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没有帐号?注册

布施网在线供佛布施网慈善点击“护国·报恩”甚深般若奥运报数系统布施网简体大藏经阅读
仁王护国网上坛城护国伽蓝阁在线祭祀如何使用般若奥运报数系统? 
楼主: 一家人

[佛教文化] 代众生苦 经论汇集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具足大悲,不舍众生,代一切众生而受诸苦,所谓:地狱苦、畜生苦、饿鬼苦。为利益故,不生劳倦,唯专度脱一切众生,未曾耽染五欲境界,常为精勤灭除众苦。是为第七不由他教常起大悲不共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廣佛華嚴經


“佛子!菩萨摩诃萨发十种普贤心。何等为十?所谓:发大慈心,救护一切众生故;发大悲心,代一切众生受苦故;发一切施心,悉舍所有故;发念一切智为首心,乐求一切佛法故;发功德庄严心,学一切菩萨行故;发如金刚心,一切处受生不忘失故;发如海心,一切白净法悉流入故;发如大山王心,一切恶言皆忍受故;发安隐心,施一切众生无怖畏故;发般若波罗蜜究竟心,巧观一切法无所有故。是为十。若诸菩萨安住此心,疾得成就普贤善巧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见有狱囚五处被缚,受诸苦毒;防卫驱逼,将之死地,欲断其命,舍阎浮提一切乐具,亲戚、朋友悉将永诀,置高砧上以刀屠割,或用木枪竖贯其体,衣缠油沃以火焚烧,如是等苦,种种逼迫。菩萨见已,自舍其身而代受之;如阿逸多菩萨、殊胜行王菩萨及余无量诸大菩萨,为众生故,自舍身命,受诸苦毒。菩萨尔时语主者言:‘我愿舍身以代彼命,如此等苦可以与我。如治彼人,随意皆作;设过彼苦阿僧祇倍,我亦当受,令其解脱。我若见彼将被杀害,不舍身命救赎其苦,则不名为住菩萨心。何以故?我为救护一切众生,发一切智菩提心故。’佛子!菩萨摩诃萨自舍身命救众生时,以诸善根如是回向,所谓:‘愿一切众生得无断尽究竟身命,永离一切灾横逼恼;愿一切众生依诸佛住,受一切智,具足十力,菩提记别;愿一切众生普救含识,令无怖畏,永出恶道;愿一切众生得一切命,入于不死智慧境界;愿一切众生永离怨敌,无诸厄难,常为诸佛、善友所摄;愿一切众生舍离一切刀剑兵仗、诸恶苦具,修行种种清净善业;愿一切众生离诸怖畏,菩提树下摧伏魔军;愿一切众生离大众怖,于无上法心净无畏,能为最上大师子吼;愿一切众生得无障碍师子智慧,于诸世间修行正业;愿一切众生到无畏处,常念救护诸苦众生。’是为菩萨摩诃萨自舍身命救彼临刑诸狱囚时善根回向;为令众生离生死苦,得于如来上妙乐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孝顺篇
大方廣佛華嚴經


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自在功德,有大眷属,不可沮坏,离众过失,见者无厌,福德庄严,相好圆满,形体肢分均调具足;获那罗延坚固之身,大力成就,无能屈伏;得清净业,离诸业障;具足修行一切布施,或施饮食及诸上味,或施车乘,或施衣服,或施华鬘、杂香、涂香、床座、房舍及所住处、上妙灯烛、病缘汤药、宝器、宝车、调良象马,悉皆严饰,欢喜布施。或有来乞王所处座,若盖、若伞,幢幡宝物、诸庄严具,顶上宝冠、髻中明珠,乃至王位,皆无所吝。若见众生在牢狱中,舍诸财宝、妻子、眷属,乃至以身救彼令脱。若见狱囚将欲被戮,即舍其身以代彼命。或见来乞连肤顶发,欢喜施与亦无所吝。眼、耳、鼻、舌,及以牙齿、头顶、手足、血肉、骨髓、心肾、肝肺、大肠、小肠、厚皮、薄皮、手足诸指、连肉爪甲,以欢喜心尽皆施与。或为求请未曾有法,投身而下深大火坑;或为护持如来正法,以身忍受一切苦毒;或为求法乃至一字,悉能遍舍四海之内一切所有。恒以正法化导群生,令修善行、舍离诸恶。若见众生损败他形,慈心救之,令舍罪业。若见如来成最正觉,称扬赞叹,普使闻知。或施于地,造立僧坊、房舍、殿堂,以为住处;及施僮仆,供承作役。或以自身施来乞者,或施于佛。为求法故,欢喜踊跃;为众生故,承事供养。或舍王位、城邑、聚落、宫殿、园林、妻子、眷属,随所乞求,悉满其愿。或舍一切资生之物,普设无遮大施之会;其中众生种种福田,或从远来,或从近来,或贤或愚,或好或丑,若男若女、人与非人,心行不同,所求各异,等皆施与,悉令满足。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子入世大讨论之持戒篇
大方广佛华严经


