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浮世莲花

[大德开示] 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宣化上人讲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1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
乃至十方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中
诸尊菩萨摩诃萨    西方东土历代祖
古往今来贤圣灯    惟愿三宝垂加护
启我正觉转法轮    见闻精进证不退
倒驾慈航救同伦    一切众生皆灭度
还我本来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

‘宣化清净身口意’,我们的业是身口意所造出来的,身业不清净,容易造业;口业、意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身业容易犯的是杀盗淫,意念所犯的是贪嗔痴,我们平时想是想非,听是听非,或参杂在是非的场合里,都是贪嗔痴。所谓‘是非场,绝勿近’,是非的场合绝对不要去接近;‘邪癖事,绝勿问’,人家说是是非非的问题,不要去问怎么回事,你去问正是受不清净业所趋使,因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天地给我们身体、灵性,是叫我们正当地做,不是叫我们到这里尽做些不合法的事。学佛的人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天天做些甚么,是不是在佛教里争名争利,争出风头,争第一,争权夺利?若是这样的话,简直不配做个佛教徒;佛教徒要卑躬折节,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六大宗旨,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是意业清净。

口有四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门讲男女之间YH的话,引人想入非非;或者专门讲损坏佛教名誉的话,令人对佛教徒有不良印象。像‘你看他学佛好几年了,态度仍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甚么佛!’我们天天学佛法,如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真是对不起佛教,一定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贡高我慢、嫉妒障碍,种种毛病。这种病不去,始终在佛教里是个大障碍,不能出三界,所以身口意三业非常重要。妄语,人人容易犯,不知不觉就打妄语,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讲粗话,甚么话粗鲁难听,就讲甚么话,很毒的,所以叫恶口。两舌,就是一个人有两种面孔,对张三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讲张三的是非,把张三、李四讲得水火不容,制造出矛盾来,然后坐山观虎斗,桥上看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宣化清净身口意    皈命顶礼佛法僧
乃至十方三世佛    过去现在未来中
诸尊菩萨摩诃萨    西方东土历代祖
古往今来贤圣灯    惟愿三宝垂加护
启我正觉转法轮    见闻精进证不退
倒驾慈航救同伦    一切众生皆灭度
还我本来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

‘宣化清净身口意’,我们的业是身口意所造出来的,身业不清净,容易造业;口业、意业不清净,也容易造业。身业容易犯的是杀盗淫,意念所犯的是贪嗔痴,我们平时想是想非,听是听非,或参杂在是非的场合里,都是贪嗔痴。所谓‘是非场,绝勿近’,是非的场合绝对不要去接近;‘邪癖事,绝勿问’,人家说是是非非的问题,不要去问怎么回事,你去问正是受不清净业所趋使,因为‘口开神气散,舌动是非生’。

天地给我们身体、灵性,是叫我们正当地做,不是叫我们到这里尽做些不合法的事。学佛的人应该回光返照,看看自己天天做些甚么,是不是在佛教里争名争利,争出风头,争第一,争权夺利?若是这样的话,简直不配做个佛教徒;佛教徒要卑躬折节,不争、不贪、不求、不自私、不自利、不打妄语,如果我们能做到这六大宗旨,才是真正的佛教徒,才是意业清净。

口有四业:绮语、妄语、恶口、两舌。绮语是专门讲男女之间YH的话,引人想入非非;或者专门讲损坏佛教名誉的话,令人对佛教徒有不良印象。像‘你看他学佛好几年了,态度仍是盛气凌人,不可一世的样子,学甚么佛!’我们天天学佛法,如不在这个地方下一番功夫,真是对不起佛教,一定要痛下针砭,自己给自己治一治贡高我慢、嫉妒障碍,种种毛病。这种病不去,始终在佛教里是个大障碍,不能出三界,所以身口意三业非常重要。妄语,人人容易犯,不知不觉就打妄语,说假话。恶口,就是骂人,讲粗话,甚么话粗鲁难听,就讲甚么话,很毒的,所以叫恶口。两舌,就是一个人有两种面孔,对张三说李四的是非;对李四讲张三的是非,把张三、李四讲得水火不容,制造出矛盾来,然后坐山观虎斗,桥上看水流,看你们鹬蚌相争,他好渔翁得利。所以在讲经前,我要清净自己的习气毛病,使身也清净,口也清净,意也清净。所以说:‘宣化清净身口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皈命顶礼佛法僧’,我一心皈命三宝—佛宝、法赛、僧宝。

