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我要报恩

[大德开示] 大方广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浅释 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5-28 1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喜功德  

南无东方无忧世界—贤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南方寂静世界—无边光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西方欢喜世界—喜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北方不动世界—宝幢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东南方正行世界—无忧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西南方宝幢吉祥世界—宝幢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西北方妙声世界—吉祥花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东北方安乐世界—莲花光嬉戏智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下方广大世界—光明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南无上方月光世界—财吉祥如来应供正等正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8 11: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为了攀缘,收一次徒弟可得一点红包,而红包里就是钱,为了这个钱,便把法师的心摇动了,明明知道不对,也要去做,你说是不是很复杂呢?为什么呢?第一是为了童子,第二是为了善财。因是善财,便把人心摇动了,财是好的嘛!又是这个小童子有很多钱,花花绿绿的钱,把修道人摇动起来,明知不对的事情,又要去做,这是佛教中最坏的习气,我希望美国佛教不要有此情形发生。若想要皈依,开始便要找一个好师父,既皈依后,就不要违背师父了,背叛师父,就是个叛教徒。善财童子有五十三位师父,以致影响中国佛教有不正确和迷信的风气。在美国佛教尚未普遍时,不要令这种毛病流行起来,不要令人有这种习惯。例如基督教、天主教的受洗只是一次,不会说这次未洗干净,再洗一次,洗来洗去却是同一个人。在佛教里也不需要皈依一次又一次,说:‘我头一次皈依,大概佛不知道,所以我再来第二次。’那么你头一次皈依,佛若是不知道,那第二、第三次,千万次,佛也不会知道的。为什么呢?佛不是在那儿睡觉,没看见你皈依,佛是一位大觉者,只要你心中想真正皈依佛教,佛便已经知道了。所以说:‘感应道交难思议。’你若说佛不知道,你根本就不是信佛,根本也没有皈依,就算你皈依几千万次,也没有用的。当你皈依师父后,一定要尊师重道,对师父毕恭毕敬。我讲这个道理,并不是要我的皈依弟子恭敬我,因我觉得他们对我已经很恭敬了。凡皈依后,切记不要违背,或不恭敬师父。不恭敬师父是会堕地狱。堕什么地狱?如地藏经说的‘千刃地狱’,不孝顺师父的弟子,便会堕入此狱。有些徒弟不顺师教,不依照师父教的道理,自己要别开生面,依自己的意思。不但不顺师教,而又诽谤师父,骂师父,甚至打师父,杀师父,给师父毒药吃,用种种方法害师父,这些事情是有的,你们勿笑,这世界什么众生都有。例如:坐师父的凳子,玩师父的钵盂亦是犯过的。除非师父叫你做,你才做;师父没有叫你做,你自己冒冒失失去做,便是犯过。这关系是很重要的。有师父带著,做徒弟就无自由了,故一切时,一切处,不能诽谤师父,勿背著师父互相谈论,这也是犯口过,犯罪业的。
善男子。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不可说不可说佛刹极微尘数劫。相续演说。不可穷尽。若欲成就此功德门。应修十种广大行愿。