佛子!菩萨摩诃萨见诸众生,造作恶业,受诸重苦;以是障故,不见佛,不闻法,不识僧。便作是念:‘我当于彼诸恶道中,代诸众生受种种苦,令其解脱。’菩萨如是受苦毒时,转更精勤,不舍、不避、不惊、不怖、不退、不怯,无有疲厌。何以故?如其所愿,决欲荷负一切众生,令解脱故。菩萨尔时作是念言:‘一切众生在生老病死诸苦难处,随业流转,邪见无智,丧诸善法,我应救之,令得出离。’又诸众生爱网所缠,痴盖所覆,染著诸有,随逐不舍,入苦笼槛,作魔业行,福智都尽,常怀疑惑,不见安隐处,不知出离道,在于生死轮转不息,诸苦淤泥恒所没溺。菩萨见已,起大悲心、大饶益心,欲令众生悉得解脱,以一切善根回向,以广大心回向,如三世菩萨所修回向,如大回向经所说回向,愿诸众生普得清净,究竟成就一切种智。复作是念:‘我所修行,欲令众生皆悉得成无上智王,不为自身而求解脱,但为救济一切众生,令其咸得一切智心,度生死流,解脱众苦。’复作是念:‘我当普为一切众生备受众苦,令其得出无量生死众苦大壑。我当普为一切众生,于一切世界一切恶趣中,尽未来劫,受一切苦,然常为众生勤修善根。何以故?我宁独受如是众苦,不令众生堕于地狱。我当于彼地狱、畜生、阎罗王等险难之处,以身为质,救赎一切恶道众生,令得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众生之苦自业所招,为何菩萨能代?


清凉大师在《大方广佛华严经疏》中对这种疑问回答的很清楚:
“问众生之苦自业所招。自心所变。云何菩萨而能代耶?答通论代苦有其七义。一以苦自要增悲念故瑜伽四十九问云。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此问菩萨云何自离恶趣下答文广。意云。谓菩萨于世间清净静虑。已善积资粮于多苦有情修习哀愍。无余思惟。由此修习故。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为利恶趣有情誓处恶趣。如己舍宅。设住恶趣能证菩提。亦能忍受。为除物苦愿身代受。令彼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得现行。由此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得入初地。释曰。约此但有悲愿意乐。身不能代。由悲决定自获胜益。二约菩萨本为利生求法苦行。已名为代后能为物为增上缘。亦名代受。三约菩萨留惑同事受有苦身。为生说法令不造苦因。因亡果丧亦名代受。四设有众生欲造无间等业。菩萨化止不从。遂断其命。菩萨自受恶趣苦报。令彼得免无间大苦。名为代受。此依梁摄论第十一说。涅槃仙预国王。亦同此义。非唯意乐而已。五由菩萨初修正愿为生受苦。至究竟位愿成自在。常在恶趣救代众生。如地藏菩萨及现庄严王等。乃至饥世身为大鱼。皆其类也。或以光明照触。或神力冥加其事非一。六由菩萨此愿契同真如。彼众生苦即同如性。以同如之愿。还潜至即真之苦。依此融通亦名代也。七由普贤以法界为身。一切众生皆是法界。即众生受苦常是菩萨。故名为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瑜伽师地论


问菩萨从胜解行地。随入净胜意乐地时。云何超过诸恶趣等。答是诸菩萨依止世间清净静虑。于胜解行地已善积集菩提资粮。于如前说百一十苦诸有情类。修习哀愍无余思惟。由此修习为因缘故。于彼色类诸有情所。得哀愍意乐及悲意乐。由是因缘为利恶趣诸有情故。誓居恶趣如己舍宅。作是誓言。我若唯住如是处所。能证无上正等菩提。亦能忍受。为除一切有情苦故。一切有情诸恶趣业。以净意乐。悉愿自身代彼领受苦异熟果。为令毕竟一切恶业永不现行一切善业常现行故心发正愿。彼由修习如是世间清净静虑悲愿力故。一切恶趣诸烦恼品所有粗重。于自所依皆得除遣。由此断故菩萨不久获得转依。于诸恶趣所有恶业毕竟不作。于诸恶趣决定不往。齐此菩萨说名超过一切恶趣。亦名超过胜解行地。亦名已入净胜意乐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般泥洹經卷上
不載譯人附東晉錄
夫志行命三者。相須所作好惡。身自當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今佛為天上天下。所尊敬者。皆志所為。是故當以正心行法。唯行法者。能現世得休。現世得安。宜善取持諦受諷誦。靜意思惟。然則我清淨法。可得久住。可以愍度世間眾苦。道利綏寧諸天人民。比丘當知。何等為法。謂是四志惟。四意端。四神足。四禪行。五根。五力。七覺。八道諦。如受行可得解脫。令法不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尸毘王自割身肉代鸽受苦

如釋提桓因命欲終時心懷怖畏。求佛自救遍不知處。雖見出家之人山澤閑處所供養者。皆亦不能斷其疑網。爾時毘首羯磨天白釋提桓因言。尸毘王苦行奇特世所希有。諸智人言。是人不久當得作佛。釋提桓因言。是事難辦。何以知之。如魚子菴羅樹華發心菩薩。是三事因時雖多成果甚少。今當試之。帝釋自化為鷹。毘首羯磨化作鴿。鴿投於王。王自割身肉。乃至舉身上稱以代鴿命。地為震動。是時釋提桓因等心大歡喜。散眾天華歎未曾有。如是決定大心成佛不久。

                                                                        ——大智度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1-8-28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智度论



能忍惡罵人是名人中上。譬如好良馬可中為王乘。復次以五種邪語及鞭杖打害縛繫等。不能毀壞其心。是名為善相。復次三業無失、樂於善人、不毀他善、不顯己德、隨順眾人、不說他過。不著世樂、不求名譽、信樂道德之樂。自業清淨不惱眾生。心貴實法輕賤世事。唯好直信不隨他誑為一切眾生得樂故自捨己樂。令一切眾生得離苦故以身代之。如是等無量名為善人相。是相多在男女故說善男子善女人。問曰。善男子善女人何因能作是願。答曰。善男子善女人自知福薄智慧尟少。習近菩薩欲求過度。譬如沈石雖重依船得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布施网 ( 渝ICP备16011535号 )

GMT+8, 2025-9-27 01:07 , Processed in 0.244239 second(s), 13 queries .

布施网法律顾问:周治均律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执业证号:19020511008028

© 2001-2012 布施网

渝公网安备 50011202500140号

返回顶部