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法界唯心---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午间在台中一寺院用齐,饭后继续南下,行程约四、五个小时,抵达高雄佛教分会。团员被邀到办公室小憩,此时,有很多信众前来礼拜上人。

晚上应屏东东山寺住持天机尼师恳请,本团前往该寺过一宿。屏东县离高雄约三十分钟车程,坐了十多小时的车,大家已稍感疲倦。但见当地信众早已燃烛接待,顿时精神大振。上人登法座开示,时已八点半,其法语节录如下: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在这个末法时代,佛法快要灭亡了,但是我们要做疾风中的劲烛,烈火里的真金。在这时代最宜修念佛法门,念佛要时刻都在念,念兹在兹,专一不二,久而久之,便得到念佛三昧。时刻提起‘南无阿弥陀佛’,念到风吹不透,雨打不漏,便能证得念佛三昧,无论哪一个法门,学律、学教、参禅,若能一门深入,定能处处相应。用功不要自己骗自己,马虎了事。

‘台湾佛教兴盛,出家人很多,但出家若不修行,“终日数他宝,自无半分钱,于法不修行,其过亦如事”。最重要就是修五大宗旨,这譬如盖房子先打稳地基,修道要以这五个条件为地基。’

东山寺是尼庵,常住有五、六十人,还有几十位在家近事人等。休息时已快十一点,打坐如常。

除灭一切诸心毒,思惟修习无上智。
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

──《华严经十回向品》

大清早,鸣钟起单,那苍劲浑厚的钟响,震撼法界:‘闻钟声,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坑。愿成佛,度众生。’半小时后,整体在大殿内肃立念早课。早课毕,知客师率众再度恳请上人开示,上人慈悲应允。八点,团员便乘车前往大树村佛光山访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六日高雄

四时抵高雄市立图书馆中兴堂,参加僧伽会议之闭幕典礼。典礼中,由主席团宣布会中各副主席名单,及诸如弘法、社交、教育、慈善、信施、财政等部门的总干事。

晚上由杜美华居士安排,本团于高雄念佛堂开示。到会者数百余人。上人法语节录如下:

‘佛法有八万四千种,门门是第一。对你相应者,便是第一;与你不相应者,便不是第一。修道要一门深入,才能达到无上佛果之宝位。我人生长在这个动乱的时代,殊为不幸,举世烽烟弥漫,生灵涂炭。追本溯源,战争和杀人武器是从那儿来的?是从人的贪嗔痴而产生的。原子弹、核子弹、氢气弹、死光等,无一不是因为贪嗔痴而引起,导致人类自相残杀。佛教徒若想改变世局,扭转乾坤,首先要从自己心地上做起,把贪嗔痴息灭。自性里的原子弹若能息灭,外面的原子弹也就不会再起作用。’

皈依仪式后,团员皆回旅馆休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七日高雄─台北

为利世间发大心,其心普遍于十方。
众生国土三世法,佛及菩萨最胜海。

──《华严经初发心功德品》

十方一切诸世界,所有众生咸摄受,
悉以善根回向彼,愿令具足安稳乐。

──《华严经十回向品》

一早坐自强号火车回台北,车行四小时余台北,略为整顿行装。六时前往济南路民众服务社开示佛法。今晚到会者有千余人,全场爆满,气氛转胜。此时众人们:

相视咸恭敬,一切悉专仰,如蜂贪好蜜,如渴思甘露。

──《华严经十地品》

上人开示如下:

现在的佛教徒很不幸,生在一个烽火遍地的时代,人心彷徨,战争乃因人贪心所使,贪心令人头昏脑胀,颠倒胡为,损人利己。贪名者便死在名上,贪利者便死在利上。若人一点也不贪,则能入火不焚,入水不淹。

我们的使命,是改变造化,匡正人心。人一旦有了贪心,便放出很多的毒气。贪而不得便生嗔,由嗔恨而变成愚痴。有些不明理的人,专门打一些不合乎逻辑的妄想:‘好花常令朝朝艳,明月何妨夜夜圆,大地涌泉皆化酒,长林无树不摇钱。’这是不明事理而一味贪心狂想的人。人若能知耻则不辱,知止则不殆,知足便常乐。

