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金刚三昧

[佛教文化] 大佛纵观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起天水,马上会使人想起《三国演义》中的孔明收姜维。孔明六出祁山必争天水,因为天水既是关中门户,又是连接河西乃至西域的孔道。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天水成为丝路重镇和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从而也使早期佛教的建筑形式--石窟寺在天水多有遗存。麦积山石窟位居天水各石窟之首,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

麦积山在天水东南的秦岭西麓,山不甚高,却有连绵起伏之状,林木繁茂,满目青苍。'渡陇观形胜,今为第一山'。古代这里就有'陇上林泉之冠'的美誉,现在亦被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从山下仰望麦积南崖:千寻赭壁,危若崩坠;栈道凌云,天梯明灭;壁间石窟隐现,密如蜂房;崖际檐阁凌空,户牖宛然;'西方三圣'法相庄严,现身半空。烟雨中的麦积山,宛若灵鹫仙境。造化之功和先人的鬼斧神工混化无迹,难怪《秦州府志》将'麦积烟雨'列为'秦州八景'之首。 顺着栈道攀上绝岩,跻身半空,大有凭虚御风,飘飘欲仙之感。俯瞰,草木葱茏,远山近水尽在脚下。壁间石窟或大或小,或宏丽如殿堂,或简朴如石屋。大者如133北魏'万佛洞',洞内仅交脚菩萨、阿难等大型泥塑就有二十七身,尊尊生动传神,影塑千余悬立壁上,雕有佛本生故事等内容的造像碑18块浑厚古朴,竟是一座石窟博物馆。而小者则高不盈尺,仅容佛像一尊。宏丽者如004北周宫殿式崖阁'七佛阁',面阔七间,进深八米,龛内供巨佛七尊,檐柱立'天龙八部',雕凿精工、彩绘绚丽,再现北朝文明。如005隋唐崖阁'牛儿堂',三间四柱仿木结构,正龛主佛高大肃穆,俨然帝王气度,胁侍菩萨丰满圆润,婀娜多姿,一展隋唐艺术风采。更有开凿于崖面的弥勒佛、观世音菩萨、大势至菩萨,高约数丈,秀目丰颐,依壁而立,俯瞰大千。

麦积山石窟的历代雕塑,自后秦以降,洋洋大观,所展示的艺术之美震撼人心。无论是北朝的'秀骨清像',还是丰腴圆润的隋唐作品,乃至宋代魁武威猛的力士,都刻画得形神兼备,极具个性。窃窃私语的菩萨与弟子,温婉娴淑的胁侍菩萨,微笑中透出顽皮的小沙弥,都充满了人情味和生活的情趣,映射出强烈的人文主义精神。特别是44窟的佛像,褒衣博带,衣纹如行云流水,飘逸天然。佛像慈眉善目,面含微笑,充满东方女性的善良与温柔,被称作'东方的蒙娜丽莎',充分反映出古代陇上匠师非凡的艺术创造力。而78窟古拙浑朴的佛像和87窟高鼻深目的西域僧人像,明显地是受印度犍陀罗艺术及西域艺术的影响,体现出海纳百川的文化特色。

北魏 菩萨与弟子 西魏 44窟坐佛 西魏 87窟西域僧人像
在悠长的岁月中,麦积山石窟经历了无数自然与人为的劫难,至今尚有194个洞窟、7000多尊塑像和1000多平方米的壁画留存,不能不说是中国艺术史上的奇迹。

当年,西秦时高僧玄高聚徒百余人,在麦积山宏道讲法;北周时秦州都督李允信为超度祖父亡灵,在麦积山南崖修凿云梯栈道,造佛七龛;唐肃宗干元二年秋,官居华州司功参军的杜甫弃官避乱至秦州,曾写《山寺》一诗:
野寺残僧少,山圆细路高。麝香眠石竹,鹦鹉啄春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如今,虽无梵呗之声回响山林,而野鸟山花、悬崖重阁一如昔日,名贤佳句,更为山河争光,为胜迹增色。

然而麦积山也铭刻下一段令人怅怀的凄婉故事:在043号窟内狭小幽暗的洞窟中,曾葬有一位难以瞑目的女性--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这位'美仪容','好节俭','又仁恕不为嫉妒之心'的皇后,做梦也不会想到,为了讨好咄咄逼人的柔然,文帝会逼迫自己出家为尼,为柔然公主腾出位置。她更不会想到,文帝竟然屈于柔然的压力,敕令自己自尽。为了国家的安宁,她平静地接受了这个残酷的决定,年仅31岁的她最终成为政治的牺牲品。