‘乃至十方三世佛,过去现在未来中’,乃至横遍十方世界,竖穷三世—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三世的诸佛我皆皈敬。

‘诸尊菩萨摩诃萨’,十方所有菩萨中的大菩萨,我也向他们皈命顶礼。

‘西方东土历代祖’,也顶礼西方的历代祖师,和东方历代祖师。

‘古往今来贤圣灯’,这些古往今来的圣贤,有如照世明灯似的。

‘惟愿三宝垂加护’,注解这部《证道歌》之前,我至诚祈求尽虚空、遍法界,十方三世无尽常住,一切佛法僧三宝加护我,令我有解释《证道歌》的智慧。

‘启我正觉转法轮’,开启我正知正见,令我明白《证道歌》的道理。

‘见闻精进证不退’,令见到《证道歌》的人,听到《证道歌》的人,或见到《永嘉大师证道歌浅释》的人,都能勇猛精进,依法修行,证得念不退、位不退、行不退这三不退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倒驾慈航救同伦’,再倒驾慈航,回来娑婆世界,救苦难的有情众生。

‘一切众生皆灭度’,使所有众生皆得灭度,离苦得乐,证得涅槃妙心。

‘还我本来法性身’,返本还原,令我恢复本有的佛之法性身。

‘觐见威音古慈亲’,朝拜最初的威者王佛,一切众生最古的慈悲之父,让我们大家一起去见威音王佛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君不见。
绝学无为闲道人。不除妄想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君不见’:为甚么说君,不直接说你看见没有,君是称呼之词,也是一种很礼貌的称呼,好像说‘先生’,张先生、李先生。不见,看见没有?一种探问的口气,试问之词,看见没看见甚么呢?.

‘绝学无为闲道人’:绝学,也可说是无学,证得无学位了,初果、二果、三果的圣人都叫有学位,都是有所学习;四果的阿罗汉,是无学位。绝学,绝是断绝,把学习的道路断了,为甚么要绝学呢?因为他证得无为的智慧,无为而无不为。在表面上看他无所事事,可是默默中正在转法轮,教化众生;不过他不著相,不愿意留形迹给人看见,不愿意人对他歌功颂德。闲道人,表面上他是无所作为的,他很清闲的,悠然自得的样子,好像甚么事,也不注意似的,闲是闲著,可是他是个道人。道,他是个得道的人,不是修道的人,得到甚么道呢?得到诸佛的心印法门,得到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法门,所以很自在。闲道人,也包括自在、快乐的意思,有平安寂静的意思在里面,所以叫闲道人。看他无所事事,甚么事都不著急,也没有烦恼,时时都是优游自在,超然自得,可以说是‘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道通天地有形外’,就是大而无外;‘思入风云变态中’,便是小而无内,这种境界不是我们凡夫俗子所能梦想得到的,所以说他是个闲道人。也可以说是‘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万物静观皆自得,万物的表里精粗,他没有不明白的,不用加以思索研究才能懂,很自然就得到;四时佳兴与人同,春夏秋冬四时的美好光阴,他和所有人都一样,没甚么分别,所以叫闲道人。

‘不除妄想不求真’:因为他已得了道,没有妄想可除,也没有真可证。妄化真存,所以不除妄想,并不是说他有妄想而不除去;无真可证,已经证得到极点了,所以不求真。

‘无明实性即佛性’:以前他和我们一般众生一样,也有无明的烦恼,可是现在修得变成佛性,返本还原,反迷归觉,根本生死的问题断了,所以无明实性转成佛性。

‘幻化空身即法身’:以前幻化的,虚幻不实的身体,现在证得法身的理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法身觉了无一物。本源自性天真佛。
五蕴浮云空去来。三毒水泡虚出没。