数年前,在马来西亚有些人,专门毁谤我,有些皈依我的弟子,来信问我可否与他们展开笔战,我告诉他们:‘在佛教里,争是最没意思的,大家斗骂,岂不像泼妇骂街,若有理,可以作建设性的批评,但绝对不可随便开口骂人。’随即作了一首偈颂:

是非何须辩,真伪久自明。智者见真实,愚者行虚伪。
善者学菩萨,恶者敢骂佛。平等大悲心,普摄诸含识。

为什么说不用辩是非?是是非非是终日不了的。辩完了是,非又来了,非跑了,是又来了。在这五浊恶世,是非轮流相继,辗转不息,不过,久而久之,真实自然会显得分分明明,故凡事毋须辩。

有智慧的人都能见到真实,只有愚笨的人,一天到晚覆藏自己的短处,戴著假面具,隐瞒自己的丑陋,要表示出美好的一面,还以为旁人不知道哩!

善良的人趋向菩萨道,即是念兹在兹,求无上道;只有卑鄙恶劣的人才敢谤佛骂僧,这些人不明理,拨无因果,也不怕将来堕落到三恶道去。愈好的人,他愈要找他毛病,吹毛求疵,无理取闹,这种人既然连佛也敢骂,更不会把凡夫放在眼内。

但是修道的人,还是要用平等大慈悲来普摄一切众生,故菩萨不见众生过。大家应该学习这种精神,我这个道理是很简单的,但若能真正明了,可有点用处。’

时过九点,上人作一个结论:‘我到处所说的话,都是一般人所不爱听的。因为说的都是真话,从不讲风凉话,或者用花言巧语去骗人,故我一开口,妖魔鬼怪们便头痛,无处遁形,我素来不怕得罪人,但真话不可不说!’这一番话,句句踏实,觉醒迷梦,大快人心。

本团离去时,善信们虔诚地夹道礼拜谢法。

上妙无垢智,无边分别辩,
宣畅深美言,第一义相应。

──《华严经十地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八─九日台北

大部份的团员拟于今早随上人先赴下一站──香港,只留下几人在台北多住两天,整理一些琐碎法务,才能动身。

清早四点,上人率众启程到新店访问立法委员董正之老居士。董老居士乃佛教中之老前辈,是上人同乡,籍贯东北。近年来,为了重印大藏经的事奔走忙碌,积劳成疾。上人一向不拜访白衣,但董老居士年迈而行动不便,故破例率同我们一起到他家访问。以下是谈话内容的摘录:

上人:‘在西方佛法初起,我们行持正法,建立“公共道场”。今后我们不说“十方丛林”──这是大陆上用的旧名称。我所作所为,都是新鲜,是人意料不到的;建立公共大道场,僧侣们不蓄私产,不必为衣、食、住等问题烦扰,才能安心办道,有自力更生,自强不息的僧团,不攀外缘,佛教才能兴盛。’

‘在佛教里的诸长老们,在福利、社交、僧信方面的公共关系,可能已达到登峰造极的程度,我与这些人无争,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

‘人曾问我,为什么不去拜见政府高级官员?戒律上说得很明白,拜见官员,非出家人所应为。’

‘数年前,加州州长曾遣使到庙上,欲与本会打交道,我也不趁机献媚,只是在礼貌上敷衍而已。甚至近年来有人想为我“拉线”,说要安排我与美国总统见面。我答曰,美国总统他来见我,我不拒绝,但我绝不会去求见他的!我既不懂英文,又没有功利企图,我去见他干甚么?’