那漂浮在麦积山上的渺渺烟雨是乙弗氏的一腔幽怨,还是上苍的感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麦积山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辽宁省鞍山市的千山风景名胜区的北沟中心部位,坐落着一座天成稀世巨型弥勒大佛。这尊大佛的问世,吸引了中外成千上万的佛门弟子、信徒和居士。每逢初一、十五,进山朝拜者人山人海,香烟缭绕,真可谓古干朵莲花山的一大盛事。

1993年春天,原干山管理局局长关洪本亲率一帮人马到山里勘察。4月6日这天,当关洪本与考察队员向一荆棘丛生的顶峰攀登时,突然间,他的身子一摇晃,一只脚踩空。眼看就要跌下百丈悬崖,葬身于深谷之中,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身边的一位同志手疾眼快,一下子拉住了他的衣角,关洪本这才幸运躲过此难。脱险后的关洪本坐在石头上喘着粗气,他一抬头,不由得“呀”的叫了声:“前面是座大佛啊!”这一瞬间惊人的发现,引起了周围同志的赞同。随后勘察队的同志拍下了珍贵的照片,接着千山管理局便组织大队人马对大佛进行考察和挖掘。经过多方面各界人士的努力,这尊天成大佛终于降临人间。这尊大佛地处千山第二高峰五佛顶的东南方,距着名的庙宇南泉庵东南300米,海拔520米,整座大佛就是一座高耸的山峰。大佛坐高70米,肩宽46米,头高9.9米,头宽11.8米,耳长4.8米,圆圆光亮的大头高如三层楼房,长满绿苔的浓眉之下长着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其五官摆放位置适宜,比例恰到好处。大佛左手分开放在膝盖上,右手握拳,手臂压在右腿上,右胳膊上方还端坐着一尊南极寿星,从整体看去是向右倾坐的姿态。在其胸前还天然形成一只捻珠,其长短比例及位置非常神奇,迎着阳光还可以看到圆圆的珠环。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人工凿刻的直径约3米的大圆环,其凹凸部分迎着阳光从远处看去自然形成一个明暗对比强烈的光环。有人说这个光环是个“八卦图”,也有人说是个“法轮”,种种说法不一。在大佛腹部中央有一个高2米、宽1.2米的椭园型的空洞,在其边缘还长着棵小松树,从远处看去宛如一丛长毛掩盖着大佛的“肚脐眼”。在大佛的最低部还长着两只宽大的脚。在对这尊大佛的挖掘考证中,竟然发现了许多历史上有人拜祭的痕迹。在距大佛对面200米,高约70米的峭壁上有一个人工凿刻的1米宽、6米长的古拜佛台,其花岗岩台面已经风化,据地质专家鉴定,花岗岩风化到如此程度,起码要有上千年时间。在古拜佛台的下方30米处,人们还发现曾有人焚香拜祭用的瓷质供碟和近尺厚的香灰。据考古学家考证发现,挖掘出来的供碟是明清时期的瓷制品。由此可见,大佛早在明清时期或者明清之前就已被高僧所识,并供奉膜拜。1993年3月19日,千山管理局曾接到盘锦卫校高级讲师张柳春的一封信。他在信中说,民国时期一个叫于文波的人曾在千山出家,那时曾有人指点,让于文波去拜祭大佛……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在民国时期一些出家人就知道弥勒大佛。

干山成为佛,至今大约有近千年的历史,为什么至今才被发现?既然明清时期就有人拜祭过大佛,为什么在千山的文献中没有文字记载?有人对此的解释是:宗教的本身就是保守的,况且即使个别高僧、道士发现了大佛,他们也把大佛视为是上天赐给他们本人的佛。加之古时常有虎豹出没,无人敢到大佛附近拜祭,所以没有记载,人们也就把大佛忘记了。不管这种解释正确与否,究竟为什么千山的出家人不把大佛的事公开,仍然是人们心头的一个谜。

