己。我只是在启用这个幻法影响幻众而已。
你先坚信这一点,自性清净,本来正觉。只因被妄想执著(贪嗔痴)所蒙蔽,佛陀教法正是为我们众生擦掉蒙蔽,发出自性觉光,见到真正的自己法身圆觉!
19/勿间断,会有一万个理由让你放弃坚持!
23/目前时代的特点是这样。缺乏大气方刚,磊落光明的正气,当代的娱乐媒体、网络媒体所充斥的就能看出,它们的关注点都是很奇怪的事情,要么就是美女之类;这些说明当代人的关注点受影响被转移,关注自身娱乐享乐和八卦传闻,少了为国民、精进做事和荣誉感。作为修行人,作为男人,应认识到这一点,不要被当代的媒体内容不知觉间软化掉。并且它符合人性的落处,人们可以不动脑子轻松接受它,慢慢便被同化已遭其摄受!
24/ 净慧长老:“把家庭当作道场,对于我们广大的在家居士来说,是一件头等重要的事。我们每一位居士,能把家庭当作道场了,能把全家的人都佛化了,那就是最大的修行,那就是最大的功德。”

28/在初学时,应当跟随某一位老师学,当学好、学扎实后,再去广泛熏修。初学时少就是多,否则贪多自己知识体系、知见体系建立不起来。
0902不能随自己喜好去做事,比如浏览网页时不能随着喜好陷入其中,应该怎么做呢?带着利益众生、集体责任感的发心去做,而不是随着自己性子做。
0907“国家强大,是实干出来的,不是空想出来的。”——吴仪
0908修行要以敞开的心态接受任何的的境界甚至是十方三世一切众生,佛国土,在心中翻腾,窜跳,了知分明,不为其着,这就是能担当。在心相上严持戒律,广做布施,无心念佛,以幻相度化幻众,也就是度尽一切自性众生,而心性上了无可度。
佛门是成佛的地方,不是敬老院,救难所。佛法这张大伞,是庇护真修行者的。
0909学校给人做考场,是主动付出的表现,你别等到要用人的时候才想起人家。
陈全林:人很难真实、诚恳地面对自己的心灵。这是问题的结症。一旦愿意面对自己的心灵,不回避所有的问题,把心灵向天地敞开,就能自省自知、自救自度。