这段文是说佛的功德说不完。善男子是已皈依三实,受过五戒,和修持十善的人。我现在告诉你们:‘如来功德,假使十方一切诸佛,经过不可以言语说不可以言语说,这么多佛刹国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29 09:3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极微尘数是微尘的极点,微尘的极点是邻虚尘,把你能看见的每一粒微尘(太阳光照著透光的地方,你看见有微尘,那是你能看见的),再分成七份,这叫邻虚尘,是目力所看不见。极微尘数劫,就是过极微尘数那么长的时间,相续不断,接接连连地演说如来的功德,也说不完。’
佛有无量无边说不能尽的功德。是不是单单只有佛才有此功德,一般众生没有份呢?不是的,佛教是最平等,而又绝对没有专制独裁的意义。佛教所说是人人皆可成佛,不但人人可以成佛,就是一切众生:飞潜动植,天上飞的,水里潜藏的,一切的动物、植物、树木花草、胎卵湿化四生十二类的众生,皆可成佛。不是说只可以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也不是像某宗教,只有我一个神是真的,其余的都是假的。成佛,只怕你不成,你成了就是真佛,没有一个假佛的,所有的佛都是真的,所有的众生都可以成真佛,不是说只许我成佛,你不可以成佛,这种教义太小,没有说只有我一个真神,其余的都是假的,只有一个神有什么意思呢?这变成孤独的神。佛有很多很多的,佛佛道同,没有分别。我们一切众生,想要成就佛的功德,应修十种广大行愿。这十种广大行愿,我们若修行成功,便可得到佛那种的功德。
何等为十。一者礼敬诸佛。二者称赞如来。三者广修供养。四者忏悔业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请转法轮。七者请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学。九者恒顺众生。十者普皆回向。
甚么是十种广大行愿的门呢?这是问十种广大行门的名目。第一是礼敬诸佛。礼是礼貌,礼法;礼是彼此恭敬的表现。你对人有礼貌,人也会对你有礼貌。礼是仁义礼智信五常之一。人之所以与禽兽不同,是因为有礼貌,如果没有礼貌,则与禽兽无异,所以我们对佛要诚心恭敬,恭敬一个人,我们需要有一个礼,对佛则更需要一个礼,有礼貌而恭敬。佛像是代表佛的象征,所以应当向佛敬礼。
以前中国人不愿拜佛叩头,与现在的美国人一样,我来到美国,有很多人对我说:‘美国人最不愿意拜佛叩头。’我便说:‘那是最好了,不愿意叩头,那我一定要他叩头;如果他不叩头,我便不教他佛法,这是没有什么客气可言。’你叩头,我便教你佛法;你不叩头而又想跟我学佛法,我是不会教你的。为什么?你对佛都没有礼貌,我又何必教你?以前中国人虽信佛,但是却不愿意叩头拜佛,和猴子一样。你教猴子叩头,它也不愿意,还有马牛等,纵然它们心里恭敬佛,却也不会拜佛。以前中国人对佛就是如此,恭敬而不礼,心里信佛,但是不拜佛。有位勒那菩萨看见如此情形,中国人虽信佛而不拜佛,是没有用的。于是他立了七种拜佛之礼法,来教中国人如何拜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0 15: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佛教传播至各地的情形,都是差不多。当初中国人不愿拜佛,现在美国人也是不愿拜佛。为什么?因他们从来没有拜过佛,也有一种我相和我慢,认为这个我比须弥山还大,怎么可以拜佛呢?甚至有人当别人拜佛时,他站在一旁,像个木头似的;有的坐在一旁,像块石头似的,有种种不同的样子。信佛的人必须要拜佛,连佛都不拜,那怎谈得上信呢?故此我们必须要礼拜佛像。佛像虽是木所雕成的,那我们拜他有什么用?这个佛像并不是佛,佛是遍满一切处,而无一处不是佛的法身所在地。木像只不过是一种表法而已,也是代表佛之意。好像每一个国家的国旗,老百姓向国旗行礼致敬,国旗或许是布和胶做成的,那你向它敬礼又有什么用呢?国旗是代表一个国家的生命,所以人民向国旗敬礼,也就是对国家恭敬。佛像也是佛的象征,故此我们要向佛像礼拜。佛是遍满一切处,那我们是不是向四面八方去叩头顶礼呢?并非如此,我们必须要皈依一处,有所皈依,则有目标和代表。就像行礼致敬一个国家,是不是要到每一省或每一县去敬礼呢?那又怎来得及?所以只向一面国旗敬礼便够了。我们向佛像敬礼,也是同样的意思。