‘法身觉了无一物’:甚么是法身?法身就是实相,就是无形无相。觉了,就是他明白了。无一物,他一物也不执著,没有任何境界能把他迷住,所以一物也不立了。

‘本源自性天真佛’:这是证得甚么境界,到了甚么程度呢?证得根本的源流,根本的佛性。所以本源白性,就是自己本有的佛性。天真佛,就是本来现成的天真佛,因为这样,所以他是绝学无为闲道人。

‘五蕴浮云空去来’:五蕴,就是色、受、想、行、识,又叫五盖,又叫五阴。为甚么叫五蕴?因它是蕴结而成的;为甚么叫五盖?因为它盖覆自性,现不出光明;为甚么叫五阴?因它属于阴,隐没伏藏著。色,指一切有形有色;受,以领纳为义;想,以分别思考为义;行,指念念不停,念念迁流,以不停为义;识,以了别为义。这五蕴—色、受、想、行、识,每一蕴都盖覆我们本有的自性,我们自性的光明被盖住了,便把本有的智慧遮住了。这五种东西非常厉害,所以在八苦中有‘五阴炽盛苦’,好像火一般,能将人烧死,可以把自性烧死。但它的体性,却是空虚幻化的,所以说五蕴浮云空去来,有如浮云似的,空中去。空中
来,没有实体。

譬如青、黄、赤、白、黑这五色,只有颜色而没有实体的形相,它要藉其他的物质而显出颜色,色的本身并没有甚么东西。更明显的说,色的本身就是一种微尘变化,征尘经由很多很多聚集在一起,你才能见到它的形相,有个色;若单单一粒微尘,就很不容易看得见。这五颜色聚集在一起,即是你看见的青、黄、赤、白、黑;但分开时,单单一个颜色,你也看不太清楚。单单黄色一色,如一粒微尘那么大,不太清楚;单单红、白、黑色也一样,不容易分别清楚,如果聚集在一起,它就显现出来;五蕴也是一样,由一点点聚集而成。受,有了色法,就有了领受;有了领受,就变成想阴;想,就像野马似的跑得很快,妄想钻天入地;行,就有行动的迁流;识,然后又有了分别。这五蕴的法都是没有实体,没有真实的东西在里面。所以五蕴就像空中的浮云、云雾一般,忽聚忽散,聚而成形,散而无物,聚则有,散则无,在虚空里很自由地来去,你真要捉它,却捉不著。

‘三毒水泡虚出没’:三毒就是贪嗔痴,这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毒得昏迷不醒,几乎都毒死了。

贪,贪而无厌,人的贪心不易降伏,尤其贪财、贪色、贪名、贪食、贪睡。自己想一想,你不贪财,就会贪色;不贪财色,就要贪名;财色名不贪了,吃又放不下,贪吃好东西;吃也无所谓了,但不睡眠就受不了。贪睡的人睡著了,你给他甚么,他都不要,给他一百万,叫他醒一醒,他不相信,为甚么呢?大概是做梦吧!不会是真的,所以又睡了,无论有甚么事情,也摇不动睡觉三昧的定力。信佛的人不要多睡,今天佛的法驾来光临道场,快来拜佛。他说不行,我还没睡足。叫他去做早课,睁不开眼睛怎么做?这是舍不了睡,这就是贪。

嗔,贪著五欲,贪不来就发脾气,被旁人给抢去就发脾气。

痴,人一生嗔恨心,就无所不为,甚么都做得出来,一些愚痴的事情就发生了。所以称为贪嗔痴三毒。

三毒把我们的法身慧命都毒得不能觉悟,可是他们虽这么厉害,却好像水里的泡沫一样,自生自灭,你若不随它去转,它也没有办法。就像水泡在水里,现出来的只是假形,没有实质,连尸首都没有,没有一个实体,就像一股云雾一样障著你,所以说三毒像水泡般虚幻出没—虚幻而生,虚幻而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证实相。无人法。刹那灭却阿鼻业。
若将妄语诳众生。自招拔舌尘沙劫。

‘证实相。无人法’:证得实相理体时,人也空,法也空,人法双亡,法执也破,人执也没有了。人的执著没有,就没有人我是非;法的执著没有,就不会说:‘我懂甚么法,你不懂。’这种贡高我慢,轻看旁人的思想都没有了,所以说无人法。