“三业清净”的内观、忏悔法门一定要常年修,“吉祥心灯”之扩充心量、生慈悲心的法门一样要常年修。念佛持咒、系心止念、除妄归真的法门也一样要常年修持,破相悟空的经典如《金刚经》、指归正路的经典如《楞严经》都要常年参悟,精神分析学要常年应用,则何魔障能扰?何幻相能侵?这是我修学三十年的经验。这些经典都是我长期修持过的、安顿身心性命的法门。
0912,为什么要求大家建立自我修正计划?如果大家的心升华不起来,总是压抑、沉滞的,那就达不到,也就不可能感知…
但这里的师兄念咒的功夫,我始终学不来,他们告诉我多做功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0913保持身心平衡  
《老子》中还说:“我有三宝,曰慈、曰俭、曰不敢为天下先”;又说:“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如前所述,我既无教导别人怎样做人之资格与兴趣,亦无意于教导别人选择何种方式生活。但是我认为,选择能够保持身心平衡的生活方式对于成功而言是必要的。何谓身心平衡?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或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个人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光明面,例如积极、希望、健康、精明、精干、乐观、豁达、开明、开朗、信心、信任、勇气、果敢、坚强、勤奋、机智、幽默、沉着、迅速、热情、安详、拼搏、奉献、诚实、理解、担当、责任感、荣誉感、成就感……何为身心失衡?就是这样一种生活状态或精神状态,在这种状态里,个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阴暗面,例如消极、失望、病态、愚蠢、脆弱、悲观、狭隘、自私、阴暗、自卑、猜疑、胆怯、犹豫、懦弱、懒惰、迟钝、易怒、急躁、拖沓、冷漠、焦虑、侥幸、愤恨、虚伪、抱怨、推脱、虚荣心、嫉妒心、虚无心……前者称之为“正面情绪”,后者称之为“负面情绪”。身心平衡者以正面情绪居多,身心失衡者以负面情绪居多。
0914人是没办法影响所有人的,哪怕你的影响力再大,你只能遇见自己的因缘众生。所以,放弃要改变影响所有人的想法,不要觉得没让所有人受影响就失败。你要做的只是在一个行业,然后影响了同行业中的人,以及其他有因缘的人。需要做的是做好一行深入一行,影响一行,影响(度尽)因缘众生。
0916开悟了,学世间事物一样要精心付出持续付出,如南怀瑾如回家人,那开悟究竟悟到了什么,同时说明没有一蹶而就一劳永逸的事,没有一劳永逸的事。开悟了也需要保任才不会丢失,需要继续精进才会不退转。开悟到底悟到什么,作用是什么。
一心,虔诚:赞+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数千百声)+回向发愿。
0920发言,连掌声也没有赢得。
所有功德果报。悉与一切众生共回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0927修学佛道,要以出离心为基,以菩提心为根。若无出离心,念佛诵经持咒则不应,心中还有诸多杂事挂念,挂碍,忧虑,则心必然不专注于佛号,必不相应,如此则修学无益,无有实修功夫。必放下万缘,一心佛号,专注佛号,方能与佛法相应,方能上实修功夫,方能受益收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7 22: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1006应发心为法界念地藏菩萨,坚持每天都做!
1010南怀瑾: “我们为人处世,永远保持刚刚出来的那个心情。譬如现在你们是年轻人,我们老年人也都是年轻过来的。年轻人一出校门满怀的抱负,满怀的希望,但是入世一久了,挫折受多了,艰难困苦经过了,或者心污染了变坏了,或者本来很爽直,变得不敢说话了,或者本来很坦白的,变成很弯曲的心理,本来有抱负的,最后变得很窝囊。
……
但是我有一个专门深入,锲而不舍的,那就是我必须要如何证道。就是这个事,其余的那些都是花花朵朵,不足挂齿。…“佛能通一切智,彻万法源。”千万不能够抱到头陀心情,只求自度而已。修持的方法上呢?要走方便多门,归元不二的路子。先抓到一个来求证,这是初修的方法,等到一通百通,大事了毕就好了。”
苦的时候,正是考验信仰的时候,考验修行考验功夫的时候。“假使热铁轮,在汝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1011“世间之孝,一者承欢侍彩,而甘旨以养其亲,二者登科入仕,而禄以荣其亲,三者修德励行,而成圣成贤,以显其亲,是则世间之所谓孝也。出世间之孝,则劝其亲,斋戒奉道,一心念佛求愿往生,永别四生,长辞六道,莲胎托质,亲觐弥陀,得不退转,人子报亲,于是为大。”
发觉 自己精神掉入软绵绵中许久,同时又力不达四梢,骨架僵硬。
1012唯有心情是自己的,别让别人的心情影响了自己的心情,不必把别人的心情同为自己的心情,这样不是慈悲。
应当表达出喜悦来,表达出心情(情绪)来。如遇人相助,真心喜悦表达出来,感谢对方,远胜过一脸石头相、语气平淡地感谢!说真,这才是真的,不应当总保持石头不动刻板相,不动的乃是心性。
1013迟到便迟到吧,我的心就不应急,因为急也没用,反倒因急弄疼了左腹。没来及时,又伤心身,故心不应急也,哪怕遇到领导被骂也一样。唯有心情是自己的。
1014这同样来自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培养。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的事情会让自己变得更加放逸、懒惰、享受,那就是诱惑,是在冲击自己独立思考外围的那个界限。这时候要坚定地对它说:“别骗我!”
1015 问三:接触佛教后,觉得佛教博大精深,于是产生一种愿望,想拿出更多的时间来学习经典和修行,但像我们这个年纪的人工作、家庭都非常繁忙,怎么办?

净慧长老答:请问你们当中有多少人准备当佛学家呢?没有想过吧,你一定还要做好你本身的事业。佛学不管多么博大,多么精深,就像大海一样,只要我们能够尝到大海中的一滴水,就知道整个海水都是这个滋味。这里的重点是你必须根据已知道的那一点点,去认真地落实,慢慢体会佛法,学习佛法的精神。佛法的千经万论,说的是什么?就是讲净化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人生。

