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至善佛缘

[佛教文化] 【拜赏祥图】台北故宮文物大觀—佛教法器、供器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粉彩瓷藏式塔形龛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701AD~1800AD

文物描述:藏式塔,分段燒成後粘合。寶瓶頂,朱地描金寶蓋;塔身以綠地粉彩番蓮爲主紋,並繪獸面與璎珞紋;須彌方座,飾紫紅地番蓮。藏式瓷塔,是宮內或賞賜蒙、藏廟宇常見的供物,幹隆時景德鎮窯廟燒造甚夥,塔內置一銅白度母象,額間、手心有眼,豐胸,細腰,呈左足盤屈的半舒式;一手執花,一手結施願印;佛像底刻十字杵花紋。

主體質地: 陶瓷

文物尺寸:高:43.1cm 長:18.8cm 寬:18.8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嘎布拉供碗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701AD~1800AD

文物描述:顱骨碗,鑲銀鍍金、嵌松石珊瑚邊飾。碗內紅地彩繪,口緣描金書然劄體藏式梵文經咒一周;中央爲雙修財神像:主尊三眼、戴五葉冠、左手胸前捧銀鼠、右手持十字金剛钺杖;擁抱佛母,佛母右足斜立、左足繞主尊腰上、右手托寶罐。二尊皆赤身披金璎絡衣,站蓮座上,座前並供象牙、如意珠、方勝等諸寶。背光作卷草圖案。

文物尺寸: 長:18.3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多穆壺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644AD~1911AD

文物描述:圓筒狀器身,口如五葉僧帽狀高起,器腹束以二道刻花箍環,器口緣及底緣亦一並加飾刻花箍,並皆鑲嵌松石、珊瑚、青金石、車渠等半寶石。把手處釘直條狀壓梁以固定器身與箍環,並以活環連接薄板敲成的器蓋;又嵌方形龍紋扣,連接銀煉與二雕鑄八吉祥紋之鍍金圓球,使成把手。具龍首曲流。全壺的造型正是〔大清典會〕所載用以賞賜的「茶筒」。

文物尺寸: 高:55.7cm深:40.5cm徑:14.2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金嵌松石盒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清朝

公元紀年: 1701AD~1800AD

文物描述:罩式盒。盒蓋滿嵌松綠石,切割工整致密;蓋頂有垂珠式鈕。盒帶木座及玻璃罩;木座折腰,雕仰覆蓮瓣;透明玻璃罩,帶紅色頂鈕。制作工細,原應是盛放舍利或聖物以供禮拜的容器。

文物尺寸: 高:4.9cm 徑:3.9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麡青瓷僧帽壺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644AD~1911AD

年號: 幹隆

文物描述:僧帽壺形,園腹,圈足,蓋及把有系穿,口有傷缺。蓋緣、足緣露白胎外,器裏外均滿施霁青釉。釉色光豔,爲幹隆朝仿明初僧帽壺的精致作品。

主體質地: 陶瓷

文物尺寸:寬:19.1cm 高:19.5cm 徑:7.2cm

款識:

【語言】漢文

【技法】寫款

底「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釉下藍書篆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隆窯綠地描金八寶贲巴瓶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736-1795AD

年號: 乾隆

紋識描述:此件作品的裝飾極盡華麗精致,無論龍首、卷枝、蕉葉紋、纏枝番蓮花、蓮托八吉祥等,皆逐次剔除底層的瓷土,以使圖形整個浮凸于器表細觀之,舉凡枝葉的翻轉、花瓣的層次以及龍頸的鱗片等,無不細微的交待出來。

文物描述:贲巴壺用以盛裝淨水,亦爲藏傳佛教的供器之一。特別的底層施綠釉、圖案上金彩,金彩在綠釉的襯托下格外鮮明,産生彷如銀器鎏金的裝飾效果。底印六字篆款。

主體質地: 陶瓷

文物尺寸: 高:19.5cm 徑:9.6cm

款識: 【位置】外底

【語言】漢文

【技法】刻款

大清乾隆年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剔紅七佛缽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701AD~1800AD

文物描述:剔紅漆斂口缽及蓮花座,漆面爲紅色,底漆墨綠色。缽外壁剔雕七個佛像,並雕其名稱及谒語。案,乾隆四十二年(1777)作「禦制七佛碑記」,言其從西藏班禅額爾德尼處得到七佛唐卡畫軸,最初乾隆不識此七佛,詢之章嘉國師,乃于藏經、漢經內一一考得其源,知七佛屍佛、屍棄佛、毗舍浮佛、拘留孫佛、拘那含牟尼佛、迦葉佛、釋迦牟尼佛,並得悉每佛之父母、二神足、二侍者的名稱,及每佛的種族及住地;其後並建七佛塔及碑,碑存今北海五龍亭北。

文物尺寸: 最高:18.7cm 徑:12.6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銅鍍金寶蓋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清朝

公元紀年: 1701AD~1800AD

文物描述:佛寂滅之初,尚無造像膜拜的風氣,信徒常以符號作爲佛的象征物,法輪、鹿、塔,及八吉祥等符號皆然。寶蓋爲佛家八吉祥之一,原是遮蔽日光雨水的用物,古代帝王高僧出行也常有侍者撐寶蓋侍候,是儀仗用物,也是佛祖生前尊貴崇高地位的象征,並被引申爲佛法張馳自如,遍覆衆生。

主體質地: 鎏金銅

文物尺寸: 寬:10.5cm 長:49.2c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銅鍍金嵌白玉及填琺琅八吉祥(其一)

31.jpg

【清朝】

文物朝代: 清朝

公元紀年: 1701AD~1800AD

文物描述:寶輪、寶螺、勝利幢、傘蓋、蓮花、寶瓶、雙魚、吉祥結等佛家八吉祥,系由整塊白玉逐一雕刻而成,每件寶物外並雕有飛揚纏繞之飄帶

文物尺寸: 寬:14.6cm 高:46.6cm

色彩: 泥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器,是佛教中齋時所用的祭器、樂器、服飾等之統稱。
   

佛教在唐代傳入西藏,後因元人的笃信宗教,使西藏佛教更盛,並衍傳至中原。明代初葉,賜諸法王以紅色袈裟,故人稱此時爲西藏佛教爲紅教,其後,紅教教規逐漸松弛,而有吞刀吐火的情事,而宗喀巴(明永樂十五年生)發願改革,改著黃衣、黃帽,于是開祖黃教。
   

宗喀巴二大弟子 — 達LAI與班禅使黃教大盛于西藏,二人不但爲西藏宗教領袖,亦爲當地政治領袖。達LAI與班禅並藉「呼畢勒罕」轉世救人,而世代相傳。
   

清朝平定蒙古、新疆與西藏,知喇嘛教在當地的勢力,于是竭力提倡,京師之地既建喇嘛寺廟,宮廷中亦設佛殿。宮中所藏法器,質精工致,一部分爲當時達LAI與班禅所進貢,或用兵邊疆所得,一部分爲宮內仿制者。
   

蒙藏喇嘛教法器中,崇尚以人頭骨做法器,系選大喇嘛或高貴的人死後的頭蓋骨制成,梵語稱嘎布拉,甚爲尊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1 07:33 , Processed in 0.335291 second(s), 17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