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相逢一笑

【打赌】如果能看完本文,您将提升一个层次! 宗萨钦哲仁波切开示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问:何为无我?
  答:就像我前面说的那样,佛教认为,你所认为的样子并不是那个事情本来的样子。你是怎么样看你自己呢?我们有某些定义,最常用的,比如名字。你的名字叫做“吉米”,你就会认为“吉米”就是“我”,如果有人说“吉米”不好,那个被叫做“吉米”的人就会觉得受到伤害;如果有人说“吉米”好,那个被叫做“吉米”的人就会觉得很高兴。再如地位,地位就是你认为自己如何如何。比如你是一个翻译,要是人家说你翻译得很糟,你就会觉得不舒服;要是人家说你翻译得不错,就算实际上并不怎么样,你也会感觉良好。这种情况会变得越来越粗,比如今天要打蓝领带,要穿白衬衫,然后发型要怎么样,以至于每一件事。这一切都是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子的。但是,如果你坐下来想想,这些真的是你自己吗?不是。如果这些真的就是你,如果“吉米”真的就是你的话,你就不必经过很多很多的困难来证实你是“吉米”。前面我讲过章喇嘛的例子,我们为什么需要朋友呢?因为我们试图证明自己是某人以获得安全感,越多朋友越好。为什么你需要安全感?因为你没有安全感,就算有一千个朋友你都觉得不够,一百万个也不够,你的地位越高你就越想往上爬,这一切都是因为不安全感。为什么会有不安全感?因为在潜意识里你知道你并不是你所想的那样。为什么我经常用潜意识这个词呢?因为我们绝大部分时候都被第十代、第十一代的妄想占据住了。如果自我的幻象不会给你惹什么麻烦的话倒也罢了,但问题是自我的幻象给我们惹了许许多多的麻烦,所以佛教告诉你,让我们来面对我们自己,好好地看一下,你就会发现你自己里面什么都没有,但跟你讲“什么都没有”又可能不太好,所以佛教有时候会换一种更聪明的说法,说你里面具备了一个很美的东西,叫做“佛性”。上面的问题可以跟现在这个关于佛性的问题连在一起,提问的人对前面举的一个例子不太满意,我了解这一点。我常常说,佛性是无法直接描述给你的,但是我们可以描述一下无明消失的状态。我告诉你说,这个杯子是空的,这时我们谈的是空,但你不认为我们仍在谈某个东西吗?就和谈牛奶或糖一样,因为我们谈的空是代表某个东西不在时的状态,牛奶什么的不在杯子里,所以我们说杯子是空的。佛性也是这样,我们可以谈的是染污不在时的状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支,怎样维持终身的修行。

这一支可以提醒像我这样的人 ――身为出家人、喇嘛、仁波切或自认为修行者的人很多东西,因为像我这样的人是以佛法为生的,其实我们应该为佛法而活才对,但是现在这种靠佛法来维持生计的疾病传播得越来越广了。对大部分人来说,所谓“修行佛法”只不过是丰富我们生活的诸多方式之一,我们不会去谈“出离”之类的事情,我们只想把“修行佛法”作为一种精神生活充实到日常生活中去。有一个问题经常被提到:我们如何才能把日常生活和佛法放到一起?我想在你开口问这个问题之前,问这个问题的动机本身就有点问题,因为你早就认为生活和佛法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了。但是我不能责怪各位持此观念,因为许多老师和各种文化都在制造这种鸿沟,比如我穿的这身衣服,很多人认为只有出家人才能修行佛法,这样立刻就建立起一道藩篱:你,一个普通人、一个在家人,就不能修行佛法。当然,文化也有可取之处,如果不借助文化的力量,你就无法介绍佛法。



谈修心第四支的第一步,先看看你是谁。我们的理论基础是你并不是你所认为的那个样子。举例来说,你是一个学生,你有父母、老师,等等,现在你的身份就是学生,学生是你的职业,对“学生”这个角色就自然发展出相应的期望,这些期望来自你的老师、父母,而你对他们也同样抱有期望,这些彼此的期望会制造出某种形态。唯一能把佛法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就是去仔细地考察你每天乃至每分钟的生活是怎么过的。小孩的期望可能是大人替他洗澡,但你是某人的小孩并不意味着你的父母必须给予你很多很多的关注。当你被关注的时候,你就很高兴;当你被忽视的时候,你就觉得很受伤,你的快乐与否是和别人是否关注你联系在一起的。而当别人过分关注你的时候,你又出问题了,你会觉得对方占有欲太强,这时你就希望独处,想要跑开,也许你真的跑开去独处,对方也很配合地给你一点时间,但是对方给你的时间和自由如果超过了你的期望,你又觉得受到伤害,好像被抛弃了。这真够复杂的。