千山大佛开光庆典时出现的奇特景观,无疑使这尊大佛增加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致使大佛区的游人络驿不绝。往日门可罗雀的南泉庵这一休养静地,现已是车水马龙。即使时至深秋,干山景区内诸山满目萧然,但干山大佛对面的拜佛台上仍然香风飘逸,青烟缕缕……据佛学家和佛教大师讲,千山乃是弥勒的道场。至此,千山盛况空前,海内外各界为之震惊。哲学界、佛学界论证认为,千山大佛的发现,对北方乃至中国佛教界都有重大的影响,这预示着干山将成为中国第五大佛教盛地。千山大佛问世以来,受到了各界人士的关注。福建省福州市永泉寺方丈道长乙法师听到千山弥勒大佛出世的消息后,特地远涉几千里到千山观拜弥勒大佛。观拜后他十分深切地说子“干山大佛比乐山大佛更有价值。因为这是天成大佛,是大自然赐给人类的瑰宝,这是尊真佛。”全国政协副主席、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老先生得知千山大佛后,挥笔题写了“干山弥勒大佛”六个金光大字。全国佛协教务长白光法师以及辽宁省原政协副主席林声也为千山大佛挥笔题了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千山弥勒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在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五莲山风景区内,一座高28米、宽16米的巨型佛像吸引着国内外游客的目光。这座佛像是由上海佛像雕塑中心投资120多万元,依托山体自然形貌,在不破坏山体自然景观的前提下,历时2年时间精雕而成的。

五莲山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鸟道边横有大石刻"向上大接引佛",极为醒目,由山道攀上"礼佛檀"即见高达八米多的"阿弥陀佛"石雕,法相庄严,衣纹系带细微形真,被誉为"吴中第一佛"。据专家考证与天池山接引佛风格相似,同为元代文物。

"大接引佛"依山就势,取整块石岩刻凿,刻画精致,耳大脸方,体魄浑厚,法相端庄慈和。史志有载:"元至正德间,花山、天池佛事最为鼎盛。原有佛阁以长方石叠筑成,凭驻佛阁,花山全景,尽收眼底,煞是壮观。于阁击掌或高呼,其声迂回群山。"据记载,此阁由枫桥艺人王义隆在嘉庆年(公元1796-1820年)所建,王因患臌疾,一夕梦大佛相助而愈,即建阁感达佛菩萨;在咸丰、同治年间因兵乱而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花山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摩崖大佛及石刻位于河南省浚县城内大伾山东部的天宁寺院内及其附近。摩崖大佛开凿于十六国后赵时期,距今1600余年。

摩崖大佛依山而凿,面向黄河,通高21.33米。大佛为坐式弥勒大佛像,左手扶膝,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的意思)。摩崖大佛附近,现存历代摩崖石刻三百多块,包括北魏石兽,唐代“大山铭”、千佛洞石窟、王阳明的《大任山诗》等。

摩崖大佛及石刻大体保存了南北朝时期原样的大佛像,同时也保存了北魏到明代大量珍贵的石刻、碑铭和石窟,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大伾山摩崖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尔岩大佛位于威远县东联镇境内,为唐代摩崖造像。大佛身高11.82米,系省内最大的弥陀接引佛。大佛身披架裟,袒胸裸肘,腰系宽大褶裙,左手托舍利于胸前,右手长垂,倚北面南站立于莲台之上。佛像方正丰硕,两耳垂肩,慈眉善目,庄严古朴。

大佛左侧有四座摩崖佛龛,造型精美。佛像均身高两尺余,清巧大方。佛龛之下有山泉涌出,终年不断,水质清澈透明,口味甘醇,大佛下方新建有大雄宝殿,殿内刻有观音菩萨、文殊菩萨以及普贤菩萨等佛像均金光闪炼,富丽堂皇。每逢庙会,游人络绎不绝。佛尔岩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县佛教活动点。来往交通十分便捷,威远县城每天有公共汽车直通佛尔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5-19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乐山大佛位于乐山市城东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合处,北距成都160余公里,是依凌云山栖霞峰临江峭壁凿造的一尊弥勒坐像,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称,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

大佛体态匀称,神势肃穆,依山凿成,临江危坐。

大佛头与山齐,足踏大江,双手抚膝,它的脚背上还可围坐百余人,是一尊真正的巨人。

前几年,有游客发现乐山大佛背后的山像睡佛,乐山大佛正好建在睡佛的心胸之处,寓意更加深刻。

乐山大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19 07:53 , Processed in 0.22751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