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至善佛缘

[佛教文化] 无畏布施:“人间佛教”的虚云模式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结  语

虽然“无畏布施”在名义上是佛教的三种布施之一,佛教界并不陌生;

虽然我在上面已为“无畏布施”作了很多辩护并力图将“无畏布施”纳入现行的“人间佛教”体系以使后者能更加完善,并且我还煞费苦心地请出大名鼎鼎的虚云和尚来为我的观点作加持,

但是,我估计有的人可能还会认为僧人涉足人间行“无畏布施”乃是不务正业,乃是干涉了不该干涉的世间事务。

为了有效地消除这些人的顾虑,我想再请观世音菩萨来给“人间佛教”的“无畏布施”作加持,因为在我们中国佛教的信仰体系中,观世音菩萨是知名度最高、影响力最大从而受供奉也是最广的,这一点恐怕连释迦牟尼佛和阿弥陀佛都望尘莫及。

“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她的佛教职责就是向人间行“无畏布施”,救人间的“苦”救人间的“难”①,“观音菩萨是寻声救苦,哪里有深陷苦厄众生的呼救,哪里就有观音菩萨慈悲救护的眼手”③,“千手千眼”救“千苦千难”,正因如此,所以观世音菩萨遂得了个“施无畏者”的称号。

《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说:“是观世音菩萨摩诃萨,于怖畏急难之中,能施无畏,是故此娑婆世界,皆号之为施无畏者。”

所谓“娑婆世界”,就是指我们人间。我们人间皆称观世音菩萨为“施无畏者”,“观音有施无畏者之别号,故略云观音无畏”③,这个“观音无畏”有“十四种无畏力”以救人间的苦难从而也就相应地有“十四种无畏功德”④,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观音无畏”即观世音菩萨就是“人间佛教”“无畏布施”的化身。

实际上,我们看一些佛教造像,佛常常向人展示“施无畏印”④,这表明佛也在作“无畏布施”。既然佛菩萨都在作“无畏布施”,既然观世音菩萨“施无畏”为人间作“无畏布施”有十四种功德,那么,我们每一个僧人也都应该为人间作“无畏布施”,并且这些“无畏布施”毫无疑问同样也是会有功德的。

另外,若再用我们世俗的眼光来看,那么僧人对人间的“无畏布施”实质上就是“他人有困难,我就去帮忙”的“雷锋精神”。学雷锋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应该热烈欢迎才对呀!

可以说,虚云和尚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佛门雷锋”,他凭自己的社会声望并用佛教特有的方式帮助世人解决各种各样的困难,小至个人大至国家,有求必应,不计个人得失。

我们的“人间佛教”如果在已有“法布施”和“财布施”的基础上再能推动僧人象虚云和尚那样积极从事“无畏布施”,那么就功德圆满了。

大家切莫以为僧人作“无畏布施”是“狗逮耗子多管闲事”,实际上僧人解决世间事务有时比世人自己都更加有效,而且这样做还可以改善僧人在世人眼中的形象。

最后,我想说,如果我们不是把“无畏布施”的外延看得太狭窄,那么象僧人参与环境能保护以及为国家、为人民举办各种各样的祈福法会也应该算是“人间佛教”的“无畏布施”,

比如,抗战期间的“民国三十一年冬,政府主席暨各长官,发起启建护国息灾大悲法会于重庆,特派代表屈映光、张子廉来粤邀请(虚)云公赴渝,主持法会。

十一月六日,由奥启程,经湘桂黔,以达重庆,于兹云寺及华岩寺,分建法会四十九天,至三十二年一月二十六日圆满,返粤。”②

当然,在很多情况下,僧人参与环境保护是 “无畏布施”和“财布施”的结合,而僧人为国家、为人民举办各种各样的祈福法会则是“无畏布施”和“法布施”的结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1 20:25 | 显示全部楼层
①牛延锋《净土宗与社会的和谐》,载《杭州佛教》2008年第4期,第43页。

②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12版,上册,第860页中。

②牛延锋《净土宗与社会的和谐》,载《杭州佛教》2008年第4期,第43页。

①http://www.dizang.org/fjtj/rsfj/p17.htm

②一切“无畏布施”都应该是非职业的活动,比如自愿上前线杀敌,属于“无畏布施”,而职业军人上前线就不应该是“无畏布施”;志愿者照顾病人属于“无畏布施”,而护士照顾病人就不应该是“无畏布施”。

③《玉佛寺将设千万大学生创业基金》,2009年1月24日,http://fo.ifeng.com/fjcishan/200901/0124_50_52975.shtml。

①石志菊《难忍能忍的白隐禅师》,载《正觉》2008年第6期,第62—63页。

②同上,第63页。

③参见惟升《虚云老和尚的足迹》,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253页。

①参见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一册《追思录》下,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10月版,弟343—45页。

①参见惟升《虚云老和尚的足迹》,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年12月版,第135—36页。

②同上,第235—236页。

①关于“人间佛教”的起源,学界有不同的看法(参见李明友《太虚及其有间佛教》,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年12月版,第45-46页),但直到今天为止的现实的“人间佛教”事实上一直都是按着太虚大师所设计的框架来发展的,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说“人间佛教”乃导源于太虚大师。

② 中国近代由太虚大师倡导的佛教慈善事业,除了与“庙产兴学”风潮的刺激有关外,还与当时在中国活动的基督教的影响有关,因为基督教是非常热衷于做慈善事业并以此作为其传教手段的。参见陈坚《从榜样到边缘——“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中的地位变迁》,载《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23页。

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人出去下山化缘。走着走着到了河边,这个小和尚因为刚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看着他师父,一看那有个姑娘要过河,他师父就过去问她,说姑娘你想过河呀,那你过来我把你背过去吧,就背过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结舌看着,然后背过去就放下了,姑娘谢谢老和尚,他师父领着他接着走。这个小和尚也不敢问,说我师父怎么这样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觉得太憋得慌了,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他师父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参见《老和尚背姑娘过河》,2007年8月10日,http://blog.macd.cn/95406/viewspace-12928

①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下册,第2862页中。

①《解读一代大师的生平事迹:少林CEO释永信》,参见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83569.html

①参见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十一册《追思录》下,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10月版,第379页。

②同上,第376页。

① 观世音菩萨究竟能救什么样的人间苦难呢?《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举例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另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分十四个方面来列举观世音菩萨所能救的人间苦难,曰:“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③ 净因《宗教与艺术漫谈》,载吴为山、传义主编《中国佛教艺术》(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4页。

③丁福保《佛学大辞典》,上海书店出版社,1995年12月版,下册,第2985页中。

④《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

④ 此印的姿势是这样的:右手前臂弯曲,略成直角,手旋向外,开掌,手指向上伸直。1986年,四川乐山西湖塘出土的“施无畏陶俑”告诉我们,在汉代的时候,我国的佛教造像中就有作“施无畏印”的陶俑佛像了(参见吴焯《四川早期佛教遗物及其年代与传播途径的考察》,载《文物》1992年第11期),这表明,在佛教初传中国的汉代,民众就认为佛菩萨又能够作“无畏布施”,因而也就对佛教有“施无畏”的要求了。

② 《参见净慧主编《虚云和尚全集》,第二册《开示》,河北禅学研究所2008年10月版,第8页。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http://www.foyuan.net/article-130130-1.htm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 20: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0-1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3 03:59 , Processed in 1.198176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