我也许应该把别人问我的问题全部录下来。有些太太先生来找我,他们说:“我先生(太太)完全不在意我!”我说:“那你希望他(她)怎么样来在意你呢?他(她)没有给你饭吃、没有给你衣服穿吗?”通常的回答都表示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但是“我喜欢种花,每次我在花园里种花的时候,他(她)都想不到来帮我”,或者“我喜欢听的某段音乐他(她)却无法忍受,从房间里跑出去”,或者“在我看书的时候,他(她)就嘲讽那本书的作者”,我回答说,这不就是给你的关注吗?当然,这是一种反面的关注。另一些人则跑来说对方太注意自己了,“他(她)总是想知道我打电话给谁”,或者“我晚上八点前还没到家的话,他(她)就开始胡思乱想”。当我要帮助人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真的不知道如何去定义对错,因为这要看不同的环境。


  你的经验随时在改变,今天你觉得不错的经验,到了明天就未必了,这种情况屡见不鲜。当你和朋友、客户、敌人或陌生人谈话的时候,如果你能给真相留点空间,或者意识到对方是占有欲太强还是漠不关心实际上取决于你自己的定义的话,那就是修心。这比你念一大堆咒要好太多了,我对此深信不疑,因为它能真正地使你的心得到平衡。


  当情况发生的时候,永远要试着从另一个角度去看,一个人应该像一个摄影师那样,总是在寻找不同的角度。我们的概念就像摄影机,当你给一个漂亮的人照相的时候,你是那么地专注于这个漂亮的人,以至于完全忽视了背景中还有某个难看的东西,直到照片冲印出来的时候才发现这点。同样的事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当我们刷牙、上厕所、开车的时候,我们就忽略掉周边的环境,无论是丑的还是美的;当某人向我们发怒的时候,我们只感受到他的怒气,而在那个环境里实际上也有一些美的东西。同样,当我们碰到美好的事物时,就忽略掉并存一处的那些不顺意的情况,结果后者就成为使我们追悔的原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你的生活,这就是把佛法和生活结合在一起的办法。



是的,念咒能带来很大的角度转换,但是这个转换角度的方法差不多被用滥了,所以它不再是另外的角度,而成了一个没有什么不同的、陈旧的角度,不过你不该因此而丢开你答应上师要念的咒,否则我就等于造了很多恶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五支,阿底峡尊者说,修心要达到什么程度呢?你的心要变得非常有技巧、有办法,即使有一些干扰你的事情发生,你的心仍能保持在正法上。各种干扰必定会出现,你不用出去找,它常常不请自来。真正的干扰总是来自你没有预期的地方,只有这种干扰才是好的干扰。举例来说,你从未料到干扰会来自你的老师,不是吗?实际上你的老师可能是最主要的干扰。



你需要知道的是你的修心是有效的,我并不要求你达到完全不受干扰那么高的程度,我倒希望你会被干扰,如果此刻你不会被干扰的话,那可不是一个好消息,那表示你还糊里糊涂的。干扰就像一个贼,如果你不知道贼已经来了你家偷了东西,那是怎么回事呢?那说明你在睡觉,或者在看电视,总之,做着使你无法觉知到贼的事。目前我并不要求你变得非常强有力以至于贼根本没法进来,你在精神上还没有富裕到可以为你的家建围墙、请警卫的地步,我希望你做的仅仅是在贼来的时候知道他做了些什么,你现在还没有能力对付他,但只要你能察觉,就够好了。看着这个贼,他长什么样,有多高,胖还是瘦,有什么特征,比如痣或小胡子,然后向你的上师报告,这样的话抓贼就很容易了。