‘刹那灭却阿鼻业’:业读牙,和法字谐音。刹那,就是很短的时间,一刹那中,就把无间地狱的业灭了。阿鼻是梵语,翻成中文就是无间地狱—没有空间的地狱,一人也满,多人也满;在地狱,时间也没有间断,时时受苦。有五种无间地狱,在《地藏经》上说得很清楚,可以查看。换言之,就在很快很快的时间内,连呼吸都不需要,就可以灭除无间地狱的罪业。我说得这么容易,恐怕有人不相信,以为我打妄语骗大家。不是的,所以永嘉大师发誓说:

‘若将妄语诳众生’:若我打妄语欺骗一切众生—

‘自招拔舌尘沙劫’:我愿意自己遭受果报,入拔舌地狱,像微尘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大劫,在那里受罪。我是说真话、实语、不打妄语骗众生,所以各位不要不相信,这是永嘉大师知道众生多疑不信,所以叮咛茹苦,苦口婆心,忧心切切来告诉我们,他发这个誓愿以坚固我们的信心。

各位想想,古来祖师对你、我、他一切众生,是多么关心,多么盼望我们早日反迷归觉,这种殷殷期待的苦心,切莫辜负,不要再在外面旅行而不知回家。我们现在在娑婆世界旅游,不是自己的家乡,应该赶快回到自己本来的故乡,与诸佛菩萨为伴侣,所有十方诸佛菩萨及一切历代祖师,都在等著我们,就像父母盼望子女归来一样。

永嘉大师叫我们不要怀疑,我们偏偏就要显显自己的本事,生出一种怀疑!怎么说证实相,无人法,就能灭去尘沙劫的罪业,消除阿鼻地狱的罪呢?未免太容易了,没有道理,我不相信。

我现在跟你们多说几句,证得实相理体,就好像一个人沐浴过,把身上的污泥都洗干净了。这种污泥就好比阿鼻业,你把它洗干净,自然就没有了,也就如神秀大师所说:‘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是说你要洗,才能干净,但这仍是还没有到家。

六祖大师说:‘菩提本无树’,他已经不需要菩提树了;‘明镜亦非台’,也不需要明镜来照了。‘本来无一物’,到一合不生全体现的时候;‘何处惹尘埃’,甚么地方又有尘埃呢?尘埃也就是阿鼻业,阿鼻业都空了,但你要往修行那条路上走,才能证得,不是听听说说就好了,一定要念兹在兹,天天躬行实践修行,或参禅,或学教,或学律,或修种种法门;若是不修行,永远都不会证得的,世界上没有不劳而获的道理,所以我希望在座各位,不要三心二意,自弃前程,自己不去修行,生出中道自画,裹足不前的思想,永远到不了宝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顿觉了。如来禅。六度万行体中圆。
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

‘顿觉了’:顿,一般人讲是‘立刻’的意思,由文看来,应该当‘即刻’讲。立刻、即刻有甚么分别呢?立刻是无前无后,前也不连,后也不接,立刻就觉悟了,和过去没有甚么关连,和未来也没有甚么关连,就是现在。即刻,即就是这佃时候。‘这个时候’语气和‘立’就不同,这个‘即’和前边有一点关连,和后边也有一点关连,不是和前边不接气,和后边也不接气。即刻,就是在这个时候;立刻,就有一点断绝的意思,即刻则没有断。

一般人讲顿教,都是说很快就开悟了,这就是立刻的意思,要是详细来推测字意,顿就是走到这个地方,甚么时候走,从前面一步步走来的,不是一步也没走就开悟了。所谓‘差之丝毫,谬之千里’,一般人的讲法就是立刻开悟,好像以前也没修行,以后也不用修行,这就够了。顿就是从前修行过,到这个地方开悟了,以后还要往前去修行。理是顿悟,事是还要渐修。为甚么这样说?因为我们要知道,一切一切都要合理,世上没有不合理的事。譬如我们见到一棵树很大,它是甚么时候生出来的呢?在几百年前生出来的,不是今天才生出来的,今天就能那么大,那么高。树是这个样子,我们人也是这样,长大成人就是弱冠,可以戴帽子(古时,男子二十岁,可戴帽子),那弱冠是甚么时候开始呢?是从一岁时,出生后慢慢长大,长大后就叫弱冠,不是一个人一出生就二十岁。由此推测,顿悟也是从‘渐’那儿修来,才有顿悟的成就,不是没有修,即刻就顿悟了。假如他今生没有修就顿悟,那是因为他在前生,往昔修过,今生机缘成熟,就豁然开悟,所以我说顿悟是由渐修而来。顿悟了还要渐修而去,所以不能说与前后都没有关连。