佛教有四句偈,它包括一切的佛法,这四句偈,你一辈子、两辈子、三辈子都不能完全落实。这四句偈成了我们学佛人的口头禅,人人都会念,但几乎人人都不能如法去做。这四句偈是什么?就是“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一切佛法说来说去,就是在诠释这四句偈。这四句偈是一切诸佛的共见,过去诸佛所说的法离不开这四句,现在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也离不开这四句,未来诸佛说法同样离不开这四句。所以你们年轻人工作很忙,你们要做事业,不是要作佛学家,不是专门从事佛学研究的,你们可以有重点的学一两本经,能够自己去行,去受用,这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学那么多。当然,如果有条件,有时间,一年抽一两周去寺院里住一住,专修一段时间,那当然更好。但是不要因为学习佛法,而把事业都放弃了。要在做事业中落实佛法,把事业当成佛事来做,把做好事业看作是修行,也就是以出世精神,作入世事业,这本身就是修行。
1018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         
          —— 《王阳明箴言录》
我们都想的太多,做的太少,老的太快。
南怀瑾:生命的力量依傍信心非常大,千万注意!普通人要信心,学佛的更要信心。学佛第一要信心,信心非常重要,信心成为正信,没有不成的。

那些泥巴塑的,木刻的,都不是真的佛菩萨,那是表法。真正的佛在哪里?在你心中。佛经告诉你,心、佛、众生三无差别,三位是一体的。佛是化身,心是法身,众生是报身。也可以说,佛是报身,众生变成化身,这个无定位的。

大愿法师:将来如果有机会,大家能够学到第三级,小范围地来跟我学药师法门。到时候你可以选一个法门,我们传了很多法门,并不要每个法门你都要去修,你没有那个精力,而且一法通时万法通,你只要把师父传的任何一个法门学通了,其他法门你一看就会。但是如果你没有学通一个法门,你就听了一百个法门,法还是法,你还是你,一点都不起作用。原因就是因为你不能够与法相应。

1112要读到烂熟,就能以后文消化前文,以前文贯后文,前后照应,则全经义理,了然在目,依经做观,自得受用。(虚云)(功夫就是功夫,不下功夫不付出哪来收获)
淫业,来自本性中的贪(我执占有),生成的放逸发泄,这种放逸发泄,在轮回中已经形成了习惯与这个时空的程序,佛乃无相无不相,乃自性实相的表法者,因此因缘众生在自性佛前,跪香忏悔,可破淫心。
一个不在乎你去留,只用缘分断定你们关系的男人,对你并无多少珍惜。因为他认为,你对他的好是他命中注定,并非你努力而为。
而一个爱你的男人,在你生气的时候会哄你,在你哭泣的时候会为你擦泪,在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会甘当炮灰,只求你开心快乐地活着。他肯为你这么做,不仅仅是因为在乎你,更是为了感激上天把你带到他的身边,是一种感恩。
所以,如果一个男人用潇洒的态度对待爱情得失,丝毫不着紧你们之间的爱情,这样的男人并不值得你去爱。
1122我曾经想:做许多工作都和修行用功不妨碍,做师父这份案头工作却不好用功。你想:一边写文章,一边念佛或者观心,那是不行的,文章一定写不出来。有一次我拿这样的问题问师父,他说:“看书就看书,写文章就写文章,一心一意,不起杂念,这就是修行。”

什么都不修,他只修他的净土念佛法门。那为什么要学这么多?为接引众生,众生的根机差别太大,所以要广学多闻。广学不是为自己,是为接引众生。净宗是难信之法,他不能相信就得用别的方法。广学是为度众生,一门是为了度自己。自己未度而能度人无有是处,没这个道理。
  可是世间确实有不少众生慈悲心切,自己没有度就先度别人,真正要想度一切众生,先到极乐世界度自己,不到极乐世界都不行。见一个学一个,见异思迁,这人真福薄,一门也不能成就,完了

倾莲池:我感觉你的阳气不足,精神方面比较弱。
C同学:怎么感觉到的。邪淫了十五年。虽然戒了,但疑心病还是很重。阳气是很不足我自己也觉得,不知道怎么提升。很多事我都不怎么敢去的。

倾莲池:这是邪淫的后遗症,可配合中药。也可以采取站桩,或者修法身寺的禅修法门,打坐观想肚脐上二指处有一明亮水晶球或者小太阳。(此法为南传法比丘师父教与末学)。或者打坐意守下丹田也可以。每天早晚二十分钟,久之见奇效。

在密教,行者进入坛城,把双眼遮住,然后投花选本尊。如你投中了不动明王,则不动明王是你的具缘本尊,要主修此尊,直到成就,解脱生死。若是连投三次,皆没有投中任何一位本尊,根据经典所说,是为业障深重之人,先退出修忏悔法门。
这种入大坛投花选本尊的做法,需要具德的上师、阿阇梨布置如法的坛城后,才能举行。后来一般是由具德上师观察具缘本尊,在上师的指导下修学。
这里存在一个核心的因素——信心。