修心的这一支并不是要求你努力做到不受干扰,而是要求你努力去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干扰你就行了。实际上这样做也蛮好玩的。假设你家里遭窃了,你真想看看那个贼是什么样子的,于是你假装睡着了,或者假装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在整个过程中那个贼都以为你不知道他在干什么,但实际上你在很警觉地观察他,这里面乐趣多多。你现在就可以这样做,让一些东西来干扰你以便你了解它。



那接下来该做什么呢?当你真正知道是什么东西在干扰你的时候,你应该跟你的好友或老师谈论它,但不必去找答案来告诉你该怎么办,只要谈论那个干扰本身,当你这么做的时候,你就能加深你对这个干扰的了解,你会变得真的很聪明。现在这个干扰也知道你已经知道它了,它会换一个角度再来,这次也许从屋顶来,或者从上师来、从金刚持本身来,用各种各样的伪装出现,这时你遇到了又一个挑战。其实我的要求很简单,照传统来说,我应该让你修这个法、那个法,然后你就可以不受干扰,但是我没有这样讲,我讲的是,训练你的心去认出干扰你的是什么,就这样。



给你们一些相关的提示,一些关于干扰的资讯,其中最重要的一项是干扰会在何时出现。当你非常快乐的时候,当你非常不快乐的时候,当你非常惊讶的时候,当你不期望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当你期望的事情发生的时候,干扰就来了。为什么?因为当你特别兴奋的时候,你对存在的觉知就变得非常微弱;当你情绪低落的时候,你对自己的觉知也降低了,这正是干扰可以偷偷跑进来的时候。无论听到好消息或坏消息,你都得非常小心。以上是第五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第六支,修心的誓言。

这里我们谈一点关于戒律的问题。戒律是非常重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是戒律。举例来说,我要求某个学生,我私下告诉你的事情不要跟别人讲,你答应了,一秒钟之后,我对每个人都讲了告诉过你的那件事,这些人知道你先见到老师,你一定听到些什么,但你不能想,反正老师自己都讲出去了,我还保什么密呢?许多佛教的戒律都是这一类的。



这种事在台湾发生过很多次了:我告诉我的朋友,不要把密宗里面的双身像给别人看,但他们没有照做。我理解这是为什么,因为他们想:“同样的双身像到处都是,我何必还要当个秘密隐藏起来呢?”但是重点不在这儿,问题是你需要遵守规则,至于别人是否知道这个本尊的样子则是另外一回事,要遵守规则的人是你,你需要相应的规则来护持你对这个法门的珍视。举例来说,你有一个老师,他跟你讲了慈悲的教授,然后要求你不要跟任何人讲这个教授,哪怕是佛陀,当你从他的房间出来的时候,恰好看见面前站着一个佛陀,甚至站着的就是你修了多年的本尊,他很强硬地要求你告诉他,你的老师跟你讲了什么,你又答应了什么,就算在这种情况下也不该说出来。这是戒律的一种特殊形式。



这里要讲几条戒律。第一条戒律是,经常改变你的行为,但要保持纯真。你可以表现出慈悲、温和甚至傲慢,但是在这些行为的背后你必须很纯真地保持你的本性,你的本性就是第四支里讲的,你对事情的弹性的认知,你知道任何一件事情都是可以从你自己这个方向去改变的,保持这种认知,你的行为就会成为帮助众生的方便法门。这些戒律是基础、很容易做到的,不像那些你每天必须要做的功课。另一条戒律是不要去谈论别人的短处,因为这样会增长你的自我,应该经常去发现别人的长处,以便减少你的自我。还有一条戒律是对粗重的烦恼要有强力的对治。比如你现在有嫉妒的烦恼,一般来说我们的自尊不愿承认我们有烦恼,这时你应该承认自己在嫉妒,而且出于某个很蠢的理由,不要去保卫你的自尊。阿底峡尊者为我们考虑得很周到,他说不要食用有毒或被污染的东西,在现代来说,也包括所谓的垃圾食品。如果遇到会增强你的报复心的情况,一定要非常小心地把你的报复的意念降低,尽可能不要发展出口业和身业去伤害别人。另外,对结果不要有执着或期望,不管你修什么法,都不要期望有魔术般的结果出现。这些戒律都是简单易行的,它们会帮助你在修心的路上走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2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现在讲第七支,有几条修心的纲要。