顿觉了,觉就是觉悟、明白,也就是开悟了,开悟也就是理论明白。把道理明白了,你还要去修行,你若是不修行,那是一点用也没有。就好像我们明白造电脑的理论,会造电脑,有软片,知道怎样可以把电脑装进去,把甚么资料也装进去,然后就可用了。可是我们若只明白道理而不去造电脑,还是没有用的;要明白道理,然后去造个有形相的电脑,那电脑才会现出来。最初电脑尚未发明时,相信很多人早就想到发明电脑,可是想是想,但是无所措手,谁也不知道怎样发明,就是在那儿想。这是说明白道理,可是不去做,不去实行,还是不能有事实的表现。同样的道理,你开悟了,还要去真真实实地修行,更要努力,所以古人说:‘大事未明,如丧考妣。’大事未明就是还没有开悟的时候。‘大事已明,更丧考妣’,大事已明白了,更要好像父母死亡的样子,去谨慎从事。所以开悟也是这样,我们明白道理,还要去做,还要实实在在地用功修行,这才有办法,这样电脑或者神脑才会现出来。

‘如来禅’:如来是佛的另外一个名称,是佛的十号之一,其他九个是甚么呢?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加上如来则为佛的十号。本来每尊佛有八万四千个名字,但名词太多,人记不住,所以以后就改成一万,以后又改成一千,再后改成一百。以后人还是记不住,单单一位佛就有一百多个名字,把电脑都弄糊涂了,所以改成十号,保留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每位佛都一样有这十号,所以佛佛道同,佛佛平等,所以说‘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也同具十个名号。如是如如之理,是说理的;来是说事,这是理事无碍的表示。如,乘如实之道;来,来成正觉。所以佛本来无所从来,也无所去,因为佛的法身是遍满一切处,不来不去的。

禅是梵语—禅那,翻成中文为静虑,静—清静,虑—思惟。把你的思虑逐渐减少了,没有动得那么多,动得多就是妄念,不动就是真念、正念,所以要静虑,把思虑都静下来,没有妄念,就叫静虑,又叫思惟修。静虑把妄想的想都没有了,又怎么会有思呢?这个思惟是似有似无的,并不一定有,也不一定没有,是甚么呢?就是参禅的参。参是参话头,不是参话尾,话头是在言语还没有说出来那个地方,这话语之头,参‘那个’,参‘那个’有没有一个思虑呢?没有,那只是一个参。

参就像用锥子钻窟窿一样,又好像打井,向下用锥子钻地,把地硬给钻出窟窿来,本来地没有窟窿啊!是钻出来的,这个钻窟窿的钻就是那个参。参是无形,打井钻窟窿是有形,以有形比喻无形,硬钻—钻不进去还要钻,钻到甚么时候给钻透了,那就是破本参,所以叫参。参甚么呢?就是参这个思惟修,所以叫禅,如来禅是没有妄念、邪念、杂念,只有一个正念来参,来钻窟窿,甚么时候钻透了,就开悟了,就叫破本参,顿觉了的功夫就是如来禅。

‘六度万行体中圆’:六度是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智慧)。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嗔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般若度愚痴。