‘我唯一的兴趣,就是真修行,培养出为法忘躯的出家人。所谓不把佛法送人情,在佛教里不谈政治,不慕虚荣,不自我宣传。’

继后,上人为董老居士加持眼疾,并教他常念《法华经》〈普门品〉中一首偈颂。念偈若诚心有恒,日夜锲而不舍,则任何眼疾,亦能不药而愈。偈云:

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闇。
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七点钟,与董氏夫妇道别后,驶回圆山大饭店。此时,傅良居、王冠吾、郑纯礼十余位老居士,皆送来早点──馒头、菜包等。因为飞机在午后一时才启程,草草用饭后便驶往机场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日台北─香港

早上,搭机到香港。在机场,由黄洁芳居士等接回跑马地佛教讲堂(上人于二十余年前在香江建设道场之一)。

上人从一九四八年至一九六二年,驻锡香港,历年来茹苦含辛,默默耕耘,韬光养晦,从不卖修行、攀法缘。所建之三所道场(跑马地佛教讲堂,筲箕湾马山村西乐园,及大屿山上之慈兴寺),皆不是香火鼎盛,游人穿梭的寺庙;相反的,是无声无息,人迹稀疏,一尘不染的人间净土。虽然无朱栏玉砌,画栋雕梁之派头,却益显清净尊贵庄严,如永嘉大师证道歌云:‘穷释子,口称贫。实是身贫道不贫。贫则身常披缕褐。道则心藏无价珍。无价珍,用无尽。利物应机终不吝,三身四智体中圆,八解六通心地印。’此即是上人光风霁月之写照!

三十余年来,诚心追随上人的弟子也不少,这群虔诚的皈依徒,如黄洁芳、李家景、黄洁梅伉俪、黄可泰、梁惠贤、阮果霓、曾淦炎、曾婉华夫妇、曾果生、林果森等数十年来如一日,对上人乃一片诚心敬仰。

傍晚,前往北角大会堂开示。访问团将驻香港一周,其间每晚拟于此会堂开示。到会有四百余众,虽然不及台湾的热闹,但气氛仍然庄严恭谨。

照往例,上人首先教弟子们说法,摘录如下:

‘各位!“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善知识难遇今已遇。”我是最幸运的人,能具足此三个条件。我出家的因缘,是见到母亲生病的痛苦,而感到世事无常,不知何去何从?不知今生为人,来生还能为人否?故于一九七九年向上人请求出家,上人问:“为何你要出家?”答:“因看见母亲生病的痛苦,忽然离我而去,感到生死的恐怖,故发心出家。”出家修道,就是要了生脱死,出三界,不再在六道中轮回。’

一位团员:‘这次是我第一次来到有‘东方之珠’美誉的香港,不过我看到人口、车辆是那么稠密拥塞,在这岛上的生活也必定很紧张的,不如美国的人稀地广,比较悠闲自在。既然大家住在这岛上,有一个办法能令自己的精神、心情放松安定,就是时常念佛菩萨名号,譬如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或“南无阿弥陀佛”。因为念佛名号能消除恶业、恶病或种种不如意事,而增长善根。

好像我在一九七八年第一次去万佛城打观音七,上人就叫我常常念“南无观世音菩萨”。我从那时候起,便时刻训练自己念观音名号;开车,走路皆是如此,或持诵大悲咒。我相信只要我们诚心恳切的诵持,那么佛菩萨一定时时在我们身边保护著,令我们万事如意,身心愉快!’

接下来,上人举出在万佛城,屡遇观音菩萨寻声救苦的灵应事迹。

‘观世音菩萨的慈悲和感应,非常不可思议。大家如诚心念观世音名号,一定会消除业障,增长善根。观音灵应的事迹很多,现随手拈出一则。在美国,有一妇女到医院去生产,因为难产而要施手术。可是医生却摆乌龙,把尿道割断,仍不知晓,又把伤口缝上,该妇人回家几天都不见有小便排出,而身体日益肿胀,觉得奇怪。再去检查,医生仍查不出有什么毛病。后来全身水肿,一检查下,发现血压已降低至十八度,全身尿毒,无法治疗,唯有等死。

她有一些朋友,便打电话到万佛城求救。有人通知我,我教他们诚心念观世音菩萨。她的亲友特别诚心念观世音菩萨。两个半小时后,那位妇人立刻全身肿消,血压升高,尿道也恢复过来,很快康复出院。从病魔和死亡中抢救过来,消灾解厄的事迹,在万佛城多不胜数,谨此举出一项说明。’