一条是学习难点,这跟第五支很像,认出干扰我们的情绪就是一个难点。当你产生某种情绪的时候,你要认出它、知道它,但不必急着除掉它,只要告诉自己:这是愤怒或某种情绪。如果你做不到这点,情绪的干扰就会在你不注意的情况下继续发展,这使降伏它变得更不容易。一旦情绪完全占据了我们,要切断烦恼的相续就会非常困难。一开始,你要努力认出烦恼,当然,这还不足以制止它,然后用前面讲的戒律来规范自己,再尽量减少产生这种烦恼的因和缘,并且增加对治这种烦恼的因和缘,比如早先讲的虔诚、慈悲等等。



除此之外,你还得改善修心的环境,如经常亲近善友、多读能帮助我们修心的书。还有一些不可减弱的事:对精神上的友伴的尊重和了解不可减弱,因为一切大乘的品质都是由此产生的;对于修心的热忱不可减弱;对修心之道的观察不可减弱。总之,做任何事情的时候都要把身口意三者完全投入。



这是一个简短的对修心七支的介绍。



我以前用大圆满这类很高的教法娱乐过大家几次,讲那些东西总是很有乐趣,因为它能满足你喜好理论的心,但是我一直觉得这样做是在浪费时间,对我们实际的帮助不大,几年下来,我们身上的问题还是同样的那些,因为我们的心没有被训练过。这次我试图不要太理论化,希望对你们的实修有一些帮助。只是跟各位这样讲讲就已经使我意识到自己平时有多少情绪上的问题和精神上的落后,但这并未令我绝望,因为一个人的心是可以被训练的,我很高兴大家选了这个题目。


  在西藏,噶当派以拥有众多的实修者而闻名。如果你有时间的话,希望你能思考一下修心七支(指阿底峡尊者的原著)的内容,但是,就像我一再说的那样,你不要期望里面有什么精神大餐供你享用。有一本记录顶果钦哲仁波切教授的书在法国出版,在我印象中这本书也有中文版,内容属于一般大乘,也非常好。就算你没有时间去看修心七支法要的原著,你这次做的笔记也会很有帮助。



每当我听到别人要求我给他一个新的咒、一本新的法本或一个新的灌顶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个人对修心这件事不太热衷,因为他想依靠一个外在的力量。记得刚开始我讲过治疗和预防吗?现在修金刚乘有点像吃药治病,我并不是说这样不好,这样很好,你如果需要治疗,那你就应该去治疗,但我要讲的是,预防疾病也许是个更好的办法。医生没法替你预防,只有你自己能做这件事,你吃什么样的食物,什么样的环境不应该去,你如果不这样做,你的生活就会在疾病和治疗之间轮回,用不了多久,你对金刚乘的尊敬和信任就失掉了。



再回答几个问题就结束。这回我希望把功德回向给我在台湾的学生,是他们促成了这次开示法会。



问:何为分别?如何能够不分别?

答:分别就是有区别、有不同、有“两个”,甚至当你说“只有一个”的时候也是分别。不分别就是超越这一切。



问:如果只怪状况,不怪自己,会不会导致一个人不会反省自己的行为?

答:不会,因为状况多半也是你自己制造出来的,所以还是“你”。



问:如何下决心去改变不好的习惯?

答:有很多方法,比如养成另一个习惯,新的习惯和旧的习惯相反;或者和旧的习惯相似,但不如旧的习惯那么坏。



问:如何用清净的见地去看周遭的人和事物?

答:减少你的判断和比较。



还有些问题没有答,有很多问题问得非常好。我很抱歉没有花很多时间在回答问题上,因为我觉得这次教授本身很重要。其实多半问题的答案你自己慢慢就能找到,你不妨把每天遇到的教法或烦恼上的问题记录下来,一个星期之后,你回头看早先的问题,其中一些已经有答案了。以我的经验,问答实际上解决不了什么问题。


  现在也许有人想要上来接受我的加持了,但我认为,如果我们这次讲的修心七支不能给你一点加持力的话,我这双血肉做成的手也帮不上你什么忙。我会祈祷你在修心的道路上有所成就,你知道么,这就是我的修心,为你祈祷是我修心的方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师兄总能找到好文,感恩那!赞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1-1 22: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8 1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4-10-17 12:34 , Processed in 0.16566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