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般若明心工作室 于 2013-12-22 11:02 编辑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然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然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然灯佛则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然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则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再次启问
这里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和本经开始的“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是两个境界。本经开始的那个境界是在相上的,这里的境界是在妙有的、自性本来具足的基础上因慈悲众生而问的。
佛陀告诉须菩提:“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
这里可以这样讲——心性住“自性本来具足”实相,心相是“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事相则是“灭度一切众生入无余涅槃”,否则,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则非菩萨”。
要点: 1.慈悲众生,实乃慈悲自性众生。
2.佛陀一直没有给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下一个确切定义,故须菩提心没有彻底定住而再次发问。
破法相,证如来所得法法性本空
佛陀又告诉了须菩提,证到妙有实相的人,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引出了“如来者,即诸法如义”、“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破了“如来所得法”。故说“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要点: 要度幻众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用的法无实无虚,无相非无相,非净非垢……乃幻法。这样也就破了如来有所得法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知见,证到了如来所得法法性本空。
破一切法法相,证一切法法性本空
如有一念“我是菩萨,必须要度众生”,就已经不是菩萨了,这就是所谓的“假慈悲”。因为菩萨是无相的,也“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在这个基础上,破了一切法的法相,证到了一切法法性本空。
这里的“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还是大乘境界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
同样的道理,什么是庄严佛净土呢?
修行人如果在自性本来具足、真空妙有的境界中,证到了一切法因为妙有故而名法,在此基础上,用一切幻法度一切幻众入无余涅槃,就是庄严佛净土,也叫报佛恩。
在这个过程中,会有很多天人幻众来顶礼、散花,但修行者观其如如来实相,了知他们都是在顶礼自性、庄严自性,从而破了庄严佛净土相,就引出了“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也引出了“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这一印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