布施度悭贪,我们学佛的人要懂得布施,布施不是叫人布施给我,而是我时时要布施给人,不是你布施啦!你布施啦!你布施给我,而我不布施给你,不是这样。所以行布施,不一定要人家来向我化缘,我才布施,我看见有甚么困难的人,都应该帮助他们,这叫财施;又看人不懂得佛法,很饥饿似的,我们应用佛法来布施给他们,令他们明白佛法,这叫法施;或者见人惊恐,无依无靠时,我们能帮助他,把他的恐惧解除,这叫无畏施。所以要知道布施能破除悭贪,我们甚么都舍不得,舍不得帮助人,只愿意人帮助你,这就是悭贪。你若不去行布施,就破不了悭贪,你越悭贪嘛!你就越要舍,把悭贪给破了,把它给度了,悭贪就生大惭愧,悭贪鬼就跑了。

持戒度毁犯,持戒就是守规矩,也就是叫人规规矩矩,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和布施差不多,布施是尽量布施给人,就是众善奉行,持戒则更要诸恶莫作,若你去布施,然后还要杀人、放火、打劫,也没有用。你若说,我劫富济贫,打劫有钱人来帮助穷人,那是不可以的。必须诸恶不作,不做一切恶,奉行一切善,止恶防非,把不对的地方都改了,对的地方尽量去扩展它,令它发扬光大,时时都有正念,这是持戒的大略意思。持戒就是守规矩、守法律,在家庭不要和人争吵;在国家社会,也要守规矩;在世界上不要妨碍其他的人,这就是持戒。

忍辱度嗔恚,嗔恚就是我们的脾气,脾气和嗔恚属火,忍辱属水,水性柔和,火性暴燥。我们发脾气,无明火起三千丈,把初禅天都烧得受不了,所以我们要修忍辱。谈到忍辱,能忍的,那不算,忍不了的,你能忍,那才算;受不了的,你能受,那才是真修忍辱行。要学弥勒菩萨,肚子大,吃得很胖,心里甚么也没有,他是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所以笑口常开,常常欢欢喜喜的,他就是修忍辱功夫。我们修忍辱功夫要学弥勒菩萨,不是故意表现出笑,那是奸笑,不是真笑。心里有一种嗔恨,很奸,很狡猾的,明的装人;暗的就装鬼,学佛法的人,这是最要不得的。无论在甚么时候,甚么场合都要真,不要戴著假面具,这才是佛教徒的本来面目,你尽戴著假面具去欺骗人,结果还是自己吃亏。

这在社会上是行得通,因社会上差不多都是这个样子,互相欺骗,你没真心话对我讲,我也没真心话对你讲。在佛教里,我们要坦白直率,一就是一,二就是二;对就对,不对就是不对,不能明明不对的,还要狡辩一下,把过错推到旁人身上,那就错了。你不坦白,不真诚,菩萨是不欢喜的,所以我们学佛的人,一定要拿出真心来,拿出诚心来,时时刻刻都要实实在在,老老实实的,真真实实的,不要有丝毫的虚伪存在。譬如说,我修忍辱,虽也表示一个欢喜的样子,但这是假的,不是真的,里面气得不得了,忍也忍不住,甚至心想杀人,面上还是现出很友善的态度,这是错的,这不是忍辱,这是狡猾奸诈。

精进度懈怠,不是说我修行了,我精进了,我念经、我念佛、我拜佛了,常常登报纸表示我怎样修行,不是如此。精进是要你自己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时时不懒惰,时时不自欺,时时必恭必敬,如对佛天,如临师表,要这样不自欺叫精进。时时都念兹在兹来修行佛法,不是修行佛法时,正在拜佛,一回头就骂;或者一回头就拿把刀杀人,那不是精进,那还是在那儿尽做一些假的。

禅定度散乱,为甚么我们要修禅定,就是我们太散了,浪费很多精神,很多汽油都浪费掉。我们眼睛看,耳朵听,鼻子嗅,舌头尝,身觉触,意缘法,这都是向外散。你的精神向外散,就是散乱,散乱要怎么办呢?就要修禅定。禅定就是坐在那儿把你的心沉静一下,好像一碗浑水,放在一个地方不动,尘土就沉到底下,从上面一看,就看到底。这样能从上面看到底就是智慧光明现前;浑浊的时候,就是愚痴,是无明在那儿扰乱得你甚么都不知道。所以我们修禅定,就是要生长智慧,你有了定,就发智慧;发慧就得到般若,般若就是智慧,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情。为甚么人尽做犯法的事呢?就因为太愚痴,所以不知道往正当的做,我们要是不愚痴,就是有智慧。六度简单说明如此,如要详细说,尽未来劫也说不完六度的法门。