七种礼佛法:(1)我慢礼。有人虽然是拜佛,但我相不除,却是拜得不自然,总觉得:‘我拜佛做什么呢?我何必拜他呢?’叩头叩得很勉强,或者看见他人拜,而我不拜,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也跟著拜,心里却想:‘这是迷信,叩头有什么用?’这都是因我相未空,还有我慢存在。(2)求名礼。听到很多人赞叹说某某人拜佛,又诵经,又拜忏,真是用功修行了。听到人家赞叹那个修行人,于是乎他也想得到修行的名,而拜佛拜忏。他虽然也随喜,但他不是真的为拜佛,而是为拜名求名的。既不是为信,也不是为不信而拜,而是看见人拜佛受到供养、恭敬和赞叹,他也想受人供养、恭敬,和赞叹。(3)身心唱和礼。看见人拜,我也拜,人叩头,我也叩头,身心随人而转,人怎样,我也怎样,不管拜佛有好处,或是没有好处,也不管是正信,或是迷信,他又没有求名心,只是随著人做,这样礼拜佛也没有什么功,也没有什么过,平平常常而已。(4)智净礼。什么叫智净礼?智是智慧,净是清净;以真正的智慧清净自己的身心。这是有智慧的人,拜佛的方法,清净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你拜佛时,身不会去犯杀盗淫,所以身业清净。你拜佛时,也没有贪心、痴心,和嗔心,只有一个恭恭敬敬的拜佛心,所以意业也清净。你拜佛时,念佛名号,或是持诵经咒,也不犯绮语、恶口、两舌和妄语四恶,故口业也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5-31 0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身口意三业清净,这便是智者以真正智慧来拜佛,谓之智净礼。(5)遍入法界礼。拜佛时,要观想我身虽未成佛,然而心性却是充满法界。现在于一位佛前拜佛,同时亦遍礼法界一切诸佛。不是单单拜一位佛,而是在每一尊佛前,皆有我的化身顶礼叩头,同时在供养诸佛菩萨。所谓‘一切唯心造’,你这个心是周遍法界,这种礼也是周遍法界的,你这种修行也周遍法界。所有三千大千世界都包括在法界之内,身尽虚空遍法界,你所行的恭敬礼,也是尽虚空遍法界,你所得的功德,也是尽虚空遍法界。(6)正观修行至诚礼。正观是专一其心,来观想拜佛。拜一佛就是拜法界佛,拜法界佛也就是拜一佛。因十方三世佛,是同共一法身,所谓‘佛佛道同’,我们要专一其心来观想拜佛。修行不要打妄想,不要身在拜佛,而心却跑到电影院去,或跑到马场去,又或跑到跳舞场、酒吧等。总而言之,不用买票便各处跑,忽然而天,忽然而地,有时跑到纽约去了,不知怎样又跑回三藩市,他自己以为有了神通,其实连鬼通都没有,这只是妄想。拜佛时打妄想,谓之邪观。正观修行,就不会打妾想,拜佛就是一心拜佛,心不二用。拜佛时,不打其他妄想,谓之‘正观修行至诚礼’。这种修行,你拜一佛胜过你拜百千万佛,也胜过其他打妾想拜佛的人拜百千万拜这么多。所以修行是要得其门而入,你要知道法门。你若不知其法门,虽是一样拜佛,人家是拜佛,而你拜佛却是打著妄想:‘等一下拜完佛,便去饮咖啡,饮酒。’你这样便不是正观修行至诚礼,这不会有功德的。(7)实相平等礼。实相礼是礼而不礼,不礼而礼。有人说:‘既然礼而不礼,不礼而礼,那我不拜佛便是拜佛啦!’不是这么说。你虽然拜佛,而不著拜佛之相。并不是你不拜佛就是拜佛,这样就变成狂妄了。这类人是不可救药,无法可救。为什么?因为他那种执著相,太愚痴了。实相平等礼,是平等礼拜三实,恭敬佛法僧,没有分别的拜,一念不生,一念不减,这就是不生不灭的实相平等法。所谓‘一念不生全体现’,你真能拜佛,拜到一念不生,拜到无人、无我、无众生、无寿者,你便和法界合成一体。那时十方世界现全身。你这个身体虽然在这里,却是与法界那么大,也就是实相,实相无相。你那个身也就是法界,法界也就是你的身,这就是实相无相。你看这妙不妙?以前你的身只有须弥山那么点大,须弥山在法界里,好像法界里一点微尘那么大而已,不要以为须弥山有多大。但现在须弥山,却在你的法身里,你把须弥山包含著,你看这妙不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1 09: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宇宙一切万物,没有不在你自性内包著,这是一种实相平等,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你若能拜佛拜到这种境界上,你说这个妙处还有说得完吗?是说不完的!
以上简单说出礼拜三宝七种的礼仪。若广泛的说,礼仪三百,成仪三千,礼序是非常多的。中国有一部礼经,又叫礼记,专记载种种礼法,如坐时应坐的位置,每个人均有一定的地方。大人有大人坐的地方,小孩子有小孩子坐的地方,男女老幼各有其所坐的位置,不能随便乱坐。如礼记上说:‘童子隅坐。’童子应该坐到角落上。讲到礼,我以前还是小孩子时,是很讲礼貌的。怎样讲礼貌呢?我喜欢人家恭敬我,我又喜欢做皇帝,城里所有的小孩子都要听我指挥。我叫他们堆起一个大大的土堆,我便坐在土堆上,叫所有小孩子向我叩头,很奇怪的,他们也都不反对向我叩头,都乖乖的听我招呼,这是十二岁以前的事。十二岁以后当我见到一个死了的小孩子,才知道人是会死的。所以以后便改除这种恶劣习惯,不再叫人向我叩头,而是我向人叩头。开始时,我先向父母叩头,早晚均各向他们叩三个头。后来想世界上,不单有父母亲,又有天地、皇帝、师父,于是也向大地、皇帝、师父叩头了。那时我还不知道谁是我的师父,但我心里想:‘将来我一定会有一位师父,我现在虽没有遇到,我也先向我师父叩头。’这便是我向天地君亲师叩头。后来我又想世界上有圣人,于是我又向圣人叩头;又有贤人,我又向贤人叩头;又知道世界上有佛,我又向佛叩头,又向菩萨、声闻、缘觉叩头。我又想世界上有最好的好人,于是又向好人叩头;世界上有最善的人,又向善人叩头。我心里想:‘因为他们做善事,帮助穷人。’所以我替穷人感谢他们。后来我又想:‘恶人也是很可怜的,我应代表他们向佛叩头,请佛原谅他们,赦免他们的罪过,令他们改恶向善。’于是我又代表世界上有罪的人,向佛叩头忏悔;又代表世界上所有不孝顺父母的人向佛忏悔。我自认是坏人中最坏的一位,我应替一切人拜佛。就这样,每次叩头有八百三十几个头。我一大清早在人还没有醒前,就起来洗脸刷牙,穿好衣服,到外面点香叩头。无论是刮风、下雨,我都叩头,甚至下雪,不管雪是冻,是凉,我的手仍是按在雪上叩头。叩完八百三十几个头,大概需要一个半钟头的时间。在晚上,等人都入睡了,我又到外边去叩头。如是这样,叩了很多年,一直到我在母亲坟上守孝,才改为每天叩九个头。
什么叫敬?敬是循规蹈矩,依照轨范去作,所行所作都合乎礼。如果不守礼,便是不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2 08:4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譬如你对这个人恭敬,就在此人面前遵守规矩。假如不恭敬此人,就可以随便放逸。但现在要对佛礼敬,必要翘勤虔诚,毕恭毕敬。
礼敬诸佛,就是礼敬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佛是大觉者,凡夫是醉生梦死,不知三界是苦,也不想出离三界,这就是不觉。二乘在凡夫里,是觉者,觉悟生死无常,非常危险,所以就修行,得到遍空理、悟得四谛法,称声闻。悟得十二因缘法,称缘觉。在凡夫中,不算是觉悟者,但唯独能自觉,而不能觉他;只知自利,而不知利他,这叫自觉。菩萨与罗汉又不同,菩萨既能自觉,又能觉他;既能自利,又能利他。佛与菩萨又不同,菩萨虽能自觉觉他,可是没有觉满。佛是觉行圆满,觉也圆满,修行也圆满,自觉也圆满,觉他也圆满,所以佛为一位大觉者,也就是‘三觉圆,万德备’。所以称为佛。在小乘里,他们认为只有一位佛—释迦牟尼佛,而不承认他方另有其他佛。小乘法,是释迦牟尼佛最初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说,所以这些小乘人只知有释迦牟尼佛,而不知有其他无量诸佛。因不知,就说没有十方佛。那么他们说没有十方佛,是不是就没有呢?不是的,不论他们承认有十方佛,仍有十方佛;他们不承认,还是有十方佛。十方佛和释迦牟尼佛是一体的,所以说‘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现在普贤菩萨发这个广大的行愿,修行这种愿有多大呢?这种愿,是不可思议境界的愿,没有办法知道他的愿有多大,所以称普贤菩萨为愿王,他是愿中之王。
‘一者礼敬诸佛’:我们不是仅顶礼释迦牟尼佛,或阿弥陀佛,而是一礼一切礼,一佛一切佛;礼一佛,即礼一切佛;礼一切佛,也即礼一佛。礼一切佛,而不著一切佛;礼一佛,也不著一佛,行实相平等礼,虽礼一切佛,或者一佛,但不著在相上。不要说:‘我功德很大,因为我拜了这么多佛,其他人没有我这样修行。’拜佛不要著相。
