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 中国近代由太虚大师倡导的佛教慈善事业,除了与“庙产兴学”风潮的刺激有关外,还与当时在中国活动的基督教的影响有关,因为基督教是非常热衷于做慈善事业并以此作为其传教手段的。参见陈坚《从榜样到边缘——“佛教范式”在中国宗教中的地位变迁》,载《世界宗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23页。
③ 这个故事是这样的:“一个小和尚一个老和尚,两个人出去下山化缘。走着走着到了河边,这个小和尚因为刚入道,什么事情都必恭必敬看着他师父,一看那有个姑娘要过河,他师父就过去问她,说姑娘你想过河呀,那你过来我把你背过去吧,就背过去了。小和尚就瞠目结舌看着,然后背过去就放下了,姑娘谢谢老和尚,他师父领着他接着走。这个小和尚也不敢问,说我师父怎么这样呢,走啊走啊走了20里地,觉得太憋得慌了,终于就问了,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么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他师父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把她放下了,你背了她20里地还没放下”参见《老和尚背姑娘过河》,2007年8月10日,http://blog.macd.cn/95406/viewspace-12928
① 观世音菩萨究竟能救什么样的人间苦难呢?《法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举例说:“若有无量百千万亿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即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持是观世音菩萨名者,设入大火,火不能烧,由是菩萨威神力故。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为求金、银、琉璃、砗磲、玛瑙、珊瑚、琥珀、真珠、等宝,入于大海,假使黑风吹其船舫、飘堕罗刹鬼国,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人等,皆得解脱罗刹之难。以是因缘,名观世音。若复有人、临当被害,称观世音菩萨名者,彼所执刀杖、寻段段坏,而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夜叉、罗刹,欲来恼人,闻其称观世音菩萨名者,是诸恶鬼、尚不能以恶眼视之,况复加害。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称其名故,即得解脱。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瞋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瞋。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另外,《楞严经·观世音菩萨圆通章》分十四个方面来列举观世音菩萨所能救的人间苦难,曰:“一者,由我不自观音以观观者。令彼十方苦恼众生,观其音声,即得解脱。二者,知见旋复。令诸众生,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三者,观听旋复。令诸众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四者,断灭妄想。心无杀害。令诸众生,入诸鬼国,鬼不能害。五者,熏闻成闻,六根销复,同于声听。能令众生,临当被害,刀段段坏。使其兵戈,犹如割水,亦如吹光,性无摇动。六者,闻熏精明,明遍法界,则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众生,药叉、罗刹、鸠盘茶鬼、及毗舍遮、富单那等。虽近其傍。目不能视。七者,音性圆销,观听返入,离诸尘妄,能令众生,禁系枷锁,所不能着。八者,灭音圆闻,遍生慈力。能令众生,经过险路,贼不能劫。九者,熏闻离尘,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淫众生,远离贪欲。十者,纯音无尘,根境圆融,无对所对。能令一切忿恨众生,离诸嗔恚。十一者,销尘旋明,法界身心,犹如琉璃,朗彻无碍。能令一切昏钝性障诸阿颠迦,永离痴暗。十二者,融形复闻,不动道场,涉入世间。不坏世界,能遍十方。供养微尘诸佛如来。各各佛边为法王子。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男者,诞生福德智慧之男。十三者,六根圆通,明照无二,含十方界。立大圆镜空如来藏。承顺十方微尘如来。秘密法门,受领无失。能令法界无子众生,欲求女者,诞生端正福德柔顺,众人爱敬有相之女。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现住世间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数,修法垂范,教化众生,随顺众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③ 净因《宗教与艺术漫谈》,载吴为山、传义主编《中国佛教艺术》(第2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9月版,第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