现在讲万行,万行是言其行门之多,实在讲来不止万行,行门有无量无边那么多,万行就是我们修行的法门。我们所修的是善法,不是恶法,善法有很多很多,数不尽、说不完那么多,总括起来是万行,也就是我们修行的人,‘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是种种善事都要去做,种种恶事都不要做,就像持戒那样,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既然是众善,就不能说出一定的数目,要是说少一点也不对;说多了嘛!也不知道多少,所以叫万行。

体中圆,所谓六度万行,不是向外去找,要向里面去找,从你自性里先做,从自性上用功夫。拿布施来说,我们眼睛看东西,不要那么贪而无厌,眼睛不贪了,就是布施了,就把眼睛这个贼度了。鼻子不应贪香与不香,你持盗戒,不偷盗,但你的鼻子很容易偷东西,嗅到好味,也不和人打招呼就要嗅,嗅了香水味,不告诉人一声:‘你身上有香水味,我嗅一嗅好不好?’只觉得这香很好嗅,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嗅了,鼻子这个贼,就是偷东西,不持戒,犯了盗戒。耳朵喜欢听音乐,欢喜听好的声音,听好的声音就生欢喜心;听不好的声音就生嗔恨心,人家骂你一句,心里就生嗔恨,没有忍辱的功夫,没有把耳朵的贼度了。精进度懒惰,舌头不要在吃东西的时候才用,到讲法时就躲懒偷安,吃东西精进,讲是非也精进,讲正经事,就不愿意讲,这就是懒惰,那精进,不是正精进。你若是能正精进,就可以把舌头的毛病度了。身体本来应该常常静的,不应流动,可是你总是东跑西跑,南跑北跑,真正修禅定的功夫,就要把身体多跑的散乱收回来。意念里要是有智慧,就不会愚痴,把你的愚痴给度了。所以六度也可以说是度你的六贼,把眼耳鼻舌身意六贼度得听话了,那你再也不打妄想,甚么妄想都没有,便是六度万行圆满了,所以说体中圆。你若真不打妄想,不思善,不思恶,你说这不是六度万行体中圆,是甚么?

‘梦里明明有六趣’:梦,本来是一种虚幻的妄想所现,可是也有真的,有的是鬼神预先来启示你的梦,所以梦也可说是假的,也可说是真的。可是不管假的梦,或真的梦,或预先灵感,都没有甚么凭借,抓也抓不著,想看也看不见,拿不来也送不走。有些梦是白天所遭遇的,晚间梦著;也许是你想过的;有的是没有想过的,也没有遇见过,突然梦见这个境界,还很灵验,都变成事实,这可说是真梦。虽然是真梦,也是取不得,舍不得,拿也拿不到,想把它送走也送不走。有预先灵感,在事情未来之前,或者一年、一个月、一个礼拜之前,你就做了一个梦,梦见一个境界,遇到甚么人,做了些甚么事,到时候果然就那样,这是预感,预先的灵感。这种灵感多数是前生跟来的,因为前生你修行,有些护法善神帮助你,甚么事就给你一个灵感,令你有所觉悟。譬如你本来是在家人,做梦梦见出家,甚至穿著黄袍、搭著衣,俨然一个大善知识,其实你并不是出家人,怎么梦中自己出家呢?或许你前生是出家人,今生迷了,这些护法善神,默默中指示你,点醒你,叫你明白:‘原来我是个出家人’,所以你能继绩发菩提心修道,这是很好的。其他种种事情可以以此类推。