有时觉得这个时代的人,学佛是不少,可是似乎功利心较重了些,重于念诵。而一些质朴的核心可能被忽略了,如至诚、恭敬、戒定慧。
他并没有念诵经咒,而是以一颗至诚之心,感得天神相助。故若是一个人,面临困境时,以恭敬至诚之心,念诵观音圣号、地藏圣号等诸佛菩萨圣号和经咒,决定灵验。(不识本心修法无益)
若是修持地藏法,可以发心,每天念诵圣号千遍,连续念诵三年。同时个人的身口意注意防护,莫散逸,至少莫造恶业,会越来越顺利,衣食受用丰溢。无诸疾苦,乃至横事等不入其门。
可给自己定一个长期的功课,如每天千遍地藏圣号和心咒,配合功过格,每日发愿和反思自身不足。
1.南无地藏菩萨  千遍
2.地藏菩萨心咒  108、1080
Om hahaha vismaye svāhā!
嗡    哈哈哈   V思嘛耶 斯哇哈
总结以上所谈,本尊-护法;福报-禅修;相应一法-禅修;一尊之法系都是修行可以考虑的原则,在此并无标准答案。念很多法门也可以,关键是你要有主次,一以贯之。
比如你若以大悲咒为主要功课,其余念诵十小咒,心经、孔雀明王心咒、摩利支天心咒等都可以念。一以贯之,以大悲咒统摄诸咒。量可以少,不间断是关键。哪怕没有时间太忙,一天减量念一遍也好,而不要间断。
(观音菩萨说,嫉妒妄语邪见谄曲有情,不会见到观音菩萨的化身,而且诸天护法也不护念加持。由此我们可以得到的启发是,有的人持咒百万千万,仍效果不佳时,是否考虑自己的身语意三业之清净,戒律和发心等因素,若是内心邪曲嫉妒妄语,菩萨和诸天护法不护念,任你念诵百万千万遍也无效验。——倾莲池注)
我对关系好的朋友,只要一忙,向来是“不理他”。这些朋友不会觉得我忙我的,没有理会他们就“失礼了”、“慢待了”或“不安了”。既然是好朋友,不讲虚套。
通过工作来训练自己。
告诉大家念佛法门,念时要整个身心投进去,所有的烦恼痛苦,所有的思想一概切断,阿弥陀佛一路念下去,自然会到达身心不动。

激情是强烈、迅猛的,是一种难以抑制的感觉上的表达,是一种无悔、至善的热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
这是关键。有人虽然表现得像一个好人,甚至连蚂蚁都不愿踩死一只,但他是为自己,是自私地去做,内心有着那么多的冷漠、虚伪、焦躁……缺乏一种激情,一种积极向上、如同阳光一样的东西。他走到激情的另外一面去了,不懂得“内圣外王”的文化。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骗人的,不是说得头头是道,行的却是男盗女娼。功高者得其禄,德厚者居其位。内心如圣人,外在呈现王者之风范,即是“内圣外王”。这是中国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精髓。一个内心自私、冷漠、精于用术的人,不能达到“内圣外王”的境界。当我们内心不再阳光、不再正直的时候,当我们开始算计别人的时候,我们与中国五千年的德行文化已经相去甚远……在此,真诚地想把这些教给大家,因为它是真正正确的。
读书中,我们也常常听到一句话,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我们学习古人文化,他讲的东西我们一定要认知他们的时代和背景。
我们今天面对中华文化,复古是什么?复古是把这个东西当成是不可突破的,要完全的接受,这样就不对了,所以现在教给小孩子读经班,很多读经班,一开始背诵,比如说读《弟子规》,好像小孩子又要被束缚起来,这是不对的,我们必须开放小孩子的个性,让孩子活活泼泼开心地读。所以复兴文化是从文化里面找到了,可以改进我们未来生活的“点”,把这个东西再拿出来转化成一个新的概念,转化成一个新的产品。比如“阴、阳”概念,还有“冲气以为和”等概念,我很想和国家的科学家们探讨一下。现在概念都是对抗的,这是西方的概念,而西方的概念每三五年就要修正一次。尤其是现在谈到量子力学,正是回到中国人既有的概念里面,完全正确。这就是我们有一个机会,对古文化了解,我们把他拿出来重新探讨一下,刺激我们看看能不能创造一个新的概念?这个就复兴文化的概念。(感: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真义!)