礼敬诸佛,诸佛是不是需要我们礼敬呢?我们礼佛,佛也是佛;我们不礼佛,佛仍是佛。并不是我礼佛,佛就得多一点好处,就大一点;我不礼佛,佛便得不到好处,也小一点。我们礼佛,是尽上我们众生恭敬之心。在佛的份上是不增不减的,所以礼佛不要执著。
‘二者称赞如来’:如来为什么要称赞呢?如来也不需要人称赞。不是像我们人,你称赞他,他就高兴,鼻也笑了,眼睛也笑了。你不称赞他,他的眼睛就发脾气了,鼻子也发脾气了。如果是这样,那佛与人就没有分别,那我们不须拜佛,也不须称赞佛。为什么?他还是与凡失一样,我们又何必拜他,何必要赞他?那么他既不需要人赞叹他,我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3 08: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我要报恩 于 2013-6-3 08:13 编辑

这岂不是矛盾吗?这不是矛盾,我们称赞佛,是对我们自己自性上有功德。有什么功德呢?每个人自性上都有光明。你若赞叹佛,你的阳光就现出,照破你的黑暗。你赞叹佛的功德,无形中使自己不会造罪业,不会打妄想。你少打一点妄想,你的智慧光便显露出来多一点。为什么修道人怕打妄想?因为打一个妄想,便把自性染上一层黑东西。不打妄想,自性的光明就显露出来。赞叹佛的时候,心中欢喜佛,便和佛的智慧光相合,自性的光明也随之显现。 何谓称赞如来?譬如: ‘天上天下无如佛’:天上和天下(也就是地的上边),没有任何菩萨、辟支佛、罗汉、神等,可以比得上佛。 ‘十方世界亦无比’:不单是天上天下没有可和佛比,就是十方世界也没有可与佛比的。我们这世界虽有美洲、非洲、澳洲、亚洲及欧洲等五大洲,但仅仅是一个世界之一,还有十方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世界。现在的人可用火箭到月球,月球可说是其它世界之一,只不过是一小世界。十方世界的人和物虽然很多,但是也没有可与佛比的。 ‘世间所有我尽见’:这世界所有一切,我都看见过了。 ‘一切无有如佛者’:但是一切也没有可以与佛比的。又说: ‘阿弥陀佛身金色’: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的身体是金色的。 ‘相好光明无等伦’:他的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遍照,没有可以和他比的。 ‘白毫宛转五须弥’:阿弥陀佛眉间的白毫相光,宛转有五个须弥山那么大。 ‘绀目澄清四大海’:阿弥陀佛的眼睛有多大呢?绀色的眼目,澄清好像四大海那么大,你看佛的身体有多大,眼睛就有四个大海那么大。 ‘光中化佛无数亿’:阿弥陀佛的佛光化出无量无边那么多的佛。 ‘化菩萨众亦无边’:他又化出很多很多的菩萨,不是单单化佛,而且又化菩萨,不是单单只化菩萨,而且还化声闻、缘觉,不单单化声闻、缘觉,也化出来六道众生,无量无边。 ‘四十八愿度众生’: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来度脱一切众生。 ‘九品咸令登彼岸’:莲华分为九品,在每一品里又分出九品,所以九九八十一品,这八十一品莲华都接引众生到涅槃的彼岸,注生到极乐世界,这都是称赞如来的一部份,所以第二修的功德就是要称赞如来。‘如来’:在金刚经上说:‘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是一个静,来是一个动,如来,可以说是好像来了,但是他的本体还没有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4 12: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来亦无所从来,去亦无所从去,如是理,来是事,这也是本经理事无碍的境界,本经有理法界、事法界、理事无碍法界、事事无碍法界。如来是个理事无碍的法界,也是佛十个名号之一。
‘三者广修供养’:广是广大,修就是要行,广大修行供养,供养有很多种,有以身供养,有以心供养,有以身心来供养。什么叫以身供养呢?好像出家的二众弟子,这就是以身供养诸佛,以身做佛事,修行佛法。不但以身来供养,也可以说是以心来供养,以真心来修行佛法,天天向佛叩头、礼拜、诵经,念念不忘,总是欢喜修行佛法,这叫身心供养。也有以身供养,即是一般在家人不能正式出家,或者忙里偷闲来拜佛,到寺里上香拜佛,这叫身供养,或身没有来,忙得没有时间,每天在家里诚心敬意的向佛上一支香,叩头、拜佛、顶礼,或观想拜佛,这是心供养。或又有路途遥远,种种的关系,都可以做心供养。或用香、花来供养,或者在佛前点灯来供养。或者买果供佛,或者点蜡烛供佛,或者用最新的衣服来供养佛,作种种供养。‘广修供养’,本来有十种供养,十种供养变成百种供养,百种供养变成千种、万种供养。我们供养一尊佛时,在一位佛前,我们就观想普遍供养法界无量无边那么多佛,每一尊佛的前边都有我们的身在修供养。你这样一观想叫做法界的供养。法界的供养,也就成就法界的功德;成就法界的功德,就得到法界的智慧,你得到法界的智慧,就圆成法界的果位。所以广修供养就是尽你的力量,来供养佛法僧三宝。
‘四者忏悔业障’:忏是忏其前愆,忏其以前所造的罪,悔是悔其后过。忏是把以前的罪业改过,悔是使以后的罪过不再生,那是已生的恶令断,未生的恶令不生;悔也是已生的善令增长,未生的善令生。业有很多种,业障是三障之一。三障是业障、报障、烦恼障。现在说忏悔业障,也就是忏悔报障,也是忏悔烦恼障。业障有三种:身业、口业、意业。身所造的业是杀、盗、淫。杀生:粗说,则是杀大的生物。细说,则是杀微细生物,如杀蚂蚁、蚊虫、苍蝇均是。除了粗杀、细杀,还有意念杀,心里想杀,虽然没付诸于行动,但在性戒上已是犯戒了。在性上应该不杀,然而心里动了杀念,在菩萨戒已是犯杀戒。盗也是一样,从大的说,是盗窃他国;从小的说,即偷人家的东西;再往小的说,即偷人一针一线,一草一木。总而言之,人没给你,而你把人的东西得到手,皆谓之盗。淫业,也有大有小,有粗有细,乃至于心里动一个淫念,已经在自性上不清净了。意有三恶:贪、嗔、痴。口有四恶:绮语、妄语、恶口、两舌。往昔所造种种的罪业,我们现在要发心忏悔。已经作过的,以后就不再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3-6-5 10: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作过的,也不
要令它生出来,这叫忏悔业障。如何忏悔呢?要在佛前痛心疾首,痛哭流涕,用真心忏悔,业障自然消除,所谓‘弥天大罪,一忏便消’。
‘五者随喜功德’:随是跟随,喜是喜欢,功是所立的功,德是所作的德行。随喜,也叫他人随喜自己来作功德,也是自己随喜他人去作功德。你想要忏悔业障,一定要随喜功德,作种种功德。你忏悔自己的业障,或者不能一时尽消除,那便应多作功德。随喜功德就是忏悔业障,忏悔业障也就是随喜功德。为什么第五是随喜功德?因为第四是忏悔业障。你想忏悔业障,一定要实行第五随喜功德。随喜功德是包括做一切善事,所有善功德都要随喜,罪孽过都不要造。如何随喜善功德呢?如有人提议做一件对人有利之事,这叫善。何谓立功?功是公共之事,大众的事多作一些。你看‘功’字是工作的工,加力字,言其你要出一点力,做公共的事情,如修桥修路。你所做的事,是使大家都得到利益,就叫作功。功可以存在,有形相,是一般人能够见得到的,人人都知道这件事情是谁做的,如你在某学校建了多少校舍,校舍门上刻上你的名字,这叫立功。德是行而得之于心,你所做的事,令心里欢喜,谓之德;这种德行,一般人不一定知道。德有显德、秘德之分。显德是你所做的事,一般人都很高兴,很显著的,人皆尽知。秘德,则是你所做的事,对大家有利益,可是一般人不知道,譬如有了神通,无形中去帮助所有众生,而他们都不知道,这名之为秘德。随喜功德,是自己所做的好事,应该令其他人随喜来做;而其他人做好事,你知道后,也应该尽你的力量去帮助他人,这叫随喜他人功德。随喜功德,不但随喜自己,也随喜他人,乃至随喜法界所有的众生所欢喜做善功德之事,你都去帮助他们做。又有随喜佛的功德、菩萨功德、声闻缘觉的功德,随喜一切众生的功德。何谓随喜佛的功德?譬如讲经说法,教化众生,这就是随喜佛的功德。提倡人行六度万行、行菩萨道,这是随喜菩萨功德。提倡修十二因缘,这是随喜缘觉的功德。你令一切人知道修四谛法,就是随喜声闻的功德。六道众生随喜天人的功德,就是修五戒十善。所以随喜功德讲起来,是无穷无尽。
‘六者请转法轮’:何谓法轮?轮有摧伏天魔外道的作用,令正法久住。佛成佛后,三转四谛法轮度五比丘。转法轮就是说法,如请佛说法、请菩萨说法、请声闻、缘觉说法、请罗汉说法、请所有法师说法,这都叫请转法轮。如每天讲经,有二位居士,或者法师出来请法,这就叫请转法轮,这就是普贤行中之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7 23:10 , Processed in 0.242888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