我们知道做梦是虚幻的,没有做梦之前,难道是醒著吗?其实我告诉你,我们人现在在世界上,没有开悟之前,都是在做梦。可是若有人告诉你,你在做梦,你不会相信的,你说:‘我怎么会在做梦?我的车是最名贵的,我坐在车上很舒服;我的飞机可以飞得那么高,怎么可以说是在做梦呢?我的房子那么漂亮;我的家庭圆满,要甚么有甚么,怎么算是做梦呢?’你不算做梦?你要是真醒著,前生的事情怎么不记得?说:‘有前生吗?’你不信前生,那你信不信有昨天呢?说:‘我相信。’那昨天的事情,你是不是都记得呢?你昨天都在做甚么?说:‘我都记得。’你完全记得吗?不一定,有些就忘了;再说上个月的事,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前一年的事情,你都记得吗?也不一定。这一生之中,前几年的事情,你都把它忘了,何况前生?所以你若不是在做梦,是在做甚么?所以梦里明明有六趣,做梦的时候,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有天道、人道、阿修罗三善道;又有地狱、饿鬼、畜生三恶道,这叫六趣。在做梦时,明明白白晓得六趣是有,可是真正开悟后—

‘觉后空空无大千’:你真要明白了,不要说身体六道轮回,就连三千大千世界也都没有,都空了。所谓‘了即业障本来空。未了应须还夙债’,你觉悟后,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何况你的身体呢?还执著甚么?你还那么看不破,放不下做甚么?人家说你一句,也放不下;打你一拳,也受不了,为甚么你放不下,受不了?就因为你没有觉悟。你若觉悟,‘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纵遇锋刀常坦坦。假饶毒药也闲闲。’你看,有甚么可以看不破,放不下的?有甚么可受不了的?所谓‘如鸟行空空无迹,如刀斩水水无痕’,鸟在空中飞,没有鸟飞过的道路;用刀斩水,水是暂时有那么一点痕迹,一过了也就没有,你觉悟了,甚么都没有了,无人相,无我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三心了不可得,四相也空了,你还有甚么可执著的?三千大千世界都没有了,你还有甚么可执著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无罪福。无损益。寂灭性中莫问觅。
此来尘镜未曾磨。今日分明须剖析。

‘无罪福。无损益’:我们本来自性是圆陀陀、光灼灼,大而无外,小而无内,充满虚空,周遍法界,也没有甚么叫罪,也没有甚么叫福;也没有甚么增,也没有甚么减,所以才说无罪福,无损益。这是甚么呢?这就是每个人自己的自性,自性就是寂灭性。所以说—

‘寂灭性中莫问觅’:你不要在这里头再找甚么东西,你不要再头上安头,骑驴觅驴,生出种种执著来,不要尽在这儿打妄想。

‘比来尘镜未曾磨’:这是个比喻,比喻一个镜子被尘土盖上,没有磨它。

‘今日分明须剖析’:现在你知道了,分明就是知道、明白了,明白了就要做一做,用另一种擦抹的功
夫,把尘土擦干净,尘土擦干净了,没有了,它本有的光明就会现出来,那就是剖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无念。谁无生。若实无生无不生。
唤取机关木人问。求佛施功早晚成。

‘谁无念。谁无生’:谁能没有念头呢?谁要是没有念头,谁就是无心道人。为甚么有死?就是因为有生,无生就无死。谁无念,谁无生,那一个人能没有念呢?那一个能无所生呢?你不生这个念,办得到吗?

‘若实无生无不生’:若实无生,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没有杂念了,杂念不生就全体现。你要是真能不生妄想,无不生,那就是没有不生了,就是真空里自然就有妙有,妙有里也就有真空。

‘唤取机关木人问’:唤取机关,就是说木人问机关怎么开?怎么打破机关?也就是我们怎样断无明,怎样显法性来,怎样能把烦恼制住。机关就是消息,你要是想问这个消息,木人问,就好像木头人来问似的,木人是无心的,也是无情的。

‘求佛施功早晚成’:你要真能无念无生无不生了,真能不生,那将来一定成佛。早晚成,早晚一定会成佛的。我们到无念无生的时候,那就是离佛不远了,你真能无念无生了,那就无不生了,这个生就是妙有来了。可是我们人都是执著有,不明白空理,前面说过‘觉后空空无大千’,后面还是说一切诸法空相的空,你要是明白空理,那就没有甚么对或不对,好或不好,是和非都没有了,不在形式上用功夫,所以彻法底源,远离诸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2:58 , Processed in 0.194429 second(s), 14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