随后上人再解释六道轮回的道理:

‘我们人为何颠倒?因为无智慧。为何背觉合尘?也因无智慧。为何总在六道中轮转?也因无智慧。所以修道,应以智慧为首。也是修福修慧,修到福慧双圆,而成无上正等正觉。

“毋以善小而不为”,这就是修福;“毋以恶小而为之”,这就是修慧。“诸恶莫作”,这就是修慧;“众善奉行”,这就是修福。所以修道人勿贪小便宜,应以得少为足;要知道一切皆是如梦幻泡影,不能长久。这一点需要认识清楚,不为红尘名利所迷。所谓“见事省事出世间;见事迷事堕沉沦。”故吾人要快速超出六道轮回!

什么叫六道轮回?即是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六道虽然不同,但互相轮转,循环无端。我们人像一粒微尘,在虚空中,忽然而天,忽然为人,忽然为畜生,忽然为饿鬼;飘忽不定,不能做主。修行就是要了生脱死,跳出论回之束缚。修天福也不究竟,因为天福享尽,尚会堕落。

所谓“六欲诸天具五衰,三禅天上有风灾;任君修到非非想,不如西方归去来”。想要超出轮回,就要痛下针砭,精进修行。人不觉痛苦,故不修行。不要以为畜生和我们距离太远,其实畜生和我们皆有骨肉关系。人如果不修道,一不当心便很容易堕到畜生道去。每个人皆有每个人的地狱;有烦恼,便有地狱。故诸位要赶快修道,脱出六道轮回,始得解脱。’

此时,听众法喜渐浓。上人续而预告传授〈楞严咒〉中的开智慧咒。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能开智慧,远离颠倒梦想。所谓“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若能照见一切诸法空相皆是虚幻不实,就会放下,得到解脱。

〈楞严咒〉内有两句咒语,能开大智慧,明天晚上将传授给各位。要不要钱呢?不要!所谓“千两黄金不卖道,十字街前送知音”,若开智慧,便得自在,再无烦恼,菩提现前。’

开示毕,约有六十余人恳请皈依,包括邓丽薇、林美乐、陈曼玲等,照例先拜‘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诚心忏悔业障、祈求三宝加被,重赐第二生命。拜时多人声泪俱下,真挚之情,感人至甚!众生旷劫沉沦,今遇佛法僧三宝,及明眼善知识,冀出轮回,如暗遇明,如贫得宝,浪子回头,感愧交集,岂语言能诠?

为一切众生救,令其得大安隐故。

为一切众生归,与其作大依处故。···

为一切众生师,令入真实法中故。
为一切众生灯,令其明见业报故。

──《华严经十行品》

若佛菩萨等,不出于世间,
无有一众生,而能得安乐。

──《华严经须弥顶上偈赞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一日香港

由方果悟、方业光居士安排,下午召开记者招待会,将美国佛教概况,向香港人士作一介绍,昨晚才发通知。下午在中环一所斋菜馆的上阁举行招待会,却有三十余位中、英报纸的记者到席。

招待会中,记者们接连地向各团员发问,像连珠炮似的,华语、粤语及英语齐发,双方应对如流,颇为痛快。兹摘录数则如下。

问:一般人认为信佛或出家,是逃避现实,是这样吗?

答:《六祖坛经》上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佛法并非与世间法脱节或相违背,而是既入世又超世,在尘出尘,即相离相。美国的正法僧侣们,深明在国际坛上弘扬正法之必要,要改造人心,促进和平,以免人类自相毁灭而同归于尽。是故,本会积极造就,品学兼优,允文允武,深明世局的出类拔萃者,荷担弘法之重任。佛教徒和出家人,并非同流合污,随顺世俗;但同时也懂得很多方便法,能与大众打成一片,以利行同事,来接引之。

问:美国佛教弘法宗旨为何?