有时候我在思考一个非常现实的问题,为什么有些人,学佛以来,一直在修各种财神法,反而越来越穷,负债累累?如有的人,学佛就为了发财和求姻缘,可到后面还是孤身一人,还是很匮乏。

这似乎是一个法界的规律,或者说是天道的法则。越是执着地追求,想得到,可能越得不到。如有个人曾经跟我说,为了求姻缘,他十年来持了无数咒语,换来换去,还是孤身一人,没钱没老婆。

他的执念遮蔽了他的诚心与信心,将注意力和心力,用在寻找各种咒语和法门上,用在考证各种咒语上,而忽略了根本的因素——如法修持!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瓦伦达效应——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走钢索的表演者,他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事后说,我知道这一次一定要出事,因为他上场前总是不停地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而以前每次成功的表演,他总想着走钢丝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后来,人们就把专注于事情本身、不患得患失的心态,叫做“瓦伦达心态。”

瓦伦达的失败是因为他将重心转移到了关注成败的结果上,而不是在当下好好走钢丝。同样的,很多人求财,将注意力放在了寻找增益财富法门之上,而忽略了重心,没有好好地、如法地修持。修法见异思迁,极易间断。

最有福报的人,当是那些能够无所执着的人,不为外物所牵引,常怀一颗平常心。很多人找妙心师兄观察,为何多年无子。妙心师兄说,有的若能放下这种执念,患得患失的心态,好好安心修行,说不定反而有了。

修法时功利心炽盛,此非大福之相,也非长久之道。虽然持诵经咒求诸愿望,是可以的,也是诸佛菩萨所开许的方便感应门。天道的法则有时候可能会呈现一种奇妙的现象: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把该做的做好了,结果水到渠成,自然而然出现。故见有修密法三十多年的人,跑了无数法会,得了无数灌顶,而今却依然迷茫。有时候,是否把求法当成一种执念,替代了好好修法?何不静下心来,好好专修?
我们汉地佛教,禅宗之法雨润泽了无数人。金刚经之法流亦引导无数人通往真如。若是常修持金刚经、心经等般若法系,再修持密法,减损一些功利心,无所求,反而可能求到一切。
如以前我介绍的那位成都师兄,二十年持金刚经,无求,所以无失,他不存在说不灵验而间断的可能。他因此通过投资,赚取了丰厚的财富。别人亏损时,他以修金刚经之平常心来面对与抉择,获得了成功。
而未实现,跟付出积累的福报和因缘有关。
一个人要想拥有什么,或者有什么名利、地位和财富,需要有相应的福报和能力德行。菩萨的福慧如大海无量无边,但是他不能凭空施舍给一个具有普通福报的人巨大财富。
普通人想活得好,不那么苦怎么办?学会付出,学会积累福报,同时按世间的方法去努力。
但发愿后一定要付出行动,才能真正圆满达成。很多时候,佛教徒的心地很好,目标很远大,思想也很正直,就是行动力比较差一些。
我们常讲要利益众生,希望众生都能离苦得乐,可是旁边有人需要马上被救助,我们却还在一旁念经,就是不去付诸行动,这也是我们需要努力去改善的地方。

在这个轮回的旅途中,不论身处何处,不论是王侯将相,还是贫民百姓,都各有各烦恼。

所以我才在以前的文章中说,想得佛法大灵验,需恭敬,注意防护神口意三业。至少做个比较正的人,不说是多好的人,不说戒律守得多好,但!若是谦逊、心地朴实、恭敬三宝的人,诸天护法更容易加持拥护。
根据山居法,要修持断除法,帮人化解种种非人障碍、违缘、障碍,自己是需要一定证量的,也有很多注意事项。
那一年夏天我听他俩的聊天时,心里总感觉此人有一种于逆境中寻找出路的魄力和精神。这令我心生敬佩!
答:念金刚经回向属于理供,供品供养是事供,两者同样重要,一起修持,不能代替。
16.回答某女子修天部效果不明显,欲退转问题。
我说:你可知道,东密要求修天部,修三年才真正大相应,真正转命。就如冰童子,也有一个六个月的施食时间,这是一个逐渐瑜伽相应、合一的过程,凡圣之间的缘起越来越深,连结越来越大。

同时,这也类似对行者信心、恒心、恭敬心的考核。通过这个考核,童子会常来摄受加持他,令他所求如意,得大富饶。

这才修多少,不说三年,刚开始而已。修法有一个相应的过程,现实困境,不是凭空来相助。如果这么容易就退转了,那么,恐怕你也不值得大天的摄受。无著菩萨修弥勒菩萨法十二年毫无感应,照样修持,最后成就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2-16 19:19 , Processed in 0.171214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