答:最根本是六大宗旨:不贪、不争、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妄语。这是六个照妖镜,也是六个降魔杵,能时刻本著这六大宗旨,什么天魔外道,冒牌货也无处遁形,原形毕露。我们的宗旨,是为宇宙制造多点正气,破除目前弥漫全球的冲天杀气和怨毒,当知有这么多人患了种种不治之奇症,如毒瘤、癌症等就因为杀生、食肉太多,故我们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全法界,使浩然正气塞天地,霭霭祥云遍寰宇。

问:目前美国佛教徒有多少?哪一类的人居多?

答:大约十万人,在西方可说是肇创伊始,但真正明白佛教道理,有正知正见者,恐怕不多。其中还是龙蛇混杂,也有些人利用佛教的名誉,所行所做却完全违背佛教。所谓‘挂羊头卖狗肉’,为贪名闻利养,运用种种奸诈手段去欺骗无知,尤其蛊惑青年人,令人堕落邪见坑,丧失道业。因此学佛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是找到一位善知识,有真智慧,大公无私的明眼人,才不会被邪师所愚弄。

信佛教者,大部份是青年知识份子,因感觉西方唯物主义,不能弥补内心的渴仰及空虚,转而皈依三宝,在本会出家的比丘、比丘尼,差不多每一位皆有学士、硕士或博士学位。

问:你们跟亚洲佛法似乎不相同?

答:末法时代,佛教已跑到末梢。教门内之流弊,若不火急抢救革新,则佛法命脉也会断绝。时下佛教有很多值得改良之处:

(1)要摒除门户之见,人我主义,真正发挥僧伽六和精神,团结一致。

(2)很多寺庙变成私人精舍(子孙庙),非公共道场。此风气与原来佛制是背道而驰的。出家人蓄私人财物,不办福利慈善事业,不提高僧侣教育水准,难怪佛门内缺乏品学俱优的人才。

(3)虽然有很多出家人,为佛教努力,但有些出家人,对名利仍看不破,放不下,尽吃喝现成,虚受人信施,对社会一点贡献也无。不但对不起佛菩萨,甚至也无颜面对国家和同胞,因此僧侣绝非遁迹避世的寄生虫,不是终日口说‘空’,却坐享现成。

我们积极提倡教育,如万佛圣城的育良小学,培德中学,皆免费办校,以忠孝仁义道德来启迪后学,并致力翻译三藏十二部经典,使佛理传播全世界。迄今中英及欧洲语文所翻译和记录之佛经,已百余部。本会的座右铭为: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记者们发问足足二小时,与各团员话颇投契。从直觉中,体会他们今天所见所闻的,皆予他们一种新鲜的感觉,大家呈现愉快的表情。我们切不可轻忽后学!因为:

若有诸众生,未发菩提心,
一得闻佛名,决定成菩提。

──《华严经兜率宫中偈赞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前私欲昏心,视记者们为‘外人’,而今,佛法滋润我心,很自然的等视一切众生为累世父母兄弟六亲眷属。人人皆有佛性,个个皆是未来诸佛。在普贤行愿品中,第九愿王为‘恒顺众生’:

菩萨如是平等饶益一切众生。何以故?菩萨若能随顺众生,则为随顺,供养诸佛···是故菩提属于众生。若无众生,一切菩萨终不能成无上正觉···以于众生心平等故,则能成就圆满大悲。以大悲心随众生故,则能成就供养如来。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

此即是‘无缘大慈,同体大悲’的底蕴!

晚上假北角大会堂开示。到会数百人,若与亚洲其他地区相比之下,较为逊色,足见佛教在此地,尚未能深入民间。话说回来,菩萨正要在荆棘丛中,佛法尚未发达的地方,勤奋开拓。

‘设有知恩聪明慧解,及善知识,充满世间。我不于中修菩萨行,何以故?我于众生无所适莫,无所冀望,乃至不求一缕一毫,及以一字赞美之言。尽未来劫修菩萨行,未曾一念自为于己。但欲度脱一切众生,令其清净,永得出离。’

──《华严经十行品》

上人开示如下:

学佛的人,本身先要具备正知正见,有了正知正见,才知道如何修行。首先要懂得七菩提分的法门。

1.择法觉知:觉知即是明白道如何去修行,要明辨邪正、好坏、是非,要有择法眼,才不致误入歧途;没有择法眼,便很容易掉进深渊里,出不来了。选择佛法,首先要有智慧。

2.精进觉知:你如果明白了佛法,并且选择了正确的法要,且向前精进去修行,身心昼夜六时勤精进,从不懈怠。身精进即是念佛、拜佛、诵经礼忏等等;心精进是念兹在兹,不起妄想。选择了正法,才不致于盲修瞎练,更要有善知识的指导,才能有所成就,否则,本来想行菩萨道,结果却掉入魔道。这些都是应该注意的。

3.欢喜觉知:既然选择了相应的法门就要生欢喜心去精进,不要整天生烦恼,应该不懒惰、不懈怠,很欢喜的去精进用功。

4.除觉知:欢喜心还不是一个究竟心,更要把它平静下来,除去自己的烦恼无明,一切不良的习气,除掉之后,则能法喜充满。

5.舍觉知:平静下来之后,连这个‘平静’也要舍离,一切都不要执著,‘扫一切法,离一切相’,达到‘内无身心,外无世界’的境地。

6.正定觉知:舍了之后,才能生出定力。有正定才有正受。‘正定’不是糊里糊涂的定,不要修无心定,纵得无想天的定,也是不究竟的。天福享尽仍然会堕落。

7.正念觉知:入正定之后,能生出正确的念。有了正念,不会堕落,不会一天到晚打妄想。才能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的境界。

讲到这‘定’字,修行人都知道禅定,即是‘禅那’,是梵语,此译为‘静虑’,使妄想停止下来;又叫‘思惟修’,思惟便是参,参话头,参念佛是谁;或参悟父母未生以前的本来面目。

现在讲讲四禅之境界:

1.初禅(离生喜乐地):呼吸气停止了;外边的呼吸停止了,但内里的呼吸却活动起来,能达到一种微妙不可思议的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此禅离开了众生的欢喜而得到法喜充满,禅悦为食,已经有一点点明心见性。

2.二禅(定生喜乐地):比初禅更快乐,时刻皆在欢喜中,这种喜乐是从定中生出来的,修到此禅天,脉搏停止不动。但不要弄错,此人是入定了,而不是死去!

3.三禅(离喜妙乐地):念住了,把欢喜的一念都断了,因为有欢喜,便有执著,现在把欢喜也除去,进而生出一种妙乐,比二禅的喜乐更微妙。

4.四禅(舍念清净地):把念全都舍去,没有了。这时无挂无碍,但仍未超出三界之外。这只是在定中得到一点利益与进步,还不是高境界,切不要修一修,便以为自己开悟了,遂生贡高我慢。必要善知识为自己证明,自己不能为自己证明,切不能未证言证,自己胡扯说开悟了──开什么悟!这是打大妄语,将会堕拔舌地狱。凡是学佛之人,不可作善恶夹杂之业,不要给自己戴高帽子,卖修行,宣扬己德,这是老千行为!

若有人自命是善知识,可以用五个条件来判断真假:

1.观察他是否有贪心,是否贪名、利、财、色?
2.善知识从不与人争,看看他是否有争心?
3.看他是否有贪求?讲话是否坦白,抑或是另有企图,言中有虚?
4.看他是否有自私心?
5.看他是否有自利心?

用此六大条件来衡量,若没有贪、争、求、自私、自利、妄语,大可相信。若沾有一点点这六种毒,他就说是活佛再世,你也不要被他蛊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十二日香港

复忆念往世追求欲境,常自损耗,无有滋味。即时发意修行佛法,长养诸根以自安隐。···复忆往世日夜劬劳作诸恶事,即时发意起大精进,成就佛法。

──《华严经入法界品》

今天是弥陀佛诞(农历十一月十七日)。愿一切有情,同生极乐,华开见佛,证无生忍。

早课后,照例拜佛。自己往昔所作诸颠倒行,不知不觉,如电影般一幕一幕浮现眼前──使我心生惭愧与哀伤。

复忆念往世身心不净,即时发意专自治洁···复忆念往世起邪思念,颠倒相应。即时发意生正见心,起菩萨愿···复忆念往世受五趣生,于自他身皆无利益。即时发愿以其身饶益众生,成就佛法,承事一切善知识。如是思惟,生大欢喜。

──《华严经入法界品》

晚间,继续在北角大会堂开示,上人的题材既通俗,又清新,用最平易感人的口吻,把佛法深深地送到每一个众生的心里。很多人说,他们一听到上人的音声如服清凉散,热恼全消!

上人开示:

美国佛教是一个新产生的佛教,可是,美国佛教本来不是美国的,而是属于全世界的。佛教不应有国籍,种族人我的分别。佛教是全世界,全人类的宗教。在亚洲,一般人都承认现在是末法时代,可是法本身并无正法和末法,而是因人不修行才有末法。所谓‘人能弘法,非法弘人。’人若认真,不间断地去修行,则正法定能长住于世;人不修行即是末法。

我在香港住了十多年,有很多年轻人跟著我学佛法,因为我也很喜欢年轻人。以后机缘成熟了,便到美国,一九六二年至一九六八年之间,我是住在坟墓中,所以为自己取名为‘墓中僧’,意思是我不和任何人争,是坟墓里的一个和尚。说我是,我也不争,说我非,我也不争。最初在土库里住,里面湿气很重,以后就搬到空气比较好的地方。

经过几年的时间,也没有什么成就,等到一九六八年在西雅图,有十几位学生来参加暑假班,我每天讲楞严经,教他们坐禅,做早晚课。那时他们什么也不懂,故一切由我包办,又讲经说法,又做炭头、水头、洗碗煮饭,都是我一手承办。

讲完楞严经,这一班学生,宁可舍弃一切搬到三藩市来住。在一九六九年有五位出家人,并到台湾去受戒,从此美国才真正有出家人。之后我便开讲妙法莲华经,六祖坛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等。华严经讲了九年半,这么多年讲经,从来没有间断过。我回到香港几次,但和香港人很少见面。这一次带了十多人来向大家讲真正佛教的道理。

美国的万佛城设立有大学、中学、小学,如有哪位香港的同胞想到万佛城去读书,我是特别欢迎。

十多年前,在香港有一位谢君如居士到美国去找‘度轮法师’;我在香港叫‘度轮’,在美国叫‘宣化’,可是他不认识我。到了佛教讲堂,一看见我便问:‘度轮法师在哪儿?’我说:‘度轮已死了!’

他听了好像很伤感,又问:‘他过世多久?’我说:‘他死去很久了。’他问:‘那么你是他的甚么人?’我说:‘你可以说我是他的徒弟,也可以说我是他的师父。因为我教他英文,所以是他的师父;他教我中文,所以我是他的徒弟。’这位居士昨天也来看我,所以我记起这件有趣的事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十二种头陀行

学佛法的人,一定要具足择法眼,认识正法。要有真知灼见,不要盲从,盲修瞎练,把光阴浪费。学佛法是要向上升,不要一边学佛法,一边造罪业,往下堕落。向上升,便是真正学佛法。一定要认识是非真假,不要附合他人讲话,人云亦云,要身体力行,才是真正信佛的人!

佛教里注重头陀行。佛在世时,摩诃迦叶尊者是苦行第一。佛曾说过:‘如果这世界上,有人行头陀行,佛法便能久留传于世间。’但是修头陀行,必须要有正确的方针,不是像印度一些外道所修的睡钉床、火烧身、涂灰、熏鼻之类的无益苦行。

头陀是梵语(Dhuta),翻译为‘抖擞’,即是打起精神。佛设立十二种头陀行:

1.著粪扫衣:出家人所穿的衣服,不讲究华丽,都是穿人家所丢弃不要的衣服,把它洗干净,然后缝补好,再穿上,所以出家人所搭的衣是一截一截的,其中也是代表著粪扫衣的意思。

2.但三衣:五衣、七衣、大衣(又称祖衣,有九条、二十五条、一○八条不一)。

3.常乞食:出家比丘不立烟爨,但常行乞食,无分别心。

4.次第乞食:即是挨家次第去乞食,而不分贫富贵贱;无分别心,令众生皆能平等种福田。

5.日中一食:只吃中午那一餐。因为早餐是天人食,午餐是佛食,晚餐是畜生食,夜后是饿鬼食。种佛因,将来冀得佛果。

6.节量食:按照自己的分量而食,不多亦不少。不会今天把肚子胀得满满的,明天却一点也不食,这就不是行中道。

7.过午不饮浆:午后不再喝饮料、牛奶、果汁、茶等,但可以喝水。

8.住阿兰若:住在寂静处,远离喧闹人多的地方。

9.露地坐:坐在无遮荫的地方。

10.冢间坐:住在坟墓旁,看见人死去的尸体,而修不净观。以警策自己,人生无常。

11.树下坐:在树下打坐。

12.胁不著席:睡不倒单,长坐不卧。

这十二种头陀行,皆是看各人的能力而行,有些人只能行其中一、二种苦行,当然能行十二种头陀,是最好不过了。在万佛城的出家人,皆特别注重修持头陀行,以使正法久住于世。

座下听众,饱得法乳滋润,面上流露欣悦的表情。

为大法师演妙法,譬如甘露悉充满,
慈悲哀愍遍一切,众生心行靡不知。

──《华严经明法品》

冻死不攀缘,饿死不化缘,穷死不求缘。
随缘不变,不变随缘,抱定我们三大宗旨。

舍命为佛事,造命为本事,正命为僧事。
即事明理,明理即事,推行祖师一脉心传。

金山寺门匾上刻的这副对联,气魄豪迈磅礴,顶天立地。这是创造英雄儿女的道场!选拔圣贤之大冶洪炉!修行人欲成道业,首先要经禅门法匠一番砌磋琢磨,千锤百炼,始堪为载法之器。

上人常说:‘我是造活佛、活菩萨、活祖师的匠人。谁不怕苦,可以来这个大冶洪炉里炼一炼!’‘我把人的个性磨炼提升,使其圆满、和洽、光洁,使其对人对事,通情达理、圆融无碍──这是我一向教化人的宗旨。’

譬如真金,善巧炼冶。秤两不减,转更明净。
菩萨亦复如是···所有善根,转更明净。

──《华严经第三发光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8-12 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观音菩萨寻声救苦

晚间,继续在北角大会堂开示。先由万佛城监院恒来法师说话:‘在美国佛法刚兴起,在万佛城中每个人都有很多责任来复兴圣教。我是专门管理采购建筑的材料。有一次开著一辆旧货车去一百六十哩以外的郊区买油漆。在回程途中旧货车上的油漆,共有一百五十加仑之多。

这种油漆易燃,我走的那条山路非常狭窄,又颠簸不平。那辆旧货车的摩托发电器突然著火了,一时火星四射,喷到油漆上面,爆炸声传到我耳中,眼看即将车毁人亡。我赶快把车驶到山路旁,在这紧要的关头,后面来了一位公园管理工人。他马上递给我灭火器,我赶紧把火灭了,才不致引发大爆炸。这件事情,从头到尾,只有三十秒钟那么短的时间,我觉得这是佛菩萨的加被,令我避免此灾难,这种奇妙的事迹在万佛城很多,真是妙不可言!’

另一团员说:‘我们今天到香港上街买东西,所乘的巴士差一点撞车。在万佛城,有时人也撞车,但多能逢凶化吉。有一次果舟居士撞车,可是车坏人全,因为他正念著楞严咒哩!

又有一次果逊居士在郊外撞著一只鹿,那时他还以为鹿定死无疑,而他的车子也会损坏。没想到,等一下鹿从车底下站起来跑了,而他的车子也毫无损伤。因为那时他正念观音菩萨的名号。

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的菩萨,在万佛城,我们专诚供奉观世音菩萨,修大悲法门。万佛城亦是观音菩萨的大本营,可是观世音菩萨不是只示现在一个地方,尽虚空遍法界,观世音菩萨都会寻声救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8 22:47 , Processed in